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 104a 页
卷一 第 104a 页
No. 1964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
仰惟释迦启运。弘益有缘。教阐随方。并沾法
润。亲逢圣化。道悟三乘。福薄因疏。劝归净
土。作斯业者。专念弥陀。一切善根。回生彼
国。弥陀本愿。誓度娑婆。上尽现生一形。下至
临终十念。俱能决定。皆得往生。当今学者。特
怀疑虑。为诸经论。文有相违。若不会通。疑端
莫绝。略陈十四种。释湍流。博识通才。幸寻
取悟耳。
第一金刚般若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
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疑曰。般若经
说。色声求佛。判为邪道。弥陀观经等。乃教
卷一 第 104b 页 T47-0104.png
观佛身相。又念佛名也。既求佛不离色声。如
何不入邪道。若归正路。净土是可依凭。经判
为邪。纵作恐归魔境。二途莫决。皂白请分。通
曰。大师说教。义有多门。各称时机。等无差
异。般若经说。自是一门。弥陀等经。复为一
理。何者。一切诸佛。并有三身。法佛无形体。
非声色。若以色声相取。此即为邪。为良二
乘及小菩萨。闻说三身不异。即谓同有色声。
但见化身色相。遂执法身亦尔。乃以化身之
相。求见法身。妙理精微。相声永绝。既以色
声求睹。故说为邪。弥陀经等。劝念佛名观相。
求生净土者。但以凡夫障重。法身幽微。法体
难缘。且教念佛。观形礼赞。障断福生。愿行相
资。求生净土。拟逢化佛。以作不退良缘。所以
上代通人。咸依此教。观形念号。求见化身。冀
命终时。亲来接引。遂感弥陀化主。降念相迎。
报尽乘华。即生彼国。初心后境。理契无违。念
号观形。并非邪道。岂得独怀一执。不悟圣心。
异说纷纭。令他致惑。寻斯要决。皂白足分。犹
预既无。归心妙业。勿生乱想。反堕三途。众苦
迫伤。悔之何及。
第二。佛藏经云。若有比丘。见有佛法僧戒可
取者。是魔眷属。非我弟子。我非彼师。非我摄
受。疑曰。佛藏经说。心外见佛。皆说是魔。佛
非彼师。说彼非佛弟子。如净土教。专遣念佛
名。观佛相好。求生佛国者。即非佛弟子。佛非
彼师。云何得佛护念。往生净国。仰寻二教。无
不佛言。两说既殊。若为取判。通曰。教迹万
差。同归一实。随根差立。义别言诠。审察两
卷一 第 104c 页 T47-0104.png
经。文乖理一。何者。佛法僧戒。有三种不同。
一者真谛。二者别相。三者住持。真如体净。二
障斯亡。本觉圆明。即为真佛。守性不改。胜
智轨成。大士同缘。万行斯著。即为真法也。冥
符理会。乖诤绝言。此真僧也。性洁澄严。体净
无垢。即为真戒也。据斯胜义。故说真谛。涅槃
经云。若能观三宝。常住同真谛。此即是诸佛
最上之誓愿。即其义也。言别相者。佛有三身。
即法报化也。法有四种。即理教行果也。僧有
二种。即有为无为也。戒者。即在家出家。修道
行者。止作二持。一切戒品也。但修别相。为證
真谛。起行之徒。只知别相。便为究竟。不悟真
原。学戒之流。并为助道。佛之名相。应现非
真。用接少凡。权为憩室。下愚不了。预执为
真。所以佛诃。称魔眷属。佛之真子。要达二
空。远契如如。方期本愿。端居名相。不悟真
空。却入魔乡。远佛违法。阴魔将越。必因常住
法身。烦恼障除。要赖虚空等定。出天魔界。还
由慈力等持。冀殄死魔。功据神足之定。仰瞻
四方。非大圣之莫能。伏察四魔。岂下流之有
效。若不栖神至道。绝爱网之无由。系想归
真。隔生途之乱轨。所以佛教凡流。且学乱
