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第 488c 页
宗镜录卷第十四
慧日永明寺主智觉禅师延寿集
夫释迦文佛。开众生心。成佛知见。达磨初祖。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若体此一心。云何是成
佛之理。
答。一心不动。诸法无性。以无性故。
悉皆成佛。华严经云。佛子。如来成正觉时。于
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
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无何等
性。所谓无相性。无尽性。无生性。无灭性。无
我性。无非我性。无众生性。无非众生性。无菩
提性。无法界性。无虚空性。亦复无有成正觉
性。知一切法皆无性故。得一切智。大悲相续。
救度众生。佛子。譬如虚空。一切世界。若成若
坏。常无增减。何以故。虚空无生故。诸佛菩提。
亦复如是。若成正觉。不成正觉。亦无增减。何
以故。菩提无相无非相。无一无种种故。佛子。
假使有人。能化作恒河沙等心。一一心复化
作恒河沙等佛。皆无色无形无相。如是尽恒
河沙等劫。无有休息。佛子。于汝意云何。彼人
化心。化作如来。凡有几何。如来性起。妙德菩
萨言。如我解于仁所说义。化与不化。等无有
别。云何问言。凡有几何。普贤菩萨言。善哉善
哉。佛子。如汝所说。设一切众生。于一念中悉
成正觉。与不成正觉。等无有异。何以故。菩提
无相故。若无有相。则无增减。佛子。菩萨摩诃
萨。应如是知。成等正觉。同于菩提。一相无相。
疏释云。所以知佛智遍者。无一众生不有本
卷十四 第 489a 页 T48-0489.png
觉。与佛体无殊故。经云。佛智潜流。即似佛
智遍他众生。今显众生自有佛智。故云遍耳。
此有三意。一明无一众生不有。则知无性者。
非众生数。谓草木等。已过五性之见。二者。众
生在缠之因。已具出缠之果法。故云有如来
智慧。非但有性后方当成。亦非理先智后。是
知涅槃。对昔方便。且说有性。后学尚谓谈有
藏无。况闻等有果智。谁当信者。三彼因中之
果智。即他佛之果智。以圆教宗。自他因果。无
二体故。不尔此说众生有果。何名说佛智耶。
斯则玄又玄矣。非华严宗。无有斯理。疑云。涅
槃云。佛性者。名为智慧。有智慧时。则无烦恼。
今有佛智。那作众生。释云。谓颠倒故不證。岂
得言无。如壮士迷于额珠。岂是肤中无宝。谓
若先无。离倒宁有。既离则现。明本不无。如贫
得珠。非今授与。是以涅槃。恐不修行。故云。言
定有者。即为执著。恐不信有。故云。若言定
无。则为妄语。乍可执著。不可妄语。又如来藏
等经。说。有九种喻。喻如来藏。谓如青莲华。在
泥水中。未出泥。人无贵者。又如贫女而怀圣
胎。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摩尼珠。落在深厕。
如真金像弊衣所覆。如庵罗树。华实未开。亦
如稻米在糠𥢶中。如金在矿。如像在模。皆是
尘中有佛身义。与此大同也。又此无性理。能
成一切。能坏一切。则一成一切成。一坏一切
坏。一成一切成者。即因果交彻。于中有二。一
明生佛不二华严经云。如来成正觉时。于其
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等。净名经云。一
切众生。即菩提相。即菩提相。于何不成。二明
卷十四 第 489b 页 T48-0489.png
能所不二。即华严经云。皆同一性。所谓无性。
净名经云。不行是菩提。离意法故。法即是所。
意即是能。良以心境。同一性故。生佛亦然。是
以真心。不守自性故。举体随缘。成诸万法。性
即体也。以诸法唯心所现。各无自体。虚假相
依。无决定性。以无性故。能随异缘成立一切。
若有定性。犹如金石。各有坚性。不可令易。今
此无性。犹如于水。遇冷成冰。逢火便煖。故中
论偈云。集若有定性。先来所不断。于今云何
断。道若有定性。先来所不修。于今云何修。故
知若有定性。一切诸法皆悉不成。若无定性。
