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信论同异集-唐-见登卷二

卷二 第 265a 页

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末


第五建立熏习同异门者唯识论中具足四义方成
所熏亦具足四义方成能熏具足六义方成熏习种
子果以具足四义方成所熏故异熟心王以为所熏
非三性七识及无为等亦具四义方成能熏故唯三
性七识见相以为能熏非异熟心及真如等言所熏
四义者如成唯识第二云一坚住性若法始终一类
相续能持习气乃是所熏此遮转识及声风等性不
坚住故非所熏二无记性若法平等无所违逆能容
卷二 第 265b 页 X45-0265.png
习气乃是所熏此善染势力强盛无所容纳故非所
熏由此如来第八净识唯带旧种非新受熏三可熏
性若法自在性非坚密能受习气乃是所熏此遮心
所及无为法依他坚密故非所熏四与能熏共和合
性若与能熏同时同处不离不即乃是所熏此遮他
身刹那前后无和合义故非所熏唯异熟识具此四
义可是所熏而彼七识等不具四义故非所熏问与
第八相应五数心所若所熏若能熏耶答西方有诤
一难陀论师云心所亦是与王同所熏颂说亦如是
言故俱从主心王唯第八心王圣教之中为所熏耳
二护法论师云心虽为所熏而心所是非所熏亦非
能熏若许所熏者一有情可有六种之体以有所熏
六处故种子亦六故若许能熏者与心王同无覆无
记如何得熏耶不具能熏四义故问若尔难陀设徵
难云若七转识皆是能熏从能熏别种子亦七如何
得成一种耶护法释之虽能熏别而所熏是一故成
一果耳难陀例云我亦如是虽所熏六而从主心王
为一种子成一果耳如是例释其理齐等伹唯识之
宗护法之义是为正义问第八识有四分何分正为
所熏耶答玄隆师云以自證分正为所熏是识体故
(云云)言能熏四义者亦如论云一有生灭若法非
常能有作用生长习气乃是能熏此遮无为前后不
变无生长用故非能熏(与起信论宗异矣说性净不觉内熏义为真如熏习义故
委如下知之)二有胜用若有生灭增势力增盛引发习气
卷二 第 265c 页 X45-0265.png
乃是能熏此遮异熟心心所等势力羸劣故非能熏
(与起信论宗亦异说根本无明熏习义及根本业识熏习义故委如下记)三有增减若有
胜用可增减摄植习气乃是能熏此遮佛果圆满善
法无增减故非能熏彼若能熏便非圆满前后佛果
应有胜劣(与起信论亦稍异矣真如熏习无断绝时常起自在用故佛果亦熏引文如下)
与所熏和合而转若与所熏同时同处不离不即乃
是能熏此遮化身刹那前后无和合义故非能熏唯
七转识及彼心所有胜势用而增减者具此四义可
是能熏而彼第八不具四义故非能熏问七识心心
所皆各有四分皆是能熏耶答有云四分皆是能熏
俱造作故但所熏是主义故相分等是非所熏有云
四分皆能熏者是可非心分皆各熏自种子故故今
四分各有自体义以其四分自体义以为能熏非四
分之用故自体分与自證其义稍异等(玄隆师等作如是说矣)

问四种无记皆是能熏耶答威仪工巧变化此三无
记定是能熏异熟无记有二种一真异熟谓第八识
性羸劣故非能熏二异熟生亦有二种一善恶业所
引六识心及心所是异熟类故性羸劣故故非能熏
所馀方便无记法者皆名能熏说有覆无记熏成赖
耶质种子者如上唯识门言种子六义者亦如论云
一刹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
此遮常法无转变不可有能生用故(此亦与起信论稍异矣许真如
内熏义为佛性正因岂无能生用哉)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
现和合方成种子此遮前后及定相离现种异类互
卷二 第 266a 页 X45-0266.png
不相违一身俱时有能生用非如种子自类相生前
后必不俱有虽因果有俱不俱而现在时可有因用
不生巳灭无自体故依生现果立种子名不依引生
自类名种子故但应说因与果俱有三恒随转谓要
长时一类相续至究竟位方成种子此遮转识转易
间断与种子法不相应故此显种子自类相生四性
决定谓随因力生善恶等功能决定方成种子此遮
馀部执异性因生异性果有因缘义五待众缘谓此
要待自众缘合功能殊胜方成种子此遮外道执自
然因不待众缘恒顿生果或遮馀部缘恒非无显所
待缘非恒有性故种子于果非恒顿生六引自果谓
于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此遮外道执
唯一因生一切果或遮馀部执色心等互为因缘唯
本识中功能差别具斯六义方成种子非馀外谷麦
等识所变故假立种子名非实种子问具此六义诸
染种子当言法尔本有当言熏习始成答西方有诤
难陀论师云诸法种子皆由熏成造因得果理无差
故如华熏麻非无熏成此中道理亦尔设不不待熏
而先有因者亦不待因而先有果若言果无不从因
生者亦可因无不由熏成护月论师云一切诸法各
各自有本性种子不由熏成要先有性方有果故木
中火性为同法喻虽彼熏种子本性而有然由净不
净之业所熏发故种子转有功能方得生果而此新
黑不别生种唯彼本性正为种子如是种子虽无二
卷二 第 266b 页 X45-0266.png
无别依前后位建立二种谓未熏以前名为住自性
界熏发以后说名习增长界既不待熏而先有因亦
不持因应先有果者此义齐许如不持熏先有因性
后待事熏而成事因如是不待因时先有果性后待
彼事因而成事果但此因果二性俱未成其事用是
故通名本性种子耳如涅槃经言因即是果果增即
可用善男子未来之世虽有果报以未受故名之为
因及其受时是名为增由是道理前难能通若说先
无本性种子但由名言熏习成因是则兔角等法亦
应得生因名言熏习成因故护法论师云有二种子
谓新熏种及性界要具此二乃得生果如染法中有
二种子当知净法亦有二种然净法新熏至见道位
初生无漏时方得熏成从此巳上三法同时并头而
