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礼感通四¶ 第 1096b 页
古清凉传卷下
唐朝蓝谷沙门慧祥撰
* 游礼感通四
* 支流杂述五
* 游礼感通四
余。幼尚异概。长而弥笃。每闻殊方之唱。辄慷
慨兴怀。孰谓一朝翻然自致灭矣。遂得揽樛
木启荒蓁。励蹇忘疲。直登中台之首。于是。
俯瞰万物。傍眺千里。足蹈风雷之上。志凝霄
汉之中。忽然若舍其浮生。迢迢焉似淩乎天
庭。始悟壮观之淘思小大之倾者。虽未睹王
游礼感通四¶ 第 1096c 页 T51-1096.png
山九层之妙。鹫峰鸡足之美。内抚微躬。亦何
幸之多也。岂徒千载之一遇。故乃万劫之稀
逢耳。但玄枢难兆。幽关罕辟。苟在未晤。虽迩
而遐瞻望神京。不能无恋。然承近古已来游
此山者多矣。至于群录鲜见伦通。良以时无
好事。故使芳尘委绝。不生远大。后生何仰
焉。且如昙静昙迁惠安惠瓒。并释门鹓鹭。宝
地芝兰。俱登台首。蔑闻志记。自馀湮没者。胡
可言哉。所以捃拾遗文。详求耳目。庶思齐之
士。汇征同往。又按别传云。文殊师利。周宇文
时。化作梵僧。而来此土云。访圣迹。欲诣清
凉山。文殊师利住处。于时。智猛法师。乃问
其事才伸启请。俄失梵僧。此似晓励群蒙。令
生渴仰。若笃信神通者。岂远乎哉。齐定州僧
明勖。未详何处人也。少怀倜傥。志概凝峻。承
闻此山神秀文殊所居。裹粮负笈。杖锡而至。
凡事幽深。靡不毕造。唯觅文殊师利。未经数
日。遇一异僧。状同其志。亦裹粮杖锡云。觅
文殊。偶然一处。忽尔相见。于是。明勖即礼异
僧。异僧亦礼明勖。各云。大圣大圣。愿见救
度。如此之俱困而乃止。殆问讯方俗。各述所
居。勖遂无疑而忻得同志。相随登陟。经于三
日至东台。东南见一故屋。中有数僧。并威仪
疏野。容貌蕞陋。异僧初不致敬。次亦明勖慢
之。既接喧凉。投中寄宿。尔夜异僧暴疾。困
笃难堪。便利床席。臭秽无已。但云。我病困。
如此之声。未尝断绝。乃相劝出山。因离其处
行百馀步。住屋异僧。倏焉俱失。勖方悟圣
人。慨其愚暗。崩号恸绝。几至灭身。恳款旬
游礼感通四¶ 第 1097a 页 T51-1097.png
馀。更无所见。还归本住。向名德叙之。识者告
曰。我病困者。道汝我人之病困也。汝当觉之。
必蒙度脱。勖乃将遵圣诲。谦卑自守。纵遇童
隶。敬接无亏。每辄思之。流泪终日。年七十
馀。终于所居。
周沙门。未详其氏讳。即前娑婆寺主。明禅师
之师也。少年出家。游历名山。禅习为业。晚
到五台山。与明俱止娑婆寺。后将明寻求圣
迹。往东台东花林山。至一名谷。且入深山。忽
见石臼。如新捣药。傍有木杵。有药香。师告明
曰。我今求此圣得邻。须臾间。有二人至。形
容伟大。长眉披发。因顶礼捧足。请救危厄。
仙人曰。我共众议。详审汝行。乃北行二十馀
步。二人遂去。良久。更有一人来。只云。汝来
已允可。遂我行至一石边。回顾语沙弥曰。汝
可徐行。勿惊清众。言讫。忽见茂林清泉。名花
异果。廊庑交映。楼台閒出。鲜花照烂。状若天
宫。有十四五人。或道或俗。仪容温穆。对坐谈
笑明师步步修敬。徐面直进。彼问曰。汝从何
来。能至我所。然此閒清净果地。不宜小儿。汝
送沙弥。令出众外。方来相见。明师敬诺。承命
送出沙弥。自忻多幸。方思启问。未行数步。恍
若有忘。徘徊四望。都无所见。唯高山巨谷。蟠
木秀林而已。师谓明曰。与汝无福。其若是