一切皆成。又若众生各各有性。自体不移。则
永作众生。无因成佛。所以无性理同。以有空
义。故一切法得成。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一
切法。若此一微尘法成。则尽十方虚空界一
切异法一时成。若有一微尘异法不成者。此
间一毫之法亦不成。失圆顿义。以一心一切
心故。若悟宗镜成佛。即一切处成佛。所以金
刚经云。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有一微尘处
不成佛。则不入宗镜中。故经云。唯我一人者。
三界六道凡圣无非我。是一是人故。唯我一
人耳。故知若离此而修。皆成权渐。如待空华
而结果朝焰水以成冰。任满三祇。不入真实。
但自观心见佛。了诸法空。则不动念而亲睹
毫光。靡运身而遍参法界。如佛在忉利。一夏
安居。佛以神力制诸人天。不知处所。夏受岁
已。佛摄神足。欲还阎浮。尔时须菩提。于石室
中住。自思惟言。佛忉利下。当至佛所礼佛耶。
为不至耶。复自思惟。佛常说法。若人以智慧
卷十四 第 489c 页 T48-0489.png
力。观佛法身。是名见佛中最。佛时已从忉利
下阎浮提。四众皆集。人天相见。座中有佛。及
转轮王。诸天大集。众会庄严。先未曾有。须菩
提念。今此大众。虽复殊特。势不久停。磨灭之
法。皆归无常。因此无常。观之初门。悉知诸法。
空无有实。作是观时。即得道證。时一切众。欲
先见如来。礼拜供养。有莲华色比丘尼。常为
他人。呼为淫女。欲除恶名。便化为轮王。七宝
千子。众人见之。皆悉避座。化王见佛。还复本
身。为比丘尼。最先礼佛。佛告尼言。非汝先礼
我。唯须菩提。最初礼我。所以者何。须菩提观
诸法空。为见法身。得真供养。供养中最。非供
养生身。名供养也。是知若不自信心佛求他
胜缘。功业虽勤。终非究竟。如华严如来出现
品云。佛子。设有菩萨。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
劫。行六波罗蜜。修习种种菩提分法。若未闻
此如来不思议大威德法门。或时闻已。不信
不解。不顺不入。不得名为真实菩萨。以不能
生如来家故。又以从缘故。缘亦无自性。则一
切不成。念念散坏。如随差别杂染之缘。因名
言建立。故号众生。于诸缘中求众生性了不
可得。则众生体空。即是坏义。以有诸法故。则
空义得显。若此一众生义不成。则尽十方法
界一切众生。悉皆不成。故名一坏一切坏。所
以诸佛。知一切法。皆无性故。得成就一切智。
起同体悲。相续不断。尽未来际。广度有情。以
一心无性成佛之理。愿一切众生与我无异。
知众生本来一心不动。常合天真。以无性故。
不觉随缘六趣升降。抂受妄苦。虚堕轮回。所
卷十四 第 490a 页 T48-0490.png
以能起大悲。相续度脱。若无此无性之理。则
大化不成。善恶凡圣。不可移易。若能如是解
悟。则是入不思议方便法门。佛藏经云。诸法
若有决定体性。如析毛发百分之一者。是则
诸佛不出于世。亦终不说诸法空。并證顿义。
华严经颂云。能于一念悉了知。一切众生无
有馀。了彼众生心自性。达无性者所行道。不
退转法轮经云。尔时三菩萨。住世尊前。以曼
陀莲华。散于佛上。散已。作如是言。我于此法。
深生信解。无有疑惑。其第一者。白佛言。世尊。
若有人说如来。我即如来。于此法中。都无疑
惑。第二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称说世
尊。我即世尊。亦于此法悉无疑惑。第三菩萨
白佛言。世尊。若有人称说阿罗诃三藐三佛
陀。我即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亦于此法悉无
疑惑。乃至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作如
是说。佛言。此三菩萨。善解假名故。作是说故。
知但是凡圣诸法。皆是假名。从心建立。若能
了达一切平等。即知凡圣诸法。不出假名。假
名不出真如之性。如大般若经云。尔时善现。
