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方记抄-新罗-慧超往五天竺国传¶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5a 页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5a 页

No. 2089
游方记抄



* 一 往五天竺国传(新罗慧超记)
* 二 悟空入竺记
* 三 继业西域行程
* 四 梵僧指空传考
* 五 西域僧锁喃嚷结传
* 六 南天竺婆罗门僧正碑
* 七 唐大和上东征传
* 八 唐王玄策中天竺行记逸文
* 九 唐常悯历游天竺记逸文



* 往五天竺国传


(上缺)宝赤足裸形外道不著(下缺)

辶食即吃亦不斋也。地皆平(下缺)

有奴婢将卖人罪。与杀人罪不殊(下缺)

一月至拘尸那国。佛入涅槃处。其城荒废。
无人住也。佛入涅槃处置塔。有禅师在彼扫
洒。每年八月八日。僧尼道俗。就彼大设供养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5b 页 T51-0975.png
于其空中有幡现。不知其数。众人同见。当此
日之发心非一此塔西有一河。伊罗钵底。水
南流二千里外方入洹河。彼塔四绝无人往
也。极荒林木。往彼礼拜者。□犀牛大虫所
损也。此塔东南三十里。有一寺。名娑般檀寺
有□馀□□□□□□常供养彼禅师衣食令
在塔所供养(下缺)

日。至彼罗痆斯国。此国亦废无王即□(下缺)

彼五俱轮。见索形像在于塔中(下缺)

上有师子。彼幢极丽。五人合抱。文里细(下缺)

塔时。并造此幢。寺名达磨斫葛罗僧(下缺)

外道不著衣服。身上涂灰事于大大(下缺)

此寺中有一金铜像。五百□□□。是摩揭陀
国旧有一王名尸罗栗底。造此像也。兼造一
金铜□□辐团圆正寸三十馀步此城俯临恒
河北岸置也。即此鹿野苑。拘尸那。舍城。摩诃
菩提等四大灵塔。在摩揭陀国王界。此国大
小乘俱行。□□得达摩诃菩提寺。称其本愿。
非常欢喜。略题述其愚志。五言 不虑菩提
远。焉将鹿苑遥。只愁悬路险。非意业风飘。八
塔难诚见。参著经劫烧。何其人愿满。目睹在
今朝 又即从此彼罗痆斯国。□□月至中
天竺国王住城。名葛那。及自此中天王境界
极宽。百姓繁闲。王有九百头象馀大首领各
有三二百头。其王每自领兵马斗战。常与馀
□天战也。天中王常胜。彼国法。自知象少兵
少。即请和。每年输税。不交阵相杀也。衣著言
音。人风法用。五天相似。唯南天村草百姓。
语□差别。仕□之类。中天不殊。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5c 页 T51-0975.png

五天国法。无有枷棒牢狱。有罪之者。据轻重
罚钱。亦无刑戮上至国王。下及黎庶。不见游
猎放鹰走犬等事。道路虽有足贼取物即放。
亦不殇杀。如若情物。即有损也。土地甚暖。
百卉恒青。无有霜雪。食唯粳粮饼[麸-夫+少]苏乳酪
等。无酱有盐。总用土锅煮饭而食。无铁釜等
也。百姓无别庸税。但抽田子五石与王。王自
遣人运将田主□不为送也。彼土百姓。贫多
富少。王官屋里。及富有者。著氎一双。自□一
只。贫者半片。女人亦然。

其王每坐衙处。首领百姓。总来绕王四面而
坐。各诤道理。诉讼纷纭。非常乱闹。王听不
嗔。缓缓报云。汝是汝不是。彼百姓等。取王一
口语为定。更不再言。其王首领等。甚敬信三
宝。若对师僧前。王及首领等。在地而坐不肯
坐床。王及首领。行坐来去处。自将床子随身。
到处即坐。他床不坐。寺及王宅。并皆三重作
楼从下第一重作库。上二重人住。诸大首领
等亦然。屋皆平头。塼木所造。自外□并皆草
屋似于漠屋雨下作也。又是一重。

土地所出。唯有氎布象马万物。当土不出金
银。并从外国来也。亦不养驼骡驴猪等畜。其
牛总白。万头之内。希有一头赤黑之者。羊马
全少。唯王有三二百口六七十匹。自外首领
百姓。总不养畜。唯爱养牛。取乳酪苏也。土
地人善。不多爱杀□市店间。不见有屠行卖
肉之处。

此中天大小乘俱行。即此中天界内有四大
塔。恒河在北岸有三大塔。一舍卫国给孤园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6a 页 T51-0976.png
中。见有寺有僧。二。毗耶离城庵罗园中。有
塔见在。其寺荒废无僧。三。迦毗耶罗国。即
佛本生城。无忧树见在。彼城已废。有塔无
僧。亦无百姓。此城最居比。林木荒多。道路
足贼。往彼礼拜者。甚难方迷。四。三道宝阶
塔。在中天王住城西七日程。在两恒河间。佛
当从刀利天变成三道宝阶。下阎浮提地处。
左金右银。中吠琉璃佛于中道梵王左路。帝
释右阶侍佛下来。即于此处置塔。见有寺僧
有。 即从中天国南行三个馀月。至南天
竺国王所住。王有八百头象。境土极宽。南
至南海。东至东海。西至西海。北至中天。西
天东天等国接界。衣著饮食人风。与中天相
似。唯言音稍别。土地热于中天。土地所出。氎
布象水牛黄牛。亦少有羊。无驼骡驴等。有稻
田。无黍粟等。至于绵绢之属。五天总无。王及
领首百姓等。极敬三宝足寺足僧。大小乘俱
行。于彼山中。有一大寺。是龙树菩萨便夜
叉神造。非人所作。并凿山为柱。三重作楼。四
面方圆三百馀步。龙树在日。寺有三千僧。独
供养以十五石米。每日供三千僧。其米不竭。
取却还生。元不减少。然今此寺废。无僧也。龙
树寿年七百。方始亡也。于时在南天路。为言
曰。五言 月夜□□路。浮云飒飒归。减书
参去便。风急不听回。我国天岸北。他邦地角
西。日南无有雁。谁为向林飞。

又从南天北行两月。至西天国王住城。此西
天王亦五六百头象。土地所出氎布及银象
马羊牛。多出大小二麦及诸豆等。稻[声-耳+示]全少。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6b 页 T51-0976.png
食多饼[麸-夫+少]乳酪苏油。市买用银钱氎布之属。
王及首领百姓等。极敬信三宝。足寺足僧。大
小乘俱行。土地甚宽。西至西海。国人多善唱
歌。馀四天国不如此国。又无枷棒牢狱形戮
等事。见今被大𥦽来侵半国已损。又五天法。
出外去者。不将粮食。到处即便乞得食也。唯
王首领等出。自赍粮不食百姓□□。

又从西天北行三个馀月。至北天国也。名阇
兰达罗国。王有三百头象。依山作城而住。从
兹已北。渐渐有山。为国狭小兵马不多。常
被中天及迦叶弥罗国屡屡所吞。所以依山
而住。人风衣著言音。与中天不殊。土地稍冷
于中天等也。亦无霜雪。但有风冷。土地所
有出象氎布稻麦驴骡少有。其王有马百匹。
首领三五匹。百姓并无。西是平川。东近雪山。
国内足寺足僧。大小乘俱行。又一月程过雪
山。东有一小国。名苏跋那具怛罗。属土蕃
国所管。衣著与北天相似。言音即别。土地极
寒也。又从此阇兰达罗国西行。经一月。至一
社吒国。言音稍别。大分相似。衣著人风。土
地所出。节气寒暖。与北天相似。亦足寺足僧。
大小乘俱行。王及首领百姓等。大敬信三宝
 又从此吒国西行一月。至新头故罗国。衣
著风俗。节气寒暖。与北天相似。言音稍别。此
国极足骆驼。国人取乳酪吃也。王及百姓等。
大敬三宝足寺足僧。即造顺正理论。众贤论
师。是此国人也。此国大小乘俱行。见今大𥦽
侵半国损也。即从此国乃至五天。不多饮酒。
遍历五天。不见有醉人相打之者。纵有饮者。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6c 页 T51-0976.png
得色得力而已。不见有歌舞作剧饮宴之者。
 又从北天国有一寺。名多摩三磨娜。佛
在之日。来此说法。广度人天。此寺东涧里。于
泉水边有一塔。而佛所剃头及剪爪甲。在此
塔中。此见有三百馀僧。寺有大辟支佛牙及
骨舍利等。更有七八所寺。各五六百人。大好
住持。王及百姓等。非常敬信。

又山中有一寺。名那揭罗驮娜。有一汉僧。
于此寺身亡。彼大德说。从中天来。明闲三藏
圣教将欲还乡。忽然违和。便即化矣。于时闻
说。莫不伤心。便题四韵。以悲冥路。五言。

故里灯无主。他方宝树摧。神灵去何处。玉貌
已成灰。忆想哀情切。悲君愿不随。孰知乡国
路。空见白云归。

又从此北行十五日。入山至迦罗国。此迦
弥罗。亦是北天数。此国稍大。王有三百头象。
住在山中。道路险恶。不被外国所侵。人民极
众。贫多富少。王及首领诸富有者。衣著与中
天不殊。自外百姓。悉枝毛毯。覆其形丑。土
地出铜铁氎布毛毯牛羊。有象少马粳米蒲
桃之类。土地极寒。不同已前诸国。秋霜冬雪。
夏足霜雨。百卉亘青叶彫。冬草悉枯川谷狭
小。南北五日程。东西一日行。土地即尽。馀并
荫山。屋并板木覆上不用草瓦。王及首领百
姓等。甚敬三宝。国内有一龙池。彼龙王每日
供养不一罗汉僧。虽无人见彼圣僧食。亦过
斋已。即见饼饭从水下纷纷乱上。以此得知。
迄今供养不绝。王及大首领出外乘象。小官
乘马。百姓并皆途步。国内足寺足僧。大小乘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7a 页 T51-0977.png
俱行。五天国法。上至国王。至国王王妃王子。
下至首领及妻随其力能各自造寺也。还别
作。不共修营。彼云。各自功德。何须共造。此
既如然。馀王子等亦尔。

凡造寺供养。即施村庄百姓。供养三宝。无有
空造寺不施百姓者。为外国法。王及妃姤。各
别村庄百姓。王子首领。各有百姓。布施自由
不王也。造寺亦然。须造即造。亦不问王。王亦
不敢遮。怕拈罪也。若富有百姓。虽无村庄布
施。亦励力造寺。以自经纪。得物供养三宝。为
五天不卖人。无有奴婢。要须布施百姓村园
也。又迦叶弥罗国东北。隔山十五日程。即
是大㔜律国。扬同国。娑播慈国。此三国并属
吐蕃所管。衣著言音人风并别。著皮裘氎衫
靴裤等也。地狭小。山川极险。亦有寺有僧。敬
信三宝。若是已东吐蕃。总无寺舍。不识佛法。
当土是胡。所以信也。

已东吐蕃国。纯住冰山雪山川谷之间。以毡
帐而居。无有城郭屋舍。处所与突厥相似。随
逐水草。其王虽在一处。亦无城但依毡帐以
为居业。土地出羊马猫牛毯褐之类。衣著毛
褐皮裘。女人亦尔。土地极寒。不同馀国。家常
食[麸-夫+少]。少有饼饭。国王百姓等。总不识佛法。无
有寺舍。国人悉皆穿地作坑而卧。无有床席。
人民极黑。白者全布。言音与诸国不同。多爱
吃虱。为著毛褐。甚饶虮虱。捉得便抛口里。终
不弃也 又迦叶弥罗国西北。隔山七日程。
至小㔜律国。此属汉国所管。衣著人风。饮食
言音。与大㔜律相似。著氎衫及靴剪其须发。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7b 页 T51-0977.png
头上缠叠布一条。女人在发。贫多富少。山川
狭小。田种不多。其山憔杌。元无树木及于诸
草。其大㔜律。元是小㔜律王所住之处。为吐
蕃来逼。走入小㔜律国坐。首领百姓。在彼大
㔜律不来。

又从迦叶弥罗国西北隔山一月程至建驮
罗。此王及兵马。总是突厥。土人是胡。兼有婆
罗门。此国旧是罽宾王王化。为此突厥王阿耶
领一部落兵马。投彼罽宾王。于后突厥兵盛。
便杀彼罽宾王。自为国主。因兹国境突厥霸
王此国已北。并住中。其山并燋无草及树。衣
著人风言音节气并别。衣是皮𣬼氎衫靴裤
之类土地宜大麦小麦。全无黍粟及稻。人多
食[麸-夫+少]及饼。唯除迦叶弥罗大㔜小㔜扬同等
国。即此建驮罗国。乃至五天昆崙等国。总无
蒲□□□甘蔗。此突厥王象有五头。羊马无
数。驼骡驴等甚□多。地与胡□□□□□回
不过。向南为道路险恶。多足劫贼。从兹已北。
西业者多市店之间。极多屠杀。此王虽是突
厥。甚敬信三宝。王王妃王子首领等。各各造
寺。供养三宝。此王每年两回设无遮大斋。但
是缘身所受用之物。妻及象马等。并皆舍施。
唯妻及象。令僧断价。王还自赎。自馀驼马金
银衣物家具。听僧货卖。自分利养此王不同
馀已北突厥也。儿女亦然。各各造寺。设斋舍
施。此城俯临辛头大河北岸而置。此城西三
日程有一大寺。即是天亲菩萨无着菩萨
所住之寺。此寺名葛诺歌。有一大塔。每常放
光。此寺及塔。旧时葛诺歌王造。从王立寺名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7c 页 T51-0977.png
也。又此城东南□里。即是佛过去为尸毗王
救鸽处。见有寺有僧。又佛过去舍头舍眼喂
五夜叉等处。并在此国中。在此城东南山里。
各有寺有僧。见今供养。此国大小乘俱行。

