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尘杂著¶ 第 705c 页
莲修起信录卷第六
海陵 程兆鸾 著
* 厌尘杂著
** 表
*** 狱空忏表
归依三宝净业弟子。披沥一心。稽首哀恳于十
方虚空微尘法界。常住三宝。三世诸佛。释迦弥陀两
土诸佛菩萨。权现七趣诸佛菩萨。金莲座前。表为尘
刹三涂。受苦无量。乞恩赦罪提拔超生事。窃弟子悲
怜七趣之中。惟三涂众生。倍加苦恼。无论过去现在
未来。或轻或重。有经千亿劫不得出苦者。皆由众生
在日。贪徒口腹。杀害生灵。奸淫妄取。损人性命。违犯
厌尘杂著¶ 第 706a 页 X62-0706.png
天律。污秽神灵。谤毁三宝。剌佛身血。大奸大恶。不孝
不忠。阻人出家。十恶五逆。如此愚迷颠倒。积业深重。
蒙昧真心。罔知忏悔。以致业风鼓荡。罗刹森严。一日
三时。身罗冥罚。即稍有知觉。求救无门。此魂受报。罪
由自取。惟生佛一性。人我一心。他堕苦趣。何异巳受。
弟子思维再四。心实难忍。欲思救度。力弱形微。今惟
哀恳诸佛菩萨。俯鉴弟子愚忱。宏广大慈悲度生之
念。以大悲愿力。发大威光明。使三涂受苦众生。罪难
逭者。准以轻罪超生。罪可原者。随弟子念佛归依。出
离劫苦。谤圣罪业捐除。杀淫恶业化解。即真即真。破
妄破妄。无心清净。无法离尘。生死脱根。光明无碍。步
步莲花。神威莫量。四生不历。九品咸登。碓舂锯解。咸
依朗慧之慈云。铁食铜吞。顿化清凉之甘露。冤江怨
海。悉变莲池。障岭围山。俱成宝地。悲号翻为解脱。暗
昧自尔光明。无论此国土。他国土。此世界。他世界。无
量国土。无尽世界。凡沈溺三涂之惨惨孤魂。悉仗佛
恩尽度。区区弟子。惟愿佛臂常垂。慈悲导入香林。屡
蒙超拔。陆续咸登净域。共享安全。忏忏精诚。拔其馀
而脱苦。季季普济。提在后以求生。各狱空明。同登妙
觉。乞恩鉴许。感戴靡涯。谨表。
*** 施丹济生表
表为施丹济生事。窃以蠢动蜎蠕。性光本具。胎卵湿
化。法味难沾。弟子等体佛圣慈心。发真诚念力。灵丹
普散。甘露咸施。仗佛威灵。无边普济。江湖河海。一水
厌尘杂著¶ 第 706b 页 X62-0706.png
不遗。田道山林。无方不遍。稍入生灵之口。即了业报
之身。诸佛存救护之心。万劫下慈悲之种。不遭刀俎。
永脱樊笼。了了了了。无庸对报来生。空空空空。不待
遭残自死。仗此一尘一滴。度脱无穷。须知即幻即真。
超生莫巳。业海风波顿息。宝筏咸乘。香林功德无涯。
莲房极乐。恳诚上达。惜命知立命之原。陆续西行。救
生證无生之域。干犯慈颜。乞恩准许。
*** 乞消灾厄表
表为乞消灾危事。窃以疾风淫雨。孽报所招。春疫秋
瘟。人心自感。理忏则罪业本空。事忏则冤缠悉化。愿
诸佛不违本誓。不舍大悲。放大智慧光。大安乐光。大
吉祥光。摄授散疫鬼神。来此道场。听经念佛。借念佛
音光。销其瞋怒。解释灾殃。热恼悉变清凉。毒恚转为
恺悌。业垢皆净。灾难自除。普愿免厄诸人。信愿持名。
增长坚固。一心不乱。三昧早成。伏乞慈悲。哀怜允许。
*** 超拔淹溺表
表为历劫淹溺。乞恩超拔事。窃江湖河海。悉属险途。
羁旅往来。或难越境。风狂浪涌。命丧身倾。又或积忧
愤以沈渊。遇雠家而投水。以致冤魂幽滞。讨替无休。
言念及斯。实深悲悯。今弟子恭设道场若干日。仰仗
诸佛大悲愿力。大威光明。无论此世界他世界。凡在
江湖河海。涧溪港渎。井泉塘水。淹溺诸魂。蒙光得度。
念佛超生。解释冤仇。不思对报。仰接慈晖。伏乞准许。
*** 超拔祖宗表
厌尘杂著¶ 第 706c 页 X62-0706.png
表为报恩设忏。普植莲因事。窃弟子幸得人身。生居
震旦。获闻正法。复遇净缘。真我佛启诱之深慈。千古
偶逢之际会。惟思身自何来。恩于何始。上推一本。罔
极难穷。弟子劫劫昏迷。未知图报。以至多生父母。仍
滞幽途。历劫祖宗。未登彼岸。愚顽自咎。罪戾滋多。今
弟子上叩慈恩。仰求济拔。虽心雄而力怯。冀有感而
斯通。今集诸道侣。恭设普佛道场若干曰。敬诵大乘
经若干卷。普施甘露法食。哀恳十方诸佛菩萨。怜弟
子愚忱。鉴度生微愿。施大威力。放大光明。使弟子由
无始至今。生生世世父母祖宗魂识。及生生世世父
母祖宗。各各有生生世世父母祖宗魂识。以情达情。
情极无边。以缘接缘。缘推无尽。如此无量无边不可
数说之情缘。散在十方七道众生中者。均仗三宝威
光。摄授来此道场。闻经念佛。执情顿化。意地了然。忏
