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门辩惑论-唐-复礼化佛隐显门第九¶

化佛隐显门第九¶ 第 556c 页


十门辩惑论卷下

大慈恩寺沙门释复礼撰

** 化佛隐显门第九

稽疑曰。二月十五日。佛将涅槃。促纯陀献食。
为灭时将至。又却后三月正应此期。圣众劝
请佛云。当灭但佛无虚语。则此灭非虚。何
为犊子梵志月馀方乃报。佛便似未灭。其故
何哉。如其已灭。梵志不应遣报。如其未灭。不
知灭在何时。其灭时之经。灭时之日。伫承高
旨。可得闻乎(沙门复礼曰。涅槃云。犊子梵志。满十五日得须陀洹果于娑罗林修行二法不
久得阿罗汉。遣信报佛。入般涅槃月馀之言异乎。吾所闻也)。

辩惑曰。原夫佛陀以圆觉为义。涅槃以至寂
化佛隐显门第九¶ 第 557a 页 T52-0557.png
为体。圆觉者。道无不穷理无不照。至寂者。累
无不遣功无不忘。忘功而遣累。不可谓之有。
照理而穷道。不可谓之无。然而有以无生无
因有立。或亏其一必丧其两。既至寂不可谓
之有矣。而可谓之无乎。圆觉不可谓之无矣。
而可谓之有乎。不可谓有而不无寂之极也。
不可谓无而不有觉之妙也。恍兮惚兮若
存若没。窅兮冥兮不灭不生。夫生者法之
始兴也。灭者法之初谢也。初谢则本有今无。
始兴则本无今有。如来非本无今有也。恶乎
而谓生涅槃非本有今无也。恶乎而谓灭有
生灭然后有始终。有始终然后有久近。有久
近然后分岁月。生灭尚无矣。岁月何寄哉。故
舍利问于没生。居士诘而莫对。迦叶疑于坏
灭。大师诃而后辩。是知解脱之理。涅槃之
性。不可以生灭求。不可以有无取。子何乃以
生灭心行而问涅槃实相欤。仁今问涅槃以
时日。亦犹量虚空以尺丈。虚空无尺丈。不可
以尺丈量。可以尺丈量非是虚空也。涅槃无
时日。不可以时日定。可以时日定非是涅槃
也。何者夫尺丈生于形质。时日本乎始终。无
形质则无尺丈。无始终固无时日明矣。无而
致问。何其迂哉。经云。夫如来者天上人中最
尊最胜。岂是行耶。又云。如来身者是常住身。
金刚之身则是法身。又云。非身是身不生不
灭。又云。常法之中虚空第一。如来亦尔。寿命
之中最为第一。富哉圣教。画然妙理。自可
悟之以真常。奚更疑之以生灭。惑曰。闻真
常之义故。甘于夕死。听涅槃之名。尚昧于
化佛隐显门第九¶ 第 557b 页 T52-0557.png
朝彻。若如来常住不灭者。何故称般涅槃耶。
释曰。涅槃有四种。子未闻无住之义欤。夫无
住涅槃者。真如妙性为之体。大悲般若为之
助。般若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住涅槃。不住
涅槃故虽證而不取。不住生死故虽在而不
著。證而不取故有感。所以即兴在而不著。故
无缘所以即谢。斯则寂然不动形遍十方。澹
尔无思智周万物。应现不疲而寂灭。隐显无
恒而常住。岂若声闻离苦永入无馀。缘觉厌
身长辞有患。形同槁木遽已烧然。心类死灰
曾微觉了。均绝圣之独善。违博施之兼仁乎。
故涅槃经云。我以久住大般涅槃。种种示现
神通变化。又云。大般涅槃能建大义。斯无住
涅槃之用也。岂乖真常之义哉。惑人又曰。涅
槃之道若常者。何有双林之事耶。释曰。佛有
三身之义矣。法身也。报身也。化身也。法身以
性净真如为之体。出缠被了为之义。报身以
酬因果德为之性。冥真照俗为之业。化身以
内依胜智为之本。外应群情为之相。法身犹
虚空之性。云蒸则翳雾敛即明。其性本常
矣。报身若乘空之日赫矣。高升朗焉。大照其
体恒在矣。化身如鉴水之影。沚清则现流浊
