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第 1a 页 WYG0050-012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孔义集说卷六
光禄寺卿沈起元撰
上经
䷔ 中爻艮坎
噬嗑亨利用狱 彖传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则
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
用狱也
卷六 第 1b 页 WYG0050-0127b.png
李氏鼎祚曰颐中有物曰噬嗑谓九四互体坎为法
律又为刑狱四在颐中齧而后亨故利用狱○石守
道曰凡柔则言上行刚则言来柔下刚上定体也刚
来如讼无妄涣等刚体本在上而来下上行如晋睽
鼎噬嗑等柔体本在下今居五为上行○程传卦外
刚中柔人颐口之象中虚之中又一刚爻为颐中有
物之象必齧之则得嗑故为噬嗑凡天下至于一国
一家至于万事若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间有杂贰
卷六 第 2a 页 WYG0050-0128a.png
怨隙者皆谗邪间于其间也除去之则和合矣故间
隔者天下之大害噬嗑者治天下之大用去天下之
间在任刑罚故取用刑为义在二体明照而威震用
刑之象也○噬嗑卦自有亨义事所以不得亨者以
有间也噬而嗑之则亨通矣狱者所以究治情伪得
情则知为间之道然后可以设防致刑五为用狱之
主以柔处刚而得中得用狱之宜也○赵复斋曰颐
外实中虚囹圄之象中有实焉囚也决而去之狱贲
卷六 第 2b 页 WYG0050-0128b.png
空尔此卦动故利用狱贲止故折狱致刑 离必遇
震乃为电否则日也火也离合震刚柔分动而明故
春分后雷发声电始至秋分而雷收电隐 用刑噬
嗑之一端耳○朱汉上曰六五柔中不当位也施于
用狱无若柔中之为利盖人君止于仁不以明断称
也○项平甫曰刚柔分分者未合之时也一刚在内
分隔三柔此其所以当噬也动而明则二体合矣合
而章则大化亨矣此三句皆解噬嗑亨也○李隆山
卷六 第 3a 页 WYG0050-0128c.png
曰噬嗑以去颐中之梗雷电以去天地之梗刑狱以
去天下之梗○徐进斋曰刚柔分未噬之象动而明
方噬之象合而章已噬之象○李西溪曰人之颐中
自有雷电齿刚而古柔雷之击搏必与电合齿之噬
齧必与舌俱○赵汴水曰体卦之画则宽严胥济体
卦之德则明清善听体卦之象则讼不淹宿○俞石
涧曰噬嗑倒转为贲亦有颐中有物之象而以为贲
何耶曰凡噬者必下动贲无震不得为噬嗑也夫颐
卷六 第 3b 页 WYG0050-0128d.png
而中虚则无事于噬而自合今有物焉则窒塞矣故
文王曰噬嗑亨孔子添一而字盖谓噬而嗑之则亨
不噬则不嗑不嗑则不亨也○何玄子曰雷得电烁
而益威电得雷轰而益曜当罚即罚当刑即刑如雷
之奋而与电合罚所当罚刑所当刑如电之赫而与
雷合○来矣鲜曰刚柔分震刚离柔分居内外内刚
者齿也外柔者辅也
按刚柔分乃引起下文动而明句自当以二体言
卷六 第 4a 页 WYG0050-0129a.png
不当以爻言分字从合字生有分有合乃为噬嗑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传屦校灭趾不行也
王辅嗣曰屦谓著而践履也校谓所施之械也处刑
之初居无位之地是受刑之人凡过之所始必始于
微而后至于著罚之所始必始于薄而后至于诛过
轻戮薄故校之在足足为惩诫不复重犯故无咎○
侯行果曰屦贯趾足也震为足坎为校震没坎下故
屦校灭趾初位得正故无咎○程传初与上无位为
卷六 第 4b 页 WYG0050-0129b.png
受刑之人馀四爻皆为用刑之人○朱汉上曰震为
行艮止之不行也○吕东莱曰大抵为恶先从发足
处制之则恶必不能长矣○蔡节斋曰灭没也○沈
守约曰震为足在足之下者趾也变而为坤灭趾之
象○赵汴水曰趾足跟也说文足跟曰踵字从止人
不能行为
字亦从止则止为不行之义下爻或言
足或言趾足者通称趾有止之义○吴草庐曰足械
之制周围其胫而已今械木之广既围胫而遮掩又
卷六 第 5a 页 WYG0050-0129c.png
过其胫并不见胫下之趾也入狱之初桎之使不得
去鞫问无罪则释其械而纵之○来矣鲜曰中爻坎
为桎梏校之象故上九亦言校震性动灭其趾则不
得动而行以为恶矣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传噬肤灭鼻乘刚也
王辅嗣曰处中得位所刑者当故曰噬肤也肤者柔
脆之物也○本义祭有肤鼎盖肉之柔脆者六二中
正故其所治如噬肤之易 语录肤腹瘦灭浸没也
卷六 第 5b 页 WYG0050-0129d.png
谓因噬肤而没其鼻也○赵复齐曰以柔居柔而且
乘刚故最易噬○项平甫曰他卦以乘刚为危噬恶
者以乘刚为利也○杨诚斋曰二三五有众齿上下
噬齧之象○沈守约曰艮为鼻爻变而艮体亡矣○
吴草庐曰卦体象颐初上二刚象颐口上下龈腭有
齿牙能噬者也中四画乃颐中虚而容物之象故各
象所噬之物二三五柔画物之脆者四刚画物之坚
者二三五皆柔三五以柔居刚虽脆而坚二以柔居
卷六 第 6a 页 WYG0050-0130a.png
柔最为易噬肤者豕腹之下无骨之肉古礼别实于
一鼎曰肤鼎二最易噬象肤又近初刚初为下颐之
腭凡噬物下腭之动最有力以至近能噬之刚噬至
柔易噬之物一举尽脔略无留难以至所噬之肤掩
遏噬者之鼻也坎为豕二在互坎下象豕腹向下之
肤艮为鼻二当互艮之下画鼻之下端也正与所噬
之肤相直故有肤灭其鼻之象噬嗑在于去间噬易
是其间易去也故无咎○胡云峰曰噬而言肤腊胏
卷六 第 6b 页 WYG0050-0130b.png
肉者取颐中有物之象也各爻虽有所噬之难易然
因各爻自有此象故于其所噬者因而为之象耳○
来矣鲜曰人刚则性直狱内委曲不能隐藏六二又
