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正论-唐-法琳佛道先后篇第三¶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489c 页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0c 页


辩正论卷第五

唐沙门释法琳撰
东宫学士陈子良注

* 佛道先后篇第三

儒生久之。更为议曰。寻佛教东夏未六百年。
晋宋已来其风始盛。犹谓功无与等。世不能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1a 页 T52-0521.png
名。况老教中华年代绵远。经史具载略可而
闻。案道经元皇历云。吾以清浊元年正月甲
子。下师伏羲。治国太平白日升天。又云。未
分元年八月甲辰。下师神农。太元元年下师
裕。一本作松容。凡经一十二代。变为一十
七身。始自玄老。终乎方朔。隐真论云。处天地
之先。不以为长。在万古之下。不以为久。随时
应变与物俱化。勘其游世辅国。时节可知。至
于诱引黎元匠成品物。安能纪乎。略计已经
二百七十馀万年矣(弹曰。太素之时气形始具清浊未判。名之浑沌。二仪既而不
分。三才亦眇而未见。六纪序命之外。伏羲方生四姓。燧人之末神农始诞。何得庖炎二皇出清浊之世。柅容六甲
生未分之前。委巷之书不足承信也)故云。常道非可道之道。无
名非可名之名。既曰寂寥。是称恍惚。托周
朝而为柱史。居汉世而作大臣。戏水乘鱼游
空驾鹄。玉井含润。美地下之飞泉。金灶生
烟。烈人间之焰火。三宫白珠之帐。或饵甜芝。
九花青琐之阶。恒餐练髓。玫瑰琥珀之树。
不日舒光。琉璃马璃之枝。无风白响。髑髅能
语。曾假问于庄周。白骨还生。岂虚谈于徐
甲。西王玉文之枣。圣女擎来。东海金色之梨。
仙人捧至。形无定所。见种种之容。情有异端。
启纷纷之迹。超江跨海讵藉舟航。入市登山
随心自在。绵绵叵测眇眇难寻。莫不利益天
人楷模今古。释氏之化日月未淹。焉得与道
而为比校。开士让曰。吾子学无稽古。困在师
心。不能择善返迷。而守株信度。吾闻智无不
周曰圣。化不可测曰神。远近难寻始终莫究
者。其在兹乎。焉欲措意于其间也。子疑尚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1b 页 T52-0521.png
拥。当复言之。何者。

夫世界初成。未有日月。二大菩萨下救苍生。
爰列三光是兴八卦。伏羲皇者应声大士(春秋
内事曰。伏羲拥列三光。建立八节。以文应气有二十四。消息祸福以制吉凶也。是以羲氏和氏世掌日月之官。皆
伏羲之后也。故曰名羲和。盖羲皇之本号也)女娲后者吉祥菩萨。何
以明之。寻此劫中千佛出世。第四佛者即释
迦文。自馀续兴终乎劫尽。尔乃劫劫相次。则
佛佛无穷者也(立世毗昙云。跋陀劫中凡有千佛相续出世。以法化不绝故号贤劫。一贤劫
中有成住坏空四大中劫也。如从十岁至八万岁复从八万还至十岁如摝攎上下。经二十反为一小劫。二十小劫
为一成劫。凡经八千万万亿百千八百万义。为一小劫。
俱舍又云。七火一水灾。七水一风灾。七火灾七火灾已度。然后风灾起。经八八六十四大劫。过四不可数。
始是一贤劫也。住劫之中方有佛出。相次一千。释迦如来位当第四馀有九百九十六在。世界是佛依报。众生是佛
缘因。但有众生即有佛也。依须弥像图山经及十二游经。并云。成劫已过入住劫来。经七小劫也。光音天等
下食地肥。诸天项后自背光明。远近相照。因食地肥。欲心渐发。遂失光明。人民呼嗟尔时西方阿弥陀佛告宝应
声宝吉祥等二大菩萨。汝可往彼与造日月。开其眼目造作法度宝应声者示为伏羲。宝吉祥者化为女娲。后现命