乃昏。显晦不恒往来无定。至若七莲承足圣
业肇而开图。双树恬神能事终而息驾。其中
或离经辩志晦明于幼学。或纳采问名同
尘于始礼。金轮至而罗七宝。朱鬣腾而出九
重。纵神力而降魔凶邪革面。扬辩才而伏众
圣贤稽颡。一一国土处处分身。遍他方而不
穷。尽未来而无替。斯皆应情之化。鉴水之影。
化佛隐显门第九¶ 第 557c 页 T52-0557.png
也。亦何伤于涅槃常住之义夫惑人又曰。
二身蕴粹而圆常。八相逐情而兴废。是则真
为寂静化是权迁。鹤林之事不无犊子之疑
伫决。释曰。向辩真化之不一。未明真化之
不异。夫化佛者岂他欤。报身圆应之用也。报
身者何哉。悲智所成之体也。悲以广济为理。
智以善权为业。所以因时降迹随物现身。身
迹者用也。悲智者体也。体是其本用是其末。
依体起用摄末归本。欲求其异理可然乎。而
乃定化体之权迁。异真身之寂静。斯为未得
矣。斯为未得矣。然此且明报身起化也。未明
化身即法也。化身即法理微矣。还寄影喻而
述焉。夫水中之日影也。不从外来不从内出。
不此不彼不异不一不无其状不有其质。倏
焉而存忽焉而失。像著而动性虚而谧。执实
者为妄。知妄者了实。日何谓也。日若从外
来者。水外宁在乎。若从内出者。水内先有乎。
若言在此者。于彼不见乎。若言在彼者。于此
不睹乎。若言是异者。一见有二乎。若言是一
者。二见岂一乎。若言是无者。于是可亡乎。
若言是有者。求体曾得乎。谓其生生无所从。
谓其灭灭无所往。不生矣不灭矣。性相寂然
心言路断。斯可谓见水影之实性也。见水影
之实性者。可见化身实性也。见化身之实
性者。则證法身之体也。故净名经云。佛身
者即法身也。又云。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般若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又云。离
一切诸相。则名诸佛。引而申之类而长之。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何不寂灭。于何不清
化佛隐显门第九¶ 第 558a 页 T52-0558.png
净。是以举足下足。道场触处而无尽。开眼闭
眼。诸佛现前而不灭。故须菩提之宴坐常
见法身。莲华色之争前。暂窥形相。迷悟之分
优劣若此。岂可以有无生灭而见于化身哉。
夫知剑者。忘其质器俟其光彩。识马者。略
其形色视其骏异。然后切玉似泥。一日千里。
反是者。岂曰知剑识马乎。钻仰于法门。研精
于佛事。亦犹于是矣。至若闻诞于右胁谓之
生。化于北首谓之灭。坐于莲花谓之有。焚于
香木谓之无。此盖寻常之流。雷同之见。亦何
足以抂于高门欤。经云。持戒比丘不应于佛
生有为想。若言有为则是妄语。又云。宁以
利刀自割其舌。终不说言如来无常。又云。不
可算数般涅槃时及不般涅槃若也。随问而
即对。逐事而同执。会经文之同别。定灭时之
远近。使二字智聋而不闻。八味口爽而常失。
吁可畏矣。非所敢言。惑人率尔而兴。喟然而
叹曰。前言之过也。驷不及舌也。尝闻井蛙栖
甃。莫辩括地之深。泽鴳枪榆。讵识垂天之
广。物既然矣。人亦有诸。至若涅槃四门不生
不灭。佛身三种非一非异。比空性而难量。方
水影而常妙。并得其所未得。闻其所未闻。
而今而后奉之无斁。故知同凡偃卧示迹弥
留。出自尘劳之情。何预金刚之体。体唯一相。
始终不可措其词。情也多端。前后不可齐其
见。遍知示灭之日。梵志遣报之期。存而不
论置之莫答者。不亦以是乎。对曰然。子得之
矣。余无所隐乎子矣。

