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学¶ 第 160a 页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浙东沙门 昙噩 述
* 戒学
经曰。波罗提木叉。是汝等大师。知此则知所以
弘法矣。又曰。毗尼坏则佛法坏。知此则知所以
护教矣。呜呼法有污隆。教有通塞。然诚能以神
通愿力。摄待魔外。模范人天。则污者以隆。塞者
以通。被之三界而无际。垂之亿劫而无穷。夫如
是而称佛弟子。续佛慧命。岂独波罗提木叉之
足师。毗尼之不坏哉。弘法护教二科。系于戒学
之下。其奚歉。
戒学¶ 第 160b 页 X77-0160.png
** 弘法科
**** 晋支遁
字道林。出关氏。陈留人。或曰林虑人。少有爽
气。神悟天纵。初至京师。太原王濛见之曰。造微之功。
当不减辅嗣耳。陈群殷融尝念卫玠神情。后进无能
继者。及见遁。叹息以为重见若人。家世事佛。隐居馀
杭。年二十五为沙门。讲说句读脱略。为守文者所陋。
谢安闻之曰。如九方歅相马。略其玄黄。取俊逸耳。王
洽刘惔毁浩许询郤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
王文度谢长遐袁彦伯。皆一时名士。与遁为方外交。
尝在白马寺。与刘系之等谈庄周曰。夫以适性为逍
遥。是不然。且桀蹠以残害为性。岂亦逍遥乎。于是注
逍遥篇。学者宗之。东还支山寺。晚欲入剡中。谢安守
吴兴。以书抵遁曰。思君日积比辰尤甚。知欲还剡自
治。为之怅然。人生如寄耳。自顷风流得意事。殆磨灭
都尽。唯终日戚戚。迟君一来相尉耳。山县闲静。差可
养痾。计不减剡。而医药易致。幸副积想也。王羲之在
会稽。闻遁名。未之信。曰见之乃定。及遁还剡。路由稽
山。羲之诣遁。惊其风度曰。逍遥篇尚记之乎。遁为作
数千言。粲然天就。披露理窟。羲之首肯之。延住灵嘉
寺。欲日夕见之。久之入沃洲小岭。建精舍。讲授众千
指。晚移石城山栖光寺。木食涧饮。注安般四禅诸经。
并著即色游玄论。圣不辨知论。道行旨归。学道式等。
追踪马鸣龙胜。至山阴。讲维摩。许询为都讲。遁通一
义。众意询不能难。询设一难。又意遁不能通。而宾主
戒学¶ 第 160c 页 X77-0160.png
之辨。相寻无穷。听者多自言得遁旨。诘之辄失。哀帝
请讲般若。朝野悦伏。王濛极精思。作数百语诣遁。遁
曰。与君别久。而君语了不长。何也。濛惭叹曰。绛钵之
王也。郤超问谢安。遁谈何如嵇中散。安曰。嵇努力裁
得半耳。又问何如殷浩。安曰。亹亹请辨。恐当抗行。超
拔渊源。浩有惭德。郤超与亲旧书曰。林公神理所通。
玄拔独悟。数百年来。绍隆大法。令真理不绝。一人而
巳。遁留京师三年。上书乞归山林。诏可之。资给发遣。
事事丰厚。一时名流。并饯离于征虏亭。蔡子叔前至。
近遁而坐。谢安石后至。值蔡暂起。安移就其处。蔡还
合其褥举谢掷地。谢不以介意。其为时贤所慕如此。
遂收迹剡山。人有遗马者。受之。有讥之者。遁曰。吾爱
其神俊。聊复畜之耳。有饷鹤者曰。尔冲天之物。宁当
为人耳目玩乎。遂放之。遁幼与师论物类。谓用鸡卵
不足为杀。师不能屈。师亡。忽见形。投卵于地。㲉破。雏
行。遁由是感悟。蔬食终身。尝经馀姚坞。信宿不去。或
问其意。曰谢安石相从于此。未尝不移旬。今触情是
愁耳。乃移坞中。太和元年闰四月四日殁。寿五十三。
葬坞中。戴逵过其墓曰。德音未远。拱木巳繁。计神理
不俱。气运尽耳。有同学法处者。精义入神。先遁亡。遁
叹曰。匠石废斤于郢人。伯牙绝弦于钟子。吾质亡矣。
作悼章成。放笔而化。文集十卷。时东土。复有竺法仰。
亦以慧解致闻。为王坥之所重。亡后见形诣王。勖以
行业。
戒学¶ 第 161a 页 X77-0161.png
**** 晋竺道潜
字法深。出琅琊王氏。年十八。师事中州刘
元真。元真有美名。潜服膺。后落发。善仪止。二十四讲
法花大品。道俗日万指。永嘉乱。渡江。中宗元皇肃祖
明帝敬之。承相王茂弘。大尉庾元规。并造门结友。尝
著屐至殿中。时人叹其道德高风。初不省有朝市也。
久之去隐剡山。哀帝即位。两遣使致之。不得巳。至建
邺。时简文在藩邸。尤师礼焉。沛国刘惔见于简文。座
中嘲曰。道人亦游朱门乎。潜曰。贫道以为蓬户也。司
空何次道遵。以师资之敬。屡兴法会。数相招请。复还
山。支遁求买沃洲小岭。潜答曰。欲来当给。不闻巢由
买山而隐也。遁欣然。爱其风鉴。遁与高丽道人书。大
称赏之。康宁二年殁。妻八十九。诏赙钱十万葬之
竺法友。诵毗昙。一宿上口。年二十四。讲经于南台寺
竺法蕴。悟解逸群。尤精放光般若。康法识。有义学。
工草𨽻。尝与廉昕。各临右军帖。世不能别其书。以写
众经。见重于世 竺法济。有才藻。作高逸沙门传。凡
此皆潜之神足云。
**** 晋竺僧敷
不知何许人。善放光道行般若。住瓦棺寺
讲授。时异学之徒。咸谓心神有形。但妙于万物耳。并
