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觉元贤禅师广录--(嗣法)道霈铭¶

铭¶ 第 488b 页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八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 铭

** 真寂闻谷大师塔铭(并序)

古今大圣大贤之兴于世也。虽隐显殊途。收放异辙。
无非范正轨防逸流。俾众生归于本元觉地而巳。自
入 明来。祖席荒凉。稀若晨星。加之。狂慧竞张。滥觞
巳极。于此非有人。焉为之防横决之波。回既倒之澜。
其如众生何哉。吾于武林闻谷大师。见其人矣。按状。
大师讳广印。字闻谷。掌石其别号也。[橘-矛+隹]李嘉善人。姓
周氏。父珊。有隐士风。母赵氏。梦玄武神仗剑。率诸甲
士。拥护其门。觉而生师。为儿时。常于左眼角。见一浮
铭¶ 第 488c 页 X72-0488.png
屠悬空而住。稍长随父入邑。过大胜寺。父呼视浮屠。
师曰。我眼前常见此。第不识其名。不以告人耳。此后
不后再见。七岁从塾师受小学。即能通其义。父命习
儒。不愿。常瞑目端坐。诵秘密伽陀。年十三。父知其志。
乃舍送杭之开元寺。为驱乌。寺为空谷隆禅师道场。
师既剃度。慨然有慕隆之志。一日见壁间法界图。问
其师曰。十界从心生。心从何处生。其师不能答。时西
蜀仪峰和尚。结茆于清平之阴。往叩之。峰曰。汝要会。
须妙悟始得。师曰。如何得悟去。峰乃教看云门露字。
师一闻便信。直下挨拶。至忘𥨊食。峰深器之。偶阅七
贤女游尸陀林话。忽有省。峰举丙丁童子来求火话。
诘师曰。青峰恁么道。法眼亦恁么道。如何有悟不悟。
师曰。初以识心凑泊。所以不悟。后则直下承当。便能
大悟也。峰举拳挥案一下。厉声曰。恁么则汝大悟也。
痛骂驱出门。师于此。直得白汗津津浃背。于是更发
愤力参。年二十四。仪峰和尚归蜀。师乃离受业。入云
栖进具。二十六。从介山法师习台宗。期年臻奥。介异
之。每开讲。必徵师为座元。二十七。会城当道。请云栖
大师。开法净慈。时万众围绕。龙象蹴踏。特举师为维
那。时头角巳浸浸露矣。数年来。昼则听讲。夜则坐禅。
功夫并进。未能纯一。及参无幻禅师。勉以绵密工夫。
师乃谢去讲肆。摄静于西溪法华山。单丁四年。或数
日不食。或一坐连朝。因参请渐多。恐废已事。乃曳杖
而去。乞食民间。寻上双径。结茆于白云峰下。影不出
铭¶ 第 489a 页 X72-0489.png
山者六载。看亮座主参马祖因缘。疑不能释。一日见
黄瑞香花。忽大悟。作偈曰。却是虚空讲得经。碌砖瓦
砾正堪听。向来扭捏娘生鼻。错认葫芦作帝瓶。从兹
碍膺之物。巳释然矣。于是出山至云栖。受菩萨戒。朝
夕请益。遂尽得云栖之道。至宜阳。参龙池幻有和尚。
适池负暄阶下。师问曰。和尚在那里。池曰。恰好不在。
师即展礼。池便𢹂手上法堂。人事毕。池曰。昨日上堂。
举黧奴白牯话。虽有进语。不惬老僧意。子作么生道。
师应声曰。三世诸佛不知有。黧奴白牯却知有。从来
迷悟不相干。如何教他出得手。池复出所著德山托
钵颂示师。且曰。汝别颂看。师即颂曰。末后之句有也
无。德山父子太誵讹。同条生不同条死。活得三年恨
转多。池喜甚。谓师曰。何不承当此事共相唱和。师不
自肯。池曰。更欲如何。曰。视圆悟大慧。为多愧耳。池抚
然曰。当今学者未会先会。那能得不自肯如子者乎。
老僧当避一头地矣。盘桓数日。濒行。池送至门外。抚
师背曰。老侄。我还疑你在。师曰。甚处疑某甲。池曰。如
何是密启其意。师曰。今日不打宜兴转。池呵呵大笑。
师顶笠便行。北游五台。还至径山。时海内禅席寂寥。
吴越间至不闻名字。师甚悯之。乃与髻峰诸师议。始
创禅期于观音殿。继复结期于莲居永庆。英衲骈至。
尅期煅炼。多有喷地一发者。时仪峰老人。复来自蜀。
