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1a 页
历朝法华持验纪卷下
同善道人周克复纂男周石校
潜确居士陈济生参
五代成都大慈寺有僧。恒诵法华经。一日入青城山。
采药。沿溪越险。忽云雾四起。不知所适。有顷云散。见
一阁跨溪。甚崇丽。僧至门。仆人入报。出曰。先生请师
诵所业经。僧朗声诵至宝塔品。先生野服藜杖。两眉
垂肩。焚香揖听良久。诵巳。设秫饭𣏌菊。馨若甘露。䞋
金一锾。仆送至中途。僧问何姓名。仆曰。此孙思邈先
生也。僧方嗟叹。仆忽不见。复寻索三日。竟迷旧处。归
视所䞋。乃金钱也。繇兹一膳。身轻无疾。唐史云。𨗿百
五十岁。至请诵经时。距前又三百年矣。出湘山野录。
**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蒲津武氏。尝于山斋。行三
七日法华忏。忽见普贤御象。在塔寺三门亭下。其象
鼻直枕行忏所。汉南国钱王建慧日永明寺。请师居
之。尝阅大藏经。晏坐中见文殊现形。后礼阿育王塔。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1b 页 X78-0081.png
跽而顶戴。泪下如雨。俄见舍利在悬钟外。旋绕而行。
师悲喜交集。建隆二年。坐化阇维。舍利甚繁。建塔藏
焉。塔顶放白光。如初化时。
** 吴越永明寺智觉禅师
讳延寿。丹阳王氏。迁居馀杭。
总角时。诵法华经。七行俱下。感群羊跽听。二十八岁。
为华亭镇将。以官钱放生。坐罪当死。临刑颜色不变。
文穆王异而释之。令出家。依四明翠岩禅师。居龙册
寺。执劳供众。日惟一食。长坐不卧。未几谒天台韶国
师。止国清寺。行法华忏。中夜见普贤菩萨。执莲华。忽
授师手。又于台岭天柱峰。九旬习定。见观音大士。灌
以甘露。遂获辨才无碍。建隆二年。忠懿王请居永明
道场。僧问经云。一切诸佛及诸佛法。皆从此经出。如
何是此经。师曰。长时转不转。非义亦非声。问如何受
持。师曰。若欲受持者。应须著眼听。居永明十五载。众
常二千。署智觉号。开宝七年。入天台山。度戒约万馀
人。常与七众授菩萨戒。夜施食。朝放生。六时散花行
道。日课一百八事。未尝暂废。馀力诵法华经。计一万
三千部。皆悉回向庄严净土。时号慈氏下生。著宗镜
录百卷。以会天台贤首慈恩异同之旨。又著心赋。惟
心诀。万善同归等录。尝夜往别峰行道。空中时闻螺
具天乐之声。开宝八年二月。年九十八。焚香跏趺而
寂。塔于大慈山。冥王绘像顶礼。具如别传。
** 吴越温州大云寺释鸿楚
永嘉唐氏子。生而符彩。翛
然出俗。钱武肃王于乾化初年。延师居龙兴寺。开度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1c 页 X78-0081.png
戒坛。赐紫不受。时诗人郑说南游。亲炙高行。诗赠师
云。架上紫衣閒不著。案头金字坐长看。师讲法华经。
计五十馀座。一日讲堂中。忽生莲华。重柎复叶。香气
芬荂。至今永嘉推为僧宝。
** 吴越杭州龙兴寺释可周
晋陵傅氏。出家游豫章。穷
究法华慈恩大疏巳。诣龙兴寺。开演法华。缁白恒数
百人。钱武肃王命师于天宝堂。夜为冥司讲经。往往
见诸鬼神现形扈卫。尝有巫者祭铜官祠神。久请不
下。后附巫语云。吾从大神天宝堂听法方回。武肃异
之。赉师金如意并钵。赐号通明。著法华序钞一卷。
** 晋宣州应瑞院释自新
濯戒寻师。研精法华。曾无懈
废。尝入宣城山釆药。穿洞深去。始昏闇。寻见日明。行
数里。洞侧有别窍。溪水泛泛然。见大松下有草庵。一
僧雪眉拥衲坐禅。旁有一磬并火器。师击磬。僧遂出
定。开目惊曰。嘻。师何缘至此。乃陈行止。僧揖坐。取石
敲火煎茗。香味可爱。日夕。僧让庵令师宿。顾其僧上
松巅大巢内。闻诵法华经。声甚清亮。顷之。僧叱骂曰。
此队畜生。今作毛类。何苦生人恐怖。速归林薄。不宜
辄出。师窥之。见群虎豹弭耳而去。及曙。僧下松来相
慰。师请侍巾履。僧曰。自此百见草枯。四绝人烟。非师
栖息处。又问莫饥否。溪畔有稻百馀穗。收其谷。挪三
掬米。挑野蔬和煮与食。遣回。送至洞口云。相遇非偶
然也。所食茶与菜糜。平生即不乏食矣。师遂遵路回
本院。巳月馀日。乃命同好再往寻之。失洞所在。吴越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2a 页 X78-0082.png
文穆王天福中事。
** 周齐州开元寺释义楚
湘州裴氏。七岁舍家。礼法华
经。字字各拜。拜且彻部。俱舍一宗。臻微造极。纂释氏
六帖。始从法王利见部。终师子兽类部。蔚为巨编。显
德元年。敕付史馆。初师著纂。两目丧明。医工莫疗。遂
冥心忏过。如是虔虔无间。再岁还明。人谓为徵感焉。
** 宋释绍岩
雍州刘氏。凡百经书。览同温习。洎入吴会。
于杭州水心寺挂锡。恒讽法华经。不舍昼夜。俄感陆
地生莲华。举城瞻瞩。建隆二年。经愿云满。誓效药王
焚身。时汉南国王钱氏。固留乃止。寻复投身曹娥江。
用饲鱼腹。有若神人扶足。惊涛迅激。如坐宝台。王乃
造上方院。请师居之。开宝四年。语侍人。吾诵莲经。及
二万部。决以安养为期。今幸遂怀。言巳。趺坐而化。茶
毗舍利无数。遗骨犹玉莹然。
** 宋释羲寂
永嘉胡氏。童年诵法华经。匝月而彻。受具
巳。谒台山竦法师。研寻止观。尝寓四明育王寺。梦登
国清上方。有宝幢座。题曰文殊台。外隔栏楯。欲入不
可。俄见观音从内出。低回相接。自后乐说无尽。遂于
佛陇国清。相继讲训。及兴螺溪道场。学侣云拥。太平
兴国五年。诣黄岩浮江放生。讲流水长者品。至海门
灵石。重新智者冬居道场。郁为名刹。生平讲法华。凡
十馀座。瓯越俗尚畋猎。自闻师诲。咸投弓裂网。说法
之功。得未曾有。
** 宋释义通
姓尹。高丽国族。梵相异常。眉长五寸馀。幼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2b 页 X78-0082.png
