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高僧传序¶ 第 425a 页
No. 2060
* 续高僧传序
大唐西明寺沙门释道宣撰
原夫至道无言。非言何以范世。言惟引
行。即行而成立言。是以布五位以擢圣
贤。表四依以承人法。龙图成太易之渐龟
章启彝伦之用。逮乎素王继辙前修举其
四科。班生著词后进弘其九等。皆所谓化
道之恒规。言行之权致者也。惟夫大觉之照
临也。化敷西壤迹绍东川。踰中古而弥新。
历诸华而转盛。虽复应移存没法被浇淳。
斯乃利见之康庄。缺有之弘略。故使体道钦
风之士。激扬影响之宾。会正解而树言。
扣玄机而即号。并德充宇宙。神冠幽明。
象设焕乎丹青。智则光乎油素。固以详
诸经部。诚未缵其科条。窃以葱河界于剡
洲。风俗分于唐梵。华胥撰列非圣不据。其
篇则二十四依付法之传是也。神州所纪贤
愚杂。其题引则六代所详群录是也。然则
统斯大抵。精会所归。莫不振发蒙心网
罗正理。俾夫骀足九达。贵踪望而可寻。徇
目四驰。高山委而仰止。昔梁沙门金陵释宝
唱撰名僧传。会稽释惠皎撰高僧传。创发
异部品藻恒流。详覈可观华质有据。而
缉裒吴越叙略魏燕。良以博观未周。故
得随闻成采。加以有梁之盛明德云繁。薄
传五三数非通敏。斯则同世相侮。事积由
续高僧传序¶ 第 425b 页 T50-0425.png
来。中原隐括未传简录。时无雅赡谁为谱
之。致使历代高风飒焉终古。余青襟之岁。
有顾斯文。祖习乃存经纶攸阙。是用凭诸
名器伫对杀青。而情计栖遑各师偏竞。逖
听成简载纪相寻。而物忌先鸣藏舟遽往。徒
悬积抱终掷光阴。敢以不才辄陈笔记。
引疏闻见即事编韦。谅得列代因之更为
冠冕。自汉明梦日之后梁武光有已前。代
别释门咸流传史。考酌资其故实。删定节
其先闻。遂得类缵前驱昌言大宝。季世情
絷量重声华。至于鸠聚风猷。略无继绪。惟
隋初沙门魏郡释灵裕。仪表缀述有意弘方。
撰十德记一卷。偏叙昭玄师保。未奥广嗣
通宗。馀则孤起支文。薄言行状。终亦未驰
高观。可为长太息矣。故沾预染毫之客。
莫不望崖而戾止。固其然乎。今余所撰。恐
坠接前绪。故不获已而陈之。或博咨先
达。或取讯行人。或即目舒之。或讨雠集传。
南北国史附见徽音。郊郭碑碣旌其懿德。皆
撮其志行举其器略。言约繁简事通野素。
足使绍胤前良允师后听。始岠梁之初
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一百四十四载。包
括岳渎历访华夷。正传三百四十人。附见
一百六十人。序而伸之。大为十例一曰译
经。二曰解义。三曰习禅。四曰明律。五曰护
法。六曰感通。七曰遗身。八曰读诵。九曰兴
福。十曰杂科。凡此十条。世罕兼美。今就其
尤最者。随篇拟伦。自前传所叙。通例已
颁。回互抑扬。寔遵弘捡。且夫经道两术。
续高僧传序¶ 第 425c 页 T50-0425.png
掩映于嘉苗。护法一科。纲维于正网。必附
诸传述。知何绩而非功。取其拔滞宏规。
固可标于等级。馀则随善立目。不竞时
须。布教摄于物情。为要解纷静。节总归
于末第。区别世务者也。至于韬光崇岳
朝宗百灵。秀气逸于山河。贞槩销于林薄。
致有声諠玄谷神游紫烟。高谢于松乔。
俯眄于穷辙。斯皆具诸别纪。抑可言乎。或
复匿迹城闉。陆沈浮俗。盛业可列。而吹嘘
罕遇。故集见绩风素。且树十科。结成三帙
号曰续高僧传。若夫搜擢源派。剖析宪章。
组织词令。琢磨行业。则备于后论。更议
而引之。必事接恒篇。终成词费。则削同
前传。犹恨逮于末法。世挺知名之僧。未觌
嘉猷有沦典籍。庶将来同好。又尘斯意
焉。
续高僧传卷第一
* 译经篇初 本传六人 附见二十七人
梁扬都正观寺扶南沙门僧伽婆罗传一
梁扬都庄严寺金陵沙门释宝唱传二(梁武帝
僧朗 梁简文 僧昭)
魏北台石窟寺恒安沙门释昙曜传三
