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集-宋-朱熹卷七十五



卷七十五 第 1a 页 WYG1145-053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晦庵集卷七十五     宋 朱子 撰
  序
   泉州同安县学故书目序
同安学故有官书一匮无籍记文书官吏转以相承不
复訾省至熹始发视则皆故敝残脱无复次第独视其
终篇皆有识焉者曰宣德郎守秘书丞知县事林姓而
名亡矣按县治壁记及故庙学记林君名渎字道源以
卷七十五 第 1b 页 WYG1145-0539b.png
治平四年为是县明年熙宁初元始新庙学聚图书是
岁戊申距今绍兴二十五年乙亥才八十有八年不幸
遭官师之懈弛更水火盗窃之馀其磨灭而仅存者止
是耳而使之与埃尘虫鼠共敝于故箱败箧之间以至
于泯泯无馀而后己其亦不仁也哉因为之料简其可
读者得凡六种一百九十一卷又下书募民间得故所
藏去者复二种三十六卷更为装禠为若干卷著之籍
记而善藏之如故加严焉复具刻著卷目次第阙其所
卷七十五 第 2a 页 WYG1145-0540a.png
失亡者揭之使此县之人于林君之德尚有考也而熹
所聚书因亦附见其后云
   裨正书序
裨正书三卷唐陈昌晦撰凡四十九篇熹所校定可缮
写初熹被府檄访境内先贤碑碣事传悉上之府是后
得此书及墓表于其家表文猥近不足观然述其世次
为详书杂晚唐偶俪之体而时出奇涩殆难以句读也
相传䆮久又多伪谬无善本可相参校特以意私定其
卷七十五 第 2b 页 WYG1145-0540b.png
一二而其不可知者盖阙焉观其洁身江海之上不污
世俗之垢纷次辑旧闻以为此书虽非有险奇放绝之
行瑰怪伟丽之文然其微词感厉时有发明理义之致
而切于名教者亦可谓守正循理不惑之士矣操行之
难而姓名曾不少槩见于世亦足悲夫诗之序曰乱世
则思君子不改其度若昌晦者可谓近之故熹因校其
书而为序其意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焉
   家藏石刻序
卷七十五 第 3a 页 WYG1145-0540c.png
予少好古金石文字家贫不能有其书独时时取欧阳
子所集录观其序跋辨證之辞以为乐遇适意时恍然
若手摩挲其金石而目了其文字也既又怅然自恨身
贫贱苦处屏远弗能尽致所欲得如公之为者或寝食
不怡竟日来泉南又得东武赵氏金石录观之大略如
欧阳子书然铨序益条理考證益精博予心亦益好之
于是始胠其橐得故先君子时所藏与熹后所增益者
凡数十种虽不多要皆奇古可玩悉加标饰因其刻石
卷七十五 第 3b 页 WYG1145-0540d.png
大小施横轴悬之壁间坐对循行卧起恒不去目前不
待披筐箧卷书把玩而后为适也盖汉魏以前刻石制
度简朴或出奇诡皆有可观存之足以佐嗜古之癖良
非小助其近世刻石本制小者或为横卷若书帙亦以
意所便也盖欧阳子书一千卷赵氏书多倍之而予欲
以此数十种者追而与之并则诚若不可冀然安知积
之久则不若是其富也耶姑首是书以俟绍兴二十六
年岁次丙子八月二十二日壬辰吴郡朱熹序
卷七十五 第 4a 页 WYG1145-0541a.png
   许升字序
易象有之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盖
因其固然之理而无容私焉者顺之谓也由是而之则
其进德也孰禦许生名升与予学予察其得于内者盖
如是故因其名之义而敬字曰顺之云绍兴戊寅十一
月十二日新安朱熹仲晦父书
   谢上蔡语录后序
右上蔡先生语录三篇先生姓谢氏名良佐字显道学
卷七十五 第 4b 页 WYG1145-0541b.png
于程夫子昆弟之门笃志力行于从游诸公间所见最
为超越有论语说行于世而此书传者盖鲜焉熹初得
友人括苍吴任写本一篇(题曰上蔡/先生语录)后得吴中板本一
(题曰逍遥先生语录陈留江读之作序云得/之先生兄孙少卿伋及夫隐之子希元者)二家之
书皆温陵曾恬天隐所记最后得胡文定公家写本二
篇于公从子籍溪先生(题曰谢/子雅言)凡书四篇以相参校胡
氏上篇五十五章记文定公问答皆他书所无有而提
纲挈领指示学者用力处亦卓然非他书所及下篇四
卷七十五 第 5a 页 WYG1145-0541c.png
十七章与板本吴氏本略同然时有小异盖损益曾氏
所记而精约过之辄因其旧定著为二篇且著曾氏本
语及吴氏之异同者于其下以备参考独板本所增多
犹百馀章然或失本指杂他书其尤者五十馀章至诋
程氏以助佛学直以或者目程氏而以予曰自起其辞
皆荒浪无根非先生所宜言亦不类答问记述之体意
近世学佛者私窃为之以亢其术偶出于曾氏杂记异
闻之书而传者弗深考遂附之于先生传之久远疑误
卷七十五 第 5b 页 WYG1145-0541d.png
后学使先生为得罪于程夫子而曾氏为得辜于先生
者则必是书之为也故窃不自知其固陋辄放而绝之
虽或被之以僭妄之罪而不敢辞也其馀所谓失本指
杂他书甚者亦颇刋去而得先生遗语三十馀章别为
一篇然记录不精仅存仿佛非复前篇比矣凡所定者
书三篇已校定可缮写因论其所以然之意附见其后
以俟知言有道君子考而择焉绍兴二十九年三月庚
午新安朱熹谨书
卷七十五 第 6a 页 WYG1145-0542a.png
   赠徐端叔命序
世以人生年月日时所值支干纳音推知其人吉凶寿
天穷达者其术虽若浅近然学之者亦往往不能造其
精微盖天地所以生物之机不越乎阴阳五行而已其
屈伸消息错综变化固已不可胜穷而物之所赋贤愚
贵贱之不同特昏明厚薄毫釐之差耳而可易知其说
哉徐君尝为儒则尝知是说矣其用志之密微而言之
多中也固宜世之君子倘一过而问焉岂惟足以信徐
卷七十五 第 6b 页 WYG1145-0542b.png
君之术而振业之亦足以知夫得于有生之初者其赋
与分量固已如是富贵荣显固非贪慕所得致而贫贱
祸患固非巧力所可辞也直道而行致命遂志一变末
俗以复古人忠厚廉耻之馀风则或徐君之助也虽然
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臣言依于忠夭寿固不贰矣必
修身以俟之乃可以立命徐君其亦谨其所以言者哉
绍兴壬午十月九日新安仲晦朱熹书
   论语纂训序
卷七十五 第 7a 页 WYG1145-0542c.png
论语纂训书无卷第合一篇凡古今论语训义见录者
十四家而大抵宗程氏盖熹外兄丘子野所述子野亦