悔前愆。群归极乐。无边苦恼。顿化莲池。法界有情。同
成种智。谨表。
*** 挽劫表
表为忏罪挽劫事。窃以罪性本空。造业亦妄。由心莫
了。幻感幻受。种种幻惨。罗列目前。造既纯熟。报亦猛
厉。业山事造。忏以事除。于无可忏悔中而求忏悔。于
无可挽回中而求挽回。今为大地众生。于三宝前痛
自悔过。使知三宝当敬当信。使知三宝是大地众生
真实依怙。于身口意。三业柔顺。五逆十恶。毁犯纲常。
种种重罪。悉令警醒。忏悔清净。藉念佛力。普熏众生。
厌尘杂著¶ 第 707a 页 X62-0707.png
一一心识。速熟速脱。仗陀罗妙力。消灭罪报。如虚空
华。消劫既尽。令彼众生。助扬正法。同归净土。谨表。
偈。
*** 临终助念偈
弟子某某。我自无始来。惑业颠倒力。诸趣数升沈。恩
冤何穷极。由结恩冤力。偿索无底止。唯有大世雄。指
归安养世。我巳发宏愿。救济无休际。恳诸恩冤等。待
我往生去。若我往生巳。决不虚所誓。既恒转法轮。剧
苦必获济。今对三宝前。所誓无纤欺。诸佛阿弥陀。證
盟所愿誓。
悟和法师云。行人命终时。全赖心王不舍。一念直
超。然非平日下切实功夫。一心不乱。临时识散神
昏。不能自主。多生业障现前。随勾而去矣。吾江南
北弟子以万计。利根甚少。不求精进。善芽偶发。曰
久乾枯。临命终时。全不济事。故知带业往生。亦必
藉助因为向导也。今留此偈。尔等平素念成佛图
一张。多则佛号四千八百万。次亦四百八十万。至
少四十八万。剌血书文。并佛图供奉佛前。倘临终
神识昏迷。即将此图与表。令子女在佛前虔诚焚
化。再请五六人在榻前念佛。亡人得此助念。意根
清醒。即可抱佛西行。气绝后不可摇动尸体。仍高
声念佛两炷香。再穿衣收殓。因人一点真灵。投胎
先来。尸冷后去。彼时切忌号啕。动其尘念。尘念一
动。即难往生。此专为功夫未纯者设。若有实力实
厌尘杂著¶ 第 707b 页 X62-0707.png
悟。自能作主。不须此也。若父母翁姑不自剌血者。
下人代念代剌亦可。孝为之也。
*** 焚塔偈
皈依三宝尊。优婆塞弟子。法名是净佛。诚恐并诚惶。
稽首复顿首。剌血书愿文。哀告于十方。无尽虚空界。
娑婆同极乐。两土圣贤尊。并诸菩萨众。金莲花座前。
世间之重恩。莫大于父母。次则是师长。我自出胎来。
父母养育我。我渐成人时。师长指教我。我从无始来。
劫劫昏迷倒。父母与师长。久沈七趣中。无由出诸苦。
凡在胎卵湿。化生亦复然。是能生我者。皆为我父母。
推而广远之。互相父母者。其中造恶业。无量又无边。
其中修善果。微末芥子许。善恶于其间。结成诸眷属。
父母暨师长。亲戚共朋友。误伤兼食啖。债主共冤家。
劫劫世界中。七趣升沈苦。对报复对报。循环无底止。
望之久待救。无由脱诸苦。今幸得人身。生在中华内。
大清咸丰间。又遇明师示。开导指迷津。方知修净土。
若知不报恩。于心亦何忍。当发恻隐心。如佛度诸苦。
现堕凡夫地。罪业又深重。虽发此胜心。力薄无所济。
今对三宝前。燃香八百炷。代为诸有情。互相恩冤者。
供养诸佛尊。无尽虚空界。普同供养巳。恳求诸纳受。
既巳纳受巳。我及诸有情。一应众生中。各各业垢尽。
虔礼忏愿仪。普薰三日巳。焚化光明塔。供养血书经。
共部三十二。仍有祖师论。一十八本竣。过去暨未来。
莲座诸圣位。供奉七级巳。报我生养育。仰仗诸佛威。
厌尘杂著¶ 第 707c 页 X62-0707.png
普光明胜塔。神力摄虚空。上照自有顶。下至五无间。
横照于十方。无边又无际。恒沙世界中。四维并上下。
大光明普照。皆仗诸佛威。神力方如是。众生于其间。
闻经得解脱。睹光业垢净。普起信愿行。各各决往生。
从此脱牢笼。同向西方去。蒙诸佛圣恩。诸大菩萨众。
乘莲降道场。为我作證盟。听我诵誓愿。我今发弘愿。
剌血书尊经。大乘并祖论。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恒沙世界中。有情非有情。有缘非有缘。一一佛土海。
土土众生海。七趣诸道中。互相情缘者。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无异彼等剌。何殊彼等书。普薰诸识种。
无一能遗者。彼皆成佛巳。我方妙觉證。庄严一宝塔。
供奉尽虚空。直至未来际。土土正像时。我现身接引。
宝塔速现前。光射于十方。无边又无际。光照诸有情。
光照诸有缘。种种无间业。沈溺苦众生。光照即发心。
蒙光诸宿种。闻即忻乐深。熟脱或顿渐。秘密不定人。
