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信论捷要-明-正远763-A¶

763-A¶ 第 367a 页

* No. 763-A
起信论捷要序

夫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法离法则无心是
故真如门中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故世尊
涅槃之际拈花示众以显说法者无法可说则知无
有定法如来可说又何假广藉教乘以成论耶然方
便门中一事不舍或放光雨花或竖臂屈指或扬眉
瞬目或謦欬启齿或显或蜜或定或慧均为佛事是
故生灭门中一切语言文字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以
此观之而论不得不造也论既成顿渐双收譬如大
海不让小流自非心意识者之所能窥初学展卷若
对墙壁欲使寻文得义了义忘言而释论之注不得
不作也注既出各驰巳解互逞高下从注者不知谁
是谁非谁深谁浅但随言生解蔓草难除欲去其繁
饰挈其纲宗即波辨水触烟识火而捷要又不得不
述也雁门上人从开先昧师得授斯论一月影不出
户遂成此解可谓文义交彻释如析薪所愿信根众
生因斯以明论因论而了如来根本之义如借路还
家因指见月庶不负造论者示教利喜令佛种不断
之意不然注者受者俱溺筌蹄是为谤佛众生。

万历丙辰春湘洲居士李腾芳题
763-A¶ 第 367b 页 X45-0367.png
* No. 763-B
起信论捷要自序

余初剃染时辄游讲席穷历寒暑以研性相宗乘诸
师虽不作德云面孔余终如聋人踰百步外聆蚊蚋
也至戊申冬问法开先师遂针芥相投春秋几复甲
寅夏复拈明心见性之旨请益师师命余熟读起信
论便达斯意余即杜门十馀日力究此论忽尔稍见
论义如视诸掌然所诠表直令有情朗鉴心性故以
一心法开真如生灭二门立真如门显不变之体以
明真妙净性本非迷悟不属凡圣立生灭门显随缘
之用以明八识心源能现凡圣脩證迷悟因果总令
一切众生洞见自性净妙非相明照心源圆融能现
至使不堕空有断常见也因以所见乃搦管成注兹
剞劂以告同志时有客过余曰昔太原藏师长水璿
师尽阅大藏群典潜神数载始成疏记子何越馀日
以数千言能释兹论将非以管窥天而蠡测海耶余
曰不然谛观菩萨立意欲令众生心乐少文而摄多
义者故造此论今疏记者刻意尽取性相言教以广
其义虽法无定故略亦可而广亦可但学者睹文浩
荡不免望洋而退奚能符合造论者之本致也余不
敏仅就论文提挈纲领庶使展卷便见指归虽然受
解缘别或有因于广文而取解者亦不妨遍探长水
763-A¶ 第 367c 页 X45-0367.png
诸师之疏记则余又何敢以为是。


万历甲寅岁佛成道日庐山正远述于石照山房No. 763
大乘起信论捷要卷上
马鸣菩萨 造
真谛三藏 译
婆首那王子 译语
明庐山沙门 正远 注

【乘有五乘曰人乘天乘声闻乘菩萨乘如来乘此
言大乘者简非人天声闻之乘直示如来乘也故
论云解释如来根本之义使不起人天种子及二
乘种子唯住如来种中正因相应此大乘义总有
二种一者法二者义法即众生心是心即摄世间
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义复有三一
者体大二者相大三者用大谓竖穷横遍无碍圆
融当体受名不对小故如涅槃云不因小空名为
大空涅槃亦尔不因小相名大涅槃复以此心名
乘者谓从因至果證取体相用故如文云一切诸
763-A¶ 第 368a 页 X45-0368.png
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此
中能乘是始觉所乘是本觉始本不二名究竟觉
如梁摄论云乘大性故名为大乘起信者以一切
众生虽具此大乘之心迷而不觉或信小乘或沉
外道故菩萨开阐大乘心法起众生大乘正信如
论云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起谓显发
信谓忍乐谓以大乘一心显发忍乐名为起信此
信起时必内由本觉为因外由师教为缘因缘和
合内外相资故能显发如论云因缘具足者能起
厌苦之心信有涅槃起信之义亦有二种一者为
令善根成熟众生堪任不退信故二者为令善根
微少众生脩习信心故无非令一切顿渐众生深
信一乘心法而十方佛土中无二亦无三也论者
辨别邪正显示真宗故名曰论。
问如论云摩诃
衍法即是众生之心心本是同何有人乘天乘声
闻乘菩萨乘如来乘之别耶答心本无别障有深
浅如圆觉云发挥无明显出众生五性差别由诸
众生乘此心法能持五戒故名人乘由乘此心脩
行十善兼除欲漏故名天乘由乘此心断除恼障
超分段死故名声闻乘由乘此心以二空智勤断
二障故名菩萨乘由乘此心断尽二障永亡二死
故名如来乘故知在生灭门断障有五性之别而
真如门岂立凡圣之异耶所以祖师门头见彻于
此不但不存馀乘若见有如来乘者即掷之铁围
763-A¶ 第 368b 页 X45-0368.png
山外也。
问如论云发心具有三种曰信成就发
心解行发心證发心此中独以起信名题者何也
答发心最难在信信若成就而三贤解行十圣證
位如推门落臼故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诸大弟子
犹不信自心是佛故法华会上放光现瑞出定扬
德三请三止傍通曲引无非使现前三根直信自
心是佛然三根之众既入信巳世尊随即唱灭则
出世之本怀始惬矣由此而观则信心岂容易生
乎所以华严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
根断除疑网出爱河开示涅槃无上道。】

「归命尽十方最胜业遍知色无碍自在救世大悲者
及彼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如实脩行等
为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

【即宗前敬序分前八句归敬之词后四句叙造论
之意归敬三宝略有六义一荷恩德二请加护三
令生信四为式仪五表尊胜六显益物归命尽十
方一句贯下法宝僧宝最胜业等三句归命佛宝
也法性真如海二句归命法宝也如实脩行等一
句归命僧宝也其中及彼身体相贯摄佛法僧三
义以显同体三宝也归者是依投趣向义命者总
御诸根之要人之所护莫此为先举此无二之命
以奉无上之尊十方者显所归敬之广非拘分量
耳最胜业者即智净相及不思议业相也过小曰
胜超因曰最以此最胜业用荡尽识心圆成四智
763-A¶ 第 368c 页 X45-0368.png
故名遍知即心自在以正遍知了法即如则大小
无碍诸根互用故云色无碍自在即法自在然色
既自在即理如心既自在即智如理智一如心色
不二即證根本智即名自觉巳圆复起后得之智
兴同体之悲普救世苦广摄有情故名救世大悲
者即能觉他之意所谓自觉巳圆能觉他者故名
曰佛虽能自觉觉他皆属智用故即从用归至于
体故曰及彼身体相既名以智摄归于体而又名
及彼身者以显智性即色故也且證根本智即是
證自受用身复起后得之智即是现三类化身耳
故云及彼身也然据论文即分三身最胜业等二
句即报身也如文云智性即色故随心能示十方
世界无量菩萨无量报身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
不相妨即如旧注以遍知为意业清净意即七识
也既云清净即转为平等性智然平等性智所现
之身亦报身也固知以遍知色无碍名报身矣救
世大悲者即化身也如文云诸佛如来本在因地
发大慈悲立大誓愿尽欲度脱等众生界亦不限
劫数尽于未来以对凡夫二乘心所见者名为应
身固知以救世大悲名化身也及彼身体相即法
身也乃从报化二身归至法身及彼身者即上二
身体相二字即法身也以报化二身不离法身故
何以知体相名法身如文云复次真如自体相者
从本以来自性满足一切功德等名为如来藏亦
763-A¶ 第 369a 页 X45-0369.png
名如来法身固知以体相名法身也法身无相而
又以相名法身者以此法身是色体故也如文云
以色性即智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
故说名法身遍一切处法性真如海二句法宝也
亦从体相而名法宝以依体故名法性真如海以
依相故名无量功德藏如文云一者体大谓一切
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
无量性功德故此真如在有情数中名为佛性在
非情数中名为法性巳上佛宝即佛性也此法宝
即法性也故称法性真如海真如具随缘不变不
变随缘二义故喻如海以海随风生浪而水性不
失故也且真如体中虽一法不立不妨具足无量
称性功德能摄能持故名为藏如实脩行等僧宝
也如实者即信自心体相内熏而脩及依诸佛所
说之法而行此指法身菩萨真实而脩者简非人
天小乘诸权位菩萨也巳上归敬三宝竟此下为
欲令众生等四句正叙造论之意初二句举所为
机以令离过次二句明所得益堪任佛果然众生
根性虽多不出疑而不信者或信而堕邪网者故
菩萨开示大乘心法多设对治方便使除疑生信
舍邪从正发起大乘信根安住如来种中庶使慧
命相续永无断绝问归敬者何意先报化而后法
身也答法身无相难以投敬故先归有相之身而
摄归无相之体且三贤位但见报化二身微观法
763-A¶ 第 369b 页 X45-0369.png
身即十地虽渐證法身犹未究竟唯见报身色相
庄严故知摄用归体穷相即性故先归敬报化而
后及法身也。】

