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金汤编-明-心泰1628-A¶

1628-A¶ 第 369a 页

* No. 1628-A
重刻佛法金汤编叙

苾刍众有白于非空子曰。真如本空乎。曰如是。虚空
可坏乎。曰不也。虚空之体大于天地。真如之体大于
虚空。盖䒶坠有尽虚空无尽。虚空可空真如寔无所
空。唯无所空。是以不住于空。无相无名无成无坏。芥
子须弥非戏论。石子渡海非希有事。鸿濛剖而乾坤
毁。非生灭相。奚以卫而金汤为。夫自性本空。因缘生
有。尘根互影。薰习代幻。流浪沈沦。转入烦恼。于是西
方有大圣人者出。哀悯而普度之。以般若为航。以菩
提为果。以金刚为究竟。以经律论为调御。以最上凡
夫小乘为阶级。自汉迄今㳽漫震旦。无量善知识唱
衍开悟。靡有遗矣。大藏充栋而庄严。像教充斥四天
下矣。尽有情无情有漏无漏。悉演法音而归依。且遍
恒沙界矣。奚以卫而金汤为。吁。嗟乎。此佛氏为人切
而忧道深也。昔如来付法迦叶。密嘱受记。以断灭为
戒。祖祖相传犹有热铁轮追之者。不得巳而传衣。又
不得止而付之国王大臣。吾儒所称说。无徵不信。不
信民弗从者。虑在兹乎。夫佛自竺乾。历流沙万馀里
以入震旦。团虚空教人。人骤闻之非骇且惑。而欲其
流通周洽。于是思以金汤之矣。古之防在外道。今之
防在邪见。外衢逸而与佛角则法离。邪见窜而与佛
溷则法亦离。弊且迷妄相导。登枝忘本。上者堕尊贵
1628-A¶ 第 369b 页 X87-0369.png
博名高。下者藉檀那陇什一。缁衣塞路而优钵昙华
世不一见。毋怪乎疑谤纷起。法愈离而防愈密。金汤
所由作也。其书爰稽上古。下逮胡元。蒐栝数千年间
帝王宰官名儒硕彦凡一事一言有裨慈氏教者。汇
次成帙。是布金为城。不汤而池。是觉海醍醐所灌而
输也。是舍利城耆阇崛清凉净土。龙象之所都而三
乘之轨也。是示长者子之便门也。于人心世教宁无
小补乎哉。天台惺上人重订刻之。以广其传。余嘉其
志。首揭虚空真如之体以广其量。俾人知一切现成
无馀无欠。不金汤而究竟坚固者。时

万历庚子初夏佛日非空居士华亭俞汝为撰
* No. 1628-B
佛法金汤编叙

前越之东山住持岱宗泰公作佛法金汤编十卷。韫
中瑄禅师为持过伯衡求叙。叙曰。佛法之行乎中国
也。迩来一千三百二十有六年矣。虽毁之排之而昌
炽犹一日。初伯衡莫知其所以然。窃意亦惟其说足
以动人而巳。今观此编。乃知固由历代明哲之君与
夫公侯卿大夫士之贤者。罔不崇向之拥树之而为
之外护也。崇向有若。而人故毁焉者莫能胜其口也。
拥树有若。而人故排焉者莫能胜其力也。岂独莫能
胜哉。因其崇向也而益知其不可毁。因其拥树也而
益知其不可排。幡然悟曰。以此之势。卫彼之法。如之
1628-A¶ 第 369c 页 X87-0369.png
何与之角也。不折而归之者几希。是则佛法之所以
弥久而弥昌者。岂非外护为之乎。然使身受付嘱而
于其道不能深知而笃信人也。毁其以去伦理。率天
下也能无骇乎。排其以祸福语。倾天下也能无惑乎。
矧能出身拂天下而为之别白曰。尔之毁之排之也
以迹。而吾之向之树之也以道。道其精而迹其粗也。
其粗者有隙之可抵。其精者亦有间之可乘乎。则佛
之法虽高大微妙。乌能保其不摧折陵替哉。其徒又
乌能施施衎衎如此哉。是故不忘付嘱之意而锐于
外护。甚于国家之有金城汤池也巳。于戏。先王之设
城池。非恃以为存也。且犹不可一日无。而况外护佛
法之所恃以为存者也。而一日可无之乎。岱宗此编
之作。可谓见之明矣。抑何用心之勤耶。虽然。城池者
立国之具。若夫国势之尊安寔存乎人焉耳。精神折
冲有其人。虽无金城汤池孰敢侮之。精神折冲无其
人。虽有金城汤池亦将侮之。何独佛法而不然乎。然
则为其徒者。勇猛精进以至于道明其旨趣于天下。
使天下之人皆无能毁。亦无能排。尚安得不力乎。不
然。外护虽固于金汤。其如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者
何。伯衡不自揆。敢以是为叙。效绵力焉。洪武二十六
年岁次癸丑春正月戊辰无闻居士眉山苏伯衡叙。
* No. 1628-C


