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 558c 页
梵室偶谈
古吴沙门智旭著门人果海录
古人有云只贵子见地不问子行履盖谓有见地者
必有行履有行履者未必有见地也今乃自负狂解
而荡德丧检呜呼痛哉。
因戒生定定生而戒愈完因定发慧慧发而戒定愈
胜故名三无漏学也今甫习定则戒先芜矣甫学慧
则定先汩矣以后后而废前前犹之竖梁柱则掘圮
其基址覆椽瓦则截去其梁柱也欲优游寝处其下
也得乎。
夫惟得其神者能遗其迹亦惟失其要者必染其病
故今之持律者十人九陡演教者十人九流弘宗者
十人九妄欲求得神而遗迹者盖百中无一矣。
戒定慧三学佛法之大纲出苦之要径也今也见律
师之陡遂废戒于不持见法师之流遂弃教于不学
见宗师之妄遂置禅于不参何异因噎废饭甘心守
饿而死也。
有戒无定慧非真戒有定无戒慧非真定有慧无戒
定非真慧有戒无定慧堕在欲天有戒定无慧堕在
色无色天有定无戒慧堕在土木金石或空散销沉
有定慧无戒堕在邪魔神鬼有慧无戒定不免三恶
道苦或曰若是则古人宁取乘急戒缓其义何居答
曰戒缓云者直曰缓之云耳非全无也且豪杰之士
与其急乘缓戒堕恶道而方升何如乘戒俱急常近
佛而无退又复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则急戒即急乘
之阶梯若乃藉经教为名利之本托话头为优免之
牌戒不惟缓而且废乘虽名急而实缓恐甚非古人
卷二 第 559a 页
料拣之心也。
予居径山时始受一食法有禅者曰定共戒道共戒
是务则兹在所缓矣予不屑答也呜呼儱侗瞒盰病
通斯世解文识义能复几人若云兹在所缓应云定
夺戒道夺戒共之一字将云何通。
古之受戒者修心之基址也今之受戒者我慢之幢
帜也古之习教者学道之门户也今之习教者破戒
之元由也古之参禅者增上之要行也今之参禅者
舍戒之别名谤教之途辙也革弊防非是在豪杰之
士矣。
大佛顶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何谓也方受戒则志
在为律师矣方听经则志在为法师矣方参禅则志
在为宗师矣不为律师无所用受戒也不为法师无
所用听教也不为宗师无所用参禅也犹之应院不
为嚫施无所用经忏也俗儒不为作宦无所用举业
也娼优隶卒不为利无所用眩色俳演承迎趋走也
虽然以世法图利事虽卑而无大过也以读书规富
贵则得罪于宣尼以佛法博虚名则玷污于正教其
过可胜道哉。
古者透最后关之谓宗匠博通三藏之谓法师尘业
不侵之谓持律今也稍解粗浅机缘则以宗自鸣略
知流通教典则以教自负但护根本四重则以戒自
满嗟嗟根器狭陋如此谁复可与荷担正法。
予寓龙居时有一老僧看宝积经乃云若先看此经
和尚做不成予曰若不看此经和尚做不成一谓不
成和尚法故二谓无所取于为和尚故噫可为知者
道难与俗人言也。
卷二 第 559b 页
予甫受菩萨戒发心看律藏阇黎古师试之曰汝巳
受大何更习小对曰重楼四级岂上级既造则下级
可废耶师曰譬如登楼既到上层目岂复缘下级对
曰譬如华严虽升他化佛元不离寂场。
一花拈于三藏既说之后达磨来自佛法盛行之时
正如龙巳画就一为点睛则飞去也今龙影尚无睛
何处点。
迩来宗教大失患在为正法之心不切而为门庭之
见炽然讵知为正法则门庭不期高而自莫及为门
庭则正法以争抗而愈玷污。
古有大宗匠之扫教盖为义学之流认指为月而不
见直有也彼已具通教理但不能亲證亲到故夺其
依解俾入真通今之学者尚未梦见教理何所用扫
