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纲目-明-朱时恩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599c 页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八
* 甲子丙寅丁卯庚午
壬申(元帝承圣元年)乙亥(敬帝绍泰元年)丙子(改太平)丁丑(陈高祖永定元
年)庚辰丙戌丁亥己丑辛丑癸卯丁未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0a 页 X85-0600.png
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
心。心明识物。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非佛莫
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沉。诸佛菩萨。非此安
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无更改。是故智
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性体。能使色身。作邪作
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离空。能凡能圣。是故相
劝。好自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沉。清净心智。如世黄
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无为法宝。非浅非深。诸佛菩
萨。了此本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又偈。夜夜抱佛眠。
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纤毫不相离。
如身影相似。欲识佛去处。祇这语声是。又偈。有物先
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士于梁
大同十年。设大法会。普为众生。忏灭罪苦。速得解脱。
士又以佛经目录繁多。或人不能遍阅。乃建轮藏。立
愿曰。登吾藏门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发菩提心者。
能推轮藏。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梁武帝萧衍。状
貌奇伟。日角龙颜。项有圆光。身不映日。所居之室。尝
若云气。幼而好学。自诗书。以至阴阳纬候。卜筮占决。
草隶尺牍。弓矢骑射。并洞精微。虽登大位。犹手不释
卷。晚奉佛道。日止一食。非宗庙祭祀宴飨大会。不举
乐。决死囚。必流涕。勤政事。虽冬月。过子夜。执笔视事。
手为皴裂。性方正。居暗室。必理衣冠。暑月未尝褰袒。
虽见内竖小臣。如遇严宾焉。太清三年。侯景陷台城。
以甲士五百人自卫。带剑上殿。帝神色不动。使向三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0b 页 X85-0600.png
公坐榻。谓曰。卿在戎日久。无乃为劳。景惶惧不能对。
出谓左右曰。吾每据鞍临敌。矢石交下。了无所怖。今
见萧公。使人畏慑。岂非天威难犯。吾不复见之矣。寝
疾。日夕念佛不绝口。大渐不能进膳。久而口苦索蜜。
举手曰荷荷。遂崩于净居殿。寿八十六。
** 慧闻大师发明心观
北齐慧闻。姓高氏。因阅龙树大智度论。恍然大悟。遂
遥禀龙树为师。
** 傅大士供养三宝
承圣三年。傅大士复舍家赀。为众生供养三宝。偈曰。
倾舍为群品。奉供天中天。仰祈甘露雨。流澍并无
边。
** ○慧思参慧闻大师
慧思。武津李氏子。顶有肉髻。牛行象视。少以慈恕。闻
于闾里。尝梦梵僧劝令出家。乃辞亲剃染。及禀具戒。
日惟一食。诵法华千遍。梁承圣三年。闻北齐慧闻有
徒数百。乃往受法。昼夜摄心。胁不至席。坐夏三七日。
获宿命通。寻有障起。四肢缓弱。不能行步。自念曰。病
从业生。业从心起。心源无起。外境何状。病业与身。都
如云影。作是观巳。轻安如故。夏满。犹无所得。深怀惭
愧。放身倚壁。背未至间。豁然开悟法华三昧○陆法
和。少隐江陵清溪山。服勤沙门。执弟子礼。及长出游。
以操行绝等。为梁湘东王所重。初侯景始降。和知其
必叛。以语朱元英。英不了其意。未久景围京城。英求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0c 页 X85-0600.png
策。和曰。取果宜待熟。景遣将任约。击湘东王。和乞军
禦之。对垒赤沙湖。贼因风纵火烧庐。和以白羽挥风。
风即返。约军大溃。士卒求约不获。和曰。洲际有水刹。
约在其下也。可往擒之。果得约。和舍之。谓王曰。他日
当得力。约后果为王立功。湘东王即位。是为元帝。改
元承圣。以和为郢州剌史。爵以闲散。始和欲大举定
魏。帝不许。和笑曰。吾尝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窥人
王位耶。但吾与王。于空王佛所有因缘。如不能用。则
柰业何。至是帝为魏所败。和乃归齐。齐文帝大喜。封