又从此建驮罗国。正北入山三日程。至乌
长国。彼自云郁地引那。此王大敬三宝。百
姓村庄。多分施入寺家供养。少分自留以供
养衣食。设斋供养。每日是常。足寺足僧。僧稍
多于俗人也。专行大乘法也。衣著饮食人风。
与建驮罗国相似。言音不同。土地足驼骡羊
马氎布之类。节气甚冷 又从乌长国。东
北入山十五日程。至拘卫国。彼自呼云奢摩
褐罗阇国。此王亦敬信三宝。有寺有僧。衣著
言音。与乌长国相似。著氎衫裤等。亦有羊马
等也 又从此建驮罗国。西行入山七日。
至览波国。此国无王。有大首领。亦属建驮
罗国所管。衣著言音。与建驮罗国相似。亦有
寺有僧。敬信三宝。行大乘法 又从此览波
国而行入山。经于八日程。至罽宾国。此国亦
是建驮罗王所管。此王夏在罽宾。逐凉而坐。
冬往建驮罗。趁暖而住。彼即无雪。暖而不寒。
其罽宾国冬天积雪。为此冷也。此国土人是
胡。王及兵马突厥。衣著言音食饮。与吐火罗
国。大同少异。无问男之与女。并皆著氎布衫
裤及靴。男女衣服无有差别。男人并剪须发。
女人发在。土地出驼骡羊马驴牛氎布蒲桃大
小二麦郁金香等。国人大敬信三宝。足寺足
僧。百姓家各丝造寺。供养三宝。大城中有一
寺。名沙糸寺。寺中贝佛螺髻骨舍利见在王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8a 页 T51-0978.png
官百姓每日供养。此国行小乘。亦住山里山
头无有草木。恰似火烧山也 又从此罽
宾国西行至七日谢䫻国。彼自呼云社护罗
萨他那。土人是胡。王及兵马。即是突厥。其王
即是罽宾王侄儿。自把部落兵马住此于国。
不属馀国。亦不属阿叔。此王及首领。虽是突
厥。极敬三宝。足寺足僧。行大乘法。有一大突
厥首领。名娑铎干。每年一回。设金银无数。多
于彼王。衣著人风。土地所出。与罽宾王相似。
言音各别 又从谢䫻国。北行七日。至犯
引国。此王是胡。不属馀国。兵马强多。诸国不
敢来侵。衣著氎布衫皮毬毡衫等类。土地出
羊马氎布之属。甚足蒲桃。土地有雪。极寒住
多依山。王及首领百姓等。大敬三宝。足寺足
僧。行大小乘法。此国及谢䫻等。亦并剪于须
发。人风大分与罽宾相似。别异处多。当土言
音。不同馀国 又从此犯引国。北行二十
日。至吐火罗国。王住城名为缚底那。见今大
𥦽兵马。在彼镇押。其王被其王被逼。走向东
一月程。在蒲持山。住见属大𥦽所管。言音与
诸国别。共罽宾国少有相似。多分不同。衣著
皮毬氎布等。上至国王。下及黎庶。皆以皮毬。
为上服。土地足驼骡羊马氎布蒲桃。食唯爱
饼。土地寒冷。冬天霜雪也。国王首领及百姓
等。甚敬三宝。足寺足僧。行小乘法。食内及
葱蕜等。不事外道。男人并剪须发。女人在发
土地足山 又从吐火罗国。西行一月。至
波斯国。此王先管大𥦽。大𥦽是波斯王放
驼户。于后叛。便杀彼王。自立为主。然今此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8b 页 T51-0978.png
国。却被大𥦽所吞。衣旧著宽氎布衫剪须发。
食唯饼肉。纵然有米。亦磨作饼吃也。土地出
驼骡羊马。出高大驴氎布宝物。言音各别。不
同馀国。土地人性。受与易。常于西海汎舶。
入南海。向师子国。取诸宝物。所以彼国云
出宝物。亦向昆崙国取金。亦汎舶汉地。直至
广州。取绫绢丝绵之类。土地出好细叠。国人
爱杀生。事天不识佛法 又从波斯国。北
行十日入山至大𥦽国。彼王住不本国。见向
小拂临国住也。为打得彼国。彼国复居山岛。
处所极牢。为此就彼。土地出驼骡羊马叠布
毛[毯-炎+(夗/木)]。亦有宝物。衣著细叠宽衫。衫上又披一
叠布。以为上服。王及百姓衣服。一种无别。女
人亦著宽衫。男人剪发在须。女人在发。吃食
无问贵贱。与同一盆而食。手把亦匙箸。取见
极恶。云自手杀而食。得福无量。国人爱杀事
天。不识佛法。国法无有跪拜法也 又小拂
临国。傍海西北。即是大拂临国。此王兵马强
多。不属馀国。大𥦽数回讨击不得。突厥侵亦
不得。土地足宝物。甚足驼骡羊马叠布等物。
衣著与波斯大𥦽相似。言音各别不同。

又从大𥦽国已东。并是胡国。即是安国。曹国。
史国。石骡国。米国。康国等。虽各有王并属
大𥦽所管。为国狭小。兵马不多。不能自护。土
地出驼骡羊马叠布之类。衣著叠衫裤等及
皮毬。言音不同诸国 又此六国总事火
祅。不识佛法。唯康国有一寺。有一僧。又不解
敬也。此等胡国。并剪须发。爱著白氎帽子。极
恶风俗。婚姻交杂。纳母及姊妹为妻。波斯国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8c 页 T51-0978.png
亦纳母为妻。其吐火罗国。乃至罽宾国。犯
引国。谢䫻国等。兄弟十人五人三人两人。共
娶一妻。不许各娶一妇恐破家计。

又从康国已东。即跋贺那国。有两王。缚又
大河。当中西流。河南一王属大𥦽。河北一王
属突厥所管。土地亦出驼骡羊马叠布之类。
衣著皮裘叠布。食多饼[麸-夫+少]。言音各别。不同馀
国。不识佛法。无有寺舍僧尼。

又跋贺那国东有一国。名骨咄国。此王元是
突厥种族。当土百姓。半胡半突厥。土地出驼
骡羊马牛驴蒲桃叠布毛毯之类。衣著叠布
皮裘。言音半吐火罗半突厥。半当土。王及首
领百姓等。敬信三宝。有寺有僧。行小乘法。此
国属大𥦽所管。外国虽云道国。共汉地一个
大州相似。此国男女剪须发。女人在发。

又从此胡国已北。北至北海。西至西海。东至
汉国。已北总是突厥所住境界。此等突厥不
识佛法。无寺无僧。衣著皮毬毡衫。以虫为食。
亦无城郭住处。毡帐为屋。行住随身。随逐水
草。男人并剪须发。女人在头。言音与诸国
不同。国人爱杀。不识善恶。土地足驼骡羊马
之属 又从吐火罗国。东行七日。至胡蜜
王住城。当来于吐火罗国。逢汉使入蕃。略题
四韵取辞。五言 君恨西蕃远。余嗟东路
长。道荒宏雪岭。险涧贼途倡。鸟飞惊峭嶷。人
去偏梁。虽平生不扪泪。今日洒千行。冬日在
吐火罗逢雪述怀。五言 冷雪牵冰合。寒
风擘地烈。巨海冻墁坛。江河凌崖齧。龙门绝
瀑布。井口盘蛇结。伴火上[肉*亥]歌。焉能度播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9a 页 T51-0979.png
蜜 此胡蜜王。兵马少弱。不能自护。见属
大𥦽所管。每年输税绢三千疋。住居山谷。处
所狭小。百姓贫多。衣著皮裘毡衫。王著绫绢
叠布。食唯饼𩚙土地极寒。甚于馀国。言音与
诸国不同。所出羊牛。极小不大。亦有马骡。有
僧有寺。行小乘法。王及首领百姓等。总事佛。
不归外道。所以此国无外道。男并剪除须发。
女人在头。住居山里。其山无有树水及于
百草。

又胡蜜国北山里。有九个识匿国。九个王各
领兵马而住。有一个王。属胡蜜王。自外各并
自住。不属馀国。近有两窟王。来投于汉国使
命安西。往来绝。唯王首领。衣著叠布皮裘。
自馀百姓。唯是皮裘毡衫。土地极寒。为居雪
山。不同馀国。亦有羊马牛驴。言音各别。不同
诸国。彼王常遣三二百人于大播蜜川。劫彼
与胡及于使命。纵劫得绢。积在库中。听从
坏烂。亦不解作衣著也。此识匿等国无有佛
法也 又从胡蜜国东行十五日。过播蜜川。
即至葱岭镇。此即属汉。兵马见今镇押。此即
旧日王裴星国境。为王背叛。走投土蕃。然今
国界无有百姓。外国人呼云渴饭檀国。汉名
葱岭 又从葱岭步入一月。至疏勒。外国自
呼名伽师祇离国。此亦汉军马守促。有寺有
僧。行小乘法。吃肉及葱韭等。土人著叠布衣
也 又从疏勒东行一月。至龟兹国。即是安
西大都护府。汉国兵马大都集处。此龟兹国。
足寺足僧。行小乘法。食肉及葱韭等也。汉僧
行大乘法 又安西南去于阗国二千里。亦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9b 页 T51-0979.png
足汉军马领押。足寺足僧。行大乘法。不食肉
也。从此已东。并是大唐境界。诸人共知。不言
可悉 开元十五年十一月上旬。至安西。于
时节度大使赵君。

且于安西。有两所汉僧住持。行大乘法。不食
肉也。大云寺主秀行。善能讲说。先是。京中
七宝台寺僧 大云寺□维那。名义超善解律
藏。旧是京中庄严寺僧也 大云寺上座。名
明恽。大有行业。亦是京中僧。此等僧。大好
住持甚有道心乐崇□德 龙兴寺主。名法
海。虽是汉儿生安西。学识人风。不殊华夏。

于阗有一汉寺。名龙兴寺。有一汉僧。名□□。
是彼寺主。大好住持。彼僧是河北冀州人士
疏勒亦有汉大云寺。有一汉僧住持。即是
岷州人士 又从安西东行□□至乌耆国。
是汉军兵□领押。有王。百姓是胡。足寺足僧。
行小乘法。

□□□□□此即安西四镇名□。

一安西 二于阗 三疏勒 四乌耆(下缺)

(上缺)依汉法裹头著裙(下缺)

慧超往五天竺国传



* 悟空入竺记(大唐贞元新译十地等经记圆照撰(十力经序))


新译十地经及回向轮经十力经等者。即上
都章敬寺沙门悟空本名法界。因使罽宾。于
中天竺国之所得也。师本京兆云阳人也。乡
号青龙。里名向义。俗姓车氏。字曰奉朝。后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79c 页 T51-0979.png
魏拓拔之胤裔也。天假聪敏。志尚典坟。孝悌
居家。忠贞奉国。遇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
帝。孝理天下。万国欢心。八表称臣。四夷钦化。
时罽宾国。愿附圣唐。使大首领萨波达干与
本国三藏舍利越魔。天宝九载庚寅之岁。来
诣阙庭。献款求和。请使巡按。次于明年辛卯
之祀。玄宗皇帝敕中使内侍省内寺伯赐绯
鱼袋张韬光。将国信物行。官奉傔四十馀人。
蒙恩授奉朝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员外置同
正员。令随使臣。取安西路。次疏勒国。次度葱
山。至杨兴岭及播蜜川五赤匿国(亦云式匿)次护
密国。次拘纬国。次葛蓝国。次蓝婆国。次孽和
国。次乌仗那国(亦云乌长及乌缠国)茫誐(平声呼虐伽反)勃国。
及高头城。次摩但国。次信度城(近信度河也。亦云信图或云辛
头城)至十二载癸巳二月二十一日。至乾陀罗国
(梵音正曰健驮逻国)此即罽宾东都城也。王者冬居此地。
夏处罽宾。随其暄凉。以顺其性。时王极垂礼
接。祇奉国恩。使还对辞并得信物。献款进奉
旋归大唐。

奉朝当为重患。缠绵不堪胜致。留寄健驮逻
国。中使归朝后渐痊平。誓心归佛。遂投舍利
越魔三藏。落发披缁。愿早还乡对见明主。侍
觐父母忠孝两全。时蒙三藏赐与法号。梵云
达摩驮都。唐言以翻名为法界。时年二十有
七方得出家。即当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
孝皇帝至德二载丁酉岁也。洎二十九。于迦
湿弥罗国进受近圆。请文殊矢涅地(地移反。平声呼。唐言
翻为正智)为邬波[亭*也]耶(唐言亲教师安西云和上)邬不羼提(唐言阙)为
羯磨阿遮利耶(唐言轨范师若至四镇安西云阿阇梨讹略耳)驮里魏(巍屈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0a 页 T51-0980.png
反入声呼)地(平声同上唐言阙)为教授阿遮利耶(同上)三师七證
授以律仪。于蒙鞮寺讽声闻戒。讽毕听习根
本律仪。然于北天竺国皆萨婆多学也(唐言根本说一切有)
然此蒙鞮寺者北天竺王践位后建兹寺矣。
梵云蒙鞮微贺罗。微贺罗者唐言住处。住处
即寺也。次有阿弥陀婆挽(免烦反平声呼)寺。次有阿难
仪寺。次有继者岑寺。次有恼也罗寺。次有惹
(而者反)寺。次有将军寺。次有也里特勒寺。突
厥王子置也。次有可敦寺。突厥皇后置也。此
国伽蓝三百馀所。灵塔瑞像其数颇多。或阿
育王及五百阿罗汉之所建立也。

