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0b 页
补续高僧传卷第八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习禅篇
***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坦禅师。温州牛氏子。业打银。因淬砺瓶器有省。即出
家参琅琊觉公。机语顿契。天衣怀住兴教。师为第一
座。及天衣受他请。欲闻州乞师继住。时刁景纯学士。
守宛陵。恐刁涉外议。乃于观音前。祝曰。若坦首座。道
眼明白。堪任住持。愿示梦于刁学士。刁是夜梦牛在
兴教法座上。衣凌晨辞州。刁举所梦。衣大笑。刁问其
故。衣曰。坦首座姓牛。又属牛刁就座。出帖请之。师受
请升座。有雪窦化主省宗。出问。诸佛未出世。人人鼻
孔辽天。出世后为何。杳无消息。师曰。鸡足峰前风悄
然。宗曰。未在更道。师曰。大雪满长安。宗曰。谁人知此
意。令我忆南泉。拂袖归众。师曰。新兴教今日失利。便
归方丈。令人请宗至。谓曰。适来错。祗对一转语。人天
众前。何不礼拜。盖覆却。宗曰。大丈夫膝下有黄金。争
肯礼拜。无眼长老。师曰。我别有语在。宗乃理前语。至
未在更道处。师曰。我有三十棒。寄你打。雪窦宗。乃礼
拜。
*** 南安云封寺圆禅师传
道圆。南雄人也。性纯至。少游方。虽饱参未大通透。闻
南禅师居黄檗积翠庵。往依之。一日燕坐下板。闻两
僧举百丈野狐因缘。一僧曰。只如不昧因果也。未脱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0c 页 X77-0420.png
得野狐身。一僧应声曰。便是不落因果。亦何曾堕野
狐身耶。圆悚然。异其语。不觉身起上庵头。过涧忽大
悟。见南公。叙其事。未终涕交颐。南公令就侍者榻熟
睡。忽起作偈曰。不落不昧。僧俗本无忌讳。丈夫气宇
如王。争受囊藏被盖。一条楖栗任纵横。野狐跳入金
毛队。南公大笑。久之。又作风幡偈曰。不是风兮不是
幡。白云依旧覆青山。年来老大浑无力。偷得忙中些
子閒。云庵老人。常手疏此二偈。大称赏之。谓其机锋
不减英邵武。后出世住大庾云封寺。莫知所终。
*** 黄檗胜.昭觉白.信相显三师传
惟胜。潼川罗氏子。得法于黄龙南公。然未见公时。巳
大悟。特就印之而巳。时黄檗席久虚。瑞州太守委黄
龙。择主法。黄龙挝鼓集众。垂语曰。钟楼上念赞。床脚
下种菜。道得者住黄檗。众寂然。胜出众曰。猛虎当路
坐。黄龙大悦。遂以应命。道风大震。名播海内。白梓州。
飞乌人。姓支氏。父谦闻道嵩山道者。以死生为戏。白
衣而梵行。尝云。吾根钝。不得入圆顿。愿有子续慧命
足矣。自少闻父诲。谛听沉思。有如夙习。一日过溪。忽
有省。遂往峨眉山落发。父子相依游讲。通性相宗经
论。去之南游。首谒太平俊公于澧州。俊谓真吾法子。
付以说法大衣。白逊谢。闻黄檗道望造焉。三年未印
可。操事益勤。一日胜抬头儗有言。白咄曰。这老汉。胜
大笑肯之。元丰末。南康郡王。邀胜诣辇下。白侍行。会
太学生上书讼博士者。语连胜。有旨放归蜀。门人星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1a 页 X77-0421.png
散。白独负巾钵以从。既至居昭觉。法筵之盛。犹黄檗
也。胜将化成都。帅以继席主化为问。师曰。无如白者。
白开法。遵南方规范。一洗律居之弊。不超性海是理
事缚。不透声轮是语言缚。白上堂语也。诸方传诵。靡
然向风。朝散郎冯敢。奉议郎段𤣱。天台山隐者宋放。
唐安文士祖思昱。皆抠衣执弟子礼。元祐末。白水寺
僧正阙。丞相蔡京。时帅蜀。命白往。白不乐。遂并昭觉
辞之。归旧刹说法。久之示疾。颂曰。风高月冷。水远天
长。出门无影。四面八方。怡然而寂。显遂嗣其法。显。潼
川王氏子。少举进士。有声。尝掬溪水为戏。至夜思之。
见水。泠然盈室。欲汲不可。而尘境自空。悟曰。吾世网