是编何为而作也。东山岱宗禅师虑大法之城失其
1628-A¶ 第 370a 页 X87-0370.png
防而作也。其书十卷。始于周昭。迄于元顺。凡若干人。
取其言之足以护教者。系于其人之下。表而出之。仍
题其编曰佛法金汤。诚可谓像世释徒之干城。千载
法门之保障者矣。昔者韩欧二公尝为文以诋佛。其
说累千万言。然其言愈繁而佛法愈盛者何哉。盖由
吾佛之道。大而无外。尊而无对。仰之而不可及。赞之
而无能名。帝王崇之。大人宗之。传之万世而无能易。
讵可以一人之私。爱之而苟存。恶之而苟去者哉。柳
子曰。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况欧子好儒又未能过
韩子。柰何二子以悻悻之愤。屑屑之词。而图攻圣人
之教者。何乃自苦如此哉。予尝论李纯甫谓。佛者未
尝为儒者害。儒者尝为佛者害。此其言之太过。佛固
未尝为儒者害。则儒亦岂尝害于佛者哉。特以刘张
朱吕辈猎取佛意笺注其书以欺时流。故有是说。殊
不知吾佛之教。譬之巨家库藏珍贝充溢。虽有钻穴
穿窬之失。亦何害于吾富哉。宋明教大师亦尝著书
三编。名曰辅教。会儒老之小异。归释氏之大同。后学
士子赖以为规。予以东山此编。文虽不出其已。其所
以命编者亦辅教之遗意也。且予观编中诸君子愤
世疾邪之辩。其论可谓公矣。然如法华所谓提婆达
多是我善知识者。则毁亦金汤。誉亦金汤。其何损益
于吾教哉。然则读是编者当于文字之外求之可也。
洪武二十四年岁在辛未秋七月初吉僧录司左讲
经天禧讲寺住持释守仁。
1628-A¶ 第 370b 页 X87-0370.png
* No. 1628-D


越有沙门岱宗泰公。幼习洙泗之业于乡校。稍长为
释氏学。尝师事梦堂噩禅师于台之国清寺。而为其
掌笺翰焉。其学赡而识达。气充而守约。其发为文章
雄浑渊雅。惟务以弘宗树教为本。不以誇多斗靡为
奇。尝出世说法郡之东山禅寺。而从之学者益众。洪
武十有九年来 京师。间出所治佛法金汤编示予。
俾为之序。予因言于岱宗曰。子之为书。盖将以明夫
道也。夫道先天地而不为始。后天地而不为终。穷其
微虽圣贤有不能造。极其幽虽鬼神有不能测。非声
臭之可形。非言议之可辨。然则子之为是也。将奚以
乎。岱宗曰。语道之极致。固有如子之言者。然道无异
同而不能不有异同。道无爱恶而不能不有爱恶。有
异同焉。不能不有抑扬之论。有爱恶焉。不能不有是
非之辨。异同也。爱恶也。抑扬之论。是非之辨。固皆末
也。本之曾奚悖于道乎。因其用而明其体。沿其流而
得其源。则此书之作也。又恶可巳乎。子亦尝知有迷
而失道者乎。不有以为之先而导之。而欲至其所未
至也。不亦难乎。予之为是也。盖将以考见夫古今之
得失而从违之。其亦庶几乎至其所未至者之先导
乎。予曰。岱宗盖得吾佛圣人所以设教之心也。予之
言曾未至乎此。尝遍阅是编。其所载西乾竺而东震
旦。上周秦而下宋元。其间圣君贤臣名儒钜公。有能
1628-A¶ 第 370c 页 X87-0370.png
抑扬佛化以为善治。有能推验神功以攘外侮。或开
之于先。或承之于后。所谓抑扬之论。是非之辨。不能
无之者。悉于是编汇而综之。使览之者有得乎此。反
其所趋之邪小而一轨于正涂。息其他议之纷纭而
终与夫至理。有不待辨而明。不待告而谕者。其名之
金汤。岂无其所谓乎。噫。岱宗之用心其亦勤矣。其亦
可谓能立功于吾佛之教者矣。时洪武二十四年岁
在辛未五月望日僧录司左觉义灵谷禅寺住持沙
门清浚序。
* No. 1628-E
题佛法金汤编