魏南台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传四
陈南海郡西天竺沙门拘那罗陀传五(高空 德贤
续高僧传序¶ 第 426a 页 T50-0426.png
善吉)
陈扬都金陵沙门释法泰传六
僧伽婆罗。梁言僧养。亦云僧铠。扶南国人
也。幼而颖悟。早附法津。学年出家。偏业阿
毗昙论。声荣之盛有誉海南。具足已后广
习律藏。勇意观方乐崇开化。闻齐国弘
法。随舶至都。住正观寺。为天竺沙门求那
跋陀之弟子也。复从跋陀研精方等。未盈
炎燠博涉多通。乃解数国书语。值齐历亡
坠道教淩夷。婆罗静洁身心外绝交。故拥
室栖闲养素资业。大梁御宇搜访术能。以
天监五年。被敕徵召于杨都寿光殿华林园
正观寺占云馆扶南馆等五处传译讫十七
年。都合一十一部。四十八卷。即大育王经。
解脱道论等是也。初翻经日。于寿光殿武
帝躬临法座笔受其文。然后乃付译人尽
其经本。敕沙门宝唱慧超僧智法云及袁昙
允等。相对疏出。华质有序不坠译宗。天子
礼接甚厚。引为家僧。所司资给道俗改观。
婆罗不畜私财。以为嚫施成立住寺。太
尉临川王宏。接遇隆重。普通五年因疾卒于
正观。春秋六十有五。梁初又有扶南沙门曼
陀罗者。梁言弘弱。大赍梵本远来贡献。敕
与婆罗共译宝云法界体性文殊般若经三
部合一十一卷。虽事传译未善梁言。故所
出经文多隐质。时有居士木道贤。以天监
十五年献优娄频经一卷。文既鲜具。不
辩来由。又有太学博士江泌女僧法者。小
年出家有时静坐。闭目诵出净土妙庄严
续高僧传序¶ 第 426b 页 T50-0426.png
等经。始从八岁终于十六。总出三十五卷。
天监年中在华光殿。亲对武帝诵出异经。
杨都道俗咸称神授。若验佛经斯唯宿习
未可馀谈窃寻外典。生知者圣。学知者次。
此则局谈今身昧于过往耳。若不然者。何
以辨内外贤圣浅深之通塞哉。如前传昙
谛之忆书镇。近俗崔子之念金环。代有
斯踪。定非外托。逮太清中。湘东王记室虞
孝敬。学周内外。撰内典传要三十卷。该
罗经论。条贯释门。诸有要事备皆收录。颇
同皇览类苑之流。渚宫陷没便袭染衣。更
名道命。流离关辅亦有著述。云云。
释宝唱。姓岑氏。吴郡人。即有吴建国之旧
壤也。少怀恢敏清贞自蓄。顾惟只立勤田
为业。资养所费终于十亩。至于傍求。佣书
取济。寓目流略便能强识。文采铺赡义理
有闻。年十八。投僧祐津师而出家焉。祐江
表僧望多所制述。具如前传纪之。唱既始
陶津。经律咨禀。承风建德有声宗嗣。住庄
严寺。博采群言酌其精理。又惟开悟土
俗。要以通济为先。乃从处士顾道旷吕僧
智等。习听经史庄易。略通大义。时以其游
涉世务。谓有俗志。为访家室执固不回。将
及三十天荫既崩。丧事云毕。建武二年摆
拨常习。出都专听。涉历五载又中风疾。会
齐氏云季。遭乱入东。远至闽越。讨论旧业。
天监四年便还都下。乃敕为新安寺主。帝以
时会云雷远近清晏。风雨调畅百谷年登。岂
非上资三宝中赖四天下藉神龙。幽灵叶
续高僧传序¶ 第 426c 页 T50-0426.png
赞方乃福被黔黎歆兹厚德。但文散群部
难可备寻。下敕。令唱总撰集录以拟时要。
或建福禳灾。或礼忏除障。或飨接神鬼。或
祭祀龙王。部类区分近将百卷。八部神名以
为三卷。包括幽奥详略古今。故诸所祈求
帝必亲览。指事祠祷多感威灵。所以五十许
年。江表无事兆民荷赖。缘斯力也。天监七
年。帝以法海浩汗浅识难寻。敕庄严僧旻。
于定林上寺。缵众经要抄八十八卷。又敕
开善智藏缵众经理义。号曰义林。八十卷。
又敕建元僧朗。注大般涅槃经七十二卷。并
唱奉别敕。兼赞其功。纶综终始缉成部帙。
及简文之在春坊。尤耽内教。撰法宝联璧
二百馀卷。别令宝唱缀纰区别。其类遍略
之流。帝以佛法冲奥近识难通。自非才学
无由造极。又敕唱自大教东流。道门俗士。
有叙佛理著作弘义。并通鸠聚。号曰续法
轮论。合七十馀卷。使夫迷悟之宾见便归信。
