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经上¶ 第 322c 页
No. 2059
高僧传卷第一
梁会稽嘉祥寺沙门释慧皎撰
** 译经上
* 摄摩腾一
* 竺法兰二
* 安清三
* 支楼迦谶四
* 昙柯迦罗五
* 康僧会六
* 维祇难七
* 竺昙摩罗刹八
* 帛远九
* 帛尸梨密十
* 僧伽跋澄十一
* 昙摩难提十二
* 僧伽提婆十三
* 竺佛念十四
* 昙摩耶舍十五
摄摩腾。本中天竺人。善风仪。解大小乘经。
常游化为任。昔经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
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惟曰。经云。能说此
经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镝
方始。曾是为益乎。乃誓以忘身。躬往和劝。
遂二国交欢。由是显达。汉永平中。明皇帝
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乃大集群臣。以占所
梦。通人傅毅奉答。臣闻西域有神。其名曰
佛。陛下所梦将必是乎。帝以为然。即遣郎
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
佛法。愔等于彼遇见摩腾。乃要还汉地。腾
誓志弘通不惮疲苦冒涉流沙至乎雒
邑。明帝甚加赏接。于城西门外立精舍以
处之。汉地有沙门之始也。但大法初传未
有归信。故蕴其深解无所宣述。后少时
译经上¶ 第 323a 页 T50-0323.png
卒于雒阳。有记云。腾译四十二章经一卷。
初缄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中。腾所住处。今
雒阳城西雍门外白马寺是也。相传云。外国
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
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
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故诸寺立名。多
取则焉。
竺法兰亦中天竺人。自言诵经论数万章。为
天竺学者之师。时蔡愔既至彼国。兰与摩
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会彼学徒留碍。
兰乃间行而至。既达雒阳与腾同止。少时
便善汉言。愔于西域获经即为翻译。十地
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四十二章等五
部。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
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馀言。汉地见存诸
经。唯此为始也。愔又于西域得画释迦倚
像。是优田王栴檀像师第四作也。既至雒
阳。明帝即令画工图写。置清凉台中及显节
陵上。旧像今不复存焉。又昔汉武穿昆明
池。底得黑灰。以问东方朔。朔云不委。可
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朔言有徵。
信者甚众。兰后卒于雒阳。春秋六十馀矣。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王正后之太子也。幼以
孝行见称。加又志业聪敏。剋意好学。外国
典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
声。无不综达。尝行见群燕。忽谓伴曰。燕云
应有送食者。顷之果有致焉。众咸奇之。故
俊异之声。早被西域。高虽在居家。而奉戒
译经上¶ 第 323b 页 T50-0323.png
精峻。王薨便嗣大位。乃深惟苦空。厌离形