著论。以相摧压。敷破之。其略曰。有形则有数。有数则
有尽。神既无尽。安得有形。又著放光道行般若义疏。
为安汰诸公所推赏。殁于所住寺。寿七十馀。
**** 晋道整
姓赵氏。洛阳清水人。或曰济阴人。始名正。字
文业。年十八。为秦符坚著作郎。至黄门郎。武威太守。
戒学¶ 第 161b 页 X77-0161.png
其为人无须而瘠。有妻妾而无儿息。若阉宦然。且学
兼内外。讥谏无所畏惮。符坚末年。以宠鲜卑荒怠。因
歌曰。昔闻孟津河。千里作一曲。此水本自清。是谁搅
令浊。坚恚曰。是朕也。巳而又歌曰。北园有一枣。布叶
垂重阴。外虽饶棘剌。内实有赤心。坚笑曰。非赵文业
耶。正愿出家。坚难之。坚崩。乃遂所愿。作偈曰。佛生何
太晚。泥洹一何早。归命释迦文。今来投大道。于是遁
迹商洛山。专精经律。晋雍州剌史郤恢。钦其为人。要
与俱游。整爱其人从之。遂终于襄阳。寿六十馀。
**** 晋道安
生卫氏。常山扶柳人也。世衣冠。早孤。为外兄
孔生所养。貌陋而性姿英特。七岁阅书。一目五行。其
父惊叹。知非凡器。十二出家。其师皮相之。以为愚。使
饷田。因作止田舍中。三年从师求经。师以辩意经一
卷授之。五千言。一夕即还其师。又求他经。以成具光
明经一卷授之。且万言。一夕又以还其师。师问看未。
对皆诵遍。其师以为不诚。按经使覆之。一字不遗。师
大异之。为落发。受具足戒。游学至邺中。诣佛图澄。澄
与语大惊曰。天下士也。东土佛法所赖。唯此人。馀非
所及也。遂受澄之学。覆讲如水传器。众争设难曰。要
当难杀昆崙子乃巳。而安飞辨注射。众莫敢仰视。时
人语曰。漆道人。惊四邻。后避难于濩泽。太阳竺法济。
讲阴持入经。安从受业焉。顷之创寺太行以居。年四
十五。还冀州住受都寺。徒众数百。石虎没。彭城王嗣
立。乃广脩花林园房舍。遣中使竺昌蒲迎安。安以国
戒学¶ 第 161c 页 X77-0161.png
难未纾。冉闵方叛。天灾旱蝗。𡨥贼纵横。王屋女林诸
山不可托迹。将依陆浑。而慕容俊之兵又逼。遂南投
襄阳。至新野。分使法汰诣扬州。法和诣蜀。安与慧远
四百馀辈。夜雷雨乘电光以进。见人家。悬马[笐-〦+]二柳
间。可容斛许。安呼林百升。果有出迎者。弟子问。何以
识其姓名。安指抑篼而巳。至襄阳。注般若道行密迹
安般等经。又总录经。至年月传译人名。以授学者。征
西将军桓朗。镇江陵。强载以俱。及还以白马隘陋。即
清河张殷之宅。为檀溪寺。建塔五层。辟房四百。会凉
州剌史杨弘忠。施铜万斤。作承露盘。安谓弘忠曰。露
盘巳托汰公营之。请回此铜。以铸丈六大像。可乎。弘
忠敬诺。像成放光起行。异常相。安每法聚。则设符坚
所送金箔倚像。金坐像。金缕绣像。织成像。结珠弥勒
像。以作證。观者敬慕。有一外国铜像。形制古异。久置
未尝设。安使弟子治其髻。则一舍利在焉。光𦦨炳焕。
映蔽堂陛。众惊异之。习凿齿襄阳奇逸士也。先以书
通好。然后诣安既见自赞曰。四海习凿齿。安徐曰。弥
天释道安。时以为名对。齿以书抵谢安石。称安盖非
常胜士。恨公不相见之耳。安在樊沔十五年。常讲放
光般若。孝武皇帝诏曰。法师以道德。照临人天。使大
法流行。为生民依赖。宜日食王公禄。符坚攻襄阳。得
安而喜。谓其臣权翼曰。吾以十万之师取襄阳。但得
一人半耳。翼问为谁。曰安公一人。翼凿齿半人也。安
入关中。住五重寺。众数千人。初沙门出家。皆随师姓。
戒学¶ 第 162a 页 X77-0162.png
安曰。师莫如释迦如来也。乃以释为氏。后得增一阿
含。果称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皆称释种。与
经若合符节。安博学。工文章。蓝田得一鼎。容二十七
斛。腹有篆铭。以问安。安曰。鲁襄公所铸。又得一铜斛。
其形正圆。下向为斗横梁。昂则升低则合。梁一头为
籥。籥同黄钟容半合。亦有篆铭。以问安。安曰。此王莽
自言出自舜皇龙集戊辰。改正即真。以同律量。布之
四方。欲小大器均。令天下取平焉。于是坚敕侍从。有
疑皆师于安。时谚曰。学不师安。义不中难。坚承石氏
之后。民物殷富。四方略定。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
襄阳。北尽沙漠。唯建邺未伏。坚雅志欲取而有之。大
臣谏不从。坚出东苑。命安升辇同载。仆射权翼谏曰。
臣闻。天子法驾。侍中倍乘。道安毁形。宁可参厕。坚怒
曰。安公道德可尊。朕以天下易辇之荣。未称其德。即
诏翼扶安登辇。于是翼跪而掖之以登。坚顾谓安曰。
朕将与公南游吴越。整六师以巡狩。登会稽以观沧
海。不亦乐乎。对曰。陛下应天御世。富有八州。居中而
制四海。宜栖神无为。与尧舜比隆。今欲以百万之师。
求厥田下下之土。且东南区地势卑气厉。昔禹舜游
而不返。秦王适而不归。以贫道观之。未见其可。平阳
公懿戚石越重臣。皆忧国至深。其论可听。坚曰。非区
宇不广也。朕欲简天心明大运所在耳。顺时巡狩。具
有格训。傥如高论。则帝王无省四方之文乎。对曰。必