以中正乘其刚以听断必得其情故易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传遇毒位不当也
虞仲翔曰三在肤里故称肉离日熯之为腊坎为毒
○孔仲达曰腊是坚刚之肉毒者苦恶之物三处下
体之上失政刑人刑人不服若齧其腊肉非但难齧
卷六 第 7a 页 WYG0050-0130c.png
更生咎怨犹遇其毒也刑不侵顺虽有遇毒之吝于
德亦无大咎○赵复斋曰兽乾者腊物虽小而有骨
六三柔若易噬居刚中实噬之者易而不戒则伤诸
口遇毒故小吝终噬之故无咎○吕东莱曰自不正
而欲正人难矣哉噬腊肉而遇毒当于此知正己之
道虽吝而无咎小人有恶从而治之在我则实无罪
圣人不长小人之恶之意也○林黄中曰腊者肉见
于外骨藏于中以六居三外柔内刚腊肉之象○胡
卷六 第 7b 页 WYG0050-0130d.png
云峰曰二三皆无咎而三小吝者中正不中正之分
也○观彖以柔居刚动而丽明故虽所治至难不免
小吝而无咎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传利艰贞吉未光
也
陆公纪曰肉有骨谓之胏离为乾肉又为兵矢金矢
者刚直也噬胏虽难终得伸其刚直○程传居近君
之位当噬嗑之任者四已过中是其间愈大而用刑
卷六 第 8a 页 WYG0050-0131a.png
愈深故云噬乾胏噬至坚而得金矢金取刚矢取直
九四阳德为得刚直之道刚而明体阳而居柔刚明
则伤于果故戒以知难居柔则守不固故戒以坚贞
刚而不贞者有矣凡失刚者皆不贞也在噬嗑四为
最善○杨龟山曰九四合一卦言之则为间者也以
爻言则居大臣之位任除间之责者也○项平甫曰
四五两爻称得金又皆用贞者下卦为间尚浅故用
力易上卦为间已大故用力难非贞不济四得刚直
卷六 第 8b 页 WYG0050-0131b.png
之才可以去间矣然以所居不正未能光大故必艰
贞而后吉先艰后贞者明所遇者艰非才之罪能以
贞胜虽艰可吉五得刚中之位可以去间矣然以其
才不当位故必贞厉而后可无咎先贞后厉者明五
本非才虽贞犹厉但正得当中故可免咎而已大抵
噬嗑诸爻噬于浅者皆可无咎噬于深者虽吉亦艰
就其浅者言之三已稍难故遇毒而有小吝就其深
者言之初则艰中则利终则凶○冯厚齐曰肉之附
卷六 第 9a 页 WYG0050-0131c.png
骨犹四之附九居于离火故为乾胏○丘行可曰噬
嗑唯四五两爻能尽治狱之道象以五之柔为主故
曰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利用之言独
归于五爻以四之刚为主故曰噬乾胏得金矢利艰
贞吉吉之言独归于四而他爻谓之无咎也主柔而
言以仁为治狱之本主刚而言以威为治狱之用○
胡双湖曰蒙金矢指坎九二此爻正互坎中爻兰氏
曰九乾之策乾为金○齐氏曰坎为矫柔为木又为
卷六 第 9b 页 WYG0050-0131d.png
弓矫木加金施于弓亦有矢象○胡云峰曰乾胏骨
连肉刚中有柔九四刚居柔故所噬如之○来矣鲜
曰九四居坎中坎得乾中画故有金象有矢象若六
五变为乾则止有金象无矢象矣故止曰得黄金且
九四刚而不正故戒之以刚直六五柔中故戒之以
刚中得者教人必如此非周礼钧金束矢之谓
按光离体也未光四居互坎中也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传贞厉无咎得当
卷六 第 10a 页 WYG0050-0132a.png
也
虞仲翔曰阴称肉离中日烈故乾肉也○王辅嗣曰
黄中金刚也○本义噬乾肉难于肤而易于腊胏者
也柔顺而中以居尊位用刑于人人无不服故有此
象○语录问九四六五皆有艰难正固危惧之意故皆
为戒占者之辞曰亦是爻中原自有此道理大抵才
是治人彼必为敌不是易事故虽时位卦德得刑之
宜亦须以艰难正固处之○朱汉上曰黄中色离中
卷六 第 10b 页 WYG0050-0132b.png
之坤也变乾为金故曰得黄金○王童溪曰四以刚
而居柔五以柔而居刚其不正一也故四必艰贞而
后为吉五必贞厉而后得无咎○沈守约曰离变为
乾明而健噬乾肉之象刚健而中得黄金之象雷动
于下而天临于上人君用刑之象○赵汴水曰此利
用狱之爻也乾肉黄金皆不过于刚者六五大君以
柔用狱故动中肯綮无顿刃折刚之患而犹曰贞厉
无咎者圣人谨用刑狱其过虑若此释彖言不当位
卷六 第 11a 页 WYG0050-0132c.png
此言得当者彼以位言此以事言五以柔用狱行以
正厉其无咎者得用狱之当也○李西溪曰九四以
刚噬六五以柔噬以刚噬者有司执法之公以柔噬
者人君不忍之仁○林黄中曰以六居五刚柔得中
乾肉象○俞石涧曰居离明之中其明不至于察而
罚当其罪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传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郑康成曰离为槁木坎为耳木在耳上何校灭耳之
卷六 第 11b 页 WYG0050-0132d.png
象○程传上过乎尊位无位者也故为受刑者居卦
之终是其间大噬之极也何负也谓在颈也○朱汉
上曰四坎为耳上九宜曰耳不聪而曰聪不明何也
坎水离火日月之光火外景也于目为视水内景也
于耳为听视听之用无非明也○项平甫曰上九离
之极离主目坎主耳离极则伤坎火旺则水囚故耳
受其病○沈守约曰上处卦极变而为震动极而不
知己也离丽也震动为木上极而丽于木何校象○
卷六 第 12a 页 WYG0050-0133a.png
毛伯玉曰以怙终故寄之上九○王秋山曰居卦之
外火体炎上而去震远是有雷霆之威若罔闻知炎
炎于上而不顾故凶○吴草庐曰上画为首刚画在
上首械象首械在坎耳之上是械之厚掩过其耳而
耳不见也居卦之终问狱已成而首何至厚之械罪
不可掩矣○来矣鲜日上九未变离明在上坎耳在
下故听之明今上九变则不成离明矣所以听之不
