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传-梁-慧皎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5b 页
高僧传卷第十一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
* 习禅 明律十三人
* 竺僧显一
* 帛僧光二
* 竺昙猷三
* 释慧嵬四
* 释贤护五
* 释支昙兰六
* 释法绪七
* 释玄高八
* 释僧周九
* 释慧通十
* 释净度十一
* 释僧从十二
* 释法成十三
* 释慧览十四
* 释法期十五
* 释道法十六
* 释普恒十七
* 释法晤十九
* 释僧审十八
* 释昙超二十
* 释慧明二十一
** 竺僧显一
竺僧显。本姓傅氏。北地人。贞苦善戒节。蔬
食诵经业禅为务。常独处山林头陀人
外。或时数日入禅亦无饥色。时刘曜寇荡
西京朝野崩乱。显以晋太兴之末。南逗江
左。复历名山修己恒业。后遇疾绵笃。乃属
想西方心甚苦至。见无量寿佛降以真容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5c 页 T50-0395.png
光照其身。所苦都愈是夕便起澡浴。为同
住及侍疾者说己所见。并陈诫因果。辞甚
精析。至明清晨平坐而化。室内有殊香。旬
馀乃歇。
** 帛僧光二
帛僧光。或云昙光。未详何许人。少习禅业。
晋永和初游于江东投剡之石城山。山民咸
云。此中旧有猛兽之灾及山神纵暴人踪久
绝。光了无惧色。雇人开剪。负杖而前。行入
数里。忽大风雨群虎号鸣。光于山南见一
石室。仍止其中安禅合掌以为栖神之处。
至明旦雨息。乃入村乞食。夕复还中经三
日乃梦见山神。或作虎形或作蛇身。竞来
怖光。光一皆不恐。经三日又梦见山神。自
言。移往章安县寒石山住。推室以相奉。尔
后薪采通流道俗宗事。乐禅来学者起茅茨
于室侧。渐成寺舍。因名隐岳。光每入定辄
七日不起。处山五十三载。春秋一百一十
岁。晋太元之末。以衣蒙头安坐而卒。众僧
咸谓依常入定。过七日后怪其不起。乃共
看之颜色如常。唯鼻中无气。神迁虽久而
形骸不朽。至宋孝建二年。郭鸿任剡入山
礼拜。试以如意拨胸。飒然风起衣服销散。
唯白骨在焉。鸿大愧惧收之于室。以塼叠
其外而泥之。画其形像于今尚存。
** 竺昙猷三
竺昙猷。或云法猷。燉煌人。少苦行习禅定。
后游江左止剡之石城山。乞食坐禅。尝行
到一行蛊家乞食。猷咒愿竟。忽有蜈蚣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6a 页 T50-0396.png
从食中跳出。猷快食无他。后移始丰赤城
山石室坐禅。有猛虎数十蹲在猷前。猷诵
经如故。一虎独睡。猷以如意扣虎头问。
何不听经。俄而群虎皆去。有顷壮蛇竞出。
大十馀围。循环往复举头向猷。经半日复
去。后一日神现形。诣猷曰。法师威德既重
来止此山。弟子辄推室以相奉。猷曰。贫道
寻山愿得相值。何不共住。神曰。弟子无为
不尔。但部属未洽法化。卒难制语。远人来
往或相侵触。人神道异。是以去耳。猷曰。本是
何神居之久。近欲移何处去耶。神曰。弟子
夏帝之子。居此山二千馀年。寒石山是家
舅所治。当往彼住。寻还山阴庙。临别执手
赠猷香三奁。于是鸣鞞吹角陵云而去
赤城山。山有孤岩独立秀出千云猷抟石
作梯升岩宴坐。接竹传水以供常用。禅学
造者十有馀人。王羲之闻而故往。仰峰高挹
致敬而反。赤城岩与天台瀑布灵溪四明。
并相连属。而天台悬崖峻峙峰岭切天。古老
相传云。上有佳精舍。得道者居之。虽有石
桥跨涧而横石断人。且莓苔青滑自终古
以来无得至者。猷行至桥所。闻空中声
曰。知君诚笃今未得度。却后十年自当来
也。猷心怅然夕留中宿。闻行道唱萨之声。
旦复欲前。见一人须眉皓白。问猷所之。
猷具答意。公曰。君生死身何可得去。吾是
山神故相告耳。猷乃退还。道经一石室。过
中憩息。俄而云雾晦合室中尽鸣。猷神色无
扰。明旦见人著单衣袷来曰。此乃仆之所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6b 页 T50-0396.png
居。昨行不在家中。遂致搔动大深愧怍。猷
曰。若是君室请以相还。神曰。仆家室已移。
请留令住。猷停少时。猷每恨不得度石桥。
后洁斋累日复欲更往。见横石洞开度桥
少许。睹精舍神僧。果如前所说。因共烧
香中食。食毕神僧谓猷曰。却后十年自当来
此。今未得住。于是而返。顾看横石还合
如初。晋太元中有妖星。帝普下诸国有德
