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89c 页
佛祖统记卷第八
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十祖天台兴道尊者大法师
十一祖天台至行尊者大法师
十二祖国清正定尊者大法师
十三祖国清妙说尊者大法师
十四祖国清高论尊者大法师
十五祖螺溪净光尊者大法师
十六祖四明宝云尊者大法师
十七祖四明法智尊者大法师
昔吴越王。请谥诸祖。而龙树北齐南岳三
师未及谥。今并取邃法师下无师号者。
即本纪之文。摭其行实以为尊称。是盖
尊祖之大义也。他日有能考论懿德上之
清朝赐以徽谥者。幸当用此定名。庶乎
不失其实也。或疑今私谥者。汉朱穆门
人与蔡邕谥文忠先生。晋陶潜门人谥
靖节先生唐萧颖士门人谥文元
先生元延祖谥太先生此皆门
人私谥无咎。
传圣人之道者。其要在乎明教观而已。上
尊龙树下逮荆溪。九世而祖之宜矣。至于
邃修二师。相继讲演不坠素业。会昌之厄教
卷散亡。外琇竦三师唯传止观之道。螺溪之
世。赖吴越王求遗书于海东。而谛观自高
丽。持教卷用还于我。于是祖道复大振。四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0a 页 T49-0190.png
明中兴实有以资之也。是诸师者。或显或
晦。述而不作称之曰祖盖传授有所继。正
统有所系也。撰兴道下八祖纪。
十祖兴道尊者道邃。不知何许人。唐大历中
来依荆溪于佛陇。洞悟幽玄无所凝滞。
荆溪嘉之曰。吾子其能嗣兴吾道矣。遂授
以止观辅行。师为众开说发明深旨。听者
无不领寤。同门元皓一见师大敬服。贞元
二十一年。日本国最澄远来求法。听讲受
诲昼夜不息。尽写一宗论疏以归。将行诣
郡庭白太守。求一言为据。太守陆淳嘉其
诚。即署之曰。最澄阇梨。身虽异域。性实同
源。明敏之姿。道俗所敬。观光于上国。复传
教于名贤。邃公法师。总万法于一心。了殊
涂于三观。而最澄亲承秘密。不外筌蹄。犹
虑他方学者。未能信受其说。所请印记安
可不从。澄既泛舸东还。指一山为天台。
创一刹为传教。化风盛播。学者日蕃。遂
遥尊邃师为始祖。日本传教实起于此
(晁说之。撰明智塔铭云。荆溪传行满。满传广修。案大宋僧传。邃法师传广修。修传物外。今依宋传。以邃师次荆
溪为正。晁氏亲见明智者。不知当时何缘得此异说)。
述曰。指要斥日本乾淑所录邃知上止观
中异义。以三界为无漏总中三者。窃
详邃师亲受止观于荆溪。无缘辄创此
说。特乾淑辈为此私义。托邃师以行之
耳。则知日本别行十不二门题云国清止
观和上者。皆其国人之依放也。指要又云。
他既曾附示珠指。往于彼国。必是依之勘
写。据此又知国人依奉先所寄之本。故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0b 页 T49-0190.png
并托止观和上之名以行其文也。四明之
言。斥乾淑奉先耳。世人不寤。便谓斥邃
师。请以此议为解。
十一祖至行尊者广修。姓留氏。东阳夏昆人。
早入邃师之室。研精教观。而向心至行。日
诵法华净名光明梵网四分戒本为常课。六
时行忏晚年弥笃。每岁行随自意三昧。七七
日未尝以事废。天台刺史韦珩素重教
门。请入郡堂讲止观。珩于即席深有省
发。时会听者莫不欣庆。会昌三年二月
十六日。终于禅林。葬全身于金地道场。登
门弟子甚众。居上首名物外。后二十三年。
门人良湑敬文。发塔火育之得舍利千馀
粒。大如菽。即旧地建塔藏之。
十二祖正定尊者物外。姓杨氏。闽之候官
人。久从修师传止观。且说且行。大中末
岁歉。加趺一室妙入正定。谓弟子曰。
汝若不死至五谷登时。可击磬引我出。越
