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尼传-梁-宝唱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34a 页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37a 页


比丘尼传卷第二(宋)

大庄严寺释宝唱撰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建福寺法盛尼传第二

江陵牛牧寺慧玉尼传第三

建福寺道琼尼传第四

江陵祇洹寺道寿尼传第五

吴太玄台寺玄藻尼传第六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37b 页 T50-0937.png

南安寺慧琼尼传第七

南皮张国寺普照尼传第八

梁郡筑戈村寺慧木尼传第九

吴县南寺法胜尼传第十

永安寺僧端尼传第十一

广陵中寺光静尼传第十二

蜀郡善妙尼传第十三

广陵僧果尼传第十四

山阳东乡竹林寺静称尼传第十五

吴太玄台寺法相尼传第十六

东青园寺业首尼传第十七

景福寺法辩尼传第十八

江陵三层寺道综尼传第十九

竹园寺慧浚尼传第二十

普贤寺宝贤尼传第二十一

普贤寺法净尼传第二十二

蜀郡永康寺慧耀尼传第二十三

**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慧果。本姓潘。淮南人也。常行苦节不衣绵
纩。笃好毗尼戒行清白。道俗钦羡风誉远闻。
宋青州刺史北地传弘仁。雅相叹贵厚加赈
给。以永初三年(昙宗云元嘉七年寺生弘安尼以起寺借券书见示是永初三年)
割宅东面为立精舍。名曰景福。果为纲纪。
䞋遗之物悉以入僧。众业兴隆大小悦服。到
元嘉六年。西域沙门求那跋摩至。果问曰。此
土诸尼先受戒者。未有本事。推之爱道。诚有
高例。未测厥后。得无异耶。答无异。又问就
如律文戒师得罪何无异耶。答曰。有尼众处
不二岁学。故言得罪耳。又问。乃可此国先未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37c 页 T50-0937.png
有尼非阎浮无也。答曰。律制十僧得授具
戒。边地五人亦得授之。正为有处不可不如
法耳。又问。几许里为边地。答曰。千里之外山
海艰隔者是也。九年率弟子慧意慧铠等
五人。从僧伽跋摩重受具戒。敬慎奉持如爱
顶脑。春秋七十馀。元嘉十年而卒。弟子慧
铠。并以节行闻于时也。

** 建福寺法盛尼传二

法盛。本姓聂。清河人也。遭赵氏乱避地金陵。
以元嘉十四年于建福寺出家。才识慧解率
由敏悟。自以桑榆之齿流寓皇邑。虽复帝道
隆宁。而犹怀旧土。唯有探颐玄宗。乃可以
遣忘老耳。遂从道场寺偶法师受菩萨戒。
昼则披陈玄素。夕则清言味理。渐染积年神
情朗瞻。虽曰暮齿有逾壮年。常愿生安养。谓
同业昙敬昙爱曰。吾立身行道志在西方。十
六年九月二十七日。塔下礼佛晚因遇疾稍
就绵笃。其月晦夕初宵假寐。如来垂虚而
下。与二大士论二乘。俄与大众腾芳蹈蔼临
省盛疾。光明显烛一寺咸见。佥来问盛此何
光色。盛具说之。言竟寻终。年七十二。豫章
太守吴郡张辩。素所尊敬。为之传述云。

** 江陵牛牧寺慧玉尼传三

慧玉。长安人也。行业勤修经戒通备。常游行
教化历履邦邑。每属机缘不避寒暑。南至荆
楚仍住江陵牛牧精舍。诵法华首楞严等经。
旬日通利。郯西道俗皆归敬之。观览经论
未曾废息。元嘉十四年十月为苦行斋七日。
乃立誓言。若诚斋有感。舍身之后必见佛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38a 页 T50-0938.png
者。愿于七日之内见佛光明。五日中宵寺东
林树灵光赫然。即以告众。众皆欣敬加悦服
焉。寺主法弘后于光处起立禅室。初玉在长
安。于薛尚书寺见红白色光。烛曜左右十日
小歇。后六重寺沙门。四月八日于光处得金
弥勒像。高一尺云。