出家龟山院。晋天福时。来游中土。至天台云居韶国
师所。忽有契悟。及谒螺溪。闻一心三观之旨。乃叹曰。
圆顿之学。毕兹辙矣。遂留受业。久之欲泛舶东归。四
明守钱惟治固留之云。但期利生。何必鸡林乎。师遂
止传教院。太平兴国六年。赐额为宝云。师敷扬教观。
几二十年。端拱元年。右胁而化。
** 宋释晤恩
海虞路氏子。长兴中。诣昆山慧聚寺。学南
山律。后闻天台三观。冥符玄解。遂造钱塘慈光院志
因师。讲习弥年。法华光明止观论。咸洞玄微。雍熙三
年八月。梦拥衲沙门。执金炉焚香。三绕其室。自言祖
师灌顶。来此相迎。梦觉犹闻异香。面西合掌而化。院
中皆闻空际丝竹铃铎之声。依稀西去。
** 宋汝州首山释省念
莱州狄氏。受学于本郡南禅寺。
遍游丛席。常密诵法华经。众目为念法华也。晚侍风
穴。一日师与真园头同问讯次。穴问。如何是世尊不
说说。真曰。鹁鸠树头鸠。穴曰。汝作许多痴福作么。何
不体究言句。又问师。师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穴谓真曰。汝何不看念法华下语。淳化三年十二月
四日。上堂说偈。有今年记却来年事语。至四年月日。
无爽前记。仍上堂说偈曰。诸子谩波波。过却几恒河。
观音指弥勒。文殊不奈何。良久泊然而化。阇维得舍
利五色。
** 宋释知礼
号法智。金姓。四明人。从宝云通师。传天台
教观。淳化间。道化大炽。学徒如林。力行法华般舟三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2c 页 X78-0082.png
昧。期生安养。尝结十同志修忏。三载期满。将焚身以
报妙经。杨文公亿。李公遵勖。奏赐紫及法智大师号。
奉旨劝请住世。门人本如请益经王之旨。师曰。汝为
我作三年监院来。如依言。三年竟。复咨问。师震威一
喝。如豁然。乃呈颂曰。处处逢归路。时时复故乡。本来
成现事。何必待思量。其随机开悟如此。师终身修忏。
三七期满七遍。天台一宗。师为准的。著妙宗钞。大彰
观心观佛之旨。天圣六年岁旦。建光明忏。至五日。召
众说法。骤称佛号数百声。结跏坐脱。露龛二七。颜色
如生。爪发俱长。舌相不坏。如莲华然。赵清献公忭。铭
其塔。自龙树传北齐文。文传南岳思。思传天台顗。下
迨法智。为台宗十七祖。
** 宋灵隐天竺寺释遵式
字知白。宁海叶氏。入国清。于
普贤像前烬一指。誓传天台教观。雍熙初。谒宝云通
师。慧解秀出。智者讳日。燃顶誓力行四三昧。还天台。
以苦学呕血。毅然行道。满七七日。忽如梦。见观音垂
手师口。引出数虫。复舒指注甘露于口。身心清凉。宿
疾顿愈。祥符八年。移居天竺。天禧中王文穆公抚杭。
首访师山中。请讲法华。及心佛众生三法如义。才辨
清发。公嗟赏不置。请赐慈云号。于寺东建日观庵。为
运想西方之法。依无量寿经。述往生净土忏仪。及行
愿法门。盛行于世。常行法华三昧。以九十日为期。感
应非一。建光明忏堂。每架一椽一甃。必诵大悲咒七
遍。屡经兵火。岿然独存。愿力致也。天圣十年。示寂。时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3a 页 X78-0083.png
号慈云忏主。
** 宋开宝寺法华大士志言
自云寿春许氏。弱冠游东
都。得度于七俱胝院。一日读云门录。忽契悟。未几宿
命遂通。梵相奇古。直视不瞬。口吻衮衮不可识。日常
不辍。居恒乐诵法华经。因以为号。临化时。语人曰。我
从无量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遂
怡然而逝。仁宗尝夜焚香嘿祷云。翌日请法华大士。
于化成殿斋。清旦。内侍奏。言法华自右掖门径趋。将
至寝殿。呵不能止。上笑曰。朕请而来也。及至。径升御
榻。趺坐受供。上以储嗣为问。索笔大书十三十三。后
英宗即位。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吕文穆蒙正。请
言法华斋。问未来休咎。但索笔书亳州二字。及罢相。
知亳州。始悟前谶。
** 宋东掖山能仁寺释本如
四明句章人。幼依法智。祥
符四年。至东山。大弘教观。讲法华光明观无量寿等
经。皆六七过。又集百僧。修法华长忏一年。尝于山西
南。见一虎卧。以杖击之曰。此非汝住处。俛虎首去。后
于虎卧处结庵。归閒其中。先有五通神居此。师每禅
坐。辄连床舁行空中。师慕庐山之风。与郇公章得象
诸贤。结白莲社。庆历年中。敕赐号神照。及紫方袍。赐
寺额曰白莲。后说法诀别。江上人见云端有僧西去。
嘉定四年迁葬。时巳二百年矣。发函慈颜俨然。须发
长垂。舍利满龛。
** 宋灵隐天竺寺释祖韶
天台刘氏。十九诵通法华。入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3b 页 X78-0083.png
东掖参慈云。尽得奥旨。惟行法华三昧。用为常课。尝
修光明忏百昼夜。至期将半。忽见旌幢满前。导者呼
为大辨尊天。师即前揖。天曰。师传通大乘。利益弘多。
言讫而隐。又道出淮泗。梦僧摩顶。曰。吾文殊和上也。
示汝五无生义。既觉。五藏豁然。如咀冰雪。
** 宋释有严
临海胡氏。十四往东山依神照。习天台教
观。绍圣中。隐居赤城东峰。结茆楂木之下。因自号曰
楂庵。行法华三昧。水旱禳禬。一为持诵。奇应如响。母
病目。师对观音大士。想日精摩尼手。母即梦师擎日
当前。觉而目明。一日定中见天神告曰。师净业成矣。
又梦池中生大莲华。天乐四列。乃作西归自饯一篇
示众。后七日加趺而化。塔上有光如月。三夕方隐。
** 宋释处咸
天台王氏。受具后。念佛法广大。若不力学。
何能见道。即入天封阅藏经。三年而毕。往谒神照。深