** 圣王兴替门第十
化佛隐显门第九¶ 第 558b 页 T52-0558.png

稽疑曰。轮王抚运之日化四天下。又说法花
之时。轮王预听。但两仪开辟载籍详焉。唯闻
玉环西献。岂见金轮东转。虽缁素有殊而闻
见无别。未悟轮王圣躬何为不至于此。若以
乘虚来往非人所知。人既不知焉用王也。何
不肆觐东后风伯前驱。宝马共天马争飞。金
轮与日轮竞曜。千乘万骑杂沓清汉之间。
振鼓鸣萧嘈囋丹霞之表。发号令抚茕釐。恤
饥寒理冤滞。使轩羲之帝仰霄际以承风。尧
舜之君望天衢而慕德。然后下碧空而朝万
国。乘白云以礼百神。举玉匮之仙樽。奏钧
天之广乐。岂非圣王之盛事欤。又蚩尤作乱
追风召雨。共工触山倾天绝地。八年九潦。
伊耆致昏垫之忧。铄石流金。成汤有剪发之
厄。两汉之末八埏云扰。二晋之间万方鼎沸。
而王远游西域。无拯溺之心。遥视东方。无巡
抚之意。为圣王者其若斯哉。遂使疑亿兆之
心。失人神之望。不知有王耶无王耶。控铁围
而三十二相者。其道合然耶不合然耶。倾心
远听伫闻嘉旨。

辩惑曰。夫以勾芒司春。不能于隆冬发煦。
羲和驭日。未常于静夜舒景。故若华照曜。
将列宿而分时。兰风披拂。与零霜而别候。寒
温甫尔也。昏旦顷焉也。而物既谢。不可以覆
追。时未臻。不可以预睹。况乎今昔之辽哉。夫
轮王之兴也。七宝应图十善裁化。铁围所界。
君天下而光宅。金轮所游。大域中而利往。千
马伏轭。自空表而飞来。四龙守藏。从地中而
踊出。宝田气色。讵别于寒暑。珠柱光明。莫
化佛隐显门第九¶ 第 558c 页 T52-0558.png
分于晓夜。家给人足俗阜时雍。下有知于上。
上无事于下。至若孕质奇表卜年景历。三十
二相。不独于日角珠衡。八十千龄。岂兼于
畏神用教。虽巍巍矣荡荡矣。圣王之盛事矣。
盖是劫增之日。殊非寿减之辰。求古于今。
闻其难得(按诸经论。三千国。土同时而成。成已住同时而坏。坏已空成住怀空各二十劫。如是循
环终而复始。于住劫之中。从阎浮提人寿无量岁乃至八万岁。其间有转轮王出兴焉。故俱舍论。轮王八万上
杂心论云。劫增轮王出矣)若乃庖羲结网黄帝垂衣。共工
乱常蚩尤作暴。并望古非绵邈之代。形今是
斯须之间。故皇王继踵。不逢宝马之巡狩。大
盗排肩。莫遇神兵之戡剪。唐虞已下从而可
知焉。来论云。佛说法花之时轮王预听。释曰。
窃以圣人作万物睹。诸佛兴十方萃。是知四
兵扈从。宁此界之飞皇。千子陪游。乃他方
之圣帝。故彼经偈云。又千万亿国转轮圣王
至请原始要终。取其义矣。来论又云。两仪开
辟载籍详焉。唯闻玉环西献。岂见金轮东转。
释曰。夫载籍之兴本乎书契。书契之作源乎
易象。因三才而画卦。布六位以重爻。泽上于
天。后圣取而成则。鸟行于地。前哲像以为文。
斯乃书契兆之于皇雄。文字成之于仓颉。故
云。易之上古是曰羲爻。书之首篇不过尧典。
载籍远近昭然可明。而乃谓经史之文详开
辟之事。理不然矣。若博采图牒傍存子记。
则元神是巨灵所契。昆陵为大帝所居。华
胥柱州依稀得其地。容成太上髣髴臻其道。
而文物并阙而不论。圣政粗论而不备。但龙
师已下之日浅。经诰盈车而未周。人皇已上
之岁多。图书数卷而便尽。以时比事。义可通
化佛隐显门第九¶ 第 559a 页 T52-0559.png
乎。然则昔有圣王。金轮屡其东转。近无哲后。
玉环遂以西献。人逐时而兴替。物随人而去
来。取类虚舟异夫胶柱者矣。惑曰。若轮王
但生于八万岁时者。何故玉毫在家之日七
宝咸臻。铁轮当宇之辰百年已减。释曰。有
化而为瑞者。有假以为名者。化而为瑞。不君
于万国。假以为名。莫徵于七宝。故仙人相
融金之质。必成十号之尊。如来记献土之
童。但王一分之地。铁轮王之事未闻实录
矣(或曰佛记作轮王四分之。一者谓金轮王四分之一也。若然者铁轮可非一轮王乎。但言作铁轮王
则明矣。何故。须言四分之一乎。夫轮王者降七宝之祥行十善之化何故。始行十恶终无七宝者乎)惑
人又曰。皇王者所以理人也。人不自理。故立
主以理之。至如二十住劫之初八万增年之
极。俗淳和而有道。人朴略而无竞。当斯时
也。何用圣王哉。释曰。三界受形。莫离于苦
宅。六情对境。悉婴于惑网。是非因而互反。
善恶所以相攻。假令有顶地之高升。三灾不
及。非想天之寂静。四空为上。苦蕴犹其逼迫。
使法尚以驱驰。况乎欲界之人哉。若也闻太
古谓无为之极。称遂初言有道之最。此盖醉
于巫咸耳。安知真谛之妙欤。

