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高僧传-唐-道宣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0a 页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梁钟定林寺释僧副传一

梁钟山延贤寺释慧胜传二(慧初)

梁江州庐山释道珍传三(法归 慧景)

魏嵩岳少林寺天竺僧佛陀传四

齐邺下南天竺僧菩提达摩传五(道宵)

齐邺中释僧可传六(向居士 化公 廖公 和公 法林 僧那 慧满)

齐林虑山洪谷寺释僧达传七

齐邺西龙山云门寺释僧稠传八

后梁南雍州襄阳景空寺释法聪传九

陈钟山开善寺释智远传十

后梁荆州覆船山释法常传十一

后梁荆州长沙寺释法京传十二

后梁荆州玉泉山释法懔传十三

后梁荆州支江禅慧寺释惠成传十四

后梁荆州玉泉山释法忍传十五

周京师大追远寺释僧实传十六

周京师天宝寺释僧玮传十七

周京师大福田寺释昙相传十八

隋沧州兰若沙门释道正传十九

隋怀州柏尖山寺释昙询传二十

隋江州庐山化城寺释法充传二十一

隋京师真寂寺释信行传二十二(裴玄證)

隋襄州景空寺释慧意传二十三(法永 岑阇梨 智晓)

释僧副。姓王氏。太原祁县人也。弱而不弄。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0b 页 T50-0550.png
鉴彻绝群。年过小学识成景行。乡党
称奇。不仁者远矣。而性爱定静。游无远近。
裹粮寻师访所不逮。有达摩禅师。善明
观行。循扰岩穴言问深博。遂从而出家。义
无再问一贯怀抱。寻端极绪为定学宗
焉。后乃周历讲座备尝经论。并知学唯为
己圣人无言。齐建武年南游杨辇。止于钟
山定林下寺。副美其林薮。得栖心之胜壤
也。行逾冰霜言而有信。三衣六物外无
盈长。应时入里道俗式瞻。加以王侯请道
颓然不作。咫尺宫闱未尝谒觐。既行为物
览。道俗攸属。梁高素仰清风。雅为嗟贵。
乃命匠人考其室宇于开善寺以待之。恐
有山林之思故也。副每逍遥于门。负杖而
叹曰。环堵之室蓬户瓮牖。匡坐其间尚足
为乐。宁贵广厦而贱茅茨乎。且安而能
迁。古人所尚何必滞此。用赏耳目之好耶。
乃有心岷岭观彼峨眉。会西昌侯萧渊藻。
出镇蜀部。于即拂衣附之爰至井络。虽途
经九折无忘三念。又以少好经籍。执卷
缄默动移晨晷。遂使庸蜀禅法自此大行。
久之还返金陵。复住开善。先是胡翼之山
有神人现。以慧印三昧授与野人何规曰。
可以此经与南平王观为病行斋三七日
也。若不晓此法。问之于副。时以访之。果是
其曾所行法。南平遂行斋祀。疾便康复。岂
非内因外构更相起予。不久卒于开善寺。
春秋六十有一。即普通五年也。窆于下定
林之都门外。天子哀焉。下敕流赠。初疾殛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0c 页 T50-0550.png
之时。有劝脩福者。副力疾而起厉声曰。货
财延命去道远矣。房中什物并施招提僧。
身死之后但弃山谷。饱于鸟兽不亦善乎。
勿营棺陇以乖我意。门徒涕泪不忍从之。
将为勒碑旌德。而永兴公主素有归信。进
启东宫请著其文。有令遣湘东王绎为之。
树碑寺所。

释慧胜。交阯人。住仙洲山寺。栖遁林泽闲
放物表。诵法华日计一遍。亟淹年序。衣食
节约随身游任。从外国禅师达摩提婆。学
诸观行。一入寂定周晨乃起。彭城刘缋出
守南海。闻风遣请携与同归。因住幽栖寺。
韬明秘采常示如愚。久处者重之。禅学
者敬美。幽栖寺中绝无食调。唯资分卫大
遵清俭。永明五年。移憩钟山延贤精舍。自
少及老心贞正焉。以天鉴年中卒。春秋七
十。时净名寺有慧初禅师者。魏天水人。在
孕七月而生。才有所识好习禅念。尝闲居
空宇。不觉霆击大震。斯固住心深寂未
可量也。而志高清远淡然物外。晚游梁
国住兴皇寺。闲房摄静圭璋外映。白黑咨
访有声皇邑。武帝为立禅房于净名寺。以
处之。四时资给。禅学道俗云趣请法。素怀
恢廓守志淳重。贵胜王公曾不迎候。普通五
年卒。春秋六十八。葬钟山之阴。弟子智颙
树碑墓侧。御史中丞吴郡陆倕制文。

释道珍。未详何人。梁初住庐山中。恒作弥
陀业观。梦有人乘船处大海中。云向阿弥
陀国。珍欲随去。船人云。未作净土业。谓须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1a 页 T50-0551.png
经营浴室并诵阿弥陀经。既觉即如梦所
作。年岁绵远。及于房中小池降白银台。
时人不知。独记其事安经函底。及命过时。
当夕半山已上如列数千炬火。近村人见
谓。是诸王观礼。旦就山寻。乃云珍卒。方
委冥祥外应也。后因搜检经中方知往生
本事。遂封记焉用示后学。时此山峰顶寺
有法归禅师者。本住襄阳汉阴。出家昧静
为务。感梦有神来请。遂往庐山游历诸
处。忽然惊觉。乃寻梦而往。但庐山者生来
不到。及至彼处树石寺塔宛如前梦。方知
为庐山神之所请也。依而结宇晨夕继业。
遂终山舍。时又有慧景禅师者。清卓出类
不偶道俗。狐行林阜。禅慧在宗。及其终
后。乃返掘两指。人有捋者虽伸还屈如
前故传所纪。获二果矣。当景卒旦。山峰
松树并雨甘露。今名甘露峰是也。生常感
二鸟依时乞食。及其没后绝迹此山。斯
之三德。道扇梁朝树铭山阿。各题芳绩
矣。