** 建福寺道琼尼传四

道琼。本姓江。丹阳人也。年十馀博涉经史。
成戒已后明达三藏精勤苦行。晋太元中皇
后美其高行。凡有所修福多凭斯寺。富贵妇
女争与之游。以元嘉八年大造形像处处安
置。彭城寺金像二躯。帐座完具。瓦官寺弥
勒行像一躯。宝盖璎珞。南建兴寺金像二躯。
杂事幡盖。于建福寺造卧像并堂。又制普贤
行像。供养之具靡不精丽。又以元嘉十五年
造金无量寿像。以其年四月十日。像放眉间
相光明照寺内。皆如金色。道俗相传咸来修
敬。瞻睹神辉莫不欢悦。复以元皇后遗物。
开拓寺南更造禅房。云。

** 江陵祇洹寺道寿尼传五

道寿。未详何许人也。清和恬寂以恭孝见称。
幼受五戒未尝起犯。元嘉中遭父忧。因毁遘
疾自无痛痒。唯黄瘠骨立。经历年岁诸治不
瘳。因尔发愿。愿疾愈得出家。立誓之后渐
得平复。如愿出俗住祇洹寺。勤苦超绝。诵法
华经三千遍。常见光瑞。元嘉十六年九月七
日。夜中宝盖垂覆其上。云。

** 吴太玄台寺释玄藻尼传六

玄藻。本姓路。吴郡人安苟女也(宣验记云即是安苟)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38b 页 T50-0938.png
藻年十馀身婴重疾。良药必进日增无损。时
玄台寺释法济。语安苟曰。恐此疾由业非
药所消。贫道按佛经云。若履危苦能归依三
宝忏悔求愿者。皆获甄济。君能与女并捐弃
邪俗洗涤尘秽。专心一向当得痊愈。安苟然
之。即于宅上设观世音斋。澡心洁意倾诚戴
仰。扶疾稽颡专念相续。经七日初夜忽见金
像高尺许。三摩其身。从首至足。即觉沈痾豁
然消愈。既灵验在躬遂求出家。住太玄台
寺。精勤匪懈诵法华经。菜食长斋三十七载。
常翘心注想愿生兜率。宋元嘉十六年出都
造经。不测所终。

** 南安寺释慧琼尼传七

慧琼者。本姓钟。广州人也。履道高洁不味鱼
肉。年垂八十志业弥勤。常衣刍麻不服绵纩
纲纪寺舍兼行讲说。本经住广陵南安寺。元
嘉十八年。宋江夏王世子母王氏以地施琼。
琼修立为寺。号曰南外永安寺。至二十二年
兰陵萧承之为起外国塔。琼以元嘉十五年。
又造菩提寺。堂殿坊宇皆悉严丽。因移住之。
以南安施沙门慧智。琼以元嘉二十年。随孟
顗之会稽。至破纲卒。敕弟子云。吾死后不
须埋藏。可借人剥裂身体以饲众生。至于终
尽不忍屠割。乃造句容县举著山中。欲使
鸟兽自就啖之。经十馀日。俨然如故。颜色不
异。令使村人以米散尸边。鸟食远处米尽。近
尸之粒皆存。弟子慧朗在都闻之。奔驰奉
迎。还葬高座寺前堈。坟上起塔云。

