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道宗 第 290c 页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精进学
感通科
**** 唐道宗
莱州即墨之孙氏子。少从青州道藏寺道奘
法师。受智度十地地持成实毗昙等论。晚住游德寺。
寺宗所自造也。尝讲大论。而天华旋绕堂户。久而飞
去。曾不委地。众叹希有。而宗未尝以为异。徙住慧日
寺。英彦同聚。常阐成实。入关住胜光寺。复延于弘义
宫法集。群后百辟。咸从听列。自尔周轮无替。武德六
年卒于所住。春秋六十一。太宗在秦邸。下教赙物二
百段。葬终南山至相之南岩。
**** 唐道林
生因州邰阳之李氏。年三十五出家。入太白
山僻绝之地。木食涧饮。缮治性元。隋开皇初。诏选材
德者七人。牒给公贯薙染。以表更化崇敬之意。有司
唐道宗 第 291a 页 X77-0291.png
承诏以林应旨。祖皇躬加勉喻。林固辞不可。乃逃归
所居。理前业。事闻。诏逮致。仍辨对。无所辱。于是上尤
重之。赐香炉等物。邀住冯翊大兴国寺。俄又逃诸梁
山之阳。凿窟而燕坐其中。久之微觉有疾。弟子檀越
日围绕候起居。忽闻空响茄吹。且雨异香。大如桃枣。
拾而焚之。气极芬烈。众以为瑞。如是三日。神虑明爽。
趺坐而逝。武德七年七月也。停龛七日。颜色如生。葬
之西山。送者万许。
林乐于隐约。而道妙随进。其于女
人未尝亲面。况复说法取食哉。临终时。或有以同疾
来者。林辄先知之。遽使人谢却不容入。然慈悲恤物。
蚤虱之属。听其游啮。曾不敢振衣以惊怖焉。
**** 唐法通
姓关。京兆鄠人。小年出家。羸弱不胜衣。稍振
触辄偃仆。由是同侣侮之。每流涕祷于观音像前曰。
通闻菩萨悲悯。所愿必从。乞垂奖诱。免斯轻慢。且诵
观音经旦夕不辍。后岁馀。归觐母于俗氏。食毕假寐
庭树下少焉口流涎沫三升许。母惧遽觉之问何故。
通曰方梦有人以箸三驴驮见遗。而使之尽啖。始啖
其一而遂觉。惜其二之失也。自尔肌肤坚紧。气貌雄
伟。然往来者。初亦不知其有力也。寺僧戡奋尤壮勇。
通因窃取其袈裟置柱下。戡见以为鬼神间语通。通
笑为举柱出袈裟易甚。戡大骇服。于是四方之以力
名者。皆造通。请教。通为拽车牛却行。豆麦略把即粉
碎。南山有石臼大可重五百斤。通负归寺用至今露
置贮水施禽鸟。隋高祖时。西域进壮士。诏通与角。壮
唐道宗 第 291b 页 X77-0291.png
士前搏通。通不为动。巳而通稍捉壮士两手。则血溅
仆地乞命。通遽释之曰。我戒杀故尔。不然且碎汝骨。
炀帝之季。避乱隐南山。未几丁母忧。出襄事乃反。然
性资精诚节约。未尝小忤物。时辈推之。武德初。卒于
其所居法海寺。春秋五十六。
**** 唐慧因
俗姓于氏。吴郡海盐人。晋太常宝之后。祖朴
梁散骑常侍。父元显梁中书舍人。并硕学英材。世济
其美。因年十二。事开善寺慧熙法师出家。年十五。听
建初寺琼法师成实。曾未具戒。其名誉巳被远近。然
心慕禅悦。乃诣钟山慧晓智瓘请授观法。又造长干
辨法师禀三论。久之辨遁世远引。悉以其徒三百馀
人委之开导。且三十载。陈太建八年。安居之始忽如
坐亡。但其肢体柔温如故。经七日而后苏。其徒请问
所以。徐曰。试看箱内有何物。侍者随言看之。得帛两
束。曰此衬遗耳。因谓始使者引部从丝竹相迎曰。王
请法师。继而见有衮冕者肃入曰。阎罗王也。即堂上
坐夏讲大品般若。每见地狱众相五苦次第。意巳经
三月矣。乃复仅尔耶。噫非妄想颠倒何如。仆射徐陵
尚书毛喜尤归敬。隋仁寿三年。诏补禅定寺知事上
