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智诜 第 202a 页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戒学
护教科
**** 唐智诜
字慧成姓徐氏徐州人。炫法师之弟也。生长
西蜀。遍游律肆。以周武之祸。乃东入关。隐于终南太
白之间。形影相吊。有隋光启正法。招徕硕德。率先于
长安弘阐毗尼。听众填拥。后以请戒者。諠扰日甚。乃
辞入龙居山寺。以自燕息。蜀王秀。出为益州总管。意
欲镇静坤维。廓清井络因先与诜书。使导巳志于民。
且以邀诜。于是诜答之。其略曰。辱使至披阅循环。一
言三复。文清渌水。理析秋毫。贫道宅身幽谷。四十馀
载。不谓耆年有幸。运属休明。伏惟相王殿下。德隆三
古道振百王。攘臂而归故里。衣锦而旋本邑。百姓有
再生之期。万物有息肩之。望。剑南长幼。并俟来苏。岂
藉微风。自然草靡。当劝诸首领。越境参迎。
秀得报焚
香作礼。以示军中曰。人物之归。律师力也。诜自尔还
蜀。住法聚寺。道俗殊崇向。尝设大齐。炫法师在座。诜
捉箸问之曰。此处护净否。炫曰初还囱遽。不护净也。
诜掷箸而起曰。宁啖屠儿食。何致啖此洋铜哉。时众
数千俱散去。其严惮若此。僧道恢者性勇暴。遥见辄
走匿。或曰卿于他人。未尝有畏者。而何独畏诜律师
耶曰渠佛法中王。何得不畏。曰以卿膂力。自可敌渠
百数十耳。复奚畏曰今吾望见之。则巳百脉俱沈。四
唐智诜 第 202b 页 X77-0202.png
肢不举。尚敢言敌。
武德元年十月一日。无疾而逝。寿
八十。
**** 唐普旷
俗姓樊氏。扶风人。七岁依上圆禅师出家。为
沙弥。居山饵柏。一十五载。日夕看诵勤至。进具后。行
头陀法。乞食人间。栖林宿冢。二十馀载。后游聚落讲
席。听其议论。即升高座以讲。皆新奇颖拔。而听者莫
不悦服。方周武龙潜。每抗河辨。尝居樊川。人有索其
首者。旷引刀将刎。其人止之。又从索耳。刖慧之无难
色。周建德间。将废二教。关中五众不安。旷躬诣帝廷
陈谏。弗听。退而遂混俗焉。帝置通道观。以存李宗。仍
养学士三百人于内。选佛道奇材充之。旷以义理精
通。任居学正。项之罢。复擢任岐山从事。毡裘纱帽。鬓
垂帽外。帽系颔下。以为常。公事判断如流。稍繁剧。竟
去曰。我本道人。谁能堪此。隋祖相周。先立菩萨僧百
二十人。其相不剃剪。而冠服如俗礼。并访求前日之
有声者。为之。旷寔当其一焉。俄悉仍旧。居兴善寺一
日道士。共移通道观钟于玄都观曰巳得旨矣。旷率
其属。争之曰。我学正也。宜得钟。道士相观散去。炀帝
在御。诏居禅定寺。大业末。诏任僧纲。武德三年三月
卒于慈门寺。春秋七十三。遗命舍身。不须茔垄。弟子
拾萃馀骸。塔于终南龙池峰。
**** 唐昙选
姓崔。高阳人。天恣镶玮。不偶时俗。通经惟务
大义而巳。不以文句琑屑为学。然尤𨗉于涅槃。晚居
并部之兴国寺。每众集。必推坐端。詶问之间。辞辨宏
唐智诜 第 202c 页 X77-0202.png
放。婴其锋辄推挫。时人以豹选。目人扬谅之乱。贼以
兴国寺为甲坊。以武德寺为食坊。及扬素以官军入
城贼皆就擒。且责问诸僧。为贼巢穴状。僧辞曰。王力
严切。不敢遮约。盖谓镇守者。有以激变之也。于是素
怒曰。初激变时。且有几僧谏王而被杀者。所云王力
严切。不亦诬乎。此其情皆同反。可依军法行事。时选
出众对曰。比者不轨之民。动于天纪。皆由慈悲之化。
陵迟至此。诚僧等之罪。公幸见教。岂敢逃责。素乃悦。
因悉屏退僧众。而独留选论议。迫莫始罢去。馀僧亦
无所问。大业之季。兵饥荐臻。分卫莫足给。兴国仓廪
虽富。客僧尤为阍守者拒绝。选念以为此灭法徵。每
操杖逐阍者。而进客于堂。日盈座。子弟以卑少。噤莫
敢语。久之众约。独许选纳。客馀不得为例。后置大鎗
房中。日以所受于常住。与诸乞丐。而得者并为饘粥
手斟酌。列坐群饿。而赋之惟均。迄岁稔罔怠。众赖以
活。
国初沙门智满。有重名。居义兴新寺。听学去来。馀
三百人。规制严整。一日选竟造寺庭诘曰。卿等饱食
暖衣。政复何所进脩。而风声洋溢。其无乃罔冒欤。且
吾徒之所行。必据经诰。今兹所据。寔何经。曰方等经
忏。曰试为我读之。才阅首卷曰。此经有四卷。可使四
人一时读也。沙门道绰从旁曰一时读。则听者或至
昏乱。曰吾听岂同汝听耶。于是四卷一时读。读未竟
遽止之曰。陀罗尼力。有如此者。又曰。流俗矫诈。蠹蚀
佛法。汝能知所凭藉则庶几。
武德八年。闭门养痾。益
唐智诜 第 203a 页 X77-0203.png
自省。问候者充牣庑宇。选尸卧。引衣舒足曰。吾兹定
生何处乎。道绰曰。阿阇黎西方乐土。名安养国。彼佛
愿重。欲往生者。无不摄受。选咄之曰。为身求乐吾非
汝俦。绰曰审若尔则无生耶。曰无生则无所不生。遂
掩息。寿九十五。
**** 唐法通
龙泉石楼人。地属隰州。群山险隘。夐僻见图
谍。多幽僧介士居之。风俗尤薄恶。游僧或有道于其
间者。以不知所向而问。其人则遭灰面之辱。通时虽
未出家。每厌苦之。开皇末。举室从释。谓人曰。吾今乃
得脱杻械。辞钳[金*犬]矣。抵州委二男二女并妻于僧尼
寺。巳以弟子。礼事通化寺明法师。自尔道风所被。尽
汾晋。莫不推慕。村邑聚落。月建斋会。且则饼饵相馈
遗以解斋。高门大第。直造堂奥无拥滞。主人迎笑。如
旧知识。此其习俗至今。
尝值县令于甲野间。问通何
僧。曰山客。令命拘系以听。通即绝粒。绕狱行道。是夕
狐鸣令听事。尊幼寝寐不能安。且欲纵之。通不肯曰。
我方以为乐。虽纵我焉适哉。且不食行道自若。狐夕
鸣益甚。又明日父老相与譬解。乃引去。
又暮投宿一
村舍。犬啮胫。血濡踵。犬寻震死。传者异焉。
**** 唐法藏
颍川颍阴荀氏子也。三岁丧父。十岁丧母。孤
独孑遗。无所依赖。周天和二年。藏生二十二岁矣。上
适于二月八日。度僧以祈福。藏因薙落。四年皇子生。
诏选名德于醴泉宫。藏复与其数。时武帝在春坊。趋
至殿下。以鲜卑语。问众僧。众僧不时对。藏独进以鲜
唐智诜 第 203b 页 X77-0203.png
卑语答所问。廷臣皆喜。诏谓道人身小而胆大。乃敢
答太子语如此。仍赐钱奖谕。由是恩眷优渥。
建德二
年。徙居终南之紫盖山。三年正月八日。偶得杏实七
枚于绝顶。食之甘美。然地僻天寒。卒不知所从来云。
未几。而废教之祸起。唯藏山居。独若无与。如是八年。
每念下山。以身徇法。大象元年九月。扣关将谒帝。吏
诃止之。武侯府上大夫柘王猛。次大夫乙娄谦。诘所