岁馀。弟子如所教遂从定起。中和五年
三月十五日。终于国清葬于智者塔院之
侧。上首弟子。元琇。敬休。慧凝。皆传道于世
以绍家学。
十三祖妙说尊者元琇天台人。依国清
外法师学止观。尽其旨。妙于讲说。不以
学徒众寡二其心。一日升座众集或少。有
异僧十人自外而入。威仪可观。致敬已坐
行末。讲散复问讯即出。师遣侍者邀之。皆
凌空举手笑谢而去。师当僖昭之际。天下
方乱。学教之徒忽聚忽散。以故得定慧之业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0c 页 T49-0190.png
者艰其人。唯清竦常操。承事日久洞达无
遗。操师传义从。从传德俦。俦传慧赟。修
雅。皆继世有闻云。
十四祖高论尊者清竦。天台人。依琇法师
精思止观。旦夜不懈。及继主国清。说行兼
至。时钱氏建国。吴越天台一境有同内地。
师领众安处厉其志曰。王臣外护得免兵
革之忧。终日居安。可不进道以答国恩。每
长日临座高论不已。众莫敢有倦色。门人
世业者。羲寂。志因。觉弥。
十五祖净光尊者羲寂。字常照。永嘉胡氏。母
初怀妊不喜荤血。及产有物蒙其首。若紫
帽然幼白二亲求出家。乃入开
元。依师诵法华。期月而彻。年十九
祝发具戒。诣会稽学律深达持犯。乃造
天台。学止观于竦法师。其所领解。犹河南
一遍照也尝寓四明育王寺。
梦登国清。上方有宝幢座。题曰文殊台。栏
楯外隔欲入不可。俄见观音从堂而出。手
却行马低回相接。忽觉自身与观
音体合为一。自是之后乐说无尽。初天台
教迹。远自安史挺乱近从
会昌焚毁残编断简传者无凭。
师每痛念力网罗之。先于金华古藏仅得
净名一疏。吴越忠懿王。因览永嘉集。有同
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即劣之
语。以问韶国师(传灯天台德韶国师。姓陈。嗣清凉益禅师。至天台睹智者遗踪。
有若旧居。又与智者同姓。时疑其后身云)韶云。此是教义。可问天台
寂师。王即召。师出金门。建讲以问前义。师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1a 页 T49-0191.png
曰。此出智者妙玄。自唐末丧乱教籍散毁。
故此诸文多在海外。于是吴越王遣使十人。
往日本国求取教典。既回。王为建寺螺溪。
扁曰定慧。赐号净光法师。及清谥天台诸祖
(止谥天台以十六祖)一家教学郁而复兴师之力也(案二师口义云。吴
越王遣使。以五十种宝。往高丽求教文。其国令谛观来奉诸部。而智论疏。仁王疏。华严骨目。五百门等。不复至。
据此则知。海外两国。皆曾遣使。若论教文复还中国之宝。则必以高丽谛观来奉教卷为正)有兴
教明师。年方弱冠。听经于会下常自疑云。
饮光持释迦丈六之衣。披弥勒百尺之身。正
应其量。为衣解长耶。身解短耶。时韶国师
居云居聚众五百。明往问之。国师曰。
座主却是汝会。明愠色拂袖而退。国师曰。我
若答。汝不是。当有因果。明回螺溪。口即吐
血。师闻惊曰。此新戒。触忤菩萨人来。明举
前话。师云。汝不会国师意速去忏悔。明具
威仪诣前悲泣作礼首过。国师为颂出前
话云。佛佛道齐宛尔高低。释迦弥勒如印印
泥。明自此疾瘳。归谢师曰。非师指教几
丧此生(二师口义云。玄弼山君言。国师是智者。起法堂都料螺溪。是放生会首。堂中僧众。是
所放之鱼)太平兴国五年(本朝太宗)自山中出居州治寺
东楼。梦刹柱陷入于地。即徙居西偏。其夜
春雨骤作。山颓楼倾。咸谓师有天眼。雍熙元
年。永安县请于光明寺为众授戒。忽佛殿
大像堕坏。腹中出发愿文。乃唐咸通六年沙
门希皎为七乡人施戒劝造此像。愿舍报
为男子。童真出家传法利生。时会观者谓
是师前身也。四年十一月四日寝疾。嘱门
