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5-A¶ 第 444c 页
* No. 1455-A
叙
圣箭堂述古者。予坐圣箭堂。述从上佛祖之语也。佛
祖之语。山高海积。兹所述者。唯若而篇何也。盖特就
目力所及见者。述之云尔。然目力所见。止于是而巳
乎。凡事迹寻常。而未经指点者。或理致精深。而有裨
性地者。或针砭末法之弊。而深中肯綮者。或履践严
明。而临终特异者。始述之。而系之以评。非此则弗暇
述也。又时有古今。人有先后。兹所述者。错综历乱。何
也。盖即以所得者为先后。而不以古今为铨次也。是
编也。虽仅二万馀言。而佛祖为人之苦心。亦于此可
槩见。每一展卷。令人慧目肃清。智證洁白。是病是药。
是正是邪。一一暸然。如指诸掌。然后知佛祖之言。示
人的而陶铸深也。二三同志。见而好之。各输资。请梓
以传。其亦得予之心也耶。因略叙数语。弁之卷端。使
后之览者。跃然兴起。而广有所述。则又不特兹编而
巳也。
时岁在己亥仲春 布衲道霈叙
1455-A¶ 第 445a 页 X73-0445.png
圣箭堂述古
鼓山释 道霈 述
天童宏智觉禅师僧堂记。夫灵山之笑温。少林之坐
寒。东西绳绳。三十三传。老卢受衣钵而逃。厥事显著。
开阖翕张。波澜光𦦨。肆口而说。肆心而应。道传器受。
源深流长。南岳青原。代以得人。或默有所宗。幽潜远
遁。扫迹世外。研究死生。松食荷衣。巢栖草座。晦而不
曜。持养老成。有慕其风。师而亲之。锄植舂炊。釆汲烹
瀹。溪毛原薮。枯槁自甘。来远集繁。乃建僧堂。而统受
焉。齐之萃师友同事。刳情刲智。摈学黜师。妙尽心空。
宗通眼活。发越于设施。果其能而备也。建炎之末。人
病乱离。湘汉江淮。兵火燔掠。尊宿丛林。没芜八九。毳
衣瓶锡。投栖于东南四明禅席。素号小庐山。郡东六
十里。天童道场。山纡盘而气幽。松偃蹇而皮皱。苍壁
附萝。烟晞而翠腻。孤虹枕涧。埃濯而清扬。余住山之
四年。十方来学。云趋水赴。屋不能容。比丘行深。遽来
白事曰。柏庭有子。露坐檐宿。殆无寻尺与受单钵。欲
募净信。增大其堂。得乎。余颔之。巳而匠投于林。斧鸣
1455-A¶ 第 445b 页 X73-0445.png
于谷。一年馀。础布楹列。梁横桷攒。棼撩翼张。甍瓦鳞
覆。前后十四间。二十架。三过廊。两天井。下无墙堵。纵
二百尺。广十六丈。窗牖床榻。深明严洁。万指食息。超
遥容与。谋始于绍兴壬子之冬。工毕于甲寅之春。总
费湣钱万五千有奇。冬温夏凉。昼香夜灯。开钵而饭。
洗足而坐。耕牧其间。警导以寂。秋涵古井。春入化机。
渊兮默成。粲兮用光。水盈科而流。谷随呼而响。理契
平等。智应自然。动静威仪。针砭相益。捡责渗漏。磨莹
瘢痕。淬砺光芒。错砻圭角。高标远到。追武古人。丐心
施力等。不负其意。气劣学弊。希易欲速。以机械为蹊。
放荡为径。耕于空言。馁无所获。战于强辩。胜无所归。
见闻流习。知解汩心。佛祖之所诃。魔外之得便。其疵
疠萌孽。治不可纵也。登昆崙之丘。决江河之水。濯肝
胆之污。荡心目之翳。生灭迹亡而妙存。有无辙泯而
过量。大夜之梦破。永劫之疑拔。出家之志偿。行脚之
事辨。相从俦侣。殆庶几焉。
评曰。天童道高养粹。学博识赡。于此记槩见之。其
言曰。刳情刲智。摈学黜师。妙尽心空。宗通眼活。又
曰。耕牧其间。警导以寂。秋涵古井。春入化机。渊兮
默成。粲兮用光。又曰动静威仪。针砭相益。检责渗
漏。磨莹瘢痕。淬砺光芒。错砻圭角。高标远到。追武
古人。呜呼。学者居僧堂中。诚能规此以进道。尚何
患大事之不辨哉。其或讳其所病。犯其所药。吾知
自暴自弃而巳。故斯文录。似有志者。
1455-A¶ 第 445c 页 X73-0445.png
大般若经云。尔时如来。四众围绕。赞说般若。付嘱庆
喜。令受持巳。于大众前。现神通力。令众皆见不动(梵语
阿閦)佛国。见彼如来。声闻菩萨。前后围绕。为诸海众。宣
说妙法。及见彼土严净之相。佛摄神力。忽然之间。令
此众会。更不复见。尔时佛告庆喜。不动如来。国土众
会。汝更见否。庆喜对曰。我不复见彼事。非此眼所行
故。佛告庆喜。当知诸法。亦复如是。非眼根等所行境
界。法不行法。法不见法。法不知法。法不證法。庆喜当
知。一切法性。无能见者。无能行者。无能知者。无能證
者。无动无作。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如虚空。无有作
用。能取所取。性远离故。涅槃经云。汝等当知。先所修
习无常苦想。非是真实。譬如春时。有诸人等。在大浴
池。乘船游戏。失琉璃宝。没深水中。是时诸人。悉共入
水。求觅是宝。竞捉瓦石草木沙砾。各各自谓得琉璃
珠。欢喜持出。乃知非真。是时真宝。犹在水中。
评曰。昔达祖命门人。各言所见。尼总持云。如我所
见。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云。汝得
吾肉。志彻禅师呈六祖偈曰。因守无常心。佛演有
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尝举二事。问同学
出何典故。往往不能对。甚至有以臆断者。后读般
若涅槃二经。乃见之。始知古人发言不苟。而后世
学者。闻见既寡。又多孟浪也。因并载之。
性空庵主。汉州人。久依死心获證。乃抵秀水。追船子
遗风。结茅青龙之野。吹铁笛以自娱。多赋咏。得之者
1455-A¶ 第 446a 页 X73-0446.png
必珍藏。其山居曰。心法双忘犹隔妄。色空不二尚馀
尘。百鸟不来春又过。不知谁是住庵人。又警众曰。学
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
不动干戈治太平。又曰。不耕而食不蚕衣。物外清閒
适圣时。未透祖师关棙子。也须存意著便宜。又曰。十
二时中莫住工。穷来穷去到无穷。直须洞彻无穷底。
踏倒须弥第一峰。建炎物。徐明叛。道经乌镇。肆杀戮。
民多逃亡。师独荷策而往。贼见其伟异。疑必诡伏者。
问其来。师曰。吾禅者。欲抵密印寺。贼怒欲斩之。师曰。
要头便斫去。奚以怒为。吾死必矣。愿得一饭。以为送
终。贼奉肉食。师如常斋出生毕。乃曰。孰为我文以祭。
贼笑而不答。师索笔大书曰。呜呼惟灵。劳我以生。则
大块之过。役我以寿。则阴阳之失。乏我以贫。则五行
不正。困我以命。则时日不吉。吁哉至哉。赖有出尘之
道。悟我之性。与其妙心。则其妙心。孰与为邻。上同诸
佛之真化。下合凡夫之无明。纤尘不动。本自圆成。妙
矣哉。妙矣哉。日月未足以为明。乾坤未足以为大。磊
磊落落。无挂无碍。六十馀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腊。逍
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笑矣乎。笑矣乎。可惜少
年郎。风流太光彩。坦然归去付春风。体似虚空终不
坏。尚飨。遂举箸饫餐。贼徒大笑。食罢复曰。劫数既遭
离乱。我是快活烈汉。如今正好乘时。便请一刀两段。
乃大呼斩斩。贼方骇异。稽首谢过。令卫而出。乌镇之
卢舍免焚。实师之惠也。道俗闻之愈敬。绍兴庚申冬。
1455-A¶ 第 446b 页 X73-0446.png
造大益。穴而塞之。修书寄雪窦持禅师曰。吾将水葬
矣。壬戌岁。持至。见其尚存。作偈嘲之曰。咄哉老性空。
刚要喂鱼鳖。去不索性去。祇管向人说。师阅偈笑曰。
待兄来證明耳。令遍告四众。众集。师为说法要。仍说
偈曰。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烧。二省开圹。撒手
便行。不妨快畅。谁是知音。船子和尚。高风难继百千
年。一曲渔歌少人唱。遂盘坐盆中。顺潮而下。众皆随
至海滨。望欲断目。师取塞戽水而回。众拥观水无所
入。复乘流而往。唱曰。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
难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其笛声呜
咽顷。于苍茫间。见以笛掷空而没。众号慕。图像事之。
后三日。于沙上趺坐如生。道俗争往迎归。留五日。阇
维。设利大如菽者莫计。二鹤徘徊空中。火尽始去。众
奉设利灵骨。建塔于青龙。
评曰。嗟乎死生亦大矣。而空向剑刃之上。急潮之
中。纵横卖弄。超然自得。苟非见道根柢履践明白。
曷克臻此乎。世之参汞银禅。触火便流。丧厥所守
者。视此殆可以少警云。
洪觉范禅师。画浪轩记。建中靖国改元夏。余客洞山。
禅悦堂之东斋。中无长物。唯置一床。覆以遽篨。架书
数卷于枕间。傃南开轩。以纳众山之胜。眼倦抛书。坐
卧惟山之接。山容无尽。而乐亦无厌也。三伏大热。坐
榻皆温。林阴拂掠。不足以剪畏日。有蜀道人。得孙知
微活水遗法。为余壁间作崩掀渺漫之图。以来凉气。
1455-A¶ 第 446c 页 X73-0446.png
解衣磐礴。奋笔而成。余惊定叹曰。异哉一堵之间。须
臾之顷。而足江湖南顷之势。壮波怒涡。洼窿千状。而
有不穷之变。阴风徐来。毛骨震掉。忽焉如舟洞庭而
望霜晓也。能复有险畏神速于此者乎。道人举杖指
以谓余曰。龙骧万斛。逶迤而进。如欲济。如慎畏。有如
