佛法金汤编-明-心泰杜衍¶

杜衍¶ 第 426a 页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三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 杜衍

衍。字世昌。越州山阴人。庆历中拜相。时号清白宰相。
封祁国公。以张方平好佛。常笑怪之。有医者朱生游
二公间。一日公呼生诊脉。生谓使者曰。往白公言。看
楞严经未了。及至。揖坐谓曰。老夫以君疏通不意。近
亦阘茸。圣人微言无出孔孟。所谓楞严何等语耶。生
杜衍¶ 第 426b 页 X87-0426.png
曰。公未读此经。何知不及孔孟。因袖中出其卷。公观
之不觉终轴。大惊曰。方平知之不以告我。即命驾见
之。方平曰。譬如失物忽巳得之。但当喜其得。不必悔
其晚也(统纪)

** 王古

古。字敏仲。东都人。三槐𧙖之曾孙也。古尝游黄龙翠
岩。与晦堂杨岐辈同为禅侣。又悟弥陀净土法门。乃
作直指净土决疑集三卷。又撰法宝录十卷。以藏经
诸函随其次第为之目录。而释其因缘。凡佛会之先
后。华译之异同。皆于是著之(通考)

** 李遵勖

遵勖。字用和。探索宗要有年。闻慈照所举因缘。顿明
大法。述偈曰。参禅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趣无
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照结而印之。仁宗天圣中遵
勖广传灯录三十卷。帝赐名天圣广灯录。御制序。遵
勖赞佛诗云。仲尼推大圣。老氏称古皇。天上及天下。
应更无比量(传灯)

** 吕惠卿

惠卿。字吉甫。福建人。号铁船居士。仕至参政。于法界
观研味巳久。后看李长者华严合论。心地豁然。说偈
曰。欲见文殊久。驰心向五台。谁知黄卷上。指出妙光
(普灯)。惠卿因戍边暇日游五台。至中台。忽云雾四合
暴风雷雨声振林壑。斯须有物状如苍虬半出云雾
间。惠卿骇甚。及稍霁。见一童子体黑被发。以蒲自足
杜衍¶ 第 426c 页 X87-0426.png
缠至肩。袒右膊。手执梵。夹问惠卿曰。卿何见而骇如
此。曰夙有障缘。遇兹恶境。童子曰。卿何求而至此。曰
愿见大士。童子曰欲见何为。曰尝览华严。欲望大士
发启解心。庶几笺释流行。童子曰。诸佛妙意。简易明
白。先德注意可解。如十地品释文不过数纸。今时注
近百卷。破碎大道。惠卿曰。童子敢呵前辈乎。童子笑
曰。卿谬矣。此间一草一木无非文殊。惠卿即顿首。拜
起之间。童子现大士形。跨狮子。隐隐云中不见。惠卿
悔过。期再见童子。忽现童子于香几上呵曰。胡为住
相贪著之甚耶。惠卿曰。正欲世人咸见大士示化之
真容耳。乃命画工图之。顷刻不见(华严感应传)

** 陈师道

师道。字无巳。号后山居士。彭城人。少刻苦好学。元祐
中苏轼孙觉传尧俞荐于朝。授徐州教授。元符三年
诏治泰陵。登封令娄异请因馀力修少林道场。成曰
面壁兰社。师道为记。略曰。孔氏之门。颜闵冉皆无传。
仲弓之后有荀卿。曾参之后有孟轲。端木赐之后有
庄休。而荀孟庄之后无闻焉。李氏之传关尹。尹之传
复无闻焉。释自能仁二十八世而为达磨。又六世而
为曹溪。至于今又十有五世矣。而儒老子之徒欲校
源委。误矣(后山集)

** 李觏

觏。字泰伯。盱江人。皇祐二年范文正公表荐之。就门
除一官。复充太学说书。未几而卒。尝著潜书。力于排
杜衍¶ 第 427a 页 X87-0427.png
佛。明教嵩公携辅教编谒之。觏方留意读佛经。乃怅
然曰。吾辈议论尚未及一卷心经。佛道岂易知耶。其
门下士黄汉杰者。以书诘之。觏答之。略曰。民之欲善。
盖其天性。古之儒者用于世。必有以教道之。民之耳
目口鼻心智百骸皆有所主。其异端何暇及哉。后之
儒者用于世。则无以教道之。民之耳目口鼻心智百
骸皆无所主。舍浮屠何适哉(莹中文集)

