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 第 639c 页
宋文宪公护法录卷第四
皇明金华宋濂著
云栖祩宏 辑
虞山钱谦益订
* 碑
** 重兴太平万寿禅寺碑铭
洪武七年七月二十四日 呈帝御武楼下中书右
丞相胡公惟庸率百官晚朝 上诏曰太平府万寿
禅寺宜复还浮屠氏彼道者流当自造玄妙观居之
先是有 诏江东诸州县各留寺观一区以聚道释
之众馀皆罢斥寺适在所斥之数玄妙观道士以观
基卑陋而寺之室宇尚虚擅假之以为栖止之地越
十年 皇上知之故特有是 诏于是缁流咸集手
持香华望 阙遥拜以谢 宠恩既退复相与言曰
寺即吴之化城当吴之时佛法虽至中国而大江以
南则无有也赤乌中康居沙门僧会实来祈获释迦
文佛真身舍利始创三寺其二即金陵之保宁海盐
之金粟其一即今寺也在郡治西北若干步及宋武
帝筑凌歊台干黄山尝绕寺中立为二十八子院度
僧一千人寺益增重由唐以来尤多名僧其清升者
筑舍利塔大戒坛清风亭李太白同季父阳冰来游
为赋诗亭中有升公湖上秀灿然有辨才之句县令
李玄则新造铜钟白又为作铭一时高风雅韵固巳
照映古今矣宋景德间敕改化城为万寿而安抚使
张安国书其门额自时厥后明悟大师万新来为住
持当世名士如杨次公郭功父皆与万新游其倡酬
之诗至今人能诵之元祐初僧文跃进圣德颂六首
朝论嘉之奏锡紫衣师号建炎三年寺燬于金兵绍
兴某年郡守郭伟因筑州城移寺于武雄营其地去
郡治之东若干步重搆之功则慈济大师蕴文也继
碑¶ 第 640a 页
蕴文而主寺事者乾道元年则法清并子院为二十
而去其八宝祐某年则妙净修放生池凿石架梁干
其上元大德元年则善才创外三门及重阁五楹间
严奉一大藏教天历二年则喜圣建大雄调御之殿
重纪至正四年则宗明铸大鸿钟而覆以岑楼惟兹
兰若自吴至今巳历一千二百有馀岁名人辈出后
先经营匪一朝夕矧又遭逢有道之朝尊崇像教使
既废而复兴吾侪敢不竭力上承德意寺旧以甲乙
相传子院尚存一十有八盍若合为一更为十方禅
刹请高行僧主之言巳众僧翕然同辞走白于当涂
县曰百福住山海岩智公广慈圆悟大师昙芳忠公
得法上首也践履无愧古人愿使居之县言之府府
上之仪曹仪曹达于中书得报下如所请海岩既莅
事勇于有为既葺调御殿重饰佛菩萨护法天王诸
像又建圆悟堂九楹间改子院殿堂作水陆梵变修
内外三门筑周垣三百六十馀文其用功岁月则自
七年之冬以至十年之秋云海岩以成之为不易也
命道證妙期来徵予记予以年耄辞而天界大禅师
泐公及虚白杲公力为之请乃作而言曰世降道微
斯民益难治顽嚚狡狂日接踵而生非西方大圣人
演为果报之说岂易慑其非心哉柳子厚所谓阴翊
王度者是巳历代帝王敬恭匪懈而 圣世为尤隆
盖以此也况万寿为一郡之首刹海岩与其徒殚志
毕虑唯恐有废坠又援荆国王文公蒋山故事合诸
子院而为一亦可谓之贤矣虽然有成有坏世间相
耳毗卢楼阁不离世间不即世间斯得万劫而长存
者善学佛者又当于此求之铭曰。
「 像法东流达于真丹赫兮焞焞如日行天大江之南何独不照神师实求敷其化导精诚上通吁之益坚设利忽降有声铿然启大伽蓝如鼎斯峙兹惟化城
碑¶ 第 640b 页
皇明照烛洞见毫发
诏下九天还其故物龙象骏奔有叹有吁自非
帝力奚能致斯乃鸠乃功乃萃乃积精白一心以承休德夷者崇之[乳-孚+黑]者饰之缺者完之什者植之栋宇翚飞舟彟藻丽兜率天宫来移人世有钟锽锽有鼓庞庞说法于堂其声孔扬其声孔扬黑白耸听结习皆空各正性命惟皇御历手执金轮与佛同仁覆焘无垠太史造铭赞扬
帝德镵诸坚玟昭示无极」
** 句容奉圣禅寺兴造碑铭
句容县之东四十五里有地曰白土埭原陆衍迤林
樾苍润郁冈虎耳良常诸山屹立乎东西联辉分彩
神秀之所融会而奉圣禅寺宅焉按金陵塔寺记初
名永定梁武帝时有大桑门宝亮主之帝方尊崇释
乘闻亮精通义学命撰涅槃经疏参订辨博允契朱
佛甚深微妙之旨寺因籍之增重与诸大刹争雄唐
季兵燹纵横寺日隳废伪吴杨氏据有金陵其检校
仆射许褒遵厥父司空雍之命新作之割腴田在句
容丹徒者若干亩以饭浮屠夫人景氏犹以为未足
复施句容田若干埤益之宣城二比丘曰义爽曰廷
规行业峻洁仆射具疏延居寺中盖大和年间也至
宋大中祥符初始赐今额沿于宋季又复摧敝弗支
群僧皆风雨散去丹徒之田亦为闾右民施茂等所
夺元至元中住持平山坦公不惮四千里之远北诉
于中书移文江南总摄且命下其符于镇江凡历七
载之久殚三往返之勤侵疆乃平山既迁化灭庵受
公继之后虽数易其主而未遑设施至正二年癸未
碑¶ 第 640c 页
笑岩禅师往补其处当屡废之馀室如县罄积逋之