** 南皮张国寺普照尼传八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38c 页 T50-0938.png

普照。本姓董。名悲。勃海安陵人也。少秉节
概。十七出家。住南皮张国寺。后从师游学广
陵建熙精舍。率心奉法阖众嘉之。及师慧孜
亡。杜于庆吊而苦行绝伦。宋元嘉十八年十
二月。因感劳疾虽剧。而笃情深信初自不
改。专意祈诚不舍日夜。不能下地。枕上叩头
忏悔时息如常。诵法华经一日三卷。到十九
年二月中忽然而绝。两食顷苏云。向西行中
道有一塔。塔中有一僧。闭眼思惟惊问何来。
答以其事。即问僧曰。此处去某甲寺几里。答
曰。五千万里。路上有草及行人。皆无所识。时
风云高靡区墟严净。西面尤明。意欲前进。僧
乃不许。因尔回还豁然醒悟。后七日而卒。
时年二十五也。

** 梁郡筑戈村寺释慧木尼传九

慧木。本姓傅。北地人。十一出家。师事慧超受
持小戒。居梁郡筑戈村寺。始读大品日诵
两卷。兼通杂经。木母老病口中无齿。木嚼
脯饴母。为口不净不受大戒白衣精勤忏悔
自业。忽见戒坛与天皆黄金色。举头仰视。南
见一人。著襈衣衣色悉黄。去木或近或远。语
木曰。我已授汝戒。寻复不见。木不以语人。多
诸感异皆类此也。木兄闻欲知。乃诈之曰。汝
为道积年竟无所益。便可养发当为访婿。木
闻心愁。因述所见。即受具戒。临受戒夕梦人
口授戒本。及受戒竟再览便诵。宋元嘉中造
十方佛像。并四部戒本及羯磨施四众云。

** 吴县南寺法胜尼传十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39a 页 T50-0939.png

法胜。少出家住吴县南寺。或云东寺。恭信
恪勤众所知识。宋元嘉中河内司马隆为毗
陵丞。遇抄。战亡。妻山氏二亲早没。复无儿
女。年又老大。入吴投胜。胜接待如亲。后百
日。山氏遇疾。疾涉三年甚经危笃。胜本无
蓄积。赡待医药皆资乞告。不惮雨暑不避风寒。山氏遂愈。众并称贵之。后游京师进
修禅律。该通定慧探索幽隐。训诱徒属不肃
而成。动不询利。静不求名。殷勤周至。莫非
济物。年造六十疾病经时。自言不差。亲属怪
问。答云。昨见二沙门道知如此。顷之复言。见
二比丘非前所见者。偏袒右肩。手各执花立
其疾床。后遥见一佛坐莲华上光照我身。从
此已后夕不复眠。令人为转法华。至于后夜
气息稍微。命令止经为我称佛。亦自称佛。将
欲平明。容貌不改。奄忽而终焉。

** 永安寺僧端尼传十一

僧端。广陵人也。门世奉佛姊妹笃信。誓愿出
家不当婢采。而姿色之美有闻乡邑。富室凑
之母兄已许。临迎之三日宵遁佛寺。寺主置
于别室给其所须。并请观世音经二日能诵。
雨泪稽颡昼夜不休。过三日后于礼拜中见
佛像。语云。汝婿命尽。汝但精勤勿怀忧念。明
日其婿为牛所触亡也。因得出家坚持禁戒。
摄心空闲似不能言。及辩折名实其辞亹
亹。诵大涅槃经五日一遍。元嘉十年南游上
国住永安寺。纲纪众务均爱等接。大小悦服
久而弥敬。年七十馀。元嘉二十五年而卒。
弟子普敬普要。皆以苦行显名。并诵法华经。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39b 页 T50-0939.png

** 广陵中寺光静尼传十二

光静。本姓胡。名道婢。吴兴东迁人也。幼出家
随师住广陵中寺。静少而励行长而习禅
思。不食甘肥。将受大戒绝谷饵松。具足之
后积十五年。虽心识鲜明而体力羸惫。祈诚
慊到。每辄感劳。动经晦朔。沙门释法成谓
曰。服食非佛盛事。静闻之还食粳粮。倍加勇
猛精学不倦。从学观行者常百许人。元嘉十
八年五月患疾曰。我厌苦此身其来久矣。于
是牵病忏悔不离心口。情理恬明神气怡悦。
至十九年岁旦饮粒皆绝。属念兜率心心相
续。如是不断。至四月十八日夜。殊香异相
满虚空中。其夜命过焉。