沙门令斋忏悔攘灾。猷乃祈诚冥感。至
六日旦见青衣小儿来悔过云。横劳法师。
是夕星退。别说云。攘星是帛僧光。未详。猷
以太元之末卒于山室。尸犹平坐而举体
绿色。晋义熙末隐士神世标入山登岩。故
见猷尸不朽。其后欲往观者。辄云雾所惑
无得窥也。时又有慧开慧真等。亦善禅业。
入馀姚灵秘山。各造方丈禅龛。于今尚在。
** 释慧嵬四
释慧嵬不知何许人。止长安大寺。戒行澄
洁。多栖处山谷修禅定之业。有一无头鬼
来。嵬神色无变。乃谓鬼曰。汝既无头。便无
头痛之患。一何快哉。鬼便隐形。复作无腹
鬼来。但有手足。嵬又曰。汝既无腹。便无五
藏之忧。一何乐哉。须臾复作异形。嵬皆随
言遣之。后又时天甚寒雪。有一女子来
求寄宿。形貌端正。衣服鲜明。姿媚柔雅。自
称天女。以上人有德。天遣我来以相慰喻。
谈说欲言劝动其意。嵬执志贞确一心无
扰。乃谓女曰。吾心若死灰无以革囊见
试。女遂陵云而逝。顾而叹曰。海水可竭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6c 页 T50-0396.png
须弥可倾。彼上人者秉志坚贞。后以晋隆
安三年。与法显俱游西域。不知所终。
** 释贤护五
释贤护。姓孙。凉州人。来止广汉阎兴寺。常
习禅定为业。又善于律行纤毫无犯。以
晋隆安五年卒。临亡口出五色光明照满
寺内。遗言使烧身。弟子行之。既而支节都
尽。唯一指不然。因埋之塔下。
** 支昙兰六
支昙兰。青州人。蔬食乐禅。诵经三十万言。
晋太元中游剡。后憩始丰赤城山。见一处
林泉清旷而居之。经于数日忽见一人。
长大数呵兰令去。又见诸异形禽兽数
以恐兰。见兰恬然自得。乃屈膝礼拜云。珠
欺王是家舅。今往韦卿山就之。推此处
以相奉。尔后三年忽闻车骑隐隐从者弥峰。
俄而有人著帻。称珠欺王通。既前从其妻
子男女等二十三人。并形貌端整有逾于世。
既至兰所暄凉讫。兰问住在何处。答云。乐
安县韦卿山。久服风问今与家累仰投
乞受归戒。兰即授之。受法竟䞋钱一万蜜
二器。辞别而去。便闻鸣笳动吹响振山谷。
兰禅众十馀共所闻见。晋元熙中卒于山。春
秋八十有三矣。
** 释法绪七
释法绪。姓混。高昌人。德行清谨蔬食修禅。后
入蜀于刘师冢间头陀山谷。虎兕不伤。诵
法华维摩金光明。常处石室中且禅且诵。盛
夏于室中舍命。七日不臭。尸左侧有香。经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7a 页 T50-0397.png
旬乃歇。每夕放光照彻数里。村人即于尸
上为起冢塔焉。
** 释玄高八
释玄高。姓魏。本名灵育。冯翊万年人也。母
寇氏本信外道。始适魏氏首孕一女。即高
之长姊。生便信佛。乃为母祈愿。愿门无异
见得奉大法。母以伪秦弘始三年。梦见
梵僧散华满室。觉便怀胎。至四年二月八
日生男。家内忽有异香。及光明照壁。迄且
乃息。母以儿生瑞兆。因名灵育。时人重之。
复称世高。年十二辞亲入山。久之未许。
异日有一书生寓高家宿。云欲入中常山
隐。父母即以高凭之。是夕咸见村人共相
祖送。明旦村人尽来候高。父母云。昨已相
送今复觅耶。村人云。都不知行。岂容已
送。父母方悟昨之迎送乃神人也。高初到
山便欲出家。山僧未许。云父母不听法不
得度。高于是暂还家启求入道。经涉两
旬方卒先志。既背俗乖世。改名玄高。聪敏
生知学不加思。至年十五已为山僧说法。
受戒已后专精禅律。闻关中有浮驮跋陀
禅师在石羊寺弘法。高往师之。旬日之中
妙通禅法。跋陀叹曰。善哉佛子。乃能深悟如
此。于是卑颜推逊不受师礼。高乃杖策西
秦隐居麦𧂐山。山学百馀人。崇其义训禀
其禅道。时有长安沙门释昙弘。秦地高僧隐
在此山。与高相会。以同业友善。时乞佛炽
槃跨有陇西西接凉土。有外国禅师昙无
毗。来入其国。领徒立众训以禅道。然三昧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7b 页 T50-0397.png
正受既深且妙。陇右之僧禀承盖寡。高乃欲
以己率众。即从毗受法。旬日之中毗乃反
启其志。时河南有二僧。虽形为沙门而权
侔伪相。恣情乖律颇忌学僧。昙无毗既西
返舍夷。二僧乃向河南王世子曼谗构玄
高。云蓄聚徒众将为国灾。曼信谗便欲加
害。其父不许。乃摈高往河北林阳堂山。山
古老相传云。是群仙所宅。高徒众三百。往
居山舍。神情自若禅慧弥新。忠诚冥感多有
灵异。磬既不击而鸣。香亦自然有气。应真
仙士往往来游。猛兽驯伏蝗毒除害。高学徒
之中游刃六门者百有馀人。有玄绍者。秦
州陇西人。学究诸禅神力自在。手指出水
供高洗漱。其水香净倍异于常。每得非世
华香以献三宝。灵异如绍者又十一人。绍
