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九 第 850a 页
宗镜录卷第七十九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如是了知。则真善知
识。一心妙理。圆證无疑。何故闻外善恶知识。
而生听受。
答。皆是增上因缘。和合。虚妄分
别。而成。彼此情生。无有真实。
识论问云。何故
遇善知识。闻说善法。值恶知识。闻。说恶法。若
无外一切外境者。彼云何说。若不说者。云何
得闻。若不闻者。此云何成。
偈答。递共增上因。
卷七十九 第 850b 页 T48-0850.png
彼此心缘合。以一切众生。虚妄分别。思惟忆
念。彼说我闻。而实无有彼前境界。是以若执
内外。则心境对治。尚未入于信门。何乃称于听
法。持心梵天所问经云。眼耳鼻舌身意。无所
流闻。乃曰听经。其有染污于诸入者。则无所
闻。便在于色。金刚场陀罗尼经云。无有诸法。
是名一字陀罗尼法门。若能如是信解。则听
者无闻无得。心境不二方闻佛所说经。可谓
真闻。遇善知识。若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
得法性。则随境界流。逐。因缘转。皆为不了自
法。遂令内外缘分。如经云。佛言。随有是经之
处。则为有佛。若我住世无异。故知自心之佛。
无处不遍。宁论前后出没耶。若随异境。则生
灭无常。见他佛。则隐显无恒。诵他经。则音声
间断。故祖师云。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志
公云。每日诵经千卷。纸上见经不识。又先德
云。出息不依外缘。入息不依阴界而住。常转
如是经。非但百千万卷。争如悟此真善知识。
念念现前。自转无尽藏经。炽然恒演。
问。若
心虚境寂。理实无差。现对根尘。事相违反。如
何明彻。境智一如。
答。一期根境。俗有真无。
毕竟自他。皆无所得。又若定执真有俗无。则
成增减二谤。但二谛双会。圆了一心。如佛性
论难云。若诸法无实性者。即与證量相违。则
能所习不可得。我现见声耳相对。所以得闻。
故知不空。释曰。是义不然。何以故。是能所及
證量自性。皆不可得。自性不成。若一性不成
者。多性云何成。又汝说證量云何成者。今我
立證量。显了二空。诸法空故。自性不可得。如
卷七十九 第 850c 页 T48-0850.png
见幻事幻物者。證量所见。不如实有。诸法亦
尔。不如所见。而有所见。由体不实故不有。由
證量故不无。由体无故。空义得成。以證量故。
假有不失。又云。依他性相者。能执所执。增益。
又损减。由解此性故。此执不生。若见真为
有。则是增益。名为常见。若见俗定无。则是损
减。名为断见。唯有似尘识故。别无能所。无
能所故。无增益执。由有似尘识故。无损减执。
若知外尘是识而似显现。则非无。了外相
本虚如幻所作。则非有。非无则不坏俗谛。
非有则不隐真谛。是以真俗融即而常异。空
有双现而恒同。方超戏论之情。始会一心
之旨。如摩诃般若经云。说是般若波罗蜜品
时。佛在四众中。天人龙鬼神。紧那罗。摩睺罗
伽等。于大众前。而现神足变化。一切大众。皆
见阿閦佛。比丘僧围绕说法。乃至尔时佛摄
神足。一切大众。不复见阿閦佛声闻人。菩萨
摩诃萨。及其国土。不与眼作对。何以故。
佛摄神足故。尔时佛告阿难。如是阿难。一切
法不与眼作对。法法不相见。法法不相知。如
是阿难。如阿閦佛弟子。菩萨国土。不与眼作
对。如是阿难。一切法不与眼作对。法法不
相知。法法不相见。何以故。一切法。无知无
见。无作无动。不可捉。不可思议。如幻人无受
无觉。无真实。菩萨摩诃萨如是行。为行般若
波罗蜜。释曰。若行般若者。则是直了一心智
性。了色无形。非眼境界。乃至达法体寂。非意
所知。但是随心暂现。还随心灭。故云一切法
无知无见。大智度论云。相不能知无相。譬
卷七十九 第 851a 页 T48-0851.png
如刀虽利。不能破空。无相不能知相者。有
人言。内智慧无定相。外所缘法有定相。心随
缘而生。是故说无相不应知相。譬如无刀。虽