自。及朋侣施主姓名。藏辞曰。贫道以山林为家居。鸟
兽为徒侣。草木为粮粒。且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而紫
盖山陛下之畿甸。若是则朋侣施主。皆陛下也。尚何
他问哉。猛等以闻。诏曰朕欲以菩萨仪相治化。此僧
既近自紫盖山来。其今长须发。著衣冠。为陟岵寺主。
诏内史沛国公宇文译。检校施行。内史次大夫唐怡
元行恭以为非先制不奉诏。十月复谒于城东。引妙
庄严王二子谏父事。且曰陛下昔为臣子。不能匡谏。
遂致先帝。毁圣典。冶灵像。其酷甚于秦之焚书坑儒。
上怒。诏即杀之。沛公为营救。上少解。因问沛公曰。道
人怖否。进曰。道人愚戆。不知忌讳。身触刑宪。安能无
怖。上愁然变色曰。此固佛经所谓护鹅比丘也。昔闻
其事。今见其人。是又可杀乎。宜原之。赐菩萨衣冠。主
陟岵寺如前诏。藏遽引辞。愿自便。诏御史鲍宏。听藏
于万年长安蓝田盩屋鄠杜五县。游行。以俟寻访。大
象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惰文帝以冢宰。作兴教法。六
月藏下山。复从薙落。施法服一具。杂彩十五段。青州
唐智诜 第 203c 页 X77-0203.png
枣一石。还山。七月又承命下山。议化事。十五日诏景
陵公。偕藏检校。度僧百二十人。并赐法衣以归。独留
藏宿相府。
大定元年二月十二日。隋受周禅。改元开
皇十五日。诏追前度诸僧。于大兴善寺行道。二年诏
内史舍人赵伟。命所司。月给藏伏苓枣杏苏油柴炭
等料物。以为恒。十四年。自请罢所给料物。武侯将军
素和业。捐宅构寺。以奉藏。右仆射苏威。并建寺之大
殿尊像。藏斋万僧。以落之。于是舍人裴矩。宣诏曰。藏
禅师落发僧首。且躬设大斋。弘法之盛其孰可等。今
所住寺。可名法济。久之慈及畜类。鹅知时旋绕佛座。
犳过中不食。炀帝居晋邸。其少子夭殂。寓于藏寺。
将出镇淮海。手书铭。以勒之曰。世途若幻。生死如浮。
殇子何短。彭祖何脩。呜呼予子。有逝无留。永为法种。
长依梵俦。因以灵寿杖。施藏曰。每策此时。幸相忆也。
藏曰。王以爱子。留寄法门眷焉。其情能复忘乎。是犹
杖之于藏也。王不能忘。藏其敢忘哉。十六年。上幸齐
州不豫。诸王贵人。造观音像。为上祝禧。诏迎置法济
寺供养。仁寿元年。上造等身释迦六驱。诏如前迎置。
大业二年。元德太子薨。凡严荐功德。必委藏营治。大
业之季。诏易九宫为寺。以藏补充太平宫寺上座。贞
观初。淮安王首隆敬慕。俄而王薨。藏亦云逝。三年葬
干阜南云际寺。沙门孝才。为铭辞。刻之贞石。
**** 唐明瞻
姓杜氏。恒州石邑人也。少有操行。年踰志学。
巳复淹贯经史。郡举充赋。不从命。寻依飞龙山应觉
唐智诜 第 204a 页 X77-0204.png
寺薙落俄听大论于邺下大集寺。道场法师轮下。会
废法。乃遁之东郡山谷间。及隋受禅。诏住相之法藏。
寺开皇三年。诏翻译。仍徙居大兴善寺。顷之众举知
寺任。大业二年。僧有以愚戆。犯朝宪者。有司以闻。时
上方盛陈军旅。将郊见怒曰条制久颁。义须致敬。今
诸僧皆前伫。无复礼貌何也。于是黄老士女。莫不匍
匐罗拜。而僧则自若。瞻因出众对曰。陛下必欲尊教。
则固法服不合敬俗。诏曰。若以法服不敬俗。宋武奚
为行之。曰彼无道之君。又岂可以上并圣明哉。帝连
问者五。且使舍人遍语之。终不拜。帝顾左右。录抗辨
者名。明日瞻诣阙陈谢。帝夷然。即诏二禅定寺。各馔
合京僧众。䞋以束帛。后谓宰臣曰。今天下为大法而
不畏生死者仅一僧盖指瞻也诏住禅定众因举充
知事上座。总摄寺务。入国朝仍旧。贞观初。诏对内殿
赐食。食毕。从容备陈慈悲之理。上大悦。诏断屠杀。每
岁以三月六日皆蔬素。凡昔日征讨行阵之处。必置
佛寺。以凭济度。如同州昭云。晋州慈云。吕州普济。汾
州。弘济。治州昭福。郑州等慈。洛州照觉。七寺之创。寔
自瞻发之。瞻则磬衣盂之资。岁馔千僧。并书大乘经
论施学者。以报母恩。俄徙太乙山智炬寺。则其齿巳
迈矣。益以衰惫。须医疗。乃归兴善就药物。寻盛设共
养。延请京城大德辞诀。玄龄房公如晦杜公。以归檀
币山积。明日返智炬。坐念净土。告侍者曰。阿弥陀佛
来也。顷之又曰。二大菩萨亦至。吾于经中所说观门
唐智诜 第 204b 页 X77-0204.png
悉有成就。所未成就者。馀四门耳。今既具见。一何快
哉。遂奄尔而逝。二年十月二十七日也。寿七十。奉命
阇维。反火灭。骸骨栓索全具。惟顶上晔晔有紫光。遽
于岩下。
**** 唐慧乘
彭城刘氏子。其先出汉裔。祖欣。梁直前将军
琅邪太守。父雅。陈兵部郎中。
叔祖智强。少出家。负重
名。陈任广陵大僧正。善成实论及大涅槃。乘年十二
即师事强。服膺讲席。十六白强。听智嚼法师成实论。
于杨都之庄严寺。时有陈方继梁统。而武帝尤崇尚
教门。屡阅仁王。盛张斋席。乘因获对御论义。辞辨绝
出伦辈。上为眷眄。四月八日。上又于寺义集。乘竖佛
果出二谛外义。有法师。旧居开泰。后入祇洹。问曰。为
佛果出二谛外。为二谛出佛果外。乘质曰。为法师出
开泰。为开泰出法师。曰如鸳鸯不栖圊厕。曰释提桓
因不与鬼住。曰鸠翅罗鸟。不宿枯树。曰大海不宿死
尸。皭时在座叹曰。勍敌也。其锋难当。就上前。脱所著
天柱纳伽黎赏之。由是声誉益起。桂阳王。毛尚书。江
仆射。等并伸敬慕。
隋初太尉晋王于江都。建慧日道
场。乘奉教旨迁住仍蒙待以家僧之礼邀与入朝遇
净影慧远于讲次。谈论若倾注。远惊叹曰。何物吴僧
如此。世岂复有愈于此者乎。盖未尝相识。而创见之
也。归慧日。益纵材辨。寺之宿硕。咸屈伏。王闻之喜。赏
帛百缣。隋高祖。将巡岱宗。驻跸伊洛。诏遣江南关东
大德。登殿竖义。乘应诏。答者靡抗。上嗟异。隋开皇十
唐智诜 第 204c 页 X77-0204.png
七年。出所积。以金玉装饰香台一具。施维扬永福寺。
隋大业六年。诏诸郡。别选三大德于东都四方馆。阐
仁王经。仍诏乘充大讲主。连三昼夜不卧。驾幸张掖
从之。诏为高昌王曲氏。开金光明。曲以发布地。籍乘
升座。
八年上幸东都。京师造七层木塔二。荐皇考妣
也。因诏乘持舍利以葬。俄而公卿士庶。列树胜幢。三
十馀所。自兴善寺。迎佛灵骨。至禅定寺。乘演仁王经
十二年。诏写龟兹国旃檀像于东都。以赐郡国。武德
四年。国家初定天下。诏谓凡经乱地。僧之是非。难以
分别。议于州县。可置一寺。寺留三十僧。以示宽恩。其
馀壹从汰去。上以洛阳天下之都会。固非他处所得