裂矣。往依白得度。随众咨参。一日白问。高高峰顶立。
深深海底行。子如何会。显于言下顿悟。曰。钉杀脚跟
也。白举起拂子。显一笑而出。服勤七祀。南游见五祖
演和尚。久处侍寮。澈法底蕴。四十馀年始还。时白尚
无恙。举应长松。迁保福信相。太常卿苏元老。序其语
录云。顷者吾蜀。但以讲席律坛。为无等等法。未知祖
道之高。晚得真觉胜禅师。自黄檗。阐化成都昭觉寺。
初会易之广大。变动周流六虚者。又原道之微妙。混
成先天地生者。遂言曰。吾法函盖乾坤不为大。销殒
虚空不为难。当体现成。随用立具。西南缁素。骤闻者
多。瞪瞢不入。久各怃然。莫不失喜落涕。恨遭遇之晚。
胜禅师既殁。绍禅师继之。其法犹胜禅师也。而
化度加众。绍禅师既殁。显禅师继之。其法犹绍禅师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1b 页 X77-0421.png
也。而缘合加盛。前住长松。今居保福。皈依之侣未可
计。济拔之功未有艾也。呜呼。释迦别传。迦叶亲授。西
天祖师所护念。中华耆宿所承袭。遐哉邈矣。不图今
日及吾身亲见之。然师奥句微言。某未敢窥测。聊举
大略。晓吾党新发意者。蕲与交臂作舞。同趍师门云。
盖其为时贤致叹。如此。
明河曰。显出蜀得东山。磨淬最久。始臻源奥。及出
世。独为绍觉烧香。议者谓。其以小技溷掩道望。以
故情谬紊师承。丛林目为显牛子云。
*** 报本元禅师传
慧元。潮州倪氏子。十九为大僧。遍历丛席。于黄龙三
关语下悟入。住安吉报本院。为人孤硬。有风度。威仪
端重。危坐终日。南禅师门弟子。能纵迹其行藏者。惟
元而巳。元。初开法。法嗣书至。南公视其名曰。吾偶忘
此僧。谓专使曰。书未欲开。可令亲来见。专使反命。元
即腰包而来。至豫章。闻南公化去。因留叹息。适晦堂
老人。出城相会。与语奇之曰。恨老师不及见耳。元道
化东吴。归之者如云。尝自乞食。舟还遇盗。舟人绝叫。
白刃交错于前。元安坐自若。徐曰。所有尽以奉施。人
命不可害也。盗既去。达旦人来。意师死矣。而颜色不
乱。神气如常。其临死生祸福。能脱然无累如此。自说
法来。一榻萧然。长坐不卧。三十馀年如一日。化后塔
全身于岘山。
*** 景福顺禅师传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1c 页 X77-0421.png
顺公。西蜀人。有远识。为人勤劬。丛林后进。皆母德之。
得法于老黄龙。初出蜀。与圆通讷偕行。巳又与大觉
琏游甚久。有赞其像者曰。与讷偕行。与琏偕处。得法
于南。为南长子。然缘薄。所居皆远方小刹。学者过其
门莫能识。师亦超然自乐。视世境如飞埃过目。寿八
十馀。坐脱于香城山。颜貌如生。平生与潘延之善。将
终。使人要之叙别。延之至。师巳去矣。其示众多为偈。
皆德言也。有偈曰。夏日人人把扇摇。冬来以炭满炉
烧。若能于此全知晓。尘劫无明当下消。又作赵州勘
婆偈曰。赵州问路。婆子答云直与去么。皆言勘破老
婆。婆子无你雪处。又作黄龙三关颂曰。长江云散水
滔滔。忽尔狂风浪便高。不识渔家玄妙意。偏于浪里
飐风涛。又曰。南海波斯入大唐。有人别宝便商量。或
时遇贱或时贵。日到西峰影渐长。又曰。黄龙老和尚。
有个生缘语。山僧承嗣伊。今日为君举。为君举猫儿。
偏解捉老鼠。
*** 昭庆禅师传
乌江惠济院禅师。名昭庆。字显之。泉州林氏子。少𧿧
弛任气。为巨贾。往来海中十数年。资用甚饶。一日尽
所有财物属同产。使养其亲。徒手入漳州开元寺。出
家受具戒。乡人异之。居无何。谓其曹曰。出家儿。当寻
师访道。求脱生死。若匏系一方。土偶人耳。遂过岭。遍
参知识。后见黄龙南公。示以三关语。漫不省。因服役
左右久之。尽得其道。因嗣焉。出世凡三坐道场。高邮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2a 页 X77-0422.png
之乾明。乌江之惠济。广陵之建隆。惟惠济僻在深山
中。地有汤泉。人迹罕至。心乐居之。乾明䢖隆。𤽤为檀