深助道法无以加焉。又撰法集一百四十
卷。并唱独断专虑。缵结成部。既上亲览。
流通内外。十四年。敕安乐寺僧绍。撰华林
佛殿经目。虽复勒成未悏帝旨。又敕唱重
撰。乃因绍前录。注述合离甚有科据。一帙
四卷。雅悏时望。遂敕掌华林园宝云经藏。
搜求遗逸皆令具足。备造三本以用供
上。缘是又敕撰经律异相五十五卷。饭圣僧
法五卷。帝又注大品经五十卷。于时佛教隆
盛。无德称焉。道俗才笔互陈文理。自武
帝膺运。时三十有七。在位四十九载。深以
续高僧传序¶ 第 427a 页 T50-0427.png
庭癊早倾。常怀哀感。每叹曰。虽有四海之
尊。无由得申罔极。故留心释典。以八部
般若为心良。是诸佛由生。又即除灾涤累
故。收采众经躬述注解。亲临法座讲读敷
弘。用此善因崇津灵识。频代二皇。舍身为
僧给使。洗濯烦秽仰资冥福。每一舍时地
为之震。相继斋讲不断法轮。为太祖文皇。
于钟山北涧。建大爱敬寺。糺纷协日临睨
百丈。翠微峻极流泉灌注。钟鲸遍岭𨥜凤
乘空。创塔包岩壑之奇。宴坐尽林泉之邃。
结构伽蓝同尊园寝。经营彫丽奄若天宫。
中院之去大门。延袤七里。廊庑相架檐霤临
属。旁置三十六院。皆设池台周宇环绕。千
有馀僧四事供给。中院正殿有栴檀像。举高
丈八。匠人约量晨作夕停。每夜恒闻作声。
旦视辄觉功大。及终成后乃高二丈有二。
相好端严色相超挺。殆由神造屡感徵迹。
帝又于寺中龙渊别殿。造金铜像举高丈
八。躬伸供养每入顶礼。歔欷哽噎不能自
胜。预从左右无不下泣。又为献太后。于
青溪西岸建阳城门路东。起大智度寺。京师
甲里爽垲通博。朝市之中途。川陆之显要。
殿堂宏壮宝塔七层。房廊周接华果间发。正
殿亦造丈八金像。以申追福。五百诸尼四时
讲诵。寺成之日。帝顾谓群后曰。建斯两寺。
奉福二皇。用表罔极之情。以达追远之思。
而不能遣蓼莪之哀。复于中宫起至敬殿
景阳台。立七庙室。崇宇严肃郁若卿云。粉
壁珠柱交映相耀。设二皇座。具备诸礼冠
续高僧传序¶ 第 427b 页 T50-0427.png
蕴奁箧。举目兴慕晨昏如在。衣服轻暖随时
代易。新奇芳旨应时日荐。帝又曰。虽竭工
匠之巧。殚世俗之奇。水石周流华树杂沓。限
以国务不获朝夕侍食。惟有朔望亲奉馈
奠。而无所瞻仰。内心崩溃如焚如灼。又作
联珠五十首。以明孝道。又制孝思赋。广统
孝本。至于安上治民移风易俗。度越终
古无德而称。故元帝云。伏寻我皇之为孝
也。四运推移。不以荣枯迁贸。五德更用。
不以贵贱革心。临朝端默。过隙之思弥轸。
垂拱岩廊。风树之悲逾切。洁斋宗廊虔事
郊禋。言未发而涕零。容不改而伤恸。所谓终
身之忧者是也。盖虞舜夏禹周文梁帝。万载
论孝。四人而已。广如绎所撰金楼子述之。
又以大通元年。于台城北。开大通门。立同
泰寺。楼阁台殿拟则宸宫。九级浮图回张
云表。山树园池沃荡烦积。其年三月六日。帝
亲临幸。礼忏敬接。以为常准。即舍身之地
也。虽亿兆务殷。而卷不辍手。披阅内外经
论典坟。恒以达曙为则。自礼记古文周书
左传庄老诸子论语孝经。往哲所未详悉。
皆为训释。又以国学员限隔于贵贱。乃更
置五馆。招引寒俊。故使孔释二门荣茂峙
列帝前后集百有馀卷。著通史书苑数千卷。
唱当斯盛世。频奉玺书预参翻译。具如别
传。初唱天监九年先疾复动。便发二愿。遍
寻经论使无遗失。搜括列代僧录创区别
之。撰为部帙。号曰名僧传三十一卷。至十
三年。始就条列。其序略云。夫深求寂灭者。
续高僧传序¶ 第 427c 页 T50-0427.png
在于视听之表。考乎心行者。谅须丹青之
工。是万象森罗立言之不可以已者也。大
梁之有天下也。威加赤县功济苍生。皇上
化范九畴神游八正。顶戴法桥伏膺甘
露。窃以外典鸿文布在方册。九品六艺尺寸
罔遗。而沙门净行独亡纪述。玄宗敏德名
绝终古。拥叹长怀靡兹永岁。律师释僧祐。
道心贞固高行超邈。著述集记振发宏要。