器。行服既毕。遂让国与叔出家修道。博晓
经藏。尤精阿毗昙学。讽持禅经。略尽其妙。
既而游方弘化。遍历诸国。以汉桓之初。始
到中夏。才悟机敏一闻能达。至止未久。即
通习华言。于是宣译众经改胡为汉。出
安般守意阴持入大小十二门及百六十品。
初外国三藏。众护撰述经要为二十七章。
高乃剖析护所集七章译为汉文。即道地
经是也。其先后所出经论。凡三十九部。义
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凡
在读者皆亹亹而不勌焉。高穷理尽性。
自识缘业。多有神迹世莫能量。初高自称。
先身已经出家。有一同学。多瞋。分卫值施
主不称。每辄怼恨。高屡加诃谏终不悛
改。如此二十馀年。乃与同学辞诀云。我
当往广州毕宿世之对。卿明经精勤不在
吾后。而性多瞋怒。命过当受恶形。我若得
道必当相度。既而遂适广州值寇贼大乱。
行路逢一少年。唾手拔刃曰。真得汝矣。高
笑曰。我宿命负卿故远来相偿。卿之忿怒故
是前世时意也。遂申颈受刃。容无惧色。贼
遂杀之。观者填陌。莫不骇其奇异。既而神
识。还为安息王太子。即今时世高身是也。
高游化中国宣经事毕。值灵帝之末关雒扰
乱。乃振锡江南。云我当过庐山度昔同学。
行达䢼亭湖庙。此庙旧有灵威。商旅祈祷
乃分风上下各无留滞。尝有乞神竹者。未
许辄取。舫即覆没。竹还本处。自是舟人敬
译经上¶ 第 323c 页 T50-0323.png
惮莫不慑影。高同旅三十馀船奉牲请福。
神乃降祝曰。船有沙门可便呼上。客咸惊
愕。请高入庙。神告高曰。吾昔外国与子俱
出家学道。好行布施。而性多瞋怒。今为䢼
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治。以布施故珍玩
甚丰。以瞋恚故堕此神报。今见同学悲欣
可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若于此舍命
秽污江湖。当度山西泽中。此身灭后恐堕
地狱。吾有绢千疋并杂宝物。可为立法营
塔使生善处也。高曰。故来相度何不出形。
神曰。形甚丑异众人必惧。高曰。但出众人
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不知尾
之长短。至高膝边。高向之梵语数番赞呗
数契。蟒悲泪如雨须臾还隐。高即取绢物
辞别而去。舟侣飏帆。蟒复出身登山而望。
众人举手然后乃灭。倏忽之顷便达豫章。即
以庙物造东寺。高去后神即命过。暮有一
少年。上船长跪高前受其咒愿。忽然不见。
高谓船人曰。向之少年。即䢼亭庙神。得离
恶形矣。于是庙神歇末无复灵验。后人于
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尾数里。今浔阳郡蛇
村是也。高后复到广州。寻其前世害己少
年。时少年尚在。高经至其家。说昔日偿对
之事。并叙宿缘。欢喜相向云。吾犹有馀报。
今当往会稽毕对。广州客悟高非凡。豁然
意解追悔前愆。厚相资供。随高东游遂达
会稽。至便入市。正值市中有乱。相打者误
著高头应时陨命。广州客频验二报。遂
精勤佛法具说事缘。远近闻知莫不悲恸。
译经上¶ 第 324a 页 T50-0324.png
明三世之有徵也。高既王种西域宾旅。皆呼
为安侯。至今犹为号焉。天竺国自称书为
天书。语为天语。音训诡蹇与汉殊异。先后
传译多致谬滥。唯高所出为群译之首。安
公以为。若及面禀不异见圣。列代明德咸
赞而思焉。余访寻众录。纪载高公互有出
没。将以权迹隐显应废多端。或由传者纰
缪致成乖角。辄备列众异。庶或可论。案释
道安经录云。安世高以汉桓帝建和二年至
灵帝建宁中二十馀年译出三十馀部经。又
别传云。晋太康末。有安侯道人。来至桑垣。
出经竟封一函于寺云后四年可开之。吴
末行至杨州。使人货一箱物以买一奴。名
福善。云是我善知识。仍将奴适豫章。度䢼
亭庙神。为立寺竟。福善以刀刺安侯胁。于
是而终。桑垣人乃发其所封函财理自成
字云。尊吾道者居士陈慧。传禅经者比
丘僧会。是日正四年也。又庾仲雍荆州记云。
晋初有沙门安世高度䢼亭庙神。得财物
立白马寺于荆城东南隅。宋临川康王宣验
记云。蟒死于吴末。昙宗塔寺记云。丹阳瓦官
