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077-03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六 元 朱公迁 撰
大雅三
说见小雅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077-0392b.png

文王之什三之一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
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赋也于叹辞昭明也命天命也不显犹言岂不显也
帝上帝也不时犹言岂不时也左右旁侧也
○周公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
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077-0393a.png

此章言文王既没而其神在上昭明于
天是以周邦虽自后稷始封千有馀年而其受天命
则自今始也
夫文王在上而昭于天则其德显矣
周虽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077-0393b.png

旧邦而命则新则其命时矣
故又曰有周岂不显乎帝命岂不时乎
盖以文王之神在天一升一降无时不在上
帝之左右是以子孙蒙其福泽而君有天下也
春秋传天王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077-0393c.png

追命诸侯之词曰叔父陟恪在我先王之左右以佐
事上帝语意与此正相似或疑恪亦降字之误理或
然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077-0393d.png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赋也亹亹强勉之貌令闻善誉也陈犹敷也哉语辞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077-0394a.png

侯维也本宗子也支庶子也○文王
非有所勉也纯亦不已而人见其若有所勉耳其德
不已故今既没而其令闻犹不已也
令闻不已是以上帝敷锡于周维文
王孙子则使之本宗百世为天子支庶百世为诸侯
而又及其臣子使凡周之士亦世世修德与周匹休
焉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077-0394b.png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
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赋也犹谋翼翼勉敬也思语辞皇
美桢干也
济济多貌○此承上章而言其
传世岂不显乎而其谋猷皆能勉敬如此也美哉此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077-0394c.png

众多之贤士而生于此文王之国也
文王之国能生此众多之士
则足以为国之干而文
王亦赖以为安矣
盖言文王得人之盛而宜其传世之显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077-0394d.png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
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赋也穆穆深远之意
缉续熙明亦不已之意止语辞假大丽数也不
亿不止于亿也侯维也
○言穆穆然文王之德不已其敬如此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077-0395a.png
是以大命集焉以有商孙子观之则可见矣盖商
之孙子其数不止于亿然以上帝之命集于文王而
今皆维服于周矣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077-0395b.png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
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赋也诸侯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
则殷士者商孙子之臣属也肤美敏疾
也祼灌鬯也将行也酌而送之也
京周之京师也
黼黼裳也冔殷冠也
盖先代之后统承先王修其礼物作宾于王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077-0395c.png

家
时王不敢变焉而亦所以为戒也王指
成王也荩进也言其忠爱之笃进进无已也
无念犹言岂得无念也尔祖文王也○言商
之孙子而侯服于周以天命之不可常也故殷之士
助祭于周京而服商之服也于是呼王之荩臣而告
之曰得无念尔祖文王之德乎盖以戒王而不敢斥
言犹所谓敢告仆夫云尔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077-0395d.png
刘向曰孔子论诗至
于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
不传于后嗣是以富贵无常
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077-0396a.png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赋也聿发语辞永长配合也命天理也
师众也上帝天之主宰也骏大也不易
言其难也○言欲念尔祖在于自修其德而又常自
省察使其所行无不合于天理
则盛大之福自我致之有不外求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077-0396b.png

而得矣又言殷未失天下之
时其德足以配乎上帝矣今其子孙
乃如此宜以为鉴而自省焉则知天命之难保矣大
学传曰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此之谓也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077-0396c.png

赋也遏绝宣布昭明义善也问闻通有又通虞度载
事仪象刑法孚信也○言天命之不易保故告之使
无若纣之自绝于天而布明其善誉于天下
又度殷之所以废兴者而折
之于天然上天之事无声无臭不可得而度也
惟取法于文王则万邦作而信之矣
子思子曰维天之命
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077-0396d.png

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夫知天
之所以为天又知文王之所以为文则夫与天同德
者可得而言矣
是诗首言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而终之以此其旨深矣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077-0397a.png
文王七章章八句
东莱吕氏曰吕氏春秋引此诗以为周
公所作味其词意信非周公不能作也
○今按此诗一章言文王有显
德而上帝有成命也二章言天命集于文王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077-0397b.png