如是巡礼兼习梵语。经游四年。夙夜虔心。未
曾暂舍。其国四周山为外郭。总开三路以设
关防。东接吐蕃北通勃律。西门一路通乾陀
罗。别有一途常时禁断。天军行幸方得暂开。
法界至于第四年后。出迦湿密国入乾陀罗
城。于如罗洒王寺中安置。其寺王所建立。从
王为名。王即上古罽腻吒王之胄胤也。次有
可忽哩寺王子名也。缤芝寺王女名也。复有
栴檀忽哩寺王弟名也。此皆随人建立。从彼
受名。次有特勤洒寺突厥王子造也。可敦寺
突厥皇后造也。复有阿瑟吒寺。萨紧忽哩寺。
罽腻吒王圣塔寺。罽腻吒王演提洒寺。此寺
复有释迦如来顶骨舍利。有罽腻吒王伐
龙官沙弥寺。

如是巡礼又经二年。即当代宗眷文孝武皇
帝广德二年甲辰岁也。从此南游中天竺国。
亲礼八塔。往迦毗罗伐窣睹城。佛降生处
塔。次摩竭提国。菩提道场成佛处塔。于菩提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0b 页 T51-0980.png
寺。夏坐安居。次波罗泥斯城仙人鹿野苑中
转法轮处塔。次鹫峰山。说法华等经处塔。次
广严城。现不思议处塔。次泥嚩袜多城。从天
降下三道宝阶塔(亦云宝桥)次室罗伐城逝多林给
孤独园。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度诸外道处
塔。次拘尸那城娑罗双林。现入涅槃处塔。如
是八塔右绕供养。胆礼略周。次于那烂陀寺
中住经三载。又至乌仗那国寻礼圣踪住茫
(平声呼虐迦反)勃寺。复有苏诃拔提寺(唐言日宫寺也)钵茫
拔提寺(唐言莲华寺)

如是往来遍寻圣迹。与大唐西域记说无少
差殊。思恋圣朝本生父母内外戚属。焚灼其
心念鞠育恩深昊天罔极。发愿归国瞻觐君
亲。稽首咨询越魔三藏三藏初闻至意不许。
法界以理恳请于再三。三藏已于天宝九年。
曾至唐国。日常赞慕摩诃支那。既见恳诚方
遂所请。乃手授梵本十地经及回向轮经并
十力经。共同一夹并大圣释迦牟尼佛一牙
舍利。皆顶戴慇勤悲泪而授。将为信物奉献
圣皇。伏愿汉地传扬广利群品。法界顶跪拜
受悲泪礼辞。当欲汎海而归。又虑沧波险阻。
乃却取北路还归帝乡。

我圣神文武皇帝。圣德远被。声震五天。道迈
羲轩。威加八表。慕仰三宝。信重一乘。异域
输金。重译来贡。法界所将舍利及梵本经。自
彼中天来至汉界。凡所经历。睹货罗国五十
七番中。有一城号骨咄国。城东不远有一小
海。其水极深。当持牙经南岸而过。时彼龙神
知有舍利。地土摇动。玄云掩兴。霹雳震雷。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0c 页 T51-0980.png
雹雨骤堕。有一大树不远海边。时与众商投
于树下。枝叶摧落。空心火燃。时首领商普告
众曰。谁将舍利异宝殊珍。不尔龙神何斯拗
怒。有即持出投入海中。无令众人受兹惶怖。
法界是时恳心祈愿。放达本国利济邦家。所
获福因用资龙力。从日出后洎于申时。祈祝
至诚云收雨霁。仅全草命。渐次前至行拘密
支国。王名顿散洒。次惹瑟知国王名黑未梅。
次至式匿国。

如是行李经历三年。备涉艰难。捐躯委命。誓
心报国。愿奉君亲圣慈曲临。渐届疏勒(一名沙勒)
王裴冷冷。镇守使鲁阳。留住五月。次至于
(亦云于遁或云豁丹)梵云瞿萨怛那(唐言地乳国)王尉迟曜。镇
守使郑据。延住六月。次威戎城亦名钵浣国。
正曰怖汗国。镇守使苏岑。次据瑟得城使卖
诠。次至安西。四镇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捡
校右散骑常侍安西副大都护兼御史大夫郭
昕。

龟兹国王白环(亦云丘兹)正曰屈支城。西门外有莲
花寺。有三藏沙门名勿提提犀鱼(唐云莲花精
进)。至诚祈请译出十力经。可三纸许以成一
卷。三藏语通四镇梵汉兼明。此十力经。佛在
舍卫国说。安西境内有前践山。前践寺复有
耶婆瑟鸡山。此山有水滴霤成音。每岁一时
采以为曲。故有耶婆瑟鸡寺。东西。拓厥寺。阿
遮哩贰寺。于此城住一年有馀。次至乌耆国
王龙如林。镇守使扬日祐。延留三月。从此又
发至北庭州本道节度使御史大夫杨袭古。
与龙兴寺僧。请于阗国三藏沙门尸罗达摩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1a 页 T51-0981.png
(唐言戒法)译十地经。三藏读梵文并译语。沙门大震
笔授。沙门法超润文。沙门善信證义。沙门法
界證梵文并译语。回向轮经翻译准此。翻经
既毕。缮写欲终。

时逢圣朝四镇北庭宣慰使中使段明秀来至
北庭。洎贞元五年己巳之岁九月十三日。与
本道奏事官节度押衙牛昕。安西道奏事官
程锷等。随使入朝。当为沙河不通取回鹘路。
又为单于不信佛法。所赍梵夹不敢持来。留
在北庭龙兴寺藏所译汉本随使入都。六年
二月来到上京。有敕令于跃龙门使院安置。
中使段明秀。遂将释迦真身一牙舍利及所
译经。进奉入内。天恩宣付左神策军。令写此
经本。与佛牙舍利一时进来。时左街功德使
窦文场。准敕装写进奉阙庭兼奏。从安西
来无名僧悟空。年六十旧名法界。俗姓车。名
奉朝请住章敬寺。其年二月二十五日。奉敕
宣与正度馀依。又本道节度奏事官。以俗姓
车奉朝名衔奏。至五月十五日。敕授壮武将
军守左金吾卫大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试太
常卿爰有制日。敕伊西庭节度奏事官节度
押衙同节度副使云麾将军守左金吾卫大将
军员外置同正员牛昕等。并越自流沙涉于
阴国。奉三军向化之慕。申万里恋阙之诚。雨
雪载霏。行迈无已。方贡善达。复命言旋。举范
羌入计之劳。慰斑超出远之思。俾升崇祑。
以劝使臣可依前件。

是岁也天恩正名。冠冕兼履。昔名法界。今字
悟空。捧戴惭惶不任感惧。乃归章敬次及乡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1b 页 T51-0981.png
园。访问二亲坟树已拱。兄弟子侄家无一人。
疏远诸房少得闻见。凡所来往经四十年。辛
卯西征于今庚午。悲不奉养。喜遇明时。所进
牙经愿资圣寿。其所进十地经。依常途写一
百二十一纸成部勒为九卷。此经佛初成正
觉已经二七日。住他化自在天宫摩尼宝藏
殿说。回向轮经。佛在金刚摩尼宝山峰中。与
大菩萨说。译成三纸半以为一卷。其十力经
如前所说。译成三纸复为一卷。三部都计一
百二十九纸。总十一卷同为一帙。然为斯经
未入目录。伏恐年月深远人疑伪经。今请编
入大唐贞元续开元释教录。伏以一辞圣唐
于今四代。凌霜[曰/月]雪经四十年。寻礼圣踪所
经国邑。或一瞻礼或渐旬时。或经累旬或盈
数月。或住一岁二三四年。或遇吉祥或遭劫
贼。安乐时少。忧恼处多。不能宣心一一屡
说。幸逢明圣略举大纲。伏乞施行流转永代。

沙门圆照自惟疵贱素无艺能。喜遇明时再
登翻译。续修图纪赞述真乘。并修大唐贞元
续开元释教录。悟空大德具述行由托余记
之。以附图录。聊以验其事也。久积岁年诘问
根源。恭承口诀。词疏意拙。编其次云。大雅硕
才愿详其志也。



* 继业西域行程(宋范成大撰吴船录卷上峨眉山牛心寺记)


秋七月戊戌朔。离黑水。复过白水寺前。渡双
溪桥。入牛心寺。雨后断路。白云峡水方涨。碧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1c 页 T51-0981.png
流白石。照人肺肝。如层冰积雪。篮舆下行峡
浅处以入寺。飞涛溅沫襟裾皆濡。境过清毛
发尽竦。寺对青莲峰。有白云青莲二阁。最佳。
牛心本孙思邈隐居。相传时出诸山寺中。人
数见之。小说亦载招僧诵经施与金钱。正此
山故事。有孙仙炼丹灶。在峰顶。及淘朱泉在
白云峡最深处。去寺数里。水深不可涉。独访
丹灶。灶傍多奇石。祠堂后一石尤佳。可以箕
踞宴坐。名玩丹石。寺有唐画罗汉一板。笔迹
超妙。眉目津津。欲与人语。成都古画浮图像
最多。皆出此下。蜀画胡僧惟卢楞迦之笔为
第一。今见此板。乃知楞迦源流。所自馀十五
板亡之矣。

此寺即继业三藏所作。业姓王氏。耀州人。隶
东京天寿院。乾德二年。诏沙门三百人。入天
竺求舍利及贝多叶书。业预遣中。至开宝九
年始归。寺所藏涅槃经一函四十二卷。业于
每卷后。分记西域行程。虽不甚详。然地里大
略可考。世所罕见。录于此以备国史之阙。

业自阶州出塞西行。由灵武西凉甘肃瓜沙
等州。入伊吴高昌焉耆于阗疏勒大石诸国。
度雪岭至布路州国。又度大葱岭雪山。至伽
湿弥罗国。西登大山有萨埵太子投崖饲虎
处。遂至健陀罗国。谓之中印土。

又西至。庶流波国及太烂陀罗国。国有二寺。
又西过四大国。至大曲女城。南临陷牟河。北
背洹河塔庙甚多。而无僧尼。又西二程有宝
阶故基。又西至波罗奈国。两城相去五里。南
临洹河。又西北十许里至鹿野苑。塔庙佛迹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2a 页 T51-0982.png
最夥。业自云。别有传记。今不传矣。

南行十里渡洹河。河南有大浮图。自鹿野苑
西至摩迦提国。馆于汉寺。寺多租入。八村隶
焉。僧徒往来如归。南与杖林山相直。巍峰岿
然。山北有优婆掬多石室及塔庙故基。南百
里有孤山。名鸡足三峰。云是迦叶入定处。又
西北百里。有菩提宝座城。四门相望。金刚座
在其中东向。又东至尼连禅河。东岸有石柱。
记佛旧事。自菩提座东南五里至佛苦行处。
又西三里至三迦叶村及牧牛女池。金刚座
之北门外。有师子国伽蓝。又北五里至伽耶
城。又北十里至伽耶山。云是佛说宝云经处。
又自金刚座东北十五里至正觉山。又东北
三十里至骨磨城。业馆于虾罗寺。谓之南印
土。诸国僧多居之。又东北四十里至王舍城。
东南五里有降醉象塔。又东北登大山。细路
盘纡。有舍利子塔。又临涧有下马迎风塔。
度绝壑。登山顶。有大塔庙。云是七佛说法处。
山北平地又有舍利本生塔。其北山半曰鹫
峰。云是佛说法华经处。山下即王舍城。城北
山址有温泉二十馀井。又北有大寺及迦兰
陀竹园故迹。又东有阿难半身舍利塔。温汤
之西有平地。直南登山腹有毕波罗窟。业止
其中。诵经百日而去。窟西复有阿难證果塔。
此去新王舍城八里。日往乞食。会新王舍城
中有兰若。隶汉寺。又有树提迦故宅城。其西
有轮王塔。

又北十五里有那烂陀寺。寺之南北各有数
十寺。门皆西向。其北有四佛座。又东北十五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2b 页 T51-0982.png
里至乌岭头寺。东南五里有圣观自在像。又
东北十里至伽湿弥罗汉寺。寺南距汉寺八
里许。自汉寺东行十二里。至郤提希山。又东
七十里有鸽寺。西北五十里有支那西寺。古
汉寺也。西北百里至花氏城。育王故都也。