寺。晋哀帝时沙门慧力所立。后有沙门安世
高。以䢼亭庙馀物治之。然道安法师。既校
阅群经诠录传译。必不应谬。从汉桓建和
二年。至晋太康末。凡经一百四十馀年。若
高公长寿或能如此。而事不应然。何者。案
如康僧会注安般守意经序云。此经世高所
出。久之沈翳。会有南阳韩林颖川文业会
稽陈慧。此三贤者信道笃密。会共请受。乃
译经上¶ 第 324b 页 T50-0324.png
陈慧义。余助斟酌。寻僧会以晋太康元年
乃死。而已云此经出后久之沈翳。又世高封
函之字云。尊吾道者居士陈慧。传禅经者
比丘僧会。然安般所明盛说禅业。是知封函
之记。信非虚作。既云二人方传吾道。岂容
与共同世。且别传自云。传禅经者比丘僧
会。会已太康初死。何容太康之末方有安侯
道人。首尾之言自为矛盾。正当随有一书
谬指晋初。于是后诸作者。或道太康。或言
吴末。雷同奔竞无以校焉。既晋初之说尚已
难安。而昙宗记云。晋哀帝时。世高方复治
寺。其为谬说过乃悬矣。
支楼迦谶。亦直云支谶。本月支人。操行纯
深性度开敏。禀持法戒以精勤著称。讽诵
群经志存宣法。汉灵帝时游于雒阳以光
和中平之间。传译梵文。出般若道行般舟
首楞严等三经。又有阿阇世王宝积等十
馀部经。岁久无录。安公校定古今。精寻文
体云。似谶所出。凡此诸经皆审得本旨了
不加饰。可谓善宣法要弘道之士也。后不
知所终。时有天竺沙门竺佛朔。亦以汉
灵之时。赍道行经。来适雒阳。即转梵为
汉。译人时滞虽有失旨。然弃文存质深得
经意。朔又以光和二年。于雒阳出般舟三
昧。谶为传言。河南雒阳孟福张莲笔受。时又
有优婆塞安玄。安息国人。性贞白。深沈有
理致。博诵群经多所通习。亦以汉灵之末。
游贾雒阳。以功号曰骑都尉。性虚靖温恭。
常以法事为己任。渐解汉言。志宣经典。
译经上¶ 第 324c 页 T50-0324.png
常与沙门讲论道义。世所谓都尉者也。玄
与沙门严佛调共出法镜经。玄口译梵文。
佛调笔受。理得音正尽经微旨。郢匠之美见
述后代。调本临淮人。绮年颖悟。敏而好学。
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
调又撰十慧。亦传于世。安公称佛调出经。
省而不烦。全本巧妙。又有沙门支曜。康巨。
康孟详等。并以汉灵献之间有慧学之誉。
驰于京雒。曜译成具定意小本起等。巨译
问地狱事经。并言直理旨不加润饰。孟详译
中本起及修行本起。先是沙门昙果。于迦维
罗卫国得梵本。孟详共竺大力译为汉
文。安公云。孟详所出。奕奕流便足腾玄
趣也。
昙柯迦罗此云法时。本中天竺人。家世大富。
常修梵福。迦罗幼而才悟质像过人。读书
一览皆文义通畅。善学四围陀论。风云星
宿图谶运变莫不该综。自言。天下文理毕己
心腹。至年二十五。入一僧坊。看遇见法胜
毗昙。聊取览之。茫然不解。殷勤重省更增
昏漠。乃叹曰。吾积学多年。浪志坟典。游刃
经籍。义不再思文无重览。今睹佛书顿出
情外。必当理致钩深。别有精要。于是赍卷
入房。请一比丘略为解释。遂深悟因果妙
达三世。始知佛教宏旷俗书所不能及。乃
弃舍世荣出家精苦。诵大小乘经及诸部毗
尼。常贵游化不乐专守。以魏嘉平中来至
洛阳。于时魏境虽有佛法而道风讹替。亦
有众僧未禀归戒。正以剪落殊俗耳。设
译经上¶ 第 325a 页 T50-0325.png
复斋忏事法祠祀。迦罗既至大行佛法。时
有诸僧共请迦罗译出戒律。迦罗以律部
曲制文言繁广。佛教未昌必不承用。乃译
出僧祇戒心。止备朝夕。更请梵僧立羯磨
法受戒。中夏戒律始自于此。迦罗后不
知所终。时又有外国沙门康僧铠者。亦以
嘉平之末。来至洛阳。译出郁伽长者等四
部经。又有安息国沙门昙帝。亦善律学。以
魏正元之中。来游洛阳。出昙无德羯磨。又
有沙门帛延不知何人。亦才明有深解。
以魏甘露中。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等凡
六部经。后不知所终焉。
康僧会。其先康居人。世居天竺。其父因商
贾。移于交趾。会年十馀岁。二亲并终。至
孝服毕出家。励行甚峻。为人弘雅有识量。
笃至好学。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文图纬
