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名四十八法-清-郑韦庵1206-A¶

1206-A¶ 第 786a 页

* No. 1206-A

「 人生百年
 犹如弹指
 苦乐未终
 忽焉而死
 茫茫阴界
 杂杂识田
 一灵悽迫
 名利皆捐
 不如生前
 守戒念佛
 五戒之中
 戒杀第一
 诸念佛法
 持名最易
 持至一心
 事与理契
 戒杀持名
 功德无二
 于平等中
 分为两事
 戒杀为助
 持名为正
 福慧融融
 了然心镜
 念光无量
 戒力无边
 大圆镜里
 花发金莲」


邗江 莲西居士 颂

* 持名四十八法目录


* 护意根持名
* 戒口业持名
* 端身持名
* 过珠持名
* 高声持名
* 低声持名
* 金刚持持名
* 默然持名
* 调息持名
* 随分持名
* 到处持名
* 有定无定持名
* 对像离像持名
* 忙中持名
* 閒中持名
* 尊贵持名
* 卑贱持名
* 静细持名
* 老实持名
* 喜庆持名
* 许愿持名
* 解释持名
* 愧奋持名
* 恳切持名
* 供养持名
* 报答持名
* 布施持名
1206-A¶ 第 786b 页 X62-0786.png
* 心念心听持名
* 声中持名
* 光中持名
* 镜中持名
* 不断持名
* 不杂持名
* 不住持名
* 即禅即佛持名
* 即戒即佛持名
* 即教即佛持名
* 不持而持
* 持而不持
* 孤身持名
* 结期持名
* 聚会持名
* 成就他人持名
* 难中持名
* 梦中持名
* 病中持名
* 临终持名
* 发愿忏悔持名No. 1206
持名四十八法(并引)
江都 郑韦庵 述

若论净土。法门广大。诸上善人。依佛教而往生者。
十方纷来。数如雨点。于修行中。不专念佛。于念佛
中。不专持名。而巳高标姓字。稳坐金台。此盖或乘
大愿。或由妙悟。或备众福。或秉戒力。或精观想。故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以今言之。观既未易成就。戒
又未易全持。众福非旦夕可期。妙悟非钝根可得。
大愿坚固。更罕有焉。若不再从老实持名上。出一
头地。必致长沉苦海。永受轮回。千佛慈悲。亦难救
汝。故持名一法。普摄三根。速归净土。方便之胜。无
1206-A¶ 第 786c 页 X62-0786.png
过于斯。深浅合离。惟人自取。勉矣前程。幸毋自误。

* 护意根持名

既以此心念佛。凡一切杂善杂恶之事。皆不必念。
即日用应缘。万不得巳之务。应毕则舍。勿令缠绵。
障我心念。且我心念之所以缠绵者。意地用事故
也。若念到心地光明时。意地自妙于观察。当知念
佛能转凡为圣。为世出世间。第一了脱之方。

* 戒口业持名

既以此口念佛。凡一切杀盗淫妄之事。不可在口
头播弄。若一涉及。当自思维。念佛人不当如是。猛
念佛数声。以提醒而涤荡之。

* 端身持名

既以此身念佛。于一切行住坐卧时。务常端正。身
若端正。心即清净。当人自验。诚不我欺。

* 过珠持名

念佛一声。手过一珠。单念四字。勿杂六字四字易
成片也。于四字中。或在阿字上过珠。或在陀字上
过珠。划定规模。不得错乱。此借珠束心之一法也。

* 高声持名

若神志昏沉时。或妄想纷起时。振作精神。高声念
佛。到得数百声。自换一番境界。且耳根最灵。外缘
易入。声感心动。杂想炽然。惟高声念佛。能护耳根。
而启心灵。心听自声。声声快足。一切閒是閒非。自
然罢遣也。
1206-A¶ 第 787a 页 X62-0787.png