明也坎既心险又不信好言所以犯大罪
卷六 第 12b 页 WYG0050-0133b.png
按彖传颐中有物则专指九四一爻而言至卦辞
利用狱传以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
而上行释之则是二体六爻皆有噬嗑之道各有
用狱之义自不得复泥于九四之梗矣卦体与爻
象取义不同类如此以噬四为主以六爻递相噬
者均枝辞也初上两爻孔子系辞备言小人之状
故诸儒以为受刑之人说自不易但初上之为小
人何欤盖天下国家之害惟在小人之为间而柔
卷六 第 13a 页 WYG0050-0133c.png
恶易去刚恶难除初上皆刚而无位故圣人以象
为间之小人卦象震离雷电相合本天地间暴烈
之气在上为用威在下即为不靖无位而不靖初
上以之初乃孽之萌上为恶之极且中爻艮山坎
水坎为险陷为刑狱为法律为弓矢为盗离为兵
戈为恶人是卦有外示阳明中藏险毒之象初动
而之险将入山水之间挟弓矢兴戈兵而为盗势
且必丽于法幸而艮止于前变为坤顺尚可惩之
卷六 第 13b 页 WYG0050-0133d.png
于初此屦校灭趾之象也孔子以为小人之福也
上则伏险在中亢威在上变为叠震动不知止离
火不戢必自焚身当狱成不变之时其能免乎此
周公于灭耳之下更系以凶孔子以为恶积罪大
者也止恶于初怙终不悛爻中固有其象非硬设
也
䷕ 中爻坎震
傅氏云贲古斑字文章猊
卷六 第 14a 页 WYG0050-0134a.png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传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
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
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荀慈明曰阴来居乾之中文饰刚道交与中和故亨
分乾之二居坤之上上饰柔道兼据二阴故小利有
攸往矣○孔仲达曰文明离也以止艮也用此文明
之道裁止于人是人之文德之教○苏子瞻曰刚不
得柔以济之则不能亨柔不附刚则不能有所往故
卷六 第 14b 页 WYG0050-0134b.png
柔之文刚刚者所以亨也刚之文柔小者所以利往
也易有刚柔往来上下相易之说而最著于贲学者
推其所从变曰泰变为贲此大惑也一卦之变为六
十三岂独为贲哉徒知泰之为贲又乌知贲之不为
泰乎○程传山者草木百物所聚下有火则照其上
草木品汇皆被光彩有贲饰象物有饰而后能亨无
本不立无文不行有实而加饰则可以亨贲饰之道
非能增其实也但加之文彩耳事由文而显盛故小
卷六 第 15a 页 WYG0050-0134c.png
利有攸往往者加进也 理必有对待有质则有文
一不独立二则为文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离在内
故曰柔来艮在上故曰刚上非自下体而上也天文
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以察四时之
迁改人文人理之伦序○本义柔来文刚阳得阴助
而离明于内故为亨以其刚上文柔而艮止于外故
小利有攸往刚柔之交自然之文故曰天文先儒说
天文上当有刚柔交错四字理或然也○项平甫曰
卷六 第 15b 页 WYG0050-0134d.png
贲亨谓内卦也小利有攸往谓外卦也凡卦之德以
内卦为主事外卦为发用 古人之于文不敢一日
离也因其羞恶辞让之节而为之文以饰之其交也
以礼其合也以义百拜而饮三辞而受六礼而婚所
以饰其情而养其耻也荀子不知而以为伪晏子不
知而以为劳战国之君以为迀阔西晋之士以为鄙
吝独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以为此奉天命之变成人
伦之化不可以一日无也观贲之六爻无一爻凶咎
卷六 第 16a 页 WYG0050-0135a.png
者圣人之贵文若此○朱汉上曰以天文言之无非
刚柔交错象物成列光耀离合日阳也而为离月阴
也而为坎以人文言之父子君臣夫妇朋友长幼五
者刚柔交错粲然成文天理也非人为也上下内外
尊卑贵贱其文明而不乱各当其分而止矣文明以
止则祸乱不生灾害不作○王秋山曰文盛则实必
衰小利有攸往者谓不可太过以灭其质也○吴草
庐曰丽于物而其燄炎热者有体之火未丽于物而
卷六 第 16b 页 WYG0050-0135b.png
其气温暖者无体之火山下有火山腹之内有此无
体之火也书曰贲若草木温暖之气能长养万物草
木畅茂贲然有光故为贲○俞石涧曰文贵乎明不
明则无别又贵乎止不止则流○梁孟敬曰朝廷文
之以仪制而亨焉宾主文之以礼猊而亨焉家人文
之以伦序而亨焉推之事物凡有质者无不待于文
也○何玄子曰离本明艮亦光明两者合而相贲故
为贲刚为质柔为文柔来文刚本先立矣而文行焉
卷六 第 17a 页 WYG0050-0135c.png
故亨分刚上而文柔非以刚为文也刚居上而柔始
得成其文不然无质之文非文也○高忠宪曰离明
艮止文明内蕴天然本色不杂外饰故为贲○观彖
离柔也宜在外而居内是柔来文刚又卦画六二之
柔来文初三之刚也艮刚也宜在内而居外是刚上
文柔又卦画上九之刚上文四五之柔也 时变者
如春夏之敷华柔来文刚也秋冬之成实刚上文柔
也化成者如礼乐之明备文明之功也性命之各得
卷六 第 17b 页 WYG0050-0135d.png
以止之效也
按凡在内卦曰来外卦曰往不可谓卦中升降尤
不可谓自他卦往来也此言分者以内卦为主以
刚爻为本也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传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王辅嗣曰在贲之初以刚处下居于无位弃于不义