佛陀禅师。此云觉者。本天竺人。学务静摄
志在观方。结友六人相随业道。五僧證果。
惟佛陀无获遂。勤苦励节如救身衣。进退
惟谷莫知投厝。时得道友曰修道藉机时
来便剋。非可斯须徒为虚死。卿于震旦
特是别缘。度二弟子深有大益也。因从之
游历诸国。遂至魏北台之恒安焉。时值孝
文敬隆诚至别设禅林。凿石为龛结徒定
念。国家资供倍架馀部。而徵应潜著。皆异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1b 页 T50-0551.png
之非常人也。恒安城内康家。赀财百万。崇
重佛法。为佛陀造别院。常居室内自静遵
业。有小儿见门隙内炎火赫然。惊告院主。
合家总萃。都无所见。其通徵玄。观斯例
众也。识者验以为得道矣。后隋帝南迁
定都伊洛。复设静院敕以处之。而性爱幽
栖林谷是托。屡往嵩岳高谢人世。有敕就
少室山为之造寺。今之少林是也。帝用居
处。四海息心之俦。闻风响会者。众恒数百。
笃课出要成济极焉。时或告众曰。此少林
精舍别有灵祇卫护。一立已后终无事乏。
由使造者弥山而僧廪丰溢沿彼至今将
二百载。虽荒荐频繁而寺业充实。远用比
之佛陀无谬传矣。时又入洛将度有缘。沙
门慧光年立十二。在天门街井栏上。反蹋
蹀䤻。一连五百。众人諠竞异而观之。佛陀因
见惟曰。此小儿世戏有工。道业亦应无昧。
意欲引度。权以杖打头。声响清彻。既善声
论。知堪法器。乃问。能出家不。光曰。固其
本怀耳。遂度之。解冠终古。具如别传。又
令弟子道房度沙门僧稠。教其定业。自化
行东夏。惟此两贤得道记之。谅有深疑。
年渐迟暮不预僧伦。委诸学徒自相成业。
躬移寺外别处零房。感一善神常随影护。
亦令设食而祠飨之。后报欲终。在房门之
壁手画神像。于今尚存。

菩提达摩。南天竺婆罗门种。神慧疏朗。闻皆
晓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通微彻数定学
高之。悲此边隅以法相导。初达宋境南越。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1c 页 T50-0551.png
末又北度至魏。随其所止诲以禅教。于
时合国盛弘讲授。乍闻定法多生讥谤。有
道育慧可。此二沙门。年虽在后而锐志高
远。初逢法将知道有归。寻亲事之经四
五载。给供咨接。感其精诚诲以真法。如是
安心谓壁观也。如是发行谓四法也。如是
顺物教护讥嫌。如是方便教令不著。然则
入道多途。要唯二种。谓理行也。藉教悟宗。
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尘障故。令舍伪归
真。疑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
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名理
入也。行入四行万行同摄。初报怨行者。修
道苦至当念往劫。舍本逐末多起爱憎。今
虽无犯是我宿作。甘心受之都无怨对。经
云。逢苦不忧。识达故也。此心生时与道无
违。体怨进道故也。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
苦乐随缘。纵得荣誉等事。宿因所构今方
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心无
增减。违顺风静冥顺于法也。三名无所求
行。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之为求。道士悟
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
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也。
四名称法行。即性净之理也。摩以此法开
化魏土。识真之士从奉归悟。录其言诰卷
流于世。自言年一百五十馀岁。游化为务
不测于终。

释僧可。一名慧可。俗姓姬氏。虎牢人。外览
坟素内通藏典。末怀道京辇默观时尚。
独蕴大照解悟绝群。虽成道非新。而物贵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2a 页 T50-0552.png
师受。一时令望咸共非之。但权道无谋显会
非远。自结斯要谁能系之。年登四十。遇
天竺沙门菩提达摩游化嵩洛。可怀宝知
道一见悦之。奉以为师。毕命承旨。从学六
载精究一乘。理事兼融苦乐无滞。而解非
方便慧出神心。可乃就境陶研净秽埏埴
方知。力用坚固不为缘陵。达摩灭化洛滨。
可亦埋形河涘。而昔怀嘉誉传檄邦畿。使
夫道俗来仪请从师范。可乃奋其奇辩呈
其心要。故得言满天下意非建立。玄籍遐
览未始经心。后以天平之初。北就新邺
盛开秘苑。滞文之徒是非纷举。时有道恒
禅师。先有定学王宗邺下。徒侣千计。承
可说法情事无寄。谓是魔语。乃遣众中通
明者。来殄可门。既至闻法泰然心服。悲感
盈怀无心返告。恒又重唤亦不闻命。相从
多使皆无返者。他日遇恒。恒曰。我用尔许
功夫开汝眼目。何因致此诸使。答曰。眼本
自正。因师故邪耳。恒遂深恨谤恼于可。货
赇俗府非理屠害。初无一恨几其至死。恒
众庆快。遂使了本者绝学浮华。谤黩者操
刀自拟。始悟一音所演。欣怖交怀。海迹蹄
滢浅深斯在。可乃纵容顺俗。时惠清猷乍
托吟谣。或因情事澄汰恒抱写割烦芜。
故正道远而难希。封滞近而易结。斯有由
矣。遂流离邺卫亟展寒温。道竟幽而且玄。
故末绪卒无荣嗣有向居士者。幽遁林野
木食。于天保之初道味相师。致书通好曰。
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知形之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2b 页 T50-0552.png
是影。扬声止响。不识声是响根。除烦恼
而求涅槃者。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
求佛喻默声而寻响。故迷悟一途愚智非
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
作理。因其理则诤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
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
失无所失。未及造谈聊伸此意。想为答之。
可命笔述意曰。说此真法皆如实。与真幽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
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
皆如。悯此二见之徒辈。申词措笔作斯
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馀。其
发言入理未加铅墨。时或缵之。乃成部类。
具如别卷。时复有化公彦公和禅师等。各
通冠玄奥。吐言清迥托事寄怀。闻诸口实。
而人世非远碑记罕闻。微言不传清德谁
序。深可痛矣。时有林法师。在邺盛讲胜鬘
并制文义。每讲人聚乃选通三部经者。
得七百人。预在其席。及周灭法与可同学
共护经像。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
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
度世。可专附玄理如前所陈。遭贼斫臂。
以法御心不觉痛苦。火烧斫处血断帛裹
乞食如故。曾不告人。后林又被贼斫其
臂。叫号通夕。可为治裹乞食供林。林怪可
手不便怒之。可曰。饼食在前何不自裹。
林曰。我无臂也。可不知耶。可曰。我亦
无臂。复何可怒。因相委问方知有功。故世
云无臂林矣。每可说法竟曰。此经四世之后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2c 页 T50-0552.png
变成名相。一何可悲。有那禅师者。俗姓马
氏。年二十一居东海讲礼易。行学四百南
至相州遇可说法。乃与学士十人出家受
道。诸门人于相州东设斋辞别哭声动邑。
那自出俗。手不执笔及俗书。惟服一衣一
钵。一坐一食以可常行。兼奉头陀。故其所
往不参邑落。有慧满者。荥阳人。姓张。旧
住相州隆化寺。遇那说法便受其道专
务无著。一衣一食但畜二针。冬则乞补。夏
便通舍覆赤而已。自述一生无有怯怖。身
无蚤虱睡而不梦。住无再宿。到寺则
破柴造履。常行乞食。贞观十六年。于洛州
南会善寺侧宿柏墓中。遇雪深三尺。其旦
入寺见昙旷法师。怪所从来。满曰。法友来
耶。遣寻坐处。四边五尺许雪自积聚不可
测也。故其闻有括访诸僧逃隐。满便持衣
钵周行聚落无可滞碍。随施随散索尔虚
闲。有请宿斋者。告云。天下无人方受尔请。
故满每说法云。诸佛说心。令知心相是虚
妄法。今乃重加心相。深违佛意。又增论议
殊乖大理。故使那满等师常赍四卷楞伽
以为心要。随说随行不爽遗委。后于洛陶
中无疾坐化。年可七十。斯徒并可之宗系。
故可别叙。

