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06b 页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卷之十五
明住天台护国寺嗣法门人寂蕴编
书复
**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
向来海众安和吴浙法门兴盛皆赖老居士弘庥之
力也每欲共谈个事惟待归隐林泉今虽谪任而归
是亦福力所致龙天助此良缘令修吾佛出世之道
此时正好反观前来所历许多名位许多威权许多
显赫许多荣耀而今数月之坎坷之毁责总是一梦
而巳乌得不为虚假者哉所以金刚经云一切有为
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既知身外
之物是虚假则知自身亦是虚假从头观之皮肉筋
骨皆归于土涕唾脓血皆归于水煖气归火动转归
风四物各离此身何有惟有常住真性充遍十方不
假包胎凝然独露若不向此时究明辜负巳灵岂大
丈夫哉若待翻个觔斗则前路茫茫不知何处安身
今劝老居士将世出世间一切外累一放放下看个
不与万法为似者是甚么人一扣扣定与他辊作一
团行也如是坐也如是卧也如是不可斯须放过倘
或遇境逄缘触著磕著一念相应宁不为出世大丈
夫耶即现在之庞蕴杨大年李都尉把手共行儒释
一贯岂不幸哉是祷是祝。
** 住弁山复周羽士
白马坛上俱剃度以皈依黄龙山前碎瓢囊而證佛
一时舍邪皈正皆因仰慕上乘贤弟既有出尘之心
病朽岂无接引之意但深思幻化见桐邑之灾危须
确究真宗望诸祖而力学知无常之促至生日几何
念父母之深恩薙发报效倘得发明心地必须代祖
弘扬佛恩君恩亲恩顷尔报荅灾障业障报障忽地
冰消矣。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06c 页
** 住天台复沈司寇
辱承华翰顿令泉石增辉愚心亦铭刻矣老居士既
以法门为念病朽固可速整归帆犹待桂子飘香孤
云自来弁岳。
** 住天台复陈吏部
大道将隳赖仁人而护佑禅门圯落仗贤哲以安宁
若非智者倾心何能永标法帜唐居士见天台之久
废意在求人思公力以护持飞神远迓幸居士愿力
深厚意在未睹之先为道悬心留神巳发之际云林
泉石咸有欢声地土泥沙悉皆企仰居士有忠懿王
之大力山野无德韶老之宗风福薄才轻有辜重望
权作断桥之略彴暂为黑夜之萤灯以俟高贤续来
禅林始可兴盛惟祈鉴烛佛日增辉幸幸。
欲知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古
有闻蛙声指木樨而悟者时节因缘也忠懿王供礼
韶国师建二十七刹亦时节因缘也护国之兴赋田
千顷饭僧万人房寮六百馀所焕若天宫亦时节因
缘也后来田地一旦属于豪家房舍变为瓦砾亦时
节因缘也病朽至此不过随缘度日况欲搆室以为
退休之计不期常住淡薄虽有钵资之馀巳作云厨
之供何有赎田之意哉纵有此意亦候时节因缘必
不强也聊此奉复。
** 住天台复严文学
别时桃花呈笑脸而今栀子露芳容任他万物陈奇
妙个中不与古今同正来书所云无缚无脱之旨也
既得斯旨终日洒洒落落何五欲习气之有哉何圣
凡魔佛之有哉何境风扇动之有哉遇缘即炤触境
便知乌得不为秋空月影乎乌得不为夜静钟声乎
到与不到无足论也古所谓万象之中独露身惟人
自肯乃方亲公既自肯更何黏坠若稍有境风习气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07a 页
则自心不透当深造之则日进日妙自然万无一失
矣虽然且道鹤出银笼一句作么生道若道得可谓
亲见弁山来不然且待桂子飘香后南飞北雁与。
