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佛法,贵在行持,不取一期口辩。如虫食
木,偶得成文;似鸟言空,全无其旨。烦恼不减,
我慢翻增,是恶取邪空,非善达正法。须亲见
谛,言行相应。但纵妄语粗心,岂察潜行蜜用?
古德云:『行取千尺万尺,说取一寸半寸。』又经
云:『言虽说空,行在有中。』
《宝积经》云:『佛言:「若不
修行得菩提者,音声言说,亦应證得无上菩
提。作如是言:『我当作佛、我当作佛。』以此语故,
无边众生,应成正觉。」』故知行在言前,道非心
外。又经云:『佛言:「学我法者,惟證乃知。」』是以
剧恶不如微善;多虚不如少实。但能行者,不
弃于小心;纵空说者,徒标于大意。若未契真
如之用,顺法性而行,惟得上慢之心,自招诬
罔之咎。是以
《仁王》列五忍之位;智者备六即
之文。行位分明,岂可叨滥?何不入平等观,起
随喜心;积众善之根,成大慈之种?经云:『然一
指节、爇一炷香,尚灭积劫之愆瑕;或散一华、
暂称一佛,毕至究竟之果位。』
《首楞严经》云:
『菩萨同事,尚作奸偷、屠贩、淫女、寡妇,靡所不
为。』
《无生义》云:『离相无住行人,不住涅槃,能普
现色身,在有为中,能贵、能贱、能凡、能圣;行仁
义之道,悲济十方,尽未来际。』又云:『凡地修圣
行,果地习凡因;未具佛法,亦不灭受而取證
也。』明知真是俗真,俗是真俗;执即尘劳,通
为佛事。入法性三昧,无一法可嫌;證无边定
门,无一法可弃。胜负既失,取舍全乖;不可障
他菩提,灭自善本。又纵了非身,深穷实相,不
滞心境,决定无疑。虽知一切有为,犹如空中
鸟迹,尚须地地,观练对治,习气非无。况坚执
知果佛,须性相具足;因行,必须事理双修。依
本智如得金;修理行如去矿;修事行如造作;
求佛智如成器也。』
《慈悯三藏录》云:『若言世尊,
说诸有为,定如空华,无有一物,名虚妄者;虚
妄无形,非解脱因,如何世尊敕诸弟子,勤修
六度万行妙因,当證菩提涅槃之果?岂有智
者,赞乾闼婆城,坚实高妙?复劝诸人,以兔角
为梯,而可登陟乎?由此理故,虽是凡夫,发菩
提心、行菩萨行,虽然有漏修习,是实是正,有
体虚妄;非如龟毛,空无一物,说为虚妄。皆是
依他,缘生幻有;不同无而妄计。若如是解者,
常行于相,相不能阂,速得解脱。迷情局执,于
教不通,虽求离相,恒被相拘,无有解脱。』又云:
『若三世佛行,执为妄想;凭何修学,而得解脱?
不依佛行,别有所宗,皆外道行。』古德云:『若一
向拱手,自取安隐,不行仁义,道即阙庄严,多
劫亦不成。』但实际不受一尘,佛事不舍一法。
《还源观》云:『真该妄末,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
无不寂。』又云:『真如之性,法尔随缘;万法俱兴,
法尔归性。』祖师传法偈云:『心地随时说,菩提
亦秖宁,事理俱无阂,当生即不生。』故知真
不守性,顺寂而万有恒兴;缘不失体,任动而
一空常寂。」
问:「《思益经》云:『入正位者,不从一地至十地。』《楞
伽经》云:『寂灭真如,有何次第?』古德云:『宁可永
劫沈沦,终不求诸圣解脱。』又云:『任汝千圣
现,我有天真佛。』何乃捏目生华,强分行位?」
答:
「若心冥性佛,理括真源,岂假他缘,尚犹忘己。
若随智区分,于无次第中而立次第,虽似升
暗冥。念等诸法亦复如是。如众生食虽念念
灭,亦能令饥者而得饱满;譬如上药虽念念
灭,亦能愈病;日月光明虽念念灭,亦能增长
草木树林。善男子!汝言念念灭,云何增长者?