宝唱不敏。预班二落。礼诵馀日捃拾遗漏。
文广不载。初以脚气连发。入东治疗。去后
敕追。因此扺罪谪配越州。寻令依律以法
处断。僧正慧超任情乖旨摈徙广州。先忏
京师大僧寺遍方徙岭表永弃荒裔。遂令
鸠集为役多阙。昼则伏忏。夜便缵录。加又官
私催遍惟日弗暇。中甄条流文词坠落。将发
之日遂以奏闻。有敕停摈令住翻译。而此
僧史方将刊定。改前宿繁更加芟定。故其
传后自序云。岂敢谓僧之董狐。庶无曲笔
耳。然唱之所撰。文胜其质。后人凭据揣而
用之。故数陈赏要。为时所列。不测其终。
释昙曜。未详何许人也。少出家。摄行坚贞
风鉴闲约。以元魏和平年。住北台昭玄统。
绥縎僧众。妙得其心。住恒安石窟通乐
寺。即魏帝之所造也。去恒安西北三十里。
武周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镌之。建立佛寺。名
曰灵岩。龛之大者。举高二十馀丈。可受三
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
动人神。栉比相连三十馀里。东头僧寺恒
共千人。碑碣见存未卒陈委。先是太武皇
续高僧传序¶ 第 428a 页 T50-0428.png
帝。太平真君七年。司徒崔皓邪佞谀词。令帝
崇重道士𡨥谦之。拜为天师。弥敬老氏。虔
刘释种。焚毁寺塔。至庚寅年。大武感致疠
疾方始开悟。兼有白足禅师。来相启发。帝
既心悔。诛夷崔氏。事列诸传。至壬辰年。太
武云崩。子文成立。即起塔寺。搜访经典。毁
法七载。三宝还兴。曜慨前淩废。欣今重复。
故于北台石窟。集诸德僧。对天竺沙门。译
付法藏传并净土经。流通后贤。意存无绝。
时又有沙门昙靖者。以创开佛日。旧译诸经
并从焚荡。人间诱道凭准无因。乃出提谓
波利经二卷。意在通悟。而言多妄习。故其
文云东方泰山。汉言代岳。阴阳交代故。谓
代岳出于魏世。乃曰汉言。不辩时代。斯一
妄也。太山即此方言。乃以代岳译之。两语
相翻。不识梵魏。斯二妄也。其例甚众。具在
经文。寻之可领。旧录别有提谓经一卷。与
诸经语同。但靖加五方五行。用石糅金。
疑成伪耳。并不测其终。隋开皇关壤。往往
民间犹习提谓。邑义各持衣钵。月再兴斋。
仪范正律。递相鉴检。甚具翔集云。
菩提流支。魏言道希。北天竺人也。遍通三
藏。妙入总持。志在弘法广流视听。遂挟道
宵征远莅葱左。以魏永平之初。来游东夏。
宣武皇帝。下敕。引劳。供拟殷华。处之永宁
大寺。四事将给七百梵僧。敕以留支为译
经之元匠也。其寺本孝明皇帝熙平元年。灵
太后胡氏所立。在宫前阊阖门南御道之东。
中有九层浮图。架木为之。举高九十馀丈。
续高僧传序¶ 第 428b 页 T50-0428.png
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出地千尺。去台百里
已遥见之。初营基日掘至黄泉。获金像三
十二躯。太后以为嘉瑞。奉信法之徵也。是
以饰制瑰奇穷世华美。刹表置金宝瓶。容二
十五斛。承露金盘一十一重。铁锁角张。盘及
锁上皆有金铎。如一石瓮。九级诸角皆悬
大铎。上下凡有一百三十枚。其塔四面九间。
六窗三户。皆朱漆扉扇。垂诸金铃。层有五千
四百枚。复施金铎铺首。佛事精妙。殚土木
之工。绣柱金铺惊骇心目。高风永夜铃铎
和鸣。铿锵之音闻十馀里。北有正殿。形拟太
极。中诸像设金玉珠绣。作工巧奇冠绝当
世。僧房周接千有馀间。台观星罗参差间出。
彫饰朱紫缋以丹青。栝柏桢松异草丛集。
院墙周匝皆施椽瓦。正南三门楼开三道三
重。去地二百馀尺状若天门。赫奕华丽。夹
门列四力士四师子。饰以金玉庄严焕烂。
东西两门例皆如此。所可异者。唯楼两重
北门通道但路而置。其四门外树以青槐。
亘以渌水。京师行旅多庇其下。路断飞尘
不由渰云之润。清风送凉岂藉合欢之发。
乃诏中书舍人常景制寺碑。景河内人。敏