越士大夫所强。遁去不获。非其好也。师所得法。广大
微妙。又学术无不通达。其为人说法。或以经论。或以
老庄。或卜筮。或方药。乃至一切种种俗谛事。随其根
器。示大方便。不独守古人言句。自唐以来。禅家盛行
于世。惟云门临济两宗。是时云门苗裔。分据大刹。相
望淮浙上。临济之后。自江以北。惟一师人。故云门之
徒。或不以师为然。师闻而笑曰。此吾所以为临济儿
孙也。师晚岁多病。谢住持事。寓止高邮。醴泉法嗣。处
安会中。以元祐四年八月十六日。说偈迁化。广陵檀
越。奉灵骨归建隆起塔。士大夫中。执弟子礼者。如龙
图阁直学士孙觉莘老。乌江会承议郎阎木求仁等。
然为役之久。缘契最深者。无如秦少游观。时在京。遥
为铭其塔。
*** 隆庆闲禅师传
庆闲。福州古田卓氏子。母梦胡僧授以明珠。吞之而
娠。及生白光炤室。幼不近酒胾。年十一。事建州升山
圆长老。十七削发受具。二十辞师远游。见诸大老。最
后印心黄龙南公。公每叹曰。祖师之道。不坠于地。在
斯人也。公在世。学者巳归之。公既寂。一时尊宿。无出
其右者。熙宁间。庐陵太守张公鉴。请居隆庆。未期年。
钟陵太守王公韶。请居龙泉。不逾年。以病求去。庐陵
道俗。以其舍龙泉也。舟载而归居隆庆西堂。事之益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2b 页 X77-0422.png
笃。师性纯至。无所嗜好。貌丰硕。寡言语。所至独处。罕
与人接。有即者一举手而去。初师之在黄檗也。与翠
岩顺公。并事南公为父。机无所让。顺诉于南公曰。闲
轻易。且语未辩触净。南公曰。法如是。以情求闲。乃成
是非。其可哉。元丰四年三月七日。告众将入灭。说偈
曰。露质浮世。奄质浮灭。五十三岁。六七八月。南岳天
台。松风涧雪。珍重知音。红炉优钵。泊然坐逝。神色不
变。手足和柔。发剃复出。众愿留事全身。长老利俨。遵
遗命阇维。薪尽火灭。跏趺不散。益以油薪乃化。是日
云起风作。飞瓦折木。烟气所至。草木砂砾之间。皆得
舍利。如金色。碎之如砂。细民拾而鬻之。数日不绝。计
所获几数斛。苏子由。欲为作记。而疑其事。方卧痁。梦
有诃者曰。此何疑哉。疑即病矣。子由。梦中作数百言。
甚隽伟。醒而续成之。病亦随愈。铭略曰。稽首三界尊。
闲师不止此。悯世狭劣故。聊示小者尔。知言哉。
*** 子琦
子琦。泉州许氏子。试经得度。精楞严圆觉。弃之游江
淮。谒翠岩真禅师。问佛法大意。真唾地曰。这一滴落
在何处。师扪膺曰。学人今日脾病。真为解颐。辞参积
翠南公。尽得其道。相与商搉古今。适大雪。南公。指谓
师曰。斯可以一致帚否。师曰。不能。然则天霁日出。云
物解驳。岂复有哉。知有之人。于一切言句。如破竹。虽
百节当迎刃而解。讵容声于儗议乎。一日南公。遣僧
逆问三关语。师厉声曰。你理会久远。时事作么。南公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2c 页 X77-0422.png
益奇之。于是名著丛席。南公殁。四祖演禅师。命分座。
室中垂语曰。一人有口道不得姓字为谁。后传至东
林总禅师。叹曰。琦首座如铁山万仞。卒难逗他语脉。
未几。以开元为禅林。请师为第一世。赐号觉照大师。
道英。俗姓胡。师邑子也。有闻于师而嗣焉。见地稳密。
说法无蹊径。直跻最上。中下之机。少能遘会者。尝作
偈云。南北东西住险𡾟。古岩寒桂冷依依。无人到我
经行地。明月清风拟付谁。又云。每把葫芦碗放欹。从
教天下浪猜疑。秋风摆落园林后。始信寒松格不卑。
*** 黄龙心禅师传
祖心。南雄始兴邬氏子。少为书生有声。年十九而目
盲。父母许以出家。辄复见物。乃往依龙山寺惠全。明
年试经业。独献诗。试官奇之。遂以合格闻。继住受业
院。不奉戒律。且逢横逆。弃之谒云峰悦公。难其孤硬
告行。峰曰。必往依黄檗南公。居黄檗四年。知有而机
不发。又辞而上云峰。会峰谢世。因就止石霜。无所参
决。后阅传灯。至僧问如何是多福一丛竹。此时