以意附见其是非取舍之说熹读之其不合于圣人者
寡矣因为之序论曰士生乎圣人既没数千百岁之下
而欲明圣人之心于数千百岁之上推其立言垂训之
旨约其辞义于众说殽乱之中以为一家之书而又欲
其是非取舍不谬于圣人亦难矣盖圣人之书其为意
微其为辞约苟不明乎其宗而识乎其本多见其以私
卷七十五 第 7b 页 WYG1145-0542d.png
见臆说乱之也昔之大儒其犹有不免乎此者况后世
之纷纷乎此其所以难也抑又有甚难者焉孔子曰文
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此其所以为甚
难者也夫其所以难者如此所以为甚难者又如此则
是书之作亦将以明乎其所难者求至乎其所甚难而
已其可已乎故其求之能博取之能审推是言之其寡
过矣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此之谓已
如是则后圣人数千百岁而生而欲明其心于数千百
卷七十五 第 8a 页 WYG1145-0543a.png
岁之上无难矣夫学之所以尽其心如此又安有放其
邪心以穷乎外物之患哉其行之也不远矣则其所以
为甚难者又得而庶几焉熹是以乐道之而为之序所
以明子野之为是书其难如此而亦以著其从事于圣
人者不易焉绍兴三十二年十月十八日序
   送黄子衡序
熹生十五年当绍兴之癸亥始得与子衡游于潭溪之
上是时子衡生亦十五年与余同师相好也予生后子
卷七十五 第 8b 页 WYG1145-0543b.png
衡者五月以故兄事之自是几二十年矣其游日以久
故其好日以笃所居又为东西邻弦歌诵说之声相闻
其间阔不以朝夕见者非行役在外则或事之萦系而
不得肆尔其馀则是聚而语六经百氏之奥立身行事
之方与当世之得失无不讲以求其至而及乎文章之
趣字画伎艺之工否者皆其馀也子衡若以余为可与
语者予亦赖子衡以自进故虽间而为一日之别未尝
不勤勤然相向慕以别为可惜也今子衡一旦自以为
卷七十五 第 9a 页 WYG1145-0543c.png
学未足以充其资去而之三山从师学焉曩余与子衡
游观其颖利明达沈酣乎载籍之文而从事乎道德之
实固已知其中有以大过人者矣然犹惧其以是而自
足也盖至乎今日然后知其中之果有以大过人也盖
学之患莫甚于自足莫害于无师幸得师而承之于是
又患其未知所以学也今子衡之行不以千里为远不
以颖利明达之资为贤于人其志岂止优于今之为士
者哉顾知所以求师而亦素得之矣则予之所道者亦
卷七十五 第 9b 页 WYG1145-0543d.png
岂复有他求哉亦愿子衡自今息其所以能而求其所
以未学者于师而已诚能如是言者则虽暌离之叹有
甚于一日之别而予与子衡不可以介然于怀也则予
之所以与子衡者其亦可知矣夫子衡之所以责于我
者其亦可以无负矣夫绍兴三十二年十有二月从表
弟新安朱熹序
   论语要义目录序
鲁论语二十篇古论语二十一篇(分尧曰下章子张问/别一篇鲁共王毁孔)
卷七十五 第 10a 页 WYG1145-0544a.png
(子旧宅/得之)齐论语二十二篇(有问王知/道二篇)魏何晏等集汉魏
诸儒之说就鲁论篇章考之齐古为之注本朝至道咸
平间又命翰林学士邢炳等取皇甫侃疏约而修之以
为正义其于章句训诂名器事物之际详矣熙宁中神
祖垂意经术始置学官以幸学者而时相父子逞其私
智尽废先儒之说妄意穿凿以利诱天下之人而涂其
耳目一时文章豪杰之士盖有知其是非而傲然不为
之下者顾其所以为说又未能卓然不叛于道学者趋
卷七十五 第 10b 页 WYG1145-0544b.png
之是犹舍夷貉而适戎蛮也当此之时河南二程先生
独得孟子以来不传之学于遗经其所以教人者亦必
以是为务然其所以言之者则异乎人之言之矣熹年
十三四时受其说于先君未通大义而先君弃诸孤中
间历访师友以为未足于是遍求古今诸儒之说合而
编之诵习既久益以迷眩晚亲有道窃有所闻然后知
其穿凿支离者固无足取至于其馀或引据精密或解
析通明非无一辞一句之可观顾其于圣人之微意则
卷七十五 第 11a 页 WYG1145-0544c.png
非程氏之传矣隆兴改元屏居无事与同志一二人从
事于此慨然发愤尽删馀说及其门人朋友数家之说
补缉订正以为一书目之曰论语要义盖以为学者之
读是书其文义名物之详当求之注疏有不可略者若
其要义则于此其庶几焉学者第熟读而深思之优游
涵泳久而不舍必将有以自得于此本既立矣诸家之
说有不可废者徐取而观之则其支离诡谲乱经害性
之说与夫近世出入离遁似是而非之辨皆不能为吾
卷七十五 第 11b 页 WYG1145-0544d.png
病呜呼圣人之意其可以言传者具于是矣不可以言
传者亦岂外乎是哉深造而自得之特在夫学者加之
意而已矣因取凡要义名氏大槩具列如左而序其意

   论语训蒙口义序
予既序次论语要义以备览观暇日又为儿辈读之大
抵诸老先生之为说本非为童子设也故其训诂略而
义理详初学者读之经之文句未能自通又当遍诵诸
卷七十五 第 12a 页 WYG1145-0545a.png
说问其指意茫然迷眩殆非启蒙之要因为删录以成
此编本之注疏以通其训诂参之释文以正其音读然
后会之于诸老先生之说以发其精微一句之义系之
本句之下一章之指列之本章之左又以平生所闻于
师友而得于心思者间附见一二条焉本末精粗大小
详略无或敢偏废也然本其所以作取便于童子之习
而已故名之曰训蒙口义盖将藏之家塾俾儿辈学焉
非敢为他人发也呜呼小子来前予幼获承父师之训
卷七十五 第 12b 页 WYG1145-0545b.png
从事于此二十馀年材资不敏未能有得今乃妄意采
掇先儒有所取舍度德量力夫岂所宜然施之汝曹取
其易晓本非述作以是庶几其可幸无罪焉尔夫其训
释之详且明也日讲焉则无不通矣义理之精而约也
日诵焉则无不识(去声/下同)矣通者已知而时习识者未解
而勿忘予之始学亦若斯而已矣呜呼小子其敬之
哉汲汲焉而毋欲速也循循焉而毋敢惰也毋牵于俗
学而绝之以为迂且淡也毋惑于异端而躐之以为近
卷七十五 第 13a 页 WYG1145-0545c.png
且卑也圣人之言大中至正之极而万世之标准也古
之学者其始即此以为学其卒非离此而为道穷理尽
性修身齐家推而及人内外一致盖取诸此而无所不
备亦终吾身而已矣舍是而他求夫岂无可观者然致
远恐泥昔者吾几陷焉今裁自脱故不愿汝曹之为之
也呜呼小子其戒之哉
   送陈宗之序
建阳陈君宗之一旦过熹而言曰万年之曾大父起诸
卷七十五 第 13b 页 WYG1145-0545d.png
