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头境界。便是痛心苦口之语。望诸公洗心涤虑听
之思之。何谓参禅是向上要紧大事。盖为要明心见
性了生脱死。生死未明谓之大事。祖师道。参禅只为
了生死。生死不了成徒劳。王右军亦曰。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只为生死事大。故以参禅为向上大事也。
何谓生死。公等彼此有身在世。此身既不是诸佛如
来金刚不坏之身。又不是纯钢打就生铁铸成底坚
固之身。乃是四大假合虚脆浮幻之身。如水上泡如
草头露。看看发白齿摇皮枯面皱。老病无常朝不保
暮。既有生必有死。既有死还复生。但不知这回生死
落在甚么道中。此为可痛者也。佛说三界如火宅。六
道如苦轮。汝等从无量劫以至于今。向三界火宅中
东走西走。不知求出路。在六道苦轮里东辊西辊。无
有暂停时。若欲息苦轮出火宅须是了生死。若欲了
生死须是见佛性。若欲见佛性须是大悟一回。若欲
大悟须是参禅。是知无量法门参禅为第一要紧也。
何谓无量法门。开而言之有八万四千种。总而论之
则有三宗。曰教宗.禅宗.律宗也。律者戒法也。有在家
白衣人戒法。有出家比丘等戒法。有小乘戒法。有大
乘戒法。广至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皆是检束身心防
非止恶。故名律宗也。教者广说大小顿渐脩證法门。
或说布施等六波罗蜜。或说广种福田。或说广脩德
本等。是教宗也。若论禅宗却无许多事。谓之不立文
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参禅者先将
平生所学所记所见所闻所知所解尽情飏在一壁。
又将平生名闻利养之事。恩爱贪欲之心。尽情拈向
一边。坐断千差扫空万虑。单提正念勇往直前。譬如
百万军中单刀直入。不顾危亡得失人我是非。猛𢬵
性命拶透佛祖牢关。不历阶梯高登佛祖堂奥。是谓
禅宗也。昔西天有一异见王。尝问波罗提尊者如何
是佛。尊者云见性是佛。王云性在甚么处。尊者云性
在作用处。王曰作用凡有几处出现。尊者云八处出
现。王曰何谓八处。尊者云。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
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
运奔。遍现则广周沙界。收摄则藏在一尘。悟者谓之
佛性。迷者谓者精魂。王闻是言当下有省。盖悟者谓
之佛性。则见闻知觉所作所为无非妙用。既得妙用
即出生死。迷者谓之精魂。则见闻知觉所作所为无
非业识。既成业识即墯生死。何谓之迷。迷者不见佛
性。既不见佛性则虽有妙用而不得其用。非惟不得
其用亦且不知其妙。只如眼耳鼻口谓之七窍。鼻有
两窍何不闻声。耳有两孔何不闻香。这些妙用早是
不能穷究。何况通身无主宰随处有聱讹。闻声随声
走。见色随色走。既随色声妄走。便被妄境缠缚。从此
杂念纷飞妄想颠倒。如是等业识尘劳名为染习。如
是染习乃生死轮回之根本也。呜呼。同一佛性同一
妙用。毫𨤲有差天地悬隔。然而迷悟无根妙在转处。
是以古者英俊丈夫向这里回光返照溯流穷源。有
拨著便转闻著便悟者。有多积工夫久久而后悟者。
又有穷年竟岁从少至老而未能悟者。此无他。由染
习之有轻重耳。染习轻者其悟速。染习重者其悟迟
也。试举一二證之。如昔者范冲左丞问旻禅师曰。某
甲不幸墯身于金紫行中。去此事稍远。旻即呼左丞
之名。左丞随应。旻曰何远之有。范公跃然而喜。再乞
