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渺茫。难以定稽。年次之下。通书说法度生以槩之。其有关于宗统者。总于末后书列)。
辛丑二十二年。
佛住世说法度生。
仁王般若云。二十八年。说摩诃般若。灵山八载。说
法华经。
佛始制戒律命优波离纲纪大众。
佛命阿难为侍者 发明。
壬寅二十三年。
癸卯二十四年。
甲辰二十五年。
乙巳二十六年。
丙午二十七年。
丁未二十八年。
戊申二十九年。
已酉三十年。
庚戌三十一年。
辛亥三十二年。
佛姨母大爱道求出家。
佛还迦维卫国。大爱道稽首白佛言。我闻女人精
进。亦可得道。今我敬信。愿得出家。受持法律。以学
于道。佛止之曰。无以女人。入我法律。而出家也。若
如此者。清净梵行。当必不久。正法住世。即易衰微。
大爱道再三哀求。佛不听许。阿难见而悯之。稽首
代恳。且曰。大爱道多有善意。佛初生时。躬侍养育。
今求出家。何不听许。佛曰。我非不知大爱道于我
有恩。今我成佛。于大爱道。恩亦不浅。以从于佛。得
受五戒。归依三宝。信道见谛。此之恩德。非世可比。
但听女人出家。则于佛法。有所障碍。譬如稻田。莠
稗丛杂。必败良苗。女人出家。清净大法。不久衰弱。
假使必求出家者。须令尽寿。奉行八敬之法。譬如
防水。善治堤塘。勿令漏失。其能如是。可入律法。大
爱道恭喜奉行。遂度出家。后證阿罗汉果(佛记正法当千
岁兴盛。以度女人故。至五百岁。而渐衰微)。
壬子三十三年。
癸丑三十四年。
甲寅三十五年。
乙卯三十六年。
丙辰三十七年。
丁巳三十八年。
戊午三十九年。
己未四十年。
庚申四十一年。
辛酉四十二年。
壬戌四十三年。
癸亥四十四年。
甲子四十五年。
乙丑四十六年。
丙寅四十七年。
丁卯四十八年。
戊辰四十九年。
己巳五十年。
庚午五十一年。
辛未五十二年。
佛付嘱摩诃迦叶传持宗统并敕阿难副贰传化。
佛在灵山会上。有大梵王。以金色波罗花献佛。佛
升座。拈起示众。是时众皆默然。摩诃迦叶破颜微
笑。佛顾而命之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
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
叶。复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
黎付之。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曰。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
法。复告之曰。此金缕僧伽黎衣。传付于汝。转授补
处。至慈氏佛出世。迦叶承敕。稽首敬受。
安隐忍曰。道大同。而弘道之迹不能同。道绝同。而
合道之符不能异。不能同也。故先圣之建立有差。
不能异也。虽变变化化。而不出从上相承之法眼。
佛示涅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发明(华严经云。如来应正等觉。作佛事巳。观十种义
故。示般涅槃。所谓示一切行。实无常故。示一切有为。非安隐故。示大涅槃。是安隐处。无怖畏故。以诸人天
乐著色身。为见色身。是无常法。令其愿住净法身故。示无常力。不可转故。示一切有为。不随心住。不自在
故。示一切三有。皆如幻化。不坚牢故。示涅槃性。究竟坚牢。不可坏故。示一切法。无生无起。而有聚集散坏
相故。诸佛世尊。作佛事巳。所愿满巳。转法轮巳。应化度者。皆化度巳。应受记莂。成记莂巳。法应如是。入于
不变涅槃)。
佛至拘尸那城。告诸大众。吾今欲入涅槃。以
手摩胸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各各
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我弟子。若谓
吾不灭度。亦非我弟子。时百万亿众。悉皆契悟。文
殊请佛再转法轮。佛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
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耶。
遂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下。从其面门。放大光明。
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十方六趣。一切众生。遇斯光
者。罪垢消除。种成佛因。爰及天人龙神。罗汉大士。
情与无情。俱来劝请。求莫涅槃。佛受纯陀最后之