比拟。然而虽有伪郑之变。犹许二百馀僧。住同华寺
况乘尝被污。而上素所钦向。亦莫之问。诏住胜光寺。
寺寔秦国功德也。八年驾幸国学。行释奠礼。先是堂
列三座。拟叙三宗。而儒杰释雄。李之俊伟。皆云合雾
拥。以快观听。制曰。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
崇客礼。其令老先之孔次之。释又次之。时乘受众所
推挹。巳升座。闻制不觉失色。今上方在秦邸。位居百
僚上。直视乘曰。伹敷帝德。馀无所虑。乘乃唱曰。上天
下地。荣贵所资。缘业所由。必宗佛圣。今将叙大致。合
具礼仪。并合掌虔跪。使师资有据。于是自皇储巳下。
皆降席跪听。乘则前赞帝德。次述释宗。后以二难。双
徵两教。上加叹美。顷之制问曰。昨有道士潘诞奏。以
为悉达太子。不能得佛。六年求道。方得成佛。是则道
唐智诜 第 205a 页 X77-0205.png
能生佛。佛由道成。道。是佛之父师。佛乃道之子弟。故
佛经云。求于无上正真之道。又曰体解大道。发无上
意。外国语云。阿耨菩提。晋翻无上大道。以此言之。道
大佛小。亦可知矣。乘对制。其略曰。聃生于周末佛出
于周初。计其世。则二十许王。论其年则三百馀载。岂
有昭王时佛。退求敬王时道乎。向者道士李仲卿。所
叙之道。有太上大道。先天地生。郁勃洞虚之中。炜烨
玉清之上。是佛之师。不言周之老聃也。三皇无聃。五
帝无聃。而所谓道者。未尝无也。自关尹请著书。窦后
命兴学。然后聃之道。始行世。而道非独指聃也。易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谓之神。夫阴阳且不可
测其所生。而又奚能生佛哉。车胤云。在巳为德。及物
为道。殷仲文曰。德者得也。道者由也。论衡曰。立身之
谓德。成名之谓道。道德也者。非必其人之霞服金冠
玉圭朱履。别号天尊。居大罗之上。治玉京之中。而独
名大道者也。贞观三年。乘于胜光寺。起舍利宝塔。像
设庄严。备诸神变。并建方等道场。昼夜六时。行忏悔
法以报圣上待遇之恩。四年十月二十日。终于所住
房。春秋七十有六。门人道璋等。奉遗命。阇维于南山
之谷口。敛馀烬。塔于胜光。沙门法琳制碑文。
惟乘。身
历三朝。政移六帝。频婴宠[*页]。履接纶音。外则王公卿
士。内则妃后嫔姬。皆禀戒香。共申师礼。所讲涅槃般
若金鼓维摩地持成实等。各数十遍。
璋其族属之犹
子也。善呗赞。职充都讲。
唐智诜 第 205b 页 X77-0205.png
**** 唐宝琼
生于益州绵竹之马氏。小年出家。清贞俭素。
两日必读大品一过。及迁居福寿寺。乃率诸邑。共结
义社。每社三十人。月营斋诵大品。人各一卷。如此殆
盈千社。始其地不奉佛法。独奉五斗米道。凡隶其下
者。名之道民。一日大作道会。邀琼甚勤至。琼往辄坐。
曾莫礼。佥以为天尊当拜。琼谓曰。邪正道殊。所事各
异。吾法天尚弗礼。况于老君乎。兹吾不当礼而礼。必
贻公等羞。众请不巳。遂致一拜。即像与座皆摇动。再
拜像仆而座败矣。众惊惧。请受归戒。县令高达知所
赞佐。更延僧阐法。贞观八年终。
**** 唐僧凤
姓萧氏。梁诸王孙。父长。陈招远将军新昌守。
以凤夙有令誉。姿非世俗所堪。隋开皇初。僧粲法师。
名重海寓。乃委心请道。事以师傅之礼。粲察其精爽。
授以真乘。开十等之差。疏八势之位。凤领略无遗。
会
炀帝御极。文物一盛。大业间。驻跸南郊。诏曰。军国有
容。华夷不革。尊主崇上。远存名体。条格久颁。柰何抗
礼哉。于是老氏之徒皆拜。唯佛氏僧尼。相视无拜者。
时沙门明瞻。先答诏不听。频诏催拜。凤方主崇敬寺。
位次殊下。不得巳而进。奏其所以弗敬之理。授据莫
不确实。竟罢。
隋献后崩。禅定斯构。辟入道场讲解。贞
观中。中书舍人杜正伦奏。住普集寺。寻更右迁定水
寺上座。顷之岐州西山龙宫寺迎请。其寺北背层岩。
南临清渭。石镜耀日。松萝冒空。畅悦幽情。即不辞而
往赴。及疾犹能起开法华。以示最后言别之益。以其
唐智诜 第 205c 页 X77-0205.png
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终于寺。春秋七十七。塔全身于
陈仓县之北原。弟子法位树铭。左仆射燕国公张颋
文。
**** 唐慧净
生常山真定之房氏。从父徽远。隋国子博士。
净年十四出家。日记八千馀言。听大智度杂心婆沙
等论。及他经部。隋开皇末。戾止帝城。嘉声远播。学徒
钦属。
大业初。尝至槐里。遇始平令杨宏。集道俗于智
藏寺论义。且欲令道士先升座。时吾释虽殷。莫敢言
其非者。净出众谓曰。明府盛结四部。铨衡两教。窃有
未谕。请咨所疑。何者。盖宾主有常礼。其犹冠屦之不
可颠倒。岂于佛寺。而先道士乎。明府教义有叙。请毋
坠彝伦。令曰。旨哉几误。遂先僧。道士于永通。令所重
者。使六义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
曰道。令即命净申释。且曰。法师必须辞理切对。不得
犯平头上尾。于时令冠平帽。净因戏曰。贫道又不冠
帽。宁犯平头。令曰。不犯平头。则犯上尾。净曰。贫道脱
屣升座。自可上而无尾。明府解巾冠帽。可谓平而无
头。令有腼容。净因问通曰。有物混成。为体一故混。为
体异故混。若体一故混。正混之时。巳自成一。则一非
道生。若体异故混。未混之时。巳自成二。则二非一起。
先生道冠馀列。请为稽疑。于是通遂茫然无对。净曰。
先生既能开关延敌。焉得息鼓偃旗。便尔败绩。[*页]谓
令曰。明府既焉道助。何以救之。令亦赧然。尔后虽屡
进援。皆应机摧挫。
武德初。神尧皇帝幸延兴寺法会。
唐智诜 第 206a 页 X77-0206.png
三府官僚咸集。时清禅法师。立破空义。相府记室王
敬业。奏诏净对论。问曰。未审破空。空复何破。答以空
破空。非以有破。曰执空为病。还以空破。是则执有为
病。还以有除。
贞观二年。梵夹新至。诏所司选名德翻
译。净当笔受。出大庄严论等。撰疏三十卷。波颇三藏
曰。此非东方菩萨耶。
十三年。高宗居东宫。集诸宫臣。
及三教学士。于弘文殿。令与道士蔡晃抗论。晃整容
问曰。经称序品第一。未审序第何分。净曰。如来入定
徵瑞。放光现奇。动地雨华。假远开近。为破二之洪基。
作明一之由渐。故为序也。第者为居。一者为始。序最
居先。故称第一。晃曰。第者弟也。为弟则不得称一。言
一则不得称弟。两字矛盾。何以会通。净曰。向不云乎。