师因得益徵玄奥。重辩差别。印明济上之旨。无何峰
归。师乃隐于湖之菁山。寒苦特甚。因得痞疾。众劝出
铭¶ 第 489b 页 X72-0489.png
山。壬子将还双径。取道瓶匋。止宿丁道者家。丁以瓶
匋为双径两目之孔道。而行脚师僧。无所托宿。欲竖
茎草。为接待之所。乞师主其事。师虽志在岩扄。而大
悲愿重。闻斯恻然。遂鸠同志四十八人。各捐衣钵。草
创数椽。聊资云水之一宿。适朱平涵相国。入山礼紫
柏大师灵龛。闻其事深加叹赏。乃为购地为址。既而
缙绅诸公。皆竭力赞成。不数载郁成丛席。乃移真寂
废寺旧额名之。戊午秋。师以接待之事苟定。仍欲岩
栖以遂初志。乃以院事。托一善上人。杖笠南游。隐于
建州之废寺。凡三载。而为踪迹者。所得迎请。络绎于
道。师掉头不顾。会一善迁化。乃从众请而归。归则稍
稍经理。即请净慈玄津法师主之。师乃退居。无何津
师迁化。师不巳复视事。时四方衲子。参请如云。众至
五千指。规约之严整。僧行之精勤。称江南法社之最
矣。庚午复以丛席。属长明玄箸法师。而自为峨嵋之
游。因病乃中止于楚之黄安。建州宝善徒大坚。与孝
廉徐公天倪等。闻师在黄。即往迎归宝善。浙人复往
请之。师曰。候七旬不掩息当归耳。甫及四载。而玄师
复化去。众乃请师复归真寂。实崇祯乙亥。正当师七
旬之年也。师既启行。闽人呼道遮留。舆不得前。及杭。
杭人忻忭踊跃。以为师从天而下也。明年曹安祖大
参。延师于荆溪度夏。秋七月归自荆溪。遍历旧游诸
处。众颇疑之。腊月八日说戒毕。即示微恙。至十七日
戌刻。泊然而逝。其逝前一日。犹手书与径山长老。送
铭¶ 第 489c 页 X72-0489.png
仁王经。劝其展诵报 国。复索纸书诫语云。某老矣。
今更狼狈之甚。切思。丛林虽建行法。初未加勉。汝等
当各务本参。加功运行。以报佛恩 皇恩。此老僧耿
耿一片热心肠也。馀更无所言。师器宇清和。定动严
密。初剃染时。归省觐辞行。母送之曰。三朝媳妇。一世
禅和子。其勉之。师常言。我于此两句。终身受用不尽。
故师生平滴水滴冻。不肯一念自弛。其服膺深也。常
与无尽法师。修法华忏于胜果寺。入观时。闻劈地一
声。如大山崩。不觉身心俱释。以问尊宿。宿曰。此罪灭
相也。师虽洞透祖关。而惩世俗之弊。终不以悟自居。
当丛席既成。径山僧众云集。恳师开堂。师坚持不许。
及自闽归。司理黄公与诸檀护。复以为请。师曰。我孀
居久矣。复更适人耶。教家三宗鼎立。师皆能洞晰其
微。时或为众演说。闻者靡不心服。常与三宗诸师论
议。屡能屈之。师游五台。时月川法师。出示正量论。师
力辟其非。往返数日。川卒无以应。其化导法众。则禅
教双举。不局一途。然必以尸罗为之闲。学者少逞知
解。师必深锥痛劄。未尝少假。期于爆断命根而后巳。
其于古德机缘。则多有偈颂。别出手眼。其问答语句。
则机辩自在。绝无定轨。然皆严诫不许录。故知者鲜
矣。大抵师之一言一行。无非力为大法堤防。至有蒙
众诮而弗恤。犯众怒而弗顾者。庶几使学者于衰残
寥落之馀。犹见汉官威仪。然后知师闲道之心独苦。
而维世之功独深也。师主丛席二十五年。建道场二
铭¶ 第 490a 页 X72-0490.png
所。度弟子。千有馀人。其得戒弟子。万有馀人。若夫彤
弓紫绶屈节而问道者。则不下数百人也。生于嘉靖
丙寅六月十六日。寂于丙子十二月十七日。世寿七
十有一。僧腊五十有八。至丁丑年九月初六日。弟子
奉全身。塔于孔青之阳。其所编集。有宗门警语二卷。
门人录其遗语。凡四卷。先是某癸酉春。一见师于建
州。遂有水乳之契。因付以大戒。明年春推主鼓山。今
春讣音至。千里赴吊。而诸缙绅。遂以虚席见命。且属
以塔上之铭。某以受知之深。义不敢辞。乃为之铭。铭
曰。祖庭日晦。狂慧转蚀。痴执昧空。卤莽何极。唯师屹
然。挥戈之力。一心独證。万行俱饬。众道用扬。师道用
抑。厥化弥弘。厥精弥翕。云栖为师。永明是式。后学之
标。前圣之翼。孤塔凌虚。过者心恻。亿万斯年。永悬杲
日。