尽还归西方)山海经云。身毒之国。轩辕氏居之(郭朴注云。
则天竺国也)信知三皇根起在彼。奉佛使者。故不疑
焉。取例寻文可以意得。帝系云。开辟之初。
人精昏鲠。唯眠与食。莫晓逆从。起乎太昊
上皇因时作范。比象画卦尊卑位焉。始知敬
以奉上慈以育下。微用心识渐开慧路。自非
无涯大悲深妙解脱。孰能俯质同愚发蒙化
世。二圣来应信而有徵。其弘道也。尘劫所不
穷。其利物也。巧历所不计。过去倍于恒沙。
未来逾于上数。汝元皇之岁。犹大地之始一
尘。开辟之年。比沧海之论一滴耳。非所联类
也。非所颉颃也。夫食木之虫。尚不知皮外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1c 页 T52-0521.png
之味。岂知宇宙之广哉。案三史正文与五经
典诰并云。老子周末时人。次则阮氏七录王
家四部。华林遍略修文御览。陶隐居之文。刘
先生之记。王隐魏收之录。杨玢费节之书。
并编年纪。咸为代历。莫不共遵正史。曾无异
谈。隋世有姚长谦者(名恭齐为渡辽将军在隋为修历博土)学该内
外善穷算术(今太史承传仁均受业师)以春秋所纪不过七
十馀国。丘明为传但叙二百馀年。至如世系
世本。尤失根绪。帝王世纪又甚荒芜。后生学
者弥以多惑。开皇五年乙已之岁。与国子祭
酒开国公何妥等。被召修历。其所推勘三十
馀人。并是当世𣏌梓。备谙经籍者。据三统历
编其年号。上拒运开下终魏静。首统甲子傍
陈诸国。爰引九纪三元(九头五龙括提合雄连通序命修飞因提善通等。谓之
九纪)天皇人帝五经十纬六艺五行。开山图括
地象。古史考元命苞。援神契帝系谱。钩命
决始学篇。太史公律历志。典略之与世纪。志
林之与长历。百王诏诰六代官仪。地理书权
衡记。三五历十二章。方叔机陶弘景等数十
部书。以次编之。合四十卷。名为年历帝纪。颇
有备悉文义可依。从太极上元庚戌之岁。至
开皇五年乙巳。积有一十四万三千七百八
十年矣。梁纪云。从开辟至梁太宗大宝二年。
凡二百八十三代。七十六万一千四十五年。
案诸部年纪。莫见老氏为伏羲师。考此一虚
则百事无实。长谦纪云。佛是昭王二十六年
甲寅岁生。穆王五十三年壬申之岁佛始灭
(至开皇五年。得一千五百七十六载矣)与周书异记并汉法本内
传及法王本记。与吴尚书令阚泽魏昙谟最法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2a 页 T52-0522.png
师等所记不差。推老子以桓王六年丁卯之
岁仕周。敬王三十二年癸丑之岁五月壬午
乃西渡关(至开皇五年。得一千三十七载)案葛仙公序云。老
子以上皇元年太岁丁卯二月十二日丙午为
周师者。即桓王丁卯之岁也。又云。无极元年
太岁癸丑五月壬午去周西度关者。即是敬王
癸丑之检岁。三皇以下本记。亦无建元。至汉
武世始有元号。彼称上皇无极等。并为妄说
全无依据。又高丽王表问齐后。诸佛生世可
得闻乎。文宣帝召上统法师为文具报。于时
引周穆传(盖穆王别传也)以对。使人与姚长谦所引
无异。刘向列仙传曰。𨈭与尹喜俱之流沙之
西服巨蕂实。是知孔老二儒皆生周末。老在
佛后隔十二王。国语云。幽王二年三川震岐
山崩。伯阳父云。周将亡矣。别有老人。非老
子也。案梁元帝解庄老云。老子以景王初终。
庄生以景王末卒。姚将军言。孔老相见问礼
之时。亦在景王十年景寅之岁。为尹说经。亦
于景王之时。此则佛先道后。的可明矣。子云。
清浊之年为国师者。甚大河汉不近人情。原
夫清浊始兆而阴阳未分。阴阳未分则两仪
尚浑。两仪尚浑则三才莫形。是以窈窈冥冥
不可名也。甲子起于大挠。年月定于尧典。非
唯羲皇未出。固是天地靡开。验知天地搆精
男女化生。羲之与老。其是人耶。必在二仪之
内。不越三才之中。焉得道听途说以自欺乎。
