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第 1a 页 WYG1158-00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九华集卷九 宋 员兴宗 撰
策
馆职策
夫世所谓三代者圣人有稽焉非圣人之私志也三代
之英信可志也盖三代之英修身以道修道以教教出
乎身而加乎民而复乎本何以谓之本入事亲出事君
是也何以谓之教事亲孝事君廉是也教本既立天下
卷九 第 1b 页 WYG1158-0060b.png
虽有高世之智绝伦之勇难角之技亦无得而加焉诚
以此道素立此教素具故也虽三代之英尤曰未也恐
教意之无渐也故我之训治命族师书其孝弟闾胥书
其敬敏州长书其德行恐教意之未彻也故我之用人
自升于家而后乡自升于乡而后国恐教意之未成也
故我之士至于小臣有守成人有德小子有造三代之
英教意惓惓如此其至也少则习焉长则安焉彼为孝
则尽子道彼为廉则尽臣道两者备矣然后人伦正人
卷九 第 2a 页 WYG1158-0061a.png
伦正然后百行正百行正则远近胥化莫有不出于正
矣此其所以为治也当是时虽不以孝设科孝在其中
矣虽不以廉设科廉在其中矣传曰入则视王膳出则
辅王化周公其人也周公知敬其亲者乃知敬其身者
也天下化周公之风六行之教三物之宾天下尽归孝
之实矣于斯时也天下之士出恭入敬非独周公也人
人而师周公也传曰一介不取一介不予伯夷其人也
天下化伯夷之风薄夫不贪鄙夫益敦天下尽稽廉之
卷九 第 2b 页 WYG1158-0061b.png
实矣于斯时也天下之士知取知予非独伯夷也人人
而师伯夷也夫以人人而师周公人人而师伯夷三代
之士孝亦安行也廉亦安行也亦既有所本矣非惟二
臣为然也大戴记曰文王内观民务父子观其孝慈壮
观廉洁胜其私也渊源以是风俗乌得不厚冠绅乌得
不正教本之行信可志也逮夫周道世衰南陔之义日
以蹙北风之思日以忘所可道者皆言之丑也列国豪
士脱于父母之怀趋于名利之域去亲者类亡其亲甚
卷九 第 3a 页 WYG1158-0061c.png
乎弓人之忘其弓也行行然恣于绳墨之外不仕于齐
则官于楚不啮其母臂而去卫则射其父命而奔吴其
心如此其事如此其孝安在哉至于白华之作则欲为
蔽伐檀之刺则贪为蔽且窃人之财犹谓之盗愚不知
当时士大夫何以自名也观其动结驷联鞅之徒舒埤
阖谈天之舌使是身之靡于利犹众草之靡于风扬扬
然昌于货贿之涂盗金则不恐盗帛则不愧不一见而
望赐璧则再见而望上卿其心如此其节如此其廉安
卷九 第 3b 页 WYG1158-0061d.png
在哉且列国去三代至不远也大夫士至不竭也亦何
缪戾而至于是是其不逮之甚也大抵天下之士莫不
有性亦莫不有情情非制度则不节性非教化则不成
教成矣其孝无有不立制节矣其廉无有不具愚未闻
水寒而冰不寒表端而影不端上善而下不善也彼三
代如此而列国亡此是以如此其异也苟能益充其道
益开其途笃行不难招三代不难及至治不难复事在
彊勉而已矣恭惟国家历圣相授继继承承政所先者
卷九 第 4a 页 WYG1158-0062a.png
教教所因者本是以二百年馀薄海内外至于不令而
行不言而化岂尽凭三尺哉劝导雍容之力也在太祖
时则有若王昭素以德行名在太宗时则有若刘温叟
以至孝显在真宗仁宗之世种放李用章之徒载母授
徒奉亲偕隐俱见录用若旌清介之吏严贪墨之禁祖
宗号令无岁无之民德归厚有自来矣今主上躬于舜
孝以风四方参以周教同符三代上稽祖宗之意外可
在列之请察廉之诏分明恳切执事推广上意询以孝
