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摘要-清-徐昌治1626-A¶

1626-A¶ 第 282a 页

* No. 1626-A
叙高僧摘要

余刊布佛祖指南。法苑醒世。凡单传直指。幽明感应。
历历备具。而高僧一传。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
彼众相发挥。奈传有正有续。若梁若明。计共四帙。俱
以十款分类。余讶之曰。有依有傍。怎说绝伦。拘格拘
例。那云独步。余惟前册巳经刻过者。不重录外。今止
分为四卷。名曰摘要。第一取道之高。堂堂坐断千差
路。卓卓分明绝去来。第二取法之高。虽云绵密弗通
风。古往今来绝间隔。三则取其品之高。转处孤危万
事休。随缘得旨复何求。群生造化乘斯力。一段灵光
触处周。四则取其化之高。日月照临不到。天地覆载
不著。劫火坏时彼常安。万象泯时全体露。虽然如是。
青不自青。黄不自黄。赤不自赤。白不自白。会得云收
月皎。方知此等纵横。若问个中同与别。余则应以。鸡
寒上树鸭寒下水。盖看经先具看经眼。见地须开见
地胸。几人麻上生绳想。况又将绳认作蛇。是为叙。

甲午岁菊月登高日无依道人徐昌治觐周父谨题
1626-A¶ 第 282b 页 X87-0282.png
* No. 1626-B


高僧无传。传高僧者。譬诸描画虚空。虚空本无诸相。
而不碍诸相发挥。此觐翁居士之所以自叙其由来
也。集亦多本矣。石门之僧宝。大藏之神僧。济川之五
灯。雷庵之普灯。莫不各执一见。以成一家之说。读其
书者。无从得而是非之。盖前人之取类也。精而详。而
立言也。一而正。惟精且一。而著书之道备矣。觐翁久
历法域。宗眼朗朗。彻见古人垂手处于一传焉列而
为四。曰道。曰法。曰品。曰化。分而不杂。专而不混。而或
者乃以私识度之。殊非觐翁所以辨别。差等之怀。予
谓集僧史者。如转摩尼以青黄赤白求之不可也。外
青黄白求之亦不可。孔子删诗定礼。各为一书以便
后学。学者从而宗之。为千古圣典。惟觐翁能体其意。
肆笔垂慈。功不在尼山下。彼以管见窥觐翁者。非惟
不识觐翁。亦且不识高僧矣。间有进言者曰。古往今
来。如是之久也。神化玄悟。如是之多也。法海义波。如
是之泓也。而造论载事者。如是之众也。竟欲以区区
数百纸。括尽玄微。毋乃示人以狭小乎。觐翁曰。吾但
摘其要者。

住古疁昭尘丈室僧鉴拜撰
1626-A¶ 第 282c 页 X87-0282.png

** 道高僧摘要卷一目

(至尊者道。万象光仪。可瞻可仰。为鉴为龟。历千百世而令名弗移。一道同风也。[这-言+(虎-儿+几)]相维)


* 摄摩腾(雒阳白马东汉永平)
* 道宠(邺丁魏永平)
* 宝唱(杨都庄严齐建武)
* 法建(益州五层魏)
* 慧恭(益州招提隋)
* 昙伦(京师庄严隋仁寿)
* 志超(汾州光严隋大业)
* 道杰(蒲州栖岩隋开皇)
* 玄奘(京师慈恩唐武德)
* 法融(牛头幽栖唐贞观)
* 元圭(嵩岳闲居唐永淳)
* 子邻(京师安国唐开元)
* 神会(洛京荷泽唐开元)
* 纯陀(京兆镇国唐永泰)
* 慧忠(唐大历)
* 宗密(圭峰唐会昌)
* 无业(汾州开元唐长庆)
* 宣鉴(鼎州德山唐咸通)
* 从谂(赵州唐乾宁)
* 岩头奯(唐光启△机用烁今古赞宁列之苦行冤哉)
* 云门偃(唐乾和△系云门鼻祖赞宁不收传内惜哉)
* 都贶(居士唐)
* 元安(丰州洛浦唐光化)
* 文悦(云峰唐大中)
* 可贞(洪州翠岩宋)
* 义青(舒州投子梁乾化)
* 慧南(黄龙宋熙宁)
* 宗杲(临安径山南宋绍兴)
* 守珣(安吉何山南宋绍兴)
1626-A¶ 第 283a 页 X87-0283.png
* 慧远(灵隐南宋淳熙)
* 密印(建康华藏南宋)
* 宝印(临安径山宋淳熙)
* 弥光(泉州教忠南宋)
* 道谦(建康府南宋)
* 道枢(临安灵隐南宋淳熙)
* 善继(天台荐福元天历)
* 真清(天台慈云明)
* 楚石琦(海盐天宁明)
* 玉芝(海盐资圣名法聚明)
* 莲池(云栖名袾宏明)
* 密云悟(宁波天童明)
* 破山明(明)
* 费隐容(径山明清)

计四十二位

** 法高僧摘要卷二目

(大法无间。幽显可通。知来溯往。振聩惊聋。一番寒彻骨。遍界是香风。佛法相见也。谁之功)


* 佛图澄(邺中竺晋咸和)
* 鸠摩罗什(天竺晋建元)
* 僧寔(京师追远周太和)
* 佛驮跋陀(京师晋义熙)
* 道融(彭城郡晋)
* 史宗(上虞龙山晋)
* 慧严(京师灵根宋元嘉)
* 僧亮(京师宋太始)
* 法愿(正胜齐永元)
* 昙无最(洛都融觉东魏正光)
* 智炫(益州孝爱隋)
* 慧思(南岳衡山隋光大)
* 智顗(天台国清隋)
* 慧远(京师净影隋开皇)
* 慧因(京师藏严隋仁寿)
* 法常(京师普光隋大业)
* 道积(蒲州普救隋开皇)
* 玄琬(京师普光隋仁寿)
* 法淋(终南龙田唐武德)
* 志晞(台州国清唐贞观)
* 义褒(京师慈恩唐显庆)
* 威秀(京师庄严唐龙池)
* 法明(江陵唐神龙)
* 一行(中岳嵩阳唐开元)
* 澄观(五台清凉唐乾元)
* 鉴真(杨州大云唐神龙)
* 圆照(京兆西明唐开元)
* 真表(百济金山唐开元)
1626-A¶ 第 283b 页 X87-0283.png
* 端甫(京师安国唐建中)
* 良炌(筠州洞山唐咸通)
* 希圆(越州应天唐景福)
* 志玄(河朔唐)
* 崇惠(京师章信唐)
* 桂琛(漳州罗汉后唐天成)
* 澄楚(东京相国后周显德)
* 心道(常德文殊南宋建炎)
* 鼎需(福州四禅南宋)
* 无念(黄檗明)
* 无明(寿昌明)
* 牧云门(天童明清)
* 汉月藏(邓尉明)
* 五峰学(沩山明)
* 木陈忞(天童清)

计四十三位

** 品高僧摘要卷三目

(其言孔正。其行不偏。荣华声誉。视之澹然。今之脆骨。望风可怜。品超物外也。孰与肩)


* 昙云(西平晋义熙)
* 跋摩(京西祇洹宋元嘉)
* 道进(高昌一名法进宋)
* 昙鸾(西河石壁魏大通)
* 法进(益州长阳隋开皇)
* 富上(益州净德隋)
* 法藏(终南紫盖隋开皇)
* 圆光(新罗皇隆隋开皇)
* 明瞻(终南智炬隋开皇)
* 慧安(嵩岳少林隋大业)
* 志宽(蒲州仁寿唐贞观)
* 慈藏(新罗僧统唐贞观)
* 明导(洛州天宫唐贞观)
* 道兴(益州福胜唐贞观)
* 光仪(上都青龙唐开元)
* 志贤(太原甘泉唐天宝)
* 圆观(洛京慧林唐大历)
* 玄素(润州幽栖唐大宝)
* 无著(五台华严唐大历)
* 丰干(天台国清唐先天)
* 遗则(天台佛窟唐元和)
* 天然(丹霞唐元和)
* 齐安(盐官海昌唐元和)
* 唯俨(朗州药山唐元和)
* 恒政(兆圣寿唐太和)
* 德成(华亭船子)
* 道旻(九峰)
* 鉴空(洛阳香山唐)
1626-A¶ 第 283c 页 X87-0283.png
* 恒超(棣洲开元后梁乾化)
* 法聪(襄阳景空后梁大定)
* 贞辨(定州开元后唐)
* 妙普(华亭青龙南宋建炎)
* 了性(五台普宁元至治)
* 大同(绍兴宝林元咸祐)
* 慧日(天竺明洪武)
* 应能(横州寿佛明建文)
* 达观(紫柏)
* 憨山清(匡山明)
* 雪峤(云门明)
* 万如微(龙池明清)
* 林野奇(天童明清)
* 石车乘(金粟明)
* 朝宗忍(宝花明)
* 玉林琇(报恩清)
* 石奇云(雪窦明清)
* 浮石贤(天童清)
* 百痴元(金粟明发清)

计四十七位

** 化高僧摘要卷四目

(大而能化。洽被幽深。群生异类。咸仰慈心。祥云现彩。密室飞金。变化莫测也。罔不钦)


* 安清(雒阳东汉桓灵)
* 康僧会(建初吴建兴)
* 慧远(庐山晋大义)
* 昙翼(荆州长沙晋太元)
* 僧瑾(京师灵根宋元徽)
* 昙无竭(黄龙宋永初)
* 僧倜(邺西云门齐天保)
* 圆通(邺下庄严齐武平)
* 道判(终南龙池齐永明)
* 僧范(邺东大觉齐)
* 明达(蜀部梁天监)
* 法总(西京海觉隋开皇)
* 童真(西京禅定隋开皇)
* 道密(西京兴善隋仁寿)
* 昙荣(潞州法住隋)
* 明净(密州茂胜唐贞观)
* 道宣(京兆西明隋大业)
* 义湘(鸡林府唐总章)
* 鉴元(汉州开照唐开元)
* 法秀(京兆唐开元)
* 灵坦(杨州华林唐大历)
* 道悟(荆州天皇唐大历)
* 元晓(新罗黄龙唐)
* 法照(五台竹林唐大历)
1626-A¶ 第 284a 页 X87-0284.png
* 藏奂(明州栖心唐大历)
* 良准(盐官法喜唐大中)
* 智玄(彭州丹景唐大中)
* 慧寂(袁州禅院唐)
* 僧妙(蒲州仁寿周大统)
* 净真(松江兴圣南宋)
* 教亨(燕郡庆寿南宋)
* 法忠(隆兴黄龙南宋宣和)
* 道悟(郑州普照南宋大定)
* 真净(杭州天竺元至治)
* 弘济(杭州普福元大历)
* 蒙润(杭州天竺元)
* 则天真(海门明洪武)
* 幻依(苏州华明明万历)
* 明德(嘉兴东禅明万历)
* 无异元来(博山明万历)
* 隐元琦(黄檗明清)

(□头有者采之。耳目不及听之。虽去取。无褒贬)。 计四十一位No. 1626
道高僧摘要卷一
武原居士 徐昌治觐周父 编辑

* 释摄摩腾

本中天竺人。善解大小乘经。常游化为任。
昔经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
唯曰。经云能说此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
镝方始。曾是为益乎。乃誓以忘身。躬往和劝。遂二国
交欢。由是显誉。逮汉永平中。明皇帝。夜梦金人。飞空
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梦。通人传毅奉答。臣闻西
1626-A¶ 第 284b 页 X87-0284.png
域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
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
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誓志弘通。不惮
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
外。立精舍以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