自正法付王臣以来。至今二千馀年。帝王公卿为法
外护者代有其人。观此佛法金汤之编。概可见矣。护
法之人既如金城汤池之固。使外侮不得而入。弘法
之人又当力行而振起。以副护法之心。如是则教法
乌有不兴者哉。虽然。金汤之设以备他𡨥。他𡨥外作
犹可禦之。至有窃比丘形服内坏教法者。是家寇也。
家𡨥内作。虽有金汤外固。亦将无如之何矣。况末法
之流。率多放逸。恬不知愧。由是教法渐至衰微。是知
泰公是书不为夸耀于世。殆将有警于吾徒也。呜呼。
为吾徒者。得不惧且省乎。洪武辛未夏僧录司右善
世善世禅寺住山全室比丘宗泐识。
1628-A¶ 第 371a 页 X87-0371.png

* 佛法金汤编目录

卷第一
   周
 昭王  穆王  孔子  列子
   秦
 始皇
   西汉
 武帝  哀帝  霍去病  刘向
   东汉
 明帝  桓帝  楚王  牟子
   魏
 曹植  朱士行
   蜀
 太祖  乌程侯  支谦  阚泽
卷第二
   西晋
 武帝  惠帝  荀勖  羊祜
 刘萨诃  朱膺
   东晋
 元帝  明帝  成帝  简文帝
 孝武帝  王导  谢安  王羲之
1628-A¶ 第 371b 页 X87-0371.png
 周𤣱  陶侃  高悝  郗超
 王乔之(或云齐之)  习凿齿  许询  何充 准
 王珣 珉  王坦之  孙绰  戴逵 颙
 袁宏  刘程之  周续之  雷次宗
 张野 诠  宗炳  孟顗  陶潜
 罗含  顾凯之  范宁  谢尚
 何无忌  桓伊
   后赵
 石勒  石虎
   后燕
 慕容垂
   南燕
 慕容德
   前秦
 苻坚
   后泰
 姚兴
   北凉
 沮渠蒙逊
卷第三
   宋
 武帝  文帝  孝武帝  明帝
 何尚之  王玄谟  范泰 晔  周颙
 谢灵运  颜延之  袁粲 何镇之
1628-A¶ 第 371c 页 X87-0371.png
   齐
 高帝  武帝  明帝  萧子良
 刘霁  刘歊 讦  刘虬  明僧绍
 王巾  孔稚圭
卷第四
   梁
 武帝  简文帝  元帝  萧统
 邵陵王  建安王  陆倕  傅翕
 刘协  何点 胤  沈约  陶弘景
 阮孝绪  庾诜  到溉  江淹
 何敬叔
   后梁
 宣帝  明帝
卷第五
   陈
 武帝  文帝  宣帝  后主
 除陵  陈伯智 渊  江总
   北魏
 太祖  明元  太武  文成
 献文  孝文  宣武  孝明
 孝武  高𠃔  杨衒之
卷第六
   西魏
 文帝
1628-A¶ 第 372a 页 X87-0372.png
   北齐
 文宣  武成  后主  颜之推
 杜弼  陆法和  魏收
   后周
 阂帝  明帝  武帝  宣帝
 靖帝
   隋
 高祖  炀帝  薛道衡  李士谦
 费长房  王通  辛彦之  杨素
卷第七
   唐
 高祖  太宗  高宗  武后
 中宗  睿宗  玄宗  肃宗
 代宗  德宗  顺宗  宪宗