告欲色界诸天众言。汝诸天众。说我善现。佛
真弟子。随如来生。云何善现随如来生。谓随
如来真如生故。所以者何。如来真如。无来无
去。善现真如。亦无来无去。故说善现随如来
生。如来真如。即一切法真如。一切法真如。即
如来真如。如是真如。无真如性。亦无不真如
性。善现真如。亦复如是。故说善现随如来生。
释曰。若如来真如。即一切法真如者。非独善
现随如来生。乃至一切法界众生。悉随如来
卷十四 第 490b 页 T48-0490.png
生。何者。以如来真如。即自真如故。如是真如
无真如性者。以此真如。是言说中极。亦不可
立。故云。唤作如如。早是变也。既无真如之性。
亦无非真如之性。如是了达。方为究竟真如
矣。雁腋经云。尔时舍利弗。问诸比丘言。大德。
何缘说如是语。我今始于六师出家。诸比丘
言。大德舍利弗。从今已往。六师诸佛。等同一
相。无增无减。大德舍利弗。我等今知。诸师不
异。于出家中。无所分别。故言出家。舍利弗言。
大德。何缘说言。从今佛非我尊。诸比丘言。大
德舍利弗。我从今往。自然明了。炽然明了。不
假馀明。我自归依。非馀归依。自归自尊。是故
说言。佛非我尊。何以故。我不离佛。佛不离我。
乃至舍利弗言。大德何故。说。从今往。说无有
业。诸比丘言。大德舍利弗。我从今往。知一切
说。究竟涅槃。是中无有调伏。无非调伏。以是
故言。我说无业。如来藏经云。世尊。告金刚慧
言。善男子。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恚痴。
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加趺
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
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
无异。楞伽经云。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
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华严入法界品中。鞞
瑟胝罗居士。得菩萨解脱不般涅槃际法门。
常供养栴檀座佛塔。告善财言。我开栴檀座
如来塔门时。得三昧。名佛种无尽。善男子。我
念念中入此三昧。念念得知一切无量殊胜
之事。乃至善男子。我唯得此菩萨所得不般
涅槃际解脱。如诸菩萨摩诃萨。以一念智。普
卷十四 第 490c 页 T48-0490.png
知三世。一念遍入。一切三昧。如来智日恒照
其心。于一切法。无有分别。了一切佛。悉皆平
等。如来及我。一切众生。等无有二。知一切法。
自性清净。无有思虑。无有动转。而能普入一
切世间离诸分别。住佛法印。悉能开悟法界
众生。又颂云。如心境界无有量。诸佛境界亦
复然。如心境界从意生。佛境如是应观察。法
华经云。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
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众有疑云。成道既久。
常此教化。中间所有。然灯毗婆沙尸弃等佛。
成道入灭。说法度众生。复是谁耶。古释云。于
是中间说然灯佛等。成道入灭。如是皆以智
慧方便。善巧分别。说于他佛。非离我身。别有
彼佛。金刚经论云。众生身内有佛亦非密。身
外有亦非密。乃至非身内。非身外有。非非内。
非非外有。并非密也。众生即是。故名为密。宝
藏论云。不遣一法。不得一法。不修一法。不證
一法。性净天真可谓大道乎。真一是以遍
观天下。莫非真人。孰得此理。同其一伦。台教
云。只观十法界众生。即是佛。十法界。众生阴
佛阴。无毫芥之殊。三世佛事。众生四仪。无不
圆足。华严论云。若少见性者。亦得佛乘。如大
海中一毫之渧。乃至多渧。一一渧中。皆得大
海。如是菩萨五位之中。十位十地一一位内。
皆有佛果。如彼海水一毫之渧。不离佛性。得
诸行故。以彼佛性。而有进修。如华严经。直以
全佛果不动智等。十智如来。示凡信修。如有