未庚者踰五千缗笑岩昼夜不自宁议鬻不毛之山
以偿敝衣缩食孜孜以兴建为务不四三春秋粟盈
于仓帛溢于囊乃剪岁荒乃辟灵场乃树栋梁九年
巳丑释迦宝殿成明年庚寅抟土塑佛菩萨暨大弟
子护法神王诸像环以大阿罗汉慈容穆如几座香
华严奉如式曾未几何三解脱门又成右设涅槃之
居以处有疾僧伽左建仆射父子祠而他施者附之
又明年辛卯演法之堂又成名之曰正法眼阅三月
栖禅之室又成名之曰清净觉海且拓其术径别筑
小山门以为喉衿通名曰定林山西庑及众寮次第
而就又四年乙未像四天王神于山门缭以周垣延
袤三百馀堵委蛇缦回如云横阜截防限遂严又明
年丙申禅师迁保宁而怀楚津公南宗定公先后而
至皆刻厉有为益其土田当是时 大明建都江左
而浙右犹未尽平寺当毗陵京口之冲骑步之兵爨
息者旁午睹其宏敞严饬戟手相戒不可犯洪武二
年庚戌仲纶弥公来司寺事病东庑之未称也撤其
故腐易以新坚而规制于是乎大备殿以间计者凡
三室与门如殿之数堂如门之数而溢其二两庑如
堂之数而加以七倍其悬钟之楼则仍其旧焉仲纶
潜心内行为四众之所趍仰且念笑岩锱铢之积以
克溃于成视衒奇钩货以病民者相去万万苟不图
之显刻金石则后来者何自而知之力请濂为之记
夫自辛卯兵变以来江淮南北所谓名蓝望刹多化
为煨烬之区而狐兔之迹交道过其下者无不为之
太息奉圣禅居有如鲁灵光岿然独存非惟金浮碧
明照映于山色水光之际而钟鱼之互答初不异于
承平时岂亦有数存于其间乎虽然人事之尽诚足
以胜天自非主之者叠矩重规求其持久而不坠若
碑¶ 第 641a 页
此或未之见也读予文者尚念昔人搆缔之艰而继
承于无穷哉笑岩名善愈族某氏明之昌国人说法
嗣仲芳伦公耆旧僧宗铉笑岩同邑人是寺之役其
功为最多系之以铭曰。
「 皇矣像教自西徂东丕建塔庙牖于民衷青天震雷以耸群聋蹶然以兴豁尔而聪句容之墟白土之里川媚山辉灵和萃止彼阿练若雄焉中峙由梁洎元成坏凡几有伟一师飞锡而叹不创宝所妄邪孰閒白业所感在弹指间靡仆不起何阙弗完涌殿峨峨飞楼[泳-永+裔][泳-永+裔]像变严严梵夹晢晢觚棱腾翔舟艧绚丽兜率天宫下移人世粤自兴戎劫火飏埃庄严胜域鞠为草莱此独岿然鸾骞凤回都人聚观一何壮哉赋形两间固囿乎数人定胜天如鸟建羽千里奋飞能令颠坠式缵式承胡宁弗顾宝华楼阁不涉有无光明发舒号为毗卢遍覆大千了无欠馀凡尔方袍摄心澹洎来居来游无證无作太史勒文因病注药尚祛昏迷同归妙觉」
** 重建绳金宝塔院碑
南昌之城南有佛刹曰千福相传唐天祐中异僧惟
一之所建也当经营之初发地得铁函四周金绳界
道中有古剑一设利三百馀颗青红间错其光烨然
于是建宝塔取设利藏焉改千福为绳金塔院落成
之日爇栴檀香香气郁结空濛中僧伽大士显形于
其上正与塔轮相直万目咸睹君子疑异僧盖大士
之幻化云初郡多火焚堪舆家谓塔足以厌胜之巳
而果验宋治平乙巳知军州事程公某以其有关于
民最为吉徵鸠钱二十五万修之绍兴庚午尚书张
公某来佩郡符复倡众荐葺之一旦塔影倒现于治
工游氏家上广下锐层级明朗宝轮重盖一一具足
元至正壬寅戎马纷纭院宇鞠为椔翳惟兹塔岿然
碑¶ 第 641b 页
独存瓴甓亦且摧剥殆尽乙巳夏六月院僧自贵与
弟子匡弘同袍善慧各抽衣盂之资刱库堂于东偏
日夕以兴复为巳任 国朝洪武戊申夏四月清泉
兰若僧道溟与前三比丘披伽黎衣手执熏炉向塔
前发大弘愿曰惟塔庙之建起信心而入菩提今废
坏若是不可以不图溟等誓尽今生为之惟威力加
护焉誓毕持历走民间施者多应其月癸丑众工皆
兴趍附如蚁忽有钜甓自颠坠稠人中咸无所损伤
又明日乙卯五色光起塔间豳豳荧荧围绕良久而
殁冬十一月某甲子塔完塔凡七成成各六棱环以
峻宇前厂小殿以奉僧伽大士栏槛坚致洞户玲珑
檐牙翚飞宝铎如语观者以为帝释天宫所造化现
人间巳酉春三月道溟示寂匡弘等叹曰院役其可
不终事乎益聚施者之财于冬十有二月造释迦宝
殿一所抟土以肖三世诸佛殿后复搆屋三楹间直
达僧伽之殿中塑曼殊师利普贤观自在三尊像庄
严岩岫从壁涌出挟以两庑前至于三门门内甃以
方池绀绿可鉴一如大伽蓝之制讫功之日则甲寅
冬十一月某甲子也惟我如来弘开度门树塔立庙
所以使其见像起信信为一切功德母万善皆自此
生非徒耸观瞻而巳也矧能助地形之胜消弭灾害
阴骘生民废而不兴是岂人情也哉道溟之与三比
丘精进弗懈终能遂所志而后止非其才有过人者
不致是也匡弘等不远千馀里来请予记因为历序
其事而系之以赞曰稽首大慈父利益于群生塔婆
之所建种种诸方便耸起霄汉间有如苍龙角人有
遥观者至诚皈命礼不待登伽蓝巳足摄憍慢所以
四大海无处不建立异僧何国人杖锡来洪都指地
