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无忏¶ 第 961b 页
神僧传卷第三
* 昙无忏
昙无忏。或云昙摩忏。中天竺国人也。六岁遭
父忧。独与母居。见沙门达摩耶舍。以忏为其
弟子。习学小乘。后遇白头禅师遂业大乘。至
年二十诵大小乘经二百馀万言忏从兄善能
调象。骑杀王所乘白耳大象。王怒诛之。令曰。
敢有视者夷三族。亲属莫敢往者。忏哭而葬
之。王怒欲诛忏。忏曰。王以法故杀之。我以亲
而葬之。并莫违大义。何为见怒。傍人为之寒
心。其神色自若。王奇其志气。遂留供养之。忏
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咒师。后随
王入山。王渴须水不能得。忏乃密咒石出水。
因赞曰。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邻国
闻者皆叹王德。于时雨泽甚调百姓称咏。王
悦其道术深加优宠。顷之王意稍歇待之渐
薄。忏以久处致厌。遂辞往罽宾。欲演大乘彼
国不合。乃东适龟兹顷之复进到姑臧
止于传舍虑失经本枕之而寝。有人牵之在
地。忏警觉。谓是盗者。如此三夕。闻空中语曰。
此如来解脱之藏。何以枕之。忏乃惭悟别置
高处。夜有盗之者。数过提举竟不能动。明旦
忏持经去不以为重。盗者见之。谓是圣人。悉
来拜谢。时河西王沮渠蒙逊僣据凉土。忏尝
告蒙逊云。有鬼入聚落必多灾疫。蒙逊不信。
欲躬见为验。忏即以术加蒙逊蒙逊见而骇
怖。忏曰。宜洁诚斋戒神咒驱之乃读咒三日。
昙无忏¶ 第 961c 页 T50-0961.png
谓蒙逊曰。鬼已去矣。时境首有见鬼者云。见
数百疫鬼奔骤而逝。境内获安。时魏虏拓跋
焘闻忏有道术。遣使迎之。蒙逊既事忏日久
不忍舍去。后又慰辞以迎。蒙逊既吝忏不遣。
又迫魏之强。至蒙逊义和三年三月。忏因请
西行。更寻涅槃后分。蒙逊忿其欲去。乃密图
害忏。伪以资粮发遣。厚赠宝货。临发之日忏
乃流涕。告众曰。忏业对将至。众圣不能救矣。
以本有心誓义不容停。比发蒙逊果遣刺客
于路害之。春秋四十九。是岁宋元嘉十年也。
远近咸共嗟焉。既而蒙逊左右常白日见鬼
神以剑击蒙逊。至四月蒙逊寝疾而亡。
* 杯渡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人因目之。
初在冀州不修细行。神力卓越世莫测其由。
尝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渡窃而将
去。家主觉而追之。见渡徐行。走马逐之不及。
至于孟津河浮木杯于水。凭之渡河。不假风
棹轻疾如飞。俄而及岸达于京师。见时可年
四十许。带索褴缕殆不蔽身。言语出没喜怒
不均。或严冰叩冻洗浴。或著履上山。或徒行
入市。唯荷一芦圌子更无馀物。尝从延贤
寺法意道人处。意以别房待之。后欲往瓜步
江。于江侧就航人。告渡不肯载之。复累足杯
中顾盻言咏。杯自然流直渡北岸。向广陵遇
村舍李家八关斋。先不相识。乃直入斋堂而
坐。置芦圌于中庭。众以其形陋无恭敬之心。
李见芦圌当道。欲移置墙边。数人举不能动。
渡食竟提之而去。笑曰。四天王李家。于时有
昙无忏¶ 第 962a 页 T50-0962.png
一竖子窥其圌中。有四小儿并长数寸。面目
端正衣裳鲜洁。于是追觅不知所在。后数日
乃见在西界蒙笼树下坐。李礼拜请还家。日
日供养。渡不甚持斋。饮酒啖肉。至于辛鲙。与
俗无异。百姓奉上或受不受。沛国刘兴伯为
兖州刺史。遣使要之。负圌而来。兴伯使人举
视。十馀人不胜。伯自看唯见一败衲及一木
杯。后还李家。复得二十馀日。清旦忽云。欲得
一袈裟。中时令办。李即经营。至中未成。渡云。
暂出。至瞑不返。合境闻有异香。疑之为怪。处
处觅渡。乃见在北岩下敷败袈裟于地卧之
而死。头前脚后皆生莲华。极鲜香。一夕而萎。
邑共殡葬之。后数日有人从北来云。见渡负
芦圌行向彭城。乃共开棺靴履存焉。既至彭
城遇有白衣黄欣。深信佛法见渡礼拜。请还
家。家至贫但有麦饭而已。渡甘之怡然止得
半年。忽语欣云。可觅芦圌三十六枚。吾须用
之。答云。此间止可有十枚。贫无以买。恐不尽
办。渡曰。汝但检觅宅中应有。欣即穷检。果得
三十六枚。列之庭中。虽有其数亦多破败。比
欣次第熟视皆已新完。渡密封之。因语欣令
开乃见钱帛皆满。可堪百许万。识者谓是杯