自此渡河。北至毗耶离城。有维摩方丈故迹
又至拘尸那城及多罗聚落。踰大山数重至
泥波罗国。又至摩偷果。过雪岭。至三耶寺。

由故道自此入阶州。太祖已晏驾。太宗即位。
业诣阙进所得梵夹舍利等。诏择名山修习。
登峨眉。北望牛心。众峰环翊。遂作庵居。已
而为寺。业年八十四而终。

出牛心复过中峰之前入新峨眉。观自观前
山。开新路极峻。斗下[曰/月]雨。以游龙门。竭蹙数
里。歘至一处。涧溪自两山石门中涌出。是为
龙门峡也。以一叶舟。棹入石门。两岸千丈。岩
壁色如碧玉。刻削光润。入峡十馀丈。有两瀑
布。各出一岩顶。相对飞下。嵌根有盘石承之。
激为飞雨。溅洙满峡。舟过其前。衣皆沾洒透
湿。又数丈半岩有圆龛。去水可二丈。以木梯
升之。即龙洞也。峡中绀碧无底。石寒水清。非
复人世。舟行数十步。石壁益峻水益湍。丞回
棹。舟人云。前去更奇。以雨大作加飞瀑沾濡。
暑肌起粟。骨惊神𢥠。凛乎夫不可以久留也。
昔尝闻。峨眉双溪。不减卢山三峡。前日过之。
真奇绝。及至龙门。则双溪又在下风。盖天下
峡泉之胜。当以龙门为第一。要之。游者自知。
未之游者。必以余言为过。然其道险绝。乱石
当道。将至峡。必舍舆蹑草履。经营跬步。于槎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2c 页 T51-0982.png
牙兀臬中。方至峡口。盖大峨峰顶。天下绝观。
蜀人固自罕游。而龙门又胜绝于山间。游峨
眉。者亦罕能到。非好奇喜事忘劳苦而不惮
疾病者不能至焉。复寻大路出山。初夜始至
县中。



* 梵僧指空禅师传考



* (一)指空浮图铭并序
* 李穑撰
* (二)桧岩寺重创记
* 金守温撰

** (一)西天提纳薄陀尊者浮图铭并序

前奉翊大夫。知密直司事。商议会议都监事。
右文馆提学。同知春秋馆事上护军。臣韩脩
奉教书并篆额。

前朝列大夫。征东行中书省左右同郎中。推
忠保节同德赞化功臣三重大匡。韩山君。领
艺文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李穑奉教
撰。

迦叶百八传。提纳薄陀尊者禅贤号指空。泰
定间见天子于难水之上。论佛法称旨。命有
司岁给衣粮。师曰。吾不为是也。去而东游高
句丽。礼金刚山法起道场。有旨趣还燕天历
初诏与所幸诸僧讲法内庭。天子亲临听焉。
诸僧恃恩。颉顽作气势。恶其轧己。沮不得行。
未几诸僧或诛或斥。而师之名震暴中外。至
正皇后皇太子迎入延华阁问法。师曰。佛法
自有学者专心御天下幸甚。又曰。万福福福
万中缺一。不可为天下主。所献珠玉辞之不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3a 页 T51-0983.png
受。天历以后不食不言者十馀年。既言。时时
自称我是天下主。又斥后妃曰。皆吾侍也。闻
者怪之。不敢问所以。久而闻于上。上曰。彼
是法中王宜其自负如此。何与我家事耶。中
原兵将兴。师于广坐语众曰。汝识吾兵马之
多乎。某地屯几万。某地屯几万。师所居寺皆
高丽僧。一日忽语之曰。汝何故叛耶。欲鸣鼓
攻之而止。数日辽阳省驰奏。高丽兵犯界。京
师者。众之聚也。每语其人曰。速去之。既而天
子北狩。中原兵入城。立府曰北平。师岂偶然
者哉。

师自言吾会祖讳师子胁。吾祖讳斛饭。皆
王迦毗罗国。吾父讳满王摩竭提国。吾母
香至国公主。吾二兄悉利迦罗婆悉利摩
尼。吾父母祷于东方大威德神而生吾。吾幼
也。性乐清净。不茄酒晖。五龄就师。受国书及
外邦之学。粗通大义弃去。父病医莫效。筮者
曰。嫡子出家。王病可痊。父询三子吾即应。父
大喜。呼吾小字曰。娄怛啰哆婆及能如是
耶。母以季故。初甚难之。割爱愿舍。父病立愈
八岁备三衣。送那兰陀寺讲师律贤所。剃
染五戒。学大般若。若有得问诸佛众生。虚空
三境界师云。非有非无。是真般若。可往南印
度楞迦国吉祥山普明所。研究奥旨。时年
十九。奋发独行。礼吾师于顶音庵。师曰。从中
竺抵此。步可数否。吾不能答。退坐石洞六阅
月。吾乃悟欲起。两脚相贴。其王召医圭药。立
愈。告吾师曰。两脚是一步。吾师以衣钵付之。
摩顶记曰。下山一步便是师子儿。我座下得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3b 页 T51-0983.png
法出身二百四十三人。于众生皆少因缘。汝
其广吾化。其往懋哉。号之曰苏那的沙野。
华言指空。吾以偈谢师恩已语众曰。进则虚
空廓落。退则万法俱沈。大喝一声。

初吾之寻吾师也。历啰啰许国有讲法华者。
吾说解其疑。旦哆国男女杂居裸形。吾示以
大道。香至国王。闻吾至喜曰。吾甥也。懋留
不肯。华严师广说二十种菩提心。吾喻以一
即多多即一。迦陵伽国海岸龟峰山梵志居
之。其语曰。万丈悬崖投身而死。当得人天王
身。吾曰。修行在心。何与于身。令修六度十地
等法。结夏摩利支山。乃至楞迦国焉。

既辞吾师而下山也。无缝塔主老僧半路相
迓知吾有得也。请吾演法。吾颂塔而去。于地
国主信外道。以吾有杀盗邪淫之戒。召妓同
浴吾帖然。如亡人。王叹曰是必异人也。其外
道以木石作须弥山人。于头脑腿安立一山。
以酒膳祀山。男女合于前。名阴阳供养。吾
举人天迷悟之理。勘破邪宗。佐理国主信佛。
吾以偈白之。王答以偈。吾复偈之。王施以珍
珠数枚。会中有针眼中象王过之颂。师子国
有如来钵。佛足迹。一钵饭能饫万僧。佛迹时
放光明。吾皆瞻礼。么哩耶啰国信梵志。吾不
入。哆啰缚国正邪俱信。吾据座下语有尼
默契。迦罗那国亦信外道。其王见吾喜甚。
吾示以大庄严功德宝王经摩醯莎罗王因
地品。王曰。法外更有正法。外道欲害吾。吾即
出城日已黑。有虎至侍者知鸟音升木以避。
吾曰。汝既知禽语。吾所说法能知否。侍者无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3c 页 T51-0983.png
语。痛行二十棒乃悟。神头国流沙茫茫。不
知所适。有树其实如桃。饥甚。摘食二枚。未竟。
空神句到空居广殿。老人正座云。贼何不作
礼。吾曰。吾佛徒也。何得礼汝。老骂。既称佛
徒。何偷果为。吾曰。饥火所逼。老云。不与而
取。盗也。令且放汝。其善护戒。使闭目。须臾
已到彼岸。煎汤卧木之上。乃大蟒也。的哩
啰儿国女求合。以饥欲求食若将应之。而问
其马之良者。以实告。吾即骑之而走。果如飞。
便至他境。忽一人缚吾去使牧其羊。会大雪。
入洞入定七日夜。白光出洞。其人除雪而入。
见吾趺坐大喜。施以衣宝。不受。男女俱发心
示吾正路。行且久未见人。忽遇诸途。心甚悦。
其人捉吾至王所面跪曰。天旱必此妖也。请
杀之。王曰。且纵之。三日不雨杀何迟。吾烧香
一祝。大雨三日。嵯楞陀国有颠僧。见人来
以牛头三列于地。置蒲团其上。默然而坐。吾
一见火之。彼叫(叫字通本无)曰。山河大地成一
片矣。阿耨池僧道岩居其傍。以草作小庵。
人来则焚之。叫曰。救火救火。吾至才叫救火。
踢倒净瓶。道岩曰。可惜来何迟。末罗娑国
事佛甚谨。而邪正杂糅。吾说破邪论。外道归
正矣。城东宝和尚垦其所居四面为田。置菜
种一器。人至则治田而已。无一言。吾以菜种
从而下之。僧叫曰。菜生矣。菜生矣。其城中有
织纱者。人至不言。织不撤。吾以刀断之。其人
曰。多年之织毕矣。阿耨达国僧省一居窟中。
见人来以煤涂面。出舞而复入。吾以偈相喝。
早娑国僧纳达居道傍数年。见来者曰。好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4a 页 T51-0984.png
来。见去者曰。好去。吾便与三捧。彼回一拳。
的哩候的国婆罗门法盛行。吾缩手而去。
挺祛哩国真邪同行。遇盗裸剥。祢伽罗国
王迎入内。请说法。有宝峰者说经。吾与之互
相宣说。东行数日。有高山。曰铁山。无土石
草木日照朝阳。其势如火。又名火焰行七
八日可达山顶。有国土凡十七八所。横接天。
其北不知其几千万里。其东河水出焉。两峰
高耸架桥以渡。冰雪不消。故号雪山。孤身饥
穷。嗔野果以达西蕃之境焉。

吾之行化于中国也。遇北印度摩诃班特达
于西蕃偕至燕京。居未久西游安西王府。与
王傅可提相见。提请留学法。吾志在周流。是
何耶。提言。众生无始以来恶业无算。我以真
言一句度彼超生受天之乐。吾云。汝言妄也。
杀人者亦杀之。生死相雠。是苦之本。提曰。外
道也。吾云。慈悲真佛子。反是真外道。王有献
却之。西蕃摩提耶城其人可化。咒师疾吾以
毒置茗饮。适使臣至自都。请吾同还。欲师
班特达互为扬化。不契。又去伽单。咒师欲
杀吾。吾乃去虾城。主见吾大喜。外道妒之。打
折吾一齿。及将去欲要于路必杀之。其主护
送至蜀。礼普贤巨像。坐禅三年。大毒河遍盗。
又赤立而走罗罗斯地界。有僧施一禅被。有
女施一小衣。乃应檀家供。同斋僧得放生鹅。
欲烹而食之。吾击其妇。妇哭。僧怒见逐。吾
闻。土官塑吾像。水旱疾疫祷必应。金沙河关
吏见吾妇人衣发又长。怪而问奚自。吾言语
不通。书西天字。又非所知也。于是留之。晚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4b 页 T51-0984.png
隈石隙而卧。不觉。少间至彼岸。渡子异吾礼
拜。云南城西有寺。上门楼入定。居僧请入城。
至祖变寺。坐桐树下。是夜雨。既明衣不濡。赴
其省祈晴。立应。坐夏龙泉寺。书梵字般若经。
众聚乏水。吾命龙引泉济众。大理国吾却众
味。但食胡桃九枚。度日。金齿乌撤乌蒙一部
落也。礼吾为师。塑像庙之。吾闻无赖子以吾
像禅棒掷之地。而不能举。悔谢取安如故。安
宁州僧问。昔三藏入唐伏地知音。时吾会云
南语。应曰。古今不同。圣凡异路。请说戒经。
燃顶焚臂。官民皆然。中庆路诸山请演法。凡
五会。太子礼吾为师。罗罗人素不知佛僧。吾
至皆发心。飞鸟亦念佛名。贵州亢帅府官皆
受戒。猫蛮猺獞青红花竹打牙獦狫诸洞蛮。
俱以异菜来请受戒。镇远府有马王神庙。舟
过者必肉祭。不然舟损。吾一喝放舟行。常德
路礼镜刚白鹿二祖师。观音自塑之像。洞庭
湖灵异颇多。能作风雨。吾行适风作浪涌。为
说三归五戒。唐梵互宣。先时祭者夜献丝屦。
明则屦皆破。后皆却其献。从素祭。湖广省参
政欲逐吾去。吾曰。贫道西天人也。远谒皇帝。
助扬正法。汝不欲我祝皇常寿耶。过卢山东
林寺。见前身塔岿然。骨犹未朽。淮西宽问般
若意。吾曰。三心不可得。杨州太子以舟送吾
至都。大顺丞相之室常氏。高丽人也。请于崇
仁寺施戒。既而至滦京。泰定之遇是已。呜呼
师之游历如是哉。信乎其异于人也。

师自天历褫僧衣。大府大监察罕帖木儿之
室金氏亦高丽人也。从师出家。买宅澄清里。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4c 页 T51-0984.png
辟为佛宫。迎师居之。师题其额曰法源。盖天
下之水自西而东。故取以自比焉。师辨发白
髯神气。黑莹。服食极其侈。平居俨然。人望而
畏之。

至正二十三年冬内侍至。师曰。为我奏尔主。
我生日前去耶。章佩卿速哥。帖木儿回旨留
师。小住一冬。师又曰。天寿寺吾影堂也。是岁
十一月二十日示寂于贵化方丈。师所建而
师所名也。有旨。省院台百司具仪卫。送龛于
天寿寺。明年御史太夫图坚帖木儿。平章伯
帖木儿。函香谒师。用香染泥。布梅桂水。团塑
肉身。戊申秋兵临城茶毗四分。达玄清慧
法明内正张禄吉各持而去。其徒达玄航海
司。徒达睿从清慧得之。俱东归。壬子九月十
六日以王命树浮屠于桧岩寺。将入塔灌骨
得舍利若干粒。师自西天携文殊师利无
生戒经二卷而来。参政危大朴序其端。手书
圆觉经。欧阳承旨跋其尾。师之偈颂甚多。别
有录。皆行于世。云南悟无见能言。七岁投师
出家时。已云师年甲子一周矣。悟七十五而
师乃寂。吉文江释仁杰云。门人前林观寺住
持达蕴。谋载道行。愈久而愈廑。司徒达睿间
关数千里。奉师骨如事存以致送。死无憾焉。
懒翁弟子某曰。吾师亦曾师师。师吾祖也。与
师之弟子净业院住持妙藏比丘尼。买燕石
将树之桧岩之崖。揆诸天属。不曰孝子顺孙
欤。事闻于内。有旨。臣穑铭臣修书。臣仲和篆
额。臣穑曰。师之身已火而四分之矣。未知其
馀立塔于何地。而求铭以谋其传者。谁欤。又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5a 页 T51-0985.png
未知指空师在此欤。在彼欤。无亦视为蝉脱。
不复顾籍。而为其徒者恩报其恩。强而为之
欤。臣于是不能无感焉。祇慄承教。系之以铭。
铭曰。