生谓初生现行法尔种子及所生无漏现行并此现
行所熏新种子也问此三法之中于何法上假立圣
性耶答初生无漏现行法尔种子上方假立耳若见
道以前法尔种上立者凡亦应名圣若新熏种子上
立者初刹那位不可名圣若现行上立者出观之位
不可名圣无漏间断有漏杂起故八地以上即不如
是以人空无漏相续故伹其有漏杂起种子三种习
气所摄言三种习气者如唯识第八云一名言习气
谓有为法各别亲种名言有二一表义名言即能诠
义音声差别二显境名言即能了境心心所法随二
名言所熏成种作有为法各别因缘二我执习气谓
卷二 第 266c 页 X45-0266.png
虚妄执我我所种此有二种一俱生二分别随二我
执所熏成种令有情等自他差别三有支习气谓招
三界异熟业种此有二种一有漏善二不善业随此
二业所熏成种令六道报差别应知我执有支习气
于差别果是增上缘问此三种习气但有漏种子耶
若亦有无漏种子耶答私师云有说无漏种子名言
熏习所摄有说无漏种子非为三种熏习所摄三种
熏习依有漏说所以然者一切有漏由名言随眠所
随逐故由名言熏习差别无漏不然直由后得智数
习力故其□立等令差别故又由法性尔故差别等
三种熏习对八识及世等十一识广说义相如十门
唯识要童见之(起信论宗无漏之法亦有三种熏习如下可知)问此论之宗
法尔无漏种子一切有情皆具有耶答从无始法尔
具菩萨法尔无漏种子名为菩萨性具三种法尔无
漏种子名为不定性具独觉法尔无漏种子名为独
觉定性具声闻法尔无漏种子名声闻定性无三乘
法尔无漏种子名为无性众生尽未来际轮回生死
都不成三乘之圣故名无性二乘定性入于无馀灰
身灭智和同清净真如法界不随有情数亦不随非
情数故名定性其不定性者佛菩萨之缘回心向大
遂成佛果故名不定性等广明斯义如基师抠要各
引圣教恐繁不集以任博达矣今依此起信论宗汎
论染净互熏相生不断略有四种熏习义一净法熏
习所谓生灭门内性净本觉是名净法华严香象以
卷二 第 267a 页 X45-0267.png
三义故云净法一约体本来净故二约相以内熏故
令返染成于始净故梁摄论云能成立者谓真如十
种功德所成立者谓十种新生正行也三约用熏习
应机成净缘也二根本无明熏习所谓一切染法因
其六染及九相等皆以无明熏动一心之海所令起
故故皆因无明而有也三无始妄心熏习所谓业识
等及分别事识等若约其本但业识也四妄境界熏
习所谓六尘是事识之境所以净法说一染法说三
者香象和上云由此染法自性差别依托因缘故具
说三种净法对染虽成义而其体用竟未差别故但
明一种为明上诸义论中云复次有四种法熏习义
故染净法起不断绝云何为四一者净法名为真如
(象龙同云生灭门中真如也非真如门以无熏生义故)二者一切染因名为无
明三妄心名为业识(象云亦通事识及梨耶业识今据其本故但言业识)四者
妄境界所谓六尘(巳上略引一熏习名举)熏习义者如世间衣
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熏习则有香气(巳上即释熏习名此
则喻也)此亦如是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伹以无明而熏
习故则有染相香象释云以熏习故有染相者显真
无相随熏现又显妄法无体故伹云相又当相自无
返流之用故云相不云用也此约随流生灭门说此
释经中如来藏为无始恶习所熏生灭等论云无明
染法实无净业伹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用香象
释云此是生灭门中本觉真如故有熏义真如门中
则无此义由此本觉内熏不觉令成厌求返顺真故
卷二 第 267b 页 X45-0267.png
云用也此释经中由有如来藏能厌生死苦乐求涅
槃也涅槃经云阐提之人未来佛性力故还生善根
言佛性力者即此本觉内熏之力耳由此文故此论
之宗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成佛果其五种性等
者就习性门亦就依持门等具如香象教分记及丘
龙十门和诤论见之。

汎论熏习义有其二种一习熏谓熏心体成染净等
二资熏谓现行心境及诸惑相资等然总欲明此熏
习义先明染法熏习义后明净法熏习义所言染法
熏习义者略有六义从浅至深以明其义一妄境界
熏习义有二种义一增长念熏习谓由境界力增长
事识中智相相续相法执分别念也二增长取熏习
增长事识中执取相计名字相谓人我见爱烦恼也
由此二义则明由境界熏动妄心也二妄心熏习义
亦有二种一业识根本熏习香象云此以业识能资
熏住地无明迷于无相能起转相现相等相续令彼
三乘人虽出三界虽事识分段粗苦犹受梨耶变易
行苦然此细苦无如来有伹为简细异粗故巳离粗
苦时相显处说故论云一业识根本熏习能受阿罗
汉辟支佛一切菩萨生灭苦故由此文故此论之宗
入无馀涅槃定性二乘亦有三种馀谓烦恼馀业馀
果报馀永不灭身心等必经八万劫等后发菩提心
必成佛果故涅槃经如来性品云二乘之人八万六
万四万一万劫住处名为涅槃无上法王所住之处
卷二 第 267c 页 X45-0267.png
名大般涅槃案云入其无馀虽灭现识赖耶分别事
识重所感苦而自然有业识苦赖耶及业识根本熏
习所感细苦故具如馀处二增长分别事识熏香象
云由此事识能资熏习起时无明起见爱粗惑发动
身口造种种业受凡夫分段苦也故论云二者增长
分别事识熏习能受凡夫业系苦故三无明熏习亦
有二义一根本熏习香象云根本不觉熏动真如成
业等诸识伹今举初故论云业识也此中广可说大
乘秘密四相并如二德起信论记见之故论云一者
根本熏习以能成就业识义故(且举初故云业识义耳实亦在转识现识
等)二所起见爱熏习谓枝末不觉熏习心体成分别
事识但末从本生故云所起胜鬘经云无明住地能
起一切住地烦恼也又有经云无明力最大能动一
法界遍二生死等问楞伽经及此起信论说业识等