后入堂术山蝉蜕而逝。昔长安昙弘法师。迁
流岷蜀道洽成都。河南王藉其高名遣使
迎接。弘既闻高被摈。誓欲申其清白。乃不
顾栈道之难。冒险从命。既达河南。宾主
仪毕。便谓王曰。既深鉴远识何以信谗弃
贤。贫道所以不远数千里。正欲献此一
白。王及太子𧹞然愧悔。即遣使诣高。卑辞
逊谢请高还邑。高既广济为怀。忘忿赴
命。始欲出山。山中草木摧折崩石塞路。高咒愿曰。吾誓志弘道。岂得滞方。乃风息
路开。渐还到国。王及臣民近道候迎。内外敬
奉崇为国师。河南化毕进游凉土。沮渠蒙逊
深相敬事集会英宾发高胜解。时西海有
樊僧印。亦从高受学。志狭量褊得少为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7c 页 T50-0397.png
足。便谓已得罗汉顿尽禅门。高乃密以神
力令印于定中备见十方无极世界诸佛所
说法门不同。印于一夏寻其所见永不能
尽。方知定水无底大生愧惧。时魏虏拓跋
焘僣据平城。军侵凉境。焘舅阳平王社
请高同还伪都。既达平城。大流禅化。伪
太子拓跋晃。事高为师。晃一时被谗为父
所疑。乃告高曰。空罗抂苦何由得脱。高
令作金光明斋七日恳忏。焘乃梦见其祖
及父。皆执剑烈威。问汝何故信谗言抂疑
太子。焘惊觉大集群臣告以所梦。诸臣咸
言。太子无过。实如皇灵降诰。焘于太子
无复疑焉。盖高诚感之力也。焘因下书曰。
朕承祖宗重光之绪。思阐洪基恢隆万代。
武功虽昭而文教未畅。非所以崇太平
之治也。今者域内安逸百姓富昌。宜定制
度为万世之法。夫阴阳有往复四时有代
序。授子任贤安全相付。所以休息疲劳式
固长久。古今不易之令典也。朕诸功臣勤劳
日久。当致仕归第雍容高爵颐神养寿论
道陈谟而已。不须复亲有司苦剧之职。其
令皇太子副理万机总统百揆。更举良贤
以备列职。择人授任而黜陟之。故孔子
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于是朝
士庶民皆称臣于太子。上书如表。以白纸
为别。时崔皓寇天师先得宠于焘。恐晃纂
承之日夺其威柄。乃谮云。太子前事实有谋
心。但结高公道术故令先帝降梦。如此
物论事迹稍形。若不诛除。必为巨害。焘遂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8a 页 T50-0398.png
纳之。勃然大怒。即敕收高。高先时尝密语
弟子云。佛法应衰。吾与崇公首当其祸乎。
于时闻者莫不慨然。时有凉州沙门释慧
崇。是伪魏尚书韩万德之门师。既德次于
高。亦被疑阻。至伪太平五年九月。高与崇
公俱被幽絷。其月十五日就祸卒于平城
之东隅。春秋四十有三。是岁宋元嘉二十一
年也。当尔之夕门人莫知。是夜三更忽见
光绕高先所住处塔三匝还入禅窟中。因
闻光中有声云。吾已逝矣。诸弟子方知已
化。哀号痛绝。既而迎尸于城南旷野。沐浴迁
殡。兼营理崇公别在异处。一都道俗无不
嗟骇。弟子玄畅时在云中。去魏都六百里。
旦忽见一人告云以变。仍给六百里马。
于是扬鞭而返。晚间至都。见师已亡。悲
恸断绝。因与同学共泣曰。法今既灭颇复兴
不如脱更兴。请和上起坐。和上德匪常人。
必当照之矣。言毕高两眼稍开。光色还悦。
体通汗出。其汗香甚。须臾起坐谓弟子曰。
大法应化随缘盛衰。盛衰在迹理恒湛然。但
念汝等不久复应如我耳。唯有玄畅当得
南度。汝等死后法当更兴。善自修心无令
中悔。言已便卧而绝也。明日迁柩欲阇
维之。国制不许。于是营坟即窆。道俗悲哀
号泣望断。有沙门法达。为伪国僧正。钦高
日久未获受业。忽闻怛化。因而哭曰。圣
人去世当复何依。累日不食。常呼高上圣
人自在。何能不一现。应声见高飞空而至。
达顶礼求哀愿见救护。高曰。君业重难救。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8b 页 T50-0398.png
当可如何。自今以后依方等苦悔当得
轻受。达曰。脱得苦报愿见矜救。高曰。不
忘一切宁独在君。达又曰。法师与崇公并
生何处。高曰。吾愿生恶世救护众生。即已
还生阎浮。崇公常祈安养。已果心矣。达又
问。不审法师已阶何地。高曰。我诸弟子自
有知者。言讫奄然不见。达密访高诸弟子。
咸云。是得忍菩萨。至伪太平七年拓跋焘
果毁灭佛法。悉如高言。时河西国沮渠茂虔。时有沙门昙曜。亦以禅业见称。伪太傅
张潭伏膺师礼。
** 释僧周九
释僧周。不知何人。性高烈有奇志操。而韬
光晦迹人莫能知。常在嵩高山头陀坐
禅。魏虏将灭佛法。周谓门人曰。大难将
至。乃与眷属数十人共入寒山。山在长安
西南四百里。溪谷险阻非军兵所至。遂卜