** 陈瓘

瓘。字莹中。号了翁。又号华严居士。南剑州沙县人。尝
为司谏。谥忠肃公。立朝骨鲠。有古人风烈。尝谒灵源
清禅师。执闻见以求解会。师曰。执解何宗。何日偶谐。
离却心意识而参。绝却圣凡路而学。然后可也。公乃
开悟。寄师偈曰。书堂兀坐万机休。日暖风柔草木幽。
谁识二千年远事。如今只在眼睛头。宣和初奏议曰。
儒与释迹异而道同。不善用者用其迹。如梁之用斋
戒。汉之求神仙是也。善用者用其心。如我宋祖宗是
也。用其迹则泥。泥则可得而攻。用其心则通。通则无
得而议也。用老子之无为而斯民休息。用释氏之饶
益而天下莫与争。老氏曰智者不言。释氏曰止止勿
说。孔氏曰默而识之。此祖宗之所躬行。而非有言之
士所能议哉(资监)。公撰三千有门颂曰。不思议假非偏
假。此假本具一切法。真空不空非但空。圆中圆满非
伹中。是故四门之初门。即是不可思议假。凡夫心具
即佛具。取著不圆则不具。惟一具字显今宗。入此宗
杜衍¶ 第 427b 页 X87-0427.png
者甚希有(光教志)。公尝曰。佛法之要不在文字。而亦不
离于文字。不在多读。只金刚经一卷足矣。此经要处
只九个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九字。华言只
一觉字耳。中庸诚字即此字也。此经于一切有名有
相有觉有见皆扫为虚妄。其所建立者独此九字。其
字一。其物一。是一以贯之之一。非一二三四之一也。
是不诚无物之物。非万物散殊之物也。年过五十宜
当留意。勿复因循。此与日用事百不相妨。独在心不
忘耳。但日读一遍。读之千遍。其旨自明。早知则早得
力也(文宪通考)

** 刘安世

安世。字器之。大名人。号元城。元祐中为中书舍人。尝
曰。孔子佛氏之言相为终始。孔子之言毋意毋必毋
固无我。佛之言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其言第若
出一人。但孔子以三纲五常为道。故色色空空之说
微开其端。令人自得耳。孔子之心佛心也。假若天下
无三纲五常则祸乱又作。人无噍类矣。岂佛之心乎。
故儒释道其心皆一。门庭施设不同耳。又曰。古今大
儒著论毁佛法者。盖有说也。且彼尾重则此首轻。今
为儒佛弟子者。各主其教。犹鼎足也。令一足失。可乎。
则鼎必覆矣。彼世之小儒不知此理。见前辈或毁佛
教。亦从而诋之。以谓佛法皆无足取。非也。士大夫多
以禅为戏。此事乃佛究竟之法。岂可戏而为一笑之
资乎。此亦宜戒。所谓禅之一字。于六经中亦有此理。
杜衍¶ 第 427c 页 X87-0427.png
佛易其名。达磨西来。此话大行。佛法到今果弊矣。只
认色相。若渠不来。佛法之灭久矣。又上根聪悟多喜
其说。故其说流通。某之南迁。虽平日于吾儒及老先
生得力。然亦不可谓于此事不得力。世事有大于生
死者乎。此事独一味理会生死有个见处。则贵贱祸
福轻矣。老先生极通晓。但不言耳。又曰。温公著论诋
释氏云。其妙不能出吾书。其诞吾不信也。某问如何
是妙。曰无我。千经万论只辨一个我字。又问。如何是
诞。曰其言天堂地狱不足信。曰佛之设此。俾人易恶
向善耳。且邹衍谓天地之外如神州赤县者八九。庄
子言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凡人耳目所不及。安
知其无。公曰。吾欲扶教耳(鸣道集)