者是阿赖耶既有业根本识熏习然深密等诸经及
唯识等论云阿赖耶是无覆无记是虽所熏而非能
熏此论之中阿赖耶识中□不觉义谓根本不觉枝
末不觉等既与无明相应亦可非所熏若许尔者违
诸经论阿赖耶识具所熏四义故为所熏等故答丘
龙会云然此识中想数为首取相分别即不了达无
相真如故名法执亦名无明非推求性计度实有故
无慧等馀心数法又此妄想最初极微细唯与大圆
镜智相违是故不妨诸转识智由此义故亦能受是
无记故非极香臭之所记故如人衣等仙即觉臭而
卷二 第 268a 页 X45-0268.png
亦能受香臭所熏非极臭故此识亦尔如摄论云无
记者不可记极香臭义故令此中约巨细道理故赖
耶亦有通法执与一心相违取谓分别故亦为能熏
彼唯识论等约粗相道理故赖耶是无覆无记无执
障亦唯为所熏耳故瑜伽及深密等经建立心意识
秘密善巧等既言秘密善巧岂如言可取哉问若尔
何故诸论之中阿赖耶识无执障故名无覆无记若
有妄想者是应不善亦可与痴数相应答无别无明
等故亦无与慧等心所相应故不云不善唯与遍行
五数相应无与馀心所相应义亦唯识论中约可思
议熏义唯以赖耶为所熏则简真如常法等以七转
识三性见相为能熏则简异熟无记等今此起信论
中约不思议熏义以真如法亦为所熏亦为能熏业
识等赖耶亦为能熏亦为所熏染法熏习六义之中
更互相望而为能所熏故亦约熏动义及熏生义等
广可分别故楞伽云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等乃至广
说香象解云不思议熏者谓无明能熏真如不可熏
所而能熏故名不思议熏又熏即不熏不熏之熏名
不思议熏不思议变者谓真如心受无明熏不可变
异而能变故云不思议变又变即不变不变之变名
不思议变是现识因者于中亦有转业识举粗兼细
故名现识取种种尘者即此现识所现种种境界还
能动彼心海起诸事识之浪故也无始妄想熏者即
卷二 第 268b 页 X45-0268.png
彼和合心海之中妄念习气无始巳来熏习不断此
尘及念熏动心海种种识生故名分别事识因等也
第二明净法熏习者香象云总而论之略有二义一
真如内熏无明令成净业此则本熏二即此净用返
熏真如令增势力此则新熏为此义论云云何熏习
起净法不断所谓以真如法故能熏习无明(此则本熏)
熏习因缘力故则令妄心厌生死苦乐求涅槃(此则新熏)
集者案云此论意真如本觉之体内熏于无明冥起
净用之义是名本性其所起之净用还熏于本觉之
体更令起修生之果是名新熏彼唯识论中于此新
熏更分法尔新熏二义谓其真如所起之净用新熏
从无始法尔展转资熏无有断绝名为法尔种子其
本觉真如无始故净用亦无始其净用渐增至见道
位證一心性还起净德此净用更熏种子护法论师
且得此义矣然其真如所起净用是虽无始而以用
望体体是本有而用新熏此新熏净用为正因缘能
生始觉之果以修因得果之道理无差故即此净用
上虽分新熏法尔义而其新熏法尔望本觉内熏之
体唯新习所成故但名新熏难陀论师义且得此理
矣然此净用为生果正因而其真如无内熏者不能
起净用其净用者必从本觉内熏起若无体时用亦
无故故生其果者必从本觉之性熏故唯本性也护
月论师义且得此门矣由如是义故丘龙和上云若
依作因受果之门新熏种子正为因缘于生自果有
卷二 第 268c 页 X45-0268.png
功德故彼本性者直是果法可生之性而于生果无
有功能但名果性不名为用故若依此门唯有新成
种子而无本性种子彼新熏师意得此门也若依从
性成果之门唯本性界正为种子以是果法之自性
故新熏不作果法自性故约此门彼新熏习伹能熏
发本性种子不能则成自体种子其唯本有种子意
得此门也若就和合生果门者新熏种子唯有功能
如其无性果则不生生果由性性即为因虽有本性
若无新熏则无功能功能生果岂非种子故依此门
则当说云有二种子共生一果其新薰法尔并立一
果师意得此门也故此起信论会诸宗义以为论致
矣若偏执言者无所不非若得意说者无所不是一
心二门之妙术于兹验矣然此净法熏习别而论之
有二种熏习是二熏习各有二义言二种熏习者一
妄心熏习义二真如熏习义妄心熏习二种义者一
分别事识熏习二意熏习真如熏习二义者一自体
相熏习二者用熏习初妄心熏习中分别事识熏习
者论云依诸凡夫二乘人等厌生死苦随力所能以
渐趣向无上道故香象云分别事识即意识也以此
识不知诸尘唯是识故执心外实有境界凡夫二乘
虽有发心趣向解脱而犹计生死可厌涅槃可欣不
了唯心道理仍后由此作意力久远后还得菩提故
云分别事识熏习乃至渐向无上道故言意熏习者
若就本而言名为业识通而论之五种意也(赖耶三识及智
卷二 第 269a 页 X45-0269.png
识相续识五种意矣)以诸菩萨知一切法唯是识量舍彼事识
外计分别既了唯心趣理速疾异前渐悟故云论二
意熏习谓菩萨发心勇猛速趣涅槃故问此中妄心
既并熏习真如起返流行意熏既属赖耶如何能自
发心修行答前凡夫二乘不觉赖耶但依分别事识
资持力而发心修行以不违本故向大菩提疏而且
远故云渐也此菩萨既了赖耶本识即依此识资持
力方得发心修行以了本故向大菩提亲而且近故
云速也此约所依相资辨熏非各自发心等此意显
者其净用菩提心是从本觉内熏起此无明所起之
心还非起于净业但约此识之位以辨熏习耳实本
觉心之所起故故云约所依相资辨熏等矣真如熏
习中自体相熏习者论云从无始世来具无漏法备
有不思议业作境界之性依此二义恒常熏习以有
力故能令众生厌生死苦乐求涅槃自信巳身有真
如法发心修行香象解云不空本觉名无漏法此法
冥熏众生非物能了故云不思议业也此中业者是
冥熏作用也作境界性者明非直熏彼妄心令其厌
求成能观智亦乃与其观智作所观境界也以此二
法等者显熏功能谓此心境二义亦可此体相二法
冥熏众生以有力故令起厌求等行言自信等者明
依熏起修行之相也言真如熏习中用熏习者论云
用熏习者即是众生外缘之力如是外缘有无量义
略说二种云何为二一者差别缘二者平等缘等香