「论曰有法能起摩诃衍信根是故应说说有五分云
何为五一者因缘分二者立义分三者解释分四者
脩行信心分五者劝脩利益分。」

【此标一论之大旨也有法二字指论所摄一百部
大乘之教及本论所诠立义解释脩行信心三分
此大乘之教及本论三分所诠显者即众生真如
自性也众生虽具此心久迷不返菩萨欲令众生
圆證此心故以一心法开真如生灭二门使众生
于真如性中舍生灭因缘起大乘正信能堪能任
直入如来之地以是之故应说此论说有次序故
列五分一者因缘分即如馀经中序分也二者立
义分三者解释分四者脩行信心分即如馀经中
正宗分也五者劝脩利益分即如馀经中流通分
也然此五分旨义下文详释兹不繁注。】

「初说因缘分问曰有何因缘而造此论答曰是因缘
有八种。」

【此正释一者因缘分乃本论发起之由也前颂为
欲令众生除疑舍邪执起大乘正信佛种不断故
未曾指出为何等众生以何等法断除疑网以何
观门对治邪执解释何义以起正信云何相续令
佛种不断故此假设问意答出八种因缘详明前
763-A¶ 第 369c 页 X45-0369.png
旨八种之义下文自释。】

「云何为八一者因缘总相所谓为令众生离一切苦
得究竟乐非求世间名利恭敬故二者为欲解释如
来根本之义令诸众生正解不谬故三者为令善根
成熟众生于摩诃衍法堪任不退信故四者为令善
根微少众生脩习信心故五者为示方便消恶业障
善护其心远离痴慢出邪网故六者为示脩习止观
对治凡夫二乘心过故七者为示专念方便生于佛
前必定不退信心故八者为示利益劝脩行故有如
是等因缘所以造论。」

【总相者总出造论为众生之意一切苦者不过由
二障苦因能招二死苦果因烦恼障续分段生死
感业系苦相因所知障续变易生死与微苦相应
究竟乐者亦有二义一者无上菩提觉法乐二者
无上涅槃寂灭乐众生由烦恼障故不得无上涅
槃寂灭之乐由所知障故不得无上菩提觉法之
乐菩萨悯此众生广摄教乘开示方便使众生离
烦恼所知之苦得涅槃菩提之乐虽普利有情得
究竟乐自亦不居度生之相故云不取世间名利
恭敬故然令众生离苦得乐必欲解释如来根本
之义如来根本即真如自性也今欲释明为令众
生深信自性真如直入如来果觉至使不堕二乘
外道故云令诸众生正解不谬故此欲释如来根
本之义正为立义解释二分之缘起也三者为令
763-A¶ 第 370a 页 X45-0370.png
善根成熟众生堪任不退四者为令善根微少众
生脩习信心总承上令诸众生正解不谬之意善
根成熟者巳经一万劫十信满足进入十住正定
趣中使前信心堪任不退善根微少者未经一万
劫正信未圆令进脩习以满十信故云脩习信心
此二种义正为分别发趣道相之缘起也五者下
总为善根微少脩习信心而设也善根微少者总
因夙习障重深染邪见故先以方便礼拜忏悔消
恶业障由障轻故善护其心内离痴慢外出邪网
次示止义以除凡夫著有之过示观义以对二乘
耽空之过既超凡小外道始成正信恐有怯不现
前见佛难习止观复示念佛法门令此众生随愿
往生以至不退信心也此三种义正为脩习信心
分之缘起也八者示利益劝脩正为劝脩利益分
之缘起也如彼文中广举损益劝令脩舍总为策
成脩前诸行也。】

「问曰脩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答曰脩多罗中
虽有此法以众生根行不等受解缘别所谓如来在
世众生利根能说之人色心业胜圆音一演异类等
解则不须论若如来灭后或有众生能以自力广闻
而取解者或有众生亦以自力少闻而多解者或有
众生无自心力因于广论而得解者自有众生复以
广论文多为烦心乐总持少文而摄多义能取解者
如是此论为欲总摄如来广大深法无边义故应说
763-A¶ 第 370b 页 X45-0370.png
此论。」

【设此一问正显为令众生离苦得乐非求世间名
利恭敬故此问答中如文可解但答辞中文分三
意从脩多罗虽有此法下略答要造论之意所谓
如来在世下明不须造论以能被之人色心业胜
所被之机利根深解然色心业胜圆音一演即三
轮也色即色相轮心即作意轮圆音即音声轮也
若如来灭后下正释前众生根行不等受解缘别
所以要造论也造论之意虽广摄众生约机教相
扣受化益弘重在心要少文而摄多义者故云总
摄如来广大深法无边义故应造此论。】

「巳说因缘分次说立义分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
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

【因缘巳说则序分竟矣今说立义正明正宗之旨
立义者即立因缘分中如来根本之义根本之义
即名摩诃衍此摩诃衍有无量义今就心要少文
而摄多义者总摄无量之义说有二种所谓一者
法二者义法义之旨下文自释。】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
摩诃衍体故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
用故。」

【法即众生心者以显即法即心也故自释曰是心
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世间即六凡依正之法
763-A¶ 第 370c 页 X45-0370.png
出世间即四圣智理之法诚谓一切因果世界微
尘因心成体也以此妙心体相无碍染净同依随
流返流惟转此心是故若随染成于不觉则摄世
间之法若随返流之始觉及不变之本觉则摄出
世间之法虽明此心摄尽世出世法犹借生灭门
显未极一心之妙故下即示三大之义以尽其蕴
以显即心之体真妙净性了无一法但相用中则
摄一切法耳依于此心者以明心外无义也此心
具空与不空不变随缘之义若约真空不变之体
凡圣不立因果双泯故曰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
衍体故如楞严云本觉明心先非水火若约不空
随缘之用凡圣皆现因果互存故曰是心生灭因
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如楞严云汝以空
明则有空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然真如相是不
起门不起不因起门而立故独言体生灭因缘是
起动门不离不起门而起动起含不起故名自体
相用。】