安夫徒步以从其志○崔氏憬曰刚柔相交以成饰
义者也今弃二比故曰舍车四乘于刚艮止其应初
卷六 第 18a 页 WYG0050-0136a.png
全其义故舍而徒自饰其行曰贲其趾趾初也○程
传初九有刚明之德而在下者也无所施于天下唯
自贲饰其所行而已趾取在下而所以行也君子守
节处义其行不苟义或不当则舍车舆而宁徒行众
人之所羞而君子以为贲也初应四正也从二非正
也舍二而从四舍车而徒行也○朱汉上曰二坎为
轮车也四震为大涂为足足趾行乎大涂徒行也六
二非正应义弗乘也○吴草庐曰二之柔来饰初之
卷六 第 18b 页 WYG0050-0136b.png
刚初不受饰故舍二之车而自饰其趾内饰于己而
不资外饰于人刚正而明者能之○胡双湖曰前有
互坎初未入坎体故有舍车徒行象○胡云峰曰君
子行义必于在下之时发足之初观之○来矣鲜曰
舍车而徒即贲其趾也变艮止而又止舍象升乎车
者必在上方可乘初在坎下无乘之理故有舍坎车
而从震趾象
六二贲其须 象传贲其须与上兴也
卷六 第 19a 页 WYG0050-0136c.png
王辅嗣曰得其位而无应三亦无应俱无应而比焉
近而相得者须之为物上附者也故贲其须○侯行
果曰自三至上有颐之象二在颐下须也上承于三
与之同德可相与而兴起也○朱汉上曰二三刚柔
相贲文不虚生须生于颐须所以贲其颐也○项平
甫曰六二主内卦之文者也内卦以文为文须之丽
于身最为虚文也然阳气不盛不足以贲其须则
须与阳同其盛也故曰与上兴○郑东谷曰二以一
卷六 第 19b 页 WYG0050-0136d.png
柔而处二阳之间二阳皆赖其贲然阴柔而贰其所
贲则非义矣 与上兴谓贲三也初已应四二不必
贲之三则上无其应二所当贲也○吴草庐曰须之
美者生而美也六二柔丽乎中正固有其美如须之
美非有待于外物而贲者然阴柔不能自动必附丽
乎阳如须虽有美必附丽于颐也○态梅边曰柔不
能自立得刚而后立下不能自兴得上而后兴
按此乃柔来文刚之爻也初舍之故贲三
卷六 第 20a 页 WYG0050-0137a.png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传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卢氏曰有离之文以自饰故曰贲如有坎之水以自
润故曰濡如体刚得正故永贞吉○程传三处文明
之极与二四相贲贲之盛也光彩润泽故云濡如与二
四非正应相比而成贲故戒以永贞则吉○郑东谷
曰阴之交贲易以陵乘乎阳故告之○胡云峰曰互
坎有濡义亦有陷义濡首濡尾濡而陷者也九三非
不贞也能永其贞则二阴与我为润泽之濡我与彼
卷六 第 20b 页 WYG0050-0137b.png
不为陷溺之濡矣
按胡氏说与卢氏程氏稍异玩传终莫之陵句胡
氏说正可备参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传六四当位
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崔氏憬曰以其守正待应故终无尤○李氏鼎祚曰
坎为盗故疑当位乘三应初远阳故曰当位疑也○
孔仲达曰以其当位得与初应但碍于三故迟疑也
卷六 第 21a 页 WYG0050-0137c.png
若不当位则与初非应何须致疑○张子六四以柔
居阴性为艮止志洁行坚终无尤也○张紫岩曰四
洁白其德以自守初自下从之犹马疾驰初四皆未
受饰质之美者四以柔居柔抱道守静始以乘刚而
疑终以志同道行而无尤互坎为白马刚阻为寇艮
变巽为皤如初本乾体为马○项平甫曰三当贲道
之隆四当贲道之变故下三爻皆以文为贲自四以
上属艮艮为笃实而主白故上三爻皆以白为贲姚
卷六 第 21b 页 WYG0050-0137d.png
小彭氏曰商人尚白戎事乘翰翰与皤皆白色也○
沈守约曰初远三比疑三塞路○潘天锡曰初四正
应始虽疑虑终必得合复何尤哉○梁孟敬曰六四在
离明之外为艮止之始乃贲之极盛而当返质之时
也故云贲如皤如○华霞峰曰贲如也而曰皤如犹
舍车而徒而曰贲趾也以道义为贲者也
按初来应四亦有刚上文柔之意又婚媾之道阳
求阴阴不当求阳况四守正艮止则白马翰如自
卷六 第 22a 页 WYG0050-0138a.png
指初而言初之舍车而徒应四之志专矣初德简
素故为翰如寇者四自疑也三匪寇四在坎中故
疑变为重离寇疑释而婚媾合故曰终无尤易传
凡言疑者非实象也与屯六二不同
六二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传六五之吉有
喜也
荀慈明曰艮山震林山林之间贲饰丘林以为园圃
隐士之象五体中履和勤贤之主尊道之君也○虞
卷六 第 22b 页 WYG0050-0138b.png
仲翔曰艮为山故称丘木果曰园六五动成巽巽为
帛为绳艮手持故束帛○石守道曰居贲之时须一
阴一阳交相贲饰六五下无应与比于上九上九居
卦外无位之地丘园象○程传五虽居位获贲于外
比之贤○本义束帛薄物戋戋浅小之意○郭白云
曰六五为贲之主及于丘园圣人不遐遗之义也贲
之盛大无过于得贤及远为国之休光○赵复斋曰
六五贲上聘于隐者上九贲五来受聘命○梁孟敬
卷六 第 23a 页 WYG0050-0138c.png
曰居至尊之位宜徵集丘园之贤以共成文明之治
阴性吝啬然贤人不以币帛为悦六五虚中待贤则
币帛虽微而贤者亦进矣○何玄子曰丘园指上此
与蛊卦上体艮同蛊上九不事王侯则此上九为山
林之贤无疑矣束帛戋戋其迹似吝因卦体文明以
止特取此以见敦本尚实之意仪文虽薄然孚契真
儒挽回末俗之机实在于是故终与上九合志而吉
按此爻五为君位无丘园自贲之理卦以刚柔交
卷六 第 23b 页 WYG0050-0138d.png
错为贲故有应以应为贲初与四也无应则以比