多所综涉。辩于枢机颇属文翰。时孙权已
制江左。而佛教未行。先有优婆塞支谦。字
恭明。一名越。本月支人。来游汉境。初汉桓
灵之世有支谶。译出众经。有支亮字纪明。
资学于谶。谦又受业于亮。博览经籍莫不
精究。世间伎艺多所综习。遍学异书通六
国语。其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
人为之语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
囊。汉献末乱避地于吴。孙权闻其才慧。召
见悦之。拜为博士。使辅导东宫。与韦曜诸
人共尽匡益。但生自外域。故吴志不载。谦
以大教虽行。而经多梵文未尽翻译。已妙
善方言。乃收集众本译为汉语。从吴黄武
译经上¶ 第 325b 页 T50-0325.png
元年至建兴中。所出维摩大般泥洹法句瑞
应本起等四十九经。曲得圣义。辞旨文雅又
依无量寿中本起。制菩提连句梵呗三契。
并注了本生死经等。皆行于世。时吴地初染
大法。风化未全。僧会欲使道振江左兴立
图寺。乃杖锡东游。以吴赤乌十年。初达建
邺营立茅茨设像行道。时吴国以初见
沙门。睹形未及其道。疑为矫异。有司奏曰。
有胡人入境。自称沙门。容服非恒。事应
检察。权曰。昔汉明帝梦神号称为佛。彼之
所事岂非其遗风耶。即召会诘问。有何
灵验。会曰。如来迁迹忽逾千载。遗骨舍利神
曜无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万四千。夫塔寺
之兴以表遗化也。权以为誇诞。乃谓会曰。
若能得舍利当为造塔。如其虚妄国有常
刑。会请期七日。乃谓其属曰。法之兴废在
此一举。今不至诚后将何及。乃共洁斋静
室。以铜瓶加凡烧香礼请。七日期毕寂然
无应。求申二七亦复如之。权曰。此寔欺
诳将欲加罪。会更请三七。权又特听。会谓
法属曰。宣尼有言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法灵应降而吾等无感。何假王宪。当以
誓死为期耳。三七日暮犹无所见。莫不震
惧。既入五更。忽闻瓶中鎗然有声。会自往
视果获舍利。明旦呈权。举朝集观。五色光
炎照耀瓶上。权自手执瓶泻于铜盘。舍利
所冲盘即破碎。权大肃然惊起而曰。希有之
瑞也。会进而言曰。舍利威神岂直光相而已。
乃劫烧之火不能焚。金刚之杵不能碎。权
译经上¶ 第 325c 页 T50-0325.png
命令试之。会更誓曰。法云方被苍生仰泽。
愿更垂神迹以广示威灵。乃置舍利于铁
砧磓上。使力者击之。于是砧磓俱陷舍利
无损。权大叹服。即为建塔。以始有佛寺
故号建初寺。因名其地为佛陀里。由是江
左大法遂兴。至孙皓即政。法令苛虐废弃
淫祀。乃及佛寺并欲毁坏。皓曰。此由何
而兴。若其教真正。与圣典相应者。当存
奉其道。如其无实皆悉焚之。诸臣佥曰。佛
之威力不同馀神。康会感瑞大皇创寺。今
若轻毁恐贻后悔。皓遣张昱诣寺诘会。昱
雅有才辩。难问纵横。会应机骋词。文理锋
出。自旦之夕。昱不能屈。既退会送于门。
时寺侧有淫祀者。昱曰。玄化既孚此辈何故
近而不革。会曰。雷霆破山聋者不闻。非音
之细。苟在理通。则万里悬应。如其阻塞则肝
胆楚越。昱还叹会才明非臣所测。愿天鉴察
之。皓大集朝贤。以马车迎会。会既坐。皓
问曰。佛教所明。善恶报应。何者是耶。会对
曰。夫明主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而老人
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出。善既有
瑞恶亦如之。故为恶于隐鬼得而诛之。为
恶于显人得而诛之。易称积善馀庆。诗咏
求福不回。虽儒典之格言。即佛教之明训。
皓曰。若然。则周孔已明。何用佛教。会曰。周
孔所言略示近迹。至于释教则备极幽微。
故行恶则有地狱长苦。修善则有天宫永
乐。举兹以明劝沮。不亦大哉。皓当时无以
折其言皓虽闻正法。而昏暴之性不胜其
译经上¶ 第 326a 页 T50-0326.png
虐。后使宿卫兵入后宫治园。于地得一
金像高数尺呈皓。皓使著不净处以秽汁