* 低声持名

若精神散失时。或劳极逼迫时。不必高声。但收敛
神明。低声细念。候气息完固。精神勃兴。便可高声
念佛。

* 金刚持持名

若心气不适。或人地有碍。高声低声。总觉不便。则
但动口唇。用金刚持法。不拘多少。总要字字。从心
里过。

* 默然持名

又或高声低声。都不相宜。手过珠。又嫌烦碎。金刚
持。仍嫌著迹。古有至巧方便。无用动口。不出声音。
但使系心一缘。微以舌根。敲击前齿。心念随应。音
声历然。声不越窍。闻性内融。心印舌机。机抽念根。
从闻入流。反闻自性。是三融会。念念圆通。久久遂
成。唯心识观。

* 调息持名

或于气静心平时。先想巳身。在圆光中。默观鼻端。
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阿弥陀佛一声。方便调息。
不缓不急。心息相依。随其出入。行住坐卧。皆可行
之。勿令间断。常自密持。摄心既久。息念两忘。即此
身心。与虚空等。持至纯熟。心眼开通。三昧忽尔现
前。即是唯心净土矣。

* 随分持名

或时昏沉多。则经行以持之。或时杂乱多。则端坐
1206-A¶ 第 787b 页 X62-0787.png
以持之。即使行坐皆不合宜。或跪或立乃至暂卧。
亦广作方便持名。随分而自救之。要于四字洪名。
不肯一念忘却。乃降伏心魔之要术也。

* 到处持名

不问净处秽处。閒处忙处。高兴处。失意处。但自回
光返照。自思曰。此等境界。我从久远劫来。经历过
百千万亿遭也。惟于念佛往生一事。未能办得了
当。所以轮回辗转。不得出头。我今亦不管他念得
念不得。但誓此念佛心。至死也不断此念头。何以
故。念佛的念头一断。一切善恶无记种种杂念。则
又生也。虽至大小便利时。女人生产时。只管念。越
苦越念。越痛越念。如儿呼母。那管母之嫌与不嫌。
若怕他嫌。我便不呼唤。则小儿之堕落坑厕者。有
死而巳。何日见母哉。

* 有定无定持名

有定者。早晚二时。划定常课。从今至死。不增不减。
其馀十二时中。能念一句。则念一句。不论高声低
声。古人云。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然哉然哉。

* 对像离像持名

对像时。即以此像为真佛不拘一方。不问三身。但
思我止一心。心止一佛。面对心念。诚敬可知。诚敬
之至。必邀灵感。若无佛像时。端坐宜向西方。起心
动念时。当想阿弥陀佛光明。住我顶上。字字句句。
自不落空。黑业亦能消灭也。
1206-A¶ 第 787c 页 X62-0787.png

* 忙中持名

能一句。则一句。能十句。则十句。但使百忙中。得片
刻之暇。便可放下身心。朗然持诵。白乐天诗曰。行
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假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
古人之用心。亦可见矣。

* 閒中持名

世间一切苦人。求閒不得。故不能修行。今閒矣。又
闻此念佛之法。务须绵密接续。振作收敛。方能不
负光阴。若使悠忽念去。不能济事。虚延岁月。辜负
四恩。一朝阎老来追。将何抵对耶。

* 尊贵持名

今世之福。从前世修来。尊贵一辈。大半苦行高僧
转世。伹虽有荣华。不能长久。设再造孽。必致沉沦。
当自思维。与其带业归去。不如借水行舟。或置念
佛堂。或选念佛僧。或刻净土书。或置弥陀像。登高
而呼。事半功倍。更宜决志往生。为富贵贫贱一切
人修行榜样。法王使者。尊胜何如。

* 卑贱持名

呜呼。身为人役。苦矣。不求出离。苦之苦矣。当知四
字佛名。不论尊卑贵贱。老少男妇。但能每日清晨。
至心西向。十称名号。求生极乐。不间不断。现世自
获利益。没世自得往生。阿弥陀佛。真苦海中救命
船也。