「 维师之迹
 发轫西域
 满王之子
 普明之嫡
 滦京遇知
 允也其时
 延华之访
 云何其迟
 回视我辙
 靡国不历
 屋建之瓴
 水投之石
 天历幸僧
 拂我以憎
 服今之服
 道誉愈腾
 狂言戏谑
 匡人攸测
 谈兵未衅
 如柝黑白
 先见之明
 乃道之精
 或疑或谤
 师心则平
 舍利既赫
 罔不竦息
 孰谓人性
 不协于极
 胥斯桧岩
 树石以劖
 无敢或讹
 于永厥监」


宣光八年戊午五月 日立

指空弟子见访。

「 异端超世教
 盛馔慰寒生
 野果谈馀嚼
 宫壶拜后倾
 拙辞包不尽
 妙道固难名
 逸事谁能传
 须凭牧隐铭」


** (二)桧岩寺重创记金守温撰

东土山川之胜名于天下。而佛庐之处于其
间者。又不知其几百十。至于极仁祠制度之
备。而具法王行化之体。则未有如桧岩者也。
昔天历间。西天薄伽纳提尊者。见此寺基。以
为酷似西天阿兰陀寺。且曰。迦叶佛时已为
大道场。于是执绳量地。以定其位。时得却前
础砌。当时暂庇屋宇。以识其最而已。玄陵王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5b 页 T51-0985.png
师。普济尊者。受指空三山两水之记。遂来居
此。乃欲大创。分授栋梁。奔走募缘。功未及半
而王师亦逝矣。其徒伦绝涧等念王师未究
之志。踵其遗矩以毕其绩。牧隐文靖公记之
曰。普光殿五间南面殿之后。说法处五间。又
后舍利殿二间。又其后正殿三间。厅之东西
方丈二所各三楹。东方丈之东。罗汉殿三间。
西方丈之西。大藏板三间。由普光殿东西分
左右诸殿。南起众寮差参钟楼。沙门厨库之
所。宾客之位。秩乎有序。栋宇连亘廊腰蔓回。
高低冥迷。不知东西。凡为屋二百六十二间。
自是之后。干善之士。世不乏人。然或始佛殿
而未及于僧寮。或构钟楼而不建客室。于东
而西已倾。更南而北又堕。盖寺大故功钜。功
钜故人不能遍构而尽缉。遂使一国大丛林
几如旷宇。成化壬辰春。大王大妃殿下传懿
旨于河城府院君臣郑显祖。若曰予一妇人
承祖父馀休。佑我世祖大王。诞毓圣子神孙。
是虽皇天眷佑东方。亦未必非世祖夙植德
本于佛乘也。自古慈母欲保于其孙。忠臣欲
寿于其君。莫不惟三宝是归。桧岩东方大伽
蓝也。三和尚相继开山。三山两水之记肇于
指空。实寿君福国之地也。颇闻筑基不固。殿
舍阶砌积以杂石。故创造未久而屋已老。今
欲门。阁制度罔改于旧。庭除所履悉易熟石。
计其功课倍于初创。卿亦必有种善之因。得
尚公主。卿其用力俾遂予弘愿。显祖对曰。世
皆言。重创之绩难于肇兴。财谷虽多。苟不得
人。罔有以成。今正阳住持处安勤敏通达。干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5c 页 T51-0985.png
事之材鲜有及者。懿旨允可。遂以安移住桧
岩。财谷所费内需司专掌。随乏随给。以济其
用。府院君亦倾其私蓄。以供其缺。安奏募
僧俗。自愿计功以偿日役。万有馀指不督自
劝。始于其年月日。阅几十有三朔而告讫。殿
舍间阁无所更改。栏墙广狭无所增损。而房
栊门闼益为之洞豁。涂溉丹艧益为之绚焕。
百馀年颓败之旧寺。一朝变为重新之宝刹
(下略)。

朝鲜正祖宣皇帝(壬子)十六年(宽政四年)加赠指空法。

号教旨云。

迦叶百八传 提纳薄陀尊者。

禅贤号指空。加赠。

开宗演教。万行圆融。六度严净。西天三
昧东土一祖大法师者。




* 西域僧锁喃嚷结传(古秀竹籁李日华著六研斋笔记卷二)


天启甲子九月九日。同曹愚公侍御。登真如
塔。下礼长水师墓。浴雪井水。遇梵僧锁喃嚷
结者。深眼微须。能为汉音。与坐良久。因诘其
西来缘起。嚷结袖出一篇相示。盖其践历踪
由也。今录于此。以备遐方参览焉。

西域东天竺国有国。名主活。近名高昌。统二
十聚落。城高十二丈。方圆百里。四门三层。四
角有十二窣堵波。文武二楼高二十五丈。龙
楼凤阁千二百座。名刹大院百所。人物雄奇。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6a 页 T51-0986.png
多有胜迹。城西百里。有大乘寺。立像高十五
丈。赤发青面。捧降魔杵。大殿睡佛长十六丈。
赤袈裟。白玉石佛像。澡瓶绿琉璃。高三尺围
三尺五寸。左十里有小乘寺。内供佛齿五寸。
轮王齿三寸。有铁钵黑色盛七升。乃燃灯佛
遗迹。右二十里。有荅辣法藏寺。即锁喃嚷
结出家之所。寺本周天元时。甘露梵王创
建。一寺三院。楼阁七重。中有诸天诸佛说法
坛。坛内遗舍利三颗紫金函供佛牙一。长一
寸广八分。黄色常明。后林忏播楼供佛扫帚
一把。乃迦舍草作。长三尺。围七寸。帚柄杂
宝装饰。玉石匣盛。后建法王殿说法台。高昌
国王曲文哆嘇所施封一高僧无上法王号圆
通至胜佛。所度法子名嘛喝宝利。正锁喃嚷
结之师。俗居恭御都宫。是高昌王第七弟之
遗宗。名播利铠。厌王宫幻有之躯。欣菩提
无上之果。遂投实利。修习禅定。指示要略。

东行九万里馀。始至大明。有先代和尚斑的
答祖殁东土。乃成化皇帝国师。嚷结翘慕华
风。兼钦先德。发心结五众同行。初礼大雪山
證道台灵鹫山说法台。从王舍城。过入莫度
达宫。所上名领文。挂号批登。五僧名。一锁喃
嚷结(1) 一锁喃陆竹(2) 一锁喃坚剉
(3) 一展阳喃渴(4) 一朵而只忏发站
(5) 东过缚刍河。此河阿耨达池之源也。
递茄赤建国。换牒挂号。一月方行。经喝杆
国。行一月至恭御城。人民乌黑。多习波罗
门种。三千里过白水城。多外道幻术。不敬僧。
东行五千里过呾罗斯城。其人圆晴黑面。短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6b 页 T51-0986.png
发长须。多习小乘。山出珍宝。住三月。东行至
羯霜那国。换牒挂号。住十月。民敬三宝。诸
物丰盛。米麦长寸。东行三千里。至葱岭山。山
高险。有开辟至今不解之冰。凝冱汗漫。与天
云相连。仰之皑然无际睨。其旁有冰峰摧落
者。横踞路侧。高可百丈。广□数尺。以是蹊径
崎呕登涉艰阻。加以冰雪杂飞。不禁寒颤。将
欲眠食。绝无燥处。唯是悬釜而炊。就冰而寝。
苦不尽言。七日方出。东南临至特伽国。闻说
多暑。十月时如别国八月之热。不可前进。因
向东北。行至马蚁院。乃佛在世时使阿难教
化之所。名因果处。停住一年。调养冻疮。全愈
方行。嚷结所伤两足󱣵破。膝额尚有可验。

又东行过殑伽河即恒河广可百丈。其水绿
波。见底杂石所儭。两岸奇卉。异香木茂。而往
一月至跋禄迦国。名小沙碛。王名碧多。都
城高广。人物集盛。唯有一寺。名阿奢理儿
寺宽广僧多。专学禅定。多游天竺。又东三千
里。过屈支国。王号木文鞠多。宫殿整齐。人
民男妇赤色。敬重三宝。多幻术。所餐诸物华
美。衣服精丽。使用金银钱。停住一年。又行东
过阿耆尼国。多有银矿山。金矿山。高可百
丈。光气腾曜。不可名状。贼寇极广。其人凶
恶。惨杀无忌。

又东行千里。乃古高昌国。先高昌王有妹。被
主活国王取去。亦名高昌国。古高昌国亦名
伊吾国。人物清秀。相传玄奘法师化道之所。
时有汉僧驻锡。东行三千里至流沙河。即砂
漠碛是也。宽八百里。上无飞鸟。下绝走兽。地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6c 页 T51-0986.png
不出水。土无茎草。薰风炎灼。魑魅纵衡。十日
方出。至野马泉。安歇取水。有一大寺。名雷
音。后一窟洞。名碧播屈。昔日如来降诸外道。
治火龙之所。住一月。东行千里。至五烽。从西
烽所进有一山。王乃五胧之后。代名王崙卜。
山下一泉。方圆丈馀。清彻甚美。有达官。看
守。凡所水者。通报王知。王见五僧。甚生欢
喜。留住数日。与书一封寄东烽王。使人引出
界。指说路径。付水。皮袋盛之。其路一片沙漠
无有行处。望马粪骨聚而进。虎狼极多。行五
日至东烽。远见山上。城墙止有一门。对列器
械。弓箭看守。远官瞭见五众。方要放箭。急呼
西烽王有书。见书方许进见。细说西来之事。
王亦甚喜。留住一月。付水甘粮指路。从贺延
碛。行才有水。东行五日至碛。乃西蕃境界。名
小西天。昔如来传法于此。号鸟思藏。地面宽
广。乃四家达王供奉之所。多出高僧。大殿内
列法状五百张。有佛子法王莲花上师所传
番经番咒出渗金佛。人顶骨数珠.氆氇容金
铃。云昔汉班定远超住此。镇定西域。本朝刘
马大监征西入界处。地气多寒。参礼莲花上
师。留二载馀。临行与书封。达五台山罗喉寺。
侯法王哨来。

东至玉门关。有山无关。有葫芦河一道。上
广下狭。洄波迅急。深不可渡。西岸多梧桐林。
自硕大者。作筏而进。从上稍至东北。行东南
七十里。是玉门大路。封王进贡。悉由此行。随
喜岷州秉灵寺。雅州红花寺。山西一路而来。
上五台山罗喉寺法王处。住二年。遇钦差御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7a 页 T51-0987.png
马监太监刘润止山。引五僧至北京双林寺
住。

万历三十年五月十五日启奉明肃皇太后
命。住万寿庵。持咒三年。有番经厂太监张贵。
引奏万岁爷。命住双林寺。设坛济幽。四十
九昼夜。赐紫衣宝冠。命西经厂掌坛中贵。又
赐织金禅衣金段十匹。膳盒八副。寄与大能
仁寺。盖先代班的答祖师。于成化年间赐法
王宝殿塔院也。僧五人朵儿只忏灭于五台
山善萨顶。展阳南渴灭于双林。其馀二僧。一
在山海关。一在墨云。嚷结募造渗金观音一
尊。朝南海天台。斋僧三千已满。得遇纳川同
行至嘉奂。宰官居士见者往往诘问踪由。敢
述大都如此。



* 南天竺婆罗门僧正碑


南天竺婆罗门僧正碑(并序)

