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A¶ 第 369b 页
No. 410
观经扶新论并序
拙庵 戒度 述
「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昔人所以戒也灵芝大智律
师平日常曰生弘毗尼死归安养能事毕矣故于赞
述本宗之暇撰十六观经新疏发挥净土教门其间
拣判纯杂区别理事指的心境决择疑滥最为精功
庶使乐修之者即闻即行不俟穷年积学而后为得
可谓往生之捷径也凡所引用自成一家务存简要
故有芟除繁琐之说而山家宗匠因公法师以谓越
学经宗灭裂天台时教形言毁斥曰辅正解弥历年
所殆至湮没适以故人见访偶得其文初读之则如
可畏再读之则稍可疑三读之则甚可笑君子可欺
也不可罔也昔人所以戒也辅正非独欺之而又罔
之三藏经论天下共之岂谓律学不可通经非欺而
何广引法相横树难词抑是为非掩长求短非罔而
何窃惟辅正扶宗立教或抑或扬未易可知但患末
学肤受传为口实一唱百和迟疑两端净业正因自
兹梗塞得无惧乎辄事笔墨而辨㭊之文成题曰扶
新论庶几扶持新疏之说不为时所欺罔也怒臂拒
辙虽亦可谓有心捧土塞河实愧不知其量在理或
当何必求人览者幸毋以狂简见诮焉。
戊戌中春日
410-A¶ 第 369c 页 X22-0369.png
戒度于董溪华屿湖足庵序」
【辅正曰以由新疏不受时教为弊至甚故先解之。】
「论曰且自东汉佛教西来至于齐梁源流浸广弘阐
之人非一二数莫不各有师承递相祖述故使吾道
绵绵不绝其间修證悟入之者备存青史是时未闻
天台时教之说何其盛哉借使南三北七尽为所破
其如天台灭后贤首慈恩诸师角立宗派更多岂不
知有天台时教亦未闻适从又如西竺圣师天亲无
著凡有述作规矩亦别龙树解般若但分二道马鸣
释遗教自为七分亦应不受天台时教例斥为非况
复清凉亲从荆溪学天台教尚乃别立宗途竞开户
牖新疏且非天台宗派那得责以天台时教岂谓天
台所立时教不当理乎大抵在人取舍安可抑而与
之当知佛法譬如通都大邑东西南北随人往来果
如辅正之见必使天下之人同遵一路而行其可得
乎若使新疏一依天台时教何劳别述只缘自古至
今不分两土教法纯杂之异致成一混唯我新疏乃
能知之而辅正故以不受时教见斥所谓以巳妨人
未知其可也。」
【新疏云诸师各尚宗风后学莫知攸往今摭取优
长芟除繁琐隋朝远法师天台智者皆有章疏善
导亦有玄义故今所释择善从之。
辅正曰我教东渐巳来而大乘经论之学以其不
明时教邪正无别则与婆毗迦罗成其伴侣新疏
410-A¶ 第 370a 页 X22-0370.png
灭裂吾教直欲申经以微言奥义谓之繁琐且如
题中佛之一字有法报应佛生法佛胜劣佛今经
为属何佛又观之一字有从假入空观从空入假
观中道第一义观乃至占察真如唯识等观题中
观字为属何收。】
「论曰天台以五时八教判释一代群经南三北七蔑
如无闻孰敢拟议于其间哉况复南山作传称美灵
芝亦乃秉笔推尊然今新疏所谓芟除繁琐者岂为
天台时教而设斯乃论其制作文体唯从简当不事
繁冗如选序云略其芜秽集其清英书序云芟夷繁
乱剪截浮词况复荆溪略疏序云笔在侍人不无繁
广见者慕之弊其文多带义必存言繁则剪荆溪
乃天台弟子于师之文尚容剪削信是述作之通规
古今之常例纵使新疏对斥前代其间自有远师善
导何独党于天台又复若使不明时教则与婆毗迦
罗成伴侣者如向所引龙树马鸣西竺诸师以至慈
恩贤首例皆陷于邪党耶岂其然乎复将佛观二字
为难者秪缘辅正不分两土教门之异遂将此土修
證行相一混而说所以动转皆成挂碍今谓假饶说
尽五时八教三身四土一心三观乃至无量法门并
是天台建立宗旨何关新疏之事乎。」
【新疏云极乐净土纯一大乘众生生者莫不皆发
无上道心到彼皆得不退是知二土立教纯杂不
同则净土诸经不劳拣判天台云此是大乘方等
410-A¶ 第 370b 页 X22-0370.png
教摄二藏明义菩萨收渐顿悟入此即顿教。
辅正曰新疏初谓净土纯是大乘不劳拣判者净土
虽复纯是大乘拣判经文意在此土行者指其归
趣新疏但准彼土巳生之人不判此土令生之典
既云纯是大乘则是巳拣偏小那云不劳此语既
当拣判但有其名而无其义天台部教那可忽之
次引天台菩萨藏摄未知如何领会且顿之义乃
有多途况菩萨之义亦有多种备引俱舍婆
沙论文乃至云将何等心用何等观破何等惑
入何等位。】
「论曰新疏所谓净土纯是大乘岂非拣判经文耶拣
判经文岂非为此土行者指归趣耶只缘彼土巳生