人不许哭泣祭奠。言已即瞑目。门人累小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1b 页 T49-0191.png
塔。窆于方丈。寿六十九。夏五十。传法弟子
百馀人。外国十人。义通实为高第。而澄彧。
宝翔。为之亚焉。天台官民先曾传戒者。共
迎师真相于开元寺。缟素致祭哀动一城。
天为惨色。后徒属谋迁塔见貌。若生人发
长馀寸。遂迁葬于国清东南隅。澄彧述铭以
为识。师讲三大部各二十遍。维摩光明梵
网金刚錍法界观永嘉集各数遍。述义例不
二门等科节数卷。
十六祖宝云尊者义通。字惟远。高丽国。族姓
尹氏梵相异常顶有肉髻。眉毫
宛转伸长五六寸。幼从龟山院释宗为师。
受具之后学华严起信。为国宗仰。晋天福时
来游中国(师于天福末。方十六七。正受具学华严之时来中国。应在二十后。以历推之。当
在汉周之际。今言天福恐误)至天台云居(韶国师所居)忽有契悟。
及谒螺溪闻一心三观之旨。乃叹曰。圆顿
之学毕兹辙矣。遂留受业。久之具体之声
浃闻四远。一日别同学曰。吾欲以此道
导诸未闻。必从父母之邦。始乃括囊东
下。假道四明将登海舶。郡守太师钱惟治
闻师之来。加礼延屈咨问心要。复
请为菩萨戒师。亲行授受之礼。道俗趋敬同
仰师模。钱公固留之曰。或尼之。或使之
非弟子之力也。如曰利生
何必鸡林乎师曰。缘既汝合。辞不我却。
因止其行。开宝元年漕使顾承徽屡亲
师诲。始舍宅为传教院。请师居之。太平兴
国四年。法智初从师学六年十二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1c 页 T49-0191.png
月。弟子延德。诣京师奏乞寺额。七年四月。
赐额为宝云。雍熙元年。慈云始从师学
师敷扬教观几二十年。升堂受
业者不可胜纪。常呼人为乡人。有问其
故。曰吾以净土为故乡。诸人皆当往生。
皆吾乡中之人也。端拱元年十月二十一日。
右胁而化。阇维之日舍利盈满骨中。门人
奉葬于阿育王寺之西北隅(育王未为禅时。其徒尝请宝云诸师。
屡建讲席。宝云既终。因葬骨于此地)寿六十二。治平元年(英宗)主南
湖法孙宗正。累为方坟石塔作记以识之
宣和七年主育王昌月堂。以地芜塔
坏。与宝云威师。徙骨于乌石山。其骨晶荧
有光。考之琅琅其声。舍利五色滋生骨上。
有盈匊得之者。其后主者智谦。重刊石塔
记于乌石庵中。
晓石芝曰。石塔记。谓师著述。逸而不传。
然考诸四明章记。则尝秉笔为观经疏
记。光明玄赞释矣。盖四明禀承其义。用
之于记钞诸文。非为无传。赞释一部尚
存。但不广行耳。
螺溪网罗教典。去珠复还。宝云二纪敷扬家
业有付。而世方尊法智为中兴者。以其
有著书立言开明祖道抵排山外绍隆道
统之功也故慈云赞之曰。章安既往。
荆溪亦亡。诞此人师。绍彼耿光。一家大教。
钟此三良。又为之辞曰。一家教部。毗陵师
所未记者悉记之。四种三昧人所难行者
悉行之。敬绎名言。诚为实录。
十七祖法智尊者知礼。字约言。四明金氏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2a 页 T49-0192.png
父经以枝嗣未生。与妻李氏祷
于佛。梦神僧携童子遗之曰。此佛子罗睺
罗也。因而有娠。暨生遂以为名(太祖受周禅。建隆
元年庚申也)神宇清粹不与众伦。七岁丧母号哭
不绝。白父求出家。遂往依太平兴国寺洪
选师。十五具戒专探律部。太平兴国四年
从宝云教观始三日。首座谓之曰。
法界次第汝当奉持。师曰。何谓法界。座曰。
大总相法门圆融无碍者是也。师曰。既圆融
无碍何有次第。座无对。居一月。自讲心经
听者服其速悟。五年其父梦师跪于宝云之
前云以瓶水注于口。自是圆顿之旨一受即