座。频开三论。并制疏文。入国朝。举十六德纲记僧务。
因居其一焉。京寺故崇菩萨戒。后进具戒者。其羯磨
法无不依。左仆射萧瑀刑部尚书沈叔安并钦仰奉
承。于兹二纪。贞观元年二月十三日。卒于大庄严寺。
寿八十有九。先是戒弟子法仁。使如法住无令一生
唐道宗 第 291c 页 X77-0291.png
空过。至后夜分整容正坐。众闻异香满室而巳。及道
俗送至城南。又闻天乐音。遂塔而树铭焉。其文则兰
陵萧钧所作也。仁亦勤学有名。
**** 唐遗俗
不知何许人。清净寡欲。惟日以法华自课。其
数之多。不啻数千过。隋季之乱。雍之醴泉县美泉乡
汤六者。邀于其家供养。贞观初。将以疾终。谓友人慧
廓曰。比欲以诵经灵验启寤流俗信响之善。今竟尔
死。是终无以益于世矣。可埋尸十年然后掘之。则舌
根庶几不坏。宜起一塔以垂久远。既死而果埋之。至
十一年发墓得舌。遂建砖塔于甘谷南崖云。又丰谷
乡史呵檐者。省令史也。谦虚下士。平生不骑乘。动以
法华安乐行为标准。勤于持诵。虽行道犹嘿课。其往
来出入必由径以其静僻则念虑专也。死葬且十年
或发之舌。独在。闻者莫不叹异。
**** 唐玄秀
黄州随华寺僧也。平生以诵法华为专业。每
感异徵。或犹未之信也。属时炎暑。秀素未尝内凉。好
事者夜往。邀之至。秀房外见车马仪仗盛甚。其人因
辟易退。乃呼其党循四壁观之皆然。仰望空中填塞
无际。且共趋秀质其故。秀谢不知。及隋之季终于所
居寺。
**** 唐圆光
俗姓朴氏。辰韩新罗人。家世业儒。年二十五。
杭溟渤北造金陵以究其学。有陈之世。号称文章极
盛。故得时从缙绅先生之流。考正经史。会庄严旻公
弟子讲。一听染神。回视孔教若秕糠。然。乃奏乞入道
唐道宗 第 292a 页 X77-0292.png
诏许之。落发禀具之后。游历横肆。研成实涅槃惟谨。
晚脩定业于吴之虎丘山。禅侣云臻。遂有终焉之志。
或居山下请一出弘演。辞不可勉。为开导四众。惬心
自尔。名誉益振海陬。领表。负橐相逐隋氏奄有天下
兵入扬都。光被虏将加刑戮。主将遥见火及塔寺。就
视之则光缚置塔下初无火也。异而释其缚。开皇九
年。来京师。因举唱摄论众盈座席。俄而其国之王金
氏频上表。愿于归本国。诏慰劳遣之。既至老幼。欣快
如佛下生。衣服药食并其后宫至营。不使佐助。欲以
专福也。入内得乘舆侍以弟子。贞观四年。疾经七日
端坐。终于所住皇隆寺。寿九十有九。丧给羽仪以王
礼。葬于郊外。弟子圆安嗣其徽猷。遍揽之馀。复戾止
京寺。特进萧瑀。奏请住其所。造蓝田之津梁寺。其述
光平生尤详云。
**** 唐明净
高密人。少出家。即研定学。燕坐海畔之蒙山。
数十载后。南游会稽天台诸山。尝分卫村中。回途值
群虎向之张口。净以其饥遽抄饭遍内其口。且对之
啖所馀饭自若。因谓虎曰。所愧饭少不足以相济也。
明日亦如之。同侣叹异焉。久之反居蒙山之麓。会亢
旱巫觋祭祀。皆不验。净请扫洒一室。独处其中。当致
雨七日而雨沾洽。贞观三年。京师自冬至夏。凡六阅
月不雨。民情忧恼。历试李释方术。岳渎诸祠。走性币
俱莫之效。时有侍从潘姓者。尝守密以净旧事白于
上。诏至问所欲。净曰无所欲。但给私度僧尼公贯。赐
唐道宗 第 292b 页 X77-0292.png
天下新寺额。如此而巳。诏许之。仍赐油香。就庄严寺。
房入寂。逮七日之旦。净使守卫者。视天西北。曰当有
白虹。视之而信。曰雨至矣。顷之骤雨竟一日。既而群
下称述上德。而净前所奏请。未及施行。然农作顿兴。
苗巳入土。而雨不继。则苗萎槁。左仆射房玄龄造净
以谒净曰。幽显一理耳。许而不詶。于理如何。上闻诏