指示。旻拊膝一下。范拟议。旻曰。此事见则便见。拟议
即差。范公遂豁然开悟。此非染习轻而悟之速者乎。
又如唐之于頔相公问紫玉山通禅师曰如何是佛。
通即呼于頔之名。于公随应。师曰即此便是更莫别
求。于公虽喜其言而未得开悟。由是展转咨参。昼夜
不舍亦多时矣。后来药山和尚闻而叹曰。可惜于家
汉活埋在紫玉山中。于頔闻之径造药山求决。依上
问曰如何是佛。药山亦呼于頔。頔亦随应。山曰是什
么。于公始得大悟。以于頔较范冲。便见有迟速之异
矣。省悟既有迟速。悟处亦有浅深。如张无尽居士遍
参诸大老。复参东林照觉和尚。自谓脱略而禅宗机
缘无不透彻。时为江西运使按部至洪之分宁。诸山
迎谒之。留坐逐一询问。惟兜率悦禅师居末位。问至
兜率。诸山代曰兜率悦和上也。无尽乃欣然曰。吾在
京师时尝闻兜率颇善文章。悦公正色厉声曰。某学
单传之道说甚文章。我若对相公说文章。恰如相公
对我说禅。无尽惊异之。及诸山退。即命驾趋访兜率。
夜话间悦问曰。闻相公在东林时古今机缘无不透
彻是否。公曰。然。惟德山托钵香严上树二处有疑。悦
怒曰。我将谓是个人物。元来如此。若是此二处有疑
则从前悟得底皆未是也。且请出去。遂闭却方丈门。
无尽在客轩一夜睡不著。至五鼓忽有省。即趍方丈
扣门。悦曰做甚么。公曰捉得贼也。悦曰。捉得贼。赃在
甚么处。公无语。悦曰。未在且去。公疑团愈热。在客轩
中行坐俱不安。方转身欲上床忽尔脱然。复走上方
丈。时悦公预知其来。备香烛开门接见。乃曰且喜相
公大事了毕。相视一笑而巳。方信禅师两眼对两眼。
不待开口而知。方信宗门下悟处有浅深也。如上所
举数人悟之迟速悟之浅深。虽由染习之轻重然。亦
系乎根器之有利钝不同耳。根器者论其宿种也。宿
于善种有所熏脩则根器聪利而速于悟也。宿于善
种无所熏脩则根器昏钝而迟于悟也。山僧往年在
天目山中峰和尚侍傍。见五六官客夜坐谈道。中有
一人忽叹息曰。出家儿十指不点水。百事不干怀。三
条椽下七尺单前。昼三夜三单提独弄。尚且十年二
十年不得了悟。我辈在仕涂中为国宣劳为民牧守。
十二时中无一饷静定。而欲了办此事其可得哉。和
尚曰。此说不然。做官高低论根脚。悟道迟速论根器。
譬如乡里小儿要做官人。从小习文书学吏业。向司
县间做小吏起。弄到老死搆不得九品八品。如众相
公出身便是五品四品。亦有白身便是三品者。较之
小吏相去多少。学道亦然。何可以僧俗之异而自分
食公堂自凭几。不动不摇心似水。霹雳一声透顶门。
惊起从前自家底。此乃赵清献公拶透禅关之语也。
公事之馀喜坐禅。未曾将胁倒床眠。虽然现出宰官
相。长老之名四海传。此乃冯给事学道用工之语也。
又如张子韶侍郎久参径山大慧和尚。每到径山或
留一月两月。参随虽久未得发明。一日与大慧从容
论道。论及儒家致知格物。大慧笑之曰。汝但知格物。
未知物格。子韶争之。大慧曰。吾之所谓物格者。有妙
理存焉。非儒者之所能知也。子韶疑之。遂力请开示。
大慧曰。此难言也。请以喻明之。唐玄宗时有一官人。
亡其名。曾为蜀中阆州太守。颇有德政。及罢任。阆人
怀之。塑其像立庙以祀之。其人后与安禄山谋叛。兵
陷京师。玄宗西奔入蜀。至阆州庙。见其像怒之。拔剑
斩其头。当此之时。其人在长安军中无故头自墯地。
此乃物格之妙也。却不容拟议卜度。但请就本参事
上参究。待其开悟此理自明。子韶愈疑之。从此极力
提撕。忽有省乃作偈曰。子韶格物。妙喜物格。欲识一
贯。两个伍伯。大慧然之。此乃是张侍郎发明已事之
机缘也。其他如裴公美.白乐天.柳子厚.张无尽.杨大
年.杨无为.富郑公.范文正公.王荆公等。皆是儒宗圣
贤弟子。文章事业表表在人。尽在宗门中明心见性
去也。所以古人道。佛法若无灵验。圣贤那肯归依。诚