心不断故名为增长。」』」
问:「所行众善,福德竟何所归?若云自度,还同
二乘之心;若云度他,即立众生之相。」
答:「菩萨
所作福德,皆为成熟众生;空有圆融,自他无
滞。观世若幻,岂违实相之门?度生同空,宁亏
方便之道。
《般若经》云:『菩萨成就二法,魔不能
坏:一者观诸法空;二者不舍一切众生。』
《论》释
云:『以日月因缘,故万法润生。但有月而无
日,则万物湿坏;但有日而无月,则万物燋烂;
日月和合,故万物成就。菩萨亦如是,有二道:
一者悲;二者空。佛说二事兼用,虽观一切空,
而不舍众生;虽怜悯众生,不舍一切空。观一
切法空,空亦空故,不著空;是故不妨怜悯众
生。虽怜悯众生,亦不著众生,亦不取众生
相。但怜悯众生,引导入空故。』」
问:「经云:『佛不得佛道,亦不度众生。』若见众生
苦,即是受苦者,云何修习福德,而度众生乎?」
答:「约真即无,随俗即有。论云:『佛答须菩提:「若
一切众生,自知诸法自性空者,菩萨不发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亦不于六道中拔出
众生。何以故?众生自知诸法性空,则无所度。
譬如无病则不须药;无暗则不须灯。今众生
实不知自相空法,故随心取相生著;以著故
染;染故随于五欲;随五欲故,为贪所覆;贪因
缘故,乃至作生死业,无复穷已。」』是知因凡立
圣,凡圣皆空;从恶得善,善恶无性。以无性故,
万善常兴;以皆空故,一真恒寂。」
问:「众生之界,如二头三手。若实见度者,何异
捞水月而捉镜像,削鸟迹而植焦芽!未审究
竟以何为众生,而兴济度?」
答:「夫众生者,即是
自身日夜所起,无量妄念之心。
《大集经》云:
『汝日夜念念,常起无量百千众生。』《净度三昧
经》云:『一念受一身。善念生天上、人中身;恶念
受三恶道身;百念受百身;千念受千身。一日
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万杂类之
身;乃至百年之中,种后世身,体骨皮毛,遍大
千刹土,地间无空处。若一念不生,恬然反本。』
故云:『度妄众生,了念即空,无有起处。』复云:『不
见众生可度。』亦云:『度尽一切众生,方成正觉。』
即斯旨也。
《华严经》云:『身为正法藏,心为无阂
灯;照了诸法空,名曰度众生。』既自行已立,还
说示人,普令观心,还依是学;是为真实之慈,
究竟之度矣。夫从凡入圣,万善之门,先发
菩提心,最为第一。乃众行之首,履道之初,终
始该罗,不可暂废。
《梵网经》云:『若佛子,常起大
悲心。乃至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
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而菩萨入一切处,
山林川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若菩萨
不发教化众生心者,犯轻垢罪。』
《华严经》云:『欲
见十方一切佛,欲施无尽功德藏,欲灭众生
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又云:『菩提心者,犹
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菩提心者,犹如
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菩提心者,犹如大
地,能持一切诸世间故。菩提心者,犹如净水,
胜宝殿,百千拘胝施与四方众僧;若复有人,
如来般涅槃后,取舍利如芥子大、造塔如阿
摩罗子大、戴刹如针大、露盘如枣叶大、造佛
形像如麦子大,此功德胜前所说,百分不及
一,千万亿分,乃至阿僧祇数分,所不及一。何
以故?如来无量功德故。」』
《涅槃经》云:『善守佛僧
物,涂扫佛僧地;造塔如拇指,常生欢喜心,
亦生不动国。』此即净土常严,不为三灾所动
也。
「或书写大藏,启发真诠;或刻石销金,剥皮
刺血。令见闻随喜,十种传通;誓报四恩,明遵
慈敕。是以佛智,赞而不及;天福,报而无穷。齐
善逝之功,作如来之使。
《法华经》云:『若人得闻
此
《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
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或兴崇三宝,广
扇慈风;或墙堑释门,威力外护。遂令正法
久住,佛道长隆。外感则雨顺风调,家宁国
泰;内报则道生垢灭,果满因圆。能遵付嘱
之恩,不失菩提之记。或释其拘系,放人出
家;或广度僧尼,绍隆佛种。开出离之道,施引
接之门。格量胜因,群经具赞。
《出家功德经》云:『若放男女、奴婢、人民出家,功德无量。』《本缘
经》云:『以一日一夜出家故,二十劫不堕三恶
道。』
《僧祇律》云:『以一日一夜出家,修梵行者,离
六百六千六十岁三涂苦。』乃至醉中剃发;戏
里披衣,一向时间,当期道果。何况割慈舍
爱,具足正因,成菩萨僧,福何边际?
