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4-A¶ 第 555a 页
* No. 1594-A
佛祖纲目序
余不佞。浮沉史局。垂五十年。而知古今事。无更难于
史者。无论正史难。即偏记小录亦难。无论稗史难。即
璅语杂簿亦难。若更进而史天史地。又进而史仙史
佛。自非以山河为法身。以人天为手眼者。未有能撮
其要而荟其成者也。心空居士。以三十年精力。汇为
佛祖纲目一书。于是梵网有总持。法门有纪载。宗教
有源流。废兴有考覈。而合之则曰。此七佛以来。一部
大史也。宋元徽中。王俭为七志。仅以佛书。附图谱之
末。梁初。命任昉等。于文德殿。列藏众书。于华林园。另
集释典。其后阮孝绪。博釆经籍。独尊佛录。于七录之
外。然亦不过资博览示瑰异而巳。唐宋以来。宗学炽
盛。枝叶各分。自景德传灯录出。续之者至。合为五灯。
于是曹溪之后。思让再分。马祖以来。五宗各显。至宋
僧法槃。别立教宗。以法华为经。天台为统。止观为门。
此佛祖统记所繇作也。迨元僧智常。复作统载。名依
统记。而立例则殊。始用史家编年之法。其意以宗为
主。以教为辅。凡净行神足。性相义观。无所不备。而识
1594-A¶ 第 555b 页 X85-0555.png
者摘其漏误。至不可寘辨。盖史之难如此。居士宿身
了了。自谓明教嵩再来。故于定祖正宗大义凛凛。巨
纲细目标识精详。至其略化迹而重机缘。合宗乘而
归净土。则又善诱曲导。无非融和水乳。吹亮薪传。俾
见性成佛之旨。人人开卷。直下领会。将居士显化。报
恩之愿。于是焉毕矣。何至如小师诤士。横分正闰。妄
划南北。始以病史而究。为宗教戈矛哉。嗟乎。韦昭仗
正书落窖坑。崔浩触讳族冤骈覆。至使贞臣节士。默
标张俨之文。私存孙盛之本。木天金马阱厕盈途。岂
如旃檀林边。可以逍遥撰述。大圆海畔。从无意外风
波。人鬼天龙俱供笔削。闼城鹿苑倚作直庐。如居士
之肩史责。谁谓极乐国中。珥毫簪笔。无其位。无其人
也。
皇明崇祯岁在甲戌仲秋吉旦 赐进士出身资政
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
事 实录副总裁董其昌撰
* No. 1594-B
佛祖纲目序
余辑是书。窃有深愿。经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
发心。自觉巳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曰发心正以求
其自觉。曰应世正以满其初心。心之未形。杳杳冥冥。
不见一物。无佛无祖无纲无目者。此性之纤尘不立
1594-A¶ 第 555c 页 X85-0555.png
也。心之巳形。浩浩荡荡。不遗一物。有佛有祖有纲有
目者。此性之万法朗然也。故曰不可以有心求。不可
以无心得。不可以语言造。不可以寂默通。离四句。绝
百非。如空里栽花。如波心踏月。无汝凑泊处。无汝拟
议处。毕竟如何。以佛祖遣佛祖。以纲目夺纲目。神而
明之。存乎其人而巳。是书草创于万历三十八年之
庚戌。卒业于崇祯四年之辛未。呕心枯须者。历二十
有一年。遂成佛祖纲目四十一卷。一时莲社行人。相
与谋付剞劂。作人天眼目。余乃欢喜踊跃。而说偈言。
偈曰。
「 我述此书
不为名闻
事理俱备
权实双行
庶几观者
了如镜明
开卷展读
发无上心
不愿佛子
耽著句味
但愿反求
直下便是
剪葛藤根
伐无明树
不愿佛子
瞥生知解
伹愿穷源
扫开奇怪
赤手归家
尘尘出碍
不愿佛子
贡高我慢
但愿知非
灵光显现
佛不柰何
魔军自散
不愿佛子
轻忽毗尼
但愿性戒
无犯无持
赤肉团上
出摩尼珠
不愿佛子
沉空枯坐
但愿明心
了无退堕
管甚蒲团
破与不破
不愿佛子
虚度光阴
但愿精进
拳拳服膺
万年一念
大地平沉
不愿佛子
儱侗颟顸
但愿悟彻
击碎疑团
竿头进步
桶底踢穿
不愿佛子
浮饰外护
但愿实心
圆修六度
法海无边
刹那涉过
1594-A¶ 第 556a 页 X85-0556.png
我作此偈
诸佛證明
沧海可竭
须弥可崩
而此愿力
与佛长存」
* No. 1594-C
附刻原疏
伏念。时恩博地凡夫。渺无福慧。四十馀载。虚度光阴。
幼承父母教育。窃佩孔圣遗言。既而母氏先亡。遂慕