** 查道

道。字湛然。徙居海陵。性至孝。凿冰求鲤以养母。以文
行称于时。擢贤良。仕至待制。守襄州日。聪禅师住石
门请道为撰僧堂记。略曰。自佛法广被。达磨西来。具
信根者求證本源。衣不禦寒食不充腹。及正法渐漓。
人法替怠。百丈禅师乃营栋宇以安老病。迩来禅刹
竞构宏壮。少年初学恣卧其间。殊不知化缘者劳形
苦骨。施财者徼福忏罪。明因果者如卧铁床。若当冤
敌。自非朝夕密密增长圣胎。其次亲善知识者志求
解脱。可以暂容其形。龙神攸护。其或心汩盖缠。身利
温暖。不察无明。不知命缩。惟记语言。自谓究竟。纪尽
迁谢。堕彼恶趣。文夫猛利得不动心者哉。
杜衍¶ 第 428a 页 X87-0428.png

** 黄庭坚

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谪涪州别驾。因号涪翁。后
谪黔州。寓开元寺。寺有摩围泉。又号摩围老人。元祐
中为太史。尝参黄龙心禅师求入道捷径。师曰。只如
仲尼道。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太史寻常
如何理论。公拟对。师云不是不是。公迷闷不巳。一日
侍师山行。桂花盛开。师云闻桂花香么。公曰闻。师曰
吾无隐乎尔。公遂有省。因访黄龙死心新禅师。新问
云。死必死。学士死。彼此烧作灰堆。向什么处相见。公
无语。新云。晦堂处参得底用未著在。后谪黔南。忽有
省。乃云。寻常被天下老和尚谩却多少。唯有死心道
人不肯。可谓真实相为。公在黔。止酒绝欲。读大藏经
三年。常曰。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此之八风于四威仪
中未尝相离。虽古之元圣大智。有立于八风之外者
乎。非学道不知也。公有发愿文。略曰。我从昔来。因痴
有爱。饮酒食肉。增长爱渴。入邪见林。不得解脱。今者
对佛。发大誓愿。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淫欲。愿从
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饮酒。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
食肉。愿我以此。尽未来际。忍事誓愿。根尘清净。具足
十忍。不由他教。入一切智。随顺如来。于无尽众生界
中现作佛事。十方洞彻。万德庄严。于刹刹尘尘为我
求證。开我迷云。稽首如空。等一痛切。公与胡少汲书
曰。公道学颇得力。治病之方当深求禅悦。照破生死
之根。则忧患淫怒无处安脚。疾既无根。枝叶不能为
杜衍¶ 第 428b 页 X87-0428.png
害。投子聪师.海会演师道行高重。不愧古人。皆可亲
近。若从文章之士。学妄言绮语。只增无明种子也。撰
荆南承天院记。略曰。儒者论一佛寺之费。盖中民百
家之产。实生民谷帛之蠹。虽予亦谓之然也。然天下
之善人少而恶人多。王者之刑赏以治其外。佛者之
祸福以治其内。则于世教岂小补哉。而儒者尝欲合
而轧之。是何理也。吉州慈恩寺仁寿塔记。略曰。隋文
皇帝方隐约时。有异人以舍利一掬遗之曰。以此福
苍生。因忽不见。后周失御。隋文受命。仁寿改元。诏分
舍利三十。置浮图于天下高爽之地。皆发光现瑞。二
年又以所馀舍利五十有三。分置五十三州。皆选有
德行僧调护。至其州卜吉地为浮图。吉州发蒙寺其
一也(传灯并本集)

** 晁说之

说之。字以道。济北人。自号景迁。官至待制。尝撰仁王
般若经序。明智法师碑论。监明州盐场日。常往南湖
访明智。闻三千境观之说。欣然愿学。通其旨。晚年日
诵法华。自号天台教僧(统纪)。又从事禅学。故山谷有念
公坐癯禅。守心如缚虎之句。说之尝答赵子和书。略
曰。我释迦牟尼佛与阿弥陀佛悯此众生。乃同一愿
力。于无量无边法门之外建立此法门。释迦宾之也。
弥陀主之也。释迦生之也。弥陀家之也。释迦于病药
之也。弥陀使之终身不死也。释迦之土犹逆旅也。弥
陀之土犹乡间也。自西竺以望安乐国。与震旦之望
杜衍¶ 第 428c 页 X87-0428.png
安乐国一也。