事仁宗皇帝得执法殿中当是时天子春秋高储尚
未建二三大臣以为忧而议之未能得坚决也殿中君
一旦沐浴抗疏极言未报而以暴卒闻于是古灵陈公
为志其墓其后丞相温国文正公又以言之于朝今以
二公之言及其疏考之知其以死谏无疑也而朝廷每
修嘉祐定策之功大者铭鼎彝小者登竹帛顾殿中君
独不与焉万年不肖诚不胜其愤懑尝具其事以闻于
朝章幸已下而任事者莫或哀之今将复进而有言且
卷七十五 第 14a 页 WYG1145-0546a.png
病其不能遂也子以是为何如哉熹谨对曰先祖有善
而子孙弗能知是不明也然而弗能暴白以传于后是
不仁也然则子之为是汲汲亦其宜也虽然予窃闻之
古之君子思所以显其亲者惟立身扬名之为足恃是
以不求诸人而求诸已不务其外而务其内若殿中君
之节诚高矣然其所以传世而垂后者岂独以一朝忼
慨死职为谅哉予尝得其平生之遗文伏而读之其言
之粹皆可讲而思也其行之纯皆可则而象也以吾子
卷七十五 第 14b 页 WYG1145-0546b.png
之才之志而用其力于此不以贵乎已而闻于人者乱
焉久之而弗渝也是亦殿中君而已矣于以立身扬名
而显其亲岂不有馀地乎不此之图顾乃捐书废业触
犯寒暑仆仆焉奔走尘埃之中而曰吾将以暴白吾祖
之德善而求闻于后世为计无乃下乎虽然宗之行矣
以殿中君之忠吾子之孝而任事者曾不以动其心则
世之所可愿者无复有以动其心矣方今朝廷清明耆
俊在服子之所病殆其不然吾知子之行也其必有以
卷七十五 第 15a 页 WYG1145-0546c.png
藉手而归以拜殿中君之墓矣抑吾前所道古之君子
所以显其亲云者亦岂遽为无所用之空言哉或者宗
之终有意焉则亦庶乎其犹可及也既以是对于其行
又书以赠之诗曰维其有之是以似之予于宗之盖不
能无望焉尔隆兴二年夏六月壬午新安朱熹序
   困学恐闻编序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夫生知者尧舜孔子
卷七十五 第 15b 页 WYG1145-0546d.png
也学知者禹稷颜回也困也者行有不得之谓也知其
困而学焉以增益其所不能此困而学之之事也亦以
卑矣然能从事于斯则其成犹不在善人君子之后不
能从事于斯则靡然流于下民而不知反均之困其于
二者相去之间如是之远学与不学之异耳可不
可不哉予尝以困学名予燕居之室而来吾室者亦
未尝不以此告之目其杂记之编曰困学恐闻盖又取
夫子路有闻未之能行惟恐有闻之意以为困而学者
卷七十五 第 16a 页 WYG1145-0547a.png
其用力宜如是也读是书者以下民为忧而以未能行
其所闻为恐则予将取以辅吾仁焉
   戊午谠议序
君臣父子之大伦天之经地之义而所谓民彝也故臣
之于君子之于父生则敬养之没则哀送之所以致其
忠孝之诚者无所不用其极而非虚加之也以为不如
是则无以尽乎吾心云尔然则其有君父不幸而罹于
横逆之故则夫为臣子者所以痛愤怨疾而求为之必
卷七十五 第 16b 页 WYG1145-0547b.png
报其雠者其志岂有穷哉故记礼者曰君父之雠不与
共戴天寝苫枕干不与共天下也而为之说者曰复雠
者可尽五世则又以明夫虽不当其臣子之身而苟未
及五世之外则犹在乎必报之域也虽然此特庶民之
事耳若夫有天下者承万世无疆之统则亦有万世必
报之雠非若庶民五世则自高祖以至玄孙亲尽服穷
而遂已也国家靖康之祸二帝北狩而不还臣子之所
痛愤怨疾虽万世而必报其雠者盖有在矣太上皇帝
卷七十五 第 17a 页 WYG1145-0547c.png
受命中兴誓雪父兄之辱虽其间亦或为奸谋之所前
郤而圣志益坚至于绍兴之初贤才并用纲纪复张诸
将之兵屡以捷告恢复之势盖已什八九成矣金人于
是始露和亲之议以沮吾计而宰相秦桧归自朔庭力
主其事当此之时人伦尚明人心尚正天下之人无贤
愚无贵贱交口合辞以为不可独士大夫之顽钝嗜利
无耻者辈起而和之清议不容诟詈唾斥欲食其肉而
寝处其皮则其于桧可知矣而桧乃独以梓宫长乐藉
卷七十五 第 17b 页 WYG1145-0547d.png
口攘却众谋荧惑主听然后所谓和议者翕然以定而
不可破自是以来二十馀年国家忘仇敌之寇而怀宴
安之乐桧亦因是藉外权以专宠利窃主柄以遂奸谋
而向者冒犯清议希意迎合之人无不夤缘骤至通显
或乃踵桧用事而君臣父子之大伦天之经地之义所
谓民彝者不复闻于搢绅之间矣士大夫狃于积衰之
俗徒见当时国家无事而桧与其徒皆享成功无后患
顾以亡雠忍辱为事理之当然主议者慕为桧游谈者
卷七十五 第 18a 页 WYG1145-0548a.png
慕其徒一雄唱之百雌和之癸未之议发言盈庭其曰
金世雠不可和者尚书张公阐左史胡公铨而止耳其
馀盖亦有谓不可和者而其所以为说不出乎利害之
间又其馀则虽平时之贤士大夫慨然有六千里为雠
人役之叹者一旦进而立乎庙堂之上顾乃惘然如醉
如幼而忘其畴昔之言厥或告之则曰此处士之大言
耳呜呼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者
正以其始则唱邪谋以误国终则挟敌势以要君使人
卷七十五 第 18b 页 WYG1145-0548b.png
伦不明人心不正而末流之弊遗君后亲至于如此之
极也夫惟三纲不立是以众志无所统系而上之人亦
无所凭藉以为安斯乃有识之士所为长虑却顾而凛
然以寒心者而说者犹曰姑以众论之从违而卜事理
之可否则今日士大夫是和者之多盖不下前日非和
者之众也独安得以前日之不可而害今日之可哉呜
呼是未知前日人伦之明而今日之不明前日人心
正而今日之不正也且若必以人之众寡为胜负则夫
卷七十五 第 19a 页 WYG1145-0548c.png
所谓士大夫是和之多者又孰若六军万姓之为多耶
今六军万姓之言则是二公之言而已盖君臣父子之
大伦天之经地之义而所谓民彝者其于世也有明晦
其在人也无存亡是以虽当颓坏废弛之馀邪议四起
无复忌惮而亦不能斩伐销铄使之无也奈何不听于
此顾反决得失于前日所谓顽钝嗜利无耻者之馀谋
此已坠之三纲所以未能复振已隳之万事所以未能
复理而上之人终亦未能有所凭藉以成安彊之势也
卷七十五 第 19b 页 WYG1145-0548d.png
今南北再欢中外无事迂愚左见所谓万世必报之雠
者固已无所复发其口矣窃伏田间不胜愤叹因读魏
元履所叙次戊午谠议为之慨然流涕盖伤其祸殃自
此始也怀不能已姑论其始终梗槩如此以发明元履
所为叙次之意并以致草野孤臣毕义愿忠之诚谋国