发铁函中有设利罗光辉夺人目其数过三百封缄
重之树塔镇其上四众方作礼香雾空濛中乃见
碑¶ 第 641c 页
僧伽像作彼慈悯相身被郁多罗手执青杨枝欲开
甘露门以解热恼故成坏虽相寻神幻终不灭影倒
治工家下锐而上弘化导于众生示以顺逆故忽遭
戎马兴鞠为椔翳场岿然撼风雨中有不坏者溟等
发弘愿誓加庄严力荧荧五色光出现于塔表万目
皆瞻仰以为未曾有施者如川至不日告成功栏楯
互周匝洞户各轩敞帝网日交参宝珠仍绚烂绘画
诸菩萨以及天龙众拥护于后先生狞若飞动自兹
弹指间涌殿及崇闳一一皆现前镇兹清净域福遍
一切处毕方不敢见永无郁攸孽人见有为迹不知
皆无为会事归一心无非无上道我今作赞辞笔下
起楼阁内有无缝塔光覆大千界一涉思惟间即堕
外邪见。
** 苏州万寿禅寺重搆佛殿碑
苏之长洲东北二里万寿报恩光孝禅寺在焉初晋
义熙中有沙门曰法愔自西域至中夏与慧远法师
结社庐山巳而来苏以念佛三昧化导有情苏人翕
然归之为建净寿院梁时更名安国唐长寿二年又
更名长寿寻燬于兵吴越钱氏有国中吴军节度使
钱文奉重作之又更名安国长吴寿禅院始易禅僧
明彦主之宋大中祥符二年丁普公为奏改为万寿
崇宁二年诏加崇宁于万寿之上政和初又更名天
宁绍兴七年复诏更今额为徽宗荐严之所元至正
末天下大乱寺为兵所焚群僧散走鞠为椔翳之场
国朝洪武癸丑蒲圻魏君观来为郡周视废基蹙额
而言曰是刹之废不得名浮屠不足以起之行中禅
师仁公乃寂照和尚世适今住虎丘德涵道融堪为
人天师且兼通儒家经发为辞章严简而有法内外
之学双至中兴之责庶其在是乎遣使者致书币凡
三往而后应之视其寝室则床第篾如也稽其榖粟
碑¶ 第 642a 页
则盎无斗储也讯其执役则童隶无有也师泊然独
居若享万钟之禄者曾未几何僧之散者复还远近
清修士鱼贯而来有馈食者有供三衣者有施黄白
金者禅师曰可矣戒左右重搆大雄殿五楹间凿石
于山市林于江陶瓦于郊工者奏技壮者献力鞠明
究曛不督而集四阿有严若翚斯飞丹雘绚烂眩人
心目僝工于甲寅春二月至乙卯冬十月厥事告成
禅师太息曰寺之凡役殿为钜殿既成门庑堂室当
易为尔吾耄矣宜选春秋强盛者继之禅师乃退居
松林兰若勤旧合舆议延莹中瓛公嗣其席瓛公尝
请业禅师不复固辞乃走吴江水月废刹辇致三世
如来像妥奉殿中观者起敬瓛公昼夜孳孳将次第
成禅师之志复来请文以示后之人诚可谓贤也巳
呜呼大千界中不离一念建治销毁随感而形者也
兹刹付之虐燄化楼观而为灰烬果谁使之哉此一
念也今也剪翳剔荒变瓦砾而成梵宫又孰为之哉
亦一念也善恶之所系其悬隔有如此者可不慎欤
禅师起废之功无让于开基瓛公善继之力必渐复
于旧观皆肇于一念之善者也法社缁衣之士来居
于兹来游于兹尚当扩而充之为声闻为缘觉为菩
提萨埵虽等妙二觉亦可拾级而升无有出于此念
之外者毋徒委为有漏因果而忽之哉寺有唐僧贯
休所画十六罗汉像颇著灵异吴越时邵思宝等共
建尊胜二石幢今犹存诗曰牵牛南斗姑胥墟义熙
神僧建梵居相传正受启凡夫以法笼络为周阹洿
泥欲现金芙蕖盛衰相寻云卷舒岁几及千道如初
飞楼涌殿薄太虚郁攸毒燄翻赤乌化为灰烬无复
馀上遮丛棘下夫须白烟斜日寒隼呼虎丘尊者名
浮屠见性炯若摩尼珠胸中藏书比石渠应聘而起
三叹吁食无糗粮衣无襦赤立何以兴吾庐潇然一
碑¶ 第 642b 页
榻结双趺风声飒飒撼州闾四方闻者鱼贯趍布帛
盈橐粟满车捆载有若神鬼输成此宝搆只须臾龙
础承楹列玞珷榱题攒星涂以朱日月回薄气扶舆
摄悭破执道力驱空中楼阁齐毗卢法筵谁嗣乃其
徒利如干将温六瑚吴江有刹委平芜尚留像变金
作肤妙庄严像悯且都辇致中座清莲敷直揭红日
升天衢大纲既挈万目摅三门夹序暨堂涂势可驯
致当不孤秪今胜概夐然殊里白骈首施拜膜镗鞳
始获闻鼓鱼有情弱质同巴且暮枯宁复论朝腴一
念摇曳风中旟大雄慈悯犹巳痡乃假塔庙作世模
由外修内垢净除事为不落有与无空空色色皆真
如作铭者谁列仙儒镌之青瑶字萦纡后千百载期
不渝。
** 毗卢宝藏阁碑
乌伤之墟有山郁盘名伏龙山山颠有寺号为龙寿
宋治平中又更圣寿寺废巳久莽为荆榛元泰定末
有大导师千岩长公飞锡而来从者如云一弹指顷
幻成楼阁导师示寂后十二载比丘如海来补其处
四众悦服如公在时十二时中常作思惟金口所宣
十二分教受持之者发明自性此乌可阙乃与勤旧
良杞是图西往姑苏扣诸檀度所施白金数将十镒
奉以为贽于福严院请致毗卢大藏尊经满六百匦
稛载而归乡之善士至四三千奔走往迎爰自山麓
以达殿堂约二里所夹道耦立各各合掌次第受经
而传递之纵横错综无弗及者琅函既登头面接足
