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法正宗记-宋-契嵩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4c 页

传法正宗记卷第六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 震旦第三十祖僧璨尊者传
* 震旦第三十一祖道信尊者传
* 震旦第三十二祖弘忍尊者传
* 震旦第三十三祖慧能尊者传

*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慧可尊者。武牢人也。姓姬氏。母始娠时。有异
光发其家。及生以故名之。尊者少嗜学世书。
无不窥者。尤能言庄老。年三十遽自感而叹
曰。老易世书非极大理。乃探佛经。遂远游求
师至洛阳香山。乃从禅师宝静者出家。寻得
戒于永穆寺。去务义学。未几而经论皆通。三
十二复归其本师。归八年。一夕有神人现。谓
尊者曰。何久于此。汝当得道。宜即南之。尊者
以神遇遂加其名曰神光。次夕其首忽痛殆
不可忍。师欲为灸之。俄闻空中有言曰。此换
骨非常痛也。以告其师。即罢不敢治。及晓
视其元骨果五处峰起。其师曰。异乎汝必有
胜遇行矣。无失其时。然其为人旷达有远量。
虽有所出人。而未尝辄发。混然自隐。故久于
京洛而世莫之知。及会菩提达磨授道易名。
当为法师宗。学者乃知其有大德。竞归如水
沛然趋下。一日俄有号居士者。年四十许以
疾状趋其前。不称姓名。谓尊者曰。弟子久婴
业疾。欲师为之忏罪。愿从所请。尊者曰。将罪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5a 页 T51-0745.png
来为汝忏。其人良久曰。觅罪不可得。曰我与
汝忏罪竟。然汝宜依止乎佛法僧。其人曰。适
今睹师。已知僧矣。不识何谓佛法。答曰。是心
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其人遂
曰。今日乃知罪性不在内外中间。如其心然。
诚佛法无二也。尊者器之。即为其释褐落发
曰。此法宝也。宜名之僧璨。戒后二载乃命之
曰昔佛传大法眼。转至达磨。达磨授我。我今
以付于汝并其衣钵。汝专传之无使辄绝。听
我偈曰。

「 本来缘有地
 因地种花生
 本来无有种
 花亦不能生」


既而复谓僧璨曰。我有夙累在邺。将往偿之。
然汝后自亦有难。甚宜避之。璨曰。此实我师
圣智先见。然愿闻难之所以。答曰。斯非独我
云。亦前祖般若多罗谶之耳。璨曰。何谶。答
曰。其所谓后之一百十五年而兴者也。偈不
云乎。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为
遇毒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以数计之
当在汝世。汝益宜护法。及可至邺下说法。人
大化之。凡三十四载。一旦遽变节游息。不复
择处。或廛或野。虽屠门酒家皆一混之。识
者或规曰。师高流岂宜此为。尊者曰。我自调
心何关汝事。初邺有僧曰辨和者。方聚徒讲
涅槃经于筦城县之匡救寺。尊者每往其寺
门与人演说。适会正朝众大从于可。辨和之
徒亦为之迁。辨和愤之寻。谓其令翟仲侃曰
慧可狂邪。颇诳惑人众。此宜治之。仲侃听其
言。乃取加之酷刑。尊者因是而化。时世寿一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5b 页 T51-0745.png
百七岁。士女哀之。共收其遗骸葬于磁州滏
阳之东。当隋开皇癸丑之十三年也。唐德宗
赐谥曰大祖禅师。武德中高僧法琳。闻其风
尝为碑之。其略曰。吁嗟彼禅师。莫知其所以
然。唯法斯在。非用书志。则安知其道之尊。其
为后贤之所企慕如是也。

评曰。唐僧传谓。可遭贼断臂。与予书云曷
其异乎。曰余考法琳碑曰。师乃雪立数宵。断
臂无顾。投地碎身。营求开示。然为唐传者
与琳同时。琳之说与禅者书合。而宣反之。岂
非其采听之未至乎。故其书不足为详。

* 震旦第三十祖僧璨尊者传

僧璨尊者。不知其何许人也。初以处士见慧
可。尊者不称姓名。因问答即有发悟。乃师其
出家。可祖器之。谓得法宝。遂为名之。当后周
之时。乃受戒于光福寺。戒后归其师。复二载
乃得授法。可祖尝规曰。后必有难。汝当远引
避之。尊者从其言。遂去隐于舒之皖公山
(今所谓山谷山寺者)凡三十馀年。其迹寖显。学者知求其
道。隋开皇间乃有沙弥曰道信者。一旦来礼
其座下。问之曰。乞大师发我解脱法门。尊者
曰。谁缚汝。曰无人缚。又曰。既无人缚。汝即
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道信即悟。乃愿以弟
子礼事之。久之信往求戒于庐陵既还。尊者
曰。汝已戒道亦备矣。吾即往之。昔如来大法
眼藏今以付汝并其衣钵。汝皆将之。听吾偈
曰。