固。若想西方。且求不退。得生化土。见佛化
身。化主提携。得无生忍。平等法界。了达分
明。籍此神功。坏诸魔网。近超三界。远證菩
提。若不如斯。还沈恶趣。长时受苦。解脱未
期。详此二因。差无违诤。勿随一见。浪执生
疑。顺此要门。乃为想土。仍坏住此。牢绝轮
回。验此随行。浅深观因。自分殊益。详因念
卷一 第 105a 页 T47-0105.png
理。契本何差。
第三无量寿经云。此界一日一夜修道。胜馀
佛土百年。维摩经云。娑婆国土。有十事善法。
诸馀佛土之所无有。谓以布施摄贫穷等。疑
曰。准此经说。娑婆修道。乃胜馀方。何劳专念
弥陀。愿生极乐。舍胜求劣。业行难成。取舍
二途。幸详曲委。通曰。善逝弘规靡。不存益。
各随一趣。理不相违。何者。修行之机。凡有两
位。未登不退。难居秽土。欲修自行。多有退
缘。违顺触情。便生忧喜。爱憎竞发。恶业复
兴。无法自安。还沈恶趣。若也修因万劫。法忍
已成。秽土堪居。方能益物。既成自行。已免轮
回。十事利他。诸方不及。为馀佛土。依报精
华。众具莫亏。所须随念。既无乏少。施欲何
人。自馀九事。准斯可委。所以自知不退。住此
无防。广业益他。胜诸佛国。当今学者。去圣时
遥。三毒炽然。未能自在。若生净土。托彼胜
缘。籍佛加威。方得不退。是故要生彼国。成
自利因。据此而言。差无违诤。
第四弥勒问经云。念佛者非凡愚念。不杂结
使念。得生弥陀佛国。疑曰。准此经说。夫念佛
者。非是凡愚。不杂结使。方成净业。今修行
者。圣位未登。结使不除。如何得往。汝今念佛。
功不枉施。疑网稍淹。请垂剖折。通曰。教阐随
机。密旨难悟。色丝之妙。达者须臾。所以取舍
不明。浪生疑执。何者。佛教净业。都是凡夫。
因果深信。岂得愚也。今解凡愚。应作四句。一
凡而不愚。谓从善趣。乃至十信终心。无得相
似唯识智。故谓之凡。但于谛道缘生。深怀仰
卷一 第 105b 页 T47-0105.png
信。运心取舍。损益能知。此即不愚也。二者。
愚而不凡者。十解已上菩萨。于真如境。未
能證见。故说为愚。得相似无漏智。皆比知二
无我。不随生死凡流。亦得义说非凡也。又解。
初地已上菩萨。于胜进分。无明障故。约此
称愚。由得圣法。故非凡也。三者。亦凡亦愚。
即善趣以前。一切众生未顺圣理。曰之为凡。
不了因果。复说为愚也。四者。非凡非愚。所谓
如来圣智满足。二障都尽。故非凡愚也。所言
凡者汎也。准治人德。损益莫分。汎尔受生。等
同凡类。去来善恶。轻重不知。此为愚也。今欲
往生净土。作业之人。知此娑婆。苦切充满。特
生厌背。不可久居。闻说西方。胜乐无极。专诚
注想。誓往无疑。既能永灭苦流。长辞染界。即
非薄浅。汎尔随生。但能念佛求往彼方。道悟
无生。当来作佛。意专广度法界众生。能运此
心。定生妙刹。有斯胜解。故非愚也。言不杂结
使者。使谓十使。结谓九结。念佛之心。即第六
识。心王正起。欲作恶事。结使烦恼。容可得生。
正念佛时。与遍行五所。及善十一所。不动
诸结。无因起故。心缘异境。结使爰生。注想佛
时。结使眠伏。故言不杂结使念也。愿求生净
土者。即不应言杂。良由结使未断。容可杂生。
若已灭除。不得杂起。则由未断。时有现行。念
佛净心。性乖结使。心正念佛。诸结不行。有间
断时。无防即起。非说灭尽。言不杂也。圣人惑
尽。此界足安。不劳念佛。求生彼土。
第五最胜妙定经云。有人造种种寺塔。其数
无边。不如于暂时间。端心静虑。又如诸部大
卷一 第 105c 页 T47-0105.png
乘经中。说无生之理。遣人修道学慧。疑曰。准
依此教。佛赞无生。业行之中。特为尊胜。弥陀
经等。劝往西方。厌患娑婆。愿生净土。生为患
主。生尽患除。舍生求生。患因渐广。何不作
无生行。以悟法身。念佛色形。生因不了。设生