尽停机务以斋又七日而果雨。是岁有秋。诏詶前所
许外别度僧三千。以慰净意。未几还乡里 住义胜
寺寺有慧融者。素业禅。能祝水愈疾。诏住京之普光
寺二宫。敬重礼遣相踵云。
**** 唐法喜
襄阳李氏子也。七岁出家。依颢禅师。住禅定
寺。奉侍积久。恭恪自持。而颢专脩定业。将终之前一
夕。所居房壁无故而崩。颢曰。依报巳乖。吾其去矣。遂
端坐而瞑。喜时尚为沙弥。因入荆州青溪寺服劳清
众。夜则然薪诵经。虽兼诸部而所宗。惟法华每于食
顷辄暗尽一卷。馀则常在三昧。稍涉昏散则复温习。
仁寿间。诏仍𨽻禅定寺监护佛牙舍利。久之誓转法
华经一千部。以追严先师颢公灵爽。晨霄系心满八
百部。而益以加厉。寺僧有见白牛驾宝车入喜房者。
随踪迹之无有也。且勤于周赡疾苦。处身屎尿中不
问。武德四年。右仆射萧瑀建津梁寺于蓝田迎居之
施者填委。晚营骊山南阜以老焉。贞观六年。染微恙
十月十二日。告弟子曰。无常巳至。慎勿嚣扰。时时唱
云。三界虚妄。但是一心。俄林北有音乐车马声。喜闻
唐道宗 第 292c 页 X77-0292.png
而咄曰。久舍果报。如何更生乐处耶。乃入定须臾声
止。香气充室。夜五鼓矣。端坐而卒。寿六十一。
初喜于
贞观之元。其所在处。每致火焰之瑞。又尝游山预定
葬地。及是凿龛以藏。明日且行。而夜大雪。所积馀尺
许。而所被仅二里。行至中道其神凭弟子语曰。吾欲
施尸众生。如何埋我而违本愿乎。故但露置龛中不
成葬而颜色久不变坏。宋公㻦睹而嗟异焉。后偶举
衲衣。视之则皆枯骸。所全者独头顶尔。是非其本愿
然欤。
**** 唐智兴
洛州宋氏子。谦约自持仍厉操行。诵习诸经
要偈心口相师不辍。昏晓。住禅定寺。世所谓大庄严
寺也。依首律师讲。会同侣徵难。词锋惊挺。大业五年。
冬任寺之维那职。扣钟之法。奉佩勤至。僧三果者有
兄从驾南幸江都道亡。无讣。于是其妻梦之曰。吾行
达彭城不幸病死。生于地狱。受苦叵言。赖于今月旦
日禅定寺僧智兴鸣钟响振地狱。同受苦者。一时解
脱。而生乐处。图报其恩。可具绢十疋奉之。以陈吾意
妻寤为人言之。曾莫之信。俄复梦及。巫觋降语皆然。
乃如数奉绢兴以非巳功德。并转施大众。或问兴鸣
钟致感之由。曰余见付法藏传罽腻吒王剑轮停事
及增一阿含钟声功德。遵此力行不敢怠尔。其击之
始则祝曰。愿诸圣贤同入道场。纾发三下。所以展恭
敬也。逮乎长打则祝曰。愿诸恶趣闻我钟声。俱离苦
楚。必尽三通。所以畅慈悲也。严寒之夕。极冻之晨。皮
唐道宗 第 293a 页 X77-0293.png
裂肉皴。犹露手执椎。掌内凝血。无所辞惮。如斯而巳。
其他又何术哉。贞观六年三月。遘疾。预如终日。舍资
具食召众陈别。春秋四十五。葬杜城弟子善因讲四
分律诵法华经以荐冥福。
**** 唐道昂
魏郡人。未详氏族。从灵裕法师出家。于寒陵
山寺。习华严地论。时以阐化。而志生安养。一日忽登
报应寺之高座。手秉香炉。为四众受菩萨戒。举目见
天人合沓。管弦繁会。有声曰。兜率陀天下迎。昂曰。天
道轮回。不断生死。本祈心净土。如何此诚不遂耶。言
讫天人即灭。乃见香华伎乐从西方来旋还顶上。昂
呼大众曰。善自进脩。慎勿相负。香炉忽脱手而坠。竟
端坐终于高座之上。春秋六十九矣。时贞观七年八
月也。灵龛归葬寒陵之山。初昂畜一犬。聋而黠。每减
所食子之。反昂终。犬亦失所在。又尝夜讲。堂宇暗冥。
昂舒掌发光明睹毫发。或诘所从来。答曰。此在人恒
有尔。何怪至是。将殡视其足文。成普光堂字。噫异矣
又相州沙门灵智者。亦裕公弟子也。于昂寔兄弟
蚤年。屡于裕公轮下为都讲有声障邺间。晚遽屏绝
章疏。专脩定业。贞观八年。终春秋七十五。