* 释道宠

姓张。俗名为宾。高齐元魏之际。国学大儒。雄
安生者。连邦所重。时有李范张宾齐鏕安席。才艺所
指。莫不归宗。后俱依安下为嗣。年壮。领徒千馀。至赵
州元氏县。堰角寺侧。从寺索水。沙弥持与。问具几尘。
方可饮之。素不内涉。罔然无对。乃以水浇面。宾大恧。
谓徒属曰。非以为水辱我。直显佛法难思。吾今投心
此道。宜各散。便于寺出家。聪明博大即具戒。遂入西
山。广寻藏部。神用深拔。慨叹晚知。魏宣武帝。崇尚佛
法。天竺梵僧菩提留支。初翻十地。在紫极殿。勒那摩
提。在太极殿。各有禁卫。不许通言。校其所释。恐有浮
滥。始于永平元年。至四年方讫。及勘雠之。惟云有。不
二不尽。那云。定不二不尽。一字为异。通共惊美。宠诣
留支。访所深极。乃授十地。曲教三冬。随闻出疏。即而
开学。声唱高旷。邺下荣推。时朝宰文雄魏收。邢子才。
杨休之等。昔经宠席。官学由成。自遗世网。形名靡寄。
相从来听。宠默识之。于是同敦三大。罄此一心。悲庆
相循。遂以闻奏。以德溢时命。义在旌隆。日赐黄金三
两。匠成学士。传道千馀。其中高者。僧休。法继诞礼。罕
宜。儒果等。
1626-A¶ 第 284c 页 X87-0284.png

* 释宝唱

姓岑。吴郡人。少怀恢敏。勤田为业。至于傍求。
佣书取济。寓目疏略。便能强识。年十八。投僧祐律师。
而出家焉。经律咨禀。有声宗嗣。住庄严寺。博采群言。
酌其精理。又惟开悟士俗。要以通济为先。乃从处士
顾道旷。吕僧智等。习听经史庄易。会齐氏云季。遭乱
入东。远至闽越。讨论旧业。天监四年。便还都下。乃敕
为新安寺主帝以时会云雷。远近清晏。风雨调畅。百
谷年登。上资三宝。福被黔黎。下敕令唱。总撰集录。以
拟时要。或建福禳灾。或礼忏除障。或飨接神鬼。或祭
祀龙王。部类区分。近将百卷。八部神名。以为三卷。包
括幽奥。详略古今。故诸所祈求。帝必亲览。天监七年。
帝以法海浩浣浅识难寻。敕庄严僧旻。于定林上寺。
缵众经要抄。八十八卷。又敕开善智藏。缵众经理义。
号曰义林。八十卷。又敕建元僧朗。注大般涅槃经。七
十二卷。并唱兼赞其功。纶综终始。缉成部帙。及简文
之在春坊。尤耽内教。撰法宝联璧。二百馀卷。令宝唱
缀比区别其类遍略之流。帝以佛法冲奥。近识难通。
又敕唱详叙佛理弘义。号曰续法轮论。合七十馀卷。
又撰法集。一百三十卷。上既亲览。流通内外。十四年。
敕安乐寺僧绍。撰华林佛殿经目。未惬帝旨。又敕唱
重撰。遂敕掌华林园宝云经藏。搜求遗逸。备造三卷。
以用供上。又敕撰。经律异相五十五卷。饭圣僧法五
卷。帝又注大品经五十卷。于时佛教隆盛。无得称焉。
自武帝应运。时年三十有七。在位四十九载深以太
1626-A¶ 第 285a 页 X87-0285.png
后早倾。常怀哀感叹曰。虽有四海之尊。无由得申罔
极。故留心释典。以八部般若。为心良田。是诸佛由生。
又即除灾涤累。收采众经。躬述注解。亲临法座。讲读
敷弘。用此善因。崇津灵识。频代二皇舍身为僧给使。
每一舍时。地为之震。相继斋讲不断法轮。为太祖文
皇于钟山竹涧。建大爱敬寺。经营雕丽。奄若天宫。周
宇环绕。千有馀僧。四事供给。中院正殿。有栴檀像。举
高丈八。又于寺中龙渊别殿。造金铜像举高丈八。躬
申供养。每入顶礼。歔欷哽噎。不能自胜。预从左右。无
不下泣。又为献太后。于青溪西岸。建阳城门。路东起
大智度寺。京师夹里。爽垲。通博。朝匝之中途。川陆之
显要。殿堂宏敞。宝塔七层。正殿亦造丈八金像。以申
追福。五百诸尼。四时讲诵。寺成之日。帝顾谓群后曰。
建斯两寺。奉福二皇。用表罔极之情。以达追远之思。
而不能遣蓼莪之哀。复于中宫。起至敬殿。景阳台。立
七庙室。设二皇座。具备诸礼。冠蕴奁箧。举目兴慕。晨
昏如在。衣服轻煖。随时代易。斯奇芳旨。应时日荐。帝
又以国务。不获朝夕侍食。惟有朔望。亲奉馈奠。而无
所瞻仰。内心崩溃。如焚如灼。又作联珠五十首。以明
孝道。又制孝思赋广统孝本。至于安上治民移风易
俗度越终古。无得而称。故元帝云。伏寻我皇之为孝
也。四运推移。不以荣枯。迁贸五德。更用不以贵贱革
心。临朝端默。过隙之思弥轸。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
切。洁斋宗庙。虔事郊禋。言未发而涕零。容不改而伤
1626-A¶ 第 285b 页 X87-0285.png
恸。所谓终身之忧者是也。盖虞舜。夏禹。周文。梁帝。万
载论孝四人而巳。又以国学员限。隔于贵贱。乃更置
五馆。招引寒俊。故孔释二门。荣茂峙列。唱当斯世。频
奉玺书预参翻译。

* 释法建

广汉雒县人。姓朱。诵经一千卷。仍多闲暇。遨
游偶俗忽复闭门。则累日不出。无所食矣。唯闻诵经。
然小声吟讽。音不外彻。有人倚壁。窃听临响。伹闻亹
亹溜溜。似伏流之吐波。武陵王东下。令弟规。守益州。
魏遣将军尉迟迥来代蜀。规既降款。城内大有名僧。
皆被拘禁。至夜忽有光明。迥遣人寻光。乃见诸僧并
睡。唯法建端坐诵经。光从口出迥闻。自到建所。顶礼
坐听。至旦始休。迥问曰。法师昨夜所诵。名作何经。答
曰。华严经下帙十卷。迥曰。何不从头诵之。答曰。贫道
诵次到此耳。迥曰。法师诵得几许。答曰。贫道发心欲
诵一藏。今始得千卷。迥欲试之。曰屈总诵一遍。应不
劳损耶。建报曰。读诵经典。沙门常事。岂惮劳苦。乃设
高座。令诸僧众并执本听。法建登座为诵。或似急流
之注峻壑。其吐纳音句。呼噏气息。或类清风之入高
松。聪明者。才闻馀音。情疏意逸者。空望尘躅。七日七
夜。数巳满千。犹故不止。迥起谢曰弟子兵将不得久
停。请从此辞。诸僧因并释散。迥既出。叹息曰。自如来
灭度后。阿难号为总持。岂能过此。蜀中乃有如此人。
所以常保安乐。奇哉奇哉。建年八十终。

* 释慧恭者

益州成都人。姓周氏。周未废佛法之时。与
1626-A¶ 第 285c 页 X87-0285.png
同寺惠远结契勤学。远直诣长安听采。恭长往荆杨
访道。远于京师。听得阿毗昙论迦延拘舍地持成寔
毗婆沙摄大乘。还益州讲授。道俗钦重。䞋施盈积。恭
后从江左来还。二人相遇。欣欢共叙。离别三十馀年。
同宿数夜。语说言谈。远如泉涌。恭竟无所道。远问恭
曰。离别多时。今得相见。庆此欢会。伊何可论。但觉仁
者无所说。将无所得耶。恭对曰。为性闇劣。都无所解。
远曰大无所解。可不诵一部经乎。恭答曰。唯诵得观
世音经一卷。远厉色曰。观世音经。小儿童子。皆能诵
之。何烦大汝许人乎。且仁者童子出家。与远立誓。望
證道果。岂复三十馀年。唯诵一卷经。如指许大。是非
闇钝。懒堕所为。请与断交。愿法师早去。无增远之烦
恼也。恭曰。经卷虽小。佛口所说。遵敬者得无量福。轻
慢者得无量罪。仰愿暂息瞋心。当为法师诵一遍。即
与长别。远大笑曰。观世音经。是法华经普门品远巳
讲之。数过百遍。如何始欲闹人耳乎。恭曰。书云。人能
弘道。非道弘人。但至心听佛语。岂得以人弃法乃于
庭前结坛。坛中安高座。绕坛数匝顶礼。升高座。远不
得巳。于檐下。据大床坐听。恭始发声唱经题。异香氤
氲。遍满房宇。及入文天上作乐。雨四种花。经讫下座。
华乐方歇。惠远接足顶礼。泪下交流。谢曰。惠远臭秽
死尸。敢行天日之下。乞暂留。赐见教诲。恭曰。非恭所
能。诸佛力耳。即日拂衣长揖。沿流而去不知所之。

* 释昙伦

姓孙。汴州俊仪人。十三出家。住修福寺依端
1626-A¶ 第 286a 页 X87-0286.png
禅师。端诫伦曰。汝系心鼻端。可得静也。伦曰。若见有
心。可系鼻端。本来不见心相。不知何所系也。咸怪其
言。嗟其近学。如何远悟。故在众末。礼悔之时。随即入
定。大众弹指。心恒加敬。后送钵上堂。未至中路。卓然
入定。持钵不倾。师大深赏。异时告曰。令汝学坐。先净
昏情。犹如剥葱。一一重重剥却。然后得净。伦曰。若见
有葱。可有剥削。本来无葱。何所剥也。师曰此大根大
茎。非吾所及。不敢役使。进具巳后。读经礼佛。都所不
为。但闭房不出。行住坐卧。唯离念心。以终其志。次知
直岁。守护僧物。约勒家人曰。犬有别食。莫与僧粥。家
人以为常事。不用伦言。犬乃于前呕出僧粥。道俗咸
伏其敬慎。又有义学论士诤来问者随言即遣。无所
挂碍。仁寿二年。献后亡。兴造禅室。召而处之。还即掩
关。依旧习业。时人目之。为卧伦也。有兴善粲法师者。
三国论首。无学不长。怪伦卧禅。言问清远。遂入房与
语。探究是非。伦笑曰。随意相审。遂三日三夕法乐不
眠。伦述般若无底。空华𦦨水。无衣无主不立正邪。本
性清净。粲乃投地敬之。伦在京师。善巧方便。有玄琬
律师。静琳法师。率门人僧伽净等。往来受法。武德末
年疾甚。于庄严寺傍看。寂然。有问往生何处。答无尽
世界。又便寂然。僧伽以手寻其冷触。私报人曰。冷触
到膝。四大分离。亦应生苦。伦曰。此苦亦空。问曰。舍报
云何。报曰。死后籧篨裹弃之。莫作馀事。又曰。打五更
钟未。报曰未。少时维那打钟。看之巳绝。年八十馀。诸
1626-A¶ 第 286b 页 X87-0286.png
门学等。依言送于南山。露骸散于中野。