第者为居。一者为始。先生既不领前宗。而谬陈后难。
便是自难。何成难人。晃曰。言不领者。请为重释。净于
是启东宫曰。昔有二人。一名蛇奴。道帚忘扫。一名身
子。一闻千解。然则蛇奴再闻不悟。身子一唱便领。此
非授道不明。但是纳法非俊。晃曰。法师言不出唇。何
所可领。净曰。菩萨说法。声震十方。道士在座。如迷如
醉。岂谓形体有聋瞽。其智抑亦有之。晃曰。野干说法。
何由可闻。净曰。天宫严卫。理绝兽踪。道士魂迷。谓人
为畜。国子祭酒孔颖达。从旁进曰。佛家无净。法师何
以构斯。净启东宫曰。如来存日。巳有斯事。佛破外道。
外道不通。反谓佛曰。汝常自言平等。今既以难破我。
即是不平。何谓平等。佛为通曰。以我不平破汝不平。
唐智诜 第 206b 页 X77-0206.png
汝若得平。即我平也。而今亦尔。以净之诤。破彼之诤。
彼得无诤。净亦无诤也。于时东宫。语颖达曰。君既剿
说。真为道党。净复启曰。净闻君子不党。其如祭酒亦
党何。东宫怡然而笑曰。不图法乐之至于斯。俄而东
宫下令。请主普光寺。仍知本寺上座事。笺辞不许。
净
材赡学富。既弘经论。兼缀编章。杂心玄文三十卷。俱
舍疏三十馀卷。金刚般若释文。太常博士褚亮为之
序。法华缵述十卷。胜鬘。仁王般若。温室。盂兰盆。上下
生。各出要缵。英华诗集十卷。吴王咨议刘孝孙为序。
其馀著述。不尽录。十九年更崇翻译。诏下巳谢病矣。
时方六十有八。后莫悉所终。
**** 唐慧琎
姓吴氏。杨州江都人。七岁依荣法师出家。每
从荣游履。未尝敢离。侍立夜深。辄席地卧荣床下。听
采摄论。即能讲说。时辈大加嗟赏。仁寿中。荣被诏入
住禅定。𢹂琎俱。及受具。专精律部。禀涉遵首二师阐
演。各二十馀遍。故于摄论律部。尤造微达奥。人以为
寄大乘而弘行范。有未易以企及者。大业之季。四郊
多垒。司竹群盗鼓行而前。莫之与抗。禅定诸宿。以琎
智谋勇力可任。乃于昆池一庄。设楼橹防拟。一旦盗
大至。旌旗亘十里。琎因尽屏战具。备治肴膳。躬诣营
中。延致凶党。使饱啖酣饮乃巳。盗相谓曰。此健道人
何可负也。仅取其牛十头而去。行至中道。复以还琎。
贞观初。任云华寺上座。未几。徵为普光寺纲维。八年
冬卒。寿五十馀。若夫满德善智真懿敬道者。又皆琎
唐智诜 第 206c 页 X77-0206.png
之同学也。慕义相朋。多沦物故。悲夫。
**** 唐智实
姓邵氏。雍州万年人。儿时恢诡超异。与群童
戏。发言必涉佛乘。眉间白毫。可长数寸。光映颏颡。十
一岁出家。住大总持寺。听涅槃摄论俱舍毗昙等义。
皆领其微奥。武德四年。初平王世充。上居秦邸。教旨
远召。慧乘道宗辩相大法师。并京邑诸德二十馀人。
法集弘义宫。实年十三。处末座。上令对论。而言辞清
卓。惊施前闻。馀无敢继响者。上及诸王叹曰。此小师
俊烈。异日必能绍隆三宝矣。沙门吉藏谓之曰。子有
瑞相。当蹑迹能仁。恨吾老且死。不及见耳。
七年突厥
犯豳州。京师戒严。僧法雅者。蚤以佞媚。幸于高祖。高
祖予之妻妾。而奴畜之。至是请择京寺之僧骁悍者
千人。别为一军。使巳将之以禦敌。实年二十一。察知
雅之举事。诚怀异图。祸败之来。为大法累。乃致书于
雅曰。与子同生像季。共属陵迟。悲六道之纷然。悯四
生之未悟。子每游凤阙。恒遇龙颜。理应洒甘露于帝
心。荫慈云于含识。何起善星之悖见。鼓调达之恶风。
令善响没于当时。丑声扬于后世。岂不以朝含安忍。
省纳刍荛。恣此愚情。述斯顽见。且自多罗既断。终不
更生。析石巳分。义无还合。急持衣钵。早出伽蓝。使清
浊异流。兰艾殊臭。则朝廷息于讥论。梵志寂于谤声。
定水噎而更通。慧灯晦而还照。毋终自蔽。幸悉此言。
雅得书逾怒。科督糇粮器械益急。剋日将发。实宣言
于众曰。雅将构逆。坏大法轮。诚为魔事。因大哭。千僧
唐智诜 第 207a 页 X77-0207.png
同时俱哭。声震原野。闻者悲之。实遂前击雅数拳。雅
走匿。遽以事闻。诏付法推劾。实无惧色。后以仆射萧
瑀奏。释其罪。放令还俗。其千僧亦停罢。各复所住寺。
贞观元年。诏遣治书侍御史杜正伦。检校佛法。实惧
雅犹滥清众。致书于杜公曰。沈俗僧智实白。实怀橘
之岁。涉清信之名。采李之年。叨息慈之位。虽浅智褊
能。然敢希先达。窃见化度寺僧法雅。积善因于曩世。
受福果于今生。如安上之游秦。似远公之入晋。理应
守护鹅之行。持结草之心。思报皇王之恩。奉酬覆载
之德。顾以支提净院。恒为宰杀之坊。精舍禅林。镇作
妻拿之室。脱千僧之服。四悔兴动地之悲。谤七佛之
经万国怀诉天之怨。自汉明感梦。摩腾入洛以来。如
是之僧。未之闻也。皇帝受禅。抚育万方。叹使王道惟
清。法界无秽。公策名奉节。许道亡身。除甘蔗之灾。拔
空腹之树。使禅林郁映。慧华扶疏。茂实嘉声。震于邦
国。宁能忍斯邪佞。仍捧钵于祇桓。弃我贞廉。绝游踪
于塔庙。龙门深浚。奉见无由。天陛高悬。登对何日。惟
公监同水镜。智察幽微。仰愿拯惊。翼于深笼。济涸鳞
于穷辙。轻尔于陈。但增悚惧。伦以闻。诏曰。智实曩以
暴悖得罪先帝。自还俗以来。而戒行弗亏。守道愈笃。
其令出家如故。雅后竟以狂捐诛。
十一年。驾幸洛。诏
以道士女道士。凡斋供行立之地。悉处僧尼之上。实
闻之。因与大德法常。进表谏。其略曰。国家以本系出
自柱史。故推尊祖之心。以尊其教。然不知今之道士。
唐智诜 第 207b 页 X77-0207.png
乃三张之流。寔非老子之裔也。若使位在僧尼之上
者。诚恐真伪混淆。有损国化。谨录道经。及汉魏诸史。
佛先道后之事于前。伏冀天慈。曲垂听览。
上遣中书
侍郎岑文本。宣诏曰。明诏久行。不伏者赐杖。遂各杖
之放还。寻遁迹于渭阳之三原。信慕之士。日云拥。未
几。感气疾垂亟。命弟子四人。舁其床。归所住大总持
寺诀别曰。实以虚薄。妄厕僧俦。脩短有命。夫复何恨。
但以教法下衰。人根浅劣。用以慨然。比梦阿私陀仙
见语云。自尔生生常得出家。想非徒言也。顷之乃瞑。
即二年之正月也。寿三十有八。葬南郊僧墓中。
沙门
普应。姿性明爽。有材略。通涅槃摄论。方傅奕肆谗毁。
群僧坐视。莫之用力。应乃入太史局。召奕对论。凡所
问。奕不能答。伹云。秃丁妖语。谁复叙接。应曰。自古圣
贤崇尚。而卿独侮慢。非妖孽而何。退而著破邪论二
卷。背负籧篨。诣朝堂经进。且剩治藁本。委之翰馆郎
署。使达上听。以售其说。苟遇奕。则牵挽遮邀。折以正
理。奕素无学。至是辄杜口而巳。
其师法行。尤刚断。房
居日常自课不少怠。见废塔坏祠。必加缉理。武德初。