悟教旨。后主白莲寺。传天台教观。常修法华三昧。元
祐元年七月。召众出衣盂散之曰。吾二十三日。当还
净土。戒侍者晨钟鸣当告知。至时徐起趺坐而寂。杨
次公为赞。有曰。遗书封了加趺坐。不住白莲生白莲。
** 宋释灵照
东阳卢氏。生而誓志空门。未踰月。通法华
光明二经。负笈教庠。精研天台三观。晚止华亭超果
寺。元丰中。结诸善侣。为净社。以效东林之风。尝梦见
弥陀三圣。师跪问一生诵经。祈生净土。为果愿否。观
音指曰。净土不远。有愿即生。勿复疑之。又于静夜诵
经。梦睹普贤。因发心造菩萨像。誓诵莲经一万部。以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3c 页 X78-0083.png
严净报。一日定中见有异相。遂累足而逝。阇维舌根
不坏。舍利无数。
** 宋释可久
居四明开元寺。常诵莲经。时号久法华。师
与苏文忠公轼游最稔。常居西湖祥符。萧然一室。清
介守贫。当九曲观灯。公去从者。独行入师室。了无灯
火。但闻瞻卜馀香。公仰叹留诗。有不把琉璃閒照佛
始知无尽本非灯之句。元祐八年。无疾坐化。三日复
苏云。吾巳神游净土。见彼土相。与十六观经所说。庄
严一同。七宝池中。所有莲台。皆书当生者姓名。一紫
金台。书成都府广教院勋公。巳生其中。又一金台。书
明州孙十二郎。一书可久。又一银台。书明州徐道姑。
言讫复化去。后五年。徐道故亡。异香满室。又七年。孙
十二郎卒。时闻天乐迎空。皆如师所云。
** 宋温州法明院释继忠
永嘉丘氏。八岁得度。诣南湖
依广智。洞悟教观。行法华光明三昧。日无虚晷。却病
除崇。神应莫测。元丰五年。集众说法而逝。赤光照彻
空表。净社全教。梦金甲神人告曰。忠法师巳生兜率。
** 宋释思照
钱塘阳氏。参神悟有契。既而剌血书法华
七轴。筑小庵曰德云。专修念佛三昧。凡三十年。宣和
元年春。一夕见佛现金色身。即结印坐化。师诵莲华
经千都。净土七经。一字一礼。又礼法华十过。苦行无
两。
** 宋明州释中立
鄞之陈氏。丱岁出家。赐号明智。熙宁
中居南湖。继神智席。日宣止观。元祐中再主延庆寺。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4a 页 X78-0084.png
修法华三昧忏法者七年。行法将圆。一日于禅观中。
见大舟。众欲乘不可。惟师坐其中以行。自是辨慧泉
涌。师诵法华踰万部。禳救灾旱。靡不神验。永嘉扶宗
谓师曰。吾尝见大摩利支韦驮。于梦中求护法。它日
幸于忏堂置位。及师主忏。乃立像自师始。陈莹中尝
赞师曰。严净木叉。坚持净虑。以身为舌。说百亿事。
** 宋姑苏无量寿院释净梵
嘉禾竺氏。元祐初。主姑苏
大慈。凡讲法华经十馀遍。大观中。结二十七僧。修法
华忏。每期方便。以二十八日为期。如此三会。感普贤
受戒羯磨。至呼净梵比丘。则洪音震响。如撞巨钟。三
昧将圆。有二僧作礼曰。今春至石桥礼圣迹。忽见空
中散花。异香非常。一僧遽云。姑苏梵法主期忏散华
至此。语毕不见。因来瞻礼。后又于会忏。见韦天按行
忏室。行人有遭点察者。辄障起而退。元符中。师曾梦
至冥府。王者迎就座。命吏简簿云。净梵比丘。屡经多
劫。长讲法华。王即起顶礼。遣使送还。政和末年。示寂
后。有舍利五色。
** 宋释覃异
馀姚杜氏。幼出家龙泉寺。巳习天台教观。
掩关专修净业。诵法华经。满五千部。普贤观弥陀经
各万卷。日持佛号不绝。崇宁初。焚香告众曰。吾生净
土时至矣。当乘金刚台。随佛西迈。愿勉力进修。可得
相见。言讫。泊然而化。
** 宋会稽道味山释宗利
会稽高氏。既具戒。往姑苏依
神悟。修法华忏。要期三载。俄见普贤乘空过前。寻诣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4b 页 X78-0084.png
新城碧沼。专修念佛三昧。政和元年。天旱祷雨。感龙
王现金色身。甘雨沾足。建炎末。居道味山。系心净土。
至第三夜。绘像顶珠。忽放光明。一日告弟子曰。佛来
也。吾将归安养矣。即书偈。有一相道人归去来。金台
坐断乾坤窄句。奄然而化。
** 宋温州释道琛
乐清彭氏。十八具戒。至南湖依圆照。
于禅定中。见四明尊者。坐禅榻上。深谈法相。自是心
地豁然。因行法华三昧。感普贤大士放光。慧辨愈加。
有久病者。为说法施食。多获痊安。绍兴末。忽集众讽
观经。晨夜不绝。众闻异香盈室。师曰。佛来接我。即沐
浴更衣。令众讽安乐行品未讫。嗒然坐化。留龛踰月。
颜体如生。
** 宋释从雅
钱塘人。始从海月。学通止观。遂入南山天
王院。诵法华经二万馀部。诵诸经及礼佛。至百万拜。
礼法华经。一字一拜者三过。心期净土。一生坐不背
西。其精诚如此。宪使杨杰。为制安乐国三十赞赠师。
其一云。净土周法界。何劳独指西。但能从一入。处处
是菩提。师于净住寺图九品三昧。镌赞于石。人多感
化。后无疾坐逝。感异香天乐。咸谓西圣来迎之兆。
** 宋释含莹
禀天台教观。尝以银书妙莲经。遇佛菩萨。
则用金字。世称为法门至宝。建炎中。金𡨥至。院宇焚
荡。于瓦砾中。寻获此经。不损一字。
** 宋释祖南
居南岳之云峰。剌血书阿弥陀经五百卷。
金刚经一百卷。法华经十部。终二十七年。皆用血书。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4c 页 X78-0084.png
末年血乾骨立。念佛声不绝。一日在方丈坐化。眉间
迸出舍利。随取随生。
** 宋喻思净
钱塘人。自号净土子。早侍瑛法师讲法华。
后常持诵。专心念佛。暇则画佛像。凡画。必于净室寂
想。见弥陀光明。乃下笔。绍兴丁巳岁。端坐七日。一心
念佛。漠然化去。
** 宋徵士左伸
天台临海人。从神照授菩萨戒。镌西方
三圣像。旦夜虔事。诵法华经三千四百部。金刚般若
二万卷。绍圣二年秋。命沙门唱法华首题。增受菩萨
戒。寻梦三伟人立江皋。召伸登舟。即请僧诵弥陀经。