* 静细持名
1206-A¶ 第 788a 页 X62-0788.png

既有智慧。勿令入狂。最宜静细念佛。以坚固之。当
知智慧人念佛。则天下之念佛者必多。智慧人念
佛。则外道之修行者易返。何以故。有智慧之声名
以启之。有智慧之作用。以救之也。

* 老实持名

既不求名利。又不逞才能。老实修行。最为难得。祖
师云。参禅中。觅个痴钝人。不可得。今之念佛人。正
患其不痴钝耳。老实二字。是生西方之一直大路。
何以故。老实者。不于阿弥陀佛四字外。添一毫妄
想也。

* 喜庆持名

或因人而喜。或因事而庆。虽细小之端。皆人生乐
境也。当知此乐虚幻。不能久常。乘此好时。回光念
佛。则仗佛光明。于顺境去多少恶念。吉祥连绵。如
意修行。直至命终。往生极乐。不亦大快也哉。

* 许愿持名

持名原为往生。然诸佛威光。不可思议。念彼名号。
所愿从心。所以经言。念佛有十种利益也。与其祈
祷鬼神。杂修事忏。广许恶愿。旁信师巫。不如以念
佛期之也。或曰。其如不应何。答曰。子未念佛。先忧
不应。即此不应之因。必招不应之果。如是因。如是
果。可畏哉。

念佛十种利益注(一昼夜常得诸天大力神将隐形守护 二常得观世音菩萨。
及诸菩萨守护 三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四一切恶鬼。一切毒蛇毒药。不能害 五一切水
1206-A¶ 第 788b 页 X62-0788.png
火刀兵大难。及横死枉死牢狱等。皆不受 六先所作罪。悉皆消灭。所有冤命。更无执对 七夜梦正直
或梦见佛身 八心常欢喜所作吉利 九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供养 十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
念现前。亲见佛及菩萨。放光接引。往生西方)。

* 解释持名

凡一切逆境当前。俱是夙缘照面。不可再起恶念。
引起将来未完。只须顺受。可避则避之。可消则消
之。但随因缘。勿忘念佛。佛有无量智慧福德。光明
所加。境缘即转。无疑也。

* 愧奋持名

凡今生前世。恶果成就。苦报必来。故一分苦。即一
分恶也。不可诿于命运之不齐。但当愧其修行之
不早。每一想佛。身毛皆竖。五内若裂。悲伤感奋。痛
不欲生。如此则字字从肝髓中流出。方是念佛真
境。今之僧俗念佛者。或口念而心驰。或念时心摄。
歇即心昏。又有正念佛时。间以杂语。如此虽念到
终身。绝无灵感。人之见之者遂谓念佛往生。终成
虚语也。岂佛之咎哉。

* 恳切持名

处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不悲者。非人情矣。然处
一切无可如何之境。而徒悲者。又岂明佛性乎。既
悲矣。则当思出苦。当思与一切众生。毕竟出苦。当
思佛之所以称大悲者。为其能拔众生出苦也。我
以悲心念佛。求佛之悲。拔我之苦。其念宜何如恳
切耶。
1206-A¶ 第 788c 页 X62-0788.png

* 供养持名

凡遇佳节。或佛诞日香花灯果。随分供养。是谓财
供。非法供也。心之法供。胜于一切财供。近来邪教
盛行。上供之法。广罗祭品。何益修行。如清净。普度。
皇极。寿元。无为。大乘等。种种邪教。招魂引鬼。耗人
家财。欺肆妄言。而于念佛一门。迥然各别。有识者。
万勿为所惑也。

* 报答持名

天地君亲之恩。恩之最大者也。宜如何报之哉。一
切饮食供奉。立功扬名。衡以世间之法。报非不善。
然究非了局。我惟报以念佛。为彼回向西方。巳为
下一金刚种子。再出头来。自有解脱时分。况无边
罪障。悉能消释乎。欲报恩者。不可不知此法。