居焉。俄而魏虏肆暴停者悉毙。其后寻悔诛
灭崔氏更兴佛法。伪永昌王镇长安。奉旨
将更修立访求沙门。时有说寒山有僧德
业非凡。王即遣使徵请。周辞以老疾。令弟
子僧亮应命出山。周后将殂。告弟子曰。吾
将去矣。其夕见火从绳床后出烧身。经
三日方尽。烟焰涨天而房不烬。弟子收
遗灰架以塼塔。弟子僧亮。姓李。长安人。受
业于僧周。初永昌王请僧无敢应者。咸以言
佛法初兴疑有不测之虑。亮曰。像运寄人正
在今日。若被诛剪自身当之。如其获全则
道有更振之期。又僧周加劝。于是随使至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8c 页 T50-0398.png
长安。未至之顷。王及民人扫洒街巷比室
候迎。王亲自抂道接足致敬。亮为陈诫祸
福训示因果。言约理诣和而且切。听者悲憙
各不自胜。于是修复故寺延请沙门。关中
大法更兴。亮之力也。
** 释慧通十
释慧通关中人。少止长安太后寺。蔬食持
咒。诵增一阿含经。初从凉州禅师慧诏咨
受禅业。法门观行多所游刃。常祈心安养
而欲栖神彼国。微疾乃于禅中见一人来。
形甚端严。语通言。良时至矣。须臾见无量
寿佛光相晖然。通因觉禅。具告同学所见。
言讫便化。异香在房三日乃歇。春秋五十九
矣。
** 释净度十一
释净度。吴兴馀杭人。少爱游猎。尝射孕鹿
堕胎。鹿母衔痛犹就地舐子。度乃心悟。因
摧弓折矢出家蔬食。诵经三十馀万言。常
独处山泽坐禅习诵。若邑中有斋集。辄身
然九灯。端然达曙。以为供养。如此者累年。
后忽告弟子云。令办香汤洗浴。说法数千
章。诫以生死因果。言讫奄然而化。箫鼓香烟
自空而至。同时眷属数十人皆所闻见。
** 释僧从十二
释僧从。未详何人。禀性虚静隐居始丰瀑
布山。学兼内外精修五门。不服五谷唯
饵枣栗。年垂百岁而气力休强。礼诵无辍。
与隐士褚伯玉为林下之交。每论道说
义。辄留连信宿。后终于山中。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9a 页 T50-0399.png
** 释法成十三
释法成。凉州人。十六出家学通经律。不饵
五谷唯食松脂。隐居岩穴习禅为务。元
嘉中东海王怀素出守巴西。闻风遣迎会
于涪城。夏坐讲律事竟辞反。因停广汉复
弘禅法。后小疾便告众云。成常诵宝积经。
于是自力诵之。始得半卷。气劣不堪。乃令
人读之一遍。才竟合掌而卒。侍疾十馀人
咸见空中绀马背负金棺升空而逝。
** 释慧览十四
释慧览。姓成。酒泉人。少与玄高俱以寂观
见称。览曾游西域顶戴佛钵。仍于罽宾
从达摩比丘咨受禅要。达摩曾入定往
兜率天。从弥勒受菩萨戒。后以戒法授览。
览还至于填。复以戒法授彼方诸僧。后
乃归。路由河南。河南吐谷浑慕延世子琼等
敬览德问。遣使并资财令于蜀立左军
寺。览即居之。后移罗天宫寺。宋文请下都
止钟山定林寺。孝武起中兴寺。复敕令移
住。京邑禅僧皆随踵受业。吴兴沈演平昌孟
顗。并钦慕道德。为造禅室于寺。东大明中
卒。春秋六十馀矣。
** 释法期十五
释法期。姓向。蜀都陴人。早丧二亲事兄如
父。十四出家。从智猛咨受禅业。与灵期寺
法林同共习观。猛所谙知皆已證得。后
遇玄畅复从进业。及畅下江陵。期亦随从。
十住观门所得已九。有师子奋迅三昧。唯
此未尽。畅叹曰。吾自西至流沙。北履幽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9b 页 T50-0399.png
漠。东探禹穴。南尽衡罗。唯见此一子特有
禅分。后卒于长沙寺。春秋六十有二。神光映
尸体更香洁。时属龙华寺又有释道果者。
亦以禅业显焉。
** 释道法十六
释道法。姓曹。燉煌人。起家入道。专精禅
业。亦时行神咒。后游成都。至王休之费
铿之请为兴乐香积二寺主。训众有法。常
行分卫不受别请及僧食。乞食所得。常
减其分以施虫鸟。每夕辄脱衣露坐以饴
蚊虻。如此者累年。后入定见弥勒放齐中
光照三途果报。于是深加笃励。常坐不
卧。元徽二年于定中灭度。平坐绳床貌
悦恒日。
** 释普恒十七
释普恒。姓郭。蜀郡成都人也。为儿童时常
于日光中见圣僧在空中说法。向家人
叙之。并未之信。后苦求出家。止治下安
乐寺。独处一房不立眷属。习靖业禅善
入出住。与蜀韬律师为同意。自说入火光
三昧。光从眉直下至金刚际。于光中见诸
色像。先身业报颇亦明了。宋升明三年卒。春
秋七十有八。未亡月日忽与亲知告别。竟
无戚颜。时人谓是戏言。将终之日微有病
相。唯俗家一奴看之。明旦平坐而卒。奴不
解强取卧之。尸竟不申。众僧来见便令坐
之。手屈三指其馀皆申。众僧试取捋之。亦
随手即申。申已复更屈。生时体黑死更洁