哉是言也。今者毗陵马迹山君祥钱公。宿熏善种生
具信根。既能于亲邻州里间排难解纷施恩布惠。远
人。承此法施同发菩提心。同入智慧海。次则悟心居
士。父族陶氏。母族童氏。夫族费氏。如是三族之中。一
切过化宗亲。旁及乡党邻里。与夫河沙佛子承此法
施。脱离生死苦轮。超入如来境界。然后居士得大总
持。得大受用。业障报障烦恼障于此消除。戒根定根
智慧根于此增长。正法眼藏于此发明。涅槃妙心于
此开悟。从最初发念以来。所趍所向所愿所求于此
皆得具足圆满了也。山僧今日高登此座。举扬最初
一念功德。證明末后一段风光。敢保从今以去至于
生死岸头。弹指圆成八万门。一超直入如来地。分身
遍界广度众生。如是等事皆得具足圆满无疑矣。何
以见得。水须朝海去。云定觅山归。 复举西堂百丈
南泉随侍马祖玩月因缘。乃云。马祖道。经入藏。禅归
海。大似一个铁浑仑。觅他缝罅不可得。从人将谓经
自是经。禅自是禅。往往错会不少。山僧今日也未免
将错就错。错注解去。只如古德有云。入息不居阴界。
出息不涉尘劳。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且道如是
之经。即今归在何处。当知此经不在别处。却在居士
提话头做工夫处。话头工夫也不在别处。却在居士
日用中著衣吃饭折旋俯仰行住坐卧应事接物处。
若向如是等处见得彻去。方见马大师舌头落处。山
僧既是漏逗。说到这里索性为他搭个冬瓜印子。以
手拍禅床云。日用工夫绝覆藏。悟心言下好承当。经
禅藏海俱拈却。涌出心花照十方。
松江吕子润宅会诸山师。德建七日华严胜会。荐度
徐氏了心居士。逐日请师升座提唱华严大意。第一
日升座。僧问。无边刹境自他不隔毫端。既有自他。因
甚不隔。师云。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问。十世古今
终始不离当念。既有终始因甚不离。师云。天下觅医
人。灸猪左膊上。进云。此会翻宣教典。毋劳说禅。且望
禅师直谈教义。师云。山僧何曾有两个舌头。问。一真
法界十种玄门。还有自他终始也无。师喝云。那得许
多骨董来。进云。既无许多骨董。毕竟华严所说何义。
师云说华严。问。离却法界玄门。华严经还在甚处。师
云现在诸人手里。进云与么则见者闻者存者亡者
皆得信受奉行去也。师云赠汝三文买草鞋。僧礼拜。
师乃云。禅客问禅。嘱山僧直谈教义。山僧只有一
个舌头。禅客却有两片耳朵。如今曲顺人情。举些现
成说话。大众。一真法界。无边世界以俱收。十种玄门。
无量法门而总摄。即事即理。即性即相。即俗即真。即
因即果。即主即伴。即圣即凡。即正即依。即多即一。如
帝网珠重重显现。如香水海处处含容。非神通使然。
乃法尔如是。迷之者触途成滞。悟之者当处全彰。这
个是华严圆顿称性之谈也。华严者吾世尊七处九
会所谈之经也。七处九会者。最初菩提场。第二普光
明殿。第三忉利天。第四夜摩天。第五兜率天。第六他
化天。第七第八重会普光明殿。第九逝多林也。第一
会说如来依报.正报。第二会说十信。第三会说十住。
第四会说十行。第五会说十回向。第六会说十地。第
七会说等觉妙觉。如上七会并是次第而说。谓之行
布法门。第八及第九两会。普慧云兴二百问。普贤瓶
泻二千酬。凡说一法则一切法总在里许。谓之圆融
法门。行布如桃花李花。先花后果。圆融如莲花。花果
同时。圆融又有二义。一因该果海。二果彻因源。因该
果海者。举十信时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
都在里许。果彻因源者。举等觉妙觉时。十地.十回向.