遽曰。我巳见佛光。端坐化去。
** 宋仁和范俨
常时蔬食。世缘淡然。云。我自是旅泊耳。
日诵法华。复手书经一部。备极庄严。大观中。忽见普
贤乘六牙白象。放金色光。谓俨曰。汝尝诵法华。念阿
弥陀佛。得生净土。故来相报。越一夕。睹众圣授手。就
座合掌而逝。
** 宋汴京张庆
祥符中为司狱。常以慈慎自持。日躬侍
扫涤。暑月尤勤。饮食汤药卧具。必加精洁。每戒其徒
曰。人不幸罹于法。我辈若不知所恤。则罪者何所赴
诉。生平持诵法华经。每遇重囚就戮。必为斋素诵经。
一月乃止。尝教狱囚。有罪当自认。毋诬良善以重巳
孽。妻袁氏。年四十八。染疫死三日。忽苏曰。我始至一
秽所。思得清凉处。忽见白衣大士谓曰。汝不当至此。
且尚未有嗣。汝夫多阴德。子孙当有兴者。乃以手挈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5a 页 X78-0085.png
之出。得苏。明年生子亨。官三班借职。庆年八十二。无
疾终。六孙皆显官。号世族。
** 宋无为军使李遇
素诵法华。忽昏夜途值群鬼侮之。
俄见一老叟布袍草屦。厉声叱云。此人常诵法华。不
得相犯。鬼遂散。老人亦不见。
** 宋刑部都官陆沅
号省庵。居四明之横溪。每晨起。即
澡漱入净室。焚香趺坐。诵法华经。目不他瞬。首唱偈
曰。盥手清晨贝叶开。不求诸福不禳灾。世缘断处从
他断。劫火光中舞一回。即开卷而诵。声如贯珠。日一
遍者三十年。年登八十。增至三部。赋诗见意。有清晨
三度到灵山之句。凡诵九千四百八十五部。又阅毗
卢大藏。凡台宗律部。少室心宗。无不博究。复诵弥陀
圣号。一意西驰。绍兴五年四月。年八十五。沐浴冠服
而化。忽闻口鼻间。出莲华香。郁然弥日方息。
** 宋晁待制说之
字以道。尝往湖南访明智。闻三千境
观之说。欣然愿学。晚年日课莲经不辍。自号洧上老
法华。
** 宋张秉
知冀州。一巨盗劫民财。又乱其女。秉忿极。设
架钉于门。三日[醢-右+]之。后感痁疾。一日方午剧发。忽见
中使来宣秉。乃力疾促辔。至一寝殿。闻先帝真宗厉
声帘中曰。张秉何得非法杀人。自与本人对辨。引至
殿西南隅。启狱扉。囚系万状。始悟非人世也。一铁校
罪人。血肉淋漓。泣诉曰。汝用非法杀我。肢体零散。永
无受托。奈何。秉方认冀盗。诟曰。汝所犯岂止一死。虽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5b 页 X78-0085.png
糜万躯。亦不足塞女耻。敢更诉乎。旁有一胥。乃秉从
事河阳日故吏也。曰五刑自有常典。亦不得憾其诉。
秉曰。奈何。吏曰。但遣之托生。公可却还。秉惧。询遣之
之术。吏曰。无如法华经但至诚许之。秉遂许归日。召
僧诵经百部。囚不舍。增及千部亦然。秉愈怖。吏曰不。
必多。但诵贵长久。日请一僧诵一部。许终其身。乃可
遣也。秉如言许之。果不见。三日后。神方还。乃日召僧
诵一部。至没不废。出湘山野录。
** 宋遂州姜学士
弱冠暴亡。冥王责曰。汝前生为善。今
世该八十二岁。丁丑举进士。位历公卿。不合杀牛食
肉。以致算减禄绝。汝岂不闻海州七日夜雷雨。天降
石鼓之记乎。记曰。六畜皆前业。惟牛最苦辛。君看横
死者。尽是食牛人。言毕。旁一吏谓曰。汝宜急求还魂
改过。否则判入地狱。无出期矣。姜求指示。吏曰。阴府
最敬人书写受持妙法莲华经。及金刚经。太上感应
篇。汝若发心。可得脱免。姜依言乞还魂改过。书经养
亲。冥王允之。遂得再生。自后。孝养二亲。奉淫杀戒。书
经持咒。常述其事劝人。感化日众。后登第。仕至学士。
** 宋南海潘冕者
佯狂不测。人谓之潘盎。盖俚语谓心
风为盎也。盎每与京师人。说法华偈颂。往来日密。一
异人云。盎即日光佛。有赵棠初为幕官。弃任从盎游。
尽得其道。盎即隐去。棠亦坐化。焚身得舍利数升。苏
文忠公轼与棠子昶游。得四十八粒。尝作赵先生舍
利记。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5c 页 X78-0085.png
** 宋湖州城南屠户陆翁
年二十三时。见一云水僧至
门。口称教化有缘人。陆不领解。僧云。汝杀牛羊无数。
何不改业。陆云。承袭祖业。遽难弃舍。僧曰。汝不改。后
世必堕此类。仍受冤报。无有出期。吾观汝宿有善根。
可亟专心受持莲华经。及金刚经。消除恶业。增长善
福。言讫。忽不见。陆遂省悟。持斋誓不宰杀。绘阿弥陀
佛观音势至像一轴。虔装供养。投师习诵二经。未及
五年。自能暗诵。每日于佛前焚香。诵莲经一部。金刚
经一卷。忏悔。愿度所杀众生。早生净土。年八十一。将
辞世。半月前。遍约亲友。于十一月初九日。具蔬相别。
及期。俱赴斋罢。忽索浴更衣。端坐作颂而化。颂曰。六
十馀年离杀业。手抛刀秤暗修行。今朝得趣菩提路。
水里莲花火里生。
** 宋朱氏如一
幼归四明薛氏。年二十馀。即清净自居。
道装素服。萧然林下。绣妙法华经七轴。十年而成。至
化城喻。针锋缀舍利如粟。连获数十粒。一句一字。凡
唱礼者三。及绣弥陀三圣像。极为奇妙。诸大乘经。诵
若建瓴。尝锓木为图。劝人念佛。所化之数。盈二十万。
绍熙四年。示微疾。医进丹砂。曰吾往生决矣。丹砂何
为。翛然右胁而逝。橘州昙禅师作传。
** 宋德兴县董母李氏
诵普门品三十馀年。后入冥。见
观音垂手引之。光明如昼。云。尔数巳尽。缘有善根。故
来相援。豁然而苏。
宋庆历间。欧阳文忠公修知颖州。有官妓卢媚。姿貌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6a 页 X78-0086.png
端秀。口中尝作莲花香。散越满座。有蜀僧颇知人生
前事。云。此女前身尝为尼。诵法华经三十年。一念之
误。遂至于此。公问妓曰。曾读法华经否。曰。某失身于
此。所不暇也。公命取经示之。一览辄诵。如素习者易