白。于是依得道法阇维之。薪𧂐始然便有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399c 页 T50-0399.png
五色烟起殊香芬馥。州将王玄载乃为之赞
曰。大觉眇无像。悬应贵忘靖。一念会道场。
空过万劫永。信心虚东想。遇圣藻西影。妙
趣澄三界。传神四禅境。俗物故参差。真性
理恒炳。韬光寄浮世。遗德方化迥。
** 释法晤十八
释法晤。齐人。家以田桑为业。有男六人
普皆成长。晤年五十丧妻。举家郁然慕
道。父子七人悉共出家。南至武昌履行山
水。见樊山之阳可为幽迁之处。本隐士郭
长翔所止。于是有意终焉。时武昌太守陈
留阮晦。闻而奇之。因为剪径开山造立房
室晤不食粳米常资麦饭。日一食而已。
诵大小品法华。常六时行道。头陀山泽不
避虎兕。有时在树下坐禅。或经日不起。
以齐永明七年卒于山中。春秋七十有九。
后有沙门道济。踵其高业。今武昌谓其所
住为头陀寺焉。
** 释僧审十九
释僧审。姓王。太原祁人。晋骑骠沈之后也。
祖世寓居谯郡。审少出家。止寿春石涧寺。
诵法华首楞严。常谓非禅不智。于是专志
禅那。闻昙摩蜜多道王京邑。乃拂衣过江
止于灵曜寺。精勤咨受曲尽深奥。时群劫入
山。审端坐不动。贼乃脱衣以施之。又说
法训勖。劫贼惭愧流汗作礼而去。灵鹫寺慧
高从之受禅业。乃请审还寺。别立禅房。
清河张振后又请居栖玄寺。文惠文宣并加
敬事。傅琰萧赤斧皆咨戒训。王敬则入房觅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0a 页 T50-0400.png
审。正见入禅。因弹指而出。曰圣道人。即
奉米千斛请受三归。永明八年卒。春秋七
十有五。有僧谦超志法达慧胜并业禅。亦
各有异迹。
** 释昙超二十
释昙超。姓张。清河人。形长八尺容止可观。
蔬食布衣一中而已。初止上都龙华寺。元
嘉末南游始兴遍观山水。独宿树下虎兕
不伤。大明中还都。至齐太祖即位。被敕
往辽东弘赞禅道。停彼二年大行法化。建
元末还京。俄又适钱塘之灵苑山。每一入
禅累日不起。后时忽闻风雷之声。俄见一
人秉笏而进。称严镇东通。须臾有一人
至。形甚端正。羽卫连翩。下席礼敬自称弟子
居在七里任周此地承法师至。故来展
礼。富阳县人故冬凿麓山下为塼侵壤龙
室。群龙共忿作三百日不雨。今已一百馀日
井池枯涸田种永罢。法师既道德通神。欲仰
屈前行。必能感致润泽苍生。功有归也。超
曰。兴云降雨本是檀越之力。贫道何所能
乎。神曰。弟子部曲止能兴云不能降雨。是
故相请耳。遂许之。神倏忽而去。超乃南行
经五日至赤亭山。遥为龙咒愿说法。至夜
群龙悉化作人。来诣超礼拜。超更说法。因
乞三归。自称是龙。超请其降雨。乃相看无
言。其夜又与超梦云。本因忿立誓。法师既
导之以善。辄不敢违命明日晡时当降
雨。超明旦即往临泉寺。遣人告县令。办船
于江中。转海龙王经。县令即请僧浮船石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0b 页 T50-0400.png
首。转经裁竟。遂降大雨。高下皆足。岁以
获收。超以永明十卒年。春秋七十有四。
** 释慧明二十一
释慧明。姓康。康居人。祖世避地于东吴。明
少出家止章安东寺。齐建元中与沙门共
登赤城山石室。见猷公尸骸不朽而禅室荒
芜高踪不继。乃雇人开剪。更立堂室造卧
佛并猷公像。于是栖心禅诵毕命枯槁。后
于定中见一女神。自称吕姥。云常加护卫。
或时有白猿白鹿白蛇白虎游戏阶前。驯伏
宛转不令人畏。齐竟陵文宣王闻风祇挹。
频遣三使慇勤敦请。乃暂出京师到第。文
宣敬以师礼。少时辞还山。苦留不止。于是
资给发遣。以建武之末卒于山中。春秋七
十矣。
论曰。禅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故能无法
不缘无境不察。然缘法察境唯寂乃明。
其犹渊池息浪则彻见鱼石。心水既澄则凝
照无隐。老子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故
轻必以重为本。躁必以静为基。大智论云。
譬如服药将身权息家务。气力平健则还
修家业。如是以禅定力服智慧药。得其
力已还化众生。是以四等六通。由禅而起。
八除十入藉定方成。故知禅定为用大矣
哉。自遗教东移禅道亦授。先是世高法护
译出禅经。僧先昙猷等并依教修心。终成
胜业。故能内踰喜乐外折妖祥。摈鬼魅于
重岩。睹神僧于绝石。及沙门智严躬履西