卷九 第 4b 页 WYG1158-0062b.png
廉之设兴何所成废何所由愚谓自周而下历汉至唐
欲观一世之治乱当察是科之兴废治莫不兴兴必有
所成也乱莫不废废必有所由也桓公之为齐区区之
国耳尝以得士为悦非以齐为悦也正月之吉布令于
乡桓公亲问焉曰子之乡有慈孝父母发闻闾里者有
则必以告有而不以告谓之蔽明子之乡有廉谨论悫
使民以劝者有则必以升有而不以升谓之亡选桓公
之伯虽非一事求伯之始莫大于此是尚孝廉之本旨
卷九 第 5a 页 WYG1158-0062c.png
也况欲为天下者哉及汉之初严设是科其所以教人
与其所以出令大抵导人以行则无不得拘人以辞则
无不失盖行先实而不浮辞多虚而易惑劝士以言其
劝已浅励士以行其谁自欺故汉武有罢黜百家之实
光武有首用卓行之实士皆从而化之非化虚名也行
既已修科既已设有司又加之以简拔又重之以荐进
又第之以甲乙中世规模汉为休美盖择其行则实者
无不应应者无不实命其职则所举即所用所用即所
卷九 第 5b 页 WYG1158-0062d.png
举是以此科一设贤才辈出此则兴之所以成也至于
和顺之后流为魏晋之末文制虽存不辨名实不严格
法才者不得进行者不得伸选用混杂众多轻进当时
之谤者曰举孝廉浊如泥夫水至洁而清泥至浊而污
今指孝廉诸公并于污浊之物衣冠之道一旦化此甚
可悲也故因循至唐杨绾有议旋举旋停建中有令一
议一寝虑有此弊岂独罢于章帝哉此则废之所由也
执事又谓前世之君其为孰得夫教者士民之基也人
卷九 第 6a 页 WYG1158-0063a.png
情者圣王之田也基厚则田不薄矣矫人情而教之则
无往而当顺人情而𨗳之则无往而不当人情莫不欲
事亲圣人必有以勉之莫不欲事君圣人必有以劝之
世有弗孝弗廉者岂其心之所欲哉流于习而不自知
也既不自谨其习则猖狂于家污墨于吏今有人焉阴
抵是过或人以古之孝廉者语曰彼人也汝亦人也彼
能廉而汝不能也彼躬孝而汝不躬也曷若格汝之秽
习而效古人矣乎闻者于此不赧然见于面则勃然见
卷九 第 6b 页 WYG1158-0063b.png
于色矣何者弗孝弗廉之名天下之所共避也圣人是
以敦其教意而起其愧心使天下庸庸之士知爱其亲
常甚于爱孝之名知尊其君常甚于尊廉之实则凡被
德教者家曾子而户仪休矣此前世之君所以经心也
观汉之诏令丁宁郡国砥砺多士不举孝者为不奉诏
不察廉者为不胜任劝善之意切矣宜乎温舒之才王
吉之諌京房之术师丹之议宽饶之勇于是出焉汉之
得人虽以数路此路最精也是前世之君设科之有得
卷九 第 7a 页 WYG1158-0063c.png
者也若夫论事之臣则黄琼增置四科之说贾至庠序
推选之说亦宜在所择也议者又病率以口则恐其遴
限以年则恐其拘课笺奏则恐其烦专儒雅则恐其偏
如是皆虑之深者也且人才之不齐犹地产之不齐也
地之所产彼有则此无此丰则彼杀善治赋者辨其土
宜因其所产责其所赋则地力不穷矣今汉取孝廉乃
欲计其口而取士是犹欲混其地而责产也岂理也哉
自郡国口二十万岁举其一边郡口一十万亦举其一
卷九 第 7b 页 WYG1158-0063d.png
总之百万则岁举五人边郡又少加焉是则丁鸿之说
也鸿陋于识故昧于词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天
下岂遽无人乎乃欲计口百万而进五士二十万而进
一士何其狭也此率口之议似未可用也传曰少成若
天性人少而成也则是天与之也骥之生也堕地则驰
鹰之生也暴翼则飞彼物之神骏岁月有不待也观左
雄之议乃欲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甚矣雄之陋也可以