礼佛而退海之与杞又复思惟有经无阁与无经同
何以自表启人敬心孜孜持历遍走民间欲聚铢黍
以成丘陵杞弟德邻素乐真因尽心化导惟日不足
又有僧脩宣劳其间历七年久始见功绪乃撤旧堂
载筑载营均齐合度无有倾陊于是命工伐木于林
碑¶ 第 642c 页
琢石于山造陶于原锻铁于冶总总林林不戒而趍
而其梓人曰陈新氏亦绝荤肉率匠莅役 国朝洪
武龙集丁巳阳月斯届其日乙卯始奠梁楹阅六十
旬乃讫厥功阁敉五间其高七寻周以明轩觚棱骞
飞蚩尾冲霄犹如化宫影落天半中像大悲具千手
眼左右于佛饰以黄金种种庄严华侈胜特东西相
向列以长龛攒布庋格妥至诸部索怚览藏毗柰耶
藏阿毗昙藏其为功德微妙难思刊定因果穷究性
相垂范四仪严制三业研真显正覈伪摧邪无所不
具无所不感有信礼者如闻世雄出大音声天风海
潮震荡空际一历耳根万劫不磨重阁之下仍设高
座演说妙法以耸人天龙鬼之听遐迩之人来游来
瞻举手加额叹未曾有海复来谒请述记文用告来
者是缵是葺永久不坏我闻法藏总为五千四十八
卷以别计之凡六百亿三万一千八百八十八字之
多于一字中各有点画于点画中各备形声是名为
字积字至于三百四百或千万言是名为经积经以
至恒河沙数无有穷极悉会于一是名为心譬之于
佛自一至十自十至百自百至千千佛千身于一身
中各具手眼是名为佛一有不具于相则乖大慈悲
父以一佛身用表千身示现神变出千手眼颠倒捧
执靡不如意是名大慈大悲之道是名法藏或微或
显不越一心心外无法法外无物千佛各具不见其
少大悲通具不见其多此何以故清净海中微尘刹
土佛身充满无有限域天地日月河山草木飞走游
泳洪纤高下有情无情或出或没在佛身中与无外
者虽其手眼至那由他及无算数亦不见馀况止一
千由此而观手眼同遍于虚空界不见一只亦犹契
经充塞宇宙不睹一字无体之体无文之文终日呈
露遍照十方敛藏于密初无一发苟以凡情妄加度
碑¶ 第 643a 页
量如刀割水非狂则愚金华居士逢此胜缘欢喜踊
跃记阁成事意有未尽复说偈曰我闻善慧师善巧
度迷情建立大机轮中[尔/口]三乘教运行才一周功与
持诵齐后代踵遐轨严饰日益胜黄金暨丹砂栴檀
众香等合成大宝藏涌现瀛海中大龙负之出天魔
鬼神众手持刀剑具护法禦不祥苟一撼动之循环
不复停光色声香类一一相奋轧如谈苦空义闻者
得殊利诚以宝轮转众法与之俱法转心亦转顿悟
在刹那此以何因缘乃独尊阁之胶执于一隅森列
众星比如如屹不动曷以发群机其于立法所宁不
稍乖戾当知一切法本来常寂静静为动所基非静
动奚寄动静二俱泯始不为境转来升斯阁者日见
众宝函周遭逐心施不翅风雨疾回视他转轮昭昭
涵万象清净若止水毫发不动摇方知非动静不受
有相摄若人以相求执灯入宝山竭力若穷探得一
而遗十红日行中天众宝皆现前一览心目了无有
隐遁者此岂有奇因不为相缚故我今稽首礼作此
法藏偈千佛为證明同归大悲海。
** 四明阿育王山广利禅寺碑铭
四明阿育王山广利禅寺在郡城东三十里阿育王
山即鄮山昔在周厉王时东天竺国有阿育王造宝
塔八万四千贮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命耶舍尊者放
光役诸鬼神分布于四天下而鄮山当其一故更名
之晋太康三年并州猎师刘萨诃受梵僧指授即改
行为僧易号慧达遍求舍利塔于洛下齐城丹阳皆
弗获行至会稽之鄮山忽闻地下钟声慧达哀益切
越三日忽舍利与宝塔从地涌出其相青色似石非
石高一尺四寸广七寸五成四角光明殊胜慧达见
巳悲喜交集而塔之出现实肇于斯时矣义熙元年
安帝始搆塔亭覆护而度二七僧守之宋元嘉中文
碑¶ 第 643b 页
帝增创祠宇且以封袭未严斲木为浮图三成函之
梁普通三年武帝又命建殿堂房廊奉之赐额为阿
育王寺大同五年帝令其孙岳阳王察改浮图为五
成绘帝暨昭明太子二像藏焉仍施黄金五百两造
铜佛四百躯写经论五百卷铸四铁鼎以镇四角寻
蠲复其赋调给兵三十设营防卫陈宣帝度僧守塔
如义熙之数唐中宗遣使赐金又下诏加护之至武
宗朝并省海内佛寺塔归越州官库宣宗立像教重
兴又入于开元寺鄮山僧愬于观察判官蒯希逸而
还之懿宗咸通中又度僧三七人守之梁贞明二年
钱武肃王遣弟铧等迎塔作礼明年正月回止西陵
岸放光照江中其明如昼又改浮图为九成第三成
寘七宝龛用以贮塔周显德五年寺灾文穆王请致
武林龙华寺新其浮图其成如前数而藻饰有加焉
中龛杂用百宝范黄金为座悬珠璎以庄严之宋初
寺又新大中祥符元年复赐以广利为额拓为十方
禅刹其主僧自宣密素公始可考见宣密五传至大
觉琏公名振天下仁宗待以殊礼作诗颂十七篇遗