为贲二比三故曰贲其须与上兴也五比上故贲
于丘园上九为刚上文柔之爻则上之贲五乃卦
义所在非五之贲上乃五受上之贲也礼聘高贤
之说不可易凡传言有喜有庆者皆取阴阳相合
之义此自主五上相合也
上九白贲无咎 象传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王辅嗣曰处饰之终饰终反素而无患忧得志也○
卷六 第 24a 页 WYG0050-0139a.png
孔仲达曰守志任真得其本性居上得志○程传得
志者在上而文柔成贲之功六五之君又受其贲故
虽居无位之地而实尸贲之功○杨龟山曰贲无色
色色者也白贲受色者也上九贲之极刚止乎上有
其质而文明丽之故无咎而得志○赵复斋曰艮止
故静贞文之极得白乃所以为贲○项平甫曰六二
柔来而文刚主内卦之文者也内卦以文为文上九
分刚上而文柔主外卦之文者也外卦以质为文故
卷六 第 24b 页 WYG0050-0139b.png
曰白贲无咎白本非所以贲也然文自质始白故在
众采之先文之既盛必以质终则白又在众采之后
是则白者贲之所成终而成始也以艮之白成贲之
终得遂其笃实之志○李隆山曰杂卦贲无色也其
白贲之谓乎卦以贲饰为义而诸爻所以相贲大率
皆清修洁白而非浮靡之事至上九白贲则凡世间
之色无可观矣○王秋山曰上九止文之流于终终
则反而质矣故贲道成而无弊无弊故无咎得志志
卷六 第 25a 页 WYG0050-0139c.png
在成贲也○何玄子日子不云乎质有馀者不受饰
贲非君子之所乐也故终之以白贲白指上九其所
贲者四五曰白者以假象言艮止之终全体无文之
贲即文明以止之止字也惟上九以白色下贲乎二
柔故四得之而为皤如五得之而为束帛而下卦之
文明者亦得之而有所砥文极必币有艮之笃实以
敦厚其终则不至于弊何咎之有○华霞峰曰得志
得文明以止之志
卷六 第 25b 页 WYG0050-0139d.png
䷖ 中爻重坤
剥不利有攸往 彖传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
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王辅嗣曰坤顺艮止所以顺而止之不敢以刚止者
强亢激拂触忤以陨身身既倾焉功又不就非君子
之所尚也○孔仲达曰剥剥落也君子通达物理贵
尚消息盈虚值消虚之时存身避害危行言逊也盈
息之时极言正谏建事立功也天行谓逐时消息盈
卷六 第 26a 页 WYG0050-0140a.png
虚乃天道之所行也○刘长民曰小人方盛不可逆
止顺而止之使不为害可也○程传夏至一阴生而
渐长一阴长则一阳消至于建戍则极而成剥是柔
变刚也卦有顺止之象乃处剥之道君子当观而体
之○郭白云曰潜龙勿用内文明而外柔顺艰贞晦
其明俭德避难遁之时义皆君子遇剥之义也○赵
复斋曰阴盛不进受阳之止阳微不去期以止阴非
明消息盈虚之理孰能知此 决水者尽去剥果者
卷六 第 26b 页 WYG0050-0140b.png
核存易岂人私惟天道尔顺而止之变剥也圣人造
化之妙也○杨龟山曰观剥之象则知所以治剥矣
夫寒暑之变天且不能暴为之况于人乎顺而止之
其渐而非暴之谓乎○杨诚斋曰不利有攸往其遂
听天下之自乱乎圣人固曰盍观诸剥之象乎坤顺
艮止止乱以顺止小人亦以顺故解党祸者陈实之
临延唐祚者方庆之对皆顺而止之非逆而激之也
此君子治剥之道也○赵汴水曰治滔天之水者必
卷六 第 27a 页 WYG0050-0140c.png
先疏其流絷逸鞅之马者必稍避其锐善御小人者
亦惟顺其方张之势静处事外不轻攸往以存其在
我使小人逡巡敬视而不敢迫乃可徐止其进倘冒
然与角必将摧折败北尚安能止之耶故顺而止之
之方非姑息也非养奸也一阳无恙来复于是而基
焉不然并与一阳而剥之君子之道不几于熄乎陆
德明作顺而止无之字如此则但明两卦之德不见
君子观象以止小人之义○陈隆山曰夬刚决柔剥
卷六 第 27b 页 WYG0050-0140d.png
柔变刚君子之去小人声其罪与天下共弃之名正
言顺故曰决小人之欲去君子辞不顺理不直必萋
菲浸润以浸蚀之故曰变一字之间君子小人之情
状皦然矣○吴草庐曰阴长已至五仅存一阳再往
则并一阳消之矣故不宜有往○胡双湖曰不利有
攸往戒阳也有挽留一阳意体艮止之象也若一阳
更往则为坤阳道尽矣○来矣鲜曰消息盈虚四字
皆以阳言复者阳之息姤者阳之消乾者阳之盈坤
卷六 第 28a 页 WYG0050-0141a.png
者阳之虚
按不利有攸往以去训往即果食不食之义箕子
之为奴存畴范也狄梁公之事武后存唐祚也顺
而止之如孔子之见南子应佛肸孟子之说齐宣
与夫陈平之王诸吕皆是道也观象为学易通义
夫子特于剥言之者以顺而止之乃旋乾转坤大
作用即在剥卦本象恐人以卦极不善观之忽耳
乃后世说易者犹仅作顺而止看略去之字孔义
卷六 第 28b 页 WYG0050-0141b.png
晦矣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传剥床以足以灭
下也
孔仲达曰床者人之所以安处也在剥之初剥道从
下而起○兰惠卿曰一阳在上五阴载之床象○蔡
节斋曰床者人之所安其体上实下虚故取以象剥
足在下又取以象初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传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卷六 第 29a 页 WYG0050-0141c.png
孔仲达曰辨床身之下足之上分辨之处○崔氏憬
曰辨当在第足之间床梐也未有与者言至三则应
故二未有与也○丘行可曰与应也凡阴阳相应则
为有与咸六爻皆应则为感应以相与艮六爻皆不
应则谓之敌应不相与剥之未有与者是言当剥之
时在上未有阳以应阴无以止阴之进也使其间有
一君子与之为应以遏止则犹有所顾忌而不敢肆