夫佛日西沈。遗风东扇。十地开士。住菩提而
播形。八辈应真。逼机缘而演化。是以。真如奥
旨。殊五天而共融。实相圆音。同八部而俱显。
若乃深达法相。洞了宗极。研寻七觉。空有两
亡。游戏六通。真假双照者僧也。僧正讳菩提
仙那。姓婆罗迟。婆罗门种也。一十六国景慕
其高义。九十五种钻仰其英徽。但以区域夐
隔。史传阙然。本卿风范。难可缕言。僧正神情
湛寂。风宇明敏。灵台可仰。而不可窥。智海可
注。而不可𢬘。于是。追支谶之英范。逐世高之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7b 页 T51-0987.png
逸𨊠。跨雪峰而进影。泛云海而飞仪。[曰/月]险经
远。遂到大唐。唐国道俗。仰其徽猷。崇敬甚
厚。于时圣朝通好。发使唐国。使人丹治比真
人广成。学问僧理镜。仰其芳誉。要请东归。僧
正感其恳志。无所辞请。以大唐开元十八年
十二月十三日。与同伴林邑僧佛彻。唐国僧
道璿。随船泛海。及于中路。忽遭暴风。波涛注
日。阴曀迷天。计命忽若赘旒。去死犹其一分。
举船惶遽。不知所为。乃端仰一心。入禅观佛。
少选之间。风定波息。众咸叹其奇异。以天平
八年五月十八日。得到筑紫大宰府。昔腾兰
聿来。澄什利往。停迹振旦之邦。未[跳-兆+鬲]日域之
境。计远论劳。彼有愧德。自非位超修成行积
永劫。其孰契于兹乎。同年八月八日。到于摄
津国治下。前僧正大德行基。智焕心灯。定凝
意水。扇英风于忍土。演妙化于季运。闻僧正
来仪。叹未曾有。轶燕王拥帚于郭隗。侔伯喈
倒屣于王粲。主客相谒。如旧相知。白首如新。
倾盖如旧。于是见矣。乃嘱同法缁侣云。法本
不然。今亦不灭。救虽赴化之质翳迹于双林。
而法身之体布影于沙界。经云。应以婆罗门
身得度者。即现婆罗门身。而为说法。是也。
原夫开辟以来。虽时经百王世更万载。未有
[葸-十+夕]右梵英。印度圣种。梯山航海弘化圣朝。而
今圣德作而异人至。昌运起而大化隆。非但
诸佛悲愿之感。抑亦圣朝崇法之应也。我等
既逢斯运。复睹此人。盖各尽至款共致迎接。
于是道俗辐辏。阗城溢郭。连成幕之袂。濯为
雨之汗。肩随踵接。送入京辇。皇上大喜。仍敕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7c 页 T51-0987.png
住大安寺。供给隆厚。公王英彦。莫不宗敬。行
基又率京畿缁素两众五十馀种。前后合三
度。僧正讽诵华严经。以为心要。尤善咒术。弟
子承习。至今传之。僧正居敬行简。喜愠不形
于色。含章隐曜。莫能测其浅深。高秩厚礼。
不能回其虑。严威峻法。未足惧其心。光虽和
世。而弗污其体。尘虽同其心。而不测其真。以
天平胜宝二年。有敕崇为僧正。大法由斯绍
隆。群生以之回向。虽道迹未彰。而时英咸
谓已阶圣果。但夜壑贸迁。阎浮业谢。以天平
宝字四年岁次庚子二月二十五日夜半。合
掌向西。辞色不乱。如入禅乐。奄尔迁化。即以
同年三月二日。阇维于登美山右仆射林。春
秋五十七。临终告诸弟子云。吾常观清性。直
严自性身。而犹尊重弥陀。景仰观音。汝曹宜
抽吾帑藏衣物奉造阿弥陀净土。又云。吾生
在之日。普为四恩。奉造如意轮菩萨像。而情
愿更造八大菩萨像列坐其像。而无常行迫
其事不谐。汝曹不忘畴昔宜共相助毕功。弟
子等奉遵遗旨。备饰八像。而感梁木之既摧。
恸德音之永閟。所以炳发神功崇敬茂范。莫
若在妙像于当今。传遗影于后叶乃造成形
像。虽英智茂范共其人既往。而美质风器与
严像而如在。爰命谀才为像赞。其辞曰。

至象无色。大道无名。湛然常住。非灭非生。随
机汲引。应物兮形。发挥正教。如谷传声(其一)

道不自弘。弘之在哲。猗欤圣王。海内有截。接
武异人。连肩英杰。慈训惟阐。慧灯斯彻(其二)

爰有应真。寔曰僧正。爱道崇法。忘躯委命。茂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8a 页 T51-0988.png
德弥新。玄化尤盛。四辈袪惑。一乘得径(其三)

德必有类。道非独显。绰绰行基。幽赞妙典。起
予圣宾。揄扬群善。揭诚致敬。超群惟腆(其四)

是生灭法。诸行无常。哲人薪尽。火移光亡。一
朝归寂。万古增伤。传法道侣。奄绝舟航(其五)

藏山易速。阅水难息。仰德酬恩。昊天无极。幽
诚曷寄。写像追福。遍及无边。广覃有识(其六)

神护景云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故婆罗门僧正入室弟子传灯住位僧修荣



* 唐大和上东征传

真人元开撰

大和尚讳鉴真。扬州江阳县人也。俗姓淳于。
齐辩士髡之后也。其父先就扬州大云寺
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大和尚年十四。随
父入寺。见佛像感动心。因请父求出家。父奇
其志许焉。是时大周则天长安元年有诏。于
天下诸州度僧。便就智满禅师出家为沙弥。
配住大云寺。后改为龙兴寺。唐中宗孝和皇
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
年杖锡东都因入长安。其二年三月二十八
日。于西京实际寺登坛受具足戒。荆州南泉
寺弘景律师为和上。巡游二京。究学三藏。后
归淮南。教授戒律。江淮之间。独为化主。于是
兴建佛事。济化群生。其事繁多不可具载。

日本天平五年岁次癸酉。沙门荣睿普照等。
随遣唐大使丹墀真人广成。至唐国留学。是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8b 页 T51-0988.png
年唐开元二十一年也。唐国诸寺三藏大德。
皆以戒律为入道之正门。若有不持戒者不
齿于僧中。于是方知本国无传戒人。仍请东
都大福先寺沙门道璿律师。附副使中臣朝
臣名代之舶。先向本国去拟为传戒者。

荣睿普照留学唐国已经十载。虽不待使而
欲早归。于是请西京安国寺僧道航澄观。东
都僧德清。高丽僧如海。又请得宰相李林甫
之兄林宗之书。与扬州仓曹李凑。令造大舟
备粮送遣。又与日本国同学僧玄朗。玄法二
人俱下至扬州。是岁唐天宝元载冬十月(日本天平
十四年岁次壬午也)时大和尚在扬州大明寺。为众讲
律。荣睿普照至大明寺。顶礼大和尚足下。具
述本意曰。佛法东流。至日本国。虽有其法。而
无传法人。日本国昔有圣德太子。曰二百年
后。圣教兴于日本。今钟此运。愿大和上东
游兴化。大和上答曰。昔闻南岳思禅师迁化
之后。托生倭国王子。兴隆佛法。济度众生。又
闻。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
弃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著四
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
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今
我同法众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
者乎。时众默然一无对者。良久有僧祥彦。进
曰。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
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
剋。是故众僧咸默无对而已。大和上曰。
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祥彦曰。大和上若去。彦亦随去。爰有僧道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8c 页 T51-0988.png
兴.道航.神顶.崇忍.灵粲.明烈.道默.道
因.法藏.法载.昙静.道翼.幽岩.如海.澄
观.德清.思托等二十一人.愿同心随大和
上去。要约已毕。始抵东河造船。扬州仓曹
李凑依李林宗书亦同检挍造船备粮。大
和上。荣睿。普照师等。同在既济寺。备辨乾
粮。但云将供具往天台山国清寺供养众僧。
是岁天宝二载癸未。当时海贼大动繁多。台州.温州.明州海边并被其害。海路。塞公私
断行。僧道航云。今向他国为传戒法。人皆
高德行业肃清。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时
如海大瞋。裹头人州。上采访厅告曰。大使知
否。有僧道航。造船入海。与海贼连。都有若
干人。辨乾粮在既济。开元大明寺。复有五
百海贼入城来。时淮南采访使班景倩闻即
大骇。便令人将如海于狱推问。又差官人于
诸寺。收捉贼徒。遂于既济寺。搜得乾粮。大
明寺捉得日本僧普照。开元寺得玄朗玄法。
其荣睿师走入池水中仰卧。不良久见水
动。入水得荣睿师。并送县推问。僧道航隐
俗人家。亦被捉得并禁狱中。问曰。徒有几人
与海贼连。道航答曰。不与贼连。航是宰相
李林甫之兄林宗家僧也。今令送功德往天
台国清寺。陆行过岭辛苦。造船从海路去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9a 页 T51-0989.png
耳。今有林宗书二通。在仓曹所。采访使问仓
曹。对曰实也。仍索其书看。乃云阿师无事。
今三海贼大动。不须海过去。其所造船没
官。其杂物还僧。其诬告僧如海与反坐还俗。
决杖六十。递送本贯。其日本僧四人。扬州上
奏至京。鸿胪捡案问本配寺。寺家报曰。
其僧随驾去。更不见来。鸿胪依寺报而奏。
便敕下扬州曰。其僧荣睿等既是蕃僧。入朝
学问。每年赐绢二十五匹。四季。给时服。兼预
随驾。非是伪滥。今欲还国。随意放还。宜依
扬州例送遣。时荣睿普照等四月被禁。八
月始得出。其玄朗玄法。从此还国别去。

时荣睿。普照同议曰。我等本愿为传戒法。请
诸高德。将还本国。今扬州奉敕。唯送我四人。
不得请诸师。而空还无益。岂如不受官送。依
旧请僧。将还本国流传戒法者乎。于是巡避
官所。俱至大和上所计量。大和上曰。不须愁。
宜求方便必遂本愿。仍出正炉八十贯钱。买
得岭南道采访使刘臣邻之军舟一只。雇得
舟人等十八口。备辨海粮苓脂。红绿米一
百石。甜豉三十石。牛苏一百八十斤。面五
十石。乾胡饼二车。乾蒸饼一车。乾薄饼一万。
番拾头一半车。漆合子盘三十具。兼将画
五顶像一铺。宝像一铺。金泥像一躯。六扇
佛菩萨障子一具。金字华严经一部。金字大
品经一部。金字大集经一部。金字大涅槃经
一部。杂经论章疏都一百部。月令障子一具。
行天障子一具。道场幡一百二十口。珠幡
十四条。玉环手幡八口。螺钿经函五十口。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9b 页 T51-0989.png
铜瓶二十口。华毡二十四领。袈裟一千领。褊
衫一千对。坐具一千床大铜盖四口。行菜
盖四十口。大铜盘二十面。中铜盘二十面。小
铜盘四十四面。一尺面铜叠八十面。少铜叠
二百面。白藤箪十六领。五色藤箪六领。麝香
二十脐。沈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
安息香.栈香.零陵香.青木香.薰陆香.都有六
百馀斤。又有毕钵.呵梨勒.胡椒.阿魏.石蜜.
蔗糖.等五百馀斤。蜂蜜十斛。甘庶八十束。
青钱十千贯。正炉钱十千贯。紫边钱五千
贯。罗襆头二千枚。麻靴三十量。廗胃三
十个。击僧祥彦.道兴.德清.荣睿.普照.思托.
等一十七人。玉作人。画师。雕檀刻镂铸写
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都有八十五人。同
驾一只舟。天宝二载十二月举帆东下。到狼
沟浦。被恶风漂浪波击船破。波击舟破。
人总上岸。潮来水至人腰。大和上在乌蓲
草上。馀人并在水中。冬寒风急。甚太辛苦。

更修理舟。下至大坂山泊舟不得。即至下
屿山。住一月。待好风发。欲到桑石山。风急
浪高。舟无著岸=石【甲】岸岸。无计可量。才离崄岸。还
落石上。舟破。人并舟上岸。水米俱尽。饥渴三
日。风停浪静。泉郎将水米来相救。又经五
日。有还海官。来问消息。申请明州大守处分。
安置鄮县山阿育王寺。寺有阿育王塔。明州
者旧是越州之一县也。开元二十一年。越州
鄮县令王叔达奏。割越州一县。特置明州。更
开三县。令成一州四县。今称馀姚郡。其育王
塔者。是佛灭度后一百年时。有铁轮王。名阿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89c 页 T51-0989.png
育王。役使鬼神。建八万四千塔之一也。其塔
非金非玉。非石非土。非铜非铁。紫乌色刻镂
非常。一面萨埵王子变。一面舍眼变。一面出脑
变。一面救鸽变。上无露盘。中有县钟。埋没地
中。无能知者。唯有方基。高数仞。草棘蒙茸。
罕有寻窥。至晋泰始元年。并州西河离石
人刘萨诃者。死到阎罗王界。阎罗王教令掘
出。自晋宋齐梁至于唐代。时时造塔造堂。其
事甚多。其鄮山东南岭石上有佛右迹。东北
小岩上复有佛左迹。并长一尺四寸。前阔五
寸八分。后阔四寸半。深三寸。千辐轮相鱼印
文分明显示。世传曰迦叶佛之迹也。东方
二里。路侧有圣井。深三尺许。清凉甘美。极
雨不溢。极旱不涸。中有一鳞鱼。长一尺九
寸。世传云护塔菩萨。有人以香华供养。有
福者即见。无福者经年求不见。有人就井
上造屋至以七宝作材瓦。即从井中水涨流
却。天宝三载岁次甲申。越州龙兴寺众僧请
大和上。讲律受戒事毕。更有杭州湖州宣州
并来请大和上讲律。大和上依次巡游。开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0a 页 T51-0990.png
讲受戒。还至鄮山阿育王寺。时越州僧等。
知大和上欲往日本国。告州官曰。日本国僧
荣睿诱大和上欲往日本国。时山阴县尉遣
人于王蒸宅。搜得荣睿师。著枷递送京。遂
至杭州。荣睿师卧病。请暇疗治。经多时云
病死乃得放出。

荣睿普照师。等为求法故前后被灾。艰辛不
可言尽。然其坚固之志。曾无退悔。大和上
悦其如是。欲遂其愿。乃遣僧法进及二近事。
将轻货往福州买船。具辨粮用。大和上率
诸门徒祥彦.荣睿.普照.思托.等三十馀人。
辞礼育王塔。巡礼佛迹。供养圣井护塔鱼菩
萨。寻山直出州。大守卢同宰及僧徒父老迎
送设供养。差人备粮。送至白社村寺。修理坏
塔。劝诸乡人。造一佛殿。至台州宁海县白
泉寺宿。明日斋后踰山。岭峻途远。日暮夜
暗。涧水没膝。飞雪迷眼。诸人泣泪。同受寒
苦。明日度岭。入唐兴县。日暮至国清寺。松
篁蓊郁。奇树璀璨。宝塔玉殿。玲珑赫奕。庄
严华饰。不可言尽。孙绰天台山赋不能尽其
万一。大和上巡礼圣迹。出始丰县。入临海
县。导于白峰。寻江遂至黄岩县。便取永嘉
郡路。到禅林寺宿。明朝早食。发欲向温州。
忽有采访使牃来追。其意者在扬州大和上
弟子僧灵祐。及诸寺三纲众僧同议曰。我大
师和上发愿向日本国。登山涉海。数年艰苦。
沧溟万里。死生莫测。可共告官遮令留住。
仍共以牒告于州县。于是江东道采访使下
牒诸州。先追所经诸寺三纲。于狱留身推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0b 页 T51-0990.png
问。寻踪至禅林寺。捉得大和上。差使押送防
护。十重围绕。送至采访使所。大和上所至
州县官人参迎。礼拜欢喜。即放出所禁三纲
等。采访使处分依旧令住本寺。约束三纲防
护曰。勿令更向他国。诸州道俗闻大和上
还至。各辨四事供养。竞来庆贺。递相把手慰
劳。独大和上忧愁。呵啧灵祐。不赐开颜。其
灵祐日日忏谢乞欢喜。每夜一更立至五更
谢罪。遂终六十日。又诸寺三纲大德共来礼
谢乞欢喜。大和上乃开颜耳。