「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体大谓一切法
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
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
故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
地故。」

【上虽显示自体相用此正释其义也一者体大以
此心体能为凡圣之依虽一法不立非落断空乃
763-A¶ 第 371a 页 X45-0371.png
如是空义以一切法无有可遣悉皆真故亦无可
立皆同如故故云一切法即是真如既诸法即如
心色不二能所双消故云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
大显此心相能现凡圣染净之法虽万法皆现不
落于有乃如寔不空之义以一切功德依心而住
故云如来藏全体即心故名性功德三者用大显
此心用能成凡圣因果之法称此用大现报化二
身成熟有情善根故云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
因果故世间善即人天小乘因果法也出世间善
即三贤行解十圣智理并如来后得智之善也不
善之法虽不离心以违真故非其用也巳上法义
皆名心性之大此下正显乘义乘者具从因至果
从果向因二义谓果人巳乘真如体相而證法身
复乘真如之用现报化二身广利有情故云一切
诸佛本所乘故因人亦乘真如体相为内因熏习
渐證法身复乘真如之用为外缘脩持以觉有情
故云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巳说立义分次说解释分解释有三种云何为三一
者显示正义二者对治邪执三者分别发趣道相。」

【上立义分中总标如来根本之义此正解释也一
切众生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小乘外道
者皆由真妄不分妄执难除所以错乱脩习不成
圣果故此解释三种正路令脩行者先明正义以
辨真如生灭二门次治邪执以除我法二见至于
763-A¶ 第 371b 页 X45-0371.png
分别发心之始趋向之终以明位次发心脩进依
此三义庶使不遭岐径直入如来果海也。】

「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
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
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

【依一心法具真如生灭二门者正释前是心则摄
一切世间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心
真如门者即解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心
生灭门者即释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
体相用故真如生灭皆言门者以一心上具通摄
出入二义通摄义者以真无别体即妄之体而名
真故云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妄无别用
全智之用而名妄故云妙觉明心既称为妄云何
有因出入义者众生迷时出真如门入生灭门故
云背觉合尘悟时出生灭门入真如门故云灭尘
合觉此二门皆各摄一切法者以其二门不相离
故以真如门是染净通相通相之外无别染净故
得总摄一切诸法生灭门者别显染净染净之法
无所不该故亦总摄一切诸法一切法者即十八
界法也此十八界法在真如门摄一相一味俱名
真空以根性尘性周遍法界故在生门摄名三细
六粗在灭门摄名智净相及不思议相虽有染净
之别总不出依一心而立如楞严云殊不能知生
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
763-A¶ 第 371c 页 X45-0371.png
则知二门不相离故各摄一切法明矣。】

「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
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
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巳来离言说相
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
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寔但随妄
念不可得故。」

【此正释真如门也以真如性中心色互融空有平
等故谓一法界理事圆摄染净通依故谓大总相
法门体据中边论云法界者圣法因义故也谓依
生圣法故云法界大总相者谓总一切法持无量
义也法门者圣智通游之谓也体者以为一切法
之依也总谓真如自性为净法之因诸圣共止之
域也如圆觉云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
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所谓
心性不生不灭者复释一法界大总相之意若有
生灭则有住异之别宁得为一为大由心性本净
随妄不生约治不灭世间不破出世间不尽故谓
一法界大总相也谓一切诸法下返显心性本无
生灭以一切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固知真性无
生唯妄而现若离妄念则法自如所谓诸法本閒
而人自闹若离病眼空不生花是故下结显心性
本净离诸名相也然名字言说相即上一切法也
心缘相即上唯依妄念也以一切法唯依妄念而
763-A¶ 第 372a 页 X45-0372.png
有差别真如性中了不可得是故皆离既离名字
言说差别之相故云平等离心缘生灭之相故云
无有变易破坏三相既离差别亦遣纯一真精如
寔觉性故云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前文所谓一法
界大总相法门体心性不生不灭于此见矣以一
切言说下释明离此三相之意以言说名字皆无
是体但随妄念心缘而立妄亦无体了不可得所
以真如体中悉皆离故。】

「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
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
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
如。」

【因上言离名字言说等相以显真如无相至此复
释云言真如者亦无有相以言妄显真似有真如
名言若离于妄真亦不存虽言说之极因言遣言
故真如之名言亦遣而真如之体卓然独存故云
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法既即
真故无可遣也虽一切法皆不可遣亦无一法以
当情量故曰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法既
本如故无可立也然不可遣不落于断亦不可立
不堕于常断常既离始名真如当知一切法下总
结成上义也意谓真如无相名言俱遣诸法本如
了无情量欲令学大乘者通达斯义故曰当知一
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不可说者即令
763-A¶ 第 372b 页 X45-0372.png
离名字言说之相不可念者即令离心缘相也。】

「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
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
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

【巳上释明如来根本之义此一问答正令众生正
解不谬故若如是义者指上真如心性离言说等
相乃至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意谓
如此之义云何而能随顺得入随顺者方便观也
得入者正观也真如既离言说心念当以离言说
处会绝妄念处入故曰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
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既无能所言说则随真
如一切法不可说故既无能所念相则顺真如一
切法不可念故虽不住能说所说能念所念犹是
方便观智心念未空伹名随顺必以正观当前念
相自离始能得入真如性中故云若离于念名为
得入离念得入之旨尽在下文觉义中显。
问此
明真如自性何故言一切法离言说等相答以明
如来根本之义显性相不殊之旨也小乘观智以
性外有相相外有性此大乘法门即性即相即相
即性本无二体如法华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
住若以相外求性是拨波觅水离响索声也。】

「复次真如者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
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
具足无漏性功德故。」
763-A¶ 第 372c 页 X45-0372.png

【巳上离言说等相以显真如之体此依言说分别
以明真如之义但为依言生解不可随言执取也
义有二种即上自体相用也即体而名如实空即
相用而名如实不空亦承上不可遣不可立而有
此二种之义既不可立即如实空义不可遣即如
实不空义空名如实者以能究竟诸法皆是真空
实相非同妄性无体也名如实不空者以一切净
法虽同体空寂不妨成办无量性功德故。】

「所言空者从本巳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
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有
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
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说
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
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

【所言空者明真如体中离一切相也以从本巳来
自性清净与一切染法体不相循一切染法唯依
妄念而有此真空体中绝无妄念故一切差别之
相悉皆离故当知下详明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乃
至总说下正显以无虚妄心念然一切法差别之
相不出有无一异即外道之所执也以有妄心念
念分别乃凡夫以为自性即小乘不能净也此如
实理中超诸凡外并小乘法唯真无妄是故皆非
总显真空体中离心意意识绝凡圣伎俩也若离
妄心下正释如实之义以显空诸所有而真空之
763-A¶ 第 373a 页 X45-0373.png
体实不空也。】

「所言不空者巳显法体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
变净法满足则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
唯證相应故。」