和为太尉。赐甲第。和乞为佛寺。身居偏室。日手持香
炉。行道礼佛。烧香凝坐。预期亡日。时至坐去。
** 智觊参慧思大师
智觊。字德安。华容陈氏子。父封开国侯。母徐。始娠。梦
吞白鼠。并香云五色。萦绕于怀。诞生之夕。祥光烛邻。
目有重瞳。肤不受垢。卧必合掌。坐必面西。七岁入寺。
闻僧诵普门品。即随念之。忽自忆七卷之文。宛如宿
习。十五礼佛。恍焉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嵿有僧招
手。复接入一伽蓝云。汝当居此。汝当终此。出家进具。
后至大苏山。谒慧思。思一见谓曰。昔灵鹫同听法华
经。今复来矣。示以普贤道场。说四安乐行。觊入观三
七日。诵法华经。至药王品曰。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
养如来。于是悟法华三昧。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宿
通便发。以所證白思。思曰。非尔弗證。非我不识。此乃
法华三昧前方便初旋陀罗尼也。纵令文字之师千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1a 页 X85-0601.png
万。不能穷汝之辩。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 ○二祖慧可传法僧璨
慧可。自达磨西归。继阐玄风。博求法嗣。至北齐。有一
居士。年踰四十。不言名氏。聿来设礼。而问曰。弟子身
缠风恙。请和尚忏罪。可曰。将罪来。与汝忏。曰觅罪了
不可得。曰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曰今见和
尚。巳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
法佛无二。僧宝亦然。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不在
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可深器之。即为
剃发。曰是吾宝也。宜名僧璨。其年三月十八日受具。
自兹疾渐愈。执侍经二载。可乃告曰。菩提达磨。远自
竺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吾。吾今授汝。并达磨信衣。
汝当守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
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曾生。又曰。汝受吾教。宜处
深山。未可行化。当有国难。曰师既预知。愿垂示诲。曰
斯乃达磨传般若多罗悬记云。心中虽吉外头凶。是
也。吾较年数。正在于兹。当谛思前言。勿罹世难。然吾
亦有宿累。今须酬之。善去善行。俟时传付○僧那。姓
马氏。少而神俊。通究坟典。年二十一。讲礼易于东海。
听者如市。暨南徂相部。学众随至。会慧可说法。与同
志十人。投可出家。自尔手不执笔。永捐世典。惟一衣
一钵。一坐一食。奉头陀行。既久侍于可。后谓门人慧
满曰。祖师心印。非专苦行。苦行但助道耳。若契本心。
发随意真光之用。则苦行如握土成金。若惟务苦行。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1b 页 X85-0601.png
而不明本心。为憎爱所缚。则苦行如黑月夜履于险
道。汝欲明本心者。当审谛推察。遇色遇声。未起觉观
时。心何所之。是无耶。是有耶。既不堕有无处所。则心
珠独朗。常照世间。而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那
顷断续之相。故我初祖兼付楞伽经四卷。谓我师二
祖曰。吾观震旦。惟有此经。可以印心。仁者依行。自得
度世。又二祖凡说竟。乃曰。此经四世之后。变成名相。
深可悲哉。我今付汝。宜善护持。非人慎勿传之。付嘱
巳。乃游方。莫知其终○向居士。幽栖林野。木食涧饮。
北齐天保初。闻慧可盛化。乃致书通好曰。影繇形起。
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影本。扬声止响。不知
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
而求佛果。喻默声而寻响。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别。
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
争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
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及造谒。聊申此意。伏望
答之。可命笔回示曰。备观来意皆如实。真幽之理竟
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
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悯此二见之徒辈。申时措