不可者。宜驻跸洛阳。枕戈畜锐。傅檄江南。如其不伏。
戒学¶ 第 162b 页 X77-0162.png
伐之未晚。坚不听。遣精锐二十五万。为前锋。坚自率
步骑六十万继之。为徐州剌史谢玄所败。坚单骑而
遁。安设法门宪章。条为三例。一曰行香。定上座开经
上讲之法。二曰日常六时行道饮食唱时之法。三曰
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天下精舍遵奉之。无敢违者。每
与弟子法遇。立誓弥勒像前。愿生内院。秦建元二十
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忽有异僧。寄宿讲堂。维那见其
夜从窗隙出入。遽以白安。安惊礼讯问其来意。云相
为而来。安云。自惟罪深。讵可度脱。曰甚可耳。然须更
浴圣僧。情愿必果。具示浴法。安请问生处。乃举手指
天。即见云开。西北楼阁幻出。曰此兜率也。是夕且有
小儿数十来就浴。二月八日殁。葬城中五级寺。是岁
晋太元十年也。其未殁也。加眉谷隐士王嘉候安。安
曰。世事如此。行将及人。相与去乎。嘉曰。诚如所言。师
前行。仆有小债未了。不能俱也。既而姚苌入长安僣
号。且与符登相持。时嘉在城内。苌召问嘉。朕得登否。
嘉曰略得。苌怒曰。得即言得。何略也。遂斩之。后登为
苌子兴所杀。兴字子略云 嘉字子年。洛阳人。形貌
鄙陋。滑稽善谈笑。问以事则随答。若调戏状。即不可
解。久之多验。符坚以大鸿胪徵不就。及南征。使问休
咎。嘉无他言。但乘使者马。向东行数百步。尽脱靴帽。
解弃衣服。奔还而巳。方被害日。有人于陇上见之。仍
遗苌书。初安闻罗什在姑臧。劝坚迎之。而什亦谓安
是东方菩萨。安生左臂有皮寸许如串。可捋上下。特
戒学¶ 第 162c 页 X77-0162.png
不能出手耳。时号印手菩萨。
**** 晋竺法汰
东莞人。长八尺。美风姿。少与道安同学。决
南游。旅病于阳口。时桓温镇荆州。要过供事汤药。安
遣弟子慧远问疾。疾小间诣温。温欲留汰久语。汰以
疾作起去。初不辞谢。坐客仰其高韵。沙门道恒执心
无义。盛行荆楚间。汰曰邪说也。当亟破之。遣弟子昙
一。集僧以难。恒未即屈。且则慧远就席。才及数番。恒
觉堕负。以麈尾扣案。未得所答。远曰。不疾而速杼轴
何为。坐者皆笑。其义遂沮。至建邺。止瓦棺寺。晋太宗
简文帝。深相敬礼。开放光题。大会。帝亲临幸。公卿毕
集。众至千人。瓦棺寺。本河内山玩墓山公为陶处。兴
宁中。沙门慧力启乞为寺。至是而汰更新之。王珣谢
安石。皆相过从。弟子昙一昙二。并有名。太元二年殁。
寿六十八。
**** 晋法遇
不知何许人。少俊逸博学。气压流辈。见安公
乃屈伏。愿落发为弟子。义阳太守阮保。闻风钦慕。施
遗相接。避地东下。止江陵寺讲授。众四百馀。一僧饮
酒废夕讲。遇止罚不遣。安公闻之。以竹筒置杖。自封
题以寄遇。遇开封见杖曰。此由饮酒僧也。领众不勤。
远贻忧赐。即命维那。自罚行杖三下。内杖筒中。流涕
自责。乃与慧远书曰。吾人暗短。不能率众。和尚虽在
异域。犹垂忧念。吾罪无所逃。殁时年六十。
**** 晋僧[/石]
出傅氏。浔阳人也。晋河间郎中令遐之元子
也。少师事弘觉法师。止长安大寺。游青司樊沔间。通
戒学¶ 第 163a 页 X77-0163.png
六经。究三藏。持律严甚。为姚苌姚兴所敬。自罗什入
关。僧尼多过愆。兴患之。议置僧主。以领之。下书曰。大
法东迁。于今为盛。僧尼浸多。宜设纲领。宣授远规。以
济颓绪。[/石]法师早有学誉。晚以德称。可为国僧主。僧
迁为悦众。法钦慧斌为僧录。给车舆吏力。[/石]资侍中
秩。传诏羊车各二人。迁等颁赐有差。大允时望。弘始
七年。敕加亲信。仗白身从。各三十人。僧正之职自[/石]
始也。然[/石]持身甚俭。而说法无怠。殁于大寺。寿七十。
**** 晋昙摩流支
此云法乐。西国人也。弃家以精律著名。
弘始七年。至关中。时弗若多罗巳化久矣。庐山慧远。
闻支善毗尼。愿竟其学。遣书通好曰。佛教之兴。先自
上国。分流巳来。四百年于兹矣。然比丘根本。皆所未
知。顷幸弗若多罗。诵出十诵。方半而没。兹用追恨。窃
闻仁者。亦赍此经。必蒙开施。勿伥愤发。果使始涉之
流。不失无上之津。此恩不赀。何以论报。支得书。乃与
罗什。足多罗未尽之文。支住长安大寺。沙门慧观欲
延居洛阳。支曰。洛中有人弘法。足以利世。吾当化律
学未至之处。于是去。不知所终。
**** 晋道融
汲郡林虑人也。史亡其氏。十二弃家从师。无
所得书。遣借论语于旁舍。晚不持归。曰巳习之矣。师
使覆之。不遗一字。大嗟异。为落发。及受具戒。长游关
中。依依罗什。什谓姚兴曰。比见融公。殆是人类精奇。
引见与语。心服之。诏入逍遥园参译。当是时。什译菩
萨戒本。又译中论。方就两卷。融便能讲之。什又使讲
戒学¶ 第 163b 页 X77-0163.png
新法华经。而自听其判析曰。大法之兴。正赖此子也。