** 博山无异大师衣钵塔铭(有序)

博山无异大禅师既迁化。弟子智訚辈。奉全身塔于
本山栖凤岭之阳。吴宫谕应宾。巳为大书特书铭之。
而弟子之居闽中鼓山者。以师实开化鼓山。厥功靡
𦕈。特请衣钵。拟建塔以寄永思。力弗克就。今春某自
浙归闽。众复请住鼓山。乃率众建塔。藏衣钵于钵盂
峰之前。去师迁化。则十有二年也。众谓。塔不可以不
铭。复请于某。某于师为法门昆季。而实禀具于师。且
相依三载。屡尝法味。有师资之义。不可忘也。但自师
既没。虚空中忽有坑堑。未得焚片香于栖凤。此实某
铭¶ 第 490b 页 X72-0490.png
之隐痛。而不能言者。呜呼铭师之塔。乃在今日也耶。
据状。师讳大舣。一讳元来。学者称无异和尚。龙舒沙
氏子。年十六。有出世志。逸游金陵。过瓦棺寺。闻雪浪
师讲法华。喟然叹曰。是法非思量分别所能解。习讲
何为。遂弃去。遇五台静庵通和尚。乞为薙落。通诏习
空观。每观心露地。身土湛如。如是者五年。别通往参
无明老人于宝方。及见以为一蓑笠翁尔。乃入闽止
光泽之白云峰。仍以空观为事。一日因宝方印宗上
座到。勉以参究。因举船子藏身话。忽疑情顿发。凡五
十旬有半。于赵州有佛无佛处。如释重负。遂作心经
指南寄宝方。方立焚之。复书云。直待饮光破颜。别出
相见。而印宗亦勉以偈。有低头始见月孤明之句。师
犹自负所见。以为老人或不我知也。乃趋宝方。尽呈
伎俩。曾不得其一颔。居再阅月。形色枯瘁。望之似木
鸡矣。一日从赴玉山途中。扬扢洞上宗旨。时得印可。
忽问。佛印云。蚁子解寻腥处走。苍蝇偏向臭边飞。是
君耶是臣耶。师曰臣边事。方呵曰。大有人笑汝在。师
曰。前何以是。今何以非。方曰。此一非。一切非矣。既达
辟人端居。顷间闻护法神倒地。不觉心开。呈偈曰。玉
山诱一言。心灰语路绝。几多玄解会。如沸汤浇雪。没
巴鼻金针。好因缘时节。梅蕊绽枯枝。桃花开九月。触
目如。休辨别。急水滩头抛探篙。溺杀无限英雄客。方
曰。一到多门又到门。后别居宗乘堂三载。一日睹登
树人。始彻源底。趋谒宝方。入门便拜。方问。近日事何
铭¶ 第 490c 页 X72-0490.png
如。师曰。有个活路。不许人知。方曰。因甚不许人知。师
曰。不知不知。方举婆子烧庵话。诘师。师曰。黄金增色
耳。复举玄则龙吟雾起公案。命师颂。师援笔立就曰。
杀活争雄各有奇。模糊肉眼岂能知。吐光不遂时流
意。依旧春风逐马蹄。方笑曰。子今日方知吾不汝欺
也。师自是佩离文字印。入正遍知海。香幢刹土。涌没