 穆宗  敬宗  文宗  宣宗
 懿宗  僖宗  昭宗
卷第八
 萧璃  裴寂  李师政  房玄龄
 杜如晦  长孙无忌  褚亮  虞世南
 褚遂良  李百药  颜师古  许敬宗
 朱子奢  岑文本  闾丘胤  孙思邈
 杜行顗  房融 琯  张说  宋璟
 李华 观  李通玄  颜真卿  齐浣
 王维 缙  元德秀  杜鸿渐  元载
1628-A¶ 第 372b 页 X87-0372.png
 令狐德芬  王勃  李白  杜甫
 韦皋
卷第九
 韩愈  权德舆  李渤  李泌
 孟简  梁肃  于頔  李吉甫
 武元衡  高崇文  薛华  郑馀庆
 陆长源  张仲素  白居易  庞蕴
 柳宗元  李翱  裴度  庾承宣
 刘禹锡  李德裕  万敬儒  吴道子
 杜荀鹤  李舟  陆亘  李节
 裴肃  裴休  李商隐  吕岩
卷第十
   梁
 太祖  均王
   唐
 庄宗
   晋
 高祖  出帝
   周
 太祖  世宗
   南唐
 李昪  李璟  李煜
   楚
 马殷
1628-A¶ 第 372c 页 X87-0372.png
   吴越
 铁镠  钱弘佐  钱弘俶
   闽
 王审知  王延钧  王延羲
   蜀
 王建
   南汉
 刘隐 䶮  赵王镕  宋齐丘  边镐
 刘煦
卷第十一
   宋
 太祖  太宗  真宗  仁宗
 英宗  神宗  哲宗  徽宗
 李昉  范质  王禹你  吕蒙正
 王旦  杨亿  吕夷简  范仲淹
 曾会  李沆  丁谓  王随
 吕公著  王安石  司马光
卷第十二
 欧阳修  赵抃  夏竦  张方平
 曾公亮  文彦博  苏洵  周惇颐
 程颢 颐  苏轼  苏辙  杨杰
 文同  朱寿昌  张伯端  胡宿
 邵雍  富弼
卷第十三
1628-A¶ 第 373a 页 X87-0373.png
 杜衍  王古  李遵勖  吕惠卿
 陈师道  李觏  陈瓘  刘安世
 查道  黄庭坚  晁说之  胡安国
 张商英  徐俯  蒋之奇  郭祥正
 秦观  林逋  尹洙  包拯
 江公望  杨时  游酢  韩驹
 吕正巳
卷第十四
   南宋
 高宗  孝宗  光宗  宁宗
 理宗  张浚  胡寅  张九成
 吕本中  尤袤  张栻  李浩
 王十明  会开  李光  李邴
 冯楫  米友仁  周必大  钱端礼
 史浩  钱象祖  王日休
卷第十五
 朱熹  陆游  叶适  真德秀
 刘克庄  陈贵谦  张镃  林希逸
 郑清之  吴潜  刘谧
   金
 太宗  熙宗  世宗  章宗
 东海侯  李之纯  移剌真卿
卷第十六
   元
1628-A¶ 第 373b 页 X87-0373.png
 世祖  成宗  武宗  仁宗
 英宗  晋王  文宗  顺帝
 沈王  刘秉忠  王磐  程文海
 赵孟頫  袁桷  虞集  揭奚斯
 冯子振  柳贯  黄溍  胡长孺
 韩性  欧阳玄  邓文原  张翥
 杨维祯  苏大年