佛门教典。当其步趋乎儒也。几欲效颦而攻乎佛。及
其归依乎佛也。又因尝鼎而薄乎儒。皆缘不汇大圣
之渊源。遂致下同流俗之轨辙。往岁万历丁未。正当
四十四岁。发无上心。勤求妙道。晨夕参叩。不敢怠遑。
梦𥧌之间。默蒙印可。始信千古法道。匪从人得。河沙
妙用。总在心源。度生为急。僧俗何拘。愚者自迷。妄分
儒释。原夫 世尊说十二部经。而人天瞻仰。孔子
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苟可开世间眼目。岂复爱一
已发肤。今恩窃不自揣。思报佛恩。照依历代年号。编
辑佛祖纲目。意仿乎孔子。名同乎紫阳。须以十年。或
可卒业。顾孔子圣人也。春秋犹世谛也。当时且冒罪
我之嫌。况恩何人。斯所编年而载者。皆天中天。圣中
圣。非古佛现身。即菩萨救世。上自天魔外道。下至拘
儒曲士。能无恼乱。或多谤毁。用是投诚恳求 三世
诸佛十方诸大菩萨天龙八部护法善神。被无量之
神力。多方护持。假莫大之灵通。曲垂方便。苦心思索。
1594-A¶ 第 556b 页 X85-0556.png
智慧脉脉自流。殚力挍雠。精神奕奕长旺。或奇书古
帙。或断简残编。奚所求而弗获。或助以刻赀。或牖以
知识。将善士之必逢。数年汇集。无异刹那。千叶词章。
如出一气。帙成。而鹫岭芳规。俨若未散。展毕。而龙华
胜会。预掇目前。无论后有作者。相续不断。化为无尽
之灯。即今有志禅那。一览无遗。触目菩提之路。 明
主收入藏中流通。并天长地久。鬼神不忘遗嘱呵护。
同玉策金函。天魔外道拱手归降。曲士拘儒回心向
道。自非大慈大力。何以成始成终。谨当发心纂集之。
初不胜祈祷款诚之至。时万历庚戌四月八日。弟子
朱时恩谨疏。
时恩既于如来像前。发弘愿巳。屡获瑞梦。不一而
足。或梦三教后圣人。私感之。私服之。或梦明教嵩
禅师再来。后圣者以是书所载。乃先圣化迹。读是
书而兴起者。皆三教后圣人也。私者。非佛非祖。以
一俗士。而编辑佛祖网目。即孔子所谓。其义则丘
窃取之者。虽公而亦私也。感之者。因是书而明心
见性。自应铭感之不忘也。服之者。因是书而惑断
执空。自应佩服之无斁也。明教再来者。昔以比丘
而著传法正宗记。今以居士而著佛祖纲目。前后
若出一人也。自是而知。佛祖加被我矣。虽蒐罗未
尽。而千圣不传之奥旨。超出语言文字之外者。巳
若含若吐于是书。古德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
名为报佛恩。
1594-A¶ 第 556c 页 X85-0556.png
* 佛祖纲目凡例
* 佛祖 福慧两足。正觉无上。故名为佛。明佛心宗。行解相应。故名为祖。现在贤劫第四尊佛。号曰释迦。王此五浊大千世界。释迦传迦叶。二十八传至达磨。是谓西天二十八祖。达磨传慧可。六传至惠能。是谓东土六祖。嗣后五宗继兴。法法相传。无忝祖位 教门则有瑜伽宗南山宗天台宗慈恩宗贤首宗。
* 纲目 纲者大纲。目者细目。儒书纲目。为世间法。善恶俱陈。以备法戒。故有褒有贬。佛祖纲目。为出世间法专为托彼巳成之佛祖。显我自性之佛祖。故无褒无贬。
* 卷帙 如来示生印度。大教渐被支那。则此方著述。断以释迦为主。今不论篇数多寡。以一甲子。周为一卷。起周康王二年甲子。止洪武十六年癸亥。总计四十一甲子。成四十一卷。仍编字号以便查考。
* 年号 西土东土。不同世法。道法亦异。今每卷纲目前。先将此土年号。注入甲子内。然后专书佛祖机缘化迹。庶不混杂。
* 五时 如来示现有五时。一降生。二出家。三成道。四说法。五涅槃。如来说法亦有五时。一华严。二尘苑。三方等。四般若。五法华。
* 机缘 教外别传。才出母胎。便巳漏逗。何待拈花
1594-A¶ 第 557a 页 X85-0557.png
* 化迹 神通变化。虽佛祖。亦时藉以折伏魔外。实则正法不系乎此。如沩山云门。道满天下。未闻以三世国王失通之故。而少贬其宗风。故纲目虽不削化迹。亦不滞化迹。
* 宗教 教是佛语。宗是佛心。但愁心不作佛。不愁佛不解语。然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故是书以传法正宗。为主而教。尤不可不看。