又言。方朔亦𨈭之身。弥不可也。传云。东方朔
者。岁之之精也。何以明之。寻曼倩在朝二
十馀载。岁星不见。亦二十馀年。朔之云亡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2b 页 T52-0522.png
大精始出。通人所纪验可知矣。抱朴子神仙
传云。夫圣者不孤。必应物以成化。岂可天下
国师皆待李耳一人乎。异哉斯言。良尽美矣。
若历多世唯一老𨈭为师。亦经多朝皆一羲
皇为主。既有多政。必赖多君。信可一师但
匡一治耳(如其历代并是𨈭身。靳固之言出何承。据葛稚川云。并是无识道士假生神异。岂其
然乎)。儒生问曰。皇甫谧云。老子出关入天竺国。
教胡王为浮图。此则老之与佛一时人也。何
为浪谈前后。以矫俗乎。开士喻曰。寻夫至人
玄寂有类。谷神应变无方。事同山响不疾而
速。岂隔华夷。井坎之徒好师偏见。朝三暮四
空生喜怒。是以虚己应物者。必有千变之容。
狭情适事者。岂知万殊之妙。案西域传云。老
子至罽宾国见浮图。自伤不及。乃说偈供养。
对像陈情云。我生何以晚(新本改云佛生何以晚)。佛出一何
早(新本改云。泥洹一何早)不见释迦文。心中常懊恼(言不亲睹佛。
所以恋慕交怀。魏略西域传云。临倪国王无子。因在浮图。其妃莫耶梦白象而孕。及太子生。亦从右胁而出。自
然有髻。堕地能行七步。其形相似佛。以祀浮图得儿。故名太子为浮图也。国有神人名曰沙律。年老发白状似老
子。常教民为浮图。近世黄巾见其头白。改彼沙律题此老𨈭。曲能安隐诳惑天下。前汉哀帝时秦景至月氏国。其王
令太子口授浮图经。还汉浮图所载。略与道经相出入也。皇甫之言未究其本。化胡经云。罽宾国王疑老子妖魅。以
火焚之安然不死。王知神人举国悔过。老子云。我师名佛。若能出家当免汝罪。其国奉教昔为沙门也。佛若先无
老𨈭。岂知变身为佛。良以罽宾旧来信佛。老氏因推佛以化之。非起尹𨈭始有佛也。隋仆射杨素从驾至竹林宫。经
过楼观见老庙。壁上画作老子化罽宾国度人剃发出家之状。问道士云。道若大佛老子化胡应为道士。何故乃
为沙门。将知佛力大能化得胡。道力小不能化胡。此是佛化胡。何关道化胡。于时道士无言以对也)。晋世
杂录云。道士王浮每与沙门帛远抗论。王
浮屡屈焉。遂改换西域传为化胡经。言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2c 页 T52-0522.png
喜与𨈭化胡作佛佛起于此(斐子野高僧传云。晋慧帝时
沙门帛远字法祖。每与祭酒王浮一云道士基公次。共诤邪正。浮屡屈焉。既瞋不自忍。乃托西域传为化胡经。以
谥佛法。遂行于世。人无知者。殃有所归致患累载。幽明录云。蒲城李通死。来云。见沙门法祖。为阎罗王讲首
楞严经。又见道士王浮身被锁械求祖忏悔。祖不肯赴。孤负圣人死方思悔)魏世姜斌道士
妄引开天经对魏明帝。自云。老子定王时生。
破邪论中备引斯證。庄子云。老𨈭死秦矢吊
焉。阙中记云。老子葬于槐里(今古扶风始平之南有槐里乡)
漆园吏亲学聃道。虽可宋鲁邦异。出世时同。
所说之文足堪依信。靡往天竺灼然不疑。皇
甫士安斥其诡说明彼谬谈。叙老流沙皆无
实录。备在高士安传。岂可誷乎。佛先道后
尔无惑也。

* 释李师资篇第四

儒生问曰。大唐运兴。盖太上老君周师李𨈭
之圣胤也。开无为之化。弘道德之篇。考胄子
以业六经。命司徒以敷五教。导德齐礼仁布
九区。惩恶劝善威加四海。天成地平远安迩
肃。光宅宇内于兹八年。于协洽之岁。当夹
钟之月。天子躬幸辟雍亲临释奠。沙门道士
并预礼筵。奉口敕云。道士潘诞奏言。悉达太
子不能得佛。六年求道方得成佛。是则道能
生佛。佛由道成。道是佛之父师。佛乃道之子
弟。故佛经云。求于无上正真之道。又云。体解
大道发无上意。外国语云。阿耨菩提。晋音翻
