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兴轮寺前路。此亦舍利之始也。昔僧会适
吴求伸七日方值神验。师当人主已信之际。
随上国重使。来仪本国。了无艰□。又以法水
普润海表。使惰夫立□皆怀欲往之志。其功
利复何胜道哉。后二十六年。陈遣使刘思及
入学僧明观。送释氏经论无虑二千七百馀
卷。初则新罗法化初张。经像多阙。至是班々
将大备焉。二师所终。皆未详闻矣。
释智明.新罗人。神解超悟。行止合度。内蕴密
行。赞扬他德挽回向己。舍直与人。颙々卬々。
动有可观。自竺教宣通于海东。权舆之际未
曾大集。英俊间生。奋臂而作。或自悟以逞能。
或远求而命驾。新医[袖-由+弇]于旧医。邪正始分。旧
尹告于新尹。师资相授。于是西入中国。饱参
而来。继踵而起。师以命世之才。当真平王之
七年秋七月。问津利往。入陈求法。云游海陆。
梗转西东。苟有道而有名。悉爰咨而爰诣。如
木从绳。如金成器飘然一去。忽尔十霜。学既
得髓。心切传灯。以真平王二十四年九月。随
入朝使还国。王钦风景仰。推重戒律。褒为大
德。以劝方来。师岳立嵩[荔/十]。量含沧溟。炤之以
慧月。振之以德风。缁素之徒。是彝是训。后加
大大德。蔚居峻秩。不知所卒。初师入陈后五
年。圆光法师入陈八年。昙育入隋七年。随入
朝使惠文俱还。师与智明。并以高德显名。当
代之才之美。固不相上下者也。
赞曰。季札观乐于周室。仲尼问礼于老聃。
非始学也。亦有宗矣。德等往还上国。访道
而返。斯亦异类而同归者欤。

回。上楞伽胜鬘经及佛舍利。自真兴末至真
平建福。相去几五十年。何三藏来之前却如
是。或恐安含。安弘。实有二人。然其所与三藏
不殊。而厥名不殊。今合而立传。又未详西国
三藏去留所终。和尚返国。以后作谶书一卷。
字印离合。为之者罕测。宗[这-言+]幽隐。索理者难
究。如云鸺鹠鸟散。又云。第一女主
葬忉利天。及千里战军之败。四天王寺之成。
王子还乡之岁。大君盛明之年。皆悬言遥记
的如目睹。了无差脱。善德王九年九月二十
三日。终于万善道场。享年六十二。是月乡使
从汉而邂逅法师。敷座于碧浪之上。怡然向
西而去。真所谓腾空步阶坐水行地者矣。翰
林薛某奉诏撰碑。其铭云。后葬忉利。建天天
寺。怪鸟夜鸣。兵众旦殪。王子渡关入朝。圣颜
五年。限外三十而还。浮沈轮转。彼我奚免。年
六十二。终于万善。使还海路。师亦交遇。端坐
水上。指西而去。盖不待
他。亦髣髴其遗迹矣。
赞曰。师之神通解脱。去住自在。大菩萨之
闲事。岂容笔舌于其间哉。然入朝始与西
域三藏。手派真源。吹法螺而雨法雨。河润
海陬。真弘法之圣人字也。字经三写。乌焉
成马。予疑含弘二字之有一错焉。
释阿离耶跋摩。神智独悟。形貌异伦。始
自新罗入于中国。寻师请益。无远不参。瞰憩
冥壑。凌临诸天。非惟规范当时。亦欲陶津来
世。志切游观。不殚游邈。遂求法于西竺。乃遐
登于葱岭。搜奇讨胜。历见圣踪。夙愿已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