明公卿任大责重。思所以济民而报国者也。舳舻衔
尾。追逐上下。如行如留。有如仕路之纷纷方进。而未
艾者也。鱼龙变化。更相出没。有如贱而忽显贵。而忽
弃者也。一叶之艇。傲颠风而舞澎湃。超然自得。有如
道德奇逸。杂市人而无辨者也。世波之神速险畏。其
有以类此。故吾图之。至于白鸥沙禽。汎汎随流。若无
所与者。又如我辈。宅青山而侣白云。然犹思高飞远
引。不能与之俱涉也。余扪其汹涌起突之处。点画秾
纤之间。语之曰。果有生灭变易否乎。曰无有也。夫天
地万物之盛衰。古今寒暑之往来。是非荣辱。相寻于
无穷。而死生忧患。追逐之而不赦。错综历乱。如蜜房。
如乱丝者。如比画浪。初未始有生灭。有变易。而其颠
倒妄自惊怪者。如子自画之。而又自畏之也。古之大
圣人。皆能游戏于此。故曰。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
又曰。一切法常静。无有起灭相。震旦驹儿子之乡老
也。而亦曰。如画水成文。不生不灭。何遽忘之也耶。于
是道人。顾余而笑曰。愿从子游。因名其轩。曰画浪。又
为之记。
评曰。往岁读东坡赤壁赋。既爱其文之敏妙。又爱
1455-A¶ 第 447a 页 X73-0447.png
其理之精深。以谓世无有过之者。后读觉范此记。
以画浪说法。倾尽佛祖底蕴。且其文纵横浩荡若
此。不知其胸中巳吞吐几赤壁也。此岂文人才士
之所能为哉。师尝自言。余幼孤。知读书为乐。而不
得其要。落笔。尝如人掣其肘。又如瘖者之欲语而
意窒。舌大而浓笑者数数。然年十六七。从洞山云
庵。学出世法。忽自信而不疑。诵生书七千。下笔千
言。跬步可待也。呜呼学道之益人。未论其死生之
际。益其文字语言如此。益可自信也。今以此记观
之。良然。
宏智觉住天童。大惠杲住育王。相去二十里许。法喜
酬酢。往来不间。宏智一日。过卫寺丞进可之家。有堂
曰六湛。盖取楞严六处休复同一湛然之义。请偈发
明其旨。智题曰。风澜未作见灵源。六处亡归体湛存。
诸法性空方得坐。一弹指顷顿开门。寒梅篱落春能
早。野雪棂窗夜不昏。万象森罗心印印。诸尘超豁妙
无痕。既而大惠又继至。且请和之。惠即和曰。非湛非
摇此法源。当机莫厌假名存。直须过量英灵汉。方入
无边广大门。万境交罗元不二。六窗昼夜未尝昏。翻
思庞老事无别。掷剑挥空岂有痕。
评曰。或疑二师道合。而言似有顿渐。何也。良以按
题发挥。宏智檀美于前。尽力驰骋。大惠夺标于后。
又宏智为寺丞说法。故不免步步区区。而大惠直
说自已心中所行法门。乃尔浩浩荡荡也。
1455-A¶ 第 447b 页 X73-0447.png
嵩岳元圭禅师。居岳之庞坞。一日有异人。峨冠裤褶
而至。从者极多。轻步舒徐。苾谒大师。师睹其形貌奇
伟非常。乃谕之曰。善来仁者。胡为而至。彼曰。师宁识
我耶。师曰。吾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耶。彼
曰。我此岳神也。能生死于人。师安得一目我哉。师曰。
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
能坏空与汝乎。苟能坏空及汝。吾则不生不灭也。汝
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神稽首曰。我亦聪明
正直于馀神。讵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愿授以正戒。
令我度世。师曰。汝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
无戒。又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求师戒。我
身为门弟子。师即为张座。秉炉正几曰。付汝五戒。若
能奉持。即应曰能。不能即曰否。曰谨受教。师曰。汝能
不淫乎。曰我亦娶也。师曰。非谓此也。谓无罗欲也。曰
能。师曰。汝能不盗乎。曰何乏我也。焉有盗取哉。师曰。
非此谓也。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善也。曰能。师曰。汝
能不杀乎。曰实司其柄。焉曰不杀。曰非谓此也。谓有
滥误疑混也。曰能。师曰。汝能不妄乎。曰我正直。焉有
妄乎。师曰。非谓此也。谓先后不合天心也。曰能。师曰。
汝不遭酒败乎。曰能。师曰。如上是为佛戒也。又言。以
有心奉持。而无心拘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
如是。则先天地生。不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
化。而不为动。毕尽寂默。而不为休。信此则虽娶非妻
也。虽飨非取也。虽柄非权也。虽作非故也。虽醉非悯
1455-A¶ 第 447c 页 X73-0447.png
也。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罗欲不为淫。福淫祸善不为
盗。滥误疑混不为杀。先后违天不为妄。悯荒颠倒不
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戒则无心。无佛无
众生。无汝及无我。孰为戒哉。神曰。我神通亚佛。师曰。
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神
悚然避席。跪启曰。可得闻乎。师曰。汝能戾上帝。东天
行而西七曜乎。曰不能。师曰。汝能夺地祇。融五岳而
结四海乎。曰不能。师曰。是谓五不能也。佛能空一切
相。成万法智。而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
劫事。而不能化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
众生界。是为三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是一
期。众生界本无增减。亘古今。无一人能主其法。有法
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
神通也。但能以无心。通达一切法尔。神曰。我诚浅昧。
未闻空义。师所授戒。我当奉行。今愿报慈德。效我所
能。师曰。吾观身无物。观法无常。块然更有何欲耶。神
曰。我必命我。为世间事。展我小神功。使巳发心。初发
心。未发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踪。知有佛。
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师曰。无为是。
无为是。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宁隳叛佛耶。愿随意
垂诲。师不得巳而言曰。东岩寺之障。莽然无树。北岫
有之。而背非屏拥。汝能移北树于东岭乎。神曰。巳闻
命矣。然昏夜必有喧动。愿师无骇。即作礼辞去。师门
送而且观之。见仪卫逶迤。如王者之状。岚霭烟霞。纷
1455-A¶ 第 448a 页 X73-0448.png
纶间错。幢幡环佩。凌空隐没焉。其夕果有暴风吼雷。
奔云掣电。栋宇摇荡。宿鸟声喧。师谓众曰。无怖无怖。
神与我契矣。诘旦和霁。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森然
行植。师谓其徒曰。吾没后。无令外知。若为口实。人将
妖我也。
评曰。圭纵广大无碍之辩。为岳神演无上道。俾神
敬服。移树献诚。圭岂常人哉。其言曰。以有心奉持。
而无心拘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又曰。亘古
今。无一人能主其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无
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但能以无心。通
达一切法尔。圭能发挥至此。可谓至矣尽矣。愚谓。
其与嵩岳。并峙可也。
云门匡真禅师。临终辞广主遗表。伏闻。有限色身。讵
免荣枯之叹。无形实相。孰云迁变之期。既风灯炬焰
难留。在水月空华何适。罔避典彝之咎。将陈委蜕之
词。臣中谢伏念。臣迹本寒微。生从草莽。爰自髫龀。切
慕空门。洁诚誓屏于他缘。锐志唯探于内典。其或忘
餐侍问。立雪求知。困风霜于十七年间。涉南北于数
千里外。始见心猿罢跳。意马休驰。身隈韶石之云。头
变楚山之雪。以至荣达景运。屡沐天波。诘道谈空。誓
答乾坤之德。开蒙发滞。星驰云水之徒。获扬利益之
因。迥自圣明之泽。加以联叨凤诏。累对龙庭。继奉颁
宣。重叠庆赐。抚躬惆怅。殒命何酬。不谓。臣驽马年衰。
难胜睿渥。遽萦沦于疲瘵。唯待尽于朝昏。星汉程遥。
1455-A¶ 第 448b 页 X73-0448.png
遐眄而才瞻北极。波涛去速。回眸而巳逐东流。伏愿。
凤历长春。扇皇风于拂石之劫。龙图永固。齐寿考于