* 释志超

姓田。同州冯翊人。少在童龀。智量过人。厌世
从道。而二亲恃超。望嗣宗族。遂从儒流。遍览流略。年
垂壮室。私为聘妻。超闻之。避斯尘染。乃逃窜林野。亲
姻周觅。抑从伉俪。初则合[氶/巴]为踪。终亦仝掩私室。唯
置一床。超乃抽毡席地。令妻坐上。躬自处床。俨思伽
坐。勤为说法。词极明据。妻便流泪。礼谢辞以相累。频
经宵夕。事等金形。屡被訹劝。诚逾玉质。既确乎难拔。
亲乃捐而任之。年二十有七。投并州开化寺慧瓒禅
师。出家受具。自进戒品。专修行仪。即往定州。寻采律
藏。括其精要。删其繁杂。五夏不满。三教略圆。乃返故
乡。入太原之西北千山。栖引英秀。创立禅林。晓夕勤
修。定慧双启。大业初岁。政纲严明。拥结寺门。不许僧
出。超闻之。慨而上谏。披衣举锡。出诣郡城。乃达江都。
即以事闻。内史以事非要害。不为通引。至隋季多难。
寇贼交横。民流沟壑。死者大半。而超结徒欢聚。馀粮
不穷。但恐盗窃相陵。便欲奔散。乃以法诫劝。无变尔
情。镜业既临。逃响何地。众感其言。心期遂爽。准式禅
礼。课时无辍。尝夜坐禅。忽有群贼。排门直进。炬火乱
举。白刃交临。合坐端然。相同仪像。贼乃投伏于地。拜
伏归依。超因随宜诱引。量权授法。感发心敬。合掌而
退。高祖建义太原。四远咸萃。超惟道在生灵。义居乘
福。即率侣晋阳。住凝定寺。禅学数百。清肃成规。道俗
钦承。贵贱恭仰。及皇旗南指。三辅无尘。义宁二年。超
1626-A¶ 第 286c 页 X87-0286.png
率子弟二十馀人。奉庆京邑。武皇夙承嘉望。待之若
仙。引登太极。叙之殊礼。左仆射魏国公裴寂。第中别
院。置僧住所。邀延众居。亟历寒暑。业新弥厉。时蓝田
山化感寺。沙门灵润智信智光等。义解钩玄。妙崇心
学。同气相求。延住彼山。挕缘聚结。其赴如云。武德五
年。入于介山。创聚禅侣。观者至止。陶铸尘心。又于汾
州介休县治。立光严寺。赫然宏壮。有类神宫。师资肃
穆。忽因遘疾。以贞观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卒于城寺。
春秋七十有一。

* 释道杰

姓杨。其先弘农汉太尉震之后也。居河东安
邑之鸣条。天怀颖发。廓然物表。以宿植德本。情厌俗
尘。开皇十一年。岁将冠。投真营法师。营鉴其高拔。即
为剃落受具。令学涅槃等经。性净修明。闻持镜晓。后
往岘头山诵法华。经月便度。深自惟曰。经云。宁愿少
闻。多解义味。欲得通要。必俟博游。开皇十四年。往青
州何记论师所。听采成实。记顾曰。吾子形貌傀伟。清
对有方。学浅而思远吾论其兴矣。无几而记迁化。遂
尔周流齐土。时有装寂安艺。并号哲人。从之受道。又
往沧冀魏念二论师所。听毗昙论。又于清河道尚。汲
郡洪该所。听成实始末。四载。倾穷五聚。乃上下搜求
以问法主。每令该公延颈长息。尝定该义曰。论云。唯
一苦受。而有三差。此文。非谓以一行苦。名为苦受。而
随情说三受。正以于一苦受。而随情说三受。此是经
部师计。而跋摩述以为宗。可不尔耶。该曰然。杰曰若
1626-A¶ 第 287a 页 X87-0287.png
使果。起酬因。说苦受为乐受。亦可因。成感果。说恶业
为善业。若言善业感乐果。善业非恶业。亦可乐受酬
善因。乐受非苦受。若言乐受酬善因。而体即苦受。亦
可善业感乐果。而体即恶业。若言唯是一苦受。随情
说妄乐。亦可唯是一恶业。随情说妄善。该于时茫然。
后乃曰。此子有拔群之亮。难与言也。吾老矣。弘兴论
道。其在子乎。由是门人胥伏。开皇十九年。自卫适邺。
听林法师摄论。又于洪律师所。听四分。东行。属隋汉
王召。沧州志念。河间法楞。长弘并部。忽遇斯际。即往
从之。听仰迦延读婆沙论。首尾三载。颇极穷通。曾难
念论师曰。若触空。非触入处者。亦应识空。非识住处。
若以识非分。是识住处者。亦应触非分。是触入处。于
时念公。但含笑直视。仁寿二年。又依楞法师。听十地
等论。尔时法门大敞。宗师云结。智景大论。十力挕乘
两达涅槃舜龛律部。一期总萃。并晋中兴。乃历游讲
肆。观略同异凡经六载。咸陈难击。故并州语曰。大头
杰。难人杀。文帝崩。晋阳逆节。便还故里。讲阿毗昙心。
又讲地持。各五六遍。自惟曰。徒事言说。心路苍茫。至
于起慧。非定。不发。遂停讲。往麻谷依真慧禅师。学坐
思择念慧深入缘起。慧叹曰。常谓法师等。一从名教。
难偃乱流。如何始习。便能住想。岂非宿习所致耶。后
依成寔安般念处。两夕专想。观解大明。便谓神素法
师曰。昨试依论文。安般念观。境界极明。而气逼上心。
坐不安席。欲除此患。终须教遣。请撰诸经安般同异。
1626-A¶ 第 287b 页 X87-0287.png
编为次第。将依遣滞。素乃取婆沙成实。龙树兰若诸
部。明十六特胜。六种安般之相。以示之。即依修习。更
逾明净。又往麻谷以呈所證。慧曰。善哉大利根。淋落
泉中诸学坐。未至此处。武德元年。请弘十地。杰笑曰。
息驾修禅。伹名自利已法。讲扬法化。诚为利他。至于
俱利。须当昼语夜默。庶得小大通洽。遂即弘敷三十
馀遍。常随门学百有馀人。堪外化者。数盈二千。择交
迁士。疏财薄食。苦乐不言。喜愠无挠。栖岩一众举为
僧主。以贞观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因疾卒山。

* 释玄奘

本名祎。姓陈氏。汉太丘仲弓之后也。奘意欲
流通教本。遂往东印度境。迦摩缕多国。以彼风俗。并
信异道。其部众乃有数万。佛法虽弘。未至其土。故往
开化。既达于王。叹奘胜度。神思清远。童子王闻。欣得
面款。遣使请见。宛若旧游。言议接对。又经晦朔。于时
异术云聚。言辩才交。邪徒草靡。王加崇重。初开信门。
请问诸佛。何所功德。奘赞如来三身利物。因造三身
论。三百颂以赠之。王曰未曾有也。顶戴归依。此国东
境。接蜀西蛮。其路两月应达。于时戒日。王臣告曰。东
蕃童子王。所有支那大乘天者。道德弘被。彼王所重。
请往致之。大乘天者。印度诸僧美奘之目也。王遣使
语拘摩罗王。可送支那法师来共会祗罗国。童子王。
命象军一万。方船三万。与奘沂殑伽河。以赴戒日。戒
日与诸官属。百馀万众。顺河东下。同集羯朱祗罗国。
初见顶礼。鸣足尽敬。散花设颂。无量供巳。王曰彼支
1626-A¶ 第 287c 页 X87-0287.png
那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曲。秦王何人。致此歌咏。奘
曰。即今正国之天子也。是大圣人。拨乱反正。恩沾六
合。故有斯咏。王乃延入行宫。陈诸供养。乃述制恶见
论。顾谓门师曰。日光既出。萤烛夺明。师所宝者。他皆
破讫。试救取看小乘。诸僧无敢言者。王曰此论虽好。
然未广闻。欲于曲女城大会。命五印度能言之士。对
众显之。使邪从正。舍小就大。是日发敕。普告天下。总
集沙门。婆罗门。一切异道。会曲女城。能论义者。数千
人。各擅雄辩。咸称克敌。先立行殿。各容千人。安像陈
供。香花音乐。请奘升座。即标举论宗。命众徵窍。竟十
八日。无敢问者。王大嗟赏。施银钱三万。金钱一万。上
氎衣一百具。仍令大臣执奘袈裟。巡众唱言。支那法
师论胜。十八日来无敢问者。并宜知之。于时僧众大
悦曰。佛法重兴。乃令边人权智若此。便辞东归。王重
请住观七十五日。大施场相事讫。辞还。王敕所部。[这-言+(虎-儿+几)]
送出境。并施青象金银钱各数万。戒日。拘摩罗等。十
八大国王。流泪执别。奘便辞而不受。又敕令诸属国。
随到供给。诸僧劝受象施。皆曰。斯胜相也。佛灭度来。
王虽崇敬。种种布施。未闻以象用及释门。象为国宝。
今既见惠。信之极矣。因即纳象而反钱宝。然其象也。
其形圆大。高可丈三。长二丈许。上容八人。并诸什物
经像等具。并在其上。空行虽逢奔逸。而安檼不坠。瓶
水不侧。缘国北旋。出印度境。入卑利国。山川相半。沃
壤丰熟。僧徒数万。并学大乘。东北山行。过诸城邑。上
1626-A¶ 第 288a 页 X87-0288.png
大雪山。及至其顶。诸山并下。又上三日。达最高岭。南
北通望。但见横山。各有九重。过斯巳往。皆是平地。虽
有小山。孤断不续。唯斯一岭。蔓延高远。瞻部一洲。山
丛斯地。至如西境波斯。平川渺漫。东寻嵬崿。莫有穷
踪。北则横野萧条。南则印度皋衍。即经所谓。香山。达
池幽邃。未可寻源。四河所从。皆由斯出。尔雅所谓。昆
崙之墟也。案诸禹贡。河出碛石。张骞寻之。乃游大夏。
固是超步所经。犹不言其发。源之始。奘引从前后。自
勒行众。沿领而下。三日至地。达睹货罗。诸故都邑。山
行八百。路极艰险。寒风切骨。到于活国。中途所经。皆
属北边。而此王者。突厥之胤。统管诸番。总御铁门。以
南诸小国自此境东。方入葱岭。岭据赡部洲中。南接
雪山北。至热海东。渐乌铩。西极波斯。纵广结固。各数
千里。冬夏积雪。冰严崖隒。过半巳下。多出山葱。故因
名焉。

* 释法融

住幽栖北岩之石室。有百鸟衔花之异。唐贞
观。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异人。乃躬自寻访。见融
端坐自若。曾无所顾。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师曰。
因何降此。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师指
后面曰。别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
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师曰。犹有这个在。祖于宴坐
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悚然。祖曰。犹有这个在。师稽
首请说真要。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
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
1626-A¶ 第 288b 页 X87-0288.png
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
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巳得。更无缺少。
与佛何殊。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
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
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师曰。既不
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祖曰。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
真心任偏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
身。

