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宝正续传-宋-祖琇圜悟勤禅师¶

圜悟勤禅师¶ 第 569c 页
僧宝正续传卷第四
隆兴府沙门 祖琇 撰

* 圜悟勤禅师

禅师讳克勤。字无著。彭州崇宁骆氏子。依妙寂院自
省落发。受满分戒。游成都。从圆明敏行大师。学经论。
窥其奥。以为不足。特谒昭觉胜禅师。问心法。久之法
关。见真如哲公。颇有省。时庆藏主。众推饱参。尤善洞
下宗旨。师从之游。往往尽其要。尝谒东林照觉。顷之
谓庆曰。东林平实而巳。往见太平演道者。师恃豪辩。
与之争锋。演不怿曰。是可以敌生死乎。他日涅槃堂
孤灯独照时。自验看。以不合辞去。抵苏州定慧。疾病
几死。因念畴昔所参。俱无验。独老演不吾欺。会病间
即日束包而返。演喜其再来。容为侍者。值漕使陈君
入山问法。演诵小艳诗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
郎认得声。师侍侧忽大悟。即以告演。演语之。师曰。今
曰真丧目前机也。演喜曰。吾宗有汝。自兹高枕矣。师
因以是事。语佛鉴勤。勤未之信。师曰。昔云高丽打铁
火星爆吾指头。初谓建立语。今乃果然。勤愕然无以
对。时佛眼禅师尚少。师每事必旁发之。二公后皆大
彻。由是演门二勤一远声价藉甚。丛林之谓三杰。演
迁五祖。师执寺务。方建东厨。当庭有嘉树。演曰。树子
纵碍不可伐。师伐之。演震举杖逐师。师走避。忽猛省
曰。此临济用处耳。遂接其杖曰。老贼我识得你也。演
大笑而去。自尔命分座说法。崇宁初。以母老归蜀。出
圜悟勤禅师¶ 第 570a 页 X79-0570.png
世昭觉。久之谢去。于荆州。见丞相张无尽谈华严要
妙。逞辞婉雅。玄旨通贯。无尽不觉前席。师曰。此真境
与宗门旨趣何如。无尽曰。当不别。师曰。有甚交涉。无
尽意不平。师徐曰。古云。不见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
全提时节。若透彻。方见德山临济用处。无尽翻然悟
曰。固尝疑雪窦大冶精金之语。今方知渠无摸索处。
师曰。顷有颂云。顶门直下轰霹雳。针出膏盲必死疾。
偶与丞相意会。无尽喜曰。每惧祖道䆮微。今所谓见
方袍管夷吾也。澧州刺史请住夹山。未几迁湘西道
林。初潭师周公因提举刘直孺愿见师。至是皮相之
不甚为礼。及见开堂提唱。妙绝意表。始增敬焉。政和
末。有旨。移金陵蒋山。法道大振。僧问。如何是实际理
地。曰。何不向未问巳前荐取。僧曰。未问巳前如何荐。
师曰。相随来也。进云。快便难逢。更借一问。曰。忘前失
后。进云。若论此事。如击石火。只如未相见时如何。师
曰。三千里外亦逢渠。曰。恁么则声色外。与师相见。答
曰。穿却鼻孔。问。忠臣不畏死。故能立天下之大名。勇
士不顾生。故能立天下之大事。未审衲僧家又作么
生。师曰。威震寰区。未为分外。曰。恁么则坐断十方。壁
立千仞。师曰。看箭。问。不落因果。不昧因果。是同是别。
师曰。两个金刚圈。曰。沩山撼门扇三下。又作么生。师
云。不是同途者。智音不举来。曰。恁么则打鼓弄琵琶。
相逢两会家。师曰。名邈得不□多。曰。不得压良为贱。
师曰。实处道将一句来。曰。自从事得潘郎后。也解人
圜悟勤禅师¶ 第 570b 页 X79-0570.png
前不识羞。师曰。速礼三拜。僧曰。昔人问投子如何是