有物。无刀可斫。是知若心有境无。亦不知见。
若心无境有。亦不知见。若心境俱有。各无自
性。各既不知。合岂成见。若心境俱无。亦不
知。见有尚不知。无岂成见。则心境俱空。万有
咸寂。如是则尚无一法冥合相顺。宁有根境
对待而作相违者乎。如一切差别违顺之境。
皆是一心之量。无有障碍。亦无解脱。譬如水
不洗水。火不灭火。何者。以一体故。不相陵灭。
若有异法。方成对治。如今但先得旨。自合真
如。故经云。法随于如。无所随故。若有所随。则
有能随之别。既无所随。亦无能随。故则法外
无如。如外无法。所以经云。如理作意。于一切
法平等相应。是则具足一切佛法。华严疏云。
以如为佛。则无境非如者。大品经答常啼云。
诸法如。即是佛。金刚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
义。既以如为佛。一切法皆如也。何法非佛耶。
若信一如。此是开悟本法。生决定解。入自在
门。如华严论云。经云。善男子。我得自在决定
解力。信眼清净。智光照曜。普观境界。离一切
障。善巧观察。普眼明彻。具清净行。往诣十方
一切佛国土。恭敬供养一切诸佛。此明举本
果法。令凡信乐修行。从初发心。修行惯习。十
地功终。方依及此初时本样果法也。还以
法界中时不迁。智不异。慈悲不异。愿行不异之
所成就。以于法界大智无延促中修行故。
不如情解。有修行者。莫作延促时分修学。应
卷七十九 第 851b 页 T48-0851.png
须善观法界体用。莫如世情。作一刹那计。作
三僧祇计。如法界中。都无脩短远近故。以此
解行。如法修行。于诸境界。善照生灭。令使执
尽。而成智之大用。于自心境。莫浪摄持。但
知放荡任性坦然。习之观照。执尽智现。生灭
自无。业垢自净。会佛境界。同如来心。佛见自
会。非由捉搦。缦作别治。令心狂惑。但自明心
境。见融。执业便谢。见亡执谢。一切万法。本自
无疮。智境朗然。名为佛国也。无烦强生见执。
永自沈沦。自作自殃非他能与。
问。若约见
闻外境。则色不至眼。眼不至色。可言唯心。无
相可得。只如饮啖之时。根境相入。若言无相。
不可以心吃心。
答。六根六境。虽则离合不
同。皆唯识变。味性本空。若非是识。谁知咸淡。
古师云。只吃相分。本质自在。
问。如吃了。质
亦亡如何。
答。能随既亡。所随亦灭。亦如二
十人共一株树。一人伐之。十九人所随亦灭。
又唯识义镜释云。共果同在一处。不相障碍
者。
问。且如一树。有情共变。而一有情伐用之
时。为用自变。为兼用他。若唯自者。馀人变者。
应存不亡。树何不见。若亦用他。何名唯识。
答。有云。树等既是共相种生。皆相随顺。互相
增益。彼一有情自所变者。所缘亲用。他所变
者。与自所变。为增上缘。亦疏缘用。一切相望。
自为所顺。他为能顺。由所顺无。能顺亦灭。由
斯树丧。唯识亦成。
问。何以得知互相增益。
答。
对法论云。有情共业为增上缘。
问。既但唯
心。无有万法。目前差别。从何建立。
答。万法
但名。实无体相。因名立相。相状元空。因相施
卷七十九 第 851c 页 T48-0851.png
名。名字本寂。唯想建立。名相俱虚。反穷想原。
亦但名字。既无想体。分别则空。故知万法出
自无名。万名生于无相。名不当相。相不当名。
彼此无依。万法何在。相待之名既寂。分别之
想俄空。如幻之境冥真。所执之情合觉。密严
经颂云。世间种种法。一切唯有名。但想所安
立。离名无别义。又颂云。能知诸识起。无有所
知法。所知唯是名。世法悉如是。以名分别法。
法不称于名。诸法性如是。不住于分别。以法
唯名故。想即无有体。想无名亦无。何处有分
别。若得无分别。身心恒寂静。如木火烧已。毕
竟不复生。又颂云。如见杌为人。见人以为杌。
人杌二分别。但有于名字。诸大和合中。分别
以为色。若离于诸大。色性即无有。
问。若以
唯识为宗。则世出世间。唯是一识。万法皆决
定空耶。
答。以唯识故。则有世俗谛。既有世
俗。则有似尘识。幻相不无。以无实不可得。故
称空耳。不可起蛇足盐香。决定断空之见。如
密严经偈云。瓶等众境界。悉以心为体。非
瓶似瓶现。是故说为空。世间所有色。诸天宫