* 释元圭

姓李。伊关人也。禀气英奇。宽裕闲雅。乃誓出
家。于永淳二年。遂登满足。乃隶名闲居寺。以习毗尼。
执律唯坚。后悟少林寺禅宗。大通心要。遂卜庐于岳
中庞坞。时有峨冠裤褶。部曲繁多。轻步舒徐。称谒大
师。圭睹其貌伟。精爽不伦。谓之曰。善来仁者。胡为而
至。曰师宁识我邪。圭曰。吾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
岂分别识也。对曰。我此岳神也。吾能利害生死于人。
师安得一目我哉。圭曰。汝能生死于人。吾本不生。汝
焉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与汝
乎。苟能坏空及坏汝。吾则不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
是。又焉能生死吾耶。岳神稽首再拜。愿授正戒。圭曰。
神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何戒哉。
神曰。此理也。我闻茫味。止求师戒。我身为门弟子。圭
曰。付汝五戒。汝能奉持。即曰能。不能即曰否。神曰洗
1626-A¶ 第 288c 页 X87-0288.png
耳倾听。圭曰。汝能不淫乎。神曰。亦娶也。曰非谓此也。
谓无罗欲也。神曰能。曰汝能不盗乎。神曰。何乏我也。
焉有盗取哉。曰非谓此也。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
也。神曰能。曰汝能不杀乎。神曰。政柄在躬。焉曰不杀。
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混疑也。神曰能。曰汝能不妄
乎。神曰。我本正直。焉得有妄。曰非此谓也。谓先后不
合天心也。神曰能。曰汝能不遭酒败乎。神曰力能。圭
曰。如上是为佛戒也。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
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
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
而不为休悟。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取也。虽柄非
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悯也。若能无心于万物。则
罗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混疑不为杀。先
后违天不为妄。惛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
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无我
无汝。孰能戒哉。神曰。我诚浅昧。未闻空义。愿师授我
戒。我当奉行。更何业因可拘尘界。我愿报慈德。勉我
所能。圭曰。吾观身无物。更有何欲。神曰。师必命我。圭
曰无为是。无为是。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叛佛邪。随
意垂诲。圭不得巳言曰东岩。寺之障也。莽然无树。北
岫有之。而背非屏拥。汝能移北树于东岭乎。神曰。闻
命矣。昏夜风雷。摆摇震运。愿师无骇。即作礼辞去。其
夕果有暴风吼雷。奔云霆电。隆栋壮宇。岌礘将𡉏。物
不安所。乃谓众僧曰。无怖无怖。神与我契矣诘旦和
1626-A¶ 第 289a 页 X87-0289.png
霁。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森然行植焉。

* 释子邻

姓范。兖州乾封大范村人。父峻朝。不喜三宝。
或见沙门。必加咄唾。邻生巳数岁。见著袈裟者。则生
慕羡。开元初。东都广爱寺。庆修律师。经范氏之舍。邻
一见之。喜贯颜色。拜求出家。问曰。父母云何。对曰。师
但先去。某乃影随。律师行五里间。邻巳至矣。及洛寺
染削。至十一年。忽思二亲辞归宁觐。其父丧明。母终
巳三载矣。因诣岳庙。求知母之幽趣。即敷坐具。诵法
华经。誓见天齐王为期。其夜。岳神果召邻。问何故恳
苦如是。邻曰。母王氏。亡来巳经除服。敢问大王。母今
何在。王顾簿吏。对曰。王氏见系狱受苦。邻曰。我母何
罪。王曰。生和尚时。食鸡卵。又取白傅头疮。坐是之故。
职汝之由。邻悲号委顿。求王请免。曰絷縻有分。放释
无门。然则为法师计。请往鄮山。礼阿育王塔。或可原
也。邻诘朝遵途。到句章山寺。叩头哀诉。五轮著地礼
毕。投策至四万数。俄闻有呼邻声。望见云气中。母谢
曰。承汝之力。得生忉利天矣。故来报汝。倏然不见。

* 释神会

姓高。襄阳人也。年方幼学。厥性惇明。从师传
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
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无仕进意。辞亲投本府
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讽诵群经。易同反掌。全大律
仪。匪贪讲贯。闻岭表曹溪慧能禅师。盛扬法道。裹足
以见。能问曰。从何所来。答曰。无所从来。能曰。汝不归
去。答曰。一无所归能曰。汝太茫茫。答曰。身缘在路。能
1626-A¶ 第 289b 页 X87-0289.png
曰。由自未到。答曰。今巳得到。且无滞留。居曹溪数载。
后遍寻名迹。开元八年。敕住南阳龙兴寺。续于洛阳。
大行禅法。声彩发挥。先是两京之间。皆宗神秀。见会
明心六祖之风。荡其渐修之道。南北二宗。时始判焉。
十四年。范阳安禄山。举兵内向。两京版荡。驾幸巴蜀。
副元帅郭子仪。率兵平殄。然于飞挽索然。用右仆射
裴冕权计。大府各置戒坛度僧。聚香水钱。以助军须。
初洛都先陷。会越在草莽。时卢奕为贼所戮。群议乃
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烬。乃权创一
院。悉资苦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
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肃宗皇帝。诏
入内供养。敕大匠。为造禅师宇于荷泽寺中。

* 释纯陀者

本西域人。从游京邑。人所钦重。上元中。便
云东渡。人见之。颜容若童稚之色。年巳六百岁矣。言
谈气壮。举动不衰。代宗皇帝闻之。诏入。礼遇极丰。俾
求留年之道。陀曰。心神好静。今为尘境汩之。何从冥
寂乎。若离简静外。欲望留年。如登木釆芙蕖。其可得
乎。陛下欲长年。由简洁安神。神安则寿永。寡欲则身
安。术斯巳往。贫道所不知也。帝由是笃重之。以永泰
三年。预知必逝。遣弟子赍衣钵进上。帝赐弟子紫衣。
陀终于镇国寺焉。

* 唐肃宗问慧忠禅师

如何是十身调御。师乃起立曰。
会么。曰不会。师曰。与老僧过净瓶来。帝又问曰。如何
是无诤三昧。师曰。檀越蹋毗卢顶上行。帝曰。此意如
1626-A¶ 第 289c 页 X87-0289.png
何。师曰。莫认自已清净法身。帝又问。师都不视之。曰
朕是大唐天子。师何以殊不顾视。师曰。还见虚空么。
帝曰见。师曰。他还眨目视陛下否。后涅槃时至。乃辞
代宗。代宗曰。师灭度后。将何所记。师曰。造取一无缝
塔。帝曰。就师取塔样。师曰。贫道去后。有侍者应真。却
知此事。乞诏问之。师迁化后。帝诏问应真。真述偈曰。
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无影树下合同船。
琉璃殿上无知识。应真后住耽源山。

* 释无业

姓杜。商州上洛人。其母李氏。闻空中言曰。寄
居得否。遂娠。诞生之夕。异光满室。至成童。不为戏弄。
行必直视。坐即跏趺。年至九岁。启白父母。依止本郡
开元寺志本禅师。乃授与金刚法华维摩思益华严
等经。五行俱下。一诵无遗。年十二。得从剃落。凡参讲
肆。聊闻即解。同学有所未晓。随为剖析。皆造玄关。至
年二十。受具足戒于襄州幽律师。其四分律疏。一夏
肄习。便能敷演。兼为僧众讲涅槃经。法筵长开。冬夏
无倦。后闻洪洲大寂禅门之上首。特往瞻礼。大寂一
见异之。业跪而言曰。至如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尝闻
禅门即心是佛。寔未能了。大寂曰。只未了底心。即是
别物。更无不了。不了时。即是迷。若了。即是悟。迷即众
生。悟即是佛。道不离众生。岂别更有佛。亦犹手作拳。
拳全手也。业言下豁然开悟。涕泪悲泣。向大寂曰。本
谓佛道长远。勤苦旷劫。方始得成。今日始知法身寔
相。本自具足。一切万法。从心所生。但有名字。无有寔
1626-A¶ 第 290a 页 X87-0290.png
者。大寂曰。如是如是。一切法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
本自空寂。经云。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又云。毕尽
空寂舍。又云。诸法空为座。此即诸佛如来。住此无所
住处。若如是知。即住空寂舍。坐空法座。举足下足。不
离道场。言下便了。更无渐次。所谓不动足。而登涅槃
山者也。业既传心印。寻诣曹溪。礼祖塔。回游庐岳天
台。及诸名山。遍寻圣迹。自洛抵雍。憩西明寺。僧众咸
欲举请。充两街大德。业默然叹曰。亲近国王大臣。非
予志也。于是至上党。节度使相国李抱真。与马燧。累
有战功。又激发王武俊。同破朱滔。功多势盛。然好闻
贤善。虽千里外。必持币致之。深重业名行。旦夕赡礼。
麾幢往来。常有倦色。谓门人曰吾本避上国浩穰名
利。今此又烦接君侯。岂娱心哉。言讫。逍遥绵上抱腹
山。又往清凉山。于金阁寺。读大藏经。星入周天。斯愿
方毕。复振锡南下。至于西河。初止众香佛刹。州牧董
叔缠。请住开元精舍。业谓弟子曰。吾自至此。不复有
游方之意。岂吾缘在此邪。于是撞钟告众。作师子吼。
雨大法雨。垂二十年。并汾之人。悉皆向化。宪宗皇帝。
御宇十有四年。素向德音。乃下诏请入内。辞疾不行。
明年再降纶旨。称疾如故。穆宗皇帝即位之年。圣情
虔虔。思一瞻礼。乃命两街僧录灵犀公。远赍敕旨迎
请。业笑曰。行即行矣。道途有殊。于是剃发澡浴。至中
夜告弟子慧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
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
1626-A¶ 第 290b 页 X87-0290.png
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常知心性
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
如影如响。无有实者。故经云。唯有一事实。馀二则非
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同用心处。汝等
勤而行之。言讫跏趺而坐。奄然归寂。

* 释宗密

大和中。徵入内。赐紫衣。帝累问法要。朝士归
慕。裴相国深入堂奥。受教为外护。师以禅教学者互
相非毁。遂著禅源诸诠一藏。其序略曰。禅是天竺之
语。源是一切众生本觉真性。亦名佛性。亦名心地。悟
之名慧。修之名定。定慧通名为禅。此性是禅。之本源。
故名禅源。忘情契之。是禅行。如谈禅理。而不说禅行。
是不辨华竺之音也。况此真性非惟是禅门之源。亦
是万法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迷悟之源。故名如
来藏识。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亦是菩萨万
行之源。故名心地。万行不出六波罗密。禅者但是六
中之一。当其第五。岂可都目。真性为一禅行哉。三乘
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惟顿悟自心。本来
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
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
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

* 释宣鉴

简州周氏子。早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
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尝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
刚。常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
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
1626-A¶ 第 290c 页 X87-0290.png
不平。遂担青龙疏钞。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因
息肩买饼点心。婆指担云。这个是什么文字。师曰。青
龙疏钞。婆曰。讲何经。师曰。金刚经。婆曰。我有一问。汝
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金刚经道。过
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
座点那个心。师无语。遂往龙潭。一夕侍立次。潭曰。更
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烛
度与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于此大悟。便礼拜。潭曰。
子见个甚么。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
头也。至来日。龙潭升座。谓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
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
道去在。师将疏钞堆法堂前。举火炬曰。穷诸玄辨。若
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摘投于巨壑。遂焚之
于是礼辞。