* 布施持名

凡见苦恼者。先安其身。然后开导其心。劝之念佛。
所谓救一时之苦。布施为急。救历劫之苦。念佛为
要。或见人物有难。力不能救。当急为彼念佛。安其
魂识。或清夜朗诵。以施鬼神。凡大兵大疫之年。五
更持诵佛名。能消冤疠。当思我此一声。阿弥陀佛。
上穷有顶。下极风轮。尘刹众生。一时受益。其布施
不可思议也。

* 心念心听持名

心忆而后动于舌。舌动而复返于心。舌既有声。耳
还自听。是为心念心听也。心念心听。则目自不能
1206-A¶ 第 789a 页 X62-0789.png
妄视。鼻自不能妄嗅。身自不能妄动。一个主人翁。
被阿弥陀佛四字。请出来也。

* 声中持名

念佛之声。既巳纯熟。于六尘中。惟一声尘。六根之
用。全寄于耳。身亦不觉其旋绕也。舌亦不觉其鼓
动也。意亦不觉其分别也。鼻亦不觉其呼吸也。眼
亦不觉其开闭也。观音势至两圆通。即是一也。无
不通也。无不圆也。根即尘也。尘即根也。根尘即识
也。十八界。融成一界也。初或未调。久当自入。凡念
佛时。取净地四五尺。右绕一匝。然后徐徐出声。渐
渐声高。如是念到三匝之后。觉自巳心声透露。旋
绕太空。圆裹十方。遍周法界。是安住身心世界。于
念佛声中也。是以此身心。安住于念佛声中。而念
佛也。此是胜境。能灭心垢。宜勤习之。

* 光中持名

声者心声也。光者亦心光也。心声旋绕之处。即心
光焕发之处。安住于心声中而念佛。即安住于光
明中。而念佛也。此亦胜境。能灭心垢。宜勤习之。

* 镜中持名

心声旋绕。心光焕发。心体自然披露矣。夫此一真
心。如大圆镜。洞达无遮。十方三世。我佛众生。浊世
苦轮。净邦莲萼。皆镜中影也。声中即是光中。光中
即是镜中。此是最胜境。能永灭心垢。宜加意勤习
之。
1206-A¶ 第 789b 页 X62-0789.png

* 不断持名

朝也念。暮也念。无事也念。有事也念。净处也念。秽
处也念。无有一念非佛者。即使日用应酬。有时间
断。然断其言句。不能断其真命脉也。功夫至此。成
片易矣。

* 不杂持名

不杂者。即是止也。止者。定之机也。止杂念。而正念
现矣。杂念有三。一善念。一恶念。一无记念。三者除
尽。方客曰。好生得长寿。好杀致夭亡。定理也。奈何
有好生而夭。好杀而寿者。

答曰。报有三。一者今生所为。今生受报。二者来生受
报。三者多生多劫受报。好生而夭。宿世孽也。不好生。
则寿愈短矣。好杀而寿。宿世福也。不好杀。则不止寿
矣。

客曰。某某。亦尝戒杀放生。诵经持咒。今不见有报。
何故。

答曰。报之迟速。视缘之熟不熟耳。缘未至。而求速报。
犹甫下种。而望收穫也。况不遭意外之祸。即是福。安
知不有默佑之者乎。

客曰。现报示人。方知畏惧。迟至后世。皆谓渺茫。天
何为不使人。速受其报耶。

答曰。报之迟速。因缘次第耳。非天也。必俟现报乃信。
愚极矣。
(咸丰十年。余馆于吕四许寓有一乞丐。断去一足。向人言曰。我因昔年。遗肉于地。为狗所
啖。我以刀砍其足。狗衔足至土地庙。号叫而死。一月后遂得脱骨疽。土人皆知之。此非天之显报耶。莲西
1206-A¶ 第 789c 页 X62-0789.png
居土附识)。