彼国。与此何殊。但观无生。去佛不远。心即是
佛。何假别求。此业既专。幸示深趣。通曰。行
缘教起。并为利生。教说不同。良由器别。何
者。汎论根器。略有二意。一者业深。二者行
浅。业深之侣。可学无生。行浅之流。要生净
土。夫论作业。凡有二条。一者倒还。二者出
离。言倒还者。虽学佛法。但为名闻。不惧当
来生死悬险。贪求胜解。转执人我。自是非他。
不受三业。语宣无相。著想炽然。设学无生。
将为伎艺。见他念佛。即横瞋嫌。致使行人。心
怀退没。口宣妙药。畏不能服。反吃诸馀动病
毒药。是心为业。心乃浪游。心既不谛。未能看
守。自云我解。勘捡全无。不觉命绝。却沈生
死。逡巡受苦。解脱未期。此为倒还也。言出离
者。复有二门。一者无生。二者有相。言无生
者。谓将恬静。了别外缘。有无二相。善知取
舍。制心任运。不住二边。口说心行。随事勘
捡。若违若顺。心得均平。且如炭火吞食口
餐吞食。畅悦无叹。吃火食炭。不殊吞食。诸
违顺境。并得如斯。堪任娑婆。久居不退。回兹
秽国。翻作净方。功力既然。即成出离也。言有
相者。垢缘障重。无相难成。若在此方。诸苦弥
积。将心内静。散境外牵。心逐境移。无生叵
悟。心缘一佛。想念弥陀。恶业不为。求生净
卷一 第 106a 页 T47-0106.png
土。见他别业。赞善显扬。闻说他非。不生轻
毁。系心一处。远想西方。三业相扶。定生彼
国。亦成出离也。幸各以根验教。契者当行。
自委业深。位居不退。未劳取相。愿生西方。行
浅之徒。未免流浪。无生要證。始得出缠。口诵
无生。作者非一。据其證者。百无一人。欲得无
生。要由胜境。所以求无生见佛。用作證缘。久
住阎浮。常逢善友。虽闻正法。说者是凡。日夜
恒闻。未證理故。维摩经云。终日说法。不能令
人證灭修道。即是戏论。非求法也。设使来生。
遇善友。起今因。还为戏论。不如求生净土。且
绝轮回。登入宝林。一闻正语。尘沙法忍。应
念圆明。详此两缘。勿烦犹预也。
第六涅槃经云。阿难厄魔。文殊往救。大品经
云。魔王变作佛等。人不能知。优婆曲多经
云。魔变作佛。尊者顶礼。疑曰。阿难果證预
流。尚被魔娆。佛令文殊往救。然得本心。又
魔能化佛身。为人说法。浅行菩萨。皆不觉知。
尊者曲多。道穷无学。见魔变作佛。不免归依。
今欲想弥陀。临终见佛。此皆魔境。岂可依凭。
所见若真。特为要药。如逢魔像。虚入邪决。疑
积未除。定希会说。通曰。大觉权形。神像挺
拔。魔虽矫乱。其像悬殊。累劫勤修。胜因圆
著。果成万德。相好超奇。岂有弊魔。辄能伦
拟。何者。如来体严紫磨。相具炳然。皎若明
珠光踰万日。魔王设变。众相不成。事等劣夫。
方乎贵宰。阿难权居小圣。迹示预流。据其实
行。久登初地。虑佛灭后。修行之徒。魔坏净
心。无方制伏。所以示拘魔网。请佛加威。神咒
卷一 第 106b 页 T47-0106.png
既宣则为起教广流遐代。学者摧魔。非谓圣
人。凡厄魔网也。大品经云。魔变作佛。迷惑下
凡。浅行菩萨。不能了者。当说大品。未辨权
起。涅槃会中。因请为说。迦叶请言。佛说波
旬说。云何分别知。佛告迦叶。譬如偷狗。夜入
人室。其家婢使。若觉知已。寻即退去。行者亦
尔。已入佛家。护甘膳。不念魔杂。佛之灵
状。殊异端严。魔来滥正。应善分别。眉间毫
相。右绕槃旋。外实里虚。白光流散。其光映
洁。净如琉璃。面貌圆明。犹如聚日。顶髻高
显。其发绀青。一发一蠡。右旋婉转。睹兹胜
相。并佛真形。若异此门。并为魔也。言优婆
曲多。不识魔者。尊者曲多。生居佛后。以次传
法。为第五师。说法度人。其数极乐。魔王姤
弊。法会雨华。娆动众心。不能领悟。又当更
惑。施以宝冠。圣者垂哀。悯而见受。因语魔
曰。我承佛教。识义知恩。圣者云。汝既施宝