者傥有取焉则犹足以裨庙谋之万一而非区区所敢
望也乾道改元六月戊戌新安朱熹序
   赠李尧举序
卷七十五 第 20a 页 WYG1145-0549a.png
日者李君以五行七政推知人生寿夭穷达循其已然
而逆断其将然虽数十年之远无一辞之差顾于予称
说云云则若有可疑者岂其言之空多所以不能无失
耶不然是殆见吾厄穷之久意其所不堪而姑为是言
以悦之耳嗟乎士之辱于草野泥涂之中不幸而类予
者何可胜数生虽爱之而不忍其穷然必欲人人揣其
所欣厌以为避就则可以信吾术于当世矣志士不忘
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彼为此者其殆必有以乐乎
卷七十五 第 20b 页 WYG1145-0549b.png
此生又安知其果以吾言动其心哉余为生计莫若直
其辞而已矣生一直其辞在我者既无枉道诎身之辱
而天下无不服吾术之精且又使吾之所爱敬慕悦而
不欲其久穷者益有以自信而忘其穷之为累岂不真
有助哉生将有所适因书以授之生行四方且久其更
事寖多必将深有感予言者矣乾道元年十一月朔旦
丹阳朱仲晦父书
   魏甥恪字序
卷七十五 第 21a 页 WYG1145-0549c.png
商颂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作之
言为也恪之言敬也夫人饱食逸居而无所作为于世
则蠢然天地之一蠹也故人不可以无作然作而不敬
其所作也终无成矣魏氏甥茂孙善读书能讲说然余
患其无所作为之志恪敬之心因其来请名字也名之
曰恪而以有作字之恪也其敬听余言毋怠毋忽乾道
二年正月二十有一日朱熹仲晦父书
   林用中字序
卷七十五 第 21b 页 WYG1145-0549d.png
古田林子用中过予于屏山之下以道学为问甚勤予
不能有以告也然与之言累日知其志之高力之久所
闻之深而所至之不可量也一日语予求所以易其名
与字者予曰名者子生三月而父命之非朋友所得变
字虽可改然前辈有言名字者已所假借以自称道亦
人所假借以称道己之辞尔奚以求胜为哉林子曰不
然用中之名在中庸实舜之事非后学所宜假借以自
名者故常病其大而不自安非敢小之而复求胜也且
卷七十五 第 22a 页 WYG1145-0550a.png
亦素请于家君矣愿得一言若可用以自警者而称焉
则所望也予嘉其礼与辞之善也则告之曰舜诚大圣
人不可及也而古之人有颜子者其言曰舜何人也予
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夫岂不知舜之不可以几及而
必云尔者盖曰学所以求为圣人不以是为标的则无
所望走而之焉耳子诚能志颜子之志而学其学则亦
何歉于名之大而必曰易之邪且子不观于子思之中
庸耶中庸之书上言舜下言颜子用其中者舜也择乎
卷七十五 第 22b 页 WYG1145-0550b.png
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者颜子也夫颜子之
学所以求为舜者亦在乎精择而敬守之耳盖择之不
精则中不可得守不以敬则虽欲其一日而有诸已且
将不能尚何用之可致哉今子必将道颜而之舜则亦
自夫择者始而敬以终之无他事矣故予谓子之名
无庸改而请奉字曰择之又曰敬仲二字惟所称子以
是为足以有警乎无也林子曰子之教敢不奉以周旋
予因稍次序其语书以赠之乾道二年三月癸亥
卷七十五 第 23a 页 WYG1145-0550c.png
   送张仲隆序
士大夫狃于宴安无事而不为经世有用之学者几年
于兹矣属者天子慨然发愤以恢复土疆报雪雠耻为
己任思得天下卓然可用之实材而器使之夙寤晨兴
当食屡叹于是天下之士祗承德意始复相与刮摩淬
厉务精其能以待选择盖自庙堂侍从之英下至韦布
刍荛之贱奋然并起求以治军旅商财利之术自献者
一时争出头角盖人材之众多且适于实用未有若今
卷七十五 第 23b 页 WYG1145-0550d.png
日之盛而国势之重轻强弱视前日亦既有分矣然予
窃闻之古圣贤之言治必以仁义为先而不以功利为
急夫岂固为是迂阔无用之谈以欺世眩俗而甘受实
祸哉盖天下万事本于一心而仁者此心之存之谓也
此心既存乃克有制而义者此心之制之谓也诚使是
说著明于天下则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人人得其本心
以制万事无一不合宜者夫何难而不济不知出此而
曰事求可功求成吾以苟为一切之计而已是申商吴
卷七十五 第 24a 页 WYG1145-0551a.png
李之徒所以亡人之国而自灭其身国虽富其民必贫
兵虽彊其国必病利虽近其为害也必远顾弗察而已
矣吾党张侯仲隆材气绝人志节甚伟方举世晏然溺
于无事之时其为有用之学固已久矣及其閧然竞于
有事之际则反深自闭匿若无能者然其试于百里则
善良怀其惠而奸盗慑其威退而閒处则杜门读书
斟酌世故而亲仁尚友以培本根廓廓乎其未尝有叹
老嗟卑之念也然则其于古圣贤仁义之说殆亦槩乎
卷七十五 第 24b 页 WYG1145-0551b.png
其有闻矣今天子闻其为人且欲召而见之岂徒然者
哉行矣张侯彊饭自爱平生之学从容为上一二言之
明主且恨见公之晚惟无忘所谓仁义云者则庶乎有
以慰友朋之望矣乾道四年春二月丙申新安朱熹序
   程氏遗书后序
右程氏遗书二十五篇二先生门人记其所见闻答问
之书也始诸公各自为书先生没而其传寖广然散出
并行无所统一传者颇以已意私窃窜易历时既久殆
卷七十五 第 25a 页 WYG1145-0551c.png
无全编熹家有先人旧藏数篇皆著当时记录主名语
意相承首尾通贯盖未更后人之手故其书最为精善
后益以类访求得凡二十五篇因稍以所闻岁月先后
第为此书篇目皆因其旧而又别为之录如此以见分
别次序之所以然者然尝窃闻之伊川先生无恙时门
人尹焞得朱光庭所抄先生语奉而质诸先生先生曰
某在何必读此书若不得某之心所记者徒彼意耳尹
公自是不敢复读夫以二先生倡明道学于孔孟既没
卷七十五 第 25b 页 WYG1145-0551d.png
千载不传之后可谓盛矣而当时从游之士盖亦莫非
天下之英材其于先生之嘉言善行又皆耳闻目见而
手记之宜其亲切不差可以行远而先生之戒犹且丁
宁若是岂不以学者未知心传之要而滞于言语之间
或者失之毫釐则其谬将有不可胜言者乎又况后此
且数十年区区掇拾于残编坠简之馀传诵道说玉石
不分而谓真足以尽得其精微严密之旨其亦误矣虽