之熙宁三年大觉为搆宸奎阁苏文忠公轼实记其
成大觉日与九峰韶公佛国白公参寥潜公讲道一
室扁曰蒙堂丛林取则焉高宗即位以寺为舍利所
宅亲洒宸翰锡名曰佛顶光明之塔大觉十五传至
大慧杲公绍兴问来领寺事四方学徒川奔涛涌而
食或弗继乃于奉化忠义乡堤海涂成田一千馀亩
各般若庄大慧四传至妙智廓公缵承益虔淳熙元
年冬孝宗之子魏王恺出镇其土二年孟夏四月瞻
舍利毫光发祥青红交绚变幻不一更用黄金为塔
而藏宝塔于中冬十月一日孝宗遣内侍省西头供
奉官李裕文取塔入内妙智护之行舍利现于塔颠
如月轮相又现两角如水精珠若此者三御书妙胜
碑¶ 第 643c 页
之殿四字俾揭于塔所妙智再传至佛照光公缁锡
坌集不减于昔时尽鬻赐赍之赀市田四千馀亩视
大慧加三倍焉名吉祥庄佛照十五传至笑翁堪公
有权贵人至寺戏问曰舍利何在笑翁指道傍松谓
曰此处即有巳而松枝皆放光贵人惊异即寺之门
巷建二石塔以表之笑翁又仿古制累石为塔者三
列于寺右以僧之归寂者宋季寺又灾宝塔附安
别院元至元十三年春三月世祖命使者奉塔至开
平龙光华严寺寻迁燕都圣寿万安寺集僧尼十万
于禁庭大庙青宫及诸官署建十六坛场香灯华幡
之奉备极尊崇世祖亲幸临之夜有瑞光从坛发现
贯烛寺塔相轮之表又自相轮分金色光东射禁中
晃耀夺目世祖大悦命僧录怜占加送塔南还更赐
名香金缯诏浙江省臣郡长吏增治舍利殿宇笑翁
十二传至顽极弥公适际良会遂以诏书从事未曾
几何甍栋雄丽如天成地涌上薄云汉宝塔还干故
处顽极四传至横川珙公道被华夷禅学为之中兴
僧伽来依法轮者至无席以容二十三年大建堂宇
以居之横川九传至雪窗光公寺复新豪家所据诸
庄田土园林尽复之且以诏使之临祗奉无所至正
二年春二月又造承恩阁七楹间黄文献公溍为之
作记雪窗四传至扶宗宏辨禅师约之裕公巳历六
十二代矣禅师以笑隐䜣公法子入我国朝自庐山
圆通选补其处戒律精严言行一致智慧福德皆绝
出乎等夷从洪武初元以迄今兹一座十年宗纲丕
振风雨不动安如泰山寺之勤旧竭其力而翼赞之
有若岳林住持象先舆公筑黄贤塘得田三千馀亩
名报本庄有若云石起公市史氏之田其数如黄贤
塘名忠义庄二庄皆与般若为邻大佛宝殿则又云
石葺之三解脱门则僧伽智华作之修演法之堂并
碑¶ 第 644a 页
撤其房庐为下蒙堂则白云住山智珠营之补东塔
院者沙门自悟也造西塔院者又象先也西塔肇建
于唐元宗东塔在迦叶足迹之左即宝塔所涌之地
下至库院杂室则出于比丘智宁之力也凡寺制宜
有而摧败不支者悉举而更之禅师念缔搆之艰不
可无以示来者俾其徒师秀至浦阳山中徵文以为
记呜呼大雄氏真身舍利乃戒定慧重修所成必八
吉祥六殊胜之地方妥安之其在震旦者一十有九
唯阿育王山显著特异自晋逮今历一千九十七年
之多国王大臣以及氓隶靡不归依金银重宝施之
弗吝当其祥光发现瞻之仰之不翅婴孺之思父母
盖如来以慈悲愿力摄受有情神通广博随念而应
所以启功德之信心袪尘劳之妄念也何其至欤然
而临师位者多名世之士秉法门之正令飙旋霆奔
一入其庭心空疑释致使舍利之感久而滋彰名重
五山光照佛日此亦幽明两致其极者也禅师起继
芳躅益殚志虑当鼓鱼寂寥之时炽然建立金碧灿
烂于水光山色间浙河西东未见有如斯之盛者是
宜详纪之使后人扶植于悠久也寺东一里馀有圣
井灵鳗在焉相传随塔而至呼为护塔神折鲜花诱
之辄二红蟹导之而出因作渊灵庙祀之以其与塔
相关也特附见焉铭曰。
「 巍巍大雄摄受有情持红日轮中天而行」
「 照烛大千洞见毫发靡物不昭无幽弗达」
「 灵明入灭有不灭存五色神变萃斯骨身」
「 无忧圣王捶碎七宝造塔收之万佛旋绕」
「 谁放指端白毫相光药叉奔逐随光藏」
「 支那之国海东之域钟声发祥塔乃涌出」
「 上自帝王下达民萌历代崇之精白一诚」
「 唯其所在天龙呵卫有感则通灵光显瑞」
「 神灯晕红烈火殒空或射九天烨如白虹」
「 千目环睹如佛出
碑¶ 第 644b 页
「 依之主之代有伟人据莲花座说法如云」
「 四方骏奔孰非龙象一喝之馀凡情俱丧」
「 声应气求雾滃云蒸千有馀岁无废不兴」
「 有大导师来接遐轨佛智之孙广智之子」
「 长眉广颡大类慈恩其徒翼之各展度门」
「 涌殿飞楼耸起无际化海为田有禾穟穟」
「 像教陵夷嘅嘅其永叹浙河西东似斯实难」
「 法王能仁覆寿无外佛子体佛引之弗赞」
「 昔人有言难逢者时优昙之现四众来依」
「 畴无舍利中含法界亦有楼阁不涉成坏」
「 色非青黄其光焞焞不假弹指诸门洞开」
「 苟能荷担直入无碍手擎摩尼于法自在」
「 玉几之山其青无瑕法雷常鸣诸天散花」
