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统纪-宋-志磐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第 234c 页


佛祖统纪卷第十七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净社廉法师法嗣(广智下第六世)

* 休庵法舟法师
* 法明文节法师
* 宝积法云法师
* 妙果师楷法师
* 水陆文炳法师
* 常明道深法师
* 福昌文佾法师

圆辩琛法师法嗣

* 月堂慧询法师
* 一庵处躬法师
* 雪堂戒应法师
* 止庵法莲法师
* 指南仲韶法师
* 慈云文统法师
* 馀姚清湛法师

觉云连法师法嗣(神照下第六世)

* 月波则约法师
* 林庵清哲首座

證悟智法师法嗣

* 慧光若讷法师

北峰印法师法嗣

* 古云元粹法师
* 佛光法照法师
* 梅峰梵奎法师
* 石溪思寿法师
* 石镜清杲法师
* 慈感文圭法师
* 蒙泉了源法师
* 毒海道源法师
* 剡源觉先法师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第 235a 页 T49-0235.png
* 桐洲怀坦法师
* 南峰思诚法师
* 日本俊芿法师
* 云巢如宝法师
* 南涧行果法师
* 严陵赵彦肃
* 铠庵吴克己

能仁宝法师法嗣

* 草堂如宝法师

车溪荣法师法嗣

* 紫金法通法师

慈室云法师法嗣

* 悟真正皎法师
* 南湖了宣行人

觉安言法师法嗣

* 鉴堂思义法师
* 总庵妙心法师
* 常斋法幵法师

能仁山法师法嗣

* 毕庵法希法师
* 南岩法雄法师

杨尖渊法师法嗣

* 崇先了生法师
* 杨尖法钦法师

** 圆辩琛法师法嗣(前廉法师法嗣七人原本无纪)

法师慧询。字谋道。号月堂。其先永嘉陈氏。
寓居四明昌国之胊山。母梦异僧至门求
化既而妊娠。八岁出家祖印院。初授法华
数遍。即能成诵。尝归省祖母谕之曰。汝已
去家。当学吾州忠佛子。初谒南湖澄照。
以卓立称。至东掖见皎法照奇之。有忌
之者群噪之。师曰。佛法大义有疑即问何必
见嫉。乃西游浙左。遍参名匠。东回南湖。依
圆辩正所学。闻性恶即具之旨。名体不转
之妙。一家圆顿深有悟入。绍兴末年。出主
法昌。迁净名普和。常持钵。海岸遇盗。师正
色曰。汝辈所欲者财耳。尽与之。因谕以善
恶业报。盗为感动。归物悔过而去。净名无
徒。每对海山。为鬼神讲维摩经。屡感神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第 235b 页 T49-0235.png
应。乾道五年。迁主南湖。负笈之士自远而
至。几莫能容。丞相魏𣏌与师为道契。尝问
世间相常住之旨。师曰。得非以四时代谢
为疑乎。曰然。师曰。穷过去极未来。虽有
代谢而此理常住。魏公曰。屡以问人。未若
今日之可晓。淳熙六年冬十月二十七日。忽
告众示疾。慰问者群至。见门学则勉其进
德。士官则嘱其护法。闻其言者。悚然有感。
既而别众。书偈念佛。结印趺坐而化。停龛
弥月。唇脸鲜红。其容若笑。遗言分骨为二。
一祔亲垄。一塔祖原。众以历代窆全身。唯
剃发以酬师志。逾月视其发。舍利可掬。师
坐必端直。行不旁示。密室静处必披袈裟。
高座宣扬不事著述。学者多于听次笔以
记之。诵经坐禅日有常课。未尝以事废。制
学者。未二十夏不许出世。躁进之风为之
一戢。

法师处躬。永嘉人。号一庵。久从圆辩得其
旨。晚主南湖。有辩才善说之誉。脱略窠臼
不滞节目。有求指示者。执笔便书。申明
祖意独出众说。远近学者推为宗师。正旦
结光明期。湖心律居亦行此忏。主者正竹溪
素重师德。每初夜必领徒过南湖。听说法
要。竹溪临筵。叹服曰。吾徒何幸得闻大乘。
四分所明检身为要。若明心见性其在兹
乎。一众为之欢跃。

法师戒应。四明人。自号雪堂。才识英敏襟度
豁然。久学南湖为时伟望。郡以南湖请
圆辩。师奉命之东掖。以礼奉迎。及圆辩至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第 235c 页 T49-0235.png
大开法施。妙旨雄谈唯师可企。一日叩函
丈。问指要中未了义。圆辩曰。汝能背诵。吾将
为说。数日诵通。暨上请。辩曰。此中为汝说
得彻也。师忽有省。自是机辩奋发莫有敌
者。出主白莲。学徒云会。宁海岁有大会。请
师一月讲经。道俗万众仰听肃肃。鸿音一震
莫不警寤。一日无疾。别众归寝。右胁而
亡。塔全身于寺山之灵源。