释僧达。俗姓李。上谷人。十五出家。游学北
代听习为业。及受具后宗轨毗尼。进止
沈审非先祖习。年登二夏。为魏孝文所重。
邀延庙寺阐弘四分。而形器异伦见者惊
奉。虎头长耳双齿过寸。机论适变时其高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3a 页 T50-0553.png
美。与徐州龙达各题称谓。寻复振锡洛都。
因遇勒那三岁。奉其新诲。不久值那迁化。
覆述地论声骇伊谷。令望归信相次称谒。
后听光师十地发明幽旨。遂从受菩萨戒
焉。因从请业有名学众。又南会徐部随通
地论。梁武皇帝拨乱弘道。衔闻欣然遂即
济江造宫请见。敕驸马殷均。引入重云殿。
自昼通夜传所未闻。连席七宵帝叹嘉瑞。
因从受戒。誓为弟子。下敕住同泰寺。降礼
供奉。旬别入殿开示弘理。年移一纪道怀
有据。请辞还魏。乃经七启方许背梁。时
兖州行台侯景为造二寺。山名天观。治曰。
丈六达念身为苦器难可维持。乃试履
裁约。饵苓断粒。自此终报。资用通生。未
为魏废帝中王敕仆射高隆之召入邺都。
受菩萨戒。暨齐文宣特加殊礼。前后六度
归崇十善。达性爱林泉居闲济业。帝为达
于林虑山黄华岭下立洪谷寺。又舍神武
旧庙造定寇寺。两以居之。初达经营山寺
将入谷口。虎踞其前。乃祝曰。欲造一寺福
被幽灵。若相许者。可为避道。言讫寻去。及
造寺竟安众综业。达反邺京。夜有神现。
身被黄服拜而跪曰。弟子是载山神也。王
及三谷正备供养。愿不须还。达曰。在山利
少在京利多。贫道观机而动。幸无遮止。又
经静夜有推户者。称曰。山神之妻。白日
无暇。今故参拜。并奉米糕一筐进而重曰。
僧无偏为。礼佛之时请兼弟子名也。达答。
糕可将还。后当为礼。因令通为之。时一拜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3b 页 T50-0553.png
兼唱。其含幽识明皆此类也。达遣弟子道
爽。为山神读金光明经。月馀有虎来将狗
去。达闻之曰。此必小道人懈怠。不为檀越
读经。具问之。果云三日来别诵维摩耳。
乃烧香礼佛告曰。昨虽诵馀经。其福亦属
檀越。若有灵鉴放狗还也。至晓狗还。看于
顶上有衔啮处。斯又接统神明。殆不可测。
讲华严四分十地地持。虽无疏记而敷扬有
据。特善论议知名南北。禅法一门开世殊
广。曾游梁境。志公遇而告曰。达禅师是大福
德人也。帝亦深敬。常顾侍臣云。北方鸾法师
达禅师。肉身菩萨。恒向北遥礼。其为时君
所重无有加焉。一时少觉微疾。端坐绳床
口诵波若。形气调静。遂终于洪谷山寺。春
秋八十有二。即齐天保七年六月七日也。宣
帝闻之。崩腾惊赴。举声大哭。六军同号山
林为动。葬于谷中岩下。立碑于后余以贞
观九年亲往礼谒。骸骨犹存。寺宇遗迹宛然
如在。自达奉心玄道。情无间然。有识同
亲无闻嫌隙。承先私憾倍加事之。荣
胜高流弥所谦退。自季世佛法崇尚官荣。
侥倖之夫妄生朋翼。而达为国都眇然无
顾。昭玄曹局曾不经临。斯乃圣达之所轻。
寔世福之嘉相矣。