顿觉。亲见二师。往归黄檗。方展坐具。南公曰。子入吾
室矣。师踊跃自喜。即应曰。大事本来如是。和尚何用
教人看话下语。百计搜寻。南公曰。若不令汝如此究
寻。到无用心处。自见自肯。吾即埋没汝也。往见翠岩
真。真与语大奇之。又见泐潭月。月以经论精义入神。
闻诸方同列笑之。以为下乔入幽。师曰。彼以有得之
得。护前遮后。我以无字之学。朝宗百川。初南公使分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3a 页 X77-0423.png
座。公迁化。师继其席。凡十有二年。法道大振。然性真
率。不乐从事。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学者益亲。谢
景温师直。守潭。虚大沩以致。三辞不往。又嘱江西转
运判官彭汝砺器资。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愿见谢
公。不愿领大沩也。马祖百丈以前。无住持事。道人相
寻于空山寂寞之滨而巳。其后虽有住持。王臣尊礼。
如天人师。今则挂名官府。若编户民直。遣五伯追呼
之耳。岂可复为。师直闻之。不敢以院事屈。愿一见之。
至长沙。师直愿受法训。为举其纲。师直闻所未闻。后
一至京师。寻还庐岳。适器资守九江。问曰。人临命终
时。有旨决乎。曰有。曰。愿闻其说。曰。待器资死即说。器
资起增敬。曰。此事须是和尚始得。盖于四方公卿。合
则千里应之。不合则数舍不往。南公道貌德威。极难
亲附。虽老于丛林者。见之汗下。师直造前。意甚闲暇。
终日语笑。师资相忘四十年间。士大夫闻其风。而开
发者甚众。惟其善巧无方。普慈不间。人未见者。或慢
谤。承颜接词。无不服膺。腊既高。益移庵。深入栈绝学
者。又二十馀年。以元符三年冬殁。阅世七十有六。坐
五十有五夏。赐号宝觉。葬于南公塔之东。号双塔云。
*** 天衣怀禅师传
义怀。温州乐清陈氏子。世以渔为业。母梦星陨屋除。
其光照户。而娠。及生尤多吉祥。儿稚父命坐船尾串
鱼。师不忍投鱼江中。父怒笞诟。甘受之。长游京师。依
景德寺。试经得度。师清癯。行步迟缓。众中望见。如鹤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3b 页 X77-0423.png
在鸡群。言法华遇师市中。拊师背曰。临济德山去。初
谒金銮善。次谒叶县省。皆不契。谒明觉于翠峰。师当
营炊。因汲涧折担悟旨。觉印可之。辞去久无耗。有僧
自淮上来曰。怀出世铁佛矣。峰使诵提唱之语曰。譬
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
心。觉激赏。以为类巳。先使慰抚之。乃敢通门人之礼。
诸方服其精识。自铁佛至天衣。凡五迁法席。所至必
幻出楼观说法。纵横驰骋。人难遘仰。庐山舜老夫。疑
之。后闻其语叹云。真善知识也。晚以疾居池州杉山
庵。弟子智才。住杭之佛日山。仰归养侍剂药。才如姑
苏未还。师促归至门。师巳别众。才问。卵塔巳成。如何
是毕竟事。师举拳示之。遂就寝推枕而寂。阅世七十
二。坐夏四十六。塔全身佛日山。崇宁中。赐谥振宗禅
师。
*** 延恩安公传
法安。临川许氏子。幼谢父母。师事承天长老慕闲。年
二十诵经。通授僧服。则无守家传钵之心。求师问道。
不见山川寒暑。初依雪窦显。显殁。依天衣怀。蒙印可。
栖法席数年。同参皆推上之。法云秀。尤与之友善。年
三十有七。慨然以庄严佛土为巳任。初居黄山如意
院。破屋坏垣。无蔽风雨。师力新之。未十年大厦崇成。
如天宫下降。衲子归。遂为丛席。乃复谢去。至南昌某
县。又兴延恩。始至草屋数楹。败床不箦。师处之超然。
县尹裴士章。欲合豪右。为师一新之。师曰。檀法本以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3c 页 X77-0423.png
度人。今不发心而强之。是名作业。非佛事也。固止之。