○吴草庐曰六三之剥之唯其有与也未有云者言
卷六 第 29b 页 WYG0050-0141d.png
六二之所未有至六三而后有也盖伤有与之不早
而仅存一阳也○何玄子曰二之所应者五五君位
也其关系为至大得九五则有与其卦为观故大观
在上下观而化得六五则未有与其卦为剥小人道
长蔑贞之凶皆以无与得之深惜剥之不得为观也
按卦以时言爻以位言卦既为剥则六爻皆居剥
之时不可复议某为剥阳之阴某为受剥之阳其
凶其无咎无不利为占者设也从本爻位象得之
卷六 第 30a 页 WYG0050-0142a.png
主君子主小人者皆偏也 贞者何硕果也乾元
至收敛成实为贞硕果之象也初二两爻居剥之
始即言蔑贞即履霜坚冰之意危之也乾之元藏
于坤下三爻坤体坤道以从阳为安贞今乃剥阳
则为蔑贞蔑坤之贞即蔑乾之贞其凶宜矣
六三剥之无咎 象传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王辅嗣曰与上为应群阴剥阳我独协焉虽处于剥
可以无咎三上下各有二阴而三独应于阳则失上
卷六 第 30b 页 WYG0050-0142b.png
下也○孔仲达曰上下群阴皆悉剥阳已独能违失
上下之情而往应之所以无咎○程传志从于正在
剥之时为无咎如东汉之吕强是也○赵复斋曰三
应五比皆能存阳而免凶○沈守约曰浑迹小人之
间阴为君子之应剥之无咎者也盖处剥之道以顺
而止为善坤而为艮顺而止也○何玄子曰唯其失
四小人所以得一君子三以失上下而无咎犹坤以
丧朋而有庆
卷六 第 31a 页 WYG0050-0142c.png
按失上下犹否二之不乱群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传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王辅嗣曰剥道浸长床既剥尽以及人身靡所不凶
○程传五为君位剥已及四在人则剥及其肤身垂
于亡矣○张舜元曰艮为肤噬嗑六二噬肤互艮体
○沈守约曰艮为背四居艮始肤也变而为离离为
火剥肤象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传以宫人宠终无尤
卷六 第 31b 页 WYG0050-0142d.png
也
虞仲翔曰剥消观五巽为鱼为绳艮手持绳贯巽贯
鱼也艮为门阙为宫室动成观故无不利○何氏妥
曰下比五阴骈头相次似贯鱼鱼为阴物以喻众阴
○程传一阳在上众阴有顺从之道故发此义○张
子阴阳之际近必相比六五能上附于阳反制群阴
不使进逼方得处剥之善下无剥之之忧上得阳功
之庇故曰无不利○郭白云曰六五柔得尊位大中
卷六 第 32a 页 WYG0050-0143a.png
为剥之主能御众阴以承阳者也○张南轩曰五虽
君位而卦有阴为之主不取君义者坤剥遁明夷归
妹旅也非人君所处故无君义○张舜元曰柔得尊
位众阴以次相传有后以宫人备数进御于君之象
○沈守约曰为群阴之主而上承于阳以顺止之道
反制小人使之顺而不犯贯鱼之谓艮而为巽巽而
止也卦变为观观而化也○丘行可曰遁剥皆阴长
之卦遁阴长而犹微可制故遁言阳制阴之道曰畜
卷六 第 32b 页 WYG0050-0143b.png
臣妾吉剥阴长而已极不可制矣故不言阳之制阴
而言阴之从阳曰贯鱼以宫人宠○龙麟洲曰内坤
为女加以撰坤女之众也门阙之间众女居焉宫人
象○来矣鲜日一阳在上五率其众阴本卦原有此
象内顺外止本卦原有此德阴顺则能从乎阳艮止
则必不剥阳矣阴听命于阳小人听命于君子也故
元不利○华霞峰曰剥之五阴剥一阳而无利统卦
象言之也三应阳而无咎五承阳而无不利就爻象
卷六 第 33a 页 WYG0050-0143c.png
言之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传君子得舆
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侯行果曰艮为果为庐坤为舆○杨龟山曰群阴剥
阳而一刚止乎上硕果也不食者顺而有以止之也
○朱汉上曰五阴奉一阳君子得众而民载之故曰
民所载也上九剥而为六小人自彻其庇至于无所
容其躯而在外之君子亦失其所故曰终不可用也
卷六 第 33b 页 WYG0050-0143d.png
○赵复斋曰果必硕而后反生阳必剥而后复故阳
不可以无剥此天理也○张舜元曰剥自乾变乾为
木果下应六三不为所剥故不食○王童溪曰一阳
居众阴之上果之硕大者也不食者生育之萌正寄
诸此也坠地而复生则剥反为复矣此复初九之一
阳即剥之上九也一阳居上有众民共载之象剥道
既终九复见剥则小人无可庇其躯矣○丘行可曰
卦以上九为主其曰硕果不食幸阳之存也○赵汴
卷六 第 34a 页 WYG0050-0144a.png
水曰此爻为艮止之主一阳岿然在上足以止群阴
之进不为其所剥○胡云峰曰此一阳也在坤之月
为剥之尽而复生在此则剥未尽而能复生果中有
仁天地生生之心存焉○吴草庐曰君子谓一阳坤
为舆五阴承载一阳如人之在车上小人谓上九变
为柔也一阳上覆五阴有庐之象奇变为耦如庐之
破坏穿漏而无以覆盖其下○何玄子曰上九当剥
之终吉凶未定天若祐晋则为谢安之止桓温天下
卷六 第 34b 页 WYG0050-0144b.png
皆得载天不祐汉则为王允之死于㴶汜而小人亦
自底于亡斯二者天也此爻不言吉凶圣人之意深
矣○易外艮之木坚而多节故生剥之硕果出地厚
之中而在高山之上果之仁天地之仁也不食者天
地之所以留其仁也剥烂也硕果其坚如石故不烂
以坤土之厚而含弘之以艮山之高而安敦之太和
保合之固人不得而食之为万物之所资始资生乾
元不可见曷不观之硕果
卷六 第 35a 页 WYG0050-0144c.png
䷗ 中爻重坤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