** 住天台复严文学
居士夙根淳厚愿力弘深故能于般若中才涉参情
便有入路岂非示现受生同事之摄乎若真信得及
如杲日丽于中天无物不照无物不临则知一切习
气总是自心发现何差别焉何羁绊焉古所云万象
之中独露身岂非解脱乎纵有多生习气但以知见
力治之所言知见力即是自心非别物也如水起波
全波是水从心起妄全妄是心何差别之有哉即此
是梦觉一如但于此做去久久纯熟自然言思路绝
心体湛然何亲疏何精缓如此著得一只眼可谓向
上机关著著全提大用始信十方世界中惟有一乘
法诸佛无二道也提也是不提也是参亦不是别人
放下亦不是别人可度生死海可登涅槃山虽然如
是且道骑佛殿入库中将山门安灯笼里又作么生
如此有疑必须再参始得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
观公偈句见地不无只恐依他作解耳拙偈奉复堪
羡汝今全体露拈花老子何曾付机缘偶尔霎时逄
始信人人皆本具咦青龙巢在鹪鹩头石虎翻腾迎
海度青龙巢在鹪鹩头即不问秪如石虎翻腾作么
生道道得不枉亲见弁山若道不得且待黄花绽相
逄笑脸开。
** 住天台复丁文学
经云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海自他不
隔于毫端夫如是则吴越一致也万法一心也始终
一如也僧俗一体也何东西两浙之有哉如居士始
到弁山谒予即此一念也同予上天台入护国游桃
源观石梁回剡溪渡钱塘乃至归家莫不皆此一念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07b 页
也何始终焉何彼此焉可谓不离苕上而亲炙病僧
不出台岳巳入龙华如是会得乃名小歇场须知更
有祖师巴鼻在会么要知瑞老归期日且看橙黄橘
绿时。
** 住天台复沈文学
末世佛法凋零若非大菩萨现宰官居士身为众生
说法则众生沉沦苦海何繇同事摄化哉想居士夙
愿深厚道基恢弘才入禅门顿省心地岂非亲受灵
山记莂乎接手教知居士以再入炉锤重加煅炼为
念此真勇猛丈夫且吾出家辈舍俗趣真三二十年
习气不得顿断况居士才入此门焉能顿断乎古云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当二六时
中要真真实实看得破放得下正念当时时现前不
可昧却暂时不在如同死人若正念现前孤迥迥峭
巍巍纵有感慨之怀桑梓顾惜之念如明镜鉴像来
无所黏过无所从岂非是洒洒落落閒道人也既知
火宅道场原非二地行成解绝岂有两心只在当人
二六时中操守切莫放过必须以斯道而觉斯民可
以语戒者戒可以语禅者禅可语道者道即是随类
化身也今天台冠天下名山护国为韶国师大刹桃
源洞乃刘阮之仙境石梁桥壮宇宙之奇观倘居士
真能作洒落人不妨驾高车一游畅望抒情莫如此
山之胜也。
** 住崆峒复唐总宪
五月八日接翰教知老居士以碧岩相召非渥爱愚
庸曷至此也柰山朽抱痾深重应接艰难力竭神衰
心枯血少只得退隐崆峒以尽残喘特此拒命有辜
贤乔梓之重望矣更祈二六时中将巳躬下一段大
事不可放过必须精精勤勤自勉自励与他三世诸
佛把手共行方为出世大丈夫不枉尘劳一回致祷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07c 页
致祷。
** 复娄文学
瑞生至接尊翰知居士留心此道克究宗乘为法门
之金汤作文江之柱石忻羡来翰云念佛难使一心
不乱参禅疑情不起断断续续淫怒窃发虽知淫怒
佛性无二而又不敢直下承当也盖参禅人十个则
有五双堕此病中皆因生死心不切耳若是生死心
切将个本参话头一提提起如一人与万人敌相似
莫教斯须放过倘或手宽眼慢即被他斩却头去也
诚能如是做去不日成功立地可待发明本有则不
著问人矣既明之后露裸裸赤洒洒则知念佛心与