十行.十住.十信亦都在里许。所以道行布则教相差
别。圆融则性相无碍。相是即性之相。故行布不碍圆
融。性是即相之性。故圆融不碍行布。圆融不碍行布
故则一为无量。行布不碍圆融故则无量为一。无量
为一则融通隐隐。一为无量则涉入重重。如是九会
之经共成八十卷也。然此八十卷经分作四分。谓之
信.解.行.證也。最初有十一卷为众生开发信门。其次
有四十一卷为众生开发解门。又其次有七卷为众
生开发行门。又其次有二十一卷为众生开发證门。
一部大经不出信解行證之四分。四分所诠之义不
出五周.六相.十玄门.四法界也。由信而解。由解而行。
由行而證。斯一经本末之大旨也。一经大旨既巳昭
然。然则前所谓迷之者触途成滞。此义何耶。此即当
时二乘在座。有耳不闻圆顿教。有眼不见舍那身者
是也。悟之者当处全彰。此又何义耶。此即现前诸山
大德为徐氏子心居士指示十种玄门。显扬一真法
界者是也。岂不见道。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见
法界。诸人还见么。拂子左击云。十种玄门开了也。右
击云。一真法界现了也。恁么见得。便见尽虚空遍法
界无尽光明功德藏身现在这里。佛刹微尘数菩萨
海会亦在者里。佛刹微尘数诸善知识天龙八部亦
在者里。佛刹微尘数宝座宝床宝网宝帐宝树宝莲
宝华鬘缨络亦在者里。佛刹微尘数香𦦨云花𦦨云
灯𦦨云摩尼云师子幢云亦在者里。问也在者里。答
也在者里。圆融也在者里。行布也在这里。信也在者
里。解也在者里。行也在者里。證也在者里。弥勒弹指
开楼阁门也在者里。文殊伸手摩善财顶也在者里。
乃至五周.六相.十玄门.四法界都在者里。此岂不是
当处全彰者哉。我今更为诸人向亲切简要处总而
收之。击拂云。世尊七处。我者里只一处。世尊九会。我
者里只一会。世尊说经八十卷。我者里只一句。诸人
且道是那一句。遂高声云。了心。复卓主丈云。了则了
矣。毕竟诸人向何处与居士相见。听取一偈。了心心
了了无心。当处全彰义转深。沥渎变为华藏海。觉华
开遍杂花林。
第二日升座。毗卢华藏庄严海遍在一切处。大方广
佛华严经遍该一切法。华藏海既遍一切处。且道牛
栏马厩酒肆淫坊剑树刀山镬汤炉炭等秽恶境界
又向何处安著。既无安著处。便将炉炭镬汤刀山剑
树唤作华藏海得么。便将淫坊酒肆马厩牛栏唤作
善哉善哉。善知识者乃有如是之利益哉。虽然如是。
要见善知识须有大因缘。有因缘者千里相逢。无因
缘者当面蹉过。优钵昙花容易见。大善知识最难逢。
此语岂欺人哉。唯此徐氏居士宿有大因缘。多见善
知识。且如山僧固无长处。居士也曾纳香问道求语
策进来。如今四大幻身虽曰巳死。而其求语问道之
心昭昭灵灵明明了了。两眼对两眼。何曾有死生。适
来所谓真善知识不离自家。既见外边知识来。参取
自家知识去。居士还会么。茫茫烟水百馀城。谁肯随
人背后行。脚未跨门相见了。到家元不涉途程。
第四日升座。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
一切惟心造。世出世间圣凡境界。只此一偈包括无
馀。所言法界者。有四圣法界。有六凡法界。四圣六凡
合成十法界也。四圣者诸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
者天.人.脩罗.畜生.饿鬼.地狱也。如是十法界本无自
体本无自性。亦无自种亦无自根。皆惟一心之所造
也。所言心者如太虚空。本来清净本来廓彻。无方无