佛法金汤编目录(终)No. 1628
佛法金汤编卷第一
会稽沙门 心泰 编
天台沙门 真清 阅

切谓自昔弘教诸硕德。其嘉言善行。巳有成书
具载之矣。若高僧传.僧史传.灯录等书是也。独
历代护教诸王臣之言行。虽杂著于他书而无
全编可通考之。未尝不为之浩叹也。矧吾大觉
圣人临终之时。有佛法付与国王大臣之言乎。
自是受嘱外护者代有之矣。此佛法金汤编所
1628-A¶ 第 373c 页 X87-0373.png
由述也。抑又闻圣人降诞之日。当周之昭王二
十六年甲寅。故此编之纪始于昭王而讫于元
顺。凡若干人。皆名著青史。从事宗教。足为法门
之重者。则于是编书之。岂惟金汤而巳。于乎。予
岂好为是哉。第欲使后之览是编者知先圣贤
所以崇奉。且以启后人敬信之心。不致诋斥之
咎。亦化人为善之一助云尔。

* 周

武王。姬姓。讳发。文王之子。都镐。平王东迁都洛。起
武王己卯。尽赧王乙巳。三十七主。八百六十七年。

** 昭王

王讳瑕。康王之子。二十六年甲寅(有云九年甲寅。又廿四年甲寅。皆非)
四月八日。大地宫殿震动。池井汎溢。日有重轮。五色
祥光入贯太微。遍照西方。王问群臣。莫测其祥。太史
苏由筮之。得乾之九五。由曰。此西方圣人降诞之相。
却后千年教法来此。王命镌石记之。置之南郊天祠
(周书异记及白马寺记)

** 穆王

王讳满。昭王子。二十三年。数有光明来照王都。疑戎
寇至。遣相国吕侯出师防之。乃西方圣人说法度人
流光远及也。五十三年壬申(有云五十二年壬申者非)二月十五
日。大地震动。狂风折木。江河鼓涛。池井沸涌。鸟兽悲
鸣。日午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贯。王忧及社稷。召太
史扈多筮之。曰。吉。愿王无忧。此西方圣人示灭异感
1628-A¶ 第 374a 页 X87-0374.png
(周书异记.白马寺记)

** 孔子

孔子讳丘。字仲尼。孔父嘉四世孙为叔梁纥。纥生夫
子。以周灵王二十一年庚戌岁生。商太宰见孔子曰。
丘。圣者欤。孔子曰。圣则丘何敢。然则丘博学多识者
也。太宰曰。三王圣者欤。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圣
则丘弗知。太宰曰。五帝圣者欤。孔子曰。五帝善任仁
义者。圣则丘弗知。太宰曰。三皇圣者欤。孔子曰。三皇
善任因时者。圣则丘弗知。太宰大骇曰。然别孰者为
圣。孔子动容有间曰。丘闻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
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
(列子仲尼篇)

** 列子

列子。讳禦寇。郑人也。贞定王时隐居郑圃四十年。人
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尝著书八篇。有
曰。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统纪云。化人即文殊.目连)。入水
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碍。千变
万化不可穷极。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寝以
居之。化人以为王之宫室卑陋而不可处。穆王乃为
之改筑五府为虚而台始成。其高千仞。临终南之上。
号曰中天之台(列子穆王篇)

* 秦

始皇。嬴姓。讳政。七国争雄。正统不续凡三十四年。
始皇灭六国。二十六年庚辰始称皇帝。都咸阳。起
1628-A¶ 第 374b 页 X87-0374.png
始皇庚辰。尽二世甲午。二主。一十五年。

** 始皇

帝。庄襄王子。三十年甲申。西域沙门室利防等十八
人赍梵本经至咸阳。有司以闻。帝以其异俗囚之。利
防等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光明照耀瑞气盘旋满
于囹圄。须臾有金神长丈六。特杵扬威击碎其狱出
之。帝惊悔。即厚礼之而去(白马寺记)

* 西汉

高祖。刘姓。讳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都长安。起
高祖乙未。尽孺子婴丁卯。十四主。二百十四年。