芥子之城。臣限馀景。无时微躬。将谢不获。奔辞丹阙。
祝别彤庭。臣无任瞻天恋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
以闻。
评曰。云门平生。气宇如王。说法如云如雨。而垂死
辞世之言。乃特叙其参访履历之功。曰忘餐侍问。
立雪求知。困风霜于十七年间。涉南北于数千里
外。始见心猿罢跳。意马休驰。呜呼。今日学者。未具
一知半解。而辄自谓千了万当。堕增上慢者。亦可
以思矣。
梁宝志和尚。十二时颂曰。平旦寅。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巳经无量劫。不信常擎如意珍。若捉物入迷津。
但有纤毫即是尘。不住旧时无相貌。外求知识也非
真。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纵使神光照有无。起意
便遭魔事挠。若施功终不了。日夜被他人我拗。不用
安排只么从。何曾心地生烦恼。食时展。无明本是释
迦身。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认声色觅
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
始出尘。禺中巳。未了之人教不至。假使通达祖师言。
莫向心头安了义。只守玄没文字。认著依前还不是。
暂时自肯不追寻。旷劫不遭魔境使。日南午。四大身
中无价宝。阳𦦨空花不肯抛。作意修行转辛苦。不曾
迷莫求悟。任你朝阳几回暮。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
1455-A¶ 第 448c 页 X73-0448.png
路上无生路。日昳未。心地何曾安了义。他义文字没
亲疏。不用将心求的意。任纵横绝忌讳。长在人间不
居世。运用不离声色中。历劫何曾暂抛弃。晡时申。学
道先须不厌贫。有相本来权积聚。无形何用要安真。
作净洁却劳神。莫认愚痴作近邻。言下不求无处所。
暂时唤作出家人。日入酉。虚幻声音不长久。禅悦珍
馐尚不餐。谁能更饮无明酒。勿可抛勿可守。荡荡道
遥不曾有。纵尔多闻达古今。也是痴狂外边走。黄昏
戌。狂子施功投暗室。假使心通无量时。历劫何曾异
今日。拟商量即啾唧。转使心头黑如漆。昼夜舒光照
有无。痴人唤作波罗蜜。人定亥。勇猛精进成懈怠。不
起纤毫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超释迦越祖代。心
有微尘还窒碍。放荡长如痴兀人。他家自有通人爱。
夜半子。心住无生即生死。生死何曾属有无。用时便
用无文字。祖师言外边事。识取起时还不是。作意搜
求实没踪。生死魔来任相试。鸡鸣丑。一颗圆光明巳
久。内外推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不见头亦无
干。世界坏时渠不朽。未了之人听一言。只这如今谁
动口。
评曰。梁武帝尝问公曰。弟子烦惑未袪。何以治之。
公曰。十二。又问十二之旨安在。曰书字时节刻漏
中。又问何时得净心修习。答曰。安乐禁之。今观此
颂。殆其注脚也。学者诚能得其旨归。则二六时中。
自无虚弃底道理。尚无安乐之可言。况烦惑哉。
1455-A¶ 第 449a 页 X73-0449.png
汾阳昭禅师。太原人。俗姓俞氏。十四出家。既受具。即
杖策游方。所至少留。随机扣发。历参知识。七十一员。
最后到首山问。百丈捲席意旨如何。山曰。龙袖拂开
全体现。曰师意何如。山曰。象王行处绝狐踪。昭于言
下大悟。拜起而曰。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漉始应
知。时叶县省禅师作首座。问曰。昭兄见何道理。便尔
自肯。昭曰。正是我放身舍命处。服勤甚久。辞去游襄
沔间。每为郡守以名刹力致。乃曰。我长行粥饭僧。传
佛心宗。非细事也。前后八请。坚卧不答。洎首山殁。西
河道俗。遣僧契聪。迎请住持。师闭门高枕。聪排闼而
入。让之曰。佛法大事。靖退小节。风穴惧应谶。忧宗旨
坠灭。幸而有先师。先师巳弃世。汝有力。荷担如来大
法者。今何时而欲安眠哉。师矍起握聪手曰。非公不
闻此语。趣办严吾行矣。既至。燕坐一榻。足不越阃者。
三十年。后因龙德府尹李侯。与师有旧。虚承天寺致
之。使者三反不赴。使者受罚。后至云。必欲得师俱往。
不然有死而巳。师笑曰。老僧业巳不出院。借往。当先
后之。何必俱耶。使者曰。师诺。则先后惟所择。师乃令
设馔。且束曰。吾行矣。停箸而化。
评曰。汾阳始行脚。则遍历诸方。共参七十馀员知
识。既得道。则深自韬晦。八请不起。及出世。则以荷
担大法为已任。足不越阃者。三十年。其入灭。则为
世缘所逼。乃谈笑而去之。呜呼若汾阳。可谓彻始
彻终。尽善尽美。古今天下第一等榜样也。后之有
1455-A¶ 第 449b 页 X73-0449.png
志于道者。可无仰止之思乎。
僧问香严。如何是道。严曰。枯木里龙吟。曰如何是道
中人。严曰。髑髅里眼睛。僧不领。乃举问石霜。如何是
枯木里龙吟。霜曰。犹带喜在。曰如何是髑髅里眼睛。
霜曰。犹带识在。又不领。乃举似曹山。山曰。石霜老声
闻。作这个见解。因示颂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
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僧遂
又问山。如何是枯木里龙吟。山曰。血脉不断。曰如何
是髑髅里眼睛。山曰。乾不尽。曰未审还有得闻者么。
山曰。尽大地。未有一人不闻。曰未审枯木里龙吟。是
何章句。山曰。不知是何章句。闻者皆丧。
评曰。传灯录收此一段机缘。删去曹山云石霜老
声闻作这个见解一句。巳似失语脉。而会元又以
曹山前颂。接于后答语之下。益乱厥旨矣。今据神
鼎语录所载。详之于此。
死心颀禅师。秦之龙城人。初得法于天圣秦和尚。晚
依黄龙南禅师。南见其所得谛当。甚厚遇之。令住全
之兴国开堂。遂为南之嗣。至夜梦神告曰。师遇恶疾。
即是缘尽。言毕而隐。阅十三白。果患大风。屏院事。归
龙城之西。为小庵。庵成养病。其中有小师名克慈。久
依杨歧。亦禅林秀出者。归以侍病。奉礼至孝。乞食村
落。风雨寒暑。尽师一世而后巳。颀一日谓慈曰。吾之
所得。实在天圣和尚。晚见黄龙。道行兼重。心所敬慕。
故为嗣之。岂谓半生感此恶疾。今幸偿足。昔神仙。多
1455-A¶ 第 449c 页 X73-0449.png
因恶疾。而得仙道。盖其割弃尘累。怀颍阳之风。所以
因祸而致福也。吾不因此。安得有今日事。如今把住
也由我。放行也由我。施行把住。总得自在。遂嘘一声。
良久而逝。阇维异香遍野。舍利无数。
评曰。嗣法不原所自。而得不美之报者。宋世多矣。
未见现招恶疾若颀。如此其烈者。然颀既能责心。
自悔尅苦。力践收功于末后。则所谓因祸而致福
者。岂虚语哉。
芙蓉楷禅师者。乃投子青华严嫡嗣也。大观元年。京
师大法云寺席虚。有司以师有道行。请于朝。愿令继
嗣住持。奉旨可其请。未几。开封大尹李孝寿。表师禅
学卓冠丛林。宜有以褒显之。即赐紫方袍。号定照禅
师。左珰持诏。至法云。师谢恩巳。乃为表辞曰。伏蒙圣
慈。特差彰善阁祗候谭祯。赐臣定照禅师号。及紫衣
牒一道。臣戴睿恩巳。即时焚香升座。仰祝圣寿。伏念。
臣行业迂疏。道力绵薄。尝发誓愿。不受名利。坚持此
志。积有岁年。庶几于此传道。后来使人专意佛法。今
虽蒙异恩。若遂忝冒。则自违素愿。何以教人。岂能仰
称陛下所以命臣住持之意。所有前件恩牒。不敢祗
受。伏望圣慈。察臣愚悃。非敢饰辞。特赐允俞。臣没齿
行道。上报天恩。上阅之。以付李孝寿。躬往谕朝廷旌
善之意。而师执拗不回。开封府尹。具以其事闻。上大
怒。收师送大理寺。吏知师忠诚。而适批逆鳞。有怜之
之意。问曰。长老枯悴有病乎。师曰。无之。吏曰。有疾则
1455-A¶ 第 450a 页 X73-0450.png
免刑配。师曰。平时有疾今实无。岂敢藉疾侥倖圣朝。
欲脱罪谴耶。吏叹息久之。竟就刑。缝掖其衣。编管淄
州。都城道俗。观者如市。皆为之流涕。而师神和气平。
安步而去。如平日。至淄州僦屋以居。而四方衲子。争
奔随之。接武于道。明年冬。敕令自便。庵于芙蓉湖心。
学者愈亲。示众曰。夫出家者。为厌尘劳。求脱生死。休
心息念。断绝攀缘。故名出家。岂可以等闲利养。埋没
平生。直须两头撒开。中间放下。遇声遇色。如石上栽
花。见利见名。似眼中著屑。况从无始以来。不是不曾
经历。又不是不知次第。不过翻头作尾。止于如此。何
须苦苦贪恋。如今不歇。更待何时。所以先圣教人。祇
要尽却今时。能尽今时。更有何事。若得心中无事。佛
祖犹是冤家。一切世间。自然冷淡。方始那边相应。你
不见。隐山至死。不肯见人。赵州至死。不肯告人。匾担
拾橡标为食。大梅以荷叶为衣。纸衣道者祇披纸。玄
泰上座祇著布。石霜置枯木堂。与人坐卧。祇要死了
你心。投子使人办米。同煮共餐。要得省取你事。且从
上诸圣。有如此榜样。若无长处。如何甘得。诸仁者。若
也于斯体究。的不亏人。若也不肯承当。向后深恐费
力。山僧行业无取。忝主山门。岂可坐费常住。顿忘先
