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别传-清-广真楞严经¶

楞严经¶ 第 167b 页
一贯别传卷四
西蜀忠州聚云寺沙门 广真 著

** 楞严经

「总说。」

【般若所谓摩诃衍法即此经所谓大佛顶盖大佛顶即
佛性也此性天得之而清地得之而宁人得之而灵王
侯得之而太平太空得之而冥冥中有精尘尘无不遍
刹刹无不周故云大也觉王由之而證圆觉故号密因
修證了义也菩萨以之而运如幻三昧故号六度万行
也在圣不增处凡不减先天生而不精后天死而不老
变化不为用寂然不为体能生能死能短能长能方能
圆能柔能刚改头换面应物寻常故云一切事究竟坚
固也然曰顶者谓世出世法无有过于此亦无有上于
此故云顶也此顶惟无心道人不举步而步步踏著若
是多足蜈蚣随踏随远也更有一般有眼不明有耳不
聪者卧于顶上自谓身处微贱终日吃饭不知饭是米
作终日著衣不知衣是绵成易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见物物皆有此顶也又曰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
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正见此顶迷悟不同途也
诸仁者绣出鸳鸯著眼看会得金针在谁手。

见性耳性之见者造而不犯犯而不坠性之不见者虽
不造犹犯不犯亦坠也何以见之如琉璃王因杀佛种
而堕善星比丘由妄说佛法而堕宝莲香因私行淮而
入地狱此有造有犯理之所当坠者也若老人之易孤
身静行比丘之易白蟒此不造而有犯不犯而有坠也
总其性之未见也至于上古老宿有以棒而欲击投盖
迦者有以棍而欲打达磨者有持剑而刺如来者有
犹者斩蛇者有以鸽饲猫者有食羊肉馒首者有用般
若汤击瓶碎而洒结为冰者此谓造而不犯犯而不坠
总巳见其性也经云贪嗔痴出即是佛出又云怒
楞严经¶ 第 167c 页
即是梵行此正是具眼衲子回得头转得脑提得起放
得下处所以云任运即常而知则合本妙违时夫候而
觉则合妄尘能如是者谓之无心应物也果能无心于
万物则贪而无贪慢而无慢许而非许乃至讼而非讼
古人所谓罗欲不为[泳-永+(瑶-王)]昏荒颠倒不为醉滥误混疑不
为杀也且道之在眼为见在耳为闻今欲出世者岂绝
乎见闻哉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
及是见也非见也乃所以见也知乎此者则以遍大地
为一只眼尽虚空为一个耳森罗万象为一身寒暑往
来为一鼻流水潮音为一舌大小邪正有无真假世出
遐自卑及高也然七处之中且道此心果不在耶唯见
性人则曰无在无不在说在亦得说不在亦得何也
彼异见王问波罗提曰何者是佛荅曰见性是佛王曰
师见性否荅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处荅曰性在作
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荅曰今见作用王自不见
王曰于我有否荅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
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处出现荅曰若出现时当有
其入王曰其入出现当为我说波罗提即说偈曰在胎
曰身处世名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辩香在舌谈
论在手执提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法界收摄在一微尘
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今则世尊于此而提挈
阿难者正显佛性也阿难作用而不知正弄精魂也精
魂与佛性请君莫错过。】

「憍陈那悟客尘章。」

【此一章乃憍陈那自述本起因地而世尊借以导醒阿
难则知不住之客与摇动之尘皆妄而常住之主与寂
然之空实真也阿难于此虽悟见性如空主头手如尘
客然犹未识能见之所以正空谷禅师所谓似到者也
不可谓之实到者也如僧问尊宿云如何是自身巳宿
云丙丁童子去讨火僧言下有悟后遇一师诘曰汝曾
楞严经¶ 第 168a 页
参得知识来僧云曾参来师曰有何解悟僧云曾问尊
宿如何是自身巳宿云丙丁童子去讨火某于此有悟
师云汝作何领悟僧云丙丁火也而亦求火安得不为
自身巳也师喝云汝犹未悟在僧急请开示师云汝问
来僧仍举前问师曰丙丁童子去讨火僧于此大悟方
今阿难只能悟得前面一转语未能悟得后面一转语
所以世尊于下八还之后追彼见精不还非汝而谁彼
犹拟意在故只可谓之似到而不可谓之实到者也如
或悟得则主中有客而客中有主主无非客客无非主
空中有尘而尘中有空空无非尘尘无非空自从识得
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又何拘于主客尘空也耶。】

「八还辩见。」

【余观此八还之说若以内而言之则吾人所作善业如
日明也恶业如月黑也户牖通处即六根也壅墙即
大也分别即第六意识也顽虚即无念无作之法也𡋯
尘即有为有相之法也清明之霁即八识心王也此八
者即镜中像也所以喻如水中月影见精明元乃性之
用也如镜之光也所以喻如第二月妙精明心即镜之
体也所以喻如真月然无镜则光像何来若无真月则
谁为第二月与水中影故知见精明元与缘尘分别之
八种亦由妙性而生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
种法灭今谓各还本者以内观之还即无也空也诸
相既空而我能见诸相之明元当何所空要知空亦还
也然明元既为性之用何不还乎性体如第二月既为
真月所映何不返乎真明此一段正与大学格物物格
之理相符何以见之宋张子韶一日问于妙喜禅师曰
师知格物之道乎曰我不知格物但不知子知物格否
子韶一时罔措遂请曰仁者详说师举明皇幸蜀以
剑击阆守画像时阆守长安头即段落之事韶于此
得悟乃呈偈曰子韶格妙喜物格要识一贯两个五
楞严经¶ 第 168b 页
自可见画像即物也而中影及第二月亦物也即见
精明元与缘尘分别之里亦物也画像一坏则物亦
格于真体诸相既空则遂归于本月是知我故格物
而物亦格我也虽然如是到来函谷愁中月归去蟠溪
梦山。】

「文殊请问章。」

【此节云见与见缘并所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
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既云精见与色空诸象并分
别识相如空中之华本来无有云何又言此见及缘元
是菩提妙净明体要知相见缘并所想相非离妙明
而有而此妙明若无见精见缘并所想相则不能显如
清净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
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故知天地日
月万物即道之形道之情道之名也而此妙明即斯道
也见精见缘并所想相即天地日月万物也盖斯三者
若无斯道则何以有而斯道若无三者则何以彰可谓
妄因真有而妄即真色因空成而空即色正如水银落
地大处大圆小处小阒敛来还归一体故下文谓五阴
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即程子
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也。】