「 花种虽因地
 从地种花生
 若无人下种
 花地尽无生」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5c 页 T51-0745.png

复曰。汝善传之。无使其绝。吾往游罗浮。非久
乃还。更二载遂复山谷。月馀盛会州人与其
说法。已而立化于大树之下。当隋大业丙
寅之二年也。是时隋室方乱。未遑塔之。至唐
天宝五载。会赵郡李常移官于舒。乃发圹焚
之。得舍利立窣堵波于其化所。初璨尊者以
风疾出家。及居山谷疾虽愈而其元无复黑
发。故舒人号为赤头璨。然其奇见异德。诚不
测人也。先是其所居颇多蛇兽为害。及尊者
至皆绝。一日有神光遽发其寺。甘露泫于山
林。时人怪之。以而相问。尊者曰。此佛法将兴
舍利欲至之先兆耳。其后京国大获舍利。遂
颁天下。果置塔于山谷寺。其感效皆此类也。
唐明皇谥曰鉴智禅师。塔曰觉寂。其后宰相
房琯为其碑。序之甚详。

评曰。璨尊者初虽不自道其姓族乡邑。后之
于世复三十馀载。岂绝口而不略云乎。此可
疑也。曰余视房碑曰。大师尝谓道信云有人
借问。勿道于我处得法。此明尊者自绝之甚
也。至人以物迹为大道之累。乃忘其心。今正
法之宗犹欲遗之。况其姓族乡国。俗间之事
肯以为意耶。

* 震旦第三十一祖道信尊者传

道信尊者。其先本居河内。后迁于蕲阳之广
济县。信生遂为蕲人也。姓司马氏。隋开皇壬
子之十二载。以沙弥参见僧璨尊者。即问答
悟道。遂北面师之。凡九年乃得其付法授衣。
隋大业间。尊者尝南游至庐陵。会贼党曹武
卫。以兵围其城七旬不解。尊者因劝城中人。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6a 页 T51-0746.png
皆念摩诃般若波罗蜜。贼党俄见城堞之上
有人不翅千数。皆长丈许。其介冑金色赫赫
曜日。贼辈大骇相谓曰。是城必有大福德人。
不可攻也。即日引去。至唐武德七年。复北
趋乃居蕲之破头山(今所谓双峰山者也)大扬其所得之
法。四方学士归之犹日中趋市。正观中太宗。
闻其风尝三诏。尊者皆辞不起。又诏。太宗谓
使臣曰。今复不从吾命。即取首来。诏至。果
逆上意。尊者即引颈待刃。使者还以此奏
之。太宗嘉其坚正。慰谕甚盛。至是尊者居山
已二十载矣。一日往黄梅县。途中遽见一儿
好骨目。可七岁许。心奇之。因问曰。尔何姓。
对曰。姓即有非常姓。曰是何姓。对曰。是佛
姓。曰汝没姓耶。对曰。其姓空故。尊者即顾从
者曰。此儿非凡之器。后当大兴佛事。遂使持
见其父母。道儿应对之异。欲命之出家。父母
从之。儿偕僧既还。尊者即为剃度。名之曰弘
忍。其后乃命曰。昔如来传正法眼转至于我。
我今付汝并前祖信衣钵。汝皆将之。勉其传
授无使断绝。听吾偈曰。

「 花种有生性
 因地花生生
 大缘与信合
 当生生不生」


复谓忍曰。我昔武德中尝游庐阜。升其绝顶。
见此破头山。其上有紫云如盖。下发白气。横
分六道。汝以为何瑞。忍曰。是必和尚已后
横出一枝佛法之先兆也。尊者曰。善哉汝能
知之。已而沐浴宴坐而化。世寿七十有二。是
时实永徽二年辛亥九月四日也。葬后三载其
塔户一日忽然自开。而尊者真体俨然若生。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6b 页 T51-0746.png
大历中。代宗赐谥曰大医禅师。塔曰慈云。