客曰。某某。未修福时。所求如意。作善以后。触处坎
坷。何故。

答曰。此乃宿业。当受重报。因作善故。转重为轻耳。譬
如大辟之囚。冬令方行就戮。未至其时。适遇大赦。改
为笞杖而遣之也。

客曰。杀生之人。使物类不保其子。宜得绝嗣之报。
而渔人杀业最重。何以子息偏多。

答曰。世间子女。有以福致者。有以孽致者。渔人业力
所感。即有作恶眷属。分其衣食。使彼日夕劬劳。不足
共用。子愈多。累愈重也。君不见天仙列宿。永不产育耶。

客曰。人生斯世。当学圣贤。致君泽民之道。因果之
说。何关世道人心乎。

答曰。因果之说。即圣贤之道也。末世众生。恣行恶业。
不畏王法。不顾廉耻。而清夜一思。犹不敢显然为恶
者。惟恐死后受报耳。佛氏因果之说。正有补于圣教
王纲也。

* 释恶业有无之疑(四问)

客曰。人为万物之灵。恩怨犹或颠倒。畜生至愚。反
能报怨酬德。何故。

答曰。恩仇报复。有可思议者。有不可思议者。杀业之
报。有迟有速。冤对既至。不问天仙人鬼。无得而逃。畜
生。特苦于不能言耳。其恩怨固了了分明也。

客曰。地狱之说。不过劝人为善耳。岂真有哉。
1206-A¶ 第 790a 页 X62-0790.png

答曰。人世既有牢狱。冥府何独无之。佛不作诳语欺
人也。

客曰。我看地狱。即在阳世。如乞丐枵腹之流。即是
饿鬼。囚徒枷锁羁身。即成地狱。剑树刀山。即畜生
宰割之顷是。镬汤炉炭。即畜生煎熬之时是。

答曰。此言似是。而实非也。谓阳世亦有地狱则可。谓
地狱即在阳世则不可。譬如愚痴之人。可以比之畜
生。岂此人之外。更无披毛戴角之畜生耶。

客曰。地狱固有。伹载在外书。儒者不当出口。

答曰。口欲讳之。不如身先避之。得其避之道。虽逢人
劝勉可也。否则绝口不谈。果能必地狱中。无儒者耶。

* 释持斋断肉之疑(七问)

客曰。杀伤物命。罪固大矣。至于食肉。宜若无罪。而
经言食肉。必得恶报。冥法何其苛与。

答曰。非独冥间。世间法律亦然。杀生譬之劫盗。食肉
譬之窝赃。窝主与盗。相去几何。人特未之思耳。

客曰。衣食皆系前定。福多则所享亦多。持斋者。乃
口结期者结七日之期也。若独自结期。可用乾粮。
水果。生姜。麻油。四种为食物。烬香。灯油。蒲团。坐椅。
棉衣。风帽。净桶。草纸。八种为用物。除十二种外。一
概不留。便可七日中。不与人来往。畅然念佛也。若
有五六人。同发心结期者。则必延请护七师一位。
严立条规。约束在前。起七日。一切起居。饮食。香花。
灯果。护七师。照应全备。则同七者。亦可于七日。至
1206-A¶ 第 790b 页 X62-0790.png
心念佛也。若局于情见。不知修行利害者。未可草
率为之。

* 聚会持名

四五人偶然同聚作念佛会者。务先约束。而后开
口单念四字。一字一鱼。用小引磬。专击陀字。不得
参差错落。反致纷心。

* 成就他人持名

或静处安置。或同结念期。或告以净土之事。或借
以净土之书。或破其念佛之疑。或坚其念佛之志。
一切功德。此为胜矣。若于人临命终时。为之念佛。
或令病人。记取阿弥陀佛四字。随忆随念。得见如
来。使此人气尽往生。是成就其法身慧命矣。

* 难中持名

凡难中。有发心念佛者。必有奇应。虽遍地干戈。一
乡疫疠。而求佛呵护者。一即一安。百即百安。非佛
之有私也。亦平等光中。无心而应也。何以故。动念
发声。觉阿弥陀佛。光明住我顶上。则自然念念具
足。念念坚固。念念长久。佛光所加。吉神拥护。自能
离难。勿转念也。

