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续高僧传-明-明河感通篇¶

感通篇¶ 第 498b 页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九
吴门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 感通篇

*** 五代 二萧师传

萧公祖师。蜀人。生于残唐。师雪峰存和尚。行头陀行。
久之。得悟而发通。于闽服。大著神异。闽人莫知其名。
因称萧公祖师。古田有白蛇肆害。师驱之。溪源有毒
龙为雉。师降之。至于封山打洞。无妖不剪。无怪不除。
合四境之内。地方千馀里。魔氛不作。月皎清光。人无
恶梦。有偈曰。剃发还留发。居尘不染尘。人称三教主。
了义一归真。又曰。一相元无相。如来如不来。道全归
四果。显法救三灾。观师偈意。是盖大菩萨。示迹度生。
非专羊鹿位中人也。师至宋嘉熙间。始入灭。住世三
百馀岁。火化于凤冠岩。祥光烛天。异香普闻。火尽。乡
民刻木肖师形。盛骨于内。请有司立庵奉之。锡胤弭
灾。随祷而应。尤效于雨。虔礼则霈焉随踵而至。

又有
萧禅和者。长沙莱阳人。生后唐。为弓手催税。夜宿逋
负之家。明日逋家欲烹鹅以待。鹅觉焉。遂作人语。语
雌曰。我明日当烹。汝善视诸子。弓手闻之。天未明。谓
逋家曰。何以相待。逋家曰。烹鹅矣。曰。何不生与我。遂
携鹅而去。因感此出家。遍参知识。修鍊精苦。所至挈
感通篇¶ 第 498c 页 X77-0498.png
鹅以自随。亦著灵异。一日游茶乡小岗。见老妪肩水。
向求饮。妪进水逊词曰。水非泉。恐未洁。禅和悯之曰。
汝愿富贵乎。妪曰。地无泉。岁不熟。食且少。安望富贵。
但得水旸时。岁有年足矣。禅和即于近山岩下。以锡
杖凿石孔七。以碗覆之。俾七日后去碗。当有泉。后果
然荫注千顷。后人赖之。入宋。于江西庆云寺立化。鹅
亦长号而死。二师同姓。其脱然不可思议处又同。故
合传。

*** 南唐 木平传

木平和尚。不知何许人。游戏江浒。语言无度。踪迹诡
异。人不能测识。李后主。尊为圣师。尝挂木瓶杖头。一
日赴内斋坐。顷忽不见。后主问曰。和尚何在。因引瓶
自蔽。应曰。某在此澡浴。后主拜之。木平曰。陛下见群
臣。勿言臣在瓶中浴。后主笑曰。和尚见人。亦勿道吾
拜汝。尝出入禁中。他日从登百尺楼。后主问其制度
佳否。对曰。尤宜望火。初不谕其意。后数年。木平卒。淮
甸大扰。烽火交驰。后主尝于是登望。以占动静。后主
素爱庆王。问木平寿命。曰年七十。是岁病亡。年十七。
盖反语耳。为建寺宫侧居之。奉事隆笃焉。本名木瓶。
后讹为木平。或云。木平山名。师居处也。法眼禅师赠
诗云。木平山里人。貌古言复少。相看陌路同。论心秋
月皎。坏衲线非蚕。助歌声有鸟。城阙今日来。一沤曾
巳晓。为大宗匠所与。木平故个中人。盖混迹以警世
者也。
感通篇¶ 第 499a 页 X77-0499.png

*** 言法华传

言法华者。莫知其所从来。梵相奇古。语言无忌。出没
不测。多行市里。褰裳而趋。或举指画空。伫立良久。与
屠沽者游。饮啖无所择。道俗共目为狂僧。时至景德
寺七俱胝院。丞相吕许公。问佛法大意。答曰。本来无
一物。一味总成真。僧问。世有佛否。对曰。寺里文殊有。
问。师凡耶圣耶。举手曰。我不在此住。至和三年。仁宗
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谏官范镇。首发大义。乞
择宗室之贤者。使摄储贰。以待皇储之生。并州通判
司马光。亦以为言。凡三上疏。上夜焚香默祷曰。翼日
化成殿具斋。虔请法华大士。俯临无却。清旦上道衣
凝立以待。俄驰奏言。法华自右掖门径趋。将至寝殿。
侍卫呵止不可。上笑曰。朕请而来也。辄升御榻趺坐。
受供讫将去。上曰。朕以储嗣未立。大臣咸以为言。侵
寻晚暮嗣息有无。师其一决之。师索笔引纸。连书曰。
十三十三。凡数十行。掷笔无他语。皆莫测其意。其后
英宗登极。乃濮安懿王第十三子。方验前言也。吕申
公蒙正居政府日。焚疏请师斋。翼旦师至坐堂上。公
将出。念当拜不当拜。师大呼曰。吕老子。快出来。拜亦
得。不拜亦得。吕大惊。遽出拜之。斋毕。问未来休咎。师
索笔书亳州二字。及后罢相知亳州始悟。天衣怀公。
依景德时。与师遇。拊怀背曰。临济德山去。怀因奋而
游禅。遂大振云门之道。儿孙珠走而玉跃。师言于是
乎验。庆历戊子十一月二十三日将化。谓人曰。我从
感通篇¶ 第 499b 页 X77-0499.png
无劫来。成就逝多国土。分身扬化。今南归矣。言毕右
胁而寂。或作寿春许氏子。弱冠游东都。得度于俱胝
院。留讲肆之久。一日读云门录。忽契悟。遂获感通焉。