十身调御。投子下禅床立。意旨如何。师云。生铁铸就。
曰。为什么。贪观白浪。失却手桡。师云。自领出去。问。只
如道明头合暗头合。古德便归方丈作么生。师拈起
拄杖子。进云。学人拟欲放出。和尚如何抵拟。师曰。这
野狐精。问。选佛场开上根圆證。不昧当机如何指示。
师云。一超直入如来地。曰。不昧本来人。请师高着眼。
马大师为什么直下觑。师云。顶门上有眼。问。一种无
弦琴。唯师弹得妙。马大师为什么直上觑。师云。暗里
能抽骨。曰。未审直上觑得是。直下觑底是。师云。莫谤
马大师好。曰。争奈龙袖拂开全体现。象王行处绝狐
踪。师云。赖有庞居士證明。问。句中有眼作家知。向上
人来向上提。直下全行摩竭令。愿垂方便接群机。师
云。不如一个百不知。曰。无无孔铁槌。有甚用处。师曰。
果然恁么去。曰。虽是本分事。未是向上机。师曰。撒星
火迸独光辉。曰。争奈脑后一箭。师救不着。师云。又是
拖泥带水。尝示众曰。恁么恁么双明。不恁么么不恁
么暗。不恁么中却恁么。暗里隐明。恁么中却不恁么。
明中隐暗。只如和座子掇却许多建立。总么犯手伤
锋。且道唤作什么。到遮里高而无上。深而无底。旁尽
虚空际中。极邻虚尘。净裸裸赤洒洒。是个无底钵盂。
无影杖子。熊耳山前。少林峰下。老胡九年。冷湫湫地。
守这闲家具。深雪之中。直得情忘意遣。理尽见徐。方
有一个承当。且道双明双暗。双放双收。是建立是平
圜悟勤禅师¶ 第 570c 页 X79-0570.png
常。总不与么。也未是极则处。且作么生是极则处。擘
开华岳连天透。放出黄河辊底流。宣和中。诏住东都
天宁。太上在康邸。屡请宣扬。有偈云。至简至易。至尊
至贵。往来千圣顶𩕳头。世出世间不思议。然是时钦
宗在东宫。师对太上。预有至尊之谶。建炎改元。宁相
李伯纪。表住金山。驾幸维扬。有诏徵见。顾问西竺
道要。对曰。陛下以孝心理天下。西竺法以一心统万
殊。真俗虽异。一心初无间然。太上大悦。赐号圜悟禅
师。乞云居山归老。朝廷厚赆其行。至云居之明年。复
归于蜀。大师王伯绍迎居昭觉。绍兴五年八月五日。
示疾。将终。侍者持笔求颂。书曰。巳彻无功。不必留颂。
聊尔应缘。珍重珍重。掷笔而化。春秋七十有三。坐五
十五夏。谥真觉禅师。塔曰寂照。初枢密邓子常。奏赐
命服佛果师号。所至士夫过从问道。无虚日。师悟门
广大。说法辩博。纵横无碍。莫不人人畏服。以为未尝
有也。凡应接虽至深夜。客退必秉炬开卷。于宗教之
书。无所不读。初在金陵。大师王彦昭。尝请益雪窦所
谓三员无事道人孰胜。师曰。正尔皆须吃棒始得。帅
意未喻。师诘之。帅以手拍膝。时衲子环拥。师就指曰。
此辈倒作此见解。焉能透彻古人知见。帅不怿而去。
寻遣之诗令刻石。师匿之。他日彦昭入山。问诗所在。
师曰。昔人赠遗。所以昭德也。今大师特讥剌而巳。某
敢以非所宜而宜之哉。帅翻照霁威而去。既而给事
庐赞元代府事入山。题诗有菖蒲海之句。然东汉志
圜悟勤禅师¶ 第 571a 页 X79-0571.png
有蒲菖海。师就质之。庐颇知误。或劝不应与师臣争
诗恐致祸。师笑曰。吾岂得巳哉。前既却王公诗。今新
帅虽美句。亦莫敢刻之。故发其误。贵不主意上石耳。
其临机有断如此。性和易不事事。晚节道愈尊。而风
度无改。或谓当加威重者。师曰。吾佛以慈摄物。等观
一切。每任真若此。犹恐失之。况以显晦易其心。而刻
薄莅众。岂沙门所为邪。其雅量廓廓常退。巳以让人。
故出世主法垂四十年。未始有一犯其规绳者云。