人而不如鹰骥乎当时胡广之论从而非之郭虔之奏
卷九 第 8a 页 WYG1158-0064a.png
从而排之以为选举当不拘年任才当不拘制甘奇著
用不待强仕也终贾扬声亦在弱冠也足以箴雄之膏
盲矣不然则终徇雄议计析毫釐上下顾望年齿参差
士亦沦弃愚恐项橐不得为圣师颜回不得为圣友矣
此限年之制似未可用也志曰身教者从言教者违常
人之情溺于所爱惮于所难文辞者众所共爱德义者
士所最难是以古人于此权其难易信以取人虚辞无
实未必用朴词当理未必违托儒自饰未必智木强有
卷九 第 8b 页 WYG1158-0064b.png
守未必愚观其几微惟善所善故真孝无所隐真廉无
所遁上下无所憾矣愚谓文吏课笺奏之说有不必课
也恐长虚词故也儒雅专诵习之说有不必专也恐溺
虚名故也苟若好夸敛誉之徒屑屑笺奏诵习之间求
之轻浮听之失实尚其辞则或遗其可重之行违其行
则或举其可弃之人取士如斯竟亦何赖胡广曰郑阿
之政非必章奏张衡曰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
不崇两人之意所谓崇本以抑末盖欲先示人以不可
卷九 第 9a 页 WYG1158-0064c.png
欺之行则举者亦不敢为自欺之人其待汉士最不浅
矣彼两人非以口舌为能者也此儒术笺奏似亦未可
专用夫以四者俱未可用若治世欲伸而行之莫若反
本而示之使之行在言前识在令外足矣或者难曰治
世不以道便国不法古一张一弛与时宜之一损一益
与世通之井田肉刑此周制也汉不能行者非不欲行
也势不可也夫汉已不可行周制后世乃欲行汉制乎
故取士之法自辟举而为孝廉自孝廉而更四科自四
卷九 第 9b 页 WYG1158-0064d.png
科而更中正自中正而更门第自门第而更进士自进
士而增诸科名非一也利亦非一又何古之拘况又豪
俊之士才满天下尚多有人晋所举者或子或雠齐所
举者或贩或盗范文子所用七十家者皆贫贱而居筦
库者也若一依是科然后选举此曹将安所归不知豪
智之姿能执笔而兴廉能庐墓而兴孝乎此殆不原天
下之情故徇一切之议未可信也愚谓不然彼或者纷
纷之论所欲尚者才也国家所宜尚者德也且德与才
卷九 第 10a 页 WYG1158-0065a.png
异而世不察才胜德者止踰于众人德胜才者遂进为
君子世有进士有门荫有诸科大抵取其文辞之治世
习之专动以才胜也素德隐行间有遗者是孝廉之所
从讲也若夫豪俊之士则非一科目所可维絷也盖世
有善为渔者知得鱼非一目之网也设众网则无漏鱼
善取士者知得士非一科之力也张众科则无遗士诚
使众科备于外孝廉察于内何为不可哉虽然愚有大
虑虑不止此朝廷设科以笼韦布纲纪在是愚既议之
卷九 第 10b 页 WYG1158-0065b.png
矣有大科目可以纲纪百官者其敢不议乎近世中书
之务类百司百司之务类郡县且宰相之职进退百官
者也今以簿书期务为故间有奇杰之士禁不得伸问
之何由则曰彼格之当然也且动如格法一吏部郎事
耳进退百官望实俱采道揆者之所为也宋蔡廓为吏
部尚书黄散已下身不得择不敢就职况职宰相且漠
然者哉主上天日清明临照在上必能委任大臣大臣
亦宜自信事君以人有不可后何直为是凛凛也非特
卷九 第 11a 页 WYG1158-0065c.png
此也大将之职升黜偏裨者也古者一将死则一将生
卫霍之门率多列侯子仪之门尽出显校即其事也近
世不然大将嫉偏裨偏裨嫉士卒有功则不奏既奏亦
不实私其舆皂私其子弟是以大将一死则四顾茫然
无复威誉在人耳目私门之托岂不负哉遇风尘之警
则亦望风顾避而已监司之职按察僚吏者也进退既