释僧稠。姓孙。元出昌黎。末居钜鹿之瘿陶
焉。性度纯懿孝信知名。而勤学世典备通
经史。徵为太学博士。讲解坟索声盖朝
廷。将处器观国羽仪廊庙。而道机潜扣欻
厌世烦。一览佛经涣然神解。时年二十有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3c 页 T50-0553.png
八。投钜鏕景明寺僧寔法师而出家。落发
甫尔便寻经论。悲庆交并识神厉勇。因发五
愿。所谓财法通辩。及以四大常敬三宝普
福四恩。初从道房禅师受行止观。房即跋
陀之神足也。既受禅法北游定州嘉鱼山。
敛念久之全无摄證。便欲出山诵涅槃经。
忽遇一僧。言从泰岳来。稠以情告。彼遂苦
劝。修禅慎无他志。由一切含灵。皆有初地
味禅。要必系缘无求不遂。乃从之。旬日摄
心果然得定。当依涅槃圣行四念处法。乃
至眠梦觉见都无欲想。岁居五夏。又诣赵
州障供山道明禅师。受十六特胜法。钻
仰积序节食鞭心。九旬一食米惟四升。
单敷石上不觉晨宵。布缕入肉挽而不脱。
或煮食未熟。摄心入定动移晷漏。前食并
为禽兽所啖。又常修死想。遭贼怖之了
无畏色。方为说诸业行。皆摧其弓矢。受戒
而返。尝于鹊山静处感神来娆。抱肩筑腰
气嘘项上。稠以死要心。因證深定。九日不
起。后从定觉情想澄然。究略世间全无乐
者。便诣少林寺祖师三藏。呈己所證。跋陀
曰。自葱岭已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乃更
授深要。即住嵩岳寺。僧有百人泉水才足。
忽见妇人弊衣挟帚却坐阶上听僧诵经。
众不测为神人也。便诃遣之。妇有愠色
以足蹋泉立竭身亦不现。众以告稠。稠
呼优婆夷。三呼乃出。便谓神曰。众僧行道
宜加拥护。妇人以足拨于故泉。水即上涌。
时共深异威感如此。后诣怀州西王屋山。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4a 页 T50-0554.png
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
杖中解。各散而去。一时忽有仙经两卷在
于床上。稠曰。我本修佛道。岂拘域中长生
者乎。言已须臾自失。其感致幽现皆此类
也。从移止青罗山。受诸厉疾供养。情不惮
其臭溃。甘之如荠。坐久疲顿。舒脚床前。
有神辄扶之。还令加坐。因屡入定。每以
七日为期。又移怀州马头山。魏孝明帝夙
承令德。前后三召。乃辞云。普天之下莫非
王土。乞在山行道不爽大通。帝遂许焉。乃
就山送供。魏孝武永熙元年。既召不出。亦
于尚书谷中为立禅室。集徒供养。又北转
常山。定州刺史娄睿。彭城王高攸等。请至
又默之大冥山。创开归戒奉信者殷焉。燕
赵之境。道未通被略言血食。众侣奔赴礼
贶填充。时或名利所缠者。稠为说偈止之。
闻者惭色而止。便为陈修善偈。预在息心
之俦。更新其器。既道张山世望重天心。齐
文宣。天保二年下诏曰。久闻风德常思言
遇。今敕定州令师赴邺教化群生。义无独
善。希即荷锡暂游承明。思欲弘宣至道济
斯苦坏。至此之日脱须还山。当任东西无
所留絷。稠居山积稔业济一生。闻有敕
召绝无承命。苦相敦喻方遂元请即日拂
衣将出山阙。两岫忽然惊震。响声悲切。骇
扰人畜禽兽飞走。如是三日。稠顾曰。慕道
怀仁触类斯在。岂非爱情易守放荡难持
耶。乃不约事留杖策漳滏。帝躬举大贺出
郊迎之稠年过七十。神宇清旷动发人心。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4b 页 T50-0554.png
敬揖情物乘机无坠。帝扶接入内为论正
理。因说三界本空国土亦尔。荣华世相不可
常保。广说四念处法。帝闻之。毛竖流汗即
受禅道。学周不久便證深定。尔后弥承清
诲。笃敬殷重。因从受菩萨戒法。断酒禁肉
放舍鹰鹞去官畋渔郁成仁国。又断天下
屠杀。月六年三敕民斋戒。官园私菜荤辛悉
除帝以他日告曰。道由人弘。诚不虚应。愿
师安心道念。弟子敢为外护檀越何如。稠
曰。菩萨弘誓。护法为心。陛下应天顺俗。居
宗设化。栋梁三宝导引四民。康济既临义
无推寄。即停止禁中四十馀日。日垂明诲。
帝奉之无失。后以道化须布。思序山林。便
辞还本住。帝以陵阜回互咨谒或难。天保三
年下敕于邺城西南八十里龙山之阳。为
构精舍。名云门寺。请以居之。兼为石窟大
寺主。两任纲位。练众将千。供事繁委。充诸
山谷并敕国内诸州。别置禅肆。令达解念
慧者就而教授时扬讲诵。事事丰厚。帝曰。
佛法大宗静心为本。诸法师等徒传法化。犹
接嚣烦未曰。阐扬。可并除废。稠谏曰。诸
法师并绍继四依弘通三藏。使夫群有识
邪正达幽微。若非此人将何开导。皆禅业
之初宗。趣理之弘教。归信之渐发蒙斯人。帝
大喜焉。因曰。今以国储分为三分。谓供国
自用及以三宝。自尔彻情归向通古无伦。佛
化东流此焉盛矣。具如别纪。即敕送钱绢被
褥。接轸登山。令于寺中置库贮之以供
常费。稠以佛法要务志在修心。财利动俗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4c 页 T50-0554.png
事乖道化。乃致书返之。帝深器其量也。敕
依前收纳。别置异库。须便依给。未经王府。
尔后诏书手敕月别频至。寸尺小缘必亲言
及。又敕侍御徐之才崔思和等。送诸药饵
观僧疾苦。帝常率其羽卫。故幸参觐。稠处
小房宴坐都不迎送。弟子谏曰。皇帝降驾。
今据道不迎。众情或阻。稠曰。昔宾头卢迎
王七步。致七年失国。吾诚德之不逮。未敢
自欺。形相冀获福于帝耳。时亦美其敦慎
大法得信于人。黄门侍郎李奖。与诸大德
请出禅要。因为撰止观法两卷。味定之宾
家藏本据。以齐乾明元年四月十三日辰
时。绝无患恼。端坐卒于山寺。春秋八十有
一。五十夏矣。当终之时异香满寺。闻者悚
神。敕遣襄乐王宣慰曰。故大禅师。志力精
苦感果必然。栖心寂默虚来实返。业畅玄
风事高缁素。运往神迁寔深嗟惘。资崇有嘉
用申悽敬。可施物五百段。送千僧供于
云门以崇追福。至皇建二年五月。弟子昙
询等。奏请为起塔。下诏曰。故大禅师。德业
高迥三宝栋梁。灭尽化终神游物外。可依
中国之法阇毗起塔。建千僧斋赠物千段。
标树芳迹示诸后代。敕右仆射魏收为制
碑文。其为时君所重。前后皆此类也。既而
剋日准敕。四部弥山人兼数万。香柴千计。
日正中时焚之以火。莫不哀恸断绝哭响
流川。登有白鸟数百徘徊烟上。悲鸣相切
移时乃逝。仍于寺之西北建以塼塔。每有
灵景异香应于道俗。初稠奉信出家知奇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5a 页 T50-0555.png
齐魏。克志禅业冠绝后尘。而历履大行
往还朝野。鸣谦抱素能扇清风。加又威棱
群贼势慑山魑。解虓虎之斗情。禁稍养
之深毒。大儒皇氏躬为负粮。青罗猎客执刀
剪发。或德感上玄泽流奉敬之苗。幽诚所
致粟满信心之室。树神遮道。随器欲而法
流。文豹净房。衔秽幞而遥弃。或猛虎驯狎
即背垂衣。颓山将陊召出存命。若斯灵
相振古罕俦。具如云门象图所纪。又初敕
造寺面方十里令息心之士问道经行。稠
曰。十里大广。损妨居民。恐非远济。请半减
之敕乃以方五里为定。使将作大匠纪伯
邕缔构伊始。邕集诸乡邑问此地名。忽闻
空中大声答曰。山林幽静。此处本号云门。
重问所由。了无一人知者。帝闻异之。因从
空响焉。今名光严寺是也。又尝有客僧。
负锡初至。将欲安处。问其本夏。答云。吾见
此中三为伽蓝。言终而隐。既而掘地为井。
果得鸱吻二焉。又所住禅窟前有深渊。见
被毛之人。伟而胡貌。置釜燃火。水将沸涌。
俄有大蟒从水中出欲入釜内。稠以足拨
之。蟒遂入水。毛人亦隐。其夜因致男子神
来。顶拜稠云。弟子有儿。岁岁为恶神所
啖。儿子等惜命不敢当。弟子衰老将死。故
自供食。蒙师护故得免斯难。稠索水噀
之。奄成云雾。时或谗稠于宣帝以倨傲无
敬者。帝大怒自来加害。稠冥知之。生来不
至僧厨。忽无何而到云。明有大客至。多
作供设。至夜五更先备牛舆。独往谷口。去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5b 页 T50-0555.png
寺二十馀里。孤立道侧。须臾帝至。怪问其
故。稠曰。恐身血不净秽污伽蓝在此候耳。
帝下马拜伏。愧悔无已。谓尚书令杨遵彦
曰。如此真人何可毁谤也。乃躬负稠身往
寺。稠磬折不受。帝曰。弟子负师。遍天下
未足谢愆(云云)。因谓曰。弟子前身曾作何等。
答曰。作罗刹王。是以今犹好杀。即咒盆水
令帝自视。见其影如罗刹像焉。每年元日
常问一岁吉凶。后至天保十年云。今年不
能好。文宣不悦。帝问师复何如。答云。贫道
亦不久。至十月帝崩。明年夏首稠丧。验之
果矣。尝以暇日帝谓曰。弟子未见佛之灵
异。颇得睹不。稠曰。此非沙门所宜。帝强
之。乃投袈裟于地。帝使数十人举之不能
动。稠命沙弥取之。初无重焉。因尔笃信
兼常。寺宇僧供劳赐优渥。齐灭周废。以寺
赐大夫柳务文。文又令其亲辛俭守。当将
家入住。有神怒曰。何敢凌犯须陀洹寺。而
俭未几便卒。隋初兴复奄同初构。六时禅忏
著声寰宇大业之末贼所盘营。房宇孑
遗馀皆焚荡。余以贞观初年陟兹胜地。山
林乃旧情事惟新。触处荒凉。屡兴生灭之叹。
周睇焚烬。频曀黍离之非。传者亲阅行图。
故直叙之于后耳。

