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a 页 WYG0077-000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经疏义会通 诗类
提要
等谨案诗经疏义会通二十卷元朱公迁
撰公迁字克升乐平人江西通志载其至正
间为处州学正何英后序则称以特恩授教
官得正金华郡庠二说互异考乐平县志载
公迁以至正辛巳领浙江乡试教婺州改处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b 页 WYG0077-0001b.png
州然则英序举其始通志要其终耳是书为
发明朱子集傅而作如注有疏故曰疏义其
后同里王逄及逄之门人何英又采众说以
补之逄所补题曰辑录英所补题曰增释虽
递相附益其宗旨一也其说墨守朱子不踰尺
寸而亦间有所辨证如卷耳篇内朱子误用
毛傅旧说以崔嵬为土山戴石公迁则引尔
雅说文明其当为石戴土又七月之诗朱子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a 页 WYG0077-0002a.png
本月令以流火在六月公迁推验岁差谓公
刘时当在五六月之交皆足以补集傅之阙又
集傅所引典故一一详其出处即所引旧说
原本不著其名者如卫风之赵子注为赵伯
循小雅斯千篇之或曰注为曾氏之类皆一
一考订虽于宏旨无关亦足见其用心不苟
也书成于至正丁亥正统甲子英始取逄所
授遗稿重加增订题作诗傅义详释发明以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b 页 WYG0077-0002b.png
授书林叶氏刋行之而板心又标诗傅会通
未喻其故今仍从公迁旧名题曰诗经疏义
以不没其始焉乾隆四十四年三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3a 页 WYG0077-00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 元 朱公迁 撰
纲领
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𤼵言为诗
○心之所之谓之志而诗所以言志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3b 页 WYG0077-0002d.png
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者性之感于物而动者也喜怒忧惧爱恶欲谓之
七情形见永长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不止于言凡嗟叹永歌皆是也成文谓其清浊高
下疾徐疏数之节相应而和也然情之所感不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4a 页 WYG0077-0003a.png
同则音之所成亦异矣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4b 页 WYG0077-0003b.png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事有得失诗因其实而讽咏之使人有所创艾兴
起至其和平怨怒之极又足以达于阴阳之气而致
祥召灾盖其出于自然而不假人力是以
入人深而见功速非他教之所及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5a 页 WYG0077-0003c.png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先王指文武周公成王
是指风雅颂之正经经常也
女正乎内男正乎外夫妇之常也孝者子之所以事
父敬者臣之所以事君诗之始作多𤼵于男女之间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5b 页 WYG0077-0003d.png
而达乎父子君臣之际故先王以诗为教使人兴于
善而戒其失所以道夫妇之常而成父子君臣之道
也三纲既正则人伦厚教化美而风俗移矣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6a 页 WYG0077-0004a.png
雅六曰颂
此一条本出于周礼太师之官盖三百篇之纲领管
辖也
风雅颂者声乐部分之名
也风则十
五国风雅则大小雅颂则三颂也赋比兴则所以制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6b 页 WYG0077-0004b.png
作风雅颂之体也
赋者直陈其事如葛覃卷耳之类是也比者以彼状
此如螽斯绿衣之类是也兴者托物兴词如关雎兔
罝之类是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7a 页 WYG0077-0004c.png
盖众作虽多而其声
音之节制作之体不外乎此故太师之教国子必使
之以是六者三经而三纬之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7b 页 WYG0077-0004d.png
则凡诗之节奏指归皆将不待讲说而直
可咏吟以得之矣
六者之序以其篇次风固为先而风则有
赋比兴矣故三者次之而雅颂又次之盖亦以是三
者为之也然比兴之中螽斯专于比而绿衣兼于兴
兔罝专于兴而关雎兼于比此其例中又自有不同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8a 页 WYG0077-0005a.png
者学者亦不可以不知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8b 页 WYG0077-0005b.png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諌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风者民俗歌谣之诗如物被风而有声又因其声以
动物也上以风化下者诗之美恶其风皆出于上而
被于下也下以风刺上者上之化有不善则在下之
人又歌咏其风之所自以讥其上也凡以风刺上者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9a 页 WYG0077-0005c.png
皆不主于政事而主于文词不以正諌而托意以谏
若风之被物彼此无心而能有所动也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
变雅作矣
先儒旧说二南二十五篇为正风鹿鸣至菁莪二十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9b 页 WYG0077-0005d.png
二篇为正小雅文王至卷阿十八篇为正大雅皆文
武成王之诗周公所定乐歌之词邶至豳十三国为
变风六月至何草不黄五十八篇为变小雅民劳至
召旻十三篇为变大雅皆康昭以后所作故其为说
如此国异政家殊俗者天子不能统诸侯故国国自
为政诸侯不能统大夫故家家自为俗也然正变之
说经无明文可考今姑从之其可疑者则具于本篇
云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0a 页 WYG0077-0006a.png
○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
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
诗之作或出于公卿大夫或出于匹夫匹妇盖非一
人而序以为专出于国史则误矣说者欲盖其失乃
云国史䌷绎诗人之情性而歌咏之以风其上则不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0b 页 WYG0077-0006b.png
唯文理不通
而考之周礼太史之属掌书而不
掌诗其诵诗以谏乃太师之属瞽矇之职也
故春秋
傅曰史为书瞽为诗说者之云两失之矣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1a 页 WYG0077-0006c.png
○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𤼵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
义先王之泽也
情者性之动而礼义者性之德也动而不失其德则
以先王之泽入人者深至是而犹有不忘者也
然此言亦其大槩有如此者其放
逸而不止乎礼义者固已多矣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1b 页 WYG0077-0006d.png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所谓上以风化下
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
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形者体而象之之谓小雅皆王政之小事大雅则言
王政之大体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2a 页 WYG0077-0007a.png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2b 页 WYG0077-0007b.png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颂皆天子所制郊庙之乐歌颂容古字通故其取义
如此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3a 页 WYG0077-0007c.png
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史记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
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
大雅始清庙为颂始所谓四始也诗之所以为诗者
至是无馀蕴矣后世虽有作者其孰能加于此乎邵