殿等。皆是阿赖耶。变异而可见。众生身所有。
从头至手足。顿生及渐次。无非阿赖耶。习气
浊于心。凡愚不能了。此性非是有。亦复非是
空。如人以诸物。击破于瓶等。物体若是空。即
无能所破。譬如须弥量。我见未为恶。憍慢而
著空。此恶过于彼。又经云。宁可执有如须弥。
不可执空如芥子。大般涅槃经云。解脱者名
不空空。空空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即是外
道尼乾子等所计解脱。而是尼乾。实无解脱。
卷七十九 第 852a 页 T48-0852.png
故名空空。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故不空空。不
空空者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又解
脱者。名曰不空。如水酒酪酥蜜等瓶。虽无水
酒酪酥蜜时。犹故得名为水等瓶。如是瓶等。
不可说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则不得有色
香味触。若言不空。而复无有水酒等实。解
脱亦尔。不可说色。及以非色。不可说空。及以
不空。若言空者。则不得有常乐我净。若言不
空。谁受是常乐我净者。以是义故。不可说空。
及以不空。空者。谓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一
切苦。一切相。一切有为行。如瓶无酪则名为
空。不空者。谓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
变。犹如彼瓶色香味触。故名不空。是故解
脱。喻如彼瓶。彼瓶遇缘。则有破坏。解脱不尔。
不可破坏。不可破坏。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
是如来。
问。经云。五阴即世间者。一阴名色。
四阴名心。云何说内外种种世间。皆从心出。
答。种种五阴。皆从心起。从心现相。名之曰
色。经偈云。一切世间中。但有名与色。若欲如
实观。但当观名色。色即收尽无情国土。名即
收尽有识世间。五阴即世间故。若了五阴
俱空。则是出世间。是知世出世间。皆从心起。
何者。若意地起贪嗔心。览三涂五阴。罪苦众
生发现。意地修戒善心览人天五阴。受乐众
生发现。意地證人空心览无漏五阴。真圣众
生发现。意地立弘誓心览慈悲五阴。大士众
生发现。意地运平等心览常住五阴。尊极众
生发现。今所以置前四阴。但观识阴。如伐树
除根炙病得穴。则生死之苦芽永绝。烦恼之
卷七十九 第 852b 页 T48-0852.png
沈痾不生。又若毗蓝之风。卷群疑而净尽。犹
劫烧之火。荡异执而无馀。所以一切世间凡
圣同居之处。无不悉是自心。如此悟入。名住
真阿兰若正修行处。非论大小之隐。不堕
喧静之观。所以古德云。处众不见喧哗。独自
亦无寂寞。何故不见喧寂。以但了一心故。如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尔时佛告弥勒菩萨
摩诃萨言。汝善男子。当修学者。但有一德。是
人应住阿兰若处求无上道。云何为一。谓观
一切烦恼根原。即是自心。了达此法。堪能
住止阿兰若处。所以者何。譬如狂犬。被人驱
打。但逐瓦石。不逐于人。未来世中。住阿兰若。
新发心者。亦复如是。若见色声。香味触法。其
心染著。是人不知烦恼根本。不知五境从自
心生。即此名为未能善住阿兰若处。以是因
缘。乐住寂静求无上道。一切菩萨摩诃萨等。
若五欲境现前之时。观察自心。应作是念。我
从无始。至于今日。轮回六趣。无有出期。皆自
妄心。而生迷倒。于五欲境贪爱染著。如是菩
萨。名为堪住阿兰若处。是知不悟自心。徒栖
远谷。避喧求静。古人云。举世未有其方。若顿
了自心。是真阿兰若。乃至光明遍照。万德俱
圆。若不自明。则轮回诸趣。如顿證毗卢遮那
法身字轮瑜伽仪轨。释。如来法身观者。先观
发起普贤菩萨微妙行愿。复应以三密加持