不几灭法之罪乎。
如来应世教随机设故大小两乘并行不悖其小乘
者出家受具先以学戒为基次则读诵坐禅随修一
法不必兼行其大乘者亦必以戒为基次则读诵坐
禅虽随根合分主助须要兼修决无一往禅思而不
通了义亦无一往持说而不事观心者诚以不通了
义则味禅之犯必成不事观心则说食之讥何济迨
夫末法三学分张尸罗仅成人天之福而持犯未达
犹未保其人天禅思每堕无闻之诮而戒慧两荒多
见沦于恶取持说每为名利之媒而戒定俱废罕不
落于空谈噫安得有豪杰之士一振其颓者乎予虽
身为床座所深愿焉。
末世之中法门衰败良以邪正不分故令宗教扫地
是以丁斯时者未暇较量深浅急须甄别邪正如以
卷二 第 559c 页
深浅则如来三昧迦叶不知迦叶三昧阿难不知乃
至六群比丘犹胜马鸣龙树正法尚尔况末法而可
求全责备乎如以邪正则频伽在壳巳胜馀鸟砒毒
少许便能伤命安得不辩于几微乎故其人若正虽
浅亦可皈依其人若邪虽深愈当贬斥正人虽浅必
害少而利多邪人虽深必害多而利少若欲辨邪正
之致未有出于教理二种定量者也。
古人云宗者无言之教教者有言之宗至言也然则
三藏十二部默而契之皆宗也既巳无言矣安得谓
之教千七百公案举而扬之皆教也既巳有言矣安
得谓之宗故不以说證分宗教而第以门庭施设分
宗教者真噇糟汉也。
数见教门之病则思禅数见禅门之病则思教然有
当互相救者亦有可各自救者良以病在当人非法
门咎也或曰互相救易耳何谓各自救耶答曰真实
义虎决不以画饼充饥真实禅人决不堕恶取空见
且三藏十二部曾无一法不劝修行今之不修行者
皆叛教人非学教人也西来大意直指人心见性成
佛今之不务见性成佛而妄逞邪解者皆谤禅人非
参禅人也盖既云见性安得拨教律于性外既云成
佛安得置教律于不觉即或未见性者未成佛者权
以一句话头作见性成佛方便权置万行门头必须
于此话头信得及守得定是非莫管身世俱忘方是
真参实究是时愤同杀父急似烧眉寒暑饥渴尚无
暇知律检教门又何暇谤直以一门深入未及兼修
亦以一镜既悬能含多影故举起话头万缘俱舍即
是檀度举起话头十恶俱息即是戒度举起话头境
卷二 第 560a 页
风不动即是忍度举起话头绵密不断即是进度举
起话头更无异缘即是禅度举起话头真疑历历穷
义路之渊源诣离绝之境界寻伺无栖能所双绝即
是慧度若不能万缘俱舍十恶俱息境风不动绵密
不断更无异缘真疑历历当知不名真正提话头也
既不能真提话头而独以之为优免牌且以之为邪
见本是岂法门咎哉故知教门禅门法无优劣特以
因地不真利名夺志不免作师子身虫耳果能反求
其本则禅本无病何须求救于教教亦无病何须求
救于禅语云听了佛法不致饿杀听了官法不致打
杀予则云听了教法不致流杀听了禅法不至狂杀
又复学人因地虽或不真若遇真正师匠自能中养
不中才养不才唯其为师匠者自眼未明自事未了
遂乃盲盲相引胥入深坑设有正因之士犹将被其
荼毒况复机教适相叩哉吾故曰法门之坏撑法门
者坏之也。
惟真宗匠可以呵教家之空言惟真义虎可以斥宗
乘之儱侗否则自救不暇何以坚固斗诤为哉。
今之人患不在提话头患在不知所以提话头耳患
不在废万缘患在万缘废不尽耳亦不患教人提话
头患在不知所以教耳且万缘既废则身心世界何
以依然不废废恶而不废善犹在人天废善而不废
恶报必三恶舍人天而趣三恶谓之有智可乎又身
心世界既不能全体放下则真实话头必不能直下
承当以悠悠泛泛之心而提一儱侗话头是自诳也
于悠悠泛泛之人而儱侗教以提一话头是诳人也
以诳人之师诳自诳之弟子法门抑何罪乎故云栖
卷二 第 560b 页
曰人以为佛法复兴吾以为宗风大坏也虽然有血