所无状无形。不灭不生不动不变。不知何故而言法
界惟心造哉。原夫此心虽曰不变而亦随缘。以其随
缘故曰能造。随缘者或因一念瞥生。或因外境相触。
内外感触故曰因缘。才有因缘便成法界。且以譬喻
明之。心如水也。法界如波也。当其水体本静。未有感
触之时湛湛澄澄不摇不动。及其偶遭风触则千波
万浪随其所触而生焉。故曰水能造波。波因水而有
不脩行。多闻亦如是。如人数他宝。自无半钱分。于法
不脩行。多闻亦如是。如聋奏音乐。悦彼不自闻。于法
不脩行。多闻亦如是。如盲绘众像。示彼不自见。于法
不脩行。多闻亦如是。譬如海船师。而于海中死。于法
不脩行。多闻亦如是。惟我某人则不然。一生所发都
是菩提心。一生所脩都是菩萨行。妄想执著念念远
离。智慧德相时时体究。其于当来世中。蒙佛授记。坐
道场成正觉。决定少他一分不得。且道有何凭据。掷
主丈下座。
第七日满散华严会升座。僧问。一法若有毗卢。墯在
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毕竟如何和会。师云。
你在那里见他𤺊斗来。进云争奈前话何。师便喝。僧
云某甲到者里有耳如聋。有眼如盲。师云更要和会
个甚么。僧良久云某甲会也。师云你作么生会。僧云。
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师又喝云。三十年后思量
者一喝在。乃云。遮那净法身。藏在一毛孔里。普贤行
愿海。散在百草头边。虽在一毛孔。分明拄地撑天。虽
在百草头。毕竟扫踪灭迹。低声低声。遮那与普贤来
也。诸人要见一毛孔么。卓主丈云。横亘十方竖穷三
际。诸人要见百草头么。击拂子云。石火电光不容眨
眼。有时一毛孔重重吞却百草头。有时百草头各各
现出诸毛孔。有时一毛孔即是百草头。有时百草头
即是一毛孔。直得遮那普贤辊作一片。使无边开士
大地众生讨头不著。挨身不入。用力不到。劄脚不牢。
善或恶亦皆谓之法也。何者谓之心。心在诸人分上
唤作自已。又唤作主人公。十二时受他主使。一切处
听他差排。顶天立地也是他。负海擎山也是他。使汝
开口动舌也是他。使汝举足动步也是他。此心最广
最微最灵最妙。千变万化不可思议。远则充塞天地。
近则常在目前。争奈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著意求之
转求转远。颜子有云。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也是者个道理。当其一念未生之际。一真
无妄之时。皎皎然如古镜之光明无染无污。昭昭然
如止水之澄湛不动不摇。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照天
照地鉴古鉴今。无一丝毫隐蔽。无一丝毫障碍。者个
是诸佛诸祖境界。及乎一念发生诸妄交扰。如风动
尘飞止遏不得。如崖崩石裂把捉不牢。如狂象无钩
牵挽不住。如𤠔猴得树呼唤不回。如石火电光。如神
出鬼没。无你著眼处。若是大智慧底人。秉回天转地
之机。用攫雾拿云之手。一把把住一坐坐断。放开也
由我。捏聚也由我。者个是诸佛诸祖妙用处。其馀凡
夫众生勘不破把不住未。免随他七颠八倒七纵八
横去也。孟子云。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放辟邪侈。无不
为巳。便是者个道理。从此便有三障。何谓三障。业障.