* 净土 佛开净土一门。实救世之良方。亦参禅之捷径。达磨未来。远公始创莲社。教人一心念佛。要其归极与直指单传。毫发无异。近世云栖宏师。古佛再来。俨然德山临济而不用棒喝。单提念佛话头。可谓善学柳下惠。不师其迹。读纲目者。直须识得此意。
* 宗派 调字号第三十一卷。马祖石头会下有二道悟。不可不辨。一道悟嗣石头。东阳张氏子。初参国一。后谒石头。顿悟。住荆州城东天皇寺。弟子三人。一慧真。一文贲。一幽闲。恊律即符载撰碑。一道悟嗣马祖。渚宫崔氏子。初谒石头不契。次谒忠国师。后谒马祖。言下大悟。授记返荆门。节使以天王嗔责。造天王寺于府西供师。弟子一人龙潭崇信。荆南节度使丘玄素撰碑。据此则龙潭嗣天王。天王嗣马祖无疑。传灯乃误列于石头法派。而宋景
1594-A¶ 第 557b 页 X85-0557.png
* 辨讹 腾字号第三十四卷。乾祐庚戌。吴越王以诞辰饭僧。王问永明。今有真僧降否。曰长耳和尚。乃定光佛应身也。王趋驾参礼。称为定光出世。长耳伹云。永明饶舌。遂跏趺而化。令参号。永明与长耳。同嗣雪峰。初住翠岩天福。丁酉王请住龙册。即所问之永明也。显德甲寅。王始建永明寺。请道潜居之。宋建隆辛酉。道潜化王。乃请延寿住永明。自辛酉溯至庚戌。凡十有一年。此时寿未出世。永明寺亦未建。安得谓王所问之永明乃延寿之永明哉。佛书中如此类者颇多。而遗漏处亦不少。姑俟博雅详订再续。
* 序文 纲目卷首。除自述愿文及原疏外。止录宋景濂序传法正宗记及护教编后记二首。更不敢乞文名公以相粉饰。
。
佛祖纲目凡例
1594-A¶ 第 557c 页 X85-0557.png
* 佛祖纲目总次
全部纲目内所载。虽西方圣人为大千教主。实
遵东土帝王花甲。编年纪号。自序文起至末卷
助赀姓氏。止分列四十一卷。共成十二策开后。
第一策 董序 自序 凡例 宋序
七佛偈 首卷至十八卷
第二策 十九卷至二十八卷
第三策 二十九卷至三十一卷
第四策 三十二卷
第五策 三十三卷
第六策 三十四卷
第七策 三十五卷
第八策 三十六卷
第九策 三十七卷之上
第十策 三十七卷之下
第十一策 三十八卷至三十九卷
第十二策 四十卷至四十一卷 自跋 善信
助赀数目
佛祖纲目总次
1594-A¶ 第 558a 页 X85-0558.png
* No. 1594-D
佛祖纲目缘引
刻分灯录既竣。则诸善信夙生种子巳苏苏发动矣。
然心空氏弘愿深慈。增进无巳。且其一生精力。注之
佛祖纲目一书。盖蒐辑全藏纂要钩玄。而用编年法
诠次焉。以迦文为教主。以西竺东土诸祖一花五叶
为正宗。以经教义观净行神足为旁翼。洎宰官长者
诸善知识。靡不赅摄。虽仿通载之例。而尽刊七误之
短。采撷参订。功兼劳倍。洵可谓贝笈之巨筏。法印之
金鎞。令学人薰习。其中不待遍阅三乘十二分教。而
心知眼孔一时洞开。如渴饮天浆。如饥餐王膳。又如
东海狂。且忽游众香之国。负兹孱子扶筇百药之肆。
其踊跃欢喜。又讵可量哉。卷凡四十。而嬴汇为十二
策。将托重十二大法力人。流通演化。业有独任之者。
不佞则谓。末法凌夷。尽大地人。迷却向上一著。与其
独为君子。宁若善与人同。于是乃有分募之脱。悉照
径山规式。各刻姓名卷后。庶几财法二施。一雨普润。
即半满功德。不且平等无二乎。莫道心空居士特特
漫天顿网打凤罗龙也。
崇祯五年壬申四月 佛示生日黄廷鹄澹志甫题
1594-A¶ 第 558b 页 X85-0558.png
* No. 1594-E
传法正宗记序
宋 濂
表大法之真传。起群生之正信。宜莫如书。然而真丹
身毒。相去绝远。梵言华言。重译或殊。况屡遭灭斥之
祸。生乎其后者。必蒐罗坠逸。遍观会通。然后能定是
非之真谀。闻之士苟获窥其一偏。遂执为确然之论。
斯亦过矣。呜呼辟邪说之胶。固伸正议于千载之下。
不有先觉学者。将何所从哉。昔者濂读涅槃经。及智
度论。颇知释迦文佛以正法授迦叶。世世相传。具有
明證。故自前魏支彊梁楼至洛邑。译续法传。自七佛
至二十五祖婆舍斯多而止。东晋佛驮跋陀罗至庐
山。所译禅经。自迦叶至二十八祖达摩多罗而止。逮
夫后魏之时。崇道屏释。而沙门昙曜苍黄逃窜。单录
诸祖之名。匿岩穴间。仅及二十四祖师子尊者而止。
佛运重启。昙曜进为僧统。吉迦夜等遂因之。为付法
藏传。其去前魏巳一百九十馀年。东晋亦六十二年
矣。东魏那连耶舍至邺。复备译西域诸所传授事迹。