国有婆罗门。自谓尽读西国书。闻什在关中。乃曰岂
可使释氏之风。独传震旦耶。遂驼其书至。姚兴几惑
其说。婆罗门乞与僧辨优劣。关中僧皆相视缺然。什
谓融曰。子可当之。融顾外道经书未读。乃密使人尽
录其书目。一览即诵。剋日论义。姚兴与公卿大集。婆
罗门以博观为夸。融数其所读。并秦地经史。三倍之。
什嘲之曰。君乃未闻大秦有学者乎。敢轻远来。于是
婆罗门愧服。再拜融足而去。后还彭城讲授。众常数
百人。性不喜喧狎。常登楼读书。人罕识面。殁寿七十
四。著法华大品。维摩义疏。金光明十地品义若干卷。
**** 晋卑摩罗叉
此云无垢眼。罽宾国人。沈鸷有志力。以
苦行自律。弘毗尼。为龟兹学者之宗。龟兹陷。避地乌
缠。闻罗什在长安。欲使胜品妙味。复沾东土。弘始八
年。至关中。什敬礼如师。及什弃世。即引去。游寿春。译
十诵本五十八卷。最后一诵。谓明受戒法。及诸成善
法事。逐其义要。改名善诵。叉后赍住石涧。开为六十
一卷。最后一诵。改为毗尼诵。故今犹二名存焉。又坐
夏江陵之新寺。以汉言讲演无作妙本。盛行于时。慧
观习其指要。为两卷。京师传写。纸为增价。终于石涧。
寿七十七。为人眼青。时号青眼律师。
**** 晋僧睿
魏郡长乐人。史失其氏。年十八为沙门。师事
僧贤法师。博通经论。听僧朗讲放光般若。每致难词。
朗谓贤曰。睿殊有胆气。其难。吾多不能通。真佳弟子
戒学¶ 第 163c 页 X77-0163.png
也。罗什至关中。译禅要三卷。始乃鸠摩罗陀所造。终
乃马鸣大士所造。而其中多外国贤圣之语。亦称菩
萨禅要。睿精练之。分为五门。伪司徒姚嵩。雅相礼敬。
兴问嵩曰。睿公谁可比。嵩曰未见其比。兴尝法集。公
卿咸在。见睿谓嵩曰。四海僧望也。竺法护出法华经
语曰。天见人人见天。什诵至此曰。义与西域同。伹其
辞过质耳。睿曰。将非人天交接。两得相见乎。什然之。
睿讲成实论。什曰。此诤论中。有七处文。破毗昙子。能
辨之乎。睿举其处以应。皆当什意。曰子真精识。传译
有赏音者。吾何恨哉。睿求生安养。坐卧不敢背西。临
终谓同学曰。身口意业。或相违犯。愿施以大慈。为永
劫法侣也。于是浴罢。礼拜合爪。西向殁。寿六十七。有
同学僧楷。有高行。与睿齐名。
**** 晋僧肇
京兆人。史不书氏。家贫为人佣书。遂博观经
史子集。尤善庄老。年十二。为沙门。名震三辅。罗什在
姑臧。往从之。什与语。惊曰法中龙象也。于是携以归
关中。居逍遥园。详定经论。四方学者辐辏。设难交攻。
而肇迎刃而解。众皆厌服。时有道生道融僧睿。皆师
罗什。号童寿之门四圣。肇初著般若无知论。什见之
曰。吾解不谢子。文当相挹。刘遗民得之。以呈远公。远
公搏髀叹。以为未尝有也。后又著不真空论。物不迁
论。注维摩经。什化去追悼之。又著涅槃无名论。皆妙
造精微。姚兴敬重其笔札。使颁传。义熙十年殁。寿三
十二。
戒学¶ 第 164a 页 X77-0164.png
**** 晋慧远
生贾氏。雁门楼烦人也。年十二。随其舅令狐
君。学于许洛间。博极群书。得老庄之要。风鉴朗拔。在
诸生中。龙章凤姿。照映鱼鸟。既冠。将渡江与范宣子
俱隐。值中原乱。兵戈塞路。闻道安在太行恒山寺讲
般若。遂与弟慧持俱造之。一面归敬。愿落发。就弟子
之列。以终业焉。既受具。以大法为巳任。年二十四即
就讲说。秦建元九年。襄阳平安公为朱序所得。因决
别。南抵荆州。止上明寺。欲游罗浮。泊舟浔阳。见匡山
爱之。庐于山阴。以杖卓地曰。有泉当住。泉忽涌。因定
居焉。常诵经泉上。有龙出听。因号龙泉寺。沙门慧永
住西林。恨所居逼侧。不能多容。而请太守桓伊。为立
东林寺。古传有佛影在月氏国那竭城南。古石室中。
去流沙。一万五千八百馀里。欲往瞻礼。恨骨不能飞。
有西域道士。为远画之壁间。远著铭五章。能疏其妙。
陶侃镇广州。有渔得阿育王所铸文殊像于海中。送
寒溪寺。寺主僧珍径夏口。梦寺火而像不坏。驰归果
然。侃以其威灵。及移镇。使人迎之。十辈不能举。既而
登舟又没。终不能得。及远创寺既成。而像自至。盖其
诚感然也。故时人为之谣曰。陶维剑雄。像以神标。云
翔泥宿。一何遥遥。可以诚致。难以力招。彭城刘遗民。
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新蔡毕颖之。南阳宗炳张
士民季硕等十八人。从远游。乃于无量寿象前。使刘
遗民著文。立誓期生西方。殷仲堪如荆州。过山中临
北涧。听远讲易叹曰。识尽精微。不受拟度。世间安有
戒学¶ 第 164b 页 X77-0164.png
此等人品乎。俳佪终日而罢。卢循初据江州。尝诣远。
远少与循父嘏善。见循欣然。道旧。有谏者曰。循返逆。
公与厚。祸斯至矣。远曰。我佛法中。情无取舍。岂不知
为识者所察。非吾所惧也。及武帝讨循。屯桑尾。有以
远交循为言。武帝曰。远公世外人。其可以是量之哉。
遣使送敬。且饭僧。闻罗什入关。遣书通好。献比量衣
裁。使登高座。为著之。并漉器皆珍贶。什答书。其略曰。