之人纯是大乘故使此土令生之典不兼偏小机教
一到安得两分而云但准巳生之人不判令生之典
新疏显然判云净土纯是大乘复引天台大乘方等
为据那谓不判令生之典又复自知新疏纯一大乘
之语巳是拣判恐遭人难仍转计云此语即当拣判
那云不劳今谓不劳者但不同此土大小偏圆逐一
细拣其如净土之教一言蔽诸无非大乘故云不劳
尔若如辅正必欲拣判者且如纯谈净土乃有七经
未审何经是大何经是小若纯是大正同新疏不劳
拣判若兼偏小反显净土未为圆顿作此穷逐不攻
自坏又云次引天台菩萨藏摄如何领会乃至云顿
义多途菩萨多种等者此正所谓欺罔也当知新疏
410-A¶ 第 370c 页 X22-0370.png
所立直申正义更不馀途据韦提希不历小果便證
无生故名为顿机既属顿教理行果从而可如何反
以俱舍婆沙小乘位次而相比拟枘方乖凿未知其
可也大率辅正恃其强辩旁若无人不许他宗唯尊
巳学不分新疏流行于世无由灭绝所以铺排法相
堆叠教门横引异端虚张难势欲令新疏儿孙无所
措其手足望崖而退不敢讲谈则使新疏自然陆沉
用心若此为欺人乎为欺天乎新疏云新千岁之下
必有赏音岂容私情而掩蔽哉又云将何心用何观
破何惑入何位者只缘不辨两土入道之殊故作此
说当知往生净土之人多是具缚凡夫之众如观经
云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
者说清净业又云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
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天台云生彼
土者未必悉是得道之人故经云犯重罪者临终之
时忏罪念佛业障便转即得往生若但生圣凡夫何
得愿生彼土故知虽具染惑亦得生也四明亦云
不离当念愿达彼方庶即下凡便阶不退又云即于
博地能藉胜缘才获往生永无退转据此经疏以
明则知到彼土巳进修胜道方论破显若在此土巳
破惑巳入位何藉求生净土耶辅正只欲破斥新疏
不知反自公违佛祖。」
【新疏云了彼净土即我自心非他法也达彼弥陀
即我自性非他物也乃至云净秽身土悉是众生
410-A¶ 第 371a 页 X22-0371.png
自心只由心体虚融故使往来无碍只由心体包
遍故令取舍无妨。
辅正曰新疏所计不出心体虚融心性包遍于融
遍中而有去来净土极谈臻于此也如此见解何
殊外计外道尚云含遍国土又云我遍十方凝明
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等新疏之谈
此外道计相去几何又小乘中所谈幻化之心偏
于法界亦奚拣之虽然此经大乘了义观佛三昧
摄受往生凡夫浅识三昧未成苟发斯解将何用
心以别邪正。】
「论曰新疏极谈灼然臻于此也辅正不有成人之美
但欲成人之恶引彼相似之言混此至当之义且如
外道全是生死妄心所起邪计不出因缘及与自然
小乘乃是生灭幻心体㭊诸法取證偏空尚都不闻
他佛身土之名安能信有唯心本性之说其理悬远
如泰山之与秋毫安可同年而语自知不可作如此
难复转计云虽然此经大乘了义等者须知此说益
见乖疏何者此土修行全运自力由被观慧研穷妄
识故有发起宿业邪解若修净业全假他力阿弥陀
佛誓愿光明常来摄受决无魔事亦由不分两土教
法之殊致兹混滥也。」
【新疏云天台疏云此经心观为宗此则单就能观
为言远师善导等并以观佛三昧为宗此则通就
能所而立。
410-A¶ 第 371b 页 X22-0371.png
辅正曰新疏谓天台单就能观者读文不周也下
文既云以修心妙观为宗岂是单就能观耶盖修
心妙观之义乃约是心作佛佛于心显故曰修心
妙观之言岂非三昧故知修心妙观与观佛三昧
安可以能所单复拣之。】
「论曰凡欲定当是非评量得失必据现文然后文下
求义万无失一新疏所以拣判两家经宗乃据现文
也辅正却引下文约义曲释欲具能所今谓下文修
心妙观之语与前心观之说无殊如愚所见天台既
谈性具现前一念具足三千依正身土生佛因果小
如毫末大若虚空举一全收无非心性离能观外无
别所观若其然者假使天台单就能观亦自佳矣何
必攀附须具能所况今新疏以观佛为宗一准十疑
论文彼云凡求生者希心起想缘阿弥陀佛相好光
明又观彼土七宝庄严备如十六观经等疏即结云
今经观佛斯为明据祖训若此那得不遵。」
【新疏云以观佛三昧为宗及引经论成證又明事
理云理是虚寂之强名事乃施为之别目利根达
理一切唯心钝根永达专依事行。