性汉子正应向此时力振其衰岂因噎而废饭即旁
观者亦岂因东里之妇而笑西子哉。
惟三种人可参话头一者夙具灵根著手便判身心
世界全体放下金刚宝剑当下提起直待大事了毕
然后或见知识或观契经印證自心接引后学二者
虽于道路未甚明白得依真实具眼宗匠死心参究
到岐途处自能为我指点到根节处自能为我解辟
到转关处自能为我拶入三者既未深明道路又无
真实师依必先洞彻教理方乃死心参究虽不能通
三藏众典而楞严一部则不可不精熟也譬如有人
独自远行若不预问路程断有错误除此三种其馀
悠悠泛泛之人而欲参禅悟道敢保十个错有五双
憨大师以话头喻敲门瓦子至言也惟识得本无实
法方能用法而不被法缚或病其说破令人不生切
心则金刚筏喻圆觉标指亦有过耶且惟说破方知
瓦非是宝亟在敲门若不说破必且忘其敲门终日
玩瓦大师此语真救病神丹而人顾病之得无愚且
狂乎。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则参禅也念佛也止观
也皆方便也既谓之门安得是同若知全性起修全
修即性则三皆一致安得是异故真修行人止贵就
路还家何必说同说异增益戏论。
憨大师方便语曲为末世开助道门可称契理契机
或非之曰正道若不得力更令修行助道教门则可
宗乘则断不可噫若论宗乘向上一著则话头亦用
不著既许提一话头巳属方便安得独废助道必若
卷二 第 560c 页
不许持咒为助先须不许提持话头若以话头为宗
而许提则是谤宗若以提咒等为教而不许则是轻
教轻教谤宗何止得罪憨师即是三世佛冤耳。
今之善知识每于根性利者教令参禅根性钝者乃
教念佛若然则参禅惟被上机念佛惟为中下也夫
谓禅不能曲被中下则谤禅谓念佛不被上机则谤
教禅教俱谤扇以成风遂令禅作虚名念无实行可
悲也讵知参禅念佛及修教观各有夙根一一根性
各分三品禅门三者第一等人触著便了更无馀事
此由夙具灵因如时雨化第二等人直下不疑深藏
密养直待瓜熟蒂落大用现前龙天推出任运利生
第三等人具大疑愤如杀父怨判尽乎生究明此事
念佛三者第一等人顿悟自心是佛念念圆明第二
等人深信自心作佛念念入理第三等人深信佛力
无量念念灭恶此复四种一者念佛自性二者念佛
相好功德三者念佛名号四者念佛形像即此四种
各通三等也教观三者第一等人创闻圆理顿发初
心成正觉于刹那示八相干百界第二等人信一境
之三谛净生身之六根伏住地之无明摧见思之尘
垢第三等人发圆解于闻经修五品之观行习三观
以成熏伏五住而趣觉由此言之法无优劣应病则
是药皆灵机有浅深执方则因药成病果能作大医
王必须明鍊众术若是分门耑疗不应贪利妄医既
于馀科不谙且于本科未精致使戕法身贼慧命谓
非众生之恶友乎。
身有病则知忧家不给则知忧时年不熟则知忧方
隅不靖则知忧独于大事未了则不忧佛法将澌则
卷二 第 561a 页
不忧众生业重则不忧或虽忧而不知所以忧或复
培增其可忧噫忧宁有已时也。
宗乘所以超胜者具诸功德而无所住故也若以不
具为不住何异家无斛米两金而曰超胜千金之子
古者相宗易而性宗难故玄奘舍性而习相演教易
而證宗难故神光立雪而断臂今也不然以宗自鸣
者叩以教而茫然也以教自负者诘以相宗而紊然
也呜呼难其所易而易其所甚难何异力不足以举
一羽而曰能举百钧明不足以见舆薪而曰能察秋
毫耶五尺童子当不为其所欺矣。
子始入丛席每见早晚功课则惟恐居先打鼓念佛
则惟恐落后心窃伤之既而游历双径天台等山备
览人情物态盖颠倒处最多卒难悉举矣且如饮食
衣服尘劳也则惟恐不勤持诵礼拜胜业也则惟恐