** 胡安国

安国。字康侯。谥文定。绍圣中对策。词几万言。哲宗亲
擢为第三。除太学录。建炎中除徽猷阁待制。后以宝
文阁学士致仕。晚号草庵。久依上封才禅师。得言外
之旨。禅人举斩猫儿话问公。公以偈答曰。手握乾坤
杀活机。纵横施设在临时。满堂兔马非龙象。大用堂
堂总不知。又寄上封有曰。祝融峰似杜城天。万古江
山在目前。须信死心元不死。夜来秋月又同圆(普灯)

** 张商英

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童儿日记万言。赵抃荐之。
召赴阙。袖草茆忧国书以进徽宗。大观四年六月以
公入相。时久旱。是夕大雨。御书商霖二字赐之。初因
入僧寺见藏经严整。怫然曰。吾孔圣之教不如胡人
之书耶。夜坐长思凭纸阁笔。妻向氏曰。何不睡去。公
曰。吾正此著无佛论。向氏曰。既言无佛。何论之有。当
著有佛论可耳。公默而止。后诣同列。见佛龛前维摩
经。信手开视。有云。此病非地大。亦不离地大。倏然会
心。因借归细读。向氏曰。读此经始可著无佛论。公由
是深信佛道。初谒东林总禅师。遂蒙印可。公漕江西
见兜率悦禅师。相与夜谈及宗门事。公曰。比看传灯
尊宿机缘。惟疑德山托钵话。悦曰。若疑此话。其馀则
是心思意解。何曾至大安乐境界。公愤然。就榻屡起。
夜将五鼓。不觉踢翻溺器。忽大有省发。即叩悦门谓
杜衍¶ 第 429a 页 X87-0429.png
悦曰。巳捉得贼了也。悦曰赃在何处。公拟议。悦曰都
运且寝。翼旦。公乃述偈曰。鼓寂钟沉托钵回。岩头一
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公著
护法论。首云。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以仁义忠信
为道耶。则孔子固有仁义忠信矣。以长生久视为道
耶。则曰夕死可矣。是果求闻何道哉。岂非大觉慈尊
识心见性无上菩提之道也。不然则列子何以谓孔
子曰。丘闻西方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
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列子学孔子者也。
而遽述此说。信不诬矣。孔子圣人也。尚尊其道。而今
之学孔子者。未读百千卷之书。先以排佛为急务者。
何也。

** 徐俯

俯。字师川。怀奇负气。七岁能诗。为其舅黄山谷所知。
尝扣问灵源清禅师禅道。师答以书。略曰。古之达人
所以鉴世间如影响。了圣道如蘧庐者。无他。自彻心
源而巳(云云)。俯靖康初为尚书员外郎。与朝士同志
者挂钵于天宁之择木堂。力参圆悟。悟亦喜其见地
超迈。一日至书记寮指悟顶相曰。这老汉脚根犹未
点地在。悟[((白-日+田)/拱)*页]面曰。瓮里何曾走却鳖。俯曰且喜老汉
脚根点地。悟曰莫谤他好(普灯)。俯跋护法论曰。无尽居
士护法之心可谓至矣。于三教中皆有劝戒。然苦口
者是良药。逆耳者是忠言。其实指驱阳修之过者。余
知无他。亦罚一诫百之谓也。览者宜悉焉。
杜衍¶ 第 429b 页 X87-0429.png