天宝七载春。荣睿普照师从同安郡至扬州
崇福寺大和上住所。大和上更与二师作方
便。造舟买香药。备辨百物。一如天宝二载所
备。同行人僧祥彦.神仓.光演.顿悟.道祖.如
高.德清.日悟.荣睿.普照.思托.等道俗一
十四人。及化得水手一十八人。又馀乐相随
者合有三十五人。六月二十七日发自崇福
寺。至扬州新河。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风
急浪高。旋转三山。明日得风。至越州界三塔
山。停住一月。得好风发至署风山。停住一
月。十月十六日晨朝大和上云。昨夜梦见
三官人。一著绯二著绿。于岸上拜别。知是国
神相别也。疑是度必得渡海也。少时风起指
顶岸山发。东南见山。至日中其山灭。知是
蜃气也。去岸渐远。风急汝峻。水黑如墨。沸浪
一透。如上高山。怒涛再至。似入深谷。人皆
荒醉。但唱观音。舟人告曰。舟今欲没。有何
所惜。即牵栈香笼欲抛。空中有声言。莫抛莫
抛。即止。中夜时舟人言。莫怖。有四神王。著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0c 页 T51-0990.png
甲把杖。二在舟头。二在樯舳边。众人闻
之。心里稍安。三日过蛇海。其蛇长者一丈馀。
小者五尺馀。色皆斑斑。满泛海上。三日过
飞鱼海。白色飞鱼翳满空中。长一尺许。一
日经飞鸟海。鸟大如人。飞集舟上。舟重欲没。
人以手推。鸟即衔手。其后二日无物。唯有急
风高浪。众僧恼卧。但普照师每日食时行生
米少许。与众僧以充中食。舟上无水。嚼米喉
乾。咽不入。吐不出。饮咸水腹即胀。一生辛
苦。何剧于此。海中忽四只金鱼。长各一丈
许。走绕舟四边。明旦风息见山。人总渴水。临
欲死。荣睿师面色忽然怡悦。即说云。梦见
官人。请我受戒忏悔。睿曰。贫道甚渴欲得水。
彼官人取水与睿。水色如乳汁。取饮甚美。
心既清凉。睿语彼官人曰。舟上三十馀人多
日不饮水。甚大饥渴。请檀越早取水来。
时彼官人唤雨令老人处分云。汝等大了事
人。急送水来。梦相如是。水今应至。诸人急须
把碗待。众人闻此总欢喜。明日未时西南空
中云起。覆舟上注雨。人人把碗承饮。第二日
亦雨至。人皆饱足。明旦近岸。有四白鱼来引
舟。直至泊舟浦。舟人把碗。竞上岸头觅水。
过一小岗便遇池水。清凉甘美。众人争饮。各
得饱满。后日更向池欲汲水。昨日池处但有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1a 页 T51-0991.png
陆地。而不见池。众共悲喜。知是神灵化出池
也。是时冬十一月。华蕊开敷。树实竹笋不辨
于夏。凡在海中。经十四日方得著岸。遣人求
浦。乃有四经纪人。便引道而去。四人口云。
大和尚大果报遇于弟子。不然合死。此间
人物吃人。火急去来。便引舟去入浦。晚见一
人被发带刀。诸人大怖与食便去。

夜发经三日。乃到振州江口泊舟。其经纪人
往报郡。其别驾凭崇债遣兵四百馀人来迎。
引至州城。别驾来迎乃云。弟子早知大和上
来。昨夜梦有僧姓丰田。当是债舅。此间若
有姓丰田者否。众僧皆云无也。债曰此间虽
无姓丰田人。而今大和上即将当弟子之舅。
即迎入宅内。设斋供养。又于大守厅内。设
会授戒。仍入州大云寺安置。其寺佛殿坏
废。众僧各舍衣物造佛殿。住一年造了。别驾
凭崇债自备甲兵八百馀人。送经四十馀日。
至万安州。州大首领凭若芳请住其家。三日
供养。若芳每年常劫取波斯舶三二艘。取物
为己货。掠人为奴婢。其奴婢居处南北三日
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总是若芳奴婢之
住处也。若芳会客。常用乳头香为灯烛。一
烧一百馀斤。其宅后苏芳木露积如山。其馀
财物亦称此焉。行到岸州界无贼。别驾乃回
去。荣睿普照师从海路经四十馀日到岸州。
州游弈大使张云出迎拜谒。引入令住开元
寺。官寮参省设斋。施物盈满一屋。彼处珍异
口味。乃有益知子。槟榔子。荔支子。龙眼。甘
蔗。拘莚楼头大如钵盂。甘甜于蜜。花如七宝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1b 页 T51-0991.png
色。胆唐香树丛生成林。风至香闻五里之
外。又有波罗捺树。果大如冬瓜。树似[枳-口+宜]楂
毕钵草子同。今见叶如水葱。其根味似乾
柹。十月作田。正月收粟。养蚕八度。收稻再
度。男著木笠。女著布絮人皆彫蹄凿齿。绣
面鼻饮。是其异也。大使已下至于典正。作番
供养众僧。大使自手行食。将优昙钵树叶以
充生菜。复将优昙钵子供养众僧。乃云大和上知否。此是优昙钵树子。此树有子华。
弟子得遇大和上如优昙钵华。甚难值遇。其
叶赤色圆一尺馀。子色紫丹气味甜美。彼州
遭火。寺共被烧。大和上受大使请造寺。振
州别驾闻大和上造寺。即遣诸奴各令进一
椽。三日内一时将来。即构佛殿讲堂塼塔。
椽木馀又造释迦文丈六佛像。登坛受戒。
讲律度人已毕。即别大使去。仍差澄迈县令
看送上船。

三日三夜便达雷州.罗州.辨州.象州.白州.
佣州.藤州.梧州.桂州.等官人僧道父老。迎
送礼拜。供养.承事.其事无量。不可言记。始
安都督上党公凭古璞等步出城外。五体投
地。接足而礼。引入开元寺。初开佛殿。香气满
城。城中僧徒擎幡烧香。喝梵云集寺中。州
县官人百姓填满街衢。礼拜赞叹。日夜不绝。
凭都督来自手行食。供养众僧。请大和上
受菩萨戒。其所都督七十四州官人。选举试
学人。并集此州。随都督受菩萨戒人其数无
量。大和上留住一年。时南海郡太都督五府
经略采访大使。摄御史中丞。广州大守卢焕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1c 页 T51-0991.png
牒下诸州。迎大和上向广府。时凭都督来。
亲送大和上。自扶上船口云。古璞与大和
上。终至弥勒天宫相见。而悲泣别去。下桂江
七日至梧州。次至端州龙兴寺。荣睿师奄然
迁化。大和上哀恸悲切。送丧而去。端州太守。
迎引。送至广州。卢都督率诸道俗。出迎城外。
恭敬承事。其事无量。引入大云寺。四事供养。
登坛受戒。此寺有呵梨勒树二株。子如大枣。
又开元寺有胡人。造白檀华严经九会。率工
匠六十人。三十年造毕。用物三十万贯钱。欲
将往天竺。采访使刘臣邻奏状。敕留开元寺。
供养。七宝庄严不可思议。又有婆罗门寺三
所。并梵僧居住。池有青莲华。华叶根茎并
芬馥奇异。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崙等舶。
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舶深六
七丈。师子国。大石国。骨唐国。白蛮。赤蛮等
往来居住。种类极多。州城三重。都督执六纛。
一纛一军。威严不异天子。紫绯满城。邑居逼
侧。大和上住此一春。发向韶州。倾城送远。乘
江七百馀里。至韶州禅居寺。留住三日。韶州
官人又迎引入法泉寺。乃是则天为慧能
禅师造寺也。禅师影像今现在。后移开元寺。
普照师从此辞大和上。向岭北去明州阿育
王寺。是岁天宝九载也。时大和上执普照师
手。悲泣而曰。为传戒律。发愿过海。遂不至日
本国。本愿不遂。于是分手。感念无喻。时大
和上频经炎热。眼光暗昧。爰有胡人。言能治
目加疗治。眼遂失明。后巡游灵鹫寺.广果
寺。登坛受戒。至贞昌县。过大庾岭。至虔州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2a 页 T51-0992.png
开元寺。仆射钟绍京左邻在此请大和上至
宅。立坛受戒。次至吉州。僧祥彦于舟上端坐。
问思托师云。大和上睡觉否。思托答曰。睡未
起。彦云。今欲死别。思托咨大和上。大和上
烧香将曲几来。使彦凭几向西方念阿弥陀
佛。彦即一声唱佛。端坐寂然无言。大和尚
乃唤彦彦。悲恸无数。

时诸州道俗闻大和上归岭北。四方奔集日
常三百以上。人物骈阗。供具炜烨。从此向
江州。至庐山东林寺。是晋代慧远法师之所
居也。远法师于是立坛授戒。天降甘露。因
号甘露坛。今尚存焉。近天宝九载有志恩
律师。于此坛上与授戒。又感天雨甘露。道俗
见闻叹同晋远。大和上留连此地已经三日。
即向浔阳龙泉寺。昔远法师于是立寺无水。
发愿曰。若于此地堪栖止者。当使抽泉。以
锡杖扣地。有二青龙。寻锡杖上。水即飞涌。
今尚其水涌出地上三尺焉。因名龙泉寺。从
此陆行至江州城。太守追集州内僧尼。道士。
女官。州县官人百姓。香华音乐来迎请停三
日供养。太守亲从浔阳县至九江驿。大和
上乘舟与大守别去。从此七日至润州江宁
县。入瓦官寺登宝阁。阁高二十丈。是梁武帝
之所建也。至今三百馀岁。微有倾损。昔一夜
暴风急吹。明旦人看阁下四隅有四神迹。长
三尺入地三寸。今造四神王像。扶持阁四
角。其神迹今尚存焉。昔梁武帝。崇信佛法。兴
建伽蓝。今有江宁寺。弥勒寺。长庆寺。延祚
寺等。其数甚多。庄严彫刻。已尽工巧。大和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2b 页 T51-0992.png
上之弟子僧灵祐承大和上来。远从栖霞
寺迎来。见大和上。五体投地进接大和上
足。展转悲泣而叹曰。我大和上远向海东。自
谓一生不获再觐。今日亲礼。诚如盲龟开目
见日。戒灯重明。昏衢再朗。即引还栖霞寺。住
三日。却下摄山。归杨府。过江至新河岸。即入
杨子亭既济寺。江都道俗奔填道路。江中迎
舟轴舻连接。遂入城住本龙兴寺也。大和
上从南振州来至杨府。所经州县立坛授戒。
无空过者。今亦于龙兴.崇福.大明.延光.等
寺。讲律授戒。暂无停断。昔光州道岸律师命
世挺生。天下四百馀州以为受戒之主。岸律
师迁化之后。其弟子杭州义威律师响振四
远。德流八纮。诸州亦以为受戒师。义威律
师无当之后。开元二十一年时大和上年满四
十六。准南江左净持戒者。唯大和上独秀无
伦。道俗归心。仰为受戒之大师。凡前后讲
大律并疏四十遍。讲律抄七十遍。讲轻重仪
十遍。讲羯磨疏十遍。具修三学。博达五乘。
外秉威仪。内求奥理。讲授之间。造立寺舍。
供养十方众僧。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缝
纳袈裟千领。布袈裟二千馀领。送五台山
僧。设无遮大会。开悲田而救济贫病。启敬
田而供养三宝。写一切经三部。各一万一千
卷。前后度人授戒略计过四万有馀。其弟子
中超群拔萃为世师范者。即有榻州崇福寺
僧祥彦。润州天响寺僧道金。西京安国寺僧
璿光。润州栖霞寺僧希瑜。扬州白塔寺僧法
进润州栖霞寺僧乾印。沛州相国寺僧神邕。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2c 页 T51-0992.png
润州三昧寺僧法藏。江州大林寺僧志恩。洛
州福先寺僧灵祐。扬州既济寺僧明烈。西京
安国寺僧明债。越州道树寺僧璿真。扬州兴
云寺僧惠琮。天台山国清寺僧法云等三十
五人。并为翘楚。各在一方。弘法于世导化
群生。