所在诸刹。尤未复行开接待。以济往来者。老幼归美
焉。并隶大总持寺。故兹得以附见云。
**** 唐法琳
姓陈氏。襄阳人也。其先居颖川。世业儒。琳尤
俊爽。少出家。游楚郢。隐青溪山中。所学益进。肆口而
说。肆笔而书。其文釆皆粲然。骇观听。寻以孔李二教。
与吾释为三。而孔固世间人伦之教。然李尚清虚。岂
唐智诜 第 207c 页 X77-0207.png
其迹不滞于世间哉。是必有奇章秘法。非外人所得
而窥者。吾将求以尽见之。于是纵发戴冠。稍入其类。
隋义宁初。仍获隶籍宫观。素善庄老。每谈演。道士率
悦服。自尔悉以其畴昔所藏禁文。托之是正。张伪葛
妄。无所避匿。而在我者。得以攻矣。武德初。再薙染。住
京师济法寺。先是道士傅奕。窃反俗。为太史令。以旧
习深忌佛法。四年条具佛法。无益国家者。十一事。以
奏。上听之。诏集京师大德问。琳答诏。以为至道绝言。
岂九流能辨。法身无象。非十翼所诠。但四趣茫茫。漂
沦欲海。三界蠢蠢。颠坠邪山。诸子迷以自焚。凡夫溺
而不出。于是中天王种。辞恩爱而出家。西夏贵游。厌
荣华而入道。誓出二种生死。志求一妙涅槃。弘善以
报四恩。立德以资三有。此其利益也。毁形以成其志。
故弃须发美容。变俗以会其道。故去君臣常分。虽形
乏养亲。而内怀其孝。礼乖事主。而心戢其恩。泽被怨
亲。以成大顺。祜沾幽显。岂局小违。上智之人。依佛语
故为益。下凡之辈。亏圣教故为损。惩恶则滥者自新。
进善则通人感化。此其大略也。而奕所奏。有司未及
施行。又多写表状。流布近远。使京室闾里。咸传秃丁
之诮。剧谈酒席。昌言胡鬼之谣。佛日翳而不明。僧威
沮而无势。于时道俗有明达者。皆作文檄以非奕。而
上终以先入为主。卒莫之听也。琳因著破邪论。文多
不录。论出。上稍寤。奕所奏且寝。东宫庶子虞世南。爱
之为之序。奕愈不惬。复与其党。造论以斥佛圣。薰莸
唐智诜 第 208a 页 X77-0208.png
既杂。或者疑焉。琳为著辨正论八卷。颖川陈子良注
释之。其序曰。昔宣尼人梦。十翼之理克彰。伯阳出关。
二篇之义爰著。或钩深系象。或探赜希夷。名言之所
不宣。阴阳之所不测。犹能弥纶天地。包括鬼神。道无
洽于大千。言未超于域内。况乎法身圆寂。妙出有无。
至理凝玄。迹泯真俗。体绝三相。累尽七生。无心即心。
非色为色。筌蹄之外。岂可言乎。若夫西伯拘羑。遂显
精微。子长蚕室。卒成先志。故易曰。古之作易者。其有
忧患乎。论之与也。良有以矣。有道士李仲卿刘进喜
等。并作庸文。谤毁正法。在俗人士。或生邪信。法师悯
其盲瞽。遂著斯论云。可谓鼓兹法海。振彼词锋。碧鸡
之锐竞驰。黄马之俊争骛。莫不叶堕柯摧。云消雾卷。
但此论。穷释老之教源。极品藻之名理。恐好事后生。
意有未喻。弟子近伸顶礼。从而问津。烂然溢目。若日
月之入怀。寂尔应机。譬宝珠之烛物。既悟四衢之幻。
便息百城之游。启所未闻。为之注解。
贞观初。上于南
山。以大和宫旧邸。置龙田寺。琳爱其静僻。即居之。众
举知寺任。十三年。道士秦世英。出入东宫。间摘琳论
中语。风太子曰。此于皇宗。有所诽谤。太子以为然。转
以闻上。上怒。诏沙汰僧尼。其馀在者。宜依遗教经脩
行。否则亦从汰去。仍逮琳推勘。琳自诣公廷。就缧绁。
诏问曰。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尊祖重亲。实由先古。何
故不相体悉。首鼠两端。广引形似之言。备陈于渎之
喻。琳答曰。武王大圣。周公大贤。与夫管蔡。皆兄弟至
唐智诜 第 208b 页 X77-0208.png
亲。或许祭以天子礼乐。或以车七乘。放之有邻。此无
它。善恶之报也。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方今天下
一家。其谁非亲。老子曰。吾师西竺古皇先生。又曰吾
师善入泥洹。绵绵若存。然则佛固老子之师矣。刘李
之徒。无所知识。既师老子。又妄述以谤老子之师。世
莫能知。故著论八卷。略对道士六十馀条所言。并据
史籍。非敢于国家。有所论议。如是辨对。二十馀番。辞
未尝屈。
诏又问曰。辨正论信毁交报篇。以为念观音
者。临刃无伤。汝当自试。可至诚念之。七日之后。吾将
刑汝。若念观音果验者。政亦无伤。若无验者。则欺妄
之罪。必不汝贷。七日后诏问曰。有所念否。琳援笔答
曰。自隋季扰攘。毒流四海。陛下以慈悲力。救护群生。
苟非势至垂机。即是观音降迹。故琳于七日以来。不
念其他。惟念陛下。诏遣治书御史韦悰问。昨诏念观
音。如何却念朕邪。琳曰。以陛下之德之大。与观音等。
念陛下者。所以念观音也。且琳所著论。特欲晓人心
地耳。陛下过听。而加之罪。虽重刑之。于琳之心不损
一毛。上稍寤。诏减死。徙之益部。行至百牢关。以疾卒
于菩提寺。寿六十九。
沙门慧序。雍之武功人。善摄论。
后以接待结众缘。琳之至百牢。序抚循之。备尽恩意。
及死。犹枕其膝。哭泣踊躄。如亲戚。营葬东山之巅。树
白塔。勒铭志之。
道士秦世英。旋为御史韦悰所弹。死
大理狱。
琳有文集三十卷。行于世。
**** 唐慧满
雍州长安梁氏。父粲。隋海叠等州剌史。尤慕
唐智诜 第 208c 页 X77-0208.png
佛乘。满七岁。志辞俗。粲每奖誉之。会有诏。许民出家。
粲方为海州。遂俾满薙落。时仙法师名动京辇。以材
学。居大兴善寺。粲及解印绶归。使满受业为弟子。仙
又𢹂以住仁寿宫之三善寺。大业初。徙住大禅定。既
进具。依智首律师。习毗尼。善威仪。结界登坛。身先众
侣。咨考疑义。世尤推其详审。贞观三年。尝讲羯磨法
于鄜城魏兵曹家。忽火燎草室。𦦨得风炽甚。满索水
噀之而灭。识者以为其戒德使然。七年诏。偕诸大德。
住新寺。未几。诏充弘济寺上座。其规制之严。至今有
可畏伏者。集仙寺尼。铸老子真人像。私自供养。召黄
巾辈。庆会堂上。并比丘斋。满呵止之。集僧行摈罚。仍
以像改佛相。入太原寺。證果寺尼慧尚。侥倖出入宫
禁中。先是神尧皇帝升遐。朝廷议。以尚所住寺。设灵
位。尚谩以比丘寺应命曰。即巳所住者。比丘率莫谁
何。满集京邑三纲大德。二百馀人。行摈云。自佛法流
行。未有尼众。以官势力。夺比丘所居寺者。宜出众不
共住。若四众。敢与尚等往来。及诸法事。与言论者。同
此摈。于是尚大惧。诉东宫求解。有令遣檐事杜正言。
集比丘僧解摈。满曰。殿下住持正法。慧满据法申理。
今则违理附情。规模乱矣。即捉坐具退。而僧之留者。