** 蒋之奇

之奇。字颖叔。仁宗朝举贤良方正科。试六论。官至翰
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尝作楞伽经序。略曰。之奇尝
苦楞伽经难读。又难得善本。太子太保致政张公施
此经。而眉山苏子瞻为书而刻之板。以为金山常住。
金山长老佛印大师了元持以见寄。之奇为之言曰。
佛之所说经总十二部。而其多至于五千卷。方其正
法流通之时。人有闻半偈得一句而悟入者。盖不可
为量数。至于像法末法之后。去圣既远。人始溺于文
字。有入海算沙之困。于一真体乃慢不省解。于是有
祖师出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为教外别传。于动
容发语之顷。而上根利器之人巳目击而得之矣。之
奇过南都谒张公。亲闻公说自三司使翰林学士出
守滁州。一日入琅玡僧舍见一经函。发而视之。乃楞
伽经也。恍然觉其前生之所书。笔画宛然。自以为宿
习之缘矣。人之以是一真不灭之性。而生死去来于
天地之间。其为世数。虽折天下之草木以为筹箸不
能算之矣。然以沦于死生。神识疲耗不能复记。惟圆
明不昧之人知焉。有如张公以高文大册再中制举。
登侍从。秉钧轴。出入朝廷逾四十年。风烈事业。播人
耳目。则其前身当为大善知识无足疑者。其能记忆
前世之事。岂不谓信然哉。

** 郭祥正

祥正。字功甫。官至殿中丞。所居有醉吟庵。功甫自当
杜衍¶ 第 429c 页 X87-0429.png
涂绝江谒舒州白云端禅师。师问曰牛淳乎。功甫曰
淳矣。师叱之。功甫拱手而立。师曰淳乎淳乎。南泉.大
沩无异此也。乃赠偈曰。牛来山中。水足草足。牛出山
去。东触西触。一日到黄梅东山请演禅师说法。乃于
法座前拈香云。此一瓣香爇向炉中。为光明云遍满
法界。供养我堂头师兄禅师。伏愿于此云中方广座
上。擘开面门放出先师顶相与诸人描貌。何以如此。
白云岩畔旧相逢。昨日今朝事不同。夜静水寒鱼不
餐。一炉香散白莲风(资监并统纪)

** 秦观

观。字少游。号太虚公。高邮人。元祐初东坡以贤良方
正荐于朝。除太学博士。官至国子编修。东坡又尝荐
于安石王公。安石曰。君奇秦君。口之而不置。我得其
文。手之而不释。观门世事佛。闻端狮子道风。一日端
至高邮。观请就广慧寺升座。端以手自指云。天上无
双月。人间只一僧。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观肯之
(僧传)。有五百罗汉图记。宝林.龙井等记(文具淮海集)

** 林逋

逋。字君复。梅圣俞为逋撰诗序。略曰。天圣中。闻宁海
西湖之上有林君。崭崭有声。若高峰瀑泉。望之可爱。
即之逾清。挹之甘洁而不厌也。君咸平景德间会天
子修封禅。未及诏聘。终老不及施用于时。及其殁矣。
谥曰和靖先生。尝作诗送慈云忏主。谒金陵王安石
曰。高牙熊轼隐铃斋。棠树阴浓长绿苔。丞相望尊宾
杜衍¶ 第 430a 页 X87-0430.png
谒少。清言应待道人来。天竺孱颜暂掩扉。讲香浮穗
上行衣。白𤠔声里生公石。莫遣移文怨晚归。酬天竺
慈云大师诗曰。林表飞来色。犹惭久卜邻。沿回一水
路。梦想五天人。谢绝空园草。沉冥满几尘。暮云如有
得。宁谢寄声频(本集)

** 尹洙

洙。字师鲁。深于春秋。庆历初迁起居舍人。贬均州监
税而卒。其孙尹和靖也。初师鲁疾革。而范资政命朱
炎夜往候之。师鲁谓炎曰。吾死生如何。炎曰脉不可
也。师鲁曰。吾亦自知。因说素学佛于法昭禅师。吾今
资此也。及其夕三鼓。屏人隐几而终。其神不乱(辅教编)

** 包拯

拯。字希仁。庆历中为御史中丞。后拜枢密。谥孝肃。天
性严厉。未尝有笑容。人谓包公笑比黄河清。公为京
兆尹。民有自陈以白金百两寄我者亡矣。今还其家。
其子不受。望公召其子还之。公叹异。即召其子语之。
其子辞曰。先父存日无白金私寄他室。二人相让久
之。公乃以金付在城寺院。修冥福以荐幽爽(本传)