供巳。说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巳。寂灭
为乐。乃右胁累足。泊然宴寂。摩耶夫人。从忉利天
来。佛复起为说法。特示双足化婆耆。摩诃迦叶最
后至。出双趺示之。
祥符荫曰。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譬澄空月。影
临万水。水清月见。水浊月隐。众生心净。佛即出世。
众生心垢。佛即涅槃。又如日月。照四天下。东方出
时。西方隐没。非日月遂隐没也。如来于此土众生
化缘巳毕。示见涅槃。于他方世界。随缘度生。未尝
涅槃也。局于凡情圣见。均之不见如来。故佛以紫
磨金色之身。炳示大众。令其不离当前。了悟真际。
一众机熟。悉契无生。斯又众生心垢。佛乃降生。众
生心净。便涅槃也。故曰佛不住佛。名真涅槃。
佛三昧火阇维金色身天人分请舍利起
塔供养(梵语舍利。此云骨身。舍利者。佛从最初发金刚心。以戒定慧光。蒸薰有漏三业生身
凝莹而成。其色不定。小大圆直。如露如粟。如珠如菽。又因禅定。行道。愿力。三者所薰。故有定。动。及随愿所
见之异。坚固如金刚。水火不能焚溺。代代高僧。凡三学圆满者。皆有之。但曰坚固子。非若佛之光明灵变
也)。
佛示寂巳。天人弟子。竞以香薪茶毗之。香薪
烬后。今棺如故。尔时大众。即于佛前。以偈颂曰。凡
俗诸猛𦦨。何能致棺热。请尊三昧火。阇维金色身。
于时金棺从座而举。高七多罗树。(多罗。又云贝多。此云岸。叶可书
写。高四十九尺)往反空中。化火三昧。(化火三昧者。火光三昧也)须臾灰
生。得舍利八斛四斗。迦维卫等八大国王。
严整四兵。各求舍利。天龙亦来。求分供养。乃分为
三分。一分与诸天。一分与龙王。一分复分为八分。
与八国王。俱起七宝塔供养。后阿育王。以阿阇世
王所供塔中舍利。分造八万四千宝塔。散布阎浮
洲。
别證(周书记。穆王五十三年壬申。二月十五日平旦。暴风忽起。损舍折木。地动天阴。西方白虹
十二道。太史扈多占曰。西方圣人卒矣。又穆王之世。数见西方光气亘天)。
祥符荫曰。至道绝迹。妙法离言。真佛无为。不堕诸
契性善之真。居仁由义。若耳听目视。何有撄吾心
哉。是以圣贤之教。得如来而大畅。惜哉缜之不讲。
谓神灭形灭。而诞佛也。惟如来之教。能穷此神之
广大微妙。语其大。则天地者。无尽大海之一沤耳。
元会运世者。无尽时劫之一瞬耳。语其妙。则无声
无臭。此之空谛也。精一执中。此之尸波罗蜜也。一
言演为无量义。竟古今而推之。莫能竟也。儒墨之
是非。黄老之秘密。与夫百家之雄辩。一言而蔽之
而有馀也。佐尧而尧。佐舜而舜。父以之而慈。子以
之而孝。护世以之而护诸众生。帝释以之而离爱。
梵天以之而胜慧。二乘以之而回向真乘。菩萨以
之而證入妙觉。四圣六凡。无根不被。故其言必至
于海墨也。河沙妙德。罔越穷神。故其要必归于一
乘也。世出世法。莫不竭尽而无馀矣。是以世之兴
王。莫不尊尚。列代名卿宿儒。或行峻一世。或文雄
百代。龙翰凤雏之彦。兰薰雪白之贤。归命法流。颐
真灵筏者。数之更仆。未易终也。考其人之操履事
业。皆彪炳史册。故未尝以嗜此而坏世间法也。使
道德之蕴。不出于六艺。性命之微。无过于诸儒。则
彼固皆含六艺之腴。入诸儒之室。何肯悦诐辞而
释微言。就僻行而[斁/皿]大道乎。是弃缟纻而求短褐
之类也。非人情矣。嗟乎。四大假合也。百年旦暮也。
昔之所历。于今奚存。今之所存。又何可恃。至爱终
离。大业终弃。神之未穷。茫茫安托。适百里而不得
其所托。则皇皇焉。浩劫之适。何翅百里。七趣纷遝。
所托非定。狃百年之得丧。而轻浩劫之流浪。可不
谓大哀耶。故济我于一时者。不及济我于一世者
也。俾我一世得所安者。不如使我浩劫得所安者
也。求济我于浩劫者。非如来之教而何。姑未敢论
受果登地。第能汎澜觉海。少溉馀润。则契根根尘
尘。靡不周遍法界。故不独可以穷神。亦可以穷形
色之原矣。于是缠盖不能縻。阴阳不能控。修兮其
翔。洎兮其集。得固如也。丧亦如也。未游焉者。不独
丧之为丧。既游焉者。不独得之为得。念念灭尽而
非断。古今不异而非常。毕化沙界而壹无事。默然
宴坐而万行严。往来生死。未尝生死。出入净秽。初
无净秽。岂将来而后證。审于今而不诬。是以究旷
劫于刹那。拔九类于半偈。莫尚如来之教矣。
佛说诸经宗旨 发明(一代时教。难以周知而遍举也。其有当于宗统者。节书之。
而诸家拈颂中稍平易者。书一二以附焉)。
经题[米-木+八]字。
(僧问地藏琛。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未审是甚么字。藏曰。看取下注脚 幻寄曰。有以沤和二字释此者。是
以柏树子话为三界唯心。同一鼻孔。座主见也)。
。