乎。乃寻路而归。倍加恳励。年八十有四。卒于
娑婆寺焉。
隋并州人高守节。家代信奉。而守节尤深。最
为精恳。到年十六七时。曾游代郡。道遇沙门。
年可五六十。自称海云。与之谈叙。因谓曰。儿
游礼感通四¶ 第 1097b 页 T51-1097.png
能诵经否。答曰。诚其本心。云即将向台山。
至一住处。见三草屋。才可容身。乃于中止。教
诵法华经。在外乞求。给其衣食。节。屡见胡
僧来至。与师言笑。终日归去。后云辄问。识
向胡僧否。曰不识。云貌似戏言曰。是文殊师
利菩萨。节。虽频承此告。未晤其旨。后忽使节
下山。就村取物。仍诫之曰。夫女人者。众恶之
本。坏菩提道。破涅槃城。汝向人间。宜其深
慎。节敬诺。受教下山。中路见一女人。年十四
五。衣服鲜华。姿容雅丽。乘一白马。直趣其前
叩首。向节曰。身有急患。要须下乘。马好跳
跃。制不自由。希君扶接。济此微命。节。遂念
师言。竟不回顾。女亦追寻数里。苦切其辞。
节执志如初。俄而致失。既还本处。具陈其
事。师曰。汝真丈夫矣。虽然。此是文殊菩萨。
汝尚不悟。犹谓戏言。然于此诵经。凡历三
载。法华一部。甚得精孰。后闻长安度人。心希
剃落。晨昏方便。咨师欲去。师曰。汝诵得法华
经。大乘种子。今已成就。汝必欲去。当询好
师。此之一别。难重相见。汝京内可于禅定道
场。依止卧伦禅师。节。入京求度。不遂其心。
乃往伦所。伦曰。汝从何来。答曰。从五台山
来。和尚遣与师为弟子。伦曰。和尚名谁。答
曰。海云。伦大惊叹曰。五台山者。文殊所居。
海云比丘。即是华严经中善财童子祈礼。第
三大善知识。汝何以弃此圣人。千劫万劫。无
由一遇。何其误也。节。乃悟由来。恨不碎其身
骨。而愚情眷眷。由希再睹。遂辞伦返迹。日夜
奔驰。及至故处。都无所见。
游礼感通四¶ 第 1097c 页 T51-1097.png
释普明。俗性赵。济州人也。年三十出家。止泰
山灵岩寺。每闻清凉瑞像。乃不远而来游。于
南台之北。凿龛修业。忽遇一僧。姿形伟盛。
来共谈展。因问其所住。答。在此北边耳。遂
共论生死难度。烦恼难调。言甚切至。祇云。
努力努力。既别而去。时每数来。方便周旋。
唯存诫勖。后有群贼四五人。倏然劫夺。缘身
略尽。明旦怡然。初无惧惜。贼去。其僧遂至。
明向叙之。弹指称善曰。努力努力。未经少时。
有二虎哮吼。直入庵内。明亦镇怀不动。次两
日。彼僧又来。明以情告。僧甚喜跃。然意望慇
勤。复言。弩力努力。更得月许。忽风雪飘驶。
俄深数尺。凝寒猛烈。特异于常。日暮有一妇
人。仪容婉严。告明曰。寒苦之甚。请寄龛中。
明遂悯而许之。彼衣疏薄。又无茵蓐。更深雪
厚。申吟转多。告明求寄床上。明初不许。比至
三更。其声遂绝。明以手抚之。上下通冷。才有
气息。恐其致殒。引使登床。明解衣盖。及手足
衬以煖之。庶其全济。夜既深久。明忽为睡
缠。少尔而觉。女乃通身温适。细滑非常。明遂
欲火内起。便生恶念。方欲摩牧。彼已下床。以
手搭之。倏焉而失。明。于是遍身洪烂。百穴脓
流。眉毛须发。一时俱堕。而疼痛辛苦。彻骨贯
心。臭秽狼籍。蛆虫满室。明既获斯苦。慨责
无限。举身投地。一叫而绝。少复醒悟。投地如
前。悲泣哀号。声终不绝。唯云。大圣愿舍愚
蒙。声声相续。如此重悔。经二月馀。忽闻空中
有声曰。汝无禅行。不可度脱。赐汝长松。服之
当为俗仙矣。明承斯告。虽庆所闻。但未识长