* 震旦第三十二祖弘忍尊者传

弘忍尊者。蕲阳黄梅人也。姓周氏。其母孕时。
数数有祥光异香发其家。及生性大聪明。有
所闻见。无难易者一皆晓之。风骨绝异。有圣
人之相。有贤者尝见忍于闾巷。谓人曰。此儿
具大人相。所不及如来者七种耳。七岁遇道
信尊者出家得戒。寻受其法。继居于破头山。
而教化益盛。是时天下慕其风学者。不远千
里趋之。咸亨中客有号卢居士者。自称慧能。
来法会致礼其前。尊者问曰。汝自何来。对
曰。岭南来。曰欲求何事。对曰。唯求作佛。曰
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对曰。人有南北佛
性岂然。尊者知其异人。佯诃之曰。著槽厂去。
慧能即退求处碓所。尽力于臼杵间。虽历日
月而未尝告劳。一日尊者以传法时至。乃谓
其众曰。正法难解。汝等宜各为一偈以明汝
见。若真有所至吾即付衣法。时神秀比丘者
号有博学。众方尊为冠首。莫敢先之者。神秀
自以为众所推。一夕遂作偈。书于寺廊之壁
曰。

「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莫使惹尘埃」


尊者见赏之曰。后世若依。此修行亦得胜果。
勉众诵之。慧能适闻。乃问其诵者曰。此谁所
为。曰此神秀上座之偈。大师善之。当得付法。
汝岂知乎。能曰。此言虽善而未了。其流辈皆
笑以能为妄言。能寻作偈和之。其夕假笔于
童子。并秀偈而书之曰。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6c 页 T51-0746.png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有尘埃」


及尊者见之。默许不即显称。恐嫉者相害乃
佯抑之曰。此谁所作。亦未见性。众因是皆不
顾能言。中夜尊者遂潜命慧能入室。而告曰。
诸佛出世唯为一大事因缘。以其机器有大
小。遂从而导之。故有三乘十地顿渐众。说为
之教门。独以无上微妙真实正法眼藏初付
上首摩诃迦叶。其后迭传历二十八世至乎
达磨祖师。乃以东来。东之益传。适至于我。我
今以是大法并其所受。前祖僧伽梨衣宝钵
皆付于汝。汝善保之无使法绝。听吾偈曰。

「 有情来下种
 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
 无情亦无生」


慧能居士既受法与其衣钵。作礼问曰。法则
闻命。衣钵复传授乎。尊者曰。昔达磨以来自
异域。虽传法于二祖。恐世未信其所师承。故
以衣钵为验。今我宗天下闻之。莫不信者。则
此衣钵可止于汝。然正法自汝益广。若必传
其衣。恐起诤端。故曰。受衣之人命若悬丝。汝
即行矣。汝宜且隐晦。时而后化。慧能复问曰。
今某当往何所。尊者曰。逢怀即止。遇会且藏。
慧能禀教即夕去之。此后尊者三日不复说
法。其众皆疑。因共请之。尊者曰。吾法已南行
矣。斯复何言。众复曰。何人得之。答曰。能者
得之。众乃悟卢居士传其法也追之。而慧能
已亡。此后四载尊者一日忽谓众曰。吾事已
毕。可以行矣。即入室宴坐而灭。实上元二年
乙亥岁也。其世寿七十有四。四众建浮图于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7a 页 T51-0747.png
黄梅之东山。代宗谥。号曰大满禅师。塔曰法
雨。