公人自寡过苟私好恶则私喜怒私喜怒则私发摘故
近世诸路所绳治者或其无辜所当治者或以倖免此
卷九 第 11b 页 WYG1158-0065d.png
大将监司自紊其科目者也然则士夫所当切议岂独
孝廉一事哉昔汉世朝廷有大政必下公卿博士议公
卿议善则舍博士而从公卿博士议善则舍公卿而从
博士彼博士者秩六百石耳乃得预汉大议何也以其
议论通古今嶷然动众心也故元朔之诏曰今执事不
兴孝不举廉其与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也然则欲举
孝廉而询及博士所从来远矣今愚待罪太学秩次博
士圣天子不以不肖俾执事躬而策之是以不讳有司
卷九 第 12a 页 WYG1158-0066a.png
不隐理道庶几博士之责塞矣区区非独求干执事之
听借此而干天听也注而思之举而行之社稷幸甚天
下幸甚
忠质文之治策
圣人为万世虑后世为一时虑万世之虑何虑也虑治
体也昔者愚出入有虞之书愚悦之退而求舜之心稽
舜之道而得舜之政彼其起深山而坐致无为何虑深
也意者以道寓政以政厚下天下后世至治之体虽欲
卷九 第 12b 页 WYG1158-0066b.png
不师舜吾恐无如舜之可师也当时稷契皋夔之徒与
我共理者其政所可为都为俞其政所否为吁为咈声
嗟气叹充满天下者忠厚气也五典从则百姓有以亲
我四门宾则诸侯有以顺我谗说殄行既堲之则举世
无以惑我传称其无为恭己正南面而已此至质之体
也是以忠质之意已默寓于舜非独善其身其善天下
盖不少也然则舜之治体止于忠质而已乎恐不止于
忠质已也观其雍容庙堂造次颠沛之间则有尽于文
卷九 第 13a 页 WYG1158-0066c.png
而不自已者璿玑玉衡以齐七政时则有钦天之文类
帝格祖柴望巡狩时则有祭五祀之文五瑞五玉三帛
二生一死贽侯射车服时则有尚贤之文六律五声八
音绘服章十有二时则有礼乐之文其政绸缪委曲节
文如此又何文之美也呜呼求舜之政已默具忠质文
之体然后世诸儒不以三者名之天下亦不以三者名
之何也盖元气兼阴阳而元气未可指以阴阳名也舜
政兼忠质文而舜政未可指以忠质文名也猗与此舜
卷九 第 13b 页 WYG1158-0066d.png
之所以高视天下而独冠也哉舜之后降帝而王其出
于政也晓然宜天下显然而名之也禹之为天下也不
矜不伐不侈大于宫室饮食之间此何为也哉忠之体
也天下于是名之以忠汤之为天下也不迩声色不殖
货利敦厚谨重见于政者嚣嚣其未已也此何为也哉
质之义也天下于是名之以质若夫文武周公之为周
微而著详而尽错出而不乱宗国五十三吾封之建官
三百六十吾用之礼经三百曲礼三千吾制之其意若
卷九 第 14a 页 WYG1158-0067a.png
曰经纬在我者也一不备则后世其鄙野我乎此文之
义也天下于是名之以文夫以三王之异世忠质文之
异尚仰观唐虞则不足俯视后世则有馀故一体明一
代治后世何可不讲也奈何战国之后天下之政体如
狂澜之一奔未易东也人皆为一时虑何暇虑后世哉
西京之主尚宽易其弊则谀东京之世尚苦节其弊则
讦高帝大度豁达文帝宽大长者至于天下末流之弊
白黑不分公孙子张禹孔光之徒低回以苟延岁月汉
卷九 第 14b 页 WYG1158-0067b.png
缓急不可望也俗谀日甚汉日危尚宽易之弊可不悲
哉光武登庸卓行明帝察慧自高遂使末习之过三君
八顾之徒鼓动朝野力为惊世绝俗之行矫异甚矣俗
讦日甚东京日衰尚苦节之弊一至此哉然两汉所尚
之过值明主则犹可以振起若夫三国尚诈晋尚浮虚
元魏尚夷齐尚兵梁尚空寂陈陋而隋奢无足疏举者
彼其拟两汉犹且抱愧若称之三代之时吾知其包羞