辅正曰新疏以观佛三昧为宗者此经明佛乃有
三品所谓八尺丈六八万相好也三品之中为观
何品又三昧之名如智论总有百八楞严为首大
品师子奋迅三昧超越三昧乃至地持九种三昧
新疏但云观佛三昧而巳未审以何三昧观何佛
410-A¶ 第 371c 页 X22-0371.png
身所准十疑论文如何承用次明事理二观本出
占察经中文云一者利根应习真如实观其钝根
者应当先习唯心识观真如岂非理心识岂非事
新疏那云利根理观则达唯心。】
「论曰新疏所立观佛三昧或八尺或丈六或八万随
行者智力浅深宜观八尺丈六则观八尺丈六宜观
八万则观八万所以经中特立三品正为于此安可
一槩定观何品又复三昧名通今以观佛而为三昧
则巳拣异其馀三昧那云以何三昧观何佛身准十
疑论申明厥旨非不明白隐却新疏全文却问如何
展用公心何在所引占察经事理二观难今唯心属
理者将恐述名失旨试为申之须知占察所示若事
若理并据修观以说直达法界者名之为理起心推
捡者名之为事事理虽殊无非修观但约创心发足
以分二别新疏则不然乃是通论一切事理不专在
观且如十六观境无非彼土依正之相不遍事理但
随行者观之有异利根了境唯心则一切皆理钝根
迷心为境则一切皆事此就心境迷了以分事理若
以今疏对彼占察是则今之唯识自可通收彼经二
观南山事抄忏篇论修唯识亦约投心而分两异新
疏于资持记委引占察经文示其修相非不知之随
文用与岂可雷同况心识之名通事理经论盛谈那
见占察乍分二观例判属事耶若晓新疏所立反观
辅正之难大无交涉。」
410-A¶ 第 372a 页 X22-0372.png
【新疏云准知观佛功德难量乃是却恶之前阵入
道之初门。
辅正曰新疏自云圆顿上乘成佛之法是心是佛
出自今经韦提一闻即破无明得无生忍若将了
义中了义之法以为前阵初门更以何为究竟法
耶。】
「论曰新疏特彰观佛三昧功德超胜更无过上独推
第一是故谓之前阵初门即此便是究竟之法非谓
别有究竟法也请考新疏连引诸经观佛为證方见
指归不究文意率尔形言盖缘此语偶同天台戒疏
彼以三学迭论功用戒但止恶防非故曰运善之初
章却恶之前阵定慧方能破惑显理始为究竟料想
辅正错认彼文故作是说。」
【新疏云尝考经文但出所观之境不分事理之殊
得非能观之人根有利钝而趣入乎。
辅正曰自语相违也下自释经是心作佛是心是
佛云心者即是行者观佛之心由观佛相相现心
中乃至云恐谓修成佛从外得只由此心当体是
佛故云是心是佛如此释者为理为事为非理事
若云事者理者上文自云不分事理何观所收况
自释云当体是佛岂非理观耶日观巳下击心事
境岂非事观耶况韦提希请教我思惟正受并属
能观岂但只说一境更无所归乎。】
「论曰辅正恅愺不观上下文势来历摘掇一言半句
410-A¶ 第 372b 页 X22-0372.png
以为难者实不可也盖缘古今诸师将十六观判释
有偏一云十六妙境无非理观一云据经始末皆是
事相一云前后十五是事第九佛观为理故总责云
初释遗于中下次解抑彼上根后说两分尤非通论
故有今文之来意谓一经始末所谈观境不可偏判
唯在造修行者利钝如何利根则境境皆理钝根则
境境皆事此乃新疏定境立观能所两分随人趣入
事理无偏辅正却将能观之观而难所观之境反问
为理为事为非事理予虽执笔强为分疏不觉绝倒。」
【新疏云是知世出世法莫非妙理如法华云观一
切法空如实相又云一切诸法皆无所有金刚般
若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普贤观云一切诸
法即是佛法净名云一切诸法即菩提相华严云
一切法无生无灭又云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
等若离诸法而谈妙理即堕偏邪。
辅正曰引此七文證于不离诸法而谈妙理且普
贤观及华严初文净名文此三文义容不离诸法
其馀四文如引法华观一切法空者既为引證不
离诸法如何云空然后如实相又引一切诸法皆
无所有者亦乃离一切有故云皆无岂是不离诸
法又引华严了知一切法自性无所有者亦无其
有方见舍那金刚般若之文则是体性本空皆不
可得此之四文皆言一切诸法空无所有方是妙
理那云不离诸法而谈妙理耶。】
410-A¶ 第 372c 页 X22-0372.png
「论曰新疏为恐末世行者离却世间缘生之法别求
妙理成断灭见特引七文为令生信莫非即事显理
达妄全真一切大乘义归一揆而辅正但许三文乃
谓其馀四文自是诸法皆空全无所有义当于离那
云不离今谓辅正学天台道如何作此见解且如四