「识阴。」

【此节明识妄即真真空妙性绝诸尘壤本无真妄生灭
去来之相及思想烦动之念秖因一迷即如海中沤发
便有识相存焉故如来以瓶伽瓶为喻者正指识阴之
区宇也然识阴一成即与真空相隔则似瓶之空有内
外矣两孔者为此识一生即分真妄生灭去来之迹众
生之法总不出此两端有此两端于真空中即被两
塞之也要知彼方此方皆真空也喻瓶擎空之去来而
无少空之迹并开孔之出入而无出入之相正喻识阴
或过去生而至于现在生或现在生至于未来生不见
楞严经¶ 第 168c 页
此真空妙性之有减亦不见此识阴之有出入也若能
打破此瓶则真妄生灭去来之相及思想烦动之念宛
然真空一体矣即瓶之内空瓶之外空浑然不相隔也
何识阴之有故法句经曰精神居形内犹雀藏瓶中瓶
破则雀飞去矣山野之说即破瓶法也。】

「同是菩提瞪发劳相。」

【或问目睛瞪发劳相可也乃云同是菩提瞪发劳相者
何也荅菩提乃正觉性体眼根之妙如之经中所云翳
与华及空中狂相并第二月者俱障睛之物也皆因瞪
劳而得如菩提妙性体即太虚只因迷境识动便起舞
明内则根身成十八界外则器界成九种相此与眼中
之翳亦然故云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又问何不直就眼
根尘上推破见性而必每根引前劳目之事者何也荅
谓六入皆如空华故根尘遍迷悟必从要只得指凡夫
易解之妄事开阿难未了之执情也故此六根总谓之
不空如来藏。】

「富楼那章。」

【此一节虽是开富楼那之大机实乃显如来藏之大用
重在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
空周遍法界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
唯妙觉明圆照法界之句盖以色空相倾相夺者是
生灭相起生灭之心欲以此心合如来不生不灭之心
无有是处何为生灭如地水火风四者人以为实有是
相若以众类所观生灭之心论之地性是实则不可
易法身菩萨能变大地为金地种顿失则岂真实又如
墙如山呼声能度则岂真实水性是实亦不可更易然
则天人见之为琉璃饿鬼见之为火鱼则谓之室庐亦
岂真实火性是实亦不可更易树提伽生于火中是火
为母慈又西国有布以火浣之鲜明谓之火浣布亦岂
真实风性是实然则列子御之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舟
楞严经¶ 第 169a 页
得其便而驾之亦岂真实彼之诸物悟者观之虽属虚
妄而知有如来藏者存迷者见之以为实有而惑为实
相故欲合如来藏不生不灭之性而不可得所以如来
初非之则见如来藏可以为非相之相也次即之则是
如来藏可以为即相之相也终则离不离之则见如来
藏可以为是非莫定有无莫测体用齐彰之相也或问
曰何谓是余曰天女神通变舍利何谓非穷子见父不
知归何谓离不离有时憨有时痴非我徒中怎得知。】

「演若达多迷头认影。」

【众生背觉合尘而不返如达多背头著影而狂走然此
合尘著影处只一迷耳岂有因缘自然耶所以诸佛合
尘返影只一悟耳亦岂有因缘自然哉故烦恼菩提无
二无别也在二乘人又不然彼则舍妄尘而执无相以
为正却妄心而守照心以为真于中恬然自在便谓涅
槃殊不知真常流注而妄为恬静此亦与达多之迷头
认影无异也在二乘则曰藏镜狂走之人也在众生则
曰执镜狂走之人也在如来则打破镜了故有头面无
影有照而无相尘亦不去而法亦不著也问何为镜荅
前不云乎觉明为咎是也问如何打破荅拔倒须弥山
踏穿香水海突出混沌来几个知好歹庄子云中有一
人非阴非阳处乎天地之间此乃打破镜子之人也。】

「浮根四尘流逸奔色等句。」

【诸家以浮根四尘解为色香味触或者又以为地水火
风予独不然据阿难荅世尊云我今观此浮根四尘祗
在我面之句则一面字巳局定矣如是准正受禅师所
解色声香味也有问者曰色声香味以之解阿难所
则可以之解世尊云浮根四尘流逸奔触流逸奔法者
恐说不过去也荅正在世尊所说者极当以色声香味
解也所云浮根四尘而独不云六者何也盖四大中眼
耳鼻舌为浮根色声香味乃(浮尘)也而身意两根为根尘
楞严经¶ 第 169b 页
之本当以沉字对看在身则统此浮根在意则无此浮
尘一切烦恼缘影妄想皆由此浮根之所招引若无浮
根招引则意根以何分别思量身根以何分别触受正
以色声香味眼耳鼻舌为枝叶故曰浮而以身意触法
为本蒂故曰沉也四大一有此四者为先则门门奔外
而交物耳深造者请熟参之勿叱予之饶舌。】

「观音三十二应。」

【或问观音菩萨以圆通随类应现如现独觉声闻天龙
鬼神等身则可也乃至菩萨胜解现圆即现佛身而为
说法然则佛身者而反以菩萨能现乎若是则观音为
何等人也荅三十二应者有理有迹以迹言之则观音
由耳根闻熏闻脩此根极圆而内外十方世界无所不
通故始修者圆通之因而所證必圆通之果安能不应
现于三十二身也以理言之则洪荒未判太音希声继
而大冶将陶则有威音有雷音有梵音有世音也大何
以谓之观世音也盖万物皆负阴抱阳而成形冲气以
为和此气入于形质散于四肢言则为声听则成响视
则为光动则成触无不赖此冲和之气也欲反之者作
何下手脩持唯声与视可为渐入之法故收视返听者
正内观其音声也观与声尔者成片而圆裹太无融合
十极则三十二应者何人无之语佛法则现佛身语独
觉法则现独觉身乃至语天龙鬼神等法即是现天龙
鬼神等身也此乃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之观音而使之
然也噫南华云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此非世音乎还
丹一粒分明在流落人间是几年。】