河南志曰。志言。姓许氏。自寿春来。居东京景德寺。
为人卜休咎。书纸挥翰甚疾。字体遒劲。初不可晓。
后多验。有具斋荐鲙者。则并食之。临流而吐。化为
小鲜。群泳而去。海客遇风且没。见僧操絙引舶而
济。客至都下。志言谓客曰。非我汝奈何。客犹记其
貌。真引舟者也。后卒。仁宗以真身塑像置寺中。榜
曰显化禅师。

*** 清耸.全了二师传

清耸。福州人也。初参法眼。眼指雨谓师曰。滴滴落在
上座眼中。初不喻。后阅华严。了悟其旨。因入山求卓
庵之地。至四明。登高四望。投以一石。石所住处。吾其
止焉。遂结庵居之。既而钱忠懿王。闻其名。命主灵隐。
署了悟禅师。摩诃般若。非取非舍。若人不会。风寒雪
下。师说法也。一日王阅华严经。知震旦有支提山。为
天冠菩萨住处。乃大集诸山耆德问之。无能知者。唯
师道所以然甚详。王曰。非师一往不可随。遣人偕行。
至海滨踪迹圣境。入深山行三日。时有钟声。白猿相
导而前。师至心顶礼。见幽林中有一大刹。扁金书古
佛大华严之境。既入寺。殿阁峥嵘。众盈万指。菩萨千
躯。俨然居上。异香袭人。光明射目。师默想运诚。随喜
竟夜。既曙。依然在林莽间。所见乃化刹也。师还报王。
感通篇¶ 第 499c 页 X77-0499.png
即其处建寺。如师所见。铸天冠千身。航海入山。至中
流飓风大作。舟重欲没。相视无策。遂沉像之半于水
既济。其半沉水者。巳先至其地矣。其异如此。

全了。永嘉人。游方至荆州。入天竺山。遇一异僧。谓了
曰。汝缘在浙东。当得名山居之。尔乡有诺讵那尊者
道场。适当兴。兴宜自尔勉成之。可也。了诘其处。僧曰。
地以花名。山以鸟名。中有龙湫尊者宴息地也。了归
而遍访。至海滨。见山水清奥。爱之问土人。土人曰。此
芙蓉村。雁荡山也。了恍然心悟。遂入山结茆要会处。
曰芙蓉庵以居之。即今之能仁也。雁山之题。实自了
发之。其人放旷不羁。时目为了莽荡。

*** 虾子和尚传(附道嵩)

虾子和尚。名智俨。居华亭静安寺。七月十五日。村郭
设盂兰盆。寺僧赴请殆尽。惟俨在寺。有胥村人嗣来
召僧。而无僧可召。欲拉俨往。俨曰。但归办置。吾随来
也。乘小舠而行。见捕虾者。俨从买一斗索水。啖之无
遣。谓渔者曰。斋回还汝直。且叮咛舟子勿泄。至村。舟
子不能忍。斋家闻此。厌薄之。不请上坐。席地一饭而
无衬。以辱焉。师欢然纳受。还见渔者曰。何饶舌。今日
斋无钱奈何。渔者曰。无钱但还我虾。曰。此易。复索水
饮。随吐出活虾。盈斗还之。人以为异。因呼名虾子和
尚。俨异迹颇多。海滨人皆能言之。及将灭。敛蒲草为
万馀绳。悬廊庑间。谓人曰。与诸君作缘事。遂坐脱。人
争赴施钱。悬绳皆满。用建佛阁于寺中。至今寺称虾
感通篇¶ 第 500a 页 X77-0500.png
子道场。

道嵩者。伍姓。温州乐清人。受业于东庵。放荡不羁。人
目为嵩颠。偶二水牯斗于路。人莫敢近。嵩直前。两持
其角。呼其名谕之。牛解而去。尝有饭僧者。欲召嵩。潜
书其名。焚之中庭。翼旦嵩至。众咸以其自来。主人言
始异之。后亦坐脱。

*** 无门开传

慧开。字无门。杭之良渚人。俗姓梁。母宋氏。礼天龙肱
和尚。为受业师。闻月林观公开法于万寿。师同石霜
印公。往谒之。林令看无字话。六年迥无入处。乃奋自
尅责。誓云。若去睡眠。烂却我身。每至困剧时。廊下行
道。以首触露柱。一日在法座边立。忽闻斋鼓声有省。
成偈云。青天白日一声雷。大地群生眼豁开。万象森
罗齐稽首。须弥𨁝跳舞三台。入室通所得。林叱曰。何
得见神见鬼。师便喝。林亦喝。师又喝。自此机语吻合。
嘉定间。出世住安吉报国。迁龙兴天宁。黄龙翠岩。苏
之开元灵岩。镇江焦山。金陵保宁。淳祐间。还里。于西
湖北山林木幽荫处。乐而居之。有石自山趾斗折而
上。𥓂砑不合如砺。师之来其下。划然出泉。色绀而甘。
洌澄若重渊。言者谓。师自黄龙移是山。盖龙随师锡
而归也。遂呼其石处。为黄龙洞。而峰为黄龙峰。是凡
夏雨初霁。有物蜿蜒松上。气茀茀而黄。其黄龙焉。时
境内大旱。少保孟珙。丞相吴潜郑清之。奏师道行。致
泉自涌龙时现。必能为苍生救枯槁也。有旨。召入文
感通篇¶ 第 500b 页 X77-0500.png
德殿演法。师升座。无所说唯嘿坐。雨应时大作。远近
普洽。上喜甚。问何以致是。师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上悦。赐号佛眼禅师。被以金缕伽梨。敕祠黄龙。曰灵
济侯。于黄龙峰下。建护国仁王寺。拨平江官田三千
亩。命师开山。师形体矬小。其赴召也。指日观众。而后
踰阈。施重墄于座级而升焉。朝士多窃笑之。师誓弘
法教。惟自讳报身不伟。洞之颠。有玉峰一片。削成插
天。莹如脂肪。高二丈馀。因命工肖巳形。长丈许。飞云
隐其足。缘背光𦦨蔚起。凿龙首蟠。绕右向虚。左窦可
俛入。前施案焉。皆就石势镂之。幻若从地涌出。而登
坐于空中者。私祝云。愿后有身视此。师迁化之夕。钱
塘孙氏妇。梦一僧篝灯。自称开道人。寄宿。翼日产男
子。后为大禅师。即中峰本公也。师法嗣为永嘉见和
尚。高峰语石屋云。温有瞎驴。是也。亦为大宗匠。不坠
家声者。