文所谈一切法空非同大虚空无一物此乃第一义
空法法宛尔真空不空妙有不有将何以为空有之
定论乎若如辅正之说恰似小乘偏空又似外道断
见不知其意如何也。」
【新疏云一代时教所明观法略为五例一总观诸
法如经云观一切法空二别观自心如止观还源
等三者或但观色如经云观身实相观佛亦然等
四兼观色心如经云照见五蕴皆空等五观胜境
即如诸经观佛菩萨等。
辅正曰一云总观诸法者今问用观之时为观何
法为观一法为观诸法为一诸并观为观诸为一
若观一法者为属色耶心耶心与第二义同色与
第三义同若观诸法者诸法无量樊然淆乱行者
如何用心等乃至云由此推之全无指归也。】
「论曰新疏所明观法乃是通括一代大乘所诠行相
五例收之罄无不尽意欲拣辩今经属第五例使无
混滥此且示其名相而巳未是的论修观及至行者
造修或请问良师或披寻圣教自当开解那将正修
观法难今能摄名言果如所难反见辅正心境淆乱
410-A¶ 第 373a 页 X22-0373.png
全无指归不在新疏也。」
【新疏云问今十六观可名观心否答若乃达境唯
心则弥陀身土孰非心乎但恐反求本阴局认点
灵则尽属他经非今正观也。
辅正曰所云反求本阴局认点灵属他经者他经
何尝局认耶华严云游心法界如虚空又云一切
世间莫不由心楞严云心遍十方又云妙明元心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此等经文岂是局点灵耶此
经亦云是心作佛是心佛正与他经谈心体遍无
二无别何以优观经而劣大藏。】
「论曰新疏既立观佛为宗特彰问答会同观心两无
妨碍但今观心与他经不同他经乃是此土入道之
观不取外境复拣馀阴界入等法唯观自巳一念妄
心岂非局认点灵耶此是新疏的示行者投心发足
之处用观入理之门最为紧要辅正考文不细却乃
连引诸文而见斥夺当知所引诸文若非谈本来平
等心体即是示观成理显之相何关新疏所立之义
乎况引本经心作心是会同诸经一往则是二往则
非学者讨论自见臧否。」
【新疏云一者自心三昧佛二者西方从因感果佛
诸经观心则观自心所见佛今经正观西方从因
感果佛等。
辅正曰此经自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云此经
观从因感果佛不准佛言闭眼释义。】
410-A¶ 第 373b 页 X22-0373.png
「论曰新疏所引古德二佛出自辅行彼文续云今具
二义共为一境然此二佛约理须即约事须分其实
不二但今新疏为顺经宗须观彼佛故引古德二佛
区以别矣庶使行者投心有托及乎三昧成时了知
佛非心外即心见佛故见佛时名见自心若见自心
即见佛心当尔之时始可与言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矣新疏云建立纤毫不差所谓不准佛言闭眼释义
诬人之罪以罪加之。」
【新疏云一者法性土二者应化土于应化中分三
谓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又云空生大觉中即法
性土有漏微尘国即应化土。
辅正曰此之一文略有二失一者与自引智论相
违既于方便土中引论云声闻缘觉出生其中受
法性身岂法性身居微尘土耶二者改易旧说天
台疏中既明四土与新疏所说无异何故没却旧
名仍不显用其义但作法性应化二土明之然后
开出四土且新疏既用戒疏四身何不显用四土
等。】
「论曰古今章疏引文用义出没取舍其例非一但与
文会则引用之适时之巧无可不可岂专一隅新疏
明用天台四身者盖缘戒疏四身之文与经泯合故
得用之疏引经云诸佛如来法界身即法报也六十
万亿应身也或现大身丈六八尺乃至凫雁鸳鸯等
化身也以由名义相当更改作次明土中只缘戒疏
410-A¶ 第 373c 页 X22-0373.png
无文所以不用辅正乃云戒疏既明四土新疏何故
没却旧名等者今问戒疏何处有文明说四土捡寻
不细反更瞒人吁可怪也良由诸经明土难可具陈
遂举其要收束法相令义易见故作法性应化二土
明之除法性外一切尘刹皆应化收然作此说非无
典据即引首楞严云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
微尘国皆依空所生疏自释云大觉即法性土也微
尘国即应化土也所谓出没取舍适时之巧义见于
斯新疏虽则一期建立亦有所法如天台净名疏有
总明佛国别明佛国二科于总明中云国有事理事