凡夫。顿升宝位。身持王位。遍知臣下。一切群
品。无不该含。华严经中法门。菩萨行相。亦复
卷十四 第 491a 页 T48-0491.png
如是。从初发心十住之始。顿见如是如来法
身佛性。无作智果。遍行普贤一切万行。随缘
不滞。悉皆无作。涅槃经云。佛性非是作法。但
为客尘烦恼所覆故。是故今从十住初位。以
无作三昧自体应真。烦恼客尘。全无体性。唯
真体用。无贪瞋痴。任运即佛。故一念相应。一
念成佛。一日相应。一日成佛。何须数劫。渐渐
而修。多劫积修。三祇至果。心缘劫量。见障何
休。诸佛法门。本非时摄。计时立劫。非是佛乘。
又经云。一切世界海微尘数劫。所有诸佛出
兴于世。亲近供养者。明无功之智遍周。无法
不佛。佛即法也。十方虚空。无有间缺。针锋毛
端。无不是一切法一切佛故。但有微尘许是
非染净心。皆不是见佛也。以智眼印之。又云。
都举佛刹微尘数佛者。智满行遍。无非佛故。
皆悉承事者。即圣凡同体。无一不佛。法。空无
间也。以普眼观之。彻其心境无不佛也。智随
诸行。一切皆佛故。如是见者。以事而论。亦实
如是。表法而论。一切总实。是佛故。若一法一
物不是佛见者。当知是人。即是邪见。非正见
也。即有能所是非。诸见竞生。不得入此普贤
文殊智眼境界。是以若有异想杂念。续续而
起。故号众生。则能所互兴。是非交诤。即是邪
见。若了妄念无相。外境自虚。则一切刹尘。无
非正觉。所以释摩诃衍论云。一念初起无有
初相者。谓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
相。即谓无念者。则是除疑。令生胜解。谓有众
生作如是疑。极解脱道。会本觉时。微细初生。
知得有耶。知得无耶。若知有者。极解脱道。当
卷十四 第 491b 页 T48-0491.png
非无念。所以者何。知有初念。有初念故。若知
无者。极解脱道。当不能有。所以者何。既无初
念。待何念无。立解脱有。如是疑故。今自通言。
所知之相。从本已来。自性空无。能知之智。从
本已来。无有起时。既无所觉之相。亦无能觉
之智。岂可得言有细初相。智慧可知。而言说
知初相者。即是现示无念道理。所以者何。法
性之理。虽无所知之初起相。亦无能知之始
觉智。而能通达无所知相。无能知智。无所有
觉。都非空无。是故今且依此道理。作如是说。
知初相耳。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
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者。即
是成立上无念义。谓金刚已还。一切众生。独
力业相大无明念。未出离故。则是现示一切
众生皆是有念。名为众生。一切诸佛皆得无
念。名为佛故。自此已下。现示始觉境界。周遍
圆满。谓大觉者。已到彼岸。遍知一切无量众
生。一心流转。作生住异灭四相。故如论云。若
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故。以何义故。
如是知耶。得自无念时。一切众生平等得。故
如论云。以无念等故。以何义故。唯一行者。得
无念时。一切众生悉得无念。一一众生。皆悉
各各有本觉故。此义云何。谓一行者。始觉圆
满。同本觉时。遍同一切无量众生。本觉心中。
非自本觉。所以者何。自性本觉。遍众生界。无
不至故。清净觉者。得无念时。一切众生皆得
无念者。清净觉者。断无明时。一切众生亦可
断耶。若尔何过。若始觉者。断无明时。一切众
生皆得断者。何故上言。金刚已还。一切众生。
卷十四 第 491c 页 T48-0491.png
独力业相大无明念未出离故。不名为觉。若
诸众生。无始无明未得出离。而与诸佛同得无
念者。无念等义。唯有言说。无有实义。岂可得
言一切众生皆有本觉。亦有始觉。决断此难。则
有二门。一者自宗决断。二者望别决断。自宗
决断者。此论正宗。为欲现示一切众生。同一
相续。无差别故。可得一修行者。无始无明究
竟断时。一切众生亦同断尽。一修行者满始
觉时。一切众生亦同得满。是故三身本有契
经中作如是说。尔时世尊。告文殊言。文殊师