*** 肇公奘公传

原肇。通州靖海潘氏子。母朱氏。邑之利和寺妙观。其
诸父也。携之出家。事瑜伽教师。六七岁即能诗。脱口
可诵。未尝见其执卷习学。既为僧。嗜酒肉。无日不醉
饱。酣呼叫啸。呕哕狼籍。寺众恶之。后忽显神异。人莫
之测。尝就江洗酒瓮。翻里作表。瓮软如面。有时大醉
过市。吟云。麦浪青于水浪。梨花白似梅花。咏之不巳。
一卖净蛳翁。质师曰。醉和尚。只好两句。下韵来不得
也。师忽以手约其颈曰。好送醉僧归寺。一看江月还
感通篇¶ 第 500c 页 X77-0500.png
家。殿中塑佛。质而未金。寺主儗募之。师曰。无事募。我
明日为佛上金。但不欲人见。众相顾而笑。次日天未
明。宿酲方剧。忽起排闼入殿。攀座而上。脚踏佛肩。手
按佛头。引项而哇之。其物淋然而下。殿主见之。仓皇
报寺主。众集开殿门。师叹曰。来何早也。遂下行。且骂
曰。贼贼。自是不复还寺矣。视之唾所及处。皆成真金。
止于佛胸而巳。众始知师圣人也。后见径山浙翁琰
禅师。以师根器警敏。欲大激发。未容其参堂。见即喝
出。且问曰。泗州大圣。为甚么在扬州出现。师曰。今日
又在杭州撞着。翁又喝。久之。大悟。弹指一下云。吽吽
遂入室。掌书记。翁既寂。师因继席。值歉馀。逋劵山积。
僧残屋老。未几。楼阁矗霄。云衲踵至。不减翁全盛时。
师自渡江而南。无复故态。实经诸禅老磨琢。故收敛
精光。行止谨密。若与前隔世者。其题喝石岩诗云。皓
首来迎宴坐师。山灵易地致俱胝。要知弘法回天力。
但看精诚裂石时。盖托古以自见耳。将寂。嘱其徒曰。
为吾附一穴于东涧。见生死不忘奉师之意。东涧。翁
葬处也。

元奘。永嘉人。为嘉福院僧。饮酒啖肉。日与儿童嬉戏。
市人呼为奘颠。见人即觅酒。努目张拳。为金刚之状。
见者绝倒。虽夜醉。至四鼓必起。诵法华经。天明复入
酒肆。醉时遗溺满衣。未尝浣濯无秽气。忽一日。遍辞
诸酒徒。刻期趺坐而逝。

*** 二颠师传(附玛瑙颠)
感通篇¶ 第 501a 页 X77-0501.png

济颠者。名道济。明颠者。名□明。二师。示迹同时而各
郡。然皆以素风颠。人因称济颠。明颠。济颠之颠。为尤
甚。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喜打筋斗。不著裈形媟露。
人姗笑。自视夷然。出家灵隐寺。寺僧无不唾骂。逐之
居净慈寺。为人诵经。下火得酒食。不待召而赴。吟诗
曰。何须林景胜潇湘。只愿西湖化为酒。和身卧倒西
湖边。一浪来时吞一口。息人之诤。救人之死。皆为之
于戏谑谈笑间。神出鬼没。人莫能测。年七十三示化。
明颠者。潦倒猖狂。衣不蔽体。大雪中。袒膊跣足而行。
手弄摩铁钉。遇瓦砾拾置袖中。人诚语相向。则答以
机锋。或侮之。则酬以狂言。入市。群儿争挽袖觅钱。或
与之一钱两钱。或不与。喧叫语笑。衢路阗塞。人或饭
之。不问远近识不识。皆凌晨而至。或受䞋。或不受䞋
或反探袖出钱置几上。不谢而去。一时倭奴见之。罗
拜云。曾向海中失风。得此僧幸免于死。且能诗。或持
菖蒲索题。随口云。根下尘泥一点无。性便泉石爱清
孤。当时不惹湘江恨。叶叶如何有泪珠。与济颠实未
相识。偶遇于朱泾。目之曰咦。济颠赠之诗曰。青箬笠
前天地阔。碧蓑衣底水云宽。不言不语知何事。只把
人心不自谩。二颠俱南宋。