渡分身他土所得䞋施。回以施欣。欣受之皆
为功德经一年许辞去。欣为办粮食。明晨见
粮食具存。不知渡所在。后东游入吴郡。路见
钓鱼师。因就乞鱼。鱼师施一喂者。渡手弄反
覆还投水。游活而去。又见网师更从乞鱼。网
师瞋骂不与。渡乃拾取两石子掷水中。俄而
有两水牛斗其网中。网既碎败不复见牛。渡
昙无忏¶ 第 962b 页 T50-0962.png
亦已隐。行至松江。乃仰盖于水中乘而渡岸
经涉会稽剡县登天台山。数月而返京师。少
时游止无定。请召或往不往时南州有。陈家。
颇有衣食。渡往其家甚见迎奉。闻都下复有
一杯渡。陈父子五人咸不信。往都下看之。果
如其家杯渡。形相一种。陈设一合蜜姜及刀
子薰陆香手巾等。渡即食蜜姜都尽。馀物宛
在膝前。其父子五人恐是其家杯渡。即留二
弟停都守视。馀三人还家。家中杯渡如旧膝
前亦有香刀子等。但不啖蜜姜为异尔。乃语
陈云。刀子钝可为磨之。二弟还都云。彼渡已
移灵鹫寺。其家忽求黄纸两幅作书。书不成
字。合同其背。陈问上人作何券书。渡不答。竟
莫测其然。时吴部民朱灵期使高丽。还值风
舶飘经九日。至一洲边。洲上有山。山甚高大。
入山采薪。见有人路。灵期乃将数人随路告
乞。行十馀里闻磬声香烟。于是共称佛礼拜。
须臾见一寺甚光丽。多是七宝庄严。又见十
馀石人。乃共礼拜还反。行少许闻唱导声。还
住更看。犹是石人。灵期等相谓此是圣僧。吾
等罪人不能得见。因共竭诚忏悔。更往乃见
真人。为灵期等设食。食味是菜。而香美不同
世食。竟共叩头礼拜。乞速还至乡。有一僧云。
此间去都乃二十馀万里。但令至心不忧不
速也。因问灵期云。识杯渡道人不。答言。甚识。
因指北壁有一壶挂锡杖及钵云。此是杯渡
住处。今因君以钵与之。并作书著函中。别有
一青竹杖。语灵期云。但掷此杖置舫前水中。
闭船静坐。不假劳力必令速至。于是辞别。令
昙无忏¶ 第 962c 页 T50-0962.png
一沙弥送至门上。语云。此道去行七里至船。
不须从先路去也。如言西转行七里许至船
即具如所示。唯闻舫从山顶树木上过。都不
见水。经三日至石头淮而住。亦不复见竹杖
所在。舫入淮至朱雀。乃见杯渡骑大航兰以
捶捶之曰。马马何不行。观者甚多。灵期等在
舫遥礼之。渡乃自下舫取书并钵。开书视之
字无人识者。渡大笑曰。使我还耶。及钵掷云
中还接之曰。我不见此钵四千年矣。渡多在
延贤寺法意处。时世以此钵异物竞往观之。
有庾常婢偷物而叛。四追不擒乃问杯渡。云
已死。在金城江边空冢中。往看果如所言。孔
宁子时为黄门侍郎。在家患痢。遣信请渡。渡
咒竟云。难差。见有四鬼皆被伤截宁子泣曰。
昔孙恩作乱家为军人所破。二亲及叔皆被
痛酷。宁子果死。又有齐谐妻胡母氏病。众治
不愈。后请僧设斋。斋座有僧劝迎杯渡。渡既
至一咒。病者即愈。齐谐伏事为师。因作传记。
其从来神异不可备纪。元嘉三年九月辞谐
入东。留一万钱物寄谐倩为营斋。于是别去。
行至赤山湖患病而死。谐即为营斋。并接尸
还葬建康覆舟山。至四年有吴兴邵信者。甚
奉法。遇伤寒病无人敢看。乃悲泣念观音。忽
见一僧来云。是杯渡弟子。语云。莫忧家师寻
来相看。答云。渡死已久。何容得来。道人云。
来复何难。便衣带头出一合许散。与服之病
即差。又有杜僧哀者。住在南岗下。昔经伏事
杯渡。儿病甚笃。乃思念恨不得渡与念神咒。
明日忽见渡来。言语如常。即为咒病者便愈。
昙无忏¶ 第 963a 页 T50-0963.png
至五年三月渡复来齐谐家。吕道惠闻而怛
之杜天期水丘熙等。并见皆大惊。即起礼拜。
渡语众人言。年当大凶可勤修福业。法意道
人甚有德。可往就之。修立故寺以禳灾祸也。
须臾门上有一僧唤渡。便辞去云。贫道当向
交广之间不复来也。齐谐等拜送慇勤于是
绝迹。顷世亦言时有见者。
* 昙谛
释昙谛。姓康氏。其先康居国人。汉灵帝时移
附中国。献帝末乱移止吴兴。谛父肜尝为冀
州别驾。母黄氏昼寝梦见一僧。呼黄为母。寄
一麈尾并铁镂书镇二枚。眠觉见两物具存。
因而怀孕生谛。谛年五岁母以麈尾等示之。
谛曰。秦王所饷。母曰。汝置何处。答云不忆。至
年十岁出家。学不从师悟自天发。后随父之
樊邓。遇见关中僧䂮道人。忽唤䂮名。䂮曰。
童子何以呼宿老名。谛曰。向者忽言。阿上是
谛沙弥。为众僧采菜被野猪所伤。不觉失声
耳。䂮经为弘觉法师弟子。为僧采菜被野猪
所伤。䂮初不忆。此乃诣谛父。谛父具说本末
并示书镇麈尾等。䂮乃悟而泣曰。即先师弘