则不唯尊荣其身又使其子孙百世为天子
诸侯也三章言命周之福不唯及其子孙而
又及其群臣之后嗣也四章言天命既绝于
商则不唯诛罚其身又使其子孙亦来臣服
于周也五章言绝商之祸不唯及其子孙而
又及其群臣之后嗣也六章言周之子孙臣
庶当以文王为法而以商为监也七章又言
当以商为监而以文王为法也其于天人之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077-0397c.png

际兴亡之理丁宁反覆至深切矣
故
立之乐官而因以为天子诸侯朝会之乐盖
将以戒乎后世之君臣而又以昭先王之德
于天下也国语以为两君相见之乐
特举其一端而言耳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077-0397d.png
然此诗之首章言文王之昭于天而不
言其所以昭次章言其令闻不已而不言其
所以闻至于四章然后所以昭明而不已者
乃可得而见焉
然亦多咏叹之言而语其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077-0398a.png

所以为德之实则不越乎敬之一字而已然
则后章所谓修厥德而仪刑之者岂可以他
求哉亦勉于此而已矣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
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077-0398b.png

赋也明明德之明也赫赫命之显也忱信也不易难
也天位天子之位也殷适殷之适嗣也挟有也
○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将陈
文武受命故先言在下者有明明之德则在上者有
赫赫之命达于上下去就无常
此天之所以难忱而为君之所以不易也纣居天位
为殷嗣乃使之不得挟四方而有之盖以此尔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077-0398c.png
○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
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
文王
赋也挚国名仲中女也任挚国姓也殷商商之诸侯
也嫔妇也京周京也曰嫔于京叠言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077-0398d.png

以释上句之意犹曰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也
王季文王父也身
怀孕也○将言文王之
圣而追本其所从来者如此盖曰自其父母而已然
矣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077-0399a.png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
不回以受方国
赋也小心翼翼恭慎之貌即前篇之所谓敬也文王
之德于此为盛昭明怀来回邪
也方国四方来附之国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077-0399b.png
○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在洽
之阳在渭之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
赋也监视集就载年合配也洽水名本在今同州合
阳夏阳县今流已绝故去水而加邑渭水亦径此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077-0399c.png

入河也嘉婚礼也大邦莘国也子太姒也○将言武
王伐商之事故此又推其本而言天之监昭实在于
下其命既集于周矣故于文王之初年而默定其配
所以洽阳渭涘当文王将婚
之期而大邦有子也盖曰非人之所能为矣
○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077-0399d.png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赋也伣磬也韩诗作磬说文云伣譬也孔氏曰如今
俗语譬喻物曰磬作然也文礼祥
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纳币之礼定其祥也造作梁桥
也作船于水比之而加版于其上以通行者即今之
浮桥也传曰天子造舟诸侯维
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张
子曰造舟为梁文王所制而周世遂以为天子之礼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077-0400a.png

也不显显也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缵女维莘
长子维行笃生武王保右命尔燮伐
大商
赋也缵继也莘国名长子长女太姒也行嫁笃厚也
言既生文王而又生武王也
右助燮和也○言天既命
文王于周之京矣而克缵大任之女事者维此莘国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077-0400b.png

以其长女来嫁于我也天又笃厚之使生武王保之
助之命之而使之顺天命以伐商也
○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
临女无贰尔心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077-0400c.png

赋也如林言众也书曰受率其旅若林矢陈也
牧野在朝歌南七十里侯维贰疑也尔武王也○此
章言武王伐纣之时纣众会集
如林以拒武王而皆陈于牧野则维我之师为有兴
起之势耳然众心犹恐武王以众寡之不敌而有所
疑也故勉之曰上帝临女毋贰尔心盖知天命之必
然而赞其决也然武王非必有所疑也设言以见众
心之同非武王之得已耳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077-0400d.png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
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赋也洋洋广大之貌檀坚木宜为车者也煌煌鲜明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077-0401a.png