云无上大道。若以此而验。道大佛小于事可
知。何得浪判先后及师资耶。

开士让曰。吾闻尧舜之典。伍伯不肯观。孔墨
之籍。季孟不能读。夫夏虫不可以语冰者。笃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3a 页 T52-0523.png
于时也。曲士不可与论道者。局于教也。今当
为子略明斯致。夫妙色无形理融真际。大音
无说体寂虚宗。不可测之于言象。不可寻之
于视听。三际推而靡得。二谛格而莫知。冲
性弗迁孰能令有。至功罔坠孰能令无。然则
内外湛于百非。称谓沦于四句。暨乎无形之
形。应周法界。无说之说。化洽情源。故能运大
悲以鼓之。开大慈以摄之。于是著弊垢衣现
生五浊。隐真实智权驾三车。考夫一米支身。
本为摧伏外道。六年树下。但欲斥破邪师(如本
行经苦行品云。诸外道等或一日食。或七日食。一日一食。或七日一食。或食牛羊粪。或食藕根草板。或常翘一
脚或常举两臂。或四枝柱地。或五热炙身自饿自坠冢间棘上。卧灰土中。事诸天神以求解脱。菩萨观其邪求。乃
行可畏极苦之行。住寂静心一坐不动。如是六年。日别正食一粒鸟麻。或食粳米小豆大豆绿豆赤豆大小麦
等。日唯一粒。冀得支持以活于命。身体羸瘦喘息甚弱。全无气力手足不随。如八九十衰朽老公。佛时说偈。菩
萨既至连尼河。以清净心岸边坐。为诸求道不真故。欲行大苦化彼邪〔也〕-【元】【明】也也)悯苦行之徒
劳。伤自饿之无益(悲念外道无益苦行虚为自饿)然后食九转乳
(经史云。是时善生村主二女。闻天所告。即集千牛搆取好乳。展转相饮至十五牛。乳著于一分净好粳米为于
菩萨煮上乳糜。当煮糜时现种种相。或现万字之相。或现帝释梵王之形。其乳沸涌上至半多罗树一多罗树。已
还下无有一滴离于彼器落馀处者。于二月二十三日晨朝之时。受二牛女一钵乳糜。食已身体平复如本。受吉祥
草坐菩提树)證三菩提。是时也。六师眷属莫不顶剃
周罗(顶上胎发也)千子魔王并共归心降伏(尔时欲界魔王。将
其千子及三邪女鬼神兵众八亿。或见齐中千眼顶后八臂。口中雷震手出电光。或蛇绕左腰。或龙绕右胁。
种种神变来恼菩萨。放大光明现希有相。魔王眷属并发善心一时稽首)邪锋飒焉落
刃。慧日赫以舒光。其汲引也如此。其威神也
如彼。子所言道(九十五种之道)为彼道耶(问是九十五种道以不)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3b 页 T52-0523.png
异彼乎(为非九十五也)若同彼者。即二天三仙之徒(佛未出前
有摩醯首罗韦纽婆等二天。迦毗罗优楼迦勒沙婆等三仙。行邪三宝以化世间。如来出世并为弟子。枝末馀者
提婆菩萨后破。见智度论及百论)九十五种之裔。富兰那等是汝
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若异彼者。即佛弟
子。何得谬云。求我道故方得成佛。潘诞之言
罪莫大矣。妄奏轩陛轻触天威。理合推绳。其
罪一也。眯目朝廷疑误信心。变正为邪。其罪
二也。以无上大师求域中小道。违彼经。教其
罪三也。长未来之谤黩。党见在之邪朋。自
误误人。其罪四也。既负誷圣之愆。必入无间
之狱。尘劫受苦。其罪五也。且震旦之与天竺。
犹寰海之比麟洲。聃乃周末始兴。佛是周初
前出。计其相去三十许王。论其所经三百馀
载。岂有昭王世佛而退求敬王时道乎。句虚
验实足可知也(年纪云。老子以周敬王三十二年癸丑之岁。度函谷关西入秦地。魏书云。
聃与尹喜。敬王之世同出散关。至开皇五年乙巳之岁。得一千三十七载矣)儒生请曰。灵
宝等经。有太上大道先天地生。郁勃洞虚之
中。炜烨玉清之上是佛之师能生于佛。不言
周时之老聃也。为定是耶。愿闻其说。开士喻
曰。五帝之前未闻有道。三王之季始有聃名。