「十四无畏。」

【此十四无畏一节重在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能令
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之处夫声音无相者也而曰
观者何义且云不自观音而又以观观是必有所以焉
予尝读周易诸子等书多见有论性学之理与吾教渐
楞严经¶ 第 169c 页
说者无别盖天地未形世界未立先有无极之真而宰
于恍惚杳冥之间即空中之妙有也及乎天地既分世
界巳成则万物各得此真而为性为命命犹令也非血
气之质识息煖三之所谓命也谓天之所以命于我者
吾则谓之性也然则此性作何形状而窥之横渠先生
有云由太虚而有天之名由气化而有道之名合虚与
气故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故有心之名此气负于人
身藏于虚穴升降错综充塞周遍有此气有此理所以
谓之理者即灵灵寂寂的东西也楞伽所谓阿赖耶识
即横渠所谓知觉也故气以行乎理理以载乎气互相
动交则在眼能见在耳能闻在鼻辩香在舌谈论在手
执捉在足运奔唯在虚穴腔子中发则为机拟则为意
起则为念动则为情正则为志邪则为欲知则为分别
识寂然不动而不能打破此一著此即含藏识之体也
今之观音菩萨不自观音者谓不以外观之目视其窍
中巳发之音而以返视内观天则之目视其窍中未发
之源所谓气母也太音也无极之真也空中之妙有也
天命也性也所以令众生亦自观其所以之音声即得
解脱诸种烦恼也工夫至此则见闻觉知俱化根尘识
相尽泯六根圆澄而互用三身任运而无碍又何爱欲
兵戈药叉枷锁之能侵耶后之知见旋复观听旋复断
灭妄想熏闻成闻闻熏精明音性圆销灭音圆闻熏闻
离尘纯音无尘销尘旋明融形复闻六根圆通单持名
号之十三无畏者莫不在此最初(一著而变化也善念观音者切勿错过)。】

「八万四千首臂宝日。」

【或曰观音菩萨以圆通之修證者能应三十二化亦能
施十四无畏此则有理有迹然兹之四不思议中又能
现此多首多臂多目此亦有理有迹乎荅此真不可以
心思言议也盖由修持有不思议理而后有不思议迹
也非善观音者孰能入之夫此首臂目三者俱以八万
楞严经¶ 第 170a 页
四千为数即观音之身一世界也一天地也何也地至
天八万四千里人身贤脉至心脉八寸四分道家所谓
心天肾地也散于周身则八万四千毫毛也在心意识
中有八万四千(尘劳)也在法门则有八万四千度无极也
独人身八寸四分中有一无位真人非阴非阳彻上彻
下处乎天地之间放乎广莫之野逍遥乎无何有之乡
与太虚同体真空绝待所以观音得此而能变此多首
多臂多目者也此其迹乎昔有无目道者淋雨之后著
白衣拄杖而自山来时人见其衣履无泥垩谓曰才风
雨巳道人何为衣上无泥迹道者荅曰吾拄杖头上有
眼若是则通身是首通身是臂通身是目也此其理乎
个里知音切勿执像为是。】

「文殊选择。」

【或问二十五圣者各以一门而获圆通而文殊独择观
音为最是何义也且世尊于雪山夜睹明星悟道此则
由见而得也至如手弄琵琶楼阁弹指袖出摩尼良久
默示放下欢梧拈花微笑达磨安心慧可忏罪天龙一
指黄檗三打若皆必以耳根而得则诸老辈只今犹在
葛藤窝里尚不知文殊作何见解而有如是去取也请
详教之荅前不云乎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
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又云入菩萨乘
求无上道何有便门得易成就盖文殊以耳根为最者
谓耳根反闻用工便易过于二十四行也何以见之要
知圆通即性体也发而为视听言动用也用易明而体
难会即诸根只可明于外而实难返乎内也如眼能见
外而不能见膲腑身能与物相合而不能内合于性鼻
能闻香于外而不能返缩于内舌能尝味而不能自尝
其舌意则举念为知不念则无知唯耳根外则能闻诸
声内则能闻真气彻上彻下恍惚氤氲其耳神乎陈眉
公云耳中忽闻金声玉声乃是真气来入道欲成就雪
楞严经¶ 第 170b 页
窦云眼见不如耳见者是也观音以此而入便能三十
二应十四无畏谓通身是耳也而诸馀圣者各自以见
为见以心为心而不能通身遍用也又安知眼可耳鼻
可口身可心岂拘拘一块血肉而巳哉。】

「楞严咒。」

【或问此咒之灵何广大无穷也能令闻持读诵书写佩
带供养者即获摩顶远厄灭罪息灾感通护持乃至入
道以證菩提等事自今观之则闻持读诵者不少书写
供养者恒多而摩顶感通之妙不逄灭灾护持之功未
得岂佛之虚说耶抑持之不法耶请详其故荅古德有
云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世尊自雪岭而来唯以直心修炼初未尝说是咒也摩
诃般若经见世尊宴坐帝释护持亦有魔属欲侵其侧
帝释云予有咒乃默念曰摩诃般若波罗蜜于是魔属
尽化盖咒从直心而得纵念之亦般若也今之人耳虽
闻而心未持口虽诵而身未佩设以供养或一日一至
一月一至而巳故于感通不相干涉然持非徒以言句
而持也即佩亦非徒以言句而佩也此咒乃不思议之
旨即以不思议之心持之乃可夫此心既至于无忍无
议矣是则何思何议即郡子所谓终日思虑而未尝有
所思虑者果能到此不思不议之处则万有皆空真常
独露如如了了明明晓晓此真白伞盖也朝如斯夕如
斯一息如是千古如是若逝水之不舍昼夜也六祖云
从劫至劫手不失经从昼至夜无不念时正此之谓与
如是之人非佛之来摩顶而自性自摩谓公若知本源
佛亦不相似也非金刚之来护持而自性护持谓念虑
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也非恶星灾难之
远离而自性远离谓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若然者
通身是咒通身是护法乌得以虚说目之乎咦只恐未
到水穷山尽处还须默地娑婆诃。】
楞严经¶ 第 170c 页