** 江公望

公望。字民表。钓台人。徽宗朝除左司谏。蔬食清修。述
菩提文.念佛方便文以劝道俗。有子早亡。托梦舅氏
曰。为禀吾父。乞就天宁寺看宝积经。庶归生善处。吾
父修行功业巳成。冥府有金字碑云。严州江公望身
居言责。志慕苦空。躬事熏修。心无爱染。动静不忘。于
杜衍¶ 第 430b 页 X87-0430.png
佛法言谈罔失于宗风。名预脱于幽关。身必归于净
土。宣和末知广德军。一旦无病面西而化。公望尝曰。
利根之人。念念不生。心心无所。六根杳寂。诸识消落。
法法全真。门门绝待。瞥尔遂成真如实观。初机后学
唯除宾客寒温时。大小便利时。可暂停念。如或未免
荤茹。睡卧未至昏瞑。乃至营办家事。种种作务。自不
用舍。亦自不相妨碍。心口念念声声称诵圣号。更有
甚邪思恶虑敢萌于心。自然纯一无杂。若能都摄六
根净念相继。不过旬月便成三昧。所谓是心作佛。是
心是佛。上根大器一念直超。平展之流善观方便。

** 杨时

时。字中立。号龟山先生。明道门人。学有本源。为一世
儒宗。徽宗朝为国子祭酒。尝曰。微生高乞醯以与人。
孔子不以为直。维摩经云。直心是大道场。儒佛至此
实无二理。又曰。圆觉经云。作止任灭是四病。作即助
长。止即不芸。任灭即无事(鸣道集)。时与东林总禅师友
善。谓师曰。禅学虽高。却于儒学未有所得。师曰。儒学
紧要处也记得些子。且道君子无入而不自得。得个
甚么。时默然。师又与时言十识。第八庵摩罗识。此言
白净无垢。第九阿赖耶识。此言善恶种子。白净无垢
即孟子之言性善。性善则可谓探其本也。言善恶混。
乃于善恶未萌处(资监)。时又问曰。孟子道性善是否。师
曰是。时又问性何以善言。师曰。本然之性不与恶对。
后朱子谓总老此语却是(西山读书记)
杜衍¶ 第 430c 页 X87-0430.png

** 游酢

酢。字定夫。与杨时同学于伊川之门。徽宗朝除监察
御史。尝谒开福宁禅师乞指心要。师曰。道不在说与
示也。说示者方便耳。须用就已知归。外求有相佛。与
汝不相似也。酢默然。后致书于师曰。儒者执父子君
臣夫妇兄弟朋友各尽其分。罔有不合道者。释氏谓
世间虚幻。要人反常反道。旨殊用异。而声可入心可
通哉。师答曰。人溺情尘爱网。昼思夜度无一息之停。
须力与之决。愿收其心之放。死生乃可出。若只括其
同异。尽分于父子数者之间。我习内熏。爱缘外染。于
道何能造合。能反厥常则心自通。道自合。不然。难以
口舌争也(资监)

** 韩驹

驹。字子苍。政和初除正字终徽猷阁待制。江西诗派
之一也。尝问道于草堂清禅师。致书云。近阅传灯。言
通意料。颇合于心。但世缘万绪。情习千端。未易消释。
须有切要明心处。毋吝指教。清答云。欲究此事。善恶
二途皆勿萌于心。能障人智眼。文字亦不必多看。塞
自悟之门。子苍得此指导。乃述意云。钟鼎山林无二
致。閒中意趣静中身。都将闻见归虚照。养性存心不
问人。

** 吕正已

正已。显谟阁学士。参长芦且庵仁禅师。尝问师曰。衣
里藏珠是甚么人。师起抖擞曰一物也无。正已唯唯。
杜衍¶ 第 431a 页 X87-0431.png
师赠偈曰。君今亲切到长芦。抖擞衣衫一物无。此去
逢人如有问。伹言风急浪花粗。正已投机偈云。针芥
相投夙有缘。千年孤立雪庭寒。禅人若问前程事。万
里长安到不难。师可之(资监)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三天台如惺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