毫端。多闻总持得大无畏。正偏妙挟。圆顿双销。不知
五位之为三玄。六相之非三堕矣。方乃命首众。万历
壬寅夏。往信州鹅湖圆戒。鹅湖亦以元座属焉。是冬
隐静于丰邑之博山。凡三阅寒暑。邑刘孝廉崇庆。郑
节推维城。杨别驾时芳。请师住博山能仁禅寺。虽草
昧乎禅律威仪。居然三代礼乐。戊申年。无明老人开
法于闽中董岩。乃召师分座说法。师不得巳。勉为一
众举似家珍。而博山宗风。遂震天下。故六和麇至。四
事云臻。久之金碧荧煌。园林葱菁。而据灯王师子。称
八百人善知识矣。闽中鼓山大仰诸刹。亦屡请结制。
频垂鞭影。时宇内名流。载自纶扉圭弁。洎乎墨绶铜
符。西向而咨。北面而礼者多。至不可殚述。崇祯己巳。
金陵余开府大成。仝文学陈丹衷。闻所闻而至。见所
见而慕。乃谋诸缙绅。邀请竖法幢于天界。魏国徐公
首先归依。由是狂奔昵就。号为四辈弟子者。指以万
亿计。师圆音曲唱。无不人人各欣所得。及归辄营窣
堵。经始子来。忽命简录方丈。若远行者之戒处守。未
几而大悲之疾示矣。延及经旬。师曰。会当行矣。遂有
铭¶ 第 491a 页 X72-0491.png
遗训。漏当子夜。坐脱翛然。时崇祯庚午季秋十有八
日也。却顾来时。万历乙亥仲冬念有九日。僧腊四十
有一。世寿五十有六。踰年辛未孟冬念有一日。奉全
身。塔于寺西栖凤岭之阳。师所自筮也。师慈容满净。
道骨坚凝。眉釆烨然。春秋在颡。法筵清众。不肃而严。
刈麦负薪。无不人人委蛇详叙。若有深湛之思者。为
法求人。婆心彻困。而高提祖印。把断要津。相似悟头
推入活埋坑里。痛与钳锤。故三十年中。不少当机。罕
闻付法。终不以如来慧命。博禅雏手中瓣香矣。有所
请益。唯勉以真参实究。深戒知解。如鸩毒焉。其说法
之语。如雷震如电激。如云蒸如瓶泻。如海若㳽漫。莫
可涯涘。三百年来。实鲜匹其休者。当此魔罗竞起之
日。瓜印之徒。尘沙蔽日。使无有力抗之者。将大地僧
伽。尽化为波旬孽子。而师独能唱道于晦冥否塞之
秋。有若还鲁阳之三舍焉。其卫道之功。岂在禹下哉。
所手著。有禅警语。拈古。颂古。净土诗。宗教答响。宗教
通说。凡十馀卷。语录则信地说。回源录。锡类法檀。归
正录。剩录。凡二十馀卷。并行于世。乃为之铭。铭曰。宝
镜三昧。雾隐尘蒙。寿昌崛起。如日涌东。吾师继之。厥
化弥隆。圆炤无外。赫赫日中。云包雨笠。万派朝宗。公
孤以降。靡不景从。拣魔辨异。祛惑破梦。唯师一人。壮
哉释雄。屴崱岧峣。势压群峰。衣钵斯藏。高入穹窿。说
法音声。海涛天风。千载之下。式此遗封。