冠。我有宝璎相谢。乃取人蛇狗三种死尸。变
作宝璎。系魔颈下。波旬庆曰。曲多圣者。神
力难名。化导群机。果集圣侣。我之魔众。展转
希谏。今既受我宝冠。又以宝璎酬我。曲多既
落魔网。恶趣转增。我之军众。不复损减。身心
踊跃。辄即还宫。至四天王天。曲多遂摄神力。
宝璎珠王。还作死尸。臭烂青膀。脓血交落。波
旬忧恼。控去无所。遍及诸天。欲请除弃。诸天
各报言。非我力能。此是释迦如来弟子。优婆
曲多。为汝无知。横加娆乱。暂以此事。挫汝
身心。可速归依。得免斯厄。波旬来下。至圣者
前。五体虔诚。悲哀忏谢。曲多尊者。悯而为
卷一 第 106c 页 T47-0106.png
除。谓彼魔言。我生居佛后。不见如来。汝可为
我变作佛形瞻相。魔入村林。变身似佛。曲多
见已。敷座顶礼。魔乃惊惧。向曲多言。弟子
凡愚。不违尊教。虽变作佛。仍处庸流。圣者和
南。灭无量福。尊者答。我近礼佛像。远敬大
师。汝弊魔。非我所敬。汝今莫惧。妄畏福消。
于是魔王。深生庆悦。舍诸杂行。归佛法僧。顶
礼优婆曲多足。还宫不现。岂得疑言不识魔
也。又如众多贵宰。力助一夫。凶恶之人。莫能
侵娆修业者亦复如斯。修念至诚。决定生
彼。十方诸佛。咸助威灵。报尽之期。魔不能
乱。弥陀化众。皆阐慈光。接引魂情。令升妙
乐。勿惧魔娆。不习良因。
第七西方净土。弥勒天宫。共相比校。以彰优
劣。疑曰。弥陀净土。去此悬遥。弥勒天宫。现
居欲界。何不愿生兜率。乃趣西方。舍易求难。
岂非迂滞。通曰。比校两缘。凡有多种。略陈十
异。同释众疑。一命有长短。二处居内外。三境
分秽净。四身报两殊。五种现差分六进退修
异。七界非界别。八好丑形乖。九舍生不同。十
经劝多少。一命有长短者。兜率寿命。只四千
年。西方寿命。一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
二处居内外者。兜率天宫。慧业若多。即生内
处。亲侍弥勒。慧少福多。即生外处。不见慈
尊。净土之中。一无内外。报虽优劣。俱是圣
贤。三境分秽净者。若生兜率内院。见弥勒尊
圣会之境。能发净缘。外院香华楼台音乐。皆
生染想。西方树鸟水网乐音。触对六根。无
非长道。四身报两殊者。天中正报。男女两殊。
卷一 第 107a 页 T47-0107.png
更相染著。障诸道业。西方生者。皆是丈夫。于
自他身。清洁无染。五种现差分者。若生天上。
种现之惑俱行。但生西方。唯种永无现惑。六
进退修异者。若生天上。多有男女。慧力轻
微。多不免退。往生极乐。慧力增强。既绝欲
行。唯转进修。七界非界别者。上生兜率。未离
欲界。火灾若起。不免焚烧。如生西方。永辞三
界。水火风等。并不能害。由彼国中有形质故。
非无色界。依地居故。不染色境。故非色界。无
淫及段食。故非欲界。八好丑形乖者。生在天
中。男女不同。好丑殊异。若生净刹。紫磨金
身。一类莹严。具丈夫相。九舍生不同者。舍命
生天。无人接引。若生净国。圣众来迎。十经劝
多少者。劝生兜率。唯有上生经文。不至慇勤。
粗令作业。劝生净土。经论极多。大圣慇勤。专
诚使往。又问。西方净土。处胜时安。一切下
流。如何并往。答曰。彼方精微。欲往实难。佛
力加持。去之甚易。
第八大无量寿经云。生彼国者。住正定聚。弥
陀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疑曰。汎论不退之位。要说万劫修功。如何念
佛一生。下至临终十念。并蒙弥陀接引。生彼
得不退。论功行有差别。若为符契。通曰。不退
正定。名异义同。修行之人。凡有两种。一者
居秽土。二处净方。秽土修因。要资万劫。净方
起行。自有多途。今明不退。有其四种。十住毗
婆娑论云。一位不退。即修因万劫。意言。唯识