了。六年。常代宝云讲。雍熙元年。慈云来自
天台。始学于宝云之门。师待以益友。义同
手足。端拱元年。宝云归寂。师复梦贯宝云
之首。擐于左臂而行。即自解曰。将
作初表受习流通。次表操持种智之首化
行于世也。淳化二年。始受
请主乾符。绵历四载诸子说随。至道元年。
以所居西偏小院。学徒戾止。盈十莫容。遂
徙居城东南隅保恩院。二年。院主显通舍为
长讲天台教法十方住持之地。三年。以院宇
颓弊。与同学异闻始谋经理。既而丹丘觉圆
来任役事。咸平三年郡大旱。与慈云同
修光明忏。祈雨约三日无应。当然一手
供佛。忏未竟雨已大浃(慈云行业记云。约三日不雨。自焚。如期果大
雨。太守苏。为刻石为记其事)。六年。日本国遣寂照。持源信法
师问目二十七条请答释。景德元年。撰十
不二门指要钞。成立别理真如有随缘义。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2b 页 T49-0192.png
永嘉继齐立指滥以难之谓不变随
缘。是今家圆教之理。别理岂有随缘。师乃
垂二十问以祛其蔽。天台元颖复立徵决
以代齐师之答。而嘉禾子玄亦立随缘扑以
助齐颖。时仁岳居座下述法智义。立十门
折难总破三师。人谓净觉禦务之功居多
四年。遣门人本如会稽什师。
持十义书观心二百问诣钱唐昭师室。初是
光明玄有广略二本。并行于世。景德前钱唐
恩师制发挥记专解略本。谓十种三法纯
谈法性。不须更立观心。广本有之者后人
擅加耳。慈光门人奉先清灵光敏。共造难辞
二十条辅成其义。时宝山善信致书法智
请评之师亟辞之
曰。夫评是议非近于诤竞。矧二公吾宗先
达。其可率尔。信复请曰。法鼓竞鸣何先何
后。师于是始作扶宗记。大明广本附法观
心之义。谓恩师之废观心。是为有教而无
观。有梵天昭孤山圆。皆奉先门学。述辨讹
以助略本。谓观有事理。今十法始终皆以一
法性而贯之。岂非纯明理观。师作问疑徵
之云。若谓十法是理观者。应此玄文是上
三三昧。略本既无拣境。且非约行理观。则
知昭师反成有观而无教。昭师复述答疑书。
从容改转。以为玄文直显心性义同理观。
师复作诘难责之云。心性之名释签定判在
因。上人既以十法是果人所證。则全非直
显心性。又十法既不闻拣阴。将何义同理
观。昭师又述五义云。止观约行观心。乃立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2c 页 T49-0192.png
阴等为境。附法托事皆不立阴。意谓令所
立理观。是事法之例。不须立阴。又被诘
之后知心性在因。却潜改云直显法性
师复
作问疑责之曰。诘难本徵直显心性。纯明
理观。何得将事法之观答之。岂非义穷计
尽耶。此书既往逾年不答。师复作覆问以
促之。昭师徐为释问。以十乘妙理为所观
境。师复责之云。本立三障四魔为境界。今
若以十乘妙理为所观境。即以三障四魔
为能观智耶。自发挥至令释问。四番转计。
五回堕负。往复各五。绵历七载。乃总结前
后。为书二卷斥昭师。一不解能观法二不
识所观境。三不分内外二境。四不辨事理
二造。凡十章。目为十义书。又设为二百问
以质之。时孤山居昭师座端。观如什论辩
不可。当遽白郡守。以来无公据发遣。令还
不复致答。大中祥符二年。重建保恩院成。
自兴役至今凡十载。通守石待问为之记。
三年乞郡奏于朝。十月。赐额延庆。五年。与
异闻作戒誓辞以授徒弟立诚。其略有曰。
吾始以十方之心受兹住处。逮乎改创安
施栋宇。元为聚学何敢自私。但吾宗有五
德者。无择迩遐。吾将授以居之。后后之谋
莫不咸然。五德者。一曰旧学天台勿事兼
讲。二曰研精覃思远于浮伪。三曰戒德有
闻正己待物。四曰克远荣誉不屈吾道。
五曰辞辩兼美敏于将导。何哉。兼讲则畔