灌之。共诸群臣笑以为乐。俄尔之间。举身
大肿。阴处尤痛。叫呼彻天。太史占言。犯大
神所为。即祈祀诸庙永不差愈。婇女先
有奉法者。因问讯云。陛下就佛寺中求福
不。皓举头问曰。佛神大耶。婇女云。佛为大
神。皓心遂悟具语意故。婇女即迎像置
殿上。香汤洗数十过。烧香忏悔。皓叩头于
枕自陈罪状。有顷痛间。遣使至寺。问讯
道人。请会说法。会即随入。皓具问罪福之
由。会为敷析辞甚精要。皓先有才解欣然大
悦。因求看沙门戒。会以戒文禁秘不可轻
宣。乃取本业百三十五愿。分作二百五十事。
行住坐卧皆愿众生。皓见慈愿广普。益增
善意。即就会受五戒。旬日疾瘳。乃于会所
住更加修饰。宣示宗室莫不必奉。会在
吴朝亟说正法。以皓性凶粗不及妙义。唯
叙报应近事以开其心。会于建初寺译出
众经。所谓阿难念弥镜面王察微王梵皇经
等。又出小品及六度集杂譬喻等。并妙得经
体。文义允正。又传泥洹呗声。清靡哀亮一代
模式。又注安般守意法镜道树等三经。并制
经序。辞趣雅便义旨微密。并见于世。至吴
天纪四年四月。皓降晋。九月会遘疾而终。
是岁晋武太康元年也。至晋成咸和中。苏
峻作乱。焚会所建塔。司空何充复更修造。
平西将军赵诱。世不奉法傲慢三宝。入
此寺。谓诸道人曰。久闻此塔屡放光明虚
译经上¶ 第 326b 页 T50-0326.png
诞不经所未能信。若必自睹所不论耳。言
竟塔即出五色光。照曜堂刹。诱肃然毛竖。
由此信敬。于寺东更立小塔远由大圣神
感。近亦康会之力。故图写厥像传之于今。
孙绰为之赞曰。
「 会公箫瑟
寔惟令质
心无近累
情有馀逸
属此幽夜
振彼尤黜
超然远诣
卓矣高出」
有记云。孙皓打试舍利。谓非其权时。余案
皓将坏寺。诸臣咸答。康会感瑞大皇创寺。
是知初感舍利必也权时。故数家传记。咸
言。孙权感舍利于吴宫。其后更试神验。或
将皓也。
维祇难。本天竺人。世奉异道以火祠为
正。时有天竺沙门。习学小乘多行道术。
经远行逼暮。欲寄难家宿。难家既事异
道。猜忌释子。乃处之门外露地而宿。沙门
夜密加咒术。令难家所事之火欻然变灭。
于是举家共出。稽请沙门入室供养。沙门
还以咒术变火令生。难既睹沙门神力胜
己。即于佛法大生信乐。乃舍本所事出家
为道。依此沙门以为和上。受学三藏妙
善四含。游化诸国莫不皆奉。以吴黄武三
年。与同伴竺律炎。来至武昌。赍昙钵经梵
本。昙钵者。即法句经也。时吴士共请出经。
难既未善国语。乃共其伴律炎。译为汉文。
炎亦未善汉言。颇有不尽。志存义本。辞近
朴质。至晋惠之末。有沙门法立。更译为五
卷。沙门法巨著笔。其辞小华也。立又别出
译经上¶ 第 326c 页 T50-0326.png
小经近四许首。值永嘉末乱。多不复存。
竺昙摩罗刹。此云法护。其先月支人。本姓支
氏。世居燉煌郡。年八岁出家。事外国沙门
竺高座为师。诵经日万言。过目则能。天性
纯懿操行精苦。笃志好学。万里寻师。是以
博览六经游心七籍。虽世务毁誉。未尝介
抱。是时晋武之世。寺庙图像虽崇京邑。而
方等深经蕴在葱外。护乃慨然发愤。志弘
大道。遂随师至西域。游历诸国。外国异言
三十六种。书亦如之。护皆遍学。贯综诂训。
音义字体。无不备识。遂大赍梵经。还归
中夏。自燉煌至长安。沿路传译写为晋文。
所获览即正法华光赞等一百六十五部。
孜孜所务。唯以弘通为业。终身写译劳不
告勌。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
护以晋武之末。隐居深山。山有清涧。恒取
澡漱。后有采薪者。秽其水侧俄顷而燥。护
乃徘徊叹曰。人之无德。遂使清泉辍流。水若永竭。真无以自给。正当移去耳。言讫而
泉涌满涧。其幽诚所感如此。故支遁为
之像赞云。护公澄寂。道德渊美。微吟穷
谷。枯泉漱水。邈矣护公。天挺弘懿。濯足流
沙。领拔玄致。后立寺于长安青门外。精勤
行道。于是德化遐布。声盖四远。僧徒数千
咸所宗事。及晋惠西奔关中扰乱百姓流移。
护与门徒避地。东下至渑池。遘疾而卒。春
秋七十有八。后孙绰制道贤论。以天竺七
僧。方竹林七贤。以护匹山巨源。论云。护公
德居物宗。巨源位登论道。二公风德高远足
译经上¶ 第 327a 页 T50-0327.png
为流辈矣。其见美后代如此。时有清信