游礼感通四¶ 第 1098a 页 T51-1098.png
松。弥加恳恻。后经七日。空又告曰。长松在汝
庵前。并陈色貌。采饵之法。明依言取服。经三
日。身疮即愈。毛发并生。姿颜日异。乃就娑婆
寺僧明禅师所居。具陈其事焉。不久之间。遂
化仙而去。
唐沙门释昙韵。未详其姓族。高阳人也。宿悟
泡幻。辞亲出家。退静幽间。彰乎龆龀。年十
九。投恒岳之侧蒲吾山。精修念慧。后闻五台
山文殊所居。古来诸僧多人祈请。遂超然杖
锡。来诣清凉。适至于山下。闻殊香之气。及
到大孚寺。见花园盛发。又闻钟磬之音。忻
畅本怀。弥增恋仰。于是。住木瓜寺。二十馀
年。单居务道。然处以瓦窑。服唯败衲。地铺草
蓐。更无荐席。一器一食。一受一味。清真简
励。盖难拟也。后随师南迈。终西河之平遥山。
春秋八十馀。即正观十六年也。
释昭隐。俗姓张。本忻州人也。童丱出尘。师习
名德。住五台县昭果寺。苦节真心。驾超俦伍。
学次第定。證入殊深。栖迟林薄。耽好圣默。止
木瓜寺二十年。佛光寺七年。大孚寺九年。感
见之迹。殆无详者。至龙朔年中。会赜登台之
日。隐。时气力已谢。犹杖策。引至大孚。感灭
火之祥。同所亲见。年七十馀。端然跏坐。卒于
本寺焉。同僧明隐。业履淳修。每习五停心观。
亦四十年。多住清凉诸寺。
释明曜。未详姓氏。志学之年。早袪俗网。问
津访道。略无常师。曜。住昭果寺。常诵法华。
读华严经。每作佛光等观。曾同与解脱。俱至
大孚寺。祈请文殊师利。至花园北。见一沙门。
游礼感通四¶ 第 1098b 页 T51-1098.png
容服非常。徐行前进。又至东边佛堂。将欲东
趣。曜时惊喜交集。肘步而前。来至数尺。遂
无所睹。悲叹久之。与脱俱返。曜形长七尺。威
容和雅。谈叙抑扬。动止有则。会赜。先往五
台。亲承礼拜。语赜云。我大业十二年。见安禅
师。历名山诸寺。礼觐圣迹。今日复见法师。是
不可思议。愿法师长命无病。弘赞佛法。时年
一百六岁。未曾策杖。而神彩无坠焉。后不知
年几而终。
代州有信士。失其姓名。年二十馀。时登台礼
拜。忽遇一僧。引之向东台之东。至一住处。屋
宇如凡人家。中百十馀僧。先引者问曰。能住
修道否。答曰。能。乃即经停半岁。僧等多服药
饵。时兼果菜。湛若神居。寡于言说。又于汲井
之南。见一茎叶圆。如荷叶大。可至寻。日取半
边。明生如故。初虽怪之。后不介意。乃与僧
徒。共采而食。日月稍久。暂请还归。僧亦放
之。少不留碍。到家数宿。即来驰赴。但见山谷
如旧。都无踪迹。频寻求访。寂寞如初。其人
不知圣人。悼责无已。余见之时。已七十馀
矣。
唐龙朔年中。频敕西京会昌寺沙门会𦣱共
内侍掌扇张行弘等。往清凉山。检行圣迹。𦣱
等。祇奉明诏。星驰顶谒。并将五台县吕玄览
画师张公荣等十馀人。共往中台之上。未至
台百步。遥见佛像。宛若真容。挥动手足。循
还顾盻。渐渐至近。展转分明。去馀五步。忽然
冥灭。近登至顶。未及周旋。两处闻香。芬列逾
盛。又于塔前。遣荣妆修故佛。点眼才毕。并闻
游礼感通四¶ 第 1098c 页 T51-1098.png
洪钟之响。后欲向西台。遥见西北。一僧著黑
衣。乘白马奔就皆共立待相去五十步间。忽
然不见。𦣱庆所稀逢弥增款诣。又往大孚寺
东堂。修文殊故像。焚燎傍草。飞飙及远。烧
爇花园。烟焰将盛。其园。去水四十五步。遣人
往汲。未及至间。堂后立起黑云举高五丈。寻