身心。则能入文殊师利大智慧海。然修行最
初。于空闲处。摄念安心。闭目端身。结加趺坐。
运心普缘无边刹海。谛观三世一切如来。遍
于一一佛菩萨前。慇勤恭敬。礼拜旋绕。又以
卷七十九 第 852c 页 T48-0852.png
种种供具云海。奉献如是等一切圣众。广大
供养已。复应观自心。心本不生。自性成就。光
明遍照。犹如虚空。复应深起悲念。哀悯众生。
不悟自心。轮回诸趣。我当普化拔济。令其开
悟。尽无有馀。复应观察自心。诸众生心。及诸
佛心。本无有异。平等一相。成大菩提心。莹彻
清净廊然周遍。圆明皎洁。成大月轮。量等虚
空。无有边际。故知心无际故。犹若虚空。岂存
初后。如华严经颂云。心住于世间。世间住于
心。于此不妄起。二非二分别。是以说一说二。
是世间语言。立是立非。属意地分别。若顿悟
自心。直入宗镜。尚不见无分别。岂特生分别
乎。如经颂云。了知非一二。非染亦非。净亦复
无杂。乱皆从自想。起不唯世法施为。乃至诸
圣作用。起尽根由。皆不出宗镜。故经偈云。刹
海无边妙庄严。于一尘中无不入。如是诸佛
神通力。一切皆由业性起。如斯妙旨。是现證
法门。但初生比信。犹可虚襟。况證入之时。
自断馀惑。言亡象绝。识灭情消。故祖师云。唯
證乃知难可测。起信论云。證发心者。从净心
地。乃至菩萨究竟地。證何境界。所谓真如。
以彼转识。说为境界。而此證者。无有境界。唯
真如智。名为法身。
问。内外唯心。是平等理。
云何身土不同。内身有觉。外境无知。
答。世
界身土。法尔如然。不可执一执异。自性情见。
若言法尔者。即法如是。或云法性者。若是法
性。即以本识如来藏身为所依持。恒顿变起
外诸器界。不出此二。一法应如是。二藏识
变起。又众生业力。亦菩萨万行为因等。所现
卷七十九 第 853a 页 T48-0853.png
世界。皆是藏识相分。相分之中。半为外器。而
不执受。半为内身。执为自性生觉受故。如来
藏识。何缘如此。法如是故。行业引故。上虽分
执受不执受。二义。俱无自性。全以佛法界如
如一真心为体。当知依即正。正即依。不出一
心真性矣。且性无不包。有情无情。有觉无
觉。皆自心性为体。随缘发现。应处方知。如世
间致生祠堂。有政德及民。往往有遗爱去思。
为立祠宇。中塑像以四时飨之。其人当飨祭
日。则酒气腹饱。亦如丁兰至孝。刻木为母晨昏
敬养。形喜愠之色。且土木不变。唯心感耳。
问。立识方成唯识义。云何境识俱遣。
答。显
识论云。立唯识。乃一。往遣镜留心。究竟为论。
遣境为欲空心。是其正意。是故境识俱泯。即
是实性。实性即是阿摩罗识。所以唯识论。亦
名。破色心论。佛性论云。经中佛以幻师为譬。
佛告迦叶。譬如幻师。作诸幻像。所作等幻虎。
还食幻师。迦叶。如是观行比丘。随观一境。显
现唯空。故实无所有。虚无真实。云何能得离
此二边。由依意识。生唯识智。唯识智者。即无
尘体智。是。唯识智若成。则能还灭自本意识。
何以故。以尘无体故。意识不生。意识不生故。
唯识自灭。故意识如幻师。唯识智如幻虎。以
意识能生唯识故。唯识观成。还能灭于意识。
何以故。由尘等无故。意识不生。譬加幻虎。还
食幻师。如提婆法师说偈言。意识三有本。识
尘是其由。若见尘无体。有种自然灭。入楞伽
经云。但不取诸境。名为识灭。实不灭识。何者。
以境本空。从识变故。以识无体。不须灭故。是
卷七十九 第 853b 页 T48-0853.png
以识心无体。随境有无。见空生空。见色生色。
事来即起。事去还无。如传奥法师云。妄念所
缘。放有色处。则不见空。但见于色。于无色处。
则见有空。缘有时无时亦尔。缘有时。则见有
心生。见无心灭。缘无时。则见无心生。见有
心灭。此皆妄念所缘之境。又事上无事。本全
是心。念起尘生。念寂尘灭。如起信论云。以一
切色。法本来是心。实无外色。然既无外色。亦
无外空。空尚是无。色焉能有。论云。若无色者。
则无虚空之相。疏释云。本以待色为空。今既
唯心无色。何得更有于空也。故知万法。皆相
待而有。若入宗镜。自然诸法绝待。归本真心。
故论云。所谓一切境界。唯心妄起。若心离于
妄动。则一切境界灭。唯一真心。无所不遍。
问。世人多执有情动作有识。无情不动作无