普起信愿行。各各决往生。往生安养国。各圆种智成。
尽法界三宝。證盟我素心。亦自宝塔光。演出无量音。
音演说此塔。函血经文言。音即清朗闻。即各悟心心。
心悟速取證。妙觉各速臻。佛祖经文妙。祖师法乳真。
横竖对待理。绝待自尔增。绝待既增巳。欣厌自切情。
欣厌情切巳。安养决定生。以此书功德。回向诸众生。
花开早见佛。各各證无生。或现隐于显。随类各现身。
度脱华池内。我愿与众生。直至未来际。虚空界尽。众
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宝塔无量光中。
厌尘杂著¶ 第 708a 页 X62-0708.png
无量音声。遍传无量佛刹中。永永无尽。
** 传
*** 悟和法师传略
师法号瑞安。俗姓高。京都人。幼年多病。父母许愿出
家。九岁剃染弥勒院。授具足戒。卓锡红螺山刹。专修
净土。日课佛数万。后发愿朝海。挂单于杭州大刹。默
深魏公源。高邮剌史也。官京曹时。从师问法。魏外授
州牧。别师久。适长公子赴浙。遇师刹中。坚请至邮。刺
史喜甚。遂洁宾馆为静室。朝夕问道。师山林散人。不
乐居官衙。求去者再。剌史以师道行卓绝。乞驻法驾。
又恐师引去。因访境中古刹。修葺完竣。遣公子及幕
宾伴之入寺间步。始达剌史恳留之意。师知不可辞。
遂居焉。师平日专事清修。六时礼念。终日趺坐。游人
至寺瞻瞩。不事送迎。人咸称之。时发贼抵邵伯。捻匪
攻宝应。薛贼踞湖西。邮当孔道。岌岌可危。时从
师游。一日与同修八九人诣师。语及乱耗。师垂涕曰。
众生杀业如山。现在命命填还。无非宿生业报。凡夫
未證宿命通。自不知耳。诸子若发菩提心。虽大劫难
挽。蕞尔一隅。可安然无恙。众跪乞慈悯。师于是剌指
沥血。书表焚化佛前。又燃臂香百炷。余等亦各燃臂
香。均为扬郡人民忏业。复白众结坛。念佛七昼夜。讽
经三百卷。结忏日。僧俗会者二百馀人。师披法衣虔
诚礼佛。哀恳祈祷。用杨枝水遍洒上下四维。绕持大
悲咒一百八遍。率众绕墀念佛。天明始毕。后贼果及
厌尘杂著¶ 第 708b 页 X62-0708.png
堤而退。民□以安。皈依弟子日众。师拓寺西廊三间
为莲社。每六斋日率众至社。限定功课。午前念佛六
炷香。讽经六卷。午后传幽冥戒律。讲经半炷香。晚间
施甘露斛食。率以为常。丙辰春。水军统帅黄开榜。驻
扎湖西。藉寺东廊为铸炮局。兵官往来。窥瞰丈室。师
趺坐不事应接。榜部下怒其傲。遂进才说于榜。讲师
惑众。依附者多。恐成大患。一日榜至。适逢社期。弟子
会者数百。榜惊谓前说不诬。仓卒饬兵士曳师下座。
以麻索缚两手拇指悬梁间去。是夜榜梦无数人向
之乞命。正窘急间。来一长身僧。挥众散。榜匍匐谢。倏
然惊觉。次日榜至局。细审师面目身量。与梦中所见
僧无异。令解其缚。扶入丈室。师十指血凝。肿逾十倍。
四昼夜不能起。半月后榜又来。直进丈室。师趺坐看
经不动。榜厉声问所看何经。师曰。无量寿经。榜曰。速
讲。师曰。说经是山野本分。但统领不可草率。如欲听
经。须设香案。恭敬作礼。榜遽呼左右焚香。师衣法服。
登座讲经。榜猛触孩提时事。俯伏愿为弟子。师说三
皈依竟。榜随师至丈室。述幼时樵釆入山。偶至一洞。
洞有一僧趺坐。旁一长石。上供经一部。谛视其签。为
无量寿经。僧见榜开目曰。尔不必习文。习武可成就
事业。后遇吾教中。劝人念佛者。汝当护持。与汝有益。
因并道曩夜梦中所见长身僧。益加敬畏。榜遂悬禁
寺门。止人窥瞰。违令者治罪。榜后改督陆军他往。魏
剌史亦卸篆去。师孤立。前谗师者。复说当事下之狱。
厌尘杂著¶ 第 708c 页 X62-0708.png
师在囹圄。教诸囚念佛。夜静声音嘹亮。直达内署。州
牧感悟。即日释师。呜呼。师真现地狱身而为说法者
也。昔紫柏大师以事系诏狱。与犯官说佛。与师事同。
师真不愧古人。当师之在狱也。时仲夏。余往省视。狱
中秽不可近。师方与诸囚讲地藏经。处之宴然。余曰。
师佛口婆心。情殷救世。乃躬膺患难。众生何以克报
大德。师曰。尔等勤念弥陀。早得一心。即所以报我。若
懒散懈怠。信愿不坚。即辜负我。尔等以我为苦耶。不
过臭皮袋少惹灰尘。与我何涉。若能遇得千魔鍊。一
念真心总不回。予闻师言。感叹泪下。而从游弟子。因
师系狱。多疑阻有退心。师出狱。予延至家。供养月馀。
时仁和许公。慕师高行。延至扬州藏经院主讲席。师
仍以六斋日启社。说法受戒。如在邮时。弟子慕膻者
复集。寻以谣。江都令又禁止住院。师引去。时剌史