即应身之域理即极智所照之境但以随机应物说
有真应故明理事乃至云垂迹故有应形应土显本
故有法身真国次别明中方开四土文云诸佛利物
差别之相无量无边今略为四一染净国二有馀国
三果报国四常寂光当知新疏初约法性应化一往
以分则与天台总明义同于应化中复分诸土则与
天台别明义同天台既有等规矩何不审思而辄破
斥所言与智论相违者此非新疏相违乃是辅正之
失也须知声闻缘觉虽居界外法性身土无明未破
法性未圆尽属变易生死方便有馀所收若望究竟
法性理土安得不是微尘土耶微尘乃喻其多也辅
正不察见有微尘之言将同世间秽恶境界便谓岂
法性身居微尘土一何造次。」
【新疏云韦提请云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古疏以三
410-A¶ 第 374a 页 X22-0374.png
福答思惟十六观答正受善导云诸师将三福合
思惟十六观合正受今谓不然华严云说思惟正
受是三昧异名即知思惟正受只是请观。
辅正曰韦提既请思惟正受佛以福观答之此盖
关节相当文无盈缩纵华严有异名之说在彼译
人用意何关此经释经固有引他部者经义若显
何用相关今以一义例之如摄大乘论有梁唐二
译不同真谛所译谓之梁摄乃立第九真常净识
[状/拱]师所译谓之唐摄不立第九乃云第九是第八
异名若然且如后世弘梁摄人见唐摄论谓之异
名岂谓梁摄但立八识由此论之新疏虽依善导
所说未知善导果是耶非耶吾宗释经尚以善哉
善哉二句相同之言谓之双叹权实岂思惟正受
对当显然不为异释耶。】
「论曰新疏所释思惟正受之语设使不见善导玄义
亦只合作请观释之何者凡论修观必先起心思惟
决择境观不谬方入正观但心境未忘犹属思惟前
方便也心境一合观成理显名为正受作此释者盖
本经文疏引地观文云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
地即思惟也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
说即正受也故曰设使不见玄义亦只合作请观释
之何况玄义明有此说若合符节故得引之以成今
义只缘韦提连请二句在文不显善导恐人异解特
引华严异名释之况思惟之名诸文多指正观如普
410-A¶ 第 374b 页 X22-0374.png
贤观云正念思惟一实境界又云思惟大乘心不休
废辅行云思惟者正观也又如诸文以三学收八正
道则以思惟属慧新疏为见韦提陈请之后经文隔
绝将及半纸方云欲生彼国当修三福则非彰灼提
起前问双酬所请是故得作助道释之此说本于唐
朝善导至今经数百载玄义见行于世尔前不闻排
斥今疏乃是承用他义何苦讳之所引梁唐二摄立
识异名为今三昧异名例者今借彼例而反质之何
者梁摄虽见唐摄谓九识是八识异名曾不依用还
立九识辅正何必抑令新疏须依天台以三福答思
惟耶又复虽引异名为例其例不当何者自古所谓
地分南北摄有梁唐正缘立识或八或九或真或妄
互相破立顿同水火是故唐摄虽谓九是八之异名
梁摄不依宜矣今来善导为消经文彼华严恰相宛
顺故得用之岂与二摄诤竞是同又引善哉二句为
例者此亦未为通论但在法华四大声闻领解法譬
二周权实之法故使智者作双叹释之馀经则不然
智论云再言之者善之至也霅川释金刚经云再言
善哉者善之极也又且如何。」
【新疏云净土之行无魔能恼具列诸师无魔之说
此土入道则有于魔净土诸经并不言魔即知此
法无魔明矣。
辅正曰所言净土诸经不言魔者寡乎闻见鼓音
王经云阿弥陀佛应正遍知父名月上转轮圣王
410-A¶ 第 374c 页 X22-0374.png
尔时魔王名曰无胜此是佛言净土有魔新疏返
言无魔佛与新疏何霄壤乎。】
「论曰凡欲立言垂训展拓教门必先观其大途不可
拘于小节且彼安养净土若使有魔则与五浊恶世
何以异耶所以群经众论不说魔者正为此辅正所
据鼓音王经言净土有魔者料想不闻大论弥陀亦
有不严净国之说致兹妄谓当知彼经正是弥陀现
秽之文那将难今净土略举一事较其优劣彼经明
土乃云十千由旬此经明身乃云六十万亿那由他
恒河沙由旬以彼陋劣之土安能容此长大之身土
天殊验知彼经现秽明矣是故孤山霅川并据大论
引彼经云阿弥陀佛婆罗门种母名殊胜妙颜亦有
恶逆弟子名曰调达既有女人及恶逆者岂非弥陀
现秽土耶慈云法师亦尝料简云鼓音王经佛母
殊胜妙颜是则净土亦有女人等耶答佛母恐指降
生之时成正觉后国土随净必无女人其母或转成
男子如此方龙女或复命终如悉达母慈云且据