识。且如葵藿向日而转。芭蕉闻雷而生。橘得
尸而敷荣。铁因石而移动。又如曲发酒醋。火
爇山林。此等皆是无情。云何动作。
答。有情
无情。各有二义。若有情生死。一是众生业力
所为。二是法界性自然生。若无情转动。一是
异法性自尔。二是法作。如大涅槃经云。佛告
师子吼菩萨。善男子。汝言众生悉有佛性。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磁石者。善哉善哉。
以有佛。性因缘力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若言不须修圣道者。是义不然。善男子。譬
如有人。行于旷野。渴乏遇井。其井极深。虽不
见水。当知必有。是人方便求觅。罐绠汲取则
见。佛性亦尔。一切众生虽复有之。要须修集
无漏圣道。然后得见。乃至譬如众生造作诸
卷七十九 第 853c 页 T48-0853.png
业。若善若恶。非内非外。如是业性。非有非无。
亦复非是本无今有。非无因出。非此作此受。
此作彼受。彼作彼受。无作无受。时节和合而
得果报。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亦复非是本无
今有。非内非外。非有非无。非此非彼。非馀处
来。非无因缘。亦非一切众生不见。有诸菩萨。
时节因缘和合得见。时节者。所谓十住菩
萨摩诃萨。修八圣道。于诸众生得平等心。尔
时得见。不名为作。善男子。汝言如磁石者。
是义不然。何以故。石不吸铁。所以者何。无心
业故。善男子。异法有故。异法出生。异法无故。
异法灭坏。无有作者。无有坏者。善男子。犹
如猛火。不能焚薪。火出薪坏。名为焚薪。善男
子。譬如葵藿。随日而转。如是葵藿。亦无。敬心。
无识无业。异法性故。而自回转。善男子。如芭
蕉树。因雷增长。是树无耳。无心意识。异法有
故。异法增长。异法无故。异法灭坏。善男子。如
阿叔迦树。女人摩触。华为之出。是树无心。亦
无觉触。异法有故。异法出生。异法无故。异法
灭坏。善男子。如橘得尸。果则滋多。如是橘
树。无心无触。异法有故。异法滋多。异法无故。
异法灭坏。善男子。如安石榴树。砖骨粪故。果
实繁茂。安石榴树。亦无心触。异法有故。异法
出生。异法无故。异法灭坏。善男子。磁石吸铁。
亦复如是。异法有故。异法出生。异法无故。异
法灭坏。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不能吸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无明不能吸取诸
行。行亦不能吸取识也。亦得名为无明缘行。
行缘于识。有佛无佛。法界常住。故知法法无
卷七十九 第 854a 页 T48-0854.png
心。尘尘本寂。寂而常用。用而常寂。法无心而
随缘成坏。人无心而诸行迁流。如芭蕉闻雷
葵藿向日。无明不取诸行。诸行不吸识心。则
法法不相到。法法不相知。法法不相待。法法
不相借。皆性自尔故。法如是故。是以金刚三
昧经云。心不生境。境不生心。何以故。凡所见
境。唯所见心。即不相到也。华严经颂云。诸法
无作用。亦无有体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
知。即不相知也。维摩经云。一切法生灭不住。
如幻如电。诸法不相待。乃至一念不住。即不
相待也。宝藏论云。火不待日而热。风不待月
而凉。坚石处水。天鼓游光。明暗自尔。乾湿同
方。物尚不相借。岂况道乎。即不相借也。如火
以热为性。风以凉为性。岂假藉他缘乎。天鼓
者。日也。常游光照四天下。日出即明。日没即
暗。皆是法尔。非关造作。坚石处水者。石虽处
水。水不入石。虽同一处。石自乾而水自湿。故
知法法标宗。尘尘绝待。则非因缘。亦非自然
矣。
问。既唯一真心。教中。云何复说诸法如
幻。
答。了境是心。万法奚有。以依心所起。无
有定体。皆如幻化。毕竟寂灭。宝积经云。尔时
世尊告幻师言。一切众生。及诸资具。皆是幻
化。谓由于业之所幻故。诸比丘众。亦是幻化。