也哉恭惟国家祖功宗德接千载之统纪固足以配舜
卷九 第 15a 页 WYG1158-0067c.png
而轶三代创业于开宝继志于雍熙休息于咸平景德
隆盛于嘉祐治平既以忠厚惠民爱物复以制度泽天
下此盛德世也肆我主上振中兴之运体优裕之政躬
礼乐之事亦既薰民耳目矣迩者省赋以息民力农以
厚下乡饮以励俗赏罚以别淑慝皆执事所谓典章明
焕风俗醇厚之际也夫风俗醇厚则忠质陶民心典章
明焕则文物格民心即默具忠质文之意诸儒未可轻
名之也异时致无为之治比德上古何如哉曰宜莫如
卷九 第 15b 页 WYG1158-0067d.png
舜
苏氏王氏程氏三家之学是非策
学者有公患患于好恶先萌其心是心一萌挟私智以
求道渐蔽于外而忘其真呜呼好恶真足以蔽学者哉
昔者荀卿好子弓而不好孟子扬雄好孟子而不好荀
卿韩愈好荀扬后于王通而不言通则不好也愈之后
见于书者则又有不好愈者焉今夫乡曲之士更千万
人以一能称一艺名其相待也犹不相忽况如卿如雄
卷九 第 16a 页 WYG1158-0068a.png
如通如愈天下病无斯人也天下而有斯人宜何如以
相好今乃不相悦如是哉甚矣好恶之蔽心也妄指千
金为瓦缶则人皆不信彼数子之道皆相合于孔门其
可以相轻乎向使数子能宽绰其心如吾夫子曲折为
道问苌弘问郯子彼道虽不及已问之不恤也则必能
抑六经黜百子以全天地至一之气是无他也好恶外
忘则道真内白矣昔者国家右文之盛蜀学如苏氏洛
学如程氏临川如王氏皆以所长经纬吾道务鸣其善
卷九 第 16b 页 WYG1158-0068b.png
鸣者也程师友于康节邵公苏师友于参政欧阳公王
同志于南丰曾公考其渊源皆有所长不可废也然学
者好恶入乎彼则出乎此入者附之出者污之此好恶
所以萌其心者苏学长于经济洛学长于性理临川学
长于名数诚能通三而贯一明性理以辨名数充为经
济则孔氏之道满门矣岂不休哉惟圣天子深知其蔽
是以破学者好恶之心而尽除其禁使惟是之从惟道
之明学者之幸也抑尝有楚人修第之说闻执事者乎
卷九 第 17a 页 WYG1158-0068c.png
楚人之子有第二区长则甲所建次则乙所建规模不
同而岁久将敝或曰不必忧也君宜合二第可用之材
并而为一区若居一而废一是以坏易坏也今苏程王
之学未必尽善未必尽非执一而废一是以坏易坏宜
合三家之长以出一道使归于大公至正即楚人合二
第之义也执事学识渊奥必有折衷于斯矣
孔子生死策
古书之真伪是非其相半乎其说有所不可信而诸儒
卷九 第 17b 页 WYG1158-0068d.png
有所不敢废盖从其不可信而废之天下之书不胜其
废矣是故君子于此不废也而况圣人生死之际其道
神其经存万世轻重之系与昔者愚闻之梁臧孝绪曰
孔子以庚子生孝绪似焉后卒以儒自鸣虽不敢拟夫
子而生乎夫子之日何其类也况夫子以庚子生其事
见于书乎愚有以知夫子之生之异也吾观孝经传曰
孔子之卒鲁麟至焉百兽号焉虽不足以兆夫子之亡
而亦其异也而况夫子之死且志于经乎愚有以知夫
卷九 第 18a 页 WYG1158-0069a.png
子之死之怪也夫子之生如此之异也死如此之怪也
非若巫瞽幻诞恍惚其不经也盖夫子为人且圣于人
岂死生不异人乎哉兹承执事以孔子生死之说执三
传之所以失愚请列之执事以折诸理其事虽若不可
信而诸儒不敢废也夫春秋之书鲁书也而诸儒以为
仲尼之书也获麟之前孔子之生仲尼不书于经仲尼
如自书其生仲尼乃自私邪故经之不书孔子生左氏
解经耳亦安得而书之获麟之后左氏所续之经也董
卷九 第 18b 页 WYG1158-0069b.png
仲舒曰左氏续经以宗圣人为事不书其师之卒则孟