宋亡。又有玛瑙寺颠僧。豪饮不羁。往往出愤世语。善
𦘕葡萄枝蔓虬。结写诗文于上。寓意深远。杨总统。以
名酒啖之。终不濡唇。见辄骂曰。掘坟贼。

*** 通慧传
感通篇¶ 第 501b 页 X77-0501.png

通慧。汴人。姓张氏。俗名文。祝发隶白云寺。寺主命掌
厕。厕有盥盆。有市鲜者。沃于盆。慧怒偶击之。仆地死。
惧奔华州总持寺。久之。为寺长老。德行有声。忽曰。三
十年前。一段公案。今日当了。众问其故。曰。日午自见。
遂趺坐以待。时张魏公浚。提兵至关中。一卒持弓矢
入法堂。睁目视慧。将射之。慧笑曰。老僧相候久矣。卒
曰。一见即欲相害。不知何雠。慧语以故。卒悟曰。冤冤
相报何时了。劫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如
今立地往西天视之。巳立化矣。慧即索笔。书偈云。三
十年前飘荡。作下这般模样。谁知今日相逢。了却向
时魔障。书毕。泊然而化。

*** 德聪.法宁二师传

德聪。姑苏张潭人。生仰氏。初入杭净光院。领具戒于
梵天寺。参游诸方。得心印太平。兴国中。结庐华亭余
山之东峰。有二虎为之卫。名大青小青。行则随侍前。
后有禅者。造焉。见挂一帙梁间。问之。曰。此佛经也。问
尝读否。师曰。如人看家书。既知之矣。何再读为。尝曰
古人贵行。吾何言哉。其他问皆默不对。嗣住超果。庆
依尊者自杭奉观音像来。师预知之曰。三日内。当有
主公至。及期果然。天禧元年七月。趺坐而逝。阅月貌
如生。葬佘山峰。后迁于南岭。

法宁者。先住沂州马𡺸山净居寺。人称曰马𡺸禅师。
一日航海抵青龙。有章衮母夫人高氏。梦天神告曰
古佛至。翼日如梦候之。师适至。奉迎止钱氏园。其夜
感通篇¶ 第 501c 页 X77-0501.png
地有光。掘之得碑。云大唐禅寺福德桥下。又得金刚
佛像。于是建寺崇事焉。后右丞朱谔迎。师主佘山昭
庆。而卒。塔于方丈东偏。师嗣雪窦明。明嗣长芦和。和
嗣法云本。云门裔也。

*** 僧伽传

僧伽。姓吴氏。名文祐。宋初信丰人。止于县明觉院。举
止跌宕。人目为狂。尝书松柏上曰。赵家天子赵家王。
言赵氏方兴。如松柏之茂也。县民曾氏老无嗣。知僧
伽有异。设饭礼之。未及召。黎明排闼入。曾氏膳甚丰。
僧伽曰。当以珠报。曾果得二子。学佛者孙德。自汀之
南安。谒定应禅师。曰。雩都有人。礼我何为。孙不悟。曰。
僧伽吾法子也。孙告归。师持一扇付孙曰。为寄僧伽。
舟将抵邑。僧伽候之。邀曰。我师扇安在。孙以扇付之
莫能欺。一日昏暮诣寺中阖户。趺坐而化。盖祥符已
酉六月日也。

*** 东松僧传

东松僧。不知何许人。机变莫测。与人语应答如响。人
疑之。后无不验。岳武穆。尝提兵过。问僧何处响涓涓。
僧遽应。接竹引清泉。岳云。春夏尝如此。僧应。秋冬亦
自然。岳心奇之。先是。僧种芋。为土墼砌壁涂之。不使
人知。及岳过请得犒三军。僧乃挖壁间芋作羹。以给
殆遍。岳益奇之。及进岳面。置酱面底。待其索而与之。
谓曰。好食搅动有酱。语多隐。岳心解之不能。题诗于
壁而去。后及祸。始悔不从东松僧言。秦桧以为僧。尝
感通篇¶ 第 502a 页 X77-0502.png
教岳。使李吉往杀僧。僧先知。题诗云。急忙收拾破袈
裟。钟鼓楼台莫管他。袖拂白云归古洞。杖挑明月到
天涯。可怜松顶新巢鹤。犹忆篱边旧种花。好把犬猫
随带去。莫教流落野人家。以佛像一轴。置庵西桥。复
题壁云。李吉从东来。我向西头走。不是佛力大。几乎
作场丑。乃遁入山中。距其庵不一二里。吉见诗。尚欲
追之。及展佛像。始见为一。俄乃成千。吉错谔不知所
为。赞叹而返。后于遁所坐化。所置佛像桥。为千佛桥。

*** 照伯传

炤伯。不知何许人。居台州崇教寺塔下。夏坐则向日。
冬卧则拥雪。或引纸纵笔疾书。初若狂言。既无不验。
宣和已亥正旦。忽持一巨轴。与一往还士人。缄縢甚
密。巳乃行哭于市。其中所言。自方𡨥猖獗。次及辽亡。
迄于高宗南渡。按其日时。若合符节。一日忽辞寺僧
去。或问何往。曰。不天台。不五台。不东去。不西来。沿途
诵咏。数日趺坐塔下。视之死矣。众欲舁入寺。忽跃起
狂走。从寺后登山。缘高如猿猱。众随即之。望木杪腾
踊者数十。莫知所终。

*** 黑漆光菩萨传

法明。莫详族氏。示迹于莱州。即墨县之荆沟村。以试
经。得度于郡之崇福寺。师以读诵为行。于读诵中。惟
精法华。心念口演。无非是也。时人称之。为明法华。所
至利生拔苦。无不获济。人仰之。如珠王药树焉。每游
州邑聚落间。遇孕妇垂产。危难莫测之际。师入其家。
感通篇¶ 第 502b 页 X77-0502.png
为讲药草喻品。或安乐行品。即获无恙举之。如掇于
无子之家。讲普门品。或普贤劝发品。所求即遂。且具
德慧之相。又有木客木筏。为风涛所败。奔命求援于
师。师示以观世音号。俾其至诚急诵。遂获安流而达
其所。如此非一。人心所向。莫不应之如影响。奉之如
神明。后值岁大旱。祷吁不应。民忧惶无措矣。师命众
聚柴为棚。曰。为诸君捐身以致雨。众跪拜哀号。师即
登棚。火从顶出。歘然而炽。弹指顷雨至大霔。三日而
止。焰在雨中。亦不息灭。如日之数。既霁观之。见师真
身危坐灰烬中。曾无少损。黑而有光。奇矣。有司以闻
于朝。赐号黑漆光菩萨。仍诏漆其身。迎归京师。大慈
寺以永瞻奉云。有赞之者曰。开普济门。应众生器。一
月众水。光无不被。觉天之云。大地甘雨。等慈无缘。均
沾苦窳。树精进幢。火寒冰热。虚空赞扬。万象听说。