便雨下。骤灭无馀。云亦当处消散。莫知其由。
便行至于饭仙山。内侍张行弘。复闻异香之
气。从南向北。凡是古迹。悉追寻存亡名德。皆
亲顶礼。赜等。既承国命。目睹佳祥。具已奏
闻。深称圣旨。于是。清凉圣迹。益听京畿。文
殊宝化。昭扬道路。使悠悠溺丧。识妙物之冥
泓。蠢蠢迷津。悟大方之幽致者。国君之力也。
非夫道契玄极。影响神交。何能降未常之巨
唱。显难思之胜轨。千载之后。知圣后之所志
焉。赜。又以此山图为小帐。述略传一卷。广行
三辅云。
西域梵僧。释迦蜜多罗者。本师子国人。少出
家。本住摩伽陀国大菩提寺。游方利物。盖自
天真。麟德年中。来仪此土。云向清凉。礼拜文
殊师利。自云九十五夏。每跣足而行。常唯一
食。或复虚中七日。兼修露坐。不栖房宇。而辄
至食。向东北遥礼。至止未久。奉表以闻。特蒙
恩许。仍资行调。敕遣鸿胪寺掌客。为译语人。
凉州沙门智才。乘驿往送所在。供给多罗。以
乾封二年六月。登于台者。并将五台县官一
员。手力四十人。及馀道俗总五十馀人。初欲
上之日。从思阳村。行三十里。日中时将到。
多罗即召集僧徒。自行香水。特以亲手奉施
游礼感通四¶ 第 1099a 页 T51-1099.png
众僧。多罗因不饮食。卒经三日。食讫将行。
译语诫众曰大圣住处。亿劫稀闻。况得亲经。
诚宜剋念。幸各专志。勿复谊哗。设有所逢。但
自缄默。于是而进。路既细涩。前后联翩。多罗
与二僧。最为先导。欲至山下。遥望清凉寺。下
至半峰。忽遇神僧立于岩上。即五体投地。顶
礼数拜。及登未远。乃有数人闻钟声香气。至
台南五里。遂即停泊。乃令人作土坛二层。高
尺馀。周方丈许。采拾名花。四周严饰。多罗。
日夜六时。绕坛行道。又日别。数度入水澡身。
每旦以净瓶四枚。满盛净水。上著粳米数合。
牛乳半升。使人跪捧。多罗咒愿百馀日。向人
云。面各泻之。西方供养之法也。经两宿便进
食。食讫登台。台南面乱石鳞次。向馀三里。多
罗肘膝而行。血流骨现。仅登台上。见白兔狐。
绕塔而灭。即于塔前。五体布地。从辰至西方
还所止。明旦。更欲登台。其敕使王。与余及
二三道俗。去其十馀步。徙倚环立。王徐而议
曰。在京闻此极多灵瑞。及到已来。都无所见。
虽有钟声香气。盖亦未有奇特。人閒传者。何
多谬也。言适竟。多罗。遂呼之译语。而责曰。
君是俗人。未闲佛法。何乃于此纷纭兴谤。余。
自少已来。更无馀德。唯寻礼圣迹。用以为常。
依西方传记。南阎浮提。有圣人恒止住处。凡
二十九所。余所经者。兼兹九矣。然自外祈请。
契阔良难。或一年半年。一月半月。心祈所措。
犹或未允。今此大圣慈悲。赴众生愿。以余寡
薄。将为满足。君旦生慇重。获福无边。何以轻
发枢机。□贻深祸。王乃鞠躬顶礼。忏谢无已。
游礼感通四¶ 第 1099b 页 T51-1099.png
但多罗不解汉语。相去十馀步音辞。故是天
隔远。近亦未得闻。忽焉此及。莫不惊叹。当
时从者。弥加惊异焉。既重登台。乃将香花及
钱。投之太花池内。复东南。向大孚寺。其东堂
外壁。半馀褫落。多罗。手自泥涂令净。方止于
中一宿。遂遵归路。到京之后。具向道宣律师。
述其所感。余与梵僧登台之日。默而念曰。此
处清凉。宜安舍利。使往来观礼。岂不善耶。梵
僧还后。余便往定州恒阳县黄山。造玉石舍
利函三枚。大者。高一尺七寸。拟安中台塔内。
小者二。高九寸。拟安北台铁浮图内。并作莲
花色道。异兽之像。亦尽一方之妙焉。时定州