往 彖传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
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
其见天地之心乎
王辅嗣曰入则为反出则刚长○孔仲达曰褚氏庄
氏并云五月一阴生至十一月一阳生凡七月而云
七日者欲见阳长须速故变月言日○李氏鼎祚曰
卷六 第 35b 页 WYG0050-0144d.png
剥卦阳气尽于九月之终至十月末坤卦将尽则复
阳来隔坤之一卦六爻为六日复来成震一阳生为
七日○胡安定曰凡历七爻以一爻为一日故谓之
七日○程传复亨既复则亨也阳气复生于下渐亨
盛而生育万物君子之道既复渐以亨通泽于天下
故复有亨盛之理复生于内入也长进于外出也先
云出语顺耳阳之始生其气至微故多摧折春阳之
发为阴寒所折出入无疾谓无害之者故无咎所谓
卷六 第 36a 页 WYG0050-0145a.png
咎在气为差忒在君子之道为抑塞卦才有无疾之
义乃复道之善三阳子丑寅之气生成万物众阳之
功也若君子之道既消而复岂能即胜小人必待朋
类渐盛则能协力以胜之下动而上顺是动而以顺
行是以得出入无疾朋来而无咎朋之来亦顺动也
姤阳之始消七变而成复故云七日一阳复于下乃
天地生物之心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不知动
之端乃天地之心也○张子复言天地之心咸恒大壮
卷六 第 36b 页 WYG0050-0145b.png
言天地之情心内也情则见于事也剥之与复不可
容线须臾不复则乾坤之道息故适尽则生更无先
后之次此义最大刚长之时预戒以阴长故言至于
八月有凶若复则不可须臾断故言七日者昼夜相
继元无断续之时也见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心唯是
生物天地之大德曰生也○本义积阴之下一阳复
生天地生物之心几于灭息而至此乃复可见在人
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
卷六 第 37a 页 WYG0050-0145c.png
语录天地之心动后方见圣人之心应事接物始
见三阳之时万物蕃新只见物之盛大天地之心
却不可见唯是一阳初复万物未生冷冷静静而一
阳既动生物之心闯然而见虽在积阴之中自掩藏
不得此所以必于复见天地之心也○朱汉上曰阳
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复乾坤消息之
理一岁一月一日莫不皆然易有以爻为岁者以爻
为月者以爻为日者于复言七日来复者明卦气也
卷六 第 37b 页 WYG0050-0145d.png
○赵复斋曰六位为主六龙为朋○杨龟山曰动而
不以顺行则疾之者至动而以顺行而后出入无疾
而后朋来无咎○杨诚斋曰孰为天地之心动而生
物贵阳贱阴长君子消小人是也体之圣失之愚履
之治舍之乱圣愚治乱此心而已○赵汴水曰初复
之刚精锐勇往况众刚朋来动易决裂倘逆理而行
则小人将伺隙而起亨未可保也圣人即是以二字
发明其指趣示人深矣○胡双湖曰复卦彖辞文王
卷六 第 38a 页 WYG0050-0146a.png
于一阳之复何其爱之深而劳问喜庆之至也若曰
一阳初复可亨道矣出入得无疾乎朋类将来为临
为泰庶几无过咎乎自反而复还在道七日始遂来
复而今而后庶乎其利有攸往矣此皆劳问喜庆之
词也○俞石涧曰向在剥时君子唯顺而止之今为
复则以顺而行时虽不同君子行止无非礼也顺顺
天理也顺理而行无往不可天行谓天道之运行剥
穷于上而反于下则止者复动往者复来犹天道之
卷六 第 38b 页 WYG0050-0146b.png
运行周则复始也初九乃复生之主爻果核一点其
名曰仁气候肃杀寂然不动气候发生则其仁萌芽
自核中而出即此天地生物之心可见○华霞峰曰
反复其道计其反复之道也○观彖心者统性情兼
体用者也此卦一阳初反动静之间谓之性则已发
谓之情则未著故特以心言之以括性情之妙也
按王辅嗣以寂然至无动息地中为见天地之心
此老庄虚无之说辅嗣往往以此说易与圣道岐
卷六 第 39a 页 WYG0050-0146c.png
互自伊川谓动之端乃见天地之心朱子畅其说
始为确解震动在下安得云静耶朱子谓濂溪就
利贞上说复与伊川说差不同王弼之说与濂溪
同予谓不然濂溪所云利贞诚之复非指复卦之
复就贞上说乃以剥之硕果为复非地雷之复也
通书又言诚复其不善之动而己亦与一阳之复
绝不相关非辅嗣所可同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象传不远之复以修
卷六 第 39b 页 WYG0050-0146d.png
身也
程传复者阳阳君子之道故复为反善之义初复之
最先者失而后有复唯失之不远而复则不至于悔
大善而吉也祗抵也无祗悔不至于悔也修身之道
唯其知不善则速改从善而已○杨龟山曰初九阳
始生而未形动之微也吉凶悔吝生乎动未形而复
其复不远矣○赵汴水曰阴阳有反复违道者无自
复之理圣人故断之以修身○胡云峰曰本心呈露
卷六 第 40a 页 WYG0050-0147a.png
之初
按易者教人法天之学孔子于此卦象传尤显言
之以修身句特特提明
六二休复吉 象传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本义柔顺中正近于初九复之休美吉道也○赵复
斋曰初九先觉六二资之易为功也初九之仁寄言
于二圣人微旨能言之类莫能加矣草木之仁布种
于地其生也根茎畅达莫之能遏二居初上不期而
卷六 第 40b 页 WYG0050-0147b.png
化何以异此○胡云峰曰遁贵远莫远于上九而九
五能比之故曰嘉复贵不远初九不复远而六二能