* 震旦第三十三祖慧能尊者传

慧能尊者。姓卢氏。其先本籍范阳。父行瑫。武
德中谪官新州。乃生能。遂为新兴人也。方三
岁而父丧。母不复适人。独养尊者以终其身。
然其家贫。母子殆不能自存。尊者遂鬻薪为
资。一日至市。逆旅闻客有诵经者。辄问其人
曰。此何经耶。客曰。金刚经也。曰君得之于何
人。客曰。今第五祖弘忍大师出世于黄梅县。
尝谓人曰。若持此经。得速见性。我故诵之。尊
者喜之。为母备其岁储。因告往求法。去之
至韶阳。会居士刘志略者。引尊者为善友。初
志略有姑为尼。号无尽藏者。方读涅槃经为
业。尊者往听其经。未几欲为尼释之。尼即推
经于尊者。尊者曰。汝读我不识文字。尼曰。字
犹不识。安解其义。尊者曰。诸佛妙理岂在文
字。尼异其语。知必非常人。遂以告其乡里。乡
人德之。寻治宝林兰若。请尊者居之。居未几
忽自感曰。我始为法寻师。何久滞此。即去宝
林稍进至韶之乐昌县。会高行沙门智远尊
者。且依其处才十数朝。智远谓尊者曰。观子
知识非凡者。趣向吾道固不足相资。黄梅忍
禅师方当大法祖。宜汝师也。汝速诣之。若得
道南还。无相忘也。尊者遂北征。是时年已
三十有二。及至东山忍祖默识其法器。初示
以言试之。终乃付大法眼。及尊者得法南归。
而东山先进之徒皆不甘相与追之。有曰慧
明者。相及于庾岭。尊者即置其衣钵于盘石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7b 页 T51-0747.png
而自亡草间。慧明举其衣钵不能动。乃呼曰
我以法来。非为衣钵。法兄盍出之。遂相见。慧
明与之语。慧明即悟。致师礼于尊者而返。乃
绐其后之追者曰。其去已远矣。尊者之南还
也。晦迹于四会怀集之间。混一流俗虽四载。
而莫有知者。仪凤元年之春。乃抵南海息肩
于法性寺。会法师印宗于其寺讲涅槃经。初
尊者寄室于廊庑间。一夕风起。刹幡飞扬。俄
有二僧室外议论。一曰风动。一曰幡动。其
问答如此者甚多。皆非得理。尊者闻辄出谓
二僧曰。可容俗士与议乎。僧曰。请闻子说。尊
者乃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二僧
翼日以其言告印宗。印宗异之。即引入室。
穷诘其义。尊者益以大理语之。印宗于是益
伏。谓尊者曰。居士诚非凡人。师谁其何自而
得道勿隐幸以相示。尊者即以其得法本末
告之。印宗甚幸所遇。即执弟子礼。请学其法
要。遂谓其众曰。此卢居士者。乃肉身菩萨也。
印宗一介凡夫。岂意得与其会。择日乃会耆
德比丘。与之释褐落发。又择日严其寺戒坛。
命律师智光为受具戒。其坛盖宋时求那跋
摩三藏之经始也。初跋摩记曰。后当有肉身
菩萨于此受戒。及梁末真谛三藏临其坛手
植二菩提树。亦记之曰。后第四代当有上乘
菩萨于此受戒。其说法度人无量。戒已众即
请尊者开演东山法门。然跋摩真谛虽素号
为得果圣士。至此其人始验。明年尊者思返
宝林精舍。乃欲别众即往。印宗与道俗千馀
人送之韶阳。未几韶之刺史韦据。命居其州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7c 页 T51-0747.png
之大梵寺说法。其时玄儒之士趋而问道者
甚众。犹孔氏之在洙泗也。其徒即集其说。目
曰坛经。然其平居众亦不下千数。中宗闻其
风。神龙中乃下诏曰。朕延安秀二师问道于
宫中。皆推曰。南方有能禅师者。躬受衣法
于忍大师。可当此问。今遣内供奉薛简驰诏
命师。宜念之来副朕意。尊者即上书称疾不
起。薛简因问尊者曰。京国禅者每谓。欲得会
道必须坐禅。非因禅定而得解脱。未之有也。
此言何如。尊者曰。道由心悟。岂在坐耶。经
云。若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
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
去故。名如来。夫无所从来故不生。亦无所去
故不灭。若无生灭即是如来清净之禅。诸法
空寂即是如来清净之坐。究竟无得亦无所
證。何必坐耶。薛简曰。简归皇帝必有顾问。愿
大师示教法要。庶得对扬。然布诸京国。使学
者修之。犹以一灯而燃百千灯。庶其冥者皆
明。而明终不尽。尊者曰。道无明暗。明暗是代
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盖相待而立名。
故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薛简曰。明譬智
慧。暗譬烦恼。修道之人苟不以智慧而照破
烦恼。则无始生死何由而出离。尊者曰。若以
智慧照烦恼者。此是二乘小儿羊鹿等机。上
智大器皆不如是。薛简曰。何谓大乘见解。尊
者曰。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
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
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
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8a 页 T51-0748.png
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薛简曰。大师所说不
生不灭。与夫外道之言何尝异乎。尊者曰。外
道之说不生不灭者。盖将灭止生。以生显灭。
灭犹不灭。生说无生。我说不生不灭者。本自
无生今亦无灭。岂可同于外道乎。仁者欲明
心要。但一切善恶都莫思量。自然得入。心体
湛然常寂妙用恒沙。薛简由是发悟。再拜而
去归朝。果以其言奏。天子嘉之。复诏慰谢。锡
衲衣宝帛各有差。敕改宝林为中兴寺。明年
命韶州刺史新之。复改为法泉寺。以其新州
旧居为国恩寺。尊者每谓众曰。诸善知识。汝
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
更莫狐疑。外无一法而能建立。皆是自心生
万种法。故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
种种法灭。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
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
生憎爱。不取不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隐
清净。此名一相三昧。若一切处行住坐卧。纯
一直心不动道场使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能含藏长养成就
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
雨溥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此沾洽
悉得发生。取吾语者决得菩提。依吾行者定
證佛果。至先天元年。一日忽谓众曰。吾忝于
忍大师处受其法要并之衣钵。今虽说法而
不传衣钵者。盖以汝等信心成熟无有疑者。
故不传之。听吾偈曰。