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馀。居士
捧披祖偈。乃伸礼密承印记。
** 慧思大师住南岳
慧思。住大苏。示众。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已求。莫
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偈曰。顿悟心源开宝藏。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1c 页 X85-0601.png
隐显灵通现真相。独行独坐常巍巍。百亿化身无数
量。纵令逼塞满虚空。看时不见微尘相。可笑物兮无
比况。口吐明珠光晃晃。寻常见说不思议。一语标名
言下当。思尝登座。讲大般若经。为诸论师。竞中毒药。
思一心念般若。毒即为消。命门人智顗代讲。顗至一
心具万行。忽有所疑。请师决之。思曰。如汝疑者。乃大
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旨也。吾昔于夏中。一念
顿发。诸法现前。吾既身證。不劳致疑。顗问。所證是十
地耶。曰吾一生望入铜轮。以领徒太蚤。损已益
他。但居铁轮耳。思尝手执如意。于众中指觊曰。
可谓法付法臣。法王无事者也。时大苏被警。徒众不
安。思乃谓觊曰。吾久羡南岳。恨法无所寄。汝可传灯。
莫作最后断佛种人。汝于陈国有缘。宜往利益。觊奉
命。乃至陈。住瓦官寺。开法华经题。思于光大二年六
月日。将四十馀僧。径趋南岳。登祝融峰。遇岳神会棋。
神曰。师何来此。曰求檀越一坐具地。曰诺。即飞锡以
定其处。岳神乞戒。思为说法。因曰。吾寄此山。止
期十载。巳后必事远游。吾前身曾履此处。巡至衡阳。
值一处林泉胜异。曰此古寺也。吾昔曾居命掘之。基
址犹存。又指岩下曰。吾此坐禅。贼斩吾首。寻得枯骸
一具。自此道化弥盛。陈主目为大禅。
** 善慧傅大士示寂
傅大士。住双林。大作佛事。尝有偈曰。空手把锄头。步
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陈太建元年。有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2a 页 X85-0602.png
慧和法师。不疾而终。嵩头陀亦于柯山入灭。士悬知。
谓普建普成曰。嵩公兜率待我。决不可久留也。时四
侧花木方当秀实。欻然枯瘁。四月二十四日。示众。此
身甚可厌恶。众苦所集。须慎三业。精勤六度。若坠地
狱。卒难得脱。常须忏悔。又曰。吾灭巳不得移𥨊床。七
日当有法猛上人。持像及钟。来镇于此。弟子问。归寂
后形体如何。曰山嵿焚之。问若不遂何如。曰勿用棺
敛。但垒甓为坛。移尸于上。屏风周绕绛覆之。上建浮
图。镇以弥勤像。又问。诸佛灭度。皆说功德。师之发迹。
可得闻乎。曰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及
传普敏文殊。慧集观音。何昌阿难。同来赞助。故大品
经云。有菩萨从兜率天来。诸根猛利。疾与般若相应。
即吾身是也。言讫。趺坐而逝。寿七十三。至七日。法猛
上人果持织成弥勒像及九乳钟来。镇龛所。须臾不
见。晋天福九年。钱王发塔。取灵骨一十六片。皆紫金
色。及道具十馀事。至府城龙山。建龙华寺。塑像安
置。
** ○三祖僧璨隐皖公山
僧璨。不知何许人。初以处士谒慧可。得度传法。陈太
建元年。自北齐来司空山。遂隐于皖公山。当周武帝
毁法。璨深自韬晦。居无常处。积十馀载。人无能知
者。
** ○静蔼法师隐太乙山
初静蔼。闻周武废教。慨然叹曰。食周之粟。而忘其事。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2b 页 X85-0602.png
可谓忠乎。即诣阙求见。极陈毁教祸福报应之事。指
證明白。帝为改容。顾既行之诏不可返。因谢遣之。蔼
退而泣曰。大教阨塞。吾何忍见。遂遁归终南山。帝欲
官之。遣卫士求蔼。蔼闻。徙入太乙山。号泣七日夜。声
不绝。撰三宝录二十卷。宣政元年七月。告弟子曰。吾
生无补于世。将事舍身。众号泣。因令侍者出山。蔼沥
血书偈一篇。遂坐磐石。留一内衣。自条其肉。布于石
上。引肠胃挂松枝上。五脏皆外见。馀筋肉手足头面
呙拆殆尽。以刀割心捧之。端坐而逝。馀骸并无遗血。
但见白乳傍流。凝于石次。闻者莫不流涕。
** 智觊大师隐天台山
智觊。居金陵瓦官八年。陈太建七年九月。谢遣徒众。
隐天台山。时佛陇峰有定光大师。谓弟子曰。不久当
有胜善知识。领徒至此。俄而觊至。光曰。还忆畴昔。举
手招引时否。乃共至庵所。其夜闻空中钟声声曰。是
何祥也。曰此是揵槌集僧。得住之相。此峰金地。我巳
居之。北峰银地。汝当居焉。觊尝独往华领峰坐禅。忽
于后夜。大风拔木。迅雷震山。魑魅千群。一形百状。倏
忽转变。不可称计。又作父母师僧之形。乍枕乍抱。悲
硬流涕。觊安心空寂。深念实相。强软二缘。所不能动。
明星出时。神僧赞曰。制敌胜怨。乃可为勇。能过斯难。
无如汝者。既安慰巳。复为说法。觊曰。大圣是何法门。
当云何学。云何弘宣。答曰。此名一实谛。学之以般若。
宣之以大悲。从今巳后。自行兼人。吾皆影响。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2c 页 X85-0602.png
** 慧思大师入寂
慧思。住南岳。有一老宿。令人传语曰。何不下山。教化
众生。目视云汉作么。思答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