遽从解议。满闻之叹曰。党善者寡。柰何。后尚屡谢过。
终不顾。
驾幸洛阳。天子以国姓故。俾扈从道士。先释
氏行。非例也。满集僧二百。各脱袈裟。置顶上。进表谏。
晚以浴僧。祈生安养。十六年四月十二日。遘微疾。悉
唐智诜 第 209a 页 X77-0209.png
出所畜长物。属三宝。加趺坐绳床上。别寺众。问答之
顷。精神不昧。俄而气上属口。乃逝。寿五十四。阇维于
终南龙池寺侧。舌独不烬。虽益薪炼之经宿。色愈鲜
赤。并葬之山中。其平生。讲律三十馀过。著四分疏二
十卷。京师净住寺沙门慧升为铭颂。见别录。
**** 唐道积
出河东安邑相里氏。其居家名子材。年二十。
遇洪湛律师。乃为剃落。而遁迹双岩。以求其志。复研
心学于法朗禅师。影不出山者。三阅寒暑。既而叹曰。
幽證固难。圣教须究。开皇十三年。就远行寺普兴法
师。禀涅槃。十八年。造京师宝昌寺明及法师。咨十地
论。又依辨才智凝法师。习摄大乘论。仁寿三年。听采
地持于并州武德寺沙门法棱所。四年七月。杨谅反。
遂与同侣素杰诸师。南旋乡里。弘阐涅槃摄论诸部。
齿邻知命。则偏事地持。曰是戒勖之极。心法之要也。
故德资皂白。道洽朱蓝。然于尼众。独不引顾。每谓其
徒曰。女诚戒垢。圣典所诃。佛度出家。减损正法。闻名
尚尔污心。面对岂云无染。且教贵清显。不参非滥。俗
重远嫌。君子攸奉。余虽不逮。请遵其度。则其洁巳高
蹈之风。可想见矣。
先是沙门宝澄。当隋之初。于普救
寺。创营百尺弥勒大像。始举事。澄遽告逝。耆艾请积
继之。仅十稔而雕籹之工毕。道俗相与庆贺。初积既
受请。夜梦。崖旁二师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不绝。寤
而念曰。师子以表法流无畏。明珠以表财施无穷。吾
事其成乎。即命图其梦。张之像前。寺处蒲坂之阳。尤
唐智诜 第 209b 页 X77-0209.png
为一方形胜。像又殊特。诚古今天下之伟观。而积弊
衣蔬食。剿志劬形。以成就之。可谓勤矣。故仆射裴玄
真。刺史杜楚容。皆馈香致敬。赠衣求法。
隋之季。河东
通守尧君素。议沙门守城。以禦外敌。令曰。敢谏者斩。
积奋曰。吾辈抗迹尘外。而世欲以卒伍辱之。可哉。于
是偕道逊神素进曰。公亦闻人有不畏死者乎。夫死
而有益。虽死无畏。弟恐无益而徒死尔。且昔者汉高
尊四皓。而天下安。文侯重干木。而魏国治。今道人务
德义。疏利名。其于四皓干木。亦庶几矣。而尊重之礼。
不见得于公。顾将拘系。以从军役。则公之去汉高文
侯远甚。而识者有以窥公也。公其图之。君素以积心
气之壮。释不问。后君素竟为郡人薛宗所害。
积以贞
观十年九月十日。终于所住。初积将终。曾无所苦。告
门人曰。吾今年七十五。其死必矣。门人曰。师才六十
九耳。诚能七十五。则犹有六年在。何遽辞耶。积曰。死
生数也。数岂实法哉。亦假乎语言名字而巳。吾昔日
隶籍之时。剌史增吾六年。自今计之。则吾寿当尽。不
三日果卒。
**** 唐法常
姓张氏。南阳白水人也。高祖隆。仕魏之河北。
子孙因占籍焉。少业儒。性厌烦杂。年十九。投昙延法
师祝发。即学涅槃。而随以讲说。听者叹异。延尝三摩
其顶曰。子当住持佛法矣。年二十二。摄论初兴。常以
师门。多守旧章。鲜获奇致。于是历游秦齐赵魏。尽覈
成实毗昙华严地论之旨。积劳五年。而后出疏于上
唐智诜 第 209c 页 X77-0209.png
京以决群疑。隋齐王暕。以时望。召升高座。自是俦侣
四臻。敷唱相续。大业间。诏居禅定道场。陶治尤盛。
国
朝遐迩晏清。化风腾播。贞观译经。资以證义。且诏常
知翻译任。普光寺成。诏居之。未几。诏为皇太子。授菩
萨戒。九年诏为中宫戒师。兼补空观寺上座。新罗王
金慈藏。弃位入道。航海求见。从受菩萨戒以归。十四
年。僧有误陷宪网者。有司以闻。诏集京寺诸德于玄
武门。普加责让。于是常上殿奏曰。僧等蒙荷恩惠。得
预法门。不能严奉律科。致有上闻天听。特由常等。寡
于训诲。不胜愧耻。遂引涅槃付嘱之语。上然之。因诏
宥大理狱囚。又赐食而退。后以上惑于姓所自来。诏
李位释上。屡疏争之。不听。俄发疾。终于所住寺。十九
年六月二十六日也。寿七十九。七月二日。葬南郊高
阳之原。弟子德逊等立碑。宗正卿李伯药制文。惟常
慈忍进脩。每感祯瑞。神王冠服皆素。拥部从旋绕。堂
壁所画乐天。一时起舞。观音菩萨。身相瑰琦。佩服缨
络。从外入户。上住空中。良久而灭。普贤菩萨。从东方
来。去地五六丈。光夺曙彩。是岂可诞妄哉。吁异矣。
**** 唐慧立
本名子立。今名盖高宗所易也。姓赵氏。天水
人。其先有以仕宦。徙新平者。因复为豳人。世负位望。
立即隋起居舍人司隶从事毅之季子也。生而岐嶷
不群。志学之年出家。隶乡里昭仁寺。时贞观三年也。
久之诏充大慈恩寺翻经大德。又补西明寺都维那。
后受太原寺主。皆领其寺任。及高宗。尤爱其博考儒
唐智诜 第 210a 页 X77-0210.png
释。雅著篇章。辞辩云飞。材思泉涌。兼以直气正色。不
惮威严。赴火蹈汤。无所屈挠。频承诏。与黄冠抗论。上
每叹其气局之美。尝撰慈恩三藏玄奘法师传。属藁
未就而卒。广福寺沙门彦悰。续成十卷。以上之。奉御
吕才。造释因明图注三卷。以非斥诸师正义。立致书
责其妄。且讥其浅陋。不量涯分。太常博士柳宣闻之。
谓译馆大德曰。立诚今日释门禦侮之季路。识者以
为然。
**** 唐义褒
出常州晋陵薛氏。初从苏州永定寺小明法
师。禀华严大品。明即兴皇朗公嗣也。旷法师居缙云
山永安寺。辞往从之。旷当陈朝盛集。巳称宿匠。故其
三经四论。江表推让。而褒竭诚探讨。且三十馀年。后
徙金华法幢寺。弘道摩怠。会慈恩寺玄奘法师。申请
后聘。有司以其名闻。诏入京师。奘师每兴谈论。叹其
该博。而诋斥晚生。以为耽迷名体。莫知玄照。于是就
慈恩顿开十遍。然后门位诸公。信有空双遣。药病齐
亡之不诬也。且谓论固释经。经难论易。悼流俗之相
反。故在座。朝唱圣经。暮明贤论。
显庆三年冬。既雩无
雪。内设道场祈祷。诏褒与东明观道士李荣论义。荣
先立本际义。褒问曰。义标本际。为道本于际。为际本
于道邪。答曰。互得。问如是则道本于际。际为道本。亦
可际本于道。道为际原耶。答亦通。又问。若使道将本
际互得以通。亦可自然与道互得相法。答道法自然。
自然不法道。又问。若道法自然。自然不法道。亦可道
唐智诜 第 210b 页 X77-0210.png
本于本际。本际不本道。荣不能报。因谑曰。汝既唤我