「 敢告来者以缵以述功烈巍然与山无极」
** 重塑释迦文佛卧像碑铭
苏州报恩万岁教寺乃吴赤乌初大帝为乳母陈氏
所建名曰通玄唐玄宗因其年改作开元吴越钱武
肃王为之起废揭以支硎山报恩寺旧额宋徽宗崇
宁初加以万岁之号至佛日崧公来为住持专讲华
严经疏尊为贤首教寺寺有淳祐钜阁七楹间下覆
释迦文佛灭度之像相传自唐则有之州民攀慕徼
福者殆无虚日元季伪吴张士诚据有其地惑五行
家之言强谓佛卧非吉徵更造立像民情焦然弗宁
及伪吴亡德岩法师俯徇群情起主寺事不二三年
殿堂楼阁门庑宝塔之属皆一一葺治易腐为坚焕
焉如新巳而叹曰诸役幸粗完像可不复于古乎于
是走告民间不分耄倪皆举手加额竞输货帛以后
为愧法师乃戒抟土之工斲嘉禾为骨骼承以高座
塑卧像其上涂以五色覆以䌽衾诸弟子涕泪悲泣
环列前后摩耶佛母亦立其侧怅然兴哀唯曼殊普
贤二大士神情閒旷超出死生之外用意精致形模
碑¶ 第 644c 页
宛然像长六十六尺六寸高一十二尺曼殊等像高
一十八尺经始于洪武十二年春三月某日其年夏
五月某日讫功縻钱万有奇用功百有奇伻来俾濂
记之呜呼佛之法身犹如虚空本无去来何有生灭
其示八相以觉群迷不过降本垂迹俾同人法而巳
本则真谛迹则俗谛真俗混融皆不思议之事乌可
以异观哉况八万四千无非度门触类而入洪纤毕
达姑以入灭论之实具华严五教大旨小乘虽除我
执殊达性空但知实色故示之以涅槃非近于愚法
声闻教乎色法二相本无自性皆从缘生灭度之际
断缘归空非近干大乘始教乎应身虽法亦属幻有
幻有既灭真空独存真空既存幻有亦住二体互融
了不相碍非近于大乘终教乎灭而非灭非灭而灭
非灭而有既灭而空空有双泯理事交夺如如不动
无即无离非近于大乘顿教乎娑罗林间居然唱灭
灵山会上俨尔常存随举即色随举即空如示一身
不起于座如化多身遍满尘刹无量为一一为无量
力用相收纵横自在非近干一乘圆教乎诸有情众
若胜若劣来瞻灵像随其机宜證入教位至于混极
不翅亲闻卢舍那演说圆满修多罗之为快法师此
举其千树教基续慧命有功干法门甚大非止福泽
被干一州而巳抑濂闻昔人设像俱有所表见非苟
然也如来中居表众生大觉之心饮光胜尊在左表
自利之行庆喜在右表利他之行曼殊乘师子表大
智而降嗔也普贤骑象王表大行以制贪也他如剑
斧两神则表观空择法二智取义深远使人目击而
道存故历代袭之定为常法而此涅槃之像柰何独
无所表乎濂因略举杂华之说断然谓五教之理咸
具不然佛法遍满一切处是果何言哉濂既为作是
记殷勤遐仰复学主夜神以偈赞佛之语系之干后
碑¶ 第 645a 页
法师名净行德岩其字也博通帝心云华贤首清净
定慧诸家昼力振其宗于将坠之时一弹指间悉起
诸废其化导有缘以成法师之志者善长正宗二沙
门也偈曰世雄大悲利群物果后三权不思议既由
应身显法身从体起用宣妙法人机既得饶益故倡
入灭度示化仪化仪有始而有终所以惩创懈怠者
七宝床中右胁卧慧日一朝竟西没娑罗树林皆变
白诸天哀号雨天华四众围绕共悲哽妙香结楼奠
金棺发三昧火而自焚各分设利建塔庙如来虽入
般涅槃毕竟终无涅槃者是知一性镇常住不从变
易有生灭倬哉贤首古伽蓝三吴法会斯第一乃造
涅槃微妙相因相摄入有情众近遭纷更紊常制缁
素茕然失依怙有大比丘起复古最先补苴诸楼阁
一一庄严成妙境次令埏土肖灵像五色高缠广博
身州民瞻礼至洒泣如还故乡逢故物此即大乘正
法门种种皆能济群品观者毋以像观像如观杂华
大经王字字化为法燄云云中化佛皆现前一身示
现无量身无量身中现一身令我悉除邪见纲直济
难思解脱海行住坐卧皆见佛佛之智慧如虚空无
性无生无所依大光明藏时时现与我无同亦无别
从上所言真实法众生慎勿怀疑念。
** 重建龙德大雄殿碑
佛法之入中夏始于汉明帝永平八年此说殆非也
中夏知有佛盖巳久矣周穆王时西域有化人来能
出人水火王为筑中天之台列禦寇之书所载西方
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虽
不明言其为佛其事固皆佛也况乎天竺室利房等
持经来奏而始皇谢去之汉武帝诏霍去病讨匈奴
获休屠王祭天金人祠之甘泉成帝命刘向校书天
禄阁往往多见佛书哀帝遣景宪使大月氏得其王
碑¶ 第 645b 页
口授浮屠经而还是则明帝以前经之与像中夏皆
有焉至于永平以后而其教法始恢弘耳然而中州
之人奉佛者虽多江南塔庙则自吴大帝赤乌四年
康僧会所造建初寺始婺之浦江从仙华山降势而
下其东支蜿蜒而来曰龙峰峰之麓龙德寺在焉乃
法怀禅师道场初名乾元宋大中祥符元年更今名
嘉定中宁宗亲书寺额以赐之寺无碑碣可徵不知