学博通知名海内。太和十九年。高祖擢为修
律博士。有诏令刊定条格。永成通式。景
乃商攉今古。条贯科猷。即魏律二十篇是
也。历官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秘书监幽州刺
史。居室贫俭事若农家。唯有经史盈车。所
著文集百馀篇。给事中封炜伯。作序行世。
寺既初成。明帝及太后共登浮图。视宫中
续高僧传序¶ 第 428c 页 T50-0428.png
如掌内。下临云雨上天清朗。以见宫内事
故。禁人不听登之。自西夏东华游历诸国
者。皆曰。如此塔庙阎浮所无孝昌二年。大
风拨屋拔树。刹上宝瓶随风而堕入地丈
馀。复命工人更安新者。至永熙三年二月。
为天所震。帝登淩云台望火。遣南阳王宝
炬录尚书长孙稚。将羽林一千来救。于斯
时也。雷雨晦冥霰雪交注。第八级中平旦火
起。有二道人不忍焚烬投火而死。其焰相
续经馀三月。入地刹柱乃至周年。犹有烟
气。其年五月。有人从东莱郡至云。见浮图
在于海中光明俨然。同睹非一。俄而云雾
乱起失其所在。至七月。平阳王为侍中斛斯
椿所挟。西奔长安。至十月。而洛京迁于漳
邺。先时流支奉敕。创翻十地。宣武皇帝命
章一日亲对笔受。然后方付沙门僧辩等。讫
尽论文。佛法隆盛英俊蔚然。相从传授孜孜
如也。帝又敕清信士李廓。撰众经录。廓学
通玄素条贯经论。雅有标拟。故其录云。三
藏流支自洛及邺。爰至天平二十馀年。凡
所出经。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即佛名楞
伽法集深密等经。胜思惟大宝积法华涅槃
等论是也。并沙门僧朗道湛。及侍中崔光等
笔受。具列唐贞观内典录。廓又云。三藏法
师流支房内经论梵本。可有万甲。所翻新
文笔受[葶-丁+呆]本。满一间屋。然其慧解与勒那
相亚。而神悟聪敏。洞善方言兼工咒术则
无抗衡矣。尝坐井口。澡罐内空。弟子未
来无人汲水。流支乃操柳枝聊撝井中。密
续高僧传序¶ 第 429a 页 T50-0429.png
加诵咒才始数遍。泉水上涌平及井栏。即以
钵酌用之盥洗。傍僧具见莫测其神。咸共
嘉叹大圣人也。流支曰。勿妄褒赏。斯乃术
法。外国共行此方不习。谓为圣耳。惧惑世
网遂秘不宣。于时又有中天竺僧勒那
摩提。魏云宝意。博瞻之富理事兼通。诵一
亿偈。偈有三十二字。尤明禅法意存游化。
以正始五年初届洛邑。译十地宝积论等
大部二十四卷。又有北天竺僧佛陀扇多。魏
言觉定。从正光元年。至元象二年。于洛
阳白马寺及邺都金华寺。译出金刚上味等
经十部。当翻经日。于洛阳内殿。流支传
本。馀僧参助。其后三德乃徇流言。各传师
习不相询访。帝以弘法之盛。略叙曲烦。敕
三处各翻讫乃参校。其间隐没互有不同致
有文旨。时兼异缀。后人合之共成通部。见
宝唱等录。初宝意沙门神理标异。领牒魏
词偏尽隅隩。帝每令讲华严经。披释开悟
精义每发。一日正处高座。忽有持笏执名
者。形如大官云奉天帝命来请法师讲
华严经意曰。今此法席尚未停止。待讫经
文当从来命。虽然法事所资独不能建。
都讲香火维那梵呗咸亦须之。可请令定。使
者即如所请见讲诸僧。既而法事将了。又
见前使。云奉天帝命故来下迎。意乃含笑
熙怡告众辞诀。奄然卒于法座。都讲等僧亦
同时殒。魏境闻见无不嗟美。时又有沙门法
场于洛阳译辩意长者问经一卷。虽阙传
对而是正文。见法上录。又熙平元年。有南
续高僧传序¶ 第 429b 页 T50-0429.png
天竺波罗柰城婆罗门。姓瞿昙氏。名般若流
支。魏言智希。从元年至兴和末。于邺城。
译正法念圣善住回诤唯识等经论。凡一十
四部。八十五卷。沙门昙林僧昉等笔受。当
时有沙门菩提流支与般若流支前后出经。
而众录传写率多轻略。各去上字但云流
支。而不知是何流支。迄今群录译目相涉
难得详定。又期城郡守杨衒之。撰洛阳伽