亦居十年。凡安众之地。冬燠而夏凉。钟鱼而粥。钟鱼
而饭。来者息焉。师所历足迹万里。一钵萧然。孳孳以
接物。利生为务。因缘乖合。一付之度外。其居延恩也。
人视之不堪其忧。是时法云秀公。有众千百。说法如
云雨。所居世界庄严。可以为兄弟接羽翼而天飞也。
以书招师。师发书一笑而巳。以元丰甲子岁七月示
疾。化于延恩寝室。阅世六十有一。坐四十有一夏。营
塔于后山。距寺百步葬焉。灵源清禅师。语黄山谷曰。
我初发心。实在延恩。安公告戒策励。如父母师友。中
心以谓。凡住山者。法如是尔。及游诸方。罕遇如安公
者。以是提耳之诲。不忘于心。若安公名称利养。实不
能与天下衲师争衡。然此自不满安公之一笑。山谷
因为铭塔云。
*** 荆门军玉泉皓禅师传
承皓。眉州丹棱王氏子。依大力院出家。登具后。游方。
见北塔。发明心要。元丰间。首众僧于谷隐。望耸诸方。
张无尽。奉使京西南路。就谒之。问曰。师得法何人。曰。
北塔广和尚。曰。与伊相契可得闻乎。师曰。只为伊。不
肯与人说破。无尽善其言。致开法于郢州大阳。是时
谷隐主者。私为之喜曰。吾首座出世矣。盛集缁素。以
为歆艳。师升座曰。承皓在谷隐十年。不曾饮谷隐一
滴水。嚼谷隐一粒米。汝若不会。来大阳为汝说破。𢹂
拄杖下座。傲然而去。于是先入院。后见州郡官责之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4a 页 X77-0424.png
曰。长老得何指挥入院。师曰。某山林人。谁知郡县礼
数。乃拽杖而去。无尽以书抵郢守云。皓有道之士。不
可以世礼责。当加礼请之。守如其言。师不得巳复来。
寻迁玉泉。示众曰。一夜雨滂烹。打倒葡萄棚。知事头
首行者 人力拄底拄。撑底撑。撑撑拄拄到天明。依
旧可怜生。自谓。此颂法身向上事。如傅大士云。空手
把锄头。洞山云。五台山上云蒸饭。只颂得法身边事。
然为人超放。未易以凡圣议。尝制犊鼻裈。书历代祖
师名字。而服之。乃曰。唯有文殊普贤。较些子。书于带
上。故丛林目为皓布裈。有乡僧效为之。师见而诟曰。
汝具何道理。敢以为戏事耶。呕血无及。僧寻于鹿门
如所言而逝。苏长公。抵荆南。闻师机锋不可触。拟抑
之。即微服求见。师问。尊官高姓曰。姓秤。乃秤天下长
老底秤。师震喝一声曰。且道重多少。公无对。于是尊
礼之。冬至示众云。晷运推移。布裈赫赤。莫怪不洗。无
来换替。一僧入室。适狗子在室中。师叱之。狗便出去。
师曰。狗却会。你却不会。将示寂。门人围绕。师笑曰。吾
年八十一。老死舁尸出。儿郎齐著力。一年三百六十
日。言毕而逝。师法嗣。有曰文庆者。住林溪兴教。闻秀
圆通住栖贤。弃众访之。庆貌寝人不启眼。秀遣督割
稻石桥庄。既辞去。有识者曰。庆。出世湘乡十馀年。皓
和尚嗣也。秀遣人追谢之。且迎以还山。庆曰。俟稻人
囷乃还。秀心奇之。称于众举以自代。住栖贤二十年。
而终。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4b 页 X77-0424.png
*** 福严感禅师传
慈感。潼川杜氏子。面目严冷。孤硬秀出。丛林时谓。感
铁面。首众僧于江州承天。时佛印元禅师。将迁居蕲
州。斗方誉于郡守。欲使嗣续之。召语其事。感日。某念
不及此。和尚终欲推出。为众粥饭主人。共成丛席。不
敢忘德。然若使嗣法。则某自有师矣。佛印心服。业巳
言之。因成就不敢复易。遂开法。为黄龙子。名重一时。
居常悬包。倚杖于方丈。不为宿夕计。郡将以下皆信
敬。有太守。新下车。以事临之。感笑作偈。投郡庭不揖
而去。偈曰。院是大宋国里院。州是大宋国里州。州中
有院不容住。何妨一钵五湖游。太守使人追之。巳渡
江矣。后住南岳福严。终于所居。而塔焉。
*** 真点胸传
可真。福州人也。参慈明。用功尅苦。每以手指点胸。诸
方目为真点胸。喜谈说。英气逸群。同善侍者。坐夏金
銮。善乃慈明高第。真自负。亲见慈明。天下无可意者。
善与语。知其未彻笑之。一日山行。举论锋发。善拈瓦