经言。末后东方有护法菩萨。勖哉仁者。善弘其事。有
偈曰。既以舍染乐。心得善摄不。若得不驰散。深入实
相否。必竟空相中。其心无所乐。若悦禅智慧。是法性
无照。虚诳等无实。亦非停心住。仁者所得法。幸愿示
其要。远又以书答其偈曰。本端竟何从。起灭有无际。
一微涉动境。成此颓山势。惑相更相乘。触理自生滞。
因缘虽无主。开途非一世。时无悟宗匠。谁将握玄契。
来问尚悠悠。相与期卒岁。初中土未有泥洹常住之
说。但云寿令长远而巳。远曰。佛是至极。至极则无变。
无变之理。岂有穷哉。乃著法性论曰。至极则以不变
为性。得性为体极为宗。罗什见论曰。边国人未见经。
便暗与理合。岂不妙哉。秦王姚兴致书。饷远龟兹细
缕杂变像。以伸款敬。又姚嵩献珠像。并释论云。大智
论新记。龙胜所作。法师当冠以序。昭示万世。此邦道
士。同所钦闻也。远以书辞不敏。文多不载。然恨大论
文多。钞其要。为二十卷。桓玄讨殷仲堪。军经山北。邀
远出虎溪。远称疾不出。玄自入山。左右谏玄。勿复拜。
戒学¶ 第 164c 页 X77-0164.png
及见远。不觉致敬。玄问。不敢毁伤。何以剪削。远答以
立身行道。当自有意。岂以剪发文身。让季历而非泰
伯乎。玄出山。谓左右曰。实生所未见也。玄后以震主
之威。苦欲致之。而远坚卧不动。俄而玄欲沙汰僧众。
且谓。唯匡山道德所居。不在搜简之例。于是远以书
抵玄。其词皆阳纵而阴夺之。成帝幼冲。庾冰用事。以
沙门应敬王者。而尚书何充。仆射褚翌诸葛恢等。奏
议不应。众议同何充等。门下观望駮议纷然。玄在姑
熟。以书问远当不。且曰。此一代大事。不可令朝廷失
体也。得八座书。今以似君。君其件件详论不敬之意。
以释其疑。便当行之。远答书。其略曰。伽黎非朝宗之
服。钵具非廊庙之器。会玄篡位。下书曰。佛法宏大。所
不能测。昔推奉主之情。故兴其敬。今事既在巳。宜尽
谦礼。诸道人勿复致礼也。远乃著沙门不敬王者论。
凡五首。妙尽物情。玄西奔。安帝自江陵还京师。辅国
何无忌。劝远候迎。远称疾不行。帝遣使劳问。远脩书
叙悃诚。帝佳之。谢灵运恃才气出人上。见远悠然意
消。远卜居三十年。影不出山。迹不入俗。每送客游履。
以虎溪为限。以晋义熙十二年八月。初示疾。至六日
困笃。大德耆宿。请饮豉酒。不许。又请饮米汁。不许。又
请以蜜水为浆。乃命律师捡卷。未见而终。寿八十三。
遗命露骸松下。弟子不忍收葬。浔阳太守阮保。于山
西岭。凿圹开𡑞。有文集十卷。
**** 晋道恒
蓝田人。史失其氏。年九岁。处士张忠见之谓
戒学¶ 第 165a 页 X77-0165.png
人曰。此儿有好相。仕必为王者辅。出家必光显佛乘。
吾恨老不及见也。恒幼孤。事后母以孝闻。家贫。鬻图
书以自给。年二十。后母亡。服终为沙门。闻罗什入关。
往依之。什爱其高才。与道标齐名。姚兴以恒标二人
神俊。有经纶术业。乃下诏。令尚书令姚显。敦逼罢道。
二士于是上书陈情。其略曰。汉光武成严陵之节。魏
文帝全管宁之高。阶下天纵之圣。议论每远辈尧舜。
今乃冠巾两道人。反在光武魏文下乎。兴又书与罗
什僧[/石]。使劝谕之。必欲其反初服。什[/石]皆奏章。敷叙
其事。略曰。唯圣人为能通天下之志。恒标业巳毁除
毛发。服不正之服。今使复簪绅立朝。非通其志也。且
大秦龙兴。异才辈出。如恒标等。未为超卓。于是一众
恳乞。乃得寝免。恒叹曰。名真道之累也。乃逃去。遂没
于琅琊山中。晋义熙十三年。寿七十三。恒著释叙论
百行箴。标亦有文。
**** 宋法显
姓龚氏。平阳武阳人。三兄皆以病死龆龀中。
显三岁亦病。父惧施以出家。而终不遣。数岁病垂死。
乃送寺中。一夕差。因留不复归。母为舍寺门外。父亡。
叔使返俗。显曰。母得所养足矣。安在我。悉以先世产
业归叔。无所问。母亡。葬之如礼。尝与同学沙门数十
人。刈稻田中。盗忽至。众皆苍黄走。显独留语盗曰。若
前世不施。致今世之饥。今世复行劫夺。独不念后世
乎。盗惭弃去。既受戒。志行明决。每以经律舛阙。誓于
寻求。晋隆安三年。偕沙门慧景道整等。西渡流沙。热
戒学¶ 第 165b 页 X77-0165.png
风恶鬼。遇者必死。葱岭危壁千仞。冬夏积雪。施杙险
处。仅能过。凡涉水七百馀所。中有缘絙而渡者又十
馀所。皆汉之张骞甘英奉使。所未尝至也。雪山寒甚。
慧景股栗而死。如是又三十馀国。而后及天竺。去王
舍城三十里有寺。问耆阇崛山安在。寺僧曰。莫夜矣。
且多黑狮子食人。不可往。显念以吾欲瞻礼圣迹。幸
至此。苟今夕死。则吾志不酬。竟造无所畏。独俳徊山
中。拜瞻流涕曰。我不自知身之至此也。坐树下诵经。
夜三鼓矣。狮子蹲踞舐龁。显以手循之曰。欲肉醉我。
迟诵经毕。于是俱妥尾去。明日归路逢一老宿。植杖
立挹。不答。顷有小年来。显问耆年为谁。曰头陀迦叶
大弟子也。显追之至山。有石塞岩窦。不得往。至迦施
国。坐夏。有蛇耳处白。置于铜盂酪中。从上座至下行
遍乃化去。寺僧曰。白耳龙也。寺龙所造。岁辄一出。至
五天竺。于摩竭提邑波连弗河阿育王塔南天竺寺。