报障.烦恼障是也。何谓烦恼障。一念发生诸妄交扰
者是也。才有烦恼便有业障。何谓业障。杀生.偷盗.邪
淫.妄语.绮语.两舌.恶口.贪欲.瞋恚.愚痴等是也。才有
业障便有报障。何谓报障。生遭王难。死墯地狱.饿鬼.
法承吾佛之大恩力。既拔其苦。复与其乐。轻则生天。
重则生于佛国。较之与免本罪。何止霄壤悬殊。由是
而知忏悔法门大有利益于人。不可不信也。且如某
人衣冠礼乐之臣族。诗书文物之名家。自先世以来
广行孝义多积阴德。以惠其子孙。然则平生既无重
大之业矣。今日又承孝属代为熏脩忏法。作种种佛
事。则又何罪而不灭。何业而不消。何福而不生。何善
而不长。其所以随佛往生者。决定无疑矣。其所以彻
见本来面目者。决定无疑矣。山僧不愧词冗。重宣一
偈以印之。销冰为水水如常。古镜妍磨再发光。风不
动兮尘不起。本来面目露堂堂。
徐氏大夜小参。僧问。德山道。今夜小参不答话。问话
者三十棒。意作么生。师云。我者里不打禅客。有问即
答。僧云。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又作么生。师拈棒。僧便
走。师云做贼人心虚。 乃云。诸佛不会说法。舌头才
动平地是风波。诸祖不会答禅。口缝才开满眼是荆
棘。若道有说有闻固是敲空作响。若道无问无答又
成掩耳偷铃。恁么则银山铁壁。不恁么则铁壁银山。
恁么不恁么脚底有牢关。山僧今日路见不平。也要
别通消息。以拂子作打开势云。银山铁壁八字打开
了也。击拂子云。脚底牢关一击粉碎了也。政好纵步
于一毫端上。擘开太华放出黄河。露身于万象光中。
倒握须弥吸乾东海。使临济德山眉毛上出一口气。
使释迦弥勒鼻孔里放三寸光。然后向他不会答禅
处答一语。向他不会说法处说一句。卓主丈云。答了
也。说了也。当知此法不可思议。能大能小能有能无。
能悟能迷能凡能圣。是故诸人得之。灵于万物具乎
五常。十大夫得之。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圣天子得
之。奄有四海恊和万邦。阿罗汉得之。具五神通證四
果位。辟支迦得之。出无佛世度有缘人。诸菩萨得之。
行愿相资智悲双运。佛世尊得之。演说一大藏教化
度九界众生。至如天台宗师谈具谈即。谈空假中。或
谈折摄二门。四种净土。皆此法也。华严宗师说毗卢
性海。说普贤行门。说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
事事无碍法界。亦此法也。达磨一宗说不立文字直
指人心。或说佛祖命灯。或说本来面目。总不外乎此
法也。恁么则含吐十虚该罗万有。口口道著步步踏
著。因甚么百姓日用而不知。饭箩边坐却嫌饥。不知
者且莫说。只如古今以来多少聪明之士知有此法
者。却向文字上讲明。义理中寻究。讲也讲得明。究也
究得到。争奈文字自是文字。义理自是义理。与你自
家了无交涉。说时似悟。对境还迷。盖为但能致知而
不能力行也。书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祖师道。说得
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若不
力行决无受用。既无受用。未免念虑纷纷是非扰扰。
颠倒错乱不得自由。向醉乡梦境里辊过一生。就利
锁名缰中担阁一世。前途生死轮回。且请自作自受
去也。此说且止。只如吾宗门下真参实学之士。昼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