** 武帝

帝讳彻。景帝中子。始立年号曰建元。元狩三年开昆
明池。得黑灰。帝以问东方朔。朔曰可问西域胡道人。
明帝时梵僧摩腾至。有以问之。腾曰。此劫灰也(汉书并北
山录)。

** 哀帝

帝讳欣。定陶共王之子。宣帝之孙。元寿元年。景宪使
大月氏国。得其王口授浮图经以还。是时稍有斋戒
(魏书佛老志)

** 霍去病

去病。封冠军侯。加骠骑将军。元狩二年将万骑出陇
西击丐奴。过居延山。收休屠王祭天金人(本传)。去病获
金人长丈馀。武帝以为大神。列于甘泉宫焚香礼敬
(魏书佛老志)
1628-A¶ 第 374c 页 X87-0374.png

** 刘向

向。字子政。又名更生。成帝时为光禄大夫。鸿嘉二年
校书天禄阁。往往见有佛经。向著列仙传云。吾披检
藏书。缅寻太史。撰列仙图。自黄帝巳下迄至于今。得
仙道者一百四十九人。其七十四人乃见佛经(费长房三
宝记并义楚六帖)。

* 东汉

光武。讳秀。字文叔。都洛阳。起光武乙酉。尽献帝己
亥。十二主。一百九十五年。

** 明帝

帝讳庄。光武第四子。永平三年庚申四月八日。帝寝
南宫。梦金人长丈六。项佩日光。胸题卐字。飞行殿庭
去来无碍。旦问群臣。时太史傅毅进曰。臣闻西域有
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国子博士王遵对
曰。臣按周书异记云。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四月八
日。有圣人生于西方。今陛下所梦是也。帝以为然。即
遣定远将军蔡愔。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十八人。
使西域。访求佛道。六年癸亥。蔡愔于天竺邻境月支
国遇摩腾.竺法兰。得佛倚像并梵本经六十万言。载
以白马相与东还。八年乙丑。蔡愔等达洛阳。摩腾入
阙献经像。帝大悦。馆于鸿胪寺。法兰亦间行而后至。
十年丁卯。敕于洛阳城西立白马寺以居之。以白马
驮经。遂名白马寺(佛寺始此)。是年腾兰译四十二章经。十
一年戊辰帝幸白马寺。腾兰进曰。寺东何馆。帝曰。昔
1628-A¶ 第 375a 页 X87-0375.png
有阜。夷之复起。夜有异光。民呼圣冢。腾曰。昔阿育王
藏佛舍利于天下。凡八万四千所。震旦之境有十九
处。此其一也。帝与俱往礼拜。忽有圆光现冢上。光中
有三佛。帝大悦曰。不遇二大士。安知大圣遗祐哉。诏
塔其上。高二百尺。明年光又现。有金色手出塔顶。帝
幸瞻拜。光随步武。十二年。诏以释迦佛像奉安显节
陵.清凉台二处供养。十四年正月一日朝正之次。五
岳并诸山道士褚善信等七百馀人。表言佛法虚伪。
腾.兰乃言佛法水火不能坏。请验之。帝乃敕尚书令
宋庠以正月十五日大集白马寺。筑坛焚经。道士尽
出奇经秘诀。与沙门所持来经像就焚之。道经俱烬。
惟佛经像俨然。善信等皆自愧钦服。帝至是弥加崇
敬。佛法自此兴焉(汉法本内传)。初帝闻西域有神。其名曰
佛。因遣使之天竺求其道得其书。及沙门以来。其书
大抵以虚无为宗。贵慈悲不杀。以为人死精神不灭。
随复受形。生时所行善恶皆有报应。故所贵修炼精
神以至为佛。精其道者号曰沙门。于是中国始传其
术。图其形像。而王公贵人独楚王英先好之(汉书)。腾卒。
兰自译十地断结等经。

** 桓帝

帝讳志。章帝曾孙。永兴二年。帝于宫中铸黄金浮图
老子像。覆以百宝华盖。身奉祀之。由是百姓向化。事
佛弥盛(汉书并三宝记。世铸金银像始此)