魏公子卜居金陵。闻师状。延师主白下上公山。未一
载。复下山遍历苏州仪徵泰州通州如皋各郡邑。遇
缘即开道场。宏阐净土。我师往来警策道场诸弟子。
终年跋涉。不辞劳倦。弟子绪修者。高邮观音庵比丘
尼也。师在邮建永清莲社时。绪修于六斋课毕。即入
方丈问道。或移晷而后出。轻薄者造蜚语。谓与师有
染。绪修无以自明。对佛立誓曰。我坐脱必以六月。露
尸五日。必不腐臭。若不然者。我即有玷清规。非佛弟
子。后果于盛夏圆寂。坐尸五日。面目如生。酷暑蒸腾。
毫无秽气。五日中瞻仰膜拜者。恒数百人。无不嗟叹
厌尘杂著¶ 第 709a 页 X62-0709.png
惊异。前疑尽释。因叹非绪师真修。不能得此灵感。非
悟师化导。不能成此真修俗眼世情。何足深责。师戆
直寡言。外和而内毅。虽专修净业。实己澈悟心源。更
兼六度齐修。慈悲普济。迭遭患难。不退菩提。非證波
罗蜜得大解脱者。焉能如是。于同治某年某月某某
日。从容念佛。合掌坐逝。弟子观如。奉龛于扬州观音
山旁。弟子等结茅为庐。百日乃散。遗嘱荼毗后不许
建塔。以骨烬和𩟠面投江中。曰。吾悯水族淹滞幽途。
以此与水族结缘。若沾粒许。此水族虽微尘劫后。遇
吾开导。必成正果。噫。师之不忘众生可谓至矣。
赞曰。师貌寝而心慈。言简而行质。望之无足动人。而
倡导正法。普济众生。身命可舍。不遗馀力。实为近时
所罕见。师之逝也。远近闻之。无不泫然出涕曰。是古
佛也。今去耶。吾何依。
** 说
*** 因果浅说
茫茫天壤。从古至今。多少人物。其中富贵贫贱。寿夭
灵蠢。以及鳏寡孤独。盲聋残疾。种种形骸。苦乐悬隔。
论者每叹造化不公。知解之士。又委之气数升降。禀
赋厚薄。噫。谁信其业由自作耶。经云。生前斋僧布施。
尊重三宝。得富贵报。吝财不舍。得贫穷报。轻法慢教。
得婢使下贱报。酷好宰杀。得生生夭寿报。戒杀放生。
得长寿报。毁谤三宝经文。得水肿乾消疥癞报。玷污
僧尼。得雀鸽鸳鸯报。毁谤三宝。得盲聋瘖哑报。恶眼
厌尘杂著¶ 第 709b 页 X62-0709.png
视发菩提心人。得无眼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得烂
舌口疮报。遮佛光者。得为人丑黑报。瞋恚盛者。得蝮
蝎蚖蛇报。窃盗者。得贫穷困苦报。恶口者。得眷属斗
诤报。悖逆父母者。得天地灾害报。网捕生雏者。得骨
肉分离报。轻法慢教者。得永处恶道报。破斋犯戒者。
得禽兽饥饿报。污梵诬僧者。得永堕畜生报。邪见者
得边地受生报。可知有一种病。必有一种致病之由。
如是等阎浮提众生。身口意三业。恶习结果。百千报
应。不可称计。是诸众生。先受如是等报。后堕地狱。动
经劫数。无有出期。此如来金口所宣。难于笔罄。略摘
数条。以见今生所受。即是前生所作。所谓欲知前世
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可畏哉。
今世间不信因果。从未防闲欲念。妻欲美。屋欲华。衣
欲艳。财帛欲多。田宅欲广。营营扰扰。百计千方。不问
阴德天良。不顾伤生害命。任六贼造业。意识用事。不
知暗窃家宝。反以为乐。色身是假。众生误认为金刚
不坏身。及至油尽灯残。风刀解体。眼前妻妾子女田
宅金银。一件也随不得身。一事也做不得主。所以奉
劝世人。与其临时悔恨。何如早办前程。果于十二时
中。检察身口意三业。何者为善。何者为恶。不论何时。
常存省察。久久功纯。一举一动。自合天理。君子必慎
其独。偶动一念。毋论善恶。虚空鬼神。听之如雷。曾子
一日三省。孔圣颠沛不违。与释教夜夜抱佛眠。是心
是佛者。其严密防闲意地之功无异也。果能时时拂
厌尘杂著¶ 第 709c 页 X62-0709.png
拭。意根清净。一旦神识离舍。心头坦坦。何愁不超登
福地。更何至有种种牵制耶。
三途一报五千劫。出得头来能几时。一增一减。共十
六万八千年为一小劫。可见生前受乐时少。死后受
苦时多。佛云乐即苦之根。孚佑帝君云。走遍天涯不
见人。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之念。
人畜关头也。忍此几希。虽苦而常乐。失此几希。似乐
而实苦。走遍天涯不见人。正以虽具人形。无非贪暂
时之乐。而忘却后来大苦恼之众生也。世间不信因
果。贪爱目前暂时之乐。糊涂造。糊涂受。全无一点审
念功夫。逮至罪报无休。动经尘劫。那时悔之晚矣。
若修世间福者。稍有不遂。即怨天尤人。岂知南阎浮