「或忘身为
法,禁绝邪师;建正法幢,断魔羂索。朗慧日于
无明暗室;荫慈云于烦恼稠林。使信邪者,趣
三脱之门;俾执见者,裂八倒之网。或成他大
业,助发菩提;作增上之缘,为不请之友。《涅槃
经》云:『助人发菩提心者,许破五戒。』故知损己
为他,是大士之行。
「或饭僧设供,资备修行。开
大施之门,建无遮之会。是以减一匙之饭,七
返生天;施一团之[麸-夫+少],现登王位。或造经房、禅
室,或施华果、园林,供给所须,助成道业。昔支
辨安禅道侣,致天乐自然;日给诵经沙弥,获
总持第一。
《大报恩经》云:『若以饭食、璎珞施人,
除去瞋心,以是因缘获得二相:一者金色,二
者常光。』
「乃至扫塔涂地,给侍众僧;起恭敬心,
成慇重业;发一念之微善,成无边之净缘。《菩
萨本行经》云:『昔佛在世时,有阿罗汉婆多竭
梨。观因地,曾扫洒定光佛古塔,诛伐草木;
严净已讫,踊跃欢喜,绕之八匝,作礼而去。命
终之后,生光音天;尽其天寿,乃至百返作转
轮圣王,颜容端正,见者欢喜;欲行之时,道路
自净。九十劫中天上人间,富贵尊荣,快乐无
极。今最后身,值释迦佛,舍豪出家,得阿罗汉。』
若有人能于佛法僧,少作微善,如毫发许,所
生之处,受报弘大,无有穷尽。
《正法念经》云:『若
有众生,净心供养众僧,扫如来塔,命终生意
乐天,身无骨肉,亦无污垢,香气能熏一百由
旬,其身净洁犹如明镜。』
《付法传》云:『有一比丘
毬多,观其无福,不能得道,令教化供僧,便
證罗汉果。又有罗汉名祇夜多,具三明六
通,观见前生曾作狗身,未曾暂得一饱,常忍
饥渴,遂每躬自执爨,供给众僧。』
《大报恩经》云:
『思惟诸法,甚深之义,乐修善法,供养父母、和
尚、师长,有德之人,若行道路,佛塔僧房,除去
济往来之疲乏,备人畜之所行。六度门中,深
发弘扬之志;八福田内,普运慈济之心。一念
善因,能招二报:一者华报,受人天之快乐。二
者果报,證祖佛之真源。或施食给浆,病缘汤
药,住处衣服,一切所须。安乐有情,是诸佛之
家业;抚绥沈溺,乃大士之常仪。遂使施一诃
梨,受九十劫之福乐;分一口食,得千倍之资
持。经云:『施食得五种利益:一者施命;二者施
色;三者施力;四者施安;五者施辩。』
《智度论》云:『鬼神得人一口之食,而千万倍出。』《华严
经》云:『又放光明名安隐,此光能照疾病者;令
除一切诸苦痛,悉得正定三昧乐。施以良药
救众患,妙宝延命香涂体;苏油乳蜜充饮食,
以是得成此光明。』
「或施无畏,善和诤讼;哀悯
孤露,救拔艰危。福受梵天,行齐大觉;因强果
胜,德厚报深。
《华严经》云:『又放光明名无畏,此
光照触恐怖者;非人所持诸毒害,一切皆令
疾除灭。能于众生施无畏,遇有恼害皆劝止;
拯济危难孤穷者,以是得成此光明。』
「又慈悲
喜舍,种种利益,度贫代苦,轸念垂哀。及施畜
生一抟之食,皆是佛业,无缘慈因。
《法句经》云:
『行慈有十一种利。佛说偈言:「履行仁慈,博爱
济众,有十一誉。福常随身,卧安觉安,不见恶
梦,天护、人爱,不毒、不兵,水、火不丧,在所得
利,死升梵天,是为十一。」』故经云:『一切声闻、缘
觉、菩萨、诸佛,所有善根,慈为根本。』
《毗沙论》云:
『若修慈者,火不能烧、刀不能伤、毒不能害、水
不能漂、他不能杀。所以然者,慈心定是不害
法故。有大威势诸天拥护,害不能害。』《像法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