赞曰。吾祖从上来事。以妙悟通宗。然世迫迟暮。邪径
日滋。自非龙蟠凤逸之士。极深而研几。则顿辔化城
者皆是也。圜悟其至矣乎。道德备而学不厌。名位崇
而志益谦。真一代之典刑也。初黄龙杨岐两宗学者
剩有各私。其胜而不相厌。于是灵源大士作五祖演
公正续碑。所以推之为正续也。至圜悟复能峻其门
庭。观其对御。则混真俗于一心。接士大夫游。则罄竭
款诚。俾于祖道染指涉流。而人人得其权心焉。此所
以致盛名于天下也。美哉。

* 宝峰祥禅师

禅师名景祥。建昌南丰傅氏子。父翼终。信州永丰令。
母上官。梦入王室方暑。得壶浆饮之。如甘露。巳而孕。
又诸父梦。绛幡皂纛。拥一伟丈夫。至其家。称塞上将
军。翌日而育。师因以塞上翁名之。少警敏嗜学。务记
览。于书无所不窥。永丰公亡。追悼罔极。非出世间法
无以报。即志舍家。会沙门有琦。说法于灵鹫。往听之。
圜悟勤禅师¶ 第 571b 页 X79-0571.png
豁有省。遂依之落发具受。遍参知识。最后见大沩哲
禅师。资缘契会。遂执侍焉。随入京师。哲公去世。负其
骨归葬沩山。夜梦梵僧丈馀。授以法句。义甚微妙。师
得之研味。心法盆明。归临川。得古屋数楹于人境之
外。闭影不交人事者十年。大观中。同参自遵住东林。
厚礼致之。命居第一座。分席接衲。未几泐潭虚席。南
昌守张司成。雅闻师高道。勤请至。使者四往返。师坚
卧不答。因属九江守津遣。乃始赴命。初大沩嘱师。年
五十乃可师人。至是五十有四矣。及居泐潭宗风大
振。衲子常五千指。规度严明。礼数雍穆。四方翕然推
重。至禀承之。以为丛林华彩焉。示众曰。凡为善知识。
应机利物。须具十智同真。若不具十智同真。则缁素
不分。邪正不辨。不堪与人天为眼目。不能决断是非。
如车单轮。如鸟只翼。不能高飞致远。何谓十智同真。
一同一质。二同大事。三总同参。四同真智。五同遍普。
六同是非。七同得失。八同生杀。九同音吼。十同得入。
诸禅老。祖师言句。横且十方。天下老僧机缘不少。那
一句语。是同一质同大事。什么处是同生杀。乃至同
得入于此。拣辨得出。方有衲子。本色公验不为流俗。
阿师于此未明无辨。验诸方眼目。不识学者病源。病
源不识。则不断疑根。疑根不断。是谓生死根本。放幞
不著处。不遇咬猪狗手脚。便将寻常知解劈头罩却。
劈脚击住。谓祖佛出来。无过于此。久参高士。相共證
明。晚学初机无待﨟岁穷年。却顾巳躬。一无所是。则
圜悟勤禅师¶ 第 571c 页 X79-0571.png
追悔不及也。师居泐潭。垂十年。道望闻于京师。宣和
中。有旨。移金陵之蒋山。未几迁九江圆通。岁馀江西
帅将夺之主黄檗。师知之。遁入同安山中。二刹迹至
其所。争迎致。竟为黄檗得之。建炎末。退归泐潭。庵于
秀峰。因以为号。卜终焉计。会期马南渡。避地天台。绍
兴二年。从闽帅。大吉山之请。行未越境。为范丞相挽
留。奏居鸿福。先是高庵禅师受鸿福命。未及入寺而
化。师与高庵。素厚善。迨继其后居浮山。相距未阅月。
即示疾。出古衲并书。付其嗣法德升。十月七日。趺坐
告众而逝。寿七十一。腊五十二。阇维。目睛及数珠不
烬。舍利葬本山。分其半塔于秀峰。初真点胸。以迈往
不羁之度。超放自如。及其嗣法真如。则玉立峭峙。行
深履高。生未尝以帛为衣。胁不至席者。逾四十年。师
继其道。律巳尤严。凡丛林规范。诸方所不能行者。师
优为之。生不积馀长。殁无完衣。或欲为求章服名号
者。则谢绝之曰。借使持来。政堪天明作枕耳。其法语
偈句。辞致浑厚。奄有作者之风焉。