淫怒心皆不可得曾无来处亦无去处何一乱之有
哉亘古亘今曾无欠少岂有断续耶如斯说个妙悟
亦是閒名乌得不累赘乎到此头头显现物物全彰
切忌认著认著则依然不是虽然更须知有向上一
窍在若要明此向上事可到南云山中拄杖子与汝
指出馀不琐琐。
** 复魏文学
前者道驾过山陋室荒凉慢甚初七晚接尊翰如晤
道颜亦知居士还楚矣来书云若见自巳面则不见
种种矣既不见自巳面所见种种者是何物见耶若
以眼见眼似葡萄朵不能见也若以心见心如工技
儿亦不能见也何则心如幻故一灭永灭何能再见
也要知数数而见者毕竟是何物而能于此触著磕
著必要讨个下落不枉居士顶天立地做个大丈夫
汉子也不然且看古人云万象之中独露身惟人自
肯乃方亲若向这里看破则山僧此一络索皆为剩
语矣。
** 复严比部
接尊翰知老居士留心此道真切做工夫入龙华随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08a 页
众坐香话头颇驯习尚多起倒漏逗更以初学指南
长途截径为问若论指南截径二六时中折旋俯仰
迎宾待客抱子弄孙一一无非截径处一一无非指
南处只为老居士自不知耳虽然不知与他历代祖
师有何差别乎古人云佛法不离穿衣吃饭处屙屎
放尿处迎宾待客处生心动念即不是了也若不生
心动念则无往不是个事现前于此觑得破担荷得
起奚得不为截径旨哉若不于此领荷徒自劳碌耳
经云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證诚足以为證也。
** 复唐孝廉
行业弘深为华严之长子道德高广作佛祖之真儿
其唯护法也欤苕上一别又经菊梅几换荣枯难忘
是以龙华寺是居士血疏所成莫改初心终期果满
柰缘山野病惫不能接众谈禅寡学愚顽其实有辜
道望心枯喉燥岂堪久居脾弱气虚胡为众首只得
退归岩壑以尽残年是予之志愿也今承居士翰墨
远颁欲予再归不得不书此奉复且久默上座向日
巳曾面嘱当请入华林升堂说法衲僧济济乃龙华
之胜事檀越纷纷实护法之心诚何在区区病朽之
野衲哉内外若有梗法不遵方丈之规约者居士与
默公当以清规治之或罚或摈如不依者王法处之
则龙华永固默子心安即山僧居龙华亦无二也。
窃谓居士于此门中巳将十年矣不知近日曾透彻
不不可悠悠徉徉今日也恁么明日也恁么腊月三
十日到依旧黑漫漫地反怨佛法无灵验且阎罗老
子不怕修福者转轮圣王其福最大亦难逃乎他手
亦不怕文学辩才者如古之才子今之会魁即吴都
御等尚入地狱其才力虽大亦难免乎他手夫如是
当知明道要紧可将世出世间尽情放得乾乾净净
必须努力中更加努力精进中更加精进一念相应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08b 页
则全体显现通身手眼古今机缘了了无疑可谓活
泼泼转辘辘随处自在不亦庆快平生欤是不枉为
法门出人头地之一人也。
** 复赖居士
大丈夫观身世名利如梦幻泡影倏尔消落原非长
久何得悠悠徉徉待乎临头之雨哉来翰索良方只
有一服平胃散奉寄偈曰山中与井市元不有尘土
识得个里人触处皆清楚个里人何识愤起大信力
提起吹毛剑境缘当头劈。
** 复丁文学
昨承翰问知二六时中未敢忘却话头足见用心之
真造诣之切非汎汎可比也四偈首偈略可三偈尽
属道理于祖师关太远在必须于话头做去待他卒
地断嚗地折方与祖师关捩子少分相应若要知夜
半日轮红石女绣鸳鸯木童把酒盏泥牛眠海底之
旨此非心思意解得底直须绝后再苏始可知此无
义味话要悟明自心要了生死要透祖关当知一切
言教俱属方便古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即龙女成
佛示为法门故亦须转然自古至今未始有一女佛
也若据佛法向上而言曾无转与不转若以幻化而