【言不空者显真如相用之中即一切法也虽具足
诸法亦不离真空之体故云巳显法体空无妄故
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由依此常恒不变
之真心净法满足始成如实不空之义前文所谓
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也虽净法满足亦无净
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證相应故然有念则攀缘
诸法既无能念宁有所取伹智与理合唯證相应
其实无有能證所證也此真如门文分二段理实
一揆前显真如之理故名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此明真如之义故开二种之空然理外无义则一
法界大总相法门摄空与不空之二义义外无理
则空与不空归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之体义中如
实之空即空如来藏如实不空即不空如来藏此
二种义既归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则一法界大
总相法门即空不空如来藏也固知即空而不空
不空而空二边不立中道亦泯方尽真如妙旨如
来根本之义始极矣。】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
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
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
763-A¶ 第 373b 页 X45-0373.png
觉义。」

【巳上真如门者非染非净非生非灭本来平等性
无差别众生即涅槃不待灭也凡夫弥勒同一际
也此生灭门有迷有悟有脩有證有智有识明理
有事然生门依不觉故转智成识迷理逐事灭门
依始觉故转识成智达事即理然前示真如门以
令修大乘者先见自性清净终无一物此明生灭
门亦使明了自心随业发现既见性而明心则理
事圆融成佛之能事毕矣是心生灭依如来藏故
有生灭者以显染净无体依心而立谓不生灭心
因无明风动作生灭故说生灭心依不生灭心也
然三细六粗之生依如来藏者所谓以色空相倾
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
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然始觉及究竟觉之
灭依如来藏者所谓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
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
量无量为一固知生灭凡圣智用虽殊总不离如
来藏所现也所谓下正释生灭心依如来藏也不
生不灭即如来藏如来藏自性清净心动作生灭
不相离故故名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名
非一者以真妄之体本不相循故名非异者以真
妄随缘自相和合故又非一者以生灭识灭尽之
时此藏识之体实自不灭则离断过又非异者以
无明风熏动之时此藏识海随起识浪则离常过
763-A¶ 第 373c 页 X45-0373.png
离此二边故非一异阿梨耶识翻云藏识以其具
能藏所藏我爱执藏故也此识既真妄和合即依
真则摄一切法归成自性得觉义之名依妄则生
一切法起执取相得不觉义之名此二种义下文
自释兹不繁注。
问真妄法尔自相乖角何谓依
如来藏故有生灭心答体无别故自性清净心名
如来藏因无明风动作生灭此生灭心离如来藏
则无有体如不动之水因风而吹则有动相此动
水相离静水体则无有相此中理趣亦尔宜可思
之。】

「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
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
本觉何以故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以始觉者即同
本觉始觉义者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依不觉故说有
始觉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不觉心源故非究竟
觉此义云何如凡夫人觉知前念起恶故能止后念
令其不起虽复名觉即是不觉故如二乘观智初发
意菩萨等觉于念异念无异相以舍粗分别执著相
故名相似觉如法身菩萨等觉于念住念无住相以
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
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
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

【此正释灭门依如来藏也谓心体离念下总释觉
义如凡夫人下别明觉义既总而又别者以称顿
763-A¶ 第 374a 页 X45-0374.png
渐之机也然智理一如本自平等本自周遍由一
念晦昧则性相殊途事理乖角故法身流转五道
名曰众生此皆不觉之故此言觉者无非复其理
智一如之体本自无念故云觉义者谓心体离念
此觉字即含下文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也此念
字即含下文生住异灭四相也既离念相即證一
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无事不摄无理不含故云等
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名如来法身法身
者即诸法如义也谓横遍三际竖通凡圣在缠出
障性恒无二故云依此法身说名本觉以法身之
觉理非新成故云本也如圆觉云众幻灭无处成
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何以故下双徵二义一徵
明本觉之义故释曰本觉义者对始觉义说故云
本也一徵明上文所言觉者约始觉义何故结云
乃名本觉故释曰以始觉者即同本觉故以本觉
而结也本觉对始觉义说者以真觉体中元无本
觉之名由觉性随染而有始觉虽从始觉离于念
相圆證法身此法身理本自具足非始觉成故称
本也以始觉即同本觉者由始觉之义即是本体
智用非别有体故云即同本觉始觉义者下复释
始觉之义由依本觉随无明缘动作妄念而有不
觉依不觉故智用忽起觉除念相说有始觉固知
因念而有始本之异若离于念本来平等同一觉
故然觉发之始究竟之终觉有浅深念有差别而
763-A¶ 第 374b 页 X45-0374.png
又直示究竟之源故云又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
不觉心源故非究竟觉此义云何双徵觉心源不
觉心源二义如凡夫人下正释不觉心源也言觉
知前念起恶能止后念不起者乃入乾慧地断灭
相无明一品超六粗中起业相并业系苦相也所
以楞严云欲爱乾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
生故知能觉前念起恶则现前欲爱乾枯根境不
偶能止后念不起则不复续后来之身虽现前不
起业相后来不续残质犹有生住异相四十一品
无明潜伏藏识亦未与如来法流水接故结云虽
复名觉即是不觉故如二乘下明相似觉心源之
义二乘观智虽未了达法空然彼慧力巳尽我执
我执既尽不复起执取之相故在此列初发意菩
萨等即三资粮位并四加行也此贤位菩萨求住
唯识作生空法空二观渐伏渐除我法分别二执
断异相无明三十品超六粗中执取相计名字相
也言觉于念异者即觉异相无明也念无异相以
显智起惑除之谓虽异念巳尽不复执取犹有生
住十一品无明潜本识中法身境界尚未觉通故
结云巳舍粗分别执著相故名相似觉相似者以
其相似地上作生空法空观智以舍我法分别二
执俱生二执犹未觉知故云相似觉也如法身菩
萨下显随分觉心源之义法身菩萨即十地圣位
以从初地證法身遍满乃至十地悉同證得故皆
763-A¶ 第 374c 页 X45-0374.png
名法身菩萨此菩萨住唯识脩双入有相无相二
种观照渐伏渐断俱生我法二执灭住相无明十
品超六粗中智相相续相三细中能见相境界相
也以双空观智觉于念住即觉住相无明也念无
住相正显障尽慧现纯无相也所以古德云分别
二障极喜无六七俱生地地除虽地地断除俱生
我法二执生相无明犹且未尽大圆镜智尚未显
发故结云以离分别粗念相故名随分觉随分者
以其地地觉断一障二愚分證十种真如故也如
菩萨地尽下正明觉心源义也此菩萨即等觉后
心断一品生相无明净三细中业相也至此因尽
果满故云地尽万行巳圆故云满足方便一念相
应者由异熟识空一念金刚智起与真如之理相
应则觉初起无明了不可得故云心无初相到此
魔佛皆空染净俱忘心性纯真妙德莹然故结云
远离微细念故得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前
三位中念相未尽真未全显不云见性今远离微
细念故真即显现故云见心性也前三位中觉未
至源业识起灭不云常住今觉源故无明风止性
海浪歇故云常住也前三位中由不觉心源故求
灭念相望到彼岸不名究竟今既觉心源本无念
相元自一心始不异本故名究竟觉。
问无明既
约粗细分为四相何故独以生灭二相各分一品
以住相分为十品异相又分为三十品耶答无明
763-A¶ 第 375a 页 X45-0375.png
本无品数但约位次所断而言品也然灭相在乾
慧地断生相在等觉位断由位次无二故生灭二
相各分一也异相在贤位断住相在圣位断圣分
十地贤分住行向位各成其十以位位觉除所以
住相分为十品异相分而为三十品也。】

「是故修多罗说若有众生能观无念者则为向佛智
故又心起者无有初相可知而言知初相者即谓无
念是故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
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若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住
异灭以无念等故而寔无有始觉之异以四相俱时
而有皆无自立本来平等同一觉故。」