域请罽宾禅师佛驮跋陀更传业东土。玄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0c 页 T50-0400.png
高玄绍等亦并亲受仪则。出入尽于数随。往
返穷乎还净。其后僧周净度法期慧明等亦
雁行其次。然禅用为显。属在神通。故使三
千宅乎毛孔。四海结为凝稣。过石壁而无
壅。擎大众而弗遗。及夫悠悠世道碌碌仙
术。尚能停波止雨咒火烧国。正复玄高
逝而更起。道法坐而从化。焉足异哉。若如
郁头蓝弗竟为禽兽所恼。独角仙人终为
扇陀所乱皆由心道虽摄而与爱见相应。
比夫萤爝之于日月。曾是为匹乎。
赞白。禅那杳寂。正受渊深。假夫辍虑。方
备幽寻。五门弃恶。九次丛林枯铄山海。聚
散升沈。兹德裕矣。如不励心。
* 明律第五
* 释慧猷一
* 释僧业二
* 释慧询三
* 释僧璩四
* 释道俨五
* 释僧隐六
* 释道房七
* 释道营八
* 释志道九
* 释法颖十
* 释法琳十一
* 释智称十二
* 释僧祐十三
** 释慧猷一
释慧猷。江左人。少出家止江陵辛寺。幼而
蔬食履操至性方直。及具戒已后专精律禁。
时有西国律师卑摩罗叉。来适江陵大弘
律藏。猷从之受业。沈思积时。乃大明十诵
讲说相续。陜西律师莫不宗之。后卒于江
陵。著十诵义疏八卷。
** 释僧业二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1a 页 T50-0401.png
释僧业。姓王。河内人。幼而聪悟。博涉众典。
后游长安从什公受业。见新出十诵遂
专功此部。俊发天然洞尽深奥。什叹曰。后
世之优波离也。值关中多难避地京师。吴
国张邵挹其贞素。乃请还姑苏。为造闲居
寺。地势清旷环带长川。业居宗秉化训诱
无辍。三吴学士辐凑肩联。又以讲导馀隙
属意禅门。每一端坐辄有异香充塞房
内。近业坐者咸所共闻。莫不嗟其神异。
昔什公在关。未出十诵。乃先译戒本。及流
支入秦。方传大部。故戒心之与大本其意
正同。在言或异。业乃改正一依大本。今之
传诵二本并行。业以元嘉十八年。卒于吴
中。春秋七十有五。业弟子慧光。袭业风轨。
亦数当讲说。
** 释慧询三
释慧询。姓赵。赵郡人。少而蔬食苦行。经游
长安受学什公。研精经论尤善十诵僧祇。
乃更制条章义贯终古。宋永初中还止广
陵大开律席。元嘉中至京止道场寺。寺僧
慧观亦精于十诵。以询德为物范。乃令更
振他寺。于是移止长乐寺。大明二年卒于
所住。春秋八十有四矣。
** 释僧璩四
释僧璩。姓来。吴国人。出家为僧业弟子。总
锐众经尤明十诵。兼善史籍颇制文藻。始
住吴虎丘山。宋孝武钦其风闻。敕出京师
为僧正悦众。止于中兴寺。时有沙门僧定。
自称得不还果。璩集僧详断令现神足。定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1b 页 T50-0401.png
云。恐犯戒故不现。璩案律文有四因缘
得现神足。一断疑网。二破邪见。三除憍
慢。四成功德。定既虚诳事暴即日明摈璩仍
著诫众论以示来业。璩既学兼内外又律
行无疵。道俗归依车轨相接。少帝准从受
五戒。豫章王子尚崇为法友。袁粲张敷并一
遇倾盖。后移止庄严。卒于所住。春秋五十
有八。述胜鬘文旨。并撰僧尼要事两卷。今
行于世。时又有道表律师。率真有高行。
宋明帝敕晋熙王爽从请戒焉。
** 释道俨五
释道俨。雍丘小黄人。少有戒行善于毗尼。
精研四部融会众家。又以律部东传梵汉
异音文颇左右。恐后人咨访无所。乃会其
旨归。名曰决正四部毗尼论。后游于彭城
弘通律藏。遂卒于彼。春秋七十有五。时栖
玄寺又有释慧曜者。亦善十诵。
** 释僧隐六
释僧隐。姓李。秦州陇西人。家世正信。隐年八
岁出家便能长斋。至十二蔬食。及受具戒
执操弥坚。常游心律苑妙通十诵。诵法华
维摩。闻西凉州有玄高法师禅慧兼举。乃
负笈从之。于是学尽禅门深解律要。高
公化后。复西游巴蜀专任弘通。顷之东下
止江陵琵琶寺。咨业于慧彻。彻名重当时。
道扇方外。隐研访少时。备穷经律。禅慧之
风被于荆楚。州将山阳王刘休祐及长史张
岱。并咨禀戒法。后刺史巴陵王休若及建平
王景素。皆税驾禅房屈膝恭礼。后卧疾少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1c 页 T50-0401.png
时。问侍者。日中未。答云。已中。乃索水漱口。
颜貌怡然忽尔从化。春秋八十矣。时江陵上
明寺复有成具律师。亦善十诵及杂心毗昙
等。
** 释道房七
释道房。姓张。广汉五城人。道行清贞少善
律学。止广汉长乐寺。每礼佛烧香。香烟直
入佛顶。又勤诲门人改恶行善。其不改者
乃为之流泣。后卒于所住。春秋一百二十
岁矣。