释法聪。姓梅。南阳新野人。八岁出家。卓
然神秀。正性贞洁身形如玉蔬藿是甘无求
滋馔。及长成立风操逾厉。净施厚利相从归
给。并回造经藏三千馀卷。备穷记论。有助
弘赞者无不缮集。年二十五。东游嵩岳西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5c 页 T50-0555.png
涉武当。所在通道惟居宴默。因至襄阳伞盖
山白马泉。筑室方丈以为栖心之宅。入谷
两所置兰若舍。今巡山者。尚识故基焉。初
梁晋安王来部襄雍。承风来问将至禅室。
马骑将从无故却退。王惭而返。夜感恶梦。
后更再往。马退如故。王乃洁斋躬尽虔敬方
得进见。初至寺侧。但睹一谷猛火洞燃。良
久伫望。忽变为水经停倾仰水灭堂现。以事
相询。乃知尔时入水火定也。堂内所坐绳
床两边各有一虎。王不敢进。聪乃以手按
头著地。闭其两目召王令前。方得展礼。
因告境内。多弊虎灾请求救援。聪即入定。
须臾有十七大虎来至。便与受三归戒。敕
勿犯暴百姓。又命弟子以布系诸虎颈。
满七日已当来于此。王至期日设斋。众集
诸虎亦至。便与食解布。遂尔无害。其日将
王临白马泉。内有白龟。就聪手中取食。
谓王曰。此是雄龙。又临灵泉。有五色鲤亦
就手食。云此雌龙。王与群吏嗟赏其事大
施而旋。有凶党左右数十人。夜来劫所
施之物。遇虎哮吼遮遏其道。又见大人倚
立禅室。傍有松树止至其膝。执金刚杵将
有守护。竟夜回遑日午方返。王怪其来方
以事首。遂表奏闻。下敕为造禅居寺。聪不
往住度人安之。又敕徐摛。就所住处造灵
泉寺。周朝改为静林。隋又改为景空。大唐
仍于隋号。初聪住禅堂。每有白鹿白雀。驯
伏栖止。行往所及慈救为先。因见屠者驱
猪百馀头。聪三告曰。解脱首楞严。猪遂绳解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6a 页 T50-0556.png
散去。诸屠大怒将事加手。并仡然不动。便
归过悔罪。因断杀业。又于汉水渔人牵
网。如前三告。引网不得。方复归心。空网
而返。又荆州苦旱。长沙寺遣僧至聪所请
雨。使还大降陂池皆满。高祖遣庐陵王迎出都。有事不遂。及湘东王作牧荆峡于江陵造天宫寺迎以处之。遂终此寺即梁太清年也。其寺见有碑记。广叙徵异景空。今寺犹有禅堂存焉。

释。智远。姓王族。本太原寓居陜服。幼而聪
颖早悟非常。居荆州长沙寺禅坊。为法京
沙门之弟子也。卓然独立靖记玄心。至于
戒年清洁逾厉而慧业未深。遥想扬辇遂
负[袌-包+矢]沿波达于建业。龙光僧绰一代英雄。
乃肆心仰旨专门受教。学逾一纪。解通三
藏。梁建安侯萧正立。务兼内外兼弘孔释。
造普明寺请远居之。以伸供养之志也。
有慧湛禅师。定品惟深晚学宗领。遂具受秘
法咨质玄观。定水既澄慧门宜敞。及研习
大乘洞其根叶。又历名山养志弘道。与
沙门道会同集龙盘。夙昔素心一期开决。
因住开善毕志山泉。城阙不窥世华无涉。
守静自怡年老无舍。以陈太建三年十二月
一日旦。终于此寺禅坊。时年七十有七。遗旨
不令哭。奄如入定。乃窆于独龙之山。新安
寺沙门慧皓曰。吾与伊人早同法门久禀
戒道。叹法桥之忽坏痛宝舟之已沈。乃率
庸才仰传实德。五兵尚书萧济。鸿才硕学行
洁名高为之铭颂。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6b 页 T50-0556.png

释法常。高齐时人。领徒讲律有声漳邺。
后讲涅盘并授禅数。齐主崇为国师。以
处众嚣杂枯折由生无俱利功。捐而至楚。
后闻追之。变形革服一举千里。又达衡岳。
多处林野布衣乞食。又之荆硖。有僧法隐
者。久住覆船山东岭。诵法花维摩思益以
为常业。而未闲心观。后至松滋见常异
橾。乃归而问津。遂默而不对。乃经一夏。涕
泗滂沱方示心要。如说行者方知其趣。隐驻
心自久系念日新。深悟寂定不思议也。与
故人胡君义别不值。题壁剋月日当远
行。至期果卒。后当将终语诸僧曰。吾今日
作一觉长眠。便入室右胁而卧。明日怪眠
不觉。看之久终。方悟长眠语矣。

释法京。姓孙。太原人。寓居江陵。母将怀孕。
梦入莲池捧一童子。端正可喜。因而有娠。
将诞又梦。乘白师子游戏虚空。京七岁出
家。十三与同学智渊。咸升高座说法无滞。
寺内长少俱梦。圣僧告云。京是寺元檀越。
愿力生此。方为栋梁。所以凡所投造风从
水渐。财利山积福门大弘。殿宇小大千五百
间。并京修造。僧众凑集千有馀人。长沙大寺
圣像所居。天下称最。东华第一。由是道力
所致幽明被之。后梁二主闻便敬重。奉为
僧正纲纪遗法。晚抱危疾。诸僧像前七日
行道。沙门法泰梦。像至于京房。净人远志。
亲睹像从京房返于大殿。尔日即愈。是知
育王瑞像感降在人。专注祈求无往不应。
不久卒于寺。春秋七十六矣。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6c 页 T50-0556.png