【此总结成上意也是故修多罗下结相似觉随分
觉也是故一切众生下结不觉也若得无念下结
究竟觉也言能观无念向佛智故即非离念入佛
智也故前云觉于异念住念未得远离微细念相
始名相似随分觉也又心起者无有初相虽是释
明知初相者以显无念意在况明一切众生念念
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而又令脩行者知
此舍此即證如来平等法身故结显云若得无念
者则知心相生住异灭得无念者四智圆明故知
生灭等相皆如空华既无四相之别宁有觉灭相
者名为不觉觉异相者名相似觉觉住相者名随
分觉觉生相者名究竟觉耶故云以无念等故而
寔无有始觉之异无念等者即无生住异灭念相
763-A¶ 第 375b 页 X45-0375.png
也无有始觉之异者以始觉与四相俱时而有皆
无自立既所觉之念巳空能觉之智宁异故云本
来平等同一觉故。】

「复次本觉随染分别生二种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
云何为二一者智净相二者不思议业相。」

【前文虽明发心之始究竟之终其中未详三身四
智之相今言智净相即大圆镜智證法身也不思
议业相即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现报化
二身也此二种相随染而生者正谓妙性圆明离
诸名相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
是称如来无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转依号然智净
相从染分别会归净体不思议业相即依净体而
起智用也。】

「智净相者谓依法力熏习如寔脩行满足方便故破
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显现法身智淳净故此义云
何以一切心识之相皆是无明无明之相不离觉性
非可坏非不可坏如大海水因风波动水相风相不
相舍离而水非动性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
故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
无形相不相舍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
智性不坏故。」

【谓依法力如实脩行者即依真如内熏之力及依
诸佛菩萨教法外熏之缘从贤至圣如实而脩以
至等觉后心满足方便则二障种子有漏种子及
763-A¶ 第 375c 页 X45-0375.png
劣无漏种子一齐皆空大圆无垢同时而发则诸
识顿尽法性淳真故云破和合识相灭相续心相
显现法身智淳净故和合识即第八识也前文所
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名为阿梨耶识相续心
即第七识也后文以意名相续识此义云何下徵
明识相尽灭智性不坏之意然法喻自明如文可
知如云非可坏非不可坏者以其诸识不觉之相
不离随染本觉之性非一非异由非异故非可坏
由非一故非不可坏若依非异非可坏义说无明
即明故如涅槃经云明与无明其性无二无二之
性即是寔性若就非一非不可坏义说无明有可
灭故亦如涅槃云因灭无明得菩提灯无明灭尽
觉性不坏以如是义故云非可坏非不可坏也。

问诸识俱净始證法身何意但灭七识八识耶答
五净色根乃八识亲相分八识之体既转则相分
亦随之而转相分五根既转依五根之识亦转六
识以七识为根根识既净依根之识亦净故知八
识七识灭则六识五识不言而自灭矣。】

「不思议业相者以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所
谓无量功德之相常无断绝随众生根自然相应种
种而现得利益故。」

【名不思议者以此相依根本智而现自非心识拟
议也由依智净相巳證法身复从法身智净体中
起后得智现报化二身作无边殊胜佛事故云以
763-A¶ 第 376a 页 X45-0376.png
依智净相能作一切胜妙境界如实性论云诸佛
如来身如虚空无相为诸胜智者作六根境界示
现微妙色出于妙音声令嗅佛戒香与佛妙法味
使觉三昧触令知深妙法故名妙境界所谓无量
功德之相下明报身也以其报身有无量庄严无
量功德之所感者恒被十地之机亦身受用故常
无断也随众生根下明化身也以其化身随类各
现应机说法使诸有情离苦得益故。】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云
何为四一者如实空镜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
现非觉照义故二者因熏习镜谓如寔不空一切世
间境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
一切法即真寔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
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三者法出离镜谓不空法出
烦恼碍智碍离和合相淳净明故四者缘熏习镜谓
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脩善根随念示现故。」

【此四种义总摄真如门言说分别有二种义及生
灭门中觉义二种相也一者如实空镜二者因熏
习镜即真如门中二种义也三者法出离镜即智
净相也四者缘熏习镜即不思议业相也以觉体
等虚空者以显觉性虚彻周遍诸法复能含诸法
也又如净镜者以明觉性灵通能应诸法复能现
诸法也一者如实空镜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
可现者以觉性中本自空寂一切心境本不相应
763-A¶ 第 376b 页 X45-0376.png
如晴明空如净明镜绝诸色相离诸名言以诸法
本如当体皆空非假奢摩他观照而空也故云非
觉照义故二者因熏习镜如实不空一切境界悉
于中现者以真觉体中虽本自空寂不妨一切诸
法悉于中现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
发挥亦如弹丸之镜能持万仞之山虽现尘现界
体自寂灭故云不出不入诸法随缘生灭法性无
有生灭故云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是
寔相非假三摩地了法即心也巳上明如寔不空
能作现法之因义竟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下正
明因熏习义也以觉性中具足无漏净因内体熏
习恒无间断故能称性积起无量功德故云一切
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三
者法出离镜谓不空法出离烦恼碍智碍离和合
相者谓了一切法即真寔性本无依他及遍计执
既超遍计即出烦恼碍了达依他则出智碍二障
既除心法自在既心法自在和合相离淳净妙明
真常独露如尘净空如垢净镜故云淳净明故四
者缘熏习镜谓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
善根随念示现者谓先依法出离二障巳證法身
复以净缘熏习现报化二身遍照众生心行随机
示教令脩善根其中无有能说所说能度所度如
虚空应声若明镜现像也此四种觉前二属本觉
义非假脩习后二属始觉义必须證悟然脩后二
763-A¶ 第 376c 页 X45-0376.png
义必称前二义而脩也三者法出离镜谓依法出
离烦恼碍智碍离和合相正称一者如寔空镜而
脩远离一切心境界相四者缘熏习镜遍照众生
之心令脩善根随念示现正依二者如实不空而
现一切世间境界色相庄严不出不入不失不坏
若伹悟前二义不脩后二义者虽本来成佛如金
性在矿若只脩后二义不达前二义者纵脩行广
劫如离矿销金若能圆悟四义行解双脩如金出
矿更不成杂固知以此四义总收真如门二种空
义及生灭门觉义二种相者深有意也。】

「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寔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
而有其念念无自相不离本觉犹如迷人依方故迷
若离于方则无有迷众生亦尔依觉故迷若离觉性
则无不觉以有不觉妄想心故能知名义为说真觉
若离不觉之心则无真觉自相可说。」

【此释生门依如来藏也上明觉义先总显其理次
列始觉究竟觉之义此明不觉义亦先总示其迷
复开三细六粗之相固知迷悟对显总别不殊也
所言不觉义谓不如寔知真如法一故者以不了
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也所谓智外有如则情生
智隔即正智翻为妄想如外有智则相变体殊即
如如翻为名相总谓真如不守自性一念妄动不
了现前之法本体自如故云不觉心起而有其念
此不觉心即是真智晦昧无别有体故云念无自
763-A¶ 第 377a 页 X45-0377.png
相不离本觉故喻如迷方者不离于方迷心者不
离觉性前文所谓依本觉故而有不觉也以有不
觉妄想心下以明真觉对妄而说返显妄念不离
觉性也因不觉故忽自省悟能知真如名义故说
真觉即前所谓依不觉故说有始觉也固知离本
觉则无不觉之心离不觉则无真觉自相可说。】