** 释道营八
释道营。未详何人。始住灵曜寺习禅。晚
依观询二律师咨受毗尼。偏善僧祇一部。
诵法华金光明。蔬素守节。庄严道慧治城
智秀皆师其戒范。张永请还吴郡。蔡兴宗复
要住上虞。永后于京师娄胡苑立闲心寺。
复请还居。讲席频仍学徒甚盛。升明二年卒。
春秋八十有三矣。时有释慧祐者。本丹徒人。
年三十出家。厉身苦节精寻律教。齐初入
东山讲摩诃僧祇部。齐竟陵王子良遣迎
出都。仍止闲心寺焉。
** 释志道九
释志道。姓任。河内人。性温谨。十七出家止
灵曜寺。蔬素少欲。六物之外略无兼畜。学
通三藏尤长律品。何尚之钦德致礼。请居
所造法轮寺。先时魏虏灭佛法。后世嗣兴而
戒授多阙。道既誓志弘通不惮艰苦。乃携
同契十有馀人。往至虎牢。集洛秦雍淮豫五
州道士。会于引水寺。讲律明戒更申受法。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2a 页 T50-0402.png
伪国僧禁获全道之力也。后还京邑。王奂出
镇湘州。携与同游。以永明二年卒于湘土。
春秋七十有三。时京师瓦官寺又有超度者。
亦善十诵及四分。著律例七卷云。
** 释法颖十
释法颖。姓索。燉煌人。十三出家为法香弟
子。住凉州公府寺。与同学法力俱以律藏
知名。颖伏膺已后。学无再请记在一闻。研
精律部博涉经论。元嘉末下都止新亭寺。
孝武南下改治此寺。以颖学业兼明。敕为
都邑僧正。后辞任还多宝寺。常习定闲房。
亦时开律席。及齐高即位。复敕为僧主。资
给事事有倍常科。颖以从来信施造经像
及药藏。镇于长干。齐建元四年卒。春秋六十
有七。撰十诵戒本并羯磨等。时天宝寺又
有慧文律师。亦善诸部毗尼。为琅琊王奂
所事云。
** 释法琳十一
释法琳。姓乐。晋原临邛人。少出家。止蜀郡
裴寺。专好戒品研心十诵。常恨蜀中无好
师宗。俄而隐公至蜀。琳乃剋己握锥以日
兼夜。及隐还陜西。复随从数载。诸部毗尼
洞尽心曲。后还蜀止灵建寺。益部僧尼无
不宗奉。常祈心安养。每诵无量寿及观经。
辄见一沙门形甚姝大常在琳前。至齐建
武二年寝疾不愈。注念西方礼忏不息。
见诸贤圣皆集目前。乃向弟子述其所见。
令死后焚身。言讫合掌而卒。即于新繁路
口积木燔尸。烟焰冲天三日乃尽。收敛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2b 页 T50-0402.png
遗骨。即于其处而起塔焉。
** 释智称十二
释智称。姓裴。本河东闻憙人。魏冀州刺史徽
之后也。祖世避难寓居京口。称幼而慷慨颇
好弓马。年十七随王玄谟申坦北讨猃狁。
每至交兵血刃。未尝不心怀恻怛。痛深
诸己。却乃叹曰。害人自济非仁人之志也。
事宁解甲。遇读瑞应经乃深生感悟。知百
年不期国城非重。乃投南涧禅房宗公。请
受五戒。宋孝武时迎益州仰禅师下都供
养。称便来意归依。仰亦厚相将接。及仰
反汶江因扈游而上。于蜀裴寺出家。仰为
之师。时年三十有六。乃专精律部大明十
诵。又诵小品一部。后东下江陵。从隐具二
师更受禅律。值义嘉遘乱。乃移卜居京
师。遇颖公于兴皇讲律。称咨决隐远发言
中诣。一时之席莫不惊嗟。定林法献于讲
席相值闻其往复清玄。仍携止山寺。于是
温诵小品研构毗尼。后馀杭宝安寺释僧
志。请称还乡。开讲十诵。云栖寺复屈为寺
主。称乃受任。少时举其纲目示以宪章。
顷之反都。文宣请于普弘讲律。僧众数百。
皆执卷承旨。称辞家入道务遣繁累。常绝
庆吊杜人事。每有凶故秉戒节哀。唯行
道加勤以终期功之制。末方沙门慧始请
称还乡讲说。亲里知旧皆来问讯。悉慇勤训
勖示以孝慈。临别涕泣固留不止。还京憩
安乐寺。法轮常转。讲大本三十馀遍。齐永
元二年卒。春秋七十有二。著十诵义记八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2c 页 T50-0402.png
卷。盛行于世。弟子僧辩等树碑于安乐寺。
称弟子聪超二人最善毗尼。为门徒所挹。
** 释僧祐十三
释僧祐。本姓俞氏。其先彭城下邳人。父世居
于建业。祐年数岁入建初寺礼拜。因踊跃乐
道不肯还家。父母怜其志且许入道。师
事僧范道人。年十四家人密为访婚。祐知而
避。至定林投法达法师。达亦戒德精严为
法门梁栋。祐师奉竭诚。及年满具戒执操
坚明。初受业于沙门法颖。颖既一时名匠为
律学所宗。祐乃竭思钻求无懈昏晓。遂大
精律部有励先哲。齐竟陵文宣王每请
讲律。听众常七八百人。永明中敕入吴试
简五众。并宣讲十诵。更申受戒之法。凡获
信施悉以治定林建初。及修缮诸寺。并建
无遮大集舍身齐等。及造立经藏搜校卷
轴。使夫寺庙开广法言无坠。咸其力也。祐