** 楚王
1628-A¶ 第 375b 页 X87-0375.png

王讳英。光武子。明帝弟。最先奉佛。喜为浮图斋戒。永
平九年尝奉黄缣白纨诣相国曰。托在藩辅。过恶累
积。奉送缣帛以赎罪愆。相国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
老之微言。尚浮图之仁祠。何嫌何疑。其还之。以助伊
蒲塞桑门之盛馔。王公贵人遂争效之(汉书)

** 牟子

牟子。融之后。苍梧儒生。献帝兴平二年。因世乱无仕
宦意。锐志佛道。乃制理惑论三十七篇。其文有问曰。
何以正言佛。佛为何谓乎。牟子曰。佛者觉也。犹三皇
神。五帝圣也。佛乃道德之元祖。神明之宗绪。佛之言
觉者。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圆
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
不染。在祸不殃。不行而到。无作而光。故号为佛。问曰。
夫至实不华。至词不饰。珠玉少而贵。瓦砾多而贱。圣
人制七经之本。不过三万言。众事备焉。今佛经卷以
万计。言以亿数。非一人力所能堪也。仆以为烦而不
要。牟子曰。江海所以异于行潦者。以其深广也。五岳
所以别于丘陵者。以其高大也。若高不绝山阜。跛羊
凌其颠。深不绝涓流。孺子浴其渊。麒麟不处苑囿之
中。吞舟之鱼不游数仞之溪。何者。小不能容大也。佛
经前说亿载之事。却道万世之要。大素未起。太始未
生。其微不可握。其纤不可入。佛悉弥纶其广大之外。
剖析其窈妙之内。靡不纪之。故其经卷以万。计言以
亿数。多多益具。众众益富。何不要之有。问曰。佛道至
1628-A¶ 第 375c 页 X87-0375.png
尊至大。尧舜周孔曷不修之乎。七经之中不见其辞。
子既耽诗书悦礼乐。奚为复好佛道。窃为吾子不取。
牟子曰。书不必孔子之言。药不必扁鹊之方。合义者
从。愈病者良。君子博取众善以辅其身。子贡云。夫子
何常师之有。尧事尹寿。舜事务成。旦学吕望。丘学老
聃。亦不俱见于七经也。况佛身相好变化神力无方。
焉能舍而不学乎。五经事义或有所缺。佛不见记。何
足怪哉。问曰。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何其异于人
之甚也。殆富耳之语非实之云。牟子曰。少所见。多所
怪。睹馲驼言马肿背。尧眉八釆。舜目重瞳。皋陶鸟喙。
文王四乳。禹耳三漏。周公背偻。伏羲龙鼻。仲尼反宇。
老子日角目玄。鼻有双柱。手把十文。足踏二五。此非
异于人乎。佛之相好奚疑哉。问曰。子以经传之辞华
丽之说。褒赞佛行。称誉其德。高者凌青云。广者踰地
圻。得无踰其本过其实乎。牟子曰。吁。吾之所褒。犹以
尘埃附嵩岱。收朝露投沧海。子之所谤。犹握瓢觚欲
减江海。操耕耒欲损昆崙。侧一拳以翳日光。举土块
以塞河冲。吾所褒不能使佛高。子之毁不能令其下
(备弘明集)

* 三国

** 魏

都邺。徙洛阳。曹姓。讳丕。操之子。沛国谯人。起文帝
庚子。尽元帝甲申。五主。四十五年。

*** 曹植
1628-A¶ 第 376a 页 X87-0376.png

植。字子建。文帝弟。武帝第四子。封陈思王。精通书艺。
邯郸淳称为天人。每读佛经辄留连嗟玩。以为至道
之宗极。尝游渔山。闻空中梵天之响清扬哀婉。因仿
其声写为梵呗。今法事有渔山梵。即其馀奏也。尝著
辨道论。言仙道虚妄(弘明集)

*** 朱士行

士行。颖川人。甘露二年弃俗出家。尝于洛阳讲道行
经。义有不通。乃往于阗国得梵本。将遣弟子法饶送
归洛阳。而于阗小乘众白王云。汉僧欲以婆罗门书
惑乱正典。王若不禁。将以聋盲汉人也。王听之。士行
愤慨曰。此佛经也。乃求烧经为證。士行誓曰。若大法
当流汉地。经应不烬。言巳投经火中。火灭经存。光明
错发。王众骇服。遂与梵本。晋太康八年始达洛阳(道行
经即放光般若)。