何时建立相传为赤乌中子窃惑之僧会之化方行
建业而浦江在千馀里外何缘遽有兴兰若事乎乾
元乃唐肃宗纪年以年名寺其殆或肇于唐欤寺废
将圯元大德九年住持僧善兴及其徒永镇悉撤其
旧而新之先是龙峰之上有塔七成宋天圣三年僧
咸若募兵部侍郎胡公则捐钱五十万所建至是亦
一新之且造塔院一区涌殿飞楼雄丽华焕为一郡
佛宫之冠岁时祝釐县之诸浮屠悉萃焉元末兵乱
一夕皆为煨烬寺之二比丘至德守约衋然伤心乃
合谋曰前人之功吾侪不可不继也而力未能遍及
宜先其大者以为众倡乐善之士岂无从而和之者
乎于是黜衣缩食重刱大雄殿五楹间其广一百一
十尺深比广杀二十尺崇比深复杀其四十尺经始
于洪武九年之十月落成于十三年之三月匠以日
计者八千米以石计者一千钱以贯计者五千而所
就之夫弗与焉二比丘以成功之孔艰也欲使嗣人
知所保护介予学子吴诚来请记呜呼久远劫来诸
佛出世其化度前后固不可以详知而先儒则谓穆
王之世中夏巳昉见之越一千六十馀年至明帝法
始盛行又越一百七十馀年至吴大帝江南方知有
佛秘藏之莫显至道之难闻亦巳甚矣今也祗园梵
林交接乎东西琅函玉笈充牣于左右则其證修宜
若易易然者而阐提之人犹日众多自非增崇其像
碑¶ 第 645c 页
变宏侈其宝坊何以新其瞻视而袪其疑妄者哉此
二比丘所以协力起废而不敢缓也真如妙智含生
本具当继轨辙而兴事功者不数年间一复大德旧
观予安敢谓无其人哉故因作记特稽佛法缘起而
叹其不易遭逢意将起人之敬信苟谓泛引而续言
之非知予者也系之以诗曰西方大圣天人师将本
垂迹摄群机五色神光贯太微九龙行水香袭衣木
龄寂默和天倪明星一出绝去来大音演法宝华垂
像教东渐自苍姬秘藏弗显昧若黟后千馀岁寝光
辉白马驮经息鸿卢从此祠庙覃夏夷仙华名山如
曳旂青龙东逝势欲飞穹塔为角舟木鬐掩映楼观
耸巍巍彷佛兜率中天移劫火洞炽风鼓威尽化丹
臒为荒椔二士见之心酸嘶欲符西土化人为弹指
勿使神鬼窥四阿凌虚截绛霓一倡当知百和随千
楹万础列参差行看规制踰昔时调御丈夫示弘慈
擿埴索涂哀世迷手擎日月耀九馗疾步长趋绝险
巇历劫难值心勿疑浦阳长江流渺㳽江水可竭道
无亏兴作起坏属之谁尚告继者徵斯碑。
** 官岩院碑
浦江县东南三十五里有山穹然拔起于众峰之间
者曰康侯山又曰官岩山俗以其形蹲踞如狮子又
称之曰狮子岩从岩趾斜入六百馀步崖木四环最
号幽邃有古招提在焉梁大同间比丘尼元净始建
院岩北石洞前号曰安和后更名兜率至唐会昌之
季燬于火其故基至今犹存咸通初祖灯大师自越
之上虞飞锡而来遂缚禅岩内会岁旱独上绝顶祈
请捐身投崖下而卒俄顷大雨火化得五色舍利民
感之就岩之西为建今院八年丁亥因山赐额为官
岩云灯之事备载洪遵郡志中而比丘之经始则出
于县民蒋氏之所私纪年世辽邈莫考其详所可考
碑¶ 第 646a 页
者宋大中祥符癸丑重建释迦宝殿天福巳未刻木
为诸菩萨护法神王诸像景定庚申妙空大师智印
尝出主杭之旌德显庆教寺以衣盂之资命其徒六
人造经钟二楼暨圆通堂方丈三门两庑之属复闻
于朝以奉仁烈皇后杨氏神御院益增重国朝延祐
丙辰院僧宗胜建普贤大士阁明年丁巳宗尚悉易
殿之楣楹新其四檐而加辟焉复抟土益旧木像砻
石为床座而妥寘之使与殿称至顺壬申景辉作潮
音堂于殿之北墉至正癸未华光宝阁成越三年丙
戊集僧之堂又成七年丁亥香积之室又成其费一
出于众僧唯阁之役颇殷赖邑大姓洪君荣助之而
始就荣之二弟盛兴复为创鹫峰潜碧两亭自是院
之规制一如大伽蓝四方人士来观来游但见穹楼
杰阁飞动于苍烟凉翠閒恍若登耆阇崛山亲逢如
来法会之未散莫不驩欣赞咏得未曾有比丘普安
曾不以是为既完且谓自祥符癸丑至今历三百四
十有三年其中更几世几人始克致有于是苟不图
文刻诸贞玟则后来者何以知其艰哉乃以乌伤朱
君烈所述颠末走青萝山中而求濂为之记濂所居
距岩不十里近一出户辄望见之当天朗气清时尝
同二三子扪萝攀葛而上俯瞰县北岩坑仙华诸峰
如万马东行或驻或跃而浦阳江之水蜿蜿又
如白龙南飞一泻数十里绕岩腹而去周圆原野星
罗綦布诸池沼厕其中直小瓯耳方呼酒放歌天风
自东北起四山鳞甲一时皆动同游或战掉不能留
诚天地閒胜绝之地也宜为有道浮屠之所都而兴
仆补坏代不乏人也濂因弗辞而为之记系之以诗
曰。
「 狮子之岩下瞰巨江涵灵茹和吐阴纳阳」
「 不有大雄曷檀奇绝乎地涌成琉璃宫阙」
「 谁操化机寂我鼓钟若龙若象遁栖无踪」
「 有大导师飞锡而至
碑¶ 第 646b 页
「 我民咸言盍报有年一弹指顷楼阁现前」
「 历年四百何以弗坠世有长材愈作愈丽」