得摩诃僧祇律。又得萨婆多律。杂阿毗昙心。方等泥
洹等经。留三年。学梵书梵语。以经像附商舶。至狮子
国。同侣皆无在者。孑然独止而巳。商有以纨扇供佛
者。显见之因思归。又二年。得弥沙塞律。长杂二阿含。
皆汉地所未有。因附舶以还。忽飓作。舶人皆以物投
海中。显念观世音曰。有经像在。欲以开东方眼目。顷
之飓止。至耶婆提国。留五月易舶。适广州夜飓作。舶
人曰。坐有沙门共载耳。欲投显海中。或呵止之。得不
死。水尽粮亦竭。忽及岸见藜藋。入浦见猎者问。曰此
戒学¶ 第 165c 页 X77-0165.png
青州长广郡牢山也。猎者以归。太守李公嶷闻而躬
迎之。至州小休。遂如京师。译大泥洹经。有传写者。一
夕火。尽燬他物。而经不坏。后游荆州。殁于新寺。寿八
十六。
**** 宋昙无竭
此云法勇。出李氏。幽州黄龙人。为沙弥。持
苦行。读法显西游事。欲踪迹之。以宋永初元年。同沙
门僧猛昙朗二十有五人。出海西郡。入流沙高昌。遂
道龟兹沙勒。登[葸-十+夕]岭。望雪山障雾千里。有大江湍驶。
以绳为桥。桥之上仅可行一人。先渡彼岸者。必举火
为识。此岸之人见烟。而后可进。久无烟。则知其人堕
江中矣。三日乃至大雪山。壁立千仞。俱有杙孔。处处
相对。人持四杙。更互著崖孔中。猿臂而过。至平地失
十二人。入罽宾国。拜瞻佛钵。留岁馀。学梵语梵书。得
观世音授记经。又西去并辛头那提河。入月氏国。瞻
内髻骨观自沸水乘舟。至檀特山南石寺。寺僧杂三
乘学。天竺佛陀多罗。此云觉救者。果位人也。无谒请
为和尚依止。以受大戒。汉沙门志定。为阿阇梨。因坐
夏。夏休乃行。路皆中天竺境也。地旷人稀。赍石蜜为
粮。顾影孤绝。同伴馀五僧耳。苟经险难。即系念观世
音以免。将入舍卫国。有狂象群来。方归念间。狮子从
林中出。象怖伏。遗粪而去。渡恒河。有野牛群吼而来。
又归念之。俄大鹫飞来。于是牛亦奔散。无渴留止。遍
观陈迹。亲依圣贤久之。寻附海舶以归。至广州。其终。
别有传记。
戒学¶ 第 166a 页 X77-0166.png
**** 宋慧猷
江右人。史失其氏。少为沙门。精律学。性刚方。
师西国卑摩罗叉。深达十诵。以讲授为陜西学者之
宗。有十诵义八卷。
**** 宋竺道生
出魏氏。钜鹿人也。客居彭城。世衣冠。父为
广威令。生幼而卓异。沙门竺法汰见之。大惊曰。此儿
岂受功名富贵缚者耶。而生亦欣然。愿随归山中为
弟子。年十五。便能讲授。一时名流。莫敢犯其词锋。于
是名震法苑。居庐山七年。与慧严慧睿入长安。从罗
什受业。什门英豪数百。无有出其右者。还都馆于青
园寺。宋太祖文皇帝特加礼敬。方设大会。帝地坐亲
同众斋。食至。众疑日晚。不敢下箸。帝曰。日未晚也。才
中耳。生曰。向日丽天。今天言日中。何得非中。举钵便
食。一众从之。帝大悦。王弘范泰颜延之。皆造门结好。
生每以真丹所译经文。未能尽达佛旨。而学者又滞
见闻。然其所谓。善不受报。顿悟成佛。惟忘言得旨者
知之。乃著二谛论。佛性常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
土论。应有缘论。皆网罗旧说。发其渊奥。皎如日星。而
或者憎嫉之。巳而涅槃泥洹前品。先至秦京。生熟读
之曰。一阐提人。自当成佛。此经未尽耳。于是讲辈交
攻之。诬以为邪说。据律当摈。生白众誓曰。若我所说。
不合经义。愿于此身目见恶报。若实契佛心。愿舍寿
时据狮子座。乃受摈袖手南还。仍馆青园。其年夏雷
震青园佛殿。有龙升天。光射西壁。改名龙光。众疑其
异。俄生果去青园。而至吴之虎丘山。日竖石为听徒。
戒学¶ 第 166b 页 X77-0166.png
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则谓石曰。如我所说。义
契佛心否。石皆为动。若首肯之者。遂还庐山销景岩。
及涅槃大本至南京。果言阐提皆有佛性。生见而尉
喜不自胜。宋元嘉十一年十一月庚子。升法座。词音
朗润。听者悦悟。俄麈尾堕地。隐几而化。有释慧生者。
继止龙光。有高行。时号大小生以别之。
**** 宋慧睿
冀州人。史失其氏。少出家。以精苦称。游方至
蜀。为盗所略。使牧羊野。中有商客。见而异焉。问三藏
义。无不综达。于是为出金。赎法服还著之。西游至南
天竺。凡音译训诂。无不通。还馆庐山。闻什公在关中。
抠衣往受业焉。晚居建邺乌衣寺讲授。学者如云。彭
城王义康。请以为师。睿苦辞三返。然后许。王要睿至
其第。授戒法。睿曰。礼闻来学。未闻往教。王大愧服。诣
座下。施之貂裘。直三十万。睿以坐而未尝御。谢灵运
每从睿问经奇字。为著十四音训。序以条列梵汉旨
义。元嘉中没。寿八十五。
**** 宋昙摩密多
此云法秀。罽宾国人。七岁神明澄正。闻
梵呗辄欢笑。父母以是许之出家。国多贤达。遍承事
之。博通群经。深解禅法。为人连眉有蕴籍。世号连眉
禅师。游诸国。至龟兹。王前一日梦。神告曰。当有大士
至。王因郊迎入宫。授菩萨戒。居数载。又梦神告曰。大