作先生。汝便是我弟子。褒曰。刍荛嘲谑。尘黩天听。然
虽无言不詶。顾礼何如。我佛弟子。由来师佛。汝称先
生。则先天地生。其师道祖。尚有何说。荣忸怩下座。诏
褒立义。即立大智度义。李徒妄加难诘。摧若拉朽。天
子欣然。既而诸寺交请。开法华净名。中百经论。莫不
允诺。龙朔元年。随驾上东都。频入宫禁论义。每于净
土阐扬。久之遘疾。卒于净土。寿五十一。诏送柩反金
华旧住。
**** 唐威秀
史未详乡里氏族。博达善辞章。尤勇于义。龙
朔二年四月十五日。诏僧道。于君亲。自今皆当致拜
如礼。其时二宗。莫知计之所出。秀乃援引晋宋典故。
及本朝事迹。所未尝行。然后按据经论。言所以不可
之理。明白洞达。切于事情。以表进于上。即诏百官。于
中台集议。谓不宜拜者。五百三十九人。宜拜者。三百
五十四人。六月诏。不拜君。以全其节。在亲则拜如前
指。寻亦废。秀之抗表。寔是月之二十一日也。继时诸
僧于蓬莱宫。欲再进表申请。闻中台方集议。遂止。乃
各投启状于所与往来勋贵。以求其营护而巳。时宣
律师。亦上雍州牧沛王启。荣国太夫人启等。则皆秀
唱之也。微秀。先佛之制斯隳矣。
**** 唐明导
姓姚氏。本居吴兴。其先有官歙者。因家焉。幼
不群。隋季丧乱。遂失怙恃。出家。专务戒检。贞观初。诏
僧能以善化民者。长吏简拔以闻。时导方隶业陈州。
唐智诜 第 210c 页 X77-0210.png
有司遽以应诏。而意殊不乐也。乃叹曰。区区以名贯
拘滞一方。是岂弘济之道哉。俄访烁砺二师。餐禀玄
奥。覆述纵达。义侣莫不推挹焉。善断决。诸寺有憾结。
辄诣导求直。导则一言判释之。使皆惬伏去。龙朔二
年。诏住东都天宫寺。麟德元年。诏有司备仪仗。奉迎
洛州所铸老子像。安置邙山宫。于是长吏韩孝威。欲
因此以役僧尼。尽勒部属。二十二县庵寺。听期会。导
出众。谓孝威曰。佛道二门。由来天绝。今见使令。义同
困辱。既无别敕。不敢奉命。孝威怒曰。道人拒国命耶。
遽斥皂隶。褫导袈裟。导曰。袈裟敕度服。非敕不敢妄
自脱去。是犹非敕不敢送道像也。无敕而使送道像。
又妄脱袈裟。则拒国命者。其谁欤。孝威怒挥导令出。
导独挺身立。僧尼群往从之。聚拥庭下不散。孝威曰。
道人反耶。时六曹皆在。导即呼以语之曰。长吏召集
僧尼唱反。此则长吏反尔。僧尼未尝反。诬枉如此。要
当诉之御史。乃一时崩奔以出。孝威大惧。降阶折节
谢罪乃止。时朝廷将简试度僧。大集诸德议。诏太官
赐斋食进。日过中矣。众竞取以啖。导曰。诸大德并佛
法遗寄。天下楷模。非时之食。对俗而啖。公违律制。现
法灭缘。可怜哉。众咸惭愧。导因索水清漱悲慨。欲遂
取灭。道俗苦劝。而后旋以饼饵馈之。其不食巳一月。
今年六十馀。尚无恙。
**** 唐法冲
字孝敦。姓李氏。陇西成纪人。祖考历仕魏齐。
而冲则兖产也。幼俊颖。傲岸时俗。弱冠巳与仆射房
唐智诜 第 211a 页 X77-0211.png
玄龄相善。玄龄尝谓之曰。丈夫于少壮时。位不登五
品者。便宜弃去禄位。以优逸自处。冲年二十四岁。任
鹰扬郎捋。遭母忧。读涅槃经。至居处迫迮之文。遂发
心出家。听讲涅槃三十馀过。复听安州皓法师讲大
品三论棱伽。于是入武都山。以平日所得于文字语
言者。而躬行之。年三十。游冀州。贞观初。诏私度者处
死。时僧避难峄阳山中。资给窘乏。冲誓不顾身。即剃
落。走州县。告急守宰曰。但施粮饷。终获福祐。诸守宰
嘉其烈亮。而周济之。乃两分其僧。各置米十斛许。其
一四十馀人而食之。经年米尝不减。其一五六十人
食。仅两日。米巳告竭。冲曰。无足怪者。盖所学有大小。
所脩有勤堕。则所感宜不同如此。久之避难而至者。
日以增益。复值雨潦。莫之归宿。山有大岩。虎狼所栖
托也。冲竟造。而告语使去。果去不旋踵。当是时。冲虽
身营众务。仍依哲匠。探讨华严。如常时。及难释。再往
安州皓法师。巳入灭矣。
道士蔡于晃。方以闲习内外
典籍自负。而吾徒之往来者。过相辅赞。一日道俗盛
集。俾于晃升座。开佛经。冲以其外道。而力沮之。识者
谓冲识。末世护法菩萨。俄以棱伽奥义久废。所在求
访。无恤夷险。始慧可禅师。以达磨之传。南天竺一乘
宗旨。盛习此经。故其后裔。如皓法师者。尤加勖励。冲
即依禀。屡蒙击节。自尔阐演三十馀过。后学赖以启
悟者。殆莫殚纪今叙师承。使将来有所考据云。达磨
禅师出慧可慧。育二师。育师受道。不务言说。可师出
唐智诜 第 211b 页 X77-0211.png
粲师。慧师。盛师。那老师。端师。长藏师。真法师。玉法师
。又出善老师。丰师。明师。胡
明师。远承可师者。有大聪师。道荫师。
冲法师。岸法师。宠法师。大明师。
不承可师。自依摄论者。迁师(疏四卷)。尚德律师(出入棱伽疏十
卷)。旷法师。弘智师(召住京师西明。身亡法绝)。明禅师后。伽法师。宝
瑜师。宝迎师。道茔师。冲公。专以棱伽命家。前
后敷弘。殆二百过。当其说时。曾未涉文。而通变适缘。
寄势陶诱。莫不曲当。异师学者苦请出义。乃告曰。义
者见之言说。则巳粗矣。况在纸上者乎。是谓粗中之
粗。事难一向。作疏五卷。题为私记。以示不敢公于天
下也。
然冲周行东川。不任官贯。频有度次。高让不受。
年将知命。有诏兖州度人。抑令入度。隶州部法集寺。
虽名与公贯。而独以玩弄泉石。抚接遗逸为心。房公
位居台辅。作书招之。冲题书背曰。我于三界无所须。
卿至三槐位亦极。公屡招不赴。惟以弘法自任。席筵
甫展。冠盖鼎来。中书杜正伦。亲厕下陈。共评玄义。弘
福润法师。初未相识。曰何处老大德。答曰。兖州老小
僧也。问何为远至。答闻此间知一乘者少。故欲以一
乘教网。漉信地鱼龙耳。润曰。斯则大心开士也。偶行
至大兴善寺。万年令郑钦泰。于寺打人。冲止之曰。公
勿于此打人。钦泰曰。打人罪。我自当。冲曰。罪不自当
使谁当耶。然国家立寺。本欲安宁社稷。唯善行之。公
今于寺打人。岂名为国祈福哉。钦泰礼谢。
又三藏玄
唐智诜 第 211c 页 X77-0211.png
奘。不许人讲旧所翻经。冲曰。君依旧经出家。若不许
弘旧经者。君可还俗。更依新翻经出家。方许君此意。
奘闻遂止。噫何可及哉。仆射于志宁谓。冲寔法界头
陀僧。未易以名实拘也。其言得之。
显庆间。还兖。至今
麟德。年七十九。后不知所终。
**** 唐法明
荆楚江陵人也。学兼内外。辩慧尤雄。肆然而
能以戒范自持。神龙初。游京师。会诏僧道。定化胡成
佛经真伪。时上御内殿。百官皆侍立。方诸大德。与黄
冠抗论。纷哗不巳。明忽出众语曰。老子汉人也。胡蕃