觉法师也。师经为姚苌讲法华。贫道为都讲。
姚苌饷师二物。今遂在此。追计弘觉舍命正
是寄物之日。复忆采菜之事。弥深悲仰。性爱
林泉。后还吴兴。入故章昆山。闲居涧饮二十
馀载。以宋元嘉末卒于山。寿六十馀。
* 求那跋摩
求那跋摩。此云功德铠。本刹利种。累世为王
治在罽宾国。年十四便机见俊达深度。仁爱
昙无忏¶ 第 963b 页 T50-0963.png
汎博崇德务善。其母尝须野肉令跋摩办之。
跋摩曰。有命之类莫不贪生。夭彼之命非仁
人矣。年二十出家受戒。洞明九部博晓四舍。
诵经百馀万言。深达律品妙入禅要。时人号
曰三藏法师。至年三十罽宾国王薨。绝无绍
嗣。众咸议曰。跋摩帝室之胤。又才明德重。可
请令还俗以绍国位。群臣数百再三固请。跋
摩不纳。乃辞师违众林栖谷饮。孤行山野遁
迹人世。后至阇婆国。初未至一日阇婆王母
夜梦见一道士飞舶入国。明旦果是跋摩来
至。王母敬以圣礼从受五戒。母因劝王曰。宿
世因缘得为母子。我已受戒而汝不信。恐后
生之因永绝今果。王迫以母敕。即奉命受戒。
渐染既久专精稍笃。顷之邻兵犯境。王谓跋
摩曰。外贼恃力欲见侵侮。若与斗战伤杀必
多。如其不拒危亡将至。今唯归命师尊不知
何计。跋摩曰。暴寇相攻宜须禦捍。但当起慈
悲心勿兴害念耳。王自领兵拟之。旗鼓始交
贼便退散。王遇流矢伤脚。跋摩为咒水洗之。
信宿平复。后为跋摩立精舍。躬自琢材伤王
脚指。跋摩又为咒治之。有顷平复。时京师名
德沙门慧观慧聪等远挹风猷思欲参禀。以
元嘉元年九月。启文帝求迎请跋摩。帝即敕
交州刺史令泛舶延致。观等又遣沙门法长
道冲道隽等往彼祈请。文帝知跋摩已至南
海。于是复敕州郡令资发下京。路由始兴经
停岁许。始兴有虎市山。仪形耸峙峰岭高绝。
跋摩谓其髣髴耆阇。乃改名灵鹫。于山寺之
外别立禅室。去寺数里磬音不闻。每至鸣椎。
昙无忏¶ 第 963c 页 T50-0963.png
跋摩已至。或冒雨不沾。或履泥不污。时众道
俗莫不肃然增敬。寺有宝月殿。跋摩于殿北
壁手自画作罗云像。及定光儒童布发之形。
像成之后每夕放光。久之乃歇。始兴太守蔡
茂之深加敬仰。后茂之将死。跋摩躬自往视
说法安慰。后家人梦见茂之在寺中与众僧
讲法。此山本多虎灾。自跋摩居之。昼行夜往。
或时值虎以杖按头抒之而去。跋摩尝于别
室坐禅。累日不出。寺僧遣沙弥往候之。见一
白师子缘柱而立。亘室弥漫生青莲花。沙弥
惊恐大呼。往视师子豁无所见。未终之前预
造遗文偈颂三十六行。自说因缘云。已證二
果。手自封缄付弟子阿沙罗云。我终后可以
此文还示天竺僧。亦可示此境僧也。既终之
后即趺坐绳床。颜貌不异似若入定。道俗赴
者千有馀人。并闻香气芬烈。咸见一物状若
龙蛇。可长一匹许。起于尸侧直上冲天。莫能
诏者。即于南林戒坛前。依外国法阇毗之。春
秋六十有五。
* 僧亮
释僧亮。未详何许人。以戒行著名。欲造丈六
金像。闻湘州伍子胥庙多有铜器。亮告刺史
张劭借健人一百大船十只。劭曰。庙既灵验
犯者必死。且有蛮人守护。讵可得耶。亮曰。若
果福德则与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当之。劭
即给人船。三日至庙。庙前有两镬容百馀斛。
中有巨蛇。长十馀丈。出遮行路。亮乃执锡咒
之。蛇即隐去。俄见一人秉笏出云。闻师道业
非凡营福事重。今特相随喜。于是令人辇取
昙无忏¶ 第 964a 页 T50-0964.png
庙铜。既多十取一。而舫已满。及归遇风水甚
利。群蛮相报追不及矣。还都铸像既成。唯焰
光未备。文帝为造金薄圆光。安置彭城寺。至
太始中明帝移像湘宫寺焉。
* 道生
竺道生。本姓魏氏。钜鹿人。生而颖悟聪哲若
神。其父知非凡器爱而异之。后值沙门竺法
汰。遂改俗归依。及年在志学便登讲座。吐纳
问辩辞清珠玉。虽宿望学僧当时名士。皆虑
挫词穷莫敢詶抗。年至具戒器鉴日深。初入
庐山幽栖七年。常以入道之要慧解为本。故
钻研群经。万里从师不惮疲苦。后游长安从
什公受业。关中僧众咸谓神悟。还止青园寺。
宋太祖文皇深加叹重。后太祖设会。帝亲同
众御于地筵。下食良久。众咸疑日晚。帝曰。始
可中耳。生曰。白日丽天。天言始中。何得非
中。遂取钵便食。于是一众从之。莫不叹其枢
机得衷。时涅槃后品未至。生曰。阐提皆当成
佛。此经来未尽耳。于是文字之师。诬生为邪
摈而遣之。生白众誓曰。若我所说不合经义。
请于见身即见恶报。若实契佛心愿舍寿时