士欲去。王固留。不可。至燉煌。建精舍。植柰千本。少留
弃去。至凉州馆于旧寺。又游蜀出荆州。于长沙寺立
禅阁。恳求舍利。供养经旬馀。闻锵然落盘声。视之光
戒学¶ 第 166c 页 X77-0166.png
满一阁。东还京师。止中兴寺。道俗建塔焉。顷移祇桓。
帝后太子诸王。皆执弟子礼。受戒法。中贵人日络绎
候安否。译禅宴法。普贤观。虚空藏观等经。以禅法教
授学者。远近靡弗至。号大禅师。会稽太守孟觊。请同
游鄮县诸山。遂建塔寺。东方俗多尚巫祝。自密多居
之。翕然归正。元嘉十年。还钟山定林。性嗜山水。构室
临涧。以收形胜。弟子达公者。能嗣其风。蜜多初发罽
宾。迦毗罗神王。卫至龟兹。中路欲返。辞决蜜多。要与
同至南方。达建康。即画其像上寺壁间。十九年七月
六日殁。寿八十七。葬于钟山之宋熙寺前。
**** 宋智猛
雍州京兆新丰人。端庄有美行。出家诵经。以
夕继旦。深慕先佛遗迹于五天。慨然有身造目睹之
志。于是以秦弘始六年甲辰。结侣十五人。渡河跨谷
凡三十六所。至凉州。西出阳关。涉流沙。历龟兹于阗
诸国。又自于阗西南二千里。登[葸-十+夕]岭。而同侣九人退
还。又千七百里。至波沦国。而竺道嵩者死矣。方图阇
维。失尸所在。猛顾四人悲叹惊异。及踰雪山。渡辛头
河。诣罽宾国。国有应真尊者五百人。遇猛喜尉间。为
猛说四天王事。于奇沙国。见佛文石唾壶。又见佛盔。
盔光色紫绀。轻重随念。猛香华供养。跪戴发愿而去。
又千三百里。至迦维卫国。见佛肉髻骨。及牙发影迹
具存。谒泥洹坚固之林。礼降魔菩提之树。遂于降魔
像。施以大衣。而覆之宝盖。且设净馔以尽敬。华氏国
则阿育王旧都也。有婆罗门。名罗阅。举族弘法。王所
戒学¶ 第 167a 页 X77-0167.png
推重。问猛曰。𥘿地有大乘学否。曰皆大乘学。罗阅惊
叹以为希有。猛于其家。得大泥洹僧低律诸经以归。
甲子岁。发天竺迨凉州。唯猛昙纂而巳。译泥洹二十
卷。元嘉十四年入蜀。十六年撰西游记。殁于成都。
**** 宋慧严
生范氏。豫州人也。年十二。为儒。深明诗礼。十
六为沙门。以解义称。从什公游。为一时流辈所推。还
建邺。止东安寺。宋高祖礼遇特异。方伐长安。载与俱。
行。及文帝嗣位。尤所钦敬。初帝于法未甚信崇。元嘉
十二年。京尹萧摹之请制民间建寺铸像。帝谓侍中
何尚之。吏部羊玄保曰。朕少读经不多。比日弥复无
暇。因果之事。昧然未究。所以不敢立异者。正以卿辈
时秀信敬故耳。范泰谢灵运尝言。六经法度。本在济
世。必求妙道。当以佛经指南。比见颜延之析达性论。
宗炳难黑白论。其说汪洋。大明至理。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民。皆敦此化。则朕坐致太平。夫复何事。
因出摹之所上疏曰。卿等增损。必有以遏戒浮淫。无
伤弘奖者。乃当著令耳。尚之对曰。横目之俗。多不敬
信。以臣庸陋。独有愚勤。寔惧缺薄。上玷大法。更蒙奖
论。重有愧耳。然前代群英。则不负明诏矣。渡江而来。
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郗起王坦之王恭王谧郭
文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
孙绰张玄殷凯。或宰辅冠冕。或人伦羽仪。或置情人
天之际。或抗迹烟霞之表。皆倒心归依。其间比对。如
兰护开潜渊遁崇邃。皆亚迹黄钟。或不测人也。近世
戒学¶ 第 167b 页 X77-0167.png
道俗较谈便尔。若悉举者。夷夏汉魏。奇杰辈出。不可
胜数。慧远法师云。释迦之化。无所不可。适道固自教
原。齐俗亦为要务。窃味此言。有契至理。若使家家持
戒。则一国息刑。故佛图澄适赵。而使二石减暴。罗什
在秦。则符健损虐。神道助教。昭然可观。不可诬也。而
摹之所请。不谓全非。但伤蠹道俗者。其意本在无行
僧尼。而情伪难分。去取未易耳。至如土木之工。虽若
糜费。然植福报恩。未易顿绝。臣比斟酌。进退未安。今
日面奉德音。实用欣抃。
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
学。岂臣昧陋。所宜与闻。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孙吴
尽吞并之计。无取于此耳。帝曰。此非战国之具。良如
卿言。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怠。贵仁德则兵气销。
傥以孙吴为志。动期吞并。亦将无取于尧舜之道。岂
特释教而巳哉。帝悦曰。释门之有卿。如孔门之有季
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自是崇敬教乘。颜延之著离
识论。先以其检上帝。帝命严辩之。酬酢终日。帝笑曰。
公等殆不愧支许也。东海何承天问严。佛国用何历。