言亦无男女之相何转之有哉望居士努力加功以
期妙悟直与历代祖师把手共行方知吾语不虚。
** 复钟居士
来书云主人公朝夕不离作么生会既朝夕不离则
不必会矣不必得矣若要更会更得则是头上安头
乌得为主人公耶又谓入门大事更望提诲若要明
此大事但于洗面时摸著鼻孔便知端的或仰面见
青天时亦知消息于斯得个消息更上山头拄杖子
与汝剿绝何如。
** 复席居士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08c 页
接尊翰知居士有决绝尘劳之志力究祖道之心老
当益壮则三世诸佛合掌赞叹有分也再祈居士更
发勇猛坚固志愿弗使中路懈退不然则靡不有初
鲜克有终于道何益矣然真要了此大事但二六时
中将个本参话头紧紧扣住于动静閒忙之时逆顺
闹乱之际切勿丝毫放过功夫自然纯熟打成一片
忽尔㘞地一声捉败这贼可谓即尘劳而作佛事也
即今之维摩居士也何在出家而后为学道哉。
** 复鲍文学
皇图末运佛道垂秋非菩萨降迹兴慈运悲则一切
众生何繇得其安乐哉向闻居士开大方便作大佛
事施药施财利济无量此非菩萨莫能矣令甥回山
接尊翰知居士从门入意识会于悬崖撒手处绝不
可冀为念但今时士大夫辈莫不堕此意识领会之
病居士可将从前学解得底尽情扫向一边此是对
症与药更须参则机缘如庞居士曾参不与万法为
侣者是甚么人只恁么看去一切施为动静閒忙处
但只紧紧看住看来看去忽然打翻自巳家珍捉败
庞蕴老汉自然悬崖撒手自然露裸裸而赤洒洒觅
其半毫世法佛法了不可得岂不快哉。
** 复余文学
令师回山接手书承种种过谕复云根器虽卑而有
佛祖之志可谓真大丈夫也公既有佛祖之志必要
行佛祖之事所言佛祖之事者外以慈心济物内以
定慧修身自他一体物我同观若能如是行去真为
佛祖之儿孙更须知有脚跟下一件大事始得所谓
本命元辰公可知否若不知但恁么看去切不得丝
毫放过倘触著磕著忽然如此了当即是选佛场中
巳中甲科矣故谓之心空及第归也。
** 复泰和禅客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09a 页
一切世出世间法皆是依时对机之所建立也若谈
性则一切皆真若破妄则一切皆假若谈根境则一
切皆是尘缘故法无定法随人施设公所说者正是
真如之理引维摩圆觉二经淫怒痴俱是梵行等此
正是真如谓之理窟谓之理障谓之如来禅谓之百
尺竿头坐的人百尺竿头须用进步理窟理障如来
禅须用扫去方可透彻祖师关不然只在死水里浸
却何能知向上事乎如僧问赵州如何是西来大意
州云庭前柏树子柏树子岂非黄花翠竹之类乎若
以翠竹柏树子俱作真如会则教家足以明矣何谓
教外别传何用祖师西来何能开人眼目何可称为
祖师关向上事何能唤作悟心人当细思之古人云
若论此事尚不与教乘合况世间文字乎所以云不
向言中取不向句中求沉言者丧滞句者迷此之谓
也真如之理焉可及哉。
** 复山主李居士
久违道范时切瞻依想近来念佛心纯莲台标号实
大檀功力之所至也病朽每感贤乔梓辱爱为方外
交忻然舍寺址搆梵宇四众既有依止而明心达本
则居士之福德诚不可量矣柰病朽劳病多年心枯
血少气衰力微只得退处深岩将龙华尽付久上座
掌管予素知此人朴实任重今所托得人亦不孤大
檀之望也更望道念坚固庶令龙华永兴不惟居士
合族之福绵远亦且法被万世之下皆居士之福也
再祈紧著绳头一句弥陀时刻莫放至于心佛不二
是为真实受用嘱嘱。
** 复龙华久默上座
近闻龙华规矩整肃道风远播遐迩知皈正宜子之
有力人主席何劳絮絮叨叨望病朽回来若不为养
病一接便归何在四五请而再之又再也老僧原说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09b 页
病躯若愈到六十岁或可回浙扫塔若不愈则老死
岩阿而巳衰朽之身心岂能伴精壮之机器哉田地