释法懔。姓严。枝江人十五出家玉泉山寺。众
侣清净。懔依味道积有年载。禅念为本。依
闲诵经。法华维摩及大论钞。普皆无昧。不
著缯纩大布为衣。不食僧粮。分卫一食。
不卧常坐。勤励莫俦。荷锡远游。言追胜友。
庐峰台岭衡罗恒岱无远不届。气调清邈。故
山僧见者莫不挹高节而仰其奇趣也。榛
林猛兽之宅。幽深魑魅之岩。栖息无为如在
邑里。昔从岱岳路出徐州。遇一县令问以
公验。懔常赍法华一函。乃答云。此函中有
行文。检觅不见。令怒曰。本无行文。何言有
邪。答曰。此经是诸佛所行之迹。贫道履而行
之。还源返本。即我之行文也。令瞋不歇闭
之。七日不食。诵经声不辍。令感恶梦。便顶
礼悔过。后栖默山以禅静为正业。遂坐
卒岩中。年六十二。异香纷纷旬日乃歇。时阳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7a 页 T50-0557.png
山僧景者。不详何人。晦迹尘外以道自处。
阳山中泉石松竹秀疏清旷岭接桃源。古
称名地。卜居寂照感通鬼物。有怀恶念不
得进前。前或值虎蛇惊怖失道。若有问
法安步无他。曾有人求欻起恶念。忽见
大蛇绳床而出。将欲吐毒。忏谢得免。时枝
江惠璀禅师。南岳思公之神足也。闻而造
之。杜口不答。璀便雨泪启请。通夕翘立。固
请确然。乃经多日方为披说。璀出曰。余游
名山上德多矣。善友高尚者十有八人。分得
其门颇经趣入。而墙仞高远奇唱难阶者。
斯人在斯。至于年记人所不测。璀云曾
问。答云吾年三百岁。不知所终。

释惠成。姓段。澧阳人。出家住十住寺。诵法
华维摩胜天王等大乘经二十馀卷。进具后。
为荆南佛法希鲜承都下大弘法席。有
心远慕。遂因商舡往造建业。正值成实
云讲。学者肩联。一听十年文理略尽。将
施本邑。至匡山寺顗师相见。承南岳
思禅师匡化山中引众波动。试往看之。既
见欣仰欲学定业。思曰。卿一生学问。与吾
炙手犹不得暖。虚丧功夫惜哉。成素凭文
疏依他生解。忽今自检茫若雾游。慨恨之
甚不可得也。乃唯曰。承大师善知来意。
今试验之。见犀如意及手巾线履欲得之。
思命令送与。成遂忽烧却章抄捐掷笔
砚。专志攻击以必达为期。当时造禅
门者数十人。皆先达者。成以后至恐不
相及。乃以夜达昼。开眼坐禅。经十有五年。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7b 页 T50-0557.png
思令入方等观音法华般舟道场。历销障
三年依行。魔业禅鬼颇因散绝。乃示以正法。
专思玄寂。久遂解众生语言三昧。精思通
爽静乱齐焉。彼闭口者观道虽明。开眼便
失。与成比校天地悬殊。思云。智顗先发三
昧。后證于持法成反之。二子寂照行解
齐矣。大师化往上至枝江造禅惠寺。所营
土木咸依俗有。德行所招不久便说。其地
西望沙渚德鸾栖遁之地。眺上明弥天立
寺之所。湘东王承风迎请为建禅众。仍构
大殿。阙梁不成。六月江涨。于一夜中。成
曰。有木中梁可往江接。寻语往看果如
所示。有清信士段弘者。为精舍主。忽然气
绝。家人召成至宅。弘乃稣曰。初执至王所。
见禅师上殿。曰与此人立功德未了。愿
赦之。王起礼足。如言被放。陈主闻而往召。
卓然不往。又令江总等往迎。若不允心不
劳返也。王人雨泪强引入舡。成乃奋身
入水立于江上。又请若不蒙下。总等粉身
无地。从之至都受戒而返。乃赐所住名
禅慧寺。不久市朝迁革。有常律师者。欲往
南岳遇成同宿。夜中投虱于地而密知之。
及明告别。成曰。昨夜一檀越被冻困苦。常
渐之永诫。将终语门人曰。急砌殿基。吾
当讲涅槃也。闻皆给手恰竟。而智者王
泉寺至。宣相符会共谈玄理。良久气绝。以
年月坐亡于禅众。禅师在道场。年七十三
矣。湘东王宫内立碑。今见在城中。

释法忍。江陵人。初投天皇寺出家。受具已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7c 页 T50-0557.png
后受持法华维摩。日常再遍。众聚多諠枯
折由生。西往覆舟。岩下头陀自静观理。三
十馀年木食麻衣破衲而已。自得幽林无
求外护。升粒若尽继以水果。终不驰求。或
一食七日跏坐求志。曾于一夏费米三斗。
必限自恣犹盈五升。虽独宿非入戒科。而
俭约一隅别行。所止龛室才容膝头。伏
夏严冬形不出户。故寒不加絮热不减衣。
安然守道无为而已。忽有一象无事至龛。
经于数日。忍便现疾。于寺北窟右胁而终。
春秋六十有七。衣钵尘朽众无预焉。评其估
价。不至于十云。

释僧实。俗姓程氏。咸阳灵武人也。幼怀雅
亮。清卓不伦。尝与诸僮共游狡戏。或摘叶
献香。或聚砂成塔。乡闾敬焉。知将能信
奉之渐也。亲眷爱结不许出家。喻以极言
久而方遂。年二十六乃得剃落。有道原法
师。擅名魏代。实乃归焉。随见孝文便蒙
降礼。大和末从原至洛。因遇勒那三藏。授
以禅法。每处皇宫咨问禅秘。那奇之曰。
自道流东夏。味静乃斯人乎。于是寻师问
道备经循涉。虽三学通览。偏以九次调
心。故得定水清澄禅林荣蔚。性少人事退
迹为功。所以高盖驷马未曾流目。清流林
竹顾便忘返。加又口绕黑子欹若升形。
目有重瞳光明外射。腋怀凤卵七处俱平。
奇相超伦有声京洛。兼又道契生知化通
关壤。听业未广而无问不明。能勤整四
仪静修三法。可宪章于风俗。足师表于天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8a 页 T50-0558.png
人。周太祖文皇。以魏大统中下诏曰。师目
丽重瞳偏同虞舜。背隆伛偻分似周公。德宇
纯懿轨量难模。可昭玄三藏。言为世宝笃
志任持。故有法相之宜兴。俗务之宜废。发
谈奏议事无不行。至保定年。太祖又曰。师
才深德大。宜庇道俗以隆礼典。乃躬致
祈请为国三藏。实当仁不让默而受之。是
使栋梁斯在仪形攸寄。周氏有国重仰玄
风。礼异前朝受于归戒。逮太祖平梁荆
后。益州大德五十馀人。各怀经部送像至
京。以真谛妙宗条以问实。既而慧心潜运
南北疏通。即为披决洞出情外。并神而服
之。于是陶化京华久而逾盛。忽一旦告僧
曰。急备香火修理法事。诵观世音以救江
南某寺堂崩厄也。当尔之时。杨都讲堂正论
法集。数百道俗充满其中。闻西北异香及空
中妓乐。合堂惊出同共闻听。堂欻摧坏大众
无损。奏闻梁主。乃移以问周。果知实
祐。大送珍宝赐遗相续。而实但取三衣什
物而已。馀随散之。由尔名振三国事参
至圣。以保定三年七月十八日。卒于大追远
寺。春秋八十有八。朝野惊嗟人天变色。帝哀
恸泣之。有敕图写形像。仍置大福田寺。即
以其日窆于东郊门外滕公郦食綦。冢
南。碑石尚存。弟子昙相等。传灯不穷弥隆
华实。以业有从。爰于墓所立寺。还名福
田。用崇冥福。并建碑于寺野二所。大中兴
寺释道安。及义城公庾信制文。今在苑内。