「众生十二种类。」

【或问众生世界皆因妄明发生而有然则今人所作所
为无不是妄明显现何世界不见重出众生不见并有
似与经义相背也请释其说荅大道本乎一心一心包
乎法界此理之所难隐者所以世尊前云富楼那之义
谓虚空为同世界为异众生乃无同无异之相倘若吾
人一念清净则六根寂然而同体是吾之虚空也才一
著境则六尘纷然而异支是吾之世界也少焉忽生忽
灭或真或妄则六识炽然而若同体若异支是吾之众
生也有此三者含藏自性迁转不化是则为轮回中物
矣即十二类亦由是而有也岂不是众生世界皆因妄
明发生而有耶大颠所谓清净界中才一念阎浮早巳
八千年者正此义也透得过的当于这里猛省劈破面
门同自不同异自不异山河原是法王身糊饼依旧是
馒首是佛亦空何十二类之与有。】

「三渐次。」

【或问三渐次法除其助因则身清净矣刳其正性则心
清净矣此则违其现业则根尘二种不相流碍二种不
偶识亦不生所以安隐且有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
其中而获无生法忍似将及第矣何故又云从此渐修
安立圣位耶荅菩提本无渐次因摄众生之心而有渐
次众生既著有而生则摄生处亦假相而进即法华之
化城为歇其劳心以助前程也若是过量之人开口道
著举步踏著夜夜同眠朝朝共起以何为渐复谁作次
这是不读诗书人公案若是读诗书人此三渐次法正
是会做文字了必须举乡试举进士然后得名得位也
岂可不用圣位哉只是到那事业完备时归来林下依
旧是个未曾读书人菩提涅槃休歇如是或又曰过量
者不用渐次即名位亦不用乎荅应以佛身得度者即
现佛身而为说法。】
楞严经¶ 第 171a 页

「十信。」

【或曰合论云此十信尚属生灭其说果否荅曰然信有
有内而发者有自外而来者自内发者木无生灭有外
来者有生灭也何以见之如人初生下地手便知动足
便知踢鼻便知出入气口便知号叫眼便知视此天则
所不昧者乃性信也非习信也及长而根尘识相互起
缘境便昧了日用中叫即回头吃饭便举箸穿衣便抬
手矣即有具信者亦是教而善指而归盖自外来者也
所以十信山除欲而生便有依倚此乃不得巳为初学
菩萨作一系马杨柳耳正苏长公云瞽者欲告之以物
患其不识也则又以一物状之夫此一物状之则又一
物也非是物矣又云道有至是者有用是者故其法常
二犹器之用于手不如手之自用莫知其所以然而然
也今之十信者其器乎后之住行向地亦复如是。】

「五十五位。」

【予谓四十四心一心也五十五位一位也何耶乾慧心
者乾其爱欲而生慧慧既生矣则灵台洁净一切善法
自静中生即现前最初一著厥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
向四加行十地亦皆自此建立将去有是心故有是位
也要知净信一著实菩提根本信此心而信此法则真
性常住住即定也定而后行者则以信住自利而复能
利他得利他巳我与众生共回无为之心向于涅槃之
路是皆止于至善之地到这里佛慧资生故有四加行
四行既成则如土长苗似地之有发生处及至十地圆
满与佛相齐而无功用可施故曰等觉到等觉巳了知
法位皆空依前只是旧时人故云始获金刚心中初乾
慧地也所以善财初参文殊者以智生智也即乾慧心
也逮得历过五十三员知识复蒙文殊摩顶者终归于
智也即初乾慧地也又诣普贤而记者得妙觉之用也
所谓末后一句即未生巳前一句也然法不离体内外
楞严经¶ 第 171b 页
本如何必南参知识遍历法位哉三藏法师云修习空
华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像天魔證得梦中佛果
盖颂此也太初云会得频来注我閒不劳涉水与登山
往来长与君相伴觉后方知道不难盖明此也虽然如
是痴人面前不得与仙说梦。】

「想举情沉。」

【予谓情与想似别而同也想虽轻举第所想者必先缘
境而后想也情虽沉重发者必先由想而后动也
盖想之相即心之所思思而存之于心故常虚悬渴仰
此只以存想善法希冀道理一边论若见色而思见利
而想见一切喜乐之事而存之于心此又属于情矣何
也情乃性之所发也若发之中节即感而遂通之妙也
奈何一见诸境著而不回痴而不脱故其源本清而浊
也其根本飞而况也其体本轻而重也岂吾人之性觉
中有若是想若是情若是境相之多者耶总为一切惟
心造也若想处不真则想亦情也若情能返照则情胜
想矣道家有云情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六祖云无情
无佛种者亦是义也经文以持戒持咒存佛存天之想
为轻者纯于善者也以贪味贪财行淫之情为重者纯
于恶者也所以善恶情想之中而有十分之例加感者
盖专于善恶之论也岂区区想为轻情为重哉倘能纯
情于善重亦可轻也若纯想于恶飞亦为沉也学者须
细思之或问曰经云心欲生天梦想飞举若飞心中善
福兼慧似想自想而心自心也又云纯情即沉入阿鼻
狱若沉心中有谤大乘似情与心为两样也请详示之
荅若飞心中若沉心中语虽别而义同也所以谓之心
者知觉而后有也凡人之一生所作所为或善或恶唯
心知之若相与浑忘则临终之时不现于前反能转业
此之沉于心飞于心者谓临终之时知觉犹存也故善
则超升恶则坠堕此谓被业转也安得谓情与想离吾
楞严经¶ 第 171c 页
心而别有耶诸仁者但能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则外尘
无所依内心无所为想非想而情非情天堂不有地狱
本空矣咦虽然如是只恐依旧寻他舌头路等閒昧却
空里步。】

「十习因六交报。」

【或问曰今人日用中举动谋为无不在此十习六交之
中固难免其沉坠矣然则升举者亦在此十习六交之
中以何方便而越众焉请不吝其说作将来眼荅十习
由六根而起六交由十习而结以根缘尘尘缘识互相
幻成身口意之三业也若论沉坠升举在乎见性与不。】

「摩阿难顶告示阿难一节。」

【此一节乃如来舒金色之臂摩阿难顶且曰有三摩提
名大佛顶又云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何故于
此依旧诘其讲堂林园之见竟未示出一门者果何门
妙庄严路者果何路也要知此节重在不见如来见堂
外者之句此中潜有此门隐有此路也然虽有为权教
实寓无为至理世尊以此段而提挈阿难者盖以讲堂
喻阿难之色身以如来喻阿难之性体以堂外喻阿难
之尘境也柰何阿难不自觉了而移真遂妄所以世尊
以此徵为七徵之首以此见为诸见之本能于此悟入
者又安得不称为大佛顶哉。】