士聂承远。明解有才笃志务法。护公出经
多参正文句。超日明经初译。颇多烦重。承
远删正得今行二卷。其所详定类皆如此。承远有子道真。亦善梵学。此君父子比
辞雅便。无累于古。又有竺法首陈士伦孙
伯虎虞世雅等。皆共承护旨执笔详校。安公
云。护公所出。若审得此公手目。纲领必正。
凡所译经虽不辩妙婉显。而宏达欣畅。
特善无生。依慧不文。朴则近本。其见称若
此。护世居燉煌。而化道周给。时人咸谓
燉煌菩萨也。
帛远字法祖。本姓万氏。河内人。父威达。以
儒雅知名。州府辟命皆不赴。祖少发道
心。启父出家。辞理切至。父不能夺。遂改
服从道。祖才思俊彻敏朗绝伦。诵经日八
九千言。研味方等妙入幽微。世俗坟素多
所该贯。乃于长安造筑精舍。以讲习为业
白黑宗禀几且千人。晋惠之末。太宰河间王
颙镇关中。虚心敬重。待以师友之敬。每
至闲辰靖夜。辄谈讲道德于时西府初
建后又甚盛。能言之士。咸服其远达。祖见
群雄交争干戈方始。志欲潜遁陇右以保
雅操。会张辅为秦州刺史镇陇上祖与之
俱行。辅以祖名德显著众望所归。欲令反
服为己僚佐。祖固志不移。由是结憾。先
有州人管蕃与祖论议屡屈于祖。蕃深衔
耻恨每加谗构。祖行至汧县。忽语道人及
弟子云。我数日对当至。便辞别。作素书
译经上¶ 第 327b 页 T50-0327.png
分布经像及资财都讫。明晨诣辅共语。忽
忤辅意。辅使收之行罚。众咸怪惋。祖曰。我
来此毕对。此宿命久结非今事也。乃呼
十方佛。祖前身罪缘欢喜毕对。愿从此以
后与辅为善知识。无令受杀人之罪。遂
便鞭之五十。奄然命终。辅后具闻其事方
大惋恨。初祖道化之声被于关陇。崤函之
右奉之若神。戎晋嗟恸行路流涕。陇上羌
胡率精骑五千。将欲迎祖西归。中路闻其
遇害。悲恨不及。众咸愤激。欲复祖之雠。辅
遣军上陇。羌胡率轻骑逆战。时天水故
涨下督富整。遂因忿斩辅。群胡既雪怨耻。
称善而还。共分祖尸各起塔庙。辅字世伟。
南阳人。张衡之后。虽有才解而酷不以理。
横杀天水太守封尚。百姓疑骇因乱而斩焉。
管蕃亦卒以倾险致败。后少时有一人。姓
李名通。死而更苏云。见祖法师在阎罗王
处为王讲首楞严经云。讲竟应往忉利天。
又见祭酒王浮。一云道士基公次被锁械。
求祖忏悔。昔祖平素之日与浮每争邪正。
浮屡屈既瞋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诬
谤佛法。殃有所归故死方思悔。孙绰道贤
论以法祖匹嵇康。论云。帛祖衅起于管蕃。
中散祸作于钟会。二贤并以俊迈之气。昧
其图身之虑。栖心事外经世招患。殆不异
也。其见称如此。祖既博涉多闲。善通梵汉
之语。尝译惟逮弟子本五部僧等三部经。
又注首楞严经。又有别译数部小经。值乱
零失不知其名。祖弟法祚。亦少有令誉。被
译经上¶ 第 327c 页 T50-0327.png
博士徵不就。年二十五出家。深洞佛理。关
陇知名。时梁州刺史张光。以祚兄不肯反
服辅之所杀。光又逼祚令罢道。祚执志坚
贞以死为誓。遂为光所害。春秋五十有七。
注放光般若经。及著显宗论等。光字景武。
江夏人。后为武都在杨难敌所围。发愤而
死。时晋惠之世。又有优婆塞卫士度。译出
道行般若经二卷。士度本司州汲郡人。陆
沈寒门安贫乐道。常以佛法为心。当其
亡日清净澡漱。诵经千馀言。然后引衣尸
卧奄然而卒。
帛尸梨密多罗。此云吉友。西域人。时人呼
为高座。传云。国王之子当承继世。而以国
让弟。闇轨太伯。既而悟心天启。遂为沙门。
密天姿高朗风神超迈。直尔对之。便卓出
于物。晋永嘉中。始到中国。值乱仍过江止
建初寺。丞相王导一见而奇之。以为吾之
徒也。由是名显。太尉庾元规光禄周伯仁太
常谢幼与廷尉桓茂伦。皆一代名士。见之终
日累叹。披衿致契。导尝诣密。密解带
偃伏悟言神解。时尚书令卞望之亦与密致
善。须臾望之至。密乃敛衿饰容。端坐对
之。有问其故。密曰。王公风道期人。卞令
轨度格物。故其然耳。诸公于是叹其精神
洒厉皆得其所。桓廷尉尝欲为密作目。
久之未得。有云。尸梨密可谓卓朗。于是桓
乃咨嗟绝叹。以为标题之极。太将军王处
仲在南夏。闻王周诸公皆器重密。疑以
为失。及见密乃欣振奔。至一面尽虔。周
译经上¶ 第 328a 页 T50-0328.png