据师子座。竟拂衣入吴之虎丘山。竖石为徒
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曰。如我所说契
佛心否。群石皆首肯之。其年夏雷震青园佛
殿。龙升于天光影西壁。因改寺名曰龙光。时
人叹曰。龙既去生必行矣。俄而投迹庐山肖
影岩岫。山中僧众咸共敬服。后涅槃大本至
于南京。果称阐提悉有佛性。与生所说若合
符契。生既获斯经。寻即讲说。以宋元嘉十一
昙无忏¶ 第 964b 页 T50-0964.png
年。于庐山升于法座讲说涅槃。将毕忽见麈
尾纷然而坠。端坐正容隐几而卒。
* 昙摩密多
昙摩密多。此云法秀。罽宾人也。年至七岁神
明澄正。每见法事辄自然欣跃。其亲爱而异
之。遂令出家。罽宾多出圣达。屡值明师。博贯
群经特深禅法。所得之要皆极其微奥。为人
沈邃有慧解。仪轨详正。生而连眉。故世号眉
禅师。少好游方誓志宣化。周历诸国遂适龟
兹。未至一日王梦神告王曰。有大福德人明
当入国。汝应供养。明旦即敕外司。若有异人
入境必驰奏闻。俄而密多果至。王自出郊迎。
乃请入宫。遂从禀戒尽四事之礼。密多安而
能迁不拘利养。居数载密有去心。神又降梦
曰。福德人舍王去矣。王惕然惊觉。既而君臣
固留莫之能止。遂度流沙进到燉煌。于闲旷
之地建立精舍。植㮈千株开园百亩。房阁池
林极为严净。顷之后适凉州。仍于公府旧寺
更葺堂宇。学徒济济禅业甚盛。常以江右王
畿志欲传法。以宋元嘉元年展转至蜀。俄而
出峡停止荆州。于长沙寺造立禅阁。翘诚恳
恻祈请舍利。旬有馀日遂感一冲器出声放
光满室。门徒道俗莫不更增勇猛。人百其心。
顷之沿流东下至于京师。初止中兴寺。晚憩
祇洹。密多道声素著化洽连邦。至京甫尔倾
都礼讯。自宋文袁皇后及皇太子公主。莫不
设斋桂宫请戒椒掖。参候之使旬日相望。即
于祇洹寺译出禅经禅法要普贤观虚空藏观
等。常以禅道教授。或千里咨受四辈。远近皆
昙无忏¶ 第 964c 页 T50-0964.png
号大禅师。会稽太守平昌孟顗。深信正法。以
三宝为己任。素好禅味敬心殷重。及临浙右
请与同游。乃于鄮县之山建立塔寺。东境
旧俗多趋巫祝。及妙化所移比屋归正。自西
徂东无思不服。元嘉十年还都止钟山定林
下寺。密多天性凝静雅爱山水。为钟山镇岳
埒美嵩华。常叹下寺基构临涧低侧。于是乘
高相地揆卜山势。以元嘉十二年斩木刊石
营建上寺。士庶钦风献奉稠叠。禅房殿宇郁
尔层构。于是息心之众万里来集。讽诵肃邕
望风成化定林达禅师即神足弟子。弘其风
教声震道俗。故能净化久而莫渝。胜业崇而
弗替。盖密多之遗烈也。爰自西域至于南土。
凡所游履靡不兴造檀会敷陈教法。初密多
之发罽宾也。有迦毗罗神王卫送。遂至龟兹
于中路欲反。乃现形告辞密多曰。汝神力通
变自在游处。将不相随共往南方。语毕即收
影不现。遂远从至都即于上寺图像著壁。迄
至于今犹有声影之验。洁诚祈福莫不享愿。
以元嘉十九年七月六日卒于上寺。春秋八
十有七。
* 求那跋陀罗
求那跋陀罗。此云功德贤。中天竺人。以大乘
学故世号摩诃衍。本婆罗门种幼。学五明诸
论。后遇见阿毗昙杂心。寻读惊悟。乃深崇佛
法。其家世事外道禁绝沙门。乃舍家潜遁远
求师范。即投簪落䰂专精志学。及受具戒
博通三藏。到师子诸国皆传送资供。既有缘
东方。随舶泛海中途风止。淡水复竭举舶忧
昙无忏¶ 第 965a 页 T50-0965.png
惶。跋陀曰。可同心并力念十方佛称观世音。
何往不感乃密诵咒经恳到礼忏。俄而信风
暴至密云降雨。一舶蒙济。宋丞相南谯王义
宣镇荆州。创房殿请讲华严等经。而跋陀自
忖未善华言有怀愧叹。即旦夕礼忏请观世
音乞求冥应。遂梦有人白服持剑擎一人首。
来至其前曰。何故忧耶。跋陀具以事对。答曰。
无所多忧。即以剑易首更安新头。语令回转
曰。得无痛耶。答曰。不痛。豁然便觉心神喜
悦。旦起语义皆通备领华言。于是就讲。元嘉
末谯王屡有怪梦。跋陀答云。京都将有祸乱。
未及一年元凶构逆。及孝建之初谯王阴谋
逆节。跋陀颜容忧傪未及发言。谯王问其故。
跋陀谏诤恳切。乃流涕而出曰。必无所冀。贫
道不容扈从。谯王以其物情所信。乃逼与俱
下。梁山之败火舰转迫。去岸悬远判无全济。
唯一心称观世音。手捉筇竹杖投身江中。水
齐至膝。以杖刺水。水流深駃。见一童子寻后
而至以手牵之。顾谓童子。汝小儿何能度我。
恍惚之间觉行十馀步。仍得上岸。即脱纳衣