「七处徵心。」

【昔陵行婆被赵州勘破哭声乃云赵州眼光灼破四天
下州问之即令侍者问云如何是赵州眼婆竖起拳头
州遂传偈曰当机觌面提觌面当机疾报与陵行婆哭
声何得失婆亦荅偈云哭声师巳晓巳晓复谁知当时
摩竭国几丧日前机只如世尊问阿难唯心与目今何
所在若是阿难得此妙心当时竖起这个拳头岂不令
世尊拄口无言何更有此七徵耶世尊原为垂手接引
一事故以阿难为法缘开权显实使末代儿孙自迩及
楞严经¶ 第 172a 页
世间为一法也孰为造孰为犯孰为坠哉咦前日圆通
寺无马便骑骡今日普贤庵天热便下河分明只是这
此儿一任诸人唱哩啰。】

「十种鬼类。」

【或问众生既巳非谤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则堕入
无间理固然也云何出为鬼趣唯有贪物贪色乃至贪
党等十种之因而出竟未见破律犯戒毁涅槃者作何
鬼也请解其惑可乎荅众生由有十习就有六交盖习
与交即纯情也然谤律犯戒毁涅槃者岂舍此而别有
哉如十罪中以贪为主贪而不返即痴也贪恨即瞋也
此是意根之业乃根本罪中犯戒之首罪也贪物则有
杀盗存焉贪惑贪罔贪明贪成皆出心之虚妄舌之奸
诈谤佛谤法皆由此出罪之总者破律犯戒毁涅槃是
也罪之散者贪物乃至贪党之十罪是也括而言之不
出五逆十恶故经文不重说耳。】

「十种人道。」

【据上十种则知人道参乎想明者十三合乎情幽者十
七所以昏愚顽钝者多文明特达者少向上者少下流
者多也然此界为五趣杂居故究其用心则人趣中五
趣皆有复形者不止畜生一类如天竺僧皆域晋惠时
洛阳请僧作礼指文法渊曰此菩萨从羊中来又指
竺法兴曰此菩萨从天中来又僧昙翼生时胁有雉毛
故名翼因宿生听法华经得脱雉身故然则人中诸类
皆有不止一类如富贵而慈善者似天中来克很而刚
愎者似脩罗中来贫贱而常冻馁者似饿鬼中来顽痴
而无知识者似畜生中来常牢禁而囚首垢面者似地
狱中来夫种类不同胜劣各异则知来路定非一处今
则偏就畜生一道复形者说以见人身难得而袈裟一
失人身犹难复也故裴公序圆觉云鬼神沉幽愁之苦
鸟兽怀獝󱉈之悲脩罗方瞋诸天正乐可以整心虑趣
楞严经¶ 第 172b 页
菩提唯人道为能耳人而不为吾末如之何也巳矣。】

「十种仙。」

【此十种仙虽优等于人然其所行之术皆属幻妄且罗
汉以九次第定为坐禅法世尊犹责之为妄想缘影何
况著认一色身而求寿相者乎故黄龙斥为守尸鬼玄
沙呼为魂不散死人也或曰几见脩仙者多有显化之
遗迹又有相传之验术似有所倚而不落空谈若近之
脩佛者不惟不见其显妙而反有不如意事岂若西域
道者动彻渡水腾云或入定千百年一醒而阇维出其
舍利似此亦令人有化城之想也而我辈何沓漠之荅
此辈纵履水如平地闪睛如耀日亦是妄想所成有为
所就尽属外道波旬非大乘根器也又安知最上乘法
与太空同体无为而彰以遍千世界为一只眼以无量
有情为一个心其显化鸟得有穷之者哉彼地行者以
食道为功且不知我之甘露浆禅悦食金牛饭云门饼
赵州茶投子油一饱可以忘百饥矣彼飞行者以药道
为功且不知我之阿伽陀药触之则根结皆消一念相
应草服之则万苦尽除寿命无量矣彼游行者以化道
为功且不知我于烦恼矿中炼出佛性金光遍世界耀
满十方矣彼空行者以气精为功且不知我不依气息
不依形色不依地水火风者是真空行也彼天行者以
润德为功且不知我性水真空性空真水能现香水大
海生长鸟昙世界也彼通行者以吸粹为功且不知我
夜明符无尽灯灼破天地过于日月矣彼道行者以术
法为功且不知我以不思议心持不思议咒则三世诸
佛天龙八部立时护卫矣彼照行者以思忆为功且不
知我终日思虑而未尝有所思虑正当恁么时本来面
目自能圆照法界也彼精行者以交遘为功且不知我
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一受形来在眼能见在
耳能闻在鼻辩香在手执捉在足运所谓夜夜抱佛
楞严经¶ 第 172c 页
眠朝朝还共起矣彼绝行者以变化为功且不知我之
变化不造生死不求涅槃不染凡不入圣不居闹不居
静不舍道法而现凡夫相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矣诸
仁者若识著采药炼石运气持咒者是谁或者毕竟是
谁便与和尚共一鼻孔如或未然且去深山岩穴里搬
弄此精魂也罢。】

「三界诸天。」

【或问六欲天虽离尘扰而未能绝欲色界诸天虽离情
欲而未尽形累尚有色质无色界天色空俱无而伏识
现行得定果色此固以各所修因而得證故不能出三
界者也然维摩室中散花天女与宴坐岩边献花闻法
天人散花者变舍利弗而舍利不晓闻法者知无闻无
说而空生欣取此两种天人不知生自何天而受自何
师乃有如是之圣辩神通也而诸天何独滞碍乎且法
华龙女具腥臊之质献摩尼而南方證果涅槃广额掷
屠刀而成千佛一数此两者较之诸天又何如又六念
中念天之法未审所念何天元圭付岳神之戒曰先后
不合天心亦不识所合何天之心请详示诸种乃可荅
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岂诸天离此三种耶但执一
不通妄成绝欲离情空色伏识之因故现三界天形也
彼天女者知佛性本无男女之相则此身可任性而化
随物不变正能化者不变之真也岩边闻法者般若了
然则与帝释竖草何异龙女所献者岂世珠耶即性珠
一呈三界锁殒何智如之若广额屠儿又不可与诸天
共论也何也掷刀者巳非广额乃千佛中一佛所掷也
世尊岂肯犹豫不诺之云如是者正见千古老作家也
所以诸天不悟于此执绝欲为绝欲而不知欲本无绝
执离情为离情而不知情本无离执空色为空色而不
知色即是空执伏识为伏识而不知识即是智强于中
研穷销碍舍苦觅乐舍乐归净殊不知舍有归无犹是
楞严经¶ 第 173a 页
逃峰而赴壑本无含那凡夫外道皆由不翻觔斗而致
若能翻得觔斗则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
般若诸戒定慧及淫怒痴通是梵行能如是即谓之六
念中之念天也亦谓之先后所合之天心也夫天心者
即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
乎况于鬼神之说也柰何在天而不知噫。】