提。本缺限世界。何能事事遂意。其不遂者。必因积累
薄。而受享亦薄也。于天何与。于人何尤。前世未种福
因。今生焉得福报。后世欲得福报。今生先种福因。欲
种福因。须照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感应篇。武圣觉
世经。及三教圣贤所说。利人济物。持戒修善之事行
去。皆可获人天福报。惟三界内神人。不过暂时息肩。
福尽寿终。三途有分。惟修净土者。一句弥陀。能为万
劫千生销罪障。一句弥陀。能为四恩三有起因缘。世
间修福者。须知福报无常。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古人
云。生死海中。一经耽染。便成堕落。盍早回头。长辞六
趣乎。
修行者。杀戒最重。世间贪图口腹。任意宰杀。大雄氏
厌尘杂著¶ 第 710a 页 X62-0710.png
现身说法。首垂杀戒。盖以蠢动含灵。万物一体。胎卵
湿化。各受业报而来。一点真灵。与佛无二无别。既有
知觉。即有痛楚。物命虽细。痛无两般。无奈薄俗相延。
视杀生为常事。世间富贵人。原是多生作福。祈求享
受而来。一经报得。如愿以偿。醉饱膏梁。全迷本性。屠
宰烹炙。习以为常。不生悯恻之心。不顾刀砧之惨。膻
腥恶气。充塞两间。怨恨悲啼。不堪设想。至于一羹之
内。细命万千。一箸之尝。生灵无数。待到业缘遇合。终
须次第相寻。奉劝世人。何必以口腹之微。使生物受
弥天痛苦。生生结怨。命命偿还。古者。山川渔猎。禁令
有时。蚕帛鸡豚。祇称养老。圣人体上苍好生恶死之
心。时时戒惧。恻隐为怀。孟子曰。惟仁者宜在高位。吾
于今之富且贵者。有厚望焉。如唐肃宗置天下放生
池。共八十一所。池面宽绰。今浙省西湖。即昔时放生
之所。生既当放。即不可杀。愿云禅师偈曰。千百年来
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动。但听屠
门半夜声。众生之物。一入咽喉。顿成粪秽。冤仇迭报。
有业随身。倘普天之下。一日戒杀。计算生命。何止亿
亿万万。生全一物。巳合天心。况多命乎。至于祭祀神
祇礼教之士。往往不肯禁杀。而经云。水陆神祇。凡受
血食者。福报尽时。均堕地狱。地藏本愿经云。虽天龙
鬼神。悉同受之。善果录云。江西鲟鱼嘴。其河最险。神
最灵。商贾往来。必杀生祷祭。崇祯间。三昧祖师过其
地。梦神告曰。我以一念之差。堕于血食之神。今受祷
厌尘杂著¶ 第 710b 页 X62-0710.png
祭。杀生甚重。恐福尽入地狱。恳师明日为我授戒。以
后祭我者。不得复用牲牢。武帝经注云。武帝于明初
间。降乩一显宦家。劝人修善。且云。吾巳皈依佛门。与
韦驮天尊。同护正法。祀吾者。勿以荤酒。高僧传云。洛
阳僧世高。汉灵帝时。振锡江南。行至䢼亭湖。此处有
神素灵。祷祀不绝。神忽在空中语僧曰。吾昔与师学
道。以宿布施。故享多福。以嗔心不改。死堕此神。今福
尽。命在旦夕。以祷祀多杀。恐堕地狱。愿师救我。师令
现形。向之持咒。并为说法。悲泪如雨。身形即隐。得离
恶报。以上诸神。尚以血食堕落为戒。何况薄福世人。
易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礿祭。亦寓戒杀之意。梁武
帝以面为牺牲。后世非之。而一念之仁。隐销杀戒。亦
不可厚非。可见世人祀神。与其血祭。不如尽礼。杀生
以祀。求福得灾。岂不悖哉。至于祭祀祖先。盛备牲牢。
此富贵家积习。抑思凡躯报坏。一点真性。各随善恶
受生。来享与否。尚在未必。而所杀之生。先宛转就死
于刀砧之下。揆厥情形。当亦非先人所乐。后人祭祖。
原系不忘根本。果其蔬笋备物。亦足明虔致敬。无忝
孝思。而世之祀先。竟有为祭毕自馔。因而杀生者。尤
为非礼。大圣人云。虽蔬食菜羹必祭。又云。禹菲饮食
而致孝鬼神。未尝明言杀生也。昔阿难尊者。见五百
饿鬼。歌咏而前。阿难问佛。佛云。其家子孙。为彼修福。
当得解脱。是以歌咏。又见数百善人。啼哭而过。阿难
又问。佛云。彼家子孙。为其杀生设祭。不肯作福。是以
厌尘杂著¶ 第 710c 页 X62-0710.png
啼哭。今世人一经有病。或因病愈。眷属祈祷杀生还
愿。血祭邀福。岂知最惨之症。大都冤怨相报者多。世
人又复杀生禳解。而不知念佛忏悔。岂非业上加业。
夫解冤之说有二。明解者。藉佛力忏清冤业。若非寿