* 释从谂

参南泉。值泉偃息而问曰。近离甚处。师曰瑞
像。泉曰还见瑞像么。师曰。不见瑞像。祇见卧如来。泉
便起坐。深器之。许其入室。他日问泉曰。如何是道。泉
曰。平常心是。师曰。还可趋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道
不属知。不属不知。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
荡豁。师于言下悟理。遂乃云。金佛不度炉。木佛不度
火。泥佛不度水。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千人万人。尽是
觅佛汉子。于中觅一个道人无。若与空王为弟子。莫
教心病最难医。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
不怀。祇是个主人公。更向外觅作么。一婆子请转藏
1626-A¶ 第 291a 页 X87-0291.png
经。师却下床转一匝。曰转藏经巳竟。婆曰。比来请转。
全藏。如何祇为转半藏。一日师问新到僧。曾到此间
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
去。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
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又僧问。万法
归一。一归何处。师曰。老僧在青州。做得一领布衫。重
七斤。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无。曰上至诸佛。
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恁么却无。师曰。为伊有
业识在。师曰。大众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

* 鄂州岩头全奯禅师

泉州何氏子。少礼青原谊公落
发。往长安宝寿寺禀戒。习经律诸部。优游禅苑。与雪
峰钦山为友。自杭州大慈山。逦迤造于临济。属济归
寂。乃谒仰山。后参德山。执坐具上法堂赡视。山曰作
么。师便喝。山曰。老僧过在甚么处。师曰。两重公案。乃
下参堂。山曰。这个阿师。稍似个行脚人。至来日上问
讯。山曰。阇黎是昨日新到否。曰是。山曰。甚么处学得
这虚头来。师曰。全奯终不自谩。山曰。他后不得孤负
老僧。雪峰在德山。作饭头。一日饭迟。德山擎钵下法
堂。峰晒饭巾次。见德山。乃曰。钟未鸣。鼓未响。拓钵向
甚么处去。德山便归方丈。峰举似师。师曰。大小德山。
未会末后句在。山闻。令侍者唤师去问。汝不肯老僧
那。师密启其意。山乃休。明日升堂。果与寻常不同。师
至僧堂前。拊掌大笑曰。且喜堂头老汉。会末后句。他
后天下人不奈伊何。虽然也祇得三年活。(山三年后果示灭)
1626-A¶ 第 291b 页 X87-0291.png

一日与雪峰钦山聚话。峰蓦指一碗水。钦曰。水清月
现。峰曰。水清月不现。师踢却水碗而去。师住鄂州岩
头。值沙汰。于湖边作渡子。两岸各挂一板。有人过渡。
打板一下。师曰。阿谁。或曰。要过那边去。师乃舞棹迎
之。一日因一婆。抱一孩儿来。乃曰。呈桡舞棹即不问。
且道婆手中儿甚处得来。师便打。婆曰。婆生七子。六
个不遇知音。祇这一个也。不消得。便抛向水中。师后
庵于洞庭卧龙山。徒侣臻萃。曰吾尝究涅槃经七八
年。睹三两段义。似衲僧说话。又曰休休。时有一僧出
礼拜请师举。师曰。吾教意。如∴字三点。第一向东方
下一点。点开诸菩萨眼。第二向西方下一点。点诸菩
萨命根。第三向上方下一点。点诸菩萨顶。此是第一
段义。又曰。吾教意。如摩醯首罗。擘开面门。竖亚一只
眼。此是第二段义。又曰。吾教意。犹如涂毒鼓。击一声。
远近闻者皆丧。此是第三段义。夹山下一僧。到石霜。
才跨门。便道不审。霜曰。不必阇黎。僧曰。恁么则珍重。
又到师处。如前道不审。师嘘一嘘。僧曰。恁么则珍重
方回步。师曰。虽是后生。亦能管带。其僧归。举似夹山。
山上堂曰。前日到岩头石霜底阿师。出来如法举似
前话。其僧举了。山曰。大众还会么。众无对。山曰。若无
人道得。山僧不惜两茎眉毛道去也。乃曰。石霜虽有
杀人刀。且无活人剑。岩头亦有杀人刀。亦有活人剑。
师与罗山卜塔基。歇次。山礼拜问曰。和尚岂不是三
十年前。在洞山而不肯洞山。师曰是。又曰。和尚岂不
1626-A¶ 第 291c 页 X87-0291.png
是嗣德山。又不肯德山。师曰是。山曰不肯。德山即不
问。祇如洞山。有何亏阙。师良久曰。洞山好佛。祇是无
光。山礼拜。师尝谓众曰。老汉去时。大吼一声了去。唐
光启之后。中原盗起。众皆避地。师端居宴如也。一日
贼大至。责以无供馈。遂倳刃焉。师神色自若。大叫一
声而终。声闻数十里。门人后焚之。获舍利四十九粒。
众为起塔。

* 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

嘉兴人也。姓张氏。幼
依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落发。禀具于毗陵坛。侍澄
数年。探穷律部。以巳事未明。往参睦州。州才见来。便
闭却门。师乃扣门。州曰谁。师曰。某甲。州曰。作甚么。师
曰。巳事未明。乞师指示。州开门。一见便闭却。师如是
连三日扣门。至第三日。州开门。师乃攞入。州便擒住
曰。道道。师拟议。州便推出。曰秦时𨍏轹钻。遂掩门。损
师一足。师从此悟入。州指见雪峰。师到雪峰庄。见一
僧。乃问上座今日上山去那。僧曰是。师曰。寄一则因
缘。问堂头和尚。祇是不得道是别人语。僧曰得。师曰。
上座到山中。见和尚上堂。众才集。便出握腕立地曰。
这老汉项上铁枷。何不脱却。其僧一依师教。雪峰见
这僧与么道。便下座。拦胸把住曰。速道速道。僧无对。
峰拓开曰。不是汝语。僧曰。是某甲语。峰曰。侍者将绳
棒来。僧曰。不是某语。是庄上一浙中上座。教某甲来
道。峰曰。大众去庄上。迎取五百人善知识来。师次日
上雪峰。峰才见便曰。因甚么得到与么地。师乃低头。
1626-A¶ 第 292a 页 X87-0292.png
从兹契合。温研积稔。密以宗印授焉。师出岭。遍谒诸
方。覈穷殊轨。锋辩险绝。世所盛闻。后抵灵树。冥符知
圣禅师接首座之说。初知圣住灵树二十年。不请首
座。常云。我首座生也。我首座牧牛也。我首座行脚也。
一日令击钟。三门外接首座。众出迓。师果至。直请入
首座寮解包。后广主命师出世灵树。开堂日主亲临
曰。弟子请益。师曰。目前无异路。因问诸人从上来。有
甚事欠少甚么。向你道无事。巳是相埋没也。虽然如
是。也须到这田地始得。亦莫趁口快乱问。自已心里
黑漫漫地。明朝后日。大有事在。拟心即差。况复有言
有句。莫是不拟心是么。莫错会好。更有甚么。汝等诸
人。见人道著祖意。便问超佛越祖之谈。汝且唤甚么
作佛。唤甚么作祖。且说超佛越祖底道理看。问个出
三界。汝把将三界来看。有甚么见闻觉知。隔碍著汝。
有甚么声尘色法。与汝可了。了个甚么。古圣不奈何。
横身为物。道个举体全真。物物觌体。不可得。我向汝
道。直下有甚么事。早是相埋没了也。光不透脱。有两
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
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
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巳见犹存。坐在法身
边。是一。直饶透得法身去。放过即不可。子细点检将
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师唱道灵树云门。凡三十载。
以乾和七年。已酉四月十日顺寂。塔全身于方丈后。
十七载。示梦阮绍庄。奏请开塔。奉救迎请内庭供养。
1626-A¶ 第 292b 页 X87-0292.png
逾月方还。因谥大慈云匡真弘明禅师。

* 居士都贶

问圆通曰。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当
如何凑泊。通曰。全身入火聚。贶曰。毕竟如何晓会。通
曰。蓦直去。贶沉吟。通曰。可再吃茶么。贶曰不必。通曰。
何不恁么会。贶遂契旨曰。元来太近。通曰。十万八千。
贶占偈曰。不可思议是大火聚。便恁么去。不离当处。
通曰。咦。犹有这个在。贶乞再示。通曰。便恁么去。铛是
铁铸。贶谢之。

* 释元安

凤翔麟游人。少年出家具戒。通经论。问道临
济。济常对众美之曰。临济门下一只箭。谁敢当锋。师
蒙印可。自谓巳足。一日辞济。济问甚处去。师曰。南方
去。济以拄杖划一划曰。过得这个便去。师乃喝。济便
打。师作礼而去。济明日升堂曰。临济门下有个赤梢
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师游历罢。直往夹山卓庵。经年不访夹山。山修书令
僧驰往。师接便坐。却再展手索。僧无对。师便打。曰归
去举似和尚。僧回举似。山曰。这僧若开书。三日内必
来。若不开书。斯人救不得也。师果三日后至。见夹山。
不礼拜。乃当面叉手而立。山曰。鸡栖凤巢。非其同类。
出去。师曰。自远趋风。请师一接。山曰。目前无阇黎。此
间无老僧。师便喝。山曰。住住且莫草草。云月是同。溪
山各异。截断天下人舌头。即不无阇黎。争教无舌人
解语。师伫思。山便打。因兹服膺。

* 释文悦

初造大愚。闻示众曰。大家相聚吃茎齑。若唤
1626-A¶ 第 292c 页 X87-0292.png
作一茎齑。入地狱如箭射。师大骇。夜造方丈。愚问来
何所求。师曰求心法。愚曰法轮未转。食轮先转。何不
为众乞食。师不敢违。未几愚移翠岩。师复过求指。愚
曰佛法未到烂却。雪寒宜为众乞炭。师亦奉命。事竟
复造方丈。愚曰堂司缺人。今以烦汝。师受之不乐。恨
愚不去心。坐后架桶箍忽散。自架堕落。师忽然开悟。
愚迎笑曰。维那且喜。大事了毕。师再拜。不吐一词而
去。

* 释可真

参慈明后。天下无可意者。善侍者知其未彻
笑之。一日山行。举论锋发。善拈一片瓦砾。置盘石上。
曰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许汝亲见慈明师拟对。善
叱曰。停思停机。情识未透。师愧悚。还石霜。慈明见来
叱曰。本色行脚人。有甚急。夏未了。蚤至此。师泣曰。被
善兄毒心。终碍塞人。故来见。明遽问。如何是佛法大
意。师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明喝曰。头白齿豁。
犹作这个见解。如何脱离生死。师悚然求示。明曰。汝
问我。师理前话问之。明震声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
波心。师于言下大悟。