圣付嘱。今者辄敩古人为住持体例。与诸人议定。更
不下山。不赴斋。不发化主。唯将本院庄课。一岁所得。
均作三百六十分。日取一分用之。更不随人添减。可
以备饭则作饭。作饭不足则作粥。作粥不足。则作米
1455-A¶ 第 450b 页 X73-0450.png
汤。新到相见。茶汤而巳。更不煎点。唯置一茶堂。自去
取用。务要省缘专一办道。又况活计具足。风景不疏。
华解笑。鸟解啼。木马长鸣。石牛善走。天外之青山寡
色。耳畔之鸣泉无声。岭上猿啼。露湿中宵之月。林间
鹤唳。风回清晓之松。春风起而枯木龙吟。秋叶凋而
寒林花散。玉阶铺苔藓之纹。人面带烟霞之色。音尘
寂尔。消息宛然。一味萧条。无可趣向。山僧今日。向诸
人面前说家门。巳是不著便。岂可更去升堂入室。拈
槌竖拂。东喝西棒。张眉努目。如痫病发相似。不唯屈
沈上座。况亦辜负先圣。你不见。达磨西来。少室山下。
面壁九年。二祖至于立雪断臂。可谓受尽艰辛。然而
达磨不曾措了一词。二祖不曾问著一句。还唤达磨。
作不为人得么。二祖做不求师得么。山僧每至说著
古圣做处。便觉无地容身。惭愧后人软弱。又况百味
珍馐。递相供养。道我四事具足。方可发心。祇恐做手
脚不迭。便是隔生隔世去也。时光似箭。深为可惜。虽
然如是。更在他人从长相度。山僧也强教你不得。诸
仁者。还见古人偈么。山田脱粟饭。野菜淡黄齑。吃则
从君吃。不吃任东西。伏惟。同道各自努力。珍重。
评曰。曹洞一宗。至大阳。不得浮山暗穿玉线。或几
乎息矣。及授皮履直裰于投子。天下犹疑信相半。
再得芙蓉继之。而其道始大振。且凛凛标格。如雪
鸿戾天。可仰而不可即。今以其所言。较其所行。若
函盖然。呜呼。此其所以起曹洞也。
1455-A¶ 第 450c 页 X73-0450.png
大宝积经。佛告电得菩萨言。初业菩萨。未入正位。于
诸众生。胜志乐行。不能善知。若在家。若出家。皆不应
起嫌害之心。勿于长夜。自致衰恼。是故菩萨。从初发
心。当于一切住大乘者。生于佛想。于馀众生。虽复见
彼作诸恶业。而亦不起损害之心。何以故。如来常说。
于诸众生。于白净法。有少缺减。终不能得入于涅槃。
菩萨若见贪行众生。应作是念。彼为贪欲热恼所烧。
是我过咎。见彼瞋恚及以愚痴。热恼烧者。皆悉念言。
是我之罪。何以故。我见一切众生病苦。应为求药方
便疗治。我先誓愿。除众生病。而今舍置。是我过咎。菩
萨成就如是意乐。自省其过。于诸众生。深起慈心。若
遇杀害割截身分。于彼怨所。生反报心。无有是处。电
得。菩萨如是正修行时。过去所有不善之业。永尽无
馀。未来不善。终不更起。电得。乃往古昔。阿僧祇劫。然
灯佛前有佛。名胜生如来。出现于世。世界名光明。在
安隐王城林中而住。尔时有旃陀罗。名为可畏。凶险
好杀。安忍无慈。手涂于血。见者皆惧。时旃陀罗。系牛
其舍。方入欲杀。牛见惊怖。掣绳奔走。往于胜生如来
林所。时旃陀罗。持刀随逐。彼牛惶怖。坠于深坑。其命
将终。楚痛哮吼。时旃陀罗。见是牛巳。更增忿怒。便入
坑中。持刀欲杀。未下之顷。尔时胜生如来。于彼林中。
无量百千大众围绕。广为分别缘起法门。所谓无明
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因缘。一
切皆是纯大苦集。于此缘中无明于行。无思无觉。行
1455-A¶ 第 451a 页 X73-0451.png
于无明。亦无思无觉。乃至生于老死。无思无觉。老死
于生。亦无思无觉。如是诸法性不可得。无行无念。无
我我所。本性清净。各不相知。凡夫不闻如是法故。执
色是我。我有诸色。色属于我。乃至受想行识。亦复如
是。由此执著我我所故。无常计常。苦计于乐。不净计
净。无我计我。生四颠倒。颠倒见故。无明迷惑。不正思
惟。随心染著。不能破坏。有爱系缚。生死轮回。相续不
断。智者善观法界相故。不见有少我人众生。乃至寿
命。生老病死。系缚杀害。而可得者。电得。尔时可畏旃
陀罗。于是时中。遥闻如来说法之声。即便觉悟。寻止
杀心。弃所持刀。从坑而出。往诣佛所。顶礼双足。却住
一面。白言世尊。我今愿欲于佛法中出家为道。佛言。
可尔。善来比丘。即成沙门。得具足戒。尔时胜生如来。
知彼意乐。渐巳成熟。广为演说诸菩萨行。可畏闻巳。
證无生忍。于佛法中。永不退转。彼牛得闻如来所说。
缘起法句。其声微妙。心生喜悦。命终之后。生兜率天。
得见弥勒。成就正信。如是电得。诸众生行。甚深微密。
难识难知。是故电得。菩萨欲求菩提。应为善知众生
根行。于一切众生中。住平等心。无碍之心。于一切法。
常无染著。舍诸所有。修持净戒。安住忍辱。发起精进。
入诸禅定。如实观察一切法性。
评曰。世尊虑初业菩萨。不达众生根性差别。于不
善者。起嫌害心。故引过去可畏旃陀罗。杀牛得忍
因缘。以见众生根行微密。难可测识。不可恣心生
1455-A¶ 第 451b 页 X73-0451.png
灭。辄兴嫌害。自贻伊戚。当等心视之可也。达磨谓
二祖曰。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亦以是哉。
灵源清禅师。每谓人曰。今之学者。未脱生死。病在甚
么处。病在偷心未死耳。然非其罪。为师者之罪也。如
汉高帝绐韩信而杀之。信虽死。其心果死乎。古之学
者。言下脱生死。效在甚么处。在偷心巳死。然非学者
自能尔。实为师者钳锤妙密也。如梁武帝御大殿见
侯景。不动声色。而景之心。巳枯竭无馀矣。诸方所说。
非不美丽。要之如赵昌画花。虽逼真非真花也。清临
终前十日。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曰。贤劫第四尊。释
迦文佛。直下第四十八世孙惟清。虽从本觉。应缘出
生。而了缘即空。初无自性。氏族亲里。莫得而详。伹以
正因一念。为所宗承。是厕释迦之远孙。其号灵源叟。
据自了因所了妙性。无名字中。示称谓耳。所以六祖
问让和尚。什么处来。曰嵩山来。祖曰。什么物恁么来。
曰说似一物即不中。祖曰。还假修證否。曰修證则不
无。染污即不得。祖曰。即此不染污。是诸佛之所护念。
汝既如是。吾亦如是。兹盖独标清净法身。以遵教外
别传之宗。而拣去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然非无
报化大功大用。谓若解通报化。而不顿见法身。则滞
污染缘。乖护念旨。理必警省耳。顾朝露身缘。势迫晞
坠。因力病。释俗从真。叙如上事。以授二三子。吾委息
后。当依禀观究。即不违先圣法门。而自见深益。慎勿
随末法所尚。乞空文于有位。求为铭志。张饰说以浼
1455-A¶ 第 451c 页 X73-0451.png
吾。至嘱至嘱。因自所叙。曰无生常住真归告。且系之
以铭。铭曰。无涯湛海。瞥起一沤。亘乎百年。曷浮曷休。
广莫清汉。歘生片云。有无起灭。隐显何分。了兹二者。
即见实相。十世古今。始终现量。吾铭此旨。昭示汝曹。
泥多佛大。水长船高。
评曰。世尊取灭双林曰。我今安住常寂灭光。而灵
源叟迁化。作无生常住真归告。独标清净法身。拣
去报化。亦即佛所谓安住常寂灭光也。其偷心巳
死之明焉。
后分大涅槃经云。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巳。普
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
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
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
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
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
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閒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
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
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
死始。尔时世尊。说是语巳。复入超禅。入超禅巳。复告
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
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
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
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
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1455-A¶ 第 452a 页 X73-0452.png
作是语巳。复入超禅。入超禅巳。复告大众。我以佛眼。