为性巧思能目准心计。及匠人依标尺寸
无爽。故光宅摄山大像剡县石佛等。并请祐
经始准画仪则。今上深相礼遇。凡僧事硕疑
皆敕就审决。年衰脚疾。敕听乘舆入内殿。
为六宫受戒。其见重如此。开善智藏法音
慧廓皆崇其德。素请事师礼。梁临川王宕
南平王伟仪同陈郡袁昂永康定公主贵嫔
丁氏。并崇其戒范尽师资之敬。凡白黑门
徒一万一千馀人。以天监十七年五月二十
六日卒于建初寺。春秋七十有四。因窆于
开善路西定林之旧墓也。弟子正度立碑颂
德。东莞刘协制文。初祐集经藏既成。使人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3a 页 T50-0403.png
抄撰要事。为三藏记。法苑记。世界记。释迦
谱及弘明集等。皆行于世。
论曰。礼者出乎忠信之薄。律亦起自防非。
是故随有犯缘乃制篇目。迄乎双树在
迹为周。自金河灭影迦叶嗣兴。因命持律
尊者优波离比丘使出律藏。波离乃手执
象牙之扇。口诵调御之言。满八十反其文
乃讫。于是题之树叶号曰八十诵律。是后
迦叶。阿难。末田地。舍那波斯。优波掘多。此
五罗汉次第住持。至掘多之世有阿育王
者。王在波吒梨弗多城。因以往昔见佛遂
为铁轮御世。而猜忌不忍在政苛虐。焚
荡经书害诸得道。其后易心归信追悔前
失。远会应真更集三藏。于是互执见闻各
引师说。依据不同遂成五部。而所制轻重
时或不同。开遮废立不无小异。皆由如来
往昔善应物机。或随人随根随时随国。或
此处应开馀方则制。或此人应制馀者则开。
五师虽同取佛律而各据一边。故篇聚或
时轻重。罪目不无优降。依之修学并能
得道。故如来在世有梦叠因缘。已悬记
经律应为五部。大集经云。我灭度后遗法
分为五部。颠倒解义隐覆法藏。名昙无鞠
多。即昙无德也。读诵外书受有三世。善能
问难。说一切姓皆得受戒。名萨婆若帝婆。即萨婆多也。说无有我转诸烦恼。名
迦叶毗。说有我不说空。名婆蹉富罗。以
广博遍览五部。名摩诃僧祇。善男子。如是
五部虽各别异。而皆不妨诸佛法界及大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3b 页 T50-0403.png
涅槃。又文殊师利问经云。我涅槃后百年当
有二部起。二摩诃僧祇。二大众。老少同会
共出律也。从此部流散更生七部。二者体
毗履部。纯老宿共会出律也。从此部流散更
生十一部。故彼经偈云。十八及二本。悉从
大乘出。无是亦无非。我说未来起。又执见
不同。传中亦有十八部。而名字小异。故以
五部为根本。从萨婆多部生四部。弥沙塞
生一部。迦叶毗生二部。并是佛泥曰后二
百年内。僧祇生六部。流传至四百年中。昙
无德所生也。经中或时止道五师者。举其
领袖而言。或时十八二十。则通列异论也。
自大教东传五部皆度。始弗若多罗诵出十
诵梵本。罗什译为晋文。未竟多罗化焉。后
昙摩流支又诵出所馀什译都竟。昙无德部
佛陀耶舍所翻。即四分律也。摩诃僧祇部及
弥沙塞部。并法显得梵本。佛驮跋陀罗译
出僧祇律。佛驮什译出弥沙塞部。即五分律
也。迦叶毗部。或言梵本已度未彼翻译。
其善见摩得勒伽戒因缘等。亦律之枝属也。
虽复诸部皆传。而十诵一本最盛东国。以
昔卑摩罗叉律师本西土元匠。来入关中。及
往荆陜。皆宣通十诵。盛见宋录。昙猷亲
承音旨。僧业继踵。弘化其间。璩俨隐荣等。
并祖述猷业列奇宋代。而皆依文作解未
甚钻研。其后智称律师竭有深思。凡所披
释并开拓门户。更立科目。齐梁之间号称
命世学徒。传记于今尚焉。夫慧资于定。定
资于戒。故戒定慧品义次第。故当知入道
习禅(二十一人) 明律十三人(十三人)¶ 第 403c 页 T50-0403.png
即以戒律为本。居俗则以礼义为先。礼
记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
不备。经云。戒为平地众善由生。三世佛道
藉戒方住。故律解五法制使先知斩草三
相不可不识。然后定慧法门以次修学。而
谬执之徒互生异论。偏于律者。则言戒律
为指事数论虚诞。薄知篇聚名目。便言解
及波离。止能漉水翻囊已谓行齐罗汉。唯
我曰僧。馀皆目想。此则自赞毁他。功不赎
过。我慢矜高盖斯谓也。偏于数论者。则言
律部为偏分。数论为通方。于是扈背毗尼
专重阴入。得意便行曾莫拘碍。谓言地狱
不烧智人。镬汤不煮般若。此皆操之失
柄。还以自伤。相鼠看羊。岂非斯谓。
赞曰。盘杅设戒。几杖施铭。人如不勖。
奚用剋成。纳衣既补。篇聚由生。缄持口意。
枯槁心形。怡戚两镜。欣忧二瓶。
高僧传卷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