蓝记五卷。故其序略云。三坟五典之说。九流
百氏之言。并理在人区而义非天外。至如
一乘二谛之言。六通三达之旨。西域备详东
土靡记。若夫顷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
毫眉之象。夜台图绀发之形。尔来奔竞其
风遂广。至如晋室永嘉寺。惟有四十二。皇
魏受图嵩洛京寺出馀千数。皆帝王士庶笃
信经营。名僧异瑞纷纶间起。今采摘祥异者。
具以注之。文多不载。时西魏文帝大统中。丞
相宇文黑泰。兴隆释教崇重大乘。虽摄总
万机而恒扬三宝。第内常供百法师。寻讨
经论讲摩诃衍。又令沙门昙显等。依大乘
经。撰菩萨藏众经要及百二十法门。始从佛
性终尽融门。每日开讲。即恒宣述以代先
旧。五时教迹迄今流行。香火梵音礼拜唱导。
咸承其则。虽山东江表乃称学海。仪表有
归未能逾矣。至周文帝二年。有波头摩国
律师攘那跋陀罗。周言智贤。共耶舍崛多
等。译五明论。谓声医工术及符印等。并沙门
智仙笔受。建武帝天和年。有摩勒国沙门达
摩流支。周言法希。奉敕为大冢宰晋阳公
续高僧传序¶ 第 429c 页 T50-0429.png
宇文护。译婆罗门天文二十卷。又令摩伽陀
国禅师阇那耶舍。周言藏称。共弟子阇那崛
多等。于长安故域四天王寺。译定意天子
问经六部。沙门圆明道辩。及城阳公萧吉等
笔受。
拘那罗陀。陈言亲依。或云波罗末陀。译云
真谛。并梵文之名字也。本西天竺优禅尼国
人焉。景行澄明器宇清肃。风神爽拔悠然自
远。群藏广部罔不厝怀。艺术异能偏素谙
练。虽遵融佛理。而以通道知名。远涉艰
关无惮夷险。历游诸国。随机利见。梁武皇
帝。德加四域盛唱三宝。大同中。敕直后张
泛等。送扶南献使返国。仍请名德三藏大
乘诸论杂华经等。真谛远闻行化仪轨圣
贤。搜选名匠惠益民品。彼国乃屈真谛
并赍经论。恭膺帝旨。既素蓄在心涣然闻
命。以大同十二年八月十五日。达于南海。
沿路所经。乃停两载。以太清二年闰八月。
始届京邑。武皇面申顶礼。于宝云殿竭诚
供养。谛欲传翻经教不羡秦时。更出新
文有逾齐日。属道销梁季寇羯凭陵。法
为时崩不果宣述。乃步入东土。又往富春
令陆元哲。创奉问津将事传译。招延英秀
沙门宝琼等二十馀人。翻十七地论。适得五
卷。而国难未静。侧附通传。至天保三年。为
侯景请。还在台供养。于斯时也。兵饥相接。
法几颓焉。会元帝启祚承圣清夷。乃止于金
陵正观寺。与愿禅师等二十馀人。翻金光明
经。三年二月。还返豫章。又往新吴始兴。后
续高僧传序¶ 第 430a 页 T50-0430.png
隋萧太保。度岭至于南康。并随方翻译。
栖遑靡托。逮陈武永定二年七月。还返豫
章。又止临川晋安诸郡。真谛虽传经论。
道缺情离本意不申。更观机壤。遂欲汎舶
往楞伽修国。道俗虔请结誓留之。不免物
议遂停南越。便与前梁旧齿。重覆所翻。
其有文旨乖竞者。皆镕冶成范始末伦通。
至文帝天嘉四年。扬都建元寺沙门僧宗法
准僧忍律师等。并建业标领。钦闻新教。故
使远浮江表亲承劳问。谛欣其来意。乃
为翻摄大乘等论。首尾两载覆疏宗旨。而飘
寓投委无心宁寄。又汎小舶至梁安郡。更
装大舶欲返西国。学徒追逐相续留连。太
守王方奢。述众元情重申邀请。谛又且修
人事。权止海隅。伺旅束装未思安堵。至
三年九月。发自梁安汎舶西引。业风赋命
飘还广州。十二月中上南海岸。刺史欧阳穆
公頠。延住制旨寺。请翻新文。谛顾此业缘。
西还无措乃对沙门慧恺等。翻广义法门
经及唯识论等。后穆公薨没。世子纥重为
檀越。开传经论。时又许焉。而神思幽通量
非情测。尝居别所四绝水洲。纥往造之。
岭峻涛涌未敢淩犯。谛乃铺舒坐具。在
于水上加坐其内如乘舟焉。浮波达
岸。既登接对而坐具不湿。依常敷置。有时
或以荷叶。拓水乘之而度。如斯神异其
例甚众。至光太二年六月。谛厌世浮杂情
弊形骸。未若佩理资神早生胜壤。遂入
南海北山将捐身命。时智恺正讲俱舍。闻