「复次依不觉故生三种相与彼不觉相应不离云何
为三一者无明业相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觉
则不动动则有苦果不离因故二者能见相以依动
故能见不动则无见三者境界相以依能见故境界
妄现离见则无境界。」

【依不觉生三种相者即无明不觉生三细也以无
明为体三细为相相不离体体不异相故云与彼
不觉相应不离一者无明业相者由不如寔知真
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故说心动此念动
时虽无境界相现则十法界之因皆以此为机兆
故说为业以真性中本无动相迷悟俱超染净皆
忘由不觉心起则凡圣因果从此而立故曰动则
有苦果不离因故业即因也苦即果也以因果联
环如恶叉聚故云不离二者能见相者即转相也
由不如寔知一念心动则妄为明觉所妄既立生
汝妄能以成见相故云以依心动故能见即依前
业相转成能见若依性净门则无能见也返显能
见必依动义故云不动则无见也三者境界相者
763-A¶ 第 377b 页 X45-0377.png
即现相也良以真智既翻为能见相则真理即随
能见而为境界相现所谓真智晦昧真空之理随
之而转为顽空故云依能见故境界妄现即依转
相能现境界若依圣智离见既无此境当知此境
定从见生如无梦心则无梦境故云离见则无境
界也然此三相皆因一念无明顿现非有前后故
说为细据宗镜云八识之体本自精明即名无垢
识如来藏也因受无明熏习能生诸缘全自證分
变为见相二分约初变时名无明业相既成见分
即名能见相相分即名境界相以依见分执我相
分执法由此复生六种粗相也。】

「以有境界缘故复生六种相云何为六一者智相依
于境界心起分别爱与不爱故二者相续相依于智
故生其苦乐觉心起念相应不断故三者执取相依
于相续缘念境界住持苦乐心起著故四者计名字
相依于妄执分别假名言相故五者起业相依于名
字寻名取著造种种业故六者业系苦相以依业受
报不自在故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
皆是不觉相故。」

【以境界缘生六种相者即境界为缘长六粗也以
具能缘所缘因果并显故名为粗一智相者由依
境界心起分别爱与不爱故境界者即上境界相
也上虽境界相现不起分别此依境界复起爱染
等念虽起爱染等念犹不执取故名为智二相续
763-A¶ 第 377c 页 X45-0377.png
相者由依智故生苦乐觉心相应不断故智者即
上智相也上智相虽起爱染等念犹不系苦乐觉
心此复依爱生乐依不爱生苦此一种心相应不
忘故云相续三执取相者由依相续缘念住持苦
乐心起著故相续缘念即上相续相也上相续相
虽不忘苦乐犹不起著此复住苦深生厌离持乐
甚生染著故名执取四计名字相者由依妄取分
别假立名言相故妄取分别即上执取相也上执
取相虽生执著犹不安立名言假相此复依妄取
分别施设名言安立色相故云计名字相五起业
相者由依名字造种种业故依于名字即上计名
字相也上名字相虽施设名言犹不造业此复依
名言寻伺取相造种种业故名起业相六业系苦
相者由依业受报不自在故依业者即上起业相
也上虽明业犹未显果此显依业受报流转三界
心不自在故名业系苦相当知下总结三细六粗
之相皆因无明不觉而现以显无明为染法之因
染法即无明之相离无明则无三细六粗之相离
染法则无无明之体所以楞伽云彼相则是过皆
从心缚生妄想无所知于缘起妄想。】

「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云何为二一者同相二者
异相。」

【巳上觉与不觉二义皆以释竟此复明觉与不觉
有二种相者因前云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
763-A¶ 第 378a 页 X45-0378.png
非异名为阿梨耶识上虽标非一非异此正显也
非一即是异相非异即是同相以真妄名同相者
谓真如随缘不变妄想成事体空故也又名异相
者以真如不变随缘妄想体空成事故也即知真
妄之体而言同真妄之用而名异也亦因向说觉
与不觉染净乖然又说依觉故迷不离本觉若言
其异云何依觉故迷若言其同云何染净不等又
若定同定异皆无进脩之门何也同则凡圣一等
欣厌都绝异则染净抗行迷悟永隔故以同异辨
释以除斯迷。】

「同相者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如是无漏无
明种种业幻皆同真如性相是故修多罗中依于此
义说一切众生本来常住入于涅槃菩提之法非可
脩相非可作相毕竟无得亦无色相可见而有见色
相者唯是随染业幻所作非是智色不空之相以智
相无可见故。」

【此显觉与不觉体性本同也如种种瓦器虽有无
量差别究竟皆同微尘性相以离微尘无别有体
故无漏无明业幻虽异其寔皆同真如性相以一
切法因心成体故无漏即觉义无明即不觉义无
漏种种业幻即智净相及不思议业相无明种种
业幻即三细六粗之相此染净之相虽有无漏无
明之异究竟皆归自性此自性中一相一味毕竟
平等故云同也故引契经證成以明本来常住入
763-A¶ 第 378b 页 X45-0378.png
于涅槃菩提之法非可修相非可作相毕竟无得
亦无色相可见言非可修相非可作相者以无漏
即真如性相故无观智可修亦无佛道可作也言
无色相可见者由无明即真如性相故无妄法可
遣亦无色相可见所谓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
身即法身也既性相平等无相可见而又见色相
者唯是随彼业幻所作妄有境界非是智色不空
之性以其智相无可见故如般若云色即是空宁
有智色之性可见也。】

「异相者如种种瓦器各各不同如是无漏无明随染
幻差别性染幻差别故。」

【此显觉与不觉用相自别也亦如种种瓦器虽同
微尘性相不妨随器而异无漏无明虽同真如性
相不妨随染幻差别之性则有差别相现如无漏
随智净相不思议相差别之性则有三身四智十
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三十七品助道法之异无
明随三细六粗差别之相则有五阴六入十二处
十八界三途六道二十五有之别固知体本是同
因相有异若能除器观空同异俱泯。】

「复次生灭因缘者所谓众生依心意意识转故此义
云何以依阿梨耶识说有无明不觉而起能见能现
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故说为意。」

【上明生灭门竟此正释生灭因缘灭因缘在下六
种染心文中释此先明生因缘也明生因缘者即
763-A¶ 第 378c 页 X45-0378.png
释上不觉义三细六粗之缘起也然梨耶心体不
守自性是生三细之因外妄境界动起识浪是生
六粗之缘虽有粗细生妄因缘皆以梨耶心体为
之依止六七二识以为枢纽故云依心意意识转
故此义云何下徵明依心意意识转也以依阿梨
耶识说有无明正明依心转也由无明熏习真如
成此梨耶即此梨耶与彼无明为依此即无明业
相也由此无明业相不觉真如法一故能见能现
能取境界起念相续此正明依意转也能见即能
见相也能现即境界相也能取境界即智相也起
念相续即相续相也虽有五相差别总在一念妄
动而现故俱名为意意者即念相也然此五相即
俱生我法二执及分别法执也不觉而起能见能
现即俱生法执能取境界起念相续即分别法执
及俱生我执也分别我执不列此者乃在下文意
识中执取相所摄也故下六种染心文中八地巳
前远离能取境界起念相续八地巳后远离不觉
而起能见能现正符八识颂中不动地前才舍藏
金刚道后异熟空地前舍藏正舍我爱执藏异熟
识空正空俱生法执也。
○问上说依觉有不觉由
此不觉力故动彼心体令起灭和合方有梨耶业
相等何故此中说依梨耶有无明乎答此中正意
唯取真心随缘之义此随缘义难名目故或就未
起说依真如有无明或约成就起巳说依梨耶有
763-A¶ 第 379a 页 X45-0379.png
无明然此二名方尽其义是故文中前后绮互言
耳。】