貌骝马白腹曰騵彭
彭强盛貌师尚父太公望为太师而号尚父也鹰扬
如鹰之飞扬而将击言其猛也凉汉书作亮佐助也
肆纵兵也会朝会战之旦也○此章言武王师
众之盛将帅之贤伐商以除秽浊不崇朝而天下清
明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077-0401b.png
所以终首章之意也
大明八章四章章六句四章章八句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077-0401c.png

名义见小旻篇一章言天命无常惟德是与
二章言王季太任之德以及文王三章言文
王之德四章五章六章言文王太姒之德以
及武王七章言武王伐纣八章言武王克商
以终首章之意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077-0401d.png
其章以六句八句相间又国语以此及下篇
皆为两君相见之乐说见上篇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
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比也绵绵不绝貌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者
常小其蔓不绝至末而后大也民周人也自从土地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077-0402a.png

也沮漆二水名在豳地古公号也
亶父名也或曰字也后乃追称太王焉陶窑灶也
复重窑也穴土室也家门
内之通名也豳地近西戎而苦寒故其
俗如此○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诗追述太王始迁岐
周以开王业而文王因之以受天命也此其
首章言瓜之先小后大以比周人始生于漆沮之上
而古公之时居于窑灶土室之中其国甚小至文王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077-0402b.png

而后大也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赋也朝早也走马避狄难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077-0402c.png

率循也浒水厓也漆沮之侧也岐下岐山之下
也姜女太王妃
也胥相宇宅也孟子曰太王居邠狄人侵
之事之以皮币珠玉犬马而不得免乃属其耆老
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闻之也君子
不以其所养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将去
之去邠踰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
不可失也从之者如归市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077-0402d.png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
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赋也周地名在岐山之南广平曰原膴膴肥美貌菫
乌头也荼苦菜蓼属也饴饧也
契所以然火而灼龟者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077-0403a.png

也仪礼所谓楚焞是也
或曰
以刀刻龟甲欲钻之处也
○言周原土地之美虽物之苦者亦甘
于是太王始与豳人之从已者谋居之又契龟
而卜之既得吉
兆乃告其民曰可以止于是而筑室矣
或曰时谓土功之时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077-0403b.png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赋也慰安止居也左右东西列之也疆谓画其大界
理谓别其条理也宣布散而居也或曰导其
沟洫也亩治其田畴也自西徂东
自西水浒而徂东也
周遍也言靡事不为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077-0403c.png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
版以载作庙翼翼
赋也司空掌营国邑司徒掌徒役之事
绳所以为直凡
营度位处皆先以绳正之既正则束板而筑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077-0403d.png
缩束也载上下相承
也言以索束版投土筑讫则升下而上以相承载也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
次居室为后翼翼严正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077-0404a.png

○救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
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赋也救盛土于器也陾陾众也度投土于版也薨薨
众声也登登相应声削屡墙成而削治重复也冯冯
墙坚声五版为堵
兴起也此言治宫室也鼛鼓长一丈二尺以鼓役事
弗胜者言其
乐事劝功鼓不能止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077-0404b.png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赋也传曰王之郭门曰皋门伉高貌王之正门曰应
门将将严正也
太王之时未有制度特作二门其名如此及周有
天下遂尊以为天子之门而诸侯不得立焉冢土大
社也亦太王所立而后因以为天子之制也
戎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077-0404c.png

丑大众也起大事动大众必有事乎社而后出谓之
宜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
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
矣
赋也肆故今也犹言遂也承上起下之辞殄绝愠怒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077-0404d.png

陨坠也问闻通谓声誉也柞栎也枝长叶盛丛生有
刺棫白桵也小木亦丛生有刺
拔挺拔而上不拳曲蒙
密也兑通也始通道于柞棫之间也駾突喙息也
○言大王虽不能殄绝混夷
之愠怒亦不陨坠已之声闻盖虽圣贤不能必人之
不怒已但不废其自修之实耳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077-0405a.png