** 博山古航舟禅师塔铭(有序)
铭¶ 第 491b 页 X72-0491.png

佛祖之道。至今日而敝极矣。其敝也以多言。言多则
道愈晦。道愈晦则行愈乖。至于行愈乖。而尚何言哉。
今海内开堂说法者。至百有馀人。付拂传衣者。至千
有馀人。世谓。宗风之盛。莫过于今日。而予谓。宗风之
衰。实莫过于今日。求其言行慥慥。事理函盖。称善知
识者。指不能多屈。则吾不得不于古航禅师。一倾心
焉。据状。师讳道舟。字古航。晋江郑氏子。父我翰。母苏
氏。周岁失怙。苏氏和熊画荻。俾就外传。师天资颖异。
嗜学能文。郡中诸大老。罔不以大器期之。少尝娶妇。
以弗顺于苏。苏命去之。师不敢违。及苏谢世。师乃弃
家。寓于承天。日诵金刚经不辍。林季翀宗伯雅重之。
一日因阅寿昌语录。至问僧死了烧了。作么生是你
本性。心大疑之。时闻博山盛化。欲往参叩。林季翀宗
伯遂成其志。送至博山落发。时师年巳三十有八也。
落发后。领行堂职。夜坐不语堂。目不交睫者三月。适
金陵余集生中丞访道博山。乃延师至金陵。闭关于
乌龙潭山。以青布直裰并偈贻之。偈曰。君不见。天目
山头石作船。高峰大士居其巅。三十馀年缨络粥。至
今人把清名传。吾徒静室亦何有。口不开兮足不走。
赤身唯剩两条眉。白手空拳誇抖擞。又不见朗公禅。
锄为枕子草为毡。佛法世缘何所似。磐石多恣白昼
眠。吾徒不闻锄与草。磐石藤萝何处讨。开窗只可见
青天。一道灵明光皓皓。莫将此际当寻常。光非照境
境非光。倏然廓彻通无碍。便是心空及第郎。师领偈
铭¶ 第 491c 页 X72-0491.png
参究益力。凡两载乃有省。谓刘心城居士曰。吾今于
无可奈何处。得窥其巴鼻矣。会金陵诸缙绅。延博山
于天界开堂。师出关司客。及山归。师仍入关。明年博
山讣音至。师乃返锡博山。及丧事毕。遂归闽。时回龙
众僧。慕师之风。延主丈室。居三载乃归泉。隐于德化
之戴云。戴云峭削万仞。人迹罕至。师枯坐一室。苔钱
满砌。盖四载如兹也。丙子会林宗伯致政家居。乃延
师出山。挂锡于郡之承天。是冬余集生中丞。以雪峰
来迎。丁丑春。师乃莅彼建天王殿。仍修诸屋。以僧众
乐于放逸。梗化者多。乃谢去之。王京台太卿。延至西
禅过冬。明年余集生中丞。黄元公司理。乃请归回龙。
开放生池并子院。余黄为记石。己卯冬。信州刘出子
春元。以博山主席久虚。率众请师继之。辛巳秋。往建
阳议卓庵于凤凰山之下。壬午始。鸠工结屋。得张沈
黄诸居士。共勷成之。先是师出家时。常带二木主以
行。迄今有是役。为祀先计也。故名之曰报亲庵。成复
归博山。甲申冬。 惠藩驾临信州。特来归依。赐紫衣
一袭。乙酉秋。辞博山入闽。会当鼎革之秋。戎马纷驰。
师乃避入深山。居无定止。至戊子。复居报亲。凡阅八
寒暑。道风愈著。若贵若贱。罔不景其芳躅。四方衲子
来参者。师如铁壁千寻。绝无肯诺。多望崖而退。乙未
春三月始示疾。然尚视事如常。至八月望日疾革。乃
召诸檀越。嘱后事。文学张九生问。一口气不来时。向
何处安身立命。师曰。政好安身立命。张曰。莫便是和
铭¶ 第 492a 页 X72-0492.png
尚得力处么。师曰。何得认奴作郎。遂跏趺而逝。时八
月念五日酉刻也。回视师降生于万历乙酉年三月
十二日戌时。得世寿七十有一。僧腊三十有四。门人
收其遗稿。凡若干卷。刻行于世。以丙申年十月初二
日。塔全身于凤凰山之阳。厥子济益然。状其行。请予
为塔上之铭。予以法门之眷。得纳交于师。其实未能
染指其法味。又安敢轻相涂污哉。然予观师之鸿才
硕学如斯。使其坐曲盝床。说黄道白。簧鼓一方。实优
为之而甘。三缄其口。深藏若虚。是岂小丈夫之所能
为哉。且予闻。其天性狷介。素履端方。孤风峻节。表表
于世路。人亦能言之。即此知师之意。谓当兹末造。主
法者多空腾口说。故师以不言而躬行挽之也。是师
于法门。实欲回既倒之狂澜。其所虑为甚深。其所操
亦为甚苦耳。故不辞谫劣。敬为之铭。铭曰。明道以言。
非行莫造。如归本乡。运步方到。痛兹颓风。孰为明导。
爰有报亲。独能允蹈。抗节云霄。幽贞自好。雪岭梅开。
霜空月照。卓哉良模。前修是效。后学钦式。是以身教。
为破梦雷。为援溺棹。哲人既遐。高风难绍。维兹𡨔堵。
白云长绕。贞珉斯藏。如日永耀。