利。我由二等而成正觉。一者断等。二者得等。
言断等者。我极解脱道初发起时。一切众生
所有无始无明。一时究竟顿决断故。言得等
者。我初成道满始觉时。一切众生皆满足故。
是名二等故。望别决断者。举圆满者望众生
界。无一一法。而非清净。举诸众生望无上尊。
入无明藏。无所觉知。皆悉清净。无所障碍。无
念等义。而得成立。入无明藏。无所觉知。上上
所说文。无相违过。举此一隅。应广观察。自此
已下。融诸始觉。令同本觉。谓五十一分。满始
觉时。实无转胜渐次之果。亦无究竟圆满之
极。所以者何。一切始觉四相。俱时。而得住止。
皆无自立。从本已来。一味平等。自性圆满。契
同无二一相觉。故如论云。而实无有始觉之
异。以四相俱时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
一觉故。起信疏云。豁然大悟。觉了自心。本无
所转。今无所诤。本来平等。种种梦念。动其
心原。觉心初起者。是明所觉相。心。初起者。依
无明有生相之心体令动念。今乃證知。离本
卷十四 第 492a 页 T48-0492.png
觉无不觉。即动念是静心。故言觉心初起。如
迷东为西。悟时乃知西即是东。心无初相者。
本由不觉有心生起。今既觉故。心无所起。故
言无初相。今究竟位。动念都尽。唯一心在。故
言无初相。无明永尽。归一心原。更无起动。故
言得见心性。心即常住。更无所进。名究竟觉。
未至心原。梦念未尽。欲灭此动。望到彼岸。而
今既见心性。梦相都尽。觉知自心。本无流转。
今无明静息。常自一心。是以證知佛地无念。
此是举因而證果也。马祖大师云。汝若欲识
心。秖今语言。即是汝心。唤此心作佛。亦是实
相法身佛。亦名为道。经云。有三阿僧祇百
千名号。随世应处立名。如随色摩尼珠。触
青即青。触黄即黄。体非一切色。如指不自触。
如刀不自割。如镜不自照。随缘所见之处。各
得其名。此心与虚空齐寿。乃至轮回六道。受
种种形。即此心未曾有生。未曾有灭。为众生
不识自心。迷情妄起诸业受报。迷其本性。妄
执世间风息四大之身。见有生灭。而灵觉之
性。实无生灭。汝今悟此性。名为长寿。亦名如
来寿量。唤作本空不动性。前后诸圣秖会此
性为道。今见闻觉知。元是汝本性。亦名本心。
更不离此心别有佛。此心本有。今有。不假造
作。本净今净。不待莹拭。自性涅槃。自性清
净。自性解脱。自性离故。是汝心性。本自是
佛。不用别求佛。汝自是金刚定。不用更作意
凝心取定。纵使凝心敛念作得。亦非究竟。志
公和尚生佛不二科云。众生与佛不殊。大智
不异于愚。何用外求珍宝。身内自有明珠。正
卷十四 第 492b 页 T48-0492.png
道邪道不二。了知凡圣同途。迷悟本无差别。
涅槃生死一如。究竟攀缘空寂。推求忆想清
虚。无有一法可得。萧然直入无馀。傅大士颂
云。还原去。何须次第求。法性无前后。一念一
时修。又颂云。凡地修圣道。果地习凡因。恒行
无所践。常度无度人。真觉大师歌云。雪山肥
腻更无杂。纯出醍醐我常纳。一性圆通一切
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
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
来合。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弹
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阿鼻业。一切数句
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百门义海云。发菩
提者。今了达一切众生。及尘毛等无性之理。
以成佛菩提智故。所以于佛菩提身中。见一
切众生成等正觉。又众生及尘毛等。全以佛
菩提之理成众生故。所以于众生菩提中。见
佛修菩提行。是故佛是众生之佛。众生即佛
之众生。纵有开合。终无差别。如是见者。名菩
提心。起同体大悲。教化众生也。
又策林问
云。众生为迷。诸佛为悟。体虽是一约用有差。
若以众生通佛。佛亦合迷。若以佛通众生。众