** 蜀郡善妙尼传十三

善妙。本姓欧阳。繁县人也。少出家。性用柔和
少瞋喜。不营好衣不食美食。有妹婿亡孀居
无所依托。携一稚子寄其房内。常闻妙自慨
生不值佛。每一言此流涕歔欷悲不能已。同
住四年五年。未曾见其食。妹作食熟呼妙
共食。妙云适于某处食竟。或云。四大不好
未能食。如此积年。妹甚恨愧。白言。无福婿
亡更无亲属。携儿依姊多所秽乱。姊当见厌
故不与共食耳。流泪而言。言已欲去。妙执其
手喻之曰。汝不解我意。我幸于外得他供养。
何须自损家中食。汝但安住我不久应远行。
汝当守屋慎莫馀去。妹闻此而止。自绩作布
买数斛油。瓦堈盛之著庭中。语妹云。拟作
功德慎勿取也。至四月八日夜半以布自缠而
烧其身。火已亲顶命其妹令呼维那打磬。我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39c 页 T50-0939.png
今舍寿。可遍告诸尼。速来共别。比诸尼惊至。
命未绝。语诸尼云。各勤精进。生死可畏。当
求出离。慎勿流转。我舍此身供养已二十七
反。止此一身当得初果(问益士人。或云元嘉十七年烧身。或云孝建时
或言大明中故备记之)。

** 广陵僧果尼传十四

僧果。本姓赵名法祐。汲郡修武人也。宿殖
诚信纯笃自然。在乳哺时不过中食。父母嘉
异。及其成人心唯专到缘碍参差。年二十七
方获出家。师事广陵慧聪尼。果戒行坚明禅
观清白。每至入定辄移昏晓。绵神净境形若
枯木。浅识之徒或生疑。及元嘉六年。有外
国舶主难提。从师子国载比丘尼来。至宋都
住景福寺。后少时问果曰。此国先来已曾有
外国尼未。答曰。未有。又问。先诸尼受戒那得
二僧。答但从大僧受。得本事者乃是发起受
戒。人心令生殷重是方便耳。故如大爱道八
敬得戒五百释女以爱道为和上。此其高例。
果虽答然心有疑。具咨三藏。三藏同其解
也。又咨曰。重受得不。答曰。戒定慧品从微
至著。更受益佳。到十年舶主难提。复将师
子国铁萨罗等十一尼。至先达诸尼已通宋
语。请僧伽跋摩于南林寺坛界。次第重受三
百馀人。十八年年三十四矣。时宴坐经日。维
那故触。谓言已死。惊告寺官寺官共视。见果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40a 页 T50-0940.png
身冷肉强。唯气息微转。始欲[臼/丌]徙。便自开
眼语笑寻常。于是愚者骇服。不知所终
也。

** 山阳东乡竹林寺静称尼传十五

静称。本姓刘。名胜。谯郡人也。戒业精苦。诵
经四十五万言。寺傍山林无诸嚣杂。游心禅
默永绝尘劳。曾有人失牛推寻不已。夜至山
中望寺林火光炽盛。及至都无。常有一虎随
称去来。称若坐禅蹲踞左右。寺内诸尼若犯
罪失不时忏悔。虎即大怒。悔罪便悦。称后
暂出山道遇一北地女人。造次问访欣然若
旧。女姓仇名文姜。本博平人也。性好佛法
闻南国富道关开托避得至此土。因遂出家。
既同苦节。二人不资粮米。饵麻朮而已。声
达虏都。虏谓圣人。远遣迎接二人不乐边境。
故秽声迹危行言逊。虏主为设肴馔皆悉进
啖。因此轻之不复拘留。称与文姜复还本寺。
称年九十三。无疾而卒也。