释僧玮。姓潘。汝南平舆人也。器量沈深风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8b 页 T50-0558.png
神详雅。十三出家。仍服以弊衣资以菜食。
致使口腹之累渐以石帆水松。寒暑之资稍
以荷衣蕙带。故得结操贞于玉石。情风拂
于烟霞。初诵金光明经。进受具后下杨都。
于帝释寺听昙瑗律师讲十诵。淹于五载
斋镜持犯。仍入摄山栖霞寺。从凤禅师所
学观息想。味此情空究检因缘。乘持念慧
频蒙印指。传芳畅业。远承申息之国山名
雾露岩洞幽深川香水美。遂命楫西浮鋿声
林薮。终焉之志结此山焉。声问光彻被于
周壤。天子遵贤待德下车问道。召至京师
亲奉清诲。乃敕公卿近臣妃后外戚。咸受
十善因奉三归。天和五年以葬母东归。敕
使为安州三藏。绥理四众备尽六和。在任
之日经始寿山梵云二寺。南望楚水东指
隋城。度轨程功轮奂成美。僧玮德播江淮。
帝王隆重。爰有别敕。于王城之内起天宝
寺用以居之。既被徵召身范僧伦。纳衣坏
味任报资给。静缘洁操齐志林朝。以建德
二年九月十日遘疾。少时终于所住。春秋
六十有一。门人恸感士女惊奔。即以三年二
月归葬于安陆之山。僧玮容止恭庄威仪整
敕。游之者肃然清规。见之者自生敬仰。
新野庾信。载奉芳尘。勒碑现集。

释昙相。姓梁氏。雍州蓝田人。与僧实同房。
素非师保而敦敬之。重礼逾和上。相聪敏
易悟目览七行。禅诵为心周给成务。而慈
悲诱接偏所留心。因有行往见人弋缴网
罗禽兽穷困者。必以身代赎得脱方舍。其仁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8c 页 T50-0558.png
济之诚出于天性。实每美云。昙相福德人。
我不及也。斯见礼如此。实尝夜诣相房。恒
预设座拟之。相对无言自陈道合。私有听
者了无音问。常以为轨乃经积载。有时大
疠横流。或旱涝凶险。人来问者。相皆略提
纲目教其治断。至时必有神效。人并异之。
或问。李顺兴强练何人耶。相曰。顺兴胎龙
多欲。强练游行俗仙。助佛扬化耳。其幽记
之明谅不可测也。住大福田寺。京华七众
师仰如神。以周季末历正法颓毁。潜隐山
中。开皇之初。率先出俗。二年四月八日卒
于渭阴故都。图像传焉。今在京师禅林寺。
其承绪禅学遗嘱慧端。具见别传。

释道正。沧州渤海人。禀质高亮言志清远。居
无常处学非师授。乐习禅行宗兰若法。无
问冬夏栖息深林。乞食于村。馀惟常坐。
系想绳床下帐独静。道俗参讯略示纲猷。
令其住心缘向所授。故使四远造者各务
静缘。众聚虽多而外无嚣挠。正任性行
藏都无名贯。经论讲会莫不登践。皆听其
深隐略其繁长。周流两河言议超邈。偏以
成实知名幽冀。时有隶公贯者。引正住寺
为上簿书而志骇风云曾无顾眄。还返林
薄。嗣业相寻。综述宪法流之于世。名为六
行。凡圣修法也。包举一化融接万衢。初曰。
凡夫罪行。二曰。凡夫福行。三小乘人行。四小
菩萨行。五大菩萨行。六佛果證行。都合六部
极略一卷。广二十卷。前半序分后半行体。言
非文质字爽词费。开皇七年赍来谒帝。意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9a 页 T50-0559.png
以东夏释种多沈名教。归宗罕附流滞忘
返。普欲舍筌检理抱一知宗守道行禅
通济神爽。具状奏闻。左仆射高颖。素承道
训。乃于禅林寺大集名德述上所奏。时
座中有僧曰。帝京无人。岂使海隅传法。正
闻对曰。本意伸明邪正。不欲简定中边。夫
道在通方。固须略于祖述。众无以抗也。
而其著词言行。众又不愿遵之。于是僧徒
无为而散。正知浇季之难化也。遂以行法
并留京辇方禅师处。即返东川不悉终所。
今骊山诸众。多承厥绪系业传云。

释昙询。杨氏。弘农华阴人。后迁宅于河东
郡焉。弱年乐道久滞樊笼。年二十二。方舍
俗事远访岩隐。游至白鹿山北霖落泉寺。
逢昙准禅师而蒙剃发。又经一载进受具
戒。谨摄自修宗禀心学。而专志决烈。同侣
先之圆备戒律。又诵法华。初夏既登还师
定业。承僧稠据于苍谷。遂往问津。稠亦定
山郢匠前传所叙。询以声光所被。遥相揖
敬。住既异林精融理极。思展言造每因致
隔。但为路罕人踪岗饶野兽。栖幽既久
性不狎尘。来往质疑未由樵径。直望苍谷
以为行表。荆棘砂砾披跨不难。岩壑幽阻
攀缘登陟。志存正观也。故不以邪道自
通。又以旁垂利道。由曲前而通滞。吾今标
指虽艰。必直进以程业。用斯徵意随境
附心不亦善乎。每云。与其失道而幸通。宁
合道不幸而穷耳。故履践重阻不难涂穷。
后经三夏移住鹿土谷修禅。属枯泉重出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9b 页 T50-0559.png
麚麋绕院。故得美水驯兽日济道邻。从学
之徒相庆兹瑞。时因请法暂往云门。值径
阴雾昏便成失道。赖山神示路方会本途。
此乃化感幽冥神明翊卫。时有盗者来窃
蔬菜。将欲出园乃为群蜂所螫。询闻来救。
慈心将治得全馀命。尝有赵人远至殷勤
致礼陈云。因病死苏故蒙恩泽。往见阎王
诘问。罪当就狱。赖有昙询禅师。来为请命。
王因放免。生来未委。访寻方究。又山行值
二虎相斗。累时不歇。询乃执锡分之。以身
为翳。语云。同居林薮计无大乖。幸各分路。
虎低头受命。便饮气而散。屡逢熊虎交诤。
事略同此。而或廓居榛梗。唯询一踪入鸟
不乱兽见如偶。斯又阴德感物显用成仁。
何以嘉焉。每入禅定七日为期。白虎入房
仍为窟宅。独处静院不出十年。自有禅
踪斯人罕拟。自尔化流河朔盛阐禅门。杖
策裹粮鳞归雾结。隋文重其德音致诚虔
敬。敕仪同三司元寿。亲送玺书。兼以香供。
以开皇末年风疾忽增。卒于柏尖山寺。
春秋八十五。五十夏矣。初遘疾弥留。忽有
神光照烛香风拂扇。又感异鸟。白颈赤身绕
院空飞声唳哀切。气至大渐。鸟住堂基自
然狎附不畏人物。或在房门至于卧席。
悲叫逾甚血沸眼中。既尔往化。鸟便飞出外
空旋转奄然翔逝。又感猛虎绕院悲吼两宵
云昏三日天地结惨。又加山崩石坠林摧涧
塞。惊发人畜栖遑失据。其哀感灵祥未可
殚记。后以武德五年十二月。弟子静林=休【三】林=休【宋】【元】【明】林
道+(愿)【三】道+(愿)【宋】【元】【明】道慧方等林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59c 页 T50-0559.png
道慧方等。乃阇毗馀质建塔立碑。沙门明
则为文。见于别集。