砾一片。置盘石上。曰。若于此下。得一转语。许尔亲见
老师。真左右视拟对。善叱曰。伫思停机。识情未透。何
曾梦见在。真愧悚。即还石霜。慈明见之诃曰。本色行
脚人。必知时节。有何急事。解夏未久。早巳至此。真泣
曰。被善兄毒心。终碍塞人。故来见和尚。明遽问。如何
是佛法大意。对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明瞋目
喝曰。头白齿豁。犹作如此见解。如何脱离生死。真不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4c 页 X77-0424.png
敢仰视。泪交颐。久之。进曰。不知如何是佛法大意。明
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因于言下大悟。自是机
辩迅捷。丛林惮之。出世住翠岩。常拈鲁祖面壁因缘
问学士。少有契者。自作偈曰。坐断千山与万山。劝人
除却是非难。池阳近日无消息。果中当年不自观。尝
云。天下佛法。如一只船。大宁宽师兄坐头南褊。头在
其中。可真把梢。去东也由我。去西也由我。长老政公。
亦慈明之嗣。性善讲说。从之者多尚义学。真。一日见
政。则以手抠其衣。露两胫缓步而过。政怪问之。真曰。
前廊后架。皆是葛藤。恐绊倒耳。政为大笑。乃曰。真兄
尔我同参。何得见人便骂我。真熟视曰。我岂骂汝。吾
畜一喙准备。骂佛骂祖。汝何预哉。其刚劲不可屈如
此。将入灭。示疾甚苦。席藁于地。转侧不少休。哲侍者
垂泣曰。平生呵佛骂祖。今何为乃尔。真呵之曰。汝犹
作此见解耶。即起趺坐命烧香。烟起而化。善公还七
闽。慈明有秤锤落井之谶。自凤林迁资福。则碌碌无
闻焉。以故言句罕传于世。惜哉。
*** 宋 江州归宗宣禅师
可宜。汉州人也。壮为僧。即出峡依琅琊觉公。一语忽
投。群疑顿息。琅琊可之。未几。令分座。净空居士郭功
甫。过门问道与厚。及师领归宗时。功甫任南昌尉。俄
南康守。恚师不为礼。以事临之。师作书寄功甫云。某
世缘尚有六年未尽。今无奈逼抑何。欲托生君家。望
君相照。乃化去。功甫。得书惊喜盈怀。中夜其妻梦间。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5a 页 X77-0425.png
见师入其寝。失声曰。此不是和尚来处。功甫撼而问
之。妻答所见。呼灯取书示之。遂娠。及生乃名宣老。期
年记问如昔。逮三岁。白云端和尚过其家。功甫唤出
相见。望见便呼师侄。端云。与和尚相别几年。屈指云
四年也。端云。在何处相别。云白莲庄。端云。以何为验。
曰。爷爷妈妈。明日请和尚斋。适门外推车声。端云。门
外何声。乃作推车势。端曰。过后如何。曰平地一条沟。
果六周。无疾而化。
超信。字海印。桂府人也。亦琅琊之嗣。住苏州定慧寺。
倡道多年。望重一时。年八十馀。平日受朱防禦家供
养。屡至其宅。一日朱问曰。和尚后世能来弟子家托
生否。师微笑颔之。及归寺得疾。数日而化。其日。朱家
生一女子。圆照本禅师。时住瑞光。闻其事往访之。方
出月抱出。见而一笑。圆照唤云。海印。你错了也。女子
哭数声化去。有百丈野狐颂。并老僧诗。盛为丛林传
诵。莹仲温。谓信为明眼宗匠云。
*** 月华山琳公传
琳公。曲江都渚人。姓邓氏。少学儒。能谈王伯大略。巳
而学佛。诵经得度。以诗自雄。往来江淮间。博览广记。
推为文章僧。徐而知非。一扫前习。参宝师于洞山。一
见巳心大器之。久之。遂付心印。因南还。结庵于旧山
之白莲。学者闻其名。自远至者无算。州以众状请出
世。师遁大洞中累月。众求不巳。得之黾勉从赴。自是
缙绅缁素。途经江浒。无不舣舟造室。师高论自嘉。致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5b 页 X77-0425.png
人人有得而返。四方衲子。奔走于路。一言之下达心
要。为人师者数十人。晚年避喧退居西堂。诸方因称
西堂琳公。宝林山为六祖道场。诏择名德。锡殊名命