子曰删诗之后世不复有诗矣盖谓此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3b 页 WYG0077-0007d.png
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
无虐简而无傲
夔舜臣名胄子谓天子至卿大夫子弟教之因其德
性之美而防其过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4a 页 WYG0077-0008a.png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声谓五声宫商角徵羽宫最浊而羽极清所以恊歌
之上下律谓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
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最浊而应
科清又所以旋相为宫而节其声之上下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4b 页 WYG0077-0008b.png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5a 页 WYG0077-0008c.png
周礼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说见大序
以六德为之本
中和祗庸孝友
以六律为之音
六律谓黄钟至无射六阳律也大吕至应钟为六阴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5b 页 WYG0077-0008d.png
律与之相间故曰六间又曰六吕
其为教之本末犹舜之意也
礼记王制天子五年一巡狩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6a 页 WYG0077-0009a.png
论语孔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前汉礼乐志云王官失业雅颂相错
孔子论而定之故其言如此
史记云古者诗本三千馀篇孔子去其重取其
可施于礼义者三百五篇孔颖达曰按书傅所引之
诗见在者多亡逸者少则孔子所录不容十分去九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6b 页 WYG0077-0009b.png
马迁之言未可信也愚按三百五篇其间亦未必皆
可施于礼义但存其实以为鉴戒耳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7a 页 WYG0077-0009c.png
○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子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
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子曰兴于诗
兴起也诗本人情其言易晓而讽咏之间优柔浸渍
又有以感人而入于其心故诵而习焉则其或邪或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7b 页 WYG0077-0009d.png
正或劝或惩皆有以使人志意油然兴起于善而自
不能已也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
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8a 页 WYG0077-0010a.png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𤼵人之善心恶
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8b 页 WYG0077-0010b.png
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
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𤼵求其直指全体而言
则未有若思无邪之切者
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
以尽盖其义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9a 页 WYG0077-0010c.png
白圭大雅抑之五章也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
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19b 页 WYG0077-0010d.png
子贡盖自谓能无谄无骄者
故以二者质之夫子夫子以为二者特随处用
力而免于显过耳故但以为可盖仅
可而有所未尽之辞也又言必其理义浑然全体贯
彻贫则心广体胖而忘其贫富则安处善乐循理而
不自知其富然后乃可为至尔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0a 页 WYG0077-0011a.png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
而复磨之治之之功不已而益精也子贡因夫子告
以无谄无骄不如乐与好礼而知凡学之不可少得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0b 页 WYG0077-0011b.png
而自足必当因其所至而益加勉焉故引此诗以明
之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往者其所已言者来者其所未言者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1a 页 WYG0077-0011c.png
此逸诗也倩好口辅也盼目黑白分也素粉地画之
质也绚采色画之饰也言人有此倩盼之美质而又
加以华采之饰如有素地而加采色也子夏疑其反
谓以素为饰故问之
子曰绘事后素
绘事绘画之事也后素后于素也考工记曰绘画之
事后素功是也盖先以粉地为质而后可施以五采
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以文饰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1b 页 WYG0077-0011d.png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礼必以忠信为质犹绘事必以粉素为先起犹𤼵也
起予言能起𤼵我之志意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2a 页 WYG0077-0012a.png
咸丘蒙问曰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
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孟子曰
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
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
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
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2b 页 WYG0077-0012b.png
程子曰举一字是文成句是辞愚谓意谓已意志谓
诗人之志逆迎之也其至否迟速不敢自必而听于
彼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3a 页 WYG0077-0012c.png
程子曰诗者言之述也言之不足而长言之
咏歌之所由兴也其𤼵于诚感之深至于不知手之舞
足之蹈故其入于人也亦深古之人幼而闻歌诵之声
长而识美刺之意故人之学由诗而兴后世老师宿儒
尚不知诗之义后学岂能兴起乎
○又曰兴于诗者吟咏
情性涵畅道德之中而歆动之有吾与点也之气象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3b 页 WYG0077-0012d.png
○又
曰学者不可不看诗便使人长一格
张子曰置心平易然后可以言诗涵咏从容则
忽不自知而自解颐矣若以文害辞以辞害志则几何
而不为高叟之固哉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4a 页 WYG0077-0013a.png
○又曰求诗者贵平易不要崎岖求合盖诗人之情性
温厚平易老成今以崎岖求之其心先狭隘无由可见
○又曰诗人之志至平易故无艰险
之言大率所言皆目前事而义理存乎其中以平易求
之则思远以广愈艰险则愈浅近矣
上蔡谢氏曰学诗须先识得六义体面而讽咏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4b 页 WYG0077-0013b.png
以得之
愚按六义之说见于周礼大序其辨甚明其用可识
而自郑氏以来诸儒相袭不惟不能知
其所用反引异说而汨陈之惟谢氏此说
为庶几得其用耳
古诗即今之歌曲往往能使人感动至学诗却无感动
兴起处只为泥章句故也明道先生善说
诗未尝章解句释但优游玩味吟哦上下便使人有得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5a 页 WYG0077-0013c.png
处如曰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思之
切矣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归于正
也○又曰明道先生谈诗
并不曾下一字训诂只转却一两字点掇地念
过便教人省悟
诗经疏义会通 提要 第 25b 页 WYG0077-0013d.png
诗经疏义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