尽。更有甚么众生可教化。大建九年六月日。思谓门
人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舟念佛三昧
方等忏悔。期于见證者。随有所须。吾自供给。如无此
人。吾即远去矣。时众以苦行事难。竟无答者。思乃屏
众入寂。小师灵辨号恸。思开目曰。何得惊动吾耶。痴
人出去。即唱佛合掌而逝。颜色如生。异香满室。
** 开皇元年复兴佛教
周武废教。辛丑。隋文帝即位。改元开皇。诏五岳各置
僧寺。又于相州战地。建伽蓝一所。帝志思弘法。是冬
有沙门智周等。赍经二百六十部。应期自西域而还。
敕付有司。召人番译○帝姓杨。名坚。华阴人。生时赤
光照室。紫气满庭。宅旁有尼寺。尼名智仙。世号神尼。
会炎暑。母扇之。寒甚几绝。尼自外至。谓其父曰。此儿
佛天所祐。身如舍利。不可坏也。遂名帝曰那罗延。又
曰。儿来处异伦。俗家秽污。可就寺养之。父乃以尼委
儿。一日尼外出。母来抱儿。忽见儿化为龙。鳞角巳具。
惊惶堕地。尼归见曰。何因妄触我儿。致令晚得天下。
及年七岁。尼告帝曰。汝后大贵。当自东方来。佛法时
灭。赖汝而兴。帝年十三。方始还家。及周武废教。尼隐
其家。未几而逝。至是帝果自山东。入为天子。大兴佛
法。皆如尼言。及登位后。每顾群臣。追念阿阇黎。以为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3a 页 X85-0603.png
口实。又云。朕兴繇佛法。而好食麻豆。前身似从道人
中来。繇少时在寺。至今乐闻钟鼓之声。
** 灌顶参智觊大师
灌顶。章安吴氏子。字法云。始生三月。能随母称三宝
名。有僧过门。谓其母曰。此子非凡。因以灌顶为名。出
家受具。天纵慧解。陈至德癸卯。谒智觊禀受观法。顿
蒙印可。觊命为侍者。随所住处。悉能受持。
** 道信参三祖僧璨
道信。姓司马氏。世居河内。后徙斲州广济县。生而超
异。幻慕空宗。诸解脱门。宛如宿习。开皇十二年。信年
十四。往礼僧璨曰。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璨曰。
谁缚汝。曰无人缚。曰何更救解脱乎。又问。如何是古
佛心。曰如今是甚么心。曰我今无心。曰汝既无心。诸
佛岂有耶。信于言下大悟。
** 二祖慧可示寂
慧可。既付法僧璨巳。旋往邺都。随宜说法。一音演畅。
四众归依。如是积三十四载。遂韬光混迹。变易仪相。
或入酒肆。或过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人惊问曰。
师是道人。何故如是。曰吾自调心。何关汝事。又于筦
城县匡救寺三门下。谈无上道。听者林会。时有辩和
法师。于寺中讲涅槃经。学徒闻可阐法。稍稍引去。辩
和不胜其愤。致谤于邑宰翟仲侃。加以非法。可怡然
委顺。识者谓之偿债。时癸丑三月十六日也。年一百
七岁。葬磁州滏阳县东北七十里。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3b 页 X85-0603.png
** ○智觊大师说法玉泉
智觊。至荆州玉泉。入定一大木中。一日有巨蟒。长十
馀丈。张口内向。阴魔列阵。炮矢如雨。经一七日。觊无
惧色。悯之曰。汝所为者。生死众业。贪著馀福。不自悲
悔。言讫。众妖俱灭。其夕云开月明。见二人威仪如王。
前致敬曰。予即关羽。汉末纷乱。九州瓜裂。曹操不仁。
孙权自保。予义臣蜀汉。期复帝室。时事相违。有志不
遂。死有馀烈。得王此山。大德圣师。何枉神足。曰欲于
此地建立道场。以报生身之德耳。曰愿哀悯我愚。特
垂摄受。此去一舍。山如覆船。其土深厚。弟子当与子
平。建寺化供。愿师安禅七日。以须其成。既出定。见湫
潭千尺化为平地。栋宇焕丽。巧夺人目。遂领众入居。
演法一日。神白觊曰。弟子今日获闻出世间法。愿洗
心易念。求受皈戒。永为菩提之本。觊授五戒。
** ○智顗大师示寂
丁巳十一月。晋王遣使。奉迎智顗。顗将行。谓门人曰。
吾将往而不返。汝等当成就佛陇南寺。又曰。乃是王
家所办。汝等见之。吾不见也。到剡东石城寺百尺石
像前而止。顾侍者曰。吾知命在此。不复前进。辍斤绝
弦于今日矣。唱观无量寿佛经题竟。复曰。四十八愿。
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
者。尚得往生。况戒定薰修圣行道力。功不唐捐矣。时
石佛放大光明。覆满山谷。门人请曰。未审大师何位
何生。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损已利他。但登五品。汝
甲子(梁武帝大同十年起)丙寅(改中大同)丁卯(改太清)庚午(简文大宝元年)¶ 第 603c 页 X85-0603.png
问何生者。吾诸师友。待从观音。皆来迎我。言讫而逝。
** 三祖僧璨传法道信
道信。依三祖悟道。服劳九载。后于吉州受具戒。侍奉
尤谨。僧璨屡试以玄微。知其缘熟。乃付衣法。偈曰。华
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隋后独孤氏。虽处王宫。深厌女质。一心念佛。仁寿辛
酉。命终时。永安宫北。种种音乐。自然震响。异香满室。
从空而至。天竺斯那到京。帝问。是何祥瑞。对曰。净土
有佛。号阿弥陀。皇后业高。超登彼国。故现斯瑞耳。
佛祖纲目卷第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