以他经。则不能也。公于是始信修种之言不妄
宋绍兴中。奉化赵母。素持法华。一女使窃听久之。忽
记得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四句。自是
吟讽不绝。后卒。于葬所生青莲华一朵。释本空述
** 宋潮山黄婆
素待法华金刚。专心念佛。忽患痢疾但
饮水不食。邻庵僧善修梦婆来谓曰。将往西方。越二
日。婆西向念佛。端坐化去。远近皆见红霞覆婆之屋。
** 宋秦氏净坚
家松江。自厌女身。与夫各处。精持斋戒。
披诵法华华严光明般若经为常课。寒暑无间。晨昏
礼佛。修弥陀忏。久之光明入室。面西安坐而寂。
** 宋宜人陆氏
钱塘人。朝请王玙妻也。常诵法华。笃意
净土。礼忏一会。念佛万声。三十年不辍。后因微疾。忽
闻天鼓自鸣。人方惊异。氏即向西双手结印而逝。
** 元钱塘普福寺释弘济
号天岸。馀姚姚氏。少孤。依从
父满公出家。天性骏发绝人。授法华经。辍能记忆。十
六受度。持律不懈。慨然有志大法。往鄞依半山全公。
习天台止观。专修法华净土忏法。髣髴于观定中。睹
尊者𢌿以犀角如意。自是谈辨日增。开法东吴两浙
间。以流通教法为第一义。建法华百十会。屡感天华
之瑞。盐官海岸崩。请师建水陆大会。师冥心观想。取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6b 页 X78-0086.png
海沙咒之。遍掷其处。足迹所及。岸为不崩。至正七年。
召大众至。以惟心净土为嘱。端坐书偈而寂。
** 元陈君璋
黄岩人。端重寡言。年四十。与室叶氏。披诵
法华。念佛惟谨。年六十。疾笃。一夕命其子景星扶之
坐。谓曰吾归去。曰归何处去。曰没处去。又曰。我死宜
依桑门阇维法。言讫。合掌称南无阿弥陀佛而逝。
** 明天台能仁寺释善继
号海慧。诸暨人。甫能言。闻母
举佛号。即合掌随声和之。十岁。祝发山阴灵秘寺。从
大山恢公。习天台教观。后得法于湛堂澄公。三主名
蓝。宏阐法华玄义文句。朝讲暮解。五章四释。奥义昭
晰。尝于讲期中。感四明尊者见梦。晚年隐居华径。严
修净业。师平生讲。法华光明经。主修法华净土忏。所
感灵异非一。
** 明五云山云栖寺莲池大师
讳袾宏。古杭沈氏。弱冠
栖心佛乘。嘉靖丙寅。依无门性天薙染。寻受具戒。单
瓢只履。遍参诸方。北游五台。感文殊放光。隆庆辛未。
见云栖山水幽寂。遂结茆终焉。环山多虎灾。师为讽。
经施食。虎患以宁。岁旱。循田念佛。随足所至。时雨沾
澍。自此化道大盛。师独辟。净土一门。融会三藏。指归
惟心。四方缁白。顶礼莲台下者。日数千指。诸贤豪及
门问道者相踵。皆扣关击节。徵究大事。靡不心折。又
极意悲悯。著戒杀放生文劝世。城内外暨山中。俱设
放生池。岁救鳞羽诸生命。不可胜数。万历中。慈圣太
后遣内侍。赍紫袈裟斋供。请问法要。海内闻师名者。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6c 页 X78-0086.png
佥曰云栖古佛云。师阴。修四安乐行。肩荷正法。密行
难窥。以念佛三昧。普摄三根。诚永明以后一人。憨山
禅师制塔铭云。若非付嘱。定是地涌。盖知师者微矣。
师尝有绣法华经赞云。四十九年间。开示佛知见。得
此一毫端。一切尘中现。人皆用笔墨。尔则针和线。叶
叶莲华生。字字光明遍。心相本无形。即境能转变。我
以笔为舌。今用斯为荐。共结菩提缘。永转空王殿。又
尝有莲。经疏偈。载云栖法汇。
** 明释德清
全椒人。姓蔡氏。九岁。能诵普门品。十二师
授法华。三月通诵。二十习禅。刻志参究。游京师。谒安
法师。听法华唯识。巳游清凉。至北台憨山。喜其奇秀。
因以为号。南还至少林。瞻礼初祖像。于东阿道中。豁
然了悟。乃有偈曰。死生昼夜。水流花谢。今日乃知。鼻
孔向下。遂诣北台。居龙门最幽峻处。老屋数椽。时见
万山冰雪。身心洒然。涧水奔腾若雷。一念不生。众响
如寂。师发愿剌血泥金。书华严经一部。结般若缘。兼
酬罔极。时屡感异梦。见慈氏尊在广博楼阁。为说妙
法。又梦入金刚窟。见清凉大师倚大宝床。开示圆融
观境。自是夙障冰释。万历乙未。以送藏事株及。谪雷
州。至金陵。遇达观禅师。临岐把臂云。向闻师难。于佛
前期诵法华百部。以忏夙愆。余之心。师之舌也师唯
唯。后至岭外。搆禅室于壁垒间。集众讽课。用报前愿。
仍讲法华一周。至见宝塔品。洞悟佛意。戊午。定居庐
山五乳峰法云寺。仿远公六时。刻香代漏。专心净业。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7a 页 X78-0087.png
师尝以开示悟入。判释全经。著有法华通义。七卷。
** 明金陵大报恩寺释洪恩
姓黄。金陵人。十三岁。听讲
法华。至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豁然而悟。求父出家。与
憨山禅师德清。同师无极和尚。游嵩少。至伏牛结冬
而归。再游五台。挺然以法自任。万历中。据猊座。讲演
法华。日绕万指。单提本文。直探佛意。一雨所沾。三草
二木。悉皆蒙润。闻者叹未曾有。说法几三十年。每辍
座。即修禅观。尝于长兴山中。结茆习静。入定二日。林
木屋宇。皆为振动。憨公叙师梗槩。为中兴法道传。
** 明天台佛陇岩释真觉
字百松。昆山人。姓王氏。梵相
奇古。夙具灵知。后寻梵典。知世无常。出家受具戒。诣
吴兴谒月亭法师。预法华讲席。至方便品。即便开悟。
嘉靖甲子。天台请师讲法华。意不欲行。梦绯衣神人
告曰。师缘至矣。我当护师行。台俗初习邪教。师奋妙
辩。一扫空之。皆知念佛求生西方。自后二十六年。岁
无虚席。远近向风。学者尊之曰妙峰法师。所讲法华
及妙宗钞。大弘教观。时人知有性具宗者。皆师德化
也。临终著三自省而逝。师尝修随自意三昧。每遇病
境。止观逾厉。著有净土梦谭记。