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
。
圆觉经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
。
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
。
楞严经。佛谓阿难。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
不能及。
。
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陨。
。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
阿难复白佛言。若此妙明真净妙心本来遍圆。如是
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
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鬼畜生。
。
佛告阿难。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若见不见
自然非彼。不见之相若不见吾不见之地自然非
物。云何非汝。
。
。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
法华经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
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有僧诵此忽有疑。日夕不置。偶闻莺声。顿然开悟。遂续前语为偈曰。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春至百花
开。黄莺啼树上)。
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
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
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
(圆极岑颂曰。岣嵝峰前神禹碑。字青石赤形模奇。无目仙人才一见。便应抚掌笑嘻嘻。云暗苍龙化葛陂。
就中一句是正颂。有人检点得出。许你具一只眼)。
诸经公案(凡圣之所同然曰公。今古之所不易曰案) 发明(如来说法。皆方便随机。显
密普摄。其间有觌面全提。因事直指。不落言诠。不涉意解者。节书之为公案。诸家拈颂附焉)。
佛一日升座。大众集定。文殊白椎曰。谛观法王法。法
王法如是。佛便下座。
。
。
佛因黑氏梵志献合欢梧桐花。佛召梵志放下著。梵
志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梵志放下著。梵志又
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梵志放下著。梵志曰。吾
今两手俱空。更教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放
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
却。无可舍处是汝放身命处。梵志于言下悟无生
忍法。
佛拈随色摩尼珠问五方天王。此珠而作何色。
时五方天王互说异色。佛藏珠复举手曰。此珠作
何色。天王曰。佛手中无珠何处有色。佛曰。汝何迷
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强说有青黄赤白色。吾
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悉自省悟。
佛因五通仙人问。佛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
通。佛召五通仙人。仙人应诺。佛曰。那一通你问我。
(翠岩芝曰。五通如是问。佛如是答。要且不会那一通 径山杲曰。今时有一种弄泥团汉。往往在那一通
处。错认定盘星)。
佛因菩眼菩萨欲见普贤不可得。乃至三度入定遍
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而来白佛。佛曰。
汝伹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于是普眼菩
萨才起一念便见普贤向空中乘六牙白象。