赞曰。初秀峰在灵鹫。为童子时。闻二老宿夜语。举古
德偈云。征轮轧轧过江南。暂把微躯寄泐潭。秦岭烟
沙犹未息。月明空锁定僧庵。即感悟泣下。老宿问故。
答曰。比梦中得此偈。当是前身所为者。老宿曰。审尔
他日。必为泐潭主人。其后秀峰由泐潭避地天台。终
于韶国师庵。果如其言。教称凡报土。皆宿习愿力所
现。举有定分。岂不然哉。世以庸妄。相乘区区。苟合于
圜悟勤禅师¶ 第 572a 页 X79-0572.png
声利之末。虽者且死。而莫之安分者。其闻秀峰之风。
益可愧矣。

* 云居悟禅师

禅师名善悟。生李氏。洋州兴道人也。舍家诵经。得度
具戒。夙慧警敏。初闻冲禅师举达磨廓然无圣之语。
即曰。我既廓然。何圣之有。冲奇其语。发之南询。周流
舒蕲间。参叩宗匠。抵龙门见佛眼禅师。闻举云门语
云。直得山河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色。
始是半提。更知有全提。始得。师心有契遂依止焉。一
夕佛眼谓曰。汝闻孤鸾对舞乎。昔有二鸾。每对舞。尝
丧其一。止不复舞。智者以鉴向之。孤鸾顾见自影辄
舞。师豁然悟。一日猫执鼠过前。佛眼指以示师。师曰。
皖公山倒。佛眼喜之。因命分座说法。尝举德山夜参
因缘曰。悟上座今夜亦不答话。或有僧出。只向道。你
许多时。向甚处去来。佛眼动容曰。吾高枕矣。自是道
声四驰。宣和初。出世吉州天宁。明年徙南康之云居。
宗风大振。师性方严。语不妄发。以身循众。虽祁寒酷
暑。必伴众。夜卧三椽下。有怠堕起不时者。必扣枕以
警之。凡方丈服用之具皆虚设。而未尝御也。自号高
庵。时泐潭祥禅师。雅自标置。大抵与师德望相埒。而
苦节堪忍得众。则师过之。阅七年。圜悟禅师得旨住
云居。有敕移师金山。以疾固辞。明年圜悟归蜀。南康
守复师云居。寻以兵乱谢去。避地天台。寓居韶国师
庵。绍兴二年。台州得旨。革浮山鸿福寺。为禅居。遴选
圜悟勤禅师¶ 第 572b 页 X79-0572.png
大有道者𢌿之。郡守以屈师。师固辞。即请于朝。六月
命下。师不获巳诺之。时参徒裹粮而从者。尚以百数。
一日举世尊垂入灭示胸前卐字因缘。乃披襟谓众。
瞻仰取足。无令后悔。既而曰。吾衰矣。盖归故山之三
塔乎。僧曰。方领浮山奈何。师曰。死可以住持而留邪。
僧曰。几时可去。师曰。俟有人提草鞋即去。曰。某甲去
得否。师曰。解插觜即得。僧曰。诺诺。师笑而止。七月一
日。侍者趣办。行师不塔。明日昼寝起。语如平时。遽挥
侍僧曰。去去。僧退。少选候之。则巳趺坐而逝。住世五
十有九。安居四十一夏。灵骨舍利一归云居之三塔。
一葬浮山。祀为始祖焉。