严曰。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盖天之中也。五行用
土色尚黄。数以五。八寸为尺。十两当汉十二两。以建
辰之月为岁首。讨覈分至。推较薄蚀。顾步光影。其法
甚详。宿度年纪。咸有条例。承天无所措词。后波利国
人来。果同严说。帝诏任豫受焉。严与慧观谢灵运。详
定涅槃经。梦神诃之曰。涅槃尊经。何以辄加斟酌。严
惕然而觉。欲尽收前本。时识者曰。此欲戒厉后人耳。
戒学¶ 第 167c 页 X77-0167.png
若必不应者。宜即于详定时。见梦也。严以为然。后又
梦神告曰。君以佛经之力。必当见佛。元嘉二十年殁。
寿八十一。
**** 宋僧业
王氏。河内人。少为沙门。聪敏能博究三藏。从
罗什授法。精十诵。什叹以为后世之优波离也。避地
渡江。吴张邵建闲居寺于姑苏。以延之。三吴道俗争
尊异焉。宴坐之室。常有香气。元嘉十八年没。寿七十
五。
**** 宋僧导
京兆人。史失其氏。十岁出家。其师授以观世
音经。导曰。此经几卷。曰止一卷。导曰。经言尔时无尽
意。则知前更有。师大惊异之。授以法华经。于是悟解
通达。老师夙学。多敬畏之。年十八。僧睿见而叹曰。君
当作万僧法主。厚自爱。姚兴闻其名。诣之与语。载同
辇而还。学者荣之。罗什所译。多与参校。著成实三论
疏义。并空有二谛论。多所发明。宋高祖平关中。得导
而喜。还建邺。指桂阳公义真。谓导曰。儿年幼留镇。藉
公辅之。义真后为虏所逼。导果能营救。虏解围去。高
祖闻而嘉之。建东山寺于寿春。以居焉。会魏灭教。北
方避难而投之者。皆给衣食。故旧乡曲之死者。为设
会行香。流涕哀恸。孝武即位。诏住建邺中兴寺。帝郊
迎。法道大振。每讲维摩于瓦棺寺。帝临幸。公卿毕集。
久之辞还寿春殁。寿九十六。时有僧音僧威。亦有卓
行。
**** 宋慧恂
生赵氏。赵郡人。少而精苦。游关中从罗什。究
戒学¶ 第 168a 页 X77-0168.png
十诵僧祇。乃义疏之。永初中。讲授于广陵。元嘉中。至
京师止道场寺。后移长乐寺。大弘律学。大明二年殁。
寿八十。
**** 宋求那跋陀罗
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始以家世事
外道法。因遁去。求师剃落。为沙门。师令探经。得大品
华严。师喜曰。汝于大乘有缘乎。为授菩萨戒。而大乘
益精。时号摩诃衍。寻以书谕父母。使归正。既遍历师
子诸国。乃附舶而东。届中途。所饮之水既竭。又风息
不能进。贤咒之。骤雨充足。抵广州。剌史车朗以闻。驿
至京师。元嘉十二年。初住祗洹寺。巳而诏入内供养。
琅琅颜延之。通才硕学。束带造门。于是京师远近冠
盖相望彭城王义康。南谯主义宣。皆师事之。译杂阿
含法鼓胜鬘楞伽等经。共百馀卷。谯王请讲华严经。
而贤独恨未善华言。祷观世音以求感应。夜梦神力
士易其首。旦起顿通语义。遂就讲。王以屡有怪梦问
之。对曰。京都行有祸矣。王构逆谋。贤谏之。至流涕。王
逼与俱下。梁山之败堕江中。一心诵观世音。手捉竹
杖。见童子牵其衣。贤曰。汝小儿。乃能尔耶。至岸欲脱
纳衣偿童子。忽失所在。王玄谟承诏。送贤至台上尉
安之。且曰。企德有日。乃今始遇。间关来归。宁有恨乎。
对曰。无所恨。但念夙缘逢此适成熟耳。上又戏之曰。
颇念谯王否。对曰。古人不忘一饭。王饭我十年。敢遽
忘哉。愿当从阶下。求为王脩冥福。惟哀怜之。上为改
容。中兴寺成。诏徙以住持。上尝宴东府。王公毕集。诏
戒学¶ 第 168b 页 X77-0168.png
趣贤。贤至。皤然清臞。上望见谓谢庄曰。摩诃衍有机
辩。当戏之。贤趋陛。上曰。摩诃衍不负远来。唯有一在。
即应声曰。贫道客食陛下三十载。恩遇之厚。无所欠。
所欠唯一死在。上喜为促席。一坐尽倾。永明六年旱。
遍走群望无所验。诏贤曰。霶霈而后相见。贤即绝饮
食。自嚗北湖钓台上。嘿诵经咒。明日大霔。公卿入贺。
施与有加焉。太始四年正月。示疾而卒。春秋七十五。
**** 宋僧璩者
生朱氏。吴人也。少为沙门。师事僧业。尤明
十诵。工文章。涉猎书传。始居虎丘山。宋孝武闻其名。
诏至京师为僧正。止中兴寺。时有沙门僧定。自称得
不还果。璩集众详断。令现神足。定曰恐犯戒。故不现。
璩曰。按律文有四因缘。得现神足。一断疑网。二破邪
见。三除憍慢。四成功德。定不能然。遂摈之。乃著戒众
论。以示来叶。少帝准从受五戒。豫章王子尚宗为法
友。殁寿五十八。注胜鬘经。撰僧尼要事。行于世。释道
俨者。雄丘小黄人。善毗尼。精研四部。融会众家。又覈
梵汉异音旨归作决正四部毗尼论。大弘律教。游彭
城没。寿七十五。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戒学¶ 第 168c 页 X77-016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