「此意复有五种名云何为五一者名为业识谓无明
力不觉心动故二者名为转识依于动心能见相故
三者名为现识所谓能现一切境界犹如明镜现于
色像现识亦尔随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后以一
切时任运而起常在前故四者名为智识谓分别染
净法故五者名为相续识以念相应不断故。」

【此五种名正释不觉而起能见能现能取境界起
念相续也一者名为业识即不觉而起业相也明
识不自起因无明妄动动则有苦故名为业前明
业相此明识者以显识为能生相为所生今明生
因故云识也又显相即是识非有二义识者了别
义因谓相而起了别不然离缘无形识将何用总
显心生法生法生心生前后文义互见矣下文四
识皆准此释二者名为转识即能见相也由依心
动转成能见若无无明心动则无能见相也三者
名为现识即境界相也以依转识之故则境界妄
现虽现一切境界犹不分别故喻如明镜现诸色
相且镜中现相本无前后差别故云现识亦尔随
其五尘对至即现无有前后所以无前后差别者
以其现识任运而转常在前故四者名为智识即
智相也以依现识所现境界起净染等念虽起分
别任运微细故云为智五者相续识即相续相也
763-A¶ 第 379b 页 X45-0379.png
以依智识分别染净诸法复生苦乐觉心得长相
续法尔不断故。】

「住持过去无量世等善恶之业令不失故复能成熟
现在未来苦乐等报无差违故能令现在巳经之事
忽然而念未来之事不觉妄虑是故三界虚伪唯心
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此义云何以一切法皆从
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
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依众生无明妄心而
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相无体可得唯心虚妄
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故。」

【上明五意行相此明五意功能也由心体中具无
明业识熏习成种故能住持过去善恶等业住持
者即摄持之义善恶等业即善恶种子也以此善
恶种子恒常相续犹如瀑流故云令不失故由心
体中具转识现识之故复能成熟现在未来苦乐
等报由过去善业故感现在未来乐报由过去恶
业故招现在未来苦报由业因不失故报亦无差
违由心体中具智识之故能令现在巳经之事忽
然而念由具相续识之故能令未来未经之事不
觉妄动明过去之业现在未来之报以显三世因
果之法不出自心也明巳经之事而念未经之事
而思以显三世生灭之念亦不离于自心也故结
显云三界虚伪唯心所作以一切法皆从妄念而
生故名虚伪离心则无六尘境界故曰唯心既即
763-A¶ 第 379c 页 X45-0379.png
法是心所以分别者即分别自心也如楞严云自
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若心不取了不可得不见
者即不取也亦如楞严云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
生幻法云何立或云心既即法何不见心故曰无
相可得当知下总结上意以令知诸法本无皆依
无明妄心而立如镜中之相了无寔体故云心生
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此则心随熏动而言生心源
还净而言灭若离染净之心而诸法何尝有生有
灭耶。
问诸经论皆以三细目第八识且持业现
果非馀识所能此论何以皆名意耶答诸经论皆
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名为阿赖耶识半分不
生灭即名真相乃八识之体半分生灭即名业相
非意而何且八识之体精而自明若非意为贴体
无明绝无能见能现之事当知能见能现皆此意
根之咎故此论以三细归于意根与诸经论何相
违过亦因此意恒审第八见分为我故有五识心
转因有五识取下尘影故有六识心转五识既转
即熏八识相分六识既转即熏八识见相二分所
以受熏持种积起果法无有断绝皆因意根执我
之故若七识不执则五识六识不转既五识六识
不转则无熏习见相二分之义既无熏习之义何
得有受熏持种积起果法藏识异熟识之名耶故
此论以受熏持种异熟归咎于意与诸经论亦不
相违固知说三细即是明八识体中半分生灭何
763-A¶ 第 380a 页 X45-0380.png
尝离八识而有不觉能见能现耶。】

「复次言意识者即此相续识依诸凡夫取著转深计
我我所种种妄执随事攀缘分别六尘名为意识亦
名分离识又复说名分别事识此识依见爱烦恼增
长义故。」

【此正释依意识转也此识依意得名故名依相续
识取著转深随事攀缘名为意识相续识即意也
此意依诸圣人恒审无我之理使念念成净令意
识永不转故依诸凡夫恒审八识见分为我变带
相分执为我所由内深入计著故外起种种妄执
随事攀缘故六识心转此即执取相乃分别我执
也又名分离识者以此第六识根境粗显恒常转
变易改也又复名分别事识者以此识同五识缘
境即取色声香味触尘若离五识即复分别五尘
影事又能缘三世有质无质之法故名分别事识
此识虽依意根而转犹依见爱烦恼故得增长见
即八十八使见惑即名见一切住地爱即八十一
品思惑即名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无色爱住地此
四住地昏烦恼乱于心使聚缘内摇趣外奔逸故
名增长。】

「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
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观察若證法身得少
分知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尽知唯佛穷了何以故
是心从本巳来自性清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
763-A¶ 第 380b 页 X45-0380.png
其染心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是故此义唯佛能知
所谓心性常无念故名为不变以不达一法界故心
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

【此重显无明所起之识唯佛穷了以发起下文灭
因缘义无明熏习所起之识乃第八识一分不觉
之义即意中业识也然无明熏习真如即真相业
相和合名为阿赖耶识半分业相即名业识此即
无明住地也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所觉者以二
乘观智但能了烦恼四住地正以无明住地伏为
涅槃故彼不能觉也从初正信发心观察犹未能
知者以彼分别我法二执未断犹住凡位未能觉
通诸佛境界也若證法身得少分知者以彼巳舍
分别我法二执俱生二执渐伏渐断分證十种真
如故随地增进得少分知乃至等觉犹未尽知者
以彼有一障二愚尚未断尽故不能究竟而知唯
佛五住究尽二障永灭故能穷了是心从本巳来
下正明难知之旨以此心不变随缘故云自性清
净而有无明然虽随缘其体不变故云虽有染心
而常恒不变由是之故若以无明而窥不妨全体
即真若以真常取證不妨体杂无明是故此义唯
佛能知如胜鬘经云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
为烦恼亦难可了知乃至结云唯佛能知所谓心
性下总释真妄二义心性常无念故名为不变结
显真也由了真如法一故智与理如本无念相心
763-A¶ 第 380c 页 X45-0380.png
性常恒即名本觉以不达一法界故结显妄也由
自心不觉妄随染缘以不达真如法一故则智与
理违忽然念起故名无明。】

「染心者有六种云何为六一者执相应染依二乘解
脱及信相应地远离故二者不断相应染依信相应
地修学方便渐渐能舍得净心地究竟离故三者分
别智相应染依具戒地渐离乃至无相方便地究竟
离故四者现色不相应染依色自在地能离故五者
能见心不相应染依心自在地能离故六者根本业
不相应染依菩萨尽地得入如来地能离故不了一
法界义者从信相应地观察学断入净心地随分得
离乃至如来地能究竟离故。」