观成。不复退堕恶律仪行。流转生死。二者行
不退。已得初地。真唯识观。舍二乘心。于利他
卷一 第 107b 页 T47-0107.png
行得不退也。三者。念不退。入八地已去。真
得任运无功用智于定散中。得自在故。无念
退也。四处不退者。虽无文證。约理以成。何
者。如婆娑论说。退根罗汉。欲界人中得果。遇
五缘退具。恐失圣果。起修道惑。谓远行多病。
乐诵经典。乐和诤讼。乐营僧事。若天中得果。
不逢退具。即得不退。入般无馀。行者亦尔。前
三不退。未得人中。若在娑婆流浪生死。是其
常处。由此染界。遇五退缘。一者短命多病。二
者大恶缘伴。俎坏净心。三者外道杂善。乱真
正行。四者六尘境界。娆动净心。五者不常见
佛。竭逢圣化。若常住此。遭五退缘。但生净
土。逢五胜事。一者长命无病。二者胜侣提携。
三者纯正无邪。四者唯净无染。五者恒事圣
尊。由此五缘。故得不退。据其行位。未可辄
齐。地胜缘强更无退具也。譬如恶人。常行不
善。遇逢胜友。哀乃提奖绝恶交游。恒随良
伴。至于一代无起过缘也。
第九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
生彼国疑曰。净土往生。要须大善。具行诸业。
方可往生。但空念佛。如何生彼。通曰。夫论善
根多少。只约念佛。以明过去无宿善缘。今生
不闻佛号。但今得闻净土。专心念佛。即是过
去善因。想念西方。方能决至。此为大善根也。
虽闻弥陀净土。发意愿生。进退未恒。心不决
定。判为少善。不生净土也。又疑曰。据其念
佛。只念佛名。设使心专。未为大善。纵称佛
号。那得往生。答曰。今明念佛。此辩总修。良
为群机受益不等。诸佛愿行。成此果名。但能
卷一 第 107c 页 T47-0107.png
念号。具包众德。故成大善。不废往生。故维摩
经云。佛初三号。佛若广说。阿难经劫不能领
受。成实论。释佛之号。前之九号。皆从别义。
总前九号名义功德。为佛世尊。说初三号。历
劫难周。阿难领悟。莫能具悉。更加六号。以
制佛名。胜德既圆。念其大善也。
第十弥陀经。又云。善男子。善女人。念佛生
彼声闻之众数。无量无边。净土论云。大乘善
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疑曰。如净土论。女人根缺。小圣不生。弥陀经
皆说生彼。二俱圣教。何以各殊。通曰。勘寻经
论。各顺一缘。审而察之。并无差殊。言女人
生者。志性妙决。深厌女身。专念佛名。求生净
土。娑婆报尽。转作丈夫处妙华台。即生净国
也。言报缺者。有五种。一生。二揵。三半月。四
妒。五二形。如此根缺。志性无恒。但能发心。
决意勇猛。舍残缺根。感具根身。即生彼国
也。二乘者一谓愚法。證人空理。已得小果。不
达法空。故云愚法。唯求自益。不能利他。不可
得生净土。二谓不愚法。虽得罗汉。不住小果。
随诸菩萨。起大乘心。愿生佛前。发利他行。故
生彼国也。又观经云。中生之人。至彼方證小
果。疑曰。净土论云。二乘种不生。何因生彼。
然得小果。答曰。此人先有小乘种子。遇善知
识。发大乘心。即因前小习。悟四非常。发起
宿因。即證小果。大乘善友。力所携奖。不住小
乘。还兴大念。故非小乘也。根虽是女。能求菩
提。深信自他佛性平等。即弘大愿。誓当成佛。
广度众生。念舍女身。即生净土。临当报尽。化
卷一 第 108a 页 T47-0108.png
佛来迎。成大丈夫。入莲华座。即生彼国。佛令
安神。经约此门。故云皆往。论据不能若此。故
说不生也。小乘之人要生大志。乘此为业。即
得往生。从彼旧名。号声闻也。疑曰。小乘之
因判作讥嫌。何因彼方。必称斯号。答曰。声
闻愚法。自利过深。不能益他。谓讥嫌耳。虽存