「 阳马四骞枛棱高翔金浮翠流熚熚煌煌」
「 观者如登妙庄严域见种种光暨种种色」
「 惟世閒相起灭弗停中不灭者永劫犹存」
「 矧是有为俱系虚妄当悟以心毋取于相」
「 若事若理本无二门苟涉分别即非一真」
「 我述我文镌诸坚石后千万年与山无极」
** 明觉寺碑
四明有伽蓝曰明觉者其地在太白山阴唐天复初
沙门居纳始缚庵庐脩习禅观至宋某年比丘某拆
而大之殿堂门庑一如它浮屠之制郡守张某为请
于朝而畀以今额元泰定问寺僧厄于科繇之烦悉
以土田质于民间寺事日废至正戊戌僧子琦籍其
步亩围落之数往告阿育王山象先舆公曰琦不敏
不足敬承先训使塔庙一一委诸草莽人其谓我何
然而非神力不可以掷象非定见不能以移山古莫
不然今岂弗类惟公俭以持巳诚以格人格人易以
集事持巳率以动物合是二者何废之不兴何坏之
不补今敢以图籍进公其受之言毕胡跪作礼而退
当是时败屋数楹颓然荒菅丛棘中饥鼪穷鼯后先
笑呼白草凉烟举目凄断象先初颇难之巳而曰人
患志弗坚耳苟坚矣事岂有不可为者邪于是悉发
其储畜市材僦工剔彼秽荒土复燥刚位仍面阳自
戊戌至于丙午不十年閒咸如旧贯土田质于民者
既赎归之而新置之数又倍于昔仍令寺僧甲乙世
主之噫何其能也世之营建塔庙者未必无其人苟
不售奇衒巧以病夫民则籍豪氓大贾出力而任之
所以事不难成而功绪易见也今象先不资众因不
动声气成此胜域伟特庄严四辈之士如登耆阇崛
碑¶ 第 646c 页
山亲睹如来五色相光非其力之弘见之凝不足以
与于斯也此无他由能信其所有故能成其所无是
则信者入佛之门建善之本也勒诸贞石以告后之
人尚知以信为最相与嗣葺之俾勿坏象先台之临
海人俗姓王氏得度于雪窗光禅师深通内学其来
请文者则用晦熙上人也系之以偈曰如来设教亦
多种建立塔庙乃其一塔庙皆属于有为于真实际
无相涉不知何以济群迷耆阇崛山及诸处重阁讲
堂无不具俨然如来在会时众生贪著于五欲纷纭
胶葛不暂停有如飞鸟投网中其心在在难比喻我
佛重以慈悯故建兹庄严妙胜域所以夺妄欲趍真
太白山阴降支陇山川郁蟠护灵气有一尊者飞锡
至结茅敷坐缚禅寂后来继者翕然聚化为宝坊矗
天起金碧晃辉映林谷钟鱼互答朝夕间何期鞠为
狐兔区远近睨者增太息阿育王山善知识殷勤赴
我桑门请弹指顿开楼阁门无有一物不现前我闻
成坏世间相毕竟中有不坏者旷大劫来至于今无
生无灭无增减此为毗卢法性门佛与众生同此入
光明照彻大千界不分内外及中边我因造记说伽
陀以言语观即非是。
** 丽水陈孝女传碑
陈孝女妙珍处之丽水人父南溪为神祠祝史蚤夭
母某氏更适他族妙珍依大母林氏以生林婴末疾
妙珍刲股杂淖糜以进疾遂瘳或告之曰此若女孙
股肉之功也林悲泣曰吾耄矣死固当然何用苦若
耶疾复如初妙珍伥伥如有失卖衣走浮屠氏作诸
𧟄禜事皆不应林忽昏昡妙珍解发相紏缠哀号良
久乃苏自是气益弱仅有一丝相属妙珍计无所出
燃香右臂上稽颡吁天乞以身代复不应至正四年
四月壬申夜梦一丈夫冠乌纱巾服青布袍来告妙
碑¶ 第 647a 页
珍曰尔勿忧能剔肝食之则愈矣妙珍问曰欲剔将
焉从丈夫指右胁示之且俾吞红药半丸吞巳遂觉
甲戌妙珍乃具汤沐浴露祷上下神祗时空中雨坠
妙珍之身独不沾湿若有张盖覆之者妙珍益喜持
刀视胁下见红痕如缕长可三寸许就痕上割之血
滂然流再割之了无所见妙珍惧乃掷杯珓卜于神
逮俯身拾之而肝忽出悬亟刃之寘几上爇香自誓
云大母倘得生终身持菩萨戒不复适人矣寻取肝
聂而切之杂竹萌烹之大母食才下咽其疾顿愈妙
珍惩前事戒左右勿漏言然创钜甚几至危殆复梦
神人语之曰无伤也宜练纸作灰傅之妙珍从其言
果愈时年十四耳后三年林以寿终妙珍造塔之
复然顶申前誓弃家为优婆夷前进士永嘉高明来
官郡录事为上其事部使者大名高履覆按得实以
闻次于朝诏有司具乌头双表之制旌表其门仍月
给粟一斛养其终身时八年春二月也郡守固始黄
某以其事有涉名教也命儒学教授郑汝原为记其
事于石云史官曰人子之于亲本宗一气苟可以死
生者势当共之肯以形体既分而视之有异耶当亲
有疾时呼号天地鬼神遑遑求索茫昧中力有可致
虽万死弗之顾又奚暇毁伤绝灭之计耶或者作鄠
人对痛斥之余不知其何所见耶夫孝忠无二道忠
臣肝脑涂地世未尝指以为非顾独于孝子而疑之
耶此决非韩子之文其依仿而托之者耶余闻之慈
溪黄东发之言如此因造陈孝女传故备论之。
孝女持菩萨戒终身为优婆夷此现女人身得度
者也故附载于此。
宋文宪公护法录卷第四
碑¶ 第 647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