顗为仆射。领选临入过造密。乃叹曰。若
使太平之世尽得选此贤。真令人无恨也。
俄而顗遇害。密往省其孤。对坐作胡呗三
契。梵响凌云。次诵咒数千言。声音高畅颜
容不变。既而挥涕收泪。神气自若。其哀乐
废兴皆此类也。王公尝谓密曰。外国有君
一人而已。密笑曰。若使我如诸君。今日
岂得在此。当时为佳言。密性高简不学
晋语。诸公与之语言。密虽因传译。而神领
意得顿尽言前。莫不叹其自然天拔悟得
非常。密善持咒术所向皆验。初江东未有
咒法。密译出孔雀王经明诸神咒。又授弟
子觅历高声梵呗传响于今。晋咸康中卒。春
秋八十馀。诸公闻之痛惜流涕。桓宣武每云
少见高座称其精神著出当年。琅琊王珉
师事于密。乃为之序曰。春秋吴楚称子。传
者以为先中国而后四夷岂不以三代之
胤行乎殊俗之礼。以戎狄贪婪无仁让之
性乎。然而卓世之秀。时生于彼。逸群之才。
或侔乎兹。故知天授英伟。岂俟于华戒。
自此以来唯汉世有金日磾。然日磾之贤
尽于仁孝忠诚德信纯至。非为明达足论。
高座心造峰极。交俊以神。风领朗越过之
远矣。密常在石子冈东行头陀。既卒因
葬于此。成帝怀其风为树刹冢所。后有关
右沙门来游京师。乃于冢处起寺。陈郡谢
琨赞成其业。追旌往事。仍曰高座寺也。
僧伽跋澄。此云众现。罽宾人。毅然有渊懿
之量。历寻名师备习三藏。博览众典特善
译经上¶ 第 328b 页 T50-0328.png
数经。闇诵阿毗昙毗婆沙贯其妙旨。常浪
志游方观风弘化。符坚建元十七年。来入关
中。先是大乘之典未广。禅数之学甚盛。既
至长安咸称法匠焉。符坚秘书郎赵正崇
仰大法。尝闻外国宗习阿毗昙毗婆沙而跋
澄讽诵。乃四事礼供。请译梵文。遂共名德
法师释道安等集僧宣译。跋證口诵经本。
外国沙门昙摩难提笔受为梵文。佛图罗刹
宣译。秦沙门敏智笔受为晋本。以伪秦建元
十九年译出。自孟夏至仲秋方讫。初跋澄
又赍婆须蜜梵本自随。明年赵正复请出
之。跋澄乃与昙摩难提及僧伽提婆三人共
执梵本。秦沙门佛念宣译。慧嵩笔受。安公
法和对共校定。故二经流布传学迄今。跋澄
戒德整峻虚靖离俗。关中僧众则而象之。
后不知所终。佛图罗刹。不知何国人。德业
纯粹该览经典。久游中土善闲汉言。其宣
译梵文见重符世。
昙摩难提。此云法喜。兜祛勒人。龆年离俗
聪慧夙成。研讽经典以专精致业。遍观三
藏闇诵增一阿含经。博识洽闻靡所不综。
是以国内远近咸共推服。少而观方遍历诸
国。常谓弘法之体。宜宣布未闻。故远冒流
沙怀宝东入。以符氏建元中至于长安。难
提学业既优道声甚盛。符坚深见礼接。先是
中土群经未有四含。坚臣武威太守赵正欲
请出经。时慕容冲已叛起兵击坚。关中扰
动。正慕法情深忘身为道。乃请安公等
于长安城中。集义学僧请难提译出中增
译经上¶ 第 328c 页 T50-0328.png
一二阿含并先无所出毗昙心三法度等凡
一百六卷。佛念传译。慧嵩笔受。自夏迄春。
绵涉两载文字方具。及姚苌寇逼关内人
情危阻。难提乃辞还西域不知所终。其时
也。符坚初败群锋互起。戎妖纵暴民流四出。
而犹得传译大部。盖由赵正之力。正字文
业。洛阳清水人。或曰济阴人。年十八为伪
秦著作郎。后迁至黄门郎武威太守。为人
无须而瘦。有妻妾而无儿。时人谓阉。然而
情度敏达学兼内外。性好讥谏无所回避。
符坚末年宠惑鲜卑隳于治政。正因歌
谏曰。昔闻孟津河。千里作一曲。此水本自清。
是谁搅令浊。坚动容曰。是朕也。又歌曰。北
园有一枣。布叶垂重阴。外虽饶棘刺。内实
有赤心。坚笑曰。将非赵文业耶。其调戏机
捷皆此类也。后因关中佛法之盛。乃愿欲出
家。坚惜而未许。及坚死后方遂其志。更名
道整。因作颂曰。佛生何以晚。泥洹一何早。
归命释迦文。今来投大道。后遁迹商洛山。
专精经律。晋雍州刺史郤恢。钦其风尚逼
共同游终于襄阳。春秋六十馀矣。
僧伽提婆此言众天。或云提和。音讹故也。
本姓瞿昙氏。罽宾人。入道修学远求明师。学
通三藏尤善阿毗昙心。洞其纤旨。常诵三
法度论昼夜嗟味。以为入道之府也。为人
俊朗有深鉴。而仪止温恭。务在诲人。恂恂
不怠。符氏建元中来入长安。宣流法化。初
僧伽跋澄出婆须蜜及昙摩难提所出二阿
含毗昙广说三法度等凡百馀万言。属慕容
译经上¶ 第 329a 页 T50-0329.png
之难戎敌纷扰。兼译人造次未善详悉。义