**** 唐洪满
姓梁。安定人。年十五时。未出家。忽患双足挛
躄。百药不能巳。独念观音经以祈效验。阅三年。偶有
僧持澡瓶前立而不言。满问曰。师何从来。曰以檀越
帝见召故来耳。满因扣头问曰。弟子宿生何业。今报
此挛躄也。僧曰。以汝尝拘缚他人。是以报然。汝但闭
唐道宗 第 293b 页 X77-0293.png
目吾为汝疗之。满从言但觉两膝轻爽。各如拔去。六
七寸长钉然。即开目致礼以谢。遂失僧所在。于是满
行步如常。乃寤。其僧寔观音巳。自尔满愈益劝厉誓
不娶。以终其身。能禅坐动入三日七日定。开皇初。始
薙落。住救度寺大业间。徙居法海。贞观十三年卒。寿
八十三。
**** 唐慧聪
姓王氏。住益州福化寺。素业讲诵。手不释卷。
自云法华经常不轻菩萨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
四众。尚得六根清净。我何为于诸佛世尊而不礼敬
哉。即于别院。闭门依经唱礼万五千佛。寺僧尝于壁
隙。窥之。见聪方拜西龙天八部皆环立卫侍随其俯
仰。数数非一。或入其院。莫不心战而出。恒闻异香蔚
然。贞观中卒。院自尔绝人来往迹。而夜则每有礼拜
行道弹指声。
**** 唐昙藏
姓杨氏。弘农华阴人。年十五。或以其有夭相。
二亲即为姻媾。以冀嗣续。非其志也。乃竟遁去。欲遂
薙落。而未遇其人。方默念观世音。道值黔而牧二牛
者。从问所可宿地。则曰。西行有寺。稍闻钟声。果见寺。
而僧徒尤众。且为圆顶无难色。竣事即出门。仅百步
回顾无所见。由是知为化境云。黎明西奔陇上寻还
京邑。住旌善寺登且戒听习经论。意义有所疑则往
山东稽诸宿德。地持十地无拥滞。晚归𨽻贯光明寺
献后崩。召住禅定。国朝造会昌寺。诏为上座。贞观译
经诏證义。又诏主兴善寺。藏固让举蓝田化感寺润
唐道宗 第 293c 页 X77-0293.png
法师。自代果称旨。东宫有疾。入授戒而瘳。赐帛赐衣。
且诏度僧三千。并造普光寺。使隶焉。诏问得遥受戒
不。藏以地持论。谓若无戒师。发弘誓愿得菩萨戒。因
以论文进。仍以御制忏悔词。令藏宣读。皇后疾。诏入
寝殿授戒。赐物丰渥。九年三月十八日。终于会昌寺。
春秋六十九。两宫哀恸。葬郊西起塔图形以垂不朽。
太子詹事黎阳公于志宁文其碑。
**** 唐帝示阶者
辽西柳城靺鞨也。其小年时。偶于何处
拾得铜像二寸许。意以为神明。藏之皮袋。卧起与俱。
每饮啖辄以祭。虽剩酒残肉不择也。年十八入高丽。
谓其为觇国者而捕之以斩。至三刀无所伤。疑其有
术问焉。曰无有也。曰然则何以致此。曰吾平生有所
事。或者其力欤。因出示之。其背上若微损。察之则宛
然三刀痕也。乃释之。使归中国曰。大唐方隆佛法。庶
几其可以行志也。遂隶幽州出家。
**** 唐道逊
姓张氏。河东虞乡人。夙通群籍。偏以涅槃摄
论为宗极。弟道谦。俱为昙延法师弟子。晚住蒲州仁
寿寺聚徒御化树业当衢。自蕃。王府宰台省。群僚并
迂驾造展咨谒馀训或匇遽。不遇者心怀愧悚如有
所负逊。以德自持等视贵贱虽复往来曾不将迎大
业之乱。道关抵京夜息逆旅中。其家五男子皆群盗
逊所乘马殊壮。谋窃之。见马傍有十丈夫状雄伟。擐
甲执兵怒立。盗因却走。徐察之无有也。复进而所见
如初。至四五乃巳。盗惧明日遂以其情白逊求忏悔。
唐道宗 第 294a 页 X77-0294.png
国朝起义。而蒲未拔寺僧有素如无礼于逊者。尤欲
以城叛。既而城拔被执。将戮以徇。逊涕泣请于执事
曰。此僧之过。寔由逊教导不至而然耳。幸以戮逊。执
事悯其诚而释之。贞观中。或请讲涅槃固辞。固以请。
逊曰。非敢辞也。吾恐不终此席耳。且复相烦往王城