** 明释真清
号象先。湘谭罗氏。少投南岳。依宝林和尚
薙染。随授具戒。日持法华经。兼修苦行。二十五。航海
礼普陀。舟中忽有所省。因访盐官遗迹。驻锡觉皇。俄
遘疾。恍见关圣授以灵药曰。汝至人也。请广玄规以
醒末俗。病寻愈。已而南游天台。精修止观。五载。复入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7b 页 X78-0087.png
华顶南峰。宋永明大师曾禅定九旬于此。师高其风。
庐于旧址。结社。修大小弥陀忏各三年。广赞台宗。精
敷五悔。一夕梦琳宫绮丽。列坐弥陀三圣。师因展拜。
见沙弥授一牌。有戒香熏修四字。万历丁亥。慈圣太
后特赐金紫方袍。降旨褒崇。冢宰五台陆公光祖。虚
芙蓉法席见招。师辞不起。后移居东掖慈云。即式尊
者得道之所。鸣泉在涧。松影参差。师禅定于此。宴如
也。后应云间陆宗伯树声请。于本一禅院妙阐法华。
癸巳正月坐逝。五日面如生。荼毗有异香气。远近至
者几万馀。
** 明天台石城释性专
昆山张氏。号守庵。少薙发遍访
知识。谒妙峰受戒。预听法华讲席。后辞峰往峰顶。行
头陀行。十二时中。惟诵法华。行深禅定。尝于定中见
西方宝池。成琉璃色。广厚无际。以是白峰。峰曰。此观
行初成之相。不生取着。是善境界。若受若说。即入群
邪。师繇是深秘不言。石城有百尺弥勒像。古称三生
佛像也。以僧护僧淑僧祐更三世始竟工。嘉靖间因
兵燹。像金剥落。师为新之。又搆石殿与像称。感佛放
光。夜明如旦。甲辰秋。延禅师传灯讲小本弥陀经。有
请易弥勒上生经者。师曰。不然。吾闻弥陀与弥勒。一
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余将俾海众。同悟本性弥陀。
即本性弥勒。先游莲华净土。然后预龙华胜会也。丙
午仲冬。沐浴更衣。命众椎钟诵经。趺坐念佛而化。前
数日。大佛泥洹褶中。生灵芝一本。大于拳。色白间红。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7c 页 X78-0087.png
柔净可爱。观者咸谓师往生净土之验。
** 明释传灯
姓叶。姑蔑人。少从进贤映庵禅师削䰂。隋
谒百松法师。闻讲法华。恍有神会。次听楞严。中夜入
室问楞严大定之旨。百松瞪目周视。师即契入。松付
金云紫缕袈裟。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
忏。无虚日。自此讲声遐播。冯司成梦桢。陆太宰光祖。
施买山赀。因卜居幽溪高明寺。先有山农叶祺。葬亲
山后。忽梦玄弼真君语云。此圣道场地。异日有肉身
菩萨。大作佛事。速迁可免祸。祺不信。俄举家病困。惧
而遄徙。翌日师至。遂于此地立天台祖庭。学侣辐凑。
师御高广车。垂甘露辨。尝著生无生论。明往生净土
义。甲辰。应守庵禅师请。于新昌大佛前登座竖义。阖
众时闻石室中。奏天乐。铿锵类丝竹。非人间所有。讲
毕乃寂。每岁修四三昧。身先率众。精进勇猛。注楞严
维摩等经。凡染翰必披戒衲。感鬼神翼卫。前后应讲
席七十馀期。年七十五。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
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师号无尽。同时为
黄檗禅师深有。号无念。博山禅师大舣。号无异。俱浊
界医王。人天正眼。时称三无云。
** 明武林西溪释传记
鄞水人。世称法华和尚。为妙峰
高弟。性好独居。晦迹西溪。隐身龙树。三十馀载。日诵
法华为业。课及九千七百馀部。万历丙戌。虞司勋淳
熙举法华三昧忏。师奋志忘疲。力修长期者三。九历
寒暑。每获瑞应。默而不言。后息礼诵。于西溪道上。肩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8a 页 X78-0088.png
水负薪。行诸佛事。或曰。和尚犹作此有为功德。师厉
声曰。无为岂在有为外乎。癸丑七月。辞诸弟子。念佛
及三千声。唱妙法华经题者数四。面西合掌而逝。次
早顶门犹煖。异香久之方歇。
** 明云栖寺释广莫
字仁安。初游千松门。执经问难复
偕密藏开公。结制大云。习禅那行。开公勉以还从教
入。于是历诸讲席。万历乙酉。百松法师讲法华于虎
林福田寺。丙戌。复于灵峰山寺。讲法华玄义。师咸负
笈往听。洞契会三归一之旨。丁亥。千松老人讲首楞
严于[橘-矛+隹]李东禅。复驰回预听。时于能言辈中。老人屈
师一指。从是义辨日发。三藏殊文。百家异学。开卷知
归。喟然曰。文字般若。俱从禅那行中流出。顾我器量。
不能直截情根。为彼二障所困其。以法华为越生死
海之津梁。登涅槃岸之梯磴乎。壬辰。礼云栖。闻净土
法门。三心圆发。誓蹑华台。偈有受恩俱是法。投足乍
如归之句。著怀净土诗九章。俱古澹幽折。直契西佛
悲愿。师志弘大法。尝集诵法华感应一卷行世。
** 明释广承字
绍觉。弱冠从大觉受业。深究天台贤首
诸宗。机辨风生。闻者倾服。后依翠峰受戒薙发。云栖
大师见师所著净土文。呼为义虎。师勤修忏法。證入
法华三昧。自是阅诸经典。涣然冰释。为众讲解。历年
不怠。后无疾化去。黄海岸端伯铭其塔。
** 明江阴释僧复
道德高重。万历末。常写法华经。积岁
乃成。写完。掷笔池中。时方腊月凝寒。忽有莲华一朵。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8b 页 X78-0088.png
自冰中吐出。亭亭直上。师遂自号冰莲道人。夏孝廉
树芳师事之。亲炙其异。
** 明释性天
号朗然。吴淞人。出家普陀。泰昌庚申。云间
周东渊往南海礼大士。请师诵法华荐母。师为诵于
韦天前回向。周有牛甚力。自是忽毙。未几。附妇体呼
其子曰。向以口业重故为牛。今得法华经功德。巳脱