不惰三聚净戒出世正因也则深厌为烦琐百年活
计生死根本也则常虞其缺略为佛法则慢幢高起
求货利则体面顿忘乃至同一语也谓出于某经论
则弃之如怨敌谓出于某语录则爱之如珍宝世缘
中事则谓与道无妨律检教门则谓有违向上嘻吾
不知其所趣矣。
何谓教何谓宗语言施设之谓教忘情默契之谓宗
故宗也者虽云教外别传实即教内真传也如人以
指指月认指为月不可也谓所指非月亦不可也且
诸佛言教固皆是指诸祖语录亦宁非指今既不认
佛指作月何独认祖指作月也又诸祖所指既是真
月诸佛所指亦宁非月今既信祖之所指何独不信
佛之所指也甚矣人之颠倒也。
卷二 第 561b 页
发大心犹易具正见更难具正见犹易勤修习更难
勤修习犹易除心病更难然心病不除安事修习修
习不勤安取正见正见不具岂真大心以此而论则
直谓之发大心难。
利关不破则得失足以惊之名关不破则毁誉足以
勤之既为得失毁誉所转而犹欲以禅道佛法鸣将
欺人乎抑自欺乎。
不见已之短者愚也见已之短而护之者愚之愚也
不见人之长者恶也见人之长而掩之者恶之恶也
或问予曰汝何愿曰愿生西方曰舍此更何愿曰愿
入地狱曰是何心哉曰西方则上事诸佛地狱则下
度众生事诸佛必从弥陀始以愿王胜故度众生必
从地狱始以悲心切故。
有禅者问予曰汝作何功夫曰念佛曰念佛何为曰
求生西方禅者嗤曰何不荐取自性弥陀惟心净土
用是妄念妄求为予曰汝谓西方阿弥陀佛在性外
极乐国土在心外耶则汝之心性亦局隘矣即汝所
谓不念不求者顾非恶取空耶。
善知识者其犹良医乎世有良医能兼疗诸病者亦
有良医能专治一病者彼兼疗者则应病而与药彼
专治者则非其病不医故皆能寿夭而生死也若乃
伎俩惟一而欲众疾普牧吾知其伤害多矣况彼所
有一伎俩者尚犹未精也哉。
语云真人前说不得假予曰今也假人前说不得真
悲夫。
语云三日卖不得一担真一日卖得三担假呜呼人
心世道之坏其在兹乎吾亦有言曰宁使千日卖不
卷二 第 561c 页
得一担真不愿一日卖得千担假。
人谓参禅则悟道不必求生西方念佛则生西未必
即能悟道不知悟道之后尚不可不生西方况未必
悟耶又参禅者欲生西方不必改为念佛但具信愿
二字则参禅即净土行也又念佛至一心不乱能所
两忘即得无生法忍岂非悟道故人以悟道属参禅
生西属念佛吾独谓二俱能悟道二俱能生西也但
有疑则参无疑则念各在当人下手时自斟酌耳。
古人自牧愈卑而其品愈高今人自视愈高而其品
愈卑古人自处愈小而其道愈大今人自恃愈大而
其道愈小古人自考愈歉而其德愈完今人自恃愈
完而其德愈歉是为不揣其本而齐其末。
小人以巳之过为人之过故每事怨天而尤人君子
以人之过为巳之过故每事反躬而责巳夫以人之
过为巳之过则有四观焉一者眼见恶色耳闻恶声
等皆自业所感非关他事故二者恶境纷纷皆惟识
所现虚幻不实故三者众生烦恼无量应度应断是
巳分中事故四者众生修恶即是性恶众生性恶即
自巳性恶故。
法性本常住云何分正像正像之分全在于人耳呜
呼时丁末季去圣时遥为利者十之九为名者十之
一为自巳生死发二乘心者百千中一为大地众生
发无上心者万万中一此止就禅和料简耳应院及
俗人又不必言矣佛法将安恃耶。
生西方以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此三种
心直至成佛流俗人亦三种心轻心忽心将就心此
三种心常游五趣呜呼前三种心百千中或一有后
卷二 第 562a 页
三种心百千中或一无奚怪口言求生者多而真实
往生者少也。
末法中不可救病有三喜守而不喜攻喜略而不喜
广喜同而不喜异末世中交友有三大恶喜顺而不