*** 印肃传

印肃。号普庵。袁州宜春余氏子。生六岁。梦一僧点其
心。曰他日当自省。既觉以臆示其母。见当心有一点。
红莹大如樱珠。未几。从寿隆院贤公出家。年二十七。
落发具戒。师容貌魁奇。智性巧慧。贤。器之。勉读法华。
师曰。尝闻诸佛元旨。必贵了悟。数墨巡行。何益于事。
遂辞师。游湖湘。谒牧庵忠公于大沩。问。万法归一。一
归何处。忠竖起拂子。师遂有省。寻归受业院。院有邻
寺慈化者。众请住持无尝住。师布衾纸衣。调粥二时。
禅寂外。唯阅华严经论。忽大悟。遍体汗流。喜曰。我今
感通篇¶ 第 502c 页 X77-0502.png
亲契华严境界。述颂曰。捏不成团拨不开。何须南岳
又天台。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自后发
为语句。动悟幽显。有不期然而然者。一日忽一僧冒
雪至。师目之。喜曰。此吾不请友也。拉与寂坐。交相问
答。或笑或喝。僧曰。师再来人也。不久当大兴吾教。乃
指雪书颂而行。自是慕向者众。师随宜说法。或书偈
与之。有病患者。折草为药。服之即愈。或有疫毒人迹
不相往来者。与之颂。咸得十全。至于祈禳雨晹。伐怪
木。毁淫祠。灵响非一。繇是。鼎新梵宇。或问师修何行
而得此。师当空一画。云会么。云不会。师曰。止止不须
说。将化。书偈于壁。集众垂示曰。诸佛不出世。亦无有
涅槃。入吾室者。必能玄契矣。善自护持。无令退失。索
浴跏趺而逝。乾道五年七月也。世寿五十五。僧腊二
十八。塔全身焉。

*** 从登传

从登。福州怀安周氏子。母梦僧伽愿为己子。十四月
乃生。幼颖异。能通经属文。攻书善草隶。弃儒为释。削
染自号蒲庵。唇舌如风。日集衲子谈玄义。接儒生论
经史。初至石门。陈聘君易蔡郎中枢闻其名邀与同
居。答曰。吾欲作海口桥。以度众生。未暇居此。至海数
岁桥成。比还而聘若巳亡。遂居石门。时或言人祸福。
事多应。里儒陈文虎。未弱冠见之。师谓曰。子至二十
九。当预荐。至四十二。喑呼而止。其后一如所言。每为
诗文。初不覃思。援笔立就。气格雄放。陈西轩林艾轩
感通篇¶ 第 503a 页 X77-0503.png
刘著作。兄弟皆刮目遇之。晚岁归寓县西之清源里。
卢尉欲试其才。夜遣人遗以菖蒲石。立索诗。师走笔
复之曰。半夜敲门声剥剥。风扰长空月欲落。九重洋
外雷声号。万顷浪头云色恶。地神失却洞庭山。蒲庵
化作蓬莱阁。卢郎寄我意何多。七十二峰添五岳。卢
服其敏慧。归寂之日。火化烟浮乳崩。皆为舍利。徒辈
立塔于林洋庵。

*** 赖僧传

僧慧。五六岁时。寡言笑。不茹荤。无何父母相继殂逝。
慧投罗汉寺。师古空长老为僧。诵金刚经有悟。年二
十辞长老。游方外几二十馀年。开宝初。来滴水岩。辟
石扫土。居之日诵经。端坐蒲团。竟夕不寐。遂得通。明
言休咎辄应。乡人有游岩者。慧曰。好归好归。家中得
不医之疾矣。及归妻尚无恙。及夜得暴病卒。有失牛
者。觅数日无获。往叩之。慧曰。在某乡某山之麓。求之
果得。见捧心者。慧曰。汝患心痛乎。削蜂窠石。水饮之
即愈矣。既而果然。年九十馀。将入寂。书偈几上曰。生
也了死也了。九十三岁磨多少。而今打破太虚空。一
轮明月清皎皎。坐化旬馀。乡人始知。舁而󰢍之。颜色
如生。破袄上香气喷然。乃曰赖公佛也。像祀之。遇旱
祷其像立应。因生于归化赖家山故。人称为赖僧云。

*** 金 法冲传

法冲大师。不知何许人。居五台山。神异莫测。大定中
黄冠萧守真。上奏请与沙门角力。金主许之。师应召
感通篇¶ 第 503b 页 X77-0503.png
入京。止昊天寺。明日于殿庭相试。萧。能饮斗酒自若。
谓冲曰。沙门能饮乎。如弗能则出吾下矣。师曰。吾能
一饮十斛。不足为难。但吾佛有戒。沙门不得饮酒。请
加砒霜鸩毒于中。我与若饮。庶不为犯。若能饮之乎。
萧曰。请沙门先之。师手持毒酒。口诵咒。饮之如吸水。
饮毕倒器。相示无遗然涓滴。即满盛一器。与萧。萧觳
觫不敢受。师曰。汝出吾下矣。萧犹大言矜高。师于地
画金刚圈咒之。萧不觉投入圈中。汗如雨下。丑态狼
籍。尽力求出而不能。上劝师舍之。师曰。若非帝前。吾
以金刚杵碎尔首。金主大加赏叹。赐仪仗送还山。敕
建万岁寺。居之。