法师法莲字实中。自号止庵。四明象山人。幼
年勤学。一时讲席。知名者无不遍历。晚造
南湖侍圆辩。朝问夕咨。越六载如一日。畴
昔疑昧为之豁然。初主辩利。迁广严永明悟
真。接物以慈抚事以宽。或问日用则酬酢
忘倦。叩以佛法则默而不答。人有测识其
意者。为炷香拱立。谦辞发问方随问委释
曲尽其理。其为重法。不失师体若此。

镜庵曰。先贤有云。四明中兴天台之道。圆
辩中兴四明之宗。盖谓四明之后。有派
为知解之学。近似山外者。而圆辩者出。
独能发挥祖意以起四明。盛矣哉。或谓
月堂得观行。止庵得宗旨。一庵雪堂得
辩说。皆有师家之一体云。

法师仲韵。四明人。久参圆辩学解卓异。绍
兴中主布金。以霅川神智假名诸师盛破
四明。乃作三千正说以追攻之。名指南集。
凡三卷(此中失文统清湛二人纪)

** 觉云连法师法嗣(神照下第六世)

法师则约。号元庵。鄞之姚氏。亲受度于觉
云。旦夜为学深明教旨。觉云来南湖。师为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第 236a 页 T49-0236.png
侍右。抚事和谨内外以说。云逝。去依上竺
慧光。分座讲经众服其辩乾道九年春。太师
越王亲制疏辞请为月波第一师。寺占东
湖之胜。而师以讲才见称于世。故一时名
德。咸乐来依。越王屡亲讲说。手书赞曰。师
教门义龙也。既为吾家师。又作此山主。愿
奉此地。长讲天台宗教。长修水陆普度。上
报君亲勿事改革。既而奏于朝。赐智海之
号。自师作祖此山。继之者梓庵隐堂。而柏
庭径升南湖。自是地望为之益重(此中失清哲首座记)

** 證悟智法师法嗣

法师若讷。字希言。嘉兴孙氏。初依竹庵于德
藏。克志苦学。久而婴病。心叩大士口诵秘
咒。梦大士灌以灵液。寤而失其疾。乃往赤
城谒證悟。迁上竺命师首众。既没。诏师
嗣居之乾道三年春二月。驾幸上竺。展敬大
士。问光明忏法之旨。师答曰。梵释天帝四大
天王。下临土宇护国护人。故佛为说金光
明三昧之道。后世祖师立为忏法。以资诸天
之威德。故帝王士庶皆可修持。上说授右
街僧录。既而诏于山中建十六观堂。仍放
其制作堂于大内。四年夏召师内宿观堂
论道。四月八日。召师领徒五十人。入内观
堂修金光护国法。上问曰。佛法固妙安得
如许经卷。师曰。有本者如是。上然之。进左
街僧录慧光法师。九年。召对选德殿。问大
士历代灵迹及法华经旨。上曰。最初得师发
明此事。遂以圆觉悟得法门。譬如著棋胜
负既分不但并去棋子棋槃亦须一时并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第 236b 页 T49-0236.png
去。师曰。并去者亦不可得。上曰。宗说俱通其
师之谓。有诏令讲圆觉。至此虚妄心若无。
六尘则不能有。师曰。心本无形因尘有相。
尘灭心灭真心湛然。上手书其语以赐。又尝
问金刚之旨。师曰。此乃六百卷般若中一分。
兴问断疑特喻金刚。故无著论云。此金刚
波罗蜜以如是名显示势力。絓是般若皆
有是力。此既诸般若之释疑。是故金刚二字。
文虽出此。义实通诸般若作譬。故持说者。
福重功深(文句。絓法华座席。记絓预也。宋斐骃史记序云。采先儒之说。豫是有益。悉皆抄纳。
当知荆溪训预。与斐骃合)上曰。朕日读此经。今更命众。
合诵三万卷。乃降劄云。平昔以来。所食禽
鱼之类伤害为多。今仗般若为除此过。庶
使群生俱承解脱。时沂王尚幼。上召师入
禁中。为王说法摩顶。尝以疾丐间。上曰。且
赐地筑室。更数年彼此作閒人。水边石上
共说无生。十一年。退处兴福。特授两街都
僧录。时光宗在东宫。书归隐之扁以赐
之。仍制赞以褒称其德。孝宗退养重华宫。
召注金刚经。肩舆登殿止宿殿庐。注成以
进。上披览益有省发。绍熙二年十月旦。谓侍
人曰。吾宗通法华宜以此终。乃集众修
法华忏。取道具进两宫。端坐而化。寿八十
二。塔于正寝。绍熙二年。谥宗教广慈法师
普照之塔。

法师俊芿。日本国人。先传瑜伽密教(唐元和间。国
人空海入中国。受密教于不空弟子慧果)。久之杭海来中国。登灵山
谒北峰。学天台一宗。执经受教尽通其旨。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第 236c 页 T49-0236.png
开禧初。北虏犯边。芿启北峰欲结坛诵
咒。如不空解安西围。时论委靡竟不克行。
北峰乃令遣徒归国取中华先所传五部
之法。而其徒沦于海(此是北峰印法师法嗣。有十六人。前失十一人。后失三
人。唯存此法师与赵彦肃二人而已)。