然先生之学其大要则可知已读是书者诚能主敬以
卷七十五 第 26a 页 WYG1145-0552a.png
立其本穷理以进其知使本立而知益明知精而本益
固则日用之间且将有以得乎先生之心而于疑信之
传可坐判矣此外诸家所抄尚众率皆割裂补缀非复
本篇异时得其所自来当复出之以附今录无则亦将
去其重复别为外书以待后之君子云尔
   程氏遗书附录后序
右附录一卷明道先生行状之属凡八篇伊川先生祭
文一篇奏状一篇皆其本文无可议者独伊川行事本
卷七十五 第 26b 页 WYG1145-0552b.png
末当时无所论著熹尝窃取实录所书文集内外书所
载与凡他书之可證者次其后先以为年谱既不敢以
意形容又不能保无谬误故于每事之下各系其所从
得者今亦辄取以著于篇合为一卷以附于二十五篇
之后呜呼学者察言以求其心考迹以观其用而有以
自得之则斯道之传也其庶几乎乾道四年岁在著雍
困敦夏四月壬子新安朱熹谨记
   赠徐师表序
卷七十五 第 27a 页 WYG1145-0552c.png
南浦徐君师表论五行精极建安今年新进士数人大
抵皆其所尝称许序引具存可覆视也一日见予屏山
之下因以所知十馀人者验之寿夭穷达之间中者八
九以是知诸君之誉徐君也不为妄而徐君之得诸人
也不为幸其挟诸人者不为誇矣将行求予言以赠予
惟人之所赋薄厚淹速有不可易者如此而学士大夫
犹欲以智力求之至于义理之所当为君子所不谓命
则又未闻其有必为者何哉徐君之所从游多吾党之
卷七十五 第 27b 页 WYG1145-0552d.png
士坐语从容试以是说谂之庶乎其有益也乾道己丑
孟夏既望新安朱熹仲晦父书
   家礼序
凡礼有本有文自其施于家者言之则名分之守爱敬
之实其本也冠昏丧祭仪章度数者其文也其本者有
家日用之常礼固不可以一日而不修其文又皆所以
纪纲人道之终始虽其行之有时施之有所然非讲之
素明习之素熟则其临事之际亦无以合宜而应节是
卷七十五 第 28a 页 WYG1145-0553a.png
不可以一日而不讲且习焉也三代之际礼经备矣然
其存于今者宫庐器服之制出入起居之节皆已不宜
于世世之君子虽或酌以古今之变更为一时之法然
亦或详或略无所折衷至或遗其本而务其末缓于实
而急于文自有志好礼之士犹或不能举其要而困于
贫窭者尤患其终不能有以及于礼也熹之愚盖两病
焉是以尝独观古今之籍因其大体之不可变者而少
加损益于其间以为一家之书大抵谨名分崇爱敬以
卷七十五 第 28b 页 WYG1145-0553b.png
为之本至其施行之际则又略浮文敦本实以窃自附
于孔子从先进之遗意诚愿得与同志之士熟讲而勉
行之庶几古人所以修身齐家之道谨终追远之心犹
可以复见而于国家所以敦化导民之意亦或有小补

   东归乱藁序
始予与择之陪敬夫为南山之游穷幽选胜相与咏而
赋之四五日间得凡百四十馀首既而自咎曰此亦足
卷七十五 第 29a 页 WYG1145-0553c.png
以为荒矣则又推数引义更相箴戒者久之其事见于
倡酬前后序篇亦已详矣自与敬夫别遂偕伯崇择之
东来道涂次舍舆马杖屦之间专以讲论问辨为事盖
已不暇于为诗而间隙之时感事触物又有不能无言
者则亦未免以诗发之盖自槠州历宜春汎清江泊豫
章涉饶信之境缭绕数千百里首尾二十八日然后至
于崇安始尽胠其橐掇拾乱藁才得二百馀篇取而读
之虽不能当义理中音节然视其间则交规自警之词
卷七十五 第 29b 页 WYG1145-0553d.png
愈为多焉斯亦吾人所欲朝夕见而不忘者以故不复
毁弃姑序而存之以见吾党直谅多闻之益不以游谈
燕乐而废至其时或发于一偏不能一出于正者亦皆
存而不削庶乎后日观之有以惕然自省而思所以改
焉是则此藁之存亦未可以为无益而略之也若夫江
山景物之奇阴晴朝暮之变幽深杰异千状万态则虽
所谓二百篇犹有所不能形容其仿佛此固不得而记
云乾道丁亥冬十月二十有一日新安朱熹序
卷七十五 第 30a 页 WYG1145-0554a.png
   周子太极通书后序
右周子之书一编今舂陵零陵九江皆有本而互有同
异长沙本最后出乃熹所编定视他本最详密矣然犹
有所未尽也盖先生之学其妙具于太极一图通书之
言皆发此图之蕴而程先生兄弟语及性命之际亦未
尝不因其说观通书之诚动静理性命等章及程氏书
之李仲通铭程邵公志颜子好学论等篇则可见矣故
潘清逸志先生之墓叙所著书特以作太极图为称首
卷七十五 第 30b 页 WYG1145-0554b.png
然则此图当为书首不疑也然先生既手以授二程本
因附书后(祁宽居/之云)使者见其如此遂误以图为书之卒
章不复釐正使先生立象尽意之微旨暗而不明而骤
读通书者亦复不知有所总摄此则诸本皆失之而长
沙通书因胡氏所传篇章非复本次又削去分章之目
而别以周子曰者加之于书之大义虽若无所害然要
非先生之旧亦有去其目而遂不可晓者(如理性命/章之类)
诸本附载铭碣诗文事多重复亦或不能有所发明于
卷七十五 第 31a 页 WYG1145-0554c.png
先生之道以示学者故今特据潘志置图篇端以为先
生之精意则可以通乎书之说矣至于书之分章定次
亦皆复其旧贯而取公及蒲左丞孔司封黄太史所记
先生行事之实删去重复合为一篇以便观者盖世所
传先生之书言行具此矣潘公所谓易通疑即通书而
易说独不可见向见友人多蓄异书自谓有传本亟取
而观焉则浅陋可笑皆舍法时举子葺绪馀与图说通
书绝不相似不问可知其伪独不知世复有能得其真
卷七十五 第 31b 页 WYG1145-0554d.png
者与否以图书推之知其所发当极精要微言湮没甚
可惜也熹又尝读朱内翰震进易说表谓此图之传自
陈搏种放穆修而来而五峰胡公仁仲作通书序又谓
先生非止为种穆之学者此特其学之一师耳非其至
者也夫以先生之学之妙不出此图以为得之于人则
决非种穆所及以为非其至者则先生之学又何以加
于此图哉是以尝窃疑之及得志文考之然后知其果
先生之所自作而非有所受于人者公盖皆未见此志
卷七十五 第 32a 页 WYG1145-0555a.png
而云云耳然胡公所论通书之指曰人见其书之约而
不知其道之大也见其文之质而不知其义之精也见
其言之淡而不知其味之长也人有真能立伊尹之志
修颜子之学则知此书之言包括至大而圣门之事业
无穷矣此则不可易之至论读是书者所宜知也因复
掇取以系于后云乾道己丑六月戊申新安朱熹谨书
   语孟集义序(初曰精义后/改名集义)
论孟之书学者所以求道之至要古今为之说者盖已
卷七十五 第 32b 页 WYG1145-0555b.png