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
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
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
光。名大涅槃。尔时世尊。三反入诸禅定。三反示诲众
巳。于七宝床。右胁而卧。于其中夜。寂然无声。于是时
顷。便般涅槃。
评曰。如来当入涅槃。苦口叮咛。再三披剥。始以甚
深般若。次以摩诃般若。后以佛眼。遍观三界。根本
性离。毕竟寂灭。同于虚空。乃至云。以是因缘。我今
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呜呼。至矣。尽矣。毫发无
遗憾矣。学道者。诚能于此旨深究。而力行之。可谓
法王真子。真报佛恩者矣。
黄龙清禅师。寄得法弟子守卓书曰。前举少林言。明
多行少说多通少者。盖谓其非不行。非不通。但作是
念。我巳明道。他未明道。我善说理。他不善说理。我见
尚存。违于宗旨。故显其不行不通。非徒不行不通。亦
验其于道未甚彻底明。于理未善真实说。故祖师推
出此病。要后人省觉以成就。契于本道本理。免有彼
我胜负之习。久久返落魔外也。又云。悟佛心宗。解行
相应。名之曰祖。全真之解。称实之行。若会于心宗。岂
复有异端乎。祖师只使人到此全解全行无解无行
之本家。得大安乐耳。所以传灯后卷。有达磨四行一
段。其示人之意。亦不出此。后辈少肯深究力行。岂不
1455-A¶ 第 452b 页 X73-0452.png
辜他先圣哉。忠国师云。禅宗学者。须遵佛语。一乘了
义。契自心源。不了义者。互不相许。如师子身中虫。夫
为人师。若涉名利。别开异端。则自他何益。如世大匠。
斤斧不伤其手。香象所负。非驴所堪。斯言亦今时之
针艾矣。予病中静坐。瞌睡之馀。或究古德至言。或观
目前世态。闻见千差。一归虚照。识道人之过患。以成
内省自鞭之益者。尤多恨阻远。不得曾言。因笔略引。
以当面话。千万体悉。勉旃。
评曰。卓公灵源门下杰出者。灵源付书。无虑十馀
则。而是幅尤吃紧叮咛。会元载。卓。泉州人。俗姓庄
氏。出世东京长灵。于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奄然示寂。阇维日。皇帝遣中使赐香。持金盘。求设
利。爇香罢。盘中铿然。视之五色者数颗。大如豆。使
者持还。上见大悦。予谓。死生之际。决不容伪。卓之
灵应若此。则知平生。真能一遵师训者。灵源可谓
有子矣。
明教嵩禅师。题远公影堂文曰。远公事迹。学者虽见。
而鲜能尽之。使世不昭昭见先贤之德。亦后学之过
也。予读高僧传莲社记。及九江新旧录。最爱远公。凡
六事。谓可以劝也。乃引而释之。列之影堂。以示来者。
陆修静异教学者。而送过虎溪。是不以人而弃言也。
陶渊明酖湎于酒。而与之交。盖简小节。而取其达也。
跋陀高僧。以显异被摈。而延且誉之。盖重有识。而矫
嫉贤也。谢灵运以心杂不取。而果殁于刑。盖识其器。
1455-A¶ 第 452c 页 X73-0452.png
而慎其终也。卢循欲叛。而执手求旧。盖自信道也。桓
玄振威。而抗对不屈。盖有大节也。大凡古今人情。莫
不畏威。而苟免忘义而避疑。好名而昧实。党势而忍
孤。节行而畏累。自是而非人。孰有道尊一代。为贤者
师。肯以片言。而从其人乎。孰有夙禀胜德。为行耿洁。
肯交醉卿。而高其达乎。孰有屈人师之尊。礼斥逐之
客。而伸其贤乎。孰有拒盛名之士。不与于教。而克全
终乎。孰有义不避祸。孰睦故旧。而信道乎。孰有临将
帅之威。在杀伐暴虐之际。守道不挠。而全节乎。此故
远公。识量远大。独出于古今矣。若其扶荷至教。广大
圣道。垂祐于天人者。非蒙乃能尽之。其圣欤贤邪伟
乎。大块噫气。六合清风。远公之名闻也。四海秋色。神
山中耸。远公之清高也。人僧龙凤。高揖巢许。远公之
风轨也。白云丹嶂。玉树瑶草。远公之栖处也。蒙。后公
而生。虽慕且恨焉。瞻其遗像。稽首作礼。愿以弊文。题
于屋壁。
评曰。远公六事。非嵩禅师。莫能拈出。且其文。光如
日月。势若连环。足以追配远公。奠乾坤而不朽矣。
夫僧海中。有此人物。有此文章。学者往往置之不
问。何哉。
蒋山赞元禅师。舒王尝问祖师意旨。元不答。王益扣
之。元曰。公般若有障三。有近道之质一。更一两生来
恐纯熟。王曰。愿闻其说。元曰。公受气刚大。世缘深。以
刚大气。遭世深缘。必以身任天下之重。怀经世之志。
1455-A¶ 第 453a 页 X73-0453.png
用舍不能必。则心未平。以未平之心。持经世之志。何
时能一念万年哉。又多怒。而学问尚理。于道为所知
愚。此其三也。特视名利如脱发。甘淡薄如头陀。此为
近道。且当以教乘。滋茂之可也。王再拜受教。
评曰。荆公生平。出处不出。元之所料。而所示法门。
对病施药。深中膏肓。荆公乌得不心折哉。元。真大
善知识也。
罗湖野录载。临安南荡崇觉空禅师。生缘姑熟。参侍
黄龙死心禅师。死心惜其福不逮慧。以无应世为嘱。
草堂清公。送以偈曰。十年聚首龙峰寺。一悟真空万
境閒。此去随缘且高隐。莫将名字落人间。寻栖止天
台。望高丛林。应命崇觉。未几。院罹回禄。黾勉于土木
之役。亦无倦诲接。尝颂野狐语曰。含血噀人。先污其
口。百丈野狐。失头狂走。蓦地唤回。打个筋斗。空之天
资精悍。知见甚高。律身精严。外请不赴。有欲迎齐。为
架三门乃告。以舍家财。荷公发心矣。背众食。奈我破
戒何。其固守如此。然平居气凌诸方。于学徒亦鲜假
词色。真有父风。卓然可敬也。
评曰。空父死心。则草堂其叔父行也。二老皆以无
出世为嘱。而空竟出世崇觉。未几。院罹回禄。而区
区于土木之间。得非犯其所诫。而致然耶。空虽道
眼明白。而所守。则不及性空石头辈远矣。
圭峰宗密禅师。山南温慥尚书问。悟理息妄之人。不
结业。一期命终之后。灵性何依。师曰。一切众生。无不
1455-A¶ 第 453b 页 X73-0453.png
具有觉性。灵明空寂。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未曾
了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
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
梦被驱役。而身本安閒。如水作冰。而湿性不易。若能
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有依托。灵灵不昧。了
了常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然多生妄执。习以性成。
喜怒哀乐。微细流注。真理虽然顿达。此情难以卒除。
须长觉察。损之又损。如风顿止。波浪渐停。岂可一生
所脩。便同诸佛力用。伹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
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随之。即临
命终时。自然业不能系。虽有中阴。所向自由。天上人
间。随意寄托。若爱恶之念巳泯。即不受分段之身。自
能变短为长。易粗为妙。若微细流注。一切寂灭。唯圆
觉大智。朗然独存。即随机应现千百亿化身。度有缘
众生。名之曰佛。谨对。释曰。马鸣菩萨。撮略百本大乘
经宗旨。以造大乘起信论。论中立宗。说一切众生心。
有觉义不觉义。觉中复有本觉义始觉义。上所述者。
虽但约照理观心处言之。而法义亦同彼论。谓从初
至与佛无殊。是本觉也。从但以无始下。是不觉也。从
若能悟此下。是始觉也。始觉中。复有顿悟渐修。从若
能至亦无所去。是顿悟也。从然多生妄执下。是渐修
也。渐修中。从初发心。乃至成佛。有三位自在。从初至
随意寄托者。是受生自在也。从若爱恶之念下。是变
易自在也。从若微细流注下。至末。是究竟自在也。又
1455-A¶ 第 453c 页 X73-0453.png
从但可以空寂为自体。至自然业不能系。正是悟理
之人。朝暮行心。修习止观之要节也。宗密先有八句
之偈。显示此意。曾于尚书处诵之。奉命解释。偈曰。作
有义事。是惺悟心。作无义事。是狂乱心。狂乱随情念。
临终被业牵。惺悟不由情。临终能转业。
评曰。圭峰此论。盖从上佛祖。由迷得悟。转凡成圣
之楷式。近世禅者。悟理不真。修行不实。而日用言
行。早巳矛盾。矧临生死耶。初祖达磨曰。行解相应。
名之曰祖。又僧问石霜曰。有头无尾时如何。霜曰。
口吐黄金。堪作甚么。由此观之。圭峰顿悟渐修之
说。确乎不易之论也。
汾阳昭禅师。十五家宗风歌。号曰广智。其词曰。大道
不说有高低。真空那肯涉离微。大海吞流同增减。妙
峰高耸总擎持。万派千溪皆渤澥。七金五岳尽须弥。
玉毫金色传灯后。二三四七普闻知。信衣息广开机。
诸方老宿任施为。识心是本从头说。迷心逐物却生
疑。或直指或巧施。解道前纲出后机。
旨趣分明明似镜。盲无慧目不能窥。明眼士见精微。
不言胜负坠愚痴。物物会同流智水。门风逐便示宗
枝。即心佛非心佛。历世明明无别物。即此真心是我
心。我心犹是机权出。或五位或三路。施设
随根巧回互。不触当今是本宗。展手通玄无佛祖。(此叙