* 释义青

青社李氏子。七龄颖异。往妙相寺出家。试经
得度。习百法论。即弃游宗席。时圆鉴禅师。居会圣岩。
师来。鉴礼延之。令看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
因缘。经三载。一日问曰。汝记得话头么。试举看。师拟
对。鉴掩其口。师了然开悟。遂礼拜。鉴曰。汝妙悟玄机
耶。师曰。设有也须吐却。自此复经三年。鉴时出洞下
1626-A¶ 第 293a 页 X87-0293.png
宗旨示之。悉皆妙契。付与太阳顶相。皮履直裰。嘱曰。
代吾续其宗风。无久滞此。善宜护持。遂书偈送曰。须
弥立太虚。日月辅而转。群峰渐倚他。白云方改变。少
林风起丛。曹溪洞帘卷。金凤宿龙巢。宸苔岂车碾。令
依圆通秀禅师。师至彼。无所参问。唯嗜睡而巳。执事
白通曰。堂中有僧日睡。当行规法。通曰是谁。曰青上
座。通曰未可。待与按过。通即拽杖入堂。见师正睡。乃
击床诃曰。我这里无闲饭。与上座。吃了打眠。师曰。和
尚教。某何为。通曰。何不参禅去。师曰。美食不中饱人
吃。通曰。争奈大有人不肯上座。师曰。待肯堪作甚么。
通曰。上座见曾甚么人来。师曰浮山。通曰。怪得恁么
顽赖。遂握手相笑。归方丈。由是道风籍甚。梁乾化四
年夏示寂。敕谥慈济。

* 释慧南

依泐潭澄禅师。分座接物。名振诸方。偶同云
峰悦禅师游西山。话及云门法道。峰曰。澄公虽是云
门之后。法道异矣。南诘其所以异。峰曰。云门如九转
丹砂。点铁成金。澄公药永银。徒可玩。入煅则流去。南
怒。以枕掷之。峰虽谢过。而又曰。云门气宇如王。甘死
语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语也。死语其能活人乎。即
背去。南挽之曰。若如是。则谁可汝意。峰曰。石霜圆。手
段出诸方。公宜见之。不可后也。南默计曰。悦师翠岩。
使我见石霜。于悦何有哉。即造石霜。及中途。闻慈明
不事事忽丛林。无意见之。遂登衡岳。谒福严贤禅师。
贤命掌书记。俄贤卒。郡守请慈明补之。既至。目其贬
1626-A¶ 第 293b 页 X87-0293.png
剥诸方。件件数为邪解。南为之气索。遂造其室。欲行
师资礼。明曰。书记巳领徒游方。设使有疑。可坐商略。
不必作是行径。南哀恳愈切。明曰。公学云门禅。必善
其旨。如云放洞山三顿棒。是有吃棒分耶。是无吃棒
分耶。南曰。是有吃棒分。明色庄曰。若尔则从朝至暮。
鹊噪鸦鸣。亦有吃棒分。即端坐受南炷香作礼。明复
问曰。赵州谓台山婆子。我为汝勘破了也。且道那里
是他勘破婆子处。南汗下不能加答。连日入室请决。
明唯诟骂而巳。一日南曰。骂岂慈悲法施耶。明曰。汝
作骂会耶。南于是大悟。遂作颂曰。杰出丛林是赵州。
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与路为
雠。呈慈明。明许可之。

* 释宗杲

号大慧。因居妙喜庵又称妙喜。产宣州奚氏。
即云峰悦之后身也。灵根夙具。慧性生知。年方十二。
即投慧云齐公。十七薙染。初游洞宗之门。洞宗耆宿。
因师词锋之锐。乃燃臂香。授其心印。师不自肯弃去。
依湛堂准久之不契。湛堂因卧疾。俾见圆悟。悟居蜀
昭觉。师踟蹰未进。一日闻诏迁悟住汴天宁。喜曰。天
赐此老与我也。遂先日至天宁迎悟。且自计曰。当终
九夏。若同诸方妄以我为是者。我著无禅论去也。值
悟开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门曰。山东
水上行。悟曰。天宁即不然。只向他道。薰风自南来。殿
阁生微凉。师闻忽前后际断。悟曰。也不易你到这田
地。伹可惜死。了不能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岂不见
1626-A¶ 第 293c 页 X87-0293.png
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须要信
有这些道理。于是令居择木堂。为不𨤲务侍者。后闻
悟室中。问僧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话。师遂问曰。闻和
尚当时在五祖。曾问此话。不知五祖道甚么。悟笑而
不答。师曰。和尚当时既对众问。今说何妨。悟不得巳
曰。我问五祖。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祖曰。描
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祖。曰相。
随来也。师当下释然大悟曰。我会也。悟历举数段因
缘诘之。皆酬对无滞。悟喜谓之曰。始知吾不汝欺也。
乃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俾掌记室。未几圆悟返蜀。师
因韬晦结庵以居。后度夏虎丘。阅华严。至第七地菩
萨得无生法忍处。忽洞明湛堂所示。殃崛摩罗持钵
救产妇因缘。宋绍兴七年诏住双径。一日圆悟。讣音
至。师自撰文致祭。即晚小参。举僧问长沙。南泉迁化。
向甚处去。沙曰。东村作驴。西村作马。僧曰。意旨如何。
沙曰要骑便骑。要下便下。若是径山即不然。若有僧
问圆悟先师迁化。向甚处去。向他道。堕大阿鼻地狱。
意旨如何。曰饥餐洋铜。渴饮铁汁。还有人救得也无。
曰无人救得。曰如何救不得。曰是此老寻常茶饭。十
一年五月。秦桧以师为张九成党。毁其衣牒。窜衡州。
三十六年。十月。诏移梅阳。不久复其形服放还。诏住
阿育王。寻降旨令师住径山。大弘圆悟宗旨。辛巳春。
退居明。月堂。一夕众见一星殒于寺西。流光赫然。寻
示微疾。八月九日。谓众曰。吾翌日始行。是夕五鼓。手
1626-A¶ 第 294a 页 X87-0294.png
书遗表。并嘱后事。有僧了贤请偈。师乃大书曰。生也
祇么。死也祇么。有偈无偈是甚么。委然而逝。世寿七
十五。坐五十八夏。谥普觉。塔名宝光。

* 释守珣

号佛灯。即郡之施氏子也。初参广鉴瑛和尚。
不契。遂谒佛鉴。随众咨请。邈无所入。乃封其衾曰。今
生若不彻去。誓不展此。于是昼坐宵立。如丧考妣。逾
七七日。忽佛鉴上堂曰。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珣
闻顿悟。鉴曰可惜一颗明珠。被这风颠汉拾得也。乃
诘曰。灵云道。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如
何是他不疑处。珣曰。莫道灵云不疑。只今觅个疑处。
了不可得。鉴曰。玄沙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
在。那里是他未彻处。珣曰。深知和尚老婆心切。鉴然
之。珣拜起呈偈曰。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
眸。饶君更有遮天网。透得牢关即便休。鉴嘱令护持。
是夕展衾。厉声曰。这回珣上座。稳睡去也。圆悟闻。窃
疑其未然。乃曰。吾须勘过始得。令人召至。因与游山。
偶到一水潭。圆悟推珣入水。遽问曰。牛头未见四祖
时如何。珣曰。潭深鱼聚。曰见后如何。珣曰。树高招风。
曰见与未见时如何。珣曰。伸脚在缩脚里。圆悟大然
之。后出世。初主禾山。次天圣。从何山。及天宁。绍兴甲
寅。谓居士郑绩曰。十月八日。是佛鉴先师忌日。吾时
至矣。迄还鄣南。至十月四日。绩遣弟僧道如讯之。珣
曰。汝来正其时也。吾虽与佛鉴同条生。终不同条死。
明早可与我寻一只小船来。道如曰。要长者。高者。珣
1626-A¶ 第 294b 页 X87-0294.png
曰。高五尺许。越三日鸡鸣。端坐如平时。侍者请偈。珣
曰。不曾作得。言讫而逝。阇维舌根不坏。

* 释慧远

眉山彭氏子。年十三。从药师院宗辩薙染。首
诣大慈讲肆。次参灵岩徽禅师。微有所入。会圆悟领
旨住昭觉。远投之。值悟普说。举庞居士问马祖。不与
万法为侣因缘。远忽顿悟。仆于众。众掖之起。远乃曰。
吾梦觉矣。至夜小参。远出问曰。净裸裸空无一物。赤
骨力贫无一钱。户破家亡。乞师赈济。悟曰。七珍八宝
一时拿。远曰。祸不入谨家之门。悟曰。机不离位。堕在
毒海。远便喝。悟以拄杖击禅床云。吃得棒也未。远又
喝。悟连喝两喝。远便礼拜。自此机锋峻发。无所抵捂。
出世。初住皋亭山显孝。宋乾道六年十月十五日。诏
迁灵隐。上堂。僧问即心即佛时如何。曰顶分了角。僧
曰。非心非佛时如何。曰耳坠金环。僧曰。不是心不是
佛不是物。又作么生。曰秃顶修罗舞柘枝。七年二月
十五日。召入选德殿赐坐。孝宗问如何免得生死。远
对曰。不悟大道。终不能免。帝曰。如何得悟。远曰。本有
之性。究之无不悟者。帝曰。悟后如何。远曰。悟后始知。
脱体现前。了无毫发可见之相。帝首肯之。帝又曰。即
心即佛如何。远曰。目前无法。陛下唤甚么作心。帝曰。
如何是心。远正身又手立曰。只这是。帝大悦。八年秋
八月七日。召远入东阁赐坐。帝曰。前日梦中。忽闻钟
声遂觉。不知梦与觉是如何。远曰。陛下问梦耶。问觉
耶。若问觉而今正是寐语。若问梦而梦觉无殊。教谁
1626-A¶ 第 294c 页 X87-0294.png
分别。梦即是幻。知幻即离。觉心不动。故曰。若能转物。
即同如来。帝曰。梦幻既非。钟声从甚处起。远曰。从问
处起。帝又问曰。前日在此阁坐。忽思得不与万法为
侣。有个见处。远曰愿闻。帝曰。四海不为多。远曰。一口
吸尽西江水又如何。帝曰。亦未曾欠阙。远曰。才涉思
惟。便成剩法。正使如断轮。如闪电。了无干涉。何以故。
法无二故。见无二见。心无别心。如天无二日。帝悦。赐
佛海大师之号。淳熙三年正月。忽感微疾。于上元说
偈曰。拗折秤锤。掀翻露布。突出机先。雅飞不度。安坐
而逝。留七日。颜色不异。全身塔焉。

* 释安民

字密印。嘉定朱氏子也。初讲楞严于成都。有
声。时圆悟居昭觉。因造焉。值悟小参。举国师三唤侍
者因缘。赵州拈云。如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巳
彰。那里是文彩巳彰处。民闻心疑之。告香入室。悟问
座主讲何经。对曰楞严。悟曰楞严有七处徵心。入还
辨见。毕竟心在何处。民多呈义解。悟皆不肯。民复请
益。悟令一切处。作文彩巳彰会。偶僧请益十玄谈。方
举问君心印作何颜。悟厉声曰。文彩巳彰。民闻悦。然
自谓至矣。悟示钳锤罔措。一日白悟。请弗举话。待某
说看。悟曰诺。民曰。寻常拈锤竖拂。岂不是经中道。一
切世界诸所有相。皆即菩提妙明真心。悟笑曰。你原
来在这里作活计。民又曰。下喝敲床时。岂不是返闻
闻是性。性成无上道。悟曰。你岂不见经中道。妙性圆
明。离诸名相。民于言下释于。于是罢讲侍圆悟。因悟
1626-A¶ 第 295a 页 X87-0295.png
出蜀居夹山。民从行。悟为众小参。举古帆未挂因缘。
民闻未领。遂求决。悟曰。你问我。民举前话。悟曰。庭前
柏子。民即洞明。谓悟曰。古人道。如一滴投于巨壑。殊
不知大海投于一滴。悟笑曰。奈这汉何。悟说偈曰。休
誇四分罢楞严。按下云头彻底参。莫学亮公亲马祖。
还如德峤访龙潭。七年往返游昭觉。三载翱翔上碧
岩。今日烦充第一座。百花丛里现优昙。未几开法保
宁。迁华藏。大弘圆悟之道。后示疾于本山。阇维舍利
颇剩。人或穴地尺许皆得之。尤光明莹洁。心舌不坏。
并建塔焉。