吾所嘱。浮伪则误于有传。戒德则光乎化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3a 页 T49-0193.png
道。远誉则固其至业。然后辩以畅义。导以得
人。五者宁使有加。设若不及去辩矣。六年
二月十五日。始建念佛施戒会。亲为疏文
以寓劝意。自此岁以为常。七年撰融心
解。明一心三观。显四净土之旨。天禧元年。
谓其徒曰。半偈亡躯一句投火。圣人之心
为法如是。吾将捐身以警懈怠。乃与异闻
结十同志。修法华忏三载期满。将焚身以
供妙经(遗身苦行人之所难。十僧之名惜乎失录)秘书监杨亿(字大年官
至翰林谥文公)遐仰道风。白丞相寇准奏赐紫服。复
奉书为贺。及闻结忏遗身。乃致书劝请住
世。谓方当台教复兴之时。正赖传持为世
良导。往复数四尚执前言。杨公乃贻书郡守
李夷庚及天竺慈云俾同劝止。太守亲率僚
属。劝请住世说法利生。且密戒邻社常保
护之。会慈云东下力为劝谏。而驸马李遵勖。
亦亟书交劝师以公私意勤竟
沮前志。乃复结十僧修大悲忏法三载以
酬素愿。是年述消伏三用章。对孤山阐义
钞。不知性恶是理毒义。有咸润者述签疑。
以三种消伏俱约圆论。净觉引疏义。历
四教十法界以除三障。述止疑以扶师义。
四年。驸马李遵勖。奏师高行遗身。上嘉叹
不已。特赐法智大师之号。宣旨住世演教
(郡守钱希白。题塔院云。内翰杨亿。为枢使马知节。撰其父神道碑。不受润笔。求奏荐四明师号。知节因奏之。上
召问。亿因言遗身事。上曰。但传朕言。请师住世传教。于是赐号法智。据行业碑塔铭实录及法智往复书。皆言李
遵勖。论荐赐号。今详希白之题。必当时问诸寺僧。缪言之复致缪题耳)是年。京师译经
院證义简长行肇二十三人。各寄声诗赞美
道德五年。上闻师为道勤至。遣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3b 页 T49-0193.png
内侍俞源清至寺。命修法华忏三日。为国
祈福。源清欲知忏法旨趣。为述修忏要旨。
是岁撰观音别行玄记观经疏妙宗钞皆成。
时梵天门人咸润述指瑕以非妙宗。且固
执独头之色不具三千等义。盖昭圆之馀
波也。净觉为述抉膜以示色心不二之旨。且
评他师昧于究竟蝮虿六即之义。一日。净觉
与广智辨观心观佛求决于师。师示以约
心观佛之谈。谓据乎心性。观彼依正。净觉
不说而去。既而尽背所宗。述三身寿量解。
并别立难辞。请潜修前钞不使外闻。师虑
其为后世异说之患。乃加料简十三科以斥
之。净觉时在天竺上十谏书。谓父有诤子。
则身不陷于不义。师复作解谤。谓十谏乃
成增减二谤。净觉复述雪谤。谓错用权实
以判胜劣。师时在疾令门人读之。为之太
息。既逼归寂遂不复辨。后有希最。即广慈
之子法智之孙。述评谤以辨之。净觉。时尚
无恙。见之曰。四明之说其遂行乎(自师时在疾。以下
一节。并预叙后事)天圣元年(仁宗初元)撰光明玄续遗记成。
试开帏四十二章答泰禅师十问。时天童凝
禅师贻书论指要钞拣示达磨门下三人得
道浅深。往复不已。太守林请师融会其说。
师不得已略易数语三
年。先是天禧初诏天下立放生池。师欲广
扬圣化。每于佛生日集众作法。纵鱼鸟
为放生之业。是年郡以事闻。敕枢密刘筠
撰文以示后人。太守曾会立碑于寺
尝一夕梦伽蓝神曰。翌日相公至。已而曾公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3c 页 T49-0193.png
领其子公亮入寺。师以梦告母夫人谢曰。
后贵无敢相忘及公亮
入相。乃买田辟屋。岁度其徒(曾鲁公。初生梦老僧披帏入
庆。历八年。以知制诘。衔恤而归里。僧元达。附舟至钱唐。闻天竺之胜。特往瞻礼。始至见素衣女自寺门出。谓