【巳上明生因缘竟此正释灭因缘也此中所灭者
乃无明染因境界妄缘而能使因缘灭者是以真
如内熏为因诸佛菩萨为缘也明灭因缘者即推
明觉义三贤十圣及等觉菩萨所断粗细惑也既
明前义乃合三细六粗之相理该九种此开六种
者以六粗中后三种乃凡夫所离虽复名觉即是
不觉故此不列亦依生因缘中意有五种及意识
一种生灭对显故名为六一者执相应染即执取
相也此执取相即分别我执在意识中起自心相
分别计度执为寔我二乘解脱我执巳證真空故
舍此相乃至菩萨十信巳圆发心观察以奢摩他
观不起遍计执性故亦能离二者不断相应染即
763-A¶ 第 381a 页 X45-0381.png
相续相也此相续相即分别法执在意地中起自
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寔法从初正信乃至加行位
中作法空观渐伏渐除入初地初心究竟离故净
心地即初地也以入初地时六七二识皆转下品
之智分别我法二执皆离所谓分别二障极喜无
也三者分别智相应染即智相也此智相即俱生
我执在意地中微细思量从二地至八地初心入
生空真如数数除灭所谓无功用行我恒摧也具
戒地即二地也无相方便地即八地也四者现色
不相应染即境界相也此境界相即俱生法执在
意地中任运起故九地菩萨纯入法空真如了法
如幻得法自在方能离故五者能见心不相应染
即能见相也此能见相亦名智障在意地中微细
起故十地菩萨法空圆成修习毕功慈阴妙云覆
涅槃海成就一切种智得心目在永得离故六者
根本业不相应染即无明业相也此业相即俱生
二执种子在意地中微细熏习异熟识体恒得住
持至等觉后心金刚智起异熟识空一念相应慧
断彼根本无明直入妙觉果海究竟离故不了一
法界下总结成上意也由不了一法界故有此六
种染心今从贤位依相似觉渐渐学断至十圣位
随分觉离乃至入如来地方能究竟永灭固知因
染心而安立圣位若离染心圣亦何有所谓圣名
凡号总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
763-A¶ 第 381b 页 X45-0381.png

「言相应义者谓心念法异依染净差别而知相缘相
同故不相应义者谓即心不觉常无别异不同知相
缘相故。」

【此释前六染心中三种相应三种不相应义也相
应义者虽心念法异而知相缘相同故心念者即
智相相续相执取相也法者即三细中境界相也
虽智相相续相执取相与境界相异不妨随彼境
界染净而起爱与不爱苦乐觉心故曰知相缘相
同故知相即心念也缘相即法也以明离缘无念
故名相应不相应义者以依本觉一念不觉说名
无明即此一念无明顿现三细绝无外境为缘故
云不同前知相缘相同故如是辨明相应不相应
者以显粗细之相也言相应者以心境相向能所
对待故也故列六粗之中所以八地巳前皆能断
尽不相应者惟约即心不觉顿现其相非有相待
故也故名三细所以八地巳后至如来地始能断
尽也。】

「又染心义者名为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无明
义者名为智碍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此义云何以
依染心能见能现妄取境界违平等性故以一切法
常静无有起相无明不觉妄与法违故不能得随顺
世间一切境界种种知故。」

【因上明自性清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其染
心此正释无明染心能障之义亦显离六种染心
763-A¶ 第 381c 页 X45-0381.png
无非断此二障證二种果也故唯识云由断续生
烦恼障故證真解脱由断碍解所知障故得大菩
提染心名烦恼碍者即见爱四住地烦恼能续分
段生死障我空真如令涅槃之理永不现前故云
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根本智即涅槃也以自性涅
槃本无生灭故名根本智无明名智碍者即无明
住地能续变易生死障法空真如令菩提之智永
不现前故曰能障世间自然业智故自然业智即
菩提也以菩提智身虽现尘现刹皆是无作妙力
自在成就故名世间自然业智此义云何下双徵
二义以依染心下释烦恼碍也以一切法下释智
碍也由能见能现妄取境界即违真如无见无现
无取平等法性故名烦恼碍以一切法常静无有
起相即智境也因无明不觉妄自动故与彼常静
之法互相乖违故名智碍下自释相违之意谓不
能随顺世间一切境界种种知故诚谓不如实知
真如法一故耳言智碍者非智有碍以无明碍智
智用不显故名智碍。
问六种染心初一种属第
六意识次五种皆属第七意根然断尽六种染心
即入如来之地宁得但转六七二识五识八识不
转耶答如唯识云分别俱生我法二执皆在六七
二识中起自心相分别计度执为寔我寔法然我
执即烦恼障法执即智障固知断此二障證二种
果只尽六七二识也且菩萨修三大阿僧祇劫无
763-A¶ 第 382a 页 X45-0382.png
非转此六七二识修第一阿僧祇方入初地转六
七二识下品智也脩第二阿僧祗入不动地转六
七二识中品智也脩第三阿僧祇方尽等觉转六
七二识上品智也然五识八识无法无人所缘性
境能缘现量非因中转故云六七因中转五八果
上圆以是之故生因缘中伹明意与意识灭因缘
中但灭意意识中六种染心非无意也。】

「复次分别生灭相者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粗与心
相应故二者细与心不相应故又粗中之粗凡夫境
界粗中之细及细中之粗菩萨境界细中之细是佛
境界此二种生灭依于无明熏习而有所谓依因依
缘依因者不觉义故依缘者妄作境界义故若因灭
则缘灭因灭故不相应心灭缘灭故相应心灭。」

【上虽明生灭因缘未曾简别生灭之相此正释明
以摄凡圣境界粗相与心相应细相与心不相应
解见上文言粗中之粗即六粗中后四相也凡夫
依此执取寻言起业受报故名凡夫境界即觉此
四相者亦名凡夫以不觉心源故粗中之细即六
粗中前二相细中之粗即三细中后二相菩萨在
三贤及八地以前离粗中之细八地以后了细中
之粗故名菩萨境界细中之细即三细中之初无
明业相离此相者入如来地故名是佛境界详明
离此粗细之相巳解见六种染心文中此二种生
灭下总结上意以明从因缘生灭也然诸法本自
763-A¶ 第 382b 页 X45-0382.png
无生依于无明熏习而有生灭所谓依因依缘依
因者不觉义故以不觉为因而生三细之相依缘
者妄作境界义故以境界为缘而长六粗之相如
楞伽云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流注生住
之因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相生
住之因彼经流注生即三细也相生即六粗也固
知离无明则无三细生住之因灭境界则无六粗
增长之缘故云因灭故不相应心灭缘灭故相应
心灭亦如楞伽云若覆彼真寔种种不寔诸虚妄
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相续灭者相续所因
灭则相续灭当知彼经言相灭即相应心灭相续
灭即不相应心灭。】

「问曰若心灭者云何相续若相续者云何说究竟灭
答曰所言灭者唯心相灭非心体灭如风依水而有
动相若水灭者则风相断绝无所依止以水不灭风
相相续唯风灭故动相随灭非是水灭无明亦尔依
心体而动若心体灭者则众生断绝无所依止以体
不灭心得相续唯痴灭故心相随灭非心智灭。」

【因上明因灭则缘灭因缘既灭则相应心与不相
应心俱灭似乎断灭之相故此假设问答以显无
明心相灭非心体智相灭也其中以水喻心体以
风喻无明以动相喻三细六粗法喻自显如文可
知。】
大乘起信论捷要卷上
763-A¶ 第 382c 页 X45-038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