卷二 第 269b 页 X45-0269.png
象解云差别缘者为于凡等事识熏习而作缘谓现
形不同故云差别亦可与差别机为缘故也谓三贤
以上乃至诸佛能作此缘言平等缘者为诸菩萨业
识熏习而作于缘谓唯现佛身平等无二故云平等
亦可与平等心机为缘故也谓初地以上乃至诸佛
要依同体智力能依作此缘故论云平等缘者一切
诸佛菩萨皆愿度脱一切众生自然熏习恒常不舍
以同体智力故问此之二缘何故名为真如用熏习
耶答其佛菩萨等皆是我一心所现更无别法是真
如本觉用大义故故大璎珞经云自见巳身当果诸
佛摩顶说法身心别行不可思议又此论云以不知
转识现故见从外来取色分齐等故我一心本觉田
熏习即为佛菩萨等耳问此染净二熏习若有穷尽
耶亦无断尽耶答香象云染法违真无始有终故穷法
界之源其染法熏亦有终尽净顺理有始无终虽既
成佛而起净法熏亦无终尽以起应化不思议用无
断尽故故论说此尽无尽义云复次染法从无始来
熏习不断乃至得佛后则有断净法熏习则无有断
尽于未来此义云何以真如法常熏习故妄心则灭
法身显现起用熏习故无有断问既成佛果虽穷心
源而净法熏习无有断尽者前后佛德可有胜劣前
佛久熏习故答唯识之宗理法身是虽一味而智法
身前后别取譬如灯光重重不相障碍虽周遍而不
离乱今此起信论前后之佛皆是一心更无别体伹
卷二 第 269c 页 X45-0269.png
以妄想分别故各谓自他殊若息妄论真前后无差
其始觉之佛还同本觉无始觉之异故无前后胜劣
之过故华严云众生妄分别是佛是世界若解真实
者无佛世界既穷一心之真源达万像之中实故无
佛界之殊岂有佛身之别哉又论云始觉者即同本
觉既到法界之源无迷悟之异岸何有本始之别流
故云即同本觉矣问此起信论染净熏习具足种子
六义耶答准香象缘起六因童亦得具足故其教分
记中卷云若尔现行为种子因岂得有六义答随胜
不具如摄论等说种子有六义此约大乘初教若约
终教缘起秘密义皆具此六义以此教中六七识等
亦是如来藏随缘义无别自性故七识亦具本识中
六义也思之委释六义如具六因章裁繁不集问唯
识论宗法尔种子者是约有为性此论法尔性者是
约无为性以何圣教以为龟镜哉答宝性论云真如
性者如六根聚经中说从无始世来毕竟究竟诸法
体故无上依经亦有此文此则约无为性明无始法
尔义故以为證矣瑜伽论云六度殊胜有如是相无
始时来展转传来法尔所得等此则约有为性明无
始法尔义故准此文二论之宗各殊知矣。

第六建立三身同异门者唯识论中清净法界四智
心品总是五法名为法身此法身之中别开三身清
净法界为自性身合自他受用名为受用身合净秽
立化身名变化身故论第十卷云此牟尼尊所得二
卷二 第 270a 页 X45-0270.png
果永离二障亦名法身无量无边力无畏等大功德
法所庄严故体依聚义总说名身设此法身五法为
性非净法界独名法身二转依果皆此摄故如是法
身有三相别一自性身谓诸如来真净法界受用变
化平等所依离相寂然绝诸戏论具无边际真常功
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
法所依止故二受用身此有二种一自受用谓诸如
来三无数劫修集无量福慧资粮所起无边真实功
德及极圆净常遍色身相续湛然尽未来际恒自受
用广大法乐二他受用身谓诸如来由平等智示现
微妙净功德身居纯净土为住十地诸菩萨众现大
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彼受用大乘法乐合此
二种名受用身三变化身谓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
量随类化身居净秽土为未登地诸菩萨众二乘异
生称彼机宜现通说法令各获得诸利乐事等乃至
广说以五法性摄于三身异说繁广具如彼说亦如
基师法苑三身义章然约论意论常无常者法身是
常以自性故亦是无常以离不离故修生功德是无
常以从因生故是有为无漏故亦得是常以无间断
故相续起故庄严论云自性无间续三佛俱常住等
今依此起信论凡夫二乘所见六道差别之相名为
应身十解以上菩萨所见离分齐色名为报身远离
色心之异泯一异之差别诸法之总体非理非智无
碍之真名为法身故论云复次真如用者乃至又无
卷二 第 270b 页 X45-0270.png
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谓诸佛如来是法身智相之身
第一义谛无有世谛境界离于施作(巳上明法身矣)但随众
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此用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
依分别事识凡夫二乘心所见者名为应身以不知
转识现故见从外来取色分齐不能尽知故二者依
于业识谓菩萨从初发心意(十解初发心住名初发意)乃至菩萨
究竟地心所见者名为报身身有无量色色有无量
相乃至随所示现即无有边不可穷尽如是功德皆
因诸波罗蜜等无漏行熏及不思议熏之所成就具
足无量乐相故说为报又凡夫所见者是其粗色随
于六道各见不同种种异类非受乐相故说为应身
等广如彼说然依此论意论常无常等者香象云即
有二义先别明后总说别中修生功德是无常以修
生故亦即是常一得巳后同真如故何以故本从真
流故无明巳尽还归真体故梁摄论云无不从此法
身流无不还證此法身等又云犹如虚空遍满一切
色际无生住灭变异如来智亦尔遍一切所知无倒
无变异等是故当知非直无间断故以为常亦则同
真如不变常也法身是常以随缘时不变自性故亦
是无常以随染起故何以故以诸功德既并同真是
故起用唯是真作故此起信论中报化二身属真如
用摄又云众生心净法身影现等又云复次本觉随
染分别生二种相与彼本觉不相舍离谓一者智净