* 释宝印

号别峰。嘉州李氏子也。幼通六经。长穷七史。
忽厌尘俗。志慕竺坟。乃从德山清素得度。往听华严
起信。尽得旨。觉劳算沙。终非解脱。遂依中峰密印民
禅师。密印举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岩叱曰。是
谁起灭。师闻大悟。会圆悟归昭觉。遣师往省。随众入
室。悟问从上诸圣。以何接人。师竖起拳。悟曰此是老
僧用底。何者是从上诸圣用底。师以拳挥之。悟亦举
拳相交。大笑而止。又谒大慧于径山。慧问甚处来。曰
西川。慧曰。未出剑门关。与汝三十棒了也。曰不合起
动和尚。慧忻然。后出。奉诏住雪窦。淳熙七年秋。召师
问道。赐肩舆入选德殿。帝曰。三教圣人。本同这个理
否。对曰。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初无二也。帝曰。但圣人
所立门户则不同耳。如孔子以中庸设教。印曰。非中
庸。何以安立世间。故法华云。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
1626-A¶ 第 295b 页 X87-0295.png
与实相。不相违背。华严云。不坏世间相。而成出世法。
帝曰。今时士大夫学孔子者。多只工文字语言。不见
夫子之道。不识夫子之心。惟释氏禅宗。不以文字教
人。直指心源。顿令悟入。不乱于生死之际。此为殊胜。
印曰。非独后世不见夫子之心。尝见孔门颜子。号为
具体。尽生平力量。只道得个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竟
捉模不著。而夫子分明八字打开。向诸弟子道。二三
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
者。是丘也。以此观之。夫子未尝回避诸弟子。而诸弟
子自□□了也。昔张商英曰。吾学佛。然后能知儒。此
言寔为□□。帝曰。朕意亦谓如此。帝又问。庄子何如
人。印曰。只是佛法中小乘。声闻以下人也。盖小乘厌
身如桎梏。弃智如杂毒。化火焚身。入无为界。即如庄
子所谓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若大乘
人则不然。度众生尽。方證菩提。正如伊尹。所谓予天
民之先觉者也。将以斯道觉斯民也。有一夫不被其
泽者。若巳推而内诸沟中也。帝大悦。诏住径山。开堂
曰。三世诸佛。以一句演百千万亿句。收百千万亿句。
祇在一句。祖师门下半句也无。祇恁么合吃多少痛
棒。诸仁者。且道诸佛是。祖师是若道佛是。祖不是。祖
是。佛不是。取舍未忘。若道佛祖一时俱是。一时俱不
是。颟顸不少。且截断葛藤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大
虫裹纸帽。好笑又惊人。十年二月。帝注圆觉经。赐师
命作叙流行。绍熙元年十一月。往见智策禅师决别。
1626-A¶ 第 295c 页 X87-0295.png
策问行日。师曰。水到渠成。索纸书云。十二月初七夜
鸡鸣时九字。果至期而化。留七日。颜色明闰。发长顶
温。葬全身于西冈。隘曰慈辩。塔曰智光。

* 释弥光

号晦庵。闽中李氏子也。生寡言笑。闻僧贝梵
则喜。年十五。依文慧禅师圆顶。喜究群书。一日计曰。
剃发染衣。当期悟彻。而醉心俗典耶。遂首谒圆悟。次
参黄檗祥。高庵悟。机语皆契。以淮楚盗起。归谒佛心。
值大慧寓广因从之。慧曰。汝在佛心处。所得者。试举
一二看。光曰。佛心上堂。拈普化公案曰。佛心即不然。
总不恁么来时如何。劈脊便打。从教遍界分身。慧曰。
汝意如何。曰某不肯他后头下个注脚。慧曰。此正是
以病去法。光毅然无信可意。慧曰。汝但揣摩看。光竟
以为不然。经旬。因记海印信公拈曰。雷声浩大。雨点
全无。光始无滞。趋告。慧举道者见琅邪。并玄沙未彻
语诘之。光对巳。大慧笑曰。虽进一步。祇不著所在。如
人斫树。根下一刀。则命根断矣。汝向枝上斫。其能断
命根乎。今诸方浩浩说禅。见处总如是也。何益于事。其
杨岐正传。止三四人而巳。光愠而去。翌日慧问汝还
疑否。曰无可疑者。慧曰。祇如古人相见。未待开口。巳
知虚寔。或闻其语。便识浅深。此理如何。光悚然汗下。
莫知所诣。慧令究有句无句话。慧过云门庵。光亦侍
行。一日问曰。某到这里不能得彻。病在甚处。慧曰。汝
病最癖。世医拱手何也。别人死了不得活。汝今活了
未曾死。要到大安乐田地。须是死一回始得。光疑情
1626-A¶ 第 296a 页 X87-0296.png
愈深。后入室。慧问吃粥了也。洗钵盂了也去却药忌
道将一句来。光曰裂破。慧乃振威喝曰。你又说禅也。
光即大悟。慧即挝鼓告众曰。龟毛拈得笑咍咍。一击
万重关锁开。庆快平生在今日。孰云千里赚吾来。光
亦呈偈曰。一拶当机怒雷吼。惊起须弥藏北斗。洪波
浩渺浪滔天。拈得鼻孔失却口。自尔名喧宇宙。道洽
缁素。出住教忠。瓣香为妙喜拈出。

* 释道谦

本郡人。初依佛果。无所入。妙喜奉旨住径山。
谦亦在侍。令往长沙。通书于张紫岩。乃自谓参禅二
十年。尚无个入处。又有此行岂不荒废乎。将辞。友人
宗元。叱曰不可。岂以在路参禅不得耶。汝去。吾与俱
往。一日在途泣曰。一生参禅。无得力处。今奔波若此。
何得相应。元曰。你但将诸方参得。悟得。并圆悟妙喜
与你说得底。都不要理会。途中我可替者。尽替汝。只
有五事替不得。须自承当。曰何为五事。元曰。著衣吃
饭。屙屎放尿。驮个死尸路上行。谦于言下大彻。不觉
手舞足蹈。元曰。汝此回方可通书。吾先归矣。后半载
返双径。妙喜于山门外亭。一见便曰。建州子。这回自
别也。

* 释道枢

吴兴四安徐氏子也。尝参道场慧禅师。得授
心印。道业日隆。初主何山移华藏。隆兴初。诏迁灵隐。
宋孝宗召入内殿赐坐。问曰。禅道之要。可得闻乎。对
曰。此事在陛下堂堂日用应机处。本无知见起灭之
分。圣凡迷悟之别。第护正念。则与道相应。亡情却物。
1626-A¶ 第 296b 页 X87-0296.png
则业不能系。尽去沉掉二病。自忘问答之意。矧今见
在般若光明中。何事不成见也。上为之首肯。后以老
乞退居明教之永安。逍遥自适。尝题偈于壁曰。雪里
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年来可是无佳趣。莫
把家风举似人。淳熙丙申八月示微疾。书偈而逝。塔
于永安。

* 释善继

号绝宗。越之娄氏子也。母王氏。梦神僧授白
芙蕖遂娠。生即能言。或见母举佛号。便能合掌和之。
稍长治春秋传。因窃窥佛经。乃唯然叹曰春秋固佳。
特世法耳。莫若求出世法。况吾身如泡聚。官爵奚为
哉。于元大德。即请于父母。师恭和尚祝发。明年进满
分戒。寻从天竺大山恢法师。习天台教。恢公见其慧
解卓伦。尝嘱曰。吾轮下数百人。堪继大法者。惟子耳。
会大山迁云间之延庆。即往南竺谒湛堂澄。澄一见
便问曰。入不二门。属何观法。继对曰三种观法。对属
三部。此文既与止观同成观体。的是从行。澄又问诸
经之体为迷为悟。继曰。体非迷悟。迷悟由人。亦顾所
诠。经肯何如耳。澄公喜溢颜色。谓众曰。法轮转于他
日。将有望斯子矣。俾居第一座。澄移上竺。王冈润补
其席。亦居第一座。天历乙巳。出住良渚。香嗣湛堂。日
讲金光明经。夜梦四明法智谓曰。尔所讲之经。与吾
若合符节。自是益加精进。至正壬午。元臣高纳璘。请
主天台荐福。无何迁能仁。阐法华妙玄文句。又释五
章奥义。尝示众曰。五祖有云。止观一部。即法华三昧
1626-A¶ 第 296c 页 X87-0296.png
之筌蹄。一乘十观。即法华三昧之正体。汝等须解行。
并驰。正助兼运。则圆位可登。而不负祖师命宗之意
也。元季。一日忽告众。端坐而逝。世寿七十有二。僧腊
六十有三。茶毗舌根不坏。塔于灵秘之西。

* 释真清

号象先。长沙湘潭罗氏子。生而颖异。修干玉
立。威仪严肃。不妄言笑。日诵经史数千言。终身不忘
一字。父为河南县尹。常对宾朋。以大器期之。年十五。
补邑弟子员。偶有异僧。过而目之曰。此法门良骥也。
十九因家难起。遂投南岳伏虎岳。依宝珠和尚薙染。
受具足戒。令看无字话。自是一心参究。寒暑不辍。至
二十五。从珠游金陵。探禹穴。因舟触岸有声。忽有省。
珠大喜曰。幸子大事巳明。善宜保护。珠以年高。自普
陀栖隐于下天竺。忽一日命师曰。吾欲观化。无令人
入。闻吾击磬声。当启户。数日不闻动定。师密窥牖隙。
见珠鼻柱垂地。越一日闻磬。师方排闼而入。珠巳泯
然逝矣。珠既化去。师乃访盐官古迹。驻锡觉皇。俄患
背疾。感云长入梦授药病愈。时佛慧寺月溪法师。讲
起信论于吉祥。师乃率众。延唱临济宗旨。众扣师室。
从容语之曰。圆宗无象。满教难思。我若有宗可讲。非
但法堂前草深一丈。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汝若有
法可听。岂特头上安头。实际却为声名之境。三世诸
佛。历代祖师。不过以楔出楔。随迷遣迷。是故会旨者。
山岳易移。乖宗者。锱铢难入。况起信之旨。大彻宗乘。
何须更烦忉怛。勉之。众皆稽首而退。师乃南游天台。
1626-A¶ 第 297a 页 X87-0297.png
穷搜胜绝。怀无见睹之高风。诛茆塔前三年。有荆山
法师。赴石梁之社。偕师至毗陵永庆。互以楞严参究。
荆山叹曰。某所讲经。虽精微于佛语。闻师所论。诚出
卷于尘中。师欲返初服。而礼部唐公荆川。留结千日
之期。巳而复归天台。古平田寺。临海王司寇敬所入
山访道。订为方外交。随迁华顶天柱峰。修大小弥陀
忏。六年。暇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故四方学者。攀萝
而至。俄云间陆宗伯平泉。聘说法于本一院。李方伯
冲涵。聘讲于桐川。再毕返掉嘉禾龙渊。歘抱疾。告门
人付衣钵。遗嘱弟子如法阇维。尽发长物。于五台云
栖西。兴五处饭僧。卒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世
寿五十七。腊三十八。如惺抱骨建塔。迁于寺西螺师
山右。绣文溪之上。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