*** 元 无住传

无住。不知生缘何所。尝往来西华县中。自名无住。人
亦呼为无住。尝居寿圣寺。瞑目独坐。旬日不食。书门
曰。来时不知何处来。去时不知何处去。不复见风道。
人髡发行步。踉跄不知所从来。茫茫烟水归何处。至
正间。寓提城寺。逢人则指天画地。言天下当乱。有时
倒卧泥潦中如醉人。群儿逐之。大笑或大哭。人问祸
福辄奇验。与之钱不受。与之食则大嚼。数升立尽。或
不顾而去。尝偃卧中庭。夜半雪深三尺。周身无雪。酣
睡三日乃起。一日忽遁去。邑人遇之襄阳城中。托致
声住持某公。计之即去之日也。

*** 志诚传

志诚。缙山杨氏子。父林。以勇材事太祖。为都元帅。母
感通篇¶ 第 503c 页 X77-0503.png
房氏。生二子。师为长。有出世志。年十六。父母为娶妇
不从。强逼之。剪发而逃。入京师。礼七代宗师。出家受
大戒。师跪而请名。宗师问尔何志。对曰。诚而巳。遂以
命之。自号寂庵。志业精勤。风神爽朗。显密要义。游刃
若虚。谨持犯之科。弘慈摄之行。至元丁丑岁。为大都
路禅录。丁亥。主清安寺。明年。得隙地都之灵桩里。建
广化兰若。居之。受徒匡众。道望益隆。成宗践位。降玺
书赐号静炤妙行大禅师。诸路头陀教门都提点。师
平生多异迹。通灵感化。惊耳悸目之事。人莫测是凡
是圣。尝静居。有异气缕结。作善财合掌形。在师上。夜
寝。人见有白光洞胸。经时不散。有时群雀。聚师头顶
上。如立朽株。都人邹氏女。为魑魅所凭且久。师以念
珠拂之立止。尝有所见宗师。遣其徒李纯辈四人往
江南。踰年不返。师坐见李至。且问其介及宗教事。甚
悉。有顷李果至。所言无不合。又一日。见许善友从保
定来。言寂炤师没。巳而果然。若此甚众。尝有盗入室
戒勿捕。或横逆相加置弗较。大德乙巳秋。将化。手书
发菩提心论。并金字戒本。授弟子法云。语以宗门事
曰。吾将行矣。然香易服。右胁果足。而逝。寿六十五。阇
维。得五色舍利三十二粒。塔于清安寺傍。自入道至
涅槃。垂五十年。弊衣粗食。持诸部密咒。仡仡朝夕。未
尝以寒暑暂废。精专之功。自能至灵。是亦澄什之流
亚欤。

*** 明 乌斯法王传(附何清)
感通篇¶ 第 504a 页 X77-0504.png

葛哩麻乌斯。藏人也。道怀冲漠。神用叵测。声闻于中
国。永乐间。我 太宗文皇帝。遣使西土迎之。至金陵
道启 圣衷诰。封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
领天下释教。师性耽静隐。不任嚣烦。奏辞。游五台
 上眷注殷勤。留之不获。乃 赐銮舆旌幢之仪。遣中
使卫送于五台大显通寺。更 敕内监杨升。重修其
寺。兼修育王所置佛舍利塔。以饰法王之居。先是
 上与法王幸灵谷寺。为 皇考妣。设荐祀法坛。感塔
影金光之瑞。及法王入台山。 上眷恋不能释然。因
思前瑞。再幸灵谷。 上嘿有所祷。是日睹瑞相倍前。
丁亥四月 上遣使。致书于台山大宝法王大善自
在佛。其书略曰。朕四月十五日。与弘济大师诣灵谷。
观向所见塔影。文彩光明。珍奇妙好。千变万态。十倍
于前。虽极丹青之巧。言论之辩。莫能图说其万一。(云
云)。此皆如来大宝法王大善自在佛。道超无等。德高
无比。具足万行。阐扬六通。化导群品。实释迦佛。再现
世间。而乃显兹灵应。不可思议。朕心欢喜。难以名言。
略此相报。如来亮之。明年辞。 上入灭火化。是年。函
谷关吏。见法王翩翩西逝。贻 上所赐玉玦回奏。
 上惊叹不巳。敕太监杨升。塑像于显通法堂。以永瞻
奉。

何清。云南人。持明精进。往见法王。法王与授戒法
密书。大著灵德。正统中。奉 诏从征麓川。结坛行法
有功。天顺六年。诏入对。未几而化 上遣礼部主事
曾卓谕祭。
感通篇¶ 第 504b 页 X77-0504.png

皇明通纪云。命西僧尚师哈立麻于灵谷寺。启建
法坛。荐祀 皇考 皇妣。尚师率天下僧伽。举扬
普度大斋科。十有四日。庆云天花。甘雨甘露。舍利
祥光。青鸟白鹤。连日毕集。一夕桧柏。生金色花。遍
于都城。金仙罗汉。化现云表。白象青狮。庄严妙相。
天灯导引。幡盖旋绕。种种不绝。又闻梵呗空乐。自
天而降。群臣上表称贺。学士胡广等。献 圣孝瑞
应歌颂。自是 上潜心释典。作为佛曲。使宫中歌
舞之。