尽。病机自转。善念自生。暗解者。病人阳年巳终。仗佛
力十念往生可解。佛时和墨国王之母寝疾。经久不
瘥。当备牛马猪羊百头祭天。佛怀大慈。悯王愚痴。往
诣王所。为王说法。王闻法睹光。惭愧悔过。遂不祭天。
母闻情悦。所患立除。戒杀获福。岂非明验。世儒不知
因果。斥戒杀为谬谈。因并非佛教。殊不知古圣人慈
心爱物。恒露言外。所以文王有七十食肉之政。限以
七十。则肚年食肉者少矣。礼曰。鱼不登尺不食。又曰
天子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
豕。无故不杀。则有故而杀者无几矣。不登尺不食。则
取者少而生者多矣。君子远庖厨。圣人不纲不射宿。
虽有钓弋。所杀亦微。乃知尽性知命之士。淡泊自甘。
肉食为鄙。取物以节。爱物以仁。取物以节。即戒杀之
谓也。爱物以仁。即放生之谓也。昔东坡曰。予少不喜
杀生。有馈予蟹蛤者。即放江中。便令不能全活。亦较
烹熬为愈。永明寿禅师。初为县库吏。取库银买鱼放
生。法当死。闻将刑。喜曰。吾放生不知几千万万。此番
虽死。必生西方弥陀佛国。吴越王钱镠赦为僧。赐名
延寿。后发明心地。专修净业。开宝八年坐化。梁陶宏
景。号山中宰相。其徒桓恺。先得道飞升。一日降其室
厌尘杂著¶ 第 711a 页 X62-0711.png
曰。君阴功大矣。伹所修本草。以生物入药。功虽及人。
而害生命。上帝以此谴怒。景悔之。乃以他药可代者。
别著三卷以赎过。宋史。程明道主上元县。见乡多胶
竿。以取鸟雀。命折其竿。然后下令禁止。吕原明为郡
守。署中多蓄笋乾鱼腊。以代水陆生命。宋诸暨县令
潘华。出禁捕鱼。后奉诏诣阙。梦江河中鱼数万。皆号
泣曰。长者去。吾属不免烹矣。华异之。作梦记。嘱后来
邑宰。至孙真人救蛇而获仙方。刘彦回放龟而脱水
厄。陈士安不杀物命。李奚子拯济饥禽。景向之酷好
放生。积功累德。以至登仙。好生之功如此其大。杀生
之业。自必不轻。晋时杜永年。家巨富。有子十岁暴亡。
未几。家中母彘生五子。一最肥。将杀以馈官。有比丘
见之。谓杜曰。此豚是君儿也。何相去百日而遂亡耶。
沙门一言而去。其家但闻异香扑鼻。遂怜而养之。明
方孝孺父。将营葬。梦朱衣老人拜曰。君所选穴。近我
住处。幸宽三日。俟吾子孙迁尽。当为后报。言讫。再三
稽首。其父寤而不信。启穴。见红蛇数百。尽焚之。复梦
老人泣曰。我巳至诚哀恳。奈何使吾八百子孙。尽付
一炬。汝既无慈悲。我亦图仇报。后生孝孺。触怒成祖。
夷十族。被杀者如蛇数。梵网经云。佛子见异类。当发
菩提心。楞严经云。杀业之报。纵使经尘劫。互相食啖。
命命偿还。犹如转轮。互为高下。华严经云。杀业之报。
能令众生。堕于三途。经云。众生造杀业。堕畜生道者。
有二种。重者为定杀业。如牛马猪羊鸡凫等是也。业
厌尘杂著¶ 第 711b 页 X62-0711.png
轻者为不定杀业。如山林禽鸟之类是也。况循环六
道。改头换面。焉知畜道中。不有六亲。昔寒山拾得同
一人行。见道旁人骑驴。驴不行。骑者加鞭。二大士叹
息。同行者问之。师曰。此驴。乃骑者三世前父也。由此
类推。杀生何可不戒。奉劝世人。见他宰杀。生救度念。
哀悯念。痛苦念。见人放生。生欢喜念。脱难念。赞叹念。
昔观音大士云。凡夫作业。首在色食两途。色途稍知
自爱者。尚知节慎。若口之于味。恣其嗜好。视宰杀为
儿戏。天下滔滔。积习难返。今世间富贵之家。不独牲
畜。伤杀巳多。更用鱼虾等子作羹。破卵毁胎。动辄亿
万。经云。鱼子不经盐渍。三年尚可活。昔宣和间。富商
杨序。大书此语于通衢。见人买鱼。劝投子于河中。又
出资搜罗鱼子。后梦神告曰。子本逾期当死。今活生
命。不止亿万。尔寿可延。果享年九十八岁。无疾而终。
昔佛世有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
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
母亡之曰。资福救拔。未知我母死生何趣。罗汉悯之。
为入定观。见是光目之母。堕在恶趣。受大苦恼。罗汉
问之。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光目闻巳。含悲
答言。我母所习。惟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