女人一义料简既指鼓音王经馀可例知今应例云
魔王恐指降生之时成正觉后国土随净必无魔王
况复天台十疑论中明五不退第四乃云外无鬼神
魔邪内无三毒烦恼荆溪妙乐云佛国亦有品差
不同既无女人必无恶道或时有女人亦无恶道如
阿閦佛国虽有女人而无女事无量寿国二种俱无
言二种者谓女人恶道也魔即恶道所收既云俱
410-A¶ 第 375a 页 X22-0375.png
无岂得复有魔耶佛祖正教皎如白日皆云净土无
魔曾不披寻反责新疏寡于闻见识者观之可发一
笑。」
【新疏云有人云心若清净即是自性西方何必求
生他方净土今谓非无此理斯乃教中法性理土
而非今经所明净土然具缚凡夫未登忍地假令
顿悟自心孰能恒守清净法虽高妙不摄群机但
有虚言何造入。
辅正曰法华高妙究竟雄谈无非妙乘尽是自性
岂但虚言而不造入何缘高妙不摄群机苦哉斯
言谤渎尊典又谓教中法性理土非西方净土者
何故药王云闻是品者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
陀佛所耶且闻法华生弥陀土岂非大乘妙典身
土教行无不包摄那云西方非法性土乃至云天
台修心妙观感四净土为宗妙尽大乘摄一切无
非西方。】
「论曰凡论身土自有横竖即离之殊无宜一混斯乃
不分而分分而不分也究而言之唯一法性理土尔
然此法性理土所谓毗卢遮那遍一切诸法无非佛
法人人本具法法圆成一切大乘皆作此说岂唯法
华此理灼然高妙非是下凡心力所及经云唯佛一
人居净土盖为此也世人多有倚傍圣教高谈阔论
便谓心净土净不假起修新疏所以责云但有虚言
何由造入那谓谤经所引药王品闻经往生之语谓
410-A¶ 第 375b 页 X22-0375.png
之法性理土者何太径[彳*廷]乎若约理言之无不可者
若约事言之恐未必然何者且法性理土即常寂光
常寂光中岂有极乐世界之名阿弥陀佛之号当知
不分而分且指同居净土弥陀应身可也又云一切
无非西方者此盖不究净土之教特异常途遂致作
此瞒顸之说若也一切无非西方何必韦提俯为末
代再三陈请何必释迦光现土令韦提希随意拣选
当知新疏如向区别极有眉目公心荷法试为详鉴。」
【新疏云陈徐陵云愿即还人中不高下处托生等
彼乃儒流不在言责禅讲宗师率多此见皆言后
世不失男子出家学道尝试语曰汝今巳得男子
出家只合更求出离何乃复求男子再愿出家略
无胜进乎。
辅正曰新疏出言不量忧患也纵有妄人作此见
解安形纸笔辄斥他宗况深禅妙教之人有德必
言岂可混同以彰无据人或闻见谗渎滋兴不省
由来责他横逆彼宗学者宜刊正之。】
「论曰新疏为见儒释之流虽号学佛而无超宗越格
之见多滞常情所以苦口提诱反为辅正诋诃乃谓
深禅妙教之人有德必言今谓若是深禅妙教之人
必不作此见解作此见解必非深禅妙教之人徐陵
乃陈朝重臣愿文行世后人无识递相授受为患非
浅新疏悯此旁及禅讲激励胜进何忧患之有耶辅
正故欲埋没新疏复令彼宗学者共刊正之何苦如
410-A¶ 第 375c 页 X22-0375.png
此。」
【新疏云天台疏云举正报以收依报述化主以包
徒众观虽十六言佛便周此约以要包摄前后释
也远师疏云此经以观佛为主故偏言之此据经
宗诸观相从释也今详两释后义尤长。
辅正曰理而言之远疏有失天台则优与而为语
言偏意周彼此俱美新疏如何弃优取失且远疏
观佛为主未必显立相从之义天台举正收依述
主包众相从之义巳在其间故云理而言之远疏
有失天台则优若与而为语言偏意周彼此俱美
者天台主正包收之说曷无远师观佛为主之意
远师观佛主之言曷无天台主正包收之道作此
评品优劣可知。】
「论曰北远天台二疏行世莫非利物俱赞净方其犹
当衢置樽随人斟酌新疏述作但与巳见参同于即
承用何分彼此盖缘新疏以观佛为宗而况经题偏
言观佛恰与远疏符合故特取之此亦何害天台之
说若谓不合舍天台取远疏者设或承用天台则应
远疏又后兴诤何穷巳耶今观远疏天台立义天别
而辅正为见新疏独取远疏乃作二义攀齐初曰理
而言之远疏有失天台则优远疏但云观佛为主故
偏举之未必显立相从之义天台既云举正收依述
主包众则相从之义巳在其间者今谓辅正何偏党
乎所言远疏未必显立相从之义谓之失者且辅正
410-A¶ 第 376a 页 X22-0376.png
既云天台相从之义巳在其间亦非显立以此论之
失则俱失优次曰若与而为语言偏意周彼此俱美
天台主正包收之说曷无远师观佛为主之意等者
今谓天台主正包收则通该十六远师观佛为主则
偏取经宗并据经疏现文而说安以义推却将天台