达曰。曾舍人。五十七。入中书。上座是年。亦受师号。已而不见。至是年。果拜相。历事三朝。赠太师中书令。
谥宣靖。陪享英庙。蔡襄守钱唐。以大士灵异。上于朝因赐号灵感云)五年制光明文
句记。以迫归寂不及终帙。其后门人广智
续赞佛一品以成之。六年正月元日。建光
明忏七日为顺寂之期。至五日结跏趺坐。
召大众说法毕。骤称阿弥陀佛数百声。奄
然而逝。寿六十九。夏五十四。露龛二七日。颜
貌如生爪发俱长。舌根不坏若莲华然。明
道二年七月。奉灵骨起塔于南城崇法院之
左。禀法领徒者三十人。尚贤。本如。梵臻。则
全。慧才。崇矩。觉琮等。入室四百八十人。升
堂千人。手度立诚等七十人。师自咸平二
年。后专务讲忏。常坐不卧。足无外涉。修谒
尽遣。讲法华玄义七遍。文句八遍。止观八
遍。涅槃疏一遍。净名疏二遍。光明玄义十遍。
别行玄七遍。观经疏七遍。金刚錍。止观义例。
大意。十不二门。始终心要等。不复计数。修
法华忏三七期五遍。光明忏七日期二十遍。
弥陀忏七日期五十遍。请观音忏七七期八
遍。大悲三七期十遍。结十僧修法华长
期三年。十僧修大悲忏三年。然三指供
佛。造弥陀观音势至普贤大悲天台祖师像
二十躯。印写教乘满一万卷。所著续遗记
三卷。光明文句记六卷。妙宗钞三卷。别行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4a 页 T49-0194.png
玄记四卷。指要钞二卷。扶宗记二卷。十义书
三卷。观心二百问一卷。解谤书三卷。金光明
三昧仪。大悲忏仪。修忏要旨。各一卷。自馀
如融心解。义例境观。起信融会章。别理随
缘二十问。消伏三用章光明玄当体章问。答
释日本源信问。释杨文公三问。绛帏问答
师于起信论大有悟入。故平时著述
多所援据。后人扁其堂曰起信。示不忘
也。初受命服。神照以书贺。师答之曰。三术
寡修致名达朝彦(止观安忍中云。名誉利养眷属莫受莫著。推若不去当缩德露
玼。若遁迹不脱。当一举万里。若名利眷属从外来破。忆此三术。齧齿忍耐。确乎难拔。若烦恼业定见慢等。从内
来破者。亦忆三术。即空即假即中。设使屠析肌肉心不动散。为辨大事弥须安忍。辅行云。外障是软贼。谓名誉
等。内障是强贼。谓烦恼等。内外用术不同)寻蒙帝泽令被紫服。有
耻无荣何劳致贺。指要初成。雪窦显禅师
出山来访。观其书大加钦赞。即为设斋致
庆。亲揭茶榜。具美其事云。
赞曰。唐之末造天下丧乱。台宗典籍流散
海东。当是时为其学者。至有兼讲华
严以资说饰。暨我宋龙兴。此道尚晦。螺
溪宝云之际。遗文复还。虽讲演稍闻。而曲
见之士气习未移。故恩清兼业于前。昭圆
异议于后。齐润以他党而外务净觉以
吾子而内畔皆足以溷乱法门壅塞祖
道四明法智。以上圣之才。当中兴
之运东征西伐再清教海。功业之
盛可得而思。是以立阴观妄。别理随缘。
究竟蛣蜣。理毒性恶。唯色唯心之旨。观
心观佛之谈。三双之论佛身。即具之论经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第 194b 页 T49-0194.png
体。十不二门之指要。十种三法之观心。判
实判权。说修说性。凡章安荆溪未暇结
显。诸深法门悉表而出之。以为驾御群
雄之策。付托诸子之计。自荆溪而来。九
世二百年矣。弘法传道何世无之。备众
体而集大成。辟异端而隆正统者。唯法
智一师耳。是宜陪位列祖称为中兴。用
见后学归宗之意。今浙河东西
号为教黉者莫不一遵四明之道。
回视山外诸师。固已无噍类矣(噍才笑反齧也。汉书项
羽攻城。所过无噍类。谓屠杀皆尽。无噍食之遗种也)然则法运无穷之
系。其有在于是乎。
佛祖统纪卷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