「 心地含诸种
 普雨悉皆生
 顿悟华情已
 菩提果自成」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8b 页 T51-0748.png

复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
相。汝等慎勿观净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
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尊者说法度人。至
是已四十载。先此尝命建浮图于新州国恩
寺。及其年之六月六日。复促其倍工疾成。然
国恩寺盖其家之旧址也。为塔之意乃欲报
其父母之德耳。先天二年七月一日谓门人
曰。吾将返新州。汝辈宜理舟楫。其时大众皆
哀慕请留。尊者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槃。有来
必去理之常耳。吾此形骸归必有所。众乃问
曰。师从此去早晚却回。曰叶落归根来时无
口。又问曰。师之法眼付授何人。曰有道者得
无心者通。又问曰。师之遗教颇有难乎。曰吾
灭之后方五六年。必有一人来取吾首。听我
偈曰。

「 头上养亲
 口里须餐
 遇满之难
 杨柳为官」


又曰。吾往七十年。有二菩萨之人自东方来。
其一出家。其一在家。共隆教化。治我伽蓝。扶
我宗旨。已而即往新州。寻于国恩寺沐浴讫
安坐而化。异香酷烈。白虹属地。其时实先
天二年癸丑八月之二日也。当是新韶二郡
各务建塔。争迎其真体。久不能决。刺史乃
与二郡之人焚香祝之曰。香烟所向。即得举
去。俄而香烟倏发北趣韶境。韶人乃得以十
一月十三日归塔于曹侯溪之滨。今南华寺
是也。其世寿七十有六。前刺史韦据碑之。
始尊者入塔时。徒属思其言将有人取吾首
者。遂以铁鍱固护其项。开元十年八月三日。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8c 页 T51-0748.png
其夕之半。俄闻塔间有若拽铁索之声。主塔
者惊起。遽见一人状类孝子(此当日见一人著缞绖而混。言类
孝子者。盖顺乎祖师隐语之意耳)自塔驰出。寻视之其铁鍱护
处已有痕迹。遂以贼事闻其州邑。官严捕之。
他日于邑之石角村果得其贼。史鞫问。贼自
称姓张名净满。本汝州梁县人。适于洪州开
元寺。受新罗国僧金大悲者。雇令取祖之首。
归其国以事之。吏欲以法坐之。刺史以其
情不恶。乃问尊者弟子令瑫禅师。令瑫复以
佛法论。欲吏原之。刺史善瑫之意亦从而恕
之。当其时州刺史曰柳无忝。县令曰杨侃。
贼曰张净满验其谶语无少差谬。上元中肃
宗慕尊者之道。尝诏取其所传衣钵。就内瞻
礼。肃宗崩代宗嗣位。永泰元年五月之五日。
遂梦尊者请还其衣钵。天子益敬其法。七日
即诏使臣持还曹溪。宪宗锡谥曰大鉴禅师。
塔曰元和灵照。初大鉴示为负薪之役。混一
凡辈。自谓不识文字。及其以道稍显。虽三藏
教文俗间书传。引于言论。一一若素练习。发
演圣道解释经义。其无碍大辩灏若江海。人
不能得其涯涘。昔唐相始兴公张九龄方为
童。其家人携拜大鉴。大鉴抚其顶曰。此奇童
也。必为国器。其先知远见皆若此类。孰谓其
不识世俗文字乎。识者曰。此非不识文字也。
示不识耳。正以其道非世俗文字语言之所
及。盖有所表也。然正法东传。自大鉴益广。承
之者皆卓荦大士散布四海。其道德利人。人
至于今赖之。详此岂真樵者而初学道乎。是
乃圣人降迹示出于微者也。其等觉乎妙觉
震旦第二十九祖慧可尊者传¶ 第 749a 页 T51-0749.png
耶。不可得而必知。

评曰。圣人之法一也。安用南北而分其宗乎。
曰然。一国所归有岐路焉。不分何正。一姓所
出有的庶焉。不分孰亲。传者(宋高僧传也)以方三
力士共射一坚洛叉。一曰。摩健那。虽中而不
破。二曰钵罗塞建提。破而不度。三曰那罗延
箭。度而复穿他物。非坚洛叉有强弱。盖射势
之不同耳。南能可谓那罗延。躬而获赏。其喻
近之矣。
传法正宗记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