「发真归元。」

【或问若谓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界)皆悉销殒果如斯
言则释迦成佛后无天无地久矣何以十方世界犹存
耶荅昔有问于袁中郎曰仲尼乃致中和者何春秋之
天地不位万物不育中郎曰今人愁苦则晴日和风皆
成忧隐今人快乐则疾风暴雨皆成畅适何关他天地
万物事因人自得不同耳若在孔子分上实位释迦合
上实殒但非粗浮者所能知见夫不殒则不位不位则
不殒殒位之间总无见闻思虑尽之矣奚必深求哉。】

「魔王宫殿崩裂。」

【或问行人发真归元菩萨罗汉不相恼害者正所谓千
圣同源彼此如一也然则魔王鬼神及水陆精灵以何
因缘而宫殿崩裂自相惊慑耶荅方等会上有无量尘
属恼害世尊而世尊安详不遣唯文殊即入破魔军三
昧定魔众当时脑裂而肌骨欲碎世尊兴慈复止文殊
出定魔众乃云宁闻千万释迦佛名不愿闻文殊师利
一名且文殊自白云魔非外来乃自巳心境所招若能
一心大定万虑冰销则内外魔境自灭以此观之喜有
喜魔怒有怒魔烦恼有烦恼魔自性若无喜怒烦恼内
境不出外境不入矣以是因缘能令魔宫崩裂惊惧者
不亦宜乎或又曰心无境灭理固然也其后佥来恼害
者何耶荅那伽大定无论森罗万象俱在定里蹉跎东
入西出男入女出者即此定也是定若使魔王得遇即
令转魔为佛初修行人未能及此虽入真修行路圣智
楞严经¶ 第 173b 页
未圆识阴未尽纵到三摩境界犹如不破明镜未免胡
汉影来佛生相现稍失主持则魔王住舍矣要得撒手
无碍请君打破明镜乃可。】

「五阴主人。」

【或曰正受禅师谓入三摩提者要在不迷五阴主人而
亲识主人面目知主人住处若识其面目知其住处魔
将何所施力岂待煖气渐邻始能销殒之说善固善矣
但不知以何为五阴主人也若五阴中别有一主人所
主则可谓真土矣何云五阴若即五阴而为主则成五
主人矣何得归一请析其源荅发而为识转而为智者
此五阴主人也五阴以此为体此以五阴为用若驾船
之师东西南北无一不晓乃生乃佛为实为权能为无
量劫来生死本者此也即妙圆明无作本心者此也谓
其灵灵寂寂者乃伊假面目也破灵灵寂寂而归之无
所住者真面目也谓其罔象虚无者乃伊假住处也如
如不动了了常知者真住处也昔有生问于见吾子曰
今人所作所为无一不是灵性显现忽然气绝时未审
这个灵灵寂寂的东西当归何所见吾子曰你今问我
的时候这个灵灵寂寂的东西住在甚么处若识得今
日所住处则知后日所归处矣若未知生又焉知其死
哉故世尊谓庆喜曰汝若不识心目所在则不能降伏
尘劳所以知其住处识其面目魔变为佛真无假何销
殒如之不见古之宗师常自召曰主人翁复自应之曰
诺惺惺著他时后日莫受人瞒复自应之曰诺呜呼此
其可谓真知真识者也。】

「色阴区宇。」

【若云动静不移忆忘如一似打成一片而精明不为动
静忆忘所夺可入三摩地矣云何又被色阴所覆盖色
阴者由精明而有有明然后见色明即色之因也有明
然后别暗明即暗之机也精明未脱如痴蝇之扑窗心
楞严经¶ 第 173c 页
望其明以求出不知有纸为隔碍也原见因明不知有
隔也如此则未免落入色阴窠里又如飞蛾之朴灯亦
求明也而不知身被明没即此一精明即是障道之魔
军何关外来者耶昔袁中即过江陵夜见一僧于舟中
自剃其首旁有曰何不点灯中即哂之曰纵有灯亦无
用也彼自有真明在何用假明为要知入三摩地当用
手中眼可也。】

「受阴区宇。」

【所谓得其体而不能用者何也盖见诸佛心如镜中像
此是工夫上事未是见性一著所以虽识寂然不动之
真有在而未晓感而遂通之妙无穷也若得见性则无
事非体无时非用无体而体无用而用何隔碍之有哉
正如香严初见仰山而呈偈云去年穷未为穷今年穷
始是穷去年穷时犹有插锥地今年穷时锥也无仰山
曰师兄会得如来禅祖师禅犹未梦见在此点香严得
其体处也一日香严锄地掷瓦击竹而有声即此有悟
次而成偈于仰山曰我有一机举目视伊若然不信便
唤沙弥仰山曰师兄会得祖师禅也此点香严得其用
处也若得其用则识阴亦超何止受阴若未能得此如
其魅魇之人心固明了而不能足之蹈之手之舞之若
布袋里老鸦欲出则不能出欲破则不能破左研右究
心境炽然不免受阴之有出也可不慎哉可不悟哉。】