百有馀家然自秦汉以来儒者类皆不足以与闻斯道
之传其溺于卑近者既得其言而不得其意其骛于高
远者则又支离蹐驳或乃并其言而失之学者益以病
焉宋兴百年河洛之间有二程先生者出然后斯道之
传有继其于孔子孟氏之心盖异世而同符也故其所
以发明二书之说言虽近而索之无穷指虽远而操之
有要使夫读者非徒可以得其言而又可以得其意非
徒可以得其意而又可以并其所以进于此者而得之
卷七十五 第 33a 页 WYG1145-0555c.png
其所以兴起斯文开悟后学可谓至矣间尝蒐辑条流
以附本章之次既又取夫学之有同于先生者若横渠
张公范氏二吕氏谢氏游氏杨氏侯氏尹氏凡九家之
说以附益之名曰论孟精义以备观省而同志之士有
欲从事于此者亦不隐焉抑尝论之论语之言无所不
包而其所以示人者莫非操存涵养之要七篇之指无
所不究而其所以示人者类多体验充扩之端夫圣贤
之分其不同固如此然而体用一源也显微无间也是
卷七十五 第 33b 页 WYG1145-0555d.png
则非诚先生之学之至其孰能知之呜呼兹其所以奋
乎百世绝学之后而独得夫千载不传之传也欤若张
公之于先生论其所至窃意其犹伯夷伊尹之于孔子
而一时及门之士考其言行则又未知其孰可以为孔
氏之颜曾也今录其言非敢以为无少异于先生而悉
合乎圣贤之意亦曰大者既同则其浅深疏密毫釐之
间正学者所宜尽心耳至于近岁以来学于先生之门
人者又或出其书焉则意其源远末分醇醨异味而不
卷七十五 第 34a 页 WYG1145-0556a.png
敢载矣或曰然则凡说之行于世而不列于此者皆无
取已乎曰不然也汉魏诸儒正音读通训诂考制度辨
名物其功传矣学者苟不先涉其流则亦何以用力于
此而近世二三名家与夫所谓学于先生之门人者其
考證推说亦或时有补于文义之间学者有得于此而
后观焉则亦何适而无得哉特所以求夫圣贤之意者
则在此而不在彼耳若夫外自托于程氏而窃其近似
之言以文异端之说者则诚不可以入于学者之心然
卷七十五 第 34b 页 WYG1145-0556b.png
以其荒幻浮夸足以欺世也而流俗颇已乡之矣其为
害岂浅浅哉顾其语言气象之间则实有不难辨者学
者诚用力于此书而有得焉则于其言虽欲读之亦且
有所不暇矣然则是书之作其率尔之诮虽不敢辞至
于明圣传之统成众说之长折俗流之谬则窃亦妄意
其庶几焉乾道壬辰月正元日新安朱熹谨书
   林允中字序
始予得古田林生用中爱其通悟修谨嗜学不倦因其
卷七十五 第 35a 页 WYG1145-0556c.png
请字字之曰择之一日择之又请曰用中之弟允中亦
知有志于学而其才小不足愿推所以见命之意字之
曰扩之何如予时未识允中而以择之之言知其为人
也则应曰诺明年扩之亦来视其志与其才信乎其如
择之之言也自是从予游今四五年矣徐深察之则其
为人盖晦外而明于内朴外而敏其中是以予有取焉
今年还自吴中过予潭溪之上留语三日则闻见益广
而将有以充其才矣间请予文以序其字顾予言何足
卷七十五 第 35b 页 WYG1145-0556d.png
取然尝闻之动静相循如环无端而圣贤之学必主乎
静盖火之宿者用之壮水之滀也决之长其理然也扩
之诚自病其才之未充而欲卒大之耶则亦反其本务
其实而已矣扩之唯唯遂书以授之乾道壬辰九月丙
午新安朱熹序
   资治通鉴纲目序
先正温国司马文正公受诏编集资治通鉴既成又撮
精要之语别为目录三十卷并上之晚病本书太详
卷七十五 第 36a 页 WYG1145-0557a.png
目录太简更著举要历八十卷以通厥中而未成也至
绍兴初故侍读南阳胡文定公始复因公遗藁修成举
要补遗若干卷则其文愈约而事愈备矣然往者得于
其家而伏读之犹窃自病记识之弗彊不能有以领其
要而及其详也故尝过不自料辄与同志因两公四书
别为义例增损檃括以就此编盖表岁以首年(逐年之/上行书)
(外某甲子遇甲字子字则朱书以/别之虽无事依举要以备岁年)而因年以著统(凡正/统之)
(年岁下大书非正/统者两行分注)大书以提要(凡大书有正例有变例/正例如始终兴废灾祥)
卷七十五 第 36b 页 WYG1145-0557b.png
(沿革及号令征伐杀生除拜之大者变例如不/在此例而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皆特书之也)而分注
以备言(凡分注有追原其始者有遂言其终者有详陈/其事者有备载其言者有因始终而见者有因)
(拜除而见者有因事类而见者有因家世而见者有温/公所立之言所取之论有胡氏所收之说所著之评而)
(两公所遗与夫近世大儒先生折/衷之语今亦颇采以附于其间云)使夫岁年之久近国
统之离合辞事之详略议论之同异通贯晓析如指诸
掌名曰资治通鉴纲目凡若干卷藏之巾笥姑以私便
检阅自备遗忘而已若两公述作之本意则有非区区
所敢及者虽然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统正于下而人
卷七十五 第 37a 页 WYG1145-0557c.png
道定矣大纲槩举而监戒昭矣众目毕张而几微著矣
是则凡为致知格物之学者亦将慨然有感于斯而两
公之志或庶乎其可以默识矣因述其指意条例如此
列于篇端以俟后之君子云乾道壬辰夏四月甲子新
安朱熹谨书
   八朝名臣言行录序
予读近代文集及记事之书观其所载国朝名臣言行
之迹多有补于世教然以其散出而无统也既莫究见
卷七十五 第 37b 页 WYG1145-0557d.png
始终表里之全而又汨于虚浮诡诞之说予常病之于
是掇取其要聚为此录以便记览尚恨书籍不备多所
遗阙嗣有所得当续书之
   中和旧说序
余蚤从延平李先生学受中庸之书求喜怒哀乐未发
之旨未达而先生没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
闻张钦夫得衡山胡氏学则往从而问焉钦夫告余以
所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一日喟然叹
卷七十五 第 38a 页 WYG1145-0558a.png
曰人自婴皃以至老死虽语默动静之不同然其大体
莫非已发特其未发者为未尝发尔自此不复有疑以
为中庸之旨果不外乎此矣后得胡氏书有与曾吉父
论未发之旨者其论又适与余意合用是益自信虽程
子之言有不合者亦直以为少作失传而不之信也然
间以语人则未见有能深领会者乾道己丑之春为友
人蔡季通言之问辨之际予忽自疑斯理也虽吾之所