生合悟。
答。恒以非众生为众生。亦以非佛为
佛。不碍存而恒夺。不妨坏而常成。随缘且立
众生之名。岂有众生可得。约体。权施法身之
号。宁有诸佛可求。莫不妄彻真原。居一相而
恒有。真该妄末。入五道而常空。情谈则二界
难通。智说乃一如易就。然后双非双。是即互
坏互成。见诸佛于众生身。观众生于佛体。仰
山和尚问沩山和尚云。真佛住何处。沩山云。
卷十四 第 492c 页 T48-0492.png
以思无思之妙。反灵焰之无穷。思尽还原。
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斯则无住无
离。能见真佛。履平等道矣。故云六道之道。离
善之恶。离恶之善。二乘之道。离漏之无漏。菩
萨之道。离边之中。诸佛之道。无离无至。何以
故。一切诸法即是佛道故。所以先德云。夫大
道唯心。即心是佛。只依一心而修。即是根本
之智。亦是无分别智。即能分别。无穷。自具一
切智故。不同起心遍计。故知凡有心者。悉皆
成佛。如今行是佛行。坐是佛坐。语是佛语。默
是佛默。所以云阿鼻依正。常处极圣之自心。
诸佛法身。不离下凡之一念。此非分得。可谓
全收。以不信故。决定为凡。以明了故。旧来成
佛。然成佛之义。约性虚玄。随相对机。即有多
种。如华严演义云。随门不同。种种有异。门唯
有多。且略分四。一约性。即一真法界。二约
相。即无尽事法。三性相交彻。显此二门。不即
不离。四以性融相。德用重重。初约体门者。
问。
体是佛不。
答。应成四句。一是佛。法性身无所
不至故。经云。性空即是佛故。二非佛。绝能所
觉为其性故。平等真法界。非佛非众生故。三
亦佛非佛。以法性身无自性故。四双非。性与
无性。双泯绝故。经颂云。无中无有二。无二亦
复无。三世一切空。是则诸佛见。二就相门有
二。一情。二非情。真心随缘。变能所故。然此二
门。各分染净。谓无明熏真如成染缘起。真如
熏无明成净缘起。染成万类。净至成佛。以修
净缘。断彼染缘。方得成佛。依此二义。则生佛
不同。于净缘中。复有因果。因有纯杂。果有依
卷十四 第 493a 页 T48-0493.png
正。若约纯门。随一菩萨。尽未来际。唯修一行。
一一皆然。若约杂门。万行齐修。尽未来际。若
约因门。尽未来际。常是菩萨。若约果门。尽未
来际。常是如来。经云。为众生故。念念新新。成
等正觉。若双辩门。尽未来际。修因得果。若约
双非。尽未来际。非因非果。便同真性。前之三
门。双具悲智。双融心境。第三性相交彻门。曲
有四门。一以性随相。同第二门。二寄相归性。
同第一门。三双存无碍。具上二门。依此则悲
智双运。性相齐驱。寂照双流。成大自在。四互
夺双亡。则性相俱绝。没同果海。无成不成。第
四以性融相门。相虽万差。无不即性。性德无
尽。全在相中。以性融相。相如于性。令上诸门。
皆无障碍。因果交彻。纯杂相融。事事相参。重
重无尽。今就性门四句之内。是即佛门。不取
馀三。就相门中。约有情门。是净非染。是果非
因。是一分义。非此所用。就交彻门。佛则性相
双融。生则会相归性。今经正约第四。以性融
相。一成一切皆成。谓以佛之净性。融生之染。
以佛一性。融生之多。令多染生。随一真性。皆
如于佛。已成佛竟。非唯有情。会。万类相。融为
佛体。无不皆成。故肇公云。会万物而成已者。
其唯圣人乎。又云。故圣人空同其体。万物无
非我。以佛之性融于物性。同佛皆成。以物之
性融佛之相故。令三业等于万类。即今经意。
而非馀门。故云随门不同。今是成佛门也。顿
教多同约性四门。终教即同性相交彻。始教
有二门。幻有即空。同会相归性。但唯心现。多
同第二。小乘人天。皆同相门。由此有云。无情
卷十四 第 493b 页 T48-0493.png
成佛。是约性相相融。以情之性。融无情相。以
无情相。随性融同有情之相。故说无情。有成
佛义。若以无情不成佛义。融情之相。亦得说
言。诸佛众生不成佛也。以成与不成。情与无
情。无二性故。法界无限故。佛体普周故。色空
无二故。法无定性故。十身圆融故。缘起相由
故。生界无尽故。为因周遍故。远离断常故。万
法虚融故。故说一成一切成也。非谓无情亦
有觉性。同情成佛。若许此成。则能修因。无情