** 蜀

都益州。刘姓。讳备。中山靖王胜之后。起先主辛丑。
尽后主癸未。二主。四十三年。

** 吴

都武昌。徙建康。起太祖壬寅。尽乌程侯庚子。四主。
五十九年。

*** 太祖

太祖。孙姓。讳权。字仲谋。孙武之后。坚次子。策之弟。吴
郡富春人。魏文帝拜权为吴王。加九锡。黄武元年即
位。赤乌四年。康居国三藏康僧会至金陵。立茆茨。设
1628-A¶ 第 376b 页 X87-0376.png
像行道。国人初见。咸惊异之。有司以闻。权召问之。会
进曰。如来大师化巳千年。然灵骨舍利神应无方。昔
阿育王奉之为八万四千塔。此其遗化也。权以为誇
诞曰。舍利可得。当为塔之。苟其无验。国有常刑。会乃
以铜瓶置几上。请期七日。无验。乃展二七日。无验。权
曰趣烹之。会默念佛名真慈岂违我哉。更请展期七
日。五鼓矣。闻瓶中锵然有声。视之。乃舍利也。黎明进
之。权与公卿聚观。叹曰希世之瑞也。会言。舍利威神
无能坏者。权使力士槌之。无损而光自若。权为建塔
于佛陀里。又造寺。奉会居。赐额曰建初(今天禧寺。江南寺塔始此。
弘明集)。

*** 乌程侯

侯。讳皓。字元宗。权之孙。和之子。即位改元元兴。皓不
敬佛法。毁废寺宇。群臣谏曰。佛之威力不同馀神。康
会感灵大皇创寺。今若轻毁恐贻后殃。皓意未然。乃
遣张昱诣寺诘会。机应锋出。昱还叹。会才辩非臣所
测。伏愿天鉴亲检察之。皓以马车迎会至。问曰。佛言
善恶报应。可得闻乎。会曰。明主以孝治天下。则赤乌
翔。老人见。以仁慈育万物。则醴泉涌。嘉禾生。善既有
徵。恶亦如之。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为恶于显。人
得而诛之。易称积善馀庆。诗美求福不回。虽儒典之
格言。即佛教之明训。皓曰。然则周孔既明安用佛教。
会曰。周孔略示其迹。佛教详言其要。皓无以酬。(弘明集)

他日宿卫。治圃得金像。皓使置秽处以为笑乐。俄得
1628-A¶ 第 376c 页 X87-0376.png
肿疾。卜曰坐犯大神。皓祷诸庙不效。宫人曰何不请
福于佛。皓悟吾以慢像致此耳。乃迎像薰沐供事之。
仍请会说法悔罪。会为开示玄要。又授五戒。既而疾
愈。奉会为师。崇饰寺塔(法苑珠林)

*** 支谦

谦。字恭明。月氏国人。为优婆塞。献帝末避地归吴。权
召见。高其才。拜为博士。固辞不受。谦博览经籍。通六
国语。为人颀瘠而黑。眼白瞳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
黄。形躯虽小是智囊。谦受业于支亮字纪明。亮受业
于支谶。世称之曰。天下博知。无出三支。谦译经八十
八部(弘明集.释教录)

*** 阚泽

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好学居贫。为人佣书自给。所
写既毕则能诵记。由是博览群籍。虞翻见而称之曰。
阚生矫杰仲舒.子云流也。孙权辟之。补西曹掾。复拜
太子太傅。为尚书令。封都乡侯。(吴志)尝舍宅为德润寺
(今慈溪普济寺)。权尝问曰。孔子制述典训教化来叶。老庄修
身自玩放浪山林归心澹泊。何事佛为。泽曰。孔老二
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不敢违
佛。以此言之优劣可见也(弘明集并宗炳明佛论)

佛法金汤编卷第一天台释如惺重校
1628-A¶ 第 377a 页 X87-037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