谷当为讲之。明日逊至谷中升座。道俗齐集。遽曰。世
界法尔。不久当终敢辞大众云。何偈后请寄来生遂
释题至偈。而疾作经三日乃卒于山谷中。寿七十五。
陈尸之次夕。有异华绕出其地。茎长一二尺许。鲜荣
方色如款冬。而形相远不类。或折置瓶中。经年犹自
若。晋州一士人性好猎。尝识逊闻逊之亡奇瑞如此。
乃诣其地而哭以悔过。顷之亦得华如前者。长尺许。
道谦学禀十地有闻关表。旋以所住仁寿路当要冲。
劳于酬应。去而游历山水。爱王城谷之胜而栖止焉。
以贞观元年先逊卒。寿六十七。逊哭之不胜哀。弟子
道基阇维收骨。起塔树碑。颂德沙门行友文。
**** 唐僧明
不知何许人也。每居五台娑婆古寺营屋二
十馀间。聚诸经卷。以资禅诵。谓人曰。吾自十七岁时
从师东至华林山。礼文殊室利入一石谷。深甚圆有
石臼木杵。两伟人立日中无影。长眉披发。眼睑上。掩
师遽顶礼。清摄受。其人曰。汝谷臭宜小远匇容。问何
来。曰昭果寺。兹隐娑婆习禅养道数十年矣。然食五
谷。愿菩萨慈悲救护。曰须众议。俄又一人至。身颇颀
硕。而服木皮之衣。云可随我到寺。因共行大石侧。忽
唐道宗 第 294b 页 X77-0294.png
山谷异常。廊院周绕。状若天宫。有尊宿十四五辈。坐
而谈笑。亦问所从来。议论久之送出。恍然失路。不可
复寻。明卒于贞观十六年。寿八十一。
**** 唐昙荣
生缘定州九门之张氏。年十九为书生。即刻
意玄理。方灵裕法师讲华严经。偶住听之。有所省。遂
事裕而薙发焉。既受具。备游律横教苑中。更周祸不
替常业。隋初遁居上党潞黎诸山。年登四十。定德远
闻。学者翕从。感歆至泽。隋季之乱。兵饥荐臻。荣乃春
夏则行方等般舟。秋冬则专事坐禅。诸念诵者。别院
处之。故其地有四焉。又立忏悔法于韩州之延圣寺。
剌史风同仁。遗舍利三粒。荣率道俗迎者三千人。同
各置水钵香炉于前曰。舍利之德变现无方。业累苟
销请之可得。自夜至明获四百馀子。时有司欲禁绝
之而灾崇现惧而止。武德九年。行道于潞城交障村
忽堂舍崩坏。龛像舍利挺出无损。贞观七年。信士常
疑保。请荣于州治法住寺。行方等忏法。七月十四日。
本寺沙门僧定于道场内见五色光明。彻于上下。中
现七佛相好非常。语定云。我是毗婆尸如来无所著
至真等正觉。以汝罪销故。来为證。然非本师不与授
记如是六佛皆同此辞。最后一佛云。我是汝本师释
迦牟尼也。为汝罪销故。来授记。昙荣于此贤劫之中
名普宁佛。汝亦次当作佛名普明也。及卧疾而泣弟
子圆宗问。和尚宁有不如意事耶。答曰吾兹死矣。恨
更不待为七众洗濯罪累耳。十三年十月十二日终。
唐道宗 第 294c 页 X77-0294.png
寿八十五。
**** 唐慧瑜
俗岑姓。襄阳人。三岁失怙恃。养于外家。五岁
随外祖。往听讲长沙寺见佛啼泣恋慕。愿留遂依寺
之救苦法师落䰂。五十日能覆诵大品部文。晚究三
论。及大品义隋季之乱。避玉泉山中宴坐草庵。二十
三年如一日。山寺之侧有泉。然莫知其名。岂所谓玉
泉者欤。黑蛇长二丈许。隐显不常。如守护状。群盗戒
勿近。有张赫伽者。渠魁也。尤勇悍挟两刃与恶少数
十辈。欲杀蛇。蛇张目出光二百步外。贼恐惧颠仆再
阅日。瑜闻而驰往。为诵大品大明。祝蛇随瑜行贼之
死者七人。至是活其三人。于是四远供施委积。贞观
十年。荆州道俗请于升觉寺开三论大品。十四年七
月二十二日。寺人皆见群星坠井。八月十七日。讲大
品。至往生文。未讫手执如意示寂于座。寿七十九。
**** 唐慧棱
西隆之申屠氏子也。父既丧而生。繄母鞠育
三岁。即知有佛法。而愿听焉。母怜之。𢹂游襄阳。时润
法师方开三论。一造座隅。深有领寤。八岁丧母。遂依