沙门复礼曰。言者所以出意。非意也。迹者所
以明本。非本也。故大圣之垂教。或迹浅而本
深。或为乖而意合。未得其门者。能无岐路乎。
但不远而复。斯则善矣。檀越曩搆淳因福
履遐而日用。今资异气贞襟秀而天挺。蔼君
子之松柏。湛人伦之水镜。文场翘楚。称其雅
论高才。学肆英髦。许其博闻强记。何其美矣。
至若开邃键而探赜。振芳毫而讨论。理尚违
化佛隐显门第九¶ 第 559b 页 T52-0559.png
于得象。言将涉于非圣。若疑而叙意。异三子
而何伤。若谤以为睽。载一车而可怪。然敬寻
来翰云。晚披释典捧卷竭诚。斯言讱乎。亦
勤之至也。幸甚幸甚。贫道不涯贱质。滥齿玄
门。若春露之轻滋。学惭泻器。同秋萤之末
景。业谢传灯。夫以闻斯行诸。是仲尼之所释。
离乎毕矣。非有若之能对。况一乘妙义三藏
微言者欤。涉兔未足以穷深。奔蜂岂期于化
大。

于时大唐永隆二年岁次辛巳孟秋之朔日也。
十门辩惑论卷下

* 权文学答书
弟子。权无二敬致书于大兴善寺。礼法师侍
者。昔菩萨之问如来断几生命。以佛速灭乃
发斯言。岂有十地之人于圣起谤。但为理资
索隐义在钩深前致稽疑意亦如此。且宣尼
将圣之德。尚问老聃。慈氏次佛之尊。犹询师
利。况以下愚之蔽披上圣之文。千门万户触
涂多惑。所以罄肝胆露昏曚竭鄙诚请高德。
遂引三车之驾开八正之涂。续晨凫之足
凿混沌之窍。百年之疑一朝顿尽。方当永遵
觉路长悟迷源爇烦恼之薪餐涅槃之饭。请
事斯语以卒馀年。谨遣尺书敢谢不敏弟子
权无二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