其次第与禅经不差毫发。则全阙之分。有不待辨而
自明矣。唐兴曹溪。大弘达磨之道。传布益盛。义学者
忌之。而神清为甚。乃据法藏传所列。谓师子遭难。绝
嗣不传。犹以为未足。诬迦叶为小智。不足承佛心印。
指禅经实。后来传会。难以取徵。而好议论之徒。纷纷
1594-A¶ 第 558c 页 X85-0558.png
而起矣。宋明教大师契嵩。读而病之。博釆出三藏记。
洎诸家纪载。释迦为表。三十三祖为传。持法一千三
百四人。为分家略传。而旁出宗證继焉。名曰传法正
宗记。复画佛祖相承之像。明其世系。名曰定祖图。申
述禅经。及西域诸师为證。以辟义学者之妄。名曰正
宗论。共十二卷。其卫道之严。凛凛乎不可犯也。濂窃
闻之。太平真君之七年。魏太武用崔浩言。宣告征镇
佛像胡书皆击破焚烧。当是时诸种经论。多煨烬之
末。屋壁之深藏。盖至于久而后出。以此观之。昙曜之
流。固未必能见禅经。至于诸师之论义。学者亦未必
能尽闻之。顾执一时单录不全之文。而相为诟病。犹
将十指而掩日月之光。一口而吸沧溟之水。多见其
不知量也。大师之辨析。夫岂得巳者哉。甬东祖杲禅
师以诚笃契道汲汲焉。惟恐法轮不运。合众缘重刻
以传。呜呼。书不流通。与无书等。大师固有功于宗乘。
而杲公之为。则又有功于大师者也。皆不可以不记。
因追序其作者之意于首简云。
* No. 1594-F
释氏护教编后记
宋 濂
西方圣人。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自从鹿野苑中。
直至于跋提河。演说苦空无我无量妙义。随机钝利。
分为顿渐。无小无大。尽皆摄入萨婆若海。既灭度后。
1594-A¶ 第 559a 页 X85-0559.png
其弟子阿难陀。多闻总持。有大智慧。结集为修多罗
藏。而诸尊者或后或先。各阐化源。优波离集四部律。
谓之毗尼。金刚萨埵。于毗卢遮那前。亲受瑜伽五部。
谓之秘密章句。无著天亲频升知足天宫。咨参慈氏。
相与造论。发明大乘。谓之唯识宗旨。西竺龙胜。以所
得毗罗之法。弘其经要。谓之中观论。燉煌杜法顺。深
入华严不思议境。大宣玄旨。谓之华严法界观。毗尼
之法。魏嘉平初。昙柯罗始持僧祇戒本。至洛阳。而昙
无德昙谛等。继之立羯磨法。唐南山澄照律师道宣。
作疏明之。四分律遂大行。是为行事防非止恶之宗。
萨埵以瑜伽授龙猛。猛授龙智。智授金刚智。唐开元
中。智始来中国。大建曼茶罗法事。大智道氤。大慧一
行及不空三藏。咸师尊之。是为瑜伽微妙秘密之宗。
唐贞观三年。三藏玄奘往西域诸国。会戒贤于那兰
陀寺。因受唯识宗旨以归。授慈恩窥基。基乃网罗旧
说。广制疏论。是为三乘法相显理之宗。梁陈之间。北
齐惠闻。因读中观论。悟旨。遂遥礼龙胜为师。开空假
中三观止观法门。以法华宗旨。授慧思。思授天台国
师智觊。觊授灌顶。顶授智威。智威授惠威。惠威授玄
朗。朗授湛然。是为四教法性观行之宗。隋末顺以法
界观授智俨。俨授贤首法藏。至清凉大统国师澄观。
追宗其学。著华严疏论数百万言。圭峰宗密继之。而
其化广被西方。是为一念圆融具德之宗。瑜伽久亡。
南山亦仅存。其盛行于今者。唯天台慈恩贤首而巳。
1594-A¶ 第 559b 页 X85-0559.png
此则世之所谓教者也。世尊大法。自迦叶二十八传。
至菩提达摩。达摩悲学佛者缠蔽于竹帛间。乃弘教
外别传之旨。不立文字而见性成佛。达摩传慧可。可
传僧璨。璨传道信。信传弘忍。忍传曹溪大鉴禅师惠
能。而其法特盛。能之二弟子。怀让行思。皆深入其阃
奥。让传道一。一之学。江西宗之。其传为怀海。海传希
运。运传临济慧照大师义玄。玄立三玄门。策厉学徒。
是为临济之宗。海之旁出。为沩山大圆禅师灵祐。祐
传仰山智通大师慧寂。父唱子和。微妙玄机。不可凑
泊。是为沩仰之宗。思传希迁。迁之学。湖南宗之。其传
为道悟。悟传崇信。信传宣鉴。鉴传义存。存传云门匡
真大师文偃。偃之气宇如王。三句之设。如青天震雷。
闻者掩耳。是为云门之宗。玄沙师备。偃之同门友也。
其传为桂琛。琛传法眼大师文益。益虽依华严六相
唱明宗旨。迥然独立。不涉凡情。是为法眼之宗。迁之
旁出。为药山惟俨。俨以宝镜三昧五位。显三种渗漏。
传昙晟。晟传洞山悟本大师良价。价传曹山元證大
师本寂。而复大震。是为曹洞之宗。法眼再传。至延寿。