攀齐远疏反显天台未尽理耶辅正不为天台作主
却被新疏一语所转便随他去天台之意果如是乎。」
【新疏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即同居净土摄生教
主观音补处实有寿限且据凡小莫数故言无量
辅正曰今经所谈净土属生死耶法性耶若云生
死新疏上文自云此经圆顿上乘成佛之法是心
是佛出自今经韦提一闻證无生忍岂有圆顿之
机所生之土属生死耶属法性土者今文既云观
音补处是生死身如何不是生死国耶。】
「论曰辅正必欲击扬新疏故作此说果持此见何足
以为辅正耶犹恐后学未明略为点示当知若了万
法唯心即生死土是法性土所谓岂离伽耶别求常
寂土既如是身岂不然虽云前佛涅槃后佛补处佛
佛道同未尝生灭新疏一笔制作前后岂有相违达
理者无往不通执情者触途成碍。」
【新疏曰因修获證得无生忍位当初住。
辅正曰据何经论以无生忍位当初住经中忍位
乃有五名无生忍位即第四也又初住位经中所
明其义不同华严经明四十位住前更无地位可
410-A¶ 第 376b 页 X22-0376.png
论纵依璎珞住前更立十信位者若以五忍前之
三忍破惑證理浅深相状格量十信如何对之等。】
「论曰韦提凡夫一闻妙观随观修习即破无明證无
生忍既破无明不应證前似位尚是初心不应證后
妙觉是故新疏据诸经论所说四十二品无明竖对
四十二位韦提初破一品无明位当初住如华严经
云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此非初住之明文乎纵将五
忍对当前之三忍既云伏忍信忍顺忍虽破见思犹
伏无明第四无生忍位正破无明恰与新疏符合自
馀位次出没不同在彼经论赴机有异今疏且据一
途而说不必多啰。」
【新疏云乖前境量名为他观不正曰邪虽是佛教
大小观法若非往生净土之观并是偏邪。
辅正曰新疏破立缺于三思且法华云十方佛土
中唯有一乘法又云巳今当说法华第一如此妙
乘无有过上不言净土岂亦偏邪末代无知谤毁
妙典招恶果报由新疏而致也。】
「论曰用心不公辅正为甚新疏为消经中正观邪观
之语遂乃次第拣辩先就本经节之如修日观而地
观见前虽同本经观法既乖本心要期尚属他邪何
况馀经观法安得不是他邪疏文又自释云非同外
道邪见之邪乃新疏欲令行者心境相当功不虚弃
专对修行净业一人而说且如有人依摩诃止观拣
境立阴观三谛理正用观时忽若净土境界现前岂
410-A¶ 第 376c 页 X22-0376.png
非邪观此则就正教中互分邪正未尝曾说法华不
言净土属于偏邪厚诬新疏毁谤招报此言何归。」
【新疏云为令识位有上中下即是大本三品也今
谓大本三品皆曾发心可对今经上三品耳中下
二品则非所对况复行因与今全别寻经方知。
辅正曰天台以今经九品会同大本三辈者乃约
彼此位次高下相同而会不约发心行因之相以
会三品也。】
「论曰天台以今九品会彼三辈必应别有深意若如
辅正谓约彼此位次高下相同而会不约发心行因
之相者大无意味何哉若谓天台但约位次高下不
约行因发心则见天台空有会同之名而无会同之
旨大凡会同必须彼此泯齐只缘发心行因有异故
使位次而分高下若或不约行因发心安得位次有
高下耶所以新疏止对上三品者盖由大本经云愿
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
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临寿终时无
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其
中辈者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专念彼佛修众善根奉
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愿
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与诸大众现
其人前即随往生其下辈者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
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
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