欲偿童子。顾觅不见。举身毛竖。时王玄谟督
军梁山。世祖敕军中得摩诃衍。善加料理驿
信送台。俄而寻得。令舸送都。世祖即时引见
顾问委曲。曰企望日久。今始相遇。跋陀曰。既
染衅戾分当灰粉。今得接见重荷生造。敕问
并准为贼。答曰。出家之人不预戎事。然张畅
宋灵秀等并是驱迫贫道。所明但不图宿缘
乃逢此事。帝曰。无所惧也。是日敕住后堂供
施衣物。给以人乘。及中兴寺成敕令移住。后
昙无忏¶ 第 965b 页 T50-0965.png
于秣陵界凤凰楼西起寺每至夜半辄有推户
而唤。视不见人。众屡厌梦。跋陀烧香咒愿曰。
汝宿缘在此我今起寺。行道礼忏常为汝等。
若住者为护寺善神。若不能住各随所安。既
而道俗十馀人。同夕梦见鬼神千数皆荷担
移去。寺众遂安。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
川累月无验。世祖请令祈雨必使有感。如其
无获不须相见。跋陀曰。仰凭三宝。陛下天威
冀必降泽。如其不获不复重见。即往北湖钓
台烧香祈请。不复饮食默而诵经。密加秘咒。
明日晡时西北云起。初如车盖。日在桑榆风
震云合连日降雨。寻常执持香炉未尝辍手。
每食飞鸟乃集手取食。至太宗之世礼供隆
到。大始四年正月觉体不愈。便与太宗及公
卿等告别。临终三日延伫而望云。见天华圣
像。隅中遂卒。春秋七十有五。
* 慧达
释慧达。姓刘氏。名窣和。本咸阳东北三城定
阳稽胡也。先不事佛目不识字。后因酒会疾。
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因出家为僧。住于
文成郡。至元魏太武太延元年流化将讫。便
事西返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而遥礼
之。人莫有晓者。乃问其故。达云。此崖当有像
现。若灵相圆备则世乐时康。如其有阙则世
乱民苦。尔后八十七年至正光初。忽天风雨
雷震山裂。挺出石像举身丈八。形相端严唯
无有首。登即选石命工彫镌别头安讫还落。
因遂住之。魏道凌迟其言验矣。逮周元年治
凉州。城东七里涧忽有光现。彻照幽显观者
昙无忏¶ 第 965c 页 T50-0965.png
异之。乃像首也便奉至山岩安之。宛然符会。
相好圆备。太平斯在。保定元年置为瑞像寺
焉。识者方知其先监。达后行至肃州酒泉县
城西七里涧中死。其骨并碎如葵子大。可穿
之。今城西古寺中塑像在焉。
* 勒那漫提
勒那漫提。天竺僧也。住元魏洛京永宁寺。善
五明工道术。时信州刺史綦母怀文。巧思多
知天情博艺。每国家营宫室器械无所不关。
利益公私一时之最。又敕令修理永宁寺。见
提有异术。常送饷祇承。冀有闻见。而提视之
平平初无叙接。怀文心恨之。时洛南玄武馆
有一蠕蠕客曾与提西域旧交乘马衣皮。
时来造寺二人相得。言笑抵掌弥日不懈。怀
文旁见夷言不晓往复。乃谓提曰。弟子好事
人也。比来供承望师降意。而全不赐一言。此
北狄耳。兽心人面。杀生血食何足可尚。不期
对面遂成彼此。提曰。尔勿轻他。纵使读万卷
书。事用未必相过也。怀文曰。此有所知当与
角伎赌马。提曰。尔有何耶。曰算术之能无问
望山临水悬测高深围圌踏窖不舛升合。
提笑而言曰此小儿戏耳。庭前有一枣树极
大子实繁满。时七月初悉已成就。提仰视树
曰。尔知其上可有几许子乎。怀文怪而笑曰。
算者所知必依钩股标准。则天文地理亦可
推测。草木繁耗有何形兆计期。实谩言也。提
指蠕蠕曰。此即知之。怀文愤气不信。即立契
赌马。寺僧老宿咸来同看。具立旁證。提具告
蠕蠕。彼笑而承之。怀文复要云。必能知者。几
昙无忏¶ 第 966a 页 T50-0966.png
许成核。几许瘀死无核。断许既了。蠕蠕腰间
皮袋里出一物。似今称锤。穿五色线。线别贯
白珠。以此约树。或上或下。或旁或侧。抽线睫
眼周回良久。向提撼头而笑述其数焉。乃遣
人扑子实下尽。一一看阅疑者。文自剖看校
量子数成不。卒无欠剩。因获马而归。提每见
洛下人远向嵩高少室取薪者。自云。百姓如
许地担负辛苦。我欲暂牵取二山枕洛水头。
待人伐足。乃还故去。不以为难。此但数术耳。
但无知者。诬我为圣。所以不敢。提临终语弟
子曰。我更停五三日往一处行。汝等念修正
道勿怀眷恋。便寝疾闭尸而卧。弟子窃于门
隙视之。见提身不著床在虚仰卧。相告同视
一僧忽欬。提还床如旧。遥谓曰。门外是谁何
不来入。我以床热故取凉耳。尔勿怪也。是后