然太王始至此岐下之时林木深阻人物
鲜少至于其后生齿渐繁归附日众则木拔道通昆
夷畏之而奔突窜伏维其喙息而已言德盛而昆夷
自服也盖已为文王之时矣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077-0405b.png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
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
予曰有御侮
赋也虞芮二国名质正成平也传
曰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与朝周入其
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入其邑男女异路
斑白不提挈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077-0405c.png

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
二国之君感而相谓曰我等
小人不可以履君子之境乃相让以其
所争田为閒田而退天下闻之而归者四十馀国
苏氏曰虞在陜之平陆芮在同之冯翊平陆有
閒原焉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077-0405d.png

则虞芮之所让也蹶生未详其义或曰蹶动而疾
也生犹起也予诗人自予也率下
亲上曰疏附相道前后曰先后
喻德宣誉
曰奔走武臣
折冲曰御侮○言昆夷既服而虞芮
来质其讼之成于是诸侯归周者众而文王由此动
其兴起之势是虽其德之盛然亦由有此四臣之助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077-0406a.png

而然故各以予曰起之其辞繁而不杀
者所以深叹其得人之盛也
绵九章章六句
一章言在豳二章言至岐三章言定宅四章
言授田居民五章言作宗庙六章言治宫室
七章言作门社八章言至文王而服昆夷九
章遂言文王受命之事馀说见上篇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077-0406b.png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
左右趣之
兴也芃芃木盛貌朴丛生也言根枝迫迮相附著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077-0406c.png

也槱积也济济容貌之美也
辟君也君王谓文王也
○此亦以咏歌文王之德言芃芃棫朴则薪之槱之
矣济济辟王则左右趣之矣盖
德盛而人心归附趣向之也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赋也半圭曰璋祭祀之礼王祼以圭瓒诸臣助之亚
祼以璋瓒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077-0406d.png

左右奉之其判在内亦有趣
向之意
峨峨盛壮也髦俊也
○渒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
及之
兴也渒舟行貌泾水名烝众楫棹于往迈行也六师
六军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077-0407a.png

○言渒彼泾舟则舟中之人无不楫之周王于迈
则六师之众追而及之盖众归其德不令而从也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兴也倬大也云汉天河也在箕斗二星之间其长竟
天章文章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077-0407b.png

文王九十七乃终故
言寿考遐与何同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077-0407c.png

兴也追雕也金曰雕玉曰琢相质
也勉勉犹言不已也凡网罟张之为纲理之为纪
○追之琢之则所以美其文者至矣
金之玉之则所以美其质者至
矣勉勉我王则所以
纲纪乎四方者至矣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077-0407d.png
棫朴五章章四句
此诗前三章言文王之德为人所归后二章
言文王之德有以振作纲纪天下之人而人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077-0408a.png

归之
自此以下至假乐皆不知何人所作
疑多出于周公也
瞻彼旱麓榛楛济济岂弟君子干禄岂弟
兴也旱山名麓山足也榛似栗而
小楛似荆而赤济济众多也岂弟乐易也
君子指文王也○此亦以咏歌文王之德言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077-0408b.png

旱山之麓则榛楛济济然矣岂弟君子则其干禄也
岂弟矣干禄岂弟言其干禄之有道犹曰其争也君
子云尔
○瑟彼玉瓒 黄流在中岂弟君子福禄攸降
兴也瑟缜密貌玉瓒圭瓒也以圭为柄黄金为勺青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0077-0408c.png

金为外而朱其中也
黄流郁鬯也酿
秬黍为酒筑郁金煮而和之使芬芳条鬯以瓒酌而
祼之也攸所降下也○
言瑟然之玉瓒则必有黄流在其中岂弟之君子则
必有福禄下其躬明宝器不荐于亵味而黄流不注
于瓦缶则知盛德必享于禄寿而福泽不降于淫人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0077-0408d.png

矣
○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岂弟君子遐不
作人
兴也鸢鸱类戾至也李氏曰抱朴子曰鸢之在下无
力及至乎上耸身直翅而已盖鸢之飞全不用力亦
如鱼跃怡然自得而不知其所以然也
遐何通 言鸢之飞则戾于天矣鱼之跃则出于
渊矣岂弟君子而何不作人乎言其必作人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0077-0409a.png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
赋也载在尊也备全具也承上章言有岂弟之德则
祭必受福也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
兴也瑟茂密貌燎爨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0077-0409b.png