变情。情变无情。便同邪见。是以性非巧拙。解
有精粗。智妙而见在须臾。机钝而悟经尘劫。
所以古德云。夫佛体幽玄非即色蕴。亦不离
色蕴。一异性空。真性自现。如密严经偈云。碎
抹于金矿。矿中不见金。智者巧融鍊。真金方
乃显。分剖于诸色。乃至为极微。及析求诸蕴。
若一若异性。佛体不可见。亦非无有佛。且如
悟入宗镜中。成佛不离一念。若前念是凡。后
念是圣。此犹别教所收。今不动无明。全成正
觉。故华严论云。如将宝位。直授凡庸。如夜梦
千秋。觉已随灭。傅大士白梁武帝云。今欲将
如意宝珠。清净解脱。照彻十方。光色微妙。难
可思议。意欲施于人主。若受者。疾得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若一念决定信受者。不
间刹那。便登觉位。如维摩经云。维摩诘言。
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
出家。是即具足。又法华经云。尔时龙女。有一
宝珠。价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
之。龙女谓智积菩萨尊者舍利弗言。我献宝
珠。世尊纳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
卷十四 第 493c 页 T48-0493.png
汝神力观我成佛。复速于此。故知一切含生。
心珠朗耀。理无前后。明昧随机。或因斗而隐
肤中。对明镜而显现。或因游而沈水底。在安
徐而得之。或处轮王髻中。建大功而受赐。或
系贫人衣里。惺智愿而犹存。宗镜明文。同證
于此。如是信者。究竟无馀。即是一念知一切
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据此诸圣开示。心
佛了然。设有抱疑退屈之者。虽未信受。若成
佛之理。未曾暂亏。如人不识真金。认为铜铁。
铜铁但有虚名。金性未曾暂变。如今执者。不
知本是。却谓今非。亦匪昔迷。而方始悟。如上
广引。委曲證明。只为即生死中。有不思议性。
于尘劳内。具大菩提身。以障重之人。闻皆不
信。甘称绝分。唯言我是凡夫。既不能承绍佛
乘弘持法器。遂乃一向顺众生之业。背觉合
尘。生死之海弥深。烦恼之笼转密。所以遍集
祖佛言教。顿释群疑。令于言下发明。直见无
生自性。方知与佛无异。万法本同。始信真诠。
有兹深益。
问。六祖云。善恶都莫思量。自然
得入心体。洞山和尚云。学得佛边事。犹是错
用心。今何广论成佛之旨。
答。今宗镜录。正
论斯义。以心冥性佛。理合真空。岂于心外妄
求随他胜境。如华严记云。若达真空。尚不造
善。岂况恶乎。若邪说空。谓豁达无物。或言无
碍。不妨造恶。若真知空。善顺于理。恐生动乱。
尚不起心慕善。恶背于理。以顺妄情。岂当可
造。若云无碍不碍造恶。何不无碍不碍修善
而断恶耶。厌修善法。尚恐有著心。恣情造恶。
何不惧著。明知邪见恶众生也。乃至入理观
卷十四 第 494a 页 T48-0494.png
佛。犹恐起心。更造业思。特违至理。故楞伽
经云。佛告大慧。前圣所知。转相传授。妄想无
性。菩萨摩诃萨。独一静处。自觉观察。不由于
他。离见妄想。上上升进。入如来地。是名自觉
圣智相。又云。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
佛涅槃。远离觉所觉。所觉是相。能觉是见。远
离觉所觉。名自觉圣智。以亡能所处成佛故。
夫限量所知。从他外学。欲穷般若海。莫得其
源。如于恒河中投一升盐。水无盐味。饮者不
觉。若内照发明。彻法原底。无理不照。无事
不该。如经云。佛言。我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
黄金色身。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馀世界。
宗镜录卷第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