国也。土地不同。则言音亦异。当其化胡成佛之际。为
作汉音耶。作蕃音耶。苟以汉音。则蕃国有所不解。以
蕃音。则此经之至。宜须翻译。然未审此经是何朝代。
何年月。何等三藏翻译之耶。道士噎默无以对。
九月
十四日。诏天下。悉毁弃其本。无复存。仍仰所在官吏。
严加禁治。且刻明语于洛之白马寺。以示将来。
于是
制曰。朕叨居宝位。再安宗社。展明禋之大礼。降雷雨
之鸿恩。爰及缁黄。兼申惩劝。如闻天下道观。皆画化
胡成佛变相。僧寺亦画玄元之形。两教尊容。二俱不
可。制到后限十日内。并须除毁。若故留者。仰当处官
吏。科违制罪。其化胡经。累朝明诏禁断。近闻在外颇
复流行。自今后。其化胡经。及诸记录。有化胡事。并从
除削。若有私蓄者。准制科罪。
俄而洛京大恒观主桓
道彦。上表论执。上批答曰。朕以匪躬。忝承丕业。虽抚
宁多失。而平恕寔专。矧夫二姓重光玄元统序。岂忘
唐智诜 第 212a 页 X77-0212.png
老教。偏意释宗。朕志款还淳。情存去伪。理乖事舛者。
虽在亲而必除。义符名当者。虽有怨而必录。顷以万
几之暇。略寻二教之文。至于老君道德二篇。妙绝希
夷之境。天竺有空二谛。理总真如之谈。莫不敷畅玄
门。阐扬至赜。何假化胡之伪。方盛老君之宗。义有差
违。文无典故。言成佛则四人不同。论弟子则多闻舛
互。尹喜既称成佛。巳甚凭虚。复云化作阿难。更成乌
合。鬼谷北郭之辈。未践中天。舍利文殊之伦。妄彰东
土。胡汉交杂。年代亦乖。履水而说涅槃。曾无典据。蹈
火而谈妙法。有类俳优。诬诈自彰。宁烦缕说。经非老
君所制。毁之则宁曰孝亏。文是鄙人所谈。除之则更
彰先德。来言虽切。理实未安。宜悉朕怀。即断来表。
**** 唐利涉
西域人。婆罗门种姓也。蚤年结侣。捋游震旦。
会玄奘三藏。方东反。遇诸金梭岭。而获师事焉。遂为
奘门高弟。宏放冲达。中宗尤器重之。朝野士贵。莫不
愿交。开元中。讲华严于安国寺。四众奔拥。无容膝地。
檀施云委。而忮求者颇侧目。
时有大理评事总校韦
打。上言。释道二教。蠹政久矣。臣乞与较所学。若果优
长。则国家存之。何不可者。诏三教各选百人。集内殿
辨论。定其胜负。于是玎先升高座。唱所问难。道士叶
静能。沙门思明。皆屈挫。涉次升座。辞指注射。往复数
百千转。而端绪条畅。彼常不足。而此常有馀。旁观为
之骇汗。涉乃从容问玎曰。子先升座。岂非主耶。然则
主人何姓。以儒则姓孔。以道则姓李。以佛则姓释。如
唐智诜 第 212b 页 X77-0212.png
是则子其姓孔矣。玎曰。姓韦。涉即于座长哦曰。我之
佛法是无为。何故今朝得有韦。无韦始得三数载。不
知此复是何韦。待卫百僚。闻之悚然。上因忆韦后事。
遽变色曰。玎是庶人族。辄敢轻蔑祖教。淩𨏦释门哉。
玎惧下殿。俯伏待罪。叩头言。臣非庶人族属。上怒终
不解。诏贬象州。赐涉号明教大师。助钱帛。造明教寺
以彰其能。后以小罪。谪居汉东。徙南阳龙兴寺。慧忠
国师以山野进见。涉识之曰。汝将来当以道德。为天
子模范。勉之。非吾辈敢比也。且遗之衣物。其藻监类
此。著立法幢论一卷行世。大历中。西明寺翻经沙门
圆照。为作传成十卷。则其美言懿行之富。可知。
**** 唐神悟
字通性。李氏。其先居陇西。晋南度。为长水人。
世儒素。悟幼而材颖。然有恶疾。莫治疗。开元中。溪光
律师教之理事二忏悔法。因爇一指。以致精恪。感瑞
光如月。于菩萨像前。天宝四年。始披缁受具足戒。八
年。举异行。获隶名兹山。山即石𡉏山也。地当劳劳之
东。晚节结宇幽僻。每置法华道场。九旬脩观佛三昧。
尝语门人曰。夫阴薄日以何伤。风运空而不动。苟达
于妄。孰非性者。久之猛兽驯于禅榻。祥云垂于法堂。
一夕有神人。谓悟曰。弟子隋之新城侯曹世安也。职
典斯地。今师至止。愿以永奉行道。言讫而隐。吏部员
外李华。殿中侍御史崔益。同谒悟。从容问及三教优
劣。悟曰。路伽邪典籍。皆心外法。味之者劳而无證。其
犹朽壤滋华。乾池映月。比释教。其辽哉邈矣。如是詶
唐智诜 第 212c 页 X77-0212.png
唱再四。华益唯唯。不知首之累肯也。
十年春稍寝疾。
仍加跗坐而逝。寿六十三。腊二十六。阇维收舍利。五
百馀粒。珠明玉润可爱。门人湛一圆一。树塔以葬。
**** 唐乘如
未详其氏族乡里。精研律部。尤能力行不怠。
代宗朝。与翻译。兼应奉两街临坛度人之任。当是时。
凡僧寺皆隶有司。故五众身亡。衣资什具。悉入官库。
正同籍没。殊非律指。于是如上言。乞加釐革。大历二
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诏今后亡僧物。随以入僧。仍斑
告中书省牒天下遵行者。积弊顿除。如之力于教门
多矣。终于西明安国二寺上座。平生盛著述。圆照编
集为三卷。行世。
**** 唐法真
长庆中上锐意佛事。真承诏入内殿。祇奉四
年。赴禁中道场。上御法席。顾问三宝功德。真进对详
尽。辨给援据。出入粲然。上大悦。
真因奏云。开坛受戒。
久废不举。盖自两河用兵巳来。虽僧之未全法者。亦
皆老朽。惟陛下哀怜。寻诏两街佛寺。各置僧尼受戒。
坛场。可始自三月十日。至四月十日。两街功德使。选
择有戒行僧。谓之大德者。考试男童女童等经。男童
能暗诵一百五十纸。女童一百纸者。即与度。诏可。
**** 唐常达
字文举。姓顾氏。世居海隅。蚤岁自河阳大福
山。游学江淮诸刹。纳戒之馀。专讲南山律钞。兼治涅
槃圆音法华止观。涉猎阴符老庄之书。模勒二王之
笔迹。后参禅指。颇臻其妙。会武宗惑邪说。废大教。叹
曰。我生不辰。有如此者。由是山栖野处。以适其变。宣
唐智诜 第 213a 页 X77-0213.png
宗时。佛法荐兴。伽蓝兰若。往往脩举。视乡里尤甚焉。
则达畴昔之化然也。太守韦曙加敬慕。咸通十二年。
合郡四众。请绍教戒。而达则啸傲坰牧。不入城府。动
经数载。虽贵士单事诣门。莫得而见。工诗章。喜唱和。
用元和体。著青山履道歌。十五年九月十六日。方卧
疾。因绝食七日而逝。寿七十四。腊五十一。门人会清
等。奉柩殡于寺东南三百步。既三年。就坟建塔焉。颍
川陈言撰铭。
赞曰。
「 法无二致
所处而尊
苟非其类
恶足槩论
孔氏李氏
东国素敦
释氏西届
顾独腾骞
以故纷纭
相率廷辩
诸公乃能
据经援典
摧邪黜妄
俾靡有争
道德是治
仁义是行
慈悲之化
导利群生
超然三界
畴足抗衡」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