谓由于法之所幻故。我身亦幻。智所幻故。
三千大千一切世界。亦皆是幻。一切众生共
所幻故。凡所有法。无非是幻。因缘和合之所
幻故。又教中总明十喻。如幻如化。如梦。如影
等。此是诸佛密意。破众生执世相为实。起于
常见。世间共知幻梦等法是空。则不信人法
卷七十九 第 854b 页 T48-0854.png
心境等。如幻梦亦空。所以将所信之虚。破所
信之实。令所信之实。同所信之虚。然后乃顿
悟真宗遍一切处。心内心外。决定无有实法
建立。大庄严论云。我昔曾闻。有一幻师。有信
乐心。至耆阇山。为僧设会。供养已讫。幻尸陀
罗木。作一女人。端正奇特。在大众前。抱捉此
女。而呜𠯗之。共为欲事。时诸比丘。见此事已。
咸皆嫌忿。而作是言。此无惭人。所为鄙亵。知
其如是。不受其供。时彼幻师。既行欲已。闻诸
比丘。讥诃嫌责。即便以刀。斫刺是女。分解
支节。挑目截鼻。种种苦毒。而杀此女。诸比丘
等。又见此事。倍复嫌忿。我等若当知汝如是。
宁饮毒药。不受其供。乃至尔时幻师。即捉尸
陀罗木。用示众僧。合掌白言。我向所作。即是
此木。于彼木中。有何欲杀。欲安众僧身故。设
此饮食。欲令众僧心安。故为此幻耳。愿诸比
丘。听我所说。岂可不闻。佛于脩多罗中。说一
切法。犹如幻化。我今为欲成彼语故。故作斯
幻。如斯幻身。无寿无命。识之幻师。运转机关。
令其视眴。俯仰顾眄行步进止。或语或笑。以
此事故。深知此身真实无我。华严经颂云。
世间种种法。一切皆如幻。若能如是知。其心
无所动。诸业从心生。故说心如幻。若离此分
别。普灭诸有趣。譬如工幻师。普现诸色像。徒
令众贪乐。毕竟无所得。世间亦如是。一切皆
如幻。无性亦无生。示现有种种。度脱诸众生。
令知法如幻。众生不异幻。了幻无众生。众生
及国土。三世所有法。如是悉无馀。一切皆如
幻。幻作男女形。及象马牛羊。屋宅池泉类。园
卷七十九 第 854c 页 T48-0854.png
林华果等。幻物无觉知。亦无有住处。毕竟寂
灭相。但随分别现。菩萨能如是。普见诸世间。
有无一切法。了达悉如幻。众生及国土。种种
业所造。入于如幻际。于彼无依著。如是得善
巧。寂灭无戏论。住于无碍地。普现大威力。又
入法界品。时童子童女告善财言。善男子。我
等證得菩萨解脱。名为幻住。得此解脱故。见
一切世界皆幻住。因缘所生故。一切众生皆
幻住。业烦恼所起故。一切世间皆幻住。无明
有爱等展转缘生故。一切法皆幻住。我见等
种种幻缘所生故。一切三世皆幻住。我见等
颠倒智所生故。一切众生生灭老死忧悲苦
恼皆幻住。虚妄分别所生故。一切国土皆幻
住。想倒心倒见倒无明所现故。一切声闻辟
支佛皆幻住。智断分别所成故。一切菩萨皆
幻住。能自调伏教化众生诸行愿法之所成
故。一切菩萨众会变化调伏诸所施为皆幻
住。愿智幻所成故。善男子。幻境自性。不可
思议。大集经偈云。如来法界无差别。为钝根
者说差别。宣说一法为无量。如大幻师。示众
生。清凉疏释。如幻忍者。如一巾幻作一象。楞
伽经云。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由了体空。
不坏幻相差别。故如象生。即是象死。此二对。
应成四句。谓此二无二故非异。无不二故非
一。非一即非异。故非非一。非异即非一故非
非异。亦绝双照。故非亦一亦异。若以巾上二
义。对象上二义。辩非一异。略有十句。一以巾
上成象义。对象上差别义。合为一际。名不异。
此是以本随末。就末明不异。经云。法身流转
卷七十九 第 855a 页 T48-0855.png
五道。号曰众生。如来藏受苦乐与因俱。若生
若灭等。二以巾上住自位义。与象上体空义。
合为一际。名不异。此是以末归本。就本明不
异。经云。一切众生即如。不复更灭等。三以摄
末所归之本。与摄本所从之末。此二双融。无
碍不异。此是本末平等为不异。以前二经文。
不相离故。四以所摄归本之末。亦与所摄随
末之本。此二相夺。故名不异。此是本末双
泯明不异。以真妄平等。异不可得。次下四门
明非一。谓五以巾住自位义。与象上差别义。
此二本末相违相背。故名非一。楞伽经云。如
来藏。不在阿赖耶中。是故七识有生灭。如来