可以清理者理之不可清理者还契书而弃之免使
后人业累其馀琐末汝当裁之。
** 复护国啸云上座
向将护国付托乃病朽平日深知非偶然也旧秋出
山时嘱众职事同心料理虽许再来亦病朽方便以
慰众心耳汝宜善守自能兴复调众有方服人以道
何必忉忉而望再来此亦有时非自强也山中道场
不比坡下丛席须效古之百丈今之寿昌种田吃饭
劳逸同心何患后日道之不行哉病朽意在四月八
日上九华终南兹笔难尽尔自勉旃丙子二月廿日
弁山入就老人书。
病朽丙子夏初离弁山意往终南隐迹舟到赣州闻
崆峒幽深可栖因喜居之观来书并正宗说皆慰吾
知天台众职同心不负病朽之嘱当思古之为丛
林主者为弘祖道乃重其地地胜则人集人集则道
行劳必身先逸必居后斯则德充道播无愧古人今
闻同甘枯淡作务能随昔百丈作食开田之风规羡
有在焉近日有某妄判古人谓济宗以棒喝为本分
洞宗以语句为本分又某妄判世尊睹星明道六祖
本来无物之偈并洞山偈皆载语录中此若不与论
之恐误后学今有书到弁山久默处汝等当判之毋
纵彼妄说妄说既杜法门幸甚后学幸甚病朽为法
门之愿亦尽矣若不依余坐视不理将何以报佛祖
正法之恩思之为之人天庆幸。
** 复禅者
来书云祖意教意有人问著或时有语或时无语不
能应机无滞伏希开示方便古云偷心净尽方堪措
泊若论此事惟在当人悟得亲见得彻信得及方可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09c 页
用得出若稍假拟议即落二落三了也即是偷心了
也古云入荒田不拣草应机有滞皆于荒田中拣草
之谓也若不拣择拈来无不是何滞之有哉如洪钟
在架有扣则应皆无心也若无心而应则偷心断尽
二六时中总是一颗摩尼宝珠放光动地应用无穷
何滞之有哉。
** 与西堂
子承当个事不可草草过日古人修道不为住处不
为衣食不为徒众利养必以弘荷大法为怀利济众
生为念二六时中造成一片黄金骨自尔烁开顶门
眼他时论佛论祖亦无愧也嘱嘱。
** 复禅者
德舟到山知近日工夫掬饮搬薪一一成现则与三
世诸佛同一鼻孔出气但以机未圆活过后张弓之
说为问此正汝识心之过耳若能虚中而应不假思
惟如钟受桴如水银堕地无有不响应圆活者也古
所谓偷心净尽方堪措泊不然则措泊不上参之。
** 复禅者
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公素心固愿
欲得见此弥陀者则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无处不是
相见处无处不是著实处折旋俯仰触著磕著无处
不是接引处何不明之言哉何铜墙铁壁之碍哉主
张亦是汝不主张亦是汝勿谓无明烦恼却非本来
面目谁知声色里元是法王身虽然如此承当正好
向山僧手里吃棒何故须知更有向上事在。
来书云疑团顿破又云證之一字尚未的确足见汝
未具顶门眼惟依他作解若疑团顿破彻法源底一
亦不立况其二耶佛祖之道岂有二乎二六时中穿
衣吃饭迎宾待客折旋俯仰无非是尔證处古云今
世门头不舍一法不舍一法处头头显现法法全彰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10a 页
是尔真赃定案也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即是元无口
也何必问人处胎出胎至于成佛皆独尊之旨雪山
修行为法作则用拔诸苦正所谓修證即不无亦显
独尊矣当知不可寻言逐句但向二六时中动转施
为无憎无爱看来看去自然明白。
入就瑞白禅师语录卷之十五终
住弁山复唐大总宪(存忆)¶ 第 8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