子所谓子背子之师也左氏安得不书其卒乎此左氏
不可废也公榖之传传乎经也仲尼绝笔则无经无经
则二子无解也公榖后经二年独书其卒不几于赘乎
公榖之不书卒则传体也此公榖不可废也故左氏书
其卒公榖书其生其得经传之体乎传所以尊经尊经
必有以贵之书子贵之至也续经所以尚法尚法则必
有以严之死书名严之至也此三传虽若不可信亦不
卷九 第 19a 页 WYG1158-0069c.png
可废也何休曰是岁己卯尊之故详之榖书日不书月
岂十月乎盖榖梁不详其月因不书月则其谨也虞翻
谓春秋凡不书月其事不详也榖梁岂亦不详其事乎
王肃谓中月则月中也郑玄谓中月者踰月也意者生
于是月中如王说乎或者如郑说死于踰月未可知也
此榖梁又不可废也杜预曰四月十八日乙丑五月十
二日己丑必有一误夫古书如是盖多矣尧以甲申生
辛巳死皇览曰非辛巳乃辛未也舜以甲子生癸亥死
卷九 第 19b 页 WYG1158-0069d.png
皇甫谧曰非癸亥乃癸卯也尧舜如是安知仲尼终以
乙丑非己丑乎故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为此事也此又
杜预之言不可废也太史迁曰韦编三绝计夫子之年
则六十三之后七十三之前盖云老矣夫孔子五十以
学易韦编之迟甚可怪也凡迁之说不可信有端矣书
曰舜三十登庸迁曰舜五十登用耳秦之谥曰穆公迁
曰非穆乃缪也不知舜之年秦之谥安知孔子系易之
时乎虽然圣人有取于太史或有牴牾其他实录也此
卷九 第 20a 页 WYG1158-0070a.png
其说虽不可信而诸儒不敢废也夫孔子死生之说古
书之不伪有所不可信而愚不敢废者盖互见其得失
虽存之无伤也韩退之自谓识古书之真伪虽不至焉
者白黑分矣幸得执事辩其白黑岂不盛与
陈子昂韩退之策
国初深于道者其惟柳子乎开之自名曰吾将开天下
之耳目也明先王之道于时也一代之文开于今也故
柳之文一传而为穆修穆修传于尹洙尹洙传于先正
卷九 第 20b 页 WYG1158-0070b.png
欧阳公人知者以古文非柳倡之实肇于欧阳不知欧
阳之本承于柳也斯亦善原文哉夫唐之文亦犹是也
所谓欧阳则韩愈似之所谓柳氏则子昂似之文传太
原卢藏用藏用传苏源明源明则退之之所师友也不
知者以退之倡古文于唐知者以为无陈而无以为之
也故其言非苟也为可传也其道非妄也为可继也故
卢藏用曰道丧百五岁而起子昂其此之谓与虽然君
子独行则无徒也独唱则无和也其后善继则退之之
卷九 第 21a 页 WYG1158-0070c.png
力也故杜牧曰唐三百岁而有退之其此之谓与盖常
辩之学正则识正识正则文无往而不正也故子昂贻
夷碣为辨议之正徐君之议为笺表之正神凤之章为
辞章之正其感遇则正于诗者也盖子昂之文惟正则
取不正不学也然则相承而至退之亦其有力哉故退
之亦畏之盖尝曰唐兴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杜甫李白
皆其善鸣者此之谓也虽两君之才纵横颠倒而卒亦
可贬何者以其才可穷也退之穷于识子昂穷于权穷
卷九 第 21b 页 WYG1158-0070d.png
于识其弊也讲之不精穷于权其弊也处之不智讲之
不精故知斥佛老不知斥墨也处之不智故不死于国
而死于下吏也呜呼通于大道而识进退存亡者惟三
代之英与二子何预焉
卷九 第 22a 页 WYG1158-0071a.png
知兴宗何所本也谨识于此以订讹云
第八页后六行 案郑阿原本讹作邓阿今据汉书胡
广传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