古号。即大声闻。益物既弘。乃为良称。故法华
经云。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
闻。西方亦尔。虽有小乘。并真声闻。故无讥
嫌等过也。
第十一会。释三阶行者。五种小疑。第一疑曰。
众生流浪。苦事悉经。推究此因。皆由起邪三
毒。今者专心念佛。愿往西方。邪毒转增。岂非
倒见。何者。娑婆浊界。理合常居。特生厌舍。
即邪瞋矣。西方净土。圣者堪游。不揆下凡。发
愿生彼。即邪贪也。所以然者。皆为无明。即邪
痴障也。此之三毒。内积心田。设令念佛。感神
鬼魔。如何得往净土受生。通曰。教旨殊伦。佥
悕益物。善知取舍。各随机缘。何者。若也道悟
无生。理可娑婆久住。未登不退。秽土难居。若
契无生。极乐与娑婆不二。未假厌兹杂界。别
仰净方。位处轮回。要须生彼。秽土大士所居。
理解恒游莫隔。下凡未成胜观。暂止还长苦
流。所以舍染土。不长邪嗔乐西方。邪贪不起。
同时分别。慧所相应。内积三善根。外招众圣
助。此方后报谢。妙刹净华迎。勿惧神鬼魔。不
勤修正业。第二疑曰。业道如秤。善恶必酬。感
生已来。造恶非一。如何不受。直往西方。设欲
往生。岂不为障。通曰。夫造业者。苦乐之报定
卷一 第 108b 页 T47-0108.png
生。既同凡愚。久积罪因。非谬不委。感今人报
恶业。为断不耶。若言已断。今即无恶可除。如
其未灭。受生因何不障。三阶行者。悯然而言。
受此生时。诸恶未断。由人业胜。恶不能遮。善
报既终。苦果当受也。更应示云。恶虽未断。人
业胜故。不废招生。净业转强。焉能起碍。何者
三归五戒。有漏善因。倒想所牵。入母胎藏。此
之劣行。恶所不遮。故得人身。罪已无力。无始
正行。及今发心。誓尽苦原。当来作佛。精勤剋
念。愿生西方。报尽之期。慈悲善友。哀矜护
念。使住正心。圣众现前。特生渴仰。乘兹胜
因。往彼岂难。勿得怀疑。不修净业。第三疑
曰。准今修行。学普为宗。别念弥陀。乃成曲
见。翻为障道。不免轮回。何不舍别行。以随修
其普。通曰。仰寻普行。为益极深。大智通贤。
方能措意。力微智浅。难以辄行。大圣随机。遣
修别行。称根性故。于理无伤。假别为因。修成
普业。第四疑曰。夫欲修道。先识苦因。寻苦之
原。皆由恶业。起恶之境。在此娑婆。不逢众圣
性相之理。造诸恶业。数量无边。一切众生。凡
有二种。一者实报。二者应形。言实报者。体唯
佛性。相即普亲。由迷体故。妄生贪恚。如来藏
上。横起痴心。约相虽殊。普亲无别。隔生不
识。妄起爱憎。恒于佛性父母。缘行杀盗淫等。
三乘圣众。悯念众生。应体同凡。生盲不识。遂
怀轻抑。增长恶缘。由昔不知。乃生倒想。今得
启悟。对境思愆。已作恶除。当过不起。但于
此方忏谢。罪尽可除。厌此欣西。岂亡怨结。通
曰。将寻至道。要绝苦原。息苦之因。无过断
卷一 第 108c 页 T47-0108.png
恶。造愆之境。实在娑婆。积此怨嫌。已成爱
结。今日审察。倒想所缠。若欲具了众生体唯
佛性。相即普亲。诸佛大悲权应。随形六道。迹
示同凡。作此解心。人皆共委。如论起行。实验
全无。知之非难。行者难矣。只可想此法。仰叹
非虚。已作之愆。特生重悔。当生过恶。誓不
更为。专念佛名。及修诸行。回生净土。如救头
然。此界沈沦。吟嗟失路。且安神极乐。果證无
生。自行既成。翻归五浊。大悲化物。等济群
机。勿停一途。不进别径。但须运心动念。先为
业对怨酬。愿舍苦因。同生妙乐。彼皆领受。遂
舍怨嫌。不可缘兹乃怀疑难。第五疑曰。方今
之际。去圣时遥。下品凡愚。正合礼忏地藏菩
萨。当今有缘。理可专称。并念三宝。弥陀净
土。上行人修。第二阶根。能得生念。今既时
当浊恶。性欲卑微。那得辄行上人之法。上学
下法。迂会稽留。下起上修。障道受苦。法根不