其子。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悯。如何哀救。如此
看来。一脔之尝。多偿一劫之报。不可逃也。奉劝世人。
纵不能戒杀。倘遇鱼子。必令放之河中。积久数多。最
为方便。佛云。念念仁慈。造天人福德身。念念害生害
厌尘杂著¶ 第 711c 页 X62-0711.png
命。造地狱畜生身。护生之道。随地存心。勿以善小而
不为。勿以恶小而不戒。由小及大。推物及人。自能善
气充周。太和翔洽矣。
昔列子仲尼篇。引孔子之言曰。吾闻西方有大圣人。
不治而民不乱。不言而民自信。不化而民自行。荡荡
乎民无能名焉。其时三藏十二部经。未来东土。孔子
不得闻其教。所以儒释两家。动成水火。岂知我释迦
如来。悯怜末世众生。由兜率天降生中天竺。现示王
子出家。苦行成道。作娑婆教主。为众生慈父。绍七佛
位。是天人师。真圣中圣。天中天。莫大于佛。莫尊于佛
矣。三教心源。惟佛明了。一切万物。由佛出生。儒书精
者。可为佛法先导。世出世间诸法。均不外乎佛法。岂
容拟议半字。世儒拘牖下之见。未窥贝叶。以僧律僧
戒。异乎世法。遂大言狂说。目为异端。及察其所学。不
过文章词藻。刑名法术而巳。于圣人之心源道统无
关也。考其所行。不过惊愚饰智。放浪形骸而巳。于先
师之遗言往训无涉也。惟历朝理学名人。多通释教。
往往由此悟澈心源。经云。四大部洲内。得贝叶遗教
经文者。一万九百国。其馀国土。众生福薄。不堪闻教。
佛法住世。遭遇甚难。幸而值遇正法。巳是多生供养
诸佛。种植善根。若不趁此灵光。痛改前非。苦志辨道。
吾恐一失人身。万劫难也。
世间求道之士。或修习禅定。或坚固吐纳。希冀得道
飞升。长生不死。此种人意中。以为求仙。巳极修道之
厌尘杂著¶ 第 712a 页 X62-0712.png
量。岂知修习仙道。勤苦难成。即幸而得仙。福尽难免
堕落。经云。有宿德者。福报现前。能生天道。天仙福尽。
有宿业者。恶报现前。复堕三途。善恶两报。熟则先偿。
七趣循环。永沈苦海。涅槃经云。虽至大梵天身。乃至
三界极顶。寿八万四千大劫。不了妙觉明心。五衰相
现。还堕苦趣。如此看来。虽至成仙。在佛眼视之。仍是
未出生死之凡夫也。惟佛为大医王。能疗世间诸苦
毒烦恼。如欲脱离苦网。除非依佛住。依法住。衣僧住
勤修净业。念念弥陀。果得极乐往生。永与三界隔断。
一了百当。切勿游疑。
若巳知净土法门。尤必须明白正助两因。正因即是
念佛。助因便是持戒。戒门甚广。而以根本五戒为总
纲。即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言戒饮酒也。五戒既具。自
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两语。出文昌帝君阴骘文。
前明莲池大师。为净土法门砥柱。一时名公巨卿。皈
依云集。常云。住世阴骘文。出世弥陀父。今世间亦知
诵阴骘文。而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恒视为老生常
谈。昔鸟窠禅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两句。三岁孩
童说得出。百岁老人行不得。旨哉言乎。阿含经中。阿
难尊者。亦云。当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昔善现菩萨
勤求佛法。遇一女人。如佛示现。善现菩萨稽首恭敬
女答曰。诸佛妙法。无量无边。我之所闻。祇有半偈。诸
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巳。善现闻之。身心清净。洞达义
旨。可见行善戒恶。乃修道之根基。根基不立。善芽不
厌尘杂著¶ 第 712b 页 X62-0712.png
茂。如念佛之人。奉行此两句为助因。如乘船遇风。速
到彼岸也。
人所以不肯求生净土者。由不知地狱报之苦且久
也。凡世间大奸大恶。不忠不孝。剌佛身血。污犯僧尼。
阻人出家。坏人道心者。入无间地狱。此狱受苦无间。
无有出期。地藏本愿经云。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
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