或曰熂燎除其旁草使木茂也
劳慰抚也
○莫莫葛藟施于条枚岂弟君子求福
不回
兴也莫莫盛貌回邪也
旱麓六章章四句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0077-0409c.png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
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赋也思语辞齐庄媚爱也周姜大王之妃太姜也京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5b 页 WYG0077-0409d.png

周也大姒文王之妃也徽美也百男举成数而言其
多也
○此诗亦歌文王之德而推本
言之曰此庄敬之太任乃文王之母实能媚于周姜
而称其为周室之妇
至于太姒又能继其美德之音而子孙众
多上有圣母所以成之者远内有贤妃所以助之者
深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6a 页 WYG0077-0410a.png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
弟以御于家邦
赋也惠顺也宗公宗庙先公也恫痛
也刑仪法也寡妻犹言寡小君也御迎也
○言文王顺于先公而鬼神歆之无怨恫者
其仪法内施于闺门而至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6b 页 WYG0077-0410b.png

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也孔子曰家齐而后国治
孟子曰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张子曰言接神人各得其道也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
保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7a 页 WYG0077-0410c.png

赋也雍雍和之至也肃肃敬之至也不显幽隐之处
也射与斁同厌也保守也○言文王在闺门之内则
极其和在宗庙之中则极其敬虽居幽隐亦常若有
临之者虽无厌射亦常有所守焉其纯亦不已盖如
是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7b 页 WYG0077-0410d.png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諌亦入
赋也肆故今也戎大也疾犹难也犬难如姜里之囚
及昆夷猃狁之属也殄绝烈光假大瑕过也
此两句与不殄厥愠不陨厥问相表里闻前闻也式
法也○承上章言文王之德如此故其大难虽不殄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8a 页 WYG0077-0411a.png

而光大亦无玷缺
虽事之无所前闻者而亦无不合于法
度虽无谏诤之者而亦未尝不入于善传所谓性与
天合是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8b 页 WYG0077-0411b.png
○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赋也冠以上为成人小子童子也造为也
古之人指文王也誉名髦
俊也○承上章言文王之德见于事者如此
故一时人材皆得其
所成就盖由其德纯而不已故令此士皆有誉于天
下而成其俊乂之美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9a 页 WYG0077-0411c.png
思齐五章二章章六句三章章四句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39b 页 WYG0077-0411d.png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
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
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赋也皇大临视也赫威明也监亦视也莫定也二国
夏商也不获谓失其道也四国四方之国也究寻度
谋也耆憎式廓未详其义或曰耆致也
憎当作增式廓犹言规模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0a 页 WYG0077-0412a.png

此谓岐周之地也○此诗叙大王
大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此其首
章先言天之临下甚明但求民之安定而已彼夏商
之政既不得矣故求于四方之国苟上
帝之所欲致者则增大其疆境之规模于是乃眷然
顾视西土以此岐周之地与大王为居宅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0b 页 WYG0077-0412b.png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
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
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
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赋也作拔起也屏去之也菑木立死者也翳自毙
者也或曰小木蒙密蔽翳者也修平皆治之
使疏密正直得宜也灌丛生者也栵行生者也启
辟芟除也柽河柳也似杨赤色生河边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1a 页 WYG0077-0412c.png

椐樻也肿节似扶老
可为杖者也攘剔
谓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长也檿山桑也与柘皆美
材可为弓干又可蚕也
明德谓明
德之君即大王也串夷载路未详或曰串夷即昆夷
载路谓满路而去所谓混夷駾矣者也配贤妃也谓
大姜○此章言大王迁于岐周之事盖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1b 页 WYG0077-0412d.png