天宝十二载次癸巳十月十五日壬午。日本
国使大使特进藤原朝臣清河。副使银青光
录大夫光禄卿大伴宿弥胡麻吕。副使银青
光禄大夫秘书监吉备朝臣真备。卫尉卿安倍朝臣朝衡等来至延光寺。白大和上云。
弟子等早知大和上五回渡海。向日本国。将
欲传教。故今亲奉颜色顶礼欢喜。弟子等先
录大和上尊名并持律弟子五僧。已奏闻
主上。向日本传戒。主上要令将道士去。日本
君王先不崇道士法。便奏留春桃原等四人。
令住学道士法。为此大和上各亦奏退。愿
大和上自作方便。弟子等自在载国信物船
四舶。行装具足。去亦无难。时大和上许诺已
竟。时扬州道俗皆云。大和上欲向日本国。由
是龙兴寺防护甚固。无由进发。时有仁干禅
师。从务州来。密知大和上欲出。备具船舫
于江头相待。大和上于天宝十二载十月二十
九日戌时从龙兴寺出。至江头乘船下。时有
二十四沙弥。悲泣走来白大和上言。大和上
今向海东重观无由。我今者最后请预结缘。
乃于江边为二十四沙弥授戒讫。乘船下至
苏州黄洫浦。相随弟子。扬州自塔寺僧法
进。泉州超功寺僧昙静。台州开元寺僧思托。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3a 页 T51-0993.png
扬州兴云寺僧义静。衢州灵耀寺僧法载。
窦州开元寺僧法成等一十四人。藤州通善
寺尼智首等三人。杨州优婆塞。潘仙童。胡国
人安如宝。昆崙国人军法力。誊波国人善听
都二十四人。所将如来肉舍利三千粒。功德
绣普集变一铺。阿弥陀如来像一铺。彫白栴
檀千手像一躯。绣千手像一铺。救世观世音
像一铺。药师.弥陀.弥勒菩萨瑞像。各一躯。
同障子。金字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大佛
名经十六卷。金字大品经一部金字大集经一部。南本涅槃经一部四十卷。四分律一部
六十卷。法励师四分疏五本各十卷。光统
律师四分疏百二十纸。镜中记二本。智周
师菩萨戒疏五卷。灵溪释子菩萨戒疏二卷。
天台止观法门。玄义文句各十卷。四教仪十二卷。〔次第…卷〕七字-【戊】【己】次第禅门十一卷。行法华忏法一卷。小止观一卷次第禅门十一卷。行法华忏法一卷。
小止观一卷。六妙门一卷。明了论一卷。定宾
律师饰宗义记九卷。补释饰宗记一卷。戒疏二
本各一卷。观音寺亮律师义记二本十卷。南
山宣律师含注戒本一卷及疏。行事钞五本。羯磨疏等二本。怀素律师戒本疏四卷。大觉律师批记十四卷。音训二本。比丘尼传二本四卷玄奘法师西域记一本十二卷。终南
山宣律师关中创开戒坛图经一卷。合四十八部。及玉环水精手幡四口。□□金珠□
西国琉璃瓶盛□菩提子三斗。青莲华廿茎。
玳瑁叠子八面。天竺革履二緉。王右军真
迹行书一帖。小王真迹行书三帖。天竺
朱和等杂体书五十帖。□□□□□□□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3b 页 T51-0993.png
□□□□□。水精手幡已下皆进内里。又阿
育王塔样金铜塔一区。二十三日庚寅大使处
分大和上已下分乘副使已下舟毕。后大使
已下共议曰。方今广陵郡又觉知大和上
向日本国。将欲搜舟。若被搜得为使有妨。
又风被漂还著唐界。不免罪恶。由是众僧总
下舟留。十一月十日丁未夜。大伴副使窃招
大和上及众僧。纳己舟总不令知。十三日普
照师从越馀姚郡来乘吉备副使舟。十五日
壬子四舟同发。有一雉。飞第一舟前。仍下
碇留。十六日发。二十一日戊午第一第二
两舟同到阿儿奈波岛。在多祢岛西南。第
三舟昨夜已泊同处。十二月六日南风起。
第一舟著石不动。第二舟发向多祢去。七
日至益救岛。十八日自益救发。十九日风
雨大发。不知四方。午时浪上见山顶。二十
日乙酉午时第二舟着萨摩国阿多郡秋妻
屋浦。二十六日辛卯延庆师引大和上入太
宰府。

天平胜宝六年甲午正月十一日丁未副使
从四位上大伴宿祢胡麻吕奏大和上到筑
志太宰府。二月一日到难波。唐僧崇道等迎
慰供养。三日至河内国。大纳言正二位藤原
朝臣仲麻吕遣使迎慰。复有道璿律师。遣弟
子僧善谈等迎劳。复有高行僧志忠。贤璟.灵
福.晓贵等三十馀人。迎来礼谒。四日入京。敕
遣正四位下安宿王。于罗城门外迎慰拜劳。
引入东大寺安置。五日唐道璿律师婆罗门
菩提僧正来慰问。宰相.右大臣.大纳言已下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3c 页 T51-0993.png
官人百馀人来礼拜问讯。后敕使正四位下
吉备朝臣真备来口诏曰。大德和上远涉沧
波来投此国。诚副朕意。喜慰无喻。朕造此
东大寺经十馀年。欲立戒坛传受戒律。自有
此心日夜不忘。今诸大德远来传戒。冥契朕
心。自今以后。受戒传律。一任大和尚。又敕
僧都良辨。令录诸监坛大德各进禁内。不
经于日敕授传灯大法师位。其年四月。初
于卢遮那殿前立戒坛。天皇初登坛受菩
萨戒。次皇后皇太子亦登坛受戒。寻为沙
弥證修等四百四十馀人授戒。又旧大僧
灵祐。贤璟.志忠.善顶.道缘.平德.忍基.善
谢.行潜.行忍.等八十馀人僧。舍旧戒受
大和上所授之戒。后于大佛殿西。别作戒
坛院。即移天皇受戒坛土筑作之。大和上从
天宝二载。始为传戒五度装束。渡海艰辛。
虽被漂回。本愿不退。至第六度过日本。三
十六人总无常去。退心道俗二百馀人。唯
有大和上学问僧普照。天台僧思托。始终
六度。经逾十二年。遂果本愿。来传圣戒。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4a 页 T51-0994.png
方知济物慈悲宿因深厚。不惜身命。所度
极多。

时有四方来学戒律者。缘无供养多有退还。
此事漏闻于天听。仍以宝字元年丁酉十一月
二十三日。敕施备前国水田一百町。大和上
以此田欲立伽蓝。时有敕旨。施大和上园地
一区。是故一品新田部亲王之旧宅。普照.思
托请大和上以此地为伽蓝。长传四分律藏。
法励四分律疏。镇国道场饰宗义记。宣律
师钞。以持戒之力。保护国家。大和上言。大
好。即宝字三年八月一日。私立唐律招提名。
后请官额。依此为定。还以此日请善俊师。讲
件疏记等。所立者今唐招提寺是也。初大和
上受中纳言从三位冰上真人之延请。就
宅窃尝其土。知可立寺。仍语弟子僧法智。此
福地也。可立伽蓝。今遂成寺。可谓明鉴之
先见也。大和上诞生象季。亲为佛使。经云
如来处处度人。汝等亦敩如来。广行度人。大
和上既承遗风度人逾于四万。如上略件及
讲遍数。唐道璿律师请大和上门人思托曰
承学有基绪。璿弟子闲汉语者。令学励疏并
镇国国记。幸见开导。僧思托便受于大安唐
院。为忍基等四五年中研磨数遍。宝字三年
僧忍基于东大唐院讲.疏记。僧善俊于唐寺
讲件疏记。僧忠慧于近江讲件。疏记。僧惠新
于大安塔院讲件疏记。僧常巍于大安寺讲
件疏记。僧真法于兴福寺讲件疏记。从此以
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资相传。遍于寰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4b 页 T51-0994.png
宇。如佛所言。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即为如来
常在不灭。亦如一灯燃百千灯。暝者皆明明
不绝。

宝字七年癸卯春。弟子僧忍基梦见讲堂栋
梁摧折。寤而惊惧。欲大和上迁化之相也。仍
率诸弟子。模大和上之影。是岁五月六日结
跏趺座面西化。春秋七十六。化后三日顶上
犹煖。由是久不殡殓。至于阇维香气满山。平
生尝谓僧思托言。我若终已。愿坐死。汝可
为我于戒坛院别立影堂。旧住房与僧住。
千臂经云。临终端坐如入禅定。当知此人已
入初地。以兹验之。圣凡难测。同八年甲辰日本国使遣唐扬州诸寺。皆承大和上之
凶闻。总著丧服向东举哀三日。都会龙兴寺。
设大斋会。其龙兴寺先是失火皆被烧。大
和上昔住院房。独不烧损。是亦戒德之馀
庆也。
唐大和上东征传一卷

宝龟十年岁次己未二月八日己卯撰。

* 初谒 大和上二首并序

闻夫佛法东流。摩腾入于甲洛。真教南被。
僧会游于吴都。未丧斯文。必有命世。将弘
兹道。实待明贤。我皇帝据此龙图。济苍生
于八表。受彼佛记。导黔首于三乘。则有负
鼎掷钧。虽比肩于绛阙。而乘杯听铎。未
连影于玄门。爰有鉴真大和上。张戒网而
曾临。法进阇梨。照智炬而戾止像化多士。
于斯为盛。玄风不坠。寔赖兹焉。弟子浪迹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4c 页 T51-0994.png
嚣尘。驰心真际。奉三归之有地。欣一觉之
非遥。欲赞芳猷。奋弱管。云尔。

「 摩腾游汉阙
 僧会入吴宫
 岂若真和上
 含章渡海东
 禅林戒网密
 慧苑觉华丰
 欲识玄津路
 缁门得妙工
 我是无明客
 长迷有漏津
 今朝蒙善诱
 怀抱绝埃尘
 道种将萠夏
 空华更落春
 自归三宝德
 谁畏六魔瞋」


* 五言伤 大和上传灯逝
日本国传灯沙门释思托

「 上德乘杯渡
 金人道已东
 戒香馀散馥
 慧炬复流风
 月隐归灵鹫
 珠逃入梵宫
 神飞生死表
 遗教法门中」


* 五言伤 大和上
金紫光禄大夫中纳言行式部卿石上宅


「 上德从迁化
 馀灯欲断风
 招提禅草刬
 戒院觉华空
 生死悲含恨
 真如欢岂穷
 惟视常修者
 无处不遗踪」


* 五言伤 大和上
图书寮兼但马守藤原朝臣刷雄

「 万里传灯照
 风云远国香
 禅光籴百亿
 戒月皎千乡
 哀哉归净土
 悲哉赴泉场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5a 页 T51-0995.png
 寄语腾兰迹
 洪慈万代光」


* 五言因使日本愿谒鉴真大和上。已
灭度不觐尊颜。嗟而述怀
都虞候冠军大将军试太常卿上柱国高
鹤林

「 上方传佛教
 名僧号鉴真
 怀藏通邻国
 真如转付民
 早嫌居五浊
 寂灭离嚣尘
 禅院从今古
 青松绕塔新
 法留千载住
 名记万年春」


* 七言伤 大和上
传灯贤大法师大僧都沙门 释法进

「 大师慈育契圆空
 远迈传灯照海东
 度物草筹盈石室
 散流佛戒绍遗踪
 化毕分身归净国
 娑婆谁复为验龙」









* 唐王玄策中天竺行记并唐百官
撰西域志逸文


(中天竺行记。又名西国行传.西国行记。其文载在法苑珠林诸经要集等。今唯略示所在)


* 一婆栗阇国王为汉人设五女戏事 法苑珠林卷第四(大正五三 P. 296a)
* 二吐番国镬汤事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5b 页 T51-0995.png
* 三泥婆罗国火池事 法苑珠林卷第十六(大正五三 P. 405a) 诸经要集卷第一(大正五四)
* 四佛顶骨从西国将来事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九(大正五三 P. 498a)
* 五过净名宅以笏量基事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九(大正五三 P. 501c)
* 六摩诃菩提树像事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九(大正五三 P. 502c)
* 七摩诃菩提寺立碑事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九(大正五三 P. 503a)
* 八耆阇崛山立碑事 法苑珠林卷第二十九(大正五三 P. 504a)
* 九吐蕃国南界宝山事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四(大正五三 P. 770b)
* 一〇拘那罗王子事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一(大正五三 P. 960a)
* 一一摩伽陀国称人之法事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一(大正五三 P. 963a)
* 一二菩提寺王达磨师问汉敕使事 法苑珠林卷第九十八(大正五三 P. 1012c)
* 一三摩伽陀国菩提寺大德僧赊那去线陀算出佛般涅槃时事 法苑珠林卷第百(大正五三 P. 1028b)
* 一四瞻波国修罗窟事 法苑珠林卷第五(大正五三 P. 310b)
往五天竺国传¶ 第 995c 页 T51-0995.png
* 一五佛袈裟事(娑罗双树林释迦佛素像事耆阇崛山佛袈裟石事)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五(大正五三 P. 559b)
* 一六西域所见之塔事(罽宾国汉寺事。龙树菩萨入大海化哉王事。龙树菩萨于波罗奈国造塔七百所事。西域乾陀罗城东南雀离浮图事)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八(大正五三 P. 589a)
* 一七乌苌国檀特山寺事 法苑珠林卷第三十九(大正五三 P. 597b)
* 一八王玄策使至西域前后三度事五三 法苑珠林卷第五十五(大正五三 P. 703c)





* 唐常悯游天竺记逸文


(游天竺记又名游历记其文载在三宝感应要略录今唯略示所在)


* 一 第一优填王波斯匿王释迦金木像感应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上(大正五一 P. 827a)
* 二 第十北印度僧伽补罗国沙门达磨流支  感释迦像惊感应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上(大正五一 P. 830b)
* 三 第二十九造毗卢遮那佛像拂障难感应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上(大正五一 P. 8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