流入高句骊。仰山三传之芭蕉彻。当石晋开运中。遂
亡弗继。云门曹洞仅不绝如线。唯临济一宗。大用大
机。震荡无际。若圣若凡。无不宗仰。此则世之所谓禅
者也。呜呼。教之与禅。本无二门。依教修行。盖不出于
六度梵行。而禅定特居其一。繇众生根有不齐。故先
佛示化。亦不免其异耳。柰何后世各建门庭。互相盾
1594-A¶ 第 559c 页 X85-0559.png
矛。教则讥禅。滞乎空寂。禅则讥教。泥乎名相。籍籍纷
纷。莫克有定。是果何为者耶。此则教禅异涂。犹可说
也。自禅一宗言之。佛大胜多。与达摩同学禅观。达摩
则远契真宗。胜多所见一差。遂分为有相无相定慧
戒行无得寂静六门。非达摩辟之。安能至今廓如也。
慧能与神秀。同受法于弘忍。能则为顿宗。秀则别为
渐宗。荆吴秦洛各行其教。道一神会又同出于能者
也。道一则密受心印。神会则复流于知解。一去弗返。
而其末流若大珠明教慈受辈。尚何以议为哉。自教
一宗言之。慈恩立三教。天台则分四教。贤首则又分
五教。粗妙各见。渐圆互指。终不能归之一致。可胜叹
哉。此虽通名为教。各自立宗。犹可说也。自夫本教之
内言之。律学均以南山为宗。真悟智圆律师允堪著
会正记等文。识者谓其超出六十家释义之外。何不
可者。至大智律师元照。复别以法华开显圆意。作资
持记。又与会正之师殊指矣。不特此也。四明法智尊
者知礼。孤山法慧大师智圆。同祖天台。同学心观。真
妄之异观。三谛之异说。既巳抵牾之甚。霅川仁岳。以
礼之弟子。又操戈入室。略不相容。谏书辨谤之作。逮
今犹使人凛然也。其他尚可以一二数之哉。呜呼。毗
卢华藏圆满广大。遍河沙界无欠无馀。非相而相。非
缘而缘。非同而同。非别而别。苟涉思惟。即非圣谛。又
何在分教与禅之异哉。又何在互相盾矛业擅专门
哉。又何在操戈相攻遽背其师说哉。虽然适长安者。
1594-A¶ 第 560a 页 X85-0560.png
南北异涂。东西殊辙。及其所至。未尝不同。要在善学
者慎夫所趋而巳。比丘永寿。尝以闽僧一源所著护
教编示予。自大迦叶至于近代诸师。皆有传赞。文辞
简古。诚奇作也。寿独惜其不著教禅承传同异之详。
请予为记。以补其阙略。予因以所闻。疏之如右。文繁
而不杀者。欲其事之著明。盖不得不然也。
王忠文公袆丛录中。载佛学一篇。与此文同。末一
段云。佛之为道。本无二门。自去圣既邈。源远而流
益分。于是师异指殊。各建户庭。互相矛盾。禅则讥
教。为滞于名相。教则讥禅。为溺于空寂。若律之为
用。虽禅教所共持。而取舍各不同。至于为教禅之
学者。又各立异以取胜。一彼一此。不相出入。自教
宗言之。慈恩立三教。天台则分四教。贤首则又为
五教。自禅宗言之。慧能与神秀。同受法于弘忍。能
则为顿宗。秀则为渐宗。道一神会同出于能。道一
则密契心印。神会则复流于知解。其不同如此。至
若天台教宗之一也。而四明知礼。孤山智圆。性善
性恶之说。如冰炭之不相投。临济禅宗之一也。而
或以棒或以喝。至横川珙。则复以声偈。其示人之
要。如枘凿之不相合。支派乖错。论说纷纭。殆不得
而悉数也。忠文与文宪。同里同门。故其问学之相
合如此。
1594-A¶ 第 560b 页 X85-0560.png
* No. 1594-G
叙七佛
传灯录云。古佛应世。绵历无穷。难以悉数。现在贤劫。
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案长阿含经云。七佛
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于中成正觉。又曼
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士。登松山嵿行道。
感七佛引前。维摩接后。今之撰述。断自七佛而下。
** 毗婆尸佛
长阿含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
利若。父盘头。母盘头婆提。居盘头婆提城。坐波波
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三十四万八千人。神足二。一
骞茶。二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偈曰。身从无相