岐周之地本皆山林险阻无人之境而近于昆夷大
王居之人物渐盛然后渐次开辟如此乃上帝迁此
明德之君使居其地而昆夷远遁天又为之立贤妃
以助之是以受命坚固而卒成王业也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
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2a 页 WYG0077-0413a.png

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
奄有四方
赋也拔兑见绵篇此亦言其山林之间道路通也
对犹当也作对言择其可当此国者
以君之也大伯大王之长子王季大王之少子也因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2b 页 WYG0077-0413b.png

心非勉强也
善兄弟曰友兄谓
大伯也笃厚载则也奄字之义在忽遂之间○言帝
省其山而见其木拔道通则知民之归之者益众矣
于是既作之邦又与之贤君以嗣其业盖自其初生
大伯王季之时而已定矣于是太伯见王季生文王
又知天命之有在故适吴不反太王没而国传于王
季及文王而周道大兴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3a 页 WYG0077-0413c.png

然以大伯而避王季则王季疑于不友
故又特言王季所以友其兄者乃因其心之自然而
无待于勉强
既受太伯之让则益修其德以厚周家之庆而
与其兄以让德之光犹曰彰其知人之明不为徒让
耳其德如是故能受天禄而不失至于文武而奄有
四方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3b 页 WYG0077-0413d.png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
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
于孙子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4a 页 WYG0077-0414a.png

赋也度能度物制义也貊春秋传乐记皆作莫谓其
莫然清静也克明能察是非也克类能分善恶也
克长教诲不倦也克君赏庆刑威也言
其赏不僣故人以为庆刑不滥故人以为威也
顺慈和遍服也比上下相亲也
比于至于也悔遗
恨也○言上帝制
王季之心使有尺寸能度义又清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4b 页 WYG0077-0414b.png

静其德音使无非间之言是以
王季之德能此六者至于文王而其
德尤无遗恨是以既受上帝之福而延及于子孙也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
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5a 页 WYG0077-0414c.png

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周祜
以对于天下
赋也帝谓文王设为天命文王之词如下所言也无
然犹言不可如此也畔
离畔也援攀援也言舍此而取彼也歆欲之动也羡
爱慕也
言肆情以徇物也岸道之极至处也密密须氏也姞
姓之国在今宁州阮国名在今泾州徂往也共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5b 页 WYG0077-0414d.png

阮国之地名今泾州之共池是也
其旅周师也按遏也徂旅密师之往共者也
祜福对答也○人心有所畔援有所
歆羡则溺于人欲之流而不能以自济
文王无是二者
故独能先知先觉以造道之极至
盖天实命之而非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6a 页 WYG0077-0415a.png

人力之所及也是以密人不恭敢违其命而擅兴师
旅以侵阮而往至于共
则赫怒整兵而往遏其
众以厚周家之福而答天下之心盖亦因其可怒而
怒之初未尝有所畔援歆羡也此文王
征伐之始也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
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6b 页 WYG0077-0415b.png

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赋也依安貌京周京也矢陈鲜善将侧方乡也
○言文王安然在周之京
而所整之兵既遏密人遂从阮疆而出以侵密
所陟
之冈即为我冈而人无敢陈兵于陵饮水于泉以拒
我也于是相其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7a 页 WYG0077-0415c.png

高原而徙都焉所谓程邑也
其地于汉为扶风安陵今
在京兆府咸阳县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兄弟以
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7b 页 WYG0077-0415d.png

赋也予设为上帝之自称也怀眷念也明德文王之
明德也
以犹与也夏革未详
则法也仇方雠国也兄弟与国也
钩援钩梯也所以钩引上城所谓云梯
者也临临车也在上临下者也冲冲车也从旁冲突
者也皆攻城之具也崇国名在今京兆府鄠县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8a 页 WYG0077-0416a.png

墉城也史记崇侯虎谮西伯于纣纣
囚西伯于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
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赐之弓矢鈇钺得专征伐曰
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归三年伐崇侯虎而作丰
邑○言上帝眷念文王
而言其德之深微不暴
著其形迹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8b 页 WYG0077-0416b.png