服以居之。漕台以为举。固辞不行。乃即庵自甓寿藏
曰。吾归骨于此矣。地旧为月华山招提朗弘法处也。
朗殁众散。寺亦随废。至师复大兴。佥谓后身。余襄公
靖铭其藏曰。湛然性相本无为。涉于形器有持隳。他
年幻质此于归。尝言无佛良遣有知。云达。桂州阳朔
人。尝曰。生本无物。何有本乡。悟在于心。岂须戏论。南
游洞山。宝禅师授以大乘之要。竟不出世。隐于罗浮
山之黄龙洞。自得而巳。
*** 福昌信公传
知信。生福州闽县萧氏。萧氏以捕鱼为业。儿时随父
渔于江。所得辄弃之。且触事疏通无忧恚。疑惧抚会
而言。或非人意所及。年十二去家。持头陀行甚苦。山
行遇虎。祝之曰。使我得披如来衣。作世间眼者。当不
害我。虎妥尾而去。年二十有六。以诵经应格。得僧服。
平居与众劳侣。共一手作。所游非一师。所行非一行。
最后入夹山遵之室。师资相合。如石投水。莫之逆也。
师之接人。不为惊涛险崖关锁闭距。然非相应者。终
不得其门而入。在夹山。任直岁典座馀十年。蓻杉松
满山。水陆不耕者皆为田。住禅昌寺二十一年。其初
草衣木食。寝食破屋数间。未几。广厦不知寒暑。斋供
数百人。师随事庄严。不懈如一日。或劝师。安用苦色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5c 页 X77-0425.png
身。以徇事缘。宴居养道可矣。师曰。一切贤圣。出生入
死。成就无边众生。行愿不满。不名满足菩提。我何人
也。为之益力。元祐三年闰十二月示疾。问日早晚。曰。
午矣。起坐而逝。五十九岁也。葬于福昌善禅师之左。
有语录。黄山谷。书其后行之。
*** 法秀
法秀。秦州陇城人。生辛氏。其母梦老僧求托宿。曰吾
麦积山僧也。觉而有娠。先是麦积山有僧。忘其名。日
诵法华经。与应乾寺鲁和尚者善。尝欲从鲁游方。鲁
老之既去绪。语曰。他日当寻我。竹铺坡前。铁强岭下。
俄有儿生其所。鲁闻之往观焉。儿为一笑。三岁愿随
鲁归。遂冒鲁姓。十九通经为大僧。天骨峻拔。轩昂万
僧中。凛然如画。讲大经。章分句析。旁穿直贯。机锋不
可触。声著京洛。倚圭峰钞以诠量众义。然恨圭峰学
禅。唯敬北京元华严。然恨元非讲。曰教尽佛意。则如
元公者。不应非教。禅非佛意。则如圭峰者。不应学禅。
然吾不信世尊教外。别以法私大迦叶。乃罢讲南游。
谓同学曰。吾将穷其窟穴。搂取其种类抹杀之。以报
佛恩乃巳耳。初至随州护国。读净果禅师碑。始疑之。
然犹怫然不平。及至无为谒怀禅师。见其貌寒危坐。
涕垂沾衣。颇易之。怀因收涕问。座主讲何经。对曰。华
严。又问。华严以何为宗。曰。法界为宗。曰。法界以何为
宗。曰。心为宗。又问。心以何为宗。师不能对。怀曰。毫釐
有差。天地悬隔。师退自失悚然。乃敬服愿留。日夕受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6a 页 X77-0426.png
法。怀公自池入吴。师皆从之十年。初开法于淮四面
山。杖笠之外。包具而巳。衲子追逐。不厌饥寒。师哀祖
道不振。丛林凋落。慨然以身任之。移住栖贤有年。蒋
山元公殁。舒王以礼致师嗣其席。师至山。王先后谒。
而师方理丛林事。不时见。王。以为慢巳。遂不合。弃去。
住真州长芦。众千人。有全椒长老至登座。众目笑之。
无出问者。于是。师出拜趋问。如何是法秀自巳。全椒
笑曰。秀铁面。乃不识自巳乎。师曰。当局者迷。然一众
服其荷法心也。冀国大长公主。造法云寺。仍诏师为
开山。神宗皇帝。遣中使降香并磨衲。仍传圣语。表朕
亲至之礼。士大夫。日夕问道。时司马温公。方登庸。以
吾法太盛。方经营之。师曰。相公聪明。人类英杰。非因
佛法不能尔。遽妄愿力乎。温公不以介意。元祐五年
八月卧疾。诏翰林医官视之。请候脉。师仰视曰。汝何
为者也。吾有疾当死耳。求活之。是以生为可恋也。平
生之死梦。三者无所拣。挥去之。呼侍者。更衣安坐。说
偈三句而化。阅世六十有四。坐四十五夏。李公麟伯
时。工画马。不减韩干。师呵之曰。汝士大夫。以画名。矧