相二者不思议业相乃至广说者由此法身随缘义
卷二 第 270c 页 X45-0270.png
故是故功德差别得成由不变义故是故功德无不
即真以举体随缘令相不变二义镕融无障碍故是
故佛果即常无常具足四句或非四句随义应知问
若尔如何说非一异也答唯识论中以真如遍故智
證真如故非异也有为无为不同如故非一也今此
起信论中以德有二义一缘起现前义以三无数劫
功不虚故二无自性义以离真如无体故此中初义
与法身随缘后义与法身不变是非异门以是举体
全收又此初义与不变后义与随缘是非一门以义
差别故是则不动非异明非一也问如是二宗皆为
乖角如何和会以为论宗答香象会初约大乘始教
后就大乘终教教有浅深故无过失也丘龙和会报
化身经论异说云如同性经说秽土成佛名为化身
净土成道名为报身金鼓经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等相名为应身随六道所现之身名为化身依摄论
说地前所见名为变化身地上所见名受用身尔此
起信论中凡夫二乘所见六道差别之相名为应身
十解菩萨所见离分齐色名为报身所以如是不同
者法门无量非谓一途故随所施设皆有道理故如
摄论中说地前散心所见有分齐相故属化身今此
论中明此菩萨三昧所见离分齐相故属报身由是
道理故不相违也集者云唯识论中约可思议熏因
果及依持门明理法身及智法身虽不离而理无为
智有为体用差别等今此起信论中就不思议熏因
卷二 第 271a 页 X45-0271.png
果及缘起门说三身虽别而报化身是真如用大也
以理即是智智即是理故经云第一义空名为智慧
等以色即是心心即是色故论云即此法身是色体
故能现于色所谓从本巳来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
故色体无形说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说名法身遍
一切处所现之色无有分齐随心能示十方世界无
量庄严各各差别皆无分齐而不相妨此非心识分
别能知真如自在用义故等广明义相具如馀处且
论同异略他斯止。

第七建立执障同异门者唯识论中人执为首根本
烦恼忿恨覆恼等诸随烦恼是为烦恼障之自性其
眷属者彼相应法及所发业并所感果相从通入烦
恼障体所知障者法执为首妄想分别及与法爱慢
无明等以为其体论助伴者彼相应法并所取相亦
入其中若依八识分别烦恼障体不与阿赖耶识相
应唯共七转识起于中爱与无明通七种识慢通二
识瞋唯不通第七末那疑及四见唯在意识萨迦耶
见在意意识萨迦耶中有二行相所谓我行及我所
行如是二行亦通二识意识二行义在可见末那二
行异说(云云)护法论师云直缘赖耶见分计为我我所
乘语势故说我所言等难陀论师等云缘阿赖耶识
自体而作我行兼缘彼识体上诸相分作我所行等
大乘基等取前说以为正义元晓师等取后释以为
正义释难会违具如其二障章见之若依三性分别
卷二 第 271b 页 X45-0271.png
障体者三性法门乃有多种且依一自性门说色无
色界一切烦恼及欲界末那四惑皆是有覆无记性
摄五识所起贪恚痴等是不善性不善意识之等流
故欲界意识所起之中若分别起一切烦恼悉是不
善任运起中身边二见是无记性爱慢无明能发修
断不善业者是不善性结生之时微细现行是无记
性瞋恚一种唯不善性等随烦恼中寻伺恶作睡眠
此四通于三性而在善中非必是随烦恼性如于梦
中修无漏道此中睡眠数非惑性故其馀三种准此
可知放逸等十及谄诳憍唯通不善有覆无记忿恨
覆恼悭嫉与害无惭无愧如是九种唯不善性此中
无惭无愧论其自性遍行一切不善心中若说增用
愧通一切惭未必通然此随烦恼略由四相差别建
立谓无惭无愧亦通不善心起放逸掉举惛沉不信
懈怠邪欲胜解邪念散乱不正知此十通一切染污
心起通一切处三界系忿恨恼嫉谄诳憍害此十各
别不善心起若一生时必无第二如是十种皆欲界
系除谄诳憍由诳及谄至初静虑憍通三界此并前
二若在上地唯无记性寻伺恶作睡眠此四通三性
心非一切处非一切时若有极久寻求伺察便令身
疲念失亦是劳损是故寻伺名随烦恼此二乃至初
静虑地恶作睡眠唯在欲界烦恼障相略说如是所
知障相者护法论师等云法执无明唯在第七第六
二识不通馀识推求性故法爱恚等非见所摄不推
卷二 第 271c 页 X45-0271.png
求者亦通五识然具法执不通赖耶若此识中有法
执者成法我见有无明等不相应唯与五法相应又
若此识有法执者无所熏故应念念失不待对治即
成大过又法空观初现前时此亦应断障治相违不
俱行故若尔所馀有漏种子应无所依所修功德应
无熏习无所熏故亦不可言熏习镜智非无记故犹
未得故故知法执不通此识若于三性中唯在不善
有覆无记虽复不染二乘圣道而有染覆菩萨道故
由此义故亦名有覆亦名无覆一体二名所望别故
不通四种一向无覆无记心中于转识中异熟果者
与异熟识性类同故分别力劣不能执故威仪等心
不坚执故非普遍故又亦不通一切善心与无明等
性相违故必与无痴善根俱故如瑜伽说无明有二
一者不善二者无记又有二类一者染污二不染污
不言有善故等若约缠及随眠正习及心心所等五
法分别二障者具龙章治断二障位地等殊具如唯
识第九第十及建立位行门问烦恼障中何之烦恼
能发引业及发生业耶答通而论之一切烦恼皆发
引业亦发生业于中别取其最胜者无明能发引业
爱取能发生业言发引业者发现起业发生业者发
种子业由能熏先行种子令成能转为有故引业能
发则有二种发罪业时现缠能发福不动业随眠能
发发生业时罪福不动皆有现行爱取能发又发引
业中俱生烦恼发别报业唯分别起随其所应能发
卷二 第 272a 页 X45-0272.png
三种总发引业等问何之烦恼能结生耶答通相而
言自地所有一切烦恼皆能结生论最胜者唯由俱
生无记我爱结生相续所结之生不出二种一者正
生二者方便生结正生时亦有二种生有色界中有