*** 镜中.广能二师传

镜中。云南曲靖人。蛮族也。正统间。住荒落一古寺。习
苦行。四十馀年。铁板一蒲团。终夜不寝。一夜数珠散
落暗中。探之仍集成串。汲汲如救头然。或问师。何苦
如是。师曰。不苦不成真。吾炼睡魔耳。人因以真峰长
老称之。一日谓其徒曰。有客至。须预备斋食。其夕盗
十数人突入。师曰。虚无恐孤来意奈何。遂手为装裹
饮食之。尽室以行。盗负所得。竟夜奔趋。自喜离人远
甚。及天明视之。伹旋绕两廊间。尚未出寺门也。盗众
罗拜请死。师慰而遣之。师欲建弥陀大殿。卜地得一
龙潭。祝曰。尔龙须上山。借我此地为伽蓝。未几。水迁
于山顶。

广能。贵州人。正统间。卓锡月潭寺。守戒精谨。尝诵读
华严经。得闻持力。有虎突入寺。僧行惊走。师不为动。
虎登堂见师。遂妥尾而去。问曰。师有道乎。师曰。华严
感通篇¶ 第 504c 页 X77-0504.png
力也。因戒众隐其事。岁已巳。苗夷𡨥兴隆。箭入寺门。
僧众逃避。请师行。师曰。吾辛勤结搆。安立三宝。誓同
存亡。独守不去。𡨥既至。欲杀师。师曰。幸戮吾于外。毋
污此佛地。贼义而释之。且戒同暴毋毁寺。寺赖以全。
𡨥退众问之。曰华严力也。

*** 马迹和尚.裘和尚传

马迹和尚。福州怀安人。陈氏子 洪武初年。出家结
茅。居鼓山之大顶。即屴崱峰也。

裘和尚。台州人。亦
 国初僧。时往来天台山。人以裘和尚称之。不知其姓
裘也名裘也。有异迹。尝携一小儿出游。途遇虎。妥尾
驯伏于侧。小儿归语父母。师摩其首曰。莫说莫说。儿
遂失音。有施师履者。亟穿走泥泞中。施者心悔。师还
之。视之曾无纤染。一日访檀越周氏。遇周婢采桑在
野。师遽前拥抱之。引手捋其颈。似解缚状。婢惊怒告
其主。主责之曰。出家人。何轻薄如此。师曰。七日后。当
自知之。主讶其语。至日置婢于室。以人守之。夜分守
者假寐。醒视婢。巳经死矣。问师。师曰。昔见鬼以十索
锁其颈。吾断之。未尽耳。华顶寺设修诵道场。师戒寺
主曰。明日有火殃入寺。又明日火必起。次日忽一妇
人从轿马婢仆甚盛。乃预会建斋者。寺众谓得檀施。
心独喜。谓师曰。火殃安在。师曰。今日斋主是也。汝等
惟恐失之。数也奈何。忽火从中发。一寺为墟。师幻迹
甚多。山中父老。犹能言之。后示化于天台山。化后语
虎小儿。始能复言。马迹之迹。略与师同。凡朔望必还
感通篇¶ 第 505a 页 X77-0505.png
家谒父母。家去鼓山五十里。且石磴崎岖。乡人怪其
来早。后期先往伺之。固跬步未尝下山。而仍至家如
尝。福州路总管郭琛异之。举为僧判。遂逃去。不知所
终。二公示现海滨。与天风海涛。同时答响。诚不可思
议人也。

*** 不二传

圆信。京兆之房山人。薙发白云山。礼大僧德敬为师。
往来上方红螺之间二十馀年。行脚所至。为武林淮
安六安终南。每住辄数载。以嘉靖庚申。至太岳驻锡
虎耳岩穴。而哮者争避匿去。倚石为屋。稍稍剪夷其
积。圜瓢数十馀。踞石沿涧。出入幽花美箭之中者。累
累如笠。岩上莲池二。阔可二丈。旱岁不竭。蓬室三方
广当身。所得一缕一粲。尽以供十方游衲。行之数年。
遂成丛林。倾震旦。士女号呼悲啼。而至者不至虎耳
岩。犹未跻岳也。至岩不头面顶礼者。自以为悭缘。必
痛哭去。否则谨伺岩扉外。经数日得一见。则喜过望。
以故。虎耳岩之名。遍天下。计贤士大夫之辙以日至
尚方之赐。掖庭之供。以月至。自嘉隆以来。耆宿之著
闻。未有若师者也。然师务为密行。不以解显。应机之
言。多依孝敬。抚摩煦煦。犹乳母之于骄子。金钱涌而
至。拒不纳。有赠糈者。付尝住作供。四十馀年。影不出
山。趺坐一龛中。如朽株。虽利根之士好为奇谈。诡学
者睹其颜。莫不肃然增敬。师夏腊最高。逆其生。当在
宣成间。诸徒属。试以腊叩。不答。尝简其箧。得旧𦇧衣。
感通篇¶ 第 505b 页 X77-0505.png
忽云。此武皇帝七年。王城中施食。所得衣也。叩之。复
不答。后终于山 慈圣出藏金。为师治塔焉。严蓬头
者。襄人。日诵弥陀佛数万声。性高洁。施赀尝累千金。
挥之如尘土。踪迹甚异。人不得而凡圣之。亦绝世奇
人。不二之流也。