默识然亦未有不可以告人者今析之如此其纷紏而
卷七十五 第 38b 页 WYG1145-0558b.png
难明也听之如此其冥迷而难喻也意者乾坤易简之
理人心所同然者殆不如是而程子之言出其门人高
弟之手亦不应一切谬误以至于此然则予之所自信
者其无乃反自误乎则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徐读
之未及数行冻解冰释然后知情性之本然圣贤之微
旨其平正明白乃如此而前日读之不详妄生穿穴凡
所辛苦而仅得之者适足以自误而已至于推类究极
反求诸身则又见其为害之大盖不但名言之失而已
卷七十五 第 39a 页 WYG1145-0558c.png
也于是又窃自惧亟以书报钦夫及尝同为此论者
钦夫复书深以为然其馀则或信或疑或至于今累年
而未定也夫忽近求远厌常弃新其弊乃至于此可不
戒哉暇日料检故书得当时往还书藁一编辄序其所
以而题之曰中和旧说盖所以深惩前日之病亦使有
志于学者读之因予之可戒而知所戒也独恨不得奉
而质诸李氏之门然以先生之所已言者推之知其所
未言者其或不远矣壬辰八月丁酉朔新安朱熹仲晦
卷七十五 第 39b 页 WYG1145-0558d.png

   记论性答藁后(此篇杂出问答/书中今以附此)
此篇出于论定之初徒以一时之见骤正累年之失其
向背出入之际犹有未服习者又持孤论以当众贤心
亦不自安故自今读之尚多遗恨如广仲之言既以静
为天地之妙又论性不可以真妄动静言是知言所谓
叹美之善而不与恶对者云尔应之宜曰善恶也真妄
也动静也一先一后一彼一此皆以对待而得名者也
卷七十五 第 40a 页 WYG1145-0559a.png
不与恶对则不名为善不与动对则不名为静矣既非
妄又非真则亦无物之可指矣今不知性之善而未始
有恶也真而未始有妄也主乎静而涵乎动也顾曰善
恶真妄动静凡有对待皆不可以言性而对待之外别
有无对之善与静焉然后可以形容天性之妙不亦异
乎当时酬对既不出此而他所自言亦多旷阙如论性
无不该不可专以静言此固是也然其说当云性之分
虽属乎静而其蕴则该动静而不偏故乐记以静言性
卷七十五 第 40b 页 WYG1145-0559b.png
则可如广仲遂以静字形容天性之妙则不可如此则
语意圆矣如论程子真静之说以真为本体静为未感
此亦是也然当云下文所谓未发即静之谓也所谓五
性即真之谓也然则仁义礼智信云者乃所谓未发之
蕴而性之真也欤如此则文义备矣答敬父书所谓复
艮二卦亦本程子之意而释之疑思虑未萌者是坤卦
事不应以复当之予谓此乃易传所谓无间可容发(一/作)
(息/)处夫思虑未萌者固坤也而曰知觉不昧则复矣此
卷七十五 第 41a 页 WYG1145-0559c.png
虽未为有失而词意有未具择之之疑虽过然其察之
亦密矣又所谓周子主静之说则中正仁义之动静有
未当其位者当云以中对正则正为本以仁配义则义
为质乃无病尔此藁中间亦屡有改定处今不能复易
因题其后以正其失云壬辰仲秋日书
   尹和静言行录序
程夫子有言涵养必以敬进学则在致知二言者夫子
以教人造道入德之大端而不可以偏废焉者也若
卷七十五 第 41b 页 WYG1145-0559d.png
和静尹公先生者其学于夫子而有得于敬之云乎何
其说之约而居之安也其门人冯氏祁氏吕氏记其绪
言各为一书熹尝得而伏读之所以收放心而伐邪气
者几微之际所助深矣顾其记录之间尚多牴牾至于
人名事迹亦或不同然则其于精微之意岂得无可疑
者惜乎其不得亲见先生而面质之也书之篇首以告
同志其亦熟玩而审取之哉乾道癸巳孟夏初吉新安
朱熹序
卷七十五 第 42a 页 WYG1145-0560a.png
   送李伯谏序
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
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
用也此其德意可谓厚矣然学不素明法不素备选用
乎上者以科目词艺为足以得人受任乎下者以规绳
课试为足以尽职盖在上者不知所以为人师之德而
在下者不知所以为人师之道是以学校之官虽遍天
下而游其间者不过以追时好取世资为事至于所谓
卷七十五 第 42b 页 WYG1145-0560b.png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则寂乎其未有闻也是岂
国家所为立学教人之本意哉吾友李君伯谏敦洁好
修笃志问学其于古之大学所以修己治人之道讲之
熟矣今也受命于朝而将掌教于蕲之学吾知其所以
为尽职者其必有异于世俗之为矣然伯谏方且欿然
自以不足乎人师之德为忧而辱顾于予以为问惟予
言之浅陋固已无足陈者抑自其与伯谏游而讲于斯
也亦三年矣凡持守之要玩索之端巨细精粗盖已无
卷七十五 第 43a 页 WYG1145-0560c.png
所不论今使之言其又何以加此然有一焉主敬致知
摧骄破吝谨之于细微杂乱之域而养之于虚閒静一
之中是则虽屡言之而岂患乎其渎哉感伯谏下问之
勤不能默默因叙前说而并书之祖行之朝奉以为别
伯谏行乎哉今而后闻蕲之士其有慨然兴起于学而
明乎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者是则伯谏之
德之修之验也夫
   程氏外书后序
卷七十五 第 43b 页 WYG1145-0560d.png
右程氏外书十二篇熹所序次可缮写始熹序次程氏
遗书二十五篇皆诸门人当时记录之全书足以正俗
本纷更之缪而于二先生之语则不能无所遗也于是
取诸集录参伍相除得此十有二篇以为外书夫先生
之言非有精粗之异而两书皆非一手所记其浅深工
拙之未可以一槩论其曰外书云者特以取之之杂或
不能审其所自来其视前书学者尤当精择而审取之
耳乾道癸巳六月乙亥新安朱熹书
卷七十五 第 44a 页 WYG1145-0561a.png
   中庸集解序
中庸之书子思子之所作也昔者曾子学于孔子而得
其传矣孔子之孙子思又学于曾子而得其所传于孔
子者焉既而惧夫传之久远而或失其真也于是推本
所传之意质以所闻之言更相反覆作为此书孟子之
徒实受其说孟子没而不得其传焉汉之诸儒虽或擎
诵然既杂乎传记之间而莫之贵又莫有能明其所传
之意者至唐李翱始知尊信其书为之论说然其所谓
卷七十五 第 44b 页 WYG1145-0561b.png