牛苦。再求朗师礼忏。便可托生。师因为礼忏。施𦦨口
食。是夜。周恍惚见母谢曰。赖礼忏力。巳托生东邻矣。
翊晨。向师述梦。适东邻郑氏。诞一子。相顾惊愕。问何
时曰。尔家道场才完耳。师曾剌血书法华经。书毕。六
万馀言。澜翻如夙习。所居静室。泥壁皆具莲华叶梗
诸相。礼普陀者。莫不随喜。合爪赞叹。
明北京刑部街之鹫峰寺。供养古旃檀佛像之所也。
神庙末年。住持僧济舟。生平质实。奉佛钦肃。伹于酒
戒未严。一日有人着两截衣者。来告曰。我地府无常
也。某老妪以生前无一善。滞地狱不得脱。每月朔望。
曾到寺礼佛。携果物供养老师。以此因缘。望为渠讽
法华经一部。即得托生。舟疑而未信曰。汝既是鬼。难
得到佛地。盍瞻礼焉。鬼云。有都城隍在内。不敢入。舟
因思是日五更。有人欲作善事。立城隍位于殿侧。其
言殆不诬也。随于七月十五日。在佛前跪讽法华经。
至第五卷。天暑渴甚。觅茶不得。见桌上一酒壶。摇之
尚有存者。遂吸冷酒一口。仍跪佛前完经。次日。无常
复来云。老妪承师诵经。完四卷。满阴司皆射金光。正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8c 页 X78-0088.png
将离狱托生。忽一阵酒气。冲入冥府。自五卷至七卷
皆然。故仍不得力。舟闻之。毛骨竦立。发至诚愿。为之
补诵。由此严持酒戒。永不敢犯。唐公时尝刻其事于
本寺严净道场之碑阴。又昔有高僧。跪诵法华三十
年。忽见一青衣童子谓曰。师诵法华甚久。但每度洗
手。蘸水而巳。不如法净洗。秽触法宝。且当受罪。僧悚
然曰。得何罪报。童子曰。当堕粪蛆。言讫不见。僧大恐。
后乃净洗如法。按洗涤法。先用土灰。后用澡豆
擦抹。洗手有净手咒。洗身有净身咒。各念七遍。不念
咒。虽洗尽四大海水。亦不得净。净手咒云。唵。主迦剌
耶莎诃。洗身咒云。唵。贺曩密栗帝莎诃
** 明释行仁
字指一。河南光山张氏。弱冠读书白鹿洞。
遇异僧戒曰。子有大难。能持大悲圣号可解。师矢心
受持。崇祯辛巳。献寇破县。屠戮及师。刃忽自断。贼异
之。得不死。遂决志薙发。甲申抵金陵。从千华昧和尚
受具戒巳。见戎马充斥。乃沿流东下。至昆山。于净室
讲梵网金刚楞严等经。缁素皈仰。戊子春。徐氏舍西
郊别业。延师居之。庚寅春。讲演法华。辨慧云兴。听众
日盈万指。有白鹤自空而下。旋绕法筵数匝。听毕戛
然长鸣去。乃命庵曰法雨。辛卯。昆邑大饥。主施粥事。
心力俱殚。遂得疾。壬辰正月二日。端坐说偈而化。
明嘉靖间。报恩寺住持僧永宁。号西林。蓄一马。每自
寺骑赴礼部。上马时。默诵法华经。至礼部门下马。恰
宗一卷。率以为常。本寺对门有孕妇。夜梦此马入室。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9a 页 X78-0089.png
遂生一男。天明。向寺访之。马死正其时也。其家后即
以子为西林徒。极愚蠢。授之书。一字不易识。唯口传
法华一卷。便能熟诵信为马闻经得度矣。出金陵琐
事。又当湖有僧诵法华经。一虾蟆闻经声。忽作昂首
拳跽状者移时。少顷若禅坐。撼之巳息断矣。唐修雅
法师曰。佛之意兮祖之髓。吾之心兮经之旨。合目冥
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若是虫岂非醉醍醐而
熟睡者耶。见达观语录
** 明释明勋
徽人原名胡文柱。天启时。为中书舍人。以
不从魏珰书经命褫官至丙戌。忽患人面疮。痛不可
忍。辛卯冬。晕绝。恍惚听疮作人言曰。予梁时卢昭容
也。在雒阳宫中。遭贼戕命。今巳六百馀年。尚滞鬼籍。
而君即当日戕予者。今既转身为男子。当书法华等
经以自救救予。文柱哀祈住痛即书。时居仪真。立具
纸笔。书法华华严金刚楞严等经及水忏。每书时。痛
辄止。停笔复痛。踰年书经完。患遂愈。丁酉夏。遇堆山
于德庆。详述斯事。但未辨为萧梁。为朱梁。李太史明
睿。王子猷定。诸人题跋。亦皆不及审定。堆山曰。此朱
梁也。萧梁时。雒阳属魏。且昭容亦唐宫人位号。乃拥
护昭宗而被害者。君非朱友圭。即氏叔琮耳。遂订而
题其册。见薛公采。今堆山道者米笔记。按堆山考据
最悉。但如此。则梁昭容。应作唐昭容。或胡君愦绝中。
唐梁声近而讹。未可知也。周石续志。
明苏州宝林寺。相传有十三岁童子至寺。云。欲得净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9b 页 X78-0089.png
室写经。寺僧以别房居之。索纸笔书法华经。以半幅
高丽茧纸。画作七级浮图。一级一卷。纸长四尺许。广
可尺半。而经文六万馀言具焉。数日便了。留寺中。童
子不知所之。里人陈文纲。亲见此塔。字如麻大。致密
分明。其下左方题云。行童海王师光写。今归荡口华
氏
** 明龙得孚
为四明郡丞。廉直好道。时普陀有两住持。
一曰大智。戒律精严。道俗皈仰。一曰真表。虽领丛林。
性悍破戒。万历壬午。丞奉监司命。委鞫真表。以小过
挞沙弥事。到山处分。命取莲华经一部火之。令众僧
悉跨其上。誓无再犯。巳至后殿礼拜。觉两髀病软不
可动。体发奇热。疾遂委顿昏愦中。恍惚闻传旨云。奉
道燬道。尤当重谴。姑以爱民故。罚作三石牛啬官。丞
念此必冥官之号。如是死矣。且入恶趣。某不知燬经
之罪。其大乃尔。自今而后。愿斋戒终身。急免官入道
自赎。大智师亦为祈哀诵经礼忏。定中见一铁围城。
城中裸尸累累。丞亦在中。独不裸。师至心忏摩。忽见
空中下白光一道。若有人掖出之而苏。丞见沙门云
拥。问何故燬经。犯此大戒。丞曰。知罪矣。愿以百偿一。
先捐俸斋万僧。众沙门乃隐。其夕丞家僮于昏黑中。
见两玉女双髽髻。手携幢盖。拂床而过。𥒐然有声。幢
脚拂僮面。僮惊起大呼。丞病良巳。是时不食不瞬十
日矣。屠仪部隆。目击为之记。
** 明海盐朱元正
为诸生时。讲孔孟之学。端方不苟。六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89c 页 X78-0089.png