隆圣寺僧智正。及清信孝行者郤仁。闻余此
志。咸期同往。以总章二年四月。正等俱至。
正。时年过七十馀。而步涉山水。八百馀里。并
将妙馔。上山供养。即以其月二十三日。与台
山僧尼道俗。向六十人俱登之。至台南面。仅
将下乘。而玄云四合。雨下数滴。并皆惶惧。恐
不得安。乃捧舍利并函。即上到讫。礼拜备尽
诚敬。焚香采花供养。舍利每将安置石函。忽
绕四边。可百馀尺。云雾廓清。团圆如镜。安函
既毕。还合如初。时有一尼。独往太华池供养。
乃见池里有大藟。大龙绕之。侣彼方龙花藟
之像也。俄而云雨晴霁。于台宿。明旦。往北
台。正以所持香花供养。敬设中食。食讫安舍
利。安讫礼拜。众哀号而去。有一僧。身漏所
逼。于台下之东北。稍下泄之。遂闻谷下隐如
雷震之响。心㥒而起。适投袈裟。有黑风勃然
拂衣而过。其僧忧惕。比下不安。余在彼二
游礼感通四¶ 第 1099c 页 T51-1099.png
年。方还京邑。余归之后。有清信士。不详其氏
讳。次往登之。其人年可二十。衣服蓝缕自云。
从抱腹山来。识者相传云。每在并州。巡市乞
焉以所乞得。造滤水囊。可七八寸。造讫。随
处劝人令用。凡造数千馀。当来之日。亦携十
数。信士登台。还到清凉寺下。忽闻钟声。闻已
即礼遂与同侣一人寻之。既得至寺。誓住一
夏礼忏供养。于北崖之下。结草为庵。初数日
之间。时闻钟声。或早或晚。十日后。每斋时为
准。又于佛堂读经。至夜轻有神光朗照。不劳
灯烛。信士。神容简畅。动止肃恭。直尔对之。
袪人鄙吝。然凡所谈吐绵绵入微。时总疑之。
为不测之人也。余略与周旋。不复能备。
荆州覆舟山玉泉寺沙门弘景。高尚僧也。以
咸亨二年二月。从西京往彼礼拜。承遂厥心。
未详其所感耳。慈恩寺僧灵察。以上元二年
七月十日。往彼礼拜。遍至代州。见一人。先非
旧识。无何而至。引察从台北木瓜谷。上北台。
经两宿。每六时。尝闻钟声。又夜闻青雀数百
飞鸣。左右不见其形。又向中台。经两宿。又往
西台。将去之时。有百鸟飞引其前。还至中台。
方乃远去。其年。又有并州尼四人。往登台首
回还。一尼折花五茎。欲将向下。遂失道路。
饥寒并至。梦一僧赐之饮食。因尔不饥。仍告
曰。以汝盗花五茎。罚汝不归五日馀。更无苦
勿复多忧。五日既满。得遵归路。西京清信
士。房德元。王玄爽。少结地外之交。并因读华
严经见菩萨住处品。遂心专胜地。以上元三
年五月十三日。共往登之。初半路食时将到。
游礼感通四¶ 第 1100a 页 T51-1100.png
忽闻谷下大声告曰。食时至。及登中台。并闻
钟声香气。后日重往。食未毕间。又闻谷下大
声。连告之曰。登台迟去也。既承此告。即发人
而往。后还京邑。忻畅本怀。请名行僧设斋。陈
叙焉。
洛阳白马寺沙门惠藏。本汾邑人。幽栖高洁
僧也。孝敬皇帝。重修白马寺。栖集名德。伫
植福田。藏深契定。门最为称首。以调露元
年四月。与汾州弘演禅师。同州爱敬寺沙门
惠恂。汴州沙门灵智。并州沙门名远。及异
方同志沙门灵裕等。于娑婆寺。坐夏九十日
中。精加忏洗。解夏安居。与道俗五十馀人。相
次登台。藏禅师。与三十人。将至中台。同见白
鹤一群。随行数里。适至台首。奄忽而灭。僧名
远灵裕等。一十八人。先向东台。见五色庆云。
僧惠恂后往。亦同前见。名远于中台佛塔东
南六十馀步。又见杂色瑞光。形如佛像。光高
可三丈。人或去就。光亦随之。礼二十馀拜。良