* 白杨顺禅师

禅师讳法顺。绵州魏城文氏子。七八岁时。于夜暗中。
视物如昼。父母知其异。因令出家。依香林院奉和得
度。游成都。从大慈寺冲悟法师。受圆觉起信。至若离
于念名为得入。研覃久之。持以问悟。悟虑胡不能决。
即勉之游方。参谷隐静觉禅师。大观中。佛眼居龙门。
道风籍甚。往依之。竭诚累年。备历遮务。未尝有怠色。
一夕闻举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
忽有省。于是离念得入之旨。吻然玄契。明日入室。龙
门问真。佛在什么处。师曰。在不定处。曰。既是真佛。为
甚不定。师云。若定即非真佛。龙门异之。因问何以及
此。师告以实。门诘之曰。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直下作
么会。师曰。不用更会。龙门可之。自是酬酢雷动雨泣。
圜悟勤禅师¶ 第 572c 页 X79-0572.png
众目骇观。龙门去世。奉舍利入塔巳。即首众僧于云
居。分座接衲。拂未授手。而户外之屦满矣。建炎初。有
旨应寺院之为神霄者。悉还旧贯。于是漕使张公琮
首辟临川之广寿。迎师开法。绍兴改元。太守蒋公宣
卿徙住白杨。唯老屋敷楹。不芘风雨。前此住僧侈瘟。
祠以仰给。师至。首击去之。乃大自激昂。多所树立。未
期年。而四方浩然归重。衲子竭蹶而趋之。来者云涌。
师不起于座。化卑陋而为宝坊。平居汲汲于接人。垂
示勘辨。虽造次不间也。性鲠介。不苟循时俗。谈道之
际。讥诃无所避。或问。东山门下。佛果孤峭。佛眼慈软。
二人所得。粗细何如。师正色曰。法顺于闹市中。亲见
爷来。汝以软峭粗细为问。无乃谬乎。其析疑破妄。类
如此。尝示众曰。山僧从旦至暮。手脚不曾停住东廊
走过西廊佛殿。又穿厨库三个。和尚般柴两个匠人。
牵锯佛也。理会不得。教我如何来注。露出达磨眼睛
打开白杨门户。大众不须更著赵州衫。其下脱却娘
生裤。江西帅李伯纪慕其道。欲一奉见。以黄龙致请。
将命者再至。师坚卧不赴。九年五月一日。集众告别。
侍者持纸求颂。师曰。吾平日语固多矣。兹尚何言。因
诫左右。今夕鸡鸣即报我。巳而忽自闻开静钟。遂大
喝一声。左右惊视之。则巳跏趺而逝。阅世六十四。坐
四十六夏。火馀目晴齿舌顶骨及所持数珠不烬。舍
利五色。塔于寺之西隅。师退然才中人。而神观爽迈。
操守坚正。善为偈句。肆笔立成。既卓有声誉。道方盛
圜悟勤禅师¶ 第 573a 页 X79-0573.png
行。而未艾遽尔去世。四方衲子识与不识。靡不伤感
至泣下。其得人心如此。

赞曰。枢密徐公师川曰。善哉道师明眼。而安步方号。
足目俱到。则高庵之所以为兄。白杨之所以为弟也。
诚哉斯言。详观高庵俨临巨刹。卑躬力道。唯众是亲。
白杨荒村废寺。激昂崛起。而名跨一时。然二公弘法。
俱不满十载。而风教言言。虽百世尚可想见其眉宇。
鸣呼盖循道而亡。私之效也。比夫异时怙势肆奸刻
众奉巳者。何殊粪壤哉。

僧宝正续传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