汉景帝以来方兴道学。穷今讨古道者为谁
(丹阳余玖兴撰明真论一十九篇以驳道。云夫至明者。非对暗之明也。故不可言至。静者非对动之静也。故不可
道覆。仰寻求道经之首唱。道言者。姓氏为谁。复道何谁言也。道若有口即具五阴。所成居在三才之内。不免无
常。卒拘分段还为仙道所摄)案六书七籍三传九流。虽为经
国典谟。莫不师宗于周易也。易云。五运相生
渐分清浊。两仪既辟爰判阴阳(礼运云。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
为阴。阳。变而为四时)所以乾元资始坤道资生。三光著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3c 页 T52-0523.png
象于天。乾之道也。万物禀形于地。坤之道也
(乾凿度云。乾以象天。坤以法地。离彖云日月丽于天。百谷丽于地)故曰。一阴一阳
之谓道(说卦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
三画而成卦也)阴阳不测之谓神。道也者。理也。通也和
也同也。言阴阳运通三才位矣。上下交泰万
物生焉。有阴阳之道理。能通生于人物。天和
地同则群萌而类动也(礼月令云。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万物萌动也)
鼓之雷霆阳动也。润之风雨阴随也。故知不
有天地道何从生。不有阴阳道何由灵。岂得
造化之前道已先出。假令有道不出天地之
与阴阳(搜神契云。圣不过天地。神不过阴阳)夫天地者于事可明。阴
阳者在生有验。理数然也。不云有道先天地
生。道既莫从何能生佛。昔车胤解道德云。在
人为德。及物为道。殷仲文云。德者得也。道
者由也。言得孝在心。故谓之德。由之而成。
故谓之道。是以孝为德本。成曰。道功德彰
自立之名。道有兼济之称。内因德而行就。外
由道而化成。生之蓄之道之要也。成之熟之
德之至也。故论衡云。立身之谓德。成名之谓
道。道德也者为若此矣。子所言道。宁异是乎。
若异是者。不足归信。岂有头戴金冠身披黄
褐。鬓垂素发手把玉璋。别号天尊。居大罗之
上。独名大道。治玉京之中。山海之所未详。经
史之所不载。大罗既乌有之说。玉京本亡是
之谈耳(案山海经云。天下名山有五千三百七十。所经五万四千五百里昆崙最高大。其上有玄圃。盖
神仙所居。有金城石郭琼枝玉树宝叶金花。日月三光列于其下。云车羽旆凤驾龙轩玉女仙童不可胜数。次则
海中三山。蓬莱方丈。孙兴公名山赋云。涉海则有力壶蓬莱。登峰则有四明天台。尔雅释山只论五岳。玉京既是上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4a 页 T52-0524.png
上名山。又云。天尊所治之府。何为山经不载。广雅无文也)子称太上为佛师
者。案往代先儒及梁承圣解五千文久有明
释言太上有四。其一曰下知有之。谓三皇至
五龙。是也。其二曰次亲誉之。谓伏羲与神农
是也。三曰其次畏之。谓轩辕及帝喾是也。四
曰其次侮之。谓尧舜已下是也。礼记有云。太
上贵德。其次务施报。谓天皇人帝为太上也。
无别道神统论其教。止是训导君民汲引浮
俗。初未曾闻修万行而趣涅槃。运四流以超
生死。案道经元皇历云。吾闻大道太上正真
出于自然。是谓为佛无为之君。检道经中。唤
佛为大道为太上为自然为正真为太极为无
上者。皆是佛也。又云。天竺国有古皇先生(言佛
是太古元皇之先生)善入泥洹。古先生者。是吾师也。游
化天竺。今将返神还乎无名。绝身灭有不死
不终。绵绵常存。吾今逝矣(老君知佛泥洹所以陈去化缘事了。于是告
还。门人未知。今须自述云。吾师者本在西方。为此西升申其恋慕。在文指的取證分明者也)三洞经