** 吴太玄台寺法相尼传十六

法相。本姓侯。燉煌人也。履操清贞才识英
拔。笃志好学不以屡空废业。清安贫窭。不
以荣达移心。出适傅氏。家道多故。符坚败绩
眷属散亡。出家持戒信解弥深。常割衣食好
者施慧宿尼。寺僧谏曰。慧宿质野言不
出口。佛法经律曾未厝心。欲学禅定又无师
范。专顽拙讷是下愚人耳。何不种以上田而
修此下福。答曰。田之胜负唯圣乃知。我既
凡人宁立取舍。遇有如施何关作意耶。慧宿
后建禅斋七日。至第三夜与众共坐。众起不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40b 页 T50-0940.png
起。众共观之。坚如木石牵持不动。或谓已
死。后三日起。起后如常。众方异之。始悟法相
深相领照矣。其如此类前后非一。相年逮桑
榆操行弥笃。年九十馀。元嘉末卒也。

** 东青园寺业首尼传十七

业首。本姓张。彭城人也。风仪峻整戒行清
白。深解大乘善搆妙理。弥好禅诵造次无怠。
宋高祖武皇帝雅相敬异。文帝少时从受三
归。住永安寺供施相续。元嘉二年王景深母
范氏。以王坦之故祠堂地施首。起立寺舍。名
曰青园。斋肃徒众甚有风规。潘贵妃叹曰。
首尼弘振佛法甚可敬重。以元嘉十五年。为
首更广寺。西创立佛殿。复拓寺北造立僧房。
赈给所须寺业兴立。众二百人法事不绝。春
秋稍高仰者弥盛。累以耆艾自陈众咸不许。
年九十。大明六年而卒。时又有净哀宝英法
林。并以立身清洁有声京县。哀久禅诵任
事清允。泰始五年卒。英建塔五层。阅理有勤。
蔬食精进。泰始六年卒。林博览经律老而不
懈。元徽元年卒。又有弟子昙寅。兼通禅律。
简绝荣华。不𨶳朝市。元徽六年卒。

** 景福寺法辩尼传十八

法辩。丹阳人也。少出家为景福寺慧果弟
子。忠谨清慎雅有素检。弊衣蔬饭不食薰
辛。高简之誉早盛京邑。杨州刺史琅琊王郁
甚相敬礼。后从道林寺外国沙门畺良耶舍
咨禀禅观。如法修行通极精解。每预众席恒
如睡寐。尝在斋堂众散不起。维那惊触如木
石焉。驰以相告。皆来就视。须臾出定言语寻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40c 页 T50-0940.png
常。众咸钦服倍加崇重。大明七年而卒。年
六十馀。先是二日上定林寺超法师梦一
宫城庄严显丽。服玩光赫非世所有。男女装
饰充满其中。唯不见有主。即问其故。答曰。
景福法辩当来生此。明日应到。辩其日唯
觉肉战。即遣告众。大小皆集。自云。有异人来
我左右。乍显乍晦如影如云。言讫坐绝。其后
复有道照僧辩。亦以精进知名。道照本姓杨。
北地徐人也饭蔬诵经为临贺王之所供养。

** 江陵三层寺道综尼传十九

道综。未详何许人也。住江陵三层寺。少不
以出众居心。长不以同物为污。贤愚之际从
通而已。迹虽混成所度潜广。以宋大明七年
三日十五日夜。自练油火。关颡既然。耳目就
毁。诵咏不辍。道俗咨嗟魔正同骇。率土闻风
皆发菩提心。宋徵士刘虬雅相宗敬。为制偈
赞云。