续高僧传序¶ 第 430b 页 T50-0430.png
告驰往。道俗奔赴相继山川。刺史又遣使
人。伺卫防遏。躬自稽颡致留三日。方纡本
情。因尔迎还止于王园寺。时宗恺诸僧。欲
延还建业。会杨辇硕望。恐夺时荣乃奏曰。
岭表所译众部。多明无尘唯识。言乖治术
有蔽国风。不隶诸华可流荒服。帝然之。
故南海新文有藏陈世。以太建元年遘疾。
少时遗诀。严正勖示因果。书传累纸。其文
付弟子智休。至正月十一日午时迁化。时
年七十有一。明日于潮亭焚身起塔。十三
日僧宗法准等。各赍经论还返匡山。自谛
来东夏。虽广出众经。偏宗摄论。故讨寻教
旨者。通览所译。则彼此相发绮缋辅显。故
随处翻传亲注疏解。依心胜相。后疏并
是僧宗所陈。躬对本师重为释旨。增减或
异大义无亏。宗公别著行状。广行于世。且
谛之梁时逢丧乱。感竭运终道津静济。流
离弘化随方卷行。至于部帙或分译人时
别。今总历二代共通数之。故始梁武之末。
至陈宣即位。凡二十三载。所出经论记传。
六十四部。合二百七十八卷。微附华饰盛
显隋唐。见曹毗别历及唐贞观内典录。馀
有未译梵本书并多罗树叶。凡有二百四十
甲。若依陈纸翻之。则列二万馀卷。今见译
讫。止是数甲之文。并在广州制旨王园两寺。
是知法宝弘博。定在中天。识量玼琐。诚归
东夏。何以明之。见译藏经减三千卷。生便
弃掷习学全希。用此量情情可知矣。初谛
传度摄论。宗恺归心。穷括教源铨题义
续高僧传序¶ 第 430c 页 T50-0430.png
旨。游心既久怀敞相承。谛又面对阐扬情理
无伏。一日气属严冬。衣服单疏。忍噤通
霄门人侧席。恺等终夜静立奉侍。咨询言
久情諠有时眠寐。恺密以衣被覆之。谛
潜觉知。便曳之于地。其节俭知足如此。恺
如先奉侍。逾久逾亲。谛以他日便喟然愤
气冲口者三。恺问其故。答曰。君等款诚正
法实副参传。但恨弘法非时。有阻来意
耳。恺闻之如噎。良久声泪俱发。跪而启曰。
大法绝尘远通赤县。群生无感可遂埋耶。
谛以手指西北曰。此方有大国。非近非
远。吾等没后当盛弘之。但不睹其兴。以
为太息耳。即验往隔。今统敷扬有宗。传者
以为神用不同。妄生异执。惟识不识其识
不无慨然。时有中天竺优禅尼国王子月婆
首那。陈言高空。游化东魏。生知俊朗体悟
幽微。专学佛经尤精义理。洞晓音韵兼善
方言。译僧伽吒经等三部七卷。以魏元象年
中。于邺城司徒公孙腾第出。沙门僧昉笔
受。属齐受魏禅。蕃客任情。那请还乡。事
流博观。承金陵弘法道声远肃。以梁武大
同年辞齐南度。既达彼国仍被留住。因译
大乘顶王经一部。有敕令那总监外国往还
使命。至太清二年。忽遇于阗僧求那跋陀。
陈言德贤。赍胜天王般若梵本。那因期请
乞愿弘通。嘉其雅操豁然授与。那得保持
用为希遇。属侯景作乱。未暇翻传。携负东
西讽持供养。至陈天嘉乙酉之岁。始于江
州兴业寺译之。沙门智昕笔受陈文。凡
续高僧传序¶ 第 431a 页 T50-0431.png
六十日。覆疏陶练勘阅俱了。江州刺史黄法
𣰰为檀越。僧正释惠恭等监掌。具经后序。
那后不知所终。时又有扶南国僧须菩提。
陈言善吉。于扬都城内至敬寺。为陈主
译大乘宝云经八卷。与梁世曼陀罗所出七
卷者同。少有差耳。并见隋代三宝录。
释法泰。不知何人。学达释宗跨轹淮海。
住杨都大寺。与慧恺僧宗法忍等。知名梁
代。并义声高邈宗匠当时。有天竺沙门真谛。
挟道孤游远化东鄙。会虏冠勍殄。侨寓流离
一十馀年。全无陈译。将旋旧国。途出岭南。
为广州刺史欧阳頠固留。因欲传授。周访
义侣。拟阅新文。泰遂与宗恺等。不惮艰辛。
远寻三藏。于广州制旨寺。笔受文义。垂二
十年。前后所出五十馀部。并述义记。皆此
土所无者。泰虽博通教旨。偏重行猷。至于
律仪所及。性无违越。谛又与泰译明了论。
释律二十二大义。并疏五卷。勒于座右遵
奉行之。至陈太建三年。泰还建业。并赍新
翻经论创开义旨。惊异当时。其诸部中。有
