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是众宝之英。而不识之。持行斫杖卖之。
以供微命用斧欲尽。见外国治生大贾客。
名曰萨薄。见斧识之。便问老公。卖此斧不。
老公言。我仰此斧斫杖生活不卖也。萨薄复
言。与公绢百匹何以不卖。公谓调己。亦不应
和。萨薄复言。何以不见应和。与公二百匹。公
便怅然不乐。萨薄复言。嫌少当益。公何以
不乐。与公五百匹。公便大啼哭言。我不恨绢
少。我愚痴此斧长尺半斫地已尽。馀有五
寸犹得五百匹。是以为恨耳。萨薄复言。勿
复遗恨。今与公千匹。即便破券持去。此斧
众宝之英耳。萨博不问多少以斧著上。薪
火烧之尽成贵宝。天尊借以为喻。以受人身
六情完具聪智辩达。当就明师以求度世之
道。神通可及。而俗著不别真伪者。耕犁因放
时世取驱。至于老死复当受罪。喻如老公用
宝斧尽。岂不误哉。昔陇上一鸟字为鹦鹉。
展转及得在东太山。诸禽兽飞鸟莫不敬爱。
以其在远来故。比作亲友甚相爱乐。春月
野火所烧便行入水。飞在火上抖擞毛羽之
水。救亲友难。往返非一。悲鸣大吁鹦鹉之
水岂能灭火。至诚感天为之降雨。火即时
得灭。天尊经借以为喻。贤者以道士远到研
精行道。减割身口侵妻子分供养众僧。虽无
神通感动。亦以至诚烧香求灭。挟诸礼起获福无量。喻如天雨众灾悉灭。
昔有大长者财富无量。窖谷千斛后出之不
见谷。见一小儿可年三岁亦不知语。长者
亦不知字名何物。举门前大道边。陌上行人
尚有识者。舍东有一车来。乘驾黄牛人著
黄衣从人皆黄。过见小儿便言。谷贼何以坐
此。是儿五谷之神。语长者持锹。斧来。我语
君一盆金处。适始行过者是金神。顺陌西
去得道南回。行二百步。道西当有朽故树。其
下有瓫有十斛金。君往掘取可以还君谷直。
长者即随小儿教得此治家足成大富。佛经
借以为喻。供养众僧广设檀会交有所费。喻
以失谷。道士讲经说义教人远恶就善。后获福无量乃可至道。喻如得金瓫。示语
后世人。福德不可不作。后悔无及。
昔有国丰盛安乐无所渴乏。便语大臣。遣一
可使之臣。至于他国市吾所无者市来。即遣
一人往至他国益将珍宝遍市肆观看无有
馀物。尽是我国中所有耳。最后见一贤者
空坐肆上。便问之言。不见君有所卖。何以空
坐。答言在此卖智慧耳。问曰。君智何像卖
索几许。答言。吾智慧直五百两金。前称尔金
吾当与汝说之耳。远人便自念。我国中无卖
智慧与人。便秤五百两金与其人。即与说
智慧之言。二十字言。长虑谛思惟。不当
卒行怒。今日虽不用。会当有用时。于是受
诵令利各自还家。臣买得智慧之言即便还
国道径其家。夜入明月妇床前有两履。疑
有异人便生恶念。其妇卒得疾病母往宿。视
长者故说智慧之言未休。其母惊觉儿尔来
归耶。儿便走出户呼贱贱。母问其言。云何
汝行为得何物。何以呼贱。儿言我母以妇万
两金犹不与人。正顾五百两金岂非贱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