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预办安歇之处。至乎日暮无所栖泊。深
可痛伤悲悼也。然而诸上善人。厌苦求乐发
心念佛者多。知于境观者少。因引笔略书大
概。庶使信乐之人。因此以得入道之门。不致
徒劳苦行也(初入道场当存想三宝。心生恳恻默发愿云。我与法界众生诸佛菩萨性体不二。
但我与众生在迷。诸佛菩萨已悟。我今普为法界众生。求生安养净土。入是道场讽诵经文称念佛号。如补助仪)。
观无量寿佛经云。若欲志心生西方者。先当
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身量无
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是则八万相好乃是
十信位人方得见之。非是凡夫初心所观境
界。是故令观丈六之身。身有三十二相不可
遍观。须是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三十
二相自然当现。观若纯熟不妨改观。观馀身
相无不可也。若观此相极须明了。其相在两
眉中间白如珂雪。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
有八棱内则虚通。右旋宛转显映金颜分齐
分明。莹净明彻不可云喻。欲观此相应须先
了万法唯心一切唯识。故经云。心包太虚量
周沙界。又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
世间中。莫不从心造。是则极乐依报国土宝
树宝地宝池。弥陀海众正报之身三十二相
等。皆是我心本具。皆是我心造作。不从他
得不向外来。能了此者方可论于即心观佛。
所以得云唯心净土本性弥陀。故观经云。诸
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至八
十随形好诸句。天台大师作二义释之。一约
感应道交释。二约解入相应释。若无初释则
观非观佛。若无次释则心外有佛。是则解入
相应者即心也。感应道交者观佛也。至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