时结生无色界死有时结结方便生唯在死有然临
死有心有其三位谓前三性心位其次染污心位最
后异熟心位此中初二是在意识最后一心是异熟
识又三性心位非结生时后之二心是结生位又后
二中初是现缠结生之位后是随眠结生位也如瑜
伽等广说问二执与二障有何差别答执狭而障宽
障除赖耶而有七识执唯在意意识故又执本而障
末由内我故外起贪嗔等障故问此二障者若别体
耶若同体耶答同体异用故立二名问异用二名其
义如何答烦恼障者贪嗔等惑能感界内之报逼恼
有情令离寂静遮止有情不出生死故云烦恼障所
知障者法执等惑遮止智性不成现观覆弊境性不
现观心由是义故名所知障然烦恼少分有障于境
智而不遮无上菩提虽巳断此不得彼故所知障亦
少分有感生死而不蔽于二乘涅槃虽不断此而證
离故一体异用以名二障矣今依此起信论六种染
心是烦恼碍体根本无明是智碍体言六染者一执
相应染即是意识见爱烦恼所增长义粗分别执而
相应故二不断相应染五种意之中相续识法执相
应相续生起不断即相续异名三分别智相应染即
卷二 第 272b 页 X45-0272.png
五种意中第四智识四现色不相应染即五种意中
第三现识五能见心不相应染是五种意内第二转
识也六根本业不相应染是五种意内第一业识此
中初二在于六识第三一染在第七识后之三染俱
在第八此论所言烦恼碍六染之中巳摄唯识所说
二障皆尽根本无明者彼六染心所依根本最极微
细冥闇不觉内迷自性一如平等未能外向取差别
相故无能取所取别异与其真明其相太近故此无
明于彼最违如沙弥与上座近也于生死中无有一
法细于无明而其本唯此为元忽然始起是故说名
无始无明如本业经云其住地前便无法起故名无
始无明住地此论下云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
忽然起念名为无明故此言无前及忽起者非是望
时节前后唯是横论细粗缘起如是无明虽非与异
熟识相应而为作本和合不离故依此识方说其相
由是摄在赖耶识位二碍体性略说如是论文云染
心义者名为烦恼碍能障真如根本智故无明义者
名为智碍能碍世间自然业智故香象解云照寂妙
慧如理之智名根本智染心喧动违此寂故名染心
为烦恼碍以烦动恼动故后得如量之智名世间业
智以无明昏迷无所分别违此智用名为智碍此且
依本末相依门以所起染心为烦恼碍能起染心之
无明名为智碍不约人法二执以明二碍故异前宗
此论中所说二执亦异前论论对治邪执分云一切
卷二 第 272c 页 X45-0272.png
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是我见有二种
云何为二一者人我见二者法我见人我见者依诸
凡夫说有五种云何为五一者闻修多罗说如来法
身毕竟寂漠犹如虚空以不知为破著故即谓虚空
是如来性等乃至第五者闻修多罗说依如来藏故
有生死依如来藏故得涅槃以不解故谓众生有始
等法我见者依二乘钝根故如来伹为说人无我以
说不究竟见有五阴生灭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槃
等问此论所说五种人执既并于真如法上计云何
说为人我执耶香象解云此有二释一云此是初学
凡夫有人我者作此执故云我人执也二云由如来
藏中有二义一是本觉义即当是于人上妄计故云
人执二是理实义当所观之法今据初义故说人执
法执如常执色心等法是实有故名为法执耳问此
论之中所说二碍盖有发业结生功能耶答亦有此
义何者无明住地发无漏业能受界外变易生死此
是无作四谛道理如前所说唯识之宗直有作四谛
门也所以彼宗中不立变易别因顿悟菩萨资助广
果天现身因以令与果渐悟菩萨若第四果回心者
资助欲界现身因以令与果若前三果者有二种释
一云如顿悟人未断上界惑故一云虽未断上界惑
而既伏离更不受生故助欲界现身因以令微妙往
大自在宫以成佛果今依此起信论宗立别因果故
论四种熏习中云业识根本熏习能受三乘三种意
卷二 第 273a 页 X45-0273.png
生身业如胜鬘经云又如四取缘有漏业因而生三
有如是无明住地缘无漏业因生阿罗汉辟支佛大
力菩萨三种意生身故总说虽然于中分别者丘龙
解云此中所发无漏业者方便道中分道善根不为
三漏所发所润不受三有故名无漏当知集谛有其
二种谓有漏集谛无漏集谛所生苦谛亦有二种谓
有为苦谛无为苦谛如宝性论云云何名为世间以
三界相似镜像法故此明何义依无漏界中有三种
意生身应知彼因无漏善根所作名为世间以离有
漏诸业烦恼所作法故亦名涅槃依此义故胜鬘经
云有有为世间有无为世间有有为涅槃有无为涅
槃故能发业中亦有二种一无明住地能发引业二
爱取习气能发生无明住地所以能发引生死业者
由此无明迷自心性本无起动终无变异缘此势力
堪能发起感生意生身变易生死业菩萨见道永离
能所随分通达本无起动是故虽有无明而不成感
生之业由此势力其后所起方便道等亦应不成感
生之业例如二乘见道巳后虽有俱生我见无明而
不得成总报之业当知此中道理亦尔所以人执习
气法执分别不能发此无漏业者若于二乘不无此
义但菩萨方便道中为对治彼修无漏业障治相违
故此亦如是无明住地非无漏业所能伏灭是故能
发如是无明通发三乘无漏引业故唯说此为方便
也发生业时唯能润业发能取种子令成能与非发
卷二 第 273b 页 X45-0273.png
现起无漏之业由是义故爱取习气妄想分别能发
生业如智度论说阿毗跋致菩萨习气力故受法性
生身是显发生业义宝性论云缘相者谓无明住地
与行作缘如无明缘行此亦如是故此明发引业义
又彼论云缘彼无明住地缘细想戏论习因无漏业
生于意法是文俱显二种发义次明结生相续力者
罗汉独觉受彼生时我爱习气在随眠位结生相续
若诸菩萨智力所引结生相续不须习气此中结生
及发生业是烦恼碍功能此等皆在六染中故发引
业者是智碍力无明住地非六染故又此智碍别有