数日便舍命矣。
* 僧意
释僧意。不知何许人。贞确有思力。每登座讲
说。辄天花下散于法座。元魏中住太山朗公
谷山寺。寺有高丽等像七尊。并是金铜。俱陈
寺堂。堂门常开。而鸟兽无敢入者。意奉法自
资束躬供养。将终前夕有一沙弥。死来已久。
见形礼拜云。违奉已来常为天帝驱使。栖遑
无暇废修道业。不久天帝请师讲经。愿因一
言得免形苦。意便洗浴烧香端坐静室。候待
时至。及期果有天来入寺及房。冠服羽从伟
丽殊特。众僧初见但谓是何世贵人入山参
谒不生惊异。及意尔日无疾而逝。方知灵感
焉。
昙无忏¶ 第 966b 页 T50-0966.png
* 道丰
释道丰。未详氏族。世称得道之流。与弟子三
人居相州鼓山中不求利养。世之术艺无所
不解。齐高帝往来并邺常过问之。应对不思
随事标举。帝曾命酒并蒸肫。敕置丰前令遣
食之。丰略无辞让极意饱啖。帝大笑。亦不与
言。驾去后谓弟子曰。除却床头物。及发撤床
见向者蒸肫犹在。都不似啖嚼处。时石窟寺
有一坐禅僧。每日至西。则东望山巅有丈八
金像现。此僧私喜谓睹灵瑞。日日礼拜。如此
可经两月。后在房卧。忽闻枕间有语。谓之曰。
天下更何处有佛。汝今成道即是佛也。尔当
好作佛身莫自轻脱。此僧闻已便起持重。傍
视群僧犹如草芥。于大众前侧手指胸云。尔
辇颇识真佛不。泥龛画像语不能出唇。知虑
何如。你见真佛不知礼敬。犹作本目期我悉
堕阿鼻。又眼精已赤叫呼无常。合寺知是惊
禅。及未发前舁诣丰所。径问曰。汝两月已来
常见东山上现金像耶。答曰。实见。又曰。汝闻
枕间遣作佛耶。答曰。实然。丰曰。此风动失心
耳。若不早治或狂走难制。便以针针三处。因
即不发。及丰临终谓弟子曰。吾在山久。令汝
等有谷汲之劳。今去无以相遗。当留一泉与
汝。既无陟降辛苦。努力勤修道业。便于灶傍
去一方石。遂有玄泉。澄映不盈不减。于今见
存。
* 僧稠
释僧稠。姓孙氏。元出昌黎末。居钜鹿之瘿陶
焉。性度纯懿。一览佛经涣然神解。幼落发为
昙无忏¶ 第 966c 页 T50-0966.png
沙弥时。时辈每暇。常角力为戏。而稠以劣弱
见凌侮。稠羞之。乃入殿中闭户抱金刚足。而
誓曰。我以羸弱为等辈轻侮。汝以力闻当祐
我。我捧汝足七日当与我力。如不与必死无
还志也。如是至第六日。将曙金刚形现手执
一钵筋谓稠曰。小子欲力当食此筋。稠辞以
斋故不欲食。神乃怖以杵。稠惧遂食。食已神
曰。汝已多力。然善持教勉旃。神去且晓。乃还
所居。同列复戏侮。稠曰。吾有力矣。恐汝不能
堪。众试引其臂。筋骨强劲殆非人也。方惊疑。
稠曰。吾与汝试之。因入殿中横蹋壁行。自西
至东凡数百步。又跃首至于梁数四。仍引重
千钧。拳捷骁趫动骇物听。众皆惊服。尝住嵩
岳寺。僧有百人泉水才足。忽见妇人弊衣挟
帚却坐阶上听僧诵经。众不测为神人也。便
诃遣之。妇有愠色以足蹋泉。水立枯竭身亦
不现。众以告稠。稠呼优婆夷。三呼乃出。便谓
神曰。众僧行道宜加拥护。妇人以足拨于故
泉。水即上涌。众叹异之。后诣怀州西王屋山
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震岩。乃以锡杖
中解。各散而去。一时忽有仙经两卷在于床
上。稠曰。我本修佛道。岂拘域中长生者乎。言
已须臾自失。后移止青罗山受诸疠疾供养。
情不惮其臭溃甘之如荠。坐久疲顿舒脚床
前。有神辄扶之还令加坐。因屡入定。每以七
日为期。闻有敕召绝无承命。苦相敦喻方遂
允请。即日拂衣将出山阙。两岫忽然惊震响
声悲切。骇扰人畜禽兽飞走。如是三日。稠顾
曰。慕道怀仁触类斯在。岂非爱情易守放荡
昙无忏¶ 第 967a 页 T50-0967.png
难持耶。乃不约事留杖策漳滏又尝有客
僧负锡初至。将欲安处问其本夏。答云。吾见
此中三为伽蓝。言终而隐。既而掘地为井果
得鸱吻二焉。又所住禅窟前有深渊。见被毛
之人伟而胡貌。置釜然火水将沸涌。俄有大
蟒从水中出。欲入釜内。稠以足拨之蟒遂入
水。毛人亦隐。其夜因致男子神来顶拜稠云。
弟子有儿。岁岁为恶神所啖。儿子等惜命不
敢当。弟子衰老将死。故自供食。蒙师之力得
免斯难。稠索水噀之奄成云雾。时或谗稠于
宣帝以倨傲无敬。帝大怒自来加害。稠冥知
之。生来不至僧厨。忽无何而到云。明有大客
至多作供设。至夜五更先备牛舆。独往谷口。
去寺二十馀里。孤立道侧。须臾帝至。怪问其
故。稠曰。恐身血不净秽污伽蓝。在此候耳。帝