又
能不作聪明以循天理
故又命之以伐崇也吕氏曰此言文王
德不形而功无迹与天同体而已
虽兴兵以
伐崇莫非顺帝之则而非我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9a 页 WYG0077-0416c.png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
安是类是祃是致是附四方以无
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
忽四方以无拂
赋也闲闲徐缓也言言高大也连连属续状馘割
耳也军法获者不服则杀而献其左耳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49b 页 WYG0077-0416d.png

安安不轻暴也类
将出师祭上帝也祃至所征之地而祭始造军法者
谓黄帝及蚩尤也致致其至也附使之来附也茀茀
强盛貌仡仡坚壮貌肆纵兵也忽灭拂戾也春秋传
曰文王伐崇三旬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
降○言文王伐崇之
初缓攻徐战告祀群神以致附来者而四方无不畏
服及终不服则纵兵以灭之而四方无不顺从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0a 页 WYG0077-0417a.png

夫始攻之缓
战之徐也非力不足也非示之弱也将以致附而全
之也及其终不下而肆之也则天
诛不可以留而罪人不可以不得故也
此所谓文王之师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0b 页 WYG0077-0417b.png
皇矣八章章十二句
一章二章言天命大王三章四章言天命王
季五章六章言天命文王伐密七章八章言
天命文王伐崇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1a 页 WYG0077-0417c.png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
亟庶民子来
赋也经度也灵台文王所作谓之灵者言其倏然
而成如神灵之所为也营表
攻作也不日不终日也亟急也○国之有台所以望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1b 页 WYG0077-0417d.png

氛祲察灾祥时观游节劳佚也
文王之台方其经度营表
之际而庶民已来作之所以不终日而成也虽文王
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趍父事不召
自来也
孟
子曰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
灵台谓其沼曰灵沼此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2a 页 WYG0077-0418a.png

之谓也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翯
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赋也灵囿台之下有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麀牝鹿也伏言安其所处不惊扰也濯濯肥泽
貌翯翯洁白貌
灵沼囿之中有沼也牣
满也鱼满而跃言多而得其所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2b 页 WYG0077-0418b.png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于论鼓钟
于乐辟廱
赋也虡植木以悬钟磬其横者曰栒业栒上大版
刻之捷业如锯齿者也枞业上悬钟磬处以䌽色为
崇牙其状枞枞然者也
贲大鼓也长八尺鼓四尺中
围加三之一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3a 页 WYG0077-0418c.png

镛大钟也论伦也言
得其伦理也辟璧通廱泽也辟廱
天子之学大射行礼之处也水旋丘如璧以节观者
故曰辟廱
○于论鼓钟于乐辟廱鼍鼓逢逢矇瞍
奏公
赋也鼍似蜥蜴长丈馀皮可冒鼓逄逄和也有眸子
而无见曰矇无眸子曰瞍古者乐师皆以瞽者为之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3b 页 WYG0077-0418d.png

以其善听而审于音也公事也闻鼍
鼓之声而知矇瞍方奏其事也
灵台四章二章章六句二章章四句
东莱吕氏曰前二章乐文王有台池鸟兽之
乐也后二章乐文王有钟鼓之乐也皆述民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4a 页 WYG0077-0419a.png

乐之词也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4b 页 WYG0077-0419b.png

赋也下义未详或曰字当作文言文王武王实造周
也哲王通言大王王季也三后大王王季文王也在
天既没而其精神上与天合也王武
王也配对也谓继其位以对三后也京镐京也○此
章美武王能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而有天下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5a 页 WYG0077-0419c.png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赋也言武王能继先王之德而长言合于天理故能
成王者之信于天下也若暂合
而遽离暂得而遽失则不足以成其信矣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5b 页 WYG0077-0419d.png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6a 页 WYG0077-0420a.png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赋也式则皆法也○言武王所以能成王者之信而
为四方之法者以其长言孝思而不忘是以其孝可
为法耳
若有时而忘之则其孝者伪
耳何足法哉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6b 页 WYG0077-0420b.png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赋也媚爱也一人谓武王应如丕应徯志之应
侯维服事也○言
天下之人皆爱戴武王以为天子而所以应之维以
顺德是武王能长言孝思而明哉其嗣先王之事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7a 页 WYG0077-0420c.png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赋也昭兹承上句而言兹哉声相近古盖通用也来
后世也许犹所也
绳继武迹也○言武王之道昭明如此来世能继
其迹则久荷天禄而不替矣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7b 页 WYG0077-0420d.png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赋也贺朝贺也周末秦强天子致胙诸侯皆贺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8a 页 WYG0077-0421a.png