二种殊胜功能一此无明动真如流转生死如经说
言即此法身流转五道说名众生此起信论云自性
清净心因无明风动故二此无明能熏真如变生一
切识等如楞伽经云不思议熏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此论文云真如净法实无于染但以无明而熏习故
即有染相故由有如是二种力故能作二种生死依
正如夫人经云此三地彼三种意生身生及无漏业
生皆依无明住地有缘非无缘故当知无明其力殊
胜如偈中说般若力最胜能至无所为而无不为故
一切生死中无明力最大能动一法界遍生二生死
诸门分别委如丘龙二障章。

第八建立位行同异门者唯识论中立五种位谓以
信等四位为资粮位十回向后别立四善根为加行
位真相二见道名通达位馀皆名为修道位矣其佛
卷二 第 273c 页 X45-0273.png
果位为究竟道矣又等觉妙觉亦同为究竟然其地
前亦有四十心以其十信亦成位故故彼论第九云
何谓悟入唯识五位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
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三通达位谓诸菩萨
所住见道四修习位谓诸菩萨所住修道五究竟位
谓住无上正等菩提等广说位相矣然大乘基等一
类诸德判此五位以为四不退一十信第六信为信
不退以云不退心故二十住第七住巳上为位不退
以不起邪见故三初地以上名證不退以證真理故
四八地以上名行不退以无功用行故然瑜伽论云
若诸菩萨住胜解行地名下品成就住净胜意乐地
名中品成就住随决定究竟地名上品成就若菩萨
住下品成就犹往恶趣此尽第一无数大劫乃至广
说由此论文香象判云亦可菩萨地前总说为退以
其犹堕诸恶趣故又依佛性论菩萨至十回向方皆
不退也问若尔何故十信第六信心名不退心耶香
象华严明难记会云以思不退未成不退是名不退
心耳问若尔何故起信论云十解巳上皆名不退耶
答二论宗浅深异故委如下说其位中行相者如瑜
伽云胜解行住菩萨转时何行何相或时具足聪慧
于其诸法能受持等或于一时不能如是等乃至广
说或于一时于大菩提巳发心而后退舍等如是等
类名胜解行住其十地中初地巳上七地以还有二
种根渐悟菩萨为智增上顿悟菩萨为悲增上八地
卷二 第 274a 页 X45-0274.png
以上无二根性悲智平等无功用故问若八地巳上
悲智平等无漏观心一切时续者如何说有超劫如
释迦佛第三劫初逢燃灯佛布发掩泥超于八劫第
三劫满修相报初逢胜观佛亦弗沙翘足赞叹超于
九劫答唐慧沼师略存二解一云或有一类住游观
心多或耽灭定久对此有超问若尔如何八地巳上
刹那刹那转增进耶答据八地上住出巳后长时而
说问若尔如何云初地巳上入住出心各各齐等答
若据作意即功力齐不同地前设作意时力用不等
若执皆齐如何得说智增悲增及于烦恼怖不怖别
(巳上一解了)一云悲增智增怖不怖类地地各齐然说超
者以智望悲增者说超问若尔智增望悲者自得成
超何须说彼布发等耶答此等超增是故遍说(第二解了)
或是化相方便说超非是实尔何以故八地巳上他
受用土中何处有泥土须发掩何有石窟作佛安禅
问若尔三僧祇于智悲增何者而说答据智增者然
三祇中地前伏惑而不故留随惑受生故初地巳上
故方留惑以自在生故不随惑故但是第六识俱起
惑耳非第七识时时间起故(上且述异下自彰)今依此起信
论亦说菩萨十地差别而不以见修等名说又于地
前伹有三贤其十信是行非位故未得不退故故分
别发趣道相中云信成就发心者依何等人修何等
行得信成就堪能发心所谓依不定聚众生乃至修
行信心径一万劫信心成就得发心者入正定聚毕
卷二 第 274b 页 X45-0274.png
竟不退名住如来种性中正因相应等丘龙解云十
信以前名邪定聚十住巳上名正定聚其二中间名
不定聚即十信行也又仁王经云习忍以前行十善
菩萨有进有退犹如轻毛随风东西等在此修行经
十千劫入十住位方得不退依如是等文象龙二德
云今依此论十住之初即不退堕下二乘地况诸恶
趣及凡地耶问若尔何故本业璎珞经云舍利弗法
才王等十住第六住有退入凡夫不善法中等答今
此起信论释彼经文为示现退也故论释发心住相
云如修多罗中或说有退堕恶趣者非其实退但为
初学菩萨未入正位而懈怠者恐怖勇猛故又是菩
萨一发心后远离怯弱毕竟不退堕二乘地等其位
中行相者今此论中云三贤初中位小分得见法身
能于十方世界八相成道利益众生又以愿力受身
自在亦非业系又依三昧得少分见佛报身以知法
性无悭贪故随顺行檀波罗蜜等故论释发心住云
菩萨发是心故则得少分见于法身故随其愿力能
现八种利益众生乃至随其所生与微垢相应亦非
业系以有大愿自在力故等广说矣是故当知此中
行位与前论宗浅深之相显然殊矣其地上行倍前
可知然略明其行相者起信论云證发心者从净心
地乃至菩萨究竟地是菩萨于一念顷能至十方无
馀世界供养诸佛乃至或示超地成正觉以为怯弱
众生故或说我于无量阿僧祇劫当成正觉以为懈
卷二 第 274c 页 X45-0274.png
慢众生故能示如是无数方便不可思议而实菩萨
种性根等发心则等所證亦等无有超过之法等集
者云如唯识瑜伽等论初地菩萨一念之顷往百佛
世界今此论中一念之顷往十方无馀世界亦彼论
中初地巳上七地巳还有悲智二根性殊今此论中
无其二性之别故云种性根等问若此论中种性等
故悲增上智增上二性者何以故智度论等好多成
就佛法菩萨好多成就众生菩萨耶答香象解云为
显有功用无功用二位差别寄说二根□□实不如
是若悲增上其慧必劣劣慧导悲悲应滞见滞见之
悲岂名增上纵悲智齐均尚不名悲增上况以劣智
导悲而言增上若智增上悲劣劣悲导智智应滞寂
滞寂之智何名增上以诸菩萨从初以来异凡小故
悲智相导念念双修如车二轮鸟之两翼何得说有
增减耶当知由此大乘始终二教粗细异故有二生