洞上宗派也)或君臣或父子。量器方圆无彼此。士庶公侯
一道平。愚智贤豪明渐次。有时敲有时唱。
1455-A¶ 第 454a 页 X73-0454.png
随根问答谈谛当。应接何曾失礼仪。浅解之流却生
谤。或双明或单说。只要当锋利禅悦。开权不为斗聪
明。舒光只要辨贤哲。有圆相有默论。千里持来目视
瞬。万般巧妙一圆空。烁迦罗眼通的信。或
全提或全用。万象森罗实不共。青山不碍白云飞。隐
隐当台透金凤。象骨镜地藏月。玄沙崇
寿照无缺。因公致问指归源。旨趣来人明皎洁。(此叙雪峰
地藏宗派也)或称提或拈掇。本色衲僧长击发。句里明人
事最精。好手还同楔出楔。或抬荐或垂手。切要心空
易开口。不识先人出大悲。管烛之徒照街走。(此叙云门宗派
也)德山棒临济喝。独出乾坤解横抹。从头谁管乱区
分。多口阿师不能说。临机纵临机夺。迅速机锋如电
掣。乾坤只在掌中持。竹木精灵脑劈裂。或宾主或料
拣。大展禅宗辩正眼。三玄三要用当机。四句百非一
齐铲。劝同袍莫强会。少俊依前成窒碍。不知宗脉莫
漫汗。永劫长沉生死海。难逢难遇又难闻。猛烈身心
快通泰。
评曰。永嘉云。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无穷数。
而汾阳亦云。信衣息广开机。诸方老宿任施为。所
以当时宗风。层见叠出。而世唯称五家宗派者。据
盛者言之耳。汾阳历参七十馀员知识。尽得诸宗
家法。故一一颂出。使知曹溪之后。生机一路。日出
日新。必英灵出格之士。始能一以贯之。若夫小根
劣器。步步区区。各师其师。各宗其宗者。可得同日
1455-A¶ 第 454b 页 X73-0454.png
而语哉。昔张无尽吕夏卿。疑德山洞山。同出石头。
而垂手处。杀活不同者。亦足以见其隘矣。
永明寿禅师。宗镜录云。设有坚执已解。不信佛言。起
自障心。绝他学路。今有十问。以定纪纲。还得了了见
性。如昼观色。似文殊等不。还逢缘对境。见色闻声。举
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不。还览一代
时教。及从上祖师言句。闻深不怖。皆得谛了无疑不。
还因差别问难。种种徵诘。能具四辩。尽决他疑不。还
于一切时一切处。智照无滞。念念圆通。不见一法。能
为障碍。未曾一刹那中。暂令间断不。还于一切逆顺
好恶境界现前之时。不为间隔。尽识得破不。还于百
法明门心境之内。一一得见微细体性。根源起处。不
为生死根尘之所惑乱不。还向四威仪中。行住坐卧。
钦承祗对。著衣吃饭。执作施为之时。一一辩得真实
不。还闻说有佛无佛。有众生无众生。或赞或毁。或是
或非。得一心不动不。还闻差别之智。皆能明达。性相
俱通。理事无滞。无有一法。不鉴其源。乃至千圣出世。
得不疑不。若实未得如是。切不可起过头欺诳之心。
生自许知足之意。直须广彼至教。博问先知。彻祖师
自性之源。到绝学无疑之地。此时方可歇学。灰息游
心。或自辨。则禅观相应。或为他。则方便开示。设不能
遍参法界。广究群经。但细看宗镜之中。自然得入。此
是诸法之要。趣道之门。
评曰。起过头欺诳之心。生自许知足之意。乃末法
1455-A¶ 第 454c 页 X73-0454.png
学者之大病。今此十问。尽祖师命脉。穷诸佛壶奥。
验之于事。印之于心。如宝镜高悬。𡟎妍自见。若巳
透关者。不在此限。不然。须一一历过始得。且善财
既见妙德。而重历百城。庆喜巳获法身。而广申问
难。岂徒然哉。三祖云。毫𨤲有差。天地悬隔。政为此
可凡真心学道者。请于此问。子细审勘。庆其所巳
得。而勉其所未至。则佛法幸甚。
圆悟禅师。示一书记法语。英灵衲子。蕴卓识奇姿。慷
慨隳冠。视身世声名。如游尘浮云谷响。以夙昔大根
器。知有此段。超生出死。绝圣越凡。乃三世如来所證。
金刚正体。历代祖师。单传妙心。跂步蹴踏。作香象金
翅。要驰骤飞腾于亿千万类之上。截流摩霄。岂肯为
鸿鹄燕雀。局促于高低胜负较目前。电光石火间。瞥
转利害耶。是故古之大达。不记细故。不图浅近。发片
志。欲高超佛祖。荷担一切所不能承当之重任。普津
济四生九类。拔苦与安。破障道愚昧。折无明颠狂毒
箭。拈出法眼见剌。使本地风光澄霁。空劫巳前面目
明显。悉心竭力。不惮寒暑。废寝忘餐。刻意尚行。洁清
三业。向三条椽下。死却心猿。杀却意马。直使如枯木
朽株顽石头相类。蓦地穿透。岂从他得哉。发大伏藏。
然暗室明炬。拟艨艟于要津。證大解脱。不起一念。顿
成正觉。且通个入理之门。然后升普光明场。据无漏
清净殊胜伟特法空之座。海口澜翻。奋无碍四辩才。
立一机。垂一句。现一胜相。普使凡圣有情无情。俱仰
1455-A¶ 第 455a 页 X73-0455.png
威光。同受庥荫。尚未是绝功勋处。更转那头。千圣罗
笼不住。万灵景仰无门。诸天无路捧花。魔外那能傍
觑。放却知见。卸却玄妙。飏却作用。唯饥餐渴饮而巳。
初不知有心无心得念失念。何况更恋著从前学解。
谛句奇言。理性分剂。名相桎梏。佛见法见。动地掀天。
世谛辩聪。自缠自缚。入海算沙。有何所靠耶。等是大
丈夫。应务敌胜惊群。满自已本志愿。乃为本分大心
大见大解脱。无为无事真道人也。
评曰。一书记未入佛果法嗣。或是他枝学辈。预入
法会者也。想见其人。是必英伟杰特。离类绝伦。故
其所示法语。广大精密如此。盖所谓观机授法。非
孟浪也。又是篇入道蹊径。冥合洞上五位法门。头
尾圆备。识者辩之。
大洪恩禅师。与无尽居士张公商英友善。无尽尝以
书问三教大要曰。清凉疏第三卷。西域邪见。不出四
见。此方儒道。亦不出此四见。如庄老计自然为因。能
生万物。即是邪因。易曰。太极生两仪。太极为因。亦是
邪因。若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能生万物。亦是邪因。若
计一为虚无。则是无因。今疑。老子自然。与西天外道
自然不同。何以言之。老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无欲则常。有徼则巳入其道矣。谓之邪
因。岂有说乎。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
神。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
之故。今乃破阴阳变易之道为邪因。拨去不测之神。
1455-A¶ 第 455b 页 X73-0455.png
岂有说乎。望纸后批示。以断疑网故也。师答曰。西域
外道宗多途。要其会归。不出有无四见而巳。谓有见。
无见。亦有亦无见。非有非无见也。盖不即一心为道。
则道非我有。故名外道。不即诸法是心。则法随见异。
故名邪见。如谓之有。有则有无。如谓之无。无则无有。
有无则有见竞生。无有则无见斯起。若亦有亦无见。
非有非无见。亦犹是也。夫不能离诸见。则无以明自
心。无以明自心。则不能知正道矣。故经云。言词所说
法。小智妄分别。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道。又曰。有见
即为垢。此则未为见。远离于诸见。如是乃见佛。以此
论之。邪正异途。正由见悟殊致故也。故清凉以庄老
计。道法自然。能生万物。易谓太极生两仪。一阴一阳。
之谓道。以自然太极为因。一阴一阳为道。能生万物。
则是邪因计。一为虚无。则是无因。尝试论之。夫三界
唯心。万缘一致。心生故法生。心灭故法灭。推而广之。
弥纶万有而非有统而会之。究竟寂灭而非无。非无
亦非非无。非有亦非非有。四执既亡。百非斯遣。则自
然因缘。皆为戏论。虚无真实。俱是假名矣。至若谓太
极阴阳。能生万物。常无常有。斯为众妙之门。阴阳不
测。是为无方之神。虽圣人设教。示悟多方。然既异一
心。宁非四见。何以明之。盖虚无为道。则是无。若自然。
若太极。若一阴一阳为道。道则是有。常无常有。则是
亦无亦有。阴阳不测。则是非有非无。先儒或谓。妙万
物谓之神。则非物。非物则亦是无。故西天诸大论师。
1455-A¶ 第 455c 页 X73-0455.png
皆以心外有法。为外道。万法唯心。为正宗。盖以心为
宗。则诸见自亡。言虽或异。未足以为异也。心外有法。
则诸见竞生。言虽或同。未足以为同也。虽然。儒道圣
人。固非不知之。乃存而不论耳。良以未即明指一心。
为万法之宗。虽或言之。犹不论也。如西天外道。皆大
权菩萨。示化之所施为。横生诸见。曲尽异端。以明佛
法是为正道。此其所以谓圣人之道。顺逆皆宗。非思
议之所能知矣。故古人有言。缘昔真宗未至。孔子且
以系心。今知理有所归。不应犹执权教。然知权之为
权。未必知权也。知权之为实。斯知权矣。是亦周孔老
庄。设教立言之本意。一大事因缘之所成始所成终
也。然则三教一心。同途异辙。究竟道宗。本无言说。非
维摩大士。孰能知此意也。
评曰。清凉非判孔老为外道。盖判以佛法。而附会
于孔老者也。夫不以心性。定其宗旨。而唯逐言象。
以雷其浅深。则孟轲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
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岂理也哉。是篇。言简而意