谓尚书令杨遵彦曰。如此真人何可毁谤也。
因谓曰。朕未见佛之灵异。颇可得睹否。稠曰。
此非沙门所宜。帝强之。乃投袈裟于地。帝使
数十人举之不能动。稠命沙弥取之。初无重
焉。嵩阳杜昌妻柳氏甚妒。有婢金荆昌沐令
理发。柳氏截其双指。无何柳被狐刺螫指
双落。又有一婢名玉莲。能唱歌。昌爱而叹其
善。柳氏乃截其舌。后柳氏舌疮烂事急。就稠
忏悔。稠已先知谓柳氏曰。夫人为妒。前截婢
指已失双指。又截婢舌。今又合断舌。悔过至
心乃可免。柳氏顶礼求哀。经七日稠大张口
咒之。有二蛇从口出。一尺以上。急咒之遂落。
舌亦平复。当终之时异香满寺。闻者悚神。既
而剋日。准敕四部弥山。人兼数万香柴千计。
昙无忏¶ 第 967b 页 T50-0967.png
日正中时焚之以火。莫不哀恸哭响流川。顷
有白鸟数百徘徊烟上。悲鸣相切。移时乃
逝。
* 宝公
沙门宝公者。嵩山高栖士也。旦从林虑向白
鹿山。因迷失道。日将隅中。忽闻钟声。寻响而
进。岩岫重阻登陟而趋。乃见一寺。独据深林
三门正南赫奕辉焕。前至门所。看额云灵隐
之寺。门外五六犬。其大如牛。白毛黑啄或踊
或卧。回眸盻宝。宝怖将返。须臾见胡僧外来。
宝唤不应。亦不回。顾直入门内犬亦随。入良
久宝见。人渐次入。门屋宇四周房门并。闭进
至讲堂唯见床榻高座俨然。宝入西南隅床
上坐。久之忽闻东间有声。仰视见开孔如井
大比丘前后从孔飞下。遂至五六十人。依位
坐讫自相借问。今日斋时何处食来。或言豫
章成都长安陇右蓟北岭南五天竺等。无处
不至。动即千万馀里。末后一僧从空而下。诸
人竞问。来何太迟。答曰。今日相州城东彼岸
寺鉴禅师讲会。各各竖义。有一后生聪俊难
问。词音锋起殊为可观。不觉遂晚。宝本事鉴
为和尚。既闻此语望得参话。因整衣而起白
诸僧曰。鉴是宝和尚。诸僧直视宝。顷之已失
灵隐寺所在。宝但独坐于柞木之下。一无所
见。唯睹岩谷。禽鸟翔集喧乱。及出山以问尚
统法师。尚曰。此寺石赵时佛图澄法师所造。
年岁久远贤圣居之。非凡所住。或沈或隐迁
徙无定。今山行者犹闻钟声。
* 阿秃师
昙无忏¶ 第 967c 页 T50-0967.png
释阿秃师者。不知乡土姓名所出。尔朱未灭
之前已在晋阳游诸郡邑。不居寺舍出入民
间。语谲必有徵验。每行市里人众围绕之。因
大呼以手指胸曰。怜尔百姓无所知。不识并
州阿秃师。人遂以此名焉。齐神武迁邺之后。
以晋阳兵马之地王业所基。常镇守并州。时
来邺下。所有军国大事未出帷幄者。秃师先
于人众间泄露。末年执置城内遣人防家不
听辄出。若其越逸罪及门司。当日并州城三
门。各有一秃师荡出。遮执不能禁。未几有人
从北州来云。秃师四月八日于雁门郡市舍
命。郭下大家以香花送之埋于城外。并州人
怪笑此语。谓之曰。秃师四月八日从汾桥过
东出。一脚有鞋一脚徒跣。但不知入何坊巷。
人皆见之。何云雁门死也。此人复往北州报
语乡邑。众共开冢看之。唯见一只履鞋耳。后
还并州。齐神武以制约不从浪语不息虑动
民庶。遂以祅惑戮之。沙门无发以绳钩首。伏
法之日举州民众诣市观之。秃师含笑更无
言语。刑后六七日有人从河西部落来云。道
逢秃师形状如故。但能负一绳笼秃师头。与
语不应急走西去。
* 僧达
释僧达。俗姓李氏。上谷人。十五出家。游学北
代听习为业。初经营山寺。将入谷口虎踞其
前。乃祝曰。欲造一寺福被幽灵。若相许者可
为避道。言讫寻去。及造寺竟安众综业。达返
邺京。夜有神现。身被黄服。拜而跪曰。弟子是
戴山胡也。王及三谷正备供养。愿不须还。达
昙无忏¶ 第 968a 页 T50-0968.png
曰。在山利少在京利多。贫道观机而动。幸无
遮止。又经静夜有推户者。称曰山神之妻。曰
日无暇今故参拜。并奉米糕一筐。进而重曰。
僧无偏为礼佛之时。请兼弟子名也。达答糕
可将还。后当为礼佛兼名也。因令通礼之时
一拜兼唱。达遣弟子道爽为山神读金光明
经。月馀有虎来盗犬去。达闻之曰。此必小道
人懈怠不为檀越读经。具问之。果云。年日来
别读维摩耳。乃烧香礼佛告曰。昨虽诵馀经
其福亦属檀越。若有灵鉴放犬还也。至晓犬
还。看于顶上有衔啮处。一日少觉微疾。端坐
绳床。口诵般若。形气调静。遂终于洪谷山寺。
春秋八十有二。
* 玄畅
释玄畅。姓赵氏。河西金城人。少时家门为胡
虏所灭。祸将及畅。虏师见畅而止之曰。此儿
目光外射非凡童也。遂获免。仍往凉州出家。
其后虐虏剪灭佛法害诸沙门。唯畅得走。以
元嘉二十二年闰五月十七日发自平城。路