灭情以复性者又杂乎佛老而言之则亦异于曾子子
思孟子之所传矣至于本朝濂溪周夫子始得其所传
之要以著于篇河南二程夫子又得其遗旨而发挥之
然后其学布于天下然明道不及为书今世所传陈忠
肃公之所序者乃蓝田吕氏所著之别本也伊川虽尝
自言中庸今已成书然亦不传于学者或以问于和靖
尹公则曰先生自以不满其意而火之矣二夫子于此
既皆无书故今所传特出于门人记平居问答之辞而
卷七十五 第 45a 页 WYG1145-0561c.png
门人之说行于世者唯吕氏游氏杨氏侯氏为有成书
若横渠先生若谢氏尹氏则亦或记其语之及此者耳
又皆别自为编或颇杂出他记盖学者欲观其聚而不
可得固不能有以考其异而会其同也熹之友会稽石
子重乃始集而次之合为一书以便观览名曰中
庸集解复第其录如右而属熹序之熹惟圣门传授
微旨见于此篇者诸先生言之详矣熹之浅陋盖有行
思坐诵没世穷年而不得其所以言者尚何敢措一辞
卷七十五 第 45b 页 WYG1145-0561d.png
于其间然尝窃谓秦汉以来圣学不传儒者惟知章句
训诂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之意以明夫性命道德
之归至于近世先知先觉之士始发明之则学者既有
以知夫前日之为陋矣然或乃徒诵其言以为高而又
初不知深求其意甚者遂至于脱略章句陵藉训诂坐
谈空妙展转相迷而其为患反有甚于前日之为陋者
呜呼是岂古昔圣贤相传之本意与夫近世先生君子
之所以望于后人者哉熹诚不敏私窃惧焉故因子重
卷七十五 第 46a 页 WYG1145-0562a.png
之书特以此言题其篇首以告夫同志之读此书者使
之毋跂于高无骇于奇必沉潜乎句读文义之间以会
其归必戒惧乎不睹不闻之中以践其实庶乎优柔厌
饫真积力久而于博厚高明悠久之域忽不自知其至
焉则为有以真得其传而无徒诵坐谈之弊矣抑子重
之为此书采掇无遗条理不紊分章虽因众说然去取
之间不失其当其谨密详审盖有得乎行远自迩登高
自卑之意唯哀公问政以下六章据家语本一时问答
卷七十五 第 46b 页 WYG1145-0562b.png
之言今从诸家不能复合然不害于其脉理之贯通也
又以简帙重大分为两卷亦无他义例云乾道癸巳九
月辛亥新安朱熹谨书
   王梅溪文集序(代刘共/父作)
知人之难尧舜以为病而孔子亦有听言观行之戒然
以予观之此特为小人设耳若皆君子则何难知之有
哉盖天地之间有自然之理凡阳必刚刚必明明则易
知凡阴必柔柔必暗暗则难测故圣人作易遂以阳为
卷七十五 第 47a 页 WYG1145-0562c.png
君子阴为小人其所以通幽明之故类万物之情者虽
百世不能易也予尝窃推易说以观天下之人凡其光
明正大疏畅洞达如青天白日如高山大川如雷霆之
为威而雨露之为泽如龙虎之为猛而麟凤之为祥磊
磊落落无纤芥可疑者必君子也而其依阿淟涊回互
隐伏纠结如蛇蚓锁细如虮虱如鬼蜮狐蛊如盗贼诅
祝闪倏狡狯不可方物者必小人也君子小人之极既
定于内则其形于外者虽言谈举止之微无不发见而
卷七十五 第 47b 页 WYG1145-0562d.png
况于事业文章之际尤所谓粲然者彼小人者虽曰难
知而亦岂得而逃哉于是又尝求之古人以验其说则
于汉得丞相诸葛忠武侯于唐得工部杜先生尚书颜
文忠公侍郎韩文公于本朝得故参知政事范文正公
此五君子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所谓
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其见于
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求
之今人则如太子詹事王公龟龄其亦庶几乎此者矣
卷七十五 第 48a 页 WYG1145-0563a.png
公始以诸生对策庭中一日数万言被遇太上皇帝亲
擢以冠多士遂取其言施行之及佐诸侯入册府事今
上皇帝于初潜又皆以忠言直节有所裨补上亦雅敬
信之登极之初即召以为侍御史纳用其说公知上意
以必复土疆必雪雠耻为己任其所言者莫非修德行
政任贤讨军之实而于分别邪正之际尤致意焉寻以
边兵失律廷议不咸上疏自劾除吏部侍郎不拜去为
数郡布上恩恤民隐蚤夜孜孜如饥渴嗜欲之切于已
卷七十五 第 48b 页 WYG1145-0563b.png
去之日民思之如父母其处闺门居乡党则又亲亲敬
故隆信义务敦朴虽家人孺子亦皆蔼然有忠厚廉逊
之风平居无所嗜好顾喜为诗浑厚质直恳恻条畅如
其为人不为浮靡之文论事取极已意然其规模宏阔
骨骼开张出入变化俊伟神速世之尽力于文字者往
往反不能及其他片言半简虽或出于脱口肆笔之馀
亦无不以仁义忠孝为归而皆出于肺腑之诚然非有
所勉强慕效而为之也盖其所禀于天者纯乎阳德刚
卷七十五 第 49a 页 WYG1145-0563c.png
明之气是以其心光明正大疏畅洞达无有隐蔽而见
于事业文章者一皆如此海内有志之士闻其名诵其
言观其行而得其心无不敛衽心服至于小人虽以一
时趋向之殊或敢巧为谤诋然其极口不过以为迂阔
近名不切时务至其大节之伟然者则不能有以毫发
点污也然则公于五君子者迹虽未必皆同而心实似
之故自其布衣时尝和韩诗数十百篇守番及夔则又
适在葛杜颜范之遗墟皆尝新其祠宇以致歆慕之意
卷七十五 第 49b 页 WYG1145-0563d.png
盖亦每自比焉呜呼公之必为君子盖不待孔孟尧舜
而知之矣予昔官中秘直西省皆得与公为寮辱公知
顾甚厚及来守建康则公殁几十年而其子闻诗适官
府下相与道旧感慨歔欷一日出公遗文三十二卷属
余序之予盖三复焉而拊卷太息也公之行事今某官
莫侯子齐既状之而故端明殿学士汪公圣锡取以志
其墓矣故余因不复著独论其心如此列于篇端以告
天下之士使有以识其所谓光明正大疏畅洞达者言
卷七十五 第 50a 页 WYG1145-0564a.png
言凛凛初未尝随死而亡也以是胜私起懦而相与师
慕其万一在朝廷则以犯颜纳谏为忠仕州县则以勤
事爱民为职内外交修不遗馀力使君德日跻于上民
生日遂于下国步安彊隐然真有恢复之势则公虽云
亡而其精爽之可畏者为无憾于九原矣呜呼其亦可
悲也夫闻诗亦好学有立能守其家云
 
 
卷七十五 第 50b 页 WYG1145-0564b.png
 
 
 
 
 
 
 
 晦庵集卷七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