** 寿塔铭(有序)

甲申之春。乌程陈白庵太守。以予老且病。为营寿藏
于涌泉寺之西畬。继以世难。阻弗克成。迨辛卯冬。功
始竣。而予老病益甚。因思。圹中片石。后人必欲邀荣
光于峻秩。假藻绘于鸿章。是重予之愆也。然考古诸
铭¶ 第 492b 页 X72-0492.png
师。有自状其行者。有自铭其塔者。世所共传。不以为
非。乃效颦而为之。予名元贤。字永觉。建州建阳蔡氏
子。禀性枯淡。不乐世氛。又才实迟钝。不善趋时。故虽
习儒业。为邑诸生。而每怀出世之志。至年四十。始弃
妻子。往建昌寿昌寺。礼无明和尚落发。未几。谬承心
印。及和尚迁化。往依博山三载。又归闽隐山。一十二
载。灰头土面。拟与草木同朽。一日因谒闻谷大师。力
勉出世。遂推主福之鼓山。因以大戒付之。时年巳五
十有七矣。继而历主泉之开元。杭之真寂。剑之宝善。
后复归鼓山。乃重创梵宇。诸所撰述。并语录凡二十
种。计一百馀卷。并不藏丑拙。恣世指摘。呜呼生平履
历。浑如昨梦。一场败缺。难免高鉴。其入道为最钝。其
出世为最迟。其应世为最拙。又不能广罗英衲。以张
大其门庭。较之诸方。若跛鳖之望飞龙。何足道哉。今
年巳七十有五。不久将化为异物。故预为此圹以待。
亦预为之铭。铭曰。是谁髑髅。建兹𡨔堵。寿昌之儿。石
鼓之主。不通世情。一味莽卤。志大言大。眼空佛祖。据
兴圣座。呵今骂古。役鬼驱风。重建兹宇。撇下皮囊。掩
藏荒坞。莫道无口。有声如虎。生耶死耶。请绎斯语。广
告来者。谁继吾武。

** 方镜铭

厥体则方。厥炤则圆。物至斯应。我自虚玄。切忌觅于
影后。直须达于鉴前。

** 端砚铭
铭¶ 第 492c 页 X72-0492.png

禀形端穴。效职祇园。色玄而紫。德润而坚。静以制动。
方以待圆。身含雨露。面带云烟。一点实心浑不改。任
渠众手几回旋。

** 鼓山钟铭

维圆维密。爰寂爰虚。发必以时。应而不逾。吟风敲月。
白云之区。弗靳鲸音。用醒昏衢。今日之可依以为范
者。其唯斯乎。

** 开元寺钟铭

闽中首刹。伟矣开元。惟兹重器。用赞乾坤。鸣风敲月。
远齐晨昏。虚而弗匮。静而能喧。圆通并德。幽明戴恩。
万姓共禀。千古永存。

** 瑞石铭(并序)

松岗翁家居叶溪之浒。得五丈夫子。皆英敏秀特。
挟重赀游齐鲁燕赵间。家日益硕。而好义乐施。屡
为邑侯所旌。既谋广其所居。始工于万历癸卯。至
天启癸亥。而工告竣。落成之日。适于扁溪之旁。得
一石焉。其高及丈。奇峭如侠客。秀润如文彦。挺直
端严如正士立朝。盖非常石也。夫以非常之石。居
于寻常耳目之地。历亿万斯年。无能得者。得之乃
在广厦落成之日。谓非应维新之会出以兆永昌
之庆乎。于是移置于大门之内。别作亭以对之。名
曰瑞石。乞予铭。铭曰。

韫玉之粹。凝川之精。朴而且文。秀而犹贞。抱质太古。
作瑞来今。比德比业。永以为徵。
铭¶ 第 493a 页 X72-0493.png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