尽。地宽而界严。虽无尽喙长三尺。亦无所施其辩
矣。信乎。当代之哲匠。护教之大士也。
汾州大达无业国师上堂。有僧问曰。十二分教。流于
此土。得道果者。非止一二。云何祖师东化。别唱玄宗。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岂得世尊说法。有所未尽。只如
上代诸德高僧。并学贯九流。洞明三藏。生肇融睿。尽
是神异间出。岂得不知佛法远近。某甲愚昧。愿师指
1455-A¶ 第 456a 页 X73-0456.png
示。师曰。诸佛不曾出世。亦无一法与人。但随病施方。
遂有十二分教。如将蜜果换苦葫芦。淘汝诸人业根。
都无实事。神通变化。尽百千三昧门。化彼天魔外道。
福智二严。为破执有滞空之见。若不会道。及祖师来
意。论什么生肇融睿。如今天下。解禅解道。如河沙数。
说佛说心。有百千万亿。纤尘不去。未免轮回。思念不
亡。尽须沉坠。如斯之类。尚不能自识业果。妄言自利
利他。自谓上流。并他先德。但言触目无非佛事。举足
皆是道场。原其所习。不如一个五戒十善凡夫。观其
发言。嫌他三乘十地菩萨。且醍醐上味。为世珍奇。遇
斯等人。翻成毒药。南山尚自不许。呼为大乘学语之
流。争锋唇舌之间。鼓论不形之事。并他先德。诚实苦
哉。只如野逸高士。尚解枕石漱流。弃其利禄。亦有安
国理民之谋。徵而不赴。况我禅宗途路且别。看他古
德道人。得意之后。茅茨石室。向折脚铛子里。煮饭吃
过。二三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
迹岩丛。君王命而不来。诸侯请而不赴。岂同我辈贪
名爱利。汩没世途。如短贩人。有少希求。而忘大果。十
地诸贤。岂不通佛理。可不如一个博地凡夫。实无此
理。他说法如云如雨。犹被佛呵。云见性如隔罗縠。只
为情存圣量。见在果因。未能逾越圣情。过诸影迹。先
贤古德。硕学高人。博达古今。洞明教网。盖为识学诠
文。水乳难辨。不明自理。念静求真。嗟乎。得人身者。如
爪甲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上土。良可伤哉。设有悟
1455-A¶ 第 456b 页 X73-0456.png
理之者。有一知一解。不知是悟中之则。入理之门。便
谓永出世利。巡山傍涧。轻忽上流。致使心漏不尽。理
地不明。空到老死无成。虚延岁月。且聪明不能敌业。
乾慧未免苦轮。假使才并马鸣。解齐龙树。只是一生
两生。不失人身。根思宿净。闻之即解。如彼生公。何足
为羡。与道全远。共兄弟论实不论虚。只这口食身衣。
尽是欺贤罔圣。求得将来。他心慧眼观之。如吃脓血
一般。总须偿他始得。阿那个有道果。自然招得他信
施来不受者。学般若菩萨。不得自谩。如冰棱上行。似
剑刃上走。临终之时。一毫凡圣情量不尽。纤尘思念
未忘。随念受生。轻重五阴。向驴胎马腹里托质。泥犁
镬汤里煮煠一遍了。从前记持忆想。见解智慧。都卢
一时失却。依前再为蝼蚁。从头又作蚊䖟。虽是善因。
而遭恶果。且图什么兄弟。只为贪欲咸性。二十五有。
向脚跟下系著。无成办之期。祖师观此土众生。有大
乘根性。唯传心印。指示迷情。得之者。即不拣凡之与
圣。愚之与智。且多虚不如少实。大丈夫儿。如今直下
便休歇。顿息万缘。越生死流。迥出常格。灵光独照。物
累不拘。巍巍堂堂。三界独步。何必身长丈六。紫磨金
辉。顶佩圆光。广长舌相。若以色见我。是行邪道。设有
眷属庄严。不求自得。山河大地。不碍眼光。得大总持。
一闻千悟。都不希求一餐之直。汝等诸人。傥不如是。
祖师来至此土。非常有损有益。有益者。百千人中。捞
漉一个半个。堪为法器。有损者。如前巳明。从他依三
1455-A¶ 第 456c 页 X73-0456.png
乘教法修行。不妨却得四果三贤。有修进之分。所以
先德云。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
评曰。禅宗之弊。当时早巳如此。又何怪乎后世。幸
赖此老。不惜口业。一一数破。使有志之士。尚可以
明生熟。验得失。酌损益。审进退。不为世波漂荡。而
丧其法体。则是篇正今日对病之良药也。敬录之
于此。以为禅学者龟鉴。
大智度论云。复次一切法性皆空。无所有。汝所瞋因
缘。亦皆虚诳。无实事故。而受大罪。如山中有一佛图。
彼中有一别房。房中有鬼。来恐恼道人。故诸道人。皆
舍房而去。有一客僧来。维那处分。令住此房。而语之
言。此房中。有鬼神。喜恼人。能住中者住。客僧自以持
戒力多闻故。言小鬼何所能。我能伏之。即入房住。暮
更有一僧。来求住处。维那亦令在此房住。亦语有鬼
恼人。其人亦言。小鬼何所能。我当伏之。先入者。闭户
端坐待鬼。后来者。夜暗打门求入。先入者谓为是鬼。
不为开户。后来者。极力打门。在内道人。以力拒之。外
者得胜。排门得入。内者打之。外者亦极力熟打。至明
旦相见。乃是故旧同学。各相愧谢。众人云集。笑而怪
之。众生亦如是。五众无人无我。空取相致斗诤。若支
解在地。但有骨肉。无人无我。是故菩萨。语众生言。汝
莫于根本空中。斗诤作罪。斗诤故。人身尚不可得。何
况值佛。
评曰。众生三毒。日用现行。过失甚重。而嗔毒之过
1455-A¶ 第 457a 页 X73-0457.png
失尤重。盖由不达前境本空。乃于自心中。妄兴对
待。以对待故。鼓忿恨风。吹心识火。自他善根。互相
焚燬。以正眼观之。政如二比丘。闭门推门。极力打
鬼。修道人。当逆境击心。恚觉勃发时。能入此观。则
直下释然。冰消瓦解。亦如二比丘。天明相见。自当
抚掌一笑耳。
梁善慧大士。四相颂。生曰。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
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星眼随人转。朱唇向乳开。
为怜迷觉性。还劫受轮回。老曰。览镜容颜改。登阶气
刀衰。咄哉今巳老。趋拜复还亏。身似临崖树。心如念
水龟。尚犹耽有漏。不肯学无为。病曰。忽染沈疴疾。因
成卧病身。妻儿愁不语。朋友厌相亲。楚痛抽千脉。呻
吟彻四邻。不知前路险。犹向恣贪瞋。死曰。精魄随生
路。游魂入死关。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宝马空嘶
立。庭花永绝攀。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
评曰。生老病死。四件极大事。集在一身。世人梦里
贪欢。漠然不顾。可叹也。故傅大士。一一颂出。欲人
知其苦耳。既知其苦。则知求其所以出苦之法。所
谓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是也。祇如无上道。毕
竟如何求。大士又有偈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
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若真知此偈所归。尚
何四相可言。其或未然。时不待人。切须努力。
移剌真卿丞相。先是元世主将。西征。有司奏。五台等
处僧徒。有能咒术武略。及有膂力者。可为部兵扈从
1455-A¶ 第 457b 页 X73-0457.png
西征。公止之曰。释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
行。故有危身不證鹅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
拳拳奉持。虽死不犯。用之从兵。岂其宜哉。其不循法
律者。必无志行。在彼既违佛旨。在此岂忠王事。故皆
不可以从王师也。帝从之。公得法于万松秀禅师。号
湛然居士云。
评曰。以僧从征。法灭之相也。湛然奏止之。其护法
之功。不在禹下。且其所陈论。精确严明。千古犹见
生气。至于挽近之世。无志行僧。往往有之。佛法王
法。皆成罪人。吾不知其何以自立于天地之间也。
悲夫。
大珠和尚。僧问。般若经云。度九类众生。皆入无馀涅
槃。又云。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此两段经文。如何通会。
前后人说。皆云实度众生。而不取众生相。常疑未决。
请师为说。师曰。九类众生。一心具足。随造随成。是故
无明为卵生。烦恼包裹为胎生。爱水浸润为湿生。歘
起烦恼为化生。悟即是佛。迷号众生。菩萨只以念念
心为众生。若了念念心体空。名为度众生也。智者于
自本际上。度于未形。未形既空。即知实无众生。得灭
度者。
评云。华严云。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而大珠亦
云。九类众生。一心具足。随造随成。楞伽云。从上诸
圣。转相传受。妄想无性。而大珠亦云。若了念念心
体空。名为度众生。楞严云。妙性圆明。离诸名相。本
1455-A¶ 第 457c 页 X73-0457.png
来无有世界众生。而大珠亦云。智者于自本际上。
度于未形。未形既空。即无众生得灭度者。是知佛
祖同一道眼。同一舌头。其清净显露。如月处空。有