410-A¶ 第 377a 页 X22-0377.png
往生此是大本三辈发心行因之相虽则所修行相
不同莫不皆发菩提之心则与今经上品三辈发心
是同故得新疏只对上品其如中下二品乃是彼土
二乘人天之众虽不执真住小奈何宿习未忘犹假
小法而为开道并无因中发大道心之语比类大本
三辈霄壤相隔所以新疏不许对之若如辅正之说
犹恐未尽天台之意也。」
【新疏云问彼土纯一大乘何有小乘声闻答此土
声闻则有二种一者定性谓沈空滞寂取灭度者
往生论云二乘种不生即此类也二者不定性谓
中间回心以至开显知常获记虽是声闻不住小
果净土声闻即同此类。
辅正曰中间之言为在何处开显之说为属何经
若指法华者法华授声闻记巳则法身体显分身
刹土与物结缘未尝有言生极乐土纵药王品有
此之言自属灭后闻法之人即非开显当机之众。】
「论曰新疏立义坦然明白何事犹迷当知中间之言
且就今日施化言之始自鹿苑之后直至法华之前
并属中间安可的指一处开显属何经者虽三尺童
子知是法华法师何故反不知之耶所言法华声闻
得记未尝有生极乐土者未审此语从何而得新疏
自将此土二种声闻格量净土声闻有如回心向大
开显得记之类尔并无一言直指法华当机三人生
极乐国虽欲屈抑新疏争奈众眼难瞒。」
410-A¶ 第 377b 页 X22-0377.png
【新疏云大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今经逆罪得生
者今解若据弥陀愿力岂遮造恶之徒方便赴机
言乖趣合彼则显乐邦殊妙欲进善人此明净业
功深不遗极恶。
辅正曰天台所立根有上下逆罪多寡悔不轻重
行有定散以判二经取舍新疏则非此也直以各
赴机缘进善收恶适有不同耳今谓新疏云大本
但进善人者且西竺梵本未至此土者不可得知
若此观经及馀诸部未至此土但见大本拣恶之
文者则令恶人省巳绝分以此照之新疏粗浅吾
祖判释假如观经及馀诸部未来此土独见大本
拣恶之文亦必作上诸义解释况新疏下文自引
观佛三昧为證逆罪之人一日一夜系念观佛罪
障消灭此与天台所立此经明观逆罪得生有何
差别返显若不观佛则不得生此与天台散善不
生有何差别乃至云掩耳偷铃傍观绝倒。】
「论曰新疏特以方便赴机言乖趣合以收二经妙穷
佛意深经宗此乃新疏格外之见则与天台初无干
涉而辅正苦破新疏良难杜口试为言之所言观经
诸部未来但见大本则令恶人绝分者是何言欤只
缘二经并列收拣不同故此和会两不相违安以观
经未来为难借使观经未来独见大本新疏亦作此
释当知大本进善意在收恶观经恶意必进善二经
一致所谓言乖趣合也辅正谓假如观经未来智者
410-A¶ 第 377c 页 X22-0377.png
亦必作上诸义释者今谓此说却有相妨何者若谓
天台所立大本拣恶乃是下根逆多悔轻行散故为
所拣今经收恶乃是上根逆寡悔重行定故为所收
若其然者果使观经未来此土但见大本拣恶之文
则应下根逆多悔轻行散之人省巳绝分净土之道
何由可阶以此照之辅正粗浅返累天台复见新疏
所引观佛三昧等经證成逆罪消灭恐堕负处却乃
攀齐而又反责呜呼掩耳偷铃傍观绝倒推与谁耶
余虽不敏昔沗游学教律亲承草庵法师提训多矣
绍兴中法师尝赴西湖秀公之请主念佛三昧余获
侍焉法师以余为吾家人初无疑忌因乘閒请益日
法师辅正解对破灵芝新疏其间似有不当如是难
者尊意如何法师颔之良久笑谓余曰公岂不闻俗
谚所谓相骂无好言相打无好拳建立门庭不得不
尔余遂于言下深领法师之意及余复宗律部再以
新疏辅正参较益信法师之说不我欺也比因华严
高座政公启讲新疏首访余曰辅正吾固不惑但患
后进迟疑累欲执笔评之诚所未暇子幸闲居无事
能成我之志乎余念新疏屈而不申晦而不明恻隐
于心故非一日既承其命欣然是从即以法师向来
告余之意而往求之无不可者言词朴陋义理粗浅
若与辅正争驱并驾则余岂敢庶几来学得窗按閒
讨论之张本尔知我罪我莫非赞述净土共期西迈
焉。」
410-A¶ 第 378a 页 X22-0378.png
观经扶新论卷终
* No. 410-A
余顷年游学四明闻有辅正解者为破新疏而作
也宗中诸老尝谓古人有言何以息诤无辩姑置
之而不理也虽然后学之曹不能无疑今幸足庵
度公评而论之其理甚明使新疏重光后昆有托
岂曰小补遂辍巳长仍率同志命工镂板以广其
传。
淳熙巳亥仲冬姚江归 云庵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