旨句味往往不尽。俄而安公弃世未及改
正。后山东清平。提婆乃与冀州沙门法和
俱适洛阳。四五年间研讲前经。居华稍积
博明汉语。方知先所出经多有乖失。法和
慨叹未定。乃更令提婆出阿毗昙及广说
众经。顷之姚兴王秦。法事甚盛。于是法和
入关。而提婆渡江。先是庐山慧远法师。
翘勤妙典广集经藏。虚心侧席延望远宾。
闻其至止即请入庐岳。以晋太元中请
出阿毗昙心及三法度等。提婆乃于般若台。
手执梵文口宣晋语。去华存实务尽义
本。今之所传盖其文也。至隆安元年来游
京师。晋朝王公及风流名士莫不造席致敬。
时卫军东亭侯琅琊王珣渊懿有深信。荷
持正法建立精舍。广招学众。提婆既至。珣
即延请。仍于其舍讲阿毗昙。名僧毕集。提
婆宗致既精词旨明析。振发义理。众咸悦
悟。时王弥亦在座听。后于别屋自讲。珣
问法纲道人阿弥所得云何。答曰。大略全
是小未精覈耳。其敷析之明易启人心如
此。其冬珣集京都义学沙门释慧持等四
十馀人。更请提婆重译中阿含等。罽宾沙
门僧伽罗叉执梵本。提婆翻为晋言。至来
夏方讫。其在江洛左右所出众经百馀万
言。历游华戎备悉风俗。从容机警善于谈
笑。其道化声誉莫不闻焉。后不知所终。
竺佛念。凉州人。弱年出家志业清坚。外和内
朗有通敏之鉴。讽习众经粗涉外典。其苍
译经上¶ 第 329b 页 T50-0329.png
雅诂训尤所明达。少好游方。备观风俗。家
世西河洞晓方语。华戎音义莫不兼解。故
义学之誉虽阙。洽闻之声甚著。符氏建元中
有僧伽跋澄昙摩难提等入长安。赵正请
出诸经。当时名德莫能传译。众咸推念。于
是澄执梵文。念译为晋。质断疑义音字
方明。至建元二十年正月。复请昙摩难提
出增一阿含及中阿含。于长安城内集义
学沙门。请念为译。敷析研覈二载乃竟。二
含之显。念宣译之功也。自世高支谦以后
莫踰于念。在符姚二代为译人之宗。故关
中僧众咸共嘉焉。后续出菩萨璎珞十住
断结及出曜胎经中阴经等。始就治定。意多
未尽。遂尔遘疾卒于长安。达近白黑莫不
叹惜。
昙摩耶舍。此云法明。罽宾人。少而好学。年
十四为弗若多罗所知。长而气干高爽雅
有神慧。该览经律明悟出群。陶思八禅
游心七觉。时人方之浮头婆驮。孤行山泽
不避豺虎。独处思念动移宵日。尝于树
下每自剋责。年将三十尚未得果。何其懈
哉。于是累日不寝不食。专精苦到以悔先
罪。乃梦见博叉天王。语之曰。沙门当观方
弘化旷济为怀。何守小节独善而已。道假
众缘复须时熟。非分强求死而无證。觉自
思惟欲游方授道。既而踰历名邦履践郡
国。以晋隆安中初达广州住白沙寺。耶舍
善诵毗婆沙律。人咸号为大毗婆沙。时年已
八十五。徒众八十五人。时有清信女张普明
译经上¶ 第 329c 页 T50-0329.png
咨受佛法。耶舍为说佛生缘起。并为译出
差摩经一卷。至义熙中来入长安。时姚兴
僣号甚崇佛法。耶舍既至深加礼异。会有
天竺沙门昙摩掘多来入关中。同气相求
宛然若旧。因共耶舍译舍利弗阿毗昙。
以伪秦弘始九年初书梵书文。至十六年
翻译方竟。凡二十二卷。伪太子姚泓亲管理
味。沙门道标为之作序。耶舍后南游江陵。
止于辛寺大弘禅法。其有味靖之宾披榛
而至者三百馀人。凡士庶造者。虽先无信
心见皆敬悦。自说有一师一弟子。修业并得
罗汉。传者失其名。又尝于外门闭户坐禅。
忽有五六沙门来入其室。又时见沙门飞
来树端者。往往非一。常交接神明而俯同
矇俗。虽道迹未彰。时人咸谓已阶圣果。至
宋元嘉中辞还西域。不知所终。耶舍有弟
子法度。善梵汉之言常为译语。度本竺婆
勒子。勒久停广州往来求利。中途于南康
生男。仍名南康。长名金迦。入道名法度。
度初为耶舍弟子承受经法。耶舍既还外
国。度便独执矫异规以摄物。乃言。专学小
乘禁读方等。唯礼释迦。无十方佛。食用
铜钵无别应器。又令诸尼相捉而行悔罪
之日但伏地相向。唯宋故丹阳尹颜瑗女法
弘尼。交州刺史张牧女普明尼。初受其法。今
都下宣业弘光诸尼习其遗风。东土尼众亦
时传其法。
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上¶ 第 330a 页 T50-033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