赵彦肃字。子敬。严陵人。登庆元龙飞第。洛学
之翘楚也。来谒北峰论佛法大意。尝问师
曰。如来出世先说何法。师曰。示生同居先
苦谛也。又问诸大乘经多奇诡骇人。来至
法华何其平易。师曰。群机未熟必先动荡。
机熟会入衒骇何为。自是深识时教大旨。
每称师为南山肉身大士。从受删定止观。
叹曰。回天下外见。复于实际者此书也。初
彦肃。好诋佛道。尝与僧抗议。理左语屈。及
僧没为行衰服。门人怪问之。答曰。法恩逾
于父母。非小子所知也。

吴克己。字复之。自号铠庵。建安节使之后。
曾大父游学四方。因居婺之浦江。幼颖悟。为
学无所不通。尝读周官。慨然以封建井田
为可复。淳熙中。四魁待补。叹曰。射目中眉
事与时违。乃去隐于左溪。忽苦目疾。或勉
祷圆通。辄云。临危不变真大丈夫。有告以
朱太医答杜祈公。未读佛书。何以知其不
及孔孟。试持大士号。目疾良已。于是遂深
信。读楞严至空生心内犹云点大清。豁如
发蒙。观山谷诗。赞美宗镜。有从此永明书
百卷。自公退食一炉香。因阅及两函。宝积
实云。此书无规矩不若看止观令悟境
观二字以为几杖。服味。既而果有悟入。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第 237a 页 T49-0237.png
因曰。至哉规矩之说。所谓至方以方天下之
不方。至圆以圆天下之不圆。识者取二书
以究之。则规矩有无自有可见。曾为妙经
作注。自言耻与枣柏埒。谓彼弘兼粗之典。
我释独妙之经。嘉定七年冬。终于宝山。遗
言以僧礼荼毗。寿七十五。所著法华枢键。
楞严集解科。四教仪止观大科。晚编释门正
统。未就而亡。良渚宗鉴为续成之。始家人
梦湛假名求寄宿。洎学教议论多暗合。又
喜其故人。以谓后身云(此中遗失如宝法通二法师之纪)

** 慈室云法师法嗣

法师正皎字元昼。鄞嵩江朱氏。受业多宝。初
从辩利止庵学。因同人商略光明定题。便
能臧否诸师得失。慈室居清修造焉。久之
尽得慈室之道。慈室迁南湖。令居座端。讲
才宏阔众所景慕。出主慈溪观音。六迁法
席。终于檡阳悟真。攻愧楼公钥。每从师问
佛法大意。师号月窗。居广寿之日。于窗
间作半月。攻愧为作记。赋以诗云。不要
作圆月。才圆便有亏。不如作一半。却有
向圆时。此诗盛播人口。而师之名德于是益
重。行人了宣四明奉化潘氏。初受经宝林。慈
室居清修往依焉。每谓解必有行。乃入南
湖光严室阅藏经。修法华三昧。前后二十
七期。过午不食。未尝违日晷。与同修善
荣为心友。每阅经有疑必造荣室决之。一
日默坐甚久。荣曰。今日何为。师曰。归期已
近。道义难忘不觉如此。请君专心进道。当
于净土重会。荣笑曰。正欲见君作略。师自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第 237b 页 T49-0237.png
此示疾。将终请众讽弥陀经。称唱佛号。遽
起端坐。索笔书偈云。性相情忘。一三无寄。
息风不行。摩诃悉利。即合掌瞑目。暑中留
龛七日。颜色红润。口角微涎。有以帛挹之
者。异香袭人。阇维舍利盈掬。心与数珠不
坏。嘉泰元年五月十日也。后三年荣示疾。
临终前一日与众诀别。沐浴更衣。请众念
佛。趺坐而化人谓赴宣师之约云(此中失觉庵言法师法嗣
三人)。

** 能仁山法师法嗣

法师法希号毕庵。法雄号南岩。皆天台人。
同入山法师室。服勤受道齐名当世。及相
继居白莲。道望若一。具正眼以定宗发辩
才以驾说。豁襟量以容众。擒文藻以应
机。白莲宗风之盛。实二师振起之也(此中失法雄法
师一人)。

** 扬尖渊法师法嗣

法师了生越之诸暨人。年十二出家。慧解如
成人。初谒东灵钦师。时效禅林。群居僧堂。
当元夕众往观灯。钦师行香。见其危坐床
上。问曰。汝何不随众去。答曰。蒙师见诫。
专心为学勿事嬉游。钦师大喜抚其背曰。
三十年后。振吾宗者非汝而谁。既壮深研
教观。时辈厌服。出主顶山。讲唱无废日。卧
榻庋上。安莲经韦天像。身披五条。吉祥而
睡。谨身敬法。不以闇室易其节(此中失法钦法师一
人○此卷共四十四人原本遗失三十一人。止录十三人)。
佛祖统纪卷第十七(终)
诸师列传第六之七(广智神照下四十四人)¶ 第 237c 页 T49-023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