久方灭。僧灵智。于太华池南三十馀步。见光
如日。大可三丈。百千种色。重沓相间。霏微表
著。难可具名。而举众形服威仪。屈伸俯仰。光
中悉见。如临明镜。智等。夺目丧神。心魂失
措。顶礼恳诚。少选而灭。又智等。正见光时。
佛塔之前。有三沙弥。顶臂焚香。以身供养。复
见此光在其东面。藏等周旋往来。向经七日。
方遵归路焉。
* 支流杂述五
后魏永安二年。恒州刺史呼延庆。猎于此山。
有猎师四人。见一山猪甚大。异于常猪。射之
游礼感通四¶ 第 1100b 页 T51-1100.png
饮羽逐之。垂及午时。初雪血迹皎然。东南至
一平原之内。有水南流。东有人居。屋宇连接。
猪入其门里。门外有二长者。须鬓皓白拄杖。
问。卿等何人。乃以实对。长者曰。此是吾猪。
而卿妄射当合罪。卿今相舍。也不得入门里
来。猎人对曰。以肉为粮。逐来三日。猪既不
得。请乞食而去。曰。可至村东。取枣为粮。而
枣方孰。林果甚茂。猎师食讫。皆以皮袋盛之。
复迹而还。为延庆说之。犹有馀枣一袋。并枝
叶焉。
齐隐士王。剧居此山。而好养生之术。武定
年。文襄在并州。为母匹偻大妃。起四部众大
斋。王躬率百僚。诣斋所。前驱静道。观者远
避。时见一人。赤白色美眉。须颖异。衣服鲜
丽。容状至伟。去马前百步。掉臂而行。前驱骤
马呵逐。竟不能及。迫至城曲。隐入人丛。文襄
遥见之。至斋。王自行香。其人亦在斋坐。文
襄。亲问居贯名氏。有何道术。答曰。沧州人。
姓王。名剧。少爱恬静。不堪家事。寄五台山。
更无道术。闻王设四部大斋。福德无量。窃预
礼敬三宝耳。
代州郭下。有聂世师者。士俗以为难测之人
也。年可五六十。颜容赤黑。视瞬澄谛。其耳
长大。可馀四寸。居室鄙陋。衣服破弊。凡见
道俗。必劝之行善。或隐窃语人曰。令向五台
礼拜。近有选官者。恐不称意。专心念佛。乃梦
其人谓曰。汝莫忧愁。得代州某官。我姓聂。名
世师。汝当识我。其人惊觉。比至铨衡。果如所
记。志心访问。恰得世师。形仪相状。一如先
游礼感通四¶ 第 1100c 页 T51-1100.png
梦。乃脱新衣一袭施之。自尔代郡官僚。常多
供养。然所获物。辄与乞人。若无取者。随在弃
之。余幸曾遇。一中同饭。观其动止。实异常
流。而凡得饭食。必分让上下。此似潜行六和
敬事法。食讫将别。谓余曰。阎浮提人。多不定
聚。师当努力也。后临终之日。家磬自鸣。道俗
有怀。送者云赴。
繁峙县城内景云寺边有老人。姓王。名相儿。
采药为业。余曾至其家食。老人与余言叙。因
云。弟子。曾向台北大柏谷采药。忽于方石之
上。有一双人手。红赤鲜白。文理分明。齐腕已
上合掌。生于石里。弟子念曰。此多是药。思欲
至家检方料理。乃以刀割取数重。裹复置采
药笼内。总以袋盛。担之而归。将出谷。忽思念
曰。此若是仙药。或能变化。试更验之。及至
回看。唯袋存焉。药与笼复。莫知其处。弟子
敬叹。恨不先啖之。山有药名长松。其药。取
根食之。皮色如荠苨。长三五尺。味微苦。无
毒。久服保益。至于解诸虫毒。最为良验。土
俗贵之。常采以备急。然神农本草经。及隐居
所纪。并无此药。近有沙门普明。节操昭著。感
空中声告。因尔而传之。庆哉。末世苍生。遇此
大仙之赐也。其诸药。可百馀种。大黄。仁参。
寔繁其类也。
古清凉传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