比之故曰休○梁孟敬曰一阳在下为卦之主犹仁
人也故卦之众阴以与初远近向背为得失○何玄
子曰六十四卦言仁仅见于此是知不远复便是仁
也故孔子曰仁远乎哉○易外下仁者何下初也仁
硕果之仁也初在下故曰下仁初在下为仁乾之一
也凡仁必二故二爻言仁仁在果中果以雷拆则见
卷六 第 41a 页 WYG0050-0147c.png
仁
按以下仁注家以初九为仁六二下之吴草庐云他
处凡言下者皆谓在其下也刚下柔男下女屯贵
下贱初九在六二之下也未有在其上而言下者
其说至当然吴氏竟以仁属六二则又不可赵氏
之说精矣盖仁者即天地之心亦即人之心初阳
是也下即内也自二言之为仁在于内即心存于
身广胖之美为休为吉
卷六 第 41b 页 WYG0050-0147d.png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传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本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又处动极复而不固屡失
屡复之象屡失固危复则无咎○沈守约曰震而为
离动而明非迷不知复者频复象卦变明夷明伤而
后求复危道也○胡云峰曰三上下进退之间故曰
频柔而不中以其位刚故频复
按以不中不正而屡失以居震极而能频复震无
咎者存乎悔震动之功多矣
卷六 第 42a 页 WYG0050-0148a.png
六四中行独复 象传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王辅嗣曰处中得位而应于初独得所复顺道而反
物莫之犯○孔仲达曰上下各有二阴已独应初居
在群阴之中故曰中行独自应初故曰独复从道而
归故曰以从道○张子柔危之世以中道合正应故
不与群爻同○本义为与众俱行而独能从善之象
○郭白云曰剥六三乃复六四反对其义相类在剥
则取其失上下以应乎阳在复取其独复以从道○
卷六 第 42b 页 WYG0050-0148b.png
朱汉上曰道言初九震为大涂亦道也不言吉无咎
者正则吉可知频复之厉犹无咎也四独复五敦复
不言吉者不以利害言也○沈守约曰下体震也四
变而从震独复象○俞石涧曰道指初九修身之道
于群阴中从道而不从众○缪当时曰中即中以自
考中字独即中庸慎独之独四能以中而行而于独
知之中憬然自觉所谓复以自知也盖复之为复全
在初爻犹人之初念也五阴皆复此而已唯四在阴
卷六 第 43a 页 WYG0050-0148c.png
中有所专向故发此意
六五敦复无悔 象传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孔仲达曰处坤之中敦厚于复○程传以阴居尊处
中而体顺能敦笃其志以中道自成则可以无悔自
成谓成其中顺之德○本义考成也○赵复斋曰二
四之复资诸人者五之复成诸已者与初非应位自
守中尔○郑东谷曰厚体而居中是谓黄裳之吉以
是而复复在我者也诸卦六五唯坤体则无不善此
卷六 第 43b 页 WYG0050-0148d.png
黄中之理○张紫岩曰以坤履震中德而不息自能
敦复也○项平甫曰临以上九为敦临艮以上九为
敦艮皆取积厚之极复于五即言敦复者复之上六
迷而不复故复至五而极○沈守约曰坤体至厚卦
变为屯屯固也一阳方生其气闭固则刚得上长先
王以至日闭关敦复得之○李隆山曰易中阳长之
卦凡在上阴柔之主未尝不附而顺之故复临泰大
壮诸卦六五皆以下顺阳刚而得居上之体○李蒙
卷六 第 44a 页 WYG0050-0149a.png
斋曰中者六五固有之性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惟
其有是性是以非比非应而能复○胡云峰曰本有
坤体又互坤厚之至也不远复者善心之萌敦复者
善行之固敦复则其复也无转移自然无悔矣不远
复入德之事敦复成德之事
按考尔雅训成程朱本之初六之修身至此而成
德中者敦复之由成者敦复之德或训考为察非
六五身分
卷六 第 44b 页 WYG0050-0149b.png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
于十年不克征 象传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虞仲翔曰坤冥为迷○荀慈明曰坤为众故曰行师
阳息上升必消群阴故终有大败○程传阴柔居复
之终终迷不复灾自外来眚由己作无施而可复则
合道迷复与道相反也○张南轩曰阴柔之才去刚
太远所谓人欲肆而天理灭者○王童溪曰在复之
上阴暗柔懦故迷迷者失道之谓○项平甫曰阴盛
卷六 第 45a 页 WYG0050-0149c.png
之时君道常为小人所以故曰以其国君凶二最近
初故为休复上最远初故为迷复迷则相仇上六即
坤上六龙战之爻故有行师之象盖与初战也○徐
进斋曰位高而无下仁之美刚远而无迁善之机厚
极而有难开之蔽柔终而无改过之勇○胡云峰曰
坤体而居上卦之上先迷者也迷复与不远复相反
十年不克征亦七日来复之反乾无十坤无七阴极
于六而七又为乾之始阳极于九而十自为坤之终
卷六 第 45b 页 WYG0050-0149d.png
凡言十年者坤终之象○杨廷秀曰心为天君以其
国君言丧失其本心 合订坤为众震为长子行师
象故一阳五阴之卦多言行师
按孔子于迷复言反君道者非谓上有君象也盖
复以见天地之心心者何生物之心也乃君道也
迷复则此心熄矣阴至上六坚冰肃杀生意几灭
故曰反君道也下四爻皆已复独上迷复故极言
其凶
卷六 第 46a 页 WYG0050-0150a.png
卷六 第 46b 页 WYG0050-0150b.png
周易孔义集说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