会。岂得成功。通曰。仁者所言。非无教旨。习
而未久。乃发斯疑。停想为通。定开近修。何
者。一引圣教。二辨义门。言圣教者。部类既
繁。备抄难究。略陈五要。以启创闻。一者。大
集贤护经云。佛告贤护。我涅槃后。诸弟子等。
传此三昧。诸恶比丘。不能信受。傍言魔说。又
告贤护。比丘行恶时。诸国相伐时。更相毁谤
时。众生浊恶时有四众弟子。能传此法。利益
众生。二者。药师经云。文殊菩萨。为像法众生
请云。四众弟子。求往生西方不定者。念药师
名。即断疑网。临命终时。八大菩萨。示往生
路。三者。弥陀经云。他方诸佛。共赞释迦。能
卷一 第 109a 页 T47-0109.png
于五浊。说难信之法。六方诸佛。舒舌證诚。四
者。观经云。韦提希夫人。为五浊恶不善。五苦
所逼众生。请生净土。又下辈三品。具造恶业。
皆得往生也。五者。无量寿经云。释迦如来。为
五浊众生说法。令离五恶。除五痛。灭五烧。又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悯特留此
经。止住百年。尔时众生。起一念信。即生彼
国。疑曰。所引经教。佛说不虚。未知方便之
门。为当尽理之说。通曰。大人之言。必合真
趣。向援经教。皆究竟门。所以知之。不了之
教。涅槃之会释通。净土一门。双林更无疑
决。十方诸佛。舒舌印成。据斯二义。故非方
便也。上来略引圣教。以示说因。自下粗释义
门。用袪疑停。一音演唱各解。万殊无不并契。
地藏弘愿恶趣救生。弥陀大悲。十念济物。不
求净土。恐落三涂。念地藏名。苦中望救。今
劝专心念佛。誓往西方。大命将终。诸佛来应。
既生净国。永绝三涂。苦事不经。无劳请救也。
三阶宗要。约时机说。千五百年后。不修净业。
设有修者。众行具成。即第二阶。非下凡业也。
今观此意。说上行人。三辈之中。独明上中生
人也。净土之法。定散俱通。作业浅深。同生极
乐。出家清众。在俗尊贤。屏虑幽居。恬神息
乱。能修观业。定善往生。志绝荣华。公私事
外。不贪俗务。问道勤修。能具三福散因。定生
彼国。家资匮乏。事务牵缠。一行能随。亦生宝
界。今生作罪。乃至阐提。大命将终。苦具来
逼。忽逢善友。教念佛名。恶相既除。即生妙
刹。大乘善根。下至从生无过。上至回向终
卷一 第 109b 页 T47-0109.png
心。约作业浅深。分为上辈三品。小乘之根。初
从善趣。上至世第一法。分为中辈三生。大小
乘根机。约过轻重。分为下辈三位。此即行道
浅深。造恶重轻。俱发菩提。愿生净土。随业多
小。皆得往生。不可偏执一隅。谤疑净业。又言
今时浊恶。不合念佛愿生西方者。此非博见。
大无量寿经云。经道灭尽。佛以慈悲哀悯。
特留此经。止住百年。尔时众生闻名生信。皆
生彼国。义云。如来说教。润益有时。末法万
年。馀经悉灭。弥陀一教。利物偏增。大圣特留
百岁。时经末法。满一万年。一切诸经。并从灭
没。释迦恩重。留教百年。尔时修因。上生妙
土。何为预判。不令愿生。详此经文。足除忧
悔。勿怀管见。不达通经也。
第十二依摄大乘论。会释别时义者。论云。唯
由发愿。即得往生安乐者。是别时意。疑曰。准
依摄论。判作别时。今教念佛。如何即往。通
曰。今依摄论。判释别时。与净土门。一无差
殊。何者。由且发愿。未可即生。依愿念佛。乃
成净业。愿行前后。故说别时。非谓念佛不即
生也。
第十三会。释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
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疑曰。散心一
称佛。佛果未即成。一生念佛名。如何生净
国。通曰。散称成佛道。道是因不虚。念佛生净