檀溪寺诞律师出家。年十六能以经之大意奇理。往
问于荆州茅山明法师。房中曲教不有有者迄三年。
而深会其旨。复从安州皓师。入蜀而覆述之际。尤得
皓意。人因谓之得意棱。及皓以诬罔下成都县狱。棱
亦在囚。众请讲三论讲才五偏。而诏释无所问。会安
州饥。耀贵如珠。棱日丐以济。皓而弘演不稍倦。皓疾
棱代之无难色。时席端俊秀三十馀人。皆以其所说
唐道宗 第 295a 页 X77-0295.png
涅槃悉违皓义。及皓疾愈。白请定之。于是皓召棱前
叙辄云。是是由尔靡伏。皓将终握棱手曰。勿贪利养。
勿惮劬劳。战战兢兢。如履刀剑。乃可以传灯续佛慧
命也。先是棱梦失目。又人持放光宝镜来。印其身至
是果验。未几归襄州紫金寺五年。弘论。贞观八年。弘
涅槃大品惟度等经于须弥寺。十二年三月。梦所住
寺。群鸟飞散。因散众。十四年正月。感通寺昶法师梦
阎王谓曰。吾兹请棱公讲三论。拔公讲法华矣。棱闻
之喜曰。吾发愿常处地狱教化。苟果斯愿奚憾。九月
州。牧蒋王见其弱。送韶州钟乳粉令服。其夜梦衣冠
者戒曰。勿服。阎王庄严道场。竟大有乳药。十月十五
日。忽告弟子以吾五藏巳崩。而无痛苦。四更起坐告
寺主。宝度曰。吾观小年时事。皎如目前。俄闻外有大
声曰。法师早起烧香使人到矣。度问使人为谁。答曰
阎王使也。小食时。棱敛容卒。十四年十月十六日也。
寿六十五。
**** 唐慧眺
俗庄姓。襄州人少出家。以小乘。游学齐徐青
海诸州间。隋开皇末。还住乡里之报善寺。时象王哲
公。方开三论于下龙泉寺。眺闻而讥曰。三论明空。其
人必著空。言未巳。即舌出三尺许。目鼻耳流血。昏不
知人者七日。有伏律师。过而谓之曰。毁经之罪。甚于
五逆。汝其烧香忏悔前失。从之疾殊差。因舆往哲所。
发愿归命。哲亡。徙居香山神足寺。每以四时集众。开
华严经。谢夙愆。贞观十一年四月三日。尝于寺后松
唐道宗 第 295b 页 X77-0295.png
林坐禅。忽有三人。形服都丽。拜求授菩萨戒。俄复进
曰。禅师利根。遽能深信大乘。若不尔者。千佛出世犹
处地狱。眺辄大哭不自胜。寻化士俗。造华严大品法
华维摩思益佛藏三论等。各一百部。以施。十三年三
月九日竟迁化于佛前。翘勤之际。春秋八十馀。
**** 唐法敏
姓孙氏。丹阳人。八岁事英禅师出家。入茅山
听明法师三论。又依东安研究其指。年二十三。从高
丽实公及实亡。印公入蜀。而法席凋替。有陈失御乃
反初服。三年而后能自拔。避地千馀姚梁安寺领沙
弥十辈。开法华三论。相续不辍。贞观元年。归乡里以
华严涅槃。弘导四众。二年会稽都督田公以礼迎。还
住一音寺。胜会所集七十馀州义学沙门。二千计。尼
众三百。士俗莫能纪。十九年徙住静林寺展华严经
席。夏六月方升座。入文有黄金色蛇。吐五色光。长七
尺许。上悬屋梁下直敏顶讲罢乃隐。未几复解制于
一音。夜见二赤衣人致礼曰。法师功德难量。盍往他
方教化乎。今故从东方来迎。八月之望。连三日大冥。
莫辨昏旦。逝之日则二十三日也。又大明夜如昼。春
秋七十六。将葬塔表发光景。地震异香四闻。
**** 唐世瑜
台州陈氏子。少孤以佣保自活。旋弃去。遂远
从绵州震响寺伦法师出家。时则隋之大业十二年
也。一食常坐。头陀自持。未几徙居利州之籍住寺。后
入益州绵竹县响应山尤久。其山深僻夐绝人烟。独
赖四猿时供果蓏。尝有信士。母丘生。负粮以馈。及还
唐道宗 第 295c 页 X77-0295.png
于山半。见二客貌甚青色。各持莲华蔗芋云。以献禅
师。然不知何从来也。六时行道鸟兽为徒。三年之中
所食。仅尽米一石七升。始汲一泉。俄而二泉又出其