眼皆见。但后辈鲜肯深究力行。遂成纸上陈语。予
观是篇。实修行者。日用治心之要。故表出之。当有
赏音者耳。
菩提达磨。略辩大乘入道四行。法师者。西域南天竺
国。是大婆罗门国王。第三之子也。神慧疏朗。闻皆晓
悟。志存摩诃衍道。故舍素从缁。绍隆圣种。冥心虚寂。
通鉴世事。内外俱明。德超世表。悲悔边隅。正教陵替。
遂能远涉山海。游化汉魏。忘心之士。莫不归信。存见
之流。乃生讥谤。于时唯有道育慧可。此二沙门。年虽
后生。俊志高远。幸逢法师。事之数载。虔恭咨启。善蒙
师意。法师感其精诚。诲以真道。令如是安心。如是发
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此是大乘安心之法。令无错
谬。如是安心者。壁观。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
防护讥嫌。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此略序所由云尔。
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
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
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也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
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此即与
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名之理入。行入者。谓四
行。其馀诸行。悉入此中。何等四耶。一报冤行。二随缘
行。三无所求行。四称法之行。云何报冤行。谓修道行
1455-A¶ 第 458a 页 X73-0458.png
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从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
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
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忍受。都无冤
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
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二随缘行者。众生无我。
并缘业所转。苦乐齐受。皆从缘生。若得胜报荣誉等
事。是我过去宿因所感。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
有。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宜顺于道。是故说
言随缘行也。三无所求行者。世人长迷。处处贪著。名
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万
有斯空。无所愿乐。功德黑暗。常相随逐。三界久居。犹
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了达此处。故舍诸有。息
想无求。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判知无求。真为道
行。故言无所求行也。四称法行。性净之理。目之为法。
此理众相斯空。无染无著。无此无彼。经云。法无众生。
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智者若能信解此
理。应当称法而行。法体无悭。于身命财。行檀舍施。心
无吝惜。达解三空。不倚不著。但为去垢。称化众生。而
不取相。此为自行。复能利他。亦能庄严菩提之道。檀
施既尔。馀五亦然。为除妄想。修行六度。而无所行。是
为称法行。
评曰。达祖单传心印外。复别示此四行。其意盖为
后来见而不行。与夫说而不通者。作针艾耳。大丈
夫。当于此决志力行。以期智證。毋徒空腾口说。应
1455-A¶ 第 458b 页 X73-0458.png
祖师之悬谶也。
六祖大师。四智偈曰。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
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五八六七
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寔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
处那伽定。
评曰。或问。六祖大师偈。发明转识成智之旨。与教
乘同异何如。答曰。教中谓。转第八阿赖耶识。为大
圆镜智。转第七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
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何时转耶。谓
六七二识初地即转。至七八二地。方永转。以六识
入生法二空观时。碍第七识二执。不得现起。及第
六识转智之时。而第七识。亦随转也。故曰六七因
中转。五八二识至佛果位中方转。以前五根。乃第
八识之相分。八识未转。则前五识亦不得转。若八
识转。则前五识亦随转也。故曰五八果上圆。此大
乘权教所说如此。非禅宗圆顿最上乘也。今祖师
直于众生分上。觌体指出本有四智。谓此性本来
清净。一尘叵得。即是大圆镜智。此性本来平等。无
我法二执之病。即是平等性智。此性本有光明。不
缘而照。即是妙观察智。若成所作智。则与镜智同。
但体用之分耳。如此观之。则众生日用现行无明
全体。即是诸佛四智菩提。尚何识之可转。以识本
空寂。即是智故。圭峰所谓。识如梦幻。但是一心是
也。若权乘所谓。五八六七果因转之说。但约从因
1455-A¶ 第 458c 页 X73-0458.png
至果。转其假名而巳。非谓实有识可转而为智也。
若寔有可转。则所谓智者。乃有为菩提。岂当人本
有无师自然之真智乎。以无识可转。方是真智也。
盖识智无二。同一性故。如寒则结水而成冰。暖则
融冰而为水。冰水名异。湿性无殊。故学者修證转
识成智之处。苟能不留滞著之情。则虽终日转。而
寔无识可转。无智可得。以识既本空。智亦本寂。一
心湛然。无动转故。行人日用明此。可以坐进斯道。
僧亡名息心铭曰。法界有如意宝人焉。九缄其身。铭
其膺曰。古之摄心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虑。无多
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虑多失。不如守一。虑多志
散。知多心乱。心乱生恼。志散妨道。勿谓何伤。其苦攸
长。勿言何畏。其祸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将盈。纤尘不
拂。五岳将成。防末在本。虽小不轻。关尔七窍。闭尔六
情。莫见于色。莫听于声。闻声者聋。见色者盲。一文一
艺。空中小蚋。一技一能。日下孤灯。英贤才艺。是为愚
蔽。舍弃淳朴。沉溺淫丽。识马易奔。心猿难制。神既劳
役。形必损毙。邪行终迷。修途永泥。莫贵才能。日益惛
瞢。誇拙羡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速崩。内怀憍
伐。外致怨憎。或谈于口。或书于手。邀人令誉。亦孔之
丑。凡谓之吉。圣谓之咎。赏玩暂时。悲哀长久。畏影畏
迹。逾远逾极。端坐树阴。迹灭影沉。厌生患老。随思随
造。心想若灭。生死长绝。不死不生。无相无名。一道虚
寂。万物齐平。何贵何贱。何辱何荣。何胜何劣。何重何
1455-A¶ 第 459a 页 X73-0459.png
轻。澄天愧净。皎日惭明。安夫岱岭。固彼金城。敬贻贤
哲。斯道利贞。黄山谷书其后曰。梁左补阙宗殆。以文
学行义知名。梁之亡也。殆弃其官族出家。号无名。后
周欲夺其志。命大臣以美官诱之。无名自陈宗国颠
覆。反俗有七不可。誓言哀切。遂不夺之。又赋五苦诗。
诗意高洁。时多传写。观息心铭。似其晚年所作。亦似
悔其少日。刻意于文章耶。因僧知海请书此篇。以刻
石。为丛林杂学者之戒。故为书之。
评曰。息心铭。文体立意。一仿金人铭。其旨盖欲学
者。歇镜中之狂心。息岐路之杂艺。庶几悟头。而获
羊耳。予滋爱之。但不敢必谁所作。题云僧亡名。意
谓巳亡其名。后读黄山谷太史文集。始知非亡名。
乃名亡名也。今并以其说载之于此。使览者知所
自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