* 梦中持名

愿力坚。功夫熟。昼既绵密。夜间亦然。则梦中自能
念佛。此往生的兆也。当调和精进。勿退勿狂。

* 病中持名

病者。死之机也。死者。凡圣净秽之关也。病中当作
1206-A¶ 第 790c 页 X62-0790.png
死想。勤念佛名。决定待死。必有光明接引。遂我往
生之愿。若于病上。界一停想。则一切爱恋恐怖。烦
恼安排。种种杂念。一齐现前。生死关头。如何济事。
昔有一僧病甚。呼啊㖿。自觉其非。即念阿弥陀佛。
如是痛不自止。一声啊㖿。一声阿弥陀佛。昼夜不
绝。病愈。谓人曰。我病中念啊㖿。念阿弥陀佛。今病
好。阿弥陀佛尚在。

武帝为非。不知将来。亦定有舍身之日在。毁谤佛法
者。舍身于地狱也。贪于财色者。舍身于饿鬼也。痴于
情欲者。舍身于畜生也。恐求如武帝之舍身同泰寺。
不可得矣。至于天下之失。正因能舍身。不能舍心之
故。倘能舍心出世。则视天下如敝屣。何至垂暮之年。
招纳侯景。图取中原乎。则知三日舍身。未免有求福
之念。而不忍舍天下也。岂真并天下而舍之乎。

客曰。吾儒既诵法孔子。当以排斥异端为巳任。子
反左袒之。何耶。

答曰。夫世所谓异端者。异乎圣人之大端也。如恻隐
为仁之端。无之则异端矣。羞恶为义之端。无之则异
端矣。圣人无意必固我。有之则异端矣。佛之五戒。即
五常也。今人谤佛者。闻慈悲之说。出于佛氏。必反乎
其说。而吾人之仁丧。闻盗淫之戒。出于佛氏。必反乎
其戒。而吾人之义亡。闻妄言之戒。出于佛氏。必反乎
其戒。而吾人之信。遂于是而灭。岂非欲卫道。而反害
道耶。况圣人之道。大公无私。由尧舜以迄孔子。不闻
1206-A¶ 第 791a 页 X62-0791.png
互相排击。至孟子之距杨墨。距其为我害仁。兼爱害
义也。佛氏之自他俱利。正所谓仁义交尽者也。岂杨
墨比乎。后人不察。混佛氏与杨墨。而一之。而距之。愤
愤之气。愈出愈烈。自今以后。不知何所底止。吾为此
惧。故为言及于斯。知我罪我。又何计焉。
* No. 1206-B
附录郑韦庵先生戒杀放生词(七首)调寄西江月

天道好生恶杀。人当戒杀放生。莫因口腹动刀砧。
折尽平生福分 水国鱼虾龟鳖。林间走兽飞禽。
与人同此一心灵。害命终须索命。

一命须偿一命。千刀还报千刀。千生百劫怎能消。
劫数纷纷自造 不必求签问卜。当知在劫难逃。
欲求赦宥到天曹。戒杀功勋最妙。

前世杀他是我。今生杀我是他。颠颠倒倒做冤家。
何日才能放下 不若我先戒杀。善心一发无涯。
吉神呵护有云霞。免得伤残四大。

索命何时了局。因缘反覆成仇。劝人当下早休休。
悔过还能自救 我说放生念佛。譬如苦海之舟。
能依此法自勤修。解释冤缠无咎。

昔有万三沈姓。专于水族施恩。池中聚宝获金盆。
变出金银无尽 一雀衔环报德。杨家高大其门。
含生负气有灵根。莫害区区物命。
1206-A¶ 第 791b 页 X62-0791.png

亦有真人思邈。放鱼救得神龙。药方传出广阴功。
證入仙班鸾凤 最是莲池老衲。放生戒杀文工。
心心回向到莲宫。上品往生尊重。

富贵神仙佛国。皆从戒杀修来。吾人何必更疑猜。
苦借无边业债 目下干戈到处。东奔西窜哀哉。
各人早把杀心灰。保得身家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