死非由悲智互增上故若言彼智增上者有小乘习
怖诸烦恼故永伏者若于地前未證真如可约本习
容有此类以未纯熟故初地以上行解纯熟同證同
修同断如何得有如是差别故此起信论云地上菩
萨种性发心修行皆等无差别等问前建立执障门
中二障与二碍若断位差别耶若二论无异耶答唯
识中说二障断伏相者委如彼论第九十卷然总而
显之烦恼障中不同二乘约果分品但于二障分别
起者地前伏现行初地真见道时一刹那中顿断彼
卷二 第 275a 页 X45-0275.png
种其俱生中烦恼障种初地以上自在断留不故断
何以故润生摄化故不随二乘地故为断所知障故
为得大菩提故是故摄论云由惑至惑尽證佛一切
智等其所知障行相细故正障菩萨道是故地地别
断要至佛地方得总尽由是即说二障修惑俱至佛
地故对法论云又诸菩萨于十地修道位中唯修所
知障对治道非烦恼障得菩提时顿断烦恼及所知
障顿成阿罗汉及如来(巳上六识相应烦恼等障伏断位次耳)其末那
俱生行相细故亦同前至佛地方尽矣问其二障修
惑诸识相应地上现行有何同异答其烦恼障内第
六识惑既故留彼是故现种皆以智御用成胜行不
起过患犹如毒蛇以咒力御不令死无起过而成馀
用菩萨善巧留惑亦尔是故当知于彼烦恼或现或
种皆得自在其第七识烦恼性非润生故非所留行
相细故七地以还有时暂现以观智有间故其所知
障皆后地起或于前地起或现或种以地地别断故
问若尔何故而有所说七地巳还起有漏心等耶答
约第六识中烦恼障为有漏者彼既留故即似有漏
若约所知障为有漏者即实有漏此二通十地若末
那烦恼即实有漏至于七地有无不定以有时暂起
有漏心故馀义可知今依此起信论六种染心为烦
恼碍根本无明名为智碍二碍行相是如前说今论
其断位者论云一者执相应染依二乘解脱及信相
应地远离故解云若二乘人至无学位见修烦恼究
卷二 第 275b 页 X45-0275.png
竟离也然此论意诸声闻人于其起烦恼障尚不能
断但能折伏何况能断彼所知障弥勒间经论楞伽
经同云不能究竟断诸烦恼但折伏一切烦恼等集
者云既未断根本无明如何断其烦恼耶依无始无
明住地起一切烦恼故论说云过恒河沙等上烦恼
依无明起差别我见爱染烦恼依无明起差别如是
一切烦恼依于无明所起前后无量差别唯如来能
知故言信相应者十解巳去信根成就无有退失名
信相应此菩萨得人空见修烦恼不得现行故云远
离非约随眠以留惑故调地前三贤位中初既不堕
二乘地故于烦恼障自在能断留故不断随眠为除
智障业故论下文云得少分见法身作八相等化乃
至非业系以自在故若约唯识宗初地巳上方说留
惑是如上说今此菩萨非直断四住人执亦分断无
明住地故此论云不了一法界义者从信相应地观
察学断故今但为显断人我粗执故不论彼也二者
下断相应染依信相应地修学方便渐渐能舍得净
心地究竟离故解云从十解巳去修唯识观寻思方
便乃至初地證三无性遍满真如法执分别不得现
行故言净心地究竟离也然此论意于二障中不分
俱生及分别俱有正使及习气地前伏使现地上除
习气佛地究竟净俱此位菩萨以怖智障故修唯识
真如等观伏断彼障然于烦恼障非直不怖不修对
治亦乃故留助成胜行初地以上断智障一分粗故
卷二 第 275c 页 X45-0275.png
于烦恼障不须更留是故二障不分见修至初地时
正使俱尽三者分别智相应染依具戒地渐离乃至
无相方便地究竟离故解云法执细惑七地巳还有
出入观异故于境界有微分别然地地分除故云渐
离八地巳去无出观外缘境故于七地尽此惑也故
云无相方便地究竟离也以二地三聚戒具故云具
戒地以七地于无相有观有加行方便之功用故云
无相方便地以八地巳去于无相理无方便功用故
四者现色不相应染依色自在地能离故解云是五
意中现识依根本无明动令现境也以八地中得三
种世间自在色性随心无有障碍故云色自在地能
离也以色不自在位现识不亡故此位中遣彼相也
五者能见心不相染依心自在地能离故解云即五
意中转识名能见心以根本无明动令能见故论上
文云依于动心成能见故第九地中善知众生心行
十种稠林故云心自在此于他心得自在又以自得
四无碍智有碍能缘永不得起故云心自在地能离
也六者根本业不相应染依菩萨尽地得入如来地
能离故解云即五意中业识以无明力不觉心动故
菩萨尽地者谓十地终心金刚喻定无始地中微细
习染心念都尽故上论文云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
一念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念故得
见心性心即常住等案云上六种染心是为烦恼碍
斯烦恼碍中摄唯识所说二障巳尽初三染心中摄
卷二 第 276a 页 X45-0276.png
七识中烦恼障及所知障尽故谓执相应染及不断
相应染是六识中所起二障也分别智相应染者是
第七识分别爱非爱境故云分别初与慧数相应内
起执心故云智也二论浅深差别显然矣根本无明
名为智碍其断位者论云不了一法界义者从信相
应地观察学断入净心地随分得离乃至如来地能
究竟离解云是染心所依无明住地能染真如成染
心故即不了一法界义者以不知法一界故即初粗
者至初地离后细者至佛地尽故也然初无明生得
住地及作得住地等亦四住地及五住地等广分别
此义且如丘龙二障及胜鬘疏等但新罗元晓法师
飞龙之化灒于青丘故字丘龙大周法藏和上驾象
之德振于唐幡故字香象传记如斯见者知之然此
论宗卓尔不群固是枯槁赴渊之者为凡而巳矣西
河洙泗之徒刻意而退矣憬悟闇鲁侯之[齿*复]语至道
之玄强望马鸣之冥加仰赖私师之洪恩忽率性灵
之愚忝集同异之趣所得之功德回向于法界冀将
来之穷达幸垂赐改作云尔。

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终)


文政十年丁亥二月下旬顷以南溪松林院御所
持之本令书写之者也。

睿岳东塔执行探题前大僧正豪实