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像。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
皆空无所住。
** 尸弃佛
长阿含云。人寿七万岁时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
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芬陀利树下。说法三
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阿毗浮。二婆婆。侍者
忍行。子无量 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
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 毗舍浮佛
长阿含云。人寿□万岁时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
1594-A¶ 第 560c 页 X85-0560.png
父善灯。母称戒。居无踰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
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二郁多摩。侍者寂
灭。子妙觉 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
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 拘留孙佛
长阿含云。人寿四万岁时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
父礼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
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
上胜 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 拘那含牟尼佛
长阿含云。人寿三万岁时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
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
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郁多楼。侍
者安和。子导师 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
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 迦叶佛
长阿含云。人寿二万岁时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
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柰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
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
友。子集军 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
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
** 释迦牟尼佛
长阿含云。人寿一百岁时出世。本在一万岁时。为
1594-A¶ 第 561a 页 X85-0561.png
观众生。无机可度。至百岁。劫末苦逼。故出乎世。种
刹利。姓瞿昙。父净饭。母大清净。居舍卫城。坐菩提
树下。说法一会。度人无数。神足二。一舍利弗。二目
犍连。侍者阿难。子罗睺罗 偈曰。法本法无法。无
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幻寄居士瞿汝稷曰。始予录指月录。七佛第书
其偈。阿含化迹皆削焉。既见世之人。粗闻即心
即佛者。率多拨无报化乃悟。昔人载此之妙密。
盖偈阐法身之极致。阿含示化迹之大略。可谓
断常俱遣。事理两融者矣。传灯成于道原。而裁
定于杨大年。其旨不苟也。因具录之。此录稍录
神通亦以此。
佛祖纲目叙七佛卷
1594-A¶ 第 561b 页 X85-0561.png
佛祖纲目卷第一
* 甲子己丑癸亥
周姬姓。起武王己卯。止赧王乙巳。三十七主。合
八百六十七年。世尊乃第四主昭王二十六年
示生。故今断自昭王甲寅起 世尊生时。此方
江河泛涨。泉井溢出。大地震动。有五色光。贯太
微宫。王问群臣。是何祥瑞。太史苏繇奏曰。西方
有圣人生。王曰。于此何如。繇曰。此时无他。一千
年后。声教被及。王令刻石。埋于南郊。志之云。
** 释迦牟尼佛示现受生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佛也。然灯佛所为善慧仙人。
尝买莲花供佛。又见地湿。脱衣布地解发覆之。佛记
善慧。汝过阿僧祗劫。于五浊恶世。当得成佛。号释迦
牟尼○贤劫第三尊。迦叶佛时。为护明菩萨。命终往
生兜率陀天。为诸天主。说补处行。亦于十方国土。现
种种身。为诸众生。随宜说法。乃至作佛期运将至。即
观今阎浮提诸众生。皆我初发心来。所成熟者。堪受
1594-A¶ 第 561c 页 X85-0561.png
妙法。馀国边地。皆不应生此世界。迦毗罗国。最为处
中。往古诸佛出兴。皆生于此。诸族种姓。刹帝利第一。
瞿昙苗裔。圣王之后。净饭王过去因缘。具足清净性
行。夫妻真正。堪为父母。既作此观。遂集诸天子。告言。
我今不久。舍此天宫。生阎浮提。出家学道。成一切种
智。设大法会。广利人天。汝等亦当同受法食。诸天子
欢喜踊跃。各心念言。菩萨不久。当成正觉。时菩萨乘
六牙白象。发兜率宫。降神母胎。净饭王夫人摩耶。于
寤寐间。见菩萨腾空来。从右胁入。影现于外。如处琉
璃顾。见自身。如日月照。菩萨在胎。晨朝为色界诸天
说法。日中为欲界诸天说法。晡时为诸鬼神说法。夜
三时亦复如是。成熟无量众生。甲寅四月八日。日初
出时。摩耶手攀无忧树枝。菩萨从右胁出。时树下生
七茎七宝莲花。菩萨堕莲花上。自行七步。举其右手
而言。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
利益一切天人。说是言巳。四天王接置宝几。龙王吐
清净水。灌太子身。王以太子生时诸瑞吉祥。遂名萨
婆悉达。时香山有一梵仙。名阿私陀。具足五通。
能断疑惑。以神通力。腾空而来。相太子巳。忽然悲泣。
王惊问故。仙人答曰。太子具三十二相。年十九为转
轮圣王。若出家者。成一切种智。然王太子决定成一
切种智。转无上法轮。我今年巳百二十。不久命终。生
无想天。不睹佛兴。不闻经法。故自悲耳。太子生七日。
摩耶命终。生忉利天。王嘱姨母波阇波提养育 太
1594-A¶ 第 562a 页 X85-0562.png
子初生。口称独尊。言巳便默。如诸婴孩。七岁王令学
书。访国中第一聪明婆罗门。名曰选友。为太子师。婆
罗门授以梵书祛留书。太子问。阎浮提中有几种书。
师默然。又问。阿字何义。师又默然。即从座起。问曰。太
子初生时。自言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此言不虚。惟愿
为说阎浮提凡有几种。太子曰。阎浮提中。梵书。祛留
书。护众书。疾坚书。龙鬼书。捷沓和书。阿须伦书。鹿轮
书。天腹书。转数书。转眼书观空书。摄取书。具有天地
八部四洲鸟兽等音声诸书。有如是等六十四种。又
阿字是梵音声。此字义是不可坏。亦是无上真正之
道义。凡如此义。无量无边。婆罗门白王。太子是天人
第一之师。云何欲令我教耶。复令忍天教兵法。太子
自能通达。忍天反礼太子。
佛祖纲目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