下。清甘可爱。贞观初。偶梦四龙入心目中。自尔默会
三论宗旨。遂依灵睿法师于绵之大施寺。是正其义。
寻而覆述。皆契疏钞。忽造崇乐寺。谓其友曰。我且游
方矣。其友喻以道无不在安用游方。乃还大施寺。则
人初不知其坐逝于房中也。俄觉房出香气。或随香
气。入房见之。并将三金钱于坐处。然犹执香炉云。时
盖十九年四月八日也。春秋六十三。刺史刘德威作
龛奉全身其内。历三年貌如生。
**** 唐慧璿
俗姓董。少出家襄阳。周废大教。乃南走陈。从
丹阳茅山明法师。听三论。又究四论大品涅槃等于
栖霞悬布法师。晚住安州大林寺。受圆法师释论。既
而反乡里。住光福寺。会乱避城中。总管卢公。请于官
仓。讲华严经集玄侣。一千五百馀人。贼因解围去。国
家受命住龙泉寺。仍弘演三论大经不少怠。贞观二十
三年。众请开涅槃经。四月八日夜。或告之曰。法师不
久。当生西方。七月十四日。张盂兰盆经席。敷阐。才竟。
忽敛手曰。生常信施。自今虽一毫皆以资给十方众
僧。反穷犹乞人。诸异道等。遂就座卒。春秋七十九。惟
璿资性虚静。行巳接物。忠恕喜奖。借后进仁薰义炙。
诚一代之模范也。善谈笑庄老子史。尤通畅故蒋记
二邸。每延之辕门而问道焉。尝病光福去水远。意且
唐道宗 第 296a 页 X77-0296.png
他徙。寻有紫袍神人。长丈许。挽留之。因谓大乘利益。
世间不可胜。既若须水者易耳。当自往剑南慈母山
大泉邀致龙王矣。顷之大风从西南来。雷雨骤注。稍
霁寺北出泉甘美。香冽。后迁龙泉。泉亦竭。
**** 唐智聪
未详何许人。善三论。始住杨州白马寺。后住
止观寺。陈氏平北。度江。住安乐寺。大业之乱。南归。道
涂梗沮。匿芦苇中。诵法华经七日。不得食。有四虎绕
其旁。忽作人语曰。吾不食巳十日矣。总谓虎必食我。
否则我命亦且非久。徒皆饿死尔。虎辞以为终无此
理。方是时。忽一八十老翁者。挟船腋下愿载曰。栖霞
幽胜可住。请即上船。以度。四虎俱泪下。若莫足以为
别者。聪于是请与四虎偕既济。竟失老翁所在。自尔
聪居栖霞之舍利塔西。相与坐禅而不卧者八十人。
四虎依之。有凶事辄预报。众因之戒惧焉。且山中尤
艰粒食。又郡率土之清信者。三百家。使曰。馈一石以
给周岁。贞观二十三年四月八日。小食后。礼智者影
像于止观寺复礼兴皇墓乃还坐逝于栖霞房中。丹
阳一城。咸闻异香。道俗受戒弟子三千人。奔走恸哭。
时年九十九矣。
**** 唐僧彻
生河东万泉靳氏。夙厌俗尘。既丁二。亲之丧
即出家。行兰若法。邑有介村。盖子推之旧地也。其阳
介山。岩磴险绝。彻遂依之。以崇道焉。久而人共营构。
稍足庇荫。然犹苦于无水。一日微觉隒砌湿润。随掘
之清泉涌沸。汲之未尝竭。泰州剌史房仁裕。表请建
唐道宗 第 296b 页 X77-0296.png
伽蓝。以旌其德。盖今之槛泉寺是也。徐邸之亲王出
镇降。复迎居郡刹以便礼敬。俄还山。治静业。不替性
慈弘每群鸟。取食掌上。野兽宿庑下。年七十七。谓其
徒曰。吾去矣。尽屏馀属。独留一人侍。且戒。其母触挠
以候。气绝久之。若入定。撼之则巳逝矣。山树变白三
日。及迁尸。而天气清朗。白华六出。飘舞空际。状如冰
雪。明洁可爱。士女竞以衣裾承揽。旋消释。无所得度
支尚书唐临为勒碑铭。垂之不朽。
**** 唐慧祥
姓周氏。史失言乡里。志学之岁。始辞俗入道。
行头陀。尤力。人莫测其造诣也。俄禀三论。每慕提婆
披腹。护法之风。游历法肆。见威仪有不自饬者。则顾
谓人曰。俟某受具后如住持此寺。必令习律。年十九
卧疾。三月药不能疗。中夜起坐叹曰。大丈夫本欲以
身任大法。今困于病魔。柰何。且晓见人长丈馀。谓曰