又画马。期人誇以为得妙。入马腹中亦足惧。伯时由
是绝笔。师劝画观音像。以赎其过。黄鲁直作艳语。人
争传之。师呵之曰。翰墨之妙。甘施于此乎。鲁直笑曰。
又当置我马腹中邪。师曰。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
不止马腹。正恐生泥犁中耳。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候
师。师方馔客。晋卿为扫墨竹于西轩。以迟之。师来。未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6b 页 X77-0426.png
及揖。顾见不怿。晋卿去。即漫之。
怀秀者。与师同依怀
公最久。俱称饱参。有时名。故丛林称为小秀。盖以师
为大秀也。小秀闻南禅师三关语。欲往见之。师曰。吾
不疑矣。小秀乃独行。久而有契證。因嗣南公。闻师住
栖贤。寄以偈曰。七百高僧战法场。卢公一偈尽归降。
无人截断黄梅路。刚被迢迢过九江。师笑而置之。小
秀。弋阳应氏子。家世业儒。出世大沩。唱黄龙之道。有
三关颂。盛为丛林传云。
*** 圆照本禅师传
宗本。常州管氏子。性质少缘饰。貌丰硕。言无枝叶。年
十九。师事苏州承天永安道升禅师。弊衣垢面。操井
臼典炊㸑。以供大众。夜则入室参。道升劳之。对曰。若
舍一法。不名满足菩提。实欲此生身證。其敢言劳。升
阴奇之。又十年剃发受具。服勤三年。乃辞升游方。初
至池州。谒怀禅师。言下契悟。众未有知者。尝为侍者。
喜寝。鼻息齁齁。闻者厌之。言于怀。怀笑曰。此子吾家
精进幢也。汝辈。他日当依赖之。无多谈。众乃惊。及怀
公徙住越之天衣。常之荐福。皆从之。治平初。怀公退
居吴江之寿圣。部使者李公复圭。过怀公。夜语曰。瑞
光法席虚。愿得有道衲子主之。怀指本曰。无踰此道
人耳。既至瑞光。众大集至五百人。杭州太守陈公襄。
以净慈恳请之曰。借师三年。为此邦植福。不敢久占。
学者倍于瑞光。既而苏人。以万寿龙华二刹。请择居
之。迎者千馀人。曰始借我师三年。今九载矣。欲夺以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6c 页 X77-0426.png
归。杭守使县尉。持卒徒护之。不得夺。元丰五年。以道
场付其门人善本。而居瑞峰庵。苏人闻之。谋夺之益
急。惧力不胜。未敢发也。时待制曾公孝序。适在苏。盖
尝问道于师者。因谒之庵中。具舟江津。既辞去。师送
之登舟。语笑中载而归。以慰苏人之思。于是。归师穹
窿山福臻院。时年六十三矣。未几。神宗皇帝。辟相国
寺六十四院。为八禅二律。驿召师主慧林。既至。召对
延和殿。山呼罢。登殿赐坐。即就坐。盘足跏趺。侍卫惊
相顾。师自若也。上问受业何寺。对曰。承天永安。茶至。
举盏长吸。又荡撼之。上喜其真。喻曰。禅宗方兴。宜善
开导。既退。上目送之。谓左右曰。真福慧僧也。及上元
日。车驾幸相国止师。众无出迎。师奉承睿奖。阐扬佛
事。都邑四方人以大信。神宗登遐。召师入福宁殿说
法。左右以师为先帝所礼敬。见之呜咽不胜。元祐元
年。以老求归。朝廷从其请。敕任便云游。所至不得抑
令住持。因欣然升座。辞众曰。本是无家客。那堪任便
游。顺风加橹棹。船子下扬州。既出都城。王公贵人送
者。车骑相属。师诲之曰。岁月不可把玩。老病不与人
期。唯勤修勿怠。是真相为。闻者莫不感涕。晚居灵岩。
其嗣法传道者。不可胜纪。元符二年十二月甲子。将
入灭。沐浴而卧。门弟子环拥请曰。和尚道遍天下。今
日不可无偈。幸强起安坐。师熟视曰。痴子。我寻常尚
懒作偈。今日特地图个甚么。寻常要卧便卧。不可今
日特地坐也。遂酣卧若熟睡。撼之巳去矣。弟子塔全
宋 宣州兴教坦禅师¶ 第 427a 页 X77-0427.png
身于灵岩山。阅世八十。夏五十有二。
补续高僧传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