佛一日敕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诺。
佛曰。汝能持钵。须依过去七佛仪式。阿难便问如
何是七佛仪式。佛召阿难。阿难应诺。佛曰持钵去。
。
佛因自恣日文殊三度过夏。迦叶欲白椎摈出。才拈
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椎不能举。
佛遂问迦叶。你拟摈那个文殊。迦叶无对。
城东有一老母。与佛同生。不欲见佛。每见佛来即便
回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皆是佛。遂以手掩面。
乃至十指掌中皆是佛。
佛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处。唯有一女
人近于佛坐而入三昧。文殊乃白佛。云何此人得
近佛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
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人三匝鸣指一下。乃托至
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佛曰。假使百千文殊亦
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过四十二恒河沙国土有
罔明菩萨能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大士从地涌
出作礼佛。佛敕罔明出。罔明却至女子前鸣指一
下。女子于是从定而出。
。
(圆悟勤颂曰。大定等虚空。廓然谁辨的。女子与瞿昙据令何条直。师子奋迅兮摇荡乾坤。象王回旋兮不
资馀力。孰胜孰负。谁出谁入。雨散云收青天白日。君不见马驹踏杀天下人。临济未是白拈贼)。
。
佛因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佛良久。外道叹曰。
佛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作礼而去。阿难
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称叹而去。佛曰。如世良马。见
鞭影而行。
佛因外道问昨日说何法。佛曰说定法。外道曰今日
说何法。曰不定法。外道曰昨日说定法今日何说
不定法。佛曰昨日定今日不定。
。
佛因有异学问诸法是常耶。佛不答。又问诸法是无
常耶。佛亦不对。异学曰。佛具一切智。何不对我。佛
曰。汝之所问皆为戏论。
佛因长爪梵志索论义预约曰。我义若堕当斩首以
谢。佛曰汝义以何为宗。志曰我以一切不受为宗。
佛曰是见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有省乃叹
曰。我义两处负堕是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
八敬。还得一千年。又天人答宣律师曰。佛锡杖住
龙宫中。镇伏恶魔。复令正法增住四百年。是则正
法住世。总一千四百年。像法(像者。似也。闻法修行。不能證果。仅似正法
时也)住世一千年。又由锡杖在龙宫中因缘。复令像
法增住一千五百年。是则像法住世。总二千五百
年。末法住世一万年。又由锡
杖在龙宫中因缘。复令末法增住二万年。是则末
法住世总三万年。
历年表曰。粤惟浩劫难穷。比洪荒而无始。大千等
见。如朗月以临空。一念普观三际。讵有今古之分。
法身圆摄十虚。岂有去来之迹。然即所示见者以
窥端倪。就化仪中而徵实际。一期法化。可得稽焉。
降神当此土周昭王甲寅之年。至壬申岁一十九
年。佛为太子处王宫。示从人道中尊。处极荣贵之
位而不贪。居至恩爱之中而不染。所以警世无常。
务登道岸。真出世间之大雄。超三界之丈夫也。从
昭王癸酉。至穆王四年癸未。佛出家修行。降魔成
道。示离世间。入法界。无法不證。无道不成。成等正
觉。超出一切。所以见身修證。为物作则。洵正遍知
之调御。两足尊之导师也。从甲申五年。至壬
申穆王五十三年。其间四十九年。三转法轮。度无
量众。一音演唱。(佛以一音为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五时(华严。阿含。方等。般若。
法华涅槃时也)宣敷八教(顿。渐。秘密。不定。藏。通。别。圆为八)被机。大事了毕。
示佛道圆成。一切众生咸令开示悟入也。末后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