* 释梵琦

字楚石。明州象山人。姓朱。父杲。好善。有隐德。
母张氏。事佛惟谨。以大元元贞二年。丙申六月。梦日
堕怀而生。襁褓中。有神僧见之。谓曰。此儿佛也。他日
当大振佛法。四岁失怙恃。祖母王氏鞠之。六岁善属
对。七岁能书大字。诗书过目不忘。九岁抵西淅。从海
盐天宁衲翁模受经业。年十六。入杭昭庆受具戒。一
日阅首楞严。有说偈曰。七处徵心心不肯。八还辨见
见元无。劈开秘密千重锁。迸出圆明一颗珠。从此圣
凡知解绝。有何生死性情拘。话头拈起知音少。留与
人间作楷模。时元叟端禅师。主径山。师往参即问。如
何是言发非声。色前不物。叟遽云。言发非声。色前不
1626-A¶ 第 297b 页 X87-0297.png
物。速道速道。师拟进语。叟震威一喝。师乃错愕而退。
会英宗皇帝诏善书者赴阙。金书大藏经。师在选中。
辞叟遂行。既至。馆于万宝坊。近崇天门。一夕睡起。闻
䌽楼鼓鸣。豁然大悟。彻见径山为人处。述偈曰。崇天
门外鼓腾腾。蓦劄虚空就地崩。拾得红炉一片雪。却
是黄河六月冰。甲子东归。再参元叟于径山。叟迎笑
曰。且喜汝大事了毕。遂以第二座延之。学者多咨叩
焉。未几以行宣政院命。出世海盐州之福臻。题五相
无碍曰。万法圆成一念中。众生世界尽牢笼。光相大
小珠相似。赤白青黄色不同。毕竟未知何处起。如今
方信本来空。平常一句如何会。日出西方。夜落东天。
历迁州之天宁。至元迁杭之报国。至正迁嘉兴之本
觉。丁亥。帝赐号佛日普觉慧辩禅师。复迁天宁。建大
毗卢阁。又建宝塔七层。高二百四十馀尺。塔成忽偏
倚欲什。师日祷于佛。夕大风雨。州民闻空中有声曰。
急往天宁救塔。明日塔乃四正如初。后以兵燹殆废。
失顶之宝瓶。师复鸠施完葺。以钱铸宝瓶补之。上瓶
之日。天花纷雨。异香满空。大明洪武元年秋九月。诏
江南大浮图十馀人。于蒋山寺。作大法会。师与其列。
随升座说法。以耸人天龙鬼之听。上大悦。二年三月。
复修故事。召师说法。锡燕于文楼下。亲承顾问。出内
府白金以赐。馆于天界寺。上以鬼神情状。幽微难测。
命著三藏之说。既而援据经论成□将入奏。忽示微
疾。越四日。趣左右具浴更衣。索笔书偈曰。真性圆明。
1626-A¶ 第 297c 页 X87-0297.png
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厉声一喝。泊然而化。
茶毗。齿牙舌根数珠咸不坏。弟子文晟奉归海盐。建
塔于天宁永祚禅寺。

* 释玉芝

讲楞严。偈云。谈经非舌耳无闻。一坐青山夏
十旬。标指瞿昙终有相。迷头演若本无因。病源莫执
方为药。心境须知法是尘。直下不留元宇脚。个中谁
是出头人。又云。只绣鸳鸯不度针。百花丛底漫沉吟。
七徵未解齐生死。八辨那能出纵擒。毙垢祇缘穷子
念。慇勤终愧老婆心。便教捲席同休去。方丈何妨草
自深。

* 释莲池袾

仁和县人。姓沈。年十七。补邑庠。虽业儒。每
书生死事大四字。于案头自警。一日啜茗。失手碎茶
瓯。有省。遂投西山性天理和尚薙发。于无尘律师处
受具。北游五台。参遍融后。又谒笑岩于柳庵求开示。
岩曰。你三千里外求我开示。我有甚么开示。师恍然。
即礼辞。过东昌道中。闻谯楼鼓声忽悟。偈曰。三十年
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
空争是与非。遂南归住云栖。开净土门。以摄三根。由
是四众翕然尊之。侍郎王公宗沐。问夜来老鼠唧唧。
说尽一部华严经。师曰。猫儿突出时如何。王无语。师
自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仍颂曰。老鼠唧唧。华严
历历。奇哉王侍郎。却被畜生惑。猫儿突出画堂前。床
头说法无消息。无消息。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
品第一。问世尊默然良久。外道谓开我迷云。空生晏
1626-A¶ 第 298a 页 X87-0298.png
坐不言。帝释云。善说般若作么生。师曰。良久处。欲望
开迷。阴霾万里。晏坐边。拟开般若。说竟多时。虽然如
是。鞭头得旨。空里飞花。且毕竟见个甚么。十二月廿
八。临终时。预于半月前别众曰。吾将他往矣。人皆莫
测。至期果示微疾。面西而逝。

* 释圆悟

号密云。姓蒋。宜兴人。生即端严。总角时。念世
无常。勤持佛号。偶见坛经。宗门向上一路。觉有入处。
凡山行及穿城历市。咸事参究。一日负薪过山。触积
薪而省。闻禹门传。演法龙池。往侍薙染。阅三年。每自
勘心境对立。以天地同根。万物一体语。请益。往往被
诃。抱愤成疾。因闭关。池过关前。话及有心无心之旨。
师呈偈云。心心即自心。有无皆自心。有无皆自心。无
心无自心。池未许可。又三年。命监院务。奋发精进。忽
于铜官山顶。悟情与无情。焕然等现。遂往觐龙池于
都门。池心折之。因以无住法。嘱师南游。自双径。两目。
天台。为诸名宿。开发积疑。莫不惊叹。得未曾有。迨池
归。叩师以扶持佛法。师呈赏罚都与三十棒之偈。池
笑付拂。未几。池迁化。师感法乳恩深。心丧三年。茕茕
在疚。触目注存。大明万历丁巳。远涉匡衡。还息于天
台通玄寺。宗风大播。次年应金粟请。依荆榛。餐葵藿。
龙象竞归之。不踰时。轮奂[这-言+(虎-儿+几)]起。悉具丛林规制。食以
万指。凡师。所过。缁素瞻礼者。喧填杂沓。每至遮道不
得行。其山川阻隔。从数千里外。勤尺寸以请者。师为
之发蒙导滞。一如亲承热棒。而声教四讫。崇祯庚午
1626-A¶ 第 298b 页 X87-0298.png
冬。自黄檗归金粟。四方归依者益众。昌治入室授法
名通昌。司李黄元公。请住天童。昔天童山。巍冠五山。
及到。因洪水漂没。丹崖翠璧之间。遗构萧萧。遂任缔
造之役。积十年。台阁崇隆。堂室复叠。望之若云蒸霞
郁。瓢笠济济。三倍金粟。师修列祖塔竟。即有退藏之
志。一生开示。举从前千七百则公案。悉落麈尾。而斩
葛藤。拨开云雾。其接引者。自王公长者。以至厮隶末
流。五比丘。十弟子。以及一阐提辈。统以慈光摄受。如
偶成偈云。十方世界恣横眠。那管东西南北天。惟我
独尊全体现。人来问著只粗拳。其著述者。为法證辨。
如钟声镜影。不堕语言文字之障。共创复者法幢所
贲即为宝坊。而一杖一拂。飘然物外。绝不作一住相。
崇祯辛巳。田太傅。承皇贵妃田氏命。躬赍紫衣入山。
祈师演法。因请住留都大报恩寺。师以衰迈力却之。
是年七月之七日。示疾。跏趺而逝。全身塔于天童南
岗。

* 释通容

号费隐。姓何。福清人。年十四。依镇东慧山祝
发。初参寿昌。博山。及云门后闻密云。寓吼山。遂往谒。
被打从前伎俩知见一切冰释。云始问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汝作么生会。师云水向石边流出冷。风
从花里过来香。云便休去。既而云主金粟。命职西堂。
明年随赴黄檗。以源流衣拂付焉。大明崇祯丙子岁。
师自黄檗迁金粟。丙戌迁天童。又迁超果。又迁福严。
大清顺治庚寅。师受镇将。邑侯。诸乡绅。请上径山。钳
1626-A¶ 第 298c 页 X87-0298.png
锤衲子。寒暑弗懈。赐昌治杖偈云。觌体现前描画不
得。妙运超方。了无群惑。指点人间。疏通正脉。如天童
示云。且道历代祖师。安身立命。在甚么处。莫是在天
上人间么且喜没交涉莫是在魔宫佛界么。且喜没
交涉。莫是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么。且喜没
交涉。若向者里分晓得谛当。分明铁馒头。一任横咬
竖嚼。不妨大家有分。又超果示云。穷究参看。是什么
意旨。看到无。可看。参到。无可参。逼拶到结角罗文处。
忽然突出眼睛来。㘞。元来教外别传直指之道。得恁
么近。本分事得恁么现成。妙明心得恁么灵通。真如
性得恁么不变。如来藏得恁么含藏。公案得恁么无
私。大道得恁么广大。十方无畔岸。八面绝其遮拦。纵
目所观。纵手所指。高低普应。左右逢原。取之无尽。用
之不竭。事事归宗。头头合辄。大用现前。不存轨则。岂
不为最圆顿之法门。又径山偶题云。五峰开似五莲
花。梵宇幽居胜足誇。龙象继踪那有亿。祖灯续焰自
无涯。苍松夹道飞空入。翠竹藏天压日斜。法座我登
将甚说。万山围绕笑趺跏。一片婆心。孳孳矻矻。不知
老之将至云。

* 释海明

号破山。蜀之蹇氏子。弱冠得度。从慧法主。听
讲楞严。咨疑不决即出蜀。住破头山。鞭逼三载。忽于
经行之际。见一平世界。不觉堕落岩下。损足。至半夜
翻身。剧痛有省。叫曰。屈屈。一居士曰。师脚痛耶。师劈
面一掌曰。非公境界。寻参博山。复参云门。后参天童。
1626-A¶ 第 299a 页 X87-0299.png
童问那里来。师曰云门。曰几时起身。师曰东山红日
出。童曰东山红日出。与汝什么相干。师曰老老大大。
犹有这个语话。童曰我既如此。你许多络索。又从那
里来师震威一喝便出入室次。童问内不放出。外不
放入。政恁么时。以何为界。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
犯清波意自殊。崇祯已巳出世。僧问万法从心生。万
法从心灭不生不灭。心在甚么处。师曰。谢三娘不识
四字。僧礼拜。送法衣至。上堂。大庾岭头提不起。鸡足
山前成滞货。衲僧今日获一披。如云普覆华王座。大
众记取三十年后。切忌不可动著。何也动著则祸生。
问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为什么惟佛与祖乃
能知之。师曰知音不必频频举。八两原来是半觔。问
破山堂内有僧否。师拈拄杖曰。向前来与汝道曰。执
拄杖者是谁。蓦头一棒。

道高僧摘要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