喜逆喜口是而心非喜不如不喜胜末法中学问有
三大错好多而不好精逐末而不求本求解而不求
證。
古人疏解经论必为发其幽微示其指归出其纲要
明其修法故随依一典便可了当生死上弘下化后
世病其繁而废弃焉虽似善于变通实大伤干教眼
如五霸尊周周益受削呜呼攀枝忘干罪元不在先
贤因噎废饭训岂可遗后裔扶教者曷深思之。
予初入丛席则见学士堂与务下互相轻也学士轻
务下曰彼不知教不知理贸贸然勤作而巳非我等
则丛林无光辉缙绅莫酬对矣务下轻学士曰我等
竭力而作彼辈袖手而食戒德不见其守学业不见
其成安用是浪荡子为哉予窃伤之私代其作念曰
彼学士堂胡不念务下之劳实我外护我无实行坐
享难消即应一切作普贤想彼务下人胡不念我等
障重无闻熏种彼等聪利皆由夙因即应一切作导
师想则丛林不几盛乎次于一处复见禅堂与藏堂
相轻也禅堂轻藏堂曰彼但能钻故纸图嚫施耳使
其进而坐香求出生死安可得亦安可能哉藏堂轻
禅堂曰彼且坐食而身不劳守痴而心不用叩以了
义则茫无所知警其昏沉则嗔心震发悟道者曾无
一人著魔者且见接踵又何如看经种般若因而作
务得人天福耶予倍伤之复代其作念曰我禅堂人
卷二 第 562b 页
胡不念大事未了滴水难消彼堂则应和常住实有
外护之功阅览藏经复为思修之本设我念念亲切
而法行亦无超于信行倘更悠悠自纵则禅坐反高
出于坐禅彼藏堂人胡不念明理不修行说食终不
饱发心欲坐禅胜十方论师况今谢绝万缘并除昏
散专心向上穷究本参我等散心岂能彷佛则法门
不亦光乎惟其贡高各蕴于本怀忌剋每形于口吻
致令是非蜂起体段两伤师子身虫之罪皆不得而
辞矣哀哉。
凡人智利者宜于慧行力强者宜于定行然亦各有
二种慧行二者一乃单从慧入明极则诚不烦修定
而自得定此由夙因深厚习气微薄故也二乃能发
闻解不能即證必须依解起行行起解绝若不猛做
一番不能亲證亲到故须以定力济之也定行二者
一乃单刀直入便能彻法源底此亦夙因深厚正见
力强故也二乃但能死守不能权变每每或堕空见
或耽味禅求脱反缚求升反坠必须以慧行济之方
免堕坑落堑也复有智力并备定慧双圆者如佛在
世时闻法得道及六祖等是也若夫借宗教以资牙
后慧托话头以为优免牌慧行定行两无所当名为
师子身中虫耳。
云栖大师发挥念佛法门则曰有事一心不乱有理
一心不乱说者谓执持名号是事一心参究谁字是
理一心抑何讹也夫事一心者则现前历历明明不
昏不散者是也理一心者则默契无生洞明自性者
是也是则参时话头纯熟犹属事门念时心佛两忘
即归理域安得以事独指念理独指参也又参谁字
卷二 第 562c 页
谓之究理则可谓之理一心则不可然苟非其人即
究理亦未可轻易何以故事有挟理之功理无只立
之能幸审思之。
甚矣二见之为害也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同依
于一心而判然为二宗乘与教乘同传于一佛而判
然为二法性与法相同秉于一音而判然为二慧解
与行门同诠于一教而判然为二二见纷然正见灭
矣。
坐禅之名一而实则有六一曰圆顿禅二曰次第禅
三曰利慧禅四曰钝修禅五曰世俗禅六曰假名禅
圆顿禅者创闻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不可思议微妙
理性而发其心此复四种一者乍闻即悟顿證自心
不落阶级具足智德二者以未顿證便能起大疑愤
畟塞虚空当下依正两忘凡圣坐断昏散无栖泊处
智理无凑合处俨如有气死人直待冷灰豆爆三者
虽未能直下成片然实信得及实疑得定虽被无始