土。报尽生非谬。
第十四。略明作业方轨。疑曰。宗明念佛。作往
生因。未知心虑。作何等解。念佛方轨。其状若
为。通曰。却寻无际。数劫施旋。设使修因多虚
卷一 第 109c 页 T47-0109.png
少实。但求名利。妄计我人。广作善缘。不为正
理。沈沦恶趣。受苦无穷。圣主弥陀。流名摄
化。果成为佛。十劫已经。我等愚痴。唯贪造
恶。虽学佛法。现世求名。自是非他。恒生傲
慢。追求衣食。日夜劳勤。设有馀功。用随恶
傥。若也不逢善友。净土岂闻。一旦无常。还归
恶道。今逢大善知识。共我有缘。教我思惟。舍
诸恶行。得闻阿弥陀佛。本愿慈悲。十劫已来。
恒流正法。我由障故。今日始闻。五内悲伤。特
生耻恨。瞋起贪行痴生。但修四修。以为正业。
一者。长时修。首从初发心。乃至菩提。恒作净
因。终无退转。二者。若恭敬修。此复有五。一
恭敬有缘圣人。谓行住坐卧。不背西方。涕唾
便利。不向西方也。二敬有缘像教。谓造西方
弥陀像变。不能广作。但作一佛二菩萨。亦得。
教者。弥陀经等。五色袋盛。自读教他。此之经
像。安置室中。六时礼忏。华香供养。特生尊
重。三者。敬有缘善知识。谓宣净土教者。若
千由旬。十由旬已来。并须敬重。亲近供养。
别学之者。总起敬心。与己不同。但知深敬也。
若生轻慢。得罪无穷。故须总敬。即除行障。四
者敬同缘伴。谓同修业者。自虽障重独业不
成。要藉良朋。方能作行。扶危救厄。助力相
资。同伴善缘。深相保重。五敬三宝。同体别
相。并合深敬。不能具录。为浅行者。不果依
修。住持三宝者。与今浅识人。作大因缘。今粗
料简。言佛宝者。谓雕檀绣绮。素质金容。镂玉
图缯。磨石削土。此之灵像。特可尊承。暂尔
观形。罪消增福。若生少慢。长恶善亡。但想尊
卷一 第 110a 页 T47-0110.png
容。当见真佛。言法宝者。三乘教旨。法界所
流。名句所诠。能生解缘。故须珍仰。以发慧
基。抄写尊经。恒安净室。箱函盛贮。并合严
敬。读诵之时。身手清洁。言僧宝者。圣僧菩
萨。破戒之流。等心起敬。勿生慢想。三者。无
间修。谓常念佛。作往生心。于一切时。心恒想
巧。譬若有人被他抄掠。身为下贱。备受艰辛。
忽思父母。欲走归国。行装未办。由在他乡。
日夜思惟。苦不堪忍。无时暂舍。不念耶娘。
为计既成。便归得达。亲近父母。纵任欢娱。行
者亦然。往因烦恼。坏乱善心。福智珍财。并皆
散失。久流生死。制不自由。恒与魔王。而作仆
使。驱驰六道。苦切身心。今遇善缘。忽闻弥陀
慈父。不违弘愿。济拔群生。日夜惊忙。发心愿
往。所以精勤不倦。当念佛恩。报尽为期。心恒
计念。四者。无馀修。谓专求极乐。礼念弥陀。
但诸馀业行。不令杂起。所作之业。日别须修。
念佛读经。不留馀课耳。
夫以生居像季。去圣斯遥。道预三乘。无方契
悟。人天两位。躁动不安。智博情弘。能堪久
处。若也识痴行浅。恐溺幽涂。必须远迹娑婆。
栖神净域。仰愿同缘正事。敬发身心。依此一
宗。定为拒割。幸勿萦心世利。牢惧非常。声追
安远之风。奚殊电影。德过肇生之节。讵谢乾
城。三空九断之文。理幽言博。十地五修之教。
义奥词繁。功非一篑之能。业成数载之虑。岂
刹那之分。念积尘沙。方宣九有之奇。心恒造
境。境述二无之妙。识恋邪魔。将崇达妄之由。
生期分促。待植会真之智。死路非运。未若屏
卷一 第 110b 页 T47-0110.png
虑持斋。息多闻广业。安神慧浦。兴少学之
军修。运竭秽方。涉遥邦之上苑。灵居净国。托
妙质于金台。同至道于慈颜。折疑何停。感悲
音于圣德。解證无生。弘益滋繁。可略云尔。粗
陈蠡酌。以简良水。起行全功莫能府就也。
西方要决释难通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