「想阴区宇。」

【或曰从是凡身上历六十圣位巳登圣矣何故喻为寐
中寱语荅古人谓修习万行尚成空华宴坐道场犹同
水月纵见灵山一会诸佛圣贤亦是天台眼底之沙何
况六十种络索行门不为真空体上之障碍哉所以龙
女知献珠即授记广额明掷刀是證果故觉速而成亦
速善财不知始参之文殊即末后摩顶之文殊则觉迟
而了亦迟从是凡夫上历圣位者正善财边事也故喻
楞严经¶ 第 174a 页
为寐中寱语何也试观睡熟之人而有寐言及至于惺
了不可得亦不自知可见六十圣位是人虽进历修而
自性不相干涉此惟不寐者知有梦觉之差到地者识
有顿渐之阶也渐中之路既繁则乘间之魔亦扰参理
之想既生则区局之阴方起又岂能如献珠掷刀者之
畅快哉祖师云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道性如虚空
虚空何所修遍观修道者拨火觅浮沤试看弄傀儡线
断一时休又云道性本无修无修自合道若起修道心
斯人不见道昧却一真性反人闹浩浩若逄修道人第
一莫向道能会此老数转语始信搬柴运水汉即是放
光动地人。】

「行阴区宇。」

【或问既云了罔陈习唯一精真则识阴巳现矣何故行
阴犹未尽荅想阴如大流行阴如波识阴如澄冰盖想
即六识行即七识识即八识也想阴巳尽六识灭矣灭
即为七识之半分相又能见诸十二众生者是则精要
复生矣生则又为七识之半分相也有此生灭之境则
清扰犹在安得不为行(阴区)宇也故楞伽所谓不觉五阴
自共相是自心所现不实计有七识身由此观之修行
不知者于中起染故成十种外道也楞伽又云恶心出
佛身血者正以空无相愿三无漏智断彼七识妄觉染
污盖以染如血也。】

「识阴区宇。」

【或问行阴巳尽则生机隳裂而感应悬绝矣且能六根
虚静不复驰逸而内外湛明矣因何犹是识阴区宇未
曾破也荅若欲破尽识阴须凭甚深般若中间少留见
闻少著思议依前又是铁山铜网虽云六根虚静犹若
六根在也虽见内外湛明犹有内外影也且又观由执
元这里纯是第八识生理如镜在握何尝破得此局所
以破后之相六根互用则六根之门巳销明若琉璃
楞严经¶ 第 174b 页
内外之境俱化方得名为向上一著也故镜清和尚问
灵云曰混沌未分时如何云曰露柱怀胎清云分后如
何云曰如片云点太清清云秪如太清还受点也无云
不对清云恁么则含生不来也云亦不对清云直饶纯
清绝点时何如云曰犹是真常流注清云如何是真常
流注云曰似镜常明清云向上更有事不云曰有清云
如何是向上事云曰打破镜来与子相见盖瞻顾精色
观由执元之处正是真常流注不知者于中妄度故有
向下十种外道要得本无留碍须打破镜也天童拈曰
且道打破镜来向甚么处相见还会么清秋老兔吞光
后湛水苍龙蜕骨时。】

「诸根互用。」

【或问诸根互用之法如何解荅互用有二不见性者互
用则为十习六交即百姓日用而不知永嘉所谓触涂
成滞也见性者互用则为三十二应三类化身古德所
谓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也然诸根可合而入于一
一根可分而散于万一处不见减万处不见增又安知
有非一非万之所以然者哉昔仰山问中邑如何是佛
性义邑云我与你说个譬喻如室有六窗中安一猕猴
外有人唤云往往猕猴即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即云
只如猕猴睡时又作么生邑乃下禅床把住云狌狌我
与你相见盖六根犹六窗也猕猴犹佛性也人只知六
根有见闻觉知而不知所以见闻觉知者性也若在见
闻觉如上用心则诸根不能互用若在本来性体上任
运则一根能作诸根用诸根圆成无量觉正所谓无边
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也。】

「八识因缘说。」

【世界未成色身未就总一性觉妙明即真空圆湛之体
儒家所谓无极而太极也盖此妙明一现则如镜生明
即名真常流注楞严谓之觉明为咎者即阿赖耶识也
楞严经¶ 第 174c 页
此识空空洞洞灵灵皎皎如罔象虚无之相楞伽所谓
譬如巨海也海者能纳众流若镜能照万象故曰含藏
又为心王然海之水澄而净为静彻而波为动动则生
而静则灭即心王之中灭则真而生则妄也既有真妄
生灭则成业识号曰末那识楞伽所谓识浪也然又名
之传送者何也盖此识依真染妄缘妄乱真忽有忽无
乍生乍灭故曰传送也传送由知而有知由想生知妄
知真知有知无知生知灭者第六分别意识也此识由
境而知境由根偶而对故眼能识色耳能识声鼻能识
香舌能识味身能识触色声香味触纳之于意而分别
其美恶淑慝精粹幽戾者即意之法尘也楞伽所谓斯
由猛风起也所以八识因七识影现七识因六识染习
六识因五识分别五识因六识揽境然五识非因六识
不能揽境六识非因七识不能分别七识非因八识不
能染习八识非因七识不能影现当自性觉妙明真空
圆湛之初一识尚无何况有八只因一觉明则散为见
闻觉知同体异户十八境界牵缠十二因缘钩锁栽下
三世革囊也楞严既曰若识阴尽则汝现前六根互用
从互用中便能超过十地是必有下手处或曰五识不
著诸相六识不分别取舍则七识灭而八识无生矣其
得互用可乎曰美则美矣犹落云门病处天童所谓船
横野渡涵秋碧此颂到法身处未免棹入芦花照雪明
此颂直饶透脱放过即不可也又曰转而成智可乎曰
转则落于渐次矣只饶转到大圆镜则心经又谓无智
亦无得者何也曰然则何以返还之曰真空太虚也以
一气而化生万物者道也天性也有虚然后有气有气
然后有灵有灵然后有觉有觉然后有知知然后明明
然后生生然后化化化而生生者即生灭灭生也无同
异中炽然成异也若欲返还如天目中峰云一味生擒
活捉百般大用全提正永嘉不肯摘叶寻枝处汝但眼
楞严经¶ 第 175a 页
如眉鼻如口心如发脚如首则眼为天则之眼而见此
性耳为天则之耳而闻此虚鼻为天则之鼻而调此空
舌为天则之舌而尝此真矣夫如是则五蕴为空如来
藏也根尘识为不空(如来)藏也七大为空不空如来藏也
得不成互用哉咦才闻枯木里龙吟又道鼻孔解撩天。】