释法充。姓毕氏。九江人。常诵法华并读大
品。其遍难纪。兼缮造寺宇。情在住持。末住
庐山半顶化城寺修定。自非僧事未尝妄
履。每劝僧众无以女人入寺。上损佛化
下坠俗谣。然世以基业事重。有不从者。充
叹曰。生不值佛已是罪缘。正教不行义须
早死何虑方土不奉戒乎。遂于此山香炉
峰上自投而下。誓粉身骨用生净土。便
于中虚头忽倒上。冉冉而下处于深谷。不
损一毛。寺众初不知也。后有人上峰顶路
望下。千有馀仞闻人语声。就而寻之乃是
充也。身命犹存口诵如故。迎还至寺。僧感
其死谏为断女人。经于六年方乃卒世。时
属隆暑而尸不臭烂。香如烂瓜。即隋开皇
之末年矣。

释信行。姓王氏。魏郡人。其母久而无子。就
佛祈诚。梦神擎儿告云。我今持以相与。寤
已觉异常日。因即有娠。及行之生也性殊
恒准。至年四岁路见牛车没泥牵引。因悲
泣不止。要转乃离。或值犊母分离或有侵
欺之事。生知平分不憙爱憎。八岁既临。标
据清敏懁慧奇拔。尝有书生问曰。尔今何
姓。外家何姓。答曰。此王彼孙。生因调曰。
何不氏饭乃姓孙。行应声曰。饭能除饥
不除渴。孙能饥渴两相除。故氏孙而非饭
也。其随机谲对。皆此之类。乃履道弘謶。
识悟伦通。博涉经论情理遐举。以时勘教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60a 页 T50-0560.png
以病验人。蕴独见之明。显高蹈之迹。先旧
解义翻对不同。未全声闻兼扬菩萨。而履
涉言教附行为功。且如据佛之宗。敬无过
习。由见起慢怠即怀厌离。便为边地下贱
之因。今虽闻真告心无奉敬。自知药轻病
重。理加勤苦竭力治之。所以随远近处。凡
有影塔。皆周行礼拜绕旋翘仰。因为来世
敬佛之习。用斯一行通例馀业。其克覈详
据率如此也。后于相州法藏寺。舍具足戒
亲执劳役。供诸悲敬礼通道俗。单衣节食
挺出时伦。冬夏所拟偏过恒习。故四远英
达者皆造门而诘问之。行随事直陈曾无
曲指。诸闻信者莫不顶受其言。通舍章疏
从其化及。禀为父师之礼也。未拘之以法
岁。开皇之初被召入京。仆射高颖。邀延住
真寂寺立院处之。乃撰对根起行三阶集
录及山东所制众事诸法。合四十馀卷。援引
文据类叙显然。前后望风翕成其聚。又于
京师置寺五所。即化度光明慈门慧日弘善
等是也。自尔馀寺赞承其度焉。莫不六
时礼旋乞食为业。虔慕洁诚如不及也。末
病甚。勉力佛堂日别观像。气渐衰弱请像
入房。卧视至卒。春秋五十有四。即十四年正
月四日也。其月七日于化度寺。送尸终南山
鸱鸣之堆。道俗号泣声动京邑。舍身收骨
两耳通焉。树塔立碑在于山足。有居士逸
民河东裴玄證制文。證本出家住于化度。
信行至止固又师之。凡所著述皆委證笔。
末从俗服尚绝骄豪。自结徒侣更立科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60b 页 T50-0560.png
网。返道之宾同所击赞。生自制碑具陈
己德。死方镌勒树于塔所。即至相寺北岩之
前三碑峙列是也。初信行勃兴异迹。时成
致讥。通论所详未须甄别。但奉行剋峭偏
薄不伦。至于佛宗亦万衢之一术耳。所著
集记并引正文。然其表题立名无定准的。
虽曰对根起行幽隐指体标榜语事潜沦。来
哲傥详幸知有据。开皇末岁敕断不行。想
同箴勖之也。别有本传流世。见费节三
宝录。

释慧意。姓李。临原人。听大乘经论专习定
行。宇文废法南投于梁。与仙城山慧命。同
师寻讨心要。后住景空于聪师旧堂综
业常住。不事灯烛昼夜常明。有乡人
德广郡守柳静。殊不信法。乃请意于宅。别
立禅室百日行道。静息抑禀等四人每夜潜
往。举家同见禅室大明意坐卓然。方生信
向。乡邑道俗率受归戒。开皇初卒。将逝谓
弟子慧兴曰。今日有多客来。可多办斋食。
及中意果端坐而化。时襄阳开皇有法永禅
师者。南乡人。梁明帝常供养。预知运绝。苦
辞还襄欲终。七日七夜闻音乐异香满寺。
因而坐终。送伞盖山上露坐。有同寺全律
师。临永尸曰。愿留神相待至七日。满至
期全亡。送尸永侧。永尸飒然摧变。时岑阇
梨者。姓杨。临原人。于寺西伞盖山南泉立
诵经堂。常诵金光明。感四天王来听。后读
藏经皆不忘。计诵三千馀卷。服布乞食。钵
中之馀饲房内鼠。百馀头皆驯扰争来就人。
习禅初 正传二十三 附见十五¶ 第 560c 页 T50-0560.png
鼠有病者岑以手摩捋之。而不拘事检。或
揭坩酒食。或群小同戏呵叱僧侣。或诵经
书歌咏逆述来事。昼则散乱夜则礼诵禅思。
与同众沙门智晓交顾招集禅徒。自行化
裕。供给定学。自知终日急唤拔禅师付
嘱。上佛殿礼辞遍寺众僧。咸乞欢喜。于
禅居寺大斋将散。谓岑曰。往兜率天听般
若去。岑曰。弟前去我七日即来。其夜三更
坐亡。至四更识神往遍学寺。寺相去十里。
至汰法师床前。明如昼。云晓欲远逝故来
相别不得久住。汰送出三重门外。别讫来
入房中踞床忽然还暗。呼弟子问云。闻
师与人语声。取火通照三门并闭。方悟
晓之神力出入无间。即遣往问。果云已逝。
岑后七日无何坐终。其二体骨全成无缝。
又有昊纯等禅师。多有灵异。相从坐化。略
不叙之。
续高僧传卷第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