摄大乘俱舍论。文词该富理义凝玄。思越恒
情鲜能其趣。先是梁武宗崇大论。兼玩成
实。学人声望从风归靡。陈武好异前朝。广
流大品。尤敦三论。故泰虽屡演。道俗无受。
使夫法座绝嗣阒尔无闻。会彭城沙门静
嵩。避地金陵。学声早被独拔千载。希斯正
理。昼谈恒讲夜请新宗。因循荏苒乃经凉
燠。泰振发玄门明衷弘诣。覈其疑义每
凑玄极。皆随机按旨。披释无遗。事出嵩
续高僧传序¶ 第 431b 页 T50-0431.png
传。泰博咨真谛。传业嵩公。知我者希。浮谚
斯及。不测其终。智恺。俗姓曹氏。住杨都寺。
初与法泰等前后异发。同往岭表奉祈真
谛。恺素积道风词力殷赡。乃对翻摄论。躬
受其文。七月之中文疏并了。都合二十五卷。
后更对翻俱舍论。十月便了。文疏合数八十
三卷。谛云。吾早值子。缀缉经论絓是前
翻。不应缺少今译两论词理圆备。吾无
恨矣。恺后延谛。还广州显明寺。住本房中。
请谛重讲俱舍。才得一遍。至陈光大中。僧
宗法准慧忍等。度岭就谛求学。以未闻
摄论。更为讲之。起四月初。至腊月八日方
讫一遍。明年宗等又请恺。于智慧寺讲俱
舍论。成名学士七十馀人。同钦咨谒。讲至
业品疏第九卷。文犹未尽。以八月二十日遘
疾。自省不救。索纸题诗曰。千秋本难满。三
时理易倾。石火无恒焰。电光非久明。遗文
空满笥。徒然昧后生。泉路方幽噎。寒陇向
凄清。一朝随露尽。唯有夜松声。因放笔。
与诸名德握手语别。端坐俨思奄然而卒。
春秋五十有一。即光大二年也。葬于广州西
阴寺南岗。自馀论文。真谛续讲。至惑品第
三卷。因尔乖豫。便废法事。明年肇春三藏
又化。谛有菩萨戒弟子曹毗者。恺之叔子。
明敏深沈雅有远度。少携至南受学摄论。
咨承诸部皆著功绩。太建三年。毗请建兴
寺僧正明勇法师。续讲摄论。成学名僧五十
馀人。晚住江都综习前业。常于白塔等寺
开演诸论。冠屦裙襦服同贤士。登座谈吐
续高僧传序¶ 第 431c 页 T50-0431.png
每发深致。席端学士并是名宾。禅定僧荣日
严法侃等皆资其学。时有循州平等寺沙门
智敫者。弱年听延祚寺道缘二师成实。并
往北土沙门法明。听金刚般若论。又往希
坚二德。听婆沙中论。皆洞涉精至研覈宗
旨。必得本师临听言无浮杂义得明畅者。
方始离之。馀例准此。及翻摄论。乃为广州
刺史安南将军阳山公頠请宅安居。不获专
习。后翻俱舍方预其席。及恺讲此论。敫与
道尼等二十人。并掇拾文疏。于堂听受。及
恺之云亡。谛抚膺哀恸。遂来法准房中。率
尼响敫等十有二人。共传香火。令弘摄舍
两论誓无断绝。皆共奉旨仰无坠失。至
三藏崩后。法侣彫散宗嗣将亏。太建九
年。敫相续敷弘。最多联类。同听谛席。未有
高者。太建十一年二月。有跋摩利三藏弟子
慧哿者。本住中原。值周武灭法。避地归
陈。晚随使刘璋至南海获涅槃论。敫曾
讲斯经。欣其本习伏膺请求。便为开说。止
得序分种性分前十三章玄义。后返豫章鹤
岭山。敫又与玑法师随从。因复为说第三
分。具得十海十道。及进馀文。哿因遘疾不
任传授。乃令敫下都觅海潮法师当穷论
旨。以十四年至于建业。所寻不值。乃遇栖
玄寺晓禅师。赐与昙林解涅槃疏释经后分。
文兼论意而不整足。便还故寺。常讲新文
十三章义。近二十遍。开皇十二年。王仲宣起
逆。焚烧州境及敫寺房。文疏并尽。其年授
敫。令任广循二州僧任。经五载废阙法
续高僧传序¶ 第 432a 页 T50-0432.png
事。后解僧任方于本州道场寺。偏讲摄论
十有馀遍。坐中达解二十五人。玑山瞰等并
堪领匠。仁寿元年。遘疾终于本寺。敫撰谛
之翻译历。始末指订。并卷部时节人世详
备。广有成叙。道尼住本九江。寻宗谛旨。
兴讲摄论腾誉京师。开皇十年下敕追入。
既达雍辇开悟弘多。自是南中无复讲主。
虽云敷说盖无取矣。
续高僧传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