业力所缠种种昏散种种障缘不退初心或一向单
提或道品助成毕生不起名利心不起馀乘心约机
即钝约根亦名圆顿种子四者先于教典留心讨明
理性随起观行名为乾慧次得相似理水名入信心
次乃发心名入正位既入正位即与顿悟者同一智
德须知顿悟之人本从多生熏习而来故初心之人
不可不于至教厚植种子也次第禅者先以空慧修
一切智观一切法无不皆空次以假慧修道种智观
一切法从空建立后以中慧修一切种智观一切法
非空非假即是第一义心利慧禅者达一切法如幻
如梦等当体即空非空故空钝修禅者复有四种一
卷二 第 563a 页
者为得神足行菩萨道修于根本四禅依之发通二
者深观十二因缘坐断无明三者深观四谛刹那断
感證真四者虽深知苦必修九次第定渐次断惑證
真世俗禅者复有二种一者凡夫以欣厌心修上八
定二者外道计彼涅槃修习彼定假名禅者复有三
种一者虽闻圆顿名言但慕其名都不会义勉强提
一话头尚未解尽话头义路何况能到义路穷处是
人以一句话头作优免牌尽废他善死在系驴橛上
虽能稍却昏散且未能得世俗禅定安望圆顿虽无
大害却失闻熏无量功德二者于诸祖机缘深求道
理废寝忘餐或时得一义路入处辄自认为有所醒
发便作得本不愁末想是人虽不拨万行而常自躲
身无事甲里且以解行分作两橛是名谤真般若三
者有等但好虚名以诸祖机缘资牙后慧胡说乱说
自害害人或挂虚名言参话头偷安藏拙昏散不除
憎爱恒炽空消檀施败坏法门巳上六种分之则成
十有五等若再料简差降更多嗟哉末季徒取其名
莫稽其实奈之何宗教不扫地也。
古者谓虚舟飘瓦则不生瞋今也亦生嗔矣谓鹊噪
鸦鸣则不分别今也亦分别矣逆顺境缘尚安望其
能脱然耶。
法门有七坏相有六兴相何谓七坏相一者或惧命
夭或知命孤或以家贫故令出家二者或以避难或
以无聊或以激气或求安乐故自出家三者求清高
故自出家四者以好名故受戒五者以好名故听经
六者以藏拙故参禅七者以好名故参禅此七种虽
高低不等优劣判然同为因地不真其坏法门一也
卷二 第 563b 页
何谓六兴相一者为生死故出家二者为菩提故出
家三者为修行基本故受戒四者为修行门路故听
经五者为了生死故参禅六者为得种智故参禅此
六种者虽大小不等偏圆有殊同为因地真正能兴
正法一也噫凡吾同类尚自考之倘因地本正则善
自保持俾终于正而不入于邪或因地未真则痛自
改悔速反于真而无溺于伪庶几自救亦救法门耳
正人观邪法邪法亦成正邪人观正法正法亦成邪
深人观浅法浅法亦成深浅人观深法深法亦成浅
圆人观偏法偏法亦成圆偏人观圆法圆法亦成偏
道人观俗法俗法亦成道俗人观道法道法亦成俗
呜呼今之正法成邪深法成浅圆法成偏道法成俗
往往是矣欲其复古安可望哉虽然试各自简点苟
知其病必知其药吾深望之。
有名同而实异者如佛言道则谓三种菩提老言道
则谓虚无自然儒言道则谓五常五伦盖未可同日
语也有名异而实同者如台宗谓之一心三观贤首
谓之一真法界相宗谓之胜义惟识禅宗谓之向上
一著盖未始少异也譬如同一帝都或曰北京或曰
燕都或曰顺天府名虽异而实同今有盛谈北京之
胜而顾鄙燕都为陋劣或盛谈燕都之胜而复鄙顺
天为陋劣吾知其必被嗤也彼性相分河南北竖党
何以异此。
淞江有李居士寓天封寺猛欲出家予问曰汝欲出
家曾看经否曰未也曾看语录否曰稍看曰何以看
语录不看经曰经则烦细语录则爽快可观予曰若
取爽快可观无如水浒传三国志矣。
卷二 第 563c 页
弟子通瑞较刻
弟子通玄募赀助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