由代郡上谷。东跨太行。路经幽冀。南转将至
孟津。唯手把一束杨枝一扼葱叶。虏骑追逐
将欲及之。乃以杨枝击沙。沙起天闇人马不
能前。有顷沙息骑已复至。于是投身河中。唯
以葱叶内鼻孔中通气度水。以八月一日达
于扬州。洞晓经律深入禅要占记吉凶靡不
诚验。迄宋之季年乃飞舟远举。适成都止大
石寺。手画作金刚密迹等十六神像。升明三
年又游西界观瞩岷岭。乃于岷山郡北部广
阳县界见齐后山。遂有终焉之志。仍倚岩傍
昙无忏¶ 第 968b 页 T50-0968.png
谷结草为庵。弟子法期见神人乘马著青单
衣。绕山一匝还示造塔之处。以齐建元元年
四月二十三日。建刹立寺名曰齐兴。其后惠
太子遣使徵迎。敕命重叠辞不获免。于是汎
舟东下。中途动疾带恙至京。倾众阻望。少时
而卒。春秋六十有九。
* 昙超
释昙超。姓张氏。清河人。形长八尺容正可观。
蔬食布衣一中而已。初止都龙华寺。元嘉末
南游始兴。遍观山水。独宿松下。虎兕不伤。大
明中还都。至齐太祖即位。被敕往辽东弘赞
禅道。停彼二年大行法化。建元末还京。俄又
适钱唐灵隐山。一定累日。忽见一人来礼曰。
弟子居在七里滩。以富阳县人凿麓山下侵
坏龙室。群龙共忿。誓三百日不雨。今已百日
田地枯涸。欲屈道德前行必能感致甘雨。润
泽苍生功有归也。超许之。神乃去。超南行五
日至赤城山。为龙咒愿。至夜群龙化作人来
礼拜。超更说法。因乞三归。自称是龙。超请其
降雨。乃相看无言。其夜与超梦云。本因忿立
誓。师既导之以善。不敢违命。明日晡当降雨。
至期沾足岁以。大熟以永。明十年卒。春秋七
十有四。
* 法度
释法度。黄龙人也。南齐初游于金陵。高士齐
郡名僧绍。隐居琅邪之摄山。挹度清真待以
师友。及亡舍所居山为栖霞寺。先是有道士
欲以寺地为观。住者辄死。后为寺犹多恐动。
自度居之群妖皆息。经岁馀忽闻人马鼓角
昙无忏¶ 第 968c 页 T50-0968.png
之声。俄见一人投刺于度曰靳尚。度命前之。
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众。致敬毕乃言。弟子王
有此山七百馀年矣。神道有法物不得。于前
后栖托或非真直。故死病继之。亦其命也。法
师道德所归。谨舍以奉给。并愿受五戒永结
来缘。度曰。人神道殊无容相屈。且檀越血食
世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备门徒辄先去
杀。于是辞去。明日一人送钱一万并香烛等。
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其月十五日度为设
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去。既而摄
山庙巫梦神告曰。吾已受戒于度法师矣。今
后祠祭勿得杀戮。由是庙中荐献菜饭而已。
度尝动散寝于地。见尚从外来以手摩头足
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瓯中如水以奉度。
味甘而冷。度所苦即间。其徵感如此。
* 惠瑱
释惠瑱。未详其氏族。住上党元门寺。奉戒真
确禅忏为业。后遇国灭三宝。瑱抱持经像隐
于深山。遇贼欲劫初未觉也。忽见一人形长
丈馀。美貌髯颜具好衣服乘白马朱鬃。自山
顶来径至瑱前。下马谓曰。今夜贼至师可急
避。瑱居悬崖之下。绝无馀道。疑是山神。乃
曰。今佛法毁灭贫道容身无地。故来依役檀
越。今有贼来。正可于此取死更何逃窜。神曰。
师既远投弟子。弟子亦能护师。遂失所在。当
夜忽降大雪可深丈馀。雪深道隔遂免贼难。
后晴路开群贼重来。神遂告山下诸村曰。贼
欲劫瑱师汝等急往共救乃。各严器仗入山
拒击贼。便惊散。每日恒凭神力安业山阜。不
昙无忏¶ 第 969a 页 T50-0969.png
测其终。
* 僧群
释僧群。清贫守节蔬食持经。居罗江县之霍
山。搆立茅室。孤在海中。上有石盂。水深六
尺。常有清流。古老相传是群仙所宅。群因绝
粒。其庵舍与石盂。隔一小涧。常以木为梁。由
之汲水。年至一百三十。忽见一折翅鸭当梁
头。群将举锡拨之。恐有转伤。因此回归。遂绝
水数日而终。临终谓左右曰。我少时曾折一
鸭翅。验此以为报也。
神僧传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