** 竹园寺慧浚尼传二十

慧浚。本姓陈。山阴人也。幼而颖悟精进迈
群。旦辄烧香运想礼敬移时。中则菜蔬一饭
鲜肥不食。虽在居家有如出俗。父母不能割
其志。及年十八许之从道。内外坟典经眼必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41a 页 T50-0941.png
诵。深禅秘观无不必入。静而无竞和而有节。
朋游旧狎未尝戏言。宋宰江夏王义恭雅相
推敬。常给衣药四时无爽。不蓄私财悉营寺
舍。竹园成立浚之功也。禅味之乐老而不衰。
年七十三。宋大明八年而卒。葬于傅山。同
寺有化尼。聪颖卓秀。多诵经律。蔬食苦节。
与浚齐名。

** 普贤寺宝贤尼传二十一

宝贤。本姓陈。陈郡人也。十六丁母忧。三年不
食谷。以葛芋自资。不衣缯纩不坐床席。十
九出家住建安寺。操行精修博通禅律。宋文
皇帝深加礼遇供以衣食。及孝武雅相敬待。
月给钱一万。明帝即位赏接弥崇。以泰始元
年敕为普贤寺主。二年又敕为都邑僧正。甚
有威风明断如神。善论物理屈抂必释。秉
性刚直无所倾挠。初晋兴平中净检尼。是比
丘尼之始也。初受具戒指从大僧。影福寺
惠果净音等。以咨求那跋摩。求那跋摩云。国
土无二众。但从大僧受得具戒。惠果等后遇
外国铁萨罗尼等至。以元嘉十一年。从僧伽
跋摩于南林寺坛重受具戒。非谓先受不得。
谓是增长戒善耳。后诸好异者。盛相传习典
制稍亏。元徽二年法律颖师。于晋兴寺开十
诵律。颍其日有十馀尼。因下讲欲重受戒。
贤乃遣僧局赍命到讲座。鸣木宣令诸尼。不
得辄复重受戒。若年岁审未满者。其师先应
集众忏悔竟。然后到僧局。僧局许可。请人
监检方得受耳。若有违拒即加摈斥。因兹已
后矫竞暂息。在任清简。才兼事义。安众惠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41b 页 T50-0941.png
下。萧然寡欲。世益高之。年七十七。升明元
年卒也。

** 普贤寺法净尼传二十二

法净。江北人也。年二十值乱随父避地秣陵
门修释教。净少出家住永福寺。戒行清洁明
于事理。沈思精研深究义奥。与宝贤尼名辈
略齐。宋明皇帝异之。泰始元年敕住普贤寺。
宫内接遇礼兼师友。二年敕为京邑都维那。
在事公正确然殊绝。随方引汲归德如流。荆
楚诸尼及通家妇女。莫不远修书䞋求结知
识。其陶治德风皆类此也。咨其戒范者七百
人。年六十五。元徽元年卒也。

** 蜀郡永康寺慧耀尼传二十三

慧耀。本姓周。西平人也。少出家常誓烧身
供养三宝。泰始末言于刺史刘亮。亮初许之。
有赵处思妾王氏甓塔。耀请塔上烧身。王氏
许诺。正月十五日夜将诸弟子。赍持油布往
至塔所。装束未讫。刘亮遣信语诸尼云。若
耀尼果烧身者。永康一寺并与重罪。耀不
得已于此便停。王氏大瞋云。尼要名利诈现
奇特。密货内人作如此事。不尔夜半城内那
知。耀曰。新妇勿横生烦恼。舍身关我傍人
岂知。于是还寺断谷服香油。至升明元年于
寺烧身。火来至面诵经不辍。语诸尼云。收我
遗骨正得二升。及至火灭果如其言。未烧之
前一月日许。有胡僧年可二十。形容端正竟胛生毛。长六七寸。极细软。人问之。译语答
云。从来不覆是故生毛耳。谓耀曰。我住波
罗奈国。至来数日。闻姊欲舍身。故送银罂相
景福寺慧果尼传第一¶ 第 941c 页 T50-0941.png
与。耀即顶受。未及委悉匆匆辞去。遣人追留
出门便失。以此罂盛其舍利。不满二合。云。
比丘尼传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