云。佛是道父。西升又云。天下大术佛最第
(言神通变化无穷也)化胡经云。老子知佛欲入涅槃。复
回在世。号曰迦叶。于娑罗林为众发问。转神
入定经云。思念一切。关令传云。老子曰。吾师号佛觉。一切民也。菜食诵经称无上正真之道承佛威神号佛为世尊。形与神游。受高
上大圣十方至真已得佛道。检道经处处皆
称佛为师也。吾今为子释兹在兹。子当念兹
在兹。顶受而奉行也。佛也者盖绝称之大宗。
至妙之幽宅。不可以无取。不可以有求。果有
其所以不有。故不可得而有。有其所以不无。
故不可得而无。何者。若本之有境则大患永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4b 页 T52-0524.png
灭。推之无乡则大悲不竭。常理不可原。自然
之体也。无心以成化。大道之宗也。三五莫能
始。古皇之先也。不严以正俗。无为之君也。
混沌不可测。无名之主也。绵绵其若存。众妙
之本也。其降灵也。则为大道之师。其开化也。
则为太上之父。焉得闭目以观天地。塞耳而
听雷霆。所以佛号法王世之调御。下凡上圣
靡不归依。岂有称五老之神。佩三皇之箓。而
能为释氏之师乎(案出官仪云。无上三天。玄元始气太上老君。太上文人无上玄老。
朝夕朝礼仪云。太上玄元五灵老君。当召功曹使者。左右龙虎君。驿龙骑吏。侍香玉童。侍香玉女。玉帝直符。然老
者长也。尊也。言五老君居众仙之尊。万神之长。五灵五帝也。即灵威仰神。三皇天地人也。顷峻始学篇云。天地
初立有天皇。十三头。在治一万八千岁。括地象云。天皇九翼飞以往来。老子所事三皇五岳。六甲符图皆皇灵
所制。老子佩之以防身也。然三皇符箓五老真文。皆丹绿五彩天文火字。言佩之长生不死。已至神仙。所叙官
属将军吏兵。与俗无异颜光禄王斌等云。道者练形法在
仙化。佛者持心教在济物。论道所宗。三皇及与五龙也)故涅槃云。诸佛所
师。所谓法也。以法常故诸佛亦常。吾更为子
重明斯义。案佛说空寂所问经及天地经。皆
云。吾令迦叶在彼为老子号无上道。儒童在
彼号曰孔丘。渐渐教化令其孝顺。须那经云。
吾后千岁法当东流。王及人民奉戒修善(古录云。
周惠王时已渐佛教。一百馀年之后。老子方说五千文也。刘向序云。吾检藏书。每见佛经。当知佛化流此久矣也)
窃以三代将末六国就兴。游说之徒心存苟
得。未患誇诞靡弊肉。穿鼓舌而骋奇谋。摇唇
而谈唐利。曹刿之请战屈完。于是如师感
被发之哭。伊川痛穷车之填。济水三河震竭
四夷。交侵天闇飞蛬镐游舞兔。彭生为豕啼
之怪。杜伯见折脊之徵。假令任处阿衡身居
台辅。莫不扇飘风冻雨之暴。烈回天转日之
佛道先后篇第三¶ 第 524c 页 T52-0524.png
威。是以褒女献王。延烽火之寇。楚人问鼎。渐
滔天之逆。日者天地版荡礼乐崩坏。名辱身
残曾无顾耻。颠家覆国安忍忘归。讵知世界
之何辜。罔念苍生之涂炭。所以佛遣三圣权
化一方。布治国之仪。叙修身之术。庶令其代
邢用礼。变薄还淳。并是抑物本情。非出要之
大道也。若放心于三达之境。寂虑于四德之
场。功被生灵泽均彼此者。则他方大士动喻
恒沙。此土发心亦如尘算。谅非文字之所称。
传略举六人以开慕仰。文殊屈迹于当世。弥
勒补处于未来。观音普现色身。惠覃遐劫。
地藏护持震旦。化洽无穷。马鸣兼三方于东
夏。犹朝阳之启晨晖。而使六合俱照。龙树跨
万里于神州。若明月之烛幽夜。能令八表同
光。自斯已外。或耆年而弘道。或童孺而宣法。
男女异形胡汉殊类。莫不就缘施化随处诱
凡。玄功利于百王。至教流于九有。名言兹在
兹。允出兹在兹。无以子夏窃仲尼之名。蜗角
拟昆崙之大也。儒生肉袒叩头矫手而舐足
曰。余请罪矣。余请罪矣。
辩正论卷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