藏者。不生灭。此之谓也。六巾上成象义。与象
上体空义。此二本末相反相害。故非一。胜鬘
经云。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唯如
来藏。受苦乐等。七以初相背。与次相害。此二
义别。故名非一。谓相背则各相背舍。相去悬
远。相害则相与敌对。亲相食害。是故近远非
一。以前经文。不相杂故。八以极相害。俱泯而
不泯。与极相背。俱存而不存。不存不泯。义为
非一。此是成坏非一。以七识即空而是有故。
真如即隐而是显故。九上四非一与四非异。
而亦非一。以义不杂故。又相违是存。相害是
泯。然存上有不存之义。泯上有不泯之义。若
唯泯无不泯。则色空俱亡。无可相即。以不全
泯故。虽相即而色空历然。若唯存无不存。则
色空各有定性。不得相即。由有不存故。虽历
然而得相即。以体虚故。十然亦不异。以理遍
通故。法无二故。若以不异门取。诸门极相和
卷七十九 第 855b 页 T48-0855.png
会。若以非一门取。诸门极相违害。极违而极
顺者。是无障碍法也。又释云。别明义理。于中
有二。先成有无。后成四句。言有无者。以三性
中。各有二义。皆有无故。圆成二者。一性有。
二相无。依他二者。一缘有。二相无。遍计二
者。一情有。二理无。今初巾中。即圆成二义。术
马皆是依他二义。而术是能成之因。托真而
起。故用有体无。用有即是缘有。体无即是性
无。三马是所成之果故。相有实无。相有即是
缘有。实无即是性无。四明依圆不离。即事同
真。生喻于事。死喻于真。事泯理显。故生无死
有。以无碍故。者出其所因。即事理无碍也。五
中就情则有。妄见分明故。就理则无。以是妄
计。必非有故。所以幻喻广说有无者。以惑情
所封。有无皆失。理无惑计。有无皆真。是知幻
喻诸法。非实非虚。非空非有。若无于有。不成于
无。若无于无。不成于有。有无交彻。万化齐融。
又五中。各具四句显成。四句者。于中有二。初
一重四句。后重重四句。今初又二。先正显。后
简非。今初也。初性有相无四者。一有。真性有
故。二空。无诸相故。三亦有亦空。义门异故。四
非有非空。互融夺故。二用有体无四者。一有。
迷真有用故。二空。依真无体故。三亦有亦空。
体用不坏故。四非有非空。无体之用故非有。
即用之体故非空。三相有实无四者。一有。事
相现故。二空。缘成无实故。三俱存。无性不
碍缘成。缘成不碍无性故。四俱非。缘成即
无性故非有。无性即缘成故非空。四生即是
无死即是有四者。一真性显故。二依他即无
卷七十九 第 855c 页 T48-0855.png
性故。三性相双存故。四性相即夺故。五情有
理无四者。一遍计妄情。能招生死故。二即理
而求不可得故。三要由理无。方即情有。若无
情有。不显理无故。四情有即理无。理无即情
有故。已上四句。然皆具德。以称真故。不同情。
计定执。四句成谤。皆即有之空。方为具德之
空。即空之有。方为具德之有。又尽有之空。尽
空。之有。方为具德。又四句齐照。成解境故。四
句齐泯。成行境故。皆言亡虑绝。方为具德耳。
所以昔人云。巫山台上。托云雨以去来。舒姑
水侧。寄泉流而还往。故知聚沫之身非有。如
幻之心本空。岂有欲情而成实事。又如庄周。
达体虚如幻。见自身为蝴蝶。及梦中自见己
身游天崖。是以凡夫盲无慧目。妄取前尘男
女等相。如幻化法。但诳心眼。都无实事。皆业
识心动。起见现相。意识分别。强立我人。自他
差别。若能识幻。方悟前非。终不于空而兴造
作。又此幻法。多人错解。执一切法如幻如化。
便作空无之见。如方广外道。立空无为宗。不
知实义故。华严论云。了如幻法。是坚固义。
言坚固者。即是常住义。岂可作空无之解。故
知。此幻即真。幻不可得。无幻之幻。名为幻
法。绝见之见。方名见幻。
问。诸法不真。各无
自性。刹那变异。故称为幻。佛身常住。岂称幻
耶。
答。诸佛略有二身。一真实身。二方便身。
以众生有不见如来真实身故。示方便身。令
入真实。若悟入时。即方便身是常住体。了幻
不可得故。如鸯崛魔罗。是一切宝庄严国。一
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以本愿力。入幻网