遐何通佐助也
盖曰岂不有助乎云尔
下武六章章四句
或疑此诗有成王字当为康王以后之诗然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8b 页 WYG0077-0421b.png

考寻文意恐当只如旧说且其文体亦与上
下篇血脉通贯非有误也
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
烝哉
赋也遹义未详疑与聿同发语词骏大烝君也 此
诗言文王迁丰武王迁镐之事而首章推本之曰文
王之有声也甚大乎其有声也盖以求
天下之安宁而观其成功耳文王之德如是信乎其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9a 页 WYG0077-0421c.png

克君也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
赋也伐崇事见
皇矣篇作邑徙都也丰即崇国之地在今鄠县杜陵
西南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59b 页 WYG0077-0421d.png

○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
来孝王后烝哉
赋也淢成沟也方十里为成成间有沟深广各
八尺匹称棘急也王后亦指文王也
○言文王营丰
邑之城因旧沟为限而筑之其作邑居亦称其城而
不侈大皆非急成已之所欲也
特追先人之志而来致其孝耳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0a 页 WYG0077-0422a.png
○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
王后烝哉
赋也公功也濯著明也○王之功所以著明者以其
能筑此丰之垣故尔
四方于是来归而以文王为桢干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0b 页 WYG0077-0422b.png
○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
赋也丰水东北流径丰邑之东入渭而注于河绩功
也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辟君也
○言丰水东注由禹之
功故四方得以来同于此而以武王为君此武王未
作镐京时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1a 页 WYG0077-0422c.png
○镐京辟廱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
烝哉
赋也镐京武王所营也在丰水东去丰邑二十五里
张氏曰周家自后稷居邰公刘居豳大王邑岐而文
王则迁于丰至武王又居于镐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1b 页 WYG0077-0422d.png

当是时民之归者日众其地
有不能容不得不迁也辟廱说见前篇张子曰灵台
辟廱文王之学也镐京辟廱武王之学也至此始为
天子之学矣
无思不服心服也孟子曰天下不心服
而王者未之有也○此言武王徙居镐京讲学行礼
而天下自服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2a 页 WYG0077-0423a.png
○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
武王烝哉
赋也考稽
宅居正决也成之作邑居也
张子曰此
举谥者追述其事之言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2b 页 WYG0077-0423b.png
○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武王烝哉
兴也芑草名仕事诒遗燕安翼敬也子成王也
○镐京犹在丰水
下流故取以起兴言丰水犹有芑武王岂无所事乎
诒厥孙谋以燕翼子则
武王之事也谋及其孙则子可以无事矣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3a 页 WYG0077-0423c.png
或曰
赋也言丰水之旁生物繁茂武王岂不欲有事于此
哉但以欲遗孙谋以安翼子故不得而不迁耳
文王有声八章章五句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3b 页 WYG0077-0423d.png

此诗以武功称文王至于武王则言皇王维
辟无思不服而已盖文王既造其始则武王
续而终之无难也又以见文王之
文非不足于武而武王之有天下非以力取
之也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4a 页 WYG0077-0424a.png
文王之什十篇六十六章四百一十四句
郑谱此以上为文武时诗以下为成王周
公时诗今按文王首句即云文王在上则
诗经疏义会通 卷十六 第 64b 页 WYG0077-0424b.png

非文王之诗矣又曰无念尔祖则非武王
之诗矣大明有声并言文武者非一安得
为文武之时所作乎盖正雅皆成王周公
以后之诗但此什皆为追述文武之德故
谱因此而误耳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