十后。深入禅悦。于宅后敝屋三楹闭关。不与家事。门
上题譬如我巳死了六字。每日功课。午前讽法华经
一卷。午后静坐。庚申四月。唐宜之同其门人陈则梁
访之。先生谓则梁曰。宜之向曾与汝书。劝子舍利西
泰之学。而学佛。此是好话。可切切听之。既而则梁曰。
老师年高。盍少开酒禁。先生曰。子意谓衰年。当藉数
杯。以调气养血耶。不知我之生死。巳画得断。何复言
此。先生说画得断时。因以手在几上画一画。盖巳了
生死矣。见者咸凛然起敬。七月。无疾。忽谓子曰。吾在
此无事。可行矣。子问何处去。曰。西方去。子及孙固留。
许之。至腊月朔。示疾不食。家人仓皇治后事。先生曰。
勿忙。此腊八夜半事也。及期。端坐欲逝。又曰。我一生
秋毫不负人。今冬。舍后木匠。为我脩后门一片地。盖
望我元旦会客。地平。便老人行步也。其雅意尚未报。
取纸作一诗谢之。中一字错写。又以笔涂改。从容坐
定而逝。时方鸡鸣。先生预诫家人。临行时。勿令妇女
来。过二三时方可来。来亦勿哭。比天明。眷属方至举
哀。先生复醒。开眼而不开口。伹摇头令女人去。去尽
仍瞑目逝。尔时来去自由如此。见妙意庵巳求书。
** 明王立毂
字伯无。台州人。幼从父大中丞士性。游鸡
足山。入一石壁中。见迦叶语曰。汝从何处来。王瞿然
一惊。迦叶曰。汝堕火宅中。行慈忍戒。他日勇退急流。
桥下前身犹在。须臾壁合如故。王自此坚持杀戒。万
历丙午。领乡荐。梦父有十年五死。及植德禳灾之谕。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90a 页 X78-0090.png
乃于嘉禾三宝前。誓奉长斋。于天台受杀盗淫妄四
戒。后为新淦县令。戊午入觐。舟次荻港。夜为冥府所
摄。主者厉声叱曰。尔阳数丙辰八月当尽。延至今者。
斋戒力也。奈何弃之。王叩谢曰。居官势不得不尔。主
者曰。固然。奈算尽何。命驱入狱。一左侧宰官请曰。试
取破戒后事稽之。少顷。羿两簏至。背令淦文卷。并一
揭一柬。平日所戏书方寸之纸俱在焉。各有气上腾。
青黑赤白不一色。主者令分检之。先检黑与青成聚。
次检白聚成。青者渐缩。又检赤聚。青者隐。黑者缩小
如杯许。而赤气炽然独盛。王睨之。见所刻金刚经。及
好生编。社仓卷皆在。主者曰。是知植德。尚有生理。损
五官。全其躯命可也。乃令抉其目。便昏暗无所见。觉
有人促之行。一趺而寤。张目见灯火如剌。了不可开。
医进明目药。其夜似有人复以钉钉目。痛楚滋甚。遂
却医药。决意乞休归里。弃家修净业。誓持法华千部。
及日诵金刚梵网经。以祈冥祐。庚申七月。礼忏幽溪。
夕梦大士以杨枝洒甘露点其睛。晨起。豁然见物。两
目复明。后历游云栖博山之门。再生又十二年。号壁
如大师。有回生自记。
** 明苏州尤弘远
与邻一女奴相悦私订终身。娶为妾。
妻妒虐之。为咒诅法。令速死。未几。妾果卒。岁馀。妻亦
久病。呼里妪相伴。夜见妾红裳绿衫。冉冉至前。指妻
谇曰。我命未合死。尔以咒诅。使我夭殁。今巳诉岳司
追汝矣。言讫不见。次晚妻果绝。远心念妾冤。而妻平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90b 页 X78-0090.png
日所许誓愿。及文书类甚多。必为巳累。乃日持诵玉
皇经。凡数百部。又祷于所事真武。卜玄妙观沈道士。
建水陆道场以谢前过。后远病中。见隶卒摄去。至一
阙。扁曰岳府。王坐殿上。叱问妻诉远同咒诅事。远叩
辩非巳过。王呼左右押远妻妾前证。妻辞屈。王曰。尔
虽不知情。然此妇咒呾文案甚多。如何破除。远未答。
案前一判白王曰。高真处巳有文书准过矣。王令检
文卷览之。授远。远惶惧不暇细读。但见朱字数行在
纸尾。王曰。文移酆都。当云呈。今云咨误也。俄有二甲
冑神将见庭中。一关圣。一心将王灵官。灵官顾王曰。
此小失不足问。王颔之。灵官以足蹴远足曰。去。遂得
出。路数折。仍入一司。有六僧坐其中。呼远诘问。主者
言。且还。当入五瘟司去。远具言高真赧罪之故。僧曰。
汝知奉道而忘佛。即此间利害亦非细。今既得生还。
宜急延年高有德僧六人。诵法华经六部。方可消灭
罪愆也。命放出。远乃苏。踰日即请僧诵经如数。迄今
每月朔。常持念经忏。虽极冗不废。
** 明葛琬
字石平。昆山人。投诚学道。掩户蒐讨竺坟。长
年不倦。尤皈心法华。用为日课。念流光逝电。妙法难
闻。欲报佛恩。弘经为要。因取先贤古德事。自晋宋迄
元明。辑感通录四卷。卷末各系以论。荏苒数载未竟。
辛卯秋。以衰疲抱疴匝岁。至壬辰冬。连夕频感异梦。
见神人趣镌是编。乃竭力鸠工。书告成。病寻愈。
** 明吴门陈济生
字皇士。文庄公之长子。素力行善事。
吴越钱塘永明寺释道潜 第 90c 页 X78-0090.png
凡古今嘉言懿行。无不手自辑录。几至充栋。尤好内
典。每结莲社。持诵法华。久而不怠。忽夜梦一老者。风
神古异。手持金字法华经。及因果事迹相授。陈子踊
跃。拜而纳之。天明。鹿城葛氏所刻法华感通录。果载
至陈子远耀堂流通。又一友以泥金法华经全部来
质。同日事也。未几复于途次。见新安李正卿所书泥
金法华搭。并购归供养。以成合璧。庄严妙胜。观者叹
为希有。始信幽诚所感。佛事因缘。不可思议如是。陈
子所著。有共知录。同善会全录。及香林广书等编行
世。
** 明谭工部贞默母
严太夫人。持家教子。俱有法度。虽
夫贵子贵。而布衣蔬食。笃信佛法。尤崇重法华及金
刚经。晨夕礼诵。晚岁加持华严。日一卷。又能为子妇
讲解大义。崇祯壬申。示疾。起沐浴更衣礼佛曰。我一
生敬佛。果有佛缘。当令遗体不秽。因跏趺合掌而逝。
时值暑月七日。颜色含笑如生。香气时拂。丧次无一
飞蝇。见者莫不叹异。
法华持验纪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