但诵涅槃即差矣。诵之三日而差。住国宁寺开四分
律。及涅槃经徒众整肃。大业末。方夏坐。因午食忽得
舍利口中。吐弃于地。辄复在口。如是数次。遂试之砧
槌不小变。乃声钟集黑白众祷愿。顷之放五色光。异
香遍城郭。睹者兴起。屠猎易业。市无肉肆。既而四众
为起塔。九层高百馀尺。然祥体貌腴晢。脩八尺。望之
殊伟特。剌史李升明至寺。戏谓同列曰。此道人应日
啖一羊。顿觉手足痳痹。不可复举。坠辔莫能骑乘。遽
悔谢乃止。大使权茂具疏粝试之。七日而愈益丰硕
茂愧伏。秋八月忽垂训弟子曰。汝等宜各进脩。庶几
唐道宗 第 296c 页 X77-0296.png
吾宗不致灭绝也。于是手执经卷胡跪而逝。近远叹
讶。寿七十。仍感异香遍城郭。如出舍利时。
**** 唐灵睿
其先颍川人。陈氏后。流寓于蜀之益昌。家世
事老子。母尝过道观。乞子归而夜梦。坐松林下。有七
宝钵。飞自树巅入口。觉即娠。因不喜荤腥味。及生而
或以进。则母子俱头痛。莫可疗。于是遂悉屏去。八岁
随二亲。诣道观。道士令习诵步虚词。面忽出血。一日
遇智胜法师于田间。捉其衣曰。奉佛吾愿也。远追遂
为沙弥于益州胜业寺。尽夏能覆诵大品。隋开皇初
高丽印公。开三论。入京皆依以受业。未几。还住法聚
寺。武德二年。安州皓公居大建昌寺睿从之。阅三年
寺有异学。忘其名。每加害。终弗得。寻徙乡里之隆寂
寺以避焉。贞观元年。檀越通州骞禅师尽形资给。听
众三百馀人。请常弘演。二十年八月二十四日夜。三
鼓大风起。有声高畅若言曰。灵睿法师。来年十月。当
往生南海大国光明山西阿观世音菩萨所矣。至期。
三日众见幡华满寺。晚讲罢入房。看读如常。时或告
以祥瑞事。徐执卷出门立逝。坚植不少倾仆。舁致床
上。夜半复起。跏趺坐如生。春秋八十三。
**** 唐明度
住并州之石壁寺。平生专以金刚般若经。为
正脩。贞元之季。有鸽巢于檐间。及春产二雏于内寺。
晨鬻度每以哺之辄祝曰。乘我诵经之力。必使有成
也。俄学飞堕地死。旬馀。度梦见二小儿曰。儿本卵生
兹蒙上人回向功德。转生人道。自此东去十里。某家
唐道宗 第 297a 页 X77-0297.png
者是也。度觉即书之壁。以识之。且以其梦审之往来
者。皆以为信。满十月乃造其家。果率二子因使其母
抱之以出呼之鸽儿。遽颔首而笑。
**** 唐僧伦
姓吕氏。卫州汲人。祖宗皆州剌史父询隋穆
陵太守。初二亲。常见梵僧皓首秀眉。二侍持幡拥以
至前曰。愿为子。二亲即拜之。忽失所在。遂有娠。明年
四月八日夜。四更乃生。异香满室。犹左右若有二幡
状。五岁后常睹白光。至老死不变。齐武平九年。时才
九岁。父𢹂造僧玄统师珉禅师于云门寺受法二师。
问知其始产之瑞。即为薙落。齐亡。年十六。学四念处
诵法华经。侍玄统东西避难。靡怠。隋开皇初。主上隆
尚佛法。伦年二十三。尝于武阳理律师所。禀听且半
夏。众见五色光如车轮。照伦心胸间。讫礼五十三佛
光犹在。更礼二十五佛。然后隐。俄偕方愿二师入太
行诸山二十馀年。大业之季天下扰攘。领徒至卫州
仍为伪夏知隆善寺僧任。武德五年。入太行抱犊山
以所业勖来学。贞观四年。剌史裴万顷与侪类。请受
菩萨戒。廿三年正月十三日。夜四鼓矣。起而告人曰。
吾得诸法解脱。而天帝遽迎我。竟逝。方殡之际。天极
清朗无云。而微雨飘洒。众咸以为异。时年八十五。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唐道宗 第 297b 页 X77-029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