明河曰。或云。不二。姓徐。世为襄善门。徐生长。不二
送出家。挈妻入五台山修行。不二寻觅父母累年。
得于冰雪堆中见不二。大怒曰。不肖子。何故远远
奔来。汝以我为父母。我巳出家。以我为知识。我未
悟道。大丈夫出世。孤峰绝顶。一间草屋。了办自巳
不暇。尚当为生死爱情所使。至于此乎。速去。无落
吾事。不二遂南还。居虎耳岩。为世大知识。虽不二
灵根夙种。固有自来。而开发之助。亦繇父母。团圞
一门。又出襄地。或自庞家人再出。不可知也。

*** 别传老人传

慧宗。别传其字。湖广云梦汪氏子。生而凝寂。不乐世
相。七岁投白鹤寺出家。九岁。有王居士者。引之入蜀。
至重庆綦江石门寺。受具戒。嘉靖甲午。登峨眉颠礼
佛次。时云气乍敛。杲日当空。见金色异人。乘小舟历
铜塔崖而没。述于得法师谦公。公曰。尔大有缘。此菩
萨示现也。自是以荷担山门为事矣。居山四十年。自
白水至山颠。楼观像设之属。无不鼎新充拓。俨如天
宫化城。隆庆己巳。始出山。游京师。渡南海。礼观音大
士。入五台。有终焉之志。师生平严持戒律。不喜作纸
感通篇¶ 第 505c 页 X77-0505.png
墨文字曰。三藏教典。亦是糟粕。更饶舌何为。先示寂
三日。忽云。将西归。澡浴更衣。结跏澄息。诵佛号不辍。
至期召诸弟子曰。吾素不留文字。今日不能无言。因
唱偈曰。生本无所生。死亦何所有。这个臭皮囊。今朝
成腐朽。弟子鸣钟。钟止忽开目。续唱(云云)。安然而逝。
世寿八十一。僧腊七十五。塔在四会亭下。师生平灵
异最多。尝至新津兴化寺。鍊排不胜劳苦。白板首求
退。遂往富民某氏之门。趺坐七昼夜。乞若干缗斋僧。
主人初不乐施。至夜光明彻屋。惊异迹之。光从师坐
处起。始皈敬焉。又往汉州金堂县。击鱼募化。其声所
应不定。东击西闻。西击东闻。一夕大雨。师不出户。鱼
声亦遍田野。村民物色之。师但安坐神祠而巳。其渡
海也。见白衣大士。坐金色莲花。冉冉云气中。弟子镇
沧。未剃发时。从师荷担甚疲。师问曰。耐烦乎。应曰诺
行一二十里。复问答如前不少惰。乃于双飞桥。为沧
落发。怜其愚。令炷香跪大士前。顶水盂诵祝聪明。咒
一百遍。历年至白水。犹如此。一日寺灾。沧跪请师休
去。师数而骂之。沧于是作入水想。祝空曰。殿宇既空。
愿保库司无恙。遂归库房默坐。顶水宛然。火至自灭。
乃知师平生。造就弟子。皆此类也。冯司成梦祯谓。别
传老人。践履纯白。以庄严道场为佛事。其向上一著
子。虽不闻其曾见何人。嗣何家宗派。要之乘愿轮而
来。不可以凡情测者也。

*** 安岳了悟传(附露源)
感通篇¶ 第 506a 页 X77-0506.png

了悟。号无际。一号蚕骨。安岳人。生莫氏。幼佣于大竹
雁平里黄友谅家。能办异他佣。尝有人代为耕牧者。
黄异之。妻以义女。相对叠膝。坐如宾客。未尝小涉温
煖。与同作语皆佛法。黄益奇之。因结庵使居。以成其
志。如时送饮食衣服无阙。一日义女。私送一緉鞋。师
讶曰。此何来也。遂引刀碎之。说偈谢主人而去。削发
于定远之罗围寺。师事本真长老。本真。为言。幽谷和
尚。为当今善知识。即蹑蹻往参。获證心要。因而发通。
大著灵异。四方无贤愚。咸归向之。登座说法。天花如
雨。尝经巴之刘何乡。乡人礼之。师说偈曰。天下大旱。
此处半收。天下大乱。此处无忧。所言罔弗获验。自是
从者日众。所至腾沸。或以妖妄惑众。拘于按察狱中。
昼则端坐。夜则出募钱。修狱坏屋。至今狱无鼠虱蚊
蚋。师居安岳四十馀年。永乐中。召诣京师。 命为宗
主登坛说戒。 赐号大善知识。后居南京牛首寺。一
日集众说偈。我我元无我。光明圆陀陀。荡荡任纵横。
处处无拘锁。端坐而化。 赐祭给传。还葬木门。所著
语录一卷。行世。

师之嗣。曰灵源。字不二。凤阳薛氏子。神釆颖秀。谒无
际。授以无字话。久之有省。乐广安山水。结茅扁曰雪
骨。方时 太宗遣使纂修天下。及访仙释有显迹者。
有司忽而不录。源作文自上之。中寓规讽。知州朱亨。
恶其妄。奏之。取至京。下于理问状。甫及门。泊然脱化。
 上闻之叹曰。失此僧。朕无缘也。赐塔北门。
感通篇¶ 第 506b 页 X77-0506.png

*** 月天传

月天。未详何许人。目双瞽。天顺末年。从一行童游方。
至叶县平顶山西。忽据地坐曰。此可结庵。土人异之。
共施材为结一庵居焉。久之。发言辄应。事皆前知。远
近施助无虚日。遂营梵刹。兴工得古基。盖前代废寺
也。凡施将至。必预告其徒曰。某人来。施某物。巳而果
然。尝口占诗句。令僧行书之读之。甚有理致。年八十
馀。预言化期而终。今县北黄楝村云潮寺。即月天所
建。骨塔在其傍。

补续高僧传卷第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