而来。天地有变坏。罪业无了期。无间之罪。如此其重。
其馀作恶受报。虽不如此久远。而众生生前所造身
口意三业。有罪必报。无幸免者。地狱报尽。将巳往伤
杀生灵。一一填还毕。然后为贫苦下贱之人。若由此
植福。即得福报。既得福报。易于作恶。一朝失足。顽福
消尽。仍从堕落。其中由富贵而贫贱。由男身而女身。
由地狱而畜生。高下低昂。轮转不巳。由此观之。实实
有地狱境界。即实实有受报之身。若将信将疑。懒散
懈怠。一朝恶积报来。难保地狱无分。若谓有福且享。
有恶且作。待得报来。有罪再受。吾恐刀锯鼎镬在前。
悔之晚矣。凡堕无间狱者。神识昏迷。虽欲念佛。而业
力遮蔽。一字不能出口。可畏哉。
一四天下中。惟南阎浮提。人心最恶。杀盗淫妄。终日
无休。而古来成佛作祖。多在此处。何以故。以人心猛
利。易于发真实道心。非比他洲。人修十善。福止生天。
经云。西洲人。作恶微末。至今风俗敦厚。人寿千岁。究
因不信佛法。虽得生天。终是未脱轮回。由此观之。欲
厌尘杂著¶ 第 712c 页 X62-0712.png
免地狱。非修善不可。欲免轮回。非修净土念佛不可。
念佛即可发真实道心。既发真实道心。成佛作祖。直
下承当。岂非世间真豪杰乎。
世间有今生为善。而遇恶缘者。有今生作恶。而享福
报者。遂肆然以为祸福无凭。报应颠倒。并将因果之
说。一并抹煞。岂知冥中。福罪两报。熟则先偿。譬如种
树。先种者。先开花结果。新种者。虽加倍培植。一时未
能成阴。即刻开花结果。即此理也。王龙舒先生曰。人
有见目前善恶未有报。遂不信因果。而因不信净土。
殊不知善恶未有报者。非无报也。但迟速耳。昔佛谓
阿难曰。人有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又有今世为恶。
死生天趣者。阿难问故。佛曰。今世为善。死堕地狱者。
今世之善未熟。前世之恶巳熟也。今世为恶。死生天
趣者。今生之恶未熟。前生之善巳熟也。熟处先受报。
譬如欠债。急则先还。感应道交。不容先后错乱。凡夫
业眼遮隔。不能洞悉幽冥。遂将因果念佛等说。一概
抹倒。巳既不信。又复教人不信。即此一念之差。一言
之妄。口业无边。暗损阴德。为地狱根本。若能深信因
果。念佛之念。自油然而生。由此一直前进。明心见性
不难。世人亦谅吾苦口否。
须知修道直捷之法。莫如念佛。念佛法门。乃如来怜
悯末法中。怯弱众生。指以方便法门。此门圆摄圆收。
殊胜奇特。能出三界火宅。能拔三途剧苦。勤修福善。
仅得生天。天福受尽。依然堕落。惟念佛往生净土。一
厌尘杂著¶ 第 713a 页 X62-0713.png
生可补佛位。若毁谤不信。永堕地狱可知。南无阿弥
陀佛六个字。功德浩大。有不可思议之力。难得今生
遭遇正法。当舍却身命。并力念去。虽众生善根厚薄
不同。譬如沙内淘金。根利福厚者。眼明心慧。自当早
得。即钝根下智。果能勤求不懈。缓缓拾取。举不空手
而回。如有同志。当不河汉斯言矣。
昔何尚之对宋明帝曰。百家之乡。一人持五戒。则一
人善。十人持五戒。则十人善。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
恶则去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陛下可坐致
太平矣。可见持戒信佛。不独为出世要法。亦是治世
良方。吾愿读书知理之士。信之奉之。不致毁谤造业。
吾知是人。必巳深明治术。通达事理矣。
** 诗
厌尘追溯数十年来学道苦志。成七绝八首。不
敢言诗。遣闷而巳。兼劝同修
幼来负笈从师训。深望书香继昔贤。忽尔中年天下
乱。仓皇一棹避烽烟。
从兹栖息向荒村。抛绝韦编事酒尊。偶尔相逢皆牧
竖。却从何处问心源。
似箭光阴廿六时。莲缘遇合劝修持。名心未倦归林
鸟。大道虽明暗自疑。
叠蒙知识寄书多。劝我除烦执太阿。惟有宝王三昧
法。横修净土念弥陀。
从此搜罗净土文。晨钟一棒耳边闻。方知幻体皆虚
厌尘杂著¶ 第 713b 页 X62-0713.png
假。太息兰膏枉自焚。
娑婆学道最难成。火里栽莲念贵真。铁壁铜墙坚不
撼。方能撒手出红尘。
尘霾不使镜台封。混俗和光一世中。幸喜猿缰能勒
定。六时长对佛灯红。
密密心头五十年。海隅落日盼西天。吾家本是莲邦
属。一苇东来度世缘。
莲修起信录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