卷七十九 第 856a 页 T48-0856.png
门。现迹同凡。示行杀害。后见佛悟道。恶业顿
消。令一切众生。知得。道业亡。不生邪执。皆令
仰慕佛法难量。不可思议。有大威力。所以鸯崛
魔罗经偈云。如来所变化。众生悉不知。如来
所作幻。众幻中之王。大身方便身。是则为如
来。
问。一切法如幻。云何有垢净能所对治。
答。只为如幻。故垢净不定。由心回转。凡圣法
生故。思益经云。垢法说净。见垢实性故。净法
说垢。贪著净相故。
又庄严经论云。问。若诸法
同如幻。以何义故。一为能治。一为所治。
偈答
云。譬如强幻王。令馀幻王退。如是清净法。能
令染法尽。释曰。彼能治净法。亦如幻王。由能
对治染法。得增上故。彼所治染法。亦如幻王。
由于境界。得增上故。如是清净法。能令染法
尽者。如彼强力幻王。能令馀幻王退。以染净
法。各有增上力。随境自在转。故称为王。所以
圆觉经云。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男子。
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
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
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
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
脑垢色。皆归于地。涕唾脓血。津液涎沫淡泪
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煖气归火。动转归
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
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
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
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善男子。此虚妄心。
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
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善男
卷七十九 第 856b 页 T48-0856.png
子。彼诸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
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
幻不灭。譬如磨境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
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善男子。譬
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
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
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
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
幻化。释曰。珠中无五方之色。因光所映。性中
无五趣之身。随业而现。迷珠者。执珠。中实
色。昧性者。认性内虚身。法喻皎然。真伪可
验。
宗镜录卷第七十九
戊申岁分司大藏都监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