「转识说。」

【盖性觉之妙明者天然智慧也法华所谓无师智自然
智也及至转为觉明而生妄则是转智为识也今欲转
识成智须明逆顺之理逆顺者即妙明之心向外生妄
而影现为顺为识向内明性觉而真实为逆为智道家
所谓顺则生人逆则成仙也或曰此中何以见其四智
之妙乎曰得到返本田地即是入门见释迦出门遇弥
勒眼识见色色即是空耳识闻声声即是法此正一
相中得见弥陀也古有云任运即常而知则合本妙远
时失候而觉则合妄尘倘能应物不迷此即成所作智
也意者主于分别取舍若能见有亦有而不有见无亦
无而不无遇分别与之分别而常一遇取舍共之取舍
而不变斯则谓之妙观察智也传送识者有风则有浪
无风则浪绝虽前六识既不分别揽境则销其粗分矣
然而依附觉明则生灭之根犹在但能灭之以气生之
以虚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常常积尘斯则谓之平等
性智也如来藏性不离含藏八识此识似镜常明故号
真常流注若能打破镜子则大地法王身全身华藏海
斯则谓之大圆镜智也虽然如是只饶踢翻沧海遍地
尘飞喝散白云虚空粉碎的到来秪许一半。】

「销安逸鬼说。」

【吹万子一日出泥洹之室处法王之殿当斯时太音力
声太素方形唯以何三昧为涉世具嗟彼阐提曹抱尘
焰于阎浮耽鸢鼠于器界其智莫吾信也而髡头哑
者蔽摩尼于衣下眨圆影于眼底其智莫吾进也吾
楞严经¶ 第 175b 页
为昙无竭俟洒血波伦而当机乎欲为莎陀词作不请
之友而醒之乎噫俟则有待矣刖足而泣玉者几谁智
则有悲仰矣药草之三根易庇其不请之友不择主人
请事斯以决巳而殿旁有言曰自古高上之士不入而
藏不动而扬且有坐卧松岩饱刍粟以自乐况复春山
之钓甘贫贱而肆志乎梅熟深山者以芥叶流通而设
问此果莫辩岁时则见风薰雪冽为一色何怡怡然自
得焉若何必汶汶于物浊浊于尘徒卖舌根于齿上而
竟莫怖其杜口者坐断耶若无以上林子规为聒耳也
请思之吹万子聆其说瞩之四方则有声而无形喟然
叹曰彼何人兮乃不可踪迹之若是其语也询诸人圆
主人主人曰阒阒寂寂灵灵皎皎吾之质也销以
复吾太无之初随其圆湛依其性觉不有而有不无而
无吾之极矣奚暇言语为哉请问诸平等公公
戕真返体作用者吾先有之今则闭门打睡青黄
不关其色金石丝竹不关其声若水之常性随圆
不识短长语则吾未之出也请问诸妙观察长者长者
曰剖珷玞以别玉析鱼目以辩珠吾能之也而后是有
是无则随是非有非无则随非是非群起灵台物蔽得
摩诃衍大德以无住益我无心唤我忽尔见闻觉知无
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矣语则吾不能也请问诸垣外
五老五老曰拙本太元之根灵荒之母遭六动之牵缠
七绕之繁系归则同门出则异户轩辕氏名吾曹为五
贼良有以也今则遇怛阔丈人以玄珠而易其睛以无
弦之琴而夺其声以天籁灵灵而变其面孔以谷响潮
音松声竹韵而换其舌根又复以枯木寒灰而转其四
大使吾曹脱脱然成所作处而无心此尚无心孰为有
心而出诸言乎先生宜自反慎勿将心外求若瞥耳回
头彼身自露也吹万子遂柴其中稿其形灰其心问之
无荅举之无陈绝情绪于气漠理庖刀于络经安详自
楞严经¶ 第 175c 页
若额规规而频频少焉殿侧之语者果露其形也吹万
子咄然责之曰若乃安逸鬼也若之所以安逸者非安
逸之所以也若常饭梁齧肥以可其口毛褥纺丝以厚
其身衣食足而思安安而逸逸而倦不展七佛之仪不
筑五王之阶况复知有饥者在巷寒者在林陷溺者在
颠危哉若不见夫白蟒处幽邃于二千岁者好静之比
丘也目放品光而渡河不以筏者黄檗所呵之神僧也
如獐独跃不保其群者瞿昙所病之辟支也虽然巢父
许由善卷子陵为上古之隐君盖彼一时者也又安能
为我今世之觉有情者哉若何以子规启我其归去来
明时吹万子欲痛之以棒窆之以无阴阳地安逸鬼厉
尔厉声曰影之所以弄者童儿也象之所以舞者狂夫
也弃影劳形则不可处阴灭影固其然先生知我为鬼
宁知我亦真乎知我为影宁知我亦形乎夫鬼之所以
为鬼者识也吾有时而鬼复有时而真有时而鬼见闻
觉知无不鬼有时而真视听言动无不真先生莫轻错
过我也吹万子曰吾善知若为鬼者返识成智融智而
后有知也不知若为真者销鬼为真脱真而后相圆也
若但知汝之安逸为是又乌知汝之安逸为非哉盖不
知安逸之所以而安逸也若将何归焉安逸鬼请示安
逸之所以吹万子曰夫安逸者匪一匪多若种莲花于
大焰坑中趺正觉于碎刀树上者此羼提之安逸也蹈
三月聚粮之程而脚跟不遐于户者动用之安逸也唱
悬河之舌根而海口无声者说法之安逸也又乌知有
一身无量身一空无量空收一息而万有全彰遍十方
而一毫不露其安逸何自然耶岂与尔默默于一界一
身踖踖于一心一眼者同日语哉鬼闻其旨恍若失魄
丧神啾啾然曰愿同游安逸矣愿同游安逸矣继而大
圆主人而平等公而妙观察长者而垣外五老异其口
而问音曰安逸鬼销矣吾曹亦愿先生销之吹万子曰
楞严经¶ 第 176a 页
若辈不在销而在融也予唱之而若和之唱之以无声
和之以无音无声则昏昏而默默无音则杳杳而冥冥
混沌之精乃吾之门予与若共游广莫之源